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3275A - 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33275A CN101333275A CNA2007101235235A CN200710123523A CN101333275A CN 101333275 A CN101333275 A CN 101333275A CN A2007101235235 A CNA2007101235235 A CN A2007101235235A CN 200710123523 A CN200710123523 A CN 200710123523A CN 101333275 A CN101333275 A CN 1013332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bsorbent resin
- super absorbent
- inorganic salt
- manufacture method
- sco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吸水性树脂制造方法,其中和比率在45至85摩尔%的范围内,不饱和单体水溶液的浓度在20至55重量份的范围,利用此一方法所获得到的高吸水性树脂,其物理性质表现良好而且具有低发尘量及减少吸湿后结块问题的特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高吸水性树脂是广泛地被运用于农业或园艺方面的水保持剂、建筑材料中的抗露珠凝结剂以及移除石油中水份的材料,或作为电缆线中的外层防水包覆剂以及用的于卫生用品如尿布、妇女卫生用品、抛弃式的擦巾等。
背景技术
公知高吸水性树脂的成分材料,有遇水分解型的淀粉-丙烯腈(hydrolyzed starchacrylonitrile)接枝聚合物(日本公开特许公报昭49(1974)-43,395),中和的淀粉-丙烯酸接枝聚合物(日本专利公开公报昭51(1976)-125,468),皂化乙烯醋酸-丙烯酯共聚物(日本专利公开公报昭52(1977)-14,689),水解丙烯腈共聚物或丙烯酰胺共聚物(日本专利公报昭53(1978)-15,959),及部份中和聚丙烯酸(日本专利公开公报昭55(1980)-84,304)等。其中淀粉-丙烯腈接枝聚合物的原料中,因为含有天然的高分子-淀粉,会引起腐烂性的分解,所以无法长时间的保存;再者,其制造方法十分复杂,所以现今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式以使用丙烯酸及丙烯酸盐进行交联聚合所得的高吸水性树脂占最大部份也最为经济,其原因为丙烯酸盐共聚物的原料-丙烯酸可迅速由商场上购得,且制得的高吸水性树脂具有很高的吸水能力,及具有制造成本低廉以及不会引起腐烂性的分解且最具经济效益,故成为最普遍化的高吸水性树脂。
聚合丙烯酸及丙烯酸盐形成高吸水性树脂的方法可由数种已知的方法制得,如水溶液聚合反应、逆相悬浮液聚合反应、乳化聚合反应或将单体喷洒或涂覆于纤维基质上进行聚合反应等方法。在这些方法中,逆相悬浮液聚合反应以及乳化聚合反应必须使用到有机溶剂,但是若无法有效的控制聚合反应时的温度,有机溶剂将造成反应系统温度以及压力的增加,会产生起火现象甚至引发爆炸,进而威胁到操作现场人员的安全以及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其成品也有有机溶剂残留的疑虑。
高吸水性树脂颗粒会因为其高吸湿的特性时,无论在储存或是用于制造卫生用品的过程中,会因为吸收空气中的水气而导致树脂彼此黏着,因而无法顺利的从连续定量的供量设备中进料,使得制造出来的卫生用品中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含量分布不均,因此,改进高吸水性树脂吸湿结块的问题已成为一项新的研究趋势。
至今仍有许多科学家一直为减少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湿后会结块的问题而努力,已有许多降低高吸水性树脂吸湿后结块的问题的方法被开发,如:使用具有氨基或环氧基的变性硅油与吸水性树脂进行混合(国际公布WO95/33558),以及添加比表面积50m2/g以上,平均粒径0.05um以下的疏水性二氧化硅于吸水性树脂中(日本特开昭56-133028);另有使用二氧化硅水合物、氧化铝水合物或氧化钛水合物添加于吸水性树脂中(日本特开昭59-80459);亦有使用具有至少12烷基的阳离子型界面活性剂喷洒于吸水性树脂表面(日本特开昭61-69854)进行表面处理后,再添加高溶点的有机化合物粉末(如:硬脂酸钙)等,而达到降低吸水性树脂吸湿后结块问题的目的。
上述使用具有氨基或环氧基的变性硅油,由于黏度偏高,容易造成清理时的困难外,使用疏水性二氧化硅于吸水性树脂中,会降低吸水性树脂的吸收速度。使用二氧化硅水合物、氧化铝水合物或氧化钛水合物添加于吸水性树脂的方法,虽然不会降低吸收速度,但是,由于此类无机盐粉末是微粉状,容易产生粉尘的问题;利用阳离子型界面活性剂喷洒于吸水性树脂表面的方法,则会降低吸水性树脂的吸收倍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所获得到的高吸水性树脂,其物理性质表现良好而且具有低发尘量及减少吸湿后结块问题的特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
