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1112B - 透光性导电薄膜 - Google Patents

透光性导电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1112B
CN101351112B CN2008101265790A CN200810126579A CN101351112B CN 101351112 B CN101351112 B CN 101351112B CN 2008101265790 A CN2008101265790 A CN 2008101265790A CN 200810126579 A CN200810126579 A CN 200810126579A CN 101351112 B CN101351112 B CN 1013511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light
conductive pattern
permeable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265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51112A (zh
Inventor
佐佐木正树
有马圣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o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o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1874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8521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o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o Holding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51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11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511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11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透光性导电薄膜。一种不发生由视角变化导致的对比度降低、宽视角时显示器所显示的图像的显示(色泽、色调、色彩等)几乎不发生变化的透光性导电薄膜,以及一种可以防止导电性图案的交点部分变粗的透光性导电薄膜。一种透光性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在透明树脂薄膜上通过印刷法形成的含有有机粘合剂树脂(A)和导电粉末(B)的网眼状的导电性图案,前述导电粉末相对于100质量份全部导电粉末以50质量份以上、优选50~95质量份的比例包含球状的导电粉末,前述导电性图案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不具有棱。一种透光性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交叉的导电性图案的交点处的曲率半径为40μm以下。

Description

透光性导电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光性导电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对拦截由CRT(阴极射线管)、PDP(等离子体显示器)、EL(电致发光)、面板等显示器前面产生的电磁波有用的显示器用透光性导电薄膜。
背景技术
以往,一提到显示器,代表性的是CRT显示器,但最近取而代之地,FPD(平板显示器)作为薄型电视等已经被普及。FPD当中,LCD(液晶显示器)和PDP率先普及,今后,还能想像到在这些以外,SED(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器,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等受到瞩目的FED(场发射显示器)进一步普及。
在这样的各种显示器中,从像素的驱动信号等产生电磁波,例如以上述当中的PDP、CRT进行说明的话,为了屏蔽由这些显示器产生的电磁波,已知配置在显示器前面的电磁波屏蔽滤波器。在这样的用途中使用的电磁波屏蔽滤波器,还要求电磁波屏蔽性能以及透光性。
因此,为了兼具导电性和透光性,已知基材使用树脂薄膜或玻璃等透明基材、并在该透明基材上通过金属箔的蚀刻或金属镀敷设置网眼层的显示器用电磁波屏蔽滤波器。由该金属层制成的网眼层,其层自身是不透光性的,因此按照俯视形状变成网眼状的方式将层形成网眼状的图案并设置多个小孔(开口部),从而确保透光性。但是,如果网眼过大,则比较显眼而影响显示器图像,另外如果网眼的孔的总面积(开口率)小,则还是影响显示器图像而变暗。另外,构成网眼的线如果过细,网眼的面电阻增加,进而产生断线等,损害本来的电磁波屏蔽性能。
电磁波屏蔽滤波器的导电性图案多数是通过蚀刻被层压到透明基材上的铜箔而形成的,该面为光反射性的话,就会反射外部光线等不需要的光,使透视图像的明室对比度(是指在明亮的房间的对比度。)降低,因此通常通过黑化处理将网眼层的层自身的面变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因此,工序变复杂,在生产率和成本方面存在问题。
进而,在现有的电磁波屏蔽滤波器中,即便网眼层被进行黑化处理,也存在如下问题,即,对显示器的视角的变化,导致对比度的降低,会出现显示器所显示的图像的显示(色泽、色调、色彩等)产生不均这一现象。
