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67528A - 用于直接的多用户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直接的多用户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67528A
CN104067528A CN201280034153.7A CN201280034153A CN104067528A CN 104067528 A CN104067528 A CN 104067528A CN 201280034153 A CN201280034153 A CN 201280034153A CN 104067528 A CN104067528 A CN 1040675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ponse
station
sign
group
respon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41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67528B (zh
Inventor
奥萨马·阿布勒-马格德
乔治·卡尔塞弗
陈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67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75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675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75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in wireless networks with changing topologies, e.g. ad-hoc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向多个响应站进行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第一响应站进行配置以用于直接链路通信,所述第一响应站由第一组标识和第一位置进行配置(方框922)。所述方法还包括对第二响应站进行配置以用于直接链路通信,所述第二响应站由第二组标识和第二位置进行配置(方框922)。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一单次传输中向所述第一响应站和所述第二响应站进行传输,所述第一单次传输包括用于所述第一响应站的第一信息和用于所述第二响应站的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标记有所述第一组标识并且位于所述第一位置,而所述第二信息标记有所述第二组标识并且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方框940)。

Description

用于直接的多用户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要求2012年7月11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用于直接的多用户传输的系统和方法”的第13/546,856号美国专利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该申请案要求2011年7月12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用于Wi-Fi网络中多用户MIMO通信的系统和方法”的第61/506,984号美国临时申请案以及2011年7月15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用于支持WLAN直接链路设置中多用户传输的系统和方法”的第61/508,499号美国临时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这些申请案以引入的方式并入本文本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涉及数字通信,更确切地说,涉及用于直接的多用户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Wi-Fi是用于连接电子装置的无线标准。Wi-Fi也可以称为IEEE802.11。通常,当连接到服务提供商的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内时,Wi-Fi启用的装置(通常也称为站),例如,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游戏机、电视、智能电话、数字媒体播放器等可以连接到服务提供商。典型的接入点(通常也称为无线热点)通常在室内应用时具有数十米的覆盖范围,而在室外应用时具有更大的覆盖范围。多个重叠接入点可以用于提供更大区域的覆盖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直接的多用户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项实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向多个响应站进行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起始站对第一响应站进行配置以用于直接链路通信,所述第一响应站配置有第一组标识和第一位置。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起始站对第二响应站进行配置以用于直接链路通信,所述第二响应站配置有第二组标识和第二位置。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起始站在第一单次传输中向第一响应站和第二响应站进行传输,所述第一单次传输包括用于第一响应站的第一信息和用于第二响应站的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标记有第一组标识并且位于第一位置,而第二信息标记有第二组标识并且位于第二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项实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接收第一单次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第一响应站接收包括第一组标识和第一位置的设置请求消息;以及通过第一响应站传输包括第一组标识和第一位置的第一设置响应消息,前提是第一组标识和第一位置并未预留给第一响应站使用。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一响应站接收包括用于第一响应站的第一信息和用于第二响应站的第二信息的第一单次传输,所述第一信息标记有第一组标识并且位于第一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项实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接收第一单次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第一响应站接收设置请求消息以与起始站一起配置直接链路通信信道;以及通过第一响应站接收包括第一组标识和第一位置的第一管理消息。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一响应站传输包括肯定响应的第一管理响应消息,前提是第一组标识和第一位置并未预留给第一响应站使用。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第一响应站接收包括用于第一响应站的第一信息和用于第二响应站的第二信息的第一单次传输,所述第一信息标记有第一组标识并且位于第一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项实例实施例,提供一种起始站。所述起始站包括处理器,以及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处理器的发射器。所述处理器设置第一响应站用于直接链路通信,所述第一响应站设置有第一组标识和第一位置,并且设置第二响应站用于直接链路通信,所述第二响应站设置有第二组标识和第二位置。所述发射器在第一单次传输中向第一响应站和第二响应站进行传输,所述第一单次传输包括用于第一响应站的第一信息和用于第二响应站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标记有第一组标识并且位于第一位置,而所述第二信息标记有第二组标识并且位于第二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项实例实施例,提供第一响应站。第一响应站包括接收器、发射器,以及可操作地耦合到接收器和发射器的处理器。所述接收器接收包括第一组标识和第一位置的设置请求消息,并且接收包括用于第一响应站的第一信息和用于第二响应站的第二信息的第一单次传输,所述第一信息标记有第一组标识并且位于第一位置。所述发射器传输包括第一组标识和第一位置的第一设置响应消息,前提是第一组标识和第一位置并未预留给第一响应站使用。所述处理器可以确定第一组标识和第一位置是否未预留给第一响应站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项实例实施例,提供第一响应站。第一响应站包括接收器、发射器,以及可操作地耦合到接收器和发射器的处理器。所述接收器:接收设置请求消息以与起始站一起配置直接链路通信信道;接收包括第一组标识和第一位置的第一管理消息;并且接收包括用于第一响应站的第一信息和用于第二响应站的第二信息的第一单次传输,所述第一信息标记有第一组标识并且位于第一位置。所述发射器传输包括肯定响应的第一管理响应消息,前提是第一组标识和第一位置并未预留给第一响应站使用。所述处理器可以确定第一组标识和第一位置是否还未预留给第一响应站使用。
一项实施例的一个优点在于单个站可直接向多个其他站进行传输而无需传输到接入点,这样可以减少时延以及资源利用。
一项实施例的另一优点在于用于管理组标识分配的分布式技术允许对组标识进行管理而无需使用集中管理实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发明及其优点,现在参考下文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其中:
图1a所示为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实例实施例的第一实例通信系统的实例;
