CN101369946B - 通信装置及用于该通信装置的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及用于该通信装置的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9946B
CN101369946B CN2008101457502A CN200810145750A CN101369946B CN 101369946 B CN101369946 B CN 101369946B CN 2008101457502 A CN2008101457502 A CN 2008101457502A CN 200810145750 A CN200810145750 A CN 200810145750A CN 101369946 B CN101369946 B CN 1013699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or
communication
pattern
self
selected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457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69946A (zh
Inventor
山本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riority to CN2011103636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649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69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99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69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99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5014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using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 or bootstrap protocol [BOO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92Address allocation by self-assignment, e.g. picking addresses at random and testing if they are already in u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及用于该通信装置的通信方法。该通信装置判断所述通信装置要加入的网络中的通信模式。如果该通信装置判断该通信模式是基础架构模式,则其选择客户机功能。如果该通信装置判断该通信模式是自组织模式,则其选择服务器功能。所述通信装置作为具有所选择的客户机功能或服务器功能的装置而进行操作。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及用于该通信装置的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装置及用于该通信装置的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符合IEEE802.11标准的无线LAN系统中,作为通信模式,存在基础架构模式和自组织(ad hoc)模式,并且多个终端在这些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同时相互通信。所述基础架构模式是多个终端经由诸如接入点的中继节点(基站)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式。所述自组织模式是在无任何中继节点介入的情况下多个终端彼此直接通信的通信模式。 
需要唯一地分配网络地址,以使得在上述任一通信模式下操作的无线LAN通信单元实际地执行通信。这是因为:如果网络地址不被唯一地分配,即如果有相同的网络地址,则所述无线LAN通信单元可能与不希望的终端进行通信。 
在IP(网际协议)网络中,自动地并唯一地分配作为网络地址的IP地址。作为这种机制,下述技术是公知的。 
DHCP:动态主机结构协议 
APIPA:自动专用IP寻址 
在DHCP网络中,DHCP服务器将IP地址分配给DHCP客户机。在APIPA网络中,网络中的各终端从预定的IP地址空间中选择任意的IP地址。其后,在搜索网络以确认所述IP地址未引起因相同的IP地址而导致的不相容之后,各终端实际使用所述IP地址。 
在上述基础架构模式的无线LAN中,由于通常存在DHCP服务器,因此使用DHCP。而在自组织模式的无线LAN中,由于通常不存在DHCP服务器,因此使用APIPA。 
下述的通信控制方法是公知的。即,根据通信模式是自组织模式还是基础架构模式,在第一通信方法与第二通信方法之间切换通信方法,该第一通信方法使用客户机和服务器两种功能,该第二通信方法使用客户机功能和服务器功能中的任一种功能(参见,例如专利参考文献1(日本特开2005-26971号公报))。
然而,在使用APIPA的情况下,由于如上所述地包括确认步骤,所以需要花费时间来确认IP地址。 
另一方面,在使用DHCP的情况下,确定IP地址所花费的时间比使用APIPA的情况短。然而在自组织模式的无线LAN中,由于通常不存在DHCP服务器,因此DHCP是不适用的。 
此外,无线LAN通信单元不能兼做DHCP服务器和DHCP客户机,因此在专利参考文献1中描述的方法不适用于DHCP。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缩短确定网络地址所用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在所述通信装置要加入的无线LAN中的通信模式是基础架构模式还是自组织模式;选择单元,用于根据判断单元做出的判断,选择在确定地址的处理中的客户机功能或服务器功能;和操作单元,用于作为由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所述功能的装置而进行操作,其中所述基础架构模式是经由基站来执行通信的通信模式,所述自组织模式是多个通信装置相互直接通信而不使用基站中继的通信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装置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包括:判断步骤,用于判断在所述通信装置要加入的无线LAN中的通信模式是基础架构模式还是自组织模式;选择步骤,用于根据在所述判断步骤中做出的所述判断,选择在确定地址的处理中的客户机功能或服务器功能;和操作步骤,用于作为在所述选择步骤中所选择的所述功能的装置而进行操作,其中所述基础架构模式是经由基站来执行通信的通信模式,所述自组织模式是多个通信装置相互直接通信而不使用基站中继的通信模式。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2是与通信装置101的无线通信和无线通信设定相关的功能性框图。 
