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3527A - 在基本服务集中的站之间执行点对点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在基本服务集中的站之间执行点对点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3527A
CN101313527A CNA200680043350XA CN200680043350A CN101313527A CN 101313527 A CN101313527 A CN 101313527A CN A200680043350X A CNA200680043350X A CN A200680043350XA CN 200680043350 A CN200680043350 A CN 200680043350A CN 101313527 A CN101313527 A CN 1013135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ls
sta
passage
bss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433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里恩·鲁道夫
保罗·马里内尔
文森·罗伊
玛吉·萨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13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35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法和系统,用于在保持与基本服务集(BSS)中的接入点(AP)的连通性的同时在BSS中的站(STA)之间执行点对点无线通信。源STA、AP和目的STA协商确定直接链结建立(DLS)通道,以在源STA和目的STA之间执行点对点通信。DLS通道可以与用于在AP和每一STA之间进行通信的BSS通道不同。然后,源STA和目的STA在协商确定的DLS通道上执行点对点通信。

Description

在基本服务集中的站之间执行点对点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和系统,用于在保持与在基本服务集(BSS)中的接入点(AP)的连通性的同时在BSS中的站(STA)之间执行点对点(peer-to-peer)无线通信。
背景技术
存在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线局域网(WLAN)。一种是包括AP和STA的基础构架模式WLAN,另一种是仅包括对等(peer)STA的对等模式WLAN。对等模式WLAN也被称为独立BSS(IBSS)。
图1示出了传统基础构架模式WLAN 100,其包括经由分散式系统(DS)114连接的两个BSS 112a、112b。所述两个BSS分别由AP 102a、102b来服务。在基础构架模式WLAN 100中,首先将源STA(例如STA 104a)产生的所有分组发送到AP 102a。如果分组要发送到BSS 112a的外部,则AP 102a通过DS 114来转发分组。如果分组要发送到在BSS 112a中的另一STA(例如STA 102b),则AP 102a在接收到来自源STA 104a的分组之后通过空中介面将分组转发至在BSS 112a中的目的STA 104b。因此,相同的分组在空中被发送两次。
由于在BSS中的任一点对点STA通信均需要两倍于到达/来自BSS外部的STA的通信的带宽,所以这种点对点通信(即将从BSS中一个STA发送的分组发送至相同BSS中的另一STA)的复制没有充分使用无线介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EEE 802.11e提供一种特征,称为直接链结建立(DLS)。使用所述IEEE 802.11e的DLS,STA首先通过AP启动直接链结,并直接与其他STA交换分组。然而,在基于IEEE 802.11的WLAN中,BSS中的STA共用相同的频道(即BSS通道)以彼此通信,并且所有的通信(包括STA和AP之间的通信、STA之间的通信)必须还在BSS通道上发送。由于单个BSS通道的限制,所以可由单个频道支援的BSS中的点对点通信量受到BSS总吞吐量的限制。例如,传统的IEEE 802.11g或802.11a的BSS在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不能支援超过30-32Mbps(对应于在物理层的54Mbps的网络数据速率)的总吞吐量。
另外,在传统IEEE 802-11e的DLS系统中难以管理点对点链结。对于传统BSS通信(即STA和AP之间的通信),全部的BSS无线范围(能可靠接收分组的范围)实质上由AP的无线范围确定。BSS的干扰范围(不能可靠接收分组但是却能够引起对同一通道上工作的其他STA的干扰的范围)由STA的范围和AP的范围共同确定。然而,使用DLS,根据参与的STA的位置,一对STA关联的干扰范围与AP的干扰范围完全不同。在IEEE 802.11系统中,这些不同干扰范围的交互和影响很复杂,并且对网络容量呈现出很大的负面影响。
另外,使用传统IEEE 802.11系统,点对点通信不能够在所包括的点对点STA不失去与网络的第2层连通性的情况下卸载到与所述BSS通道不同的通道上。对于容量的第2层连通性的交换不是一个必要的很有吸引力的选择,因为在WLAN环境中的许多设备需要IP连通性,以支援各种服务。例如,从DVD播放器接收的视频重放的TV不能在重放期间下载在线的DVD资讯、标题、推荐等等。失去与AP的第2层连通性表示失去了支援除正在进行的点对点服务之外的所有服务的可能性。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方法和系统,用于在保持与在BSS中的AP的第2层连通性以及管理性的同时在BSS中的STA之间进行点对点无线通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和系统,用于在保持与BSS中的接入点(AP)的连通性的同时在基本服务集(BSS)中的站(STA)之间进行点对点无线通信。源STA、AP和目的STA协商确定DLS通道,以在源STA和目的STA之间执行点对点通信。DLS通道可以与用于在AP和每一STA之间进行通信的BSS通道不同。然后,源STA和目的STA在协商确定的DLS通道上执行点对点通信。该点对点通信被卸载到不同通道(即DLS通道)而不是BSS通道,同时仍旧保持从AP到STA的第2层的连通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传统基础构架模式的WLAN;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在包括AP、第一STA和第二STA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DLS的建立方法的信令图。
具体实施方式
当下文引用时,术语“STA”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UE)、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固定或移动用户单元、寻呼机或能够在无线环境中运行的任何其他类型装置。当下文引用时,术语“AP”包括但不限于基站、Node-B、站点控制器或者在无线环境中的任意其他类型的介面连接装置。
本发明的特征可以被结合到集成电路(IC)中,或者可以被配置在包括多个互连部件的电路中。
当下文引用时,术语“BSS通道”指的是由BSS中的AP用来与通道关联的STA进行通信的通道,术语“DLS通道”指的是由STA用于进行它们的点对点通信的通道。在传统WLAN系统(包括IEEE 802-11e DLS系统)中,BSS通道与DLS通道相同。根据本发明,BSS通道可以与DLS通道不同,并且在BSS中可以存在多个DLS通道。可替换地,多于一对特定的STA可以使用一个DLS通道。
根据本发明,一对STA和AP协商确定在STA之间用于点对点通信的DLS通道。一旦协商确定了DLS通道,则STA在所述协商确定的DLS通道上进行点对点通信。STA在一直保持它们的BSS与AP关联的同时经由所述协商确定的DLS通道直接进行彼此通信。保证了在AP和每一STA之间的第2层连通性,从而AP保持对STA的完全控制。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在包括AP 202、第一STA 204a和第二STA 204b的无线通信系统200中的DLS的建立方法210的信令图。第一STA 204a从BSS中的所有可用通道中识别出合适的DLS通道的列表(步骤212)。所述合适的DLS通道的列表可以以如下所述的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识别。
合适的DLS通道的列表可以不完全静态地(semi-statically)存储在第一STA204a的数据库中。所述数据库可以是管理资讯库(MIB)。可替换地,可以由用户使用用户介面(例如超文本标识语言(HTML)、扩展标识语言(XML)或等效的用户介面)来手动设置所述合适的DLS通道的列表。可替换地,可以由网络管理实体通过使用通信协定(例如简单网络管理协定(SNMP)、XML、第3层(或更高层)协定或第2层协定(例如通过使用第2层管理帧)来远端设置所述合适的DLS通道的列表。
基于常规或触发地,STA 204a、204b可被配置以检查合适DLS通道的更新,以及在STA的数据库中包含的相关参数。可替换地,基于常规或触发地,STA 204a、204b可被配置以检查合适DLS通道的列表的更新,以及在远端数据库中的相关参数。
可替换地,第一STA 204a可通过观察和评估BSS中的通道而产生所述列表。第一STA 204a基于预定标准观察和评估BSS中可用的通道,所述预定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在每一通道上的通道占有率、干扰水平或由其他STA进行的操作。然后,第一STA 204a基于对通道的评估产生所述列表。第一STA 204a可使用双射频(dual-radios)来观察和评估通道。可替换地,第一STA 204a可以使用BSS通道上的非传输时间段来评估其他通道,或者使用清除发送(CTS)到自身(CTS-to-self)以及等效机制来获得测量时间段,而不中断在该BSS通道上其正在进行的传输。
可替换地,第一STA 204a可通过从BSS中的可能通道中随机选择一个或多个通道来确定合适的DLS通道的列表。
可替换地,第一STA 204a可以从AP 202获得合适DLS通道的列表。AP 202在BSS中管理DLS通道和管理员策略中的至少一者。AP 202通过使用上述任意方法产生合适DLS通道的列表,并将在BSS中待使用的包含一个或多个合适DLS通道的列表发送至STA 204a、204b。可选择地,该列表可包括对于该列表中的每一实体或一组实体的优先选择值。在BSS中的合适DLS通道的列表可以作为信标帧、探测回应帧、关联回应帧或任意其他帧的一部分而被发送。所述帧可以是管理帧、动作帧、控制帧、数据帧或任意其他类型的帧。可通过广播/组播(multicasting)或单播(unicasting)将该列表发送至STA 204a、204b。优选地,第一STA 204a在关联程式期间或者通过请求AP 202发送该列表来获得来自AP 202的列表。
除了DLS通道的列表之外,AP 202还可发送关于BSS中多通道DLS策略的配置资讯。所述配置资讯包括但不限于:在BSS中实施的多通道DLS能力,在BSS中可进行的多通道DLS能力,以及对于一个或多个DLS通道的停留时间、最大传输时间、通道接入时间、服务质量(QoS)设置、通道接入调度。
然后,第一STA 204a发送DLS请求消息至AP 202,以通过对具有AP 202和第二STA 204b的DLS通道进行协商来启动DLP建立(步骤214)。DLS请求消息包括由第一STA 204a提供的用于与第二STA 204b进行点对点通信的合适的DLS通道的列表。所述合适的DLS通道的列表可以包括对在该列表中的DLS通道的优先选择。所述优先选择可以通过列表中通道的排列顺序而隐含地表示。该DLS请求消息还可包括表示在协商确定的DLS通道上用于点对点通信的开始时间的切换时间。DLS请求消息可用在传统IEEE 802.11e的DLS请求消息的扩展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参数列表理解为相比于传统IEEE 802.11e的DLS消息的扩展。
在接收到来自第一STA 204a的DLS请求消息时,AP 202选择最佳DLS通道和同步调度(步骤216)。该AP 202可以在由第一STA 204a提供的通道中选择最佳DLS通道,或者可拒绝由第一STA 204a提供的所有通道。可替换地,AP 202可保持它自己的合适的DLS通道的列表,并且将AP 202自己的列表和第一STA 204a提供的列表进行比较,以选择最佳DLS通道。AP 202可基于预定标准观察和评估在BSS中可用的通道,所述预定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在每一通道上的通道占有率、干扰水平或由其他STA进行的操作。可替换地,AP 202可基于预配置来选择DLS通道。AP 202可使用从第一STA 204a和第二STA 204b获得的其他资讯(例如能力资讯)来选择最佳DLS通道。
如果AP 202从第一STA 204a提出的列表中选择最佳DLS通道,则方法210进行到步骤222。如果AP 202拒绝由第一STA 204a提供的DLS通道,则AP 202将DLS回应消息发送至第一STA 204a(步骤218)。DLS回应消息可包括由AP 202提出的DLS通道列表。在由第一STA 204a建议的切换时间不被接受的情况下,所述DLS回应消息可包括由AP 202建议的可选择的切换时间。DLS回应消息可包括同步调度,该同步调度表示一旦DLS建立,为了BSS连通性的目的,而用于第一STA 204a和第二STA 204b从DLS通道切换回BSS通道的时间调度。DLS回应消息还可包括拒绝的原因。
在接收到表示由AP 202对任一DLS参数(即DLS通道、切换时间)的可选择的建议的DLS回应消息时,第一STA 204a可接受由AP 202提供的DLS参数,或者可以终止DLS建立流程。如果第一STA 204a选择接受由AP 202提供的可选择的DLS参数,则第一STA 204a使用包括接受的DLS参数的另一DLS请求来答复AP 202(步骤220)。
当接收到包括接受的DLS参数(已由AP 202建议的)的第二DLS请求消息时,或者当在步骤216中AP 202接受原始DLS请求时,AP 202发送DLS请求消息至第二STA 204b(步骤222)。DLS请求消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者:由AP 202选择的最佳DLS通道、由AP 202选择的切换时间、以及同步调度,所述同步调度是为了BSS连通性的目的,一旦DLS建立而用于第一STA 204a和第二STA 204b从DLS通道切换回BSS通道。
