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9830B - 小型电动车辆的操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小型电动车辆的操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9830B
CN101309830B CN2006800426332A CN200680042633A CN101309830B CN 101309830 B CN101309830 B CN 101309830B CN 2006800426332 A CN2006800426332 A CN 2006800426332A CN 200680042633 A CN200680042633 A CN 200680042633A CN 101309830 B CN101309830 B CN 1013098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andle
accelerator rod
rotor plate
electric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426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9830A (zh
Inventor
天野爱
市川胜久
永冈政敏
山本康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09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9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9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98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03Cycles with four or more whee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abled riders, e.g. personal mobility type vehicles with four wheels
    • B62K5/007Cycles with four or more whee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abled riders, e.g. personal mobility type vehicles with four wheels power-driv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8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with steering devices acting on two or more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电动车辆的操纵装置,该小型电动车辆的操纵装置构成为,支撑部件(110)与转向手柄(3)接合成一体并配置在把手前方,经由与把手大致平行的枢轴(131)将转动板(112)连接在上述支撑部件(110)上,从而使该转动板(112)能以后端侧为支点在下方的非动作位置和上方的制动位置(B)之间转动,在该转动板(112)上连接另一复位弹簧,该另一复位弹簧施加大于加速杆(114)的复位弹簧的设置负荷来使该转动板(112)朝向非动作位置,从而在转动板(112)上用力地将该操作部(114b)拉近把手侧时,转动板(112)向制动位置(B)侧转动以使用于制动车辆的制动器开关(134)动作。由此,在用力地将加速杆拉近转向手柄的把手侧时,能够始终可靠地动作以使车辆的停止装置动作。

Description

小型电动车辆的操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像电动轮椅那样可在人行道上行驶且适于高龄者等利用的小型电动车辆,尤其涉及一种这样的小型电动车辆的操纵装置的改良,即:手柄管柱配设在乘车用座椅的前方,转向手柄转动自如地支撑在该手柄管柱上,在该转向手柄所具有的左右一对把手中至少一个的前方配置对车辆驱动用电动机的输出进行控制的加速杆的操作部,从而使得驾驶者可以用握持把手的手来按下上述操作部。
背景技术
在这样的小型电动车辆的操纵装置中,例如像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已公知有这样的操纵装置:在需要急制动时,通过用力地将加速杆拉近转向手柄的把手侧,从而使车辆的停止装置动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51276号公报
在现有的小型电动车辆的操纵装置中,在用力地将加速杆拉近转向手柄的把手侧以进行急制动时,支撑加速杆的滑动板相对于固定的支持部件进行滑动,从而使车辆的制动器动作。但是,由于驾驶者的个人差异,加速杆朝把手侧的拉近方向根据驾驶者的体格和手的大小等个人差异而不同,因此屡屡发生该拉近方向与滑动板的滑动方向产生偏差的情况,这种方向的偏差导致经常需要用于确保滑动板顺畅滑动的保养检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上述小型电动车辆的操纵装置:使得不进行特别的保养检查就能够在用力地将加速杆拉近转向手柄的把手侧时始终可靠地进行动作以使车辆的停止装置动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小型电动车辆的操纵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该小型电动车辆的操纵装置的手柄管柱配设在乘车用座椅的前方,转向手柄转动自如地支撑在该手柄管柱上,在该转向手柄所具有的左右一对把手中的至少一个的前方配置有对车辆驱动用的电动机的输出进行控制的加速杆的操作部,并且在该加速杆上连接有将该加速杆向减速方向施力的复位弹簧,使得驾驶者可用握持着上述把手的手来克服上述复位弹簧的施力而按下上述操作部,其中,支撑部件与上述转向手柄接合成一体并配置在上述把手前方,经由与上述把手大致平行的枢轴将转动板连接在上述支撑部件上,从而使该转动板能以后端侧为支点在下方的非动作位置和上方的制动位置之间转动,在该转动板上连接另一复位弹簧,该另一复位弹簧施加比上述加速杆的复位弹簧大的设置负荷来使该转动板朝向上述非动作位置,从而在上述转动板上用力地将上述加速杆的操作部拉近上述把手侧时,使得上述转动板向上述制动位置侧转动,以使车辆的停止装置动作。
另外,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在上述加速杆和上述转动板之间设置止挡单元,该止挡单元用于限制该加速杆向减速方向转动的转动界限即无负荷位置和该加速杆向加速方向转动的转动界限即满负荷位置。在上述加速杆位于上述满负荷位置时,若用力地将该加速杆的操作部拉近上述把手侧,则上述转动板将借助上述止挡单元而向上述制动位置侧转动。
