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4779B -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4779B
CN101324779B CN2008100997823A CN200810099782A CN101324779B CN 101324779 B CN101324779 B CN 101324779B CN 2008100997823 A CN2008100997823 A CN 2008100997823A CN 200810099782 A CN200810099782 A CN 200810099782A CN 101324779 B CN101324779 B CN 1013247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photographic fixing
fixing portion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997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4779A (zh
Inventor
平野安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324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4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4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47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32Retractable heating or pressur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2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该图像形成设备能够在防止定影单元的部件的变形并同时达到节能效果的同时,良好地保持分离机构的耐用性。在定影单元(12)的定影部(121)和加压部(122)不分离的状态下,将该图像形成设备(300)转移到节能状态。如果即使在从该设备转移到节能状态时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段之后,还不满足从该节能状态返回的条件,则将定影部和加压部分离。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地,在图像形成设备或一些其它信息处理设备中设置有定影单元。定影单元用于将未定影地形成在诸如纸张等的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该类型的定影单元具有均设置为进行旋转、并均包括周围形成有橡胶层的金属辊芯的加热辊和加压辊,并且在该加热辊内设置有加热元件。为了将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未定影图像定影在该记录介质上,在加压辊相对加热辊进行加压的情况下,在通过这些辊并在其间传送该记录介质的同时,通过加热辊和加压辊对该记录介质进行加热和加压。
在这种定影单元中,总是将加热辊和加压辊设置为彼此压接(pressure contact)。如果加压辊和加热辊长时间保持压接,则引起如下问题:由于所施加的负荷,辊的橡胶层变形。为了解决该问题,每当经过预定时间段时,旋转加热辊和加压辊,从而防止橡胶层的变形。
然而,近年来,为了降低功耗,提供了一种节能模式,以在定影单元未工作时停止对定影单元的电力供给。在节能模式下,由于停止了对定影单元的电力供给,因而加热辊和加压辊不能旋转。
因此,已经提出一种用于在定影单元未工作时将加压辊与加热辊分离的辊分离机构(参见日本特开平7-28354)。例如,每当进入节能模式时,通过分离机构进行辊分离动作,从而防止辊的橡胶层变形。结果,可以在无需旋转加热辊和加压辊的情况下,在防止橡胶层的变形的同时,降低功耗。
然而,辊分离机构的机械部件的耐用性是有限制的。如果用户的设置是:在从图像形成完成开始经过短的时间段时,进入节能模式,则频繁地进行辊分离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将在定影单元的使用寿命终止之前达到分离机构的机械部件的耐用性的限制。造成了如下问题:当分离机构的机械部件的使用寿命终止时,不能使用定影单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具有定影部和设置为与所述定影部压接的加压部的定影部件,所述定影部件用于使用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来对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进行定影,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分离部件,用于分离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以及控制部件,用于在所述分离部件未分离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的状态下,将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转移到节能状态,其中,在从将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转移到所述节能状态时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段之后,在不满足从所述节能状态返回的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用于使所述分离部件分离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具有定影部和设置成与所述定影部压接的加压部的定影部件,所述定影部件用于使用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来对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进行定影,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分离部件,用于进行分离动作以分离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计数部件,用于对通过所述分离部件的所述分离动作进行的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之间的分离的次数进行计数;以及控制部件,用于在将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转移到节能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计数部件的计数结果,控制所述分离部件的所述分离动作。