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0553B - 文件记录装置及拍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文件记录装置及拍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0553B
CN101300553B CN2006800411750A CN200680041175A CN101300553B CN 101300553 B CN101300553 B CN 101300553B CN 2006800411750 A CN2006800411750 A CN 2006800411750A CN 200680041175 A CN200680041175 A CN 200680041175A CN 101300553 B CN101300553 B CN 1013005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e
mentioned
recording medium
batch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411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0553A (zh
Inventor
山口岳人
前田健儿
阪上茂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00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0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0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05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2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separate auxiliary tracks of the same or an auxiliary record carrier
    • G11B27/326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separate auxiliary tracks of the same or an auxiliary record carrier used signal is a video-frame or a video-field (P.I.P.)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5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dis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 H04N5/772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he television camera being placed in the same enclos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8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 H04N5/781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disks or dru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84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 H04N5/85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on discs or dru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07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static stores, e.g. stora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mem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4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 H04N9/8047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using transform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 H04N9/8205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文件记录装置,具有控制将保存在上述第1记录介质(300)中的多个文件成批地从第1记录介质(300)向第2记录介质(106)复制的成批复制处理的控制部(101)。控制部(101),在结束成批复制处理时,将用于确定此结束时日的复制时日确定信息记录在第1记录介质中。控制部(101)比较复制时日确定信息所表示的成批复制结束时日,和保存在第1记录介质中的文件的记录时日信息,进行在比进行成批复制的时日更晚的时候确定在第1记录介质(300)中记录的文件,将此确定的文件向第2记录介质(106)中复制这样的控制。

Description

文件记录装置及拍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记录介质间进行文件的复制的文件记录装置,例如涉及一种将多个图像文件从存储由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文件的存储卡等的一次记录介质中成批复制到内置于装置中的磁盘等二次记录介质中的文件记录装置。并且,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记录介质中记录图像文件的拍摄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广泛普及的数码相机中,作为拍摄图像的记录介质,正使用着内置于照相机本体中的存储器或相对于照相机本体可拆装的存储卡。发表、销售有各种存储卡。 
另一方面,在录制再生广播节目的DVD记录器等录像再生装置中,具有用于插入存储卡的卡槽,将存储卡上的图像文件(包含静止图像文件、运动图像文件)复制、保管在装置内部的大容量记录介质(硬盘驱动器等)中,再生保管的图像文件,并在通过视频信号电缆连接的电视机的画面中显示,具有上述功能的机种上市了。 
由于上述的录像再生装置的上市,用户如果将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文件保管在录像再生装置中的话,就能通过电视机的大画面简单地再生、显示并进行享受。 
在向上述的录像再生装置中的大容量记录介质复制图像文件中,用户通过电视机画面预览显示复制对象的图像文件,在确认后选择图像的内容,这种情况正在广泛进行。 
但是,通过预览显示的选择作业由于通过录像再生装置的遥控操作进行,所以对于使用者而言是负担大的作业,成为不能使向录像再生装置的复制简单化的重要原因。 
作为解决此课题的复制方式,出现了将存储卡上所有的图像文件向录 像再生装置的大容量记录介质复制的方式(以下称为“介质成批复制方式”)。 
在介质成批复制方式中,由于用户不需要选择图像文件,所以能够简单地向录像再生装置的大容量记录介质复制。但是,在成批复制方式中,存在以下问题。 
即,在将记录在存储卡中的图像文件及运动图像文件按向录像再生装置的大容量记录介质复制后,在复制完成的图像文件及运动图像文件没有从存储卡中删除、被保留的状态下,再次进行成批复制时,由于已经复制的图像文件或运动图像文件再次被复制,就存在所谓在大容量记录介质中重复保管的课题。 
在此,随着存储卡的存储容量的增大,图像文件没有从存储卡中删除仍旧保留的情形不断增加,在成批复制方式中重复保管的图像文件也会逐步增大。发生重复保管时,由于不仅徒劳地占用录像再生装置的大容量记录介质的记录容量,还会在同一的大容量记录介质中存在有多个相同的文件,所以就成为再生时文件的检索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过去,为了避免这样的不适合提案有各种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在来自数码相机的图像文件的交接中所使用的存储卡中,将分配给每一存储卡的在每一存储卡中不同的介质固有ID码进行分配,将此介质固有ID码和时间戳及数据大小一起作为识别信息写入图像文件中。然后,再向录像再生装置的大容量记录介质复制时,使用此识别信息,判断录像再生装置上的图像文件和存储卡上的图像文件的同一性,进行图像文件是否复制完成的判定。复制完成的文件通过跳过复制来防止重复保管。 
以下,将像上述这样判别在复制目的地装置是否已经复制完毕,成批复制仅没有复制过的文件的情形称为“差分复制”。 
在上述现有例中,在复制存储卡的图像文件前,由于通过进行录像再生装置的大容量记录介质上的全图像文件和存储卡同一性检查来判别图像文件是否是未复制的,将仅判别为未复制的图像文件复制到大容量记录介质中加以保管,就能够防止重复保管。此外,在同一性检查中,由于使用对每一存储卡唯一分配的介质固有ID,所以在使用多个存储卡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误判定,能够防止重复保管。 
专利文献1 JP特开2004-341630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根据与“保管在录像再生装置的硬盘驱动器等的大容量记录介质中的所有图像文件”的同一性检查来进行“保管在存储卡中的图像文件”是否未复制的判别。 
由于针对每一个“保管在存储卡中的图像文件”进行上述同一性检查,所以同一性检查次数在不存在相同的图像文件的情况下变为最大,其最大检查次数由“保管在存储卡中的图像文件个数”和“保管在硬盘驱动器中的图像文件个数”的积求出。例如,如果保管在存储卡中的图像文件的数量为100,保管在大容量记录介质中的图像文件的个数是2000的话,则同一性检查此时最大为200,000(=100×200))。即,存在随着保管在大容量记录介质中的图像文件的数量的增多,同一性检查次数增多,判别耗费时间这样的课题。 
近年来,存储卡和录像再生装置的硬盘驱动器同时大容量化,伴随于此,可保管在记录介质中图像文件的数量也逐步增大。在与个人计算机等比较,不具备系统资源的录像再生装置中,由于保管在记录介质中的图像文件的数量增多,在通过同一检查处理的未复制判别中就会需要非常大量的时间。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在差分复制中使用的存储卡中需要预先在不可改写的区域中写入介质固有ID。为此,就不仅需要在图像文件的复制目的地的录像再生装置,还需要在将图像文件最初记录在存储卡的装置(例如数码相机)中安装介质固有ID的写入功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课题进行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且高速地将图像文件从一个记录介质成批复制到另一记录介质中的文件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文件记录装置包括:安装可拆装的第1记录介质的介质访问部,保存文件的第2记录介质,控制部,其控制将保存在第1记录介质中的多个文件成批地从上述第1记录介质向上述第2记录介质复制的成批复制处理。第1记录介质,保存用于对每一保存的文件中确定文件的记录时日的记录时日信息。控制部,在结束从第1记录介质向第2记录介质的成批复制处理时,将用于确定此成批复制处理结束的日期及时刻的复制时日确定信息记录在上述第1记录介质中,上述复制时日确定信息是一个独立于保存在上述第一记录介质中的文件而设置的管理信息。并且,控制部进行以下控制:比较复制时日确定信息所表示的成批复制结束的日期及时刻,和保存在第1记录介质中的文件的记录时日信息,确定在比进行成批复制的日期及时刻更晚的时候在第1记录介质中记录的文件,将此确定的文件从第1记录介质向上述第2记录介质复制。
控制部,可以控制成批复制处理,没有在第1记录介质中记录复制时日确定信息的情况下,将保存在第1记录介质中的所有的文件从第1记录介质向第2记录介质中复制。 