另外,还存在蚀刻工序导致导电性图案的交点部分变粗的问题。如果有这种导电性图案的交点部分变粗,就存在由其引起的画面的条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358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该实情而开发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发生由视角变化导致的对比度降低,宽视角时(从正面渐渐向斜方向改变视角观看时)显示器所显示的图像的显示(色泽、色调、色彩等)几乎不发生变化的透光性导电薄膜。
另外,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不经过复杂的工序而廉价地提供该透光性导电薄膜。
另外,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可以防止导电性图案的交点部分变粗的透光性导电薄膜的制造方法以及通过该制造方法所得到的新型透光性导电薄膜。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明人鉴于上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查明,通过蚀刻法所形成的导电性图案的截面形状具有的棱引发的向特定方向的光的反射使得透视图像的对比度降低,显示器所显示的图像的视角不同导致显示(色泽、色调、色彩等)不同。而且,不使用蚀刻法而利用印刷法将导电性图案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制成不具有棱的形状,从而解决前述问题,并实现了一个目的。
另外,发明人对导电性图案的交点部分出现的变粗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工业上所使用的蚀刻方法是等向性的蚀刻方法即“湿法蚀刻”。因此,该方法中,从表层阶段性地溶解除去,因此图案的截面在纵方向上成为富士山那样的形状。另外,在面方向上宽的部分早已被除去,相反窄的部分的除去速度相对变慢。因此,线的交点即拐角部分的蚀刻速度变慢,尤其是交点的角度为90度或者超过90度的角度(钝角)的情况下,其曲率半径变大的倾向高,因此查明其产生导电性图案的交点部分变粗的现象。而且,不使用蚀刻法而利用印刷法使交叉的导电性图案的交点处的曲率半径为40μm以下,从而解决前述变粗的问题,实现了上述另一目的。
即,本发明的透光性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其具备通过印刷法形成在透明树脂薄膜上的含有有机粘合剂树脂(A)和导电粉末(B)的网眼状的导电性图案,前述导电粉末相对于100质量份全部导电粉末以50质量份以上、优选50~95质量份的比例包含球状的导电粉末,前述导电性图案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不具有棱。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前述导电性图案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状。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导电性图案以质量%计包含70~95%的导电粉末和5~30%的有机粘合剂树脂。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前述导电性图案被着色。
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前述网眼状的导电性图案是通过凹版印刷或者凹版胶印印刷而形成的。
另外,本发明的透光性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其具备通过印刷法形成在透明树脂薄膜上的含有有机粘合剂树脂(A)和导电粉末(B)的网眼状的导电性图案,该导电性图案的交叉的图案的交点处的曲率半径为40μm以下。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前述曲率半径是导电性图案的交点的直角或钝角部分的曲率半径。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前述导电性图案以质量%计包含70~95%的导电粉末和5~30%的有机粘合剂树脂。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前述导电性图案中所包含的导电粉末相对于100质量份全部导电粉末以50~95质量份的比例包含球状的导电粉末。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前述导电性图案被着色。
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前述导电性图案通过凹版印刷法形成。
(定义)
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本发明的“透明树脂薄膜”不限于无色透明,也可以是淡色,还包括具有透明性的树脂薄膜。
本发明中的“网眼状”不限于几何学上的图案,可以是无定形等非几何学上的图案,不局限其方式。作为几何学上的图案,典型地,列举出以互相交叉的直线列形成的格子状的图案,还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上、圆形、叶型等图案。