同步调度可以由以下提供:链结至信标间隔的时间间隔(或时间段)(例如每N个信标的切换)、在BSS通道上的停留时间(或时间段)(例如在BSS通道上剩余的M个时间单元)、或对于DLS通道的传输调度(例如描述第一STA和第二STA可以在DLS通道上耗费的时间间隔以及第一STA和第二STA必须返回至BSS通道的时间间隔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传输时间段)。
在接收到DLS请求时,第二STA 204b确定第二STA 204b是否愿意接受点对点通信以及是否能够支援由AP202提供的DLS参数(步骤224)。然后,第二STA 204b发送表示接受或拒绝的DLS回应消息至AP 202(步骤226)。
如果第二STA 204b拒绝点对点通信请求或任一提供的DLS参数,则第二STA 204b将表示拒绝的DLS回应消息发送至AP 202。可选择地,第二STA 204b可指定拒绝的原因。可替换地,第二STA 204b可发送对任一DLS建立参数的建议。如果第二STA 204b接受所提供的DLS参数,则第二STA 204b将表示接受的DLS回应消息发送至AP 202。
在接收到来自第二STA 204b的DLS回应时,AP 202检查由第二STA 204b所提供的DLS建立的接受或拒绝,并发送DLS回应消息至第一STA 204a(步骤228、230)。如果第二STA 204b拒绝该DLS的建立,则AP 202将表示拒绝的DLS回应消息发送至第一STA 204a。可选择地,AP 202可转发拒绝的原因或由第二STA 204b提供的可选择的建议。在接受到表示拒绝的DLS回应消息时,方法210终止。第一STA 204a可通过返回至步骤212来再次启动DLS建立方法210。
如果第二STA 204b接受DLS的建立,则AP 202将表示接受的DLS回应消息发送至第一STA 204a。然后,第一STA 204a和第二STA 204b根据IEEE 802.11i执行主要交换流程,在指定通道切换时间切换到协商确定的DLS通道,并在同步调度中指定的时间段(或时间间隔)返回至BSS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代替经由DLS通道启动用于建立DLS链结的流程,第一STA 204a和第二STA 204b可首先经由传统BSS通道建立DLS链结。一旦第一STA 204a和第二STA 204b在BSS通道上建立DLS链结,则STA 204a、204b中的一个可请求其他STA以切换到DLS通道。一旦第一STA 204a和第二STA 204b同意DLS通道,则第一STA 204a和第二STA 204b中的一个将通知AP 202,而AP 202可能同意也可能不同意。一旦AP 202同意该通道的切换,则第一STA 204a和第二STA 204b经由协商确定的DLS通道执行点对点通信。
在选择最佳DLS通道的过程中,AP 202可执行不同的确定策略,所述策略涉及所述AP 202对于待使用的DLS通道的优先选择。例如,AP 202可以将每一新请求的DLS链结分配给不同的DLS通道,或将随后请求的DLS链结分配给已经分配给另一对STA的DLS通道。
该DLS通道可以是BSS通道的子通道。例如,具有40MHz带宽的BSS通道,STA可选择配置与IEEE 802.11n传统支援模式类似的具有20MHz带宽的DLS通道。
实施例
1.一种在包括AP和多个STA的无线局域网中在BSS中的第一STA和第二STA之间执行点对点无线通信的方法。
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a):第一STA、AP和第二STA协商确定用于在第一STA和第二STA之间执行点对点通信的DLS通道。
3.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其中DLS通道与用于在AP和每一STA之间进行通信的BSS通道不同。
4.根据实施例2-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b):第一STA和第二STA在协商确定的DLS通道上执行点对点通信。
5.根据实施例2-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a)包括:第一STA发送第一DLS请求消息至包括DLS参数的AP,从而通过该第一DLS请求消息启动DLS通道的协商,其中所述DLS参数包括由第一STA选择的至少一个DLS通道的列表。
6.根据实施例5所述的方法,其中DLS参数包括表示DLS链结开始时间的切换时间。
7.根据实施例5-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在所述列表中包括至少两个DLS通道,则第一DLS请求消息包括DLS通道在该列表中的优先选择。
8.根据实施例5-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DLS通道的列表是不完全静态可编程的。
9.根据实施例5-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DLS通道的列表存储在第一STA的MIB中。
10.根据实施例5-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DLS通道的列表是可通过用户手动编程的。
11.根据实施例5-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DLS通道的列表是可通过使用来自远端位置的通信协定编程的。
12.根据实施例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协定包括SNMP、XML、第3层协定和第2层协定中的至少一者。
13.根据实施例5-12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STA从AP获得DLS通道的列表。
14.根据实施例13所述的方法,其中AP通过广播、组播和单播中的一种将DLS通道的列表提供给第一STA。
15.根据实施例13-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DLS通道的列表被包括在信标帧、探测回应帧和关联回应帧中的一个中。
16.根据实施例5-12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STA通过观察和评估在BSS中可用的通道来获取DLS通道的列表。
17.根据实施例16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STA基于通道占有率、每一通道的干扰水平、以及每一通道中由其他STA进行的操作中的至少一者来评估通道。
18.根据实施例16-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STA使用双射频来评估通道。
19.根据实施例16-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STA使用BSS通道上的非传输时间段来评估其他通道。
20.根据实施例16-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STA使用CTS到自身来获取评估通道的时间段。
21.根据实施例5-12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STA通过在BSS中的可用通道中随机抽取来产生DLS通道列表。
22.根据实施例5-21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DLS请求是IEEE 802.11e的DLS请求的扩展。
23.根据实施例5-22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AP确定是否接受第一DLS请求消息中包括的DLS参数。
24.根据实施例23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如果AP确定接受第一DLS请求消息中的DLS参数,则AP发送第二DLS请求消息至第二STA。
25.根据实施例23-2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如果AP确定拒绝第一DLS请求消息中的DLS参数,则AP发送第一DLS回应消息至第一STA。
26.根据实施例25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DLS回应消息包括可选择的DLS参数,该可选择的DLS参数包括由AP建议的至少一个DLS通道的列表。
27.根据实施例26所述的方法,其中可选择的DLS参数包括切换时间和同步调度中的至少一者,所述切换时间指示的是由AP建议的DLS链结的开始时间,所述同步调度指示的是一旦DLS链结建立而用于第一STA和第二STA切换回BSS通道的时间调度。
28.根据实施例24-2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第一STA发送第三DLS请求消息至AP,所述第三DLS请求消息包括基于由AP建议的可选择的DLS参数而选择的DLS参数。
29.根据实施例24-2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DLS请求消息包括包括由AP选择的至少一个DLS通道的DLS参数。
30.根据实施例24-2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DLS请求消息包括由AP选择的切换时间。
31.根据实施例24-2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DLS请求消息包括同步调度,所述同步调度指示的是一旦DLS链结建立而用于第一STA和第二STA切换回BSS通道的时间调度。
32.根据实施例3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同步调度由链结至信标间隔的时间段、在BSS通道上的保留时间、以及协商确定的DLS通道的传输调度中的至少一者来提供。
33.根据实施例28-32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第二STA确定是否接受第三DLS请求消息中的DLS参数。
34.根据实施例33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第二STA发送第二DLS回应消息至AP,该第二DLS回应消息指示的是对第三DLS请求消息中的DLS参数的接受和拒绝中的一个。
35.根据实施例34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AP基于第二DLS回应消息发送第三DLS回应消息至第一STA。
36.根据实施例35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第二STA拒绝第三DLS请求消息中的DLS参数,则第二STA在第二DLS回应消息中包括对DLS参数的拒绝原因和建议中的至少一者。
37.根据实施例35-3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如果第二STA接受第三DLS请求消息中的DLS参数,则第一STA和第二STA执行主要交换流程。
38.根据实施例2-3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第一STA和第二STA在BSS通道上建立DLS链结,从而在第一STA和第二STA之间的BSS通道上经由DLS链结来执行对DLS通道的协商确定。
39.根据实施例2-3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AP将在BSS中关于多通道DLS策略的配置资讯发送至STA。
40.根据实施例3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资讯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者:在BSS中实施的多通道DLS能力,在BSS中可进行的多通道DLS能力,以及DLS通道的停留时间、最大传输时间、通道接入时间、QoS设置和通道接入调度中的至少一者。
41.根据实施例2-3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中DLS通道是BSS通道的子通道。
42.一种在BSS中的STA之间支援点对点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
43.根据实施例42所述的系统,包括:AP,被配置为协商确定DLS通道,以在STA之间执行点对点通信。
44.根据实施例43所述的系统,其中DLS通道与用于在AP和每一STA之间执行通信的BSS通道不同。
45.根据实施例43-44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包括多个STA,每一STA被配置为协商确定DLS通道,以在协商确定的DLS通道上执行点对点通信。
46.根据实施例45所述的系统,其中源STA被配置为发送DLS请求消息至包括DLS参数的AP,从而由第一DLS请求消息启动DLS通道的协商,其中所述DLS参数包括由源STA选择的至少一个DLS通道的列表。
47.根据实施例46所述的系统,其中DLS参数包括表示DLS链结开始时间的切换时间。
48.根据实施例46-47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如果在所述列表中包括至少两个DLS通道,则第一DLS请求消息包括DLS通道在该列表中的优先选择。
49.根据实施例46-48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DLS通道的列表是不完全静态可编程的。
50.根据实施例46-49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DLS通道的列表存储在源STA的MIB中。
51.根据实施例46-50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DLS通道的列表是可通过用户手动编程的。
52.根据实施例46-50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DLS通道的列表是可通过使用来自远端位置的通信协定编程的。
53.根据实施例5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通信协定包括SNMP、XML、第3层协定和第2层协定中的至少一者。
54.根据实施例46-53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源STA从AP获取DLS通道的列表。
55.根据实施例46-53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AP通过广播、组播和单播中的一种而将DLS通道的列表提供给源STA。
