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8416A - 间隙调节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间隙调节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8416A
CN101318416A CNA2008101096044A CN200810109604A CN101318416A CN 101318416 A CN101318416 A CN 101318416A CN A2008101096044 A CNA2008101096044 A CN A2008101096044A CN 200810109604 A CN200810109604 A CN 200810109604A CN 101318416 A CN101318416 A CN 1013184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axis
cam
rotatable parts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096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8416B (zh
Inventor
冈泽善行
竹下三四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18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8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8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84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0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0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 B41J25/308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ans on the printer frame, e.g. for rotation of an eccentric carriage guide shaft

Landscapes

  • Common Mechanism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记录部的驱动力来调节记录部和目标体的间隙的间隙调节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间隙调节装置具备:将支撑向记录纸张(P)喷射墨液的记录头(23)的滑架(19)在左右方向上引导的同时进行支撑的导向轴(14);基于通过伴随滑架(19)的移动,使滑动接触部(31)和臂卡合而传递的动力转动的转动部件(18);通过该转动部件(18)转动而转动的凸轮(17);与该凸轮(17)的凸轮面抵接而支撑的支撑销(16)。还有,利用凸轮(17)的转动,变更导向轴(14)的高度,由此调节支撑于滑架(19)的记录头(23)和记录纸张(P)的间隙(间隔)。

Description

间隙调节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喷墨式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及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的间隙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作为由设置于滑架(记录部)的记录头(记录部)向记录纸张(目标体)喷射墨液滴(流体)的图像形成装置,已知有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在这样的打印机中,具备在主扫描方向上对滑架进行引导并支撑的导向轴,通过使滑架沿导向轴在主扫描方向上往返移动的同时,从记录头向送给于压纸卷筒(platen)上的记录纸张喷射墨液滴,进行印刷。
另外,在这样的打印机中,进行印刷的记录纸张根据用途,使用各种厚度,并且,从记录头向记录纸张的表面的墨液滴的喷射是使记录头和记录纸张相对移动的同时进行。因此,若使用的记录纸张的厚度变化,则记录头和记录纸张的表面的间隔变化,导致墨液滴的弹落位置偏离等印刷精度降低的情况。因此,以往就提出了具备通过根据纸张(目标体)的厚度,使滑架(记录部)在上下方向上移动,适当调节记录头和纸张的间隙的间隙调节单元(间隙调节装置)的打印机(例如,专利文献1)。
在该专利文献1的打印机中,在滑架导向轴(导向轴)的轴端安装有间隙调节凸轮(凸轮),并且,在与间隙调节凸轮邻接的位置固定设置有作为凸轮随动件发挥功能的固定销。还有,在专利文献1的打印机中,通过使滑架导向轴旋转,使间隙调节凸轮旋转,利用伴随该间隙调节凸轮的旋转的作用,使滑架导向轴的轴芯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由此调节记录头和纸张的间隙。
【专利文献1】特开2007-1071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打印机中,在调节记录头和纸张的间隙时,利用送给纸张的PF马达的驱动力,使滑架导向轴旋转。因此,送给纸张时过大的负荷作用于PF马达,可能导致不能顺畅地送给纸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记录部的驱动力来调节记录部和目标体之间的间隙的间隙调节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间隙调节装置具备:导向轴,其将记录部支撑为能够在与目标体对置的状态下进行扫描,并且按照能够调节所述记录部和所述目标体之间的间隙的方式移动;凸轮部,其与该导向轴直接或间接地卡合,并且通过转动使所述导向轴移动;转动部件,其与该凸轮部一同转动;臂部,其配备于该转动部件,并且相对于该转动部件的转动轴线大致沿放射方向延伸;和转动单元,其通过所述记录部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而与所述臂部卡合,通过该臂部使所述转动部件转动。
根据该结构可知,通过使记录部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凸轮部与利用转动单元通过臂部转动的转动部件一同转动,因此,导向轴被移动。从而,能够利用记录部的驱动力调节记录部和目标体的间隔。
在本发明的间隙调节装置中,所述转动单元具备与所述记录部一同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滑动接触部,所述记录部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时,所述臂部在所述滑动接触部上滑动,从而所述转动部件转动。
根据该结构可知,通过臂部在滑动接触部上滑动,能够将记录部的驱动力向转动部件可靠地传递。
在本发明的间隙调节装置中,所述滑动接触部具备:第一斜面,其在所述记录部往动时与所述臂部滑动接触,使所述转动部件沿规定方向转动;和第二斜面,其在所述记录部返动时与所述臂部滑动接触,使所述转动部件沿规定方向转动。