本发明中的“球状的导电粉末”的“球状”是指以长宽比计在1.0~1.5的范围内的粉末。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透光性导电薄膜,其被用于显示器时,不发生由视角变化导致的对比度降低,宽视角时(从正面渐渐向斜方向改变视角观看时)显示器所显示的图像的显示(色泽、色调、色彩等)几乎不发生变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导电性图案的交点部分没有变粗、不产生画面的条纹的透光性导电薄膜。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光性导电薄膜的导电性图案宽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2:比较例的透光性导电薄膜的导电性图案宽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3:示出导电性图案的各种交点的形状以及交点处的曲率半径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11…导电性图案、2、12…透明树脂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透光性导电薄膜进行说明。
本发明之一的透光性导电薄膜是在透明树脂薄膜上形成网眼状的导电性图案,并具有如下形状,即,该导电性图案的宽度方向的截面不具有棱。具体而言,例如如图1所示,形成截面不具有棱、由平滑的曲线形成的大体上半圆形状。像这样,具有在其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不具有棱的导电性图案的本发明中,棱引发的向特定方向的光的反射所导致的透视图像的对比度的降低得到抑制,结果得到下述的优异效果,即,几乎没有视角的不同导致的显示器所显示的图像的显示(色泽、色调、色彩等)不同。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导电性图案不被实施金属镀敷,另外,优选导电性图案自身也不具有金属光泽是无光泽的。
而且,作为图案形成方法,虽然在蚀刻法中线的截面形状变成梯形状并有棱,但是根据本发明,通过将糊剂设计成构成导电性图案的导电粉末的配合量是相对于100质量份全部导电粉末以50质量份以上的比例包含球状的导电粉末,从而利用印刷法能容易地得到由在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中不具有棱的线制成的图案。结果,可以提供不损害显示器的对比度、并能同时实现导电性和透光性的透光性导电薄膜。
本发明的另一透光性导电薄膜是在透明树脂薄膜上形成网眼状的导电性图案,该导电性图案在交叉的图案的交点处的曲率半径为40μm以下。具体而言,例如如图3所示,导电性图案的交点的直角或钝角部分的曲率半径为40μm以下。由此,可以防止导电性图案的交点部分变粗,可以得到没有色斑和条纹的可靠性优异的透光性导电薄膜。
以下,对形成本发明透光性导电薄膜中的导电性图案所使用的导电性糊剂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导电性图案含有(A)有机粘合剂树脂和(B)导电粉末作为必要成分。进一步,作为任意成分,含有(C)着色剂、(D)有机溶剂以及(E)交联剂。
有机粘合剂树脂(A)是为了在将导电性糊剂干燥、固化后也残留在涂膜中,并赋予密合性、耐翘曲性、硬度等各种物性、进而赋予印刷性所必要的重要成分。有机粘合剂树脂(A)的种类只要是能对糊剂赋予印刷适性就没有限定,可列举出聚酯树脂、尿烷改性聚酯树脂、环氧改性聚酯树脂、丙烯酸改性聚酯等各种改性聚酯树脂、聚醚聚氨酯树脂、聚碳酸酯聚氨酯树脂、丙烯酸聚氨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酰胺酰亚胺、聚酰亚胺、聚酰胺、硝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CAB)、醋酸丙酸纤维素(CAP)等改性纤维素类等。
其中,基材使用树脂薄膜的情况下,从耐翘曲性和对基材的密合性的方面出发,优选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改性聚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共聚聚酯树脂等,更优选具有与后述的交联剂具有反应部位的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或者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
作为有机粘合剂树脂(A),进一步具体地说,使用数均分子量(Mn)为3000~50000、更优选为5000~30000的范围的有机粘合剂树脂是合适的。数均分子量不足3000的话,易发生印刷时的转移不良并难以形成良好的导电性图案,故不优选。另一方面,数均分子量超过50000的话,印刷时易产生糊剂的拉丝引起的须状缺陷和线的弯曲等并损害印刷适性,故不优选。另外,数均分子量是利用凝胶渗析色谱法(Gel PermeationChromatography:GPC)测定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值。
作为导电粉末(B),可以列举出Ag、Au、Pt、Pd、Ni、Cu、Al、Sn、Pb、Zn、Fe、Ir、Os、Rh、W、Mo、Ru等,这些当中优选Ag(银粉末)。这些导电粉末并限于以单质的形态使用,也可以以合金或氧化物的形态使用。进而,还可以使用氧化锡(SnO2)、氧化铟(In2O3)、ITO(氧化铟锡,Indium TinOxide)等。
作为其形状,可以使用球状、片状、枝状等各种形状,尤其是考虑印刷适性和分散性的话,优选主体使用球状的。但是,仅球状的话,有机粘合剂树脂中导电粉末之间的接触并不充分,难以发挥更优异的导电性,因此与片状等球状以外的导电粉末混合比较合适。但是,片状等的导电粉末其比表面积的大小会使得在大量配合时易产生由金属光泽引起的“闪耀感”,因此优选按照满足以下所示的球状粉末的合适的配合比与球状粉末混合使用。
为了同时兼具印刷适性和导电性,球状的导电粉末的混合比例在适当的范围内存在。该混合比例相对于全体导电粉末的配合量为50质量%以上、优选为50~95质量%、更优选为60~95质量%。球状的比例低于50质量%的话,糊剂的触变性变得过高而损坏印刷适性,进而难以将印刷后的截面形状制成半圆形状等不具有棱的形状,故不优选。另一方面,球状的比例超过95%的话,产生比电阻值的降低,不能表面更优异的导电性,故不优选。
像这样,通过将球状和片状等球状以外的其它形状的导电粉末的配合比例调整到适当的范围,可以赋予印刷适性、并形成对于显示器的可视性不产生不良影响的导电性图案。
