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1366B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1366B
CN101331366B CN2006800473776A CN200680047377A CN101331366B CN 101331366 B CN101331366 B CN 101331366B CN 2006800473776 A CN2006800473776 A CN 2006800473776A CN 200680047377 A CN200680047377 A CN 200680047377A CN 101331366 B CN101331366 B CN 1013313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ing medium
cold
refrigerant
aircondition
detai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473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31366A (zh
Inventor
西村忠史
笠原伸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31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1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31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13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f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three four-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31Sensor arrangements
    • F25B2313/0315Temperature sensors near the outdoo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1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7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 F25B2400/075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with parallel compres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9Calculation of parame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2Preventing, detecting or repairing leaks of refrigeration fluids
    • F25B2500/222Detecting refrigerant lea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8Means for preventing liquid refrigerant entering into the compres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04Refrigerant lev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5/00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装置,可消除制冷剂在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的滞留,并可尽量减小因制冷剂在油中的溶解度之差而引起的制冷剂量的预测误差,所述空调装置(1)具有制冷剂回路(7)、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8a~8c)和运行控制装置(6a~6c)。制冷剂回路是包括热源单元(2a~2c)、制冷剂连通配管(4、5)、膨胀机构(31a、31b)和利用单元(3a、3b)的回路。在制冷剂连通配管上连接热源单元和利用单元。热源单元具有压缩机构(21a~21c)和热源侧热交换器(24a~24c)。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可判断压缩机构内的制冷剂的滞留状态。在进行判定回路内的制冷剂量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行前,当在压缩机构内检测到制冷剂滞留时,运行控制装置进行消除制冷剂滞留的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及具有该制冷剂回路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制冷装置的制冷剂泄漏检测装置,有一种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在该制冷剂泄漏检测装置中,由冷凝制冷剂温度调节装置和蒸发制冷剂温度调节装置将冷凝制冷剂温度和蒸发制冷剂温度调节成一定值,并由通过对排出制冷剂温度检测器的输出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以计算出温度差的温度差计算装置来进行检测制冷循环的制冷剂泄漏的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因此,通过将在冷凝器内流动的冷凝制冷剂温度和在蒸发器内流动的蒸发制冷剂温度调节成一定值而预先将合适的制冷剂量下的排出制冷剂温度作为设定值,通过对设定值与排出制冷剂温度检测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比较,在低于设定值时判断为未发生制冷剂泄漏,在高于设定值时判断为发生制冷剂泄漏。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211292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由于大气温度低时溶解于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的制冷剂量变多,因此制冷剂量的预测误差可能会增大。尤其是在压缩机刚启动后内部油温较低时以及在具有多个压缩机但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中仅驱动一部分压缩机时,制冷剂泄漏的检测误差会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消除制冷剂在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的滞留,并尽量减小因制冷剂在油中的溶解度之差而引起的制冷剂量的预测误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1发明的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和运行控制装置。制冷剂回路是包括热源单元、制冷剂连通配管、膨胀机构和利用单元的回路。热源单元具有压缩机构和热源侧热交换器。在制冷剂连通配管上连接热源单元。利用单元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与制冷剂连通配管连接。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可对制冷剂是否在压缩机构内滞留进行判断。在进行判定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行时,运行控制装置在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判断为制冷剂在压缩机构内滞留的场合事先进行消除制冷剂滞留的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
