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4171B - 供水控制系统和供水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供水控制系统和供水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4171B
CN101354171B CN2008101265358A CN200810126535A CN101354171B CN 101354171 B CN101354171 B CN 101354171B CN 2008101265358 A CN2008101265358 A CN 2008101265358A CN 200810126535 A CN200810126535 A CN 200810126535A CN 101354171 B CN101354171 B CN 1013541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l pressure
water
pump
supply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265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54171A (zh
Inventor
竹迫雅史
水高淳
森田暖
佐藤庆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zbi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zbi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zbil Corp filed Critical Azbi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54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4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54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41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D19/101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using a valve or valves
    • F24D19/1021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using a valve or valves a by pass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5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riable-flow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3Exclusively-fluid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20/00Components of central heating installations excluding heat sources
    • F24D2220/04Sensors
    • F24D2220/046Pressure sen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10Pressure
    • F24F2140/12Heat-exchange fluid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供水控制系统和供水控制方法。即使在不能确定配管末端的情况下,也可根据末端差压来实现对变频泵的压力进行控制的末端差压控制。该供水控制系统具有差压测量机构和供水控制装置(12),其中,差压测量机构被分别设置在多个负载机(5-1~5-3)入口配置的阀(6-1~6-3)上,并对负载机(5-1~5-3)入口的供水和负载机(5-1~5-3)出口的回水之间的差压进行测量,供水控制装置(12)对所述差压测量机构测量出的多个差压进行比较,确定配管末端的末端差压,并根据末端差压来对泵(9-1、9-2)的转速和旁通阀(10)的开度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供水控制系统和供水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泵等进行控制的供水控制系统和供水控制方法,该泵将热源机输出的冷水或热水送向负载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空调控制系统等中,为了使输送冷水或热水等载热体的泵通过变频器实现节省能源,在配管的末端设置压力信号发送器,根据末端差压来设定供水压力,并根据该设定的供水压力来对由变频器调控的泵的转速和旁通阀的开度进行控制(例如,参照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299980号)。图9是表示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现有技术中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方块图。
