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0118A - 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40118A
CN101340118A CNA2008100964285A CN200810096428A CN101340118A CN 101340118 A CN101340118 A CN 101340118A CN A2008100964285 A CNA2008100964285 A CN A2008100964285A CN 200810096428 A CN200810096428 A CN 200810096428A CN 101340118 A CN101340118 A CN 1013401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attachment plate
sleeve
surface element
inner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64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40118B (zh
Inventor
池本秀哉
日高秀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40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0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40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01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only one end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06Cast metal casin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2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Control thereof
    • G11B19/2009Turntables, hubs and motors for disk drives; Mounting of motors in the driv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马达及其制造方法。该马达包括:轴;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轴的套筒;外壳,该外壳包括筒形保持部,用于保持所述套筒的外周面;定子,该定子被保持抵靠所述筒形保持部;以及附接板,该附接板包括被保持抵靠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外周面的附接部。其中,所述筒形保持部具有沿径向面对所述定子的定子保持表面部、以及沿径向面对所述附接板的附接部的附接板保持表面部。另外,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的外径大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的外径,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内周面包括与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相对的表面区域以及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相对的另一表面区域。

Description

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通过挤压加工形成的外壳的马达及该马达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用于记录和复制光盘的盘驱动设备的价格的降低,对盘驱动设备所配备的马达的成本降低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此,马达的构成部件正在从切制品或模制品变为可节省成本地生产的挤压成形品。
下面将参照图24描述采用挤压成形品的传统马达,图24是示出了传统马达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
参照图24,马达1包括:与中心轴线J1成同轴关系可旋转地布置的轴2;用于沿径向可旋转地支撑轴2的筒形套筒3;用于保持套筒3的外周面的筒形外壳4;固定于外壳4的外周面的定子5;布置成沿径向面对定子5的转子磁体6,该转子磁体与轴2一起作为整体旋转;固定于轴2的上部用于保持转子磁体6的转子保持件7;布置在转子保持件7的上表面上用于以可移除的方式保持盘的夹紧装置8;以及用于覆盖定子5的下侧的附接板9,附接板9具有用于闭合套筒3和外壳4的下部开口的凹部9a。
在凹部9a的上表面上布置有用于沿轴向可旋转地支撑轴2的推力板9b(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作为公开这种传统马达的结构的现有技术文献的示例)。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5-323420A
在马达1中,通过使形成在附接板9中的凹部9a的内周面与外壳4的外周面接触,而使外壳4和附接板9彼此固定。另外,使定子5与外壳4的外周面接触并固定在其上,外壳4与定子5成同轴关系。由于该结构,外壳4的外周面的与凹部9a接触的一部分在与凹部9a接触之前暂时与定子5接触。这意味着外壳4的外周面的与凹部9a接触的部分可能会因与定子5接触而变形。
具体地说,如果通过使外壳4的外周面与凹部9a的内周面接触而使外壳4和附接板9彼此固定,那么外壳4相对于附接板9的垂直度受到外壳4的外周面的精度的严重影响。鉴于外壳4的外周面的与凹部9a接触的部分为外壳4的下端部,该区域的精度对于外壳4相对于附接板9的垂直度具有尤其严重的影响。如果外壳4相对于附接板9的垂直度受损,那么轴2就会通过套筒3相对于附接板9倾斜。
附接板9附接于盘驱动设备的底盘(未示出)。在该底盘上大致平行于附接板9附接有光学拾取机构(未示出)。该光学拾取机构沿轴向向上发射光,从而在盘的后表面上记录信息或者从盘的后表面复制信息。也就是说,光学拾取机构的光垂直于附接板9照射。
但是,如果轴2相对于附接板9倾斜(即,如果轴2未能相对于附接板9成直角),那么间接附接于轴2的夹紧装置8也倾斜。换言之,盘没有保持平行于附接板9而是以倾斜状态安装。结果,光学拾取机构的光没有垂直于盘照射,从而会有在记录或复制过程中出现误差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达,在该马达中附接板以提高的精度附接于外壳;一种配备有该马达的盘驱动设备;以及一种制造该马达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的轴;大致筒形的套筒,该套筒具有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轴的内周面;大致筒形的外壳,该外壳包括筒形保持部,该筒形保持部具有用于保持所述套筒的外周面的内周面;定子,该定子被保持抵靠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外周面,用于产生旋转磁场;以及附接板,该附接板布置在所述定子的轴向下方,并包括被保持抵靠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外周面的附接部。
其中,所述外壳由挤压成形的金属板制成。另外,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外周面具有沿径向面对所述定子的定子保持表面部、以及沿径向面对所述附接板的附接部的附接板保持表面部,其中,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的外径大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的外径。另外,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内周面包括与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相对的表面区域以及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相对的另一表面区域,这些表面区域与所述套筒的外周面接触。
在该结构中,通过挤压金属板而形成所述外壳。因此,与通过切割铜材料制成的传统外壳相比,可以大大降低外壳的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外周面的定子保持表面部和附接板保持表面部与所述套筒的外周面接触,因此可以增加通过所述外壳将所述套筒保持在适当位置的强度。
另外,由于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的外径大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的外径,因此可以防止在将定子固定于定子保持表面部时定子与附接板保持表面部接触。因此,可以防止由于附接板保持表面部与定子之间的暂时接触而可能会出现的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的变形。这样可以以提高的精度将附接板附接于外壳。
优选的是,所述定子至少通过压配合而固定于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
由此,由于所述定子通过压配合而固定于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因此可以以提高的精度使所述筒形保持部的中心与定子的中心对准。另外,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的外径大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的外径。因此,可以防止定子与附接板保持表面部接触,从而防止在将定子压配合到筒形保持部的过程中,由于定子与附接板保持表面部之间的暂时接触而使定子变形。这样可以以提高的精度将附接板附接于外壳。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定子包括:定子芯,该定子芯具有由冲压形成的薄磁板制成的多个定子叠层,所述定子叠层沿轴向彼此叠置。其中,所述定子叠层沿同一冲压方向被冲压,所述定子芯具有与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接触的内周面。另外,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可以沿所述冲压方向插入所述定子芯中,并且所述定子芯可以装配到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并保持抵靠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
在该结构中,通过冲压而形成所述定子叠层。由此,在各定子叠层的冲压侧的周缘处形成有下沉表面。此外,在各定子叠层的相反侧的周缘中可能形成毛刺,其中相反侧是指与冲压侧相反的那侧。如果沿与定子叠层的冲压方向相反的方向将筒形保持部压配合到定子芯,那么形成在定子叠层的周缘处的毛刺可能与定子保持表面部干涉,从而使得将定子芯固定于定子保持表面部的作业复杂。另外,由于各定子叠层的相反侧的周缘形成为角形形状,因此难以将定子芯固定于定子保持表面部。
在本发明中,所述定子叠层沿与冲压方向相同的方向装配到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并保持抵靠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如上所述,各定子叠层的冲压侧具有下沉表面,因此更容易固定定子叠层。这样方便了将定子芯固定于定子保持表面部的作业。另外,可以防止有过大的力沿径向施加于定子保持表面部。因此,可以防止筒形保持部的内径的精度变差。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之间形成有直径沿轴向向上方向增大的斜面。
在该结构中,通过在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之间形成直径沿轴向向上方向增大的斜面,在将定子固定于定子保持表面部的过程中,可以将定子平滑地装配到定子保持表面部。这样可以进一步方便将定子固定于筒形保持部的作业。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套筒是浸有油的滑动轴承,并且所述外壳包括闭合所述筒形保持部的下端开口的底部。其中,可以在所述底部的上表面上布置有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轴的下端部的推力板,并且所述筒形保持部和所述底部可形成为单体。