在该空调装置中,在进行制冷剂量判定运行时事先利用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对制冷剂是否滞留在压缩机内的冷冻机油中进行判定。当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判断为在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滞留有制冷剂时,利用运行控制装置来进行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
因此,该空调装置可在消除了制冷剂在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构中的滞留后进行制冷剂量判定运行。因此,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行时,可尽量减少溶解于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的制冷剂量,可减小制冷剂量的预测误差。因此,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行时,可消除制冷剂在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的滞留,从而可进行高精度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行。
第2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1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基于压缩机构内的温度进行判断。
在该空调装置中,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基于压缩机构内的温度进行判断。当压缩机构内的温度较低时,制冷剂容易滞留在冷冻机油中。因此,当压缩机构内的温度较低时,可判断有制冷剂滞留在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因此,可基于压缩机构内的温度对是否有制冷剂滞留在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进行判断。
第3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1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基于大气温度进行判断。
在该空调装置中,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基于大气温度进行判断。当压缩机构内的温度较低时,制冷剂容易滞留在冷冻机油中。因此,由于可测量大气温度,因此可对压缩机构内的温度进行预测。因此,当可预测为压缩机构内的温度较低时,可判断有制冷剂滞留在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由此,可对是否有制冷剂滞留在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进行判断。
第4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1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基于气象信息进行判断。
在该空调装置中,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基于通过与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连接的网络而获得的气象信息进行判断。因此,可由气象信息来获得大气温度,可对压缩机构内的温度进行预测。因此,当可预测为压缩机构内的温度较低时,可判断有制冷剂滞留在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由此,可对是否有制冷剂滞留在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进行判断。
第5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1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在被预测为在压缩机构内容易发生所述制冷剂滞留的制冷剂滞留期间内进行判断。
在该空调装置中,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在预先设定的期间内进行判断。当压缩机构内的温度较低时,制冷剂容易滞留在冷冻机油中。通过设定预测为压缩机构内的温度较低的期间来进行该判断。
因此,使用者通过设定预测为压缩机构内的温度较低的期间,可在不测量压缩机构内温度的情况下预测制冷剂的滞留。由此,可对是否有制冷剂滞留在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进行判断。另外,由于无需设置温度传感器等,因此可削减生产成本。
第6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1发明至第5发明的任一个空调装置中,作为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运行控制装置进行以第一规定时间驱动压缩机构的控制。
在该空调装置中,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是使压缩机以第一规定时间进行驱动的预热运行。因此,在该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中,通过使压缩机以第一规定时间运行,可使压缩机构内变暖。因此,可消除制冷剂在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的滞留。
第7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1发明至第6发明的任一个空调装置中,存在着多个热源单元。
在该空调装置中存在着多个热源。因此,可使系统内的热源单元逐一旋转一定时间来进行驱动,从而在低负载时也不会出现负载偏向一个单元的情况,可延长系统整体的寿命。
第8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1发明至第7发明的任一个空调装置中,压缩机构具有多台压缩机。
在该空调装置中,压缩机构具有多台压缩机。因此,可通过控制压缩机的台数来进行压缩机构的容量变更,从而在利用单元的运行负载变小时也可使所有的热源单元继续运行,可尽量防止制冷剂和油滞留在制冷剂回路内。另外,即使多台压缩机中的一台出现故障,也可用其余的压缩机来应对。因此,可避免空调完全停止。
第9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8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是至少对制冷剂量判定运行时不驱动的压缩机进行驱动的运行。
在该空调装置中,当存在多台压缩机时,在制冷剂量判定中驱动的压缩机可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行时充分变暖,因此,进行事先运行的压缩机至少是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中不驱动的压缩机。因此,由于无需驱动所有的压缩机,因此可削减所使用的能量。另外,还可缩短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所需的时间。
第10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8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是运行控制装置使所有的压缩机以第二规定时间的间隔逐一依次驱动的运行。
在该空调装置中,当存在着多台压缩机时,使所有的压缩机逐一旋转而以第二规定时间驱动。另外,在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时,由于是在大气温度低时进行制冷运行,因此负载小,很难一次性使所有的压缩机运行。因此,通过逐一运行第二规定时间,可事先驱动所有的压缩机。
第11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1发明的任一个空调装置中,还具有使压缩机构变暖的加热器。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是用加热器来使压缩机构变暖的运行。