56.根据实施例54-55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DLS通道的列表被包括在信标帧、探测回应帧和关联回应帧中的一个中。
57.根据实施例46-53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源STA通过观察和评估BSS中可用的通道来获取DLS通道的列表。
58.根据实施例57所述的系统,其中源STA基于通道占有率、每一通道的干扰水平、以及每一通道中由其他STA进行的操作中的至少一者来评估通道。
59.根据实施例57-58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源STA使用双射频来评估通道。
60.根据实施例57-58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源STA使用BSS通道上的非传输时间段来评估其他通道。
61.根据实施例57-60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源STA使用CTS到自身来获取评估通道的时间段。
62.根据实施例46-53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源STA通过在BSS中的可用通道中随机抽取来产生DLS通道列表。
63.根据实施例46-62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DLS请求是IEEE 802.11e的DLS请求的扩展。
64.根据实施例46-63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AP被配置为确定是否接受在从源STA接收的DLS请求消息中包括的DLS参数。
65.根据实施例64所述的系统,其中AP被配置为:如果AP确定接受第一DLS请求消息中的DLS参数,则发送第二DLS请求消息至目的STA。
66.根据实施例65所述的系统,其中AP被配置为:如果AP确定拒绝第一DLS请求消息中的DLS参数,则发送第一DLS回应消息至源STA。
67.根据实施例66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DLS回应消息包括可选择的DLS参数,该可选择的DLS参数包括由AP建议的至少一个DLS通道的列表。
68.根据实施例67所述的系统,其中可选择的DLS参数包括切换时间和同步调度中的至少一者,所述切换时间指示的是由AP建议的DLS链结的开始时间,所述同步调度指示的是一旦DLS链结建立而用于第一STA和第二STA切换回BSS通道的时间调度。
69.根据实施例65-68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源STA被配置为发送第三DLS请求消息至AP,所述第三DLS请求消息包括从AP建议的可选择的DLS参数中选择的DLS参数。
70.根据实施例65-69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二DLS请求消息包括包括由AP选择的至少一个DLS通道的DLS参数。
71.根据实施例70所述的系统,其中DLS参数包括由AP选择的切换时间。
72.根据实施例65-71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二DLS请求消息包括同步调度,所述同步调度指示的是一旦DLS链结建立而用于源STA和目的STA切换回BSS通道的时间调度。
73.根据实施例7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同步调度由链结至信标间隔的时间段、在BSS通道上的保留时间、以及协商确定的DLS通道的传输调度中的至少一者来提供。
74.根据实施例65-73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目的STA被配置为确定是否接受第三DLS请求消息中的DLS参数。
75.根据实施例74所述的系统,其中目的STA被配置为发送第二DLS回应消息至AP,该第二DLS回应消息指示的是对第三DLS请求消息中的DLS参数的接受和拒绝中的一个。
76.根据实施例75所述的系统,其中AP被配置为基于第二DLS回应消息来发送第三DLS回应消息至第一STA。
77.根据实施例74-76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目的STA被配置为:如果目的STA拒绝第三DLS请求中的DLS参数,则目的STA在第二DLS回应消息中包括对DLS参数的拒绝原因和建议中的至少一者。
78.根据实施例74-77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源STA和目的STA被配置为:如果目的STA接受第三DLS请求消息中的DLS参数,则源STA和目的STA执行主要交换流程。
79.根据实施例45-78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源STA和目的STA被配置为:在BSS通道上建立DLS链结,并在BSS通道上经由DLS链结来执行对DLS通道的协商确定。
80.根据实施例43-79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AP被配置为:将关于BSS中的多通道DLS策略的配置资讯发送至STA。
81.根据实施例8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配置资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者:在BSS中实施的多通道DLS能力,在BSS中可进行的多通道DLS能力,以及DLS通道的停留时间、最大传输时间、通道接入时间、QoS设置和通道接入调度中的至少一者。
82.根据实施例43-81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中DLS通道是BSS通道的子通道。
虽然本发明的特征和元素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以特定的结合进行了描述,但每个特征或元素可以在没有所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其他特征和元素的情况下单独使用,或在与或不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元素结合的各种情况下使用。

Claims (69)

1.一种在包括接入点(AP)和多个站(STA)的无线局域网中在基本服务集(BSS)中的第一站(STA)和第二STA之间执行点对点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a)第一STA、AP和第二STA协商确定用于在第一STA和第二STA之间执行点对点通信的直接链结建立(DLS)通道,该DLS通道与用于在AP和每一STA之间进行通信的BSS通道不同;和
(b)第一STA和第二STA在协商确定的DLS通道上执行点对点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包括:
第一STA发送第一DLS请求消息至包括DLS参数的AP,从而通过该第一DLS请求消息启动DLS通道的协商,其中所述DLS参数包括由第一STA选择的至少一个DLS通道的列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DLS参数包括表示DLS链结开始时间的切换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在所述列表中包括至少两个DLS通道,则第一DLS请求消息包括DLS通道在该列表中的优先选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DLS通道的列表是不完全静态可编程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DLS通道的列表存储在第一STA的管理资讯库(MIB)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DLS通道的列表是可通过用户手动编程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DLS通道的列表是可通过使用来自远端位置的通信协定编程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信协定包括简单网络管理协定(SNMP)、扩展标识语言(XML)、第3层协定和第2层协定中的至少一者。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STA从AP获取DLS通道的列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P通过广播、组播和单播中的一种将DLS通道的列表提供给第一STA。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DLS通道的列表被包括在信标帧、探测回应帧和关联回应帧中的一个中。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STA通过观察和评估在BSS中可用的通道来获取DLS通道的列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STA基于通道占有率、每一通道的干扰水平、以及每一通道中由其他STA进行的操作中的至少一者来评估通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STA使用双射频来评估通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STA使用BSS通道上的非传输时间段来评估其他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STA使用清除发送(CTS)到自身来获取评估通道的时间段。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STA通过在BSS中的可用通道中随机抽取来产生DLS通道列表。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DLS请求是IEEE 802.11e的DLS请求的扩展。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AP确定是否接受第一DLS请求消息中包括的DLS参数;
如果AP确定接受第一DLS请求消息中的DLS参数,则AP发送第二DLS请求消息至第二STA;和
如果AP确定拒绝第一DLS请求消息中的DLS参数,则AP发送第一DLS回应消息至第一STA。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DLS回应消息包括可选择的DLS参数,该参数包括由AP建议的至少一个DLS通道的列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选择的DLS参数包括切换时间和同步调度中的至少一者,所述切换时间表示AP建议的DLS链结的开始时间,所述同步调度表示一旦DLS链结建立,用于第一STA和第二STA切换回BSS通道的时间调度。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STA发送第三DLS请求消息至AP,所述第三DLS请求消息包括基于AP建议的可选择的DLS参数而选择的DLS参数。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DLS请求消息包括包括由AP选择的至少一个DLS通道的DLS参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DLS请求消息包括由AP选择的切换时间。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DLS请求消息包括同步调度,所述同步调度表示一旦DLS链结建立,用于第一STA和第二STA切换回BSS通道的时间调度。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调度由链结至信标间隔的时间段、在BSS通道上的保留时间、以及协商确定的DLS通道的传输调度中的至少一者来提供。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第二STA确定是否接受第三DLS请求消息中的DLS参数;
第二STA发送第二DLS回应消息至AP,该第二DLS回应消息指示的是对第三DLS请求消息中的DLS参数的接受和拒绝中的一个;和
AP基于第二DLS回应消息发送第三DLS回应消息至第一STA。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第二STA拒绝第三DLS请求消息中的DLS参数,则第二STA在第二DLS回应消息中包括对DLS参数的拒绝原因和建议中的至少一者。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果第二STA接受第三DLS请求消息中的DLS参数,则第一STA和第二STA执行主要交换流程。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第一STA和第二STA在BSS通道上建立DLS链结,从而在第一STA和第二STA之间的BSS通道上经由DLS链结来执行对DLS通道的协商确定。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P将在BSS中关于多通道DLS策略的配置资讯发送至STA。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置资讯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者:在BSS中实施的多通道DLS能力,在BSS中可进行的多通道DLS能力,以及DLS通道的停留时间、最大传输时间、通道接入时间、服务质量(QoS)设置和通道接入调度中的至少一者。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DLS通道是BSS通道的子通道。
35.一种在基本服务集(BSS)中的站(STA)之间支援点对点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
接入点(AP),被配置为协商确定直接链结建立(DLS)通道,以在STA之间执行点对点通信,该DLS通道与用于在AP和每一STA之间执行通信的BSS通道不同;和