如果如传统外壳中那样,所述筒形保持部和所述底部由单独部件形成,那么用作浸有油的滑动轴承的套筒的油可能通过所述筒形保持部和所述底部的接合处泄漏。但是,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筒形保持部和闭合其下端开口的所述底部形成为单体。由此,可以防止油从套筒泄漏,从而延长用作轴承的套筒的使用寿命。
另外,如果如传统外壳中那样,所述筒形保持部和所述底部由单独部件形成,那么由于构件的数量和制造步骤的数量的增加,因而制造马达所涉及的成本增加。但是,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将所述筒形保持部和所述底部形成为单个部件,可以减少构件的数量和制造步骤的数量。这样可以降低制造马达所涉及的成本。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内周面具有直径沿轴向向上方向增大的曲面,该曲面形成在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内周面中的、与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相对的表面区域的轴向上方。
在该结构中,位于定子保持表面部的所述表面区域的轴向上方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为其直径轴向向上增大的结构。由此,可以将套筒的外周面平滑地装配到筒形保持部的内周面。这有助于方便将套筒固定于筒形保持部的作业。
此外,由于位于与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相对的表面区域轴向上方的内周面的所述部分形成为具有增大直径的曲面,因此可以在挤压成形过程中,通过沿径向向外方向弯曲筒形保持部而容易地形成所述部分。这样可以降低制造外壳所涉及的成本。
具体地说,在其中筒形保持部和底部形成为单体的外壳的情况下,通过拉伸金属板而形成筒形保持部和底部。因此,可以通过作为一种挤压加工的拉伸作业同时地形成曲面。这样可以减少制造外壳的步骤的数量。因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制造外壳所涉及的成本。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套筒的外周面压配合到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内周面,其中所述套筒的外周面和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内周面在约4mm或更小的轴向长度上彼此接触。其中,所述轴向长度可以与所述轴的外周面和所述套筒的内周面相接触的轴向长度基本相同。
在该结构中,由于所述套筒和所述筒形保持部在约4mm或更小的轴向长度上彼此接触,而且所述轴向长度与所述轴的外周面和所述套筒的内周面相接触的轴向长度基本相同,因此即使套筒具有较短的轴向长度,所述筒形保持部也能够可靠地保持所述套筒。
另外,优选的是,通过去毛刺而形成所述附接板的附接部,其中所述附接板的附接部包括直径增大部,在该直径增大部中所述附接部的内径大于所述附接部的其它部分的内径。这里,所述直径增大部的内径可以大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的外径,并且所述附接部的内周面的位于所述直径增大部轴向下方的部分可以装配到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并保持抵靠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
在该结构中,将通过去毛刺形成的附接板的附接部在其内周面靠近弯曲部的部分处装配到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并保持抵靠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因此可以抑制在装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附接部的变形。这样可以提高将附接板附接于外壳的精度。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附接部的径向厚度约为0.6mm或更小。
在该结构中,所述附接部的径向厚度约为0.6mm或更小。由此,可以挤压成形具有减小厚度的附接板。这有助于提供低轮廓的马达。另外,即使在使附接板较薄时,也可以通过在靠近弯曲部的区域处将附接板固定于附接部,而抑制在装配过程中附接部的变形。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附接部的所述直径增大部的内周面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之间填充粘结剂。
在该结构中,在所述直径增大部的内周面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之间填充粘结剂。由此,可以增加外壳与附接板之间的保持强度。因此,即使附接部的内周面与附接板保持表面部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所减小,也仍然可以保持外壳与附接板之间的保持强度。这有助于进一步抑制在装配过程中附接部的变形。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直径增大部的内周面的上边缘处形成有直径沿轴向向上方向增大的斜面。
通过形成该斜面,可以朝向附接板保持表面部平滑地引导附接部。这样可以防止在附接部与附接板保持表面部之间沿径向作用有不平衡的负载。结果,可以以提高的精度将附接板附接于外壳。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直径增大部的内周面与所述附接部的内周面的接触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的部分之间形成有直径沿轴向向上方向增大的斜面。
在该结构中,在所述直径增大部的内周面与所述附接部的内周面的接触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的部分之间形成有直径沿轴向向上方向增大的斜面。由此,可以容易地将附接部装配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另外,由于该斜面的存在,因此可以以提高的精度将附接部的内周面附接于附接板保持表面部。
另外,优选的是,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的下端延伸有径向向内的弯曲部。
在该结构中,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的下端部延伸有弯曲部。由此,可以增加对压缩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的力的抵抗性。这样可以抑制在将附接部附接于附接板保持表面部时,因施加于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的力引起的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的变形。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筒形保持部的轴向下端处形成有台阶部,在该台阶部处,所述外壳的外径和内径有所减小,并且从所述台阶部延伸有用于闭合所述外壳的下开口的底部。其中,在所述套筒的底面与所述台阶部的上表面之间可以布置有内径小于所述套筒的内径的垫圈。另外,在所述轴的外周面的径向面对所述垫圈的部分处可以形成有直径减小部,并且所述直径减小部的轴向长度可以大于所述垫圈的内周面的轴向长度。
该结构可以防止垫圈和轴在马达的旋转期间彼此接触,除了轴沿轴向运动的情况之外。由此,可以避免当轴与垫圈接触时可能会出现的垫圈被切割。结果,可以防止垫圈的粉末切屑进入轴与套筒之间。这样又可以防止轴和套筒在加热状态下粘在一起。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台阶部通过弯曲部与所述筒形保持部相连。其中,在所述台阶部的上表面的外周边缘处可以形成有下凹的环形槽部,并且所述垫圈的外周边缘可以位于所述环形槽部的内周边缘的径向外侧。
以这种方式,可以增大垫圈的外径,从而使筒形保持部的内周面与垫圈的外周面彼此更靠近。因此,可以抑制垫圈的径向移动,从而即使在垫圈沿径向运动时也可以防止垫圈与轴的直径减小部接触。
另外,优选的是,该马达还包括:附接于所述轴的上部的转子保持件,该转子保持件包括用于保持径向面对所述定子的转子磁体的筒形部以及用于覆盖所述定子和所述套筒的盖部;以及布置在所述转子保持件的盖部的上表面上的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用于以可移除的方式保持具有中心开口部的光盘。其中,在所述转子保持件的盖部的上表面上并在所述夹紧装置的径向外侧,可以设有用于与所述光盘的下表面接触的盘支撑部。
通常,用于使光盘旋转的马达通过附接板附接于底盘,并且在底盘上附接有光学拾取机构。因此,旋转轴线相对于附接板的倾斜严重影响光学拾取机构和盘的光轴。换言之,旋转轴线相对于附接板的倾斜影响光学拾取机构的记录和复制精度。为此,优选地相对于中心轴线没有倾斜地附接附接板。因此,理想的是将上述结构应用于用于使光盘旋转的马达,从而以提高的精度将附接板附接于外壳的筒形保持部。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在所述附接板的上表面上布置有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具有与所述中心轴线大致同轴的孔,该孔的内径大于所述附接部的外径。其中,可以在所述附接部与所述孔之间径向形成有轴向台阶形状的调整部,该调整部用于调整所述附接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盘支撑部的上表面之间的轴向距离。
光盘的下表面与光学拾取机构之间的距离随着光学拾取机构的类型和横动单元的底盘形状而改变。因此,为了基于光盘的下表面与光学拾取机构之间的距离制造不同形状的外壳,因而需要多种挤压模具。但是,通过在附接板中设置调整部,可以仅使用一种外壳,从而可以通用单个挤压模具来制造外壳。因此,可以显著地降低外壳的成型成本。
实际上,附接板中调整部的存在使得有必要使用多种模具来制造附接板。但是,因为在多数情况下附接有附接板的盘驱动设备的底盘因盘驱动设备的类型而异,所以通常的情况是,通过根据盘驱动设备的类型形成新的模具而形成附接板。也就是说,习惯上在需要不同的马达来制造不同类型的盘驱动设备的情况下,通过新的模具来制造附接板。因此,使用新的模具来制造附接板不会极大影响马达的制造成本。
此外,用于制造外壳的挤压模具比用于制造附接板的模具更复杂且更昂贵。这意味着与准备多种用于外壳的模具的情况相比,准备多种用于附接板的模具有助于节省整体成型成本。
另外,通过设置调整部,筒形保持部和附接部在弯曲部附近彼此固定。这样可以防止筒形保持部和附接部在固定过程中严重变形。因此,可以以提高的精度将附接板附接于筒形保持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盘驱动设备,该盘驱动设备用于在盘中记录数据和复制盘中的数据,并包括:上述马达;用于光学地在盘中记录数据和复制盘中的数据的光学拾取机构;运动机构,该运动机构用于使所述光学拾取机构沿盘的径向运动;以及供所述马达附接的底盘。其中,所述底盘具有开口,所述光学拾取机构布置在该开口内。
以这种方式,可以提供一种盘驱动设备,该盘驱动设备使光学拾取机构可以在盘的下表面上精确地照射光,而且以可靠的方式执行记录和复制作业。另外,可以提供不会在旋转期间锁定的高度可靠的马达。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马达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的轴;提供一大致筒形的套筒,该套筒具有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轴的内周面;将金属板挤压形成大致筒形的外壳,该外壳包括筒形保持部,该筒形保持部具有用于保持所述套筒的外周面的内周面;提供一定子,该定子被保持抵靠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外周面,用于产生旋转磁场;以及提供一附接板,该附接板布置在所述定子的轴向下方,并包括被保持抵靠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外周面的附接部。