在该空调装置中,通过用加热器来使压缩机构变暖来进行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因此,可在不驱动压缩机的情况下消除制冷剂的滞留。因此,无需在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时驱动压缩机,从而可缩短压缩机的驱动时间,可延长压缩机的寿命。
第12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1发明至第11发明的任一个空调装置中,运行控制装置在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之后立即进一步进行回油运行。回油运行是使滞留在制冷剂回路内的油返回到压缩机构内的运行。
在该空调装置中,在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之后进一步进行回油运行。因此,通过进一步进行回油运行,可使滞留在制冷剂回路内的油返回到压缩机构内。因此,可进行更高精度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行。
第13发明的空调装置是在第12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回油运行是将在制冷剂回路内流动的制冷剂的配管内制冷剂流速控制成规定流速以上的运行。
在该空调装置中,回油运行是将配管内制冷剂流速控制成规定流速以上的运行。因此,能可靠地使滞留在制冷剂回路内的油返回到压缩机构内。因此,可进行更高精度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行。
发明效果
在第1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可在消除了制冷剂在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构中的滞留后进行制冷剂量判定运行。因此,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行时,可尽量减少溶解于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的制冷剂量,可减小制冷剂量的预测误差。由此,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行时,可消除制冷剂在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的滞留,从而可进行高精度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行。
在第2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当压缩机构内的温度较低时,可判断有制冷剂滞留在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因此,可基于压缩机构内的温度对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是否滞留有制冷剂进行判断。
在第3发明的空调装置中,由于可测量大气温度,因此可对压缩机构内的温度进行预测。因此,当可预测为压缩机构内的温度较低时,可判断有制冷剂滞留在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由此,可对是否有制冷剂滞留在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进行判断。
在第4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可由气象信息来获得大气温度,可对压缩机构内的温度进行预测。因此,当可预测为压缩机构内的温度较低时,可判断有制冷剂滞留在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由此,可对是否有制冷剂滞留在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进行判断。
在第5发明的空调装置中,使用者通过设定预测为压缩机构内的温度较低的期间,可在不测量压缩机构内温度的情况下预测制冷剂的滞留。由此,可对是否有制冷剂滞留在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进行判断。另外,由于无需设置温度传感器等,因此可削减生产成本。
在第6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在该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中,通过使压缩机以第一规定时间运行,可使压缩机构内变暖。因此,可消除制冷剂在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的滞留。
在第7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可使系统内的热源单元逐一旋转一定时间来进行驱动,从而在低负载时也不会出现负载偏向一个单元的情况,可延长系统整体的寿命。
在第8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可通过控制压缩机的台数来进行压缩机构的容量变更,从而在利用单元的运行负载变小时也可使所有的热源单元继续运行,可尽量防止制冷剂和油滞留在制冷剂回路内。另外,即使多台压缩机中的一台出现故障,也可用其余的压缩机来应对。因此,可避免空调完全停止。
在第9发明的空调装置中,由于无需驱动所有的压缩机,因此可削减所使用的能量。另外,还可缩短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所需的时间。
在第10发明的空调装置中,通过使压缩机逐一运行第二规定时间,可事先驱动所有的压缩机。
在第11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可在不驱动压缩机的情况下消除制冷剂的滞留。因此,无需在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时驱动压缩机,从而可缩短压缩机的驱动时间,可延长压缩机的寿命。
在第12发明的空调装置中,通过进一步进行回油运行,可使滞留在制冷剂回路内的油返回到压缩机构内。因此,可进行更高精度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行。
在第13发明的空调装置中,能可靠地使滞留在制冷剂回路内的油返回到压缩机构内。因此,可进行更高精度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的概略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制冷剂判定准备运行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回油运行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变形例(E)的空调装置的气象信息获得网络的概略图。
(符号说明)
1空调装置
2a~2c热源单元
3a、3b、……利用单元
4、5制冷剂连通配管
6a~6c运行控制装置
8a~8c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
21a~21c压缩机构
22a~22c、27a~27c、28a~28c压缩机
24a~24c热源侧热交换器
29a~29c热源侧膨胀阀
31a、31b、……利用侧膨胀阀
32a、32b、……利用侧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1)空调装置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空调装置1的概略制冷剂回路图。空调装置1用于大楼等的空气调节,通过多个(本实施形态中为三个)的空冷式热源单元2a~2c、许多利用单元3a、3b、……与制冷剂液体连通配管4和制冷剂气体连通配管5分别并列连接而构成。在此仅图示了两个利用单元3a、3b。多个热源单元2a~2c具有压缩机构21a~21c,压缩机构21a~21c分别具有一台变容量式压缩机22a~22c和多台(本实施形态中为两台)定容量式压缩机27a~27c、28a~28c。