此外,在第1记录介质能够由多个文件记录装置访问的情况下,控制部还可以对应于包含此控制部的记录装置将复制时日确定信息记录在第1记录介质中。控制部还可以使用包含此控制部的文件记录装置中所固有的信息,确定对应于文件记录装置的复制时日确定信息,根据确定的复制时日确定信息控制从第1记录介质向第2记录介质的成批复制处理。 
文件记录装置中所固有的信息还可以是文件记录装置的制造编号。在文件记录装置具有被分配了在网络上唯一的固有代码的通信单元的情况下,文件记录装置中所固有的信息也可以是分配给通信单元的固有代码或由固有代码导出的代码。 
控制部还可以将第1记录介质中所包含的所有的文件,作为从第1记录介质向第2记录介质的复制对象。此外,控制部还可以仅将由用户指定的文件夹中所包含的文件,作为复制对象。再有,控制部还可以仅将满足由用户指定的条件的文件,作为复制对象。 
并且,在第1记录介质针对各文件保存有多个记录时日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部可以使用多个记录时日所表示的时日中最新的时日,与复制时日确定信息所表示的复制结束时日比较。 
控制部还可以将从第1记录介质向上述第2记录介质复制的所有文件的记录时日所表示的时日中最新的时日作为复制时日确定信息记录在第1记录介质中。 
记录时日信息及复制时日确定信息还可以包含能够确定向第1记录介 质记录第1记录介质内的文件的时日和成批复制结束的时日之间,在时间上的前后的关系的信息。 
本发明的拍摄装置是在可拆装的第1记录介质中记录图像文件的拍摄装置,包括控制拍摄装置的动作的控制器。第1记录介质保存在每一保存的文件中表示文件的记录时日的记录时日信息,和用于确定从第1记录介质向第2记录介质的文件成批复制结束的日期及时刻的复制时日确定信息,上述复制时日确定信息是一个独立于保存在上述第一记录介质中的文件而设置的管理信息。控制器进行以下控制:在第1记录介质中比较复制时日确定信息所表示的日期及时刻,和第1记录介质的文件的记录时日信息,判断文件是否在第2记录介质中复制完毕,将表示此判断结果的信息存储到规定的存储区域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文件记录装置,在第1记录介质中记录表示从第1记录介质向第2记录介质的成批复制结束的时日的复制时日确定信息。通过参照此复制时日确定信息,在有无向第2记录介质的复制的判定中,不需要像现有这样逐个对照保存在第1记录介质中的文件和保存在第1记录介质中的文件,通过比较复制时日确定信息和文件的记录时日信息,就能够容易且高速地确定没有进行向第2记录介质复制的文件,实现差分成批复制中的处理的高速化。特别地,在DVD记录器这样的文件记录装置中,由于有关文件管理的处理能力不那么高,所以本发明这样的差分成批复制的处理的高速化是有效的。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拍摄装置,参照保存在第1记录介质中的复制时日确定信息,判定有无保存在第1记录介质中的文件的备份,存储此判定信息。通过参照此信息,实现有关图像再生时有无备份的信息的显示,和备份完成图像文件的删除处理中处理的高速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文件输入装置和包含文件记录装置的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文件输入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记录介质的文件夹及文件的基本的结构的图。 
图4是说明包含多个目录项目的FAT文件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文件管理信息即目录项目的格式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配置有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记录介质的文件夹/文件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中的复制结束时日信息的格式的图。 
图9是文件记录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伴随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记录介质中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及目录项目的迁移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文件输入装置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备份完毕的标志的显示例的图。 
图13是表示用于删除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图像文件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删除菜单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5是说明2台文件记录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概念的图。 
图16是表示一文件记录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实施后的记录介质的文件夹及文件的结构的图。 
图17是表示在图16所示的文件夹/文件结构中,通过另一文件记录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实施后的记录介质的文件夹及文件的结构的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0是说明实施方式2中的2台文件记录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概念的图。 
图21是表示利用2个文件记录装置在记录介质中执行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后的文件夹/文件结构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文件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文件记录装置的实施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前的文件夹/文件结构的图。 
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文件记录装置的实施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后的文件夹/文件结构。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文件记录装置的成批差分复制整体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27是表示文件管理信息即目录项目的格式另一例子的图。 
符号说明:50文件输入装置;100、120、130、140文件记录装置;106文件保存部;122装置ID;132 MAC地址;300记录介质;305a图像文件;309介质成批复制管理文件;343文件夹成批复制管理文件;2001目录项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系统结构> 
图1表示本发明的文件输入装置和包含文件记录装置的系统的结构。 
本系统由文件输入装置50、记录介质300、文件记录装置100构成。文件输入装置50是例如数码相机50。记录介质300是可在文件输入装置50上拆装的记录介质,例如是SD卡、闪存存储器(注册商标)等存储卡。文件记录装置100是在内部包括记录介质的装置,是安装记录介质300、具有将保存在记录介质300内数据复制到内置的记录介质中的功能的装置。例如,具备SD存储卡槽及内置硬盘的DVD记录器。 
文件输入装置50在记录介质300中记录图像文件。此后,记录介质30插入文件记录装置100中时,成批地将保存在记录介质300中的图像文件复制到文件记录装置100内部的记录介质中。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记录介质300向文件记录装置100成批地复制文件(介质成批复制)时,在此记录介质300中保存表示此复制结束时日的信息。此后,从记录介质300向文件记录装置100成批地复制文件时,比较表示保存在记录介质300的成批复制结束时日的信息,和复制对象的文件的时间戳信息(生成时日或更新时日,进行复制对象的文件是否已经记录在文件记录装置100中的判定。 
在上述的判定中,判断为在文件记录装置100中没有复制时间戳比介质成批复制结束时日新的文件。上述判定条件在对复制源的记录介质300进行文件写入的文件输入装置50进行仅文件的新生成及删除这样的条件中成立。这样的文件输入装置100的代表例是数码相机。常规的数码相机虽然将拍摄的图像文件保管在SD存储卡等可拆装的记录介质300中,还能够删除写入记录介质300中的图像文件中由用户判断为不需要的图像文件,但由于不具有在记录介质间复制图像文件的功能所以上述条件成立。 
<文件输入装置> 
图2表示作为数码相机的文件输入装置50的结构例。文件输入装置50包括透镜11、将光学信息转换成电信号的CCD13、将由CCD13得到的模拟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的AD转换器15、处理数字图像信号的图像处理部17、和在由图像处理部17的处理时适当保存数据的缓冲存储器19。文件输入装置50还具有控制图像处理部17的控制器21、液晶监视器25和操作部23。并且,文件输入装置50包括插入记录介质300,对记录介质300进行数据的读出、写入的卡槽。 
<数据格式> 
图3是表示记录介质300的文件夹及文件的基本的结构的图。在记录介质300的文件夹/文件结构301中,在作为最上位文件夹的ROOT文件夹302之下配置图像文件保存文件夹树306。在图像文件保存文件夹树306之下配置顶层文件夹303,在顶层文件夹303之下配置子文件夹304a~304b,在子文件夹304a之下配置图像文件305a~305b。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文件夹/文件结构301中的图像文件的保存规则以DCF(Design rule for Camera File System)规格为基准,顶层文件夹303、子文件夹304a~304b、图像文件305a~305b的文件夹名及文件名以DCF规格为基准命名。在DCF规格中,决定在DCIM文件夹之下生成的子文件夹中保管静止图像文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在子文件夹304a~304b中保存图像文件305a~305b。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DCF基准的数码相机以保管图像文件的子文件夹304a~304b作为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对象文件夹。文件夹树306成为由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对象的文件夹组构成的文件夹树。 
本实施方式的记录介质300使用FAT16文件系统或FAT32文件系统中的目录项目作为文件管理信息。如图4所示,在FAT16文件系统或FAT32文件系统中,FAT信息包含多个目录项目2001a、2001b、2001c、…。 
图5是表示FAT16文件系统或FAT32文件系统的目录项目的格式的图。在同图中,“BP”以Byte Position的省略表示字节偏移位置。对每一文件或文件夹中设置目录项目2001。即,在记录介质300中新生成文件或文件夹时,生成对应的目录项目,并将其生成时间信息写入记录时刻字段(BP23~24)和记录日期字段中。在本发明中,将保存在FAT信息的记录时刻字段和记录日期字段的信息作为表示文件的生成时日的文件的属性信息来使用。 
<文件记录装置>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100的结构的方框图。文件记录装置100由控制部101、ROM102、EEPROM103、RAM104、操作部105、文件保存部106、介质访问部107、图像再生部108、显示I/F部109、内部总线110构成。 
控制部101、ROM102、EEPROM103、RAM104、操作部105、文件保存部106、介质访问部107、图像再生部108分别连接到内部总线110。控制部101是MPU,从ROM102读出控制程序111并执行。控制部101在控制程序111的执行时需要临时的工作区域的情况下,在RAM104中适当确保工作区域。在EEPROM103中记录文件记录装置100的构造信息等,在控制程序111的执行中需要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将它们读出。 
