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9111A - 液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9111A
CN101359111A CNA2008101448984A CN200810144898A CN101359111A CN 101359111 A CN101359111 A CN 101359111A CN A2008101448984 A CNA2008101448984 A CN A2008101448984A CN 200810144898 A CN200810144898 A CN 200810144898A CN 101359111 A CN101359111 A CN 1013591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optical sensor
wire
selection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448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59111B (zh
Inventor
石黑英人
神田英二
太田人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West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144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0803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59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91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591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91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液晶装置具备:包括通过显示选择信号而变为与显示信号对应的光透过状态的液晶像素部和电容元件的像素部;包括被供给第二电压而生成光电流的受光元件,通过光传感器选择信号而变为可读取受光信号的状态,通过复位信号将受光信号复位为第一电压的光传感器部;具有通过显示选择信号而变为与调节信号对应的光透过状态的液晶像素部和电容元件,并调节对光传感器部输入的光量的光量调节部;供给显示选择信号和复位信号的显示选择信号线;将固定电位提供给电容元件的电容电位线;供给第一电压的第一电源线;供给第二电压的第二电源线;和供给光传感器选择信号的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线。

Description

液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检测外光来进行手指等指示物体的位置确定、区域检测的带光检测功能的液晶装置、和具有这种液晶装置的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作为电子设备等的显示装置而广泛使用的液晶装置中,提出了在多个像素部的每一个上、或在以任意个数的像素部作为一群的每个群上配置光传感器,从而可进行基于透过像素部的透过光的图像显示、和经手指等指示物体而向液晶装置进行信息输入、即具有所谓触摸屏功能的液晶装置。这种液晶装置中,通过光传感器检测到手指或指示部件等指示物体接触液晶装置的显示面、或在显示面上运动,可对该液晶装置进行信息输入。例如,根据非专利文献1,在可通过由具有低温多晶硅(Low TemperaturePoly Silicon:LTPS)的TFT构成的驱动电路的动作而显示图像的液晶装置中,公开了可根据通过配置在各像素上的光传感器取得的指示物体的图像而输入各种信息的具有触摸屏功能的液晶装置。
装载了这种液晶装置的光传感器构成为包含例如光电二极管和电容器彼此电连接的电路结构。在电容器中存储的电荷根据接受入射光的光电二极管上产生的光电流而放电,并根据通过该放电变化的电位来确定图像的灰度等级。更具体的,例如,在显示了图像的显示区域中、与指示物体相重合的区域上配置的光传感器,换言之,在与指示物体的影子重合的区域上配置的光传感器检测出与指示物体的影子对应的入射光的光量,在与指示物体不重合的区域上配置的光传感器将没有被指示物体遮住的外光作为入射光,并检测其光量,取得对应于光量差而在各图像部分的灰度等级上设有差的图像。因此,在这种液晶装置中,可以检测出从显示图像的显示面入射的入射光的光量,并根据分别对应于通过各光传感器检测出的入射光的光量而确定了灰度等级的图像部分构成的图像来确定指示物体的位置。
通过光传感器的设计来规定可通过装载在这种液晶装置上的光传感器检测出的光量的可检测范围、即可生成与入射光的光量相对应的光电流的入射光的光量范围。因此,在光传感器接受了具有比可检测范围高的光量的入射光的情况下,根据光量所产生的光电流变为饱和状态,由于不会发生随光电流产生的电压变化,所以不能将指示物体的图像部分与其他图像部分加以识别。
在液晶装置的显示区域中,在与指示物体不同的其他部分与该指示物体重合的情况下,不能彼此识别指示物体和其他部分各自的影子。
在根据由光传感器接受的入射光的光量,图像仅由白色图像部分(灰度等级高的明亮图像)和黑色图像部分(灰度等级低的暗图像)中的一个构成的情况下,还考虑通过同样调节入射到显示区域上形成的多个光传感器的入射光的光量来调节入射光的光量,以使由光传感器检测到的光量进入到可检测范围,调整图像的灰度等级,以便可以将指示物体的图像部分与其他图像部分加以识别的方法。
【非专利文献1】Touch Panel Function Integrated LCD Using LTPSTechnology,N.Nakamura et al,IDW/AD′05p.1003-1006
但是,这种液晶装置中,在根据指示物体周围的环境、更具体的是根据外光的光强度、或与指示物体重合的其他部分(即、大小)的存在而取得了包含白色图像部分和黑色图像部分的图像的情况下,产生:确定白色图像部分和黑色图像部分的哪一个图像部分中包含指示物体的图像部分变得困难,通过将指示物体的图像部分识别为其他图像部分来确定指示物体的位置变得困难等技术上的问题。
尤其,在包含指示物体的图像部分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具有可识别指示物体的图像部分程度的灰度等级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对图像数据实施各种运算处理而将指示物体的图像部分识别为其他部分,但是在检测到光传感器的光量可检测范围以外的光量时,不能通过运算处理从包含可确定的灰度数据的图像数据中取得指示物体的图像部分。
这里,与在光学系统中具有机械光圈机构和快门结构的照相机等摄像装置相同,还考虑在各光传感器部上设置光圈机构和快门结构,但是沿入射光的光路来确保在光传感器部的受光侧设置光圈机构等的空间变得困难。尤其,这种液晶装置中,由于光传感器部需要设置在液晶装置的显示区域上,所以提供液晶装置的显示性能、更具体的是显示区域中显示图像时实质上提供的显示光透过的开口区域大大变窄,难以确保设置光圈机构等用的空间。
另外,在检测检测对象物的图像的图像传感器中,也与具有触摸屏功能的液晶装置相同,有将检测对象物的图像部分识别为其他图像部分来进行检测变得困难的技术问题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等而作出,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不会大大损害显示区域的开口率的方式构成液晶装置和具有这种液晶装置的电子设备的技术,其中通过准确确定例如手指等指示物体的位置、区域,可经手指等指示物体准确输入各种信息的功能。
本发明的液晶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行方向上设置的多条选择线;在列方向上设置的多条信号线;对应于所述选择线和所述信号线的交叉部设置的多个像素部;对应于所述多个像素部的一部分设置的多个光传感器部;在行方向上设置的多条第一电源线;在列方向上设置的多条读出线;所述多个像素部分别包括:第一开关元件,其在使经所述选择线供给的选择信号有效后,获得经所述信号线供给的显示信号;液晶,其为与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元件获得的所述显示信号对应的透过状态;所述多个像素部的一部分调整入射到所述多个光传感器部的光的光量;所述多个光传感器部分别包括:光电转换元件,其产生与受光量对应大小的电流;电容元件,其一端与所述光电转换元件电连接;第二开关元件,其以经所述第一电源线供给的复位电压来复位所述电容元件的一端;读出部,其向所述读出线输出与所述电容元件的一端的电压对应大小的输出信号;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根据经所述选择线供给的所述选择信号,而被控制为导通状态或截止状态的其中之一。
根据本发明,光传感器部的第二开关元件作为将复位电压提供给电容元件的一端而初始化输出信号的大小的机构发挥作用,第二开关元件通过控制像素部的选择信号来控制导通·截止。因此,由于控制第二开关元件用的信号线可以与选择线兼用,所以可以减少布线数而提高开口率。另外,由于无需为了控制第二开关元件而生成个别的控制信号,所以可以简化结构。
更具体的,最好包括在行方向上设置的多条光传感器选择线;所述读出部包括:晶体管,其生成与所述电容元件的一端的电压相对应大小的所述输出信号;第三开关元件,其设置在所述晶体管和所述读出线之间,若使提供给所述光传感器选择线的光传感器选择信号有效,则该第三开关元件导通;该液晶装置还包括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光传感器部,以便在使所述选择信号有效后,使所述光传感器选择信号有效,并将基准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信号读出到所述读出线,且使所述选择信号无效而经过预定时间后,使所述光传感器选择信号有效,并将测量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信号读出到所述读出线。这时,在对光电转换元件的曝光前生成基准受光信号,在曝光后生成测量受光信号。
最好包括在行方向上设置的多条光传感器选择线;所述读出部包括:晶体管,其生成与所述电容元件的一端的电压对应大小的输出信号;第三开关元件,其设置在所述晶体管和所述读出线之间,若使提供给所述光传感器选择线的光传感器选择信号有效,则该第三开关元件变为导通状态;该液晶装置进一步包括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光传感器部,以便在将所述选择信号从有效切换为无效,并经过预定时间后,使所述光传感器选择信号有效,并将测量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信号读出到所述读出线,在使所述选择信号有效后,将基准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信号读出到所述读出线。这时,最先读出测量受光信号,之后,读出基准受光信号。
本发明涉及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行方向上设置的多条选择线;在列方向上设置的多条信号线;对应于所述选择线和所述信号线的交叉部设置的多个像素部;对应于所述多个像素部的一部分设置的多个光传感器部;在行方向上设置的多条第一电源线;在列方向上设置的多条读出线;所述多个像素部分别包括:第一开关元件,其在使经所述选择线供给的选择信号有效后,获得经所述信号线供给的显示信号;液晶,其为与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元件获得的所述显示信号对应的透过状态;所述多个像素部的一部分调整入射到所述多个光传感器部的光的光量;所述多个光传感器部分别包括:光电转换元件,其产生与受光量对应大小的电流;电容元件,其一端与所述光电转换元件电连接;第二开关元件,其通过经所述第一电源线供给的复位电压来复位所述电容元件的一端;晶体管,其生成与所述电容元件的一端的电压对应大小的输出信号;第三开关元件,其设置在所述晶体管和所述读出线之间;所述第三开关元件根据经所述选择线供给的所述选择信号控制为导通状态或截止状态的其中之一。