图9的空调控制系统包括:热源机21-1~21-3,其用于输出冷水或热水等载热体;一次泵22-1~22-3,其作为该热源机21-1~21-3的辅机;供水集管23-1、23-2,其用于混合来自该多个热源机21-1~21-3的载热体;供水管路24;风机盘管机组、空调机等负载机25-1~25-3;差压传感器26,其用于测量末端差压P2;回水管路27;回水集管28,用于使载热体在负载机25-1~25-3中被热交换后经由回水管路27送出再返回原处;二次泵29-1~29-3,其被设置在供水集管23-1、23-2之间;旁通阀30,其被设置在供水集管23-1、23-2之间;压力传感器31,其用于测量供水压力P1;供水控制装置32,其用于对将载热体送向负载机25-1~25-3的泵29-1~29-3等进行控制。二次泵29-1、29-2分别具有变频器29-1a、29-2a。
在被一次泵22-1~22-3加压并被热源机21-1~21-3冷却或加热后的冷水或热水等载热体(供水)被输送到供水集管23-1,然后被二次泵29-1~29-3加压并经由供水集管23-2供给到供水管路24,之后流经负载机25-1~25-3,并作为回水被回水管路27送到回水集管28,接下来,再次被泵22-1~22-3加压送出。载热体像这样沿上述路径进行循环。
图9这样的空调控制系统中,压力传感器31用于测量供水压力P1。差压传感器26用于测量配管末端的末端差压P2,即,用于测量被输入到负载机25-3的送水与从负载机25-3输出的回水之间的差压,该负载机25-3被设置在从供水管路24供水侧(负载机侧)的最末端。然后,供水控制装置32根据末端差压P2来设定供水压力,再根据该供水压力设定值来对二次泵29-1、29-2的由变频器调控的转速和旁通阀30的开度进行控制。
采用图9所示的系统,由于泵所需能耗与扬程相关,因此能耗可得到削减,实现节能。
然而图9所示的系统存在如下的问题:若采用图9所示的系统,需要确定配管的末端,并在该末端部设置差压传感器,而确定配管的末端比较困难,向配管的末端设置差压传感器也比较困难,所以通常会放弃采用该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水控制系统和供水控制方法,即使在设置差压传感器时不能确定配管末端,也能实现末端差压控制,即根据末端差压来对变频泵的压力进行控制,还可节能。
本发明的供水控制系统包括:泵,其对来自多个负载机的回水进行加压并将其作为供水送向所述负载机;旁通阀,其被设置在用于连接所述回水被输入的所述泵的输入侧和所述供水被输出的所述泵的输出侧的旁路上;多个第一差压测量机构,其被设置在所述多个负载机入口设置的阀各自上,并对所述负载机入口的所述供水和所述负载机的出口的所述回水之间的差压进行测量;末端差压确定机构,其对该第一差压测量机构测量出的多个差压进行比较,并确定配管末端的末端差压;控制机构,其根据所述末端差压来对所述泵的转速和所述旁通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供水控制系统还包括供水压力测量机构,所述供水压力测量机构用于测量所述泵出口的所述供水的压力,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末端差压来对所述泵出口的所述供水的压力进行设定,并根据该设定值和所述供水压力测量机构测量出的供水压力,来对所述泵的转速和所述旁通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供水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差压测量机构,所述第二差压测量机构用于对所述泵出口的所述供水和所述泵入口的所述回水之间的差压进行测量,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末端差压来对所述泵出口的所述供水和所述泵入口的所述回水之间的差压进行设定,并根据该设定值和所述第二差压测量机构测量出的差压,来对由变频器调控的所述泵的转速和所述旁通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供水控制方法为供水控制系统中将所述热源机输出的冷水或热水送向所述负载机的供水控制方法,其中,供水控制系统包括:输出冷水或热水的热源机;泵,其对来自多个负载机的回水进行加压并将其作为供水送向所述负载机;旁通阀,其被设置在用于连接所述回水被输入的所述泵的输入侧和所述供水被输出的所述泵的输出侧的旁路上,所述供水控制方法具有:差压测量步骤:在所述多个负载机各自上设置的阀中,对所述负载机入口的所述供水和所述负载机出口的所述回水之间的差压进行测量;末端差压确定步骤:对该差压测量步骤中测量出的多个差压进行比较,并确定配管末端的末端差压;控制步骤:根据所述末端差压来对所述由变频器调控的泵的转速和所述旁通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在多个负载机上分别设置有阀,并在各阀中分别设置有对负载机入口的供水和负载机出口的回水之间的差压进行测量的第一差压测量机构,对该第一差压测量机构测量出的多个差压进行比较,来确定配管末端的末端差压,由此,即使在设置差压测量机构时不能确定配管末端的情况下,也可实现根据末端差压对变频泵和旁通阀的压力进行控制的末端差压控制,并可实现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方块图,用于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
图2是方块图,用于例示图1中空调控制系统的供水控制装置的结构。
图3是流程图,用于表示图2的供水控制装置的动作。
图4是用于说明供水压力与末端差压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变频器调控转速、旁通阀开度与供水压力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6是方块图,用于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