操作部105是包含按钮组和小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控制面板,具有来自文件记录装置100的遥控的信号处理功能。文件保存部106由硬盘等大容量的记录介质及其驱动单元组成,保存静止图像文件、运动图像文件。介质访问部107访问记录介质300,读出在此保存的静止图像文件和运动图像文件。作为记录介质300有SD存储卡、小型闪等。 
图像再生部108再生记录在文件保存部106种的静止图像文件和运动图像文件,通过显示I/F部109向电视机等外部显示装置400输出再生信号。 
<介质成批差分复制> 
所谓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是成批地将保存在记录介质300内的图像文件组复制到文件记录装置100上的处理,此时,不是复制保存在记录介质300中的所有的图像文件,而是仅复制复制目的地还未保存的文件(差分)的处理。 
特别地,本实施方式中,进行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时,就在记录装置300中记录有关此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结束时日的信息。具体地,当记录介质300在具有图3所示的文件夹结构的情况下进行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时,则如图7所示,在最上位文件夹即ROOT文件夹302之下与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对象的文件夹树306并列地设置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保存文件夹(“DVD_RECORDER”)308,在此之下保存表示复制结束时日信息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Store_manage”)309。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的文件名设定为「Store_manage」,在ROOT文件夹302的正下方配置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保存文件夹308,将此文件夹名设定为「DVD_RECORDER」。 
图8是表示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中记录的复制结束时日信息的格式的图。复制结束时日信息具有与图5所示的目录项目2001的记录时刻字段及记录日期字段相同的格式,由各16位的记录时刻字段和记录日期字段构成。记录时刻字段的时/分/秒及日期字段的年/月/日的位分配如图8所示。 
<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 
图9是文件记录装置100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的流程图。本处理通过控制部101执行控制程序111来实现。此外,图10是表示伴随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记录介质300中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及目录项目的迁移的状态的图。 
下面参照图9的流程图及图10,说明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 
在图9中,文件记录装置100的控制部101,一旦收到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指示(S11),就判断在记录介质300内是否存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S12)。在此,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指示,例如通过介质访问部107检测记录介质300的插入而自动生成,或根据用户在操作部105上的复制指示的操作而生成(以下的实施方式相同)。 
在记录介质300中不存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的情况下,判断为还没有对记录介质300实施过一次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因此,此情况下,将记录介质300内的所有文件都复制到文件记录装置100的文件保存部106中(S20)。然后,生成包含表示复制结束时日的数据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并记录在记录介质300中(S21)。 
图10(a)表示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未实施的情形的记录介质300的状态。保存2个图像文件305a和305b、具有管理它们的目录项目2001a和2001b。再有,在图10中,目录项目字段中,文件名字段(BP1~8)、扩展名字段(BP9~11)和时间信息字段(BP23~26)的逻辑的内容记载在目录项目2001a和2001b中。由于一次也没有进行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所以不存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 
在图10(a)所示的情况下,在记录介质300具有图3所示的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在上述步骤S12,由于ROOT文件夹302之下不存在称为「DVD_RECORDER」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保存文件夹,所以就判断为不存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S12)。因此,将保存在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对象文件夹树306中的所有图像文件305a~305b全都复制到文件记录装置100的文件保存部106中(S20)。所有图像文件的复制结束后,如图7所示,在ROOT文件夹302之下生成称为「DVD_RECORDER」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保存文件夹308,在其之下生成称为「Store_manage」的文件名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在「Store_manage」文件中写入复制结束时日信息(S21)。 
在图10(a)所示的状态下,第1次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在2005年1月1日1点1分1秒结束的情况下,转移到图10(b)所示的状态。在图10(b)中,生成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记录了介质成批复制结束时日「2005年1月1日1点1分1秒」。 
返回图9,在记录介质300中已经记录有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的情况下(S12),判断为对记录介质300至少实施过一次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因此,此情况下,在记录介质300中,对于文件记录装置100,仅将未复制的文件复制到文件记录装置100中。为此,比较介质成批复制结束时日和复制对象文件的时间戳(以下称此处理为「时间戳检查」。)。 时间戳检查的结果,只将比介质成批复制结束时日更新的时间戳的文件复制到文件记录装置100中。对复制对象候补的所有图像文件执行这样的时间戳检查及复制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时间戳使用写入在目录项目2001的时间信息字段(BP23~26)中的时间信息。 
更具体地,从记录介质300中读出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的复制结束时日信息(S13)。接着,参照记录介质300的FAT信息,读出第一个文件的时间戳(记录时刻、记录日期)(S14)。然后,比较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所示出的复制结束时日和文件的时间戳(S15)。 
在文件的时间戳所示出的记录时日比复制结束时日晚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此文件是在从记录介质300上一次向文件记录装置100复制后追加到记录介质300中的文件,是未复制到文件记录装置100中的文件。因此,将此文件复制到文件记录装置100的文件保存部106中(S16)。 
另一方面,在文件的时间戳所示出的记录时日与复制结束时日相同或在其之前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此文件是已经复制到文件记录装置100的文件。因此,不复制此文件。 
判断是否处理过记录介质300内的所有的文件(S17),在还存在需要处理的文件的情况下,读出下一文件的记录时日信息(S19),重复上述处理(S15~S17)。如上,比较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所示出的复制结束时日和文件时间戳,判断是不是未复制的同时,执行差分复制。 
在处理了记录介质300内的所有的文件的情况下,最后更新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的复制结束时日信息(S18),结束处理。 
在第1次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后的图10(b)所示的状态中,进一步,在2005年1月15日1点1分1秒新生成图像文件305c时,变成图10(c)所示的状态。图10(c)中,对图像文件305a追加目录项目2001c,写入对应的文件名(带扩展名)和生成时日(2005年1月15日1点1分1秒)。从具有图10(c)所示的文件夹/文件结构的记录介质300中进行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情况下,由于在ROOT文件夹302之下的称为「DVD_RECORDER」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保存文件夹308内存在名为Store_manage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所以读取此内容就得到介质成批复制结束时刻(2005年1月1日1点1分1秒)。 
图10(c)所示的状态下,介质成批复制结束时日是2005年1月1日1点1分1秒,图像文件305a和305b的时间戳分别为2004年9月3日1点1分1秒和2004件9月6日1点1分1秒(2001a和2001b),由于比介质成批复制结束时日旧,所以不是复制对象。相对于此,图像文件305c在2005年1月15日1点1分1秒生成,附加着此日期下的时间戳(2001c),由于比介质成批复制结束时日新,所以进行复制。复制结束后,将复制结束时日信息(2005年2月1日1点1分1秒)写入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保管在复制源的记录介质中。由此,即使是有多个进行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由于在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时能够从复制源的记录介质取得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结束时日的信息,所以具有文件记录装置不必在每一记录介质进行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保管场所的管理这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只比较保存在记录介质300内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信息和文件的属性信息所示出的生成时日进行文件的复制是否完成的判断即可,所以仅进行保存在记录介质中的文件的数量的检查即可,相比于过去能够大幅度地降低检查次数。此外,由于参照FAT信息取得有关文件的做成时日的信息,所以不需要打开文件读出有关文件的生成时日的信息,能够实现高速的处理。此情况对于处理能力比较低的DVD记录器这样的文件记录装置100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点。 