图3是示意地示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1中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包括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5是示意地示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通信装置401和407中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包括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7是示意地示出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通信装置601和607中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包括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9是示意地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在通信装置801和807中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包括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11是示意地示出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01和1007中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包括根据第六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13是示意地示出在根据第六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201和1207中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包括根据第七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15是示意地示出在根据第七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401中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模式。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包括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例的图。该通信系统是符合IEEE802.11标准的无线LAN系统。参照图1,标号101表示本发明可适用的通信装置;102和105表示可连接到无线LAN的计算机;103表示无线LAN的接入点(基站);104表示连接到有线LAN 106的计算机。 
虽然通信装置101用作具有内置无线LAN功能的打印机或数码相机,但 是该通信装置101也可以使用无线LAN适配器(未示出)连接到无线LAN系统。计算机102和105是具有无线LAN功能的、诸如笔记本计算机或PDA的便携式设备。 
图2是与通信装置101的无线通信和无线通信设定相关的功能性框图。当通信装置101接收无线电数据时,天线单元201接收到无线电信号,然后RF电路单元202将该无线电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基带处理单元203将转换的基带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媒介访问控制(MAC)单元204将转换的数字信号转换为预定的数据格式,并将它发送给CPU 205。当通信装置101发送无线电数据时,所述数据以与接收所述数据的情况下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流送。 
CPU 205将来自于媒介访问控制单元204的数据保持在存储器206中,或将该数据经由接口207发送给连接到通信装置101的装置或单元。CPU 205还将来自于与接口207相连接的装置或单元的数据保持在存储器206中,或将该数据发送给媒介访问控制单元204。 
此外,CPU 205将保持在存储器206中的数据发送给媒介访问控制单元204或发送给经由接口207连接到通信装置101的装置或单元。此外,CPU 205执行数据处理。 
显示单元208显示通信装置101中各单元的数据和状态。输入单元209用于各种设定操作。作为用户接口的操作面板包括显示单元208和输入单元209。 
下面,将参照图3对为了加入图1所示的无线LAN系统中的无线网络而在通信装置101中执行的操作进行简要说明。 
图3是示意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通信装置101中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当CPU 205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06中的程序时,实现图3中的流程图。 
在步骤S301,通信装置101检查其要加入的无线LAN中的无线通信模式。即:通信装置101判断所述模式是其中通信装置经由接入点通信的基础架构模式,还是其中通信装置彼此直接通信的自组织模式。如果通信装置101接收到由无线LAN接入点103发送的信标,则判断所述无线通信模式是其中装置101与无线LAN接入点103相连接的基础架构模式,然后该通信装置101作为DHCP客户机进行操作(S302)。即,如果通信装置101判断所述无线通信模式是基础架构模式,则其选择客户机功能。DHCP客户机具有使用DHCP的分配和确定IP地址的客户机功能。 
无线LAN接入点103作为DHCP服务器进行操作。连接到有线LAN 106 的计算机104和连接到基础架构模式的无线LAN的计算机105作为DHCP客户机进行操作。对于该操作,为全部用作DHCP客户机的通信装置101、计算机104和105分配IP地址,从而使得能够在这些装置之间以基础架构模式进行通信。 
如果通信装置101不从无线LAN接入点103接收信号,则在步骤S301中判断所述无线通信模式是自组织模式,该通信装置101作为DHCP服务器进行操作(S303)。即:如果装置101判断所述无线通信模式是自组织模式,则其选择服务器功能。DHCP服务器具有使用DHCP的分配和确定IP地址的服务器功能。 
当其通信模式为自组织模式并且连接到无线LAN的计算机102作为DHCP客户机进行操作时,作为DHCP服务器操作的通信装置101为计算机102分配IP地址。这使得能够在通信装置101与计算机102之间以自组织模式进行无线通信。 