根据该结构可知,能够减小使转动部件转动时记录部的移动幅度。
在本发明的间隙调节装置中,所述臂部具备至少三个臂。
根据该结构可知,在转动部件中,通过将各臂沿转动部件的周向以等间隔配置,从而能够通过转动单元使转动部件更顺畅地转动。
在本发明的间隙调节装置中,所述臂部具备多个臂,该各臂中的一个臂与所述转动单元卡合时的负荷、和所述各臂中的所述一个臂之外的其他臂与所述转动单元卡合时的负荷不同。
根据该结构的控制,通过分别检测各臂与转动单元卡合时的负荷,能够判断与转动单元卡合的臂是否为所述一个臂。
在本发明的间隙调节装置中,还具备:负荷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各臂和所述转动单元卡合时的负荷;和判断单元,其基于该负荷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所述凸轮部的初始位置,该初始位置对应于所述一个臂和所述转动单元的卡合。
根据该结构可知,由于凸轮部的初始位置对应于所述一个臂和转动单元的卡合,因此,基于所述一个臂和转动单元卡合时的负荷,能够可靠地判断凸轮部的初始位置。
在本发明的间隙调节装置中,所述凸轮部由与所述导向轴以同一轴线一体转动的凸轮构成。
根据该结构可知,能够简单地构成凸轮部。
所述转动部件配设在所述导向轴的两端部侧中的至少一端部侧。
根据该结构可知,通过使转动部件与导向轴以同一轴线一体转动,能够使转动部件效率良好地转动。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构成的间隙调节装置。
根据该结构可知,可得到与上述间隙调节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式打印机的正面剖视图。
图2是图1的要部剖视图。
图3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从后斜右方观察滑架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滑动接触部和转动部件的位置关系的要部放大图。
图5(a)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滑动接触部和转动部件的一个动作的立体图,(b)是(a)的侧视图。
图6(a)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滑动接触部和转动部件的一个动作的立体图,(b)是(a)的侧视图。
图7(a)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滑动接触部和转动部件的一个动作的立体图,(b)是(a)的侧视图。
图8(a)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滑动接触部和转动部件的一个动作的立体图,(b)是(a)的侧视图。
图9(a)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滑动接触部和转动部件的一个动作的立体图,(b)是(a)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凸轮的转动角和压纸卷筒间隙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PG位置和压纸卷筒间隙的关系的表。
图12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用于从当前PG位置向目标PG位置变更所需的滑架的往返移动次数的表格。
图13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凸轮HP复位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PG识别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从后斜右方观察滑架时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的后视图。
图中:11-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14-导向轴;17-作为凸轮部的凸轮;18-转动部件;18c-构成臂部的臂;19-构成记录部的滑架;22-作为负荷检测单元及判断单元的控制部;23-构成记录部的记录头;31-作为转动单元的滑动接触部;32a-第一斜面;33a-第二斜面;P-作为目标体的记录纸张。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的第一实施方式。还有,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以下记载中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与以图1中所示的喷墨式打印机为基准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一致。
如图1所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11具备:覆盖该喷墨式打印机11的装置整体的大致有底长四角箱状的主体箱12。在主体箱12的左右两侧壁中的靠近上端部的位置以互相对置的方式分别贯通形成有上下方向长的长孔13。在主体箱12的左右两侧壁之间以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有圆棒状的导向轴14,导向轴14的两端部分别插通于两个长孔13中。
该导向轴14的外径设定为与长孔13中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插通于长孔13内的两端部能够沿该长孔13滑动移动。从而,导向轴14通过长孔13能够容许上下方向的移动,并且,被限制前后方向的移动。另外,导向轴14的两端与从主体箱12的外侧分别覆盖两个长孔13的圆板状的盖体15的中心部分别连结,两个盖体15的在主体箱12侧的面与主体箱12的左右两侧面分别滑动接触。
在主体箱12的左右两侧壁的内表面中的长孔13的下侧,分别设置有朝向主体箱12的内侧突出的支撑销16。另一方面,在导向轴14的两端部中的从主体箱12的左右两侧壁的内表面离开稍许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作为凸轮(cam)部的呈板状的凸轮17。
如图2所示,凸轮17在观察剖面的情况下,形成有将正圆的一部分(图2中为下端部)以直线切除的呈D字状的贯通孔17a,在该贯通孔17a中嵌入有导向轴14。即,导向轴14中的嵌入凸轮17的贯通孔17a的部分的剖面形状与贯通孔17a的形状对应。另外,凸轮17中,由该凸轮17的周面构成的凸轮面17b的形状在以导向轴14的轴线L为中心的情况下呈作为非正圆的多边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2边形)的形状,在该凸轮面17b上支撑有支撑销16。
另外,如图1所示,在导向轴14的右端部侧设置有齿轮状的转动部件18,该转动部件18与凸轮17的左侧面邻接。如图2所示,在该转动部件18形成有与凸轮17的贯通孔17a对应的贯通孔18a,在该贯通孔18a中嵌入有导向轴14的右端部。即,导向轴14中的转动部件18的贯通孔18a中嵌入的部分的剖面形状与贯通孔18a的形状对应。还有,导向轴14的轴线L与转动部件18的转动轴线一致。
