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8151B - 摩托车和摩托车框架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和摩托车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48151B
CN101348151B CN200810129902XA CN200810129902A CN101348151B CN 101348151 B CN101348151 B CN 101348151B CN 200810129902X A CN200810129902X A CN 200810129902XA CN 200810129902 A CN200810129902 A CN 200810129902A CN 101348151 B CN101348151 B CN 1013481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responsible
motorcycle
rear end
vehicl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2990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48151A (zh
Inventor
冈本直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48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81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481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81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和摩托车框架,具有能够稳定支撑摆动单元以枢转运动的轴支撑结构。支撑摆动单元(41)以枢转运动的轴支撑部分(123、124)形成在下管(103、104)的后端之间。可以在下管(103、104)的后端处确保宽达一定程度的宽度“a”。如上所述,用于安装摆动单元的轴支撑部分(123、124)形成在下管(103、104)的后端处;因此,可以在具有较宽宽度的位置处支撑摆动单元以枢转运动。例如,即使产生扭转的力从摆动单元(41)施加在轴支撑部分(123、124)上,由于支撑摆动单元(41)以枢转运动的轴支撑部分(123、124)的宽度,也可以将摆动单元(41)支撑在更稳定的状况。

Description

摩托车和摩托车框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和摩托车的框架结构,具体而言,涉及摆动单元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摩托车中,诸如驱动构件(动力单元)、车座和各种电气部件之类的每个构件都安装在车身框架上(见专利文献1)。例如,如图8所示,JP-A-2006-88892中公开的摩托车10的框架14设置有头管16、主管17、左右下管18(子框架)、以及左右车座梁19。此外,如图8所示的框架14还设置有左右后撑条20。转向把手51和前叉52(见图1)安装到头管16,其未示出。主管17是从头管16向车身的后方倾斜向下延伸的结构件。下管18安装到主管17的下部并向车身的左后方和右后方延伸。在所示示例中,左右车座梁19分别连接到左右下管18。在图8中,附图标记21表示前轮,附图标记22表示后轮(驱动轮)。
在所示示例中,摆动单元41包括用于支撑后轮22以枢转运动的摆臂(后臂)。摆动单元41的前端经由下管18的后端处的支架43支撑摆动单元41的枢轴以枢转运动。此外,减震单元42的下端安装到摆臂的中间部分,且减震单元42的上端安装到横跨在左右车座梁19之间的横梁构件。由此,摆动单元41被构造为在其后部竖直摆动。
[专利文献1]
JP-A-2006-88892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当车辆行驶时摆动单元竖直摆动。此时,相当大的力作用在支撑摆动单元以枢转运动的框架上。而且,例如当车辆绕曲线行驶时,扭力经由后轮和摆臂作用在支撑摆臂以枢转运动的部分上。为了改善摩托车的行驶性能,期望框架的刚度足够强,以承受这种力。此外,虽然优选地减轻框架,但是存在通过将支架安装导支撑摆动单元以枢转运动的部分而使框架变重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框架设置有:主管,其从头管向车身的后方倾斜向下地延伸;以及左下管和右下管,其分别从主管的下部向车身的左后方和右后方延伸。摆动单元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撑在所述左下管和所述右下管的每个的后端处。
下管的每个都可以在其后端处被压制为板形,并且用于支撑摆动单元以枢转运动的轴支撑部分可以形成于被压制为板形的那部分中。此外,下管由中空管制成,另一个中空管插入在下管的后端中。从下管和另一个中空管叠置处的部分的中点起的后侧被压制为板形,并且用于支撑摆动单元以枢转运动的轴支撑部分形成于板形的被压制部分中。横梁构件可以在宽度方向上横跨在左下管和右下管的后端之间。
本发明的效果
在该摩托车中,可以确保下管的后端之间宽达一定程度的宽度。这样,可以在摆动单元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撑在每个下管的后端处的情况下,将摆动单元支撑在具有更宽宽度的位置处以枢转运动。因此,可以减轻从摆动单元作用在摩托车框架上的力。
每个下管都由中空管支撑,并且了另一个中空管插入在下管的后端中。从下管和另一个中空管叠置处的中点起的部分被压制为板形,并且轴支撑部分形成于该板形的被压制部分中。在以上情况下,轴支撑部分变得较厚,从而能够获得足够大的强度来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撑摆动单元。可以通过将左下管和右下管的后端与横梁构件连接来进一步提高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配备有框架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摩托车的框架的俯视图。
图3是从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后方观察的下管的后端的后视图。