利用单元3a、3b、……分别主要包括:利用侧膨胀阀31a、31b、……;利用侧热交换器32a、32b、……;以及连接它们的配管。在本实施形态中,利用侧膨胀阀31a、31b、……是为了进行制冷剂压力的调节和制冷剂流量的调节等而与利用侧热交换器32a、32b、……的制冷剂液体连通配管4侧(下面称作液体侧)连接的电动膨胀阀。在本实施形态中,利用侧热交换器32a、32b、……为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是用于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设备。在本实施形态中,利用单元3a、3b、……具有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单元内并送出的室内风扇(未图示),可使室内空气与在利用侧热交换器32a、32b、……内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热源单元2a~2c分别主要包括:压缩机构21a~21c、四通切换阀23a~23c、热源侧热交换器24a~24c、液体侧截止阀25a~25c、气体侧截止阀26a~26c、热源侧膨胀阀29a~29c、以及将它们连接的配管。在本实施形态中,热源侧膨胀阀29a~29c是为了进行制冷剂压力的调节和制冷剂流量的调节等而与热源侧膨胀阀29a~29c的制冷剂液体连通配管4侧(下面称作液体侧)连接的电动膨胀阀。压缩机构21a~21c具有:变容量式压缩机22a~22c;两台定容量式压缩机27a~27c、28a~28c;以及油分离器(未图示)。
压缩机22a~22c、27a~27c、28a~28c是用于对吸入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的设备,在本实施形态中为可通过变换器控制来变更运行容量的一台变容量式压缩机和两台定容量式压缩机。
四通切换阀23a~23c是用于在制冷运行与供暖运行之间进行切换时切换制冷剂流动方向的阀,在制冷运行时可将压缩机构21a~21c与热源侧热交换器24a~24c的制冷剂气体连通配管5侧(下面称作气体侧)连接并将压缩机构21a~21c的吸入侧与制冷剂气体连通配管5连接(参照图1的四通切换阀23a~23c的实线),在供暖运行时可将压缩机构21a~21c的出口与制冷剂气体连通配管5连接并将压缩机构21a~21c的吸入侧与热源侧热交换器24a~24c的气体侧连接(参照图1的四通切换阀23a~23c的虚线)。
在本实施形态中,热源侧热交换器24a~24c为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是用于以空气为热源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设备。在本实施形态中,热源单元2a~2c具有用于将室外空气吸入单元内并送出的室外风扇(未图示),可使室外空气与在热源侧热交换器24a~24c内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各热源单元2a~2c的液体侧截止阀25a~25c和气体侧截止阀26a~26c与制冷剂液体连通配管4和制冷剂气体连通配管5并列连接。制冷剂液体连通配管4将利用单元3a、3b、……的利用侧热交换器32a、32b、……的液体侧与热源单元2a~2c的热源侧热交换器24a~24c的液体侧彼此连接。制冷剂气体连通配管5将利用单元3a、3b、……的利用侧热交换器32a、32b、……的气体侧与热源单元2a~2c的四通切换阀23a~23c彼此连接。
空调装置1还具有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8a~8c和运行控制装置6a~6c。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8a~8c对压缩机构21a~21c内是否滞留有制冷剂进行判断。在进行判定制冷剂回路7内的制冷剂量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行时,在压缩机构21a~21c内滞留有制冷剂在的场合,运行控制装置6a~6c事先进行消除制冷剂滞留的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在本实施形态中,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和运行控制装置6a~6c内置在各热源单元2a~2c中。可以仅使用作为主机进行设定的热源单元(在此是热源单元2a)的运行控制装置(在此是运行控制装置6a)来进行如上所述的运行控制。作为子机进行设定的热源单元(在此是热源单元2a、2b)的运行控制装置(在此是运行控制装置6b、6c)可将压缩机构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各种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发送给主机的运行控制装置6a,也可根据来自主机的运行控制装置6a的指令来指示压缩机构等设备运行和停止。在此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1a~61c(参照图1),利用该温度传感器来测量大气温度,并将该温度数据发送给主机的运行控制装置6a。接着,运行控制装置6a判断是否进行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
(2)空调装置的动作
下面用图1对空调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通常运行>
(制冷运行)
首先说明制冷运行。制冷运行时,在所有的热源单元2a~2c中,四通切换阀23a~23c都成为图1中实线所示的状态,即成为各压缩机构21a~21c的输出侧与热源侧热交换器24a~24c的气体侧连接、且各压缩机构21a~21c的吸入侧通过制冷剂气体连通配管5与利用侧热交换器32a、32b、……的气体侧连接的状态。另外,液体侧截止阀25a~25c、气体侧截止阀26a~26c被打开,利用侧膨胀阀31a、31b、……受到开度调节而使制冷剂减压。
当在该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7的状态下启动各热源单元2a~2c的室外风扇(未图示)、利用单元3a、3b、……的室内风扇(未图示)以及各压缩机构21a~21c时,制冷剂气体在被各压缩机构21a~21c吸入而压缩后经由四通切换阀23a~23c而送往热源侧热交换器24a~24c,与大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该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在制冷剂液体连通配管4内汇流而被送往利用单元3a、3b、……侧。接着,送往利用单元3a、3b、……的制冷剂液体在利用侧膨胀阀31a、31b、……内被减压后,在利用侧热交换器32a、32b、……内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该蒸发后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制冷剂气体连通配管5而被送往热源单元2a~2c侧。在制冷剂气体连通配管5内流动的制冷剂气体在流过各热源单元2a~2c的热源侧热交换器24a~24c后再次被各压缩机构21a~21c吸入。由此进行制冷运行。
(供暖运行)
下面说明供暖运行。供暖运行时,在所有的热源单元2a~2c中,四通切换阀23a~23c都成为图1中虚线所示的状态,即成为各压缩机构21a~21c的输出侧通过制冷剂气体连通配管5与利用侧热交换器32a、32b、……的气体侧连接、且各压缩机构21a~21c的吸入侧与热源侧热交换器24a~24c的气体侧连接的状态。另外,液体侧截止阀25a~25c、气体侧截止阀26a~26c被打开,热源侧膨胀阀29a~29c受到开度调节而使制冷剂减压。
当在该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7的状态下启动各热源单元2a~2c的室外风扇(未图示)、各利用单元3a、3b、……的室内风扇(未图示)以及各压缩机构21a~21c时,制冷剂气体在被各压缩机构21a~21c吸入而压缩后经由各热源单元2a~2c的四通切换阀23a~23c而在制冷剂气体连通配管5汇流,从而被送往利用单元3a、3b、……侧。接着,送往利用单元3a、3b、……的制冷剂气体在利用侧热交换器32a、32b、……内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该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经由利用侧膨胀阀31a、31b、……而向制冷剂液体连通配管4汇流,并被送往热源单元2a~2c侧。在制冷剂液体连通配管4内流动的制冷剂液体在各热源单元2a~2c的热源侧热交换器24a~24c内与大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该蒸发后的制冷剂气体经由各热源单元2a~2c的四通切换阀23a~23c而再次被各压缩机构21a~21c吸入。由此进行供暖运行。
<制冷剂量判定运行>