转动部件18具备:形成有贯通孔18a的圆板状的主体部18b;在该主体部18b的周面以轴线L为中心向放射方向延伸地设置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8个)臂18c。在这种情况下,各臂18c沿转动部件18的周向等间隔配置。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各臂18c构成臂部。
如图4所示,臂18c的基端部的剖面呈大致四边形状,并且,其前端面呈大致三角形状。即,臂18c是如下所述的情况下得到的立体形状,该情况是对于四角柱,用通过该四角柱的前端面中的相互在对角线上对置的两个顶点和该四角柱的基端部剖面中的一个顶点的假想平面截断的情况。还有,这样用假想平面截断臂18c的截断面随着从臂18c的基端靠向前端,臂18c的截面积逐渐减小,形成为呈三角形的锥状的滑动接触面18d。
如图1所示,在导向轴14上支撑构成记录部的滑架19,该滑架19能够沿该导向轴14,在主扫描方向即左右方向上移动。即,如图3所示,在滑架19的后面下部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支撑筒19a,通过向该支撑筒19a中插通导向轴14,滑架19支撑于导向轴14上。
如图1所示,在主体箱12的后壁内表面中与导向轴14的两端部对应的位置,支撑有驱动滑轮9及从动滑轮10,且该驱动滑轮9和从动滑轮10旋转自如。驱动滑轮9与滑架马达20连结,该滑架马达20作为使滑架19沿导向轴14往返移动时的驱动源,这些一对滑轮9、10之间卷装有固定支撑滑架19的同步带(timing belt)21。
从而,滑架19被导向轴14引导的同时,利用滑架马达20的驱动,经由同步带21在主扫描方向(左右方向)上移动。还有,滑架马达20与设置于主体箱12内的负荷检测单元及作为判断单元的控制部22电连接,利用该控制部22控制驱动状态。
在滑架19的下端部支撑有构成记录部的记录头23。记录头23的下表面形成为喷嘴形成面23a,在该喷嘴形成面23a开设有未图示的多个喷嘴。另外,在滑架19中的记录头23的上侧能够装卸地搭载有墨盒24。在墨盒24内收容有墨液,该墨液能够向记录头23供给。
在主体箱12内的滑架19的下方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压纸卷筒25。压纸卷筒25是支撑作为目标体的记录纸张P的支撑台,在该压纸卷筒25的上表面设置有未图示的送纸单元。该送纸单元利用未图示的送纸马达的驱动,朝向前方送给(移动)记录纸张P。
还有,若滑架19沿导向轴14往返移动的同时,基于印刷数据,驱动配备于记录头23内的压电元件(省略图示),则从记录头23的各喷嘴(省略图示)向朝向前方送给的记录纸张P分别喷射墨液,在记录纸张P上进行印刷。
在主体箱12内的右端部设置有不进行印刷的非印刷区域,在该非印刷区域设置有非印刷时的滑架19的待机位置即原位置HP。在该原位置HP的下侧具备用于进行记录头23的清洁的清洁单元26。该清洁单元26具备帽27、排出管28及吸入泵29。
帽27呈上面开口的大致有底四角箱状,利用设置于非印刷区域的未图示的升降单元被支撑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往返移动。在帽27的内底壁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该内底壁的吸入孔27a。还有,若在滑架19移动到原位置HP的状态下使帽27上升,则帽27与记录头23抵接,密封各喷嘴(省略图示)。
帽27的吸入孔27a与排出管28的一端连接,该排出管28的另一端插入在压纸卷筒25的下方中的主体箱12内的底面上设置的墨液回收罐30内。从而,帽27内和墨液回收罐30经由排出管28连通。另外,在排出管28的中途位置设置有将帽27内向墨液回收罐30侧吸引的吸入泵29。
还有,通过驱动该吸入泵29,从记录头23的各喷嘴(省略图示)经由帽27内及排出管28内向墨液回收罐30内排出增粘后的墨液或气泡,进行记录头23的清洁。
另外,如图1及图3所示,在滑架19的右表面的后侧的下端部设置有作为块状的转动单元的滑动接触部31,该滑动接触部31用于伴随滑架19的往返移动,从转动部件18的转动轴线(=导向轴14的轴线L)方向与臂18c滑动接触,使转动部件18转动。如图3及图4所示,在滑动接触部31的后面中的左下部设置有朝向后方突出的在从前后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为梯形状的第一斜面形成部32,并且,在滑动接触部31的后面的右上部设置有向后方突出的在从前后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右侧高地倾斜的长四边形状的第二斜面形成部33。还有,第一斜面形成部32和第二斜面形成部33的间隔设定为转动部件18的臂18c能够通过的程度。
如图4所示,第一斜面形成部32的右面形成为右侧低地倾斜的第一斜面32a,并且,第一斜面形成部32的上表面形成水平的平坦面32b。另一方面,第二斜面形成部33的上表面形成为右侧高地倾斜的第二斜面33a。另外,第一斜面形成部32的第一斜面32a与转动部件18的臂18c的滑动接触面18d对应。还有,第一斜面形成部32的平坦面32b和第二斜面形成部33的第二斜面33a的下端设定为相同的高度。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导向轴14、支撑销16、凸轮17、转动部件18及滑架19构成间隙调节装置。还有,该间隙调节装置通过调节记录头23和压纸卷筒25的间隙(间隔)即压纸卷筒间隙PG,调节记录头23和送给于压纸卷筒25上的记录纸张P的间隙(间隔)。
在此,说明压纸卷筒间隙PG的调节方法。
还有,在调节压纸卷筒间隙PG的情况下,如图5(a)、(b)所示,首先,通过驱动滑架马达20(参照图1),使滑架19(参照图4)向原位置HP移动,形成滑动接触部31配置于转动部件18的附近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若使滑架19(参照图4)进而向非印刷区域侧的方向即右方移动(往动),则如图6(a)、(b)所示,滑动接触部31和转动部件18的臂18c卡合。即,臂18c的滑动接触面18d与第一斜面形成部32的第一斜面32a滑动接触。
接着,若使滑架19(参照图4)进而向右方移动(往动),则如图7(a)、(b)所示,臂18c的滑动接触面18d与第一斜面形成部32的第一斜面32a滑动接触的同时,臂18c沿第一斜面32a上升。随着该臂18c的上升,转动部件18以导向轴14的轴线L为中心向从右侧观察的情况下的顺时针方向(在图7(a)中为箭头所示的方向;规定方向)转动。
还有,导向轴14伴随该转动部件18的转动,以其轴线L为中心向从右侧观察的情况下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凸轮17伴随该导向轴14的转动,以导向轴14的轴线L为中心,向从右侧观察的情况下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即,转动部件18、导向轴14、及凸轮17以导向轴14的轴线L为中心一体地转动。
还有,若臂18c上升完第一斜面32a,则臂18c中的与滑动接触面18d的下侧邻接的面与平坦面32b滑动接触,同时,臂18c相对于滑动接触部31向左方相对移动,臂18c的左端与滑架19(参照图4)的右表面抵接。若臂18c的左端与滑架19(参照图4)的右表面抵接,则此次使滑架19(参照图4)向印刷区域侧的方向即左方移动(返动)。
这样,如图8(a)、(b)所示,臂18c中的右下方的角部与第二斜面形成部33的第二斜面33a的下端滑动接触。在该状态下,若使滑架19(参照图4)进而向左方移动(返动),则如图9(a)、(b)所示,臂18c中的右下方的角部与第二斜面33a滑动接触,同时,臂18c沿第二斜面33a上升。伴随该臂18c的上升,转动部件18、导向轴14、及凸轮17以导向轴14的轴线L为中心向从右侧观察的情况下的顺时针方向(图9(a)中用箭头所示的方向;规定方向)转动。