图7是方块图,用于例示图6中空调控制系统的供水控制装置的结构。
图8是流程图,用于表示图7的供水控制装置的动作。
图9是用于表示现有技术中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的图。
符号说明
1-1~1-3:热源机,2-1~2-3:一次泵,2-1a~2-2a:变频器,3、3-1、3-2:供水集管,4:供水管路,5-1~5-3:负载机,6-1~6-3:阀,7:回水管路,8:回水集管,9-1~9-3:二次泵,9-1a~9-2a:变频器,10、15:旁通阀,11:压力传感器,12、12a:供水控制装置,13:负载机控制装置,14:差压计,120:供水压力信号接收部,121:差压信号接收部,122:设定部,123:末端差压确定部,124、124a:运算部,125、125a:泵控制部,126、126a:旁通阀控制部,127:差压信号接收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方块图,用于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复式泵形式向负载机进行供水。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包括:用于输出冷水或热水等载热体的冷热水机、热泵、冷冻机、锅炉等热源机1-1~1-3;一次泵2-1~2-3,其作为该热源机1-1~1-3的辅机;供水集管3-1、3-2,其用于混合来自该多个热源机1-1~1-3的载热体;供水管路4;风机盘管机组、空调机等负载机5-1~5-3;阀6-1~6-3,其用于控制向负载机5-1~5-3供给的载热体的流量;回水管路7;回水集管8,用于使载热体在负载机5-1~5-3中被热交换后经由回水管路7送出,再返回该回水集管8;二次泵9-1~9-3,其被设置在供水集管3-1、3-2之间;旁通阀10,其被设置在供水集管3-1和3-2之间;压力传感器(供水压力测量机构)11,其用于测量供水压力P1;供水控制装置12,其用于对将载热体送向负载机5-1~5-3的泵9-1~9-3等进行控制;负载机控制装置13,其通过调整阀6-1~6-3的开度来控制向负载机5-1~5-3供给的载热体的供给量。二次泵9-1、9-2分别具有变频器9-1a、9-2a。
该空调控制系统中,如下部分构成了供水控制系统:热源机1-1~1-3,一次泵2-1~2-3,供水集管3-1、3-2,供水管路4,回水管路7,回水集管8,二次泵9-1~9-3,旁通阀10,压力传感器11以及供水控制装置12。
在被一次泵2-1~2-3加压并被热源机1-1~1-3冷却或加热后,冷水或热水等载热体(供水)被输送到供水集管3-1,然后被二次泵9-1~9-3加压并经由供水集管3-2供给到供水管路4,之后流经负载机5-1~5-3,并作为回水被回水管路7送到回水集管8,接下来,再次被泵2-1~2-3加压送出。载热体像这样沿上述路径进行循环。
供水压力P1是指,被二次泵9-1~9-3等加压并输送到供水管路4的供水的压力。
末端差压P2是指,在设置有图1的空调控制系统的建筑物上的配管末端,即,由供水管路4输出供水的一侧(负载机侧)的最末端位置上设置的负载机所受到的供水压力与从负载机输出的回水压力之间的差压。此处的配管末端是指,从泵的角度来看时配管内阻力最大的地方。但鉴于下面的理由,要确定实际的配管末端也比较困难。
从理论上来讲是可以确定配管末端的,而实际情况中,在设置好配管后,配管内阻力最大的地方可能并不一定是配管长度最长的地方,此外,由于还存在被手动阀节流的地方这样的不确定因素,所以要准确的确定实际的配管末端比较困难。一般情况下,会从集管分出多个配管系统,所以如果至少在该各系统中不能确定配管内阻力最大的地方,则不能保证整个空调机的工作能力。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安全地进行控制(即,不引起空调机的能力不足),在多个阀6-1~6-3中设置对供水和回水之间的压力进行测量的差压传感器(差压测量机构),该多个阀6-1~6-3被设置在假定为配管末端的地方。由此,因为将差压传感器内置到阀6-1~6-3中,则不需要在配管末端设置差压传感器。
图2是用于例示供水控制装置12的结构的方块图。供水控制装置12包括:供水压力信号接收部120,其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11测量出的供水压力P1的值;差压信号接收部121,其用于经由负载机控制装置13接收阀6-1~6-3的差压传感器测量出的差压值;设定部122,其根据用户的操作输入等来设定末端差压设定值P2set;末端差压确定部123,其对差压信号接收部121接收到的多个差压进行比较而确定末端差压P2;运算部124,其根据供水压力信号接收部120接收到的供水压力P1、末端差压确定部123确定的末端差压P2、设定部122设定的末端差压设定值P2set来运算由变频器调控的二次泵9-1、9-2的转速和旁通阀10的开度;泵控制部125,其根据运算部124的运算结果通过变频器9-1a、9-2a来控制二次泵9-1、9-2的转速(下面,称为变频器调控转速);旁通阀控制部126,其根据运算部124的运算结果来控制旁通阀10的开度。
由运算部124、泵控制部125、旁通阀控制部126构成控制机构。
泵控制部125根据用户经由设定部122进行的操作输入或者运算部124的运算结果,来对二次泵9-3的通/断动作进行控制。泵控制部125将二次泵9-1~9-3运行状态的信息发送给运算部124。
接下来,参照图1~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是用于表示供水控制装置12的动作的流程图。图4用于说明供水压力与末端差压之间的关系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变频器调控转速、旁通阀开度与供水压力之间的关系的图。