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具有定影部和设置为与所述定影部压接的加压部的定影部件,所述定影部件用于使用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来对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进行定影,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未分离的状态下,将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转移到节能状态;以及在从将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转移到所述节能状态时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段之后,在不满足从所述节能状态返回的条件的情况下,分离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具有定影部和设置成与所述定影部压接的加压部的定影部件,所述定影部件用于使用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来对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进行定影,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之间的分离的次数进行计数;以及当将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转移到节能状态时,基于计数结果,控制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之间的分离。
本发明使得可以在防止定影单元的部件变形并同时达到节能效果的同时,良好地保持分离机构的耐用性。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包括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定影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辊接触状态下的定影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辊分离状态下的定影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A和5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定影单元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历史记录表的图;
图7A和7B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定影单元控制处理的流程图;以及
图8A和8B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定影单元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第一实施例
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
图1以剖视图的形式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定影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更一般地,信息处理设备)的结构。
图像形成设备300包括扫描器单元211和打印单元212。
扫描器单元211包括照射灯、短焦点透镜阵列、CCD传感器等。当在由照射灯照射的同时扫描放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时,从原稿反射扫描光,并且由短焦点透镜阵列对反射光进行聚焦以在CCD传感器上形成图像。CCD传感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荷信号,并且对由此得到的模拟图像信号进行将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的已知的图像处理,然后提供给打印单元212。
在打印单元212中,当按下开始键时,通过充电器208将感光鼓204(潜像承载体)充电到预定电位,并且根据提供给打印单元212的图像信号来开启或关闭来自固态激光元件的发光。利用从激光元件发射的光在感光鼓204的表面上对其进行扫描,从而在感光鼓204的表面上形成与原稿图像相对应的第一颜色的静电潜像。
接着,通过具有各种颜色的显影剂的旋转型显影单元203(显影部件)中的用于第一颜色的显影单元203Y,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在感光鼓204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可视图像)。将在感光鼓204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205上。随后,利用显影单元203M~203S,顺序地在感光鼓204上形成其它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将调色剂图像分层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205上,然后共同转印到诸如纸张等的转印材料206上,从而在转印材料206上未定影地形成图像。将已经形成未定影图像的转印材料206(记录介质)传送到将未定影图像热定影到转印材料206上的定影单元12,并从定影单元12排出转印材料206。