这样,若通过使滑架19(参照图4)在左右方向上往返移动,使凸轮17经由转动部件18及导向轴14转动,则凸轮17的凸轮面17b在固定配制的状态下的支撑销16上滑动移动,在凸轮17的凸轮面17b上,由支撑销16支撑的凸轮17的支撑位置变化。因此,由于导向轴14的轴线L和支撑销16的距离变化,因此,支撑滑架19的导向轴14的高度变化。从而,滑架19及支撑于该滑架19的记录头23的高度变化,因此,压纸卷筒间隙PG也变化。
从而,若按以导向轴14的轴线L为中心的凸轮17的转动角中的规定角度设定导向轴14的轴线L和支撑销16的距离,则通过调节凸轮17的转动角,能够将压纸卷筒间隙PG调节为所希望的值。因此,图10中示出了按本实施方式中的以导向轴14的轴线L为中心的凸轮17的规定转动角的导向轴14的轴线L和支撑销16(或凸轮17的凸轮面17b)的距离。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若滑架19(滑动接触部31)在右方的非印刷区域侧和左方的印刷区域侧之间往返移动一次,则转动部件18、导向轴14、及凸轮17向从右侧观察的情况下的顺时针方向以导向轴14的轴线L为中心转动45度。即,若使滑架19(滑动接触部31)向右方往动,则凸轮17向从右侧观察的情况下的顺时针方向转动22.5度,若使滑动接触部31向左方返动,则凸轮17向从右侧观察的情况下的顺时针方向进一步转动22.5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向轴14的轴线L和支撑销16的距离为D1时,即压纸卷筒间隙PG为PG1时,凸轮17的转动角设定为0度。还有,该凸轮17的转动角为0度时的凸轮17的位置设为凸轮17的初始位置即原位置(以下,称为“凸轮HP”)(图2所示的状态)。
另外,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凸轮17位于凸轮HP时的压纸卷筒间隙PG(PG1)设为压纸卷筒间隙位置(以下,称为“PG位置”)1。进而,凸轮17从凸轮HP向从右侧观察的情况下的顺时针方向以导向轴14的轴线L为中心旋转45℃时的压纸卷筒间隙PG(PG2)设为PG位置2。
另外,凸轮17从PG位置2向从右侧观察的情况下的顺时针方向以导向轴14的轴线L为中心转动45度时的压纸卷筒间隙PG(PG3)设为PG位置3。另外,凸轮17从PG位置3向从右侧观察的情况下的顺时针方向以导向轴14的轴线L为中心转动180度时的PG位置(PG7)设为PG位置4。
从而,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式打印机11中,能够以PG位置1~4的四个阶段切换压纸卷筒间隙PG。另外,转动部件18、导向轴14、及凸轮17只能够向从右侧观察的情况下的顺时针方向一个方向转动。因此,在将压纸卷筒间隙PG从PG位置1变更为PG位置2的情况下,仅使滑架19(滑动接触部31)往返移动一次即可,但在将压纸卷筒间隙PG从PG位置2变更为PG位置1的情况下,需要使滑架19(滑动接触部31)往返移动7次。
因此,图12中示出了表示在PG位置1~4中,将压纸卷筒间隙PG从当前PG位置变更为欲变更的目标PG位置所需的滑架19(滑动接触部31)的往返移动次数的表格。该图12示出的表格预先存储于上述控制部22中。
另外,转动部件18的臂18c中的、在凸轮17的位置返回凸轮HP时与滑动接触部31最后卡合的臂(以下,还称为“最后臂(last arm)”)18c设定为左右方向的宽度比该最后臂18c(一个臂)之外的其他臂18c略大。因此,如图10所示,在凸轮17的转动角从315度成为337.5度时,即滑架19(滑动接触部31)向非印刷区域侧的方向即右方往动时,最后臂18c与其他臂18c相比,与滑架19的右表面略早地抵接。
从而,在滑架19(滑动接触部31)向非印刷区域侧的方向即右方往动时,最后臂18c的向右方的往动量比其他臂18c略少。在这种情况下,最后臂18c与滑架19的右表面抵接时的施加于滑架马达20的负荷比其他臂18c与滑架19的右表面抵接时的施加于滑架马达20的负荷大。
即,最后臂18c与滑架19的右表面抵接时的滑架马达20的驱动电流值比其他臂18c与滑架19的右表面抵接时的滑架马达20的驱动电流值大。从而,通过将滑架马达20的驱动电流值设定为规定的阈值N,控制部22能够基于滑架马达20的驱动电流值,判断与滑动接触部31卡合的臂18c为最后臂18c还是其他的臂18c。
即,若滑架马达20的驱动电流值为阈值N以上,则可知与滑动接触部31卡合的臂18c为最后臂18c,若滑架马达20的驱动电流值小于阈值N,则可知与滑动接触部31卡合的臂18c为最后臂18c以外的其他臂18c。
从而,控制部22在凸轮17的转动角为337.5度时,可以识别接下来的滑架19(滑动接触部31)的向印刷区域侧的方向即左方的返动后,凸轮17的位置返回凸轮HP的情况。从而,滑动接触部31和最后臂18c的卡合可以说是与凸轮HP对应。还有,上述阈值N预先存储于控制部22中。
然后,基于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22执行的控制处理过程中、用于在喷墨式打印机11的电源接通时使凸轮17返回凸轮HP的HP复位处理过程。
还有,控制部22通过驱动滑架马达20,使位于原位置HP的滑架19向非印刷区域侧的方向(右方)移动(往动),使滑动接触部31与转动部件18的臂18c卡合(步骤S1)。接着,控制部22判断步骤S1中的滑架马达20的驱动电流值是否为阈值N以上(步骤S2)。
在步骤S2的判断结果为肯定判断的情况下,控制部22将其处理向后述的步骤S3转移。另一方面,在步骤S2的判断结果为否定判断的情况下,控制部22通过驱动滑架马达20,使滑架19向印刷区域侧的方向(左方)移动(返动)后,将其处理向步骤S1转移(步骤S4)。
在步骤S3中,控制部22通过驱动滑架马达20使滑架19向印刷区域侧的方向(左方)移动(返动)。接着,控制部22将压纸卷筒间隙PG作为PG1存储(步骤S5)。即,控制部22存储凸轮17的位置位于凸轮HP的情况。然后,控制部22结束凸轮HP复位处理过程。
然后,基于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22执行的控制处理过程中用于识别压纸卷筒间隙PG的PG识别处理过程。
还有,控制部22确认当前PG位置(步骤S11),判断当前PG位置是否不明确(步骤S12)。在步骤S12的判断结果为否定判断的情况下,控制部22将其处理向后述的步骤S13转移。另一方面,在步骤S12的判断结果为肯定判断的情况下,控制部22执行上述凸轮HP复位处理过程后,将其处理向步骤S11转移(步骤S14)。
在步骤S13中,控制部22基于从与喷墨式打印机11连接的个人计算机或数码相机等外部装置输入的印刷信号,或来自设置于喷墨式打印机11的切换开关的控制信号,确认期望的压纸卷筒间隙PG即目标压纸卷筒间隙PG。接着,控制部22判断当前压纸卷筒间隙PG是否为目标压纸卷筒间隙PG(步骤S15)。在步骤S15的判断结果为肯定判断的情况下,控制部22结束PG确认处理过程。
另一方面,在步骤S15的判断结果为否定判断的情况下,控制部22基于图12所示的表格,计算将当前压纸卷筒间隙PG设为目标压纸卷筒间隙PG所需的滑架19的往返移动次数(步骤S16)。接着,控制部22通过驱动滑架马达20,使滑架19往返移动步骤S16的计算结果的次数,使转动部件18转动(步骤S 17)。
接着,控制部22将当前压纸卷筒间隙PG作为目标压纸卷筒间隙PG存储(步骤S18)。然后,控制部22结束PG识别处理过程。