另外,在第一或第二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在上述加速杆上设置有与上述左右把手对应的左右一对上述操作部。
另外,上述支撑部件对应于后面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手柄基板110,并且,止挡单元对应于可动止挡部件115和固定止挡部件116,停止装置对应于制动器开关135。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由于转动板通常利用比上述另一复位弹簧大的设置负荷保持在非动作位置,所以转动板不会因驾驶者施加给加速杆操作部的加速操作而转动,然而在用力地将加速杆的操作部拉近把手侧时,转动板克服上述另一复位弹簧的设置负荷而绕枢轴朝向上方的制动位置转动,从而能够使车辆的停止装置动作。此时,转动板绕枢轴的转动对于获得转动板的顺畅转动始终有效,而与个人差异在将加速杆的操作部向把手侧拉近的方向上所引起的不均无关,而且也不需要用于确保转动板顺畅转动的特别的保养检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上述加速杆位于上述满负荷位置时,当用力地将该加速杆的操作部拉近上述把手侧时,借助上述止挡单元能够使上述转动板立即转动至制动位置侧,从而能够迅速地进行车辆的紧急停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驾驶者无论是用左右任何一只手还是两只手都不仅能够进行加速操作,还能够进行紧急制动操作,从而操作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小型电动车辆的立体图。(第一实施例)
图2是该小型电动车辆的主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3是该小型电动车辆的侧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4是表示该小型电动车辆的车架的侧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5是表示该车架的俯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6是沿图3中的6-6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7是沿图6中的7-7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8是沿图3的8-8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9是沿图8中的9-9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10是表示转向手柄部的俯视图(沿图3的箭头10的放大图)。(第一实施例)
图11表示将控制箱取下后的状态下的转向手柄部,是与图10对应的图。(第一实施例)
图12是表示图1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第一实施例)
图13是沿图12的13-13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14是沿图12的14-14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15是沿图12的15-15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16是沿图12的16-16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17是沿图12的17-17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18表示紧急制动操作时的作用,是与图13对应的图。(第一实施例)
图19是加速杆的操作负荷特性线图。(第一实施例)
标号说明
V:小型电动车辆;
D:驾驶者;
H:驾驶者的手;
A:加速杆的加速方向;
R:加速杆的减速方向;
N:加速杆的无负荷位置;
F:加速杆的满负荷位置;
U:转动板的非动作位置;
B:转动板的制动位置;
3:转向手柄;
3A:U字形部;
3B:连接部;
3e:自由端部;
6:座椅;
28:手柄管柱;
53:电动机;
110:支撑部件(手柄基板);
112:转动板;
114:加速杆(accel lever);
114a:轴部;
114b:操作部;
115、116:止挡单元(可动止挡部件、固定止挡部件);
125、127:加速杆的复位弹簧(第一、第二复位弹簧);
131:枢轴;
132:转动板的复位弹簧(第三复位弹簧);
134:停止装置(制动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在图1~图5中,小型电动车辆V具有:车架1;分别可转向地悬挂架设在该车架1前端部的左右一对前轮2f、2f;转向手柄3;将该转向手柄3的动作传递到两前轮2f、2f的转向机构4;悬挂架设在车架1的后端部的动力单元5;配置在该动力单元5的左右两侧并通过该动力单元5的输出而被驱动的左右一对后轮2r、2r;支撑于车架1上并配置在动力单元5上方的乘车用座椅6;以及护腿罩7等车身盖类,下面依次对这些部分进行详细说明。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左右和前后是以小型电动车辆V为基准而言的。
首先,如图4和图5所示,车架1具有被左右隔开配置的一对管状的主车架10、10。各主车架10由如下部分构成:从前端向后下方倾斜延伸的车架前部10a;从该车架前部10a的后端向后方水平延伸的车架中间部10b;和从该车架中间部10b的后端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车架后部10c。两主车架10、10的车架前部10a、10a相互平行地配置,车架中间部10b、10b配置为相互的间隔随着向后方而扩大,车架后部10c、10c相互平行地配置。在车架前部10a、10a上焊接有将车架前部10a、10a相互连接起来的钢板制的副车架11,在车架中间部10b、10b的后端焊接有将车架中间部10b、10b的后端相互连接起来的管状的横向构件12,另外,在车架中间部10b、10b的上部焊接有将车架中间部10b、10b的上部相互连接起来的方形的底板13。在车架后部10c、10c的上端焊接有将车架后部10c、10c的上端相互连接起来的座椅轨道16。此外,在车架前部10a、10a的前端部焊接有稍微向后方倾斜的左右一对支柱17、17的下端部。如上所述构成了车架1。
在座椅轨道16上安装有驾驶者用座椅6。并且,在车架后部10c、10c之间安装有用于从前面侧容纳电池19等辅助设备的辅助设备收纳箱18。