图1b所示为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实例实施例的第二实例通信系统的实例;
图2a所示为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实例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部分的实例,其中突出了使用DLS和/或TDLS来建立直接链路;
图2b所示为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实例实施例的VHT PPDU格式的实例;
图2c所示为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实例实施例的TDLS链路建立中所涉及的网络实体之间的消息交换的实例;
图3所示为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实例实施例的具有MU-MIMO的内置支持的前同步码的实例;
图4所示为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实例实施例的具有组标识管理的内置支持的帧的实例;
图5所示为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实例实施例的信息元素的实例;
图6所示为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实例实施例的TDLS传输帧的实例;
图7所示为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实例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实例,其中突出了TDLS直接链路的第一实例配置;
图8所示为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实例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实例,其中突出了TDLS直接链路的第二实例配置;
图9a所示为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实例实施例的当起始站向多个响应站进行传输时发生在起始站中的操作的第一实例流程图;
图9b所示为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实例实施例的当起始站向多个响应站进行传输时发生在起始站中的操作的第二实例流程图;
图10a所示为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实例实施例的当响应站参与设置TDLS直接链路并且在TDLS直接链路上从起始站接收传输时发生在响应站中的操作的第一实例流程图;
图10b所示为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实例实施例的当响应站参与设置TDLS直接链路并且在TDLS直接链路上从起始站接收传输时发生在响应站中的操作的第二实例流程图;
图11所示为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实例实施例的当在建立TDLS直接链路时AP接收并发射传输时发生在AP中的操作的实例流程图;
图12所示为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实例实施例的第一通信装置的实例;以及
图13所示为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实例实施例的第二通信装置的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详细讨论对当前实例实施例及其结构的操作。但应了解,本发明提供的许多适用发明概念可以实施在多种具体环境中。所论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以及用于操作本发明的具体方式,而不应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一项实施例涉及直接的多用户传输。例如,起始站通过将设置请求消息传输到第一响应站和第二响应站而对它们进行配置以用于直接的多用户传输。所述设置请求消息包括这两个响应站的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起始站在单个消息中向第一响应站和第二响应站传输为这两个响应站准备的信息,这些信息由它们各自的组标识来标记并且处于根据它们各自位置信息的位置。例如,第一响应站接收包括第一响应站的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的设置请求消息。第一响应站用包括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的设置响应消息来答复,前提是所述组标识信息和位置信息并未预留。第一响应站接收单次传输,所述单次传输包括为其准备的信息,以及为第二响应站准备的信息。为第一响应站准备的信息标记有组标识信息并且位于所述位置处。
将结合特定背景中的实例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该特定背景是指支持多用户通信的符合IEEE802.11的通信系统。然而,本发明也可应用于支持多用户通信的其他符合标准和不符合任何标准的通信系统。
图1a所示为第一实例通信系统100。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能够通过接入点(AP)105彼此通信的多个Wi-Fi启用装置,通常也称为站或STA。通常,第一站,例如照相机110,可以与第二站,例如家用计算机112,和/或第三站,例如平板电脑114进行通信,方法是向AP105进行传输,而该AP105继续向第二站或第三站进行传输。应注意在图1a中并未示出到AP105和来自AP105的传输。
图1b所示为第二实例通信系统150。通信系统150可以包括多个站,这些站能够通过AP155彼此通信。例如,由助理160使用的计算机可以与传真机162和打印机164进行通信。应注意在图1b中并未示出到AP155和来自AP155的传输。
一般而言,由于具有额外传输,所以通过AP105和AP155等AP的通信增加了额外的消息传递时延。换句话说,例如,与第一站与第二站之间的直接传输相比,第一站与AP之间以及随后从AP到第二站的额外传输,会增加消息传递时延。因此,对于一些形式的通信,例如时延敏感的通信、高数据吞吐量通信等,额外的消息传递时延可能会负面地影响性能。
直接链路设置(DLS)和隧道DLS(TDLS)为允许某站(称为起始站或起始STA)在其自身与另一站(称为响应站或响应STA)之间建立直接链路的两种IEEE802.11协议。在DLS和TDLS中,起始站可以通过经由AP向响应站进行传输,而与响应站建立直接链路。
图2a所示为通信系统200的一部分,其中突出了使用DLS和/或TDLS来建立直接链路。通信系统200包括起始站205和响应站210。起始站205用于经由直接链路215而将数据、媒体等信息传输到响应站210。
在起始站205与响应站210之间建立直接链路215包括设置阶段,所述设置阶段可以包括交换控制信息(例如,使用传输220和222)以对直接链路215进行配置。在设置阶段中,在起始站205与响应站210之间交换的控制信息流经AP225。换句话说,为了将控制信息传输到响应站210,起始站205将控制信息传输到AP225,AP225随后将该控制信息传输到响应站210,反之亦然。
图2b所示为极高吞吐量(VHT)协议数据单元(PPDU)格式250的实例。VHT PPDU包括旧式短训练字段(L-STF)255、旧式长训练字段(L-LTF)257、旧式信号(L-SIG)字段259、VHT信号A(VHT-SIG-A)字段261、VHT短训练字段(VHT-STF)263,一个或多个VHT长训练字段(VHT-LTF)265、VHT信号B(VHT-SIG-B)字段267,以及数据字段269。图2c所示为在TDLS链路建立中涉及的实体之间的消息交换。如图2c所示,该消息交换涉及起始站与响应站(通常也称为同僚站)之间交换的消息,以及在这两个站内的实体之间交换的消息,所述实体包括站管理实体(SME)和MAC子层管理实体(MLME)。现返回参考图2a,随着直接链路215在设置阶段中的建立,起始站205可以在数据传输阶段中用它向响应站210进行传输。
例如,在行为管理帧中传输的TDLS控制信息可用于在两个站之间设置直接链路。行为帧可用于发现阶段,在所述发现阶段中起始站可发现它将与之进行通信的响应站。行为帧也可用于由起始站用来对响应站进行配置的TDLS设置请求消息中、由响应站用来响应于来自起始站的TDLS设置请求消息的TDLS设置响应消息中、用于确认直接链路的建立的TDLS确认消息中,以及由起始站用来拆除直接链路的TDLS拆除消息中。
一旦建立直接链路,即可以对直接链路上的传输进行标记,从而将它们从其他传输,例如到AP或来自AP的传输,中识别出来。例如,可以通过将标志“ToDS”和“FromDS”设置为特定值,例如二进制0,来识别TDLS数据帧。表1所示为标志ToDS和FromDS的可能值以及这些标志的含义的实例。
表1:ToDS和FromDS值和含义
多用户多入多出(MU-MIMO)允许单个装置,例如AP或站,使用多根发射天线来传输多个独立的空间流。一般而言,在具有N根发射天线的装置中,多达N个独立的空间流可以由N根发射天线中的每一根来进行传输,每根发射天线用于传输一个独立的空间流,其中N为正整数值。这N个独立的空间流可被引导到单个装置或多个装置。
图3所示为具有MU-MIMO的内置支持的前同步码300。如图3所示,前同步码300包括用于支持MU-MIMO的字段。用于支持MU-MIMO的字段包括一个组标识字段305和多个空间流(NSTS)字段310。例如,在IEEE802.11ac极高吞吐量(VHT)前同步码中,组标识字段305可以是足够用于识别多达64位组(例如,通过组标识)的6比特字段。该组标识可以确定组成员,以及下行链路多用户传输中的顺序。应注意组标识零(0)预留用于站到AP的传输,而组标识63预留用于下行链路单用户传输。NSTS字段310可以表示用于特定组标识中每个成员站的多个独立空间流。例如,NSTS字段310可以指示用于组标识字段305中所识别的组中每个成员站的多个独立空间流。
通常,一或二比特对于NSTS字段310可能已经足够,但是,当大量独立的空间流分配到每个成员站时,可以使用更大的比特数。应注意如果存在站的多个组,那么可能存在多个组标识字段和多个NSTS字段。所述多个组标识字段和多个NSTS字段可以在分开的前同步码中传输,可以在单个前同步码中组合,或这两者的组合。
图4所示为具有组标识管理的内置支持的帧400。如图4所示,帧400可用于在基本服务集(BSS)中管理组标识。帧400可以传输到单个站以指示该站在特定组中的成员资格。除了指示该站属于哪个组以外,帧400还可以指示该站在每个组中的位置。
例如,在IEEE802.11ac中,组标识管理可以含在组标识管理帧中。帧400可以包括分类字段405,该字段用于指示帧分类,例如VHT。帧400也可以包括行为字段410,该字段用于指示帧类型,例如组标识管理。