图像形成设备300包括用于集中控制整个设备的控制器200。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在旋转型显影单元203中的显影单元203Y、203M、203C和203K分别用于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显影单元203S包括作为上述四种颜色以外的颜色的色料的灰色调色剂,其中该灰色调色剂在色调(color hue)上与黑色调色剂相同,但在浓度上与黑色调色剂不同。
图2以框图的形式示出图像形成设备300的控制器200。
控制器200包括CPU 311、RAM 312、ROM 313、网络接口(I/F)315、打印单元I/F 316、扫描器单元I/F 317以及存储器控制器(MC)318。通过系统总线314使这些模块相互连接。
CPU 311根据存储在ROM 313的程序ROM区域中的控制程序,来对图像形成设备300进行集中控制。例如,CPU 311从通过扫描器单元I/F 317连接到CPU 311的扫描器单元211输入要打印的图像数据,并将该图像数据输出到通过打印单元I/F 316连接到CPU 311的打印单元212。此外,CPU 311通过网络I/F 315接收来自外部单元的图像数据,并使打印单元212打印该图像数据。CPU 311读出存储在外部存储器325中的图像数据,并使打印单元212打印该图像数据。
RAM 312是用作CPU 311的工作区域的存储器。可以使用连接到未示出的扩展端口的可选RAM来增加RAM 312的存储器容量。例如,RAM 312用作输出信息展开区域、环境数据存储区域、NVRAM等。RAM 312存储如图6所示的历史记录表。
ROM 313包括字体ROM、程序ROM以及数据ROM。程序ROM存储用于CPU 311的例如由图5A和5B的流程图所示的控制程序以及其它程序。字体ROM存储用于生成输出信息的字体数据等。数据ROM存储由外部主计算机使用的信息等。
扫描器单元211读取原稿等,并通过扫描器单元I/F 317将所读取的图像数据输出到系统总线314。操作面板322具有安装在其上的用于操作的开关、LED显示装置等,并用于接收用户的指令。根据通过操作面板322所接收到的指令,CPU 311控制图像数据的打印和传输。用户能够通过操作面板322给出指令,以将正常操作模式转移到节能模式(也被称为睡眠模式)。
存储器控制器(MC)318控制对硬盘323、外部存储器325等的访问。硬盘323存储字体数据、仿真程序、格式数据等,并且用于存储要打印的图像数据。
外部存储器325包括外部硬盘、USB存储器、存储卡等,并通过外部存储器I/F 324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300。外部存储器I/F 324包括USB插入端口或卡读取器装置。
定影单元的结构
图3和4以剖视图的形式示出设置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300的打印单元212中的定影单元12的结构。图3示出辊接触状态下的定影单元12,并且图4示出辊分离状态下的定影单元12。
定影单元12包括作为定影单元的定影部的优选例的加热辊121、作为定影单元的加压部的优选例的加压辊122、辊加压机构123、以及辊分离机构124。在定影单元12中,加压辊122和加热辊121被设置为彼此压接,并且可以通过用于旋转辊的辊控制部件来进行旋转。
加热辊121包括周围设置有厚度为几mm的橡胶层1212的金属辊芯1211。在辊芯1211内,设置有用于对加热辊121进行加热的加热器1213。另一方面,加压辊122包括具有设置在周围的厚度为几mm的橡胶层1222的金属辊芯1221。加压辊122在其两端设置有辊轴承1223,并且加压辊122用于通过辊加压机构123相对加热辊121进行加压。辊加压机构123包括加压臂1231、加压弹簧1232以及旋转中心轴1233。利用加压弹簧1232的弹簧压力,加压臂1231可以围绕着旋转中心轴1233旋转,从而对加压辊122向上施压。
辊分离机构124用于将加压辊122与加热辊121分离开。如果定影单元12在图3所示的辊接触状态下长时间保持不工作,则加压辊122和加热辊121的橡胶层1212和1222可能永久变形。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提供了辊分离机构124。
辊分离机构124包括马达1241、滑轮1242和1244、带1243以及凸轮1245。滑轮1242安装到马达1241,并且通过带1243和滑轮1244来旋转凸轮1245。如图4所示,当凸轮1245旋转180度时,加压臂1231绕旋转中心轴1233旋转。结果,如图4所示,加压辊122与加热辊121分离。当凸轮1245进一步旋转180度时,定影单元12返回到图3所示的辊接触状态。
在该示例中,马达用于辊分离动作。然而,辊分离机构124的机械部分并不局限于马达,还可以使用螺线管或其它构件。在辊分离动作时磨损诸如马达和螺线管等的用于辊分离机构124的机械部分,因此,辊分离动作的执行次数是有限的。在本实施例中,假定诸如马达和螺线管等的机械部分的使用寿命在辊分离动作方面限于10,000次,但是辊分离动作的执行次数不限于10,000次。
图像形成设备的睡眠模式
下面是对图像形成设备300提供的睡眠模式的类型和特征的说明。为了降低功耗,当满足预定条件时,图像形成设备300的CPU 311可以使用上述辊分离机构124,以使得将图像形成设备300从普通状态转移到如下所述的第一或第二睡眠模式。当图像形成设备300处于普通状态时,CPU 311将定影单元12的加热辊121和加压辊122维持在彼此压接的状态。
第一睡眠模式是在加热辊121和加压辊122不彼此分离而是这些辊保持彼此压接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设备300转移到的“无辊分离睡眠模式”。在图像形成设备300转移到“无辊分离睡眠模式”的情况下,CPU 311停止对包括定影单元12的打印单元212的电力供给。结果,与向打印单元212提供电力的普通状态下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功耗。当图像形成设备300转移到“无辊分离睡眠模式”时,CPU 311定期使加热辊121和加压辊122旋转,从而防止由于辊长时间彼此压接而引起的辊的橡胶层的变形。