多个STA,每一STA被配置为协商确定DLS通道,以在协商确定的DLS通道上执行点对点通信。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源STA被配置为发送DLS请求消息至包括DLS参数的AP,从而由第一DLS请求消息启动DLS通道的协商,其中所述DLS参数包括由源STA选择的至少一个DLS通道的列表。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DLS参数包括表示DLS链结的开始时间的切换时间。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在所述列表中包括至少两个DLS通道,则第一DLS请求消息包括DLS通道在该列表中的优先选择。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DLS通道的列表是不完全静态可编程的。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DLS通道的列表存储在源STA的管理资讯库(MIB)中。
41.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DLS通道的列表是可通过用户手动编程的。
42.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DLS通道的列表是可通过使用来自远端位置的通信协定编程的。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通信协定包括简单网络管理协定(SNMP)、扩展标识语言(XML)、第3层协定和第2层协定中的至少一者。
44.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源STA从AP获取DLS通道的列表。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AP通过广播、组播和单播中的一种将DLS通道的列表提供给源STA。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DLS通道的列表被包括在信标帧、探测回应帧和关联回应帧中的一个中。
4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源STA通过观察和评估在BSS中可用的通道来获取DLS通道的列表。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源STA基于通道占有率、每一通道的干扰水平、以及每一通道中由其他STA进行的操作中的至少一者来评估通道。
49.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源STA使用双射频来评估通道。
50.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源STA使用在BSS通道上的非传输时间段来评估其他通道。
51.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源STA使用清除发送(CTS)到自身来获取评估通道的时间段。
52.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源STA通过在BSS中的可用通道中随机抽取来产生DLS通道列表。
53.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DLS请求是IEEE 802.11e的DLS请求的扩展。
54.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AP被配置为:确定是否接受在从源STA接收的DLS请求消息中包括的DLS参数,如果AP确定接受在第一DLS请求消息中的DLS参数,则发送第二DLS请求消息至目的STA,以及如果AP确定拒绝第一DLS请求消息中的DLS参数,则发送第一DLS回应消息至源STA。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DLS回应消息包括可选择的DLS参数,该可选择的DLS参数包括由AP建议的至少一个DLS通道的列表。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可选择的DLS参数包括切换时间和同步调度中的至少一者,所述切换时间表示由AP建议的DLS链结的开始时间,所述同步调度表示一旦DLS链结建立,用于源STA切换回BSS通道的时间调度。
57.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源STA被配置为发送第三DLS请求消息至AP,所述第三DLS请求消息包括从由AP建议的可选择的DLS参数中选择的DLS参数。
58.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DLS请求消息包括包括由AP选择的至少一个DLS通道的DLS参数。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DLS参数包括由AP选择的切换时间。
60.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DLS请求消息包括同步调度,所述同步调度表示一旦DLS链结建立,用于源STA和目的STA切换回BSS通道的时间调度。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调度由链结至信标间隔的时间段、在BSS通道上的保留时间、以及协商确定的DLS通道的传输调度中的至少一者来提供。
62.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目的STA被配置为:确定是否接受第三DLS请求消息中的DLS参数,以及发送第二DLS回应消息至AP,该第二DLS回应消息指示的是对第三DLS请求消息中的DLS参数的接受和拒绝中的一个。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AP被配置为基于第二DLS回应消息发送第三DLS回应消息至第一STA。
64.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目的STA被配置为:如果目的STA拒绝第三DLS请求消息中的DLS参数,则目的STA在第二DLS回应消息中包括对DLS参数的拒绝原因和建议中的至少一者。
65.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源STA和目的STA被配置为:如果目的STA接受第三DLS请求消息中的DLS参数,则源STA和目的STA执行主要交换流程。
6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源STA和目的STA被配置为:在BSS通道上建立DLS链结,并在BSS通道上经由DLS链结来执行对DLS通道的协商确定。
6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AP被配置为将在BSS中关于多通道DLS策略的配置资讯发送至STA。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配置资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者:在BSS中实施的多通道DLS能力,在BSS中可进行的多通道DLS能力,以及DLS通道的停留时间、最大传输时间、通道接入时间、服务质量(QoS)设置和通道接入调度中的至少一者。
69.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DLS通道是BSS通道的子通道。
CNA200680043350XA 2005-11-03 2006-11-01 在基本服务集中的站之间执行点对点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013135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73321705P 2005-11-03 2005-11-03
US60/733,217 2005-11-03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495172A Division CN102883447A (zh) 2005-11-03 2006-11-01 在基本服务集中的站之间执行点对点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站
CN2012103495327A Division CN102883448A (zh) 2005-11-03 2006-11-01 在基本服务集中的站之间执行点对点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3527A true CN101313527A (zh) 2008-11-26

Family

ID=3786574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495172A Pending CN102883447A (zh) 2005-11-03 2006-11-01 在基本服务集中的站之间执行点对点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站
CNA200680043350XA Pending CN101313527A (zh) 2005-11-03 2006-11-01 在基本服务集中的站之间执行点对点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2012103495327A Pending CN102883448A (zh) 2005-11-03 2006-11-01 在基本服务集中的站之间执行点对点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站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495172A Pending CN102883447A (zh) 2005-11-03 2006-11-01 在基本服务集中的站之间执行点对点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站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495327A Pending CN102883448A (zh) 2005-11-03 2006-11-01 在基本服务集中的站之间执行点对点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站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3) US8077683B2 (zh)
EP (2) EP2683119A2 (zh)
JP (2) JP5070216B2 (zh)
KR (2) KR101068589B1 (zh)
CN (3) CN102883447A (zh)
AR (1) AR056767A1 (zh)
AU (2) AU2006312040B2 (zh)
BR (1) BRPI0619692A2 (zh)
CA (1) CA2628365A1 (zh)
RU (2) RU2395934C2 (zh)
TW (3) TW200719743A (zh)
WO (1) WO2007055993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1323A (zh) * 2009-04-15 2012-05-16 Itec东京株式会社 在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中的通信方法
CN102461314A (zh) * 2009-04-22 2012-05-16 英特尔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对等装置的发现信道和发现信标
CN102687580A (zh) * 2009-10-02 2012-09-19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建立对等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70488A (zh) * 2010-03-31 2013-01-0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通信模式和/或使用所确定的通信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3209468A (zh) * 2012-01-17 2013-07-1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传输的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CN104067528A (zh) * 2011-07-12 2014-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直接的多用户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04969143A (zh) * 2012-11-12 2015-10-07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装置间无线数据通信的连接信息
CN105338632A (zh) * 2014-06-20 2016-02-17 索尼公司 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
CN105722037A (zh) * 2014-12-03 2016-06-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wlan设备与wfd设备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CN111316722A (zh) * 2017-11-09 2020-06-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基本服务集上行链路时间对准
CN111641979A (zh) * 2020-04-30 2020-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i-Fi点对点业务的实现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84409B2 (en) * 2004-06-10 2010-03-23 The Directv Group, Inc. Efficient message delivery in a multi-channel un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077683B2 (en) * 2005-11-03 2011-12-1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ations within a basic service set
