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38632A - 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38632A
CN105338632A CN201410280913.3A CN201410280913A CN105338632A CN 105338632 A CN105338632 A CN 105338632A CN 201410280913 A CN201410280913 A CN 201410280913A CN 105338632 A CN105338632 A CN 1053386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ystem
radio resource
resource management
management subsystem
inter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809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38632B (zh
Inventor
赵友平
胡亦琦
孙晨
郭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85683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19998B/zh
Priority to CN201410280913.3A priority patent/CN105338632B/zh
Priority to US14/736,374 priority patent/US20150373726A1/en
Priority to EP20186130.9A priority patent/EP3748996B1/en
Priority to EP15172509.0A priority patent/EP2958357B1/en
Publication of CN105338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38632A/zh
Priority to US15/400,474 priority patent/US10405320B2/en
Priority to US16/505,715 priority patent/US1112916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386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386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3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ocating network equip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该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包括控制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至少一个次系统和至少一个主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确定在不干扰主系统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的许可无线电资源中可由至少一个次系统使用的无线电资源,控制装置包括:选择单元,用于基于地理位置信息,从至少一个主系统、从至少一个次系统或者从至少一个主系统以及至少一个次系统中选择易受到由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干扰的至少一个对象;以及通信装置,用于将选择单元选择的至少一个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传输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本公开能够减少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

Description

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中的无线电资源的管理,尤其涉及一种在不对通信系统中主系统造成干扰的情况下、管理通信系统中次系统的无线电资源的使用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电资源越来越紧张。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无线电资源,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动态地利用那些已经分配给某些服务但是却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无线电资源。更具体地,对于拥有无线电资源使用权的主系统,在不影响其使用的情况下,将未被其充分利用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给未许可的次系统,使得次系统在不影响主系统的无线电资源使用的情况下适当地使用主系统的许可无线电资源。
为了确保各个主系统以及次系统的无线电频谱资源的使用在其干扰允许范围下,除了要考虑由同一个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例如地理位置信息数据库GLDB)所管理的次系统的干扰影响之外,还要考虑由相邻的其他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所管理的次系统(尤其是处于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覆盖范围边缘的次系统)的干扰影响。在此情况下,不同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之间通常就其管理的次系统的信息进行交互,以保障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所管理的次系统不会对其相邻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主系统和/或次系统的通信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然而,如何节省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之间信息交互的开销,从而提高信息交互的效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需要说明,以上描述只是对本发明的背景做出的描述,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公开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公开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意图确定本公开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意图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公开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以至少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包括:控制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至少一个次系统和至少一个主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确定在不干扰所述主系统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的许可无线电资源中可由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使用的无线电资源,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选择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地理位置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从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或者从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中选择易受到由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干扰的至少一个对象;以及通信装置,用于将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传输到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包括:控制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至少一个次系统和至少一个主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确定在不干扰所述主系统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的许可无线电资源中可由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使用的无线电资源,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聚合单元,用于将由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中地理位置彼此靠近的至少两个次系统等效为一个等效次系统;以及通信装置,用于将所述等效次系统的无线电资源使用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传输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以辅助与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的干扰协调。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包括:控制步骤,用于基于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至少一个次系统和至少一个主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确定在不干扰所述主系统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的许可无线电资源中可由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使用的无线电资源,所述控制步骤还包括:基于所述地理位置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从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或者从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中选择易受到由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干扰的至少一个对象;以及传输步骤,用于将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传输到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包括:
控制步骤,用于基于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至少一个次系统和至少一个主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确定在不干扰所述主系统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的许可无线电资源中可由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使用的无线电资源,所述控制步骤包括:将由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中地理位置彼此靠近的至少两个次系统等效为一个等效次系统;以及传输步骤,用于将所述等效次系统的无线电资源使用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传输到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以辅助与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的干扰协调。
另外,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用于实现上述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应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用于实现所述上述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上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方法至少能够实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在保证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所管理的对象的通信质量的前提下,显著减小数据信息交互的开销。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最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这些以及其他优点将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本公开可以通过参考下文中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描述而得到更好的理解,其中在所有附图中使用了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者相似的部件。所述附图连同下面的详细说明一起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且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而且用来进一步举例说明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和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和优点。其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的示例性结构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的另一示例性结构框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的另一示例性结构框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的另一示例性结构框图。
图5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的示例性结构框图。
图6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控制装置50的另一示例性结构框图。
图7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控制装置50的又一示例性结构框图。