第二睡眠模式是在定影单元12的加热辊121和加压辊122彼此分离的状态下由CPU 311将图像形成设备300转移到的“辊分离睡眠模式”。在图像形成设备300转移到“辊分离睡眠模式”的情况下,CPU 311可以断开对包括定影单元12的打印单元212的电力供给,从而与向打印单元212提供电力的普通状态下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功耗。在图像形成设备300转移到“辊分离睡眠模式”的情况下,定影单元12的加热辊121和加压辊122不彼此压接。结果,即使在这种状态下经过长时间段,也可以防止由于辊彼此压接而引起的辊的橡胶层的永久变形。因此,CPU311无需为了定期旋转辊121、122这二者而向定影单元12提供电力。因此,当进行到“辊分离睡眠模式”的转移时,与必须向定影单元12提供电力以定期旋转辊121和122的“无辊分离睡眠模式”下相比,可以进一步降低功耗。
应该注意,CPU 311可以将图像形成设备300从第一睡眠模式(“无辊分离睡眠模式”)转移到第二睡眠模式(“辊分离睡眠模式”)。在下面,有时将睡眠模式称为节能模式、睡眠状态或节能状态。
定影单元的控制
接着,参考图5A、5B和6,将说明用于控制本实施例的定影单元12的处理。
图5A和5B以流程图的形式示出由CPU 311根据由CPU 311从ROM 313读出的程序而执行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定影单元控制处理。
当图像形成设备300处于普通状态时,例如当接通设备300的电源或设备300从睡眠模式返回时,CPU 311开始图5A和5B的流程图中示出的控制处理。
如果在S401中判断为在没有对图像形成设备300进行任何用户操作的状态下经过了关于进入睡眠模式的预定时间段,则CPU 311使处理进入S402。当在S401中接收到转移到睡眠模式的用户指令时,CPU 311判断为满足关于转移到睡眠模式的条件,并且使处理进入S402。在S402中,CPU 311将图像形成设备300转移到“无辊分离睡眠模式”。
在S403中,CPU 311将与睡眠控制有关的信息记录在图6中所示的、并与图像形成设备300的睡眠控制有关的历史记录表中。
在图6所示的历史记录表中,栏141用于指示睡眠开始的日期和时间,栏142用于指示睡眠结束的日期和时间,栏143用于指示通过从睡眠结束的日期和时间减去睡眠开始的日期和时间所计算出的睡眠时间,并且栏144用于指示表示是否在睡眠模式期间在定影单元12中执行了辊分离的标志以及从将定影单元12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300时开始辊分离的总执行次数。在图6的示例中,历史记录表包括按照睡眠模式的总执行次数的顺序从旧到新排列的编号为1、2、3等的记录。在S403中,CPU 311从未示出的计时器获取时间信息,并记录所获取的时间作为睡眠开始的日期和时间。此外,将表示进行向“无辊分离睡眠模式”的转移的信息“否”记录在栏144中,并将与在紧接在前的记录中记录的总执行次数相同的辊分离的总执行次数记录在栏144中。作为辊分离的初始总执行次数,可以将值“0000”记录在栏144中。
当图像形成设备300处于“无辊分离睡眠模式”时,定影单元12的加热辊121和加压辊122的橡胶层1212、1222处于压接状态,因此,CPU 311定期(例如,每三分钟)进行控制,以使加热辊和加压辊旋转例如90度,从而改变辊之间的压接部分,由此可以防止橡胶层变形。
接着,在S404中,CPU 311判断从图像形成设备300转移到“无辊分离睡眠模式”时开始,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段(例如,10分钟)。如果在S404中判断为从图像形成设备300转移到“无辊分离睡眠模式”时开始还未经过预定时间段,则处理进入S405。
在S405中,CPU 311判断例如是否接收到图像数据或者用户是否给出从睡眠模式返回的指令。如果既没有接收到图像数据也没有接收到返回指令,则处理返回到S404。另一方面,如果接收到图像数据或者返回指令,则处理进入S406。
在S406中,CPU 311使图像形成设备300从睡眠模式返回。在S407中,CPU 311将与睡眠控制有关的信息记录在图6所示的、并与图像形成设备300的睡眠控制有关的历史记录表中。具体地,CPU 311将睡眠结束的日期和时间记录到栏142中,并将通过从睡眠结束的日期和时间减去睡眠开始的日期和时间所计算出的值记录到栏143中。
另一方面,如果在S404中判断为从图像形成设备300转移到“无辊分离睡眠模式”时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段,则处理进入S408。在S408中,CPU 311使图像形成设备300从“无辊分离睡眠模式”转移到“辊分离睡眠模式”。
在S409中,CPU 311将在图6所示的历史记录表的栏144中记录的信息“否”重写为表示图像形成设备300转移到“辊分离睡眠模式”的信息“是”。
在S410中,CPU 311判断例如用户是否给出从睡眠返回的指令。如果给出了返回指令,则处理进入S406。
如上所述,当进行向睡眠模式的转移时,CPU 311首先使图像形成设备300转移到“无辊分离睡眠模式”。随后,如果在该状态下经过了预定时间段,则CPU 311使设备300进入“辊分离睡眠模式”。结果,可以防止定影单元12的辊121、122的橡胶层变形,并可以同时达到节能效果。因此,如果例如在从设备转移到“无辊分离睡眠模式”时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段之前,用户给出从睡眠返回的指令,则无需操作辊分离机构124,从而使得能够进行控制,从而良好地保持辊分离机构124的耐用性。
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将说明使用图6所示的历史记录表执行辊分离控制的示例。
图7A和7B以流程图的形式示出CPU 311根据从ROM 313读出的程序实现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定影单元控制处理。
当图像形成设备300处于普通状态时,例如当接通设备300的电源或者设备300从睡眠模式返回时,CPU 311开始图7A和7B的流程图中的控制处理。