US8811369B2 (en) 2006-01-11 2014-08-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communications modes of operation
EP2288196B1 (en) 2006-01-11 2018-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supporting synchronization
JP4671422B2 (ja) * 2006-01-31 2011-04-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それらの表示方法
US8059646B2 (en) 2006-07-11 2011-11-15 Napo Enterpris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music content in a P2P real time recommendation network
US8327266B2 (en) 2006-07-11 2012-12-04 Napo Enterprises, Llc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system for allowing management of a media item playlist based on a preference scoring system
US9003056B2 (en) 2006-07-11 2015-04-07 Napo Enterprises, Llc Maintaining a minimum level of real time media recommendations in the absence of online friends
US7970922B2 (en) * 2006-07-11 2011-06-28 Napo Enterprises, Llc P2P real time media recommendations
US8620699B2 (en) 2006-08-08 2013-12-31 Napo Enterprises, Llc Heavy influencer media recommendations
JP5127269B2 (ja) * 2007-03-07 2013-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当該無線通信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720086B2 (en) * 2007-03-19 2010-05-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overlay multi-channel media access control fo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KR100879541B1 (ko) * 2007-04-09 2009-0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모드 휴대 단말기의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1479263B1 (ko) 2007-07-09 2015-0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적응적 피어투피어 통신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US7899073B2 (en) * 2007-07-10 2011-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for signals and selecting and/or using a communications band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results
US8521194B2 (en) 2007-07-10 2013-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rforming paging in a wireless peer-to-peer network
US8705438B2 (en) 2007-07-10 2014-04-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nd/or using a communications band for peer to peer signaling
WO2009008615A2 (en) * 2007-07-11 2009-01-15 Lg Electronics Inc. Direct link teardown procedure in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tdls) wireless network and station supporting the same
US8185087B2 (en) 2007-09-17 2012-05-22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Emergency 911 data messaging
EP2195971B1 (en) 2007-09-18 2018-11-07 LG Electronics Inc. Direct link setup procedure in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wireless network and station supporting the procedure
KR101443376B1 (ko) * 2007-10-24 2014-1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확장성을 지원하는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JP5160191B2 (ja) * 2007-10-30 2013-03-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8767600B2 (en) 2007-11-12 2014-07-01 Lg Electronics Inc. Procedure for a power save mode in a direct link setup wireless network
US8396951B2 (en) 2007-12-20 2013-03-12 Napo Enterpris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pulating a content repository for an internet radio service based on a recommendation network
JP4475328B2 (ja) * 2007-12-26 2010-06-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472299B (zh) * 2007-12-28 2012-1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确定Off-Channel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227362B (zh) * 2008-01-18 2012-05-23 西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个域网接入方法
CN101232419B (zh) * 2008-01-18 2010-12-08 西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原语的无线个域网接入方法
JP4479813B2 (ja) 2008-03-18 2010-06-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101220774B1 (ko) 2008-05-01 2013-0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터널 다이렉트 링크 설정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다이렉트 링크 설정 절차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스테이션
KR20090117560A (ko) * 2008-05-09 2009-11-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채널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다이렉트 링크 설정절차와 채널 할당 메커니즘
US8595501B2 (en) 2008-05-09 2013-1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 helper for authentication between a token and verifiers
CN102090132A (zh) * 2008-05-15 2011-06-08 诺基亚公司 用于提供对设备到设备通信的协调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9072060B2 (en) 2008-06-03 2015-06-30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power control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US8577363B2 (en) * 2008-07-14 2013-11-05 Nokia Corporation Setup of device-to-device connection
US20100011110A1 (en) * 2008-07-14 2010-01-14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terminal to media server connec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US8255714B2 (en) * 2008-07-17 2012-08-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direct link on the high throughput channel of a multi-rate channe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279851B2 (en) * 2008-08-15 2012-10-02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local connectivity settings
KR101511386B1 (ko) * 2008-10-15 2015-04-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터널 다이렉트 링크 설정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다이렉트 링크 설정 절차
US8194600B2 (en) * 2008-11-24 2012-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ir interface selection between nodes in peer-to-peer/ad-hoc networks
US9320067B2 (en) * 2008-11-24 2016-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 of user equipment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US9026668B2 (en) 2012-05-26 2015-05-05 Free Stream Media Corp. Real-time and retargeted advertising on multiple screens of a user watching television
US9986279B2 (en) 2008-11-26 2018-05-29 Free Stream Media Corp. Discovery, access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with networked services
US10880340B2 (en) 2008-11-26 2020-12-29 Free Stream Media Corp. Relevancy improvement through targeting of information based on data gathered from a networked device associated with a security sandbox of a client device
US9961388B2 (en) 2008-11-26 2018-05-01 David Harrison Exposure of public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es in an advertising exchange server to improve relevancy of advertisements
US9154942B2 (en) 2008-11-26 2015-10-06 Free Stream Media Corp. Zero configur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browser and a networked media device