图8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控制装置50的另一示例性结构框图。
图9是示出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之间的干扰以及各个次系统的干扰区域的示意图。
图10为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与其相邻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的示意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不同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之间信息交互的系统示意图。
图14是示出了可用来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的一种可能的信息处理设备的硬件配置的结构简图。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附图中的元件仅仅是为了简单和清楚起见而示出的,而且不一定是按配比绘制的。例如,附图中某些元件的尺寸可能相对于其他元件放大了,以便有助于提高对本公开实施例的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进行描述。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在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然而,应该了解,在开发任何这种实际实施例的过程中必须做出很多特定于实施方式的决定,以便实现开发人员的具体目标,例如,符合与系统及业务相关的那些限制条件,并且这些限制条件可能会随着实施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此外,还应该了解,虽然开发工作有可能是非常复杂和费时的,但对得益于本公开内容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种开发工作仅仅是例行的任务。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公开,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公开的方案密切相关的装置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公开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本公开提出一种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用于在保证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与其邻近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的通信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这些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
系统环境
首先,简要描述本申请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所在的系统环境。本发明设计所基于的系统环境包括主系统和次系统,主系统是具有许可(licensed)频谱使用权的系统,例如可以按照其业务需求任意的对相应频谱资源进行利用,主系统中可以有多个用户(主用户)。次系统可以是没有频谱使用权而只能在主系统不使用该频谱的时候机会性地使用该频谱进行通信的系统,次系统中可以有多个用户(次用户)。在一个示例中,主系统是陆地电视广播系统,主用户是电视终端或广播终端,次系统是利用UHF频段(电视广播专用频段)的WIFI系统,次用户是利用UHF频段进行基于WIFI技术通信的用户设备。此外,次系统也可以是其他需要利用频谱资源例如UHF频段进行通信的系统,比如智能抄表系统。可替选地,次系统也可以是具有频谱使用权的系统,但是在频谱使用上具有比主系统低的优先级别,例如,运营商在部署新的基站以提供新服务的时候,已有基站以及提供的服务被作为主系统而具有频谱使用优先权。又例如,主系统是陆地电视广播系统,或者第一移动运营商维护的被许可在第一频段集合上工作的第一移动通信系统,次系统是第二移动运营商维护的被许可在第二频段集合上工作的第二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次系统在不对主系统造成干扰的情况下机会性的使用未被许可的(unlicensed)UHF频段或者第一频段集合中的资源,具体例如第二通信系统基于LTE-A中规定的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技术,将被许可频段和未被许可频段上的载波进行聚合。
其中,次系统可用的未被许可频谱资源可以指具体频率范围、相应频率范围的利用时间、传输功率等至少之一。此外,不对主系统造成干扰的情况包括所造成的干扰在主系统的容忍限度范围内而不影响主系统的正常工作。
发明人已知对主系统保护的一种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将主系统的覆盖信息存放在数据库中。这个数据库还存储有主系统所能容许的干扰界限。同一区域内的次系统在开始利用同一区域内的主系统的频谱之前首先要访问该数据库并提交次系统的状态信息,例如位置信息、频谱发射模板(spectrumemissionmask)、传输带宽和载波频率等等。然后,数据库根据次系统的状态信息计算次系统对主系统的干扰量,并且根据所计算的当前状态下的次系统对主系统的干扰量来计算当前状态下的次系统的预计可用频谱资源。本发明中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可以被配置为这样的数据库,或者独立于数据库而与此数据库进行通信以获取相应信息。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内容描述各个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的示例性结构框图。
如图1所示,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包括:控制装置10,用于基于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至少一个次系统和至少一个主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确定在不干扰所述主系统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的许可无线电资源中可由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使用的无线电资源,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选择单元101,用于基于所述地理位置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从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或者从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中选择易受到由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干扰的至少一个对象;以及通信装置20,用于将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传输到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
根据本公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以及与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1进行信息交互的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可以是用于管理特定范围内的通信系统(包括主系统和次系统)的信息的地理位置信息数据库(GLDB),也可以是覆盖特定范围内的通信系统的先进的定位引擎(AGE),还可以是例如eNodeB或是基带云等网络侧设备。此外,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1可以是独立于主系统和次系统的一个单独的实体,也可以是分布在各个主系统和次系统上的多个实体的组合。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管理的主系统可以是拥有许可频谱使用权的系统,通常包括主基站和主用户;相应地,次系统可以是没有被许可无线电资源使用权的系统,通常包括次基站和次用户;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主系统也可以与次系统同时具有无线电资源使用权、但频谱使用优先级高于次系统的系统。例如,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1的主系统例如可以是陆地电视广播系统,次系统例如可以是认知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他的示例和解释可以参考上述系统环境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次系统可以包括次用户和次基站,也可以仅包括次用户(例如,没有设置次基站,而由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直接管理的次用户的情况),因此,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将次用户泛指为次系统以涵盖上上述情况。
更具体地,根据本公开的次系统的具体实现形式例如可以是移动终端(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式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式/加密狗型移动路由器和数字摄像装置)或者车载终端(诸如汽车导航设备),也可以是执行机器对机器(M2M)通信的终端(也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或者是执行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终端。这些操作为次系统的终端可以基于WIFI通信技术、包括LTE、LTE-A、LTE-U(LTE-Unlicensed)的蜂窝通信技术等各种无线通信技术工作,而其使用的频谱资源中包括未被许可的资源。
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次系统不仅可以是当前正在工作的次系统实体,也可以是预计将会工作的次系统,例如当前处于关闭状态但随时可能开启的次系统,例如,当次系统是移动终端时,也可以是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范围内的一个地点,例如,有次系统移动到该地点工作的概率较高。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控制装置10可以基于由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管理的至少一个次系统和至少一个主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由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管理的次系统对于其主系统的干扰情况以及由相邻的无线电管理系统所管理的次系统对该主系统的干扰情况,从而确定至少一个主系统的许可无线电资源中可由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使用的无线电资源。
通常,次系统对未许可无线电资源的使用必须保证不对主系统干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在对其管理的次系统进行资源分配时有责任保护在该管理系统中注册的主系统不被其管理的次系统干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进一步考虑由其他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所管理的次系统对其注册主系统的干扰情况,而更好的保证主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应地,在各个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之间需要交互各自保护的主系统的相关信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选择单元101可以基于所述地理位置信息,从该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管理的至少一个主系统中选择容易受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干扰(换言之,最需要保护的)的至少一个主系统或者主用户,并通过通信装置20将选择单元101选择的至少一个主系统或者主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传输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
根据此实施例,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有针对性地选择出部分主系统并将这些主系统的信息与其他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交互。相比于盲目的将不必要的主系统信息都与其他管理系统进行交互,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系统间的信令开销,同时提高系统安全性。与主系统不同地,次系统机会性地利用未许可无线电资源,在次系统之间对于未许可无线电资源的使用可以基于碰撞,或者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协调。当这些次系统被同一个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时,该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可以承担相应的协调任务而提高对未许可资源的利用效率。而当这些次系统由不同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时,各个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仅进行内部的协调也无法避免两个不同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之间发生碰撞,因此,各个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间需要交互各自的次系统信息。
此外,不仅仅主系统,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管理的次系统中有一些次系统需要服务质量保障例如QoS保证,而另一些次系统不需要QoS保证。具体的,例如一些次系统的当前业务为实时语音通信或其他重要业务而需要QoS保证,或者一些次系统的用户缴交了额外的费用而要求OoS保证。因此也需要考虑其他次系统(包括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即与其同属于一个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和相邻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对需要QoS保证的次系统的影响。