下面说明制冷剂量判定运行。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中包括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和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
(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
用图1、图2来说明作为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之一的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在此,图2是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时的流程图。
以如下场合为例进行说明,即在通常运行的制冷运行和供暖运行时,通过定期地(例如每月一次的、空调空间无需进行负载处理时等)切换成作为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之一的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后进行运行,对制冷剂回路7内的制冷剂是否因意料之外的原因而泄漏到外部进行检测。
首先,在步骤S1中,在进行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之前进行制冷剂量判定准备运行。该制冷剂量判定准备运行在后面进行说明。
接着,在步骤S2中,对上述制冷运行和供暖运行那样的通常运行是否经过了一定时间(例如一个月等)进行判定,当通常运行经过了一定时间时,转移到下面的步骤S2。
在步骤S3中,当通常运行经过了一定时间时,在制冷剂回路7中,热源单元2a~2c的四通切换阀23a~23c处于图1中实线所示的状态,且利用单元3a、3b、……的利用侧膨胀阀31a、31b、……被打开,压缩机构21a~21c、室外风扇(未图示)启动,从而所有的利用单元3a、3b、……强制地进行制冷运行。
在步骤S4中,进行室外风扇的冷凝压力控制、利用侧膨胀阀31a、31b、……的过热度控制、压缩机构21a~21c的蒸发压力控制,使在制冷剂回路7内循环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得稳定。
在步骤S5中,对热源侧热交换器24a~24c出口处的过冷却度进行检测。
在步骤S6中,根据步骤S5中检测出的过冷却度值来判定制冷剂量是否合适。在此,在步骤S5中检测过冷却度时,与利用单元3a、3b、……的形态和制冷剂液体连通配管4及制冷剂气体连通配管5的长度无关,可根据热源侧热交换器24a~24c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来判定填充到制冷剂回路7内的制冷剂量是否合适。
当追加填充的制冷剂量较少而未达到必要制冷剂量时,热源侧热交换器24a~24c内的制冷剂量成为较少状态(具体是指在步骤S5中检测出的过冷却度值小于与热源侧热交换器24a~24c的冷凝压力下的必要制冷剂量对应的过冷却度值)。因此,当步骤S5中检测出的过冷却度值与目标过冷却度值大致相同(例如检测出的过冷却度值与目标过冷却度值之差未满规定值)时,判定为没有制冷剂泄漏,从而结束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
另一方面,当步骤S5中检测出的过冷却度值小于目标过冷却度值(例如检测出的过冷却度值与目标过冷却度值之差为规定值以上)时,判定为发生制冷剂泄漏,转移到步骤S7的处理,在进行了表示检测到制冷剂泄漏的警报显示后,结束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
(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
用图1、图3来说明作为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之一的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在此,图3是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时的流程图。
以如下的场合为例进行说明,即在现场利用制冷剂液体连通配管4和制冷剂气体连通配管5将预先填充了制冷剂的热源单元2a~2c与利用单元3a、3b、……连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7后,根据制冷剂液体连通配管4和制冷剂气体连通配管5的长度,将不足的制冷剂追加填充到制冷剂回路7内。
首先,打开热源单元2a~2c的液体侧截止阀25a~25c和气体侧截止阀26a~26c,使预先填充到热源单元2a~2c内的制冷剂充满制冷剂回路7。
接着,当进行制冷剂填充作业的人通过遥控器(未图示)、或直接对利用单元3a、3b、……的利用侧控制部(未图示)和热源单元2a~2c的运行控制装置6a~6c发出进行作为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之一的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的指令时,按步骤S11到步骤S14的顺序进行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
在步骤S11中,在进行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之前进行制冷剂量判定准备运行。该制冷剂量判定准备运行在后面进行说明。
在步骤S12中,当发出了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的开始指令时,在制冷剂回路7中,热源单元2a~2c的四通切换阀23a~23c处于图1中实线所示的状态,且利用单元3a、3b、……的利用侧膨胀阀31a、31b、……被打开,压缩机构21a~21c、室外风扇(未图示)启动,从而所有的利用单元3a、3b、……强制地进行制冷运行。
在步骤S13中,进行室外风扇的冷凝压力控制、利用侧膨胀阀31a、31b、……的过热度控制、压缩机构21a~21c的蒸发压力控制,使在制冷剂回路7内循环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得稳定。
在步骤S14中,对热源侧热交换器24a~24c出口处的过冷却度进行检测。
在步骤S15中,根据步骤S14中检测出的过冷却度值来判定制冷剂量是否合适。具体而言,当步骤S14中检测过冷却度值小于目标过冷却度值、制冷剂填充未完成时,反复进行上述步骤S13和步骤S14的处理,直到过冷却度值达到目标过冷却度值。
该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不仅可以在现场施工后的试运行时的制冷剂填充中使用,也可以在因制冷剂泄漏等而导致填充到制冷剂回路7内的制冷剂量减少时的制冷剂追加填充中使用。
<制冷剂量判定准备运行>
在上述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中,当温度传感器61a~61c检测出的温度低于规定温度时,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8a~8c判断为在压缩机构21a~21c内滞留有制冷剂,并向运行控制装置6a发送存在制冷剂滞留的信号。从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8a~8c接收了信号的运行控制装置6a控制进行事先运行(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以使压缩机22a~22c、27a~27c、28a~28c变得够暖。
图4中,在步骤S21中,运行控制装置6a对各温度传感器61a~61c检测出的压缩机构21a~21c内的温度是否低于规定温度进行判断,当压缩机构温度低于规定温度时转移到步骤S22,当并不低于规定温度时转移到步骤S23。在步骤S22中进行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并转移到步骤S23。在步骤S23中进行回油运行,当回油运行结束时,若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为制冷剂泄漏检测运行,则转移到步骤S2,若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为制冷剂自动填充运行,则转移到步骤S12。
(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