导电粉末(B)使用球状的情况下,优选使用下述的导电粉末:使用电子显微镜(SEM)以10000倍观察的任意10个导电粉末的平均粒径为0.1~5μm、优选为0.4~2.0μm的大小。该平均粒径不足0.1μm时,难以产生导电粉末之间的接触且导电性降低。另一方面,平均粒径超过5μm时,难以得到印刷时线边缘的直线性,故不优选。另外,通过麦克罗特雷克(Microtrac)测定的平均粒径中,优选使用0.5~3.5μm的大小的导电粉末。
另外,导电粉末(B)使用片状的情况下,优选使用下述的导电粉末:使用电子显微镜(SEM)以10000倍观察的任意10个导电粉末的平均粒径为0.1~10μm、优选为0.4~5.0μm的大小。该平均粒径不足0.1μm时,难以产生导电粉末之间的接触且导电性降低,另一方面,平均粒径超过10μm时,糊剂的触变性变高且印刷适性恶化,因此难以得到印刷图案的直线性,故不优选。另外,在通过麦克罗特雷克(Microtrac)测定的平均粒径中,优选使用0.5~7.0μm的大小的导电粉末。
作为导电粉末(B)优选银粉末,这种情况下,银粉末(B)优选使用比表面积为0.01~2.0m2/g、优选为0.1~1.0m2/g的。该比表面积不足0.01m2/g的情况下,保存时易引起沈降,另一方面,比表面积超过2.0m2/g时,吸油量变大而损害糊剂的流动性,故不优选。
上述有机粘合剂树脂(A)和导电粉末(B)在糊剂中的合适的配合率是按照如下比例被配合到糊剂中的:将导电性糊剂干燥、固化而得到的导电性图案中,上述有机粘合剂树脂(A)与导电粉末(B)的配合比以该导电性图案的总质量为基准,分别为5~30质量%以及70~95质量%。
着色剂(C)是为了将导电性图案着色并提高显示器的可视性而使用的。其种类和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公知常用的着色剂。着色剂的颜色只要是在显示器用途中具有对于抑制外部光线反射来说是充分的亮度降低的合适的颜色,就可以使用任意的着色剂,优选列举出蓝色、黑色、3色混色形成的黑色等。尤其是黑色合适,从获得的容易程度等出发,色料用炭黑合适。例如,作为炭黑,可列举出槽法炭黑(channel black)、炉黑(furnace black)或者灯黑灯色料用炭黑、以及导电性炭黑、乙炔黑等,其中优选平均粒径为30nm以下的微粉体。
另外,列举出钛黑、四氧化三铁(铁黑)、四氧化三钴等无机颜料。另外,使用染料时,可适当使用溶剂黑、石油炭黑等可溶于有机溶剂中的染料。
着色剂的配合率只要是可以着色成目标亮度就可以使用任意的配合率,相对于100质量份有机粘合剂树脂,优选为5~100质量份,更优选为10~80质量份。
着色剂的配合率不足5质量份时,糊剂的亮度变高,显示器的可视性恶化,故不优选。另一方面,即便超过100质量份而大量配合,也会产生粘度显著上升和触变性过高等问题,故不优选。
另外,亮度可以以JIS Z8729所规定的Lab色度体系的亮度L值进行定量化。可以在5~100质量份的范围内适当选择炭黑等着色剂的配合率,以使将糊剂印刷·干燥后用色差计所测定的L值优选为5~40、更优选为5~30。
作为有机溶剂(D),只要是可以将有机粘合剂树脂溶解的,就可以使用公知常用的有机溶剂。例如,列举出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醇、乙醇、异丙醇、异丁醇、1-丁醇、二丙酮醇、乙二醇单丁醚、丙二醇单乙醚、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萜品醇、甲乙酮、卡必醇、卡必醇乙酸酯、丁基卡必醇、丁基卡必醇乙酸酯等,根据需要可以包含这些中的2种以上。
有机溶剂(D)的配合率可以根据方法适当选择,以使导电性糊剂成为适合用凹版印刷和凹版胶印印刷法印刷的合适的粘度。导电性糊剂的粘度范围优选为50~1000dPa·s、更优选为100~500dPa·s。另外,本发明的粘度是使用锥板型粘度计在25℃测定的值。
作为交联剂(E),只要是可以与有机粘合剂树脂反应的,其种类就没有限制,从粘接性、耐翘曲性、固化性、耐溶剂性等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一分子中中具有2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另外,为了确保储存稳定性,这些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嵌段使用。
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有芳香族、脂肪族的二异氰酸酯、3元以上的多异氰酸酯,可以是低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中的任意一个。例如,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氢化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或者这些异氰酸酯化合物的三聚物、以及过量的这些异氰酸酯化合物与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甘油、山梨糖醇、乙二胺、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等低分子活性氢化合物或各种聚酯多元醇类、聚醚多元醇类、聚酰胺类的高分子活性氢化合物等反应而得到的末端含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
作为异氰酸酯基的嵌段化剂,可列举出例如苯酚、苯硫酚、甲基苯硫酚、乙基苯硫酚、甲酚、二甲酚、间苯二酚、硝基苯酚、氯苯酚等苯酚类、丙酮肟、甲乙酮肟、环己酮肟等肟类、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等醇类、2-氯乙醇、1,3-二氯-2-丙醇等卤取代醇类、叔丁醇、叔戊醇等叔醇类、ε-己内酰胺、δ-戊内酰胺、γ-丁内酰胺、β-丙内酰胺等内酰胺类,以及可列举出芳香族胺类、酰亚胺类、乙酰丙酮、乙酰乙酸酯、丙二酸乙酯等活性亚甲基化合物、硫醇类、亚胺类、咪唑类、尿素类、二芳基化合物类、亚硫酸氢钠等。其中,从固化性出发特别优选肟类、咪唑类、胺类。