在此情况下,选择单元101可以基于所述地理位置信息,从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管理的主系统和次系统中选择易受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干扰或者需要保护的主系统和次系统作为易受到由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干扰的至少一个对象。根据此实施例,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有针对性的选择出部分次系统并将这些次系统的信息与其他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交互。相比于盲目的将不必要的次系统信息都与其他管理系统进行交互,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系统间的信令开销,同时提高系统安全性。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易受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干扰的对象可以是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管理的主系统和次系统。
虽然以上描述了选择单元101从至少一个主系统或者至少一个主系统和至少一个次系统的组合中选择易受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干扰的至少一个对象,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也可以配置为将所有注册的主系统的信息都与另一无线电资源系统进行交互,而对于次系统,仅选择易受干扰的次系统的信息进行交互。在此情况下,选择单元101可以配置为仅从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管理的次系统中选择易受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干扰的至少一个次系统,而由通信装置20将所选择的至少一个次系统以及所有主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传输到该另一个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
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主系统和至少一个次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包括经度、纬度信息,此外,可以还包括天线高度的信息。在一些例子中,可以按照特定规则将管理范围划分为多个区域,地理位置信息以例如区域编号来表示。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的另一示例性结构框图。
如图2所示,除了与图1的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1类似地包括控制装置10和通信装置20之外,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2还包括:存储装置30,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和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其中,所述控制装置10还配置为访问所述存储装置30以获取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和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存储装置30用于存储注册在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2中的所有主系统和次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例如,主系统和次系统的坐标,例如主系统和次系统的经度、纬度和天线高度的信息),从而控制装置10可以通过范围存储装置30获取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2管理的主系统和次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
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存储装置30还存储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2所管理的所有次系统的发射信息,例如发射功率,信道标识符ID等。
基于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的至少一个主系统或者至少一个次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选择单元101可以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或者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与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通信系统区域之间的距离,并且根据所述距离选择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作为易受到由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干扰的至少一个对象。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选择单元101可以配置为从至少一个主系统、从至少一个次系统或者从至少一个主系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中,选择与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通信系统区域之间距离最近的主系统和/或距离最近且对非许可频谱的使用优先级最高的次系统作为易受到由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干扰的至少一个对象。
例如,选择单元101从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至少一个主系统和或至少一个次系统中选择与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通信系统区域之间距离最近的主系统PU0和/或次系统SU0作为易受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干扰的对象,并且通信装置20被配置为将该主系统PU0和/或次系统SU0的地理位置信息L0(例如,坐标(x0,y0))传输给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除了地理位置信息之外,选择单元101被配置为还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和至少一个次系统的接收性能信息,选择至少一个对象作为易受到由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干扰的至少一个对象,所述接收性能信息例如包括接收功率。通信装置20被配置为将所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对象的接收性能信息传输到所述另一个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
接收性能信息包括用于描述接收机本身情况的信息(例如灵敏度、信干噪比要求等)以及/或者实际接收情况(例如实际的接收功率或者实际的信干噪比)。接收功率包括当前的实际接收功率、接收功率的历史均值,接收功率的历史最低值或者较高概率的历史接收功率值。
更具体地,选择单元10可以选择例如当前接收信号信干噪比最小/信干噪比要求最高/灵敏度最差的主系统PU1和/或次系统SU1作为最易受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至少一个对象。并且在此情况下,通信装置20被配置为将所选择的至少一个对象PU1和/或SU1的接收功率P1传输到所述另一个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
通信装置20可以将选择单元101选择的主系统PU0和/或次系统SU0的地理位置信息L0与主系统PU1和/或次系统SU1的接收功率P1一起传输到所述另一个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选择单元101基于主系统和次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选择的至少一个对象与基于主系统和次系统的接收性能选择的至少一个对象可以是根据不同的标准分别选择的至少一个对象,其可能是同一个对象,也可能是不同的对象。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选择单元101可以基于主系统和次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先选择多个对象,然后再从多个对象中根据接收性能选择至少一个对象,并将该至少一个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和接收性能信息发送到另一个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也可以将上述顺序颠倒,先根据接收性能选择,再根据地理位置进一步筛选。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选择单元101还配置为基于至少一个次系统的优先级信息,选择所述至少一个对象。在此情况下,通信单元101还配置为将所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对象的优先级信息传输到所述另一个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更具体地,选择单元101基于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所管理的次系统的优先级,选择具有较高优先级的次系统作为易受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干扰的对象,从而通信单元20将所选择的具有较高优先级的次系统的优先级信息传输到另一个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
在通信装置20将易受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干扰的至少一个对象的例如地理位置信息和接收功率信息传输到该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之后,该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可以根据易受干扰的至少一个对象的相关信息,确定该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中易对该至少一个对象产生干扰的次系统,并将该次系统的信息传输给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2。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信装置20还配置为从所述另一个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接收该另一个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所管理的易对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产生干扰的次系统的信息,以由本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2基于接收的信息确定对其管理的至少一个对象的干扰情况。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例如可以基于从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2接收到的至少一个对象的接收功率信息确定该至少一个对象的干扰功率门限。具体地,例如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为主系统,而主系统的通信质量要求例如电视终端的信干噪比要求是通用的,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根据已知的至少一个对象的信干噪比要求和该对象的接收功率,确定该对象所能容忍的对干扰信号的最大接收功率,即干扰功率门限。
在其他的示例中,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2也可以进一步将至少一个对象的信干噪比要求作为接收性能信息的一部分发送至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以计算干扰功率门限。进一步地,根据该对象(下面称为被干扰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并基于干扰功率门限以及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各个次系统(下面称为干扰次系统)的位置信息,可以确定该各个次系统对于至少一个对象的干扰,从而确定由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各个次系统中易对该至少一个对象产生干扰的次系统,并将该次系统的信息传输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2中。例如,根据干扰次系统所处的地理位置,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可以确定该干扰次系统发射信号的路径损耗情况,若干扰次系统到被干扰对象的距离足够远以至于其发射信号大幅衰减,被干扰对象所能接收到的该干扰次系统造成的干扰功率不超出干扰功率门限,则可以确定该干扰次系统没有对该对象造成干扰。
此外,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可以采用任何已知的方式、根据至少一个受干扰对象的干扰功率门限来确定其所管理的次系统中易对该受干扰对象产生干扰的次系统,尤其可以采用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方式确定易对至少一个对象产生干扰的次系统(具体地,参照如下对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的描述)。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的另一示例性结构框图。
如图3所示,除了与图1的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1类似地包括控制装置10和通信装置20之外,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3还包括:聚合干扰计算装置40,用于针对选择单元选择的每个所述对象,根据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到的该另一个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所管理的次系统的信息,计算由包括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的通信系统对该对象产生的聚合干扰。
根据本公开,聚合干扰计算装置40可以根据从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接收到的易对选择单元选择的至少一个对象产生干扰的次系统的信息,计算至少一个对象中每一个受到的聚合干扰,例如聚合干扰功率。聚合干扰计算装置对每个对象的聚合干扰的计算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任一方法。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例如可以采用接收功率叠加法和空间插值法,对聚合干扰进行计算。下面分别针对这两种聚合干扰计算方法进行简要描述。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聚合干扰计算装置40可以根据接收功率叠加法,通过如下公式(1)计算每个对象的聚合干扰。