根据本发明,光传感器部的第三开关元件作为选择是否将输出信号提供给读出线的单元发挥作用,但是第三开关元件可通过控制像素部的选择信号来控制导通·截止。因此,由于可以将控制第三开关元件用的信号线与选择线兼用,所以可以减少布线数而提高开口率。另外,由于无需为了控制第三开关元件而生成个别的控制信号,所以可以简化结构。
更具体的是,最好包括在行方向上设置的多条复位信号线;该液晶装置还包括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光传感器部,以便在使经所述选择信号线和所述复位信号线供给的复位信号有效后,将基准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信号读出到所述读出线,使所述复位信号无效而经过预定时间后,使所述选择信号有效,并将测量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信号读出到所述读出线。这时,在对光电转换元件的曝光前生成基准受光信号,在曝光后生成测量受光信号。
另外,最好包括在行方向上设置的多条复位信号线;该液晶装置还包括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光传感器部,以便在将经所述复位信号线供给的复位信号从有效切换为无效,并在预定时间经过后,使所述光传感器选择信号有效,将测量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信号读出到所述读出线,并在使所述选择信号有效后,将基准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信号读出到所述读出线。这时,先读出测量受光信号,之后读出基准受光信号。
这里,所述控制部最好将所述基准受光信号和测量受光信号的差值作为检测出的受光信号输出。由于复位电压恒定,所以输出信号的差值是在预定的曝光期间光电转换元件接受的光量。
上述液晶装置中,所述多个像素部最好分别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电连接并保持所述显示信号的保持电容元件;所述保持电容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电连接。这时,由于将向保持电容元件供给恒定电压的布线与第一电源线共用,所以可以进一步减少布线数,提高开口率。
上述液晶装置中,最好包括在行方向上设置的多条第二电源线;所述光电转换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线电连接;所述多个像素部分别具有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电连接并保持所述显示信号的保持电容元件;所述保持电容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线电连接。这时,由于可以将向保持电容元件供给恒定电压的布线与第一电源线共用,所以可以进一步减少了布线数,提高开口率。
本发明的液晶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行方向上设置的多条选择线;在列方向上设置的多条信号线;多个第一像素部,对应于所述选择线和所述信号线的交叉部设置;多个第二像素部,对应于相隔K行(K是自然数)的所述选择线和所述信号线的交叉部设置;多个光传感器部,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二像素部进行设置;在行方向上设置的多条第一电源线;在列方向上设置的多条读出线;所述多个第一像素部和第二像素部分别包括:第一开关元件,若使经所述选择线供给的选择信号有效,则获得经所述信号线供给的显示信号;液晶,其为与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元件获得的所述显示信号对应的透过状态;所述多个第二像素部调整入射到所述多个光传感器部的光的光量;所述多个光传感器部分别包括:光电转换元件,其产生与受光量对应大小的电流;第二开关元件,其通过经所述第一电源线供给的复位电压来复位所述光电转换元件的一个端子;读出部,其将与所述光电转换元件的一个端子的电压对应大小的输出信号输出到所述读出线;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根据经所述相隔K行的选择线供给的所述选择信号控制为导通状态或截止状态的其中之一。
根据本发明,对K行的第一像素部设置一个光传感器部。另外,光传感器部的第二开关元件作为将复位电压供给光电转换元件的一个端子并初始化输出信号的大小的单元发挥作用,但是第二开关元件通过控制相隔K行的第一像素部的选择信号来控制导通·截止。因此,由于可以将控制第二开关元件用的信号线与选择线兼用,所以可以减少布线数提高开口率。由于无需为了控制第二开关元件而生成个别的控制信号,所以可以简化结构。另外,在光电转换元件的一个端子上最好包括保持电荷的保持单元。在该情况下,保持手段可以由电容元件形成,或也可由布线或能动元件的寄生电容构成。
更具体的是,最好K是1;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根据连续2行的选择线中其中一行的选择线供给的所述选择信号而被控制为导通状态或截止状态的其中之一。这时,以2行中1行的比例来设置第二像素部。
所述读出部最好包括:放大晶体管,其生成与所述光电转换元件的一个端子的电压对应大小的输出电流;开关单元,其设置在所述放大晶体管和所述读出线之间,若是提供给所述选择线的光传感器选择信号有效,则该开关单元导通;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光传感器部,以便在使经所述一行的选择线供给的选择信号有效后,将基准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电流读出到所述读出线,使经所述一个行的选择线供给的选择信号无效而经过预定时间后,将测量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电流读出到所述读出线。这时,在对光电转换元件的曝光前生成基准受光信号,在曝光后,生成测量受光信号。
作为开关单元的具体方式,最好包括第三开关元件,其设置在所述放大晶体管和所述读出线之间,通过经连续行中一行的选择线供给的选择信号而被控制为导通状态和截止状态的其中之一;和第四开关元件,其设置在所述放大晶体管和所述读出线之间,通过经连续行中另一行的选择线供给的选择信号而被控制为导通状态和截止状态的其中之一。这时,若第三开关元件和第四开关元件的其中之一为导通状态,则将信号输出到读出线。
这里,所述一行选择线可以是所述连续选择线中先使所供给的选择信号有效的选择线;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四开关元件,以便在之后使经连续的选择线中另一行选择线供给的选择信号有效,并将测量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电流读出到所述读出线中。这时,缩短了复位后到读出测量受光元件的时间。
所述一行选择线最好是所述连续的选择线中后使所供给的选择信号有效的选择线;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以便在使提供给所述一行的选择线的选择信号有效后大致经1帧期间后,使经所述连续的选择线中另一行选择线供给的选择信号有效,并将测量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电流读出到所述读出线。这时,增长了复位后到读出测量受光元件的时间。
通过与所述光电转换元件串联连接防逆流的二极管,可以防止顺方向偏置光电转换元件时的电流所产生的耗电量的增加。
这里,所述控制部最好将所述基准受光信号和所述测量受光信号的差值作为检测出的受光信号输出。由于复位电压恒定,所以输出信号的差值为在预定的曝光期间光电转换元件所接受的光量。
所述多个第一像素部最好分别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电连接并保持所述显示信号的保持电容元件;所述一行的所述第一像素部中包含的所述保持电容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相连。这时,由于可以共用向保持电容元件供给一定电压的布线和第一电源线,所以可以进一步减少布线数,提高开口率。
进一步,最好包括在所述另一行上分别设置的多条第二电源线;所述光电转换元件的另一端子与所述另一行的所述第二电源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线供给的电位比所述第一电源线供给的复位电压的电位低。这时,可以逆偏置光电转换元件,因此,可以兼用提供所需电位的布线和向保持电容元件供给电位的第二电源线。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布线数,提高开口率。
上述液晶装置中,最好包括一端与所述光电转换元件的一个端子相连的电容元件。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液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的主要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在图像显示区域中的等效电路;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具有的像素部的示意平面图;
图4是图3的VII-VII′剖视图;
图5是图3的VIII-VIII′剖视图;
图6是图3的IX-IX′剖视图;
图7是详细地表示图6所示的横截面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光检测电路部的电结构的电路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光检测电路部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0是第一实施例的光检测处理的定时图;
图11是第一实施例的光检测处理的另一例定时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1的光检测电路部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2的光检测电路部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4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光检测电路部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5是第2实施例的光检测处理的定时图;
图16是第2实施例的光检测处理的另一例定时图;
图17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变形例1中的光检测电路部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8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变形例2中的光检测电路部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9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光检测电路部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20是第3实施例的光检测处理的定时图;
图21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光检测电路部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22是表示第4实施例的光检测电路部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23是第4实施例的光检测处理的定时图;