图4是示出轴支撑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摩托车的框架的左侧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摩托车的框架的右侧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配备有框架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8是摩托车的框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摩托车
41:摆动单元
100:框架
101:头管
102:主管
103:左下管
104:右下管
105:左车座梁
106:右车座梁
107:管间横梁构件
108、109:第一和第二梁间横梁构件
123、124:轴支撑部分
140:桁架结构
c: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此后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进行说明。应该理解,在附图中,给出相同效果的构件或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而且,本发明不限于以下说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至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此实施例的摩托车1000是一种具有所谓下骨架型框架结构的摩托车。
如图2所示,摩托车1000的框架100设置有头管101、主管102、左右下管103、104、以及左右车座梁105、106。在此实施例中,头管101、主管102、左右下管103、104和左右车座梁105、106通过焊接接合。每个构件的连接结构不限于焊接,而因此可以在考虑到每个构件的刚度、耐久度、可工作性和材料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方法。
图2中未示出的转向车把51和前叉52(见图1)安装到头管101。因此,头管101沿着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平面c布置。
主管102从头管101向车身的后方倾斜向下地延伸。在此实施例中,主管102的上端连接到沿着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平面c布置的头管101。但是,主管102布置成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平面c倾斜。在此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主管102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平面c向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左侧倾斜。
左右下管103、104以其两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的方式从主管102的下部分别向车身的左后方和右后方延伸。在此实施例中,左右下管103、104朝向位于中间的主管102弯曲,并连接到主管102的下部。在主管上连接左右下管两者的前端处的位置在高度上不同(见图3)。在此实施例中,位于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右侧的下管104定位得高于左侧的下管103。
此外,因为主管102向左方倾斜,所以左右下管103、104的前部在形状上互相略微不同。与右下管104相比,左下管103的弯曲程度较弱。
在此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前侧上这些弯曲部分121、122的形状来调节下管103、104的左右的形状。下管103、104形成为在弯曲部分121、122以后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平面大致对称。此外,在此实施例中,用于连接左右下管103、104的管间横梁构件107连接到下管103、104的后部。由管间横梁构件107确保左右下管103、104之间的宽度方向上的刚度。
用于支撑摆动单元41的轴支撑部分123、124分别形成在下管103、104的后端处。第一实施例中的摆动单元41由如下所述的单元构成:其包括发动机31、用于将发动机31的驱动力传递到后轮的传动系31A和后轮22,并且绕枢轴44摆动,其将在后文说明。
图3是从车辆行驶方向的后方观察的下管103、104的后端处的轴支撑部分123、124的视图。在其中如图2和3所示,左右下管103、104从主管102的下部向车身的后方延伸以逐渐远离彼此的框架100中,可以确保在下管103的后端与下管104的后端之间宽达一定程度的宽度“a”。如上所述,因为用于安装摆动单元41(见图1)的轴支撑部分123、124形成在下管103、104的后端处,所以可以在具有更宽宽度的位置处支撑摆动单元41以枢转运动。例如,当车辆绕曲线行驶时,扭力经由后轮和摆臂作用在轴支撑部分123、124上。即使在产生扭转的力从摆动单元41施加在轴支撑部分123、124上的情况下,由于支撑摆动单元41以枢转运动的轴支撑部分123、124的宽度,也可以将摆动单元41支撑在更稳定的状况。
在此实施例中,下管103、104的后端被压制为板形,并且用于支撑摆动单元41以枢转运动的轴支撑部分123、124形成于被压制为板形的部分中。
具体而言,在此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下管103、104每个都由中空管制成。此外,另一个中空管125因而插入到下管103、104的每个的后端中,并与下管103、104的每个相叠置。然后,从叠置部分的中点起的后侧被压制为板形。在此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叠置部分(从车辆宽度方向的任一侧)沿箭头s、t的方向被压制。然后,轴支撑部分123、124的每个形成于压制成板形的部分中。在此实施例中,用于对摆动单元41的枢轴44(见图1)进行安装的安装孔126形成在轴支撑部分123、124的每个中。
如上所述,另一个中空管125插入在下管103、104的每个的后端中,并与下管103、104每个叠置。接着将从叠置部分的中点起的后侧压制为板形,并且在被压制为板形的该部分中形成轴支撑部分123、124中的每个。因此,可以提高轴支撑部分123、124的强度,并提高这些部分的耐久度。此外,因为不单独设置用于枢转地支撑摆动单元41的支架,所以可以减轻框架100。此外,与单独安装支架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如果单独焊接支架,则存在发生焊接缺陷的可能性,因此额外需要质量检查等。但是,在以上实施例中,与单独焊接支架的情况相比,可以使质量稳定。
这种用于摆动单元的枢转支撑结构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摩托车框架。摩托车不限于下骨架型摩托车,本发明还可应用于例如速可达(scooter)型摩托车。