如果在S701中判断为在没有对图像形成设备300进行任何用户操作的情况下经过了关于进入睡眠模式的预定时间段或者接收到转移到睡眠模式的用户指令,则CPU 311判断为满足关于转移到睡眠模式的条件。
在S702中,CPU 311从存储在RAM 312中、并在图6中示出的历史记录表获取与睡眠模式控制有关的历史记录信息。然后,CPU 311对所获取的历史记录信息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获取表示睡眠模式的总执行次数的数据。该数据还包括在根据用户的指令进入睡眠模式时执行的辊分离的执行次数。
接着在S703中,CPU 311参考图6所示的历史记录表,并判断辊分离的总执行次数是否等于或小于预定次数。如果判断为辊分离的总执行次数等于或小于预定次数,则CPU 311使处理进入S704。
在S704中,CPU 311使图像形成设备300转移到“辊分离睡眠模式”。
另一方面,如果在S703中判断为辊分离的总执行次数既不等于也不小于预定次数,则CPU 311使处理进入S705,在S705中,图像形成设备300转移到“无辊分离睡眠模式”。
接着,在S706中,CPU 311将与睡眠控制有关的信息记录到图6所示的历史记录表中。
当图像形成设备300处于“无辊分离睡眠模式”时,定影单元12的加热辊121和加压辊122的橡胶层1212、1222处于压接状态。因此,CPU 311定期(例如,每三分钟)进行控制,以旋转加热辊和加压辊,从而改变辊之间的压接部分。
如果在S707中判断为图像形成设备300已经处于“辊分离睡眠模式”,则CPU 311使处理进入S708。如果在S707中判断为图像形成设备300处于“无辊分离睡眠模式”,但是从设备300转移到“无辊分离睡眠模式”时开始还未经过预定时间段(例如,10分钟),则CPU 311使处理进入S708。另一方面,如果在S707中判断为图像形成设备300处于“无辊分离睡眠模式”,并且从设备300转移到“无辊分离睡眠模式”时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段,则CPU 311使处理进入S711。
由于步骤S708~S713的内容与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S405~S410的内容相同,因此省略对S708~S713的说明。
如上所述,基于作为历史记录信息管理的与辊分离的总执行次数有关的信息来控制辊分离机构124的工作,从而可以执行控制,以良好地保持辊分离机构124的耐用性。具体地,当辊分离的总执行次数较少时,在着重于防止定影单元12的辊121、122的橡胶层的变形并同时达到节能效果的同时,进行控制。随着辊分离的总执行次数的增加,可以在更加着重于辊分离机构124的耐用性的同时,进行控制。
可以预先确定在S707中的比较中所使用的上述预定时间段。可选地,可以通过考虑辊分离机构124的耐用性,由CPU 311动态地设置预定时间段。例如,当辊分离的总执行次数等于或小于500次时,将预定时间段设置为等于10分钟,并且如果在S707中判断为从进入“无辊分离睡眠模式”时开始所经过的时间超过10分钟,则处理进入S711。另一方面,如果辊分离的总执行次数超过例如500次,则从改善辊分离机构124的耐用性的观点,应该优选尽可能长地维持“无辊分离睡眠模式”。至此,CPU 311将预定时间段设置为等于20分钟,该预定时间段长于为不超过500次的情况设置的预定时间段。类似地,当辊分离的总执行次数超过1000次时,考虑到辊分离机构124的耐用性,将阈值时间段设置为长得多的时间段30分钟。利用上述设置方式,可以实现考虑到辊分离机构124的耐用性的控制,在该控制中,随着辊分离的总执行次数的增加,即,随着辊分离机构124的剩余使用寿命的减少,将图像形成设备300更长时间地维持在“无辊分离睡眠模式”。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三实施例中,说明了使用图6所示的历史记录表所进行的控制的另一个示例。图8A和8B以流程图的形式示出CPU311根据从ROM 313读出的程序实现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定影单元控制处理。
当图像形成设备300处于普通状态时,例如当接通设备300的电源或者设备300从睡眠模式返回时,CPU 311开始图8A和8B的流程图中的控制处理。
如果在S801中判断为在没有对图像形成设备300进行任何用户操作的情况下经过了关于进入睡眠模式的预定时间段或者接收到转移到睡眠模式的用户指令,则CPU 311判断为满足关于转移到睡眠模式的条件。
在S802中,CPU 311从存储在RAM 312中、并在图6中示出的历史记录表获取与睡眠模式控制有关的历史记录信息。然后,CPU 311对所获取的历史记录信息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获取表示睡眠模式的总执行次数的数据。该数据还包括在根据用户的指令进入睡眠模式时执行的辊分离的执行次数。
接着在S803中,CPU 311参考图6所示的历史记录表,并判断紧接在前的睡眠时间段(即,先前周期中的从图像形成设备300转移到睡眠状态开始到设备从睡眠状态返回的时间段)是否等于或小于预定时间段。如果判断为睡眠时间段大于预定时间段,则CPU 311使处理进入S804。在S804中,CPU 311使图像形成设备300转移到“辊分离睡眠模式”。另一方面,如果在S803中判断为睡眠时间段等于或小于预定时间段,则CPU 311使处理进入S805,在S805中,图像形成设备300转移到“无辊分离睡眠模式”。
接着,在S806中,CPU 311将与睡眠控制有关的信息记录到图6所示的历史记录表中。
当图像形成设备300处于“无辊分离睡眠模式”时,定影单元12的加热辊121和加压辊122的橡胶层1212、1222处于压接状态。因此,CPU 311定期(例如,每三分钟)进行控制,以使加热辊和加压辊旋转例如90度,从而改变辊之间的压接部分。
如果在S807中判断为图像形成设备300已经处于“辊分离睡眠模式”,则CPU 311使处理进入S808。如果在S807中判断为图像形成设备300处于“无辊分离睡眠模式”,但是从设备300转移到“无辊分离睡眠模式”时开始还未经过预定时间段(例如,10分钟),则CPU 311使处理进入S808。另一方面,如果在S807中判断为图像形成设备300处于“无辊分离睡眠模式”,并且从设备300转移到“无辊分离睡眠模式”时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段,则CPU 311使处理进入S811。