I PU = Σ 1 n P r = Σ 1 n P SU Cd - α - - - ( 1 )
其中,C=GtGrλ2/(4π)α,PSU是干扰次系统的发射功率,Gt与Gr分别是发射天线增益与接收天线增益,d是由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易对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至少一个对象产生干扰的次系统与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对象之间的传播距离,α是路径损耗指数,n是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中可能对至少一个对象产生干扰的次系统的数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聚合干扰计算装置40也可以根据空间插值法计算每个对象的聚合干扰。空间插值法的原理是通过计算未知点附近各个点测量值的加权平均来进行插值,根据空间自相关性原理,在空间上越靠近的事物或现象就越相似,则其在最近点处取得的权值为最大。
具体地,聚合干扰计算装置40可以根据如下公式(2),针对每个对象计算聚合干扰功率。
P ( x , y ) = Σ i = 1 N d i - α P i Σ i = 1 N d i - α - - - ( 2 )
其中,Pi是在点(xi,yi)处测量得的功率值;di是要预测的点(x,y)和参考点(xi,yi)之间的距离;共选取N个参考点;α是路径损耗指数,应根据具体无线通信电波传播情况而定,自由空间中一般选2。
在聚合干扰计算单元针对每个对象计算了由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对其造成的聚合干扰之后,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聚合干扰值与其干扰门限值之间的关系确定相应的调整方案。
此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但是根据本公开的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3也可以包括图2所示的存储装置30。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的另一示例性结构框图。
如图4所示,除了与图3的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3类似地包括控制装置10和通信装置20、聚合干扰计算装置40并且控制装置10包括选择单元101之外,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4的控制装置10还包括调整单元102,用于根据所述聚合干扰计算装置针对每个对象计算的聚合干扰与所述对象的干扰功率门限,确定对由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的工作参数的调整,并生成调整信息,所述工作参数包括最大发射功率、工作信道至少其中之一。
根据本公开,调整单元102将聚合干扰计算装置40针对每个对象计算的聚合干扰与该对象的干扰功率门限进行比较,如果所计算的聚合干扰超过了干扰功率门限,则确定对由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易对该对象产生影响的次系统的工作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控制易产生干扰的该次系统的最大发射功率和工作信道等。
更具体地,例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具体调整方法之一对易产生干扰的次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
(1)将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易对至少一个对象产生干扰的所有次系统的发射功率都减小第一预定功率值;
(2)将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对至少一个对象的聚合干扰功率贡献最大的前预定数目个次系统的发射功率减小第二预定功率值,该第二预定功率值可以与第一预定功率值相同或不同;
(3)将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某一个或者几个次系统切换至其他信道(例如,空闲信道);
(4)中断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某一个或者几个次系统的发射。
此外,也可以将上述方法(1)或(2)与(3)或(4)组合来实现对相应次系统的调整。
调整单元102可以基于针对每个对象计算的聚合干扰与该对象的干扰功率门限的比较结果,确定对于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的工作参数的调整方式,并生成相应的调整信息,由通信装置20将该调整信息发送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以通知相应的次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
虽然以上描述仅考虑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对至少一个易受干扰的对象的聚合干扰进行确定并确定相应的调整方案的情况,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也可以综合考虑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以及由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4管理的其它次系统对至少一个易受干扰的对象的聚合干扰,并根据该聚合干扰确定对相应的调整方案,例如对产生聚合干扰的各个次系统(尤其是优先级低于易受干扰对象的次系统)的无线电资源的使用进行相应调整。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仅需要向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传输易受到该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所管理的次系统干扰的主系统和/或次系统的相关信息,而无需与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交互所有主系统和次系统的信息,因此大大节省了信息交互开销。
第二实施例
下面描述干扰侧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的配置。
图5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的示例性结构框图。
如图5所示,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5包括:控制装置50,用于基于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至少一个次系统和至少一个主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确定在不干扰所述主系统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的许可无线电资源中可由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使用的无线电资源,其中,控制装置包括:聚合单元501,用于将由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中地理位置彼此靠近的至少两个次系统等效为一个等效次系统;以及通信装置60,用于将所述等效次系统的无线电资源使用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传输到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以辅助与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的干扰协调。
与第一实施例中类似,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的主系统可以是陆地电视广播系统,次系统可以是认知无线电通信系统。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等效次系统的无线电资源使用信息包括该等效次系统的发射功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1-4中任一个。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信装置60还配置为从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接收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所管理的对象中待保护的至少一个对象的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对象的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对象的接收功率。例如,待保护的至少一个对象例如可以是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选择的易受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1管理的次系统干扰的至少一个对象(例如主系统、次系统)。在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待保护的至少一个对象是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的所有主系统以及/或者所有次系统。通信装置60可以配置为从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接收关于至少一个待保护对象的例如地理位置信息和接收功率的信息。
图6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控制装置50的另一示例性结构框图。
如图6所示,除了与图5的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5的控制装置50类似地包括聚合单元501之外,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5的控制装置50还包括计算单元502,用于针对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中的每一个,根据所述通信装置接收到的该对象的接收功率以及信干噪比要求,确定所述对象的干扰功率门限;以及干扰区域确定单元503,用于针对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中的每一个,根据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中各个次系统的位置以及所述对象的干扰功率门限,确定各个次系统对于该对象的干扰区域。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控制装置50的计算单元502可以根据通信装置20从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中接收到的至少一个待保护对象的接收功率P计算该每个待保护对象的干扰功率门限。计算单元502可以采用本领用公知的任意方法,根据待保护对象的接收功率计算待保护对象的干扰功率门限。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根据待保护对象的信干噪比要求,计算该待保护对象的干扰功率门限。具体地,由于每个待保护对象都需要满足最低信噪干比(α)的要求,如公式(3)所示:
SINR = P r 1 + σ 2 ≥ α - - - ( 3 )
基于此可以推出公式(4):
I≤Pr/α-σ2(4)
其中,I为待保护对象受到干扰的信号干扰功率,σ2为噪声功率(假设相对于干扰功率,噪声功率较低,可以忽略不计);α为主系统或次系统(待保护对象)正常工作所需要的最小信噪干比,一般是固定值;Pr为主系统或次系统(待保护对象)的接收功率。
p1为待保护的至少一个对象中接收功率的最小值,其例如可以是在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信干燥比最小的对象的接收功率。因此,要求:
I≤p1/α≤Pr/α(5)
因此,针对至少一个对象,可以确定其干扰功率门限(I0)为:
I0=p1/α(6)
其中,为了简化运算,可以将I0作为针对所有待保护对象的干扰功率门限。
基于该至少一个对象的干扰功率门限以及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6管理的次系统中各个次系统的位置,干扰区域确定单元503可以确定各个次系统对于至少一个对象中每个对象的干扰区域。
例如,干扰区域的半径可以通过数学公式来表示,例如可以将该干扰区域表示为以该次系统为圆心的圆:
(x-xi)2+(y-yi)2≤r1 2(7)
其中,r1为不等式(7)的最大值,其例如可以根据如下公式(8)获得,
r 1 = K I 0 α - - - ( 8 )
其中,K是一个常数,与发射功率Pt,天线增益等有关。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还可以根据次系统的路径损耗,确定该次系统的干扰区域,例如使得
Pt-PL>I0(9)
其中,PL是次系统的路径损耗,可由如下公式(10)确定。Pt是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的发射功率。
PL=A*log10(d)+B*log10(f)+C(10)
其中,公式(10)可根据次系统所处的具体位置环境,选择合适的信道模型进行计算,也可以通过查找已知的路径损耗表获得。
根据上述方法确定的干扰区域范围内,若存在接收机,该接收机对干扰次系统发射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将大于上述干扰功率门限。因此,若待保护对象的位置位于干扰区域内,则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可以确定上述干扰次系统可能对该待保护对象造成干扰。
虽然以上描述的是由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6的控制装置50中的计算单元来计算针对至少一个对象的干扰功率门限,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至少一个对象的干扰功率门限也可以由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根据其所管理的至少一个对象的接收功率来计算,并且可以通过通信装置60从该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接收计算得到的干扰功率门限。
针对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中的每一个,所述聚合单元501可以配置为根据所述各个次系统对于该对象的干扰区域,将所述各个次系统中干扰区域的覆盖范围重叠的至少两个次系统等效为一个等效次系统。
在聚合单元501将干扰区域的覆盖范围重叠的至少两个次系统等效为一个等效次系统的情况下,干扰区域确定单元503还配置为将被等效为一个等效次系统的至少两个次系统中、距离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通信系统区域最近的次系统的位置等效为所述等效次系统的位置,将所述至少两个次系统的发射功率叠加以等效为所述等效次系统的发射功率,从而确定所述等效次系统的干扰区域。
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等效为一个等效次系统的至少两个次系统的发射功率叠加:将至少两个次系统的平均功率乘以次系统的数量(即进行简单叠加);将至少两个次系统中的最大功率乘以次系统的数量;或者将至少两个次系统的功率进行加权,其中可以以到次系统到至少一个对象的距离作为用于加权的权重,等等。