US10631068B2 (en) 2008-11-26 2020-04-21 Free Stream Media Corp. Content exposure attribution based on renderings of related content across multiple devices
US10334324B2 (en) 2008-11-26 2019-06-25 Free Stream Media Corp. Relevant advertisement generation based on a user operating a client device communicatively coupled with a networked media device
US10419541B2 (en) 2008-11-26 2019-09-17 Free Stream Media Corp. Remotely control devices over a network without authentication or registration
US8180891B1 (en) 2008-11-26 2012-05-15 Free Stream Media Corp. Discovery, access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with networked services from within a security sandbox
US9386356B2 (en) 2008-11-26 2016-07-05 Free Stream Media Corp. Targeting with television audience data across multiple screens
US9519772B2 (en) 2008-11-26 2016-12-13 Free Stream Media Corp. Relevancy improvement through targeting of information based on data gathered from a networked device associated with a security sandbox of a client device
US10567823B2 (en) 2008-11-26 2020-02-18 Free Stream Media Corp. Relevant advertisement generation based on a user operating a client device communicatively coupled with a networked media device
US10977693B2 (en) 2008-11-26 2021-04-13 Free Stream Media Corp. Association of content identifier of audio-visual data with additional data through capture infrastructure
KR101493528B1 (ko) 2008-12-12 2015-0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초고처리율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의 대역 스위치 방법 및 이를위한 프레임 포맷
US8200602B2 (en) * 2009-02-02 2012-06-12 Napo Enterpris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thematic listening experiences in a networked peer media recommendation environment
US9049045B2 (en) * 2009-04-24 2015-06-02 Aruba Networks, Inc. Peer-to-peer forwarding for packet-switched traffic
US8032652B2 (en) 2009-04-30 2011-10-04 Aruba Networks, Inc. Initiating peer-to-peer tunnels
JP5313758B2 (ja) 2009-04-27 2013-10-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経路選択方法
CN102388666B (zh) 2009-04-30 2015-07-29 诺基亚公司 用于管理设备到设备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WO2010128823A2 (en) * 2009-05-08 2010-11-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cynchronous direct link setup in wlan system
US9007968B2 (en) * 2009-06-16 2015-04-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multi-band networks association and maintenance
EP2462771A1 (en) * 2009-08-07 2012-06-1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Scheduling in radio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06124B2 (en) * 2009-09-17 2014-04-22 Nokia Corporation Data path transfer for multiband communication
KR101474621B1 (ko) * 2009-09-18 2014-12-18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네트워크 접속을 갖는 피어 투 피어 직접 링크 통신을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8400955B2 (en) * 2009-09-21 2013-03-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saving by coordinated wake-up in a wireless multi-band network
US8755302B2 (en) * 2009-09-24 2014-06-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hoc communications over millimeter wave wireless channels in wireless systems
WO2011040763A2 (ko) * 2009-09-29 2011-04-0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 링크 셋업 방법 및 장치
US20110082939A1 (en) * 2009-10-02 2011-04-07 Michael Peter Montemurro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roxy discovery and negotiations between network entities to establish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PL2494832T3 (pl) * 2009-10-30 2020-11-02 Nokia Technologies Oy Planowanie komunikacji bezpośrednie-do-bezpośredniego
US9900759B2 (en) * 2009-11-04 2018-0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er discover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1640507B1 (ko) * 2009-11-06 2016-07-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개의 주파수 대역을 지원하는 디바이스들이 통신에 사용하는 주파수 대역을 변경하는 방법
EP3633886A1 (en) * 2009-11-13 2020-04-0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ntrol sign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432818B2 (en) 2010-02-11 2016-08-30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8885621B2 (en) 2010-04-26 2014-11-11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witching traffic streams among multiple bands
US9614641B2 (en) * 2010-05-12 2017-04-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coordination for peer-to-peer groups through distributed negotiation
EP2620028B1 (en) * 2010-09-23 2020-04-29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coordination of radio resources usage in a wireless network environment
US8650604B2 (en) * 2010-10-27 2014-02-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nchronization of audio/video (A/V) stream format chan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091636B2 (en) 2010-11-19 2018-10-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be messaging for direct link connections
US9271136B2 (en) * 2010-11-19 2016-0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be messaging for direct link connections
US20120147823A1 (en) * 2010-12-10 2012-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of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spectrum
US9265078B2 (en) 2011-05-02 2016-02-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8817722B2 (en) 2011-06-07 2014-08-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emptive direct link channel switching
US9210731B2 (en) * 2011-07-25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rect link setup through an extended service set
US9635694B2 (en) 2011-07-25 2017-04-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management
CA2846040C (en) * 2011-08-29 2019-05-14 Lg Electronics Inc. Distribution system connection through a station working as a non-access point
US8909667B2 (en) 2011-11-01 2014-12-09 Lemi Technology, Llc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generating recommendations in a media recommendation system
CN102547685B (zh) * 2011-12-28 2015-01-07 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 直连链路的建立方法、终端及通信系统
US20130244579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Rapidblue Solutions Method of enabling proximity based connectivity between mobile devices using different operating systems
US9100984B2 (en) 2012-04-04 2015-08-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hannelization
KR102036778B1 (ko) * 2012-04-20 2019-10-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d2d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989070B2 (en) 2012-07-02 2015-03-24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efficiently send device trigger messages
US20140126470A1 (en) * 2012-11-02 2014-05-08 Emily Qi Mechanism to enable rejection and cancellation of request actions from wireless peer-to-peer devices