首先,以负载机5-1~5-3为空调机的情况为例对负载机控制装置13的动作进行说明。负载机5-1~5-3从热源机1-1~1-3接收所供给的载热体,对从空调控制区域的室内返回的空气(回气)与外界空气的混气进行冷却或加热,并利用鼓风机将冷却或加热后的供气送入室内。为了使负载机5-1~5-3送出的供气的温度与设定温度相一致,负载机控制装置13例如通过PID运算算出控制量,并将算出的控制量输出给阀6-1~6-3,由此控制阀6-1~6-3的开度。
像这样在负载机侧进行上述空调控制的同时,在热源机侧进行下面的供水控制。
首先,内置在阀6-1内的差压传感器测量向负载机5-1输送的供水与从负载机5-1输出的回水之间的差压。同样,内置在阀6-2、6-3内的差压传感器测量向负载机5-1、5-2输送的供水与从负载机5-1、5-2输出的回水之间的差压。
用于对这些差压传感器测量出的差压进行表示的差压信号被送到负载机控制装置13。负载机控制装置13和供水控制装置12被有线、无线等通信线路相连。负载机控制装置13经由通信线路将差压信号发送到供水控制装置12。
供水控制装置12的差压信号接收部121接收从负载机控制装置13发送的差压信号(图3中的步骤S1)。
供水压力信号接收部120接收供水压力信号(步骤S2),这供水压力信号的内容为由压力传感器11测量出的供水压力P1的值。
末端差压确定部123对差压信号接收部121接收的差压信号所表示的多个差压值进行比较,并将这些差压中的最差值作为末端差压P2(步骤S3)。此处是将多个差压中的最小值作为最差值。
接下来,如图4所示,运算部124根据用户等预设的末端差压设定值P2set,利用PID控制对供水压力进行设定(步骤S4)。当末端差压确定部123确定的末端差压P2比末端差压设定值P2set小时,运算部124则利用P动作(比例动作)将供水压力设定得较大。当末端差压P2比末端差压设定值P2set大时,运算部124则利用P动作将供水压力设定的较小。
例如,在图4中,当末端差压P2为小于末端差压设定值P2set的末端差压P2a时,若供水压力变大,则末端差压P2a也变大,所以将供水压力设定值P 1set设定为比相应于末端差压设定值P2set的供水压力x大的供水压力a。图4中,当末端差压P2为大于末端差压设定值P2set的末端差压P2b时,若供水压力变大,则末端差压P2b也变大,所以将供水压力设定值P1set设定为比相应于末端差压设定值P2set的供水压力x小的供水压力b。
通过I动作(积分动作)使偏差消失,从而,若当前的末端差压P2小于末端差压设定值P2set时,供水压力设定值P1set则进一步变大,若当前的末端差压P2大于末端差压设定值P2set时,供水压力设定值P1set则进一步变小。
接下来,运算部124根据在步骤S4中设定的供水压力设定值P1set,来决定二次泵9-1、9-2的变频器调控转速和旁通阀10的开度(步骤S5)。当压力传感器11测量出的供水压力P1小于供水压力设定值P1set时,运算部124则使二次泵9-1、9-2的变频器调控转速变大,当压力传感器11测量出的供水压力P1大于供水压力设定值P1set时,运算部124则使二次泵9-1、9-2的变频器调控转速变小。像这样来确定变频器调控转速,以使得供水压力P1与供水压力设定值P1set相一致。当供水压力P1比供水压力设定值P1set大出较多时,即使运算部124使二次泵9-1、9-2的变频器调控转速处于下限值,也不能使供水压力P1与供水压力设定值P1set相一致,该情况下,运算部124根据当前的供水压力P1的大小来决定旁通阀10打开的开度。
图5中,I1、I2为表示变频器调控转速与供水压力之间的关系的特性,B为表示旁通阀开度与供水压力之间的关系的特性。变频器调控转速与供水压力之间的关系在如下两种情况下是不同的:泵单独运行的情况,即,只有带变频器的泵(本实施方式中的二次泵9-1、9-2)在运行;泵并行运行的情况,即,带变频器的泵与未设置变频器的泵(本实施方式中的二次泵9-3)同时运行。变频器调控转速下限值根据该两种状况而切换。I1为泵单独运行时的特性,I2为泵并行运行时的特性。
例如,在图5中,当压力传感器11测量出的供水压力P1为小于供水压力设定值P1set的供水压力P1a时,若提高变频器调控转速,供水压力则变大,所以将变频器调控转速设定为比与供水压力设定值P1set相对应的供水压力y大的变频器调控转速a。图5中,当供水压力P1为大于供水压力设定值P1set的供水压力P1b时,若降低变频器调控转速,供水压力则变小,所以将变频器调控转速设定为比与供水压力设定值P1set相对应的供水压力y小的变频器调控转速b。此外,在图5中,当供水压力P1为比供水压力设定值P1set大出很多的供水压力P1c时,因变频器调控转速已经达到下限值,所以通过打开旁通阀10来使供水压力P1下降。因此,像图5所示那样将旁通阀10的开度设定为开度c。
如上所述,变频器调控转速的下限值根据二次泵9-1~9-3的运行状况而切换。根据未设置变频器的二次泵9-3的运行状况,该下限值的切换由运算部124来进行。
根据运算部124的运算结果,泵控制部125经由变频器9-1a、9-2a来控制二次泵9-1、9-2的变频器调控转速。当未设置变频器的二次泵9-3动作时,泵9-3的供水压力通常被设定为固定值(最大值)。
旁通阀控制部126根据运算部124的运算结果来控制旁通阀10的开度。
上述的图3所示的处理反复进行,直到系统停止动作(图3中步骤S6为YES)。
本实施方式中,在被认为配管末端的地方设置有多个阀6-1~6-3,并在这些阀6-1~6-3上分别设置差压传感器,通过比较这些差压传感器测量到的多个差压来确定末端差压P2,所以即使在设置差压传感器时不能确定配管末端,也可获得末端差压P2的信息。本实施方式中,将差压传感器内置到阀6-1~6-3中,由此不需要确定配管末端和在该末端设置差压传感器。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末端差压P2来设定供水压力,并根据该设定的供水压力来对二次泵9-1、9-2的变频器调控转速和旁通阀10的开度进行控制,由此可实现节能。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末端差压P2来改变供水压力,所以可在流量较小时减小供水压力。由于泵所需能耗与扬程相关,因此能耗可得到削减,由此可更节能。