其中,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外周面具有沿径向面对所述定子的定子保持表面部、以及沿径向面对所述附接板的附接部的附接板保持表面部。另外,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的外径大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的外径。另外,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内周面包括与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相对的表面区域以及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相对的另一表面区域,这些表面区域与所述套筒的外周面接触。此外,通过将所述定子装配到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而将其附接于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并且在将所述定子附接于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之后,将所述附接板的附接部附接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
如果所述筒形保持部挤压成形,那么在切割金属板时会在筒形保持部的开口端留下切痕。这样可能会在切痕中形成毛刺。如果将定子装配到毛刺形成部,那么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定子受损因而不能精确地附接于定子保持表面部。
但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的外径。因此,可以在从附接板保持表面部侧装配定子时防止定子与附接板保持表面部接触。这样可以以提高的精度将定子附接于定子保持表面部。
优选的是,将所述定子和所述附接板分别压配合到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和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
以这种方式,通过将定子压配合到外壳,可以以提高的精度使定子的中心与外壳的中心对准。当将定子压配合到定子保持表面部时,附接板保持表面部不会受到从其穿过的定子的影响。因此,可以以提高的精度将附接板压配合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
另外,优选的是,将所述套筒压配合到所述外壳的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内周面,并且当将所述套筒压配合到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内周面时,将用于切割所述套筒的内周面的定径杆(sizing bar)插入穿过所述套筒的内周面。
以这种方式,在将定径杆插入所述套筒的内周面中的状态下,将套筒压配合到筒形保持部的内周面。由此,定径杆可以抑制在将套筒压配合到筒形保持部时可能会引起的套筒的内周面的变形。另外,由于在从套筒拉出定径杆时会切割套筒的内周面,因此可以精确地修整套筒的内周面。这样可以将套筒的内周面形成为使其沿轴向精确地延伸,从而抑制轴的振动旋转。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筒形保持部的上端部形成有沿径向向外方向加宽的环形凸缘部,并且将所述套筒压配合到所述套筒的顶面与所述凸缘部的上表面齐平所处的位置。
以这种方式,通过使所述套筒的顶面与所述凸缘部的上表面齐平,可以容易地确定套筒的轴向位置。这样可以容易地制造马达。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筒形保持部的轴向下端形成具有减小外径和减小内径的台阶部,其中在所述台阶部中形成有用于闭合所述筒形保持部的下开口的底部。其中,在所述套筒的底面与所述台阶部的上表面之间可以轴向布置有内径小于所述套筒的内径的垫圈,并且在所述轴的外周面上可以形成有沿径向面对所述垫圈的直径减小部。另外,所述定径杆的顶端部可以位于与面对着所述垫圈的所述套筒的底面基本相同的轴向位置,或者位于所述套筒的底面的轴向上方。
以这种方式,所述定径杆位于与所述套筒的底面基本相同的轴向位置,或者位于所述套筒的底面的轴向上方。由此,可以防止定径杆与垫圈接触。这样可以防止垫圈被定径杆切割。结果,可以避免产生包括垫圈的粉末切屑在内的渣滓。这有助于防止马达被在加热状态下粘在一起的轴和套筒锁定。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套筒的内周面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处分别形成有环形的上斜面和环形的下斜面,其中,所述下斜面的尺寸大于所述上斜面的尺寸。
以这种方式,通过形成所述上斜面,可以从套筒的顶面将定径杆容易地插入套筒中。还可以防止定径杆与套筒的内周面的上边缘接触,这样又可以防止定径杆损坏套筒的内周面的上边缘。通过将所述下斜面的尺寸设置成大于所述上斜面的尺寸,可以切割支撑轴的套筒的整个内周面。这样可以增加支撑轴的套筒的内周面的内径精度。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下斜面和所述中心轴线成大于0度但小于45度的锐角。
以这种方式,所述下斜面和所述中心轴线成大于0度但小于45度的锐角。由此,即使形成所述下斜面,也可以抑制套筒的容积减小。这样可以使套筒容纳足量的油,从而防止马达的使用寿命缩短。还可以在垫圈的内周面径向向上移动时,使垫圈的上表面与套筒的底面接触所处的径向位置径向向内运动。因此,即使轴沿移除方向(轴向向上)运动时,垫圈也能够执行防止移除轴的功能。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定径杆在其外周面上形成有螺旋形槽。
以这种方式,在所述定径杆中形成螺旋形槽。由此,可以仅通过使定径杆从套筒的内周面旋转并从其拉出,而平滑地切割套筒的内周面。因切割套筒的内周面产生的粉末切屑通过螺旋形槽朝套筒的上端运动,从而防止粉末切屑留在套筒的内周面上。还可以防止粉末切屑朝套筒的底面溅射。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外壳的筒形保持部的上端部形成有沿径向向外方向加宽的环形凸缘部,该凸缘部的内周面与所述筒形保持部沿轴向局部重叠。这里,所述外壳可以在所述凸缘部与一夹具接触的状态下布置在该夹具上,并且可以将所述定子和所述附接板分别压配合到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和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
以这种方式,在所述凸缘部保持与一夹具接触的状态下压配合所述定子和所述附接板。由此,可以使所述凸缘部承受施加于外壳的压配合力。另外,由于所述凸缘部与所述筒形保持部沿轴向局部重叠,因此还可以使所述筒形保持部承受施加于外壳的压配合力。因此,可以使压配合力对外壳的影响最小化。这在外壳厚度减小的情况下是尤为理想的。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马达,在该马达中附接板以提高的精度附接于外壳;一种配备有该马达的盘驱动设备;以及一种制造该马达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设置有夹紧装置的马达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夹紧装置的顶视平面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外壳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双点划线圆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附接板的顶视图。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附接板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是图6中的虚线圆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套筒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套筒的顶视平面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马达中的外壳周围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的单点划线圆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示出了套筒的上部与外壳的上部之间的关系。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马达中的外壳周围的顶视平面图。
图13是图10中的虚线圆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示出了外壳与附接板之间的附接关系。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马达的制造过程的流程图。
图15A和图15B是表示图14中所示的步骤S1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6是示出了图15A和图15B中所示的定子和外壳的压配合结构的放大图。
图17A和图17B是表示图14中所示的步骤S2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8A和图18B是表示图14中所示的步骤S3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图18A和图18B中所示的定径杆的示意图。
图20A和图20B是表示图14中所示的步骤S4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1A和图21B是表示图14中所示的步骤S5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3是表示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的马达的盘驱动设备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4是表示传统马达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马达的整体结构)
下面将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设有夹紧装置的马达的整体结构。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是示出了夹紧装置40的顶视平面图。在描述当前实施方式时,为方便起见,将布置有夹紧装置40的那侧称为上侧,将布置有附接板34的那侧称为下侧。术语“上”和“下”并不必与重力方向一致。
参照图1,马达10包括:旋转体20,其具有可关于中心轴线J1旋转的轴21;固定体30,其具有用于可旋转地支撑旋转体20的套筒31;以及夹紧装置40,其附接于旋转体20的上部,用于以可移除的方式保持具有中心开口部的盘(未示出)。
首先将对旋转体20进行描述。
旋转体20包括:与中心轴线J1同轴布置的可旋转的轴21;固定于轴21的轴向上部的转子保持件22;以及牢固地固定到转子保持件22的大致环形的转子磁体23,其用于与轴21一起作为整体旋转。
转子保持件22包括:大致筒形的轴固定部221,其内周面固定于轴21的外周面;盖部222,其从轴固定部221在轴固定部221的整个圆周上径向向外延伸;以及筒形部223,其从盖部222的外周边缘沿轴向向下方向延伸。转子磁体23借助于粘结剂而固定于筒形部223的内周面。
下面将对固定体30进行描述。
固定体30包括:大致筒形的套筒31,其内周面用于沿径向可旋转地支撑轴21;大致筒形的外壳32,其用于保持套筒31的外周面;被保持成抵靠外壳32的外周面的定子33;附接板34,其布置在定子33的轴向下方并被保持成抵靠外壳32的外周面;以及布置在附接板34的上表面上的电路板35,其具有与中心轴线基本同轴的孔,该孔的内径大于附接部的外径。
大致环形的预载磁体36布置在定子33的内周侧上表面上,以与保持件22的盖部222的下表面轴向面对。另外,大致盘形的垫圈37布置成与套筒31的底面轴向面对。垫圈37与轴21接合从而确保不会移除的状态。此外,大致盘形的推力板38布置成与轴21的底面轴向面对。轴21在轴向上由推力板38可旋转地支撑。
下面将参照图1和图2描述夹紧装置40。
夹紧装置40包括:中心壳体41,其布置在盘的中心开口部的内周面的内侧,用于使盘的中心开口部的中心与中心轴线J1对准;爪部件42(在图2的实施例中为三个爪部件),其以径向可动的方式局部接收在中心壳体41中,用于将盘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弹性部件43(在当前实施方式中为螺旋弹簧),其用于径向向外偏压爪部件42;以及盘支撑部44,其布置在中心壳体41的径向外侧并适于与盘的下表面接触。