CN104937995B (zh) * 2013-02-22 2019-08-06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接入网络选择和流量路由的系统和方法
WO2014158135A1 (en) * 2013-03-25 2014-10-02 Nokia Corporation Direct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radio technology selection
KR20140118896A (ko) * 2013-03-28 2014-10-0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의 스테이션 간 다이렉트 통신 방법
US20140301294A1 (en) * 2013-03-28 2014-10-0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ation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system
JP2014212412A (ja) * 2013-04-18 2014-11-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9705656B2 (en) * 2013-05-03 2017-07-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er-to-peer and AP traffic multiplexing
JP6118187B2 (ja) * 2013-06-12 2017-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046006B2 (ja) * 2013-08-08 2016-12-1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838940B2 (en) * 2013-09-18 2017-1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cket transmission deferral based on BSSID information
CN105594256B (zh) 2013-10-03 2019-04-16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用于d2d操作的指示的方法和设备
JP2015082831A (ja) * 2013-10-24 2015-04-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4703221A (zh) * 2013-12-10 2015-06-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接入目标频段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网络
JP6451977B2 (ja) * 2014-08-01 2019-01-16 富士通コネクテッド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US10051676B2 (en) * 2014-10-30 2018-08-14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US9521192B2 (en) 2014-10-30 2016-12-13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traffic to a plurality of peer to peer devices
US11696216B2 (en) * 2016-02-18 2023-07-04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SID broadcast management to support priority of broadcast
CN107231702B (zh) * 2016-03-24 2021-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直连链路的建立方法及其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节点
US10367761B2 (en) * 2016-04-25 2019-07-30 Intel IP Corporation Coordinated channel switch timing and transmissions in neighborhood awareness networks
DE112016007007T5 (de) 2016-06-22 2019-03-07 Intel Corporation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vollduplex-disposition
JP6463425B1 (ja) 2017-08-10 2019-0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印刷制御方法
CN107947879A (zh) * 2017-11-23 2018-04-2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九研究所 船用通信信道切换装置、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0928705B (zh) * 2019-10-15 2023-09-22 湖南大学 面向高性能计算应用的通信特征分析方法及系统
JP7012772B2 (ja) * 2020-04-06 2022-0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304982B2 (ja) * 2020-04-06 2023-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24102573A1 (en) * 2022-11-08 2024-05-16 Cisco Technology, Inc. Allocating wireless resources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5366A (en) * 1994-11-17 1996-05-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in a TDM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819177A (en) 1996-03-20 1998-10-06 Dynami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Fixed wireless terminals with network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146636B2 (en) * 2000-07-24 2006-12-05 Bluesocket,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centralized control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EP1338125A2 (en) * 2000-11-03 2003-08-27 AT & T Corp. Tiered contention multiple access (tcma): a method for priority-based shared channel access
US7155518B2 (en) * 2001-01-08 2006-12-26 Interactive People Unplugged Ab Extranet workgroup formation across multiple mobile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US6842460B1 (en) * 2001-06-27 2005-01-11 Nokia Corporation Ad hoc network discovery menu
EP1274178A1 (en) * 2001-06-28 2003-01-08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p.A. Downlink power control in packet switching cellular systems with 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US6771666B2 (en) * 2002-03-15 2004-08-03 Mesh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edium address resolution on an ad-hoc network with at least one highly disconnected medium having multiple access points to other media
US7693484B2 (en) * 2002-01-29 2010-04-06 Palm, Inc. Dynamic networking modes method and apparatus
JP3888178B2 (ja) * 2002-02-21 2007-02-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における通信チャンネルの切り換え制御
JP4112241B2 (ja) * 2002-02-22 2008-07-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US6961541B2 (en) * 2002-05-24 2005-11-01 Aeroscout,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security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ing distance measurement techniques
US7251235B2 (en) * 2002-06-12 2007-07-31 Conexant, Inc. Event-based multichannel direct link
US6791962B2 (en) * 2002-06-12 2004-09-14 Globespan Virata, Inc. Direct link protocol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20040004951A1 (en) * 2002-07-05 2004-01-0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erforming wireless switching
EP1389856A1 (de) 2002-08-13 2004-02-1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Vergabe von Funkressourcen in einem selbstorganidierenden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US7016673B2 (en) 2002-10-01 2006-03-2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with controlled WTRU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US7480737B2 (en) * 2002-10-25 2009-01-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echnique for addressing a cluster of network servers
US7698550B2 (en) * 2002-11-27 2010-04-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Native wi-fi architecture for 802.11 networks
GB2396775B (en) * 2002-12-23 2005-04-1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direct communication for mobile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4260258A (ja) * 2003-02-24 2004-09-16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lanシステム
CN1527623A (zh) * 2003-03-07 2004-09-08 �ʼҷ����ֵ��ӹɷ����޹�˾ 无线通信网络中点到点对等通信无线链接建立和保持的方法与装置
GB0307913D0 (en) * 2003-04-05 2003-05-14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Management of peer-to-peer network using reputation services
US7027827B2 (en) * 2003-05-19 2006-04-1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haring between multip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05004437A1 (en) * 2003-06-25 2005-01-13 Hotspot Wireless Devices, Inc. Systems and metods using multiprotocol communication