以上,根据详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可知,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通过滑架19在主扫描方向(左右方向)上往返移动,能够以使支撑于滑架19的下端部的记录头23向相对于记录纸张P靠近或离开的方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使对滑架19进行支撑的导向轴14移动(变更导向轴14的高度)。从而,通过利用滑架19的驱动力,调节压纸卷筒间隙PG,能够调节支撑于滑架19的下端部的记录头23和记录纸张P的间隙(间隔)。
(2)凸轮部由与导向轴14以同一轴线L为中心一体地转动的凸轮17构成,因此,能够使凸轮部的结构简单。
(3)转动部件18仅配设于导向轴14的右端部侧,并且与导向轴14以同一轴线L为中心一体地转动,因此,能够使该转动部件18效率良好地转动。
(4)在转动部件18设置有以该转动部件18的转动轴线即导向轴14的轴线L为中心向放射方向延伸的八个臂18c,在滑架19设置有用于在该滑架19往返移动时与臂18c滑动接触(卡合)使转动部件18转动的滑动接触部31。因此,能够对于转动部件18效率良好且可靠地传递滑架19的驱动力。
(5)滑动接触部31具备:滑架19往动(向右方移动)时与臂18c滑动接触的第一斜面32a、和滑架19返动(向左方移动)时与臂18c滑动接触的第二斜面33a。因此,能够减小转动部件18转动时的滑架19在左右方向上的往返移动幅度(振幅)。从而,能够对喷墨式打印机11的小型化起到贡献作用。
(6)臂18c中的与滑动接触部31的第一斜面32a滑动接触的面形成为与该第一斜面32a对应的锥状。因此,用于使转动部件18转动而使滑架19往动的情况下,能够使臂18c在第一斜面32a上圆滑地滑动移动。
(7)凸轮HP与最后臂18c和滑动接触部31的卡合对应,因此,通过由控制部22检测在最后臂18c和滑动接触部31卡合时施加于滑架马达20的负荷,能够利用控制部22可靠地判断凸轮HP。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以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5及图16所示,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代替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呈块状的滑动接触部31,使用从后面观察的情况下呈L字状的杆部件40作为滑动接触部。即,杆部件40具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圆筒状的支点部41、从该支点部41的上表面向左上方延伸的大致四角柱状的工作部42、和从该支点部41的右表面向右上方延伸的大致四角柱状的按压部43。在这种情况下,工作部42和按压部43所成的角度为90度。
还有,杆部件40在导向轴14的右端部附近位于导向轴14的后侧且转动部件18的左侧,且轴支承在支点部41从主体箱12(参照图1)内的后表面延伸的支撑轴44。即,在杆部件40的支点部41中插通支撑轴44的前端部,杆部件40能够以支撑轴44为中心转动。杆部件40的工作部42的左表面与螺旋弹簧45的一端连接,该螺旋弹簧45的另一端与工作部42的后斜左方延长线上的主体箱12(参照图1)内的后表面连接。
另外,在杆部件40中,按压部43在该按压部43的基端部,利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46轴支承在支点部41上。在这种情况下,按压部43的以轴46为中心向从后方观察的情况下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被限制,并且,容许向从后方观察的情况下的逆时针方向的倾动。
进而,在杆部件40设置有恢复机构,该恢复机构在按压部43以轴46为中心向从后方观察的情况下的逆时针方向倾动了的情况下,使按压部43恢复为倾动前的状态(与工作部42以90度交叉的状态)。还有,按压部43在其前端部能够与转动部件18的臂18c滑动接触的同时进行卡合。
另外,在滑架19的支撑筒19a的右端部设置有向后方延伸的卡合突起47。卡合突起47在滑架19移动到非印刷区域的情况下,与杆部件40的工作部42的左表面中的螺旋弹簧45的连接位置的上侧抵接。
另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转动部件18的外径比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动部件18的外径略大,臂18c的数量为12个。进而,在该实施方式中,臂18c为大致三角柱状。
还有,如图16所示,若使滑架19在非印刷区域向右方移动,则杆部件40的工作部42被卡合突起47向右方按压。这样,杆部件40克服螺旋弹簧45的推顶力,成为以支撑轴44为中心向从后方观察的情况下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状态(图16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状态)。此时,杆部件40的按压部43的前端部与转动部件18的臂18c卡合,因此,利用按压部43压下臂18c。
这样,转动部件18以导向轴14的轴线L为中心向从右侧观察的情况下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规定角度(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为30度)。伴随该转动部件18的转动,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凸轮17转动,导向轴14的高度变化,压纸卷筒间隙PG变化规定距离。
另一方面,若使滑架19在非印刷区域向右方移动,则杆部件40利用螺旋弹簧45的推顶力,形成为以支撑轴44为中心线从后方观察的情况下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而返回原来的位置的状态(图16中实线所示的状态)。此时,杆部件40的按压部43与该按压部43压下的臂18c的上方的相邻的臂18c的下表面抵接,但由于以轴46为中心向从后方观察的情况下的逆时针方向倾动,因此,不会推上该抵接的臂18c,不会对转动部件18的转动产生影响。还有,若按压部43从臂18c离开,则利用未图示的恢复机构恢复为倾动前的原来的状态。
如上所述,通过使滑架19在非印刷区域中沿左右方向反复往返移动直至压纸卷筒间隙PG成为期望的值,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压纸卷筒间隙PG的调节。
以上,根据详述的第二实施方式可知,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8)即使不使滑架19在非印刷区域沿左右方向往返移动,仅通过使滑架19在非印刷区域向右方移动(往动),就能够使转动部件18转动规定角度的量。
(变更例)