更具体地,例如可以将等效为所述等效次系统的干扰区域的半径,将n1×Pt等效为所述等效次系统的发射功率,从而确定所述等效次系统的干扰区域。其中,n1为被等效为一个等效次系统的次系统的个数,r1为被等效为一个等效次系统的至少两个次系统中、距离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通信系统区域最近的次系统的干扰区域的半径,α为被等效为一个等效次系统的至少两个次系统中、距离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通信系统区域最近的次系统的路径损耗指数,Pt为被等效为一个等效次系统的至少两个次系统中的最大发射功率或平均发射功率。
例如,对于有两个次系统的干扰区域重叠而将这两个次系统等效为一个等效次系统的情况,可以将这两个次系统中、距离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通信系统区域最近的次系统的干扰区域的半径增加倍作为该等效次系统的干扰区域的半径;在有三次系统被等效为一个等效次系统的情况,可以将这三个次系统中、距离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通信系统区域最近的次系统的干扰区域的半径增加倍作为该等效次系统的干扰区域的半径,其中α最小值为2。
通过将干扰区域的覆盖范围有重叠的多个次系统虚拟为一个等效次系统,并由通信装置60将该等效次系统的相关信息传输到另一个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中,可以避免交互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所有次系统的信息,而仅仅需要交互等效次系统的信息即可,从而减少了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之间的交互信息开销。
图7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控制装置50的另一示例性结构框图。
如图7所示,除了与图6的控制装置50类似地包括聚合单元501、计算单元502以及干扰区域确定单元503之外,控制装置50还包括判断单元504,用于对包括所有等效次系统的各个次系统的干扰区域是否覆盖了所述至少一个对象进行判断。
具体地,根据通信装置从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接收到的至少一个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因此所述判断单元504可以被配置对于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通信系统中、距离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通信系统区域最近的对象是否落入包括等效次系统的各个次系统的干扰区域进行判断。
根据本公开,判断单元504被配置为在判断干扰区域覆盖了所述至少一个对象的情况下,确定该次系统易对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产生干扰,从而由通信装置60将该干扰区域对应的包括等效次系统的次系统的信息传输至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如果判断单元504判断干扰区域没有覆盖所述至少一个对象,则确定该干扰区域对应的包括等效次系统的次系统不易对该至少一个对象产生干扰,在此情况下通信装置60无需将该干扰区域对应的包括等效次系统的次系统的信息传输至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
图8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控制装置50的另一示例性结构框图。
如图8所示,除了与图7的控制装置50类似地包括聚合单元501、计算单元502以及干扰区域确定单元503以及判断单元504之外,控制装置50还包括调整单元505,用于根据从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接收的调整信息,对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所管理的次系统的无线电资源的使用进行调整。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信装置60还配置为从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接收基于至少一个待干扰对象的聚合干扰(该聚合干扰例如可以根据由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5和6向其传输的易对至少一个待干扰对象产生干扰的次系统的信息来计算)与干扰门限而确定的调整信息,从而调整单元505根据接收到的调整信息,对相应的次系统的无线电资源的使用进行调整。
例如当调整信息是将所有次系统的发射功率都减小第一预定功率值时,调整单元505可以将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5所管理的所有次系统的发射功率都减小第一预定功率值。
通过调整单元505根据从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接收到的调整信息而对相应各个次系统的无线电资源使用进行调整,可以使得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所管理的次系统对于该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至少一个待保护对象的干扰在容许范围内。
图9是示出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之间的干扰以及各个次系统的干扰区域的示意图。
SS1表示干扰侧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例如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5)所管理的主系统和次系统的区域,SS2表示被干扰侧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例如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4)所管理的主系统和次系统(其中包括带保护的对象)的区域,图9中的阴影区域表示相应的次系统对相邻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所管理的至少一个对象的干扰区域。
如图9所示,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5的通信装置60可以从其相邻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中接收到待保护对象(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例如为主系统PU1)的地理位置信息,并且由控制装置50的干扰区域确定单元503根据待保护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和干扰门限,确定了各个次系统对于主系统PU1的干扰范围,如图7中的阴影区域所示。由于次系统SU3的干扰范围覆盖了作为待保护对象的主系统PU1,因此通信装置60可以将次系统SU3的信息传输给被干扰侧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并且接收由被干扰侧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根据主系统PU1的聚合干扰和干扰门限值确定对次系统SU3的无线电资源使用进行调整的调整信息,从而由控制装置50的调整单元505对根据接收到的调整信息对次系统的由次系统SU3的无线电资源使用进行调整。
通过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5-8的进一步筛选,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5-8与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之间仅需交互会产生有害干扰的次系统(包括等效次系统)的信息,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之间的交互信息开销。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中也可以不设置聚合单元501,不确定等效次系统,而仅根据上述描述的流程工作,例如接收待保护对象信息、确定保护对象的干扰功率门限、确定干扰区域、以及确定会对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造成干扰的次系统的信息并与该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进行相应的交互。虽然以上分别以干扰侧和被干扰侧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位于被干扰侧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所管理的次系统对于对于其相邻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的主系统和次系统而言,也可能造成干扰,因此位于被干扰侧的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也可以同时是位于干扰侧的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换言之,参照图1-4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中的控制装置也可以具备由参照图5-8描述的控制装置的功能,即参照图1-4描述的控制装置10中也可以包括参照图5-8描述的聚合单元501、计算单元502以及干扰区域确定单元503。反之亦然,参照图5-8描述的控制装置50也可以具备参照图1-4描述的选择单元101和调整单元102。
图10为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与其相邻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第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001将基于其所管理的主系统和次系统的位置信息选择的至少一个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传输给其相邻的第二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002;第二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002根据至少一个对象的干扰门限值确定其所管理的次系统对于至少一个对象的干扰范围,并基于各个次系统的干扰范围,将其干扰范围覆盖至少一个对象的次系统(包括等效次系统,其为由于干扰范围重叠而可以将几个次系统虚拟为一个的等效次系统)的相关信息传输给第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001;第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001可以基于接收到的易对至少一个对象产生干扰的次系统的相关信息,计算对于至少一个对象的聚合干扰,并基于至少一个对象的聚合干扰与其干扰门限值确定对第二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002管理的各个次系统的无线电资源使用的调整,以将调整信息发送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1002,由相应的次系统对其无线电资源使用进行调整。
根据本公开,可以采用软件设计、硬件组合或者软硬结合的方式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各个系统、装置、单元的各种配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被干扰侧的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的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下面结合图11来描述用于被干扰侧的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的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的一种示例性处理。
如图11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的处理流程1100开始于S1110,然后执行S1120的处理。
在S1120的控制步骤中,基于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至少一个次系统和至少一个主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确定在不干扰所述主系统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的许可无线电资源中可由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使用的无线电资源,其中该控制步骤包括基于所述地理位置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从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或者从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中选择易受到由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干扰的至少一个对象。控制步骤S1120也可以参考例如结合图1-4描述的控制装置10以及选择单元101的操作,在此省略其详细描述。然后执行传输步骤S1130。
在传输步骤S1130中,将控制步骤S1120中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传输到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然后执行S1140。
处理流程1100结束于S1140。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干扰侧的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的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下面结合图12来描述用于干扰侧的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的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的一种示例性处理。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中心节点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处理流程1200开始于S1210,然后执行控制步骤S1220的处理。
在控制步骤S1220中,基于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至少一个次系统和至少一个主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确定在不干扰所述主系统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的许可无线电资源中可由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使用的无线电资源,其中,该控制步骤S1220包括将由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中地理位置彼此靠近的至少两个次系统等效为一个等效次系统。控制步骤S1220也可以参考例如结合图5-8描述的控制装置50以及聚合单元501的操作,在此省略其详细描述。然后执行传输步骤S1230。