图24是表示第4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光检测电路部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25是与液晶装置的一变形例的图7对应的剖视图;
图26是与液晶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图7对应的剖视图;
图2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中:1-液晶装置、3a-显示行选择信号线、72-像素部、82-光量调节部、150-光传感器部、151-受光元件、250-光检测电路部、300-电容电位线、350-光传感器复位信号线、351-光传感器第一电源线、352-光传感器第2电源线、353-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各实施方式。
<1:液晶装置>
<1-1:液晶装置的构成>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1的主要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1通过驱动电路内置型的TFT有源矩阵驱动方式来加以驱动。图1是显示液晶装置1的主要结构的框图。该图中,液晶装置1包括显示信号线驱动电路部101、扫描线驱动电路部104、传感器灵敏度调整电路部205、传感器用扫描电路部204、受光信号处理电路部215、图像处理电路部216和包含图像显示区域10a的显示部110。
显示部110的图像显示区域10a如后所述,构成为包含按矩阵状排列的多个像素部。显示信号线驱动电路部101和扫描线驱动电路部104以预定的定时将扫描信号和图像信号提供给显示部110,以驱动各像素部。
传感器用扫描电路部204在液晶装置1工作时,将使后述的光传感器部150(参照图2)工作用的信号提供给各光传感器部150。受光信号处理电路部215处理从光传感器部150输出的受光信号。
图像处理电路部216根据从受光信号处理电路部215提供的已处理信号来处理图像数据。图像处理电路部216根据显示部110具有的多个光传感器部150各自的受光信号来确定图像,在可识别指示显示部110的显示面的手指等指示物体的情况下,确定指示显示面的指示物体的位置,并将所确定出的位置作为触摸位置信息输出到图中未示出的外部电路部。另一方面,在不能确定指示物体的位置时,将校正光传感器部150的灵敏度用的校正信号提供给显示信号线驱动电路部101。根据该校正信号,后述的光量调节部82按每个光量调节部调节缩小入射光的光量的光圈量。
<1-2:像素部的构成>
接着,详细说明液晶装置1的像素部的结构。图2是构成液晶装置1的图像显示区域10a的按矩阵状形成的多个像素中的各种元件、布线等的等效电路。该图中,与TFT阵列基板上按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像素部中实质上有助于图像显示的部分的电路结构一起来表示光检测电路部250。图3是像素部的示意平面图。图4是图3的VII-VII′剖视图。图5是图3的VIII-VIII′剖视图。图6是图3的IX-IX′剖视图。图7是详细表示图6所示的横截面的剖视图。在图4~图7中,为了使各层·各部件成为可在附图上识别程度的大小,所以使该各层·各部材各自的缩放比例不同。
图2中,构成液晶装置1的图像显示区域10a的按矩阵状形成的多个像素部72分别构成为包含:显示红色的子像素部72R、显示绿色的子像素部72G、和显示蓝色的子像素部72B。因此,液晶装置1是可显示彩色图像的显示装置。像素部72与在图像显示区域10a上形成的光检测电路部250电连接。后面详细描述电连接方式。光检测电路部250具有光传感器部150和光量调节部82。子像素部72R、72G和72B分别具有像素电极9a、TFT 30、存储电容70、和被像素电极9a夹持的液晶元件50a。
TFT 30与像素电极9a电连接,在液晶装置1工作时切换控制像素电极9a。将被供给图像信号的显示信号线6a与TFT 30的源极电连接。写入显示信号线6a的图像信号S1、S2、…可以不以该顺序按线顺序供给,可以对相邻的多个显示信号线6a彼此按每一组来进行供给。
将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与TFT 30的栅极电连接,液晶装置1构成为以预定的定时按脉冲状将扫描信号G1、G2、…以该顺序按线顺序施加给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像素电极9a与TFT 30的漏极电连接,通过使作为开关元件的TFT 30在一定期间关闭其开关,从而以预定的定时写入从显示信号线6a供给的图像信号S1、S2、…。与形成在对置基板上的对置电极之间在一定期间保持经像素电极9a写入到液晶元件50a的预定电平的图像信号S1、S2、…。
通过根据所施加的电压电平而使分子集合的取向和秩序变化,从而由像素电极9a夹持着的液晶元件50a可调制光,进行灰度显示。若是正常白色模式,则根据以各子像素部为单位所施加的电压,减小入射光的透过率,若是正常黑色模式,则根据以各子像素部为单位所施加的电压,增加入射光的透过率,作为整体,从液晶装置1射出具有对应于图像信号的对比度的光。为了防止图像信号泄漏,与形成在像素电极9a和相对电极之间的液晶元件50a并列地附加有贮存电容70。电容电位线300是贮存电容70具有的一对电极中固定电位侧的电极。在液晶元件50a的电容足够大的情况下或因寄生电容等图像信号的泄漏不成为问题时,也可不设置贮存电容70。
如图3所示,像素部72具有沿X方向排列的3个子像素部72R、72G和72B、及光检测电路部250。子像素部72R、72G和72B子像素部分别具有开口部73R、73G和73B。在液晶装置1工作时,通过从开口部73R、73G和73B分别射出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从而可进行液晶装置1的彩色图像显示。除此之外,子像素部72R、72G和72B分别具有对各子像素部进行开关的TFT 30。
光检测电路部250具有调节控制用TFT 130、开口部83和TFT电路部80。光检测电路部250检测入射到显示面的入射光。TFT电路部80如后所述,构成为包含复位用TFT 163、电压放大用TFT 154和输出控制用TFT 155,控制面对开口部83的受光元件151的动作,同时向读出信号线6a 2供给与受光元件151生成的光电流对应的电压变化。
图4~图7中,液晶装置1包括遮光膜11和153、嵌入到平坦膜20a内的3种滤色器154R、154G和154B、液晶元件50b、受光元件151、背光灯206、第一偏振层301、第二偏振层302和第三偏振层。
背光灯206构成为包括导光板206a和显示用光源206b,配置在图中TFT阵列基板10的下侧。
显示用光源206b生成在图像显示区域10a上显示图像用的显示用光L1。显示用光L1是可见光,根据各子像素部的驱动而通过液晶层50进行调制。
导光板206a例如,由可透过显示用光L1的丙烯酸树脂构成,将显示用光L1导入到图像显示区域10a。液晶装置1为了显示图像而利用显示用光L1,并且为了检测指示物体F而利用显示用光L1和外光。
第一偏振层301和第二偏振层302分别构成光量调节部82的一部分,沿图中上下方向分别配置在液晶元件50b的两侧。第一偏振层301和第二偏振层302分别以各自的光轴彼此相交的方式进行交叉尼科尔棱镜配置。液晶元件50b具有与液晶层50中受光元件151重合的液晶部分和夹持该液晶部分的第一电极159a及第二电极21a。
光量调节部82作为调节从显示面302s入射到开口部83的入射光L2的光量的光圈机构发挥作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面详细描述的,由于可控制液晶元件50b具有的液晶部分的取向状态,所以可以按每个光量调节部82独立调节入射光L2的光量,与在各像素中通过控制液晶层的取向状态来控制显示用光的光强度的情况相同,可以独立调节入射到各光传感器部150的受光元件151的入射光L2′的光量。
因此,根据多个光量调节部82,即使在构成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多个区域的每一个内从显示面302s入射的入射光L2的光量分别在各光传感器部150可检测光量的可检测范围外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照每个光传感器部150或以任意个数的光传感器部150为一群的每个群,对光量进行调节,以使入射到各光传感器部150的入射光的光量进入可检测的范围。
尤其,在构成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多个区域各自中,因被手指等指示物体遮光的外光等环境的变化而不能将指示物体与其周围加以识别的情况下,更具体的,因例如外光的光量过强,在分别入射到显示面302s中投影了指示物体的影子的区域与该区域的周围区域的入射光L2的光量在受光元件151的光量可检测范围之外的情况下,各光量调节部82调节光量,以便将分别入射到投影指示物体的影子的区域及其区域的周围区域的入射光L2的光量偏移到可检测范围中。即,多个光量调节部82分别作为可彼此独立调节入射到各光传感器部150的入射光L2的光量的光圈机构起作用。
这样,根据液晶装置1,在入射到光传感器部150的入射光L2的光量处于光传感器部的可检测范围之外的情况下,调节入射光L2的光量,使得光量包含在该可检测范围内,并向光传感器部150照射将光量调节到可检测范围后的入射光L1。因此,在无需通过光量调节部82调节光量而将入射光L2直接入射到光传感器部150的情况下,可以识别出不能识别的指示物体,可以确定出显示面302s上的图像显示区域10a中的指示物体的位置。
除此之外,由于多个光量调节部82可以分别彼此独立地调节光量,所以在包含外光的入射光L2的光强度在图像显示区域10a内的各区域中彼此不同的情况下,对于光量在光传感器部150的可检测范围之外的区域,可以有选择地调节光量,从而可提高检测指示物体的检测精度。
因此,液晶装置1与在光学系统中设置了机械光圈机构的相机等的摄像装置不同,由于可以利用本来用于显示图像的液晶层的一部分来调节入射光L2的光量,所以即使不能确保在液晶装置1内设置光圈机构用的空间,也可调节入射光L2的光量,可以提高检测指示物体的检测精度。
第一电极159a与分别设置在TFT阵列基板10上构成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多个像素部72上的多个像素电极9a同层形成。因此,可以通过与形成由ITO等透明导电材料构成的像素电极9a的工序相同的工序来形成第一电极159a,可以简化液晶装置1的制造处理过程。第二电极21a是对置电极21与受光元件151重合的部分。
第一偏振层301是通过在一个方向上施加应力,同时在绝缘膜42上涂敷溶解了水溶性的二色性染料后的水溶液后使其干燥而形成的。第一偏振层301可以在形成了由聚酰亚胺等透明有机材料形成的取向膜后以预定的膜厚来涂敷具有二色性染料的热变性高分子液晶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旋转器(spinner)来涂敷具有二色性染料的热变性高分子液晶。
分别延长第一偏振层301和第二偏振层302,使其与像素电极9a重合。第一偏振层301和第二偏振层302中与各像素电极9a重合的部分作为有选择地透过在图像显示区域10a中被调制的显示用光L1中的直线偏振光成分的偏振层起作用。因此,通过与形成第一偏振层301和第二偏振层302共用的工序,可以形成规定显示图像用的显示用光L2的透过量的偏振层,与通过与形成第一偏振层301和第二偏振层302的工序不同的工序来形成偏振层的情况相比,可以使制造过程更简便。
液晶装置1具有沿第一偏振层301的光轴延伸的光轴,从光传感器部150看,在TFT阵列基板10侧具有以与像素电极9a重合的方式延伸的第三偏振层303。根据第三偏振层303,可以与第一偏振层301中的和像素电极9a重合的部分一起使入射到各像素的显示用光L1可靠地进行直线偏振。
另外,第二偏振层302和第三偏振层303构成为被由TAC(三乙酰基纤维素,Triacetyl Cellulose)构成的保护膜夹持延伸的PVA(聚乙烯醇)膜。
图4~图6中,开口部73R经可透过显示用光L1被液晶层50调制后的调制光中红色光的滤色器154R来显示红色光L1R。开口部73G和73B分别与开口部73R同样,分别经滤色器154G和154B分别显示绿色光LG1和蓝色光LB1。
将受光元件151形成在TFT阵列基板10上,使其在平面上看面向开口部83。受光元件151形成在TFT阵列基板10上形成的缘膜41上,并由绝缘膜42覆盖。