中心壳体41包括:基部411,其固定于转子保持件22的轴固定部221的外周面;盖部412,其从基部411的轴向上部在基部411的整个圆周上径向向外延伸;引导部413,其具有直径从盖部412朝下侧增大的斜面;以及从引导部413轴向向下延伸的柱形部414。
中心壳体41具有对准爪4121,对准爪4121从盖部412的径向外端经过引导部413和柱形部414延伸。对准爪4121通过与盘的中心开口部的内周面接触,而用于使盘的中心开口部的中心与中心轴线J1(中心壳体41的中心)对准。
中心壳体41具有通过切除引导部413和柱形部414而形成的开口部4122(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中为三个开口部)。爪部件42的径向内部的一部分位于开口部4122内。将弹性部件43在压缩状态下插入到爪部件42与中心壳体41的基部411之间的径向取向的间隙中。
在柱形部414的周向对应于爪部件42的部分中,抵靠部4141与柱形部414形成为整体。抵靠部4141与爪部件42接触,并引导爪部件42的径向向内运动。
(外壳32的形状)
下面将参照图3和图4描述外壳32的形状。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外壳32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是图3中的双点划线圆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
在图3中,外壳32由挤压成形的金属板制成。外壳32包括:沿轴向延伸的筒形保持部321;以及闭合筒形保持部321的下端开口的底部322。在筒形保持部321的上端开口处在其整个圆周上形成有沿径向向外方向延伸的凸缘部323。
在外壳32的筒形保持部321与底部322之间形成有台阶部324。台阶部324包括:从筒形保持部321沿径向向内方向延伸的内延伸部3241;在内延伸部3241与底部322之间延伸的内筒形部3242;以及用于将内延伸部3241和内筒形部3242互连的第一弯曲部3243。内延伸部3241相对于筒形保持部321成直角延伸。在内延伸部3241的上表面的外周边缘与筒形保持部321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下凹的环形槽部3241a。
筒形保持部321通过第二弯曲部3244与内延伸部3241相连。底部322通过第三弯曲部3245与内筒形部3242相连。
参照图4,筒形保持部321的外周面包括供附接定子33的定子保持表面部3211和供附接附接板34的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布置在定子保持表面部3211的轴向下方。定子保持表面部3211的外径大于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的外径。在定子保持表面部3211与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之间的轴向间隙中形成有外壳斜面3213,其直径沿着轴向向上方向增大。
筒形保持部321的内周面由内径沿轴向保持不变的柱面形成。筒形保持部321的内周面与定子保持表面部3211和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的上部的整个轴向长度径向重叠。
直径沿轴向向上方向增大的曲面部325形成为从筒形保持部321的内周面的上端部延伸到凸缘部323的顶面。
筒形保持部321和底部322由单个金属板形成。这样消除了部件与部件的接合,而在筒形保持部和底部由单独部件形成的情况下需要部件与部件的接合。因此,可以防止套筒的油通过该接合处泄漏。另外,如果筒形保持部和底部由单独部件形成,那么会增加部件的数量,而且因为需要将筒形保持部固定于底部的步骤,所以也会增加制造步骤的数量。这样增加了制造成本。相反,通过将筒形保持部和底部形成为单体,与它们由单独部件形成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和制造步骤的数量。这样有助于降低制造马达所涉及的成本。
(附接板34的形状)
下面将参照图5至图7描述附接板34的形状。图5是表示附接板34的顶视图。图6是附接板34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图7是图6中的虚线圆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
参照图5,附接板34呈通过挤压金属板形成的板状。附接板34包括:板部341,电路板35通过绝缘层(或绝缘部件)固定于该板部;以及附接部342,外壳32的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固定于该附接部的内周面。
在板部341中形成有多个附接孔3411(在所示实施例中为三个附接孔),用于将马达10附接到其它装置(未示出)上。
参照图6,通过压床(未示出)沿箭头所示方向冲压附接板34。由此,在附接板34的上表面的周缘中形成下沉部。另外,在附接板34的下表面的周缘中形成毛刺。
通过将附接板34的一部分轴向去毛刺,而将附接板34的附接部342形成大致筒形。由此,附接部342的厚度小于板部341的厚度。在当前实施方式中,附接部342的厚度约为0.6mm,而板部341的厚度约为0.8mm。
参照图7,附接部342包括:从板部341以弯曲形状延伸的弯曲部3421;形成在弯曲部3421的上边缘的轴向上方的轴向延伸的筒形装配部3422;以及形成在装配部3422的轴向上方的直径增大部3423,其内径大于装配部3422的内径。在直径增大部3423的内周面与附接部342内周面的接触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的一部分之间形成有第一斜面3424,其直径沿轴向向上方向增大。另外,在直径增大部3423的内周面的上边缘处形成有直径沿轴向向上方向增大的第二斜面3425。
附接部342的外周面的直径沿轴向保持基本上不变。附接部342的外周面通过曲面与板部341的上表面相连。
(套筒31的形状)
下面将参照图8和图9描述套筒31的形状。图8是表示套筒31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图9是套筒31的顶视平面图。
参照图8,套筒31是通过用油浸渍烧结金属而形成的浸油滑动轴承。套筒31的内周面311的直径沿轴向基本上保持不变。内周面311适于承载轴21的外周面,从而沿径向可旋转地支撑轴21。
在套筒31的内周面311的轴向上边缘形成有上内周斜面312,其直径沿轴向向上方向增大。在套筒31的内周面311的轴向下边缘形成有下内周斜面313,其直径沿轴向向下方向增大。
在套筒3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朝向中心轴线J1凹入的槽状的连通槽314(在所示实施例中,例如以90度间隔等距离地布置有四个连通槽)。套筒31的上表面和底面通过这些连通槽314彼此连通。
在套筒31的外周面的上边缘形成有上外周斜面315,其直径沿轴向向上方向减小。在套筒31的外周面的下边缘形成有下外周斜面316,其直径沿轴向向下方向减小。
这里,下内周斜面313的尺寸大于上内周斜面312、上外周斜面315和下外周斜面316的尺寸。下内周斜面313相对于中心轴线J1成锐角,该锐角小于斜面312、315和316相对于中心轴线J1所成的锐角。
(外壳的周围结构)
下面将参照图10至图13描述马达10中的外壳32的周围结构。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马达10中的外壳32周围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1是图10中的单点划线圆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示出了套筒31的上部与外壳32的上部之间的关系。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马达10中的外壳32周围的顶视平面图。图13是图10中的虚线圆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示出了外壳的筒形保持部321的下部与附接板34的附接部342之间的附接关系。
参照图10,将套筒31的外周面压配合到外壳32的筒形保持部321的内周面。套筒31的顶面具有与外壳32的凸缘部323的上表面相同的轴向高度。套筒31的外周面压配合到外壳32的筒形保持部321的内周面上的轴向长度约为4mm。
在套筒31的底面与外壳32的内延伸部3241的上表面之间存在轴向间隙。垫圈37布置在内延伸部3241的上表面上。轴21布置成与垫圈37的内周面径向面对。
轴21具有直径减小部211,该直径减小部211形成在轴21面对着垫圈37所处的位置。直径减小部211的外径小于轴21的径向面对套筒31的内周面311的另一部分的外径。直径减小部211的轴向长度大于垫圈37的轴向厚度。直径减小部211的外周面与垫圈37的内周面之间的径向距离设定为大于筒形保持部321的内周面与垫圈37的外周面之间的径向距离。
除了轴21沿轴向移动的情况之外,该结构可以防止垫圈37和轴21在马达旋转期间彼此接触。由此,可以避免垫圈37被切割,而在轴21与垫圈37接触时可能会出现垫圈37被切割。结果,可以防止垫圈37的粉末切屑进入轴21与套筒31之间。这样又可以防止轴21和套筒31在加热状态下粘在一起。
由于在内延伸部3241的外周边缘与筒形保持部321的内周面之间存在环形槽部3241a,因此内延伸部3241的上表面和筒形保持部321的内周面不会通过曲面而互连。该结构可以将垫圈37的外周面定位成更靠近筒形保持部321的内周面。因此,可以严格地限制垫圈37的径向运动。另外,该结构还有助于将垫圈37布置成垂直于筒形保持部321,从而防止垫圈37倾斜地定位。
布置在底部322的上表面上的推力板38由表现出优异的可滑动性和耐磨性的树脂材料制成。另外,推力板38的外周面沿径向位于内筒形部3242的内周面附近。轴21的与推力板38的上表面接触的底面形成为与截球形近似相同的形状。
参照图12,附接于筒形保持部321的外周面的定子保持表面部3211上的定子33包括:定子芯331,其具有大致环形的芯背部(core-backportion)3311和从芯背部3311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齿部3312,芯背部3311的内周面装配到定子保持表面部3211;以及线圈332,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绝缘层(绝缘部件)在齿部3312周围多层缠绕电线而形成该线圈。
通过沿轴向叠置多个薄磁定子叠层而形成定子芯331。定子芯331的齿部3312从芯背部3311的外周面以周向间隔开的关系延伸(在所示实施例中,齿部3312的数量为十二)。在各齿部3312的径向外侧均形成有从各齿部3312沿相反的周向延伸的伞形部3312a。伞形部3312a的外周面径向面对转子磁体23的内周面,并在二者之间留有间隙。
在定子33的芯背部3311的顶面上固定有大致环形的预载磁体36。预载磁体36被沿其周向的四个磁极磁化。预载磁体36的上表面与转子保持件22的盖部222的下表面轴向面对。预载磁体36通过轴向向下吸引转子保持件22,而能够减少转子保持件22的微小轴向振动。
回头参照图11,套筒31的外周面的上部和套筒31的上外周斜面315形成为与筒形保持部321的曲面部325的内周面径向面对,并在二者之间留有环形间隙39。环形间隙39能够收集从套筒31的顶面渗出的油。这样确保了防止从套筒31的顶面渗出的油径向向外泄漏出外壳32,从而可延长作为轴承的套筒31的使用寿命。
另外,形成曲面部325有助于增加间隙39的容积。通过相对于曲面部325沿径向向内方向形成上外周斜面315,可以进一步增加间隙39的容积。因此,可以增加可接收在间隙39中的油的量,从而抑制了间隙39中的油溢出。结果,可以进一步延长作为轴承的套筒31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3,附接板34的附接部342附接于外壳32的筒形保持部321的外周面的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附接部342的装配部3422压配合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在直径增大部3423的内周面与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的位于接触装配表面3422的部分的轴向上方的表面之间,形成有径向取向间隙。在该径向取向间隙中填充粘结剂,以增强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与附接部342之间的固定强度。