在此对上述步骤S22的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进行说明。当运行控制装置6a从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8a~8c收到信号时,即对热源单元2a~2c的所有压缩机构21a~21c发出驱动指令。但是,在热源单元2b、2c中,子机的运行控制装置6b、6c接收主机的运行控制装置6a的指令,子机的运行控制装置6b、6c对压缩机构21b、21c发出驱动指令。
图5中,在步骤S31中驱动压缩机22a~22c,并转移到步骤S32。在步骤S32中,从步骤S31起经过15分钟后,停止压缩机22a~22c并驱动压缩机27a~27c,转移到步骤S33。在步骤S33中,从步骤S32起经过15分钟后,停止压缩机27a~27c并驱动压缩机28a~28c,转移到步骤S34。在步骤S34中,在从步骤S33起经过15分钟后,停止压缩机28a~28c,结束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
(回油运行)
当上述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结束了时或者当步骤S21中压缩机温度高于规定温度时,进行步骤S23的回油运行。在此,用图6对回油运行进行说明。
在步骤S41中,运行控制装置6a发出指令,以驱动各热源单元2a~2c的压缩机中的一台(在此是压缩机22a~22c)。但是,在热源单元2b、2c中,子机的运行控制装置6b、6c接收主机的运行控制装置6a的指令,子机的运行控制装置6b、6c对压缩机22b、22c发出驱动指令。在步骤S41结束时,转移到步骤S42。接着,在步骤S42中,运行控制装置6a发出指令,以使压缩机22a~22c驱动5分钟后停止。由此,可使滞留在制冷剂回路7内的油返回到压缩机构21a~21c内。
<特征>
(1)在该空调装置1中,在进行制冷剂量判定运行时事先利用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对制冷剂是否滞留在压缩机22a~22c、27a~27c、28a~28c内部的冷冻机油中进行判定。当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判断为在压缩机构21a~21c内的冷冻机油中滞留有制冷剂时,利用运行控制装置6a来进行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因此,该空调装置1可在消除了制冷剂在压缩机构21a~21c内的冷冻机构中的滞留后进行判定运行。因此,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行时,可减少溶解于压缩机构21a~21c内的冷冻机油中的制冷剂量,可减小制冷剂量的预测误差。因此,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行时,可防止制冷剂滞留到压缩机构21a~21c内的冷冻机油中,从而可进行高精度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行。
(2)在该空调装置1中,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基于压缩机构21a~21c内的温度进行判断。因此,可对压缩机22a~22c、27a~27c、28a~28c内部的温度进行测量,并可对是否有制冷剂滞留在压缩机构21a~21c内的冷冻机油中进行判断。
(3)在该空调装置1中,在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中,使压缩机22a~22c、27a~27c、28a~28c以第一规定时间预热运行。因此,该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可通过使压缩机22a~22c、27a~27c、28a~28c以第一规定时间运行来使压缩机构21a~21c内变暖(预热运行)。因此,可使压缩机构21a~21c内变得够暖,并可消除制冷剂在压缩机构21a~21c内的冷冻机油中的滞留。
(4)在该空调装置1中,存在着多个热源单元2a~2c。因此,通过使系统内的热源单元2a~2c旋转一定时间,在低负载时也不会出现负载偏向一个单元的情况,可延长系统整体的寿命。
(5)在该空调装置1中,压缩机构21a~21c具有多台压缩机22a~22c、27a~27c、28a~28c。因此,可通控制过压缩机22a~22c、27a~27c、28a~28c的台数来进行压缩机构21a~21c的容量变更,从而在利用单元3a、3b、……的运行负载变小时也可使所有的热源单元2a~2c继续运行,可尽量防止制冷剂和油滞留在制冷剂回路7内。另外,即使多台压缩机22a~22c、27a~27c、28a~28c中的一台出现故障,也可用其余的压缩机来应对。因此,可避免空调完全停止。
(6)在该空调装置1中,当存在多台压缩机22a~22c、27a~27c、28a~28c时,可使所有的压缩机22a~22c、27a~27c、28a~28c逐一交替地以第二规定时间运行。在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时,由于是在大气温度低时进行制冷运行,因此负载小,很难一次性使所有的压缩机22a~22c、27a~27c、28a~28c运行。因此,通过逐一以第二规定时间运行,可事先驱动所有的压缩机22a~22c、27a~27c、28a~28c。
(7)在该空调装置1中,在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后进一步进行回油运行。在该回油运行中,将配管内制冷剂的流速控制成规定流速以上。因此,通过进一步进行回油运行,可使滞留在制冷剂回路7内的油返回。另外,还能使滞留在制冷剂回路7内的油可靠地返回到压缩机22a~22c、27a~27c、28a~28c内部。因此,可进行更高精度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行。
<其它实施形态>
上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可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A)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空调装置1的热源单元2a~2c使用的是将大气作为热源的空冷式热源单元2a~2c,但也可以使用水冷式和冰蓄热式热源单元。
(B)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的是可进行冷暖切换运行的空调装置1,但也可以是制冷专用的空调装置和可同时进行冷暖运行的空调装置。
(C)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是将具有相同空调能力的三个热源单元2a~2c并列连接,但也可将具有不同空调能力的热源单元并列连接,而且并不局限于三个,也可将两个以上的热源单元并列连接。
(D)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运行控制装置6a~6c被内置在各热源单元2a~2c中,但也可以是空调装置整体具有一个运行控制装置的结构。
(E)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基于大气温度来判断在压缩机22a~22c、27a~27c、28a~28c内部是否滞留有制冷剂,但也可基于压缩机构21a~21c内的温度进行判断,或利用因特网等通信线路9从提供气象信息的外部服务器10获得气象信息并基于该气象信息进行判断(参照图7),或在预计制冷剂容易滞留在压缩机22a~22c、27a~27c、28a~28c内部的制冷剂滞留期间内进行判断。
(F)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存在着多个热源单元2a~2c,但热源单元并不局限于多个,也可以是一个。
(G)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时,使三台压缩机22a~22c、27a~27c、28a~28c分别驱动15分钟,但并不局限于15分钟,也可以是5分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等。另外,也可以不使压缩机22a~22c、27a~27c、28a~28c全部驱动,也可以是至少对制冷剂量判定运行时不驱动的压缩机进行驱动。
(H)在上述实施形态中,通过驱动压缩机22a~22c、27a~27c、28a~28c以使压缩机构21a~21c变暖的预热运行来进行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利用加热器来使压缩机构21a~21c变暖。