如图2、图3和图6所示,左右前轮2f、2f分别通过前部悬架装置20、20独立地悬挂架设在所述副车架11上。各前部悬架装置20具有伸缩型的前减振器22和向内端侧分成前后两支状的A型前悬架臂21。前悬架臂21内端的前后一对凸缘部21a、21a隔着弹性衬套24、24支撑在前后一对枢轴23、23上且能够绕上述枢轴23、23上下摆动,上述枢轴23、23固定在所述副车架11上并向前后方向延伸,在各前悬架臂21及与其同侧的支柱17之间连接有用于对前悬架臂21的上下摆动进行缓冲的前减振器22。
在前悬架臂21的外端、即摆动端上,通过转向主销27可转向地连接有转向节26,该转向节26具有车轴25,该车轴25转动自如地支撑与上述摆动端同侧的前轮2f。
另一方面,由副车架11和左右支柱17、17支撑的手柄管柱28配置在两支柱17、17之间的中央部,配置在该手柄管柱28上方的所述转向手柄3通过转向机构4联动地连接在左右转向节26、26上。
转向机构4由如下部分构成:转向轴29,其可转动地支撑在转向管柱28上且上端部与所述转向手柄3结合;转向臂30,其与该转向轴29的下端部一体形成并延伸到该转向轴29的后方;和将该转向臂30连接在左右转向节26、26的转向臂26a、26a上的左右一对横拉杆31、31。转向臂26a从转向节26的下端部延伸到比转向主销27更靠后方,并且所述转向臂26a根据对转向手柄3的转向操作而绕转向主销27转动,从而能够使左右前轮2f、2f转向。
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在各前轮2f的上方配置有覆盖该前轮2f上部的大致半个周面的可动挡泥板35,该可动挡泥板35以可与对应的前轮2f一体转向的方式如下所述那样安装在所对应的所述转向节26上。即,可动挡泥板35是合成树脂制的,并将覆盖前轮2f的外周面上部的圆弧状的周壁部35a、覆盖前轮2f的内侧面上部的内侧壁部35b和覆盖前轮2f的外侧面上部周缘的外侧壁部35c连成一体而构成。该内侧壁部35b在中央部形成有铅垂方向的第一安装部36,并且在后端部形成有水平方向的第二安装部37。另一方面,在转向节26上形成有在其上端立起的前后一对托架38、38,第一安装部36通过螺栓39、39紧固在这些托架38、38上,并且第二安装部37通过螺栓40紧固在转向臂26a上。卸下上述螺栓39、40就能够将可动挡泥板35从转向节26上卸下。
左右可动挡泥板35、35配置成,至少其前端部进入乘坐在座椅6上的驾驶者D的视野Z内(参照图2)。
而且,驾驶者D在驾驶小型电动车辆V时,通过观察与左右前轮2f、2f一起转向的可动挡泥板35、35就能够可靠地确认道路上的前轮2f、2f的位置和朝向,因此能够容易地在路况不好的路段和狭小拐角处进行操纵。
而且,由于可动挡泥板35、35为只覆盖前轮2f、2f正上方的较小面积即可,所以与和以往的小型电动车辆的车身一体的固定式前挡泥板那样以大范围覆盖进行转向的前轮而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有助于缩小车身宽度,在行驶于人行道中时,不会给步行者带来压迫感。
此外,各可动挡泥板35的安装可通过将其内侧壁部35b的第一安装部36和第二安装部37用螺栓固定在轴支撑前轮2f的转向节26的托架38、38和转向臂26a上来简单地进行,并且能够可靠地使可动挡泥板35、35与前轮2f、2f同步转向。
另外,由于各可动挡泥板35能以单体在转向节26上进行拆装,因此当其被损伤时,能够仅将可动挡泥板35更换为新零件而与其它部件无关,从而能够实现维修成本的降低。
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将可动挡泥板35安装在转向节26上的安装结构。在形成于可动挡泥板35的内侧壁部35b上的铅垂方向的第一安装部36上设置有前后一对第一安装孔36a、36a,这些安装孔36a、36a隔着包含前轮2f转动轴线的铅垂面P(参照图7)地配置,并且在该内侧壁部35b的下端部形成的水平方向的第二安装部37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37a。
这样,可动挡泥板35的第一安装部36在隔着包含前轮2f转动轴线的铅垂面P地配置的前后两处支撑于转向节26上,所以与第二安装部37的支撑相结合,能够将可动挡泥板35整体牢固地支撑于转向节26上。而且,第一及第二安装孔36a、37a相互形成为直角,所以可动挡泥板35的支撑刚性高,有助于使可动挡泥板35的安装姿势稳定化,并有助于防止振动。
在图1、图4~图6中,在车架1前部的左右两侧配置有左右一对防护部件32、32,这左右一对防护部件32、32包围同侧的前减振器22并伸出至同侧的前轮2f、2f的上方。各防护部件32是将管材弯曲成环状而成的,并且各防护部件32由向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的握持部32g和从该握持部32g的两端向下方弯曲延伸的前后一对脚部32a、32b形成环状,分别通过螺栓等将后侧的脚部32b固定在所述主车架10的车架前部10a的外侧面上,将前侧的脚部32a固定在同侧的支柱17的外侧面上,从而各防护部件32支撑在车架1上。而且,两脚部32a、32b以通过前减振器22的前后两侧且通过前盖91、前侧盖90和护腿罩7与前轮2f之间的方式使外端向上倾斜地配置,握持部32g处于前轮2f和可动挡泥板35的上方位置处。
而且,左右防护部件32、32能够防止落下物等障碍物进入前盖91和前轮2f、2f之间,还能够保护可动挡泥板35、前轮2f和前减振器22等不受该障碍物的侵害。
此外,由于各防护部件32的握持部32g从可动挡泥板35的上方露出,因此当辅助者将小型电动车辆V的前部提起时,能够容易地把持该握持部32g而不会受前盖91等妨碍,从而提高了提起作业性。此外,由于该握持部32g配置在可动挡泥板35的上方,所以通过可动挡泥板35挡住前轮2f的飞溅泥水,能够避免握持部32g被泥水溅脏,因此上述辅助者的手不会弄脏。这样,当辅助者提起小型电动车辆V前部时可减轻辅助者的负担。
另外,由于防护部件32的两脚部32a、32b固定在车架1上,因此防护部件32的支撑强度高,能够充分承受提起载荷。
在图3、图8和图9中,在主车架10的后部通过后部悬架装置51悬挂架设有动力单元5,在该动力单元5上支撑有左右一对后轮2r、2r。动力单元5的壳体52由减速器箱体52a和左右一对桥壳52b、52b构成,各桥壳52b一体地突出设置在该减速器箱体52a下部的左右两侧壁上,在减速器箱体52a的上部一侧安装有将所述电池19作为电源的电动机53,该电动机53的输出轴53a配置为,形成在输出轴53a前端部的小齿轮54突入到减速器箱体52a内。
在减速器箱体52a内,差动装置55的差动器壳56与左右桥壳52b、52b同轴配置,并且差动器壳56的左右两端部通过滚珠轴承57、57转动自如地支撑在减速器箱体52a上。大直径的末端传动齿轮58花键结合在该差动器壳56上。此外,在减速器箱体52a内,中间传动轴59配置在输出轴53a与桥壳52b、52b的中间部,并且该中间传动轴59的左右两端部转动自如地支撑在减速器箱体52a上。在该中间传动轴59上固设有大径齿轮60和小径齿轮61,该大径齿轮60与所述小齿轮54啮合,小径齿轮61与所述末端传动齿轮58啮合。而且,上述小齿轮54、大径齿轮60、小径齿轮61和末端传动齿轮58以一定的减速比将电动机53的输出轴53a的转动传递给差动器壳56,从而构成减速装置62,所以将电动机53配置在该减速装置62上方。