本实施方式中,负载机控制装置13被设置在负载机5-1~5-3的附近,供水控制装置12被设置在二次泵9-1~9-3附近。负载机控制装置13和供水控制装置12被有线或无线等通信线路相连,所以不需要从配管末端到设置有泵动力盘的机械室进行大规模的布线设置,可使布线设置较容易进行。
本实施方式中,根据供水压力P1来设定二次泵9-1、9-2的变频器调控转速和旁通阀10的开度,此外,也可根据集管间(图1中集管3-1和集管3-2之间)的差压来设定所述变频器调控转速和旁通阀10的开度。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方块图,用于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在与图1相同的结构上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单式泵对负载机进行供水。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控制系统包括:热源机1-1~1-3;一次泵2-1~2-3;供水集管3,其用于混合来自该多个热源机1-1~1-3的载热体;供水管路4;负载机5-1~5-3;阀6-1~6-3;回水管路7;回水集管8;供水控制装置12a,其用于对将载热体送向负载机5-1~5-3的泵2-1~2-3等进行控制;负载机控制装置13;差压计(差压测量机构)14,其用于测量供水集管3与回水集管8之间的差压;旁通阀15,其被设置在供水集管3与回水集管8之间。
该空调控制系统中,如下部分构成了供水控制系统:热源机1-1~1-3,一次泵2-1~2-3,供水集管3,供水管路4,回水管路7,回水集管8,供水控制装置12a,差压计14以及旁通阀15。
在被一次泵2-1~2-3加压并被热源机1-1~1-3冷却或加热后,冷水或热水等载热体(供水)经由供水集管3被输送到供水管路4,流经负载机5-1~5-3,并作为回水被回水管路7送到回水集管8,接下来,再次被泵2-1~2-3加压。载热体像这样沿上述路径进行循环。此处的一次泵2-1、2-2分别具有变频器2-1a、2-2a。
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末端差压P2来设定集管间差压,并根据该设定的集管间差压经由变频器2-1a、2-2a来控制一次泵2-1~2-3的变频器调控转速和旁通阀15的开度。此处的集管间差压是指,供水集管3与回水集管8之间的差压,即,从供水集管3输送到供水管路4的供水与从回水管路7输送到回水管路8的回水之间的压力差。
图7是用于例示供水控制装置12a的结构的方块图,在与图2相同的结构上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供水控制装置12a包括:差压信号接收部121;设定部122;末端差压确定部123;运算部124a,其根据差压计14测量出的集管间差压、末端差压确定部123确定的末端差压P2、设定部122设定的末端差压设定值P2set来运算一次泵2-1、2-2的变频器调控转速和旁通阀15的开度;泵控制部125a,其根据运算部124a的运算结果经由变频器2-1a、2-2a来控制一次泵2-1、2-2的转速(下面,称为变频器调控转速);旁通阀控制部126a,其根据运算部124a的运算结果来控制旁通阀15的开度;差压信号接收部127,其用于接收差压计14测量出的集管间差压DP的值。
接下来,参照图8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图8是用于表示供水控制装置12a的动作的流程图。
负载机5-1~5-3、阀6-1~6-3、负载机控制装置13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供水控制装置12a的差压信号接收部121用于接收负载机控制装置13发送的差压信号(图8中的步骤S11)。
差压信号接收部127用于接收对差压计14测量出的集管间差压DP的值进行表示的集管间差压信号(步骤S12)。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末端差压确定部123用于确定末端差压P2(步骤S13)。
接下来,根据用户等预设的末端差压设定值P2set,运算部124a通过PID控制对集管间差压进行设定(步骤S14)。然后,根据在步骤S14中设定的集管间差压设定值DPset,运算部124a决定一次泵2-1、2-2的变频器调控转速和旁通阀15的开度(步骤S15)。像这样来决定变频器调控转速和旁通阀的开度,以使差压计14测量出的集管间差压DP与集管间差压设定值DPset相一致。
根据运算部124a的运算结果,泵控制部125a经由变频器2-1a、2-2a对一次泵2-1、2-2的变频器调控转速进行控制。在未设置变频器的一次泵2-3动作的情况下,通常将泵2-3的供水压力设定为固定值(最大值)。
旁通阀控制部126a根据运算部124a的运算结果对旁通阀15的开度进行控制。
上述的图8所示的处理反复进行,直到系统停止动作(图8中步骤S16为YES)。
采用本实施方式,可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可分别利用具有CPU、储存装置、接口的计算机和对这些硬件资源进行控制的程序,来实现第1、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供水控制装置12、12a、负载机控制装置13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的CPU按照存储装置中所存储的程序来执行第1、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