帧400还包以括多个组标识成员资格状态字段,例如,成员资格状态字段415和成员状态字段420。例如,每个成员资格状态字段的长度都可以是单个比特,因此,对于64位的可能的组标识,所述多个组标识成员资格状态字段可以占据总共八个八位字节(字节)。
帧400还包括多个站位置字段,例如站位置字段425和站位置字段430。例如,每个组都可以包括至多四个站,每个位置一个站。因此,两个比特可能已经足够用于表示组内的站的可能位置。由于每个站位置字段具有两个比特,所以所述多个站位置字段可占据总共16个八位字节(octet)或字节(byte)。
作为说明性实例,考虑以下情况,其中某站是组标识为1、4和10的组的成员,该站在不同组内的位置为0、0和3,那么传输到该站的帧具有的组标识1、4和10的成员资格状态字段的比特可能设置为二进制1,且对应于这些组标识的站位置字段的比特分别设置为二进制00、00和11。
有可能对直接链路进行扩展以允许起始站通过使用MU-MIMO而同时向多个响应站进行传输。这样的链路可称为TDLS直接链路。应注意DLS以及其他协议可用于支持允许起始站同时向多个响应站进行传输的直接链路。在不影响通用性的情况下,使用DLS和其他协议来配置的直接链路也可称为TDLS直接链路。与直接链路组合的N根发射天线可能允许同时向多达N个响应站进行传输。应注意如果多个独立空间流被发送到单个响应站,那么用于接收所述N个独立空间流的响应站的数量将小于N。
信息元素可以添加到TDLS消息(以及DLS消息和可用于对直接链路进行配置的其他协议),从而实现将利用直接链路的起始站与一个或多个响应站之间的直接链路的管理(例如,配置和拆除)。该信息元素可以添加到TDLS设置请求消息、TDLS设置响应消息、TDLS确认消息、TDLS拆除消息等,从而管理直接链路。应注意该信息元素可以添加到DLS消息,以及用于管理直接链路的其他协议的消息中。
图5所示为信息元素500。信息元素500可以包括元素标识505,该元素标识用于将信息元素500与其他类型的信息元素区分开。应注意信息元素500的多个实例在其元素标识505中都可能具有相同值。信息元素500也可以包括长度510,所述长度510用于指示包括信息元素500的信息元素的数量。例如,长度510可以设置为1,从而指示信息元素500包括单个信息元素。
信息元素500也可以包括:组标识515,其指示了响应站的组标识;以及位置520,其指示了响应站在对应于组标识的组内位置。应注意对于符合IEEE802.11ac的通信系统而言,组标识515可以为6比特值以容纳64位的可能的组标识,并且位置520可以为2比特值以容纳单个组内的四个可能位置。例如,在TDLS设置请求消息中,组标识515可以包括为响应站提议的组标识,并且位置520可以包括在对应于所提议的组标识的组中提议的位置。类似地,在TDLS设置响应消息中,组标识515可以包括为响应站提议的组标识,并且位置520可以包括在对应于所提议的组标识的组中提议的位置,如同在TDLS设置请求消息中。然而,可能的是在TDLS设置响应消息中,组标识515可以包括响应站的替代组标识,并且位置520可以包括在对应于替代组标识的组中的替代位置。
图6所示为TDLS传输帧600。TDLS传输帧600可以由一个起始站传输到多个响应站。TDLS传输帧600可以包括传输类型(TOT)字段605,该字段用于指示传输类型,例如,从AP到多个站的下行链路MU-MIMO传输或从起始站到多个响应站的TDLS MU-MIMO直接链路传输。例如,TOT字段605可以为1比特字段。应注意严格来讲,由于使用ToDS和FromDS比特来区分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处的TDLS帧,所以可能不需要TOT字段605。然而,具有TOT字段605可以提供许多优点,例如在物理(PHY)层可以较快识别传输类型,并且当检测到具有TOT字段的消息设置成指示TDLS MU-MIMO直接链路传输时,未参与TDLS通信的站可以进入省电模式。此外,通过添加额外的比特可以对TOT字段605进行扩展,以指示其他传输类型,例如网格传输等。TDLS直接链路传输和正常传输的组标识的管理可以用不同的管理流程来实现,这取决于TOT字段605的值。
根据一项替代实例实施例,VHT PPDU的VHT-SIG-A字段261等VHT-SIG-A字段中的一个或多个比特可以用于区分AP和TDLS传输的始发站。例如,如果VHT-SIG-A字段中的一个或多个比特设置为第一值,那么AP可能是TDLS传输的始发站,而如果VHT-SIG-A字段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比特设置为第二值,那么该站可能是TDLS传输的始发站。例如,VHT PPDU的比特13-21可以含有用于区分AP和/或TDLS传输的始发站的一个或多个比特。
根据另一项替代实例实施例,始发站地址和组标识可以用于确定TDLS传输的始发站的源。例如,TDLS传输的目标目的地将组标识与基站标识和始发站地址关联起来,从而区分多个TDLS传输。组标识与基站标识和始发站地址之间的关联可以在TDLS链路保持活动的过程中一直保持。
TDLS传输帧600也可以包括为参与TDLS直接链路操作中的各响应站准备的信息。如图6所示,为各响应站准备的信息可以由组标识和位置来组织。例如,考虑以下情况,其中在对应于组标识零(0)的组中存在四个响应站。那么,这四个响应站中每个响应站的信息都可以在网络资源中进行传输,例如在时隙、频隙或时频隙中,对应位置为0、1、2和3(表示为方框610、612、614和616)。作为另一实例,考虑以下情况,其中对应于组标识N的组中存在三个响应站,其中响应站位于位置0、1和3。那么,这三个响应站中每个响应站的信息都可在网络资源中进行传输,例如在时隙、频隙或时频隙中,对应位置为0、1和3(所示为方框620、622和626)。
图7所示为通信系统700,其中突出了TDLS直接链路的第一实例配置。通信系统700包括第一起始站(INITIATOR STA1)705、第一响应站(RESPONDER STA1)710、第二响应站(RESPONDER STA2)715、第二起始站(INITIATOR STA2)720,其中第一起始站705试图与第一响应站710和第二响应站715配置TDLS直接链路,且第二起始站720试图与第二响应站715配置TDLS直接链路。应注意起始站(即,第一起始站705和第二起始站720)也可能与图7中未图示的其他响应站具有TDLS直接链路。还应注意如图7中所示的通信系统700不包括AP。然而,在建立TDLS直接链路时发送的消息实际上是通过AP发送的。尽管如此,AP以及发送到AP的消息和从AP发送的消息在图7中被省略以保持简洁性。
第一起始站705可以起始于将带有信息元素,例如信息元素500的TDLS设置请求消息,传输到第一响应站710,所述信息元素包括组标识X和位置Y。出于论述目的,考虑以下情况,其中第一响应站710接受组标识X和位置Y。第一响应站710可以将带有信息元素的TDLS设置响应消息发送到第一起始站705,所述信息元素包括组标识X和位置Y。第一响应站710现在可以与第一起始站705一起用于TDLS直接链路操作。
第一起始站705可以起始于将带有信息元素的TDLS设置请求消息传输到第二响应站715,所述信息元素包括组标识X和位置Z。应注意第二响应站715的组标识无需与第一响应站710的组标识相同。出于论述目的,考虑以下情况,其中第二响应站715接受组标识X和位置Z。第二响应站715可以将带有信息元素的TDLS设置响应消息发送到第一起始站705,所述信息元素包括组标识X和位置Z。第二响应站715现在可以与第一起始站705一起用于TDLS直接链路操作。
第二起始站720可以将带有信息元素的TDLS设置请求消息传输到第二响应站715,所述信息元素包括组标识X和位置Y。应注意第二响应站715的组标识无需与第一响应站710的组标识相同。出于论述目的,考虑以下情况,其中第二响应站715已经用第一起始站705接受了组标识X和位置Y。因此,在组标识(即,X)与位置(即,Y)中存在冲突。因此,第二响应站715可能不能区分来自第一起始站705的传输以及来自关联于组标识X和位置Y的第二起始站720的传输。第二响应站715随后可以拒绝提议的组标识X和位置Y。相反,第二响应站715选择了替代组标识X和替代位置W。应注意替代组标识无需与第二起始站720提议的组标识相同,替代位置同样如此。
如果第二起始站720接受替代组标识和替代位置,那么第二响应站715现在可以与第二起始站720一起用于TDLS直接链路操作。如果第二起始站720不接受替代组标识和替代位置,那么第二起始站720可以选择另一组标识和另一位置并且将另一TDLS设置请求消息传输到第二响应站715。TDLS设置请求消息和TDLS设置响应消息对可以一直持续直到TDLS直接链路被设置或第二起始站720停止尝试对第二响应站715进行配置为止。
图8所示为通信系统800,其中突出了TDLS直接链路的第二实例配置。通信系统800包括第一起始/响应站(INITIATOR/RESPONDER STA1)805、第一响应站(RESPONDER STA1)810、第二响应站(RESPONDERSTA2)815、第二起始站(INITIATOR STA2)820、第三起始站(INITIATOR STA3)825,以及第三响应站(RESPONDER STA3)830,其中第一起始/响应站805尝试与第一响应站810和第二响应站815一起配置TDLS直接链路,第二起始站820尝试与第二响应站815一起配置TDLS直接链路,第三起始站825尝试与第三响应站830和第一起始/响应站805一起配置TDLS直接链路。应注意起始站(即,第一起始/响应站805、第二起始站820,以及第三起始站825)也可能与图8中未图示的其他响应站具有TDLS直接链路。应注意图8中所示的TDLS设置响应消息不包括信息元素的内容。还应注意如图8中所示的通信系统800不包括AP。然而,在建立TDLS直接链路时发送的消息实际上是通过AP发送的。尽管如此,AP以及发送到AP的消息和从AP发送的消息在图8中被省略以保持简洁性。
第一起始/响应站805可以起始于将带有信息元素的TDLS设置请求消息传输到第一响应站810,所述信息元素包括组标识X和位置Y。出于论述目的,考虑以下情况,其中第一响应站810接受组标识X和位置Y。第一响应站810可以将带有信息元素的TDLS设置响应消息发送到第一起始/响应站805,所述信息元素包括组标识X和位置Y。第一响应站810现在可以与第一起始/响应站805一起用于TDLS直接链路操作。
第一起始/响应站805可以起始于将带有信息元素的TDLS设置请求消息传输到第二响应站815,所述信息元素包括组标识X和位置Z。应注意第二响应站815的组标识无需与第一响应站810的组标识相同。出于论述目的,考虑以下情况,其中第二响应站815接受组标识X和位置Z。第二响应站815可以将带有信息元素的TDLS设置响应消息发送到第一起始/响应站805,所述信息元素包括组标识X和位置Z。第二响应站815现在可以与第一起始/响应站805一起用于TDLS直接链路操作。
第二起始站820可以将带有信息元素的TDLS设置请求消息传输到第二响应站815,所述信息元素包括组标识X和位置Y。应注意第二响应站815的组标识无需与第一响应站810的组标识相同。出于论述目的,考虑以下情况,其中第二响应站815已经用第一起始/响应站805接受了组标识X和位置Y。因此,在组标识(即,X)与位置(即,Y)中存在冲突。因此,第二响应站815可能不能区分来自第一起始/响应站805的传输以及来自关联于组标识X和位置Y的第二起始站820的传输。第二响应站815随后可以拒绝提议的组标识X和位置Y。相反,第二响应站815选择了替代组标识X和替代位置W。应注意替代组标识无需与第二起始站820提议的组标识相同,替代位置同样如此。