还有,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按如下方式变更。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省略滑动接触部31的第二斜面形成部33也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长第一斜面形成部32的第一斜面32a,使得仅通过滑架19向右方的移动(往动)就能使转动部件18(凸轮17)转动45度。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导向轴14的左端部也以与凸轮17的右侧面邻接的方式设置转动部件18也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滑架19的左表面设置上下倒置的滑动接触部31。若这样设置,则能够使设置于导向轴14的左端部的转动部件18向与设置于导向轴14的右端部的转动部件18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因此,能够使凸轮17向正反两个方向转动,因此,能够将压纸卷筒间隙PG在PG位置1~4间迅速切换。即,即使将压纸卷筒间隙PG从PG位置2向PG位置1切换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地进行其切换动作。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转动部件18的臂18c的滑动接触面18d未必一定设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PG位置设定为PG位置1~4的四个阶段,但将PG位置设定为5个阶段以上也可,或者将PG位置设为两个阶段或三个阶段也可。但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PG位置最高只能设定8个阶段。还有,PG位置的组合可以在该8个阶段的PG位置中任意组合两种以上。
·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导向轴14、凸轮17、及转动部件18构成为其中至少一个以与其他不同的轴线为中心转动也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设置齿轮等动力传递机构,使转动部件18的转动力向导向轴14及凸轮17传递。
·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凸轮17和转动部件18一体地形成也可。即,将转动部件18的一部分作为凸轮部也可。若这样设置,则能够减少部件件数。
·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转动部件18的臂18c可以为圆柱状或椭圆柱状,或者可以为5角柱状或6角柱状等多角柱状。
·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只要转动部件18的臂18c的数量为3个以上即可,也可设定为4个或5个等任意数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为将墨盒设置于喷墨式打印机中的滑架上以外的部位,将该墨盒的墨液利用墨液供给管供给于记录头的所谓的远离滑架(off carriage)类型的打印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图像形成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11,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具体化为点击打式打印机或热转印打印机等。

Claims (9)

1.一种间隙调节装置,具备:
导向轴,其将记录部支撑为能够在与目标体对置的状态下进行扫描,并且按照能够调节所述记录部和所述目标体之间的间隙的方式移动;
凸轮部,其与该导向轴直接或间接地卡合,并且通过转动使所述导向轴移动;
转动部件,其与该凸轮部一同转动;
臂部,其配备于该转动部件,并且相对于该转动部件的转动轴线大致沿放射方向延伸;和
转动单元,其通过所述记录部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而与所述臂部卡合,通过该臂部使所述转动部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单元具备与所述记录部一同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滑动接触部,
所述记录部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时,所述臂部在所述滑动接触部上滑动,从而所述转动部件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接触部具备:
第一斜面,其在所述记录部往动时与所述臂部滑动接触,使所述转动部件沿规定方向转动;和
第二斜面,其在所述记录部返动时与所述臂部滑动接触,使所述转动部件沿规定方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部至少具备三个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部具备多个臂,
该各臂中的一个臂与所述转动单元卡合时的负荷、和所述各臂中的所述一个臂之外的其他臂与所述转动单元卡合时的负荷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负荷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各臂和所述转动单元卡合时的负荷;和
判断单元,其基于该负荷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所述凸轮部的初始位置,该初始位置对应于所述一个臂和所述转动单元的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部由与所述导向轴以同一轴线一体转动的凸轮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部件配设在所述导向轴的两端部侧中的至少一端部侧。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隙调节装置。
CN2008101096044A 2007-06-07 2008-06-06 间隙调节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84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51394 2007-06-07
JP2007151394A JP4329846B2 (ja) 2007-06-07 2007-06-07 ギャップ調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51394 2007-06-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8416A true CN101318416A (zh) 2008-12-10
CN101318416B CN101318416B (zh) 2012-06-13

Family

ID=40095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0960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8416B (zh) 2007-06-07 2008-06-06 间隙调节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77346B2 (zh)
JP (1) JP4329846B2 (zh)