(a)使用一种含有丙烯酸(盐)与/或丙烯酰胺(盐)的水溶性不饱和单体,中和比率在45至85摩尔%的范围内,不饱和单体水溶液的浓度在20至55重量份的范围进行反应;
(b)反应后生成的凝胶体,利用温度100℃至180℃范围的热风干燥、粉碎、筛选;
(c)以表面交联剂及无机盐水溶液涂覆处理;及
(d)温度80℃至230℃加热表面处理。
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其中,凝胶体粒径的直径以2.00mm以下为宜,0.05mm至1.50mm范围间较佳。
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其中,无机盐水溶液的无机盐为硫酸铝、碳酸钙、氧化镁、沸石、高岭土、二氧化钛或二氧化硅,可单独使用或合并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其中,无机盐水溶液黏度范围介于10至1400cPs。
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其中,无机盐水溶液添加范围在重量百分比0.01wt%至10.0wt%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该方法至少还包括:
(a)使用一种含有丙烯酸(盐)与/或丙烯酰胺(盐)的水溶性不饱和单体,中和比率在45至85摩尔%的范围内,不饱和单体水溶液的浓度在20至55重量份的范围进行反应;
(b)反应后生成的凝胶体,利用温度100℃至180℃范围的热风干燥、粉碎、筛选;
(c)先以表面交联剂涂覆;
(d)温度80℃至230℃加热表面处理;再以
(e)无机盐水溶液涂覆处理。
经由本发明所制造的高吸水性树脂,由于具有低发尘量的特性,所以可降低对生物体与环境的影响,并且具备减少高吸水性树脂吸湿后结块的特性,因而大幅减低了卫生用品中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含量不均的问题。经由上述本发明的方法所得的高吸水性树脂,将能更适用于各种型式的卫生用品、农业用及食品保鲜用的吸水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制成的高吸水性树脂,是以引发自由基进行聚合反应,其所需的含酸基单体除丙烯酸外,尚可使用其它具有不饱合双键的水溶性单体,如:甲基丙烯酸、马林酸、富马酸、2-丙烯胺-2-甲基丙烷磺酸等。单体的选用不特定限制只可使用一种,亦可合并多种单体一起使用,亦可视情况需要添加具有不饱和双键的其它亲水性的单体,如: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2-烃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烃基乙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二甲胺丙烯丙烯酰胺、氯化丙烯酰胺基三甲铵等(美国专利4,057,521号、4,062,817号、4,525,527号、4,286,082号及4,295,987号),但添加量以不破坏高吸水性树脂的物性为原则。
在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前,单体水溶液浓度宜控制在重量百分比20wt%至55wt%间,适当浓度为30wt%至45wt%之间,浓度在重量百分比20wt%以下时,聚合后水合胶体太软且有黏性不利机械加工,添加浓度在重量百分比55wt%以上,过于接近饱和浓度时有不易调配问题且反应太快反应热过多不易控制。
含酸基单体的羧酸基应部份中和以控制成品的pH值,使呈中性或微酸性。中和剂为周期表中碱金族或碱土族的氢氧化物或是碳酸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碳酸氢钾或氨类化合物;中和剂可单独使用一种或多种混合使用。含酸基单体的羧酸基部份中和成钠盐或钾盐或铵盐,中和浓度摩尔百分比为45mol%至85mol%,较宜为50mol%至75mol%,中和浓度摩尔百分比为45mol%以下时成品的pH值会偏低,中和浓度摩尔百分比为85mol%以上时成品的pH值会偏高,成品pH值非呈中性或微酸性时,若不慎与人体接触时均不太适合,也较不安全。
在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前单体水溶液中,亦可添加水溶性高分子以降低成本,此等水溶性高分子如:部份皂化或完全皂化的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淀粉或淀粉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丙烯酸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聚合物;此等水溶性高分子的分子量并不特别限定,其中较佳的水溶性高分子为淀粉、部份皂化或完全皂化的聚乙烯醇等单独或混合使用。高吸水性树脂含此等添加水溶性高分子的适当重量百分比为0至20wt%,但以0至10wt%较佳,0至5wt%尤佳,添加超过20wt%时会影响物性,使物性变差。