在传输步骤S1230,将所述等效次系统的无线电资源使用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传输到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以辅助与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的干扰协调。然后执行S1240。
处理流程1200结束于S1240。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能够在保证相邻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所管理的次系统对其所管理的对象的干扰在容许范围内的情况下,减少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与其相邻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之间的交互开销,从而在保证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所管理的对象的通信质量的前提下,显著减小数据信息交互的开销。
应用场景示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尤其适用于主系统为是陆地电视广播系统,次系统是认知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其中,认知无线电通信系统具体例如可以由WIFI通信系统,小小区基站与其用户形成的移动通信系统等实现。
图13是示出不同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之间信息交互的系统示意图。
如图13所示,位于被干扰侧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从其所管理的主系统和次系统获取它们的地理位置信息并将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控制装置通过访问存储装置获取主系统和次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并由控制装置根据获取的地理位置信息选择至少一个对象(例如待保护的主系统或次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并由通信装置该至少一个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传输到其相邻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即干扰侧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位于干扰侧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可以接收所传输的至少一个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并基于此判断易对该至少一个对象造成干扰的次系统,以将该次系统的信息传输给位于被干扰侧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位于被干扰侧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基于接收到的易对至少一个对象造成干扰的次系统的信息,确定对该次系统的调整方案,并将相应的调整信息发送到位于干扰侧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由该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将调整信息对应的信道ID和最大发射功率发送到待调整的次系统。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位于被干扰侧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与位于干扰侧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之间可以互换,即位于被干扰侧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所管理的次系统同时也可能对位于干扰侧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所管理的主系统和次系统造成干扰。
上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设备中的各个组成单元、子单元等可以通过软件、固件、硬件或其任意组合的方式进行配置。在通过软件或固件实现的情况下,可从存储介质或网络向具有专用硬件结构的机器安装构成该软件或固件的程序,该机器在安装有各种程序时,能够执行上述各组成单元、子单元的各种功能。
图14是示出了可用来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的一种可能的信息处理设备的硬件配置的结构简图。
在图14中,中央处理单元(CPU)1401根据只读存储器(ROM)1402中存储的程序或从存储部分1408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403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在RAM1403中,还根据需要存储当CPU1401执行各种处理等等时所需的数据。CPU1401、ROM1402和RAM1403经由总线1404彼此连接。输入/输出接口1405也连接到总线1404。
下述部件也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405:输入部分1406(包括键盘、鼠标等等)、输出部分1407(包括显示器,例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和扬声器等)、存储部分1408(包括硬盘等)、通信部分1409(包括网络接口卡例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通信部分1409经由网络例如因特网执行通信处理。根据需要,驱动器1410也可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405。可拆卸介质1411例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可以根据需要被安装在驱动器1410上,使得从中读出的计算机程序可根据需要被安装到存储部分1408中。
在通过软件实现上述系列处理的情况下,可以从网络例如因特网或从存储介质例如可拆卸介质1411安装构成软件的程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种存储介质不局限于图14所示的其中存储有程序、与设备相分离地分发以向用户提供程序的可拆卸介质1411。可拆卸介质1411的例子包含磁盘(包含软盘)、光盘(包含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和数字通用盘(DVD))、磁光盘(包含迷你盘(MD)(注册商标))和半导体存储器。或者,存储介质可以是ROM1402、存储部分1408中包含的硬盘等等,其中存有程序,并且与包含它们的设备一起被分发给用户。
此外,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存储有机器可读取的指令代码的程序产品。上述指令代码由机器读取并执行时,可执行上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和传输方式配置方法。相应地,用于承载这种程序产品的例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的各种存储介质也包括在本公开的公开中。
此外,本技术也可以如下配置。
1、一种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包括:
电路,所述电路配置为:
基于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至少一个次系统和至少一个主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确定在不干扰所述主系统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的许可无线电资源中可由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使用的无线电资源,包括基于所述地理位置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从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或者从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中选择易受到由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干扰的至少一个对象;以及
将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传输到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
2、一种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包括:
电路,所述电路配置为:
基于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至少一个次系统和至少一个主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确定在不干扰所述主系统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的许可无线电资源中可由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使用的无线电资源,包括将由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中地理位置彼此靠近的至少两个次系统等效为一个等效次系统;以及
将所述等效次系统的无线电资源使用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传输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以辅助与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的干扰协调。
在上面对本公开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中,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此外,本公开的各实施例的方法不限于按照说明书中描述的或者附图中示出的时间顺序来执行,也可以按照其他的时间顺序、并行地或独立地执行。因此,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方法的执行顺序不对本公开的技术范围构成限制。
此外,显然,根据本公开的上述方法的各个操作过程也可以以存储在各种机器可读的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程序的方式实现。
而且,本公开的目的也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将存储有上述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直接或者间接地提供给系统或设备,并且该系统或设备中的计算机或者中央处理单元(CPU)读出并执行上述程序代码。
此时,只要该系统或者设备具有执行程序的功能,则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程序,并且该程序也可以是任意的形式,例如,目标程序、解释器执行的程序或者提供给操作系统的脚本程序等。
上述这些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存储器和存储单元,半导体设备,磁盘单元例如光、磁和磁光盘,以及其它适于存储信息的介质等。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诸如左和右、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上面已经通过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公开进行了披露,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设计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改进或者等同物。这些修改、改进或者等同物也应当被认为包括在本公开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包括:
控制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至少一个次系统和至少一个主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确定在不干扰所述主系统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的许可无线电资源中可由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使用的无线电资源,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地理位置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从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或者从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中选择易受到由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干扰的至少一个对象;以及
通信装置,用于将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传输到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还包括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和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配置为访问所述存储装置以获取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和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其中,所述选择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地理位置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或者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与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通信系统区域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距离选择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作为易受到由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干扰的至少一个对象。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其中,