受光元件151例如是使用了通过与形成TFT电路部80具有的TFT等半导体元件的工序相同的工序形成的结晶硅或GaAs等的半导体的PIN二极管、或使用了PbS的光电元件等的受光元件。受光元件151检测通过光量调节部82调节了入射光L2的光量后的入射光L2′。
如图4和图5所示,遮光膜153是规定开口区域边缘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谓黑色矩阵。因此,根据遮光膜153,可以减小可见光L2从显示面302s侧照射到形成在非开口区域上的像素开关用TFT 30等的半导体元件和TFT电路部80,可以减小TFT 30和TFT电路部80中包含的半导体元件所产生的光泄漏电流。
如图3~图6所示,光量调节部82在TFT阵列基板10上,形成于彼此隔开像素部72的开口区域的非开口区域内。液晶装置1中,从开口部73R、73G和73B分别射出显示用光L1R、L1G和L1B。因此,根据液晶装置1,不会由光量调节部82遮住显示用光LR1、LG1和LB1。
液晶装置1在TFT阵列基板10上具备形成于受光元件151的下层侧的遮光膜11。遮光膜11由金属膜等具有遮光性的材料构成,以使从背光灯206射出的可见光L1不会照射到受光元件151上的方式遮住这些光。因此,根据遮光膜11,可以减小因照射显示用光L1而产生的受光元件151的误动作。这种遮光膜11可以在与TFT阵列基板10上形成的其他元件的一部分、或构成布线的导电膜等的具有遮光性的膜同一层使用公共的工序来形成。
除此之外,遮光膜11以与TFT电路部80和像素开关用TFT 30重合的方式在TFT阵列基板10上延伸。因此,根据遮光膜11,还可以遮光像素开关用TFT 30和TFT电路部80,还可以减少TFT30和TFT电路部80的误动作。
接着,参考图7,同时说明光检测电路部250的详细结构。图7中,调节控制用TFT 130具有半导体层1a、接触孔181和182、源电极91、漏电极92和栅电极3a1。
半导体层1a例如是低温多晶硅层,包含与栅电极3a1重合的沟道区域1a′、源极区域1b′和漏极区域1c′。沟道区域1a′内,在调节控制用TFT 130工作时,通过来自与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电连接的栅电极3a1的电场来形成沟道。在构成绝缘膜42的一部分的绝缘膜42a中、在栅电极3a1和半导体层1a间延伸的部分构成调节控制用TFT 130的栅极绝缘膜。源极区域1b′和漏极区域1c′分别在沟道区域1a′两侧形成为镜像对称。
栅极电极3a1由多晶硅膜等导电膜和包含例如Ti、Cr、W、Ta、Mo、Pd、Al等金属中的至少一种的金属单体、合金、金属硅化物、多硅化物、层叠了这些材料后的物质等形成,以不与源极区域1b′和漏极区域1c′重合的方式,隔着绝缘膜42a设置在沟道区域1a′上。
调节控制用TFT 130也可具有分别在源极区域1b′和漏极区域1c′内形成了低浓度源极区域和低浓度漏极区域的LDD(Lightly DopedDrain)结构。
接触孔181和182以将构成绝缘膜42的绝缘膜42a和42b贯通到半导体层1a为止的方式分别形成,并分别与源极区域1b′和漏极区域1c′电连接。源电极91和漏电极92分别形成在绝缘膜42b上,且分别与接触孔181及182电连接。源电极91和漏电极92分别被绝缘膜42c覆盖,漏电极92经接触孔而与第一电极159a电连接。
受光元件151具有半导体层150a、接触孔183及184、电极93和电极94。半导体层150a具有:形成在绝缘膜41上的N型半导体层150b′和P型半导体层150c′;在这些半导体层之间形成,且电阻比这些半导体层大的中间层150a′。接触孔183和184以将绝缘膜42a、42b贯通到半导体层150a为止的方式形成,并分别与N型半导体层150b′和P型半导体层150c′电连接。电极93和电极94分别形成在绝缘膜42b上,并分别与接触孔183和184电连接。
在将外光和由指示物体反射了显示用光LR1、LG1和LB1后的反射光L2照射到半导体层150a时,根据所照射的光的光强度,而在受光元件151中流过电流。通过图1所示的受光信号处理电路部215处理后的受光信号是与根据受光元件151中流过的光电流产生的电压变化相对应的信号。通过由受光信号处理电路部215和图像处理电路部216依次处理受光信号,从而可以确定指示显示面302s的指示物体的位置等,可以经指示物体对液晶装置1输入各种信息。
TFT电路部80中包含的复位用TFT 163构成为具有:包括沟道区域160a′、源极区域160b′和漏极区域160c′的半导体层160a;接触孔161和162;源电极164和漏电极165;以及栅电极163a。复位用TFT 163经未图示的布线而与受光元件151电连接。
接着,参考图8来说明光检测电路部250的详细电路结构。首先,为了简便,说明设置光检测电路部250用的信号线·电源线(光传感器复位信号线350、光传感器第一电源线351、光传感器第二电源线352、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线353),并可与像素部72相独立地控制光检测电路部250的情形。其中,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和电容电位线300与像素部72共用。
图8中,光检测电路部250包括光量调节部82和光传感器部150。光量调节部82构成为具有液晶元件50b、调节控制用TFT 130和贮存电容170。光量调节部82分别包含在多个光检测电路部250中,在传感器灵敏度调整电路部205的控制下,在图像显示区域10a中彼此相独立地控制其动作。
液晶元件50b分别与调节控制用TFT 130和贮存电容170电连接,通过调节控制用TFT 130来控制液晶元件50b具有的液晶部分的取向状态,并调节入射到光传感器部150的入射光的光量。贮存电容170具有的一对电容电极的一个与电容电位线300电连接。
调节控制用TFT 130的栅极和源极各自与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和光量调节信号线6a1分别进行电连接。调节控制TFT 130构成为可通过提供经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供给的选择信号来切换其导通截止。调节控制用TFT 130根据该导通截止,将经光量调节信号线6a1提供的调节信号提供给液晶元件50b。液晶元件50b通过根据调节信号来控制液晶部分的取向状态,从而调节入射到光传感器部150的入射光的光量。
光传感器部150构成为具有光电二极管等的受光元件151、贮存电容152、复位TFT 163、信号放大用TFT 154和输出控制用TFT 155。
受光元件151在图像显示区域10a内接受从液晶装置1的显示面302s入射的入射光L 2中由光量调节部82调节光量后的入射光L2′(参考图4~图6。)。复位用TFT 163的源极、栅极和漏极各自与受光元件151、光传感器复位信号线350和信号放大用TFT 154分别进行电连接。信号放大用TFT 154的源极、栅极和漏极各自与光传感器第一电源线351、受光元件151和输出控制用TFT 155分别进行电连接。输出控制用TFT 155的源极、栅极和漏极各自与信号放大用TFT 154、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线353和读出信号线6a2分别进行电连接。
在受光元件151接受到入射光时,在受光元件151上产生光电流,并根据复位用TFT 163、电压放大用TFT 154和输出控制用TFT 155各自的动作,将与受光元件151电连接的光传感器第二电源线352和节点a之间的电压V相对应的信号读出到读出信号线6a2。
这样,由于光量调节部82进行光传感器部150的灵敏度调整,所以包括光检测电路部250的液晶装置1可以防止位置检测时的误动作,可以提高精度。
但是,因包括光检测电路部250,具有信号线的数目增加这样的问题。即,除了现有技术中像素部72的控制所需的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和电容电位线300之外,如图8所示,还需要按照每条扫描线新设置光传感器复位信号线350、光传感器第一电源线351、光传感器第二电源线352、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线353。若确保了这些布线用的区域,则降低了液晶装置1的像素部72的开口率。为了克服开口率的降低,若增加背光灯的光量,则耗电量增加,光传感器部150中的散射光增加,变为位置检测时的噪声成分,不太好。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光检测电路部250和像素部72共用信号线和电源线,使得信号线和电源线的条数减少,防止了开口率的降低。下面,说明具体实施例。
<2-1:第一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中,构成为还通过将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用作光传感器复位信号线而省去了光传感器复位信号线350。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的电路图。如该图所示,第一实施例中,在光传感器部150中,将复位用TFT 163的栅极与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相连,除省去了光传感器复位信号线350之外,为与图8相同结构。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光检测处理顺序的定时图。在光检测处理中,进行:复位光传感器部150而成为基准的基准受光信号的读出和在曝光期间(Wexp)后的测量受光信号的读出等两次光检测,并将测量受光信号和基准受光信号的差值处理为检测对象的受光信号。测量受光信号和基准受光信号可以以电压形式提供,也可以以电流形式提供。
在本定时图中,在使显示行选择信号(光传感器复位信号)有效(assert)并向像素部72写入图像信号后,使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有效而复位光传感器部150,并从光传感器部150中读出与节点A的电压Vref对应的基准受光信号。在经过1行选择期间Wsel后,使显示行选择信号(光传感器复位信号)无效而开始曝光,并在经过曝光期间Wexp后读出与节点A的电压Vsig对应的测量受光信号。并且,使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无效,结束一个循环。
跟踪图中的节点A的电压的时间变化来进一步详细说明。若使向作为对象的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提供的显示行选择信号(光传感器复位信号)有效,则复位用TFT 163变为导通状态,节点A的电压变为光传感器第一电源线351的电压。进一步,若使对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线353提供的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有效,则经电压放大用TFT 154,伴随一定的补偿电压而向读出信号线6a2读出对应于电压Vref的作为参考的基准受光信号。
若使向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提供的显示行选择信号(光传感器复位信号)无效,则复位用TFT 163变为截止状态,则在受光元件151中流过与所接受的光强度对应的电流,节点A的电压向光传感器第二电源线352的电压变化。在经过预定的曝光期间Wexp后,将节点A的电压Vsig作为测量受光信号读出到读出信号线6a2中。未图示的外围电路将测量受光信号和基准受光信号的差值作为所接受到的光强度对应的受光信号来进行处理。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光检测处理顺序的另一例的定时图。在该另一例中,首先,使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有效而从光传感器部150读出与电压Vsig对应的测量受光信号。之后,使显示行选择信号(光传感器复位信号)有效而向像素部72写入图像信号,同时复位光传感器部150,读出与电压Vref对应的基准受光信号。在经过1行选择期间Wsel后,使显示行选择信号(光传感器复位信号)无效后开始曝光。在曝光过程中,可以使节点A的电位向光传感器第二电源线352的电压变化,在下一循环的读出定时Tvsig中读出与电压Vsig对应的测量受光信号。因此,曝光期间Wexp与垂直扫描期间大致相等。