在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前应先添加自由基聚合反应交联剂于未反应单体溶液中,此自由基聚合反应交联剂可选用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如:N,N’-双(2-丙烯基)胺、N,N’-次甲基双丙烯酰胺、N,N’-次甲基双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丙烯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甘油附加环氧乙烷的三丙烯酸酯或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甲醇丙烷附加环氧乙烷的三丙烯酸酯或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甲醇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甲醇丙烷三丙烯酸酯、N,N,N-三(2-丙烯基)胺、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三丙烯酸聚氧乙烯甘油酯、三丙烯酸二乙基聚氧乙烯甘油酯、二丙烯三甘醇酯等,亦可选用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的化合物,如山梨醇聚缩水甘油醚、聚丙三醇聚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双丙三醇聚缩水甘油醚等。在进行自由基反应后就可使高吸水性树脂具有适当交联度,而使高吸水性树脂胶体有适当的加工性。自由基聚合反应交联剂可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自由基聚合反应交联剂适当的添加剂量在重量百分比0.001wt%至5wt%之间(以反应物总固形份为基准),更适当的用量重量百分比在0.01wt%至3wt%之间。添加剂量在重量百分比0.001wt%以下聚合后水合体太软且有黏性不利机械加工,添加剂量在重量百分比5wt%以上吸水性太低,降低树脂性能。
聚合反应由自由基聚合反应起始剂的分解产生自由基开始。自由基起始剂可选用热分解型起始剂,适合的热分解型起始剂有过氧化物,如:过氧化氢、二-第三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酰胺或过硫酸盐(铵盐、碱金属盐)等,及偶氮化合物如:2.2’-偶氮基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基双(N,N-二伸甲基异丁脒)二盐酸盐;亦可使用还原剂,使成为氧化还原型起始剂,如:酸性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抗坏血酸或亚铁盐;或将氧化还原型起始剂和热分解型起始剂合并使用。首先氧化还原起始剂先进行反应产生自由基,当自由基转移至单体上即引发聚合反应的进行,由于聚合反应进行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而使温度升高,当温度到达热分解型起始剂的分解温度时,又会引发第二段热分解型起始剂的分解,而使整个聚合反应更臻于完全。一般自由基聚合反应起始剂的适当用量为重量百分比0.001wt%至10wt%(以中和丙烯酸盐重量为基准),更适当用量则在0.1wt%至5wt%之间。使用重量百分比0.001wt%以下时,反应太慢不利经济效益,使用重量百分比10wt%以上时,反应太快反应热不易控制。
生产聚丙烯酸系的高吸水性树脂其聚合反应,一般是于传统批次反应容器中,或于输送带式反应器上进行反应,反应所得的高吸水性树脂,先利用绞碎机切成直径20mm以下小凝胶体,直径10mm以下更佳,再进行筛选。
筛选固定粒径的凝胶体直径以2.00mm以下为宜,以0.05mm至1.50mm间较佳,粒径大于2.00mm的凝胶体则重新送回绞碎机进行再次切碎。粒径0.03mm以下的凝胶体进行烘干、粉碎处理后,易产生成品细粉量提高,粒径2.00mm以上的凝胶体进行烘干时,容易因为热传导效果不佳,导致成品残存单体偏高及其它物性表现不佳的缺点。
依据本发明,丙烯酸盐凝胶体的颗粒大小分布越窄,不仅可使凝胶体在烘干后物性表现达到最佳状态,而且有利于控制烘干的时间及温度,筛选完成后再进行烘干。
烘干温度以温度100℃至180℃进行烘干为宜。烘干温度100℃以下烘干,时间会太久不具经济效益,烘干温度180℃以上烘干,会使交联剂提早进行交联反应,使得后续的干燥过程中,因交联度过高而无法有效的去除残存单体而达到降低残存单体的效果。
干燥后进行粉碎、筛选固定粒径,再进行表面交联剂涂覆处理。筛选固定粒径以0.06mm至1.00mm间为宜,以0.10mm至0.850mm间较佳,粒径0.06mm以下的细粉使成品粉尘提高,粒径1.00mm以上的粒子使成品吸水速率变慢。依据本发明,丙烯酸盐聚合物的颗粒大小分布越窄越好。
表面交联剂涂覆处理时,表面交联剂的添加方式则是依据表面交联剂的种类,分成表面交联剂直接添加,或调成表面交联剂水溶液添加,或调成表面交联剂亲水性有机溶剂水溶液添加。亲水性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醇、异丁醇、丙酮、甲醚、乙醚等没有特殊限制,可形成溶液即可,其中以甲醇、乙醇较佳。表面交联剂添加时高吸水树脂中可添加惰性无机盐粉末,以帮助溶液分散。惰性无机盐粉末可为硫酸铝、或二氧化硅,或氧化铝,或氧化镁等或其混合物,其中以硫酸铝、二氧化硅较佳。惰性无机盐粉末的用法可单独使用或合并两种以上混合使用。惰性无机盐粉末添加范围在重量百分比0.005wt%至10.0wt%之间,其中以0.01wt%至4.0wt%较佳。