(I)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之后立即进行回油运行,但也可不进行回油运行。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由于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可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之前消除制冷剂在压缩机构内的冷冻机油中的滞留,并可进行高精度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行,因此适用于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及具有该制冷剂回路的空调装置。

Claims (12)

1.一种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剂回路(7),该制冷剂回路(7)包括:具有压缩机构(21a~21c)和热源侧热交换器(24a~24c)的热源单元(2a~2c)、与所述热源单元连接的制冷剂连通配管(4、5)、膨胀机构(29a~29c、31a、31b)、以及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32a、32b)并与所述制冷剂连通配管连接的利用单元(3a、3b);
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8a~8c),该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可对所述制冷剂是否在所述压缩机构内滞留进行判断;以及
运行控制装置(6a~6c),在进行判定所述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行中,所述运行控制装置(6a~6c)在所述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判断为所述制冷剂在所述压缩机构内滞留的场合,先进行消除所述制冷剂滞留的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8a~8c)基于所述压缩机构(21a~21c)内的温度进行判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8a~8c)基于大气温度进行判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8a~8c)与网络(9)连接,通过所述网络来获得气象信息并基于所述气象信息进行判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滞留判断装置(8a~8c)在被预测为所述制冷剂压缩机构(21a~21c)内容易发生制冷剂滞留的滞留期间内进行判断。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所述运行控制装置(6a~6c)进行以第一规定时间驱动压缩机构(21a~21c)的控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存在着多个所述热源单元(2a~2c)。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21a~21c)具有多台压缩机(22a~22c、27a~27c、28a~28c)。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是所述运行控制装置(6a~6c)使所有的所述压缩机(22a~22c、27a~27c、28a~28c)的运行以第二规定时间的间隔逐一依次进行的运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使所述压缩机构(21a~21c)变暖的加热器,
所述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是用所述加热器来使所述压缩机构变暖的运行。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控制装置(6a~6c)在所述制冷剂滞留消除运行之后立即进一步进行回油运行。
1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运行是将在所述制冷剂回路(7)内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的配管内制冷剂流速控制成规定流速以上的运行。
CN2006800473776A 2005-12-16 2006-12-13 空调装置 Active CN1013313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63739/2005 2005-12-16
JP2005363739A JP2007163106A (ja) 2005-12-16 2005-12-16 空気調和装置
PCT/JP2006/324806 WO2007069624A1 (ja) 2005-12-16 2006-12-13 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1366A CN101331366A (zh) 2008-12-24
CN101331366B true CN101331366B (zh) 2010-09-22

Family

ID=38162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73776A Active CN101331366B (zh) 2005-12-16 2006-12-13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314017A1 (zh)
EP (1) EP1965150B1 (zh)
JP (1) JP2007163106A (zh)
KR (1) KR20080071601A (zh)
CN (1) CN101331366B (zh)
AU (1) AU2006324541B2 (zh)
ES (1) ES2636912T3 (zh)
WO (1) WO20070696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62650B2 (ja) * 2005-12-16 2010-10-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KR101488390B1 (ko) 2008-02-05 2015-01-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장치의 냉매량 판단 방법
KR101545488B1 (ko) 2008-03-21 2015-08-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냉매 충진방법
JP5124404B2 (ja) * 2008-09-12 2013-01-23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263522B2 (ja) * 2008-12-11 2013-08-1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冷凍装置
JP5183609B2 (ja) 2009-10-23 2013-04-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空調装置
JP2011102674A (ja) * 2009-11-11 2011-05-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5464615B2 (ja) * 2010-02-04 2014-04-09 株式会社前川製作所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の運転方法
JP5558555B2 (ja) * 2010-03-12 2014-07-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空調装置
JP4888583B2 (ja) * 2010-05-31 2012-02-2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5734306B2 (ja) * 2010-11-04 2015-06-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831830B2 (ja) * 2011-08-11 2015-12-09 Kyb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用制振装置