CN (1) CN101318416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3714A (zh) * 2010-07-23 2012-02-08 株式会社宫腰 喷墨记录装置
CN102615926A (zh) * 2012-03-20 2012-08-01 丹东金丸集团有限公司 纳米制版机墨头升降装置
CN103009831A (zh) * 2011-09-20 2013-04-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3253012A (zh) * 2013-05-15 2013-08-2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间隙调节装置、喷墨打印机及其改装方法
CN104070854A (zh) * 2013-03-27 2014-10-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5313494A (zh) * 2014-06-18 2016-02-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5579233A (zh) * 2014-06-24 2016-05-1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整机构、具备调整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和使用调整机构的调整方法
CN107662407A (zh) * 2016-07-29 2018-02-06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
CN114801479A (zh) * 2018-01-10 2022-07-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55250B2 (ja) * 2009-06-30 2013-1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キャリッジ案内装置、並びに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CN102337485B (zh) * 2011-09-20 2013-12-25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非晶合金钢水净化的净化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53526Y1 (ko) * 1996-12-04 1999-08-02 윤종용 잉크젯 프린터의 용지두께에 따른 헤드갭 조정장치
US6739683B2 (en) * 2000-10-02 2004-05-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2559487Y (zh) 2002-07-29 2003-07-09 旭丽股份有限公司 打印机打印头的自动间距调整机构
US7368145B2 (en) * 2002-09-19 2008-05-06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 display and color filter by ink jet method
JP2004122439A (ja) * 2002-09-30 2004-04-22 Brother Ind Ltd キャ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866362B2 (en) * 2003-03-25 2005-03-15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maintenance means for cleaning an ink jet recording head
US7044580B2 (en) * 2003-11-18 2006-05-16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head maintenance apparatus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KR100544205B1 (ko) * 2004-07-01 2006-01-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가이드를 구비하는 잉크젯 프린터
JP4573040B2 (ja) 2005-06-22 2010-1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ギャップ検出装置、記録装置、プログラム、液体噴射装置
EP1726445B1 (en) * 2005-05-25 2014-11-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platen and movable support section for supporting recording paper
KR20060123842A (ko) * 2005-05-30 2006-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 토출장치와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 형성방법
JP4978069B2 (ja) * 2005-08-24 2012-07-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におけるクリーニング装置、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KR20070027982A (ko) * 2005-08-30 2007-03-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헤드갭 조절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
KR100657341B1 (ko) * 2005-10-13 2006-1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 및 방법
KR100750161B1 (ko) * 2006-02-02 2007-08-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의 결함 노즐 보상 방법 및 장치
JP4946194B2 (ja) * 2006-06-16 2012-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KR100790903B1 (ko) * 2007-01-23 2008-0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기전하집중과 액기둥 잘림을 이용한 액적 토출 장치 및그 방법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3714B (zh) * 2010-07-23 2015-03-25 株式会社宫腰 喷墨记录装置
CN102343714A (zh) * 2010-07-23 2012-02-08 株式会社宫腰 喷墨记录装置