进行表面交联剂涂覆处理后,再以80℃至230℃范围内进行加热处理,使表面交联剂能均匀而且快速的进行交联反应,并使内部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而达到本发明的效果。热处理温度80℃以下交联反应时间太久,不具经济效益,热处理温度230℃以上树脂易劣化影响质量,热处理时间以2分钟至180分钟为宜,依照欲获得到的表面处理效果做热处理温度调整,热处理温度高则热处理时间短,热处理温度温度低时,则热处理温度时间长。
本发明所指谓的无机盐水溶液是指硫酸铝、硫酸镁、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锌、碳酸钙、磷酸钙、磷酸钡、硅藻土、软土、黏土、滑石粉、沸石、高岭土、膨土、活性碳、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的无机盐粉末与水混合所产生的水溶液。混合过程中所利用的混合装置须具能够产生大的混合力,使混合能充分均匀;无机盐粉末的用法可单独使用或合并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其无机盐粉末的比表面积50m2/g以上为宜,150m2/g以上较佳。
上述本发明的无机盐水溶液的黏度范围在10至1400cPs之间。无机盐水溶液的添加范围在重量百分比0.01wt%至20.0wt%之间,其中以0.01wt%至10wt%较佳。无机盐粉末的粒子大小最好不大于10mm,更适当的大小为0.6mm以下。
为充分彰显本发明,本发明吸水性树脂以及无机盐水溶液在混合装置中能充分混合均匀,混合过程中所利用的混合装置必需能够产生大的混合力,使混合能够充分均匀。用的于本发明的混合装置可以V-型混合器、柱式混合器、高速搅拌混合器、螺旋式混合器、气流混合器、双臂捏合机、双臂锥形混合器、螺条混合器、密壁式混合器、粉碎捏合机、旋转混合器以或螺杆挤出机。其步骤为:
(a)使用一种含有丙烯酸(盐)与/或丙烯酰胺(盐)的水溶性不饱和单体,其中和比率在45至85摩尔%的范围内,不饱和单体水溶液的浓度在20至55重量份的范围进行反应;
(b)反应后生成的凝胶体,利用温度100℃至180℃范围的热风干燥、粉碎、筛选;
(c)以表面交联剂及无机盐水溶液涂覆后,于80℃至230℃加热表面处理;或先以表面交联剂涂覆于高吸水性树脂表面后,于80℃至230℃加热表面处理,再使用无机盐水溶液涂覆。
上述本发明的特征,是利用表面交联剂及无机盐水溶液涂覆于高吸水性树脂表面,经由加热表面处理的过程,使得无机盐粉末能完全的附着在高吸水性树脂表面,或是将无机盐水溶液涂覆于完成表面改质的高吸水性树脂表面。上述方法,均能使无机盐粉末充分的黏着于与高吸水性树脂表面,降低生产厂区以及高吸水性树脂成品中的发尘量,并且减少高吸水性树脂吸湿后的结块问题,及减少对环境以及生物体的影响。
就本发明而言,仅利用无机盐水溶液喷洒于吸水性树脂表面,即可成功的将无机盐粉末黏着于与高吸水性树脂表面,进而降低高吸水性树脂成品与生产厂区的发尘量及减少高吸水性树脂吸湿后结块问题。而用来制备合于此叙述的水溶性不饱和单体的步骤并无特殊的限制。
经由本发明所制造的高吸水性树脂,由于具有低发尘量的特性,所以可降低对生物体与环境的影响,并且具备减少高吸水性树脂吸湿后结块的特性,因而大幅减低了卫生用品中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含量不均的问题。经由上述本发明的方法所得的高吸水性树脂,将能更适用于各种型式的卫生用品、农业用及食品保鲜用的吸水剂。
为证示本发明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压力下吸水倍率,本发明利用受压吸收量(压力负荷:20g/cm2)来测定,受压吸收量是根据欧洲专利0339461A号说明书第七页中所描述的方法测定;将初始重量的高吸水性树脂放在有筛底纹部的圆柱体中,对粉体加以20g/cm2的压力,接着将此圆柱体置于吸收性需求测试器上,让此高吸水性树脂吸收0.9%的氯化钠水溶液一小时,再将测吸水重量将所得数值除以高吸水性树脂的重量,即得受压吸收量数值。
本发明的保持力是利用茶袋试验法测定,并以五次量测结果,去除最高值以及最低值后,取平均值;将0.2g的高吸水性树脂装在茶袋里,并浸泡于0.9%的氯化钠水溶液20分钟,然后将此浸泡后的茶袋置于离心机中离心(直径23cm、转速1400rpm)三分钟后秤重。所得的数值先减去未充填高吸水性树脂的空白组茶袋重(以相同步骤操作)再除以聚合物重即得保持力数值。
本发明的吸湿后结块效果的判定,是利用3.0克高吸水性树脂置入直径6公分的培养皿中,将该培养皿放入底部含有300mL净水的抽气装置(vacuum desiccator)内,并利用抽气帮浦将压力抽至200mmHg抽气1分钟,关闭抽气帮浦,7分钟后取出培养皿并缓慢旋转180度后,以分析天平秤取残留在培养皿中的高吸水性树脂(W)。当W值小于0.4克,表示吸湿后抗结块效果良好,W值界于1.0-0.4克之间,表示吸湿后抗结块效果尚可,当W值大于1.0克,表示吸湿后抗结块效果不良。
本发明的发尘量,是在密闭空间中距离底部高度为60cm处放置一漏斗,并利用隔板盖住漏斗底部,将100g吸水性树脂放置于漏斗内,打开隔板,使吸水性树脂落下,利用粉尘计HAZ-DUST HD-1100型仪器,以激光光扫瞄方法测定粉尘浓度,并以五次量测结果,去除最高值以及最低值后,取平均值。
以下以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不受这些实例所限制。
实例一:
1)取48%氢氧化钠水溶液218.7g缓慢加入放270g丙烯酸及291.6g的水的500c.c圆锥瓶中,氢氧化钠/丙烯酸的滴加比率在0.85至0.95范围内,滴加时间为2小时,并保持瓶内中和反应系统的温度在20℃至40℃范围内;此时得单体浓度42wt%水溶液,其中70mol%(摩尔比)丙烯酸部份中和为丙烯酸钠。
2)再加入0.414g的N,N’-次甲基双丙烯酰胺于水溶性不饱和单体溶液,并维持温度于20℃左右。
3)加入0.144g双氧水,1.8g亚硫酸氢钠及1.8g过硫酸铵以起始反应。
4)利用切式粉碎机将反应后生成的凝胶体切碎,并筛选出粒径大小为2mm直径以下的凝胶体。
5)以130℃温度干燥2小时;利用筛网筛选0.1mm~0.85mm固定粒径,得粉状高吸水性树脂。
6)秤取此高吸水性树脂100g,加入二氧化硅/水=1/9(重量比)溶液4.0g(黏度=40cPs),待混合均匀后再加入乙二醇碳酸酯/水/甲醇=1/1/1(重量比)溶液3.9g,以200℃温度加热处理15分钟,冷却后,即得高性能高吸水性树脂的测定保持力为31.2g/g,20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29.6g/g,W值=0.20g(吸湿后抗结块效果良好),发尘量0.72mg/m3。
实施例二:
秤取100g高吸水性树脂(品名:台速保BC286LE),加入二氧化硅/水=1/9(重量比)溶液4.0g(黏度=40cPs),其测定保持力为30.4g/g,20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29.2g/g,W值=0.11g(吸湿后抗结块效果良好),发尘量0.53mg/m3。
实施例三:
重复实施例二,但高吸水性树脂改用(品名:台速保BC283),其测定保持力为30.5g/g,20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29.4g/g,W值=0.07g(吸湿后抗结块效果良好),发尘量0.42mg/m3。
实施例四:
重复实施例二,加入二氧化硅/水=2/8(重量比)溶液2.0g(黏度=90cPs)。其测定保持力为30.1g/g,20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29.1g/g,W值=0.09g(吸湿后抗结块效果良好),发尘量0.42mg/m3。
实施例五:
重复实施例二,加入高岭土/水=2/8(重量比)溶液2.5g(黏度=158cPs)。其测定保持力为29.8g/g,20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28.9g/g,W值=0.14g(吸湿后抗结块效果良好),发尘量0.37mg/m3。
实施例六:
重复实施例二,加入碳酸钙/水=2/8(重量比)溶液2.5g(黏度=142cPs)。其测定保持力为29.6g/g,20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28.7g/g,W值=0.11g(吸湿后抗结块效果良好),发尘量0.32mg/m3。
实施例七:
重复实施例四,加入二氧化硅水溶液的添加量提高至6.0g(黏度=90cPs)。其测定保持力为28.9g/g,20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28.7g/g,W值=0.09g(吸湿后抗结块效果良好),发尘量0.11mg/m3。
比较例一:
重复实施例二,但先加入二氧化硅粉末0.4g,待混合均匀后,再添加山梨糖醇/水=1/9(重量比)溶液3.8g。其测定保持力为29.4g/g,20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28.3g/g,W值=0.81g(吸湿后抗结块效果尚可),发尘量6.71mg/m3。
比较例二:
重复实施例二,但先加入高岭土粉末0.4g,待混合均匀后,再添加山梨糖醇/水=1/9(重量比)溶液3.8g。其测定保持力为27.2g/g,20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26.3g/g,W值=0.96g(吸湿后抗结块效果尚可),发尘量8.44mg/m3。
比较例三:
重复比较例一,但改用聚乙二醇(PEG-8000)/水=1/9(重量比)溶液。其测定保持力为26.3g/g,20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24.1g/g,W值=0.92g(吸湿后抗结块效果尚可),发尘量9.16mg/m3。
比较例四:
重复实施例一,但加入纯水1.0g,并充分搅拌均匀。其测定保持力为25.6g/g,20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23.7g/g,49g/cm2压力下吸水倍率13.9g/g,W值=2.79g(吸湿后抗结块效果不良),发尘量8.54mg/m3。
Claims (7)
1、一种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
(a)使用一种含有丙烯酸(盐)与/或丙烯酰胺(盐)的水溶性不饱和单体,中和比率在45至85摩尔%的范围内,不饱和单体水溶液的浓度在20至55重量份的范围进行反应;
(b)反应后生成的凝胶体,利用温度100℃至180℃范围的热风干燥、粉碎、筛选;
(c)以表面交联剂及无机盐水溶液涂覆处理;及