在任何一个例子中,在曝光期间Wexp内的受光引起的节点A的电压变化量是合适值时,可以得到与受光强度对应的受光信号。在节点A的电压变化量非常小的情况下,变为不能与各种各样的噪声相区分,相反,若节点A的电压变化量过大而超过了光传感器第二电源线352的电压,则受光信号不与受光强度相对应。
因此,一般上,在光强度大时,考虑曝光期间Wexp短的图10所示的顺序是合适的,在光强度小时,考虑曝光期间Wexp长的图11所示的顺序是合适的,但是本实施例中,还将显示行选择信号用作光传感器复位信号,所以光传感器部150中的曝光期间Wexp由像素部72的显示的定时所规定。因此,不能自由设置曝光期间Wexp。
但是,本实施例中,由于进一步由光量调节部82来进行光传感器部150的灵敏度调整,所以即使曝光期间Wexp设置的自由度低,也可以使节点A的电压变化量为适当的值,从而可得到与受光强度对应的受光信号。因此,即使减小信号线数,也可防止位置检测时的误动作,可以提高精度。
(变形例1)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1的电路图。本变形例中构成为通过进一步将电容电位线300用作光传感器第二电源线,除了光传感器复位信号线350之外,还省去了光传感器第二电源线352。由此,可以进一步防止开口率的降低。另外,光检测顺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变形例2)
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2的电路图。本变形例中进一步构成为通过还将电容电位线300用作光传感器第一电源线,除了光传感器复位信号线350,还省去了光传感器第一电源线351。由此,可以进一步防止开口率的降低。另外,光检测顺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2-2: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中,构成为通过还将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用作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线,而省去了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线353。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构成的电路图。如该图所示,第二实施例中,在光传感器部150中,除了将输出控制用TFT 155的栅极与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相连而省去了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线353之外,为与图8相同的结构。
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光检测处理顺序的定时图。在该定时图中,使显示行选择信号(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和光传感器复位信号有效,并向像素部72写入图像信号,同时复位光传感器部150。之后,读出与电压Vref对应的基准受光信号后,使光传感器复位信号无效后开始曝光,在经过曝光期间Wexp后,读出与电压Vsig对应的测量受光信号。并且,使显示行选择信号(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无效而结束一次循环。
跟踪图中的节点A的电压的时间变化来进行详细说明。若使提供给作为对象的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的显示行选择信号(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有效,则使输出控制用TFT 155变为导通状态。若使提供给光传感器复位信号线350的光传感器复位信号有效,则节点A的电压变为光传感器第一电源线351的电压。该节点A的电压Vref经电压放大用TFT 154,伴随一定的补偿电压,作为参考的基准受光信号而被读出到读出信号线6a2上。
若使光传感器复位信号无效,而使复位用TFT 163变为截止状态,则在受光元件151中流过对应于所接受的光的强度的电流,而使节点A的电压向光传感器第二电源线352的电压变化。在经过在1行选择期间Wsel结束前所结束的预定的曝光期间Wexp后,将与节点A的电压Vsig对应的测量受光信号读出到读出信号线6a2。未图示的外围电路将测量受光信号和基准受光信号的差值作为与接受了的光的强度对应的受光信号来处理。
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光检测处理顺序的另一例的定时图。在该另一例中,使显示行选择信号(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有效而从光传感器部150读出与电压Vsig对应的测量受光信号。之后,使光传感器复位信号有效而复位光传感器部150,读出与电压Vref对应的基准受光信号。在经过1行选择期间Wsel后,使光传感器复位信号无效而开始曝光。在曝光中,使节点A的电位向光传感器第二电源线352的电压变化,在下一循环的读出定时Tvsig中将电压Vsig作为测量受光信号读出。因此,曝光期间Wexp与垂直扫描期间大致相等。
在任意一例中,曝光期间Wexp中的受光产生的节点A的电压变化量为合适值时,都可以得到与受光强度对应的受光信号。在节点A的电压变化量非常小的情况下,不能与各种各样的噪声相区分,相反,若节点A的电压变化量过大而超过了光传感器第二电源线352的电压,则受光信号不与受光强度对应。
因此,一般上,在光强度大时,考虑曝光期间Wexp短的图15所示的顺序是合适的,光强度小时,考虑曝光期间Wexp长的图16所示的顺序是合适的,但是本实施例中,由于还将显示行选择信号用作光传感器复位信号,所以传感器部150的曝光期间Wexp由像素部72的显示的定时所规定。因此,不能自由设置曝光期间Wexp。
但是,本实施例中,由于光量调节部82进一步进行光传感器部150的灵敏度调整,所以即使曝光期间Wexp設定的自由度低,节点A的电压变化量也可以为合适的值,从而可得到与受光强度对应的受光信号。因此,即使减小了信号线数,也可防止位置检测时的误动作,可以提高精度。
(变形例1)
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1的电路图。本变形例中,构成为通过将电容电位线300进一步用作光传感器第二电源线,除了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线353之外,还省去了光传感器第二电源线352。由此,可以进一步防止开口率的降低。光检测顺序与第二实施例相同。
(变形例2)
图18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2的电路图。本变形例中,构成为还进一步将电容电位线300用作光传感器第一电源线,除了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线353之外,还省去了光传感器第一电源线351。由此,可以进一步防止开口率的降低。光检测顺序与第二实施例相同。
<2-3:第三实施例>
图19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的电路图。如该图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对2行像素部72配置一个光检测电路250。并且,还将第N(1,3,5,…)行的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N)用作光传感器复位信号线和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线a,将第N+1行的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N+1)用作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线b。因此,作为输出控制用TFT群155,使用输出控制用TFT155a和输出控制用TFT155b。另外,并不限于2行的像素部72,还可对N行(N是自然数)的像素部72配置一个光检测电路250。
还将第N行的电容电位线300(N)用作光传感器第一电源线,将第N+1行的电容电位线300(N+1)用作光传感器第二电源线。由此,为省去了光传感器复位信号线350、光传感器第一电源线351、光传感器第二电源线352、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线353的结构。像素部72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
由于作用为光传感器第一电源线、光传感器第二电源线,所以将第N行的电容电位线300(N)的电压和第N+1行的电容电位线300(N+1)的电压设置为不同的电压。具体上,设置为使第N+1行的电容电位线300(N+1)的电压比第N行的电容电位线300(N)的电压小。另外,在使提供给第N行的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N)的显示行选择信号和提供给第N+1行的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N+1)的显示行选择信号的至少一个有效时,可以从光传感器部150的读出信号线6a2读出受光信号。
图20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光检测处理的顺序的定时图。在光检测处理中,进行:复位光传感器部150读出而成为基准的基准受光信号的读出和在曝光期间(Wexp)后测量受光信号的读出等2次光检测,并将测量受光信号和基准受光信号的差值作为检测对象的受光信号加以处理。另外,测量受光信号和基准受光信号可以以电压的形式来提供,也可以以电流的形式来提供。
跟踪图中的节点A的电压的时间变化来加以说明。若使提供给作为显示对象的第N行的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N)的显示行选择信号有效,则进行基于显示信号向像素部73的写入和基于光量调节信号向光量调节部82的写入。另外,若使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N)的显示行选择信号有效,则复位用TFT163变为导通状态,而将节点A的电压复位为第N行的电容电位线(光传感器第一电源线)300(N)的电压。由于输出控制用TFT 155a也为导通状态,所以节点A的电压经电压放大用TFT 154,伴随一定的补偿电压,向读出信号线6a2读出与电压Vref对应的作为参考的基准受光信号。
接着,若使第N行的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N)的显示行选择信号无效,而使复位用TFT 163变为截止状态,则由于在受光元件151中流过与所受光的光的强度对应的电流,所以节点A的电压向第N+1行的电容电位线(光传感器第二电源线)300(N+1)的电压变化。同时,由于使第N+1行的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N+1)的显示行选择信号有效,而使输出控制用TFT 155b变为导通状态,所以在经过预定的曝光期间Wexp后,将接点A的电压Vsig作为测量受光信号读出到读出信号线6a2。未图示的外围电路将测量受光信号和基准受光信号的差值作为所接受的光的强度相对应的受光信号来处理。这时的曝光期间Wexp是比1行选择期间Wsel稍小的値。
上述顺序中,曝光期间Wexp中的受光产生的节点A的电压变化量为合适值时,得到与受光强度对应的受光信号。在节点A的电压变化量非常小的情况下,不能与各种各样的噪声相区分,相反,若节点A的电压变化量过大,而超过了第N+1行的电容电位线(光传感器第二电源线)300(N+1)的电压,则受光信号不与受光强度对应。
因此,最好设置合适的曝光期间Wexp,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使光传感器部150的信号线与像素部72的信号线共用,所以光传感器部150的曝光期间Wexp由像素部72的显示的定时所规定。因此,不能自由设置曝光期间Wexp。