US9759465B2 (en) * 2011-12-27 2017-09-12 Carrier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self-charging and charge monitoring system
JP5288020B1 (ja) * 2012-03-30 2013-09-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6111665B2 (ja) * 2012-12-28 2017-04-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2014185786A (ja) * 2013-03-22 2014-10-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サイクル用圧縮機の駆動制御装置
JP6191447B2 (ja) * 2013-12-25 2017-09-0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912958B (zh) * 2014-04-10 2017-12-01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系统
US10119738B2 (en) 2014-09-26 2018-11-06 Waterfurnace International Inc.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vapor injection compressor
JP6238876B2 (ja) * 2014-11-21 2017-11-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10641268B2 (en) * 2015-08-11 2020-05-05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Multiple compressor configuration with oil-balancing system
JP2017180894A (ja) * 2016-03-29 2017-10-05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CN109564044B (zh) * 2016-08-16 2020-08-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US10571171B2 (en) 2017-01-27 2020-02-25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Low charge detection system for cooling systems
GB2583666B (en) * 2018-02-16 2022-05-04 Toshiba Carrier Corp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designed to mitigate lubricant shortages
US11592215B2 (en) 2018-08-29 2023-02-28 Waterfurnace International, Inc. Integrated demand water heating using a capacity modulated heat pump with desuperheater
JP7282157B2 (ja) * 2019-03-19 2023-05-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外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0553440B (zh) * 2019-09-04 2021-07-2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防液击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7462A (zh) * 1997-11-13 1999-05-26 光州电子株式会社 制冷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181303C (zh) * 2001-05-22 2004-12-2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01755U (zh) * 1986-12-23 1988-07-02
JPH0618103A (ja) * 1992-06-30 1994-01-25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01263885A (ja) * 2000-03-24 2001-09-26 Japan Climate Systems Corp 車両空調用不足冷媒量検出装置
JP2004028503A (ja) * 2002-06-27 2004-01-2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車両輸送用冷凍装置
US6886354B2 (en) * 2003-04-04 2005-05-03 Carrier Corporation Compressor protection from liquid hazards
JP2005043008A (ja) * 2003-07-24 2005-02-17 Denso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7462A (zh) * 1997-11-13 1999-05-26 光州电子株式会社 制冷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181303C (zh) * 2001-05-22 2004-12-2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6324541A1 (en) 2007-06-21
EP1965150A1 (en) 2008-09-03
AU2006324541B2 (en) 2009-11-12
US20090314017A1 (en) 2009-12-24
EP1965150A4 (en) 2014-07-02
JP2007163106A (ja) 2007-06-28
KR20080071601A (ko) 2008-08-04
EP1965150B1 (en) 2017-07-26
ES2636912T3 (es) 2017-10-10
WO2007069624A1 (ja) 2007-06-21
CN101331366A (zh) 2008-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1366B (zh) 空调装置
CN100434840C (zh) 空调装置
CN101432584B (zh) 空调装置
CN101865509B (zh) 空调装置的制冷剂量判定方法
JP427019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1405550B (zh) 空调装置
WO2007069578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08013121A1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1331371B (zh) 空调装置
JP2011196630A (ja) 多室型空気調和装置
JP2017141970A (ja) 冷房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3719366B2 (ja) 空気調和機
JPH1089742A (ja) 冷凍システム
JP2023034884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冷媒漏洩を判定する方法
JP2011202893A (ja) 多室型空気調和装置
JP482624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8025936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8261622A (ja) 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