所述选择单元还配置为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和次系统的接收性能信息,选择至少一个对象作为易受到由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干扰的至少一个对象,所述接收性能信息包括接收功率,
所述通信装置还配置为将所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对象的接收性能信息传输到所述另一个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3-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其中,所述选择单元还配置为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的优先级信息,选择所述至少一个对象,
所述通信单元还配置为将所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对象的优先级信息传输到所述另一个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其中,所述通信装置还配置为从所述另一个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接收该另一个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所管理的易对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产生干扰的次系统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还包括聚合干扰计算装置,用于针对选择单元选择的每个所述对象,根据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到的该另一个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所管理的次系统的信息,计算由包括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的通信系统对该对象产生的聚合干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聚合干扰计算装置针对每个对象计算的聚合干扰与所述对象的干扰功率门限,确定对由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的工作参数的调整,并生成调整信息,所述工作参数包括最大发射功率、工作信道至少其中之一,
其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向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通知所述调整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其中,所述主系统是陆地电视广播系统,所述次系统是认知无线电通信系统。
10.一种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包括:
控制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至少一个次系统和至少一个主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确定在不干扰所述主系统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的许可无线电资源中可由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使用的无线电资源,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聚合单元,用于将由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中地理位置彼此靠近的至少两个次系统等效为一个等效次系统;以及
通信装置,用于将所述等效次系统的无线电资源使用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传输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以辅助与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的干扰协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其中,所述等效次系统的无线电资源使用信息包括所述等效次系统的发射功率。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其中,所述通信装置还配置为从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接收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所管理的对象中待保护的至少一个对象的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对象的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对象的接收功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针对所述至少一个对象,根据所述通信装置接收到的该对象的接收功率以及信干噪比要求,确定该至少一个对象的干扰功率门限;以及
干扰区域确定单元,用于针对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中的每一个,根据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中各个次系统的位置以及所述对象的干扰功率门限,确定各个次系统对于该对象的干扰区域。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其中,针对所述至少一个对象中的每一个,所述聚合单元根据所述各个次系统对于该对象的干扰区域,将所述各个次系统中干扰区域的覆盖范围重叠的至少两个次系统等效为一个等效次系统。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其中,所述干扰区域确定单元还配置为将被等效为一个等效次系统的至少两个次系统中、距离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通信系统区域最近的次系统的位置等效为所述等效次系统的位置,将所述至少两个次系统的发射功率叠加以等效为所述等效次系统的发射功率,从而确定所述等效次系统的干扰区域。
16.如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对包括所有等效次系统的各个次系统的干扰区域是否覆盖了所述至少一个对象进行判断。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其中所述判断单元被配置对于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通信系统中、距离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通信系统区域最近的对象是否落入包括等效次系统的各个次系统的干扰区域进行判断。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其中,所述通信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干扰区域覆盖了所述至少一个对象的情况下,将该干扰区域对应的等效次系统以及/或者其他次系统的信息传输至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
1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其中,所述主系统是陆地电视广播系统,所述次系统是认知无线电通信系统。
20.一种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包括:
控制步骤,用于基于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至少一个次系统和至少一个主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确定在不干扰所述主系统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的许可无线电资源中可由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使用的无线电资源,所述控制步骤还包括:
基于所述地理位置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从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或者从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中选择易受到由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干扰的至少一个对象;以及
传输步骤,用于将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传输到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
21.一种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包括:
控制步骤,用于基于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至少一个次系统和至少一个主系统的地理位置信息,确定在不干扰所述主系统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主系统的许可无线电资源中可由所述至少一个次系统使用的无线电资源,所述控制步骤包括:
将由所述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的次系统中地理位置彼此靠近的至少两个次系统等效为一个等效次系统;以及
传输步骤,用于将所述等效次系统的无线电资源使用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传输到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以辅助与所述另一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的干扰协调。
CN201410280913.3A 2014-06-20 2014-06-20 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 Active CN1053386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6835.2A CN112019998B (zh) 2014-06-20 2014-06-20 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
CN201410280913.3A CN105338632B (zh) 2014-06-20 2014-06-20 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
US14/736,374 US20150373726A1 (en) 2014-06-20 2015-06-11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EP15172509.0A EP2958357B1 (en) 2014-06-20 2015-06-17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s
EP20186130.9A EP3748996B1 (en) 2014-06-20 2015-06-17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US15/400,474 US10405320B2 (en) 2014-06-20 2017-01-06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US16/505,715 US11129169B2 (en) 2014-06-20 2019-07-09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0913.3A CN105338632B (zh) 2014-06-20 2014-06-20 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56835.2A Division CN112019998B (zh) 2014-06-20 2014-06-20 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38632A true CN105338632A (zh) 2016-02-17
CN105338632B CN105338632B (zh) 2020-09-29

Family

ID=5368248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80913.3A Active CN105338632B (zh) 2014-06-20 2014-06-20 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
CN202010856835.2A Active CN112019998B (zh) 2014-06-20 2014-06-20 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56835.2A Active CN112019998B (zh) 2014-06-20 2014-06-20 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20150373726A1 (zh)
EP (2) EP2958357B1 (zh)
CN (2) CN10533863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20141A1 (zh) * 2017-12-20 2019-06-27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10741663A (zh) * 2017-09-20 2020-01-31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1061B (zh) * 2014-11-18 2019-05-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细粒度的资源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0517021B2 (en) 2016-06-30 2019-12-24 Evolve Cellular Inc. Long term evolution-primary WiFi (LTE-PW)
CN108307395A (zh) * 2017-01-13 2018-07-20 索尼公司 频谱管理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由其执行的方法
US11463884B2 (en) * 2018-08-13 2022-10-04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n interference contribution from a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system