贯穿左右桥壳52b、52b的左右后车轴63、63分别相对转动自如地支撑在差动器壳56两端部的内周面上,在这些后车轴63、63的突入到差动器壳56内的内端部上,分别花键接合有半轴齿轮64、64。此外,在差动器壳56上安装有与差动器壳56的转动轴线正交的小齿轮轴65,与上述两半轴齿轮64、64啮合的一对小齿轮66、66转动自如地支撑在该小齿轮轴65上。而且,上述差动器壳56、小齿轮66、66和半轴齿轮64、64构成将末端传动齿轮58的转动分配给左右后车轴63、63的差动装置55。
左右后车轴63、63通过滚珠轴承67、67而支撑在左右桥壳52b、52b的外端部上。在从左右桥壳52b、52b的各外端突出的左右后车轴63、63的前端部上一体安装有左右后轮2r、2r。因此,后轮2r、2r通过后车轴63、63支撑在桥壳52b、52b上。
后部悬架装置51由左右一对后悬架臂70、70和左右一对伸缩型后减振器71、71构成。各后悬架臂70前端的凸缘部70a固定在所述车架中间部10b后端部的托架69上并通过前部弹性衬套73支撑在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枢轴72上,并且各后悬架臂70可绕上述枢轴72上下摆动。
在各后悬架臂70的后端部上通过焊接而固设有前后一对支撑座75、75,配置在这些支撑座75、75上方的前后一对支撑臂76、76’一体地突出设置在同侧的桥壳52b的前后两表面上。按如下所述在这些支撑臂76、76’上设置使轴线朝向上下方向的后部弹性衬套77、77。
即,在各后部弹性衬套77的内外周面上烧结有相互同心配置的外筒78和内筒79,前后的后部弹性衬套77、77的外筒78、78分别压入在支撑臂76、76’中。而且,前后的后部弹性衬套77、77的内筒79、79通过贯穿该内筒79、79的螺栓80、80而被夹持固定在所述支撑座75、75和按压板83之间。
如上所述,各前部弹性衬套73形成为上下方向的弹性模量比前后方向的弹性模量小。并且各后部弹性衬套77形成为左右方向的弹性模量比前后方向的弹性模量小。
向上方立起的托架81固定在前侧的各支撑臂76上,后减振器71的两端部连接在该托架81和所述车架后部10c的上端部上。
而且,当通过动力单元5的输出来驱动后轮2r、2r时,作用在壳体52上的反力转矩从桥壳52b的支撑臂76、76’经由前后一对后部弹性衬套77、77及螺栓80、80和支撑座75、75传递给后悬架臂70并由后悬架臂70承受。其间,通过前后的后部弹性衬套77、77的弹性变形来适当地缓和反力转矩的冲击,而且后部弹性衬套77、77隔着后车轴63前后配置,从而能够充分地产生相对于反力转矩的阻力,以及通过将这些后部弹性衬套77的前后方向的弹性模量设定得较大,能够提高动力单元5的支撑刚性,因此能够抑制由于上述反力转矩而导致的动力单元5整体的过度摆动,从而能够可靠地将动力传递给后轮2r、2r。
此外,由于与桥壳52b、52b前侧的左右支撑臂部76、76连接的一对后减振器71、71也发挥抵抗动力单元5的反力转矩的作用,因此有助于动力单元5的支撑刚性的强化。
在小型电动车辆V行驶过程中,当路面对左右后轮2r、2r施加不同的冲击力时,通过前部弹性衬套73和后部弹性衬套77、77的弹性变形,使桥壳52b、52b的来自路面的冲击力较大侧比较容易地向上倾斜,并根据该倾斜使左右后悬架臂70、70相对地上下摆动,从而可使左右后轮2r、2r单独地升降,以便能够提高各后轮2r的着地性,有助于驾驶舒适度的提高。特别是,将各后部弹性衬套77的左右方向的弹性模量设定为较小,以便促进左右后悬架臂70、70的相对摆动,从而在进一步提高各后轮2r的着地性方面是有效的。
此外,拐弯行驶时,即使后轮2r、2r承受横向载荷,也由于前后一对、左右两组的后部弹性衬套77、77,77、77可相互协动地产生充分的阻力而能够提高后轮2r、2r的横向支撑刚性,并能够实现后轮2r、2r的姿势稳定化。
由于这种后部悬架装置51结构简单且容易装配,因此能够廉价提供该后部悬架装置51。
在图1、图3~图5中,在所述座椅6正下方的车架1、即车架后部10c的上端部,焊接有向斜下方突出的左右一对第四托架85、85,在这些第四托架85、85上通过螺栓87可装卸地固定有后保险杠86的两端部,该后保险杠86包围动力单元5的电动机53而成为コ字形。即,后保险杠86包括:左右一对侧面防护部86a、86a,其以从第四托架85、85起与电动机53的左右两侧面对置的方式向斜后方延伸;和后面防护部86b,其将这些侧面防护部86a、86a的后端部之间连接成一体且与上述电动机53的后面对置。
这样,后保险杠86固定在车架1上而与后轮2r、2r的悬架无关,因此即使该后保险杠86因障碍物的冲撞而发生变形,也能够避免后轮2r、2r的定位发生偏离。而且,后保险杠86通过其左右一对侧面防护部86a、86a和后面防护部86b能够保护电动机53不受从其左右侧方和后方接近的障碍物损伤。
另外,后保险杠86的后面防护部86b也可用作车身上举用把手,从而使辅助者进行的车身后部的上举性良好,进而,在将小型电动车辆V装载在搬运车辆上时,后面防护部86b也能够作为用于将小型电动车辆V保持在货台上的保持件的卡止部来使用,很方便。
而且,从车架1取下后保险杠86,能够容易地进行动力单元5的维修。
在图3~图5中,上述座椅轨道16将车架后部10c、10c的上端部间连接起来,在上述座椅轨道16的中间焊接有向后方突出的左右一对第五托架105、105,在这些第五托架105、105上,通过螺栓104、104固定有可拆装的左右承载部件106、106,该左右承载部件106、106在动力单元5上大致水平地延伸至后轮2r、2r的后方。这些承载部件106、106一体具有从其后端向前下方弯曲成锐角的支撑脚106a、106a,焊接在各支撑脚106a的下端部的安装片107在上述后保险杠86的后面防护部86b的中间部通过贯通其中的螺栓108可装卸地进行固定。左右承载部件106、106例如在它们上表面安装货筐109来进行使用。在该情况下,货筐109将左右承载部件106、106之间连接起来,作为它们的加强部件发挥作用。
这样,承载部件106、106能够利用动力单元5的上方空间进行配设,另外还能够通过支撑脚106a、106a将承载部件106、106牢固地支撑于后保险杠86上。
再回到图1~图3中,在左右所述支柱17、17上通过螺栓(未图示)可装拆地固定有如下部件:覆盖这些支柱的左右两侧面的前侧盖90、90;覆盖支柱17、17和手柄管柱28的前表面并且将两前侧盖90、90之间连接起来的前盖91;以及覆盖支柱17、17和手柄管柱28后表面并且将两前侧盖90、90之间连接起来的护腿罩7。这样,护腿罩7配置为,向手柄管柱28的左右外侧方伸出,以便从前方覆盖乘坐在所述座椅6上的驾驶者D的两脚。该护腿罩7的横宽与所述底板13一样,被设定为横宽比左右可动挡泥板35、35的内侧缘间距离短,以便在人行道上尽量不给过往的步行者带来压迫感,在该护腿罩7的下端一体地连设有向后下方倾斜的辅助盖92,该辅助盖92以比护腿罩7宽的宽度覆盖左右可动挡泥板35、35的后部及它们之间,并且该辅助盖92的后端螺栓接合在所述底板13上。该辅助盖92的覆盖左右可动挡泥板35后部的两端部92a、92a向可动挡泥板35的半径方向外侧鼓出,并且沿可动挡泥板35的外周形成圆弧状。在底板13的上表面铺设有底板垫14以覆盖辅助盖92的接合部。通过这些底板13和底板垫14构成驾驶者D的落脚部、即脚踏板15。