此后,将对根据此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其他特性给出说明。
如图2所示,左右车座梁105、106是分别布置在下管103、104后方以用于支撑车座36(见图1)的构件。车座梁105、106分别布置在车辆的左侧和右侧。在此实施例中,左右车座梁105、106中的左车座梁105在其前端111处连接到主管102。同时,另一个车座梁106的前端112连接到横梁构件107并经由横梁构件107连接到下管103、104。
在此实施例中,以上述方式连接到下管的车座梁106使得下挂的部分106a略微偏向内侧,并因而使得框架100在宽度方向上较窄。此外,在此实施例中,主管102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平面c向左倾斜,并且在主管102的倾斜一侧上的车座梁105连接到主管102。即,与位于与主管102的倾斜一侧相对一侧上的车座梁105连接到主管102的情况相比,可以形成沿着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平面c的更大空间。
换言之,在侧视图中,左车座梁105所经过的路线与右车座梁106所经过的路线不同。在此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左车座梁105向前延伸到主管102。此外,如图6所示,右车座梁106在向下悬挂的情况下向下延伸到右下管104。因此,如图2所示,可以在部分105a(在该部分中左车座梁105向前延伸到主管102)的右侧和部分106a(在该部分中右车座梁106向下悬挂)的左侧上形成更大的空间以用于有效地将安装部件。
管间横梁构件107横跨在左右下管103、104之间。如图2所示,第一和第二梁间横梁构件108、109分别在左右车座梁105、106的前部处和后部处沿宽度方向横跨在左右车座梁105、106之间,以连接左右车座梁105、106。在此实施例中,除了这些横梁构件107、108、109之外,左右车座梁105、106中的车座梁105在其前端处连接到主管102,另一个车座梁106在其前端处连接到下管103。
如上所述,在此实施例中,管间横梁构件107以及第一和第二梁间横梁构件108、109中的一个在至少一个位置沿着宽度方向横跨在左右下管103、104之间或者横跨在左右车座梁105、106之间。横梁构件107、108、109与左右下管103、104以及左右车座梁105、106一起形成了桁架结构140。在此实施例中,在形成这种桁架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确保摩托车1000的框架100所需的刚度,并可以减小为获得相同的刚度强度所需的每个框架组成构件的厚度。因此,可以从整体上减轻框架100。
在此实施例中,头管101沿着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平面c布置,并且主管102从头管101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平面c倾斜。这样,可以在主管102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平面c倾斜的情况下在主管102下方形成更大的空间。因此,可以将比传统情况下更大的部件安装到该部分,并可以有效地围绕主管102安装部件。例如,在此实施例中,因为可以围绕主管102确保较大的空间。所以可以将连接到安装于转向齿轮和把手的各种开关的电气部件放置在一起并进行布置。因此,有助于其安装作业。
<实施例2>
图7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给出相同效果的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将省略其说明。在此实施例的摩托车2000中采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框架结构。在此实施例中的摆动单元41包括绕枢轴44摆动的臂41A和后轮22。
至此,已经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框架进行了说明;但是,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框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例如,头管、主管、下管和车座梁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的那些。可以根据车辆来适当地修改头管、主管、下管和车座梁的具体形状。此外,例如,如JP-A-2006-88892中公开的摩托车框架,还可以将后撑条布置在下管与车座梁之间。因此,也可以修改横梁构件和支架的安装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解释了下管直接焊接到主管的结构;但是,用于将下管连接到主管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横梁构件可以连接到主管,因而下管的前端可以连接到横梁构件。此外,上述实施例解释了如下构造:管间横梁构件107横跨在左右下管103、104的后部之间并且右车座梁106的前端112连接到管间横梁构件107并经由管间横梁构件107连接到下管103、104。如上所述,连接到下管的车座梁可以经由横跨在左右下管的后部之间的管间横梁构件连接到下管,或者可以直接连接到下管。此外,解释了其中主管102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平面c向左侧倾斜的构造;但是,主管102可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平面c布置,或者可以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平面c向右侧倾斜。而且,在以上实施例中,在主管102的倾斜一侧上的车座梁105连接到主管102;但是,在与主管102的倾斜一侧相对的一侧上的车座梁106可以连接到主管102。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可用于摩托车的框架结构。

Claims (4)

1.一种摩托车框架,包括:
主管,其从头管向车身的后方倾斜向下地延伸;以及
左下管和右下管,其分别从所述主管的下部向所述车身的左后方和右后方延伸,其中
用于支撑摆动单元以枢转运动的轴支撑部分布置在所述左下管和所述右下管的每个的后端处,
所述下管的所述后端被压制为板形,并且所述轴支撑部分形成于被压制为板形的那部分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框架,其中