[第二实施例]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4是示出包括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例的图。所述通信系统是符合IEEE802.11标准的无线LAN系统。参照图4,标号401和407表示本发明可适用的通信装置。与通信装置401和407的无线通信和无线通信设定相关的功能性框图与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图2中的相同,因此,相关描述将被省略。 
通信装置407使用内置电源(例如电池)进行操作。通信装置401使用商用电源进行操作。可连接到无线LAN的计算机402和405、无线LAN接入点403和连接到有线LAN 406的计算机404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 
下文将参照图5对为了加入到图4所示的无线LAN系统中的无线网络,而在通信装置401或407中执行的操作进行简要说明。 
图5是示意地示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通信装置401和407中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当CPU 205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06中的程序时,实现图5所示的流程图。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501,通信装置401和407检查通信装置401和407要加入的无线LAN中的无线通信模式。如果所述无线通信模式是其中通信装置401和407连接到无线LAN接入点403的基础架构模式,则通信装置401和407作为DHCP客户机进行操作(S502)。 
连接到基础架构模式无线LAN的计算机405作为DHCP客户机进行操作,而连接到有线LAN 406的计算机404作为DHCP服务器进行操作。对于该操作,为全部用作DHCP客户机的通信装置401和407以及计算机405分配IP地址,从而使得能够在这些装置之间以基础架构模式进行无线通信。 
如果在步骤S501中确定所述无线通信模式是自组织模式,则各通信装置确定其是否是使用商用电源进行操作(步骤S503)。如果通信装置使用商用电源进行操作(在通信装置401的情况下),则该通信装置作为DHCP服务器进行操作(S504)。如果通信装置使用内置电源操作(在通信装置407的情况下),则该通信装置作为DHCP客户机进行操作(S505)。 
作为DHCP服务器操作的通信装置401为其通信模式为自组织模式的且二者均作为DHCP客户机操作的通信装置407和计算机402分配IP地址,从而使得能够在这些装置之间以自组织模式进行无线通信。 
[第三实施例]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图6是示出包括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例的图。所述通信系统是符合IEEE802.11标准的无线LAN系统。参照图6,标号601和607表示本发明可适用的通信装置。与通信装置601和607的无线通信和无线通信设定相关的功能性框图与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图2中的相同,因此,相关描述将被省略。 
通信装置607是便携式设备,通信装置601是桌上型装置。可连接到无线LAN的计算机602和605、无线LAN接入点603和连接到有线LAN 606的计算机604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 
下面,将参照图7对为了加入图6所示的无线LAN系统中的无线网络而在通信装置601或607中执行的操作进行简要说明。 
图7是示意地示出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通信装置601和607中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当CPU 205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06中的程序时,实现图7中的流程图。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701,通信装置601和607检查通信装置601和607要加入的无线LAN中的无线通信模式。如果所述无线通信模式是其中通信装置601和607连接到无线LAN接入点603的基础架构模式,则通信装置601和607作为DHCP客户机进行操作(S702)。 
连接到基础架构模式无线LAN的计算机605作为DHCP客户机进行操作, 而连接到有线LAN 606的计算机604作为DHCP服务器进行操作。对于该操作,对连接到无线LAN的且全部用作DHCP客户机的通信装置601和607以及计算机605分配IP地址,从而使得能够在这些装置之间以基础架构模式进行无线通信。 
如果在步骤S701中确定所述无线通信模式是自组织模式,则各通信装置判断其是否是桌上型装置(步骤S703)。如果通信装置是桌上型装置(在通信装置601的情况下),则该通信装置作为DHCP服务器进行操作(S704)。如果通信装置不是桌上型装置(在通信装置607的情况下),则该通信装置作为DHCP客户机进行操作(S705)。 
作为DHCP服务器进行操作的通信装置601为其通信模式为自组织模式的且二者均作为DHCP客户机而操作的通信装置607和计算机602分配IP地址,从而使得能够在这些装置之间以自组织模式进行无线通信。 
[第四实施例]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图8是示出包括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例的图。所述通信系统是符合IEEE802.11标准的无线LAN系统。参照图8,标号801和807表示本发明可适用的通信装置。与通信装置801和807的无线通信和无线通信设定相关的功能性框图与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图2中的相同,因此,相关描述将被省略。 
通信装置807用作图像输入装置,通信装置801用作图像输出装置。可连接到无线LAN的计算机802和805、无线LAN接入点803和连接到有线LAN806的计算机804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 
下面,将参照图9对为了加入图8所示的无线LAN系统中的无线网络而在通信装置801或807中执行的操作进行简要说明。 
图9是示意地示出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801和807中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当CPU 205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06中的程序时,实现图9中的流程图。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901,通信装置801和807检查通信装置801和807要加入的无线LAN中的无线通信模式。如果所述无线通信模式是其中通信装置801和807连接到无线LAN接入点803的基础架构模式,则通信装置801和807作为DHCP客户机进行操作(S902)。 