这里,考虑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的与装配表面3422接触的部分非常靠近第二弯曲部3244,因此该部分形成为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中最刚硬的区域。由此,即使在将装配表面3422压配合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时,也可以使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的径向向内方向的变形最小。装配表面3422位于弯曲部3421附近。为此,装配表面3422形成为附接部342中的最刚硬的部分。由此,即使在将装配表面3422压配合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时,也可以使装配表面3422的径向向外方向的变形最小。
通过去毛刺形成附接部342的优点在于,可以按照节省成本的方式进行加工作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附接部342的厚度和刚度下降。另外,如果附接部342在刚度降低的区域处附接于筒形保持部321,那么出现的问题在于附接部342会产生变形。这样难以以提高的精度将附接板34附接于筒形保持部321。换言之,难以相对于筒形保持部321成直角地附接附接板34的板部341。
但是,在当前实施方式中,装配表面3422形成为非常靠近弯曲部3421。由此,可以提高装配表面3422的刚度并因而抑制附接部342变形。这样能以提高的精度将附接板34附接于筒形保持部321。换言之,可以相对于筒形保持部321成直角地附接附接板34的板部341。
由于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的与装配表面3422压配合的部分非常靠近第二弯曲部3244,因此可以提高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的刚度并因而抑制其变形。具体地说,由于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是筒形保持部321的最下部区域,因此其变形会严重影响筒形保持部321的形状。因此,理想的是压配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的更靠近第二弯曲部3244的部分。
(马达的制造方法)
下面将参照图14至图21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马达的制造方法。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马达的制造过程的流程图。图15A和图15B是表示图14中所示的步骤S1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6是示出了图15A和图15B中所示的定子33和外壳32的筒形保持部321的压配合结构的放大图。图17A和图17B是表示图14中所示的步骤S2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8A和图18B是表示图14中所示的步骤S3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9是表示定径杆的示意图。图20A和图20B是表示图14中所示的步骤S4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1A和图21B是表示图14中所示的步骤S5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表示各步骤的这些图被分为执行前状态(用后缀“A”表示的状态)和执行后状态(用后缀“B”表示的状态)。
参照图15A和图15B,首先将定子33的芯背部3311的内周面(位于图15A和15B中的虚线径向内侧的区域)压配合到外壳32的筒形保持部321的定子保持表面部3211(图14中的步骤S1)。此时,在外壳32的凸缘部323的上表面放在垂直于中心轴线J1布置的第一夹具70的平面701上的状态下,从底部322侧将定子33附接于外壳32。该结构确保了在将定子33压配合到外壳32时作用的力被凸缘部323吸收,然后施加到筒形保持部321。
在其中夹具与底部322接触的状态下从底部322的相反侧将定子33附接于外壳32的假设情况中,在将定子33压配合到外壳32时作用的力将会施加到底部32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底部322的厚度减小(例如,厚度约为0.5mm),那么底部322可能会因将定子33压配合到外壳32时作用的力而例如沿轴向变形。但是,在本发明中,在将定子33压配合到外壳32时作用的力被凸缘部323吸收。为此,筒形保持部321的强度足以抵抗轴向作用的力,从而可以抑制凸缘部323和筒形保持部321变形。
鉴于定子芯331的芯背部3311的内周面的内径大于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的外径,因而可以通过大到足以使芯背部3311变形的力而防止芯背部3311的内周面与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接触。因此,即使在将定子33压配合到筒形保持部321的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上时,也可以防止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因定子33而变形。
在定子保持表面部3211的轴向下部区域上施加粘结剂。由此,以如下方式压配合定子33的芯背部3311的内周面,即:使粘结剂主要沿轴向向上方向散布。这样可以增加外壳32与定子33之间的固定强度。另外,粘结剂用于使在压配合过程中产生的毛刺固化。这样可以防止毛刺进入轴21的外周面与套筒31的内周面311之间,否则会致使轴21和套筒31在加热状态下粘在一起。以这种方式,可以提供高度可靠的马达。
参照图16,定子芯331包括通过挤压加工冲压并沿轴向叠置的多个薄板。在各薄板的周缘中,由于在挤压加工期间的冲压而在冲压侧形成下沉表面,并且在下沉表面的相反侧形成有毛刺形成表面。这里,通过叠置薄板使得下沉表面变为上表面,而制成定子芯331。
当将定子芯331的芯背部3311的内周面压配合到定子保持表面部3211时,形成在芯背部3311的内周面的上边缘上的下沉表面与轴向形成在定子保持表面部3211和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之间的外壳斜面3213接触。这样使得芯背部3311可平滑地朝定子保持表面部3211引导。
因此,可以以提高的精度使外壳32的筒形保持部321的定子保持表面部3211的轴线与定子33的芯背部3311的轴线对准。这有助于减小在定子保持表面部3211的轴线未与芯背部3311的轴线对准时会施加于定子保持表面部3211的不平衡负载。因而,可以防止筒形保持部321的圆周区域的一部分严重变形。
接下来参照图17A和图17B,在使外壳32的凸缘部323的上表面与第一夹具70的平面701接触的状态下,将附接板34的附接部342的装配表面3422压配合到外壳32的筒形保持部321的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图14中的步骤S2)。在这种情况下,与在步骤S1中的情况一样,在将附接板34压配合到外壳32时作用的力会施加给筒形保持部321。这样可以抑制凸缘部323和筒形保持部321变形。
这里,由于在附接部342的内周面的上端部形成有第二斜面3425,因此可以以提高的精度使附接部342的内周面的径向中心与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的径向中心对准。这有助于减小在附接部342的内周面的径向中心未与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的径向中心对准的情况下会施加于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的不平衡负载。因而,可以防止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的圆周区域严重变形。
由于第二弯曲部3244形成在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的轴向下方,因此可以将附接部342更平滑地向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引导。换言之,由于第二弯曲部3244和第二斜面3425彼此接触,因此第二斜面3425沿第二弯曲部3244朝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运动。
由于直径增大部3423从第二斜面3425延伸,因此被第二斜面3425引导的附接部342进入插入状态(空隙配合状态),在该状态中,附接部342的直径增大部3423装配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这样可以更精确地使附接部342的内周面的轴线与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的轴线对准。
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施加于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的不平衡负载,并且进一步抑制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的圆周区域的所述部分变形。结果,可以以提高的精度将附接板34附接于外壳32。换言之,可以按照高度精确的方式使附接板34的板部341垂直于外壳32的筒形保持部321。
在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的外周面与直径增大部3423的内周面之间填充粘结剂。
接着参照图18A和图18B,将套筒31压配合到外壳32的筒形保持部321的内周面上(图14中的步骤S3)。这里,在外壳32的内延伸部3241的上表面上预布置垫圈37。另外,在底部322的上表面上预布置推力板38。此外,在图20A和图20B的情况下,理想的是重力方向从附接板34朝定子33取向。
将定径杆71插入套筒31的内周面311中,在这种状态下,套筒31压配合到外壳32上。定径杆71的下端部定位在套筒31的底面的轴向上方,但是在下内周斜面313的上边缘的轴向下方。换言之,定径杆71的下端部布置在下内周斜面313的轴向长度范围内的轴向位置处。这样可以防止定径杆71与垫圈37接触。
因此,可以消除粉末切屑进入轴21与套筒31的内周面311之间的可能性,否则由于垫圈37与定径杆71之间的接触会产生粉末切屑。由此,可以防止轴21和套筒31在加热状态下粘在一起。以这种方式,可以提供不会在旋转时锁定的高度可靠的马达。
优选的是,套筒31的下内周斜面313相对于中心轴线J1成大于0度但小于45度的锐角。另外,优选地将该锐角设定为尽可能小,只要下内周斜面313不与定径杆71相干涉即可。这有助于增加套筒31的容积并因而增加套筒31中含有的油量。因此,可以延长作为轴承的套筒31的寿命。
这还可以将垫圈37与下内周斜面313的下边缘(套筒31的底面的内周边缘)之间的接触位置设定为位于径向更内侧。因此,可以防止在轴21沿轴向向上方向运动并与垫圈37接触时垫圈37的内周部变形。这有助于构建防止轴21被移除的结构。因而,可以提供极其可靠的马达。
在套筒31的上表面上安装有第二夹具72。第二夹具72具有平行于套筒31的上表面的平面721。套筒31的上表面保持与第二夹具72的平面721接触。
当将套筒31压配合到外壳32时,套筒31的顶面和外壳32的凸缘部323的上表面通过第二夹具72的平面721而保持在同一轴向位置。这样更容易确定套筒31相对于外壳32的轴向位置,从而便于制造马达并降低其制造成本。
第二夹具72的平面721停止在与凸缘部323的上表面接触的位置。由此,套筒31的压配合力由凸缘部323支撑。因而,可以提供使外壳32的其它区域不会变形的高质量的马达。
参照图19,定径杆71包括螺旋状的齿711和形成在齿711之间的槽712。齿711用于切割套筒31的内周面311。因此,当将套筒31压配合到筒形保持部321的内周面时,套筒31的内周面311径向向内变形。虽然这样变形,但因为套筒31的内周面311被定径杆71切割,所以内周面311也可形成为沿中心轴线J1延伸。因此,可以显著地减少轴21的旋转振动。
参照图20A和图20B,停在图18B所示状态的定径杆71绕中心轴线J1沿指定方向(由图20B中的双点划线箭头表示的方向)旋转,使其从套筒31的内周面311抽出(图14中的步骤S4)。这样使得定径杆71的齿711可以沿中心轴线J1切割套筒31的内周面311。由于齿711为螺旋状,因此套筒31的内周面311的粉末切屑经由形成在相邻齿711之间的槽712运动,然后从套筒31的上端排出。因此,定径杆71防止了内周面311的粉末切屑留在套筒31内。当应用于如本发明的外壳32那样的、在一个轴向端闭合的杯状外壳时,使用定径杆71尤为理想。