但是,本实施例中,由于光量调节部82进一步进行光传感器部150的灵敏度调整,所以即使曝光期间Wexp設定的自由度低,节点A的电压变化量也可以为合适的值,而可得到与受光强度对应的受光信号。因此,即使减小了信号线数,也可防止位置检测时的误动作,可以提高精度。
(变形例)
对于显示部的驱动方法,一般知道有准备2个等级的电容电位线的电压等级,按每条选择扫描线或每条垂直扫描线来交替改变的驱动方法。若采用这种驱动方法,则可以减小数据驱动器的输出电压范围,有使耗电量减小的效果,所以可广泛采用。如图21所示,通过在受光元件151上串联追加二极管159,可以防止受光元件151向顺方向偏置时的电流引起的耗电量的增加。二极管159可以通过与二极管相连的TFT和构成TFT的硅膜而容易实现。
<2-4:第四实施例>
图22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的电路图。如该图所示,第四实施例中,对2行像素部72配置一个光检测电路250。并且,还将第N(1,3,5,…)行的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N)用作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线a,将第N+1行的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N+1)用作光传感器复位信号线和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线b。因此,作为输出控制用TFT群155使用了输出控制用TFT 155a和输出控制用TFT 155b。并不限于2行像素部72,还可对N行(N是自然数)像素部72配置一个光检测电路250。
进一步,还可将第N行的电容电位线300(N)用作光传感器第一电源线,将第N+1行的电容电位线300(N+1)用作光传感器第二电源线。由此,为省去了光传感器复位信号线350、光传感器第一电源线351、光传感器第二电源线352、光传感器行选择信号线353的结构。像素部72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同。
由于作为光传感器第一电源线、光传感器第二电源线起作用,所以将第N行的电容电位线300(N)的电压和第N+1行的电容电位线300(N+1)的电压设置为不同的电压。具体是,设置为使第N+1行的电容电位线300(N+1)的电压比第N行的电容电位线300(N)的电压小。另外,在使第N行的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N)和第N+1行的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N+1)的至少一个有效时,可以从光传感器部150的读出信号线6a 2读出受光信号。
图23是表示第四实施例中的光检测处理的顺序的定时图。跟踪图中的节点A的电压的时间变化来加以说明。若使作为显示对象的第N行的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N)的显示行选择信号有效,则进行基于显示信号的向像素部73的写入和基于光量调节信号的向光量调节部82的写入。光传感器部15中,由于输出控制用TFT 155a为导通状态,所以在前次循环的曝光开始时到经过预定的曝光期间Wexp后,将节点A的电压Vsig作为测量受光信号读出到读出信号线6a2上。
接着,使提供给第N+1行的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N+1)的显示行选择信号有效,而使复位用TFT 163变为导通状态,而将节点A的电压复位为第N行的电容电位线(光传感器第一电源线)300(N)的电压。这时,由于输出控制用TFT 155b变为导通状态,所以节点A的电压Vref经电压放大用TFT 154伴随一定的补偿电压而作为参考的基准受光信号向读出信号线6a2读出。未图示的外围电路将测量受光信号和基准受光信号的差值作为与所接受到的光的强度对应的受光信号来处理。这时的曝光期间Wexp大致是一个垂直扫描期间。
若使第N+1行的显示行选择信号线3a(N+1)的显示行选择信号无效,则复位用TFT 163变为截止状态,开始本次循环的曝光期间Wexp。在曝光期间Wexp中,由于在受光元件151中流过与所受光的光的强度对应的电流,所以节点A的电压向第N+1行的电容电位线(光传感器第二电源线)300(N+1)的电压变化。
上述顺序中,在曝光期间Wexp的受光引起的节点A的电压变化量为合适的值时,可以得到与受光强度对应的受光信号。在节点A的电压变化量非常小的情况下,不能与各种各样的噪声相区分,相反,若节点A的电压变化量过大而超过了第N+1行的电容电位线(光传感器第二电源线)300(N+1)的电压,则受光信号不与受光强度对应。
因此,最好设置合适的曝光期间Wexp,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使光传感器部150的信号线与像素部72的信号线共用,所以光传感器部150的曝光期间Wexp由像素部72的显示的定时所规定。因此,不能自由设置曝光期间Wexp。
但是,本实施例中,由于光量调节部82进一步进行光传感器部150的灵敏度调整,所以即使曝光期间Wexp設定的自由度低,节点A的电压变化量也可以为合适的值,而可得到与受光强度对应的受光信号。因此,即使减小了信号线数,也可防止位置检测时的误动作,可以提高精度。
(变形例)
即使第四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通过在受光元件15上串联追加二极管159,可以防止受光元件151沿顺方向偏置时的电流引起的耗电量的增加。二极管159可以通过二极管连接的TFT和构成TFT的硅膜而容易地实现。
<2-5:其他变形例>
(变形例1)
接着,参考图25来详细说明液晶装置1的变形例。图25是与液晶装置的变形例中的图7对应的剖视图。在以下说明的各变形例中,在与上述液晶装置1公共的部分添加共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说明。
图25中,在本例的液晶装置中,将第一偏振层301形成在第一电极159a上。在作为第一偏振层301使用了具有二色性染料的热变性高分子液晶的情况下的例子中,具有彼此层叠了偏振层用取向层301a和二色性热变性高分子液晶层301b的层叠结构。经第一偏振层301来施加控制液晶层50的电场。由于在形成了第一电极159a后形成第一偏振层301,所以第一偏振层301可以避免第一电极159a形成时的热影响。因此,可以良好保持偏振性。
(变形例2)
接着,参考图26来说明液晶装置1的另一变形例。图26是与液晶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图7对应的剖视图。图26中,本例的液晶装置具有的第一偏振层301c形成在绝缘膜42b上,将其厚度形成为1~5μm,而作为相互隔离复位用TFT 163及调节控制用TFT 130、和第一电极159a的平坦化绝缘层来兼用。
<3:电子设备>
接着,参考图27和图28来说明具有上述液晶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实施方式。图27是采用了上述液晶装置的移动型个人计算机的立体图。图27中,计算机1200由具有键盘1202的主体部1204和包含上述液晶装置的液晶显示单元1206构成。液晶显示单元1206是通过在液晶面板1005的背面添加背光灯而构成,从而具有可准确输入各种信息的触摸屏功能。
接着,说明将上述液晶装置适用于移动电话的例子。图28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一例的移动电话的立体图。图28中,移动电话1300包括多个操作按钮1302,同时有采用反射型的显示形式且与上述液晶装置具有相同结构的液晶装置1005。根据移动电话1300,可以进行高质量的图像显示,同时可以通过手指等指示物体经显示面准确输入信息。
另外,在将上述液晶装置用作图像传感器的情况下,与确定手指等的指示物体的显示面上的位置同样,可以将检测对象物所占的显示面上的区域部分识别为其他区域。

Claims (20)

1、一种液晶装置,包括:
在行方向上设置的多条选择线;
在列方向上设置的多条信号线;
对应于所述选择线和所述信号线的交叉部设置的多个像素部;
对应于所述多个像素部的一部分设置的多个光传感器部;
在行方向上设置的多条第一电源线;
在列方向上设置的多条读出线;
所述多个像素部分别包括:
第一开关元件,其在使经所述选择线供给的选择信号有效后,获得经所述信号线供给的显示信号;和
液晶,其为与由所述第一开关元件获得的所述显示信号对应的透过状态;
所述多个像素部的一部分调整入射到所述多个光传感器部的光的光量;
所述多个光传感器部分别包括:
光电转换元件,其产生与受光量对应大小的电流;
电容元件,其一端与所述光电转换元件电连接;
第二开关元件,其以经所述第一电源线供给的复位电压来复位所述电容元件的一端;和
读出部,其向所述读出线输出与所述电容元件一端的电压对应的大小的输出信号,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根据经所述选择线供给的所述选择信号,而被控制为导通状态或截止状态中的一种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液晶装置还包括在行方向上设置的多条光传感器选择线;
所述读出部包括:
晶体管,其生成与所述电容元件一端的电压对应大小的所述输出信号;
第三开关元件,其设置在所述晶体管和所述读出线之间,若使提供给所述光传感器选择线的光传感器选择信号有效,则该第三开关元件导通;
该液晶装置还包括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光传感器部,以便在使所述选择信号有效后,使所述光传感器选择信号有效,并将基准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信号读出到所述读出线,且使所述选择信号无效并经过预定时间后,使所述光传感器选择信号,并将测量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信号读出到所述读出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液晶装置还包括在行方向上设置的多条光传感器选择线;
所述读出部包括:
晶体管,其生成与所述电容元件一端的电压对应大小的输出信号;
第三开关元件,其设置在所述晶体管和所述读出线之间,若使提供给所述光传感器选择线的光传感器选择信号有效,则该第三开关元件呈导通状态;
该液晶装置进一步包括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光传感器部,以便将所述选择信号从有效切换为无效,在经过预定时间后,使所述光传感器选择信号有效,并将测量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信号读出到所述读出线,在使所述选择信号有效后,将基准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信号读出到所述读出线。
4、一种液晶装置,包括:
在行方向上设置的多条选择线;
在列方向上设置的多条信号线;
对应于所述选择线和所述信号线的交叉部设置的多个像素部;
对应于所述多个像素部的一部分设置的多个光传感器部;
在行方向上设置的多条第一电源线;
在列方向上设置的多条读出线;
所述多个像素部分别包括:
第一开关元件,其在使经所述选择线供给的选择信号有效后,获得经所述信号线供给的显示信号;和
液晶,其为与由所述第一开关元件获得的所述显示信号对应的透过状态;
所述多个像素部的一部分调整入射到所述多个光传感器部的光的光量;
所述多个光传感器部分别包括:
光电转换元件,其产生与受光量对应大小的电流;
电容元件,其一端与所述光电转换元件电连接;
第二开关元件,其以经所述第一电源线供给的复位电压来复位所述电容元件的一端;
晶体管,其生成与所述电容元件一端的电压对应大小的输出信号;和
第三开关元件,其设置在所述晶体管和所述读出线之间;
所述第三开关元件根据经所述选择线供给的所述选择信号而被控制为导通状态或截止状态中的一种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液晶装置还包括:
在行方向上设置的多条复位信号线;和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光传感器部,以便在使经所述选择信号线和所述复位信号线供给的复位信号有效后,将基准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信号读出到所述读出线,使所述复位信号无效并经过预定时间后,使所述选择信号有效,并将测量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信号读出到所述读出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液晶装置还包括:
在行方向上设置的多条复位信号线;和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光传感器部,以便将经所述复位信号线供给的复位信号从有效切换为无效,并在经过预定时间后,使所述光传感器选择信号有效,将测量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信号读出到所述读出线,并在使所述选择信号有效后,将基准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信号读出到所述读出线。
7、根据权利要求2、3、5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基准受光信号和测量受光信号的差值作为检测出的受光信号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像素部分别包括保持电容元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电连接,并保持所述显示信号,
所述保持电容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液晶装置包括在行方向上设置的多条第二电源线,
所述光电转换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线电连接,
所述多个像素部分别具有保持电容元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电连接,并保持所述显示信号,
所述保持电容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线电连接。
10、一种液晶装置,包括:
在行方向上设置的多条选择线;
在列方向上设置的多条信号线;
多个第一像素部,对应于所述选择线和所述信号线的交叉部设置;
多个第二像素部,对应于相隔K行的所述选择线和所述信号线的交叉部设置,其中K是自然数;
多个光传感器部,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二像素部设置;
在行方向上设置的多条第一电源线;和
在列方向上设置的多条读出线;
所述多个第一像素部和第二像素部分别包括:
第一开关元件,若使经所述选择线供给的选择信号有效,则获得经所述信号线供给的显示信号;和
液晶,其为与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元件获得的所述显示信号对应的透过状态;
所述多个第二像素部调整入射到所述多个光传感器部的光的光量,
所述多个光传感器部分别包括:
光电转换元件,其产生与受光量对应大小的电流;
第二开关元件,其以经所述第一电源线供给的复位电压来复位所述光电转换元件的一个端子;和
读出部,其将与所述光电转换元件的一个端子的电压对应大小的输出信号输出到所述读出线;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根据经所述相隔K行的选择线供给的所述选择信号而被控制为导通状态或截止状态中的一种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K是1,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根据经连续2行的选择线中的一行选择线供给的所述选择信号而被控制为导通状态或截止状态的其中之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读出部包括:
放大晶体管,其生成与所述光电转换元件的一个端子的电压对应大小的输出电流;
开关单元,其设置在所述放大晶体管和所述读出线之间,若使提供给所述选择线的光传感器选择信号有效,则该开关单元导通;和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光传感器部,以便使经所述一行的选择线供给的选择信号有效后,将基准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电流读出到所述读出线,使经所述一行的选择线供给的选择信号无效并经过预定时间后,将测量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电流读出到所述读出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单元包括:
第三开关元件,其设置在所述放大晶体管和所述读出线之间,通过经连续行中的一行的选择线供给的选择信号而被控制为导通状态和截止状态的其中之一;
第四开关元件,其设置在所述放大晶体管和所述读出线之间,通过经连续行中的另一行选择线供给的选择信号而被控制为导通状态和截止状态的其中之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行的选择线是所述连续的选择线中先使所供给的选择信号有效的选择线;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四开关元件,以便之后使经所述连续的选择线中的另一行选择线供给的选择信号有效,并将测量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电流读出到所述读出线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行选择线是所述连续的选择线中后使所供给的选择信号有效的选择线;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元件,以便在使提供给所述一行选择线的选择信号有效后大致经1帧期间之后,使经所述连续的选择线中的另一行选择线供给的选择信号有效,并将测量受光信号作为所述输出电流读出到所述读出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0-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光电转换元件串联连接防逆流的二极管。
17、根据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基准受光信号和所述测量受光信号的差值作为检测出的受光信号输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0-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像素部分别包括保持电容元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电连接,并保持所述显示信号,
所述一行的所述第一像素部中包含的所述保持电容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相连。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液晶装置还包括在所述另一行上分别设置的多条第二电源线,
所述光电转换元件的另一端子与所述另一行的所述第二电源线电连接;
所述第二电源线供给的电位比所述第一电源线供给的复位电压的电位还低。
20、根据权利要求10-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液晶装置还包括一端与所述光电转换元件的一个端子相连的电容元件。
CN2008101448984A 2007-08-01 2008-07-31 液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91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00447 2007-08-01
JP2007200447A JP5067753B2 (ja) 2007-08-01 2007-08-01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7-200447 2007-08-01
JP2007214453 2007-08-21
JP2007-214453 2007-08-21
JP2007214453A JP5008031B2 (ja) 2007-08-21 2007-08-21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9111A true CN101359111A (zh) 2009-02-04
CN101359111B CN101359111B (zh) 2012-08-08

Family

ID=40331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489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9111B (zh) 2007-08-01 2008-07-31 液晶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067753B2 (zh)
CN (1) CN101359111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6005A (zh) * 2009-08-24 2011-03-30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触摸屏的驱动方法
CN102081481A (zh) * 2009-11-27 2011-06-01 索尼公司 传感器装置、驱动方法、显示装置、电子单元及摄像装置
CN103353814A (zh) * 2013-06-27 2013-10-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驱动电路、光学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9830179A (zh) * 2019-03-29 2019-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用于终端设备的感光检测方法
CN111524917A (zh) * 2020-04-29 2020-08-11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2599064A (zh) * 2020-12-03 2021-04-02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其去噪方法
CN114067753A (zh) * 2020-07-30 2022-02-1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包括其的移动终端装置
WO2022047925A1 (zh) * 2020-09-03 2022-03-10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924517A2 (pt) * 2009-03-30 2016-03-01 Sharp Kk dispositivo de exibição e método de operação do mesmo
JP2010243536A (ja) * 2009-04-01 2010-10-28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163680B2 (ja) * 2010-03-31 2013-03-1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101346456B1 (ko) 2010-03-31 2014-01-02 가시오게산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센서 장치, 표시장치 및 광센서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JP5940252B2 (ja) 2010-04-16 2016-06-2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