<文件输入装置的处理> 
如上,通过文件记录装置100在记录介质300中记录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本实施方式的文件输入装置50,参照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识别有无保存在记录介质300中的图像文件的备份。下面参照图11的流程图说明由于实现此功能的文件输入装置50的处理。 
图11的流程图所示出的处理在文件输入装置50中,在移向了再生模式时或电源导通时由控制器21执行。在本处理中,文件输入装置50检查记录在记录介质300中的图像文件,判断是否在其它的记录介质(例如文件记录装置100的记录介质)中备份完毕,存储此结果。 
在图11中,文件输入装置50的控制器21判断在记录介质300内是 否存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S31)。如果不存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的话就结束本处理。 
如果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在记录介质300内存在的话,就从记录介质300中读出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的复制结束时日信息(S32)。接着,参照记录介质300的FAT信息,读出第一个的文件的时间戳(记录时刻、记录日期)(S33)。然后,比较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所示出的复制结束时日和文件的时间戳(S34)。 
在文件的时间戳所示出的记录时日比复制结束时日晚的情况下,能够判断此文件是在前一次复制记录介质300内的文件后追加到记录介质300中的文件,是没有采取备份的文件。另一方面,在文件的时间戳所示出的记录时日与复制结束时日相同或比其靠前的情况下,判断此文件是备份完毕。 
在文件的时间戳所示出的记录时日与复制结束时日相同或比其靠前的情况下,将表示此要复制的文件是备份完毕的信息(以下称为「备份完毕标志」。)写入缓冲存储器19中(S35)。另一方面,在文件的时间戳所示出的记录时日比复制结束时日晚的情况下,进入下一文件(S37)。 
判断是否进行了关于记录介质300内的所有的文件的有无备份的检查(S36),在还存在需要处理的文件的情况下,读出下一文件的记录时日(S37),重复上述处理(S34~S36)。 
如上这样,文件输入装置50判断记录在记录介质300中的所有图像文件是否备份完毕,将此判断结果作为备份完毕标志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9中。 
文件输入装置50,在记录在记录介质300中的图像文件的再生时,参照保存在缓冲存储器19的备份完毕标志,在再生图像的图像文件是备份完毕时,与图像一起显示表示是备份完毕的标记(以下称为「备份完毕标记」)。图12(a)~(c)示出了备份完毕标记的显示例。图12(a)表示对1个图像附加了备份完毕标记71的例子。备份完毕标记71表示对应图12(a)所示的图像的图像文件是备份完毕的。图12(b)表示针对多个缩略图61a~61d显示1个备份完毕标记71的例子。在此例中,备份完毕标记71表示分别对应4个缩略图61a~61d的图像文件是备份完毕的。图12 (c)示出多个缩略图61a、61b、…中仅针对缩略图61a、61d附加了备份完毕标记71的例子。在此例中,备份完毕标记71表示仅对应缩略图61a、61d的图像文件是备份完毕的。 
以上这样记录的备份完毕标记也能够在删除备份完毕的文件时利用。文件输入装置50的控制器21通过参照保存在缓冲存储器19中的备份完毕标志,就能够容易地识别记录在记录介质300中的各图像文件是不是备份完毕的。 
图13是表示用于在图像输入装置50中删除记录在记录介质300中的图像文件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删除菜单的图。在图13(a)中,显示多个用于确定应删除的文件的选择项目。在图13(a)中,选择「仅备份完毕者」的情况下,显示图13(b)所示的删除菜单。在图13(b)中,还显示多个用于在备份完毕文件中确定应删除文件的选择项目。在图13(b)删除菜单中选择「全部」的情况下,控制器21参照备份完毕标志确定并删除应删除图像文件。在参照备份完毕标志的结果,是没有备份完毕的文件,未能发现应删除图像文件的情况下,控制器21参照备份完毕标志,确定应删除图像文件的候补,在液晶监视器25上显示,等待进一步的用户的指示。在由用户一个个地指定可删除图像文件时,控制器21删除指定的图像文件。 
如上,通过利用备份完毕标志就能够容易且高速地实现备份完毕的图像文件的确定。由此,能够容易地显示在图像文件的再生时是备份完毕的情况,同时还在备份文件的删除中实现处理的简略化。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用于在通过多个文件记录装置的每一个,从一个记录介质中进行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每一文件记录装置中正确地实施差分复制的结构。由此,多个文件记录装置的每一个,将对应各装置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的「介质成批复制结束时日」保存在复制源的记录介质300中。各文件记录装置参照与其对应的「介质成批复制结束时日」实施介质成批差分复制。 
关于根据时间戳检查的图像文件的复制完毕/未复制的判别与实施形式1相同。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以能够确定生成、更新了该成 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的文件记录装置的形式保存或参照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 
<系统结构>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文件记录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方框图。在图14所示的文件记录装置120中,对于与图6所示的文件记录装置具有相同的功能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 
在本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120中,与实施方式1的文件记录装置100的不同在于,将确定生成、更新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的文件记录装置的信息,记录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中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确定文件记录装置的信息,使用作为在每一文件记录装置中唯一的代码的装置ID。具体地,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的文件名中含有装置ID。本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120的控制程序121对应这样的文件命名规则。 
装置ID122在文件记录装置120的制造时被保存在EEPROM103中。作为能够作为装置ID122使用的代码有制造序列号,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由5位的数字组成的制造序列号。 
图15是说明2台文件记录装置120a、120b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概念的图。文件记录装置120a保存分配给文件记录装置120a的制造序列号「00001」作为装置ID122a。文件记录装置120b保存分配给文件记录装置120b的制造序列号「00002」作为装置ID122b。 
图16是表示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120a,对图3所示的文件夹/文件结构301实施第1次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后的文件夹/文件结构的图。如该图所示,作为针对文件记录装置120a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追加了「Store_manage_00001」322a。再有,在文件夹/文件结构320中,对于与图3所示的文件夹/文件结构301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 
图17是表示对图16所示的文件夹/文件结构320,再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120b实施第1次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实施后的文件夹/文件的结构的图。如同图所示,作为针对文件记录装置120b的成批差分复 制管理文件,追加了「Store_manage_00002」322b。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每一文件记录装置设置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22a、322b。 
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命名/保存规则。命名/保存规则如下。 
1)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为结合了「Store_manage_」的文字列和装置的装置ID122的文件。例如,如果装置ID122是「00001」的话,此装置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文件名就称为「Store_manage_00001」。 
2)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22a、322b保存在ROOT文件夹302之下的「DVD_RECORDER」文件夹308中。 
3)当在通过某一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时,「DVD_RECORDER」文件夹308或此装置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不存在的情况下,就在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结束时生成「DVD_RECORDER」文件夹308及此装置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 
文件记录装置120,按照上述规则、根据自己的装置ID122就能够在记录介质300中确定自己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的文件名和保存文件夹,能够从记录介质300中读出自己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格式与实施方式1相同,是与记录介质300的文件管理信息表中的时间戳相同的格式(参照图8)。 
<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以下使用同一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120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再有,下面说明进行从记录介质300向某一文件记录装置(以下称为「目标装置」。)120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情形。 