连接到基础架构模式无线LAN的计算机805作为DHCP客户机进行操作, 而连接到有线LAN 806的计算机804作为DHCP服务器进行操作,对于该操作,为连接到无线LAN的且全部用作DHCP客户机的通信装置801和807以及计算机805分配IP地址,从而使得能够在这些装置之间以基础架构模式进行无线通信。 
如果在步骤S901中确定所述无线通信模式是自组织模式,则各通信装置判断其是否用作图像输出装置(步骤S903)。如果所述通信装置用作图像输出装置(在通信装置801的情况下),则该通信装置作为DHCP服务器进行操作(S904)。如果通信装置用作图像输入装置(在通信装置807的情况下),则该通信装置作为DHCP客户机进行操作(S905)。 
作为DHCP服务器进行操作的通信装置801为其通信模式为自组织模式的且二者均作为DHCP客户机而操作的通信装置807和计算机802分配IP地址,从而使得能够在这些装置之间以自组织模式进行无线通信。 
[第五实施例]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 
图10是示出包括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例的图。所述通信系统是符合IEEE802.11标准的无线LAN系统。参照图10,标号1001和1007表示本发明可适用的通信装置。与通信装置1001和1007的无线通信和无线通信设定相关的功能性框图与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图2中的相同,因此,相关描述将被省略。 
可连接到无线LAN的计算机1002和1005、无线LAN接入点1003和连接到有线LAN 1006的计算机1004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 
下面,将参照图11对为了加入图10所示的无线LAN系统中的无线网络而在通信装置1001或1007中执行的操作进行简要说明。 
图11是示意地示出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01和1007中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当CPU 205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06中的程序时,实现图9中的流程图。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101,通信装置1001和1007检查装置1001和1007要加入的无线LAN中的无线通信模式。如果所述无线通信模式是其中通信装置1001和1007连接到无线LAN接入点1003的基础架构模式,则通信装置1001和1007作为DHCP客户机进行操作(S1102)。 
连接到基础架构模式无线LAN的计算机1005作为DHCP客户机进行操作,连接到有线LAN 1006的计算机1004作为DHCP服务器进行操作。对于该操作, 对连接到无线LAN的且全部用作DHCP客户机的通信装置1001和1007以及计算机1005分配IP地址,从而使得能够在这些装置之间以基础架构模式进行无线通信。 
如果在步骤S1101中确定所述无线通信模式是自组织模式,则使用一种被称为“DHCP发现”的方法检测是否存在另一个DHCP服务器(步骤S1103)。例如,当通信装置1001首先启动时,在自组织模式中没有其他DHCP服务器存在。因此,通信装置1001作为DHCP服务器进行操作(S1104)。当接下来通信装置1007启动的时候,通信装置1001作为DHCP服务器被检测到。因此通信装置1007作为DHCP客户机进行操作(S1105)。 
作为DHCP服务器进行操作的通信装置1001为其通信模式为自组织模式的且二者均作为DHCP客户机而操作的通信装置1007和计算机1002分配IP地址,从而使得能够在这些装置之间以自组织模式进行无线通信。 
[第六实施例]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 
图12是示出包括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例的图。所述通信系统是符合IEEE802.11标准的无线LAN系统。参照图12,标号1201和1207表示本发明可适用的通信装置。与通信装置1201和1207的无线通信和无线通信设定相关的功能性框图与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图2中的相同,因此,相关描述将被省略。 
可连接到无线LAN的计算机1202和1205、无线LAN接入点1203和连接到有线LAN 1206的计算机1204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相同。 
下面,将参照图13对为了加入图12所示的无线LAN系统中的无线网络而在通信装置1201或1207中执行的操作进行简要说明。 
图13是示意地示出在根据第六实施例通信装置1201和1207中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当CPU 205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06中的程序时,实现图13中的流程图。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301,通信装置1201和1207检查通信装置1201和1207要加入的无线LAN中的无线通信模式。如果所述无线通信模式是其中通信装置1201和1207连接到无线LAN接入点1203的基础架构模式,则通信装置1201和1207作为DHCP客户机进行操作(S1302)。 
连接到基础架构模式无线LAN的计算机1205作为DHCP客户机进行操作,而连接到有线LAN 1206的计算机1204作为DHCP服务器进行操作,对于 该操作,为连接到无线LAN的且全部用作DHCP客户机的通信装置1201和1207以及计算机1205分配IP地址,从而使得能够在这些装置之间以基础架构模式进行无线通信。 
如果在步骤S1301中确定所述无线通信模式是自组织模式,则各通信装置确定其是否构建(创建)了自组织网络(步骤S1303)。例如,当通信装置1201首先启动时,它构建自组织网络,因此,该通信装置1201作为DHCP服务器进行操作(S1304)。当接下来通信装置1207启动时,它不构建自组织网络而是作为DHCP客户机进行操作(S1305)。 
作为DHCP服务器进行操作的通信装置1201为其通信模式为自组织模式且二者均作为DHCP客户机而操作的通信装置1207和计算机1202分配IP地址,从而使得能够在这些装置之间以自组织模式进行无线通信。 
[第七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 
图14是示出包括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例的图。所述通信系统是符合IEEE802.11标准的无线LAN系统。参照图14,标号1401表示本发明可适用的通信装置。与通信装置1401的无线通信和无线通信设定相关的功能性框图与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图2中的相同,因此,相关描述将被省略。 