这些交联剂中还可以组合使用根据其种类而选择的公知的催化剂或者促进剂。
交联剂的配合率可以按照有机粘合剂树脂中的每1摩尔当量官能团(羟基、羧基等)为0.1~2.0摩尔当量适当选择,相对于100质量份有机粘合剂树脂为1~100质量份、更优选为5~50质量份是合适的。
交联剂的作用在于,与有机粘合剂树脂中的官能团反应形成三维网眼链结构,形成耐溶剂性、密合性优异的皮膜。通过形成三维网眼链结构,在后述工序的粘合剂涂布、色彩转换层涂布、以及防反射膜涂布等中,有效保持所形成的导电性图案的形状和外观,可良好地保持薄膜的品质。
为了同时兼具印刷适性和导电性,前述有机粘合剂树脂(A)、导电粉末(B)、着色剂(C)、以及交联剂(E)的配合率优选以质量为基准满足7/1≤[(B)+(C)]/[(A)+(E)]≤17/1,进而满足10/1≤[(B)+(C)]/[(A)+(E)]≤15/1。[(B)+(C)]/[(A)+(E)]不足7/1时,干燥涂膜中的导电粉末的量变少,导电性恶化,故不优选。另一方面,超过17/1时,导电性糊剂中的有机粘合剂树脂的比例变得过少,因此印刷适性恶化,例如,在凹版印刷时易发生转移不良等故障,故不优选。
另外,在不损害印刷适性的范围内,上述的导电性糊剂中可以配合金属分散剂、触变性赋予剂、消泡剂、流平剂、稀释剂、增塑剂、抗氧化剂、金属减活剂、偶联剂和填充剂等添加剂。
本发明的透光性导电薄膜是通过将以上详述的导电性糊剂印刷到透明树脂薄膜上而形成由导电性树脂组合物构成的图案、并将其干燥·固化而得到的。通过使用这样的导电性糊剂,可以提供一种透光性导电薄膜,其不实施镀敷处理就赋予充分的导电性,并具有优异的电磁波遮蔽性能。
作为透明树脂薄膜的原材料,例如,列举出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醚砜树脂、聚丙烯树脂、纤维素三醋酸酯树脂、环戊二烯树脂、降冰片烯树脂、聚氨酯树脂这样的树脂等。薄膜的表面根据需要可以设置硬涂层、易粘接层、脱模处理层、导电性聚合物层等,另外还可以实施等离子处理等。薄膜的厚度通常为20~800μm。
作为将导电性糊剂网眼状地图案印刷到上述透明树脂薄膜表面的方法,可列举出例如、凹版印刷、凹版胶印印刷、移印、凹版胶版印刷这样的使用凹版的印刷;凸版印刷、柔版印刷、干胶印这样的使用凸版的印刷;平版印刷、丝网印刷等。其中,为了可靠性良好地形成在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不具有棱的导电性图案,优选为凹版印刷、凹版胶印印刷。另外,为了可靠性良好地形成交叉的图案的交点处的曲率半径为40μm以下的导电性图案,优选凹版印刷。另外,用于凹版印刷、凹版胶印印刷的凹版可以通过在由铜、42合金(42Alloy)、玻璃等形成的转鼓、平板的表面,使用照相制版、激光等方法制版,由此进行制作凹版。进而,可以根据需要实施镀铬处理、DLC(类金刚石碳)处理,提高凹版的耐久性。
印刷通常以其图案变为网眼状的方式进行,图案形状可以是例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其他的N边形(N为6以上的整数)等格子状,还可以是圆型、叶型等图案,可以是不定形。该图案的线宽通常为10~80μm、优选为10~40μm,另外,该图案的线间隔通常为100~500μm、优选为125~500μm。当线宽、线间隔过大时,所得到的透光性导电薄膜的导电性图案容易变明显,在用作显示器前面板时,存在画面的可视性降低的倾向。另外,当线间隔过小时,所得到的透光性导电薄膜的导电性图案变细(每单位面积的线的根数变多),可见光线的透射率降低,在用作显示器前面板时,存在画面变暗的倾向。另外,存在线宽越小、越难以形成均匀的图案的倾向,因此,如上述那样适合的是10μm以上。
在本发明中,导电性图案的交点如图3所示那样,将90度(直角)或者超过90度(钝角部分)的曲率半径制成4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30μm以下。由此,可以得到没有色斑和条纹的导电性图案。另外,如果从制造、生产率等观点出发,曲率半径可以为5μm以上。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导电粉末中球状的导电粉末的配合量增多、并将球状的导电粉末的粒径变小,可以使导电性图案的交点的直角或者钝角部分的曲率半径变小。另外,通过使用凹版印刷法,与其它印刷法相比较,印刷品位和生产率优异,可以将曲率半径制成40μm以下。该理由是因为,在凹版印刷法中,从凹版到薄膜的转印工序是一次,因此容易正确地描绘版的图案,容易形成尖锐的图线。
被图案状印刷的糊剂如果包含溶剂,通过加热处理或远红外线处理使溶剂蒸发而除去,另外,如果其中所含的粘合剂树脂成分是聚合·固化性的,通过进行聚合·固化处理,形成含有导电粉末的树脂组合物的图案。
另外,含有着色剂时的上述导电性糊剂,由于预先着色,因此不需要黑化处理,仅印刷·干燥(或者固化)就能得到导电性优异的透光性导电薄膜。
这样操作所形成的显示器用透光性导电薄膜根据需要可以实施防反射处理、用于彩色校正的着色处理、近红外线吸收处理等后处理。另外,优选涂布用于贴附在显示器上的粘合剂。
实施例
(银糊剂的制备)
(制造例1)
将100质量份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积水化学工业制S-LEC BL-S,Mn=19000)、975质量份球状银粉(平均粒径=1.6μm)、325质量份片状银粉(平均粒径=5μm)、30质量份炭黑(三菱化学制carbon MA-100,粒径24nm的炉黑)以及200质量份有机溶剂(卡必醇乙酸酯)混合,用3辊式辊磨机混炼,得到球状银粉末与片状银粉末的比例以质量份计为75/25的银糊剂。
作为透明树脂薄膜,使用在1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薄膜上形成易粘接层的薄膜(PANAC公司制、AC-L)。
(制造例2)
除了银粉变成325质量份球状银粉、975质量份片状银粉以外,在与制造例1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得到球状银粉末与片状银粉末的比例以质量份计为25/75的银糊剂。
(制造例3)