JP5771079B2 (ja) 2010-07-01 2015-08-2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撮像装置
JP5745369B2 (ja) 2010-09-06 2015-07-08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電子機器
JP2016006640A (ja) 2014-05-30 2016-01-14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検知器、入力装置、入出力装置
CN110827730B (zh) * 2019-11-28 2022-12-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ltpsamoled显示基板像素区晶体管特性的电路与方法
JP7446826B2 (ja) 2020-01-23 2024-03-1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検出装置
CN112151554B (zh) * 2020-09-18 2024-03-19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36629B2 (ja) * 1996-01-08 2003-08-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および撮像のための装置
JP3540493B2 (ja) * 1996-03-15 2004-07-07 株式会社東芝 固体撮像装置
TW480727B (en) * 2000-01-11 2002-03-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ro Semiconductor display device
JP2006024446A (ja) * 2004-07-08 2006-01-26 Hitachi Maxell Ltd コイン形電池
JP2007013687A (ja) * 2005-06-30 2007-01-18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液晶シャッタによるアイリス調整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JP2007011233A (ja) * 2005-07-04 2007-01-18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平面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方法
JP2007072318A (ja) * 2005-09-08 2007-03-22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表示装置
JP2007241358A (ja) * 2006-03-06 2007-09-20 Hitachi Displays Ltd 画像表示装置
CN101105614B (zh) * 2006-07-10 2011-06-15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感光单元的图像感测阵列与液晶显示器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6005A (zh) * 2009-08-24 2011-03-30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触摸屏的驱动方法
CN101996005B (zh) * 2009-08-24 2016-05-11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触摸屏的驱动方法
CN102081481A (zh) * 2009-11-27 2011-06-01 索尼公司 传感器装置、驱动方法、显示装置、电子单元及摄像装置
CN102081481B (zh) * 2009-11-27 2013-11-13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西 传感器装置、驱动方法、显示装置、电子单元及摄像装置
CN103353814A (zh) * 2013-06-27 2013-10-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驱动电路、光学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9846503B2 (en) 2013-06-27 2017-12-1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driver circuit, in-cell optical touch panel comprising the touch driver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in-cell optical touch panel
CN109830179A (zh) * 2019-03-29 2019-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用于终端设备的感光检测方法
CN109830179B (zh) * 2019-03-29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用于终端设备的感光检测方法
CN111524917A (zh) * 2020-04-29 2020-08-11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1524917B (zh) * 2020-04-29 2021-10-0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1217737A1 (zh) * 2020-04-29 2021-11-0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US11899890B2 (en) 2020-04-29 2024-02-13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4067753A (zh) * 2020-07-30 2022-02-1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包括其的移动终端装置
WO2022047925A1 (zh) * 2020-09-03 2022-03-10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CN112599064A (zh) * 2020-12-03 2021-04-02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其去噪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9111B (zh) 2012-08-08
JP2009036946A (ja) 2009-02-19
JP5067753B2 (ja) 2012-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9111B (zh) 液晶装置
CN101281313B (zh) 液晶装置、图像检测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1459776B1 (ko) 액정 장치
US811134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light-sensing thin film transistor disposed at a pixel region
CN100585475C (zh) 图像显示装置
KR100961072B1 (ko) 이미지 센싱 기능을 가지는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과이를 이용한 이미지 센싱 방법
JP6340793B2 (ja) 光学装置
US8446390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1688998B (zh) 显示设备
US7531776B2 (en) Photodetector,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differential current detection circuit
KR101160826B1 (ko) 감지 소자를 내장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377388B (zh)
US20130313412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0443969C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1211083A (zh)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2160023A (zh) 光传感器内置显示面板
US851994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TWI765481B (zh) 指紋畫素單元、指紋顯示裝置及驅動其之積體電路及方法
JP5008031B2 (ja)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117986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方法
CN108022559B (zh) 一种光敏检测模块、光源模组与电泳显示装置
JP2009048145A (ja) 液晶装置、イメージセンサ、及び電子機器
CN111176038B (zh) 一种可识别外光的显示面板
KR101258901B1 (ko) 이미지 센싱 기능을 가지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2011107454A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ONY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0071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71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Sony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eiko Epson Corp.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PPON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ONY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2111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19

Address after: Aichi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West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ony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7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