US11310750B2 (en) 2018-08-13 2022-04-19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power of radios of a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system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3527A (zh) * 2005-11-03 2008-11-26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在基本服务集中的站之间执行点对点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US20100208681A1 (en) * 2006-04-14 2010-08-19 Elmaleh David R Infrastructure for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110165903A1 (en) * 2008-09-05 2011-07-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for Secondary Usage
US20120282942A1 (en) * 2011-05-02 2012-11-0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configuring frequency aggregation
US20140135048A1 (en) * 2012-11-09 2014-05-15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location based query for interferer discovery in coexistence management system
CN104202747A (zh) * 2014-04-17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频谱管理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19077B2 (ja) * 2004-09-22 2011-01-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周波数帯割当装置
US20060084444A1 (en) * 2004-10-20 2006-04-20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tilizing a cognitive transceiver for ad hoc networking
US8036664B2 (en) * 2006-09-22 2011-10-11 Kineto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rove-out
CN101572561B (zh) * 2008-04-30 2012-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和装置
US8170577B2 (en) * 2008-08-22 2012-05-01 Telcom Ventur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enabling use of white space radio spectrum using digital broadcast signals
US8660498B2 (en) * 2009-06-29 2014-02-25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for database driven channel quality estimation in a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JP5821208B2 (ja) * 2010-10-29 2015-11-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20120106364A1 (en) * 2010-10-29 2012-05-03 Nokia Corporation Heterogeneous coexistence management in secondary networks
CN102546483B (zh) * 2010-12-15 2014-12-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同频干扰噪声估计和干扰抑制的方法及相应系统
US8737207B2 (en) * 2010-12-29 2014-05-2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resourc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547736B (zh) * 2010-12-30 2014-08-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相邻小区间下行干扰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EP2679055B1 (en) * 2011-02-24 2017-04-12 Aalto-Korkeakoulusäätiö A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aggregate interference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JP5796325B2 (ja) * 2011-03-31 2015-10-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US8538440B2 (en) * 2011-04-01 2013-09-1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emto parameter profiles based upon nearby access point
US8948801B2 (en) * 2011-08-03 2015-02-03 Spectrum Bridg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sioning and allocating a commoditized spectrum object
US8502733B1 (en) * 2012-02-10 2013-08-06 CBF Networks, Inc. Transmit co-channel spectrum sharing
US20150126236A1 (en) * 2011-11-25 2015-05-07 Nokia Corporation Controlling interference caused by secondary systems
US9019909B2 (en) * 2011-12-06 2015-04-2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existence management
JP5921345B2 (ja) * 2012-01-13 2016-05-24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マルチチャネ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チャネル利用方法
WO2013111442A1 (ja) * 2012-01-24 2013-08-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送信電力割当て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473946B2 (en) * 2012-03-12 2016-10-18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temporary release of resources in radio networks
US8688062B2 (en) * 2012-04-09 2014-04-01 Harris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08495319B (zh) * 2012-09-07 2022-07-01 索尼公司 无线传输资源管理设备和方法
CN103716886B (zh) * 2012-09-29 2018-09-25 索尼公司 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资源分配设备和方法
JP6373279B2 (ja) * 2013-01-28 2018-08-15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スペクトル協調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179322B2 (en) * 2013-02-05 2015-11-03 Spectrum Bridg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spectrum using dynamically adjusted separation distance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US9026167B2 (en) * 2013-03-01 2015-05-05 Nokia Technologies Oy Picocell range expansion configuration on authorized shared access
CN104113888B (zh) * 2013-04-19 2019-10-15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CN104144482B (zh) * 2013-05-08 2019-04-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分配方法、系统、数据库和重配置管理节点
US10123251B2 (en) * 2014-01-20 2018-11-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ternetworking betwee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pectrum controller
CN105657718B (zh) * 2014-11-14 2021-02-02 索尼公司 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3527A (zh) * 2005-11-03 2008-11-26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在基本服务集中的站之间执行点对点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US20100208681A1 (en) * 2006-04-14 2010-08-19 Elmaleh David R Infrastructure for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110165903A1 (en) * 2008-09-05 2011-07-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for Secondary Usage
US20120282942A1 (en) * 2011-05-02 2012-11-0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configuring frequency aggregation
US20140135048A1 (en) * 2012-11-09 2014-05-15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location based query for interferer discovery in coexistence management system
CN104202747A (zh) * 2014-04-17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频谱管理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1663A (zh) * 2017-09-20 2020-01-31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10741663B (zh) * 2017-09-20 2023-09-12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WO2019120141A1 (zh) * 2017-12-20 2019-06-27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11052783A (zh) * 2017-12-20 2020-04-21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US11082987B2 (en) 2017-12-20 2021-08-03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1743933B2 (en) 2017-12-20 2023-08-29 Sony Group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48996B1 (en) 2023-10-18
US20190335476A1 (en) 2019-10-31
EP2958357B1 (en) 2020-10-14
US11129169B2 (en) 2021-09-21
US20150373726A1 (en) 2015-12-24
CN105338632B (zh) 2020-09-29
EP3748996A1 (en) 2020-12-09
CN112019998B (zh) 2023-03-10
CN112019998A (zh) 2020-12-01
EP2958357A1 (en) 2015-12-23
US10405320B2 (en) 2019-09-03
US20170118763A1 (en) 2017-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38632A (zh) 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
US20200336915A1 (e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secondary system and storage system
US821387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frequency assignment
US10904770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pectrum management device
CN104185279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CN105657718B (zh) 无线电资源管理系统和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
US1170063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electronic device
CN104113843A (zh) 频谱管理系统和方法
US1127775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electronic device for clustering of high priority level secondary systems
US20220022047A1 (en) Frequency spectrum management apparatus, frequency spectrum management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0798839B (zh) 基于5g智慧园区通信控制方法
CN114828102A (zh) 一种干扰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