而且,由于上述辅助盖92在整个护腿罩7和脚踏板15之间形成为横宽比护腿罩7宽,以便覆盖左右可动挡泥板35、35的后部和它们之间,因此能够由辅助盖92挡住从可动挡泥板35、35漏出而向后方飞溅的泥水等。
而且,由于辅助盖92连设在护腿罩7的下部,因此即使其横宽比护腿罩7宽,也不会给步行者带来压迫感。
另外,辅助盖92的覆盖左右可动挡泥板35后部的两端部92a、92a,向可动挡泥板35的半径方向外侧鼓出,并且沿可动挡泥板35的外周形成圆弧状,因此能够充分保证可动挡泥板35、35和辅助盖92之间的间隙,从而当前轮2f、2f转向时,能够避免可动挡泥板35、35与辅助盖92相干涉。
另外,由于辅助盖92配置在护腿罩7和脚踏板15之间,且其横宽比护腿罩7宽,并且该辅助盖92向后下方倾斜,因此能够将该辅助盖92用作辅助踏板,使驾驶者D将腿以伸开的状态放置,从而能够有助于提高乘坐性。
在前盖91的下部安装有左右一对前灯93、93。并且在左右前侧盖90、90上部安装有前转向灯94、94。并且在主车架10后部固定有覆盖动力单元5和左右后轮2r、2r的后盖95,在该后盖95的后表面安装有尾灯96。
所述驾驶者用座椅6由支撑在座椅轨道16上的座椅垫6a和从该座椅垫6a的后端部立起的座椅靠背6b构成。座椅靠背6b在其左右两侧面一体地具有支撑板97、97,在这些支撑板97、97上轴支撑有左右一对扶手98、98,该一对扶手98、98可在水平的使用位置和向上方立起的收起位置之间进行转动。在比这些扶手98、98更上方的支撑板97、97的上部安装有后转向灯99、99。
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主车架10的车架中间部10b和车架后部10c上安装有覆盖它们的L字形的后侧盖100。该后侧盖100、上述前侧盖90和上述支撑板97是小型电动车辆V的车身的平坦的侧面,在这些外表面沿整个区域附设有反射体101或发光体。在反射体101上适合采用金属性涂膜、淡色系灰色涂膜、反射镜等,在采用金属性涂膜、特别是金属银涂膜的情况下,通过喷漆能够简单地构成反射体101,而且由于相对于照射光的反射性较高,因此辨别性良好。
另外,在发光体中,适合采用蓄光性材料或荧光性材料,在采用发光体的情况下,一旦接收到其他车辆的前灯等的照射光,就主动地发光,因此辨别性高。
此外,能够将与上述相同的反射体102或发光体也附设在前轮2f、2f和后轮2r、2r的外侧面上。
而且,夜间小型电动车辆V横穿道路时,当其车身侧面受到其他车辆的前灯照射时,上述反射体101、102的反射光或发光体的发光使得后侧盖100、前侧盖90和支撑板97以及前轮2f和后轮2r凸显出来,所以其他车辆的司机很容易识别出小型电动车辆V的大致整体,能够获得小型电动车辆V在夜间的良好的侧面辨别性。
下面参照图10~图18,对该小型电动车辆V的包括上述转向手柄3的操纵装置进行说明。
在图10~图13中,在上述转向轴29的上端固定有手柄基板110,在竖立设置于该手柄基板110后端部的撑条111上通过焊接等固定有转向手柄3。
转向手柄3通过将管材弯曲成环形而构成,其包括各弯曲部朝向外侧的左右一对U字形部3A、3A和连接部3B,该连接部3B将这些U字形部3A、3A的一端部之间连接成一体并且固定在上述撑条111上,左右U字形部3A、3A的另一端部是彼此离开且对置的自由端部3e、3e。另外,该转向手柄3配置为自由端部3e、3e侧朝向车辆前方,且连接部3B侧朝向车辆后方,并在左右U字形部3A、3A的、连接部3B侧的直线部上形成了供驾驶者D握持的左右一对把手3g、3g。左右自由端部3e、3e相互的间隔被设定为与左右把手3g、3g的内端相互的间隔大致相等。
另外在手柄基板110上设置有转动板112。关于该转动板112和手柄基板110的关系将在后边说明。
如图12~图17所示,在转动板112上固定有左右一对轴承座113、113,通过这些轴承座113、113来支撑加速杆114的轴部114a,使得该加速杆114的轴部114a转动自如且与把手3g、3g平行。加速杆114构成为,将操作部114b、114b与上述轴部114a的向轴承座1113、113外侧突出的两端部连接设置成曲柄状;驾驶者D用握持把手3g、3g的手H的手指对操作部114b、114b向靠近把手3g、3g进行按下操作,当对操作部114b、114b进行按下时使轴部114a向加速方向A转动,当解除下压力时轴部114a向减速方向R转动。如图16清楚所示,在轴部114a的中间固定有沿其半径方向突出的可动止挡部件115,与该可动止挡部件115对应的固定止动部件116固定在转动板112上,可动止挡部件115与该固定止挡部件116的第一止挡面116a抵接,由此来限制轴部114a向减速方向R转动的转动界限,即限制加速杆114的无负荷位置N;可动止挡部件115与固定止挡部件116的第二止挡面116b抵接,由此来限制轴部114a向加速方向A转动的转动界限,即限制加速杆114的满负荷位置F。
加速传感器117用于检测该轴部114a向加速方向A转动的转动角度,该加速传感器117的一对安装凸缘117a、117a由小螺钉118、118固定在支柱119上,该支柱119竖立设置于转动板112上表面。加速传感器117例如由电位计构成。该加速传感器117的输入轴117b通过联动机构120与上述加速杆114连接。
该联动机构120具有驱动臂121和从动臂122,所述驱动臂121固定在加速杆114的轴部114a的中间且沿其半径方向延伸;所述从动臂122固定在加速传感器117的输入轴117b上且沿其半径方向延伸,联动销123突出设置于驱动臂121的前端部侧面,且可滑动地与形成于从动臂122上的长孔124卡合,从而可将轴部施加给驱动臂121的转动由从动臂122经由联动销123传递至输入轴117b。并且,由拉伸螺旋弹簧构成的第一复位弹簧125用于施加使轴部114a朝向减速方向R的预定的设置负荷,该第一复位弹簧125压缩设置在驱动臂121与设于转动板112上的弹簧卡止部126之间。
上述驱动臂121和第一复位弹簧125配置为,使得该弹簧125的拉伸力作用线L和驱动臂121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S1随着使驱动臂121在加速方向A转动而缩短。因此,当加速杆114从无负荷位置N向加速方向A转动时,虽然第一复位弹簧125的弹力增加,但是其弹力施加给驱动臂121的复位转矩减小(参照图19的线a)。
另外,在上述输入轴117b上安装有由扭转螺旋弹簧构成的第二复位弹簧127,该第二复位弹簧127施加使从动臂122转动的力,该第二复位弹簧127的弹力对从动臂122的作用方向与第一复位弹簧125的弹力经由联动销123对从动臂122作用的方向相同。
另外,驱动臂121和从动臂122配置为,在驱动臂121从加速杆114的无负荷位置N转动至预定的中间动作位置(当驱动臂121的转动中心、连动销123的中心和从动臂122的转动中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时)的期间内,驱动臂121的联动销123的中心与从动臂122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S2逐渐缩小,在驱动臂121从加速杆114的上述中间动作位置转动至满负荷位置F的期间内,该距离S2逐渐增大。