如果第二起始站820接受替代组标识和替代位置,那么第二响应站815现在可以与第二起始站820一起用于TDLS直接链路操作。如果第二起始站820不接受替代组标识和替代位置,那么第二起始站820可以选择另一组标识和另一位置并且将另一TDLS设置请求消息传输到第二响应站815。TDLS设置请求消息和TDLS设置响应消息对可以一直持续直到TDLS直接链路被设置或第二起始站820停止尝试对第二响应站815进行配置为止。
第三起始站825可以将带有信息元素的TDLS设置请求消息传输到第三响应站830,所述信息元素包括组标识X和位置Y。出于论述目的,考虑以下情况,其中第三响应站830接受组标识X和位置Y。应注意尽管通信系统800已经包括具有相同组标识和位置(在第一起始/响应站805与第一响应站810之间)的另一TDLS直接链路,但是这两条TDLS直接链路中涉及的起始站和/或响应站是脱离开的,所以在使用相同的组标识和/或位置时不存在冲突。第三响应站830可以将带有信息元素的TDLS设置响应消息发送到第三起始站825,所述信息元素包括组标识X和位置Y。第三响应站830现在可以与第三起始站825一起用于TDLS直接链路操作。
第三起始站825可以将带有信息元素的TDLS设置请求消息传输到第一起始/响应站805,所述信息元素包括组标识X和位置Z。出于论述目的,考虑以下情况,其中第一起始/响应站805接受组标识X和位置Z。应注意尽管通信系统800已经包括具有相同组标识和位置(在第一起始/响应站805与第二响应站815之间)的另一TDLS直接链路,但是这两条TDLS直接链路中涉及的起始站和/或响应站是脱离开的,所以在使用相同的组标识和/或位置时不存在冲突。第一起始/响应站805可以将带有信息元素的TDLS设置响应消息发送到第三起始站825,所述信息元素包括组标识X和位置Z。第一起始/响应站805现在可以与第三起始站825一起用于TDLS直接链路操作。
图9a所示为当起始站向多个响应站进行传输时发生在起始站中的操作900的第一流程图。操作900可以指示当起始站向多个响应站进行传输时发生在起始站,例如图7中的第一起始站705和第二起始站720中的操作。
操作900可以从起始站选择响应站开始(方框905)。一般而言,TDLS直接链路准许起始站同时向多个响应站进行传输。然而,起始站可能需要一次一个地对响应站进行配置。例如,起始站可以从多个响应站中随机选择响应站。作为另一实例,起始站可以按多个响应站的等级顺序来选择响应站,例如按发送到响应站的信息量、响应站优先级、信息优先级、服务质量限制等。
起始站可以为选定的响应站选择组标识和位置(方框910)。起始站可以根据选择标准,例如,可用组标识、可用位置、先前选定的组标识、先前选定的位置、冲突组标识、冲突位置等等,来为选定的响应站选择组标识和位置。例如,如果存在具有一个或多个可用位置的先前选定的组标识,那么起始站可以为选定的响应站选择相同的组标识和可用位置中的一个。作为另一实例,如果在TDLS直接链路中起始站预期包括4个或更少响应站,那么起始站可以决定为所有响应站选择单个组标识,从而简化组标识管理。
起始站可以将带有信息元素的TDLS设置请求消息传输到选定的响应站,所述信息元素包括选定的组标识和选定的位置(方框915)。如先前所论述,TDLS设置请求消息可以通过AP发送到响应站。起始站可以接收带有信息元素的TDLS设置响应消息,所述信息元素包括响应组标识和响应位置(方框920)。如先前所论述,TDLS设置响应消息可以通过AP从响应站发送出去。方框910、915和920可以统称为配置(或设置)响应站(作为突出部分922示出),这可以发生在如图2a所示的设置阶段中。
起始站可以执行检查以确定选定的组标识和选定的位置是否被接受(方框925)。如果选定的组标识和选定的位置与响应组标识和响应位置相同,那么选定的组标识和选定的位置就被接受。如果选定的组标识和选定的位置被接受,那么起始站可执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更多的响应站(即,多个响应站中所有响应站均已被配置)(方框930)。如果存在更多响应站,那么起始站可以返回到方框905以选择另一响应站。如果不存在更多响应站,那么TDLS直接链路可以被配置并且起始站可以使用该TDLS直接链路以及所述多个响应站的组标识和位置来同时向所述多个响应站进行传输(方框940)。
然而,如果选定的组标识和/或选定的位置不同于响应组标识和/或响应位置,那么选定的组标识和/或选定的位置未被接受,那么起始站可以执行检查以确定它是否将接受响应组标识和响应位置(方框935)。如果起始站接受响应组标识和响应位置,那么起始站可以移动到方框930,以执行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更多响应站。如果起始站不接受响应组标识和响应位置,那么起始站可以移动到方框910,以选择另一组标识和/或位置来对选定的响应站进行配置。
图9b所示为当起始站向多个响应站进行传输时发生在起始站中的操作950的第二流程图。操作950可指示当起始站传输到多个响应站时发生在起始站,例如图7中的第一起始站705和第二起始站720中的操作。
操作950可以从起始站选择响应站开始(方框955)。一般而言,TDLS直接链路准许起始站同时向多个响应站进行传输。然而,起始站可能需要一次一个地对响应站进行配置。例如,起始站可以从多个响应站中随机选择响应站。作为另一实例,起始站可以按多个响应站的等级顺序来选择响应站,例如按发送到响应站的信息量、响应站优先级、信息优先级、服务质量限制等等。
起始站可以将TDLS设置请求消息传输到选定的响应站以对TDLS链路进行配置(方框960)。TDLS设置请求消息可以在起始站与选定的响应站之间建立TDLS链路。如先前所论述,TDLS设置请求消息可以通过AP发送到响应站。
起始站可以为选定的响应站选择组标识和位置(方框965)。起始站可以根据选择标准,例如,可用组标识、可用位置、先前选定的组标识、先前选定的位置、冲突组标识、冲突位置等等,来为选定的响应站选择组标识和位置。例如,如果存在具有一个或多个可用位置的先前选定的组标识,那么起始站可以为选定的响应站选择相同的组标识和可用位置中的一个。作为另一实例,如果在TDLS直接链路中起始站预期包括4个或更少响应站,那么起始站可以决定为所有响应站选择单个组标识,从而简化组标识管理。
起始站可以在一个帧,例如TDLS组ID管理帧,中将组标识和位置发送到选定的响应站(方框970)。该帧可以类似于由AP传输的组管理帧。根据实例实施例,该帧可以在与TDLS设置请求消息分开的消息中发送。根据替代实例实施例,该帧可以按背负的方式与在方框960中发送的TDLS设置请求消息一起发送,或在发送到不同响应站的随后的TDLS设置请求消息中发送或在其他TDLS消息中发送。
起始站可以接收响应消息(方框975)。响应消息可以响应于该TDLS设置请求消息和/或该帧。方框960、965、970和975可以统称为配置(或设置)响应站(作为突出部分977示出),这可发生在如图2a所示的设置阶段中。
起始站可以执行检查以确定选定的组标识和选定的位置是否被接受(方框980)。例如,如果响应消息包括正响应或肯定响应,那么选定的组标识和选定的位置被接受。作为另一实例,如果选定的组标识和选定的位置等同于响应消息中包含的响应组标识和响应位置,那么选定的组标识和选定的位置被接受。如果选定的组标识和选定的位置被接受,那么起始站可以执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更多的响应站(即,多个响应站中所有响应站均已被配置)(方框985)。如果存在更多响应站,那么起始站可以返回到方框955以选择另一响应站。如果不存在更多响应站,那么TDLS直接链路可以被配置并且起始站可以使用该TDLS直接链路以及所述多个响应站的组标识和位置来同时向所述多个响应站进行传输(方框990)。
然而,如果响应消息包含否定响应或者如果选定的组标识和/或选定的位置不等同于响应消息中包含的响应组标识和/或响应位置,那么起始站可以返回到方框965以选择另一组标识和/或位置。起始站可以一直重复选择组标识和/或位置直到选定的响应站接受组标识和位置为止或者直到满足失效机制(例如,定时器超时或计数器达到指定数量的试验)为止。随着失效制的满足,如果不存在其他响应站,那么起始站可以选择另一响应站或终止响应站的配置。
图10a所示为当响应站参与设置TDLS直接链路并且在TDLS直接链路上从起始站接收传输时发生在响应站中的操作1000的第一流程图。操作1000可以指示当响应站参与设置TDLS直接链路并且在TDLS直接链路上接收传输时发生在响应站,例如图7中的第一响应站710和第二响应站715中的操作。
操作1000可以起始于响应站接收带有信息元素的TDLS设置请求消息,所述信息元素包括组标识和位置(方框1005)。TDLS设置请求消息可能已通过AP由起始站发送。响应站可以执行检查以确定组标识和位置是否可接受(方框1010)。例如,如果在配置好的TDLS直接链路中响应站并未使用某组标识和位置,那么该组标识和位置可以是可接受的。如果组标识和位置是可接受的,那么响应站可以将带有信息元素的TDLS设置响应消息发送到起始站,所述信息元素带有所述组标识和位置(方框1015)。随后,响应站可以从起始站接收传输,该传输标记有组标识并且根据该位置来定位(方框1025)。
如果组标识和位置不可接受,那么响应站可以选择替代组标识和/或替代位置(方框1020)。例如,响应站可以随机选择替代组标识和/或替代位置。作为另一实例,响应站可以保留组标识并且选择不同的位置作为替代位置。响应站可以将带有信息元素的TDLS设置响应消息发送到起始站,所述信息元素包括替代组标识和/或替代位置(方框1015)。
应注意,在TDLS直接链路中支持波束成形。在执行了VHT波束成形之后,可以应用各个独立空间流的波束成形。例如,各个独立空间流的波束成形可以使用空数据包通知(NDPA)帧以及探测轮询控制帧。
图10b所示为当响应站参与设置TDLS直接链路并且在TDLS直接链路上从起始站接收传输时发生在响应站中的操作1050的第二流程图。操作1050可以指示当响应站参与设置TDLS直接链路并且在TDLS直接链路上接收传输时发生在响应站,例如图7中的第一响应站710和第二响应站715中的操作。
操作1050可以起始于响应站接收TDLS设置请求消息(方框1055)。TDLS设置请求消息可能已通过AP由起始站发送。响应站可以接收包括组标识和位置的消息(方框1060)。该消息可以为帧的形式,例如组标识管理帧。TDLS设置请求消息以及该帧可以在单独的传输中接收或者它们可以一起被背负或它们可以与其他传输分开或一起被背负。
响应站可以执行检查以确定组标识和位置是否可接受(方框1065)。例如,如果在配置好的TDLS直接链路中响应站并未使用某组标识和位置,那么该组标识和位置可以是可接受的。如果组标识和位置是可接受的,那么响应站可以将带有正响应或肯定响应的TDLS响应消息发送到起始站,或者TDLS响应消息可以包括所述组标识和所述位置(方框1070)。随后,响应站可以从起始站接收传输,该传输标记有组标识并且根据该位置来定位(方框1075)。
如果组标识和位置是不可接受的,那么响应站可以将带有否定响应的TDLS响应消息发送到起始站,或者TDLS响应消息可以包括建议的组标识和位置(方框1080)。例如,响应站可以随机选择替代组标识和/或替代位置。作为另一实例,响应站可以保留组标识并且选择不同的位置作为替代位置。响应站可以接收包括不同组标识和/或位置的另一消息,例如帧(方框1060)。响应站可以执行检查以确定组标识和位置是否可接受(方框1065)。响应站可以一直连续检查组标识和位置直到它发现可接受的组标识和位置为止或者直到起始站停止发送包括组标识和位置的消息为止。