由于步骤S808~S813的内容与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S405~S410的内容相同,因此省略对S808~S813的说明。
考虑到用户使用图像形成设备300的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基于如下假定:如果紧接在前的睡眠模式时间段短,则当前睡眠模式时间段很可能短。
如上所述,基于作为历史记录信息管理的与紧接在前的睡眠时间段有关的信息,来控制辊分离机构124的工作,从而可以执行控制,以在防止定影单元12的辊121、122的橡胶层的变形并同时达到节能效果的同时,良好地保持辊分离机构124的耐用性。
以下是在用于S803中的比较的预定时间段等于20分钟的情况下基于图6中所示的历史记录表的控制的具体示例的说明。
在S803中,关于例如第501项记录,CPU 311将紧接在前的睡眠模式时间段(在第500项记录中)与预定时间段进行比较,并判断为紧接在前的睡眠模式时间段是40分钟,并且既不等于也不小于预定时间段20分钟。因此,CPU 311判断为紧接在前的睡眠模式时间段既不等于也不小于预定阈值时间段,并且将图像形成设备300转移到“辊分离睡眠模式”。
在S803中,关于第502项记录,CPU 311将紧接在前的睡眠模式时间段(在第501项记录中)与预定时间段20分钟进行比较,并判断为紧接在前的睡眠模式时间段是5分钟,并且等于或小于预定时间段20分钟。因此,CPU 311将图像形成设备300转移到“无辊分离睡眠模式”。
应该理解,还可以通过向系统或设备提供存储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并使该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CPU或MPU)读出并执行存储在该存储介质中的程序代码,来实现本发明。
在这种情况下,从存储介质读取的程序代码本身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因此该程序代码和存储该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构成本发明。
用于提供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软(floppy,注册商标)盘、硬盘、磁光盘、以及CD-ROM、CD-R、CD-RW、DVD-ROM、DVD-RAM、DVD-RW、DVD+RW等的光盘、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以及ROM。可以通过网络下载该程序代码。
此外,应该理解,不仅可以通过执行由计算机读出的程序代码,而且还可以通过使在计算机上运行的OS(操作系统)等基于该程序代码的指令进行部分或全部实际操作,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
此外,应该理解,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将从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写入插入在计算机中的扩展板上所设置的存储器、或与计算机连接的扩展单元中所设置的存储器中,然后使设置在该扩展板或扩展单元中的CPU等基于该程序代码的指令进行部分或全部实际操作。
尽管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4)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300),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具有定影部(121)和设置为与所述定影部压接的加压部(122)的定影部件(12),所述定影部件用于使用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来对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进行定影,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分离部件(124),用于分离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以及
控制部件(311),用于在所述分离部件未分离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的状态下,将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转移到节能状态,
其中,在从将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转移到所述节能状态时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段之后,在不满足从所述节能状态返回的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用于使所述分离部件分离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旋转控制部件,用于旋转所述定影部(121)和所述加压部(122),
其中,在所述分离部件未分离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的状态下将所述图像形成设备(300)转移到所述节能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旋转控制部件用于使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旋转。
3.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设备(300)的控制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具有定影部(121)和设置为与所述定影部压接的加压部(122)的定影部件(12),所述定影部件用于使用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来对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进行定影,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未分离的状态下,将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转移到节能状态;以及