上述距离S2相当于从动臂122的有效长度,相对于该有效长度S2如上所述地变化,一体具有联动销123的驱动臂121的有效长度、即驱动臂121的转动中心与连动销123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不发生变化,所以当从动臂122的有效长度S2减小时,第二复位弹簧127的弹力经由从动臂122施加给驱动臂121的复位转矩增加,相反地,当从动臂122的有效长度S2增加时,第二复位弹簧127的弹力经由从动臂122施加给驱动臂121的复位转矩减小。
因此,当加速杆114从无负荷位置N转动至满负荷位置F时,如图19的线b所示,第二复位弹簧127的弹力经由从动臂122和联动销123施加给驱动臂121的复位转矩,在转动的前半段呈增加的趋势,在转动的后半段呈减小的趋势。
于是,由于由第一、第二复位弹簧125、127的弹力所产生的复位转矩同时作用于加速杆114,所以在加速杆114从无负荷位置N转动至满负荷位置F的期间内,如图19的线c所示,加速杆114的操作负荷在转动的前半段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在转动的后半段表现出减小的趋势。即,在加速杆114的预定的中间动作位置出现操作负荷的峰值。加速杆114的这样的操作负荷特性能够给驾驶者带来加速操作的轻松感,特别能够在使用时间长的满负荷位置F容易地保持加速杆114,从而能够有助于减轻驾驶者的疲劳。
当加速传感器117通过联动机构120检测出加速杆114从无负荷位置N起转动的转动角度时,向未图示的电子控制单元输出与该转动角度对应的信号。于是,电子控制单元响应于该信号对上述电动机53的输出进行控制。具体来讲,在将加速杆114保持于无负荷位置N时,使设在上述电动机53上的电磁式制动器(未图示)处于动作状态,从而保持小型电动车辆V的停车状态;当加速杆114从无负荷位置N向加速方向A转动时,使上述电磁式制动器处于不动作状态,并且电动机53增大输出,从而能够使小型电动车辆V起动并加速。
另外,在行驶过程中,当释放加速杆114时,该杆114在第一、第二复位弹簧125、127的弹力作用下返回到无负荷位置N,随之由上述电动机53产生再生制动力以使小型电动车辆V减速,当达到预定车速以下时,上述电磁式制动器进行动作。这样,通过使用第一、第二复位弹簧125、127,即使在其中一个复位弹簧125或127万一破损的情况下,也能通过正常的另一个复位弹簧使加速杆114可靠地返回到无负荷位置N。
加速杆114在其左右两端部具有一对操作部114b、114b,该操作部114b、114b配置在左右把手3g、3g的前方,所以驾驶者D无论用左右任一只手还是两只手都可以进行加速操作,特别在用两只手的情况下,由于一只手所负担的操作负荷减半,所以能够轻松地进行加速操作,操作性良好。
接下来,参照图13和图18对转动板112和手柄基板110的关系进行说明。
转动板112在后端部立起左右一对耳部112a、112a′,在这些耳部112a、112a′上固定有贯通这些耳部112a、112a′且与把手3g、3g平行延伸的支撑筒130。该支撑筒130被夹在从手柄基板110的左右两侧端立起的一对侧壁110a、110a之间,并且通过与把手3g、3g平行延伸的枢轴131可转动地与这些侧壁110a、110a连接。于是,转动板112可绕枢轴131在下方的非动作位置U(图13)和上方的制动动作位置B(图18)之间转动;该非动作位置U通过从转动板112的下表面突出的突起129与手柄基板110的上表面抵接来限制;制动动作位置B通过上述加速杆114的轴部114a与形成于左右侧壁110a、110a上的止挡部135、135抵接来限制;第三复位弹簧132施加预定的设置负荷来使该转动板112朝向非动作位置U,该第三复位弹簧132张设在一个耳部112a′与手柄基板110上的弹簧卡止部113之间。第三复位弹簧132的设置负荷被设定为大于第一复位弹簧125的设置负荷,从而通常将手柄基板110保持在上述非动作位置U。因此,手柄基板110不因驾驶者D施加给加速杆114的操作部114b、114b的加速操作而转动。
在转动板112上安装有可使上述电磁式制动器动作的制动器开关134,该制动器开关134配置为使得其动作片134a与手柄基板110的上表面抵接。在转动板112保持在非动作位置U时,该制动器开关134通过动作片134a被手柄基板110按压而成为切断状态,从而将上述电磁式制动器保持在不动作状态;另外当转动板112从非动作位置U向制动动作位置B转动时,动作片134a从开关主体离开而使制动开关134成为接通状态,从而在上述电磁式制动器成为动作状态的同时,电动机53变成再生制动状态。
因此,在需要紧急制动的情况下,如果牢固地握持加速杆114的操作部114b、114b和把手3g、3g,并用力地将加速杆114拉近把手3g、3g侧,则如图18所示,作用于加速杆114的强拉近力通过轴承座113、113传递给转动板112,从而克服第三复位弹簧132的设置负荷而使转动板112立即转动至制动动作位置B侧,所以制动器开关134处于接通状态,从而使上述电磁式制动器动作,并且能够使电动机53处于再生制动状态,从而能够使小型电动车辆V急停车。
此时,转动板112绕枢轴131的转动对于获得转动板112的顺畅转动始终有效,而与个人差异在将加速杆114的操作部114b、114b向把手3g、3g侧拉近的方向上所引起的不均无关,而且也不需要用于确保转动板112顺畅转动的特别保养检查。
另外,由于将加速杆114的操作部114b、114b向把手3g、3g侧拉近的紧急制动操作,与向该操作部114b、114b施加的朝下的加速操作,在操作方向上通常不同,所以通过上述紧急制动操作能够使转动板112可靠地转动。
另外,即使在加速杆114到达使可动止挡部件115与固定止挡部件116的第二止挡面116b抵接的满负荷位置F时,进行上述的紧急制动操作,其操作力也能够通过上述两止挡部件115、116而使转动板112立即转动,操作力没有白费。
而且,与加速操作的情况相同,由于驾驶者用左右任一只手还是两只手都能够进行紧急制动操作,所以操作性良好。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左右把手3g、3g的后表面形成有供驾驶者D的握持该把手3g、3g的手的拇指Ha的根部所嵌入的凹部136、136。由此,在左右把手3g、3g与加速杆114的左右操作部114b、114b之间确保了防止夹入物体的充分间隔,同时通过将驾驶者D握持把手3g、3g的手H的拇指Ha的根部收纳在上述凹部136中,从而能够使整个手指尽量接近加速杆114,即使是手比较小的驾驶者,也能够容易地向操作部114b施加操作力,操作性良好。
如上所述,在左右各自的把手3g、3g与加速杆114之间分别确保了防止夹入物体的充分间隔带来以下效果:例如图10所示,在左手把持左侧把手3g,用右手向近前拉动加速杆114的右侧操作部114b而进行加速操作的情况下,左侧操作部114b即使朝着握持了左侧把手的左手,也不会给该左手带来压迫感。这样的效果在用单手用力地将一个操作部114b向把手3g侧拉近的上述紧急制动操作时也同样能够带来。