应注意在TDLS直接链路中支持波束成形。在执行了VHT波束成形之后,可以应用各个独立空间流的波束成形。例如,各个独立空间流的波束成形可以使用空数据包通知(NDPA)帧以及探测轮询控制帧。
图11所示为当在建立TDLS直接链路时AP接收并发射传输时发生在AP中的操作1100的流程图。操作1100可以指示当AP对在建立TDLS直接链路时所使用的传输进行接收和发射时发生在AP中的操作。
操作1100可以起始于AP接收带有信息元素的TDLS设置请求消息,所述信息元素包括来自起始站的组标识和位置(方框1105)。AP可以将TDLS设置请求消息转发到响应站(方框1110)。AP可以接收带有信息元素的TDLS设置响应消息,所述信息元素包括来自响应站的响应组标识和响应位置(方框1115)。AP可以将TDLS设置响应消息转发到起始站。
图12所示为第一通信装置1200的图。第一通信装置1200可以是通信系统中的起始站等站的实施方案。第一通信装置1200可以用于实施本文所论述的实施例中的各种实施例。如图12所示,发射器1205用于在TDLS直接链路上发送TDLS设置请求消息、到达AP的信息、到达响应站的信息等,而接收器1210用于接收TDLS设置响应消息、信息等。发射器1205和接收器1210可以具有无线接口、有线接口或其组合。
组标识选择单元1220用于为响应站选择组标识。位置选择单元1222用于在一个组中为响应站选择位置。组标识选择单元1220和/或位置选择单元1222用于根据选择标准来选择组标识和/或位置,所述选择标准例如可用组标识、可用位置、先前选定的组标识、先前选定的位置、冲突组标识、冲突位置等。站选择单元1224用于从多个响应站中为TDLS直接链路配置选择一个响应站。
消息生成单元1226用于产生将要传输到响应站的消息,例如TDLS设置请求消息,所述消息包括带有响应站的组标识和位置的信息元素。或者,消息生成单元1226分别生成TDLS设置请求消息以及包括TDLS组ID管理帧的消息,该帧含有响应站的组标识和位置。消息处理单元1228用于对消息进行处理,所述消息例如TDLS设置响应消息和/或某个响应消息。存储器1230用于存储组标识、位置、响应站、TDLS直接链路配置等。
第一通信装置1200的元件可以作为特定的硬件逻辑块来实施。在一个替代方案中,第一通信装置1200的元件可以作为在处理器、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等等中执行的软件来实施。在又一个替代方案中,第一通信装置1200的元件可以作为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来实施。
例如,发射器1205和接收器1210可以作为特定的硬件块来实施,而组标识选择单元1220、位置选择单元1222、站选择单元1224、消息生成单元1226和消息处理单元1228则可以为在处理器1215,例如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定制电路或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的自定义编译逻辑阵列中执行的软件模块。
图13所示为第二通信装置1300的图。第二通信装置1300可以是通信系统中的响应站等站的实施方案。第二通信装置1300可以用于实施本文所论述的实施例中的各种实施例。如图13所示,发射器1305用于发送TDLS设置响应消息、到达AP的信息等,接收器1310用于在TDLS直接链路上接收TDLS设置请求消息、来自起始站的信息等。发射器1305和接收器1310可具有无线接口、有线接口或其组合。
消息处理单元1320用于对消息进行处理,所述消息例如TDLS设置请求消息和/或包括TDLS组ID管理帧的消息。消息生成单元1322用于生成消息,例如TDLS设置响应消息和/或响应消息。组标识和位置处理单元1324用于确定TDLS设置请求消息或TDLS组ID管理帧的信息元素中提供的组标识和/或位置是否与现有的组标识和/或位置配置相冲突。组标识和位置选择单元1326用于在TDLS设置请求消息或TDLS组ID管理帧的信息元素中提供的组标识和/或位置与现有的组标识和/或位置配置相冲突时选择组位置和/或位置。存储器1330用于存储组标识、位置、起始站等。
第二通信装置1300的元件可以作为特定的硬件逻辑块来实施。在一个替代方案中,第二通信装置1300的元件可以作为在处理器、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等等中执行的软件来实施。在又一个替代方案中,第二通信装置1300的元件可以作为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来实施。
例如,发射器1305和接收器1310可以作为特定的硬件块来实施,而消息处理单元1320、消息生成单元1322、组标识和位置处理单元1324,以及组标识和位置选择单元1326则可以为在处理器1315,例如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定制电路或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的自定义编译逻辑阵列中执行的软件模块。
尽管已详细描述本发明及其优点,但应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本文中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更改。

Claims (46)

1.一种用于向多个响应站进行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起始站对第一响应站进行配置以用于直接链路通信,所述第一响应站配置有第一组标识和第一位置;
通过所述起始站对第二响应站进行配置以用于直接链路通信,所述第二响应站配置有第二组标识和第二位置;以及
通过所述起始站在第一单次传输中向所述第一响应站和所述第二响应站进行传输,所述第一单次传输包括用于所述第一响应站的第一信息和用于所述第二响应站的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标记有所述第一组标识并且位于所述第一位置,而所述第二信息标记有所述第二组标识并且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第一响应站进行配置包括:
为所述第一响应站选择所述第一组标识和所述第一位置;
将包括所述第一组标识和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设置请求消息传输到所述第一响应站;以及
从所述第一响应站接收第一设置响应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第二响应站进行配置包括:
为所述第二响应站选择所述第二组标识和所述第二位置;
将包括所述第二组标识和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设置请求消息传输到所述第二响应站;以及
从所述第二响应站接收第二设置响应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设置请求消息和所述第二设置请求消息为隧道直接链路设置协议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设置响应消息包括信息元素中的所述第一组标识和所述第一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设置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替代组标识和第一替代位置,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向所述第一响应站和所述第二响应站进行传输之前:
用所述第一替代组标识来替换所述第一组标识;以及
用所述第一替代位置来替换所述第一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设置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替代组标识和第一替代位置,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向所述第一响应站和所述第二响应站进行传输之前:
为所述第一响应站选择第三组标识和第三位置;
使用包括所述第三组标识和所述第三位置的第三设置请求消息来对所述第一响应站进行配置以用于直接链路通信;
用所述第三组标识来替换所述第一组标识;以及
用所述第三位置来替换所述第一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组标识和所述第三组标识是等同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第一设置请求消息传输到服务于所述第一响应站的接入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单次传输直接传输到所述第一响应站和所述第二响应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单次传输包括设置为第一值的传输指标类型,并且其中这种类型的传输指标为物理层指标。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单次传输包括设置为第二值的第一指标和设置为第三值的第二指标,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指标和所述第二指标为媒体接入控制层指标。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起始站、所述第一响应站,以及所述第二响应站为符合IEEE802.11的通信系统中的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第一响应站进行配置包括:
将第一设置请求消息传输到所述第一响应站以配置直接链路通信信道;
为所述第一响应站选择所述第一组标识和所述第一位置;
将包括所述第一组标识和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管理消息传输到所述第一响应站;以及
从所述第一响应站接收第一管理响应消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设置消息和所述第一管理消息是分开传输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设置消息和所述第一管理消息背负在第二单次传输中。
17.一种用于接收第一单次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响应站接收包括第一组标识和第一位置的设置请求消息;