在从将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转移到所述节能状态时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段之后,在不满足从所述节能状态返回的条件的情况下,分离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未分离的状态下将所述图像形成设备(300)转移到所述节能状态的情况下,使所述定影部和所述加压部旋转。
CN2008100997823A 2007-06-11 2008-06-11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47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54401 2007-06-11
JP2007154401A JP5127311B2 (ja) 2007-06-11 2007-06-11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154401 2007-06-11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85764A Division CN101819398B (zh) 2007-06-11 2008-06-11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4779A CN101324779A (zh) 2008-12-17
CN101324779B true CN101324779B (zh) 2010-12-22

Family

ID=3976892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857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19398B (zh) 2007-06-11 2008-06-11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081009978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4779B (zh) 2007-06-11 2008-06-11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857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19398B (zh) 2007-06-11 2008-06-11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200111B2 (zh)
EP (1) EP2003517B1 (zh)
JP (1) JP5127311B2 (zh)
KR (1) KR100945640B1 (zh)
CN (2) CN1018193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27311B2 (ja) * 2007-06-11 2013-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640408B2 (ja) * 2010-03-12 2014-1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の用紙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725404B2 (ja) * 2010-12-17 2015-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製本システム
JP6039362B2 (ja) * 2012-10-25 2016-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6295986B2 (ja) * 2015-03-18 2018-03-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94145B2 (ja) * 2016-06-09 2020-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120317B2 (en) * 2016-10-11 2018-11-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146165B2 (en) * 2016-10-11 2018-12-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9043008A (ja) * 2017-08-31 2019-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における電力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009847B2 (ja) * 2017-09-05 2022-01-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用紙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051113A (ja) 2019-09-20 2021-04-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43574A (en) * 1979-04-26 1980-11-08 Canon Inc Copying apparatus
JPH01237682A (ja) * 1988-03-18 1989-09-22 Hitachi Koki Co Ltd カット紙印刷制御装置
JP2799602B2 (ja) * 1989-10-06 1998-09-21 コニカ株式会社 熱ローラ定着装置