本发明可应用于将热源机输出的冷水或热水送向负载机的供水控制系统。

Claims (4)

1.一种供水控制系统,用于将热源机输出的冷水或热水送向负载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水控制系统包括:
泵,其对来自多个负载机的回水进行加压并将其作为供水送向所述负载机;
旁通阀,其被设置在与所述泵的输入侧和输出侧连接的旁路上,所述泵的输入侧有回水输入,输出侧有供水输出;
多个第一差压测量机构,其被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负载机入口设置的各阀上,并对所述负载机入口的所述供水和所述负载机的出口的所述回水之间的差压进行测量;
末端差压确定机构,其对该第一差压测量机构测量出的多个差压进行比较,并将这些压差中的最小值作为末端差压,以此确定配管末端的末端差压;
控制机构,其根据所述末端差压来控制所述泵的转速和所述旁通阀的开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供水控制系统还包括供水压力测量机构,所述供水压力测量机构用于测量所述泵出口处的所述供水的压力,
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末端差压来对所述泵出口处的所述供水的压力进行设定,并根据该设定值和所述供水压力测量机构测量出的供水压力,来对所述泵的转速和所述旁通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供水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差压测量机构,所述第二差压测量机构用于对所述泵出口处的所述供水和所述泵入口处的所述回水之间的差压进行测量,
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末端差压来对所述泵出口处的所述供水和所述泵入口处的所述回水之间的差压进行设定,并根据该设定值和所述第二差压测量机构测量出的差压,来对所述泵的转速和所述旁通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4.一种供水控制方法,其为供水控制系统中将所述热源机输出的冷水或热水送向所述负载机的供水控制方法,其中,供水控制系统包括:输出冷水或热水的热源机;泵,用于对来自多个负载机的回水进行加压并将其作为供水送向所述负载机;旁通阀,其被设置在与所述泵的输入侧和输出侧连接的旁路上,所述泵的输入侧有回水输入,输出侧有供水输出,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水控制方法具有:
差压测量步骤:在所述各负载机上设置的阀中,对所述负载机入口处的所述供水和所述负载机出口处的所述回水之间的差压进行测量;
末端差压确定步骤:对该差压测量步骤中测量出的多个差压进行比较,并将这些压差中的最小值作为末端差压,以此确定配管末端的末端差压;
控制步骤:根据所述末端差压来对所述泵的转速和所述旁通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CN2008101265358A 2007-07-24 2008-06-24 供水控制系统和供水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41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92386 2007-07-24
JP2007192386 2007-07-24
JP2007192386A JP2009030821A (ja) 2007-07-24 2007-07-24 送水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水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4171A CN101354171A (zh) 2009-01-28
CN101354171B true CN101354171B (zh) 2012-06-27

Family

ID=40307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653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4171B (zh) 2007-07-24 2008-06-24 供水控制系统和供水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030821A (zh)
KR (1) KR101022295B1 (zh)
CN (1) CN101354171B (zh)
TW (1) TW20091477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21722A (ja) * 2007-11-13 2009-06-04 Yamatake Corp 送水圧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水圧制御方法
WO2010092916A1 (ja) 2009-02-13 2010-08-19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二次ポンプ方式熱源システム及び二次ポンプ方式熱源制御方法
CN101839586B (zh) * 2010-04-09 2013-08-28 上海斯图华纳空调有限公司 空气源分体式压缩机数码组合变容量热泵热水空调系统