如果所述第一组标识和所述第一位置未预留给所述第一响应站使用,通过所述第一响应站,传输包括所述第一组标识和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设置响应消息;以及
通过所述第一响应站接收包括用于所述第一响应站的第一信息和用于第二响应站的第二信息的所述第一单次传输,所述第一信息标记有所述第一组标识并且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如果所述第一组标识和所述第一位置已预留给所述第一响应站使用,传输包括替代组标识和替代位置中至少一者的第二设置响应消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替代组标识和所述替代位置中的所述至少一者是根据选择标准来选择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接收第二单次传输,所述第二单次传输包括用于所述第一响应站的所述第一信息和用于所述第二响应站的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标记有所述第一组标识并且位于所述替代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接收第三单次传输,所述第三单次传输包括用于所述第一响应站的所述第一信息和用于所述第二响应站的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标记有所述替代组标识并且位于所述替代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接收第四单次传输,所述第四单次传输包括用于所述第一响应站的所述第一信息和用于所述第二响应站的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标记有所述替代组标识并且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23.一种用于接收第一单次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响应站接收设置请求消息以与起始站一起配置直接链路通信信道;
通过所述第一响应站接收包括第一组标识和第一位置的第一管理消息;
如果所述第一组标识和所述第一位置并未预留给所述第一响应站使用,通过所述第一响应站传输包括肯定响应的第一管理响应消息;以及
通过所述第一响应站接收包括用于所述第一响应站的第一信息和用于第二响应站的第二信息的所述第一单次传输,所述第一信息标记有所述第一组标识并且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如果所述第一组标识和所述第一位置中至少一者已预留给所述第一响应站使用,其进一步包括传输第二管理响应消息,所述第二管理响应消息包括否定响应。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接收包括第二组标识和第二位置的第二管理消息;以及
如果所述第二组标识和所述第二位置并未预留给所述第一响应站使用,传输包括肯定响应的第二管理响应消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设置消息和所述第一管理消息在分开的传输中接收的。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设置请求消息和所述第一管理消息背负在第二单次传输中接收。
28.一种起始站,其包括: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设置第一响应站以用于直接链路通信,所述第一响应站设置有第一组标识和第一位置,并且用于设置第二响应站以用于直接链路通信,所述第二响应站设置有第二组标识和第二位置;以及
发射器,所述发射器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处理器,所述发射器用于在第一单次传输中向所述第一响应站和所述第二响应站进行传输,所述第一单次传输包括用于所述第一响应站的第一信息和用于所述第二响应站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标记有所述第一组标识并且位于所述第一位置,而所述第二信息标记有所述第二组标识并且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起始站,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为所述第一响应站选择所述第一组标识和所述第一位置,其中所述发射器用于将包括所述第一组标识和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设置请求消息传输到所述第一响应站,并且其中所述起始站进一步包括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处理器的接收器,所述接收器用于从所述第一响应站接收第一设置响应消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起始站,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为所述第二响应站选择所述第二组标识和所述第二位置,其中所述发射器用于将包括所述第二组标识和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设置请求消息传输到所述第二响应站,并且其中所述接收器用于从所述第二响应站接收第二设置响应消息。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起始站,其中第一设置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替代组标识和第一替代位置,并且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用所述第一替代组标识来替换所述第一组标识,并且用于用所述第一替代位置来替换所述第一位置。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起始站,其中所述第一设置响应消息包括第一替代组标识和第一替代位置,并且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为所述第一响应站选择第三组标识和第三位置,从而使用包括所述第三组标识和所述第三位置的第三设置请求消息来配置所述第一响应站以用于直接链路通信,用所述第三组标识来替换所述第一组标识,并且用所述第三位置来替换所述第一位置。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起始站,其中所述发射器用于将所述第一设置请求消息传输到服务于所述第一响应站的接入点。
34.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起始站,其中所述第一单次传输包括设置为第一值的传输指标类型,并且其中这种类型的传输指标为物理层指标。
35.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起始站,其中所述第一单次传输包括设置为第二值的第一指标和设置为第三值的第二指标,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指标和所述第二指标为媒体接入控制层指标。
36.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起始站,其中所述发射器用于将第一设置请求消息传输到所述第一响应站以设置直接链路通信信道,并且用于传输包括所述第一响应站的所述第一组标识和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管理消息,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为所述第一响应站选择所述第一组标识和所述第一位置,并且其中所述起始站进一步包括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处理器的接收器,所述接收器用于从所述第一响应站接收第一管理响应消息。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起始站,其中发射器用于在分开的传输中传输所述第一设置消息和所述第一管理消息。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起始站,其中发射器用于在第二单次传输中传输所述第一设置消息和所述第一管理消息。
39.一种第一响应站,其包括:
接收器,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包括第一组标识和第一位置的设置请求消息,并且用于接收包括用于所述第一响应站的第一信息和用于所述第二响应站的第二信息的第一单次传输,所述第一信息标记有所述第一组标识并且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发射器,所述发射器用于在所述第一组标识和所述第一位置并未预留给所述第一响应站使用的情况下传输包括所述第一组标识和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设置响应消息;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接收器和所述发射器,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组标识和所述第一位置是否未预留给所述第一响应站使用。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第一响应站,其中所述发射器用于在所述第一组标识和所述第一位置已预留给所述第一响应站使用的情况下,传输包括替代组标识和替代位置中至少一者的第二设置响应消息。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第一响应站,其中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包括用于所述第一响应站的所述第一信息和用于所述第二响应站的所述第二信息的传输,所述第一信息标记有所述第一组标识并且位于所述替代位置。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第一响应站,其中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包括用于所述第一响应站的所述第一信息和用于所述第二响应站的所述第二信息的传输,所述第一信息标记有所述替代组标识并且位于所述替代位置。
43.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第一响应站,其中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包括用于所述第一响应站的所述第一信息和用于所述第二响应站的所述第二信息的传输,所述第一信息标记有所述替代组标识并且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44.一种第一响应站,其包括:
接收器,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设置请求消息以与起始站一起配置直接链路通信信道,用于接收包括第一组标识和第一位置的第一管理消息,并且用于接收包括用于所述第一响应站的第一信息和用于第二响应站的第二信息的第一单次传输,所述第一信息标记有所述第一组标识并且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发射器,所述发射器用于在所述第一组标识和所述第一位置并未预留给所述第一响应站使用的情况下,传输包括肯定响应的第一管理响应消息;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接收器和所述发射器,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组标识和所述第一位置是否未预留给所述第一响应站使用。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第一响应站,其中所述发射器用于在所述第一组标识和所述第一位置中至少一者已预留给所述第一响应站使用的情况下,传输包括否定响应的第二管理响应消息。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第一响应站,其中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包括第二组标识和第二位置的第二管理消息,并且其中所述发射器用于在所述第二组标识和所述第二位置并未预留给所述第一响应站使用的情况下,传输包括肯定响应的第二管理响应消息。
CN201280034153.7A 2011-07-12 2012-07-11 用于直接的多用户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40675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06984P 2011-07-12 2011-07-12
US61/506,984 2011-07-12
US201161508499P 2011-07-15 2011-07-15
US61/508,499 2011-07-15
PCT/US2012/046295 WO2013009902A1 (en) 2011-07-12 2012-07-11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rect multi-user transmission
US13/546,856 US20130039215A1 (en) 2011-07-12 2012-07-11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rect Multi-User Transmission
US13/546,856 2012-07-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7528A true CN104067528A (zh) 2014-09-24
CN104067528B CN104067528B (zh) 2018-04-27

Family

ID=47506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4153.7A Active CN104067528B (zh) 2011-07-12 2012-07-11 用于直接的多用户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39215A1 (zh)
EP (1) EP2707969B1 (zh)
CN (1) CN104067528B (zh)
WO (1) WO201300990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1728A (zh) * 2021-01-29 2021-06-04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隧道直接链路建立中搜索对等终端的方法、终端及介质
CN112911729A (zh) * 2021-01-29 2021-06-04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隧道直接链路建立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15669A1 (zh) 2015-01-19 2016-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及终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5508A1 (en) * 2000-12-29 2002-07-04 Vdsl Systems Oy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maintaining and updating network element configuration in an xDSL network, and an xDSL network element
US20080070522A1 (en) * 2006-09-14 2008-03-20 Viaradio Corporation Messaging System and Techniques Using RDS/RBDS
CN101313527A (zh) * 2005-11-03 2008-11-26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在基本服务集中的站之间执行点对点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01584229A (zh) * 2005-04-25 2009-11-18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无线系统中效率寻址及功率节省方法及系统
US20100311459A1 (en) * 2009-05-15 2010-12-09 Tait Electronics Limited Mobile radio systems having groups with dynamic labels
CN101965730A (zh) * 2008-01-24 2011-02-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排定的递送窗口的高效广播权利管理消息递送机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43131B1 (en) * 2001-05-04 2006-11-28 Microsoft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US8894642B2 (en) * 2004-05-17 2014-11-25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Irrigated catheter
US20120120937A1 (en) * 2004-08-06 2012-05-17 Rockstar Bidco, LP Receiving an identifier of a mobile station in a packet-switched wireless network
US7577438B2 (en) * 2005-04-25 2009-08-1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 addressing and power savings in wireless systems
US8934486B2 (en) * 2006-03-16 2015-01-13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multicast over a label-switched core network
US8199732B2 (en) * 2006-06-09 2012-06-12 Aruba Networks, Inc. Efficient multicast control processing for a wireless network
US8374625B2 (en) * 2008-09-09 2013-02-1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Neighborhood paging group design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8605692B2 (en) * 2009-01-15 2013-12-1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setting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an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LAN system using multiple channel
US8958791B2 (en) * 2009-03-23 2015-0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to communicate between a femtocell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devices
US9197298B2 (en) * 2009-06-05 2015-11-24 Broadcom Corporation Group identification and definition within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526351B2 (en) * 2009-06-05 2013-09-03 Broadcom Corporation Channel characterization and training within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812833B2 (en) * 2009-06-24 2014-08-19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Wireless multiband security
US8924569B2 (en) * 2009-12-17 2014-12-30 Intel Corporation Cloud federation as a service