在外壳具有如现有技术实施例中那样的中空筒形形状的情况下,定径杆可以贯穿套筒的内周面,从而套筒31的内周面的粉末切屑可以排放到外壳外部。由于外壳32具有一体形成的底部322,因此定径杆71在被允许贯穿套筒31时与垫圈37和推力板38接触。另外,套筒31的内周面的粉末切屑聚集在底部322内。这样粉末切屑有可能会使得轴21和套筒31在加热状态下粘在一起。结果,马达在其旋转期间可能会被锁定。
但是,在本发明中,如图20A和图20B所示,定径杆71从套筒31的内周面311抽出。换言之,防止定径杆71的齿711轴向向下伸出超过套筒31的底面。这样可确保由于定径杆71的切割操作产生的内周面311的粉末切屑从套筒31的上端排放,从而防止轴21和套筒31在加热状态下粘在一起。由此,可以提供不会在旋转时被锁定的高度可靠的马达。
图18A、图18B、图20A和图20B所示的将套筒31压配合到外壳32的方法理想地应用于如下结构:套筒31的用作轴承面的内周面311与套筒31的外周面的压配合到外壳32的筒形保持部321的内周面上的一部分径向重叠。
在套筒31的用作轴承面的内周面311不与套筒31的外周面的压配合到外壳32的筒形保持部321的内周面上的所述部分径向重叠的情况下,径向对应于该区域的内周面可优选地形成为处于用作轴承面的内周面311的径向外侧。
另外,与用作轴承面的内周面311径向对应的外周面可优选地形成在所述区域的径向内侧。换言之,优选的是,与用作轴承面的内周面311径向对应的外周面不应当压配合到筒形保持部321的内周面。
在上述情况下,套筒31的内周面可优选地被定径杆71预先切割,然后压配合到外壳32的筒形保持部321。这在套筒31和外壳32可形成为轴向尺寸增加的情况下是理想的。但是,如果不允许套筒31和外壳32形成为轴向尺寸增加,那么使用这样的结构会降低套筒31和外壳32的固定强度。结果,套筒31沿周向和轴向运动,这样可能会降低旋转精度。
本发明的构造和制造方法理想地应用于不允许套筒31和外壳32形成为轴向尺寸增加的低轮廓马达。在当前实施方式的马达10中,附接板34的下表面与夹紧装置40的上表面之间的轴向长度等于10mm。
接下来参照图21A和图21B,将包括旋转体20和夹紧装置40在内的旋转组件附接于图20A和图20B所示的固定体30(图14中的步骤S5)。这样完成了马达10的制造。
(马达的另一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2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马达的另一实施方式,图2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马达80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当前实施方式的马达80在基本构造方面与上述马达10相同。由此,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件。在各构件中,形状不同的部分用带有后缀“b”的附图标记表示。具有新形状的部分将用新的附图标记表示。对相同的结构不进行描述。
参照图22,附接板34b包括:板部341b;附接部342b;以及形成在板部341b与附接部342b之间的调整部343。
调整部343包括:从板部341b的下表面沿轴向向下弯曲的第一弯曲部3431;形成为与板部341b平行的平坦部3432;以及形成在平坦部3432与板部341b之间的第二弯曲部3433,其从平坦部3432的上表面沿轴向向下弯曲。可通过使用调整部343来调整附接部342b和板部341b的轴向高度。
通常,光学拾取装置与盘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随着盘驱动设备的类型而改变。光学拾取装置和附接板附接于一个且同一个底盘。因此,光学拾取装置与盘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取决于附接板34b的下表面与转子保持件22的盘支撑部44之间的距离。
如果如当前实施方式的马达80那样,附接板34b设有调整部343,那么可以改变板部341b与盘支撑部44之间的轴向长度,而不必改变将附接部342b的装配表面3422b固定于外壳32的附接板保持表面部3212所处的位置。这样即使板部与盘支撑部44之间的轴向长度有所不同,也可以通用外壳32。结果,可以提供一种使外壳32可通用于各种类型的盘驱动设备的马达。
具体地说,由于外壳32的成型成本远远大于附接板34或34b的成型成本,因此通过使外壳32可通用而降低整体成型成本。这样可以提供价格低廉的马达。
(盘驱动设备)
下面将参照图23描述配备有该马达的盘驱动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图23是该盘驱动设备的轴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
参照图23,盘驱动设备50包括:用于使具有中心开口61的盘60旋转的主轴马达51,马达51插入盘60的中心开口61并因而与盘60的旋转轴线同轴对准;光学拾取机构52,其通过朝盘60照射激光束而在盘60上记录信息并从盘60复制信息;用作运动机构的齿轮机构53,其用于使光学拾取机构52沿盘60的径向运动;以及用于容纳主轴马达51、光学拾取机构52和齿轮机构53的外壳54。
通过底盘55将主轴马达51和光学拾取机构52保持在适当位置。在使底盘55至少沿轴向运动时,将盘60在中心开口61处安装到主轴马达51的夹紧装置。底盘55设有开口,光学拾取机构52布置在该开口内。
齿轮机构53包括:马达531,其具有输出轴和附接于输出轴的驱动齿轮;以及从动齿轮532,其用于接收马达531的转矩。
在外壳54内形成有用于划分盘60和齿轮机构53的运动范围的薄隔板541。另外,外壳54具有供将盘60插入和取出的进入口542。
光学拾取机构52包括用于照射激光束的记录复制单元521和用于使记录复制单元521运动的运动单元522,运动单元522相对于沿记录盘60的径向运动的记录复制单元521的运动方向成直角设置。运动单元522具有与从动齿轮532啮合的啮合部522a。记录复制单元521与运动单元522啮合并因而沿径向运动。
从动齿轮532通过与附接于马达531的齿轮部531a啮合而旋转。因为从动齿轮532保持与运动单元522的啮合部522a啮合,所以运动单元522沿径向运动。在运动单元522运动时,记录复制单元521沿径向运动。
将该马达10应用于盘驱动设备50的主轴马达51,可以与光学拾取机构52的光照射方向成垂直关系高度精确地布置盘60的下表面。因此,可以提供使得光学拾取机构52能高精度地记录和复制的盘驱动设备。
因而,可以提供高度可靠的盘驱动设备,其能够防止在将盘60安装到主轴马达51上时可能产生的记录和复制误差。
尽管参照实施方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变动和修改。

Claims (27)

1、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
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的轴;
大致筒形的套筒,该套筒具有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轴的内周面;
大致筒形的外壳,该外壳包括筒形保持部,该筒形保持部具有用于保持所述套筒的外周面的内周面;
定子,该定子被保持抵靠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外周面,用于产生旋转磁场;以及
附接板,该附接板布置在所述定子的轴向下方,并包括被保持抵靠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外周面的附接部,
其中,所述外壳由挤压成形的金属板制成,
其中,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外周面具有沿径向面对所述定子的定子保持表面部、以及沿径向面对所述附接板的附接部的附接板保持表面部,
其中,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的外径大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的外径,并且
其中,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内周面包括与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相对的表面区域以及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相对的另一表面区域,这些表面区域与所述套筒的外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定子至少通过压配合而固定于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定子包括:
定子芯,该定子芯具有由冲压形成的薄磁板制成的多个定子叠层,所述定子叠层沿轴向彼此叠置,
其中,所述定子叠层沿同一冲压方向被冲压,
其中,所述定子芯具有与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接触的内周面,并且
其中,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沿所述冲压方向插入所述定子芯中,并且所述定子芯装配到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并保持抵靠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在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之间形成有直径沿轴向向上方向增大的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套筒是浸有油的滑动轴承,
其中,所述外壳包括闭合所述筒形保持部的下端开口的底部,
其中,在所述底部的上表面上布置有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轴的下端部的推力板,并且
其中,所述筒形保持部和所述底部形成为单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内周面具有直径沿轴向向上方向增大的曲面,该曲面形成在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内周面中的、与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相对的表面区域的轴向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套筒的外周面压配合到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内周面,
其中,所述套筒的外周面和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内周面在约4mm或更小的轴向长度上彼此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轴向长度与所述轴的外周面和所述套筒的内周面相接触的轴向长度基本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通过去毛刺而形成所述附接板的附接部,
其中,所述附接板的附接部包括直径增大部,在该直径增大部中所述附接部的内径大于所述附接部的其它部分的内径,
其中,所述直径增大部的内径大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的外径,并且
其中,所述附接部的内周面的位于所述直径增大部轴向下方的部分装配到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并保持抵靠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附接部的径向厚度约为0.6mm或更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中,在所述附接部的所述直径增大部的内周面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之间填充粘结剂。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中,在所述直径增大部的内周面的上边缘处形成有直径沿轴向向上方向增大的斜面。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中,在所述直径增大部的内周面与所述附接部的内周面的接触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的部分之间形成有直径沿轴向向上方向增大的斜面。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中,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的下端延伸有径向向内的弯曲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在所述筒形保持部的轴向下端处形成有台阶部,在该台阶部处,所述外壳的外径和内径有所减小,