CN103009831B (zh) * 2011-09-20 2017-04-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3009831A (zh) * 2011-09-20 2013-04-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2615926A (zh) * 2012-03-20 2012-08-01 丹东金丸集团有限公司 纳米制版机墨头升降装置
CN104070854A (zh) * 2013-03-27 2014-10-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4070854B (zh) * 2013-03-27 2016-03-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3253012A (zh) * 2013-05-15 2013-08-2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间隙调节装置、喷墨打印机及其改装方法
CN105313494B (zh) * 2014-06-18 2018-11-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5313494A (zh) * 2014-06-18 2016-02-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5579233A (zh) * 2014-06-24 2016-05-1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整机构、具备调整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和使用调整机构的调整方法
CN105579233B (zh) * 2014-06-24 2017-04-2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整机构、具备调整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和使用调整机构的调整方法
CN107662407A (zh) * 2016-07-29 2018-02-06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
US10179467B2 (en) 2016-07-29 2019-01-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CN107662407B (zh) * 2016-07-29 2020-03-31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
CN114801479A (zh) * 2018-01-10 2022-07-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CN114801479B (zh) * 2018-01-10 2023-05-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77346B2 (en) 2011-12-13
JP4329846B2 (ja) 2009-09-09
US20080304086A1 (en) 2008-12-11
JP2008302573A (ja) 2008-12-18
CN101318416B (zh) 2012-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8416B (zh) 间隙调节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0794377B2 (en) Tube pump and printer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5531856B2 (ja) 位置調整機構及び記録装置
US20060238595A1 (en) Shingling printing method and inkj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11178105A (ja) 記録装置
US20170057260A1 (en) Inkjet head apparatus and printer including the same
US4573813A (en) Ribbon lift device for a printer
CN102189833A (zh) 图像记录设备
US6644765B2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a position of a printing head in an inkjet printer
KR100381578B1 (ko) 잉크젯 프린터의 용지 배출장치
US9114946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786677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30122297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ypes of a printing medium and driving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060221163A1 (en) Registra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he same
US20100053675A1 (en) Open/close judgment of opening of device
US20180029392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7517033B2 (en) Ink supply control apparatus, ink jet prin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nk supply
JP2007196505A (ja) プリンタおよび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JP2011184173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120554B2 (ja) 記録装置
US1167961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head unit positioning method
JP2002172830A (ja) シャフト位置調整装置
US7367659B2 (en) Ink jet printer alternately utilizing a pair of in cartridges
JP2010125831A (ja) キャリッジ、該キャリッジ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2010046871A (ja) ポジション切替え装置、記録装置、ポジション切替え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