可连接到无线LAN的计算机1402和1405、无线LAN接入点1403和连接到有线LAN 1406的计算机1404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 
下面,将参照图15对为了加入图14所示的无线LAN系统中的无线网络而在通信装置1401中执行的操作进行简要说明。 
图15是示意地示出在根据第七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401中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当CPU 205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06中的程序时,实现图15的流程图。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501,通信装置1401检查装置1401要加入的无线LAN中的无线通信模式。如果该无线通信模式是其中通信装置1401连接到无线LAN接入点1403的基础架构模式,则通信装置1401在它的显示单元208上显示用来询问其该通信装置1401是否可以作为DHCP客户机的消息(S1502)。用户确认通信装置1401是否作为DHCP客户机。如果通信装置1401检测到对于输入单元209的确认将通信装置1401用作DHCP客户机的用户操作(S1504),则该通信装置1401作为DHCP客户机进行操作(S1506)。 
连接到有线LAN 1406的计算机1404和连接到基础架构模式的无线LAN 的计算机1405作为DHCP客户机进行操作,而无线LAN接入点1403作为DHCP服务器进行操作。对于该操作,为全部用作DHCP客户机的通信装置1401和计算机1404和1405分配IP地址,从而使得能够在这些装置之间进行通信。 
如果在步骤S1501中确定所述无线通信模式是自组织模式,则通信装置1401在它的显示单元208上显示用来询问该通信装置1401是否可以作为DHCP服务器的消息(S1503)。用户确认通信装置1401是否用作DHCP服务器。如果通信装置1401检测到对于输入单元209的确认将通信装置1401用作DHCP服务器的用户操作,则该通信装置1401作为DHCP服务器进行操作(S1507)。 
其通信模式为自组织模式且连接到无线LAN的计算机1402作为DHCP客户机进行操作,并由用作DHCP服务器的通信装置1401为该计算机1402分配IP地址,从而使得能够在这些装置之间以自组织模式进行无线通信。 
如果在上述的步骤S1504或S1505中,用户没有确认将通信装置1401用作DHCP客户机或DHCP服务器,则通信装置1401根据人工设定来进行操作(S1508)。 
[其它实施例] 
当将记录有实施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提供给系统或装置,并且所述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CPU或MPU)读出并执行存储在所述记录介质中的所述程序代码时,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在此情况下,从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读取出的所述程序代码实现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功能,并且存储所述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构成本发明。 
提供所述程序代码的记录介质包括:软盘、硬盘、光盘、磁光盘、CD-ROM、CD-R、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和ROM。 
当计算机执行所述读取出的程序代码时,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功能得以实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包括这样一种情况,当运行在计算机上的0S(操作系统)等根据所述程序代码的指令,进行部分或全部实际处理时,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功能得以实现。 
此外,本发明还包括这样一种情况,从记录介质中读取的所述程序代码被写入插入计算机的功能扩展板的存储器中或者连接到计算机的功能扩展单元的存储器中后,功能扩展板或者功能扩展单元的CPU等依照该程序代码的指令,执行部分或者全部实际处理,由此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得以实现。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 限于已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泛的解释,以包括所有变体、等同结构和功能在内。 

Claims (8)

1.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通信装置要加入的无线LAN中的通信模式是基础架构模式还是自组织模式;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判断单元所做出的判断,选择在确定地址的处理中的客户机功能或服务器功能;以及
操作单元,用于作为具有由所述选择单元所选择的所述功能的装置而进行操作,其中
所述基础架构模式是经由基站来执行通信的通信模式,
所述自组织模式是多个通信装置相互直接通信而不使用基站中继的通信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如果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通信模式是所述自组织模式,则所述选择单元根据所述通信装置的电源是否是商用电源,选择所述客户机功能和所述服务器功能中的一种,其中
如果所述通信装置的电源是商用电源,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服务器功能,而如果所述通信装置的电源不是商用电源,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客户机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如果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通信模式是所述自组织模式,则所述选择单元根据所述通信装置是否是桌上型装置,选择所述客户机功能和所述服务器功能中的一种,其中