在目标装置120的介质访问部107插入记录介质300的状态下,一旦目标装置120的控制部101收到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指示(S51),控制部101就读出自己(目标装置)的装置ID,确定对应自己的装置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文件名(S52)。 
接着,判断在记录介质300内是否存在对应目标装置120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S53)。 
在记录介质300中不存在对应目标装置120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情况下,判断为还没有对记录介质300实施过一次通过目标装置120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因此,此情况下,将记录介质300内的所有文件都复制到目标装置的文件保存部106中(S60)。 
然后,生成包含表示复制结束时刻的数据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并记录在记录介质300中(S61)。 
另一方面,在记录介质300中已经记录有对应目标装置120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的情况下(S53),判断为利用此目标装置120对记录介质300至少实施过一次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因此,此情况下,在记录介质300中,仅将未复制的文件复制到目标装置120中。 
为此,从记录介质300中读出对应目标装置120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复制结束时日信息(S54)。接着,参照记录介质300的FAT信息,读出第一个文件的时间戳(记录时刻、记录日期)(S55)。然后,比较对应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所示出的复制结束时日和文件的时间戳(S56)。 
在文件的时间戳所示出的记录时日比复制结束时日晚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此文件是在从记录介质300上一次向目标装置120复制后追加到记录介质300中的文件,是未复制到目标装置120a中的文件。因此,将此文件复制到目标装置120的文件保存部106中(S57)。 
另一方面,在文件的时间戳所示出的记录时日与复制结束时日相同或在其之前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此文件是已经复制到目标装置120中的文件。因此,不复制此文件。 
判断是否处理过记录介质300内的所有的文件(S58),在还存在需要处理的文件的情况下,读出下一文件的记录时日信息(S62),重复上述处理(S56~S58)。 
一旦处理了记录介质300内的所有的文件,就在最后,更新对应目标装置120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复制结束时日信息(S59),结束处理。 
下面分别针对按照上述流程「没有进行从记录介质300向目标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情形」,和「已经进行从记录介质300向目标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情形」说明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的具体例。 
(1)没有进行从记录介质300向目标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情形
本情形还分为: 
i)没有进行一次向其它文件记录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子情形,和 
ii)进行了向其它文件记录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子情形。 
i)没有进行一次向其它文件记录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子情形
没有进行一次向任何文件记录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记录介质300的文件夹/文件结构为图3所示的结构301。在此,设目标装置为图15所示的文件记录装置120a时,由于此装置ID是「00001」,所以对应目标装置120a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文件名为「Store_manage_00001」(S52)。就是说ROOT文件夹302之下的「DVD_RECORDER」文件夹之下的「Store_manage_00001」文件成为目标装置120a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 
在图3所示的文件夹/文件结构301中,由于不存在「DVD_RECORDER」文件夹,所以判断为「Store_manage_00001」文件也不存在(S53),无条件地将保存在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对象文件夹树306中的图像文件305a~305b复制到目标装置120a的文件保存部106a中(S60)。 
复制结束后,在ROOT文件夹302之下生成称为「DVD_RECORDER」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保存文件夹308,在其之下生成称为「Store_manage_00001」的文件名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09,进行更新(S61)。在这样的处理后,文件夹/文件结构变成图16所示的结构320。 
ii)进行了向其它文件记录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子情形
设目标装置为图15所示的文件记录装置120b,其它文件记录装置为文件记录装置120a。在其它文件记录装置120a中进行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记录介质300的文件夹/文件结构为图16所示的结构320。 
由于目标装置120b的装置ID是「00002」,所以自己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文件名为「Store_manage_00002」。就是说ROOT文件夹302之下的「DVD_RECORDER」文件夹之下的称为「Store_manage_00002」 文件成为目标装置120b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S52)。 
在图16所示的文件夹/文件结构320中,虽然存在「DVD_RECORDER」文件夹,但在其下不存在「Store_manage_00002」文件(S53)。因此,无条件地将保存在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对象文件夹树306中的图像文件305a~305b复制到文件保存部106b中(S60)。复制结束后,在「DVD_RECORDER」文件夹之下生成称为「Store_manage_00002」的文件名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进行更新(S61)。在这样的处理后,文件夹/文件结构变成图17所示的结构323。 
(2)已经进行从记录介质300向目标装置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情形
在此设目标装置为图15所示的文件记录装置120a,考虑通过目标装置120a进行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记录介质300的文件夹/文件结构是图17所示的结构323的情形。由于目标装置120a的装置ID是「00001」,所以对应目标装置120a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文件名为「Store_manage_00001」(S52)。就是说ROOT文件夹302之下的「DVD_RECORDER」文件夹之下的称为「Store_manage_00001」文件成为目标装置120a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 
在文件夹/文件结构323中,由于在「DVD_RECORDER」文件夹308之下已经存在「Store_manage_00001」文件322a,所以从其中读出复制结束时日(S54),进行时间戳检查(S56),进行复制(S57)。复制结束后,更新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Store_manage_00001」(S59)。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记录介质300中将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记录在每一文件记录装置中。由此,即便是可从多个文件记录装置访问记录介质300的情况下,由于各文件记录装置从记录介质300中读出对应自己装置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也能够根据向自己的文件保存部的现在的复制状态从记录介质300正确地实现介质成批差分复制。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2中,使用装置ID作为确定文件记录装置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分配给文件记录装置的通信单元的固有代码或从固有代码导出的代码。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文件记录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方框图。在图19所示的文件记录装置130中,对具有与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文件记录装置120相同的功能、结构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 
本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130还包括与以太网401进行通信的网卡等通信部131。通信部131,作为对通信部131的标识符,保存唯一分配的MAC地址132。本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130不需要在EEPROM103上特意地保管装置ID122。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程序133,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文件名方面,代替装置ID使用保存在通信部131中的MAC地址来确定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文件名,执行对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数据的读出/写入/更新处理。 
MAC地址132与装置ID不同,是预先装入通信部131中的,不需要在文件记录装置130的制造时进行保存处理。再有,MAC地址是由6字节组成的全世界唯一的ID码,通常可作为网卡的标识符使用。 
图20是说明2台文件记录装置130a、130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概念的图。文件记录装置130a具有称为「0123456789AB(16进制表示)」的值的MAC地址132a,文件记录装置130b具有称为「CDEF01234567(16进制表示)」的值的MAC地址132b。 