而且,由于加速杆114的两操作部114b、114b配置在环形转向手柄3的环内,所以由转向手柄3阻止从前方或侧面接近上述操作部114b、114b的障碍物,从而能够保护操作部114b、114b。
另外,在支撑上述转向手柄3的支撑体111上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左右一对托架111a、111a,在这些托架111a、111a和手柄基板110上安装有配置在转向手柄3的环内的控制箱139。该控制箱139构成为除了收纳有加速杆114的轴部114a、转向手柄3的连接部3B以外,还收纳有通过加速杆114而动作的控制装置、即联动机构120、加速传感器117、转动板112和紧急制动开关134等。
在该控制箱139的上表面,显示电池余量等的显示器140设置在前部,另外限制车速设定刻度盘141、前进后退切换开关142和喇叭开关143设置在中间部,电源开关144和左右转向指示灯开关145、145设置在后部。
这样,环形的转向手柄3配置为使得自由端部3e、3e侧朝向车辆前方且连接部3B侧朝向车辆后方,并且,在左右U字形部3A、3A的位于连接部3B侧的直线部形成有把手3g、3g,所以驾驶者D在握持把手3g、3g的状态下,能够通过彼此离开的自由端部3e、3e间的空间容易地确认车体正前方的路面状态,从而扩大了驾驶者D的视野。
另外,由于利用转向手柄3的环内空间而配设的控制箱139的大部分,位于把手3g、3g的前方位置,所以控制箱139的辨别性也良好,并且能够容易地操作控制箱139上的开关之类部件。而且,由于控制箱139覆盖通过加速杆114而进行动作的控制部、即联动机构120、加速传感器117、转动板112和紧急制动开关134等,所以能够改善外观。
同样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转向手柄3中,在左右U字形部3A、3A的彼此离开的自由端部3e、3e上嵌合并固定有圆筒状的镜保持器147、147,在各镜保持器147上安装有后视镜148的支撑杆149。
这样,通过利用左右U字形部3A、3A的自由端部3e、3e,能够容易地安装圆筒状的镜保持器147、147,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外观。而且,支撑于这些镜保持器147、147的后视镜,以从把手3g、3g向前方离开的方式进行配置,所以也从驾驶者D向前方离开,因此,驾驶者能够容易地观察后视镜148,而不用较大程度地偏移视线,从而能够提高对后视镜148的辨别性而扩大后方视野。
如图10所示,在一个镜保持器147、147上安装有驻车制动杆150,通过该驻车制动杆150的制动操作,使设在减速装置62上的鼓式制动器151(参照图8)动作。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也可以使后轮2r为单轮而将小型电动车辆V构成为三轮车。此外,第一、第二复位弹簧125、127任一方都可省略。

Claims (3)

1.一种小型电动车辆的操纵装置,该小型电动车辆的操纵装置的结构如下:手柄管柱(28)配设在乘车用座椅(6)的前方,转向手柄(3)转动自如地支撑在该手柄管柱(28)上,在该转向手柄(3)所具有的左右一对把手(3g、3g)中至少一个的前方配置有对车辆驱动用电动机(53)的输出进行控制的加速杆(114)的操作部(114b),并且在该加速杆(114)上连接有将该加速杆(114)向减速方向(R)施力的复位弹簧(125、127),使得驾驶者(D)可用握持着上述把手(3g、3g)的手(H)来克服上述复位弹簧(125、127)的施力而按下上述操作部(114b),其特征在于,
支撑部件(110)与上述转向手柄(3)接合成一体并配置在上述把手(3g、3g)前方,经由与上述把手(3g、3g)大致平行的枢轴(131)将转动板(112)连接在上述支撑部件(110)上,从而使该转动板(112)能以后端侧为支点在下方的非动作位置(U)和上方的制动位置(B)之间转动,在该转动板(112)上连接另一复位弹簧(132),该另一复位弹簧(132)施加比上述加速杆(114)的复位弹簧(125、127)大的设置负荷来使该转动板(112)朝向上述非动作位置(U),从而在上述转动板(112)上用力地将上述加速杆(114)的操作部(114b)拉近上述把手(3g、3g)侧时,使得上述转动板(112)向上述制动位置(B)侧转动,以使车辆的停止装置(134)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电动车辆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加速杆(114)和上述转动板(112)之间设置止挡单元(115、116),该止挡单元(115、116)用于限制该加速杆(114)向减速方向(R)转动的转动界限即无负荷位置(N)和该加速杆(114)向加速方向(A)转动的转动界限即满负荷位置(F),在上述加速杆(114)位于上述满负荷位置(F)时,若用力地将该加速杆(114)的操作部(114b)拉近上述把手(3g、3g)侧,则上述转动板(112)将借助上述止挡单元(115、116)而向上述制动位置(B)侧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型电动车辆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加速杆(114)上设置有与上述左右把手(3g、3g)对应的左右一对上述操作部(114b)。
CN2006800426332A 2005-11-16 2006-10-10 小型电动车辆的操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98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31964A JP4086251B2 (ja) 2005-11-16 2005-11-16 小型電動車両の操縦装置
JP331964/2005 2005-11-16
PCT/JP2006/320193 WO2007058029A1 (ja) 2005-11-16 2006-10-10 小型電動車両の操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9830A CN101309830A (zh) 2008-11-19
CN101309830B true CN101309830B (zh) 2010-08-11

Family

ID=38048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263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9830B (zh) 2005-11-16 2006-10-10 小型电动车辆的操纵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1950130B1 (zh)
JP (1) JP4086251B2 (zh)