TWI552635B (zh) * 2010-04-13 2016-10-0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在無線區域網路中群傳輸
US8521143B2 (en) * 2010-04-21 2013-08-27 Blackberry Limited User interface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communicating messages to multiple recipients
US8594007B2 (en) * 2010-04-23 2013-1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quential ACK for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US9160431B2 (en) * 2010-04-27 2015-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group definition and overloading for multiuser MIMO transmissions
US8737370B2 (en) * 2010-05-17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irect link setup
US9019943B2 (en) * 2010-07-29 2015-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communication using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TDLS)
KR101572736B1 (ko) * 2010-11-16 2015-11-27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무선 다이렉트 링크 동작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5690850B2 (ja) * 2010-11-26 2015-03-25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lanシステムではリンク適応に基づいて、チャネル情報を報告する方法とそれをサポートするデバイス
US20120151089A1 (en) * 2010-12-08 2012-06-14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Direct data communication in a peer-to-peer network
WO2012115432A2 (en) * 2011-02-27 2012-08-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acket for multi user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US9179300B2 (en) * 2011-03-02 2015-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tation-centric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U-MIMO)
US9426630B2 (en) * 2011-06-27 2016-08-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ulticast/broadcast fram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5508A1 (en) * 2000-12-29 2002-07-04 Vdsl Systems Oy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maintaining and updating network element configuration in an xDSL network, and an xDSL network element
CN101584229A (zh) * 2005-04-25 2009-11-18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无线系统中效率寻址及功率节省方法及系统
CN101313527A (zh) * 2005-11-03 2008-11-26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在基本服务集中的站之间执行点对点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US20080070522A1 (en) * 2006-09-14 2008-03-20 Viaradio Corporation Messaging System and Techniques Using RDS/RBDS
CN101965730A (zh) * 2008-01-24 2011-02-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排定的递送窗口的高效广播权利管理消息递送机制
US20100311459A1 (en) * 2009-05-15 2010-12-09 Tait Electronics Limited Mobile radio systems having groups with dynamic label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1728A (zh) * 2021-01-29 2021-06-04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隧道直接链路建立中搜索对等终端的方法、终端及介质
CN112911729A (zh) * 2021-01-29 2021-06-04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隧道直接链路建立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39215A1 (en) 2013-02-14
EP2707969A4 (en) 2015-05-20
WO2013009902A1 (en) 2013-01-17
EP2707969B1 (en) 2018-11-28
CN104067528B (zh) 2018-04-27
EP2707969A1 (en) 201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4187B (zh) 以站为中心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
US2020022893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nsmitting a spatial stream for mu - mimo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CN102598803B (zh) 通信设备中的功率节省
CN102859897B (zh) 针对多用户mimo 传输的高效的组定义和过载
CN103190195B (zh) 具有接入点标识符的物理层头部
CN105532065B (zh) 用于OFDMA PS-Poll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JP5636103B2 (ja) ステーショングループ管理用の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およびステーション管理グループを管理する方法
CN103930876A (zh) 用于直接多用户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02124797B (zh) 多信道sdma
CN102959998A (zh) 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高效组id管理
CN101674530B (zh) 无线通信基站、无线通信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方法
RU2009101269A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каждом групповом адресе, для которого имеются данные, ожидающие доставки в узле, точке или терминал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локальной сети
CN106464636A (zh) 用于正交频分多址接入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1365220B (zh) 协作蜂窝网络中基于用户端合作分组的随机接入方法
CN101390326A (zh) 无线网络中用于省电传送的多播地址信令
CN105659683A (zh) 用于设置循环前缀长度的系统和方法
CN103314629A (zh) 针对直接链路服务(dls)的组id分配
CN103686689A (zh)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中通信终端的发现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2547917B (zh)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和网络系统
CN102196591A (zh) 移动终端并行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8432328A (zh)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终端装置
CN102387008A (zh) 多用户反馈确认消息的方法及反馈确认消息的站点
CN104067528A (zh) 用于直接的多用户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WO2017067253A1 (zh) 基于业务类型指示的确认方法及装置
WO2012031501A1 (zh) 初始帧发送、响应帧回复、信道预约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