除了银粉变成1170质量份球状银粉、130质量份片状银粉以外,在与制造例1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得到球状银粉末与片状银粉末的比例以质量份计为90/10的银糊剂。
(实施例1)
使用版深=10μm、线宽=20μm、间距=300μm、斜角(线与印刷方向所形成的角度)=45°的形成有格子状图案的镀铬凹版,将制造例1制备的银糊剂(球状/片状=75/25),利用凹版印刷,印刷到薄膜的易粘接面上,在130℃干燥30分钟。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这样操作所得到的透光性导电薄膜的基材表面上的导电性图案(有机粘合剂树脂7质量%、银粒子90.9质量%)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截面形状是没有拐角的无棱状(参照图1)。
将该透光性导电薄膜贴附在PDP上,目视观察画面的状态,没有看到色斑和条纹、视角不同引起的亮度的变化等。
(比较例1)
透明树脂薄膜使用厚度125μm的透明PET薄膜,在其上面借助成为粘接层的环氧系粘接片(NIKAFLEX SAF;NIKKANINDUSTRIES Co.,Ltd.制、厚度20μm),在180℃、30kgf/cm2的条件下将作为导电性材料的厚度18μm的电解铜箔加热层压而粘接,使得该粗化面变成环氧系粘接片一侧,得到带铜箔PET薄膜。将所得到的带铜箔PET薄膜的铜箔经过光刻工序(抗蚀剂薄膜贴附-曝光-显影-化学蚀刻-抗蚀剂薄膜剥离)而蚀刻,在PET薄膜上形成线宽25μm、线间隔300μm的格子状铜图案,得到透光性导电薄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这样操作所得到的透光性导电薄膜的线的截面形状,如图2所示,是梯形状且上底部分有棱。
将该透光性导电薄膜贴附到PDP上,目视观察画面的状态,根据视角不同,观察到亮度的变化。
(比较例2)
使用制造例2制备的银糊剂(球状/片状=25/75),在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印刷,制备透光性导电薄膜。观察导电性图案的截面形状,结果是截面形状与矩形近似的状态。
将这样所得到的透光性导电薄膜贴附到PDP上,目视观察画面的状态,画面有闪耀感,看得见对比度降低。
(实施例2)
使用版深=10μm、线宽=20μm、间距=300μm、斜角(线与印刷方向所形成的角度)=45°的形成有线互相垂直的格子状图案的镀铬凹版,利用凹版印刷,将制造例1制备的银糊剂(球状/片状=75/25)印刷到薄膜的易粘接面上,在130℃干燥30分钟。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这样操作所得到的透光性导电薄膜的线的交叉部分,计算出交点的曲率半径(R),R=20μm,线的直进性优异。
将该透光性导电薄膜贴附到PDP上,目视观察画面的状态,看不到色不均和条纹。
(实施例3)
对于制造例3制备的银糊剂(球状/片状=90/10),在与实施例2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印刷,交点的曲率半径R为15μm,线的直进性优异。
将该透光性导电薄膜贴附到PDP上,目视观察画面的状态,看不到色斑和条纹。
(比较例3:蚀刻法)
透明树脂薄膜使用厚度125μm的透明PET薄膜,在其上面借助成为粘接层的环氧系粘接片(NIKAFLEX SAF;NIKKANINDUSTRIES Co.,Ltd.制、厚度20μm),在180℃、30kgf/cm2的条件下将作为导电性材料的厚度18μm的电解铜箔加热层压而粘接,使得该粗化面变成环氧系粘接片一侧,得到带铜箔PET薄膜。将所得到的带铜箔PET薄膜的铜箔经过光刻工序(抗蚀剂薄膜贴附-曝光-显影-化学蚀刻-抗蚀剂薄膜剥离)而蚀刻,在PET薄膜上形成线宽20μm、线间隔300μm的格子状铜图案,得到透光性导电薄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这样操作所得到的透光性导电薄膜的线的交叉部,计算出交点的曲率半径(R),R=45μm。
将该透光性导电薄膜贴附到PDP上,目视观察画面的状态,全体看到色斑,部分看到条纹。

Claims (12)

1. 一种透光性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其具备通过印刷法形成在透明树脂薄膜上的含有有机粘合剂树脂(A)和导电粉末(B)的网眼状的导电性图案,前述导电粉末相对于100质量份全部导电粉末以50质量份以上的比例包含球状的导电粉末,前述导电性图案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不具有棱。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性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前述导电性图案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性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前述导电性图案中所包含的导电粉末相对于100质量份全部导电粉末以50~95质量份的比例包含球状的导电粉末。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性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导电性图案以质量%计包含70~95%的导电粉末和5~30%的有机粘合剂树脂。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性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前述导电性图案被着色。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性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前述网眼状的导电性图案是通过凹版印刷或者凹版胶印印刷而形成的。