在此,设本实施方式中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文件名为结合了称为「Store_manage_」的文字列和「将自装置的MAC地址132转换为文字代码的文字列」的文件名。例如,MAC地址是「0123456789AB」的情况下,在文件名中引用将「0123456789AB」的16进制表示转换为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ASCII)的文字列「0123456789AB」。此情况下,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文件名变为称为「Store_manage_0123456789AB」的文件名。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保存规则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 
图21是表示利用文件记录装置130a及130b在记录介质300中执行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后的文件夹/文件结构的图。生成对于文件记录装置130a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即「Store_manage_0123456789AB」文件332a, 和对于文件记录装置130b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即「Store_manage_CDEF01234567」文件332b。 
再有,本实施方式中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除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文件名的命名规则不同这点外,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文件名中替代装置ID引用保存在通信部131中的作为网卡的标识符的MAC地址,也可以引用通过将MAC地址嵌入数值的一部分中等得到的与MAC地址同样地具有全世界的唯一性的网络对象标识符。作为网络对象标识符有由OSF(OpenSofrware Foundation)的DCE(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ment)规格决定的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原样将装入通信部131中的固有代码装入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中,也可以进行加密后装入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中。 
(实施方式4)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记录介质300内的所有文件进行差分复制的例子(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仅对保存在指定的文件夹中的文件进行查分复制的例子。以下,称这种以文件夹单位进行的成批差分复制为「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文件记录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方框图。在图22所示的文件记录装置140中,对具有与图14所示的文件记录装置120相同的功能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 
本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140的控制程序141,除实现实施方式2的控制程序121执行的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的功能外,还实现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处理的功能。再有,控制程序141也可以仅实现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处理的功能。文件记录装置140具有作为装置ID122的「00001」 
图23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文件记录装置140的实施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前的文件夹/文件结构的图。在同图所示的文件夹/文件结构340中,除DCIM文件夹303及DVD_RECORDER文件夹308外,还存在USER1文件夹341和保存在USER1文件夹341内的图像文件342。USER1文件夹341是成为文件夹单位成批差分复制的对象的文件夹。 
再有,文件夹成批复制对象文件夹的文件名,如果与图像文件保存文件夹树306之下的顶层文件夹303及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保存文件夹308的不同的话,可设定为任意的文件名。在本例中命名为「USER1」。 
在图24中示出了利用文件记录装置140实施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后的文件夹/文件结构。相比于图23所示的文件夹/文件结构追加了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43。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43包含复制结束时日数据,其格式与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结束时日数据相同。此外,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43的文件命名规则与实施方式2相同。在图24的例中,由于通过装置ID「00001」的文件记录装置140执行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所以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43的文件名变为「Store_manage_00001」。通过文件记录装置140将对于USER1文件夹的文件夹成批复制的结束时刻作为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结束时刻数据写入。再有,即便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343的文件名的命名规则与实施方式2不同也没有问题。 
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成批差分复制整体的处理的流程图。图26是表示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处理的流程图。 
最初,说明文件记录装置140中的成批差分复制整体的处理。本实施方式中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保存/命名的规则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成批差分复制以DCIM文件夹以下的文件夹为对象。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以DCIM文件夹以下的文件夹及作为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保存文件夹308的DVD_RECORDER文件夹以外的所有文件夹为对象。 
当将具有图23所示的文件夹/文件结构304的记录介质300插入介质访问部107中时,文件记录装置140就检测介质插入并开始复制处理。下面参照图25的流程图说明复制处理。 
在图25中,文件记录装置100的控制部101一旦收到成批差分复制的指示,就在此成批差分复制指示是「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情况下(S72)执行成批差分复制处理(S73)。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处理的具体的内容由于如前所述,所以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再有,成批差分复制的指示,例如根据用户在操作部105上的操作生成,或通过介质访问部107检测记录介 质300的插入来生成。 
另一方面,成批差分复制指示是「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的情况下(S74),控制部101在记录介质300内的文件夹中检查是否存在可成为成批差分复制的实施对象的文件夹,即DCIM文件夹以下的及DVD_RECORDER文件夹以外的文件夹(S75)。在不存在可成为成批差分复制的实施对象的文件夹的情况下,进一步等待成批差分复制指示。在图24的例子中,由于在「DCIM文件夹以下的文件夹及DVD_RECORDER文件夹」以外存在USER1文件夹341,所以判断为存在可成为成批差分复制的实施对象的文件夹。 
在存在可成为成批差分复制的实施对象的文件夹的情况下,控制部101根据用户的指定,确定进行成批差分复制的文件夹(S76)。成批差分复制对象的文件夹可由用户通过操作部105来指定。 
对1个指定文件夹执行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处理(S77)。此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处理的详细内容后述。对1个指定文件夹的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处理结束后,在指定文件夹中,判断是否有未执行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处理的其它文件夹(S78),直到对指定的文件夹的全部文件夹执行了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处理之前,重复上述处理(S76~S78)。 
<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 
参照图26的流程图说明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处理(S77)的详细内容。为了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将在时间戳检查时参照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保存在成为文件夹差分复制的对象的文件夹内。 
最初,确定对应执行复制的文件记录装置140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文件名(91)。如前所述,由于文件记录装置140的装置ID122是「00001」,所以成批复制管理文件变为存在于复制源的指定文件夹之下的「Store_manage_00001」。 
接着,检查在记录介质300的指定的文件夹内是否存在所确定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S92)。在记录介质300的指定文件夹内不存在所确定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情况下,将指定文件夹内的所有文件都复制到文件保存部106中(S99)。在图23的例子中,由于USER1文件夹342之下不存在「Store_manage_00001」文件,所以无条件地将保存在USER1 文件夹341中的图像文件342复制到文件保存部106(S99)中。 
复制完成后,在实施了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文件夹内生成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并在其中写入更新复制结束时日(S100)。在图23的例子中,在USER1文件夹341之下生成「Store_manage_00001」文件,在其中写入更新复制结束时日。文件夹/文件结构通过文件夹成批复制处理从图23所示的结构340变化为图24所示的结构344。 
另一方面,在记录介质300的指定文件夹内存在所确定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情况下,读出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复制结束时日(S93)。接着,读出记录介质300内的指定的文件夹内的第一个文件的时间戳(S94)。然后,比较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所示出的复制结束时日和文件的时间戳(S95)。 