如果所述通信装置是桌上型装置,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服务器功能,而如果所述通信装置不是桌上型装置,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客户机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如果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通信模式是所述自组织模式,则所述选择单元根据所述装置是图像输出装置还是图像输入装置,选择所述客户机功能和所述服务器功能中的一种,其中
如果所述通信装置是图像输出装置,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服务器功能,而如果所述通信装置是图像输入装置,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客户机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如果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通信模式是所述自组织模式,则所述选择单元根据在所述无线LAN中是否存在具有服务器功能的另一通信装置,选择所述客户机功能和所述服务器功能中的一种,其中
如果在所述无线LAN中不存在具有服务器功能的另一通信装置,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服务器功能,而如果在所述无线LAN中存在具有服务器功能的另一通信装置,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客户机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如果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通信模式是所述自组织模式,则所述选择单元根据所述通信装置是否创建了自组织网络,选择所述客户机功能和所述服务器功能中的一种,其中
如果所述通信装置创建了所述自组织网络,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服务器功能,而如果所述通信装置没有创建所述自组织网络,则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客户机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选择单元根据所述判断单元所做的判断,显示用来询问用户选择所述客户机功能还是所述服务器功能的消息,并且根据所述用户的指示,选择所述客户机功能和所述服务器功能中的一种。
8.一种用于通信装置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判断步骤,用于判断所述通信装置要加入的无线LAN中的通信模式是基础架构模式还是自组织模式;
选择步骤,用于根据在所述判断步骤中做出的所述判断,选择在确定地址的处理中的客户机功能或服务器功能;以及
操作步骤,用于作为具有在所述选择步骤中所选择的所述功能的装置而进行操作,其中
所述基础架构模式是经由基站来执行通信的通信模式,
所述自组织模式是多个通信装置相互直接通信而不使用基站中继的通信模式。
CN2008101457502A 2007-08-15 2008-08-14 通信装置及用于该通信装置的通信方法 Active CN1013699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63616.1A CN102364923B (zh) 2007-08-15 2008-08-14 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11932 2007-08-15
JP2007-211932 2007-08-15
JP2007211932A JP5248820B2 (ja) 2007-08-15 2007-08-15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63616.1A Division CN102364923B (zh) 2007-08-15 2008-08-14 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9946A CN101369946A (zh) 2009-02-18
CN101369946B true CN101369946B (zh) 2012-05-23

Family

ID=4036289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63616.1A Active CN102364923B (zh) 2007-08-15 2008-08-14 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08101457502A Active CN101369946B (zh) 2007-08-15 2008-08-14 通信装置及用于该通信装置的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63616.1A Active CN102364923B (zh) 2007-08-15 2008-08-14 通信装置及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20090046684A1 (zh)
JP (1) JP5248820B2 (zh)
CN (2) CN1023649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68880B2 (en) * 2006-04-26 2012-05-01 Certainteed Corporation Shingle with photovoltaic element(s) and array of same laid up on a roof
US8319093B2 (en) 2006-07-08 2012-11-27 Certainteed Corporation Photovoltaic module
WO2009089236A2 (en) 2008-01-08 2009-07-16 Certainteed Corporation Photovoltaic module
JP5994261B2 (ja) 2012-01-31 2016-09-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CN102647802A (zh) * 2012-03-28 2012-08-22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数据共享的方法及实现共享的终端
JP2014033312A (ja) * 2012-08-02 2014-02-20 Sumitomo Electric Networks Inc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CN103037361A (zh) * 2012-12-12 2013-04-10 深圳市汇川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Ad-hoc的无线Mesh网络中的IP分配系统及方法