(d)温度80℃至230℃加热表面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其中,凝胶体粒径的直径为2.00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其中,凝胶体粒径的直径为0.05mm至1.50mm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其中,无机盐水溶液的无机盐为硫酸铝、碳酸钙、氧化镁、沸石、高岭土、二氧化钛或二氧化硅,使用方法为单独使用或合并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4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其中,无机盐水溶液黏度范围介于10至1400cPs。
6、根据权利要求3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其中,无机盐水溶液添加范围在重量百分比0.01wt%至10.0wt%之间。
7、一种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
(a)使用一种含有丙烯酸(盐)与/或丙烯酰胺(盐)的水溶性不饱和单体,中和比率在45至85摩尔%的范围内,不饱和单体水溶液的浓度在20至55重量份的范围进行反应;
(b)反应后生成的凝胶体,利用温度100℃至180℃范围的热风干燥、粉碎、筛选;
(c)先以表面交联剂涂覆;
(d)温度80℃至230℃加热表面处理;再以
(e)无机盐水溶液涂覆处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1235235A CN101333275A (zh) | 2007-06-29 | 2007-06-29 | 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1235235A CN101333275A (zh) | 2007-06-29 | 2007-06-29 | 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33275A true CN101333275A (zh) | 2008-12-31 |
Family
ID=40196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1235235A Pending CN101333275A (zh) | 2007-06-29 | 2007-06-29 | 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333275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94828A (zh) * | 2014-07-11 | 2014-10-15 | 昆明中友丰钰科技有限公司 | 抗菌型高分子树脂无土栽培基质材料及制备方法 |
CN105722863A (zh) * | 2013-12-03 | 2016-06-29 | 株式会社Lg化学 | 用于制备超吸收性聚合物的方法 |
CN105949391A (zh) * | 2016-06-12 | 2016-09-21 | 山东诺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成人尿裤专用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 |
CN108047481A (zh) * | 2017-12-08 | 2018-05-18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无机改性高分子复合球吸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641045A (zh) * | 2018-05-07 | 2018-10-12 | 浙江卫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高保水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
-
2007
- 2007-06-29 CN CNA2007101235235A patent/CN101333275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22863A (zh) * | 2013-12-03 | 2016-06-29 | 株式会社Lg化学 | 用于制备超吸收性聚合物的方法 |
CN105722863B (zh) * | 2013-12-03 | 2017-05-24 | 株式会社Lg化学 | 用于制备超吸收性聚合物的方法 |
CN104094828A (zh) * | 2014-07-11 | 2014-10-15 | 昆明中友丰钰科技有限公司 | 抗菌型高分子树脂无土栽培基质材料及制备方法 |
CN105949391A (zh) * | 2016-06-12 | 2016-09-21 | 山东诺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成人尿裤专用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 |