在文件的时间戳所示出的记录时日比复制结束时日晚的情况下,将此文件复制到文件记录装置140的文件保存部106中(S96)。另一方面,在文件的时间戳所示出的记录时日与复制结束时日相同或在其之前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判断为此文件是已经复制到文件记录装置140中的文件,因此,不复制此文件。 
判断是否处理过指定文件夹内的所有的文件(S97),在还存在需要处理的文件的情况下,读出下一文件的时间戳(S101),重复上述处理(S95~S97)。 
一旦处理了指定文件夹内的所有的文件,就更新对应文件记录装置140且涉及指定文件夹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S98),结束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对象文件夹之下的文件的复制结束时日作为独立于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用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以下称为「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文件(以下称为「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加以保存、参照。由此,在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结束时刻之前生成或更新的文件如果保存在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对象文件夹中的话,就起到在文件夹记录装置中可重新复制这样的效果。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以USER1文件夹为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对象,但也可以以位于ROOT目录之下的图像文件为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对象。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及命名规则与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3相同。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结束时日保存在复制源的指定文件夹中,但也可以保存在复制源的指定文件夹之下的文件夹中。再有,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还可以保存在和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相同的文件中。此情况下,必须使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文件名与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文件名不同。例如可以是「Store_manage_user」。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格式为与记录介质300的文件管理信息的文件/时间戳信息相同的格式,但也可以是与写入图像文件的图像信息保存区域中时间戳信息相同的格式。此情况下,可以使用从代码候补的图像文件的图像信息保存区域的时间戳字段读入的时间戳信息进行时间戳检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指定复制的文件的种类。例如,可以以文件名中含有由用户指定的文字列的文件,或仅具有指定的扩展名的文件作为复制对象。 
(其它变化例) 
(1)在实施方式1~4中,示出了在文件管理信息中,对每一个文件仅有1个作为时间戳检查中的时间戳使用的时日信息的情形。在对1个文件存在多个时日信息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它们当中最新的时刻信息作为时间戳。 
(2)图27中示出了在文件管理信息中涉及1个文件有2种时日信息的情形的格式例。图27表示FAT16文件系统或FAT32文件系统下的文件管理信息即目录项目2101的结构。在图27中,与图5所示的格式不同,在规格中作为未定义区域,将保留区域(BP13~22)的一部分作为文件时日信息字段(BP15~18)使用。 
通过参照2种时日信息能够使用「生成时日」和「更新时日」2个时日。在此,因将文件写入记录介质300的设备的不同而存在上述2个时日信息字段的使用上的不同的情形。有以将文件复制到记录介质300中的时日作为「生成时日」的设备的话,也有将其作为「更新时日」的设备。此 外,有将生成时日作为规格写在设定的文件时间信息字段(BP23~26)中的设备的话,也有在保留区域的一部分中作为文件时间信息字段(BP15~18)写入的设备。在任何一种情形下,由于对文件进行编辑等任意的操作的最终时日成为2个时日信息的新的时日信息,所以如果将其作为在时间戳检查中的文件的时间戳使用的话,毫无例外地能够进行差分复制。时刻信息在每一文件中有3个以上的情形也是同样的。 
(3)在实施方式1~4中,可以设图像文件为Exif基准的JPEG文件,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及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复制结束时日数据的格式为与Exif下的拍摄时日信息字段相同的格式。此情况下,比较复制管理文件的复制结束时日和复制候补JPEG文件的Exif的拍摄时日信息,进行时间戳检查。即便对JPEG文件进行图像的旋转或尺寸重设也不变更Exif的拍摄时日信息。因此,即使在进行编辑的情况下也能够正确地实现差分复制。 
(4)在实施方式1~3中,成为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对象的图像文件限定为存在于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对象文件夹内的图像文件。但是,可以以记录介质内的所有图像文件为介质成批差分复制的对象。 
(5)在实施方式1~3中,不是介质成批差分复制对象的文件夹之下的文件也可以在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执行后全都复制到文件记录装置中。 
(6)在实施方式1~4中,虽然设介质成批差分复制或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的对象为图像文件(静止图像),但也可以是运动图像、文本,对复制的文件种类没有制约。 
(7)在实施方式1~4中,虽然设置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保存文件夹并在其下保存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但也可以不设置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保存文件夹而在ROOT文件夹之下保存。 
(8)在实施方式1~4中,在复制源记录介质中预先保存复制对象登记列表文件,仅对在此复制对象登记列表文件中登记过的文件进行成批差分复制即可。文件记录装置在成批差分复制前读入复制对象登记列表文件,仅对在此登记了的文件实施成批差分复制。作为复制对象登记列表文件有按列表DPOF(Digital Print Order Format)规格定义的AUTPLAY.MRAK或AUTXFER.MRK。 
(9)在实施方式1~4中,仅对写入有文件的文件信息保存区域中的信息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文件进行成批差分复制即可。文件记录装置,可以在成批差分复制下的时间戳检查之前,对每一文件检查写入在文件信息保存区域中的信息满足规定的条件吗,仅对满足的文件进行差分复制。作为「写入在文件信息保存区域中的信息」能够使用Exif信息。 
(10)在实施方式1~4中,虽然使用硬盘作为文件记录装置的文件保存部,但也可以是可改写的DVD-RAM等。 
(11)在实施方式1~4中,虽然在时间戳检查中使用文件生成时日或复制结束时日等、表示时日本身的信息,但也可以代替这样的信息,使用连续的付在文件中的文件序列号。文件序列号是将文件写入记录介质中的设备,在文件生成时按每一文件增加并赋予文件的编号。即使相互比较文件序列号也能够把握时间的前后关系。因此,成批差分复制结束时,将复制的所有文件中文件序列号中最大的保存在复制管理文件中,在此后的时间戳检查中,即使比较复制管理文件中保存的文件序列号和复制对象文件的文件序列号也能判断未复制/复制完毕。 
更具体地,文件记录装置在成批差分复制时从文件管理信息中读出复制对象文件的文件序列号,在对于复制的文件的文件序列号当中,将最大的文件序列号写入「介质(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中。此后,当进行介质(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时,文件记录装置从「介质(文件夹)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中读出文件序列号,仅复制具有比此读出的文件序列号值大的文件序列号的文件。 
(12)可以使用从记录介质300向文件记录装置的数据保存部106复制的所有文件的时日信息所示出的时日中最新的时日作为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中的复制管理时日信息。在文件输入装置50和文件记录装置100之间即使存在计时器的时间偏差,也能够排除其影响,能够进行精度更高的时间戳检查。 
(13)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也可以记录在文件系统中。由此,能够防止通常因用户的误操作而导致的成批差分复制管理文件的删除、破坏。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从保存图像数据的第1记录介质向第2记录介质复制的装置。例如,能够适用于将图像文件从保存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文件的存储卡成批复制到DVD记录器的内置硬盘等大容量存储介质等中。此外,还能够适用于从数码相机或带照相机的移动电话终端内的内置存储器复制到存储卡中等的情形。 

Claims (12)

1.一种文件记录装置,包括:
安装可拆装的第1记录介质的介质访问部,
保存文件的第2记录介质,和
控制部,控制将保存在上述第1记录介质中的多个文件成批地从上述第1记录介质向上述第2记录介质复制的成批复制处理;
上述第1记录介质,保存用于对每一保存的文件确定文件的记录时日的记录时日信息;
上述控制部,在结束从上述第1记录介质向上述第2记录介质的成批复制处理时,将用于确定此成批复制处理结束的日期及时刻的复制时日确定信息记录在上述第1记录介质中,所述复制时日确定信息是一个独立于保存在上述第一记录介质中的文件而设置的管理信息;并且,
上述控制部进行以下控制:比较上述复制时日确定信息所表示的成批复制结束的日期及时刻,和保存在上述第1记录介质中的文件的记录时日信息,确定在比进行上述成批复制的日期及时刻更晚的时候在上述第1记录介质中记录的文件,将此确定的文件从上述第1记录介质向上述第2记录介质复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记录装置,
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成批复制处理,使得在上述第1记录介质中未记录有上述复制时日确定信息的情况下,将保存在上述第1记录介质中的所有的文件从上述第1记录介质向第2记录介质复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记录装置,
上述第1记录介质能够由多个文件记录装置访问,
上述控制部,将上述复制时日确定信息与包含此控制部的文件记录装置相对应地记录在上述第1记录介质中;
上述控制部,使用包含此控制部的文件记录装置中所固有的信息,确定对应于该文件记录装置的复制时日确定信息;
根据上述确定的复制时日确定信息,控制从上述第1记录介质向上述第2记录介质的成批复制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文件记录装置,