所述下管由中空管制成,另一个中空管插入在所述下管的后端中,从所述下管和所述另一个中空管叠置处的部分的中点起的后侧被压制为板形,并且所述轴支撑部分形成于板形的被压制部分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框架,其中
横梁构件在宽度方向上横跨在所述左下管和右下管的后端之间,以连接所述左下管和右下管。
4.一种摩托车,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框架。
CN200810129902XA 2007-07-19 2008-07-21 摩托车和摩托车框架 Active CN1013481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88841 2007-07-19
JP2007188841 2007-07-19
JP2007188841 2007-07-19
JP2008160085A JP2009040398A (ja) 2007-07-19 2008-06-19 モータサイクルおよびモータサイクルのフレーム
JP2008-160085 2008-06-19
JP2008160085 2008-06-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8151A CN101348151A (zh) 2009-01-21
CN101348151B true CN101348151B (zh) 2010-06-23

Family

ID=40267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9902XA Active CN101348151B (zh) 2007-07-19 2008-07-21 摩托车和摩托车框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040398A (zh)
CN (1) CN101348151B (zh)
BR (1) BRPI0803788B1 (zh)
ES (1) ES2439744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80957A1 (ja) * 2011-12-02 2013-06-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EP2786924B1 (en) * 2011-12-02 2016-09-07 Honda Motor Co., Ltd. Frame structure of scooter-type vehicl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2855A (zh) * 2000-09-21 2003-01-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
CN1684869A (zh) * 2003-01-17 2005-10-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框架结构
CN1751956A (zh) * 2004-09-24 2006-03-29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2855A (zh) * 2000-09-21 2003-01-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
CN1684869A (zh) * 2003-01-17 2005-10-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框架结构
CN1751956A (zh) * 2004-09-24 2006-03-29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439744T3 (es) 2014-01-24
BRPI0803788B1 (pt) 2018-06-26
CN101348151A (zh) 2009-01-21
BRPI0803788A2 (pt) 2009-04-07
JP2009040398A (ja) 200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69122B2 (ja) 4輪バギー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US6702058B2 (en)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ame
CN100436241C (zh) 二轮摩托车
CN102822047B (zh) 鞍乘型车辆的车架结构
CN102803048B (zh) 车辆的副框架结构和其加工方法
KR101322950B1 (ko) 자동차의 리어 액슬
CN102530150B (zh) 鞍乘型车辆
MXPA05009753A (es) Estructura de armazon.
JP2016068920A (ja) 自動二輪車
CN1836965B (zh) 踏板式车辆的车架构造
JP2006347450A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CN101348151B (zh) 摩托车和摩托车框架
JP5151765B2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H11278346A (ja) 自動2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CN101348152B (zh) 摩托车框架和摩托车
KR101869135B1 (ko) 지지 서브 프레임 보강 장치
CN101525029B (zh) 跨乘式车辆
EP2028091B1 (en) Motorcycle frame
JP4129073B2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JP2000255448A (ja) 車両のリア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CN112896395B (zh) 一种车架结构以及摩托车
JP3948819B2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EP2025588B1 (en) Frame of motorcycle and motorcycle
JPH10129571A (ja) 補助動力付き自転車
CN113423639B (zh) 车辆摇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