7. 一种透光性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其具备通过印刷法形成在透明树脂薄膜上的含有有机粘合剂树脂(A)和导电粉末(B)的网眼状的导电性图案,该导电性图案的交叉的图案的交点处的曲率半径为40μm以下。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光性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前述曲率半径是导电性图案的交点的直角或钝角部分的曲率半径。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光性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前述导电性图案以质量%计包含70~95%的导电粉末和5~30%的有机粘合剂树脂。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光性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前述导电性图案中所包含的导电粉末相对于100质量份全部导电粉末以50~95质量份的比例包含球状的导电粉末。
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光性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前述导电性图案被着色。
12.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光性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前述导电性图案通过凹版印刷法形成。
CN2008101265790A 2007-07-18 2008-07-18 透光性导电薄膜 Active CN1013511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87481 2007-07-18
JP2007187481A JP5085214B2 (ja) 2007-07-18 2007-07-18 透光性導電フィルム
JP2007-187480 2007-07-18
JP2007187480 2007-07-18
JP2007-187481 2007-07-18
JP2007187480A JP5085213B2 (ja) 2007-07-18 2007-07-18 透光性導電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1112A CN101351112A (zh) 2009-01-21
CN101351112B true CN101351112B (zh) 2012-01-18

Family

ID=40269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65790A Active CN101351112B (zh) 2007-07-18 2008-07-18 透光性导电薄膜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085213B2 (zh)
CN (1) CN1013511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8558B2 (ja) 2015-05-29 2018-09-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CN108727883A (zh) * 2018-06-25 2018-11-02 合肥思博特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耐弯曲导电涂料
CN108912915A (zh) * 2018-06-25 2018-11-30 合肥思博特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防酸盐腐蚀导电涂料
CN108948916A (zh) * 2018-06-25 2018-12-07 合肥思博特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导电涂料组合物
CN109021743A (zh) * 2018-06-25 2018-12-18 合肥思博特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导电涂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1578A (zh) * 2003-01-23 2006-05-10 Skc株式会社 等离子显示板滤波器
CN1779570A (zh) * 2004-10-06 2006-05-31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pdp电极的正型光敏糊组合物,由其制备的pdp电极以及包含该pdp电极的pdp
CN1801253A (zh) * 2004-12-29 2006-07-12 Lg电子株式会社 等离子显示设备和用于该设备的单层滤光器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98069B2 (ja) * 1999-06-30 2009-07-15 ハリマ化成株式会社 回路描画用導電性ペーストおよび回路印刷方法
JP3425400B2 (ja) * 1999-12-15 2003-07-1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68438B2 (ja) * 2001-03-08 2011-04-1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電磁波シール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090903A (ja) * 2001-06-18 2003-03-28 Shuho:Kk 透過可視性フィルタ