JP5558202B2 (ja) * 2010-05-18 2014-07-23 東京瓦斯株式会社 送水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548052B2 (ja) * 2010-07-02 2014-07-16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冷温水循環ポンプの回転数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5576327B2 (ja) * 2011-03-30 2014-08-20 三機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CN103203376B (zh) * 2012-01-13 2015-03-11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轧带钢乳液系统压力精确控制方法
JP5836156B2 (ja) * 2012-02-28 2015-12-2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システム及びその熱媒流量制御方法
CN102705956B (zh) * 2012-06-01 2014-07-30 武汉裕生智能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优化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4422068B (zh) * 2013-08-26 2017-02-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水泵连锁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KR101508154B1 (ko) * 2013-11-25 2015-04-14 김은기 지역난방 Plant 자동제어 시스템
JP6288496B2 (ja) * 2013-12-03 2018-03-07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熱源機運転台数制御装置、熱源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34856B2 (ja) * 2014-02-20 2017-05-24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熱源装置
US10695810B2 (en) * 2015-02-09 2020-06-30 Toshiba Mitsubishi-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s Corporation Descaling system, control device of the desca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descaling system
CN104964398A (zh) * 2015-07-16 2015-10-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739469A (zh) * 2016-03-18 2016-07-06 天津惠普数据中心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心机房的冷冻水二次泵冗余控制系统及方法
JP6388987B1 (ja) * 2017-08-14 2018-09-12 伸和コントロールズ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温調システム
EP3588234B1 (en) * 2018-06-21 2021-03-17 Grundfos Holding A/S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water supply from at least two separate input lines into a sector of a water supply network
EP4148343A4 (en) * 2018-07-09 2024-03-06 Toshiba Carrier Corporation HEAT SOURCE SYSTEM, HEAT SOURCE MACHINE AND CONTROL DEVICE
CN111795480B (zh) * 2019-04-08 2023-08-22 开利公司 热循环系统和用于热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0848783A (zh) * 2019-10-21 2020-02-28 西藏中环热力技术有限公司 节能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89371A (zh) * 2019-12-13 2020-05-01 南京卓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厂房冷源站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89103A (zh) * 2020-01-13 2020-05-22 欧贝多物联科技(嵊州)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旁通阀装置
JP7455627B2 (ja) 2020-03-24 2024-03-26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熱源システム
JP6848114B1 (ja) * 2020-08-17 2021-03-24 東京瓦斯株式会社 熱供給制御システム