其中,从所述台阶部延伸有用于闭合所述外壳的下开口的底部,
其中,在所述套筒的底面与所述台阶部的上表面之间布置有内径小于所述套筒的内径的垫圈,
其中,在所述轴的外周面的径向面对所述垫圈的部分处形成有直径减小部,并且
其中,所述直径减小部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垫圈的内周面的轴向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台阶部通过一弯曲部与所述筒形保持部相连,
其中,在所述台阶部的上表面的外周边缘处形成有下凹的环形槽部,并且
其中,所述垫圈的外周边缘位于所述环形槽部的内周边缘的径向外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该马达还包括:
附接于所述轴的上部的转子保持件,该转子保持件包括用于保持径向面对所述定子的转子磁体的筒形部以及用于覆盖所述定子和所述套筒的盖部;以及
布置在所述转子保持件的盖部的上表面上的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用于以可移除的方式保持具有中心开口部的光盘,
其中,在所述转子保持件的盖部的上表面上并在所述夹紧装置的径向外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光盘的下表面接触的盘支撑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马达,其中,在所述附接板的上表面上布置有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具有与所述中心轴线大致同轴的孔,该孔的内径大于所述附接部的外径,并且
其中,在所述附接部与所述孔之间径向形成有轴向台阶形状的调整部,该调整部用于调整所述附接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盘支撑部的上表面之间的轴向距离。
18、一种盘驱动设备,该盘驱动设备用于在盘中记录数据和复制盘中的数据,并包括:
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马达;
用于光学地在盘中记录数据和复制盘中的数据的光学拾取机构;
运动机构,该运动机构用于使所述光学拾取机构沿盘的径向运动;以及
供所述马达附接的底盘,
其中,所述底盘具有开口,所述光学拾取机构布置在该开口内。
19、一种用于制造马达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的轴;
提供一大致筒形的套筒,该套筒具有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轴的内周面;
将金属板挤压形成大致筒形的外壳,该外壳包括筒形保持部,该筒形保持部具有用于保持所述套筒的外周面的内周面;
提供一定子,该定子被保持抵靠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外周面,用于产生旋转磁场;以及
提供一附接板,该附接板布置在所述定子的轴向下方,并包括被保持抵靠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外周面的附接部,
其中,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外周面具有沿径向面对所述定子的定子保持表面部、以及沿径向面对所述附接板的附接部的附接板保持表面部,
其中,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的外径大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的外径,
其中,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内周面包括与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相对的表面区域以及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相对的另一表面区域,这些表面区域与所述套筒的外周面接触,
其中,通过将所述定子装配到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而将其附接于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并且
其中,在将所述定子附接于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之后,将所述附接板的附接部附接于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定子和所述附接板分别压配合到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和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套筒压配合到所述外壳的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内周面,并且
其中,当将所述套筒压配合到所述筒形保持部的内周面时,将用于切割所述套筒的内周面的定径杆插入穿过所述套筒的内周面。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筒形保持部的上端部形成有沿径向向外方向加宽的环形凸缘部,并且
其中,将所述套筒压配合到所述套筒的顶面与所述凸缘部的上表面齐平所处的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筒形保持部的轴向下端形成具有减小外径和减小内径的台阶部,
其中,在所述台阶部中形成有闭合所述筒形保持部的下开口的底部,
其中,在所述套筒的底面与所述台阶部的上表面之间轴向布置有内径小于所述套筒的内径的垫圈,
其中,在所述轴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径向面对所述垫圈的直径减小部,并且
其中,所述定径杆的顶端部位于与面对着所述垫圈的所述套筒的底面基本相同的轴向位置,或者位于所述套筒的底面的轴向上方。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套筒的内周面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处分别形成有环形的上斜面和环形的下斜面,并且
其中,所述下斜面的尺寸大于所述上斜面的尺寸。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斜面和所述中心轴线成大于0度但小于45度的锐角。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定径杆在其外周面上形成有螺旋形槽。
27、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外壳的筒形保持部的上端部形成有沿径向向外方向加宽的环形凸缘部,该凸缘部的内周面与所述筒形保持部沿轴向局部重叠,
其中,所述外壳在所述凸缘部与一夹具接触的状态下布置在该夹具上,并且
其中,将所述定子和所述附接板分别压配合到所述定子保持表面部和所述附接板保持表面部。
CN2008100964285A 2007-05-09 2008-05-09 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401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24585 2007-05-09
JP2007124585A JP5439708B2 (ja) 2007-05-09 2007-05-09 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7124585 2007-05-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0118A true CN101340118A (zh) 2009-01-07
CN101340118B CN101340118B (zh) 2011-11-09

Family

ID=39968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642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40118B (zh) 2007-05-09 2008-05-09 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278027A1 (zh)
JP (1) JP5439708B2 (zh)
KR (1) KR100982826B1 (zh)
CN (1) CN10134011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9580A (zh) * 2010-06-25 2011-12-28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主轴电机
CN103312075A (zh) * 2012-03-07 2013-09-1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盘驱动装置、风扇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CN103825379A (zh) * 2012-11-19 2014-05-2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主轴马达和盘片驱动装置
CN104485786A (zh) * 2015-01-08 2015-04-01 张志雄 一种盘式同步带轮电机制作方法
CN108696085A (zh) * 2017-04-06 2018-10-23 标立电机有限公司 电子整流直流电机以及电子整流直流电机的装配方法
CN110088502A (zh) * 2016-10-19 2019-08-02 Mmt有限公司 紧凑型齿轮马达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10421A (ja) * 2007-02-23 2008-09-11 Nippon Densan Corp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備えたモータ、およびこのモータを搭載し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KR100999482B1 (ko) * 2008-08-19 2010-12-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스핀들 모터
DE102009023080B4 (de) * 2009-05-28 2020-11-26 Minebea Mitsumi Inc. Elektrische Maschine
US8099746B2 (en) * 2009-08-21 2012-01-17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storage disk drive apparatus and mo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US8156513B2 (en) * 2009-08-21 2012-04-10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and storage disk drive apparatus
KR101046127B1 (ko) * 2010-04-23 2011-07-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모터 및 이를 탑재한 디스크 구동장치
KR101101606B1 (ko) * 2010-07-16 2012-01-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모터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KR101101618B1 (ko) 2010-07-16 2012-01-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모터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JP6263325B2 (ja) 2011-10-19 2018-01-17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回転用モー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KR101376805B1 (ko) * 2012-07-05 2014-03-2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스핀들 모터