CN105949391B (zh) * | 2016-06-12 | 2018-05-25 | 山东诺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成人尿裤专用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 |
CN108047481A (zh) * | 2017-12-08 | 2018-05-18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无机改性高分子复合球吸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047481B (zh) * | 2017-12-08 | 2020-02-14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无机改性高分子复合球吸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641045A (zh) * | 2018-05-07 | 2018-10-12 | 浙江卫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高保水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43053C (zh) | 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
CN101423576A (zh) |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
CN101045789B (zh) | 高白度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
CN101333275A (zh) | 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
CN1970584B (zh) | 粉状、不溶于水,可吸收水液、尿液或血液且可溶物含量低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 |
CN101333260B (zh) | 一种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
CN1970594B (zh) | 一种添加捕捉多价金属离子的吸水性树脂在不饱和单体水溶液中以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方法 | |
CN100413894C (zh) | 粉状、不溶于水,可吸收水液、尿液或血液且可溶物含量低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
CN100558760C (zh) |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
CN100558761C (zh) | 高性能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
CN101768237A (zh) | 一种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
CN101942065B (zh) | 一种超高吸水性树脂制造方法 | |
CN1970586A (zh) | 粉状、不溶于水、可吸收水、尿液或血液的高吸水性树脂制造方法 | |
CN100509876C (zh) | 利用多次中和的不饱和单体水溶液以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
CN101333274B (zh) |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
CN101781383A (zh) |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
JPH10101735A (ja) | 吸水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1392100A (zh) |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
CN101987875A (zh) | 一种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
CN101333261B (zh) | 一种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
TWI386440B (zh) | 吸水性樹脂之製造方法 | |
CN101942045A (zh) | 残留单体含量低的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
CN101418053A (zh) |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
CN101392037B (zh) | 一种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
CN101168580B (zh) | 一种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