CN112781130A (zh) * 2020-12-30 2021-05-11 深圳市前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输送泵节能控制方法
KR20230126527A (ko) 2022-02-23 2023-08-30 대한민국(산림청 국립산림과학원장) 큰붉은잎밤나방 유인제 조성물 내지 이의 용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79638U (ja) * 1983-11-09 1985-06-03 東洋熱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熱源制御装置
JPH06281300A (ja) * 1993-03-29 1994-10-07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H07158935A (ja) * 1993-12-07 1995-06-20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ファンコイルユニット
JP3728658B2 (ja) * 2000-09-28 2005-12-21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複数熱源の2管式熱供給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圧力制御方法
JP3879503B2 (ja) * 2001-12-11 2007-02-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膨張弁
JP3745357B2 (ja) * 2003-11-17 2006-02-15 三建設備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JP4426363B2 (ja) * 2004-04-08 2010-03-03 株式会社山武 送水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2007271120A (ja) * 2006-03-30 2007-10-18 Osaka Gas Co Ltd 熱媒体搬送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4171A (zh) 2009-01-28
KR20090010893A (ko) 2009-01-30
KR101022295B1 (ko) 2011-03-21
TW200914775A (en) 2009-04-01
JP2009030821A (ja) 2009-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4171B (zh) 供水控制系统和供水控制方法
US5123255A (en) Multi-typ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an outdoor unit coupled to a plurality of indoor units
CN102308155B (zh) 二次泵式热源系统及二次泵式热源控制方法
EP2837898B1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JP5246118B2 (ja) 冷水循環システム
JP3851285B2 (ja) 制御装置
CN101865496A (zh) 冷冻水直供系统及方法
JP3652974B2 (ja) 一次ポンプ方式熱源変流量システム
JP2011242001A (ja) 送水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EP3467395A1 (en) Heat source system and heat source system control method
JP5869394B2 (ja) 熱媒体配管システム
CN113883662A (zh) 热能系统中的功率消耗的控制
JP2004184052A (ja) 制御装置
JP2006250445A (ja) 2ポンプ方式熱源設備における運転制御方法
JP3957309B2 (ja) 2ポンプ方式熱源設備の運転制御方法
EP3865778A1 (en) Thermal energy assembly
JP5595975B2 (ja) 空調配管システム
JP6855160B2 (ja) 熱源システムの台数制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熱源システム
EP3604972A1 (en) Hybrid chiller system
JP2001241735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1545661B (zh) 送水压力控制系统以及送水压力控制方法
CN101251311A (zh) 一种多系统空调冷热水机组
JP3884718B2 (ja) 制御装置
CN115210504A (zh) 提高热量提取系统和/或热量沉积系统的效率
JP7118689B2 (ja) 熱源システム、熱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熱源システムの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熱源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7

Termination date: 201606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