JP6101124B2 (ja) * 2013-03-18 2017-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713078B2 (ja) * 2013-10-08 2015-05-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6381211B2 (ja) * 2014-01-07 2018-08-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269752B2 (ja) * 2016-08-24 2018-01-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CN108076163B (zh) * 2016-11-16 2021-01-0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自组网ip地址分配方法及装置
JP6519668B2 (ja) * 2018-01-04 2019-05-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2577B1 (en) * 1997-07-31 2001-08-28 Nec Corporatio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connection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97581B2 (ja) * 1996-12-27 2000-10-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アドホック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の構成方法、通信方法及び端末
JP3180726B2 (ja) * 1997-08-05 2001-06-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端末の制御方法
JPH11243419A (ja) * 1998-02-26 1999-09-07 Fujitsu Ltd Tcpレイヤのレート制御方式
EP1102430A1 (en) * 1999-10-27 2001-05-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n ad hoc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002924B2 (en) * 2000-02-04 2006-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Zero configuration networking
GB0004919D0 (en) * 2000-03-02 2000-04-19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d-hoc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772226B1 (en) * 2000-08-15 2004-08-03 Avaya Technology Corp. VPN device clustering using a network flow switch and a different mac address for each VPN device in the cluster
US20020025822A1 (en) * 2000-08-18 2002-02-28 Hunzinger Jason F. Resolving ambiguous sector-level location and determining mobile location
US6912205B2 (en) * 2000-11-30 2005-06-28 Sun Microsystems, Inc. Autoconfiguring IP routers
JP4029629B2 (ja) * 2001-03-27 2008-01-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6937602B2 (en) * 2001-10-23 2005-08-30 Mesh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ongestion optimized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for wireless ad-hoc networks
US6718394B2 (en) * 2002-04-29 2004-04-06 Harris Corporation Hierarchical mobile ad-hoc network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reactive routing therein using ad-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 (AODV)
US9363709B2 (en) * 2002-12-24 2016-06-07 Samrat Vasisht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configuring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GB2398704B (en) * 2003-02-21 2005-07-06 Toshiba Res Europ Ltd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in ad hoc networks
KR100803590B1 (ko) * 2003-10-31 2008-02-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종망간에 데이터 통신이 가능한 터널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시스템
KR100555730B1 (ko) * 2003-11-04 2006-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애드혹 네트워크의 리더 선출방법
US8024487B2 (en) * 2003-12-01 2011-09-20 Microsoft Corporation Smart scan for wireless devices
JP4298530B2 (ja) * 2004-01-30 2009-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2005277937A (ja) * 2004-03-25 2005-10-06 Canon Inc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JP4579629B2 (ja) * 2004-09-16 2010-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KR100721517B1 (ko) * 2004-09-20 2007-05-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위치 결정 장치 및 방법