JP2004277688A (ja) * 2003-01-23 2004-10-07 Sumitomo Chem Co Ltd インキおよび電磁波シールド材
JP4148108B2 (ja) * 2003-11-10 2008-09-1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電磁波シールド性光透過窓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63340B2 (ja) * 2004-03-12 2009-11-1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性銀ペース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磁波シールド部材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1578A (zh) * 2003-01-23 2006-05-10 Skc株式会社 等离子显示板滤波器
CN1779570A (zh) * 2004-10-06 2006-05-31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pdp电极的正型光敏糊组合物,由其制备的pdp电极以及包含该pdp电极的pdp
CN1801253A (zh) * 2004-12-29 2006-07-12 Lg电子株式会社 等离子显示设备和用于该设备的单层滤光器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26895A (ja) 2009-02-05
CN101351112A (zh) 2009-01-21
JP5085213B2 (ja) 2012-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0233B (zh) 导电性糊剂和使用该糊剂的透光性导电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51112B (zh) 透光性导电薄膜
US6717048B2 (en)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plat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5899022B2 (ja) 導電性ペースト、導電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及び導電パターン
CN103003375A (zh) 胶版印刷用导电性糊剂
CN101617001B (zh) 具有导电性质的黑色膏状组合物、包含该组合物的屏蔽电磁干扰的滤光片和显示器件
CN100360002C (zh) 电磁波屏蔽用薄片及其制造方法
JP5255792B2 (ja) 導電性ペースト組成物、および該組成物を用いた透光性導電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N101794637B (zh) 导电性糊剂和透光性导电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KR101049025B1 (ko) 도전성 페이스트, 및 상기 페이스트를 이용한 투광성 도전필름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100923741B1 (ko) 실리콘계 계면활성제를 포함하는 전극 형성용 페이스트조성물
JP5085214B2 (ja) 透光性導電フィルム
KR101000631B1 (ko) 투광성 도전 필름
JP4784550B2 (ja) 透明導電塗料及び透明導電膜
JP2005175061A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性透明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0315890A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並びにこの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を用いた電磁波遮蔽体及びディスプレイ
JP5260630B2 (ja) 導電パターンが黒化処理された電磁波遮蔽ガラ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34869A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材
JP4288690B2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性接着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0315888A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並びにこの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を用いた電磁波遮蔽体及びディスプレイ
JP2000098912A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を用いた電磁波遮蔽体、ディスプレイ
JP2000200995A (ja) 電磁波シ―ルド性接着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電磁波シ―ルド性接着フィルムを用いた電磁波遮蔽体、ディスプレイ
JP2011077298A (ja) ディスプレイ用フィル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