KR100526185B1 (ko) * 2003-08-14 2005-1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Pcf 및 dcf를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에서 dlp와멀티-채널을 사용하여 전송 효율을 높이는 장치 및 방법
US7542452B2 (en) * 2004-04-09 2009-06-02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an enhanced multi-channel direct link protocol between stations in a wireless LAN environment
US20060020797A1 (en) * 2004-07-08 2006-01-26 Kan Zhang Method for verifying a secure association between devices
EP1766916A1 (en) * 2004-07-09 2007-03-28 Codemate APS Peer of a peer-to-peer network and such network
US7814195B2 (en) * 2004-09-10 2010-10-12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ata synchronization with mobile wireless devices
US8159999B2 (en) * 2005-01-25 2012-04-1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eer-to-pe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529255B2 (en) * 2005-04-21 2009-05-05 Microsoft Corporation Peer-to-peer multicasting using multiple transport protocols
US20070076648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Yong Yean 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WLAN access point bandwidth via use of a WLAN mailbox
US8077683B2 (en) * 2005-11-03 2011-12-1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ations within a basic service set
US20070097934A1 (en) * 2005-11-03 2007-05-03 Jesse Walker Method and system of secured direct link set-up (DLS)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8594581B2 (en) * 2005-12-05 2013-11-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station and method in a wireless station for initiating resource measurements
US20090310578A1 (en) * 2006-07-19 2009-12-17 Stmicroelectronics S.R.L.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multi-channel direct link connec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related network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1323A (zh) * 2009-04-15 2012-05-16 Itec东京株式会社 在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中的通信方法
CN102461323B (zh) * 2009-04-15 2015-04-08 Itec东京株式会社 在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中的通信方法
CN102461314B (zh) * 2009-04-22 2015-01-14 英特尔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对等装置的发现信道和发现信标
CN102461314A (zh) * 2009-04-22 2012-05-16 英特尔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对等装置的发现信道和发现信标
CN102687580A (zh) * 2009-10-02 2012-09-19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建立对等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9949305B2 (en) 2009-10-02 2018-04-17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10681757B2 (en) 2009-10-02 2020-06-09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including the negoti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a peer-to-peer connection between peers based on capability information
CN102870488A (zh) * 2010-03-31 2013-01-0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通信模式和/或使用所确定的通信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70488B (zh) * 2010-03-31 2016-09-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通信模式和/或使用所确定的通信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4067528A (zh) * 2011-07-12 2014-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直接的多用户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04067528B (zh) * 2011-07-12 2018-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直接的多用户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WO2013107366A1 (zh) * 2012-01-17 2013-07-2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传输的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CN103209468A (zh) * 2012-01-17 2013-07-1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传输的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CN103209468B (zh) * 2012-01-17 2016-05-1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传输的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US9549405B2 (en) 2012-01-17 2017-01-17 Huawei Device Co., Ltd.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access point, and station
CN104969143B (zh) * 2012-11-12 2019-04-02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装置间无线数据通信的连接信息
US9807735B2 (en) 2012-11-12 2017-10-3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nnection information for inter-device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CN104969143A (zh) * 2012-11-12 2015-10-07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装置间无线数据通信的连接信息
US10728883B2 (en) 2012-11-12 2020-07-2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nnection information for inter-device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CN105338632A (zh) * 2014-06-20 2016-02-17 索尼公司 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
CN105338632B (zh) * 2014-06-20 2020-09-29 索尼公司 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
CN105722037A (zh) * 2014-12-03 2016-06-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wlan设备与wfd设备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CN105722037B (zh) * 2014-12-03 2019-04-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wlan设备与wfd设备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CN111316722A (zh) * 2017-11-09 2020-06-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基本服务集上行链路时间对准
CN111316722B (zh) * 2017-11-09 2021-03-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基本服务集上行链路时间对准
CN111641979A (zh) * 2020-04-30 2020-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i-Fi点对点业务的实现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50898A1 (en) 2013-09-26
RU2395934C2 (ru) 2010-07-27
AU2006312040A1 (en) 2007-05-18
JP2009515477A (ja) 2009-04-09
TW201352048A (zh) 2013-12-16
RU2008122068A (ru) 2009-12-10
KR20080074922A (ko) 2008-08-13
RU2010126194A (ru) 2011-12-27
CA2628365A1 (en) 2007-05-18
US20120076049A1 (en) 2012-03-29
US8077683B2 (en) 2011-12-13
AR056767A1 (es) 2007-10-24
US20070104138A1 (en) 2007-05-10
KR20080070740A (ko) 2008-07-30
AU2006312040B2 (en) 2009-12-10
WO2007055993A1 (en) 2007-05-18
BRPI0619692A2 (pt) 2011-10-11
AU2010200899A1 (en) 2010-04-01
TW201038104A (en) 2010-10-16
JP2012191669A (ja) 2012-10-04
KR101068589B1 (ko) 2011-09-30
CN102883448A (zh) 2013-01-16
JP5070216B2 (ja) 2012-11-07
CN102883447A (zh) 2013-01-16
US8452289B2 (en) 2013-05-28
TW200719743A (en) 2007-05-16
TWI419595B (zh) 2013-12-11
EP2683119A2 (en) 2014-01-08
EP1949609A1 (en) 2008-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3527A (zh) 在基本服务集中的站之间执行点对点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KR101396060B1 (ko) 피어 투 피어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TWI390872B (zh) 無線區域網路中鄰近掃描
CN2914501Y (zh) 无线通讯系统
CN106134234A (zh) 设备和方法
KR101913261B1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551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1126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2551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