CN (1) CN101309830B (zh)
DE (1) DE602006012722D1 (zh)
ES (1) ES2340525T3 (zh)
WO (1) WO20070580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54057B1 (en) 2008-08-08 2011-11-02 Magneti Marelli S.p.A.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unit for an electric motorcycle
DE102009048995A1 (de) * 2009-04-20 2010-10-21 Egon Schmid Fahrzeugantrieb
CN102556253B (zh) * 2012-01-13 2013-08-28 浙江飞神车业有限公司 老年代步车避险急停装置
US9440690B2 (en) 2013-11-21 2016-09-13 Pride Mobility Products Corporation Suspension for scooter
JP6218113B2 (ja) * 2013-12-27 2017-10-25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
JP2017170931A (ja) * 2016-03-18 2017-09-2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
JP6793177B2 (ja) * 2018-12-27 2020-12-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前後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6691A (zh) * 2002-02-08 2003-08-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的变速操作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6566U (zh) * 1989-06-30 1991-02-19
JP2744169B2 (ja) * 1992-06-08 1998-04-28 株式会社クボタ 小型電動車
JP3373893B2 (ja) * 1993-06-02 2003-02-04 株式会社クボタ 小型電動車のアクセル操作構造
JP3319682B2 (ja) * 1995-11-28 2002-09-03 スズ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のアクセル装置
JP3964545B2 (ja) * 1998-08-03 2007-08-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乗用車の緊急停止機構
JP2001046442A (ja) * 1999-06-01 2001-02-20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乗用車の緊急停止機構
JP4631381B2 (ja) * 2004-10-01 2011-02-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小型電動車両の緊急停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6691A (zh) * 2002-02-08 2003-08-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的变速操作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51276A 2000.02.22
JP特开2001-46442A 2001.02.20
JP特开平9-150644A 1997.06.1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6012722D1 (de) 2010-04-15
CN101309830A (zh) 2008-11-19
EP1950130A1 (en) 2008-07-30
ES2340525T3 (es) 2010-06-04
JP2007137193A (ja) 2007-06-07
EP1950130B1 (en) 2010-03-03
JP4086251B2 (ja) 2008-05-14
WO2007058029A1 (ja) 2007-05-24
EP1950130A4 (en) 2008-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9830B (zh) 小型电动车辆的操纵装置
EP2030814B1 (en) Anti-tilt apparatus and frame structure of tilting vehicle using the same
EP1484239B1 (en) Three-wheel rolling vehicle with front two-wheel steering
US20210023899A1 (en) Wheel Module for a Motor Vehicle
CN1262663A (zh) 具有摆动驾驶座单元的前叉铲车
JP2013233895A (ja) 車両
US20220119062A1 (en) Leaning vehicle
CN100522735C (zh) 小型电动车辆的操纵装置
JP4464906B2 (ja) 小型電動車両のアクセル装置
CN100554077C (zh) 小型电动车辆的操纵装置
CN101291843B (zh) 小型车辆
CN101291842B (zh) 小型车辆
WO2021131708A1 (ja) リーン型車両
CN115803253A (zh) 包括多件式的框架的三轮的车辆
CN101291841B (zh) 小型车辆
EP1834867B1 (en) Small vehicle
JP6842378B2 (ja) 三輪車両
KR102353516B1 (ko) 이륜 전동기의 안정적인 제동 및 주차를 위한 랜딩 휠 장치
KR20240086473A (ko) 후륜연동유닛과 후륜조립체 그리고 삼륜차
KR200386207Y1 (ko) 다륜차량의 주차체와 뒤차체의 결합구조
JP2005028990A (ja) 立ち乗り式小型電動車両
JP2001121937A (ja) 走行車両
JPH07301098A (ja) 小型運搬車
JP2001121935A (ja) 走行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

Termination date: 2015101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