KR100628112B1 (ko) * 2004-12-30 2006-09-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도약 접속 방식이 적용되는 네트워크 영역에서,이동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아이피 주소 설정 제어 방법
JP2007006190A (ja) * 2005-06-24 2007-01-11 Nikon Corp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
US7181927B2 (en) * 2005-07-01 2007-02-27 Alsius Corporation Primary heat exchanger for patient temperature control
KR100679009B1 (ko) * 2005-09-10 2007-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동적으로 인터넷 프로토콜 주소를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2070326A4 (en) * 2006-09-15 2010-07-07 Eds Lab Pte Ltd WIRELESS STORAGE ARRANGEMENT
US7711801B2 (en) * 2006-11-20 2010-05-04 Avago Technologies Ecbu Ip (Singapore) Pte. Ltd. DHCP client/server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DHCP server services on a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2577B1 (en) * 1997-07-31 2001-08-28 Nec Corporatio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connection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48820B2 (ja) 2013-07-31
US20090046684A1 (en) 2009-02-19
CN101369946A (zh) 2009-02-18
US20180324139A1 (en) 2018-11-08
CN102364923A (zh) 2012-02-29
CN102364923B (zh) 2015-07-08
JP2009049576A (ja) 200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9946B (zh) 通信装置及用于该通信装置的通信方法
JP5254635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7444158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of
US10271336B2 (en) Smart channel selection for autonomous group initiators
EP2645812A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EP3829221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EP1804531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ic power control method
KR20160065886A (ko) 블루투스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KR20120046547A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그룹 오너 결정 방법 및 그 디바이스
KR20170002452A (ko) 블루투스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WO2020250713A1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170480B1 (en) Bypassing bluetooth discovery for devices in a special list
JP506329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当該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2004193775A (ja) 通信処理装置、および通信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0582555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an ad hoc peer-to-peer network
JP5962743B2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接続プログラム
WO2023181840A1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963807B2 (ja)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JP5806691B2 (ja)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JP2014086776A (ja) 管理ノード、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2003012078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er initiated connectivity to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2009118351A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24046245A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8220817A1 (ja) 電子機器、無線lan端末及び無線lanシステム
JP2014086754A (ja) 管理ノード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