JPH0683232A (ja) * 1992-08-31 1994-03-25 Minolta Camer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定着装置
JPH0728354A (ja) 1993-07-12 1995-01-3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7050747B2 (en) * 2001-05-25 2006-05-23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Pressure applying device to fixing roller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114959A (ja) * 2003-10-07 2005-04-28 Canon Inc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91659B2 (ja) * 2004-08-09 2008-12-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72125A (ja) 2004-09-03 2006-03-16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
JP4630652B2 (ja) * 2004-12-10 2011-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41271A (ja) 2005-08-03 2007-02-1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230087B2 (ja) * 2005-09-12 2013-07-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27311B2 (ja) * 2007-06-11 2013-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03517B1 (en) 2016-04-27
EP2003517A1 (en) 2008-12-17
CN101819398A (zh) 2010-09-01
KR100945640B1 (ko) 2010-03-04
US8774663B2 (en) 2014-07-08
CN101819398B (zh) 2013-03-13
KR20080108910A (ko) 2008-12-16
CN101324779A (zh) 2008-12-17
JP2008304866A (ja) 2008-12-18
JP5127311B2 (ja) 2013-01-23
US8200111B2 (en) 2012-06-12
US20080304847A1 (en) 2008-12-11
US20120219311A1 (en) 201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4779B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KR0141675B1 (ko) 전자 사진 기록장치의 절전 프린팅방법
EP1990685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93380B (zh)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US2009014457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645881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控制方法及图像形成控制程序
KR0130621B1 (ko) 전자사진 현상 방식 프린터의 절전 프린팅 방법
CN103870217A (zh) 打印装置及该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3533205A (zh)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节电控制方法
EP2434351B1 (en)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densation removal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of
JP54098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08015859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thereof
US2005012942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95616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652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2085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98899A (ja) 電子写真装置
CN101592886B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KR101618924B1 (ko) 인쇄 디바이스 및 제어 방법
JPH052573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325529A (ja) 印刷装置
JPH053363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3502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9343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331866A (ja) 画像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