JP2016103929A (ja) * 2014-11-28 2016-06-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モー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動工具
DE112019001306T5 (de) * 2018-03-13 2020-12-10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44985A (ja) * 1995-07-28 1997-0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動圧軸受装置を使用し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3642098B2 (ja) * 1996-03-15 2005-04-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動機
JPH1127916A (ja) * 1997-07-04 1999-01-29 Fujitsu Ten Ltd モータの取り付け構造
JPH1132466A (ja) * 1997-07-10 1999-02-02 Nippon Densan Corp モータ
JP2000175405A (ja) * 1998-10-01 2000-06-23 Seiko Instruments Inc スピンドルモ―タ
JP2000125505A (ja) 1998-10-09 2000-04-28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モータ
JP3709081B2 (ja) * 1998-11-11 2005-10-19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小型モータ
JP4590714B2 (ja) * 2000-10-23 2010-12-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726399B1 (ko) * 2000-11-02 2007-06-1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스핀들 모터
JP2002218715A (ja) * 2001-01-15 2002-08-02 Sony Corp 分割コア方式のサーボ・モータ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DE20211065U1 (de) * 2002-07-22 2003-12-04 Minebea Co., Ltd., Kitasaku Hydrodynamisches Drucklager
US7005768B2 (en) * 2002-11-26 2006-02-28 Nidec Corporation Dynamic bearing device,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and motor using the same
JP3958273B2 (ja) * 2003-10-06 2007-08-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US7265467B2 (en) * 2003-11-07 2007-09-04 Nidec Corporation Fluid dynamic pressure bearing and spindle motor
JP2006005972A (ja) 2004-06-15 2006-01-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6050738A (ja) * 2004-08-03 2006-02-16 Nidec Sankyo Corp モータ
JP4481916B2 (ja) * 2004-10-20 2010-06-1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およびこの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記録ディスク駆動用モータ
CN100570724C (zh) * 2004-10-20 2009-12-16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卡紧装置和安装有该卡紧装置的记录盘驱动用电动机
JP4635568B2 (ja) * 2004-11-04 2011-02-23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JP2006149052A (ja) * 2004-11-18 2006-06-08 Nippon Densan Corp オートバランサ装置、モータ及び着脱式記録ディスク回転駆動用モータ
US7088023B1 (en) * 2005-04-22 2006-08-08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unit,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recording disk driving apparatus
KR100722603B1 (ko) 2005-09-28 2007-05-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스핀들모터
JP4738964B2 (ja) * 2005-10-03 2011-08-03 Ntn株式会社 流体軸受装置およびこれを有するモータ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9580A (zh) * 2010-06-25 2011-12-28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主轴电机
US9035515B2 (en) 2010-06-25 2015-05-19 Lg Innotek Co., Ltd. Strength-reinforced spindle motor
CN102299580B (zh) * 2010-06-25 2015-10-0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主轴电机
CN103312075A (zh) * 2012-03-07 2013-09-1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盘驱动装置、风扇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CN103825379A (zh) * 2012-11-19 2014-05-2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主轴马达和盘片驱动装置
CN104485786A (zh) * 2015-01-08 2015-04-01 张志雄 一种盘式同步带轮电机制作方法
CN110088502A (zh) * 2016-10-19 2019-08-02 Mmt有限公司 紧凑型齿轮马达
CN110088502B (zh) * 2016-10-19 2024-03-15 松塞博兹自动化公司 紧凑型齿轮马达
CN108696085A (zh) * 2017-04-06 2018-10-23 标立电机有限公司 电子整流直流电机以及电子整流直流电机的装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278027A1 (en) 2008-11-13
CN101340118B (zh) 2011-11-09
KR100982826B1 (ko) 2010-09-16
KR20080099793A (ko) 2008-11-13
JP2008283759A (ja) 2008-11-20
JP5439708B2 (ja) 201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0118B (zh) 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US20070280571A1 (en) Fluid Dynamic Bearing Apparatus and a Motor Using the Same
JP4941200B2 (ja) 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US20080024024A1 (en)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US8719852B2 (en) Turntable for storage disk drive apparatus, a motor including the turntable, a storage disk drive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turntabl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turntable
CN101131838A (zh) 夹持机构、具有该夹持机构的无刷电机和具有该无刷电机的盘驱动装置
US20130257203A1 (en) Spindle motor
US20060039638A1 (en) Sintered oil-impregnated bearing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7236146A (ja)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438588B2 (en) Turntable for a storage disk apparatus including ferromagnetic material and a resin member
US8341658B2 (en) Turntable for a storage disk drive apparatus, a motor using the turntable, a storage disk drive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10096200A (ja) 流体軸受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10421A (ja)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備えたモータ、およびこのモータを搭載し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6354227B2 (ja) 回転電機の磁石固着方法、磁石固着用治具、回転電機
KR101148349B1 (ko) 모터 및 기록 디스크 구동 장치와 모터의 제조 방법
US20090001844A1 (en) Motor adopting improved mechanism
US8156513B2 (en) Motor and storage disk drive apparatus
JP3827135B2 (ja) 小型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KR20140144926A (ko) 스핀들 모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하드 디스크 드라이브
KR101159464B1 (ko) 모터, 디스크 구동 장치, 회전자 요크의 제조 방법 및 모터의 제조 방법
JP2008312301A (ja)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10271292A1 (en) Chucking device, motor, disk drive apparatus and chucking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2376320B (zh) 电机及盘片驱动装置
JP5916995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7001021A (ja) 金型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5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