上述文件记录装置中所固有的信息是上述文件记录装置的制造编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文件记录装置,
还具有被分配了在网络上唯一的固有代码的通信单元;
上述文件记录装置中所固有的信息是分配给上述通信单元的固有代码或由上述固有代码导出的代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记录装置,
上述控制部,将上述第1记录介质中所包含的所有的文件,作为从上述第1记录介质向上述第2记录介质的复制对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记录装置,
上述控制部,仅将由用户指定的文件夹中所包含的文件,作为从上述第1记录介质向上述第2记录介质的复制对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记录装置,
上述控制部,仅将满足由用户指定的条件的文件,作为从上述第1记录介质向上述第2记录介质的复制对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记录装置,
进而,在上述第1记录介质针对各文件保存有多个上述记录时日信息的情况下,
上述控制部,使用上述多个记录时日所表示的时日中最新的时日,与上述复制时日确定信息所表示的复制结束时日比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记录装置,
上述控制部,将从上述第1记录介质向上述第2记录介质复制的所有文件的记录时日信息所表示的时日中最新的时日,作为上述复制时日确定信息记录在上述第1记录介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记录装置,
上述记录时日信息及复制时日确定信息,包含能够确定在向上述第1记录介质记录上述第1记录介质内的文件的时日和上述成批复制结束的时日之间,在时间上的前后关系的信息。
12.一种拍摄装置,在可拆装的第1记录介质中记录图像文件,其包括:
控制拍摄装置的动作的控制器;
上述第1记录介质保存对每一保存的文件表示文件的记录时日的记录时日信息,和用于确定从上述第1记录介质向第2记录介质的文件成批复制结束的日期及时刻的复制时日确定信息,上述复制时日确定信息是一个独立于保存在上述第一记录介质中的文件而设置的管理信息;
上述控制器进行以下控制:在上述第1记录介质中比较上述复制时日确定信息所表示的日期及时刻,和上述第1记录介质的文件的记录时日信息,判断上述文件是否在上述第2记录介质中复制完毕,将表示此判断结果的信息存储到规定的存储区域中。
CN2006800411750A 2005-11-04 2006-10-26 文件记录装置及拍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05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0400/2005 2005-11-04
JP2005320400 2005-11-04
PCT/JP2006/321398 WO2007052531A1 (ja) 2005-11-04 2006-10-26 ファイル記録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0553A CN101300553A (zh) 2008-11-05
CN101300553B true CN101300553B (zh) 2012-05-09

Family

ID=38005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117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0553B (zh) 2005-11-04 2006-10-26 文件记录装置及拍摄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190576B2 (zh)
JP (1) JPWO2007052531A1 (zh)
CN (1) CN101300553B (zh)
WO (1) WO20070525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45260B2 (ja) * 2007-02-27 2013-07-24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ファイル処理プログラム、ファイル処理方法、ファイル処理装置および関数プログラム
CN101320367B (zh) * 2007-06-08 2011-06-22 鹏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文件处理装置及方法
JP2009003984A (ja) * 2007-06-19 2009-01-08 Hitachi Ltd 情報記録装置
JP5303172B2 (ja) * 2008-03-28 2013-10-02 Nec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ファイル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459284B2 (ja) * 2008-07-14 2010-04-28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
JP5109953B2 (ja) * 2008-12-10 2012-12-26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記憶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録音装置および方法、蓄積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WO2010137064A1 (en) * 2009-05-26 2010-12-02 Hitachi,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data backup method 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20130097196A1 (en) * 2010-06-23 2013-04-18 Masaru Fuse Data management device and data management method
JP5910205B2 (ja) * 2012-03-16 2016-04-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30317B2 (ja) 2013-07-25 2017-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KR102180474B1 (ko) * 2013-11-20 2020-11-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업 정보를 디스플레이 하여 이미지 파일을 관리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11132260B2 (en) 2015-09-25 2021-09-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240902A (zh) 2015-09-25 2020-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备份的方法和数据处理系统
JP6683569B2 (ja) * 2016-08-02 2020-04-22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メモリ情報を消去可能なエンコーダ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モータシステム
CN108959115B (zh) * 2018-05-22 2023-03-24 长沙金信诺防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悬浮式探测声呐的数据记录系统及记录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69296A (ja) * 1999-08-27 2001-03-16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2002203231A (ja) * 2000-12-28 2002-07-19 Canon Inc 画像データの再生方法、その装置および記憶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1392A (ja) 1981-09-24 1983-03-26 Fujitsu Ltd フアイルコピイ方式
JPH04324565A (ja) 1991-04-25 1992-11-13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6453325B1 (en) * 1995-05-24 2002-09-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means for backup and restoration of a database system linked to a system for filing data
JPH09198283A (ja) 1996-01-23 1997-07-31 Hitachi Ltd 記録媒体ボリューム上のファイル削除方法
EP0838767A3 (en) * 1996-10-22 2003-05-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icture image filing method and device
JPH10150523A (ja) * 1996-11-20 1998-06-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により撮影された写真画像データの保管活用システム
US6065018A (en) * 1998-03-04 2000-05-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nchronizing recovery log having time stamp to a remote site for disaster recovery of a primary database having related hierarchial and relational databases
JP2000152209A (ja) * 1998-11-11 2000-05-30 Digicube Co Ltd 画像情報処理システム、画像情報通信方法、及び機械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US7266574B1 (en) * 2001-12-31 2007-09-04 Emc Corporation Identification of updated files for incremental backup
US20050151858A1 (en) * 2002-02-18 2005-07-14 Nikon Corporation Digital camera
JP2004297158A (ja) * 2003-03-25 2004-10-21 Canon Inc 撮像装置
JP2004341630A (ja) 2003-05-13 2004-12-02 Sharp Corp 記録媒体間のデータファイルコピー装置
US7508425B2 (en) * 2003-12-22 2009-03-24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bragbook images
JP2005189969A (ja) 2003-12-24 2005-07-14 Kureo:Kk データバックアッププログラム、データバックアップ方法、携帯端末およびデータバックアップ装置
US7120769B2 (en) * 2004-03-08 2006-10-10 Hitachi, Ltd. Point in time remote copy for multiple sites
JP4746547B2 (ja) * 2004-07-20 2011-08-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テンツ管理装置
EP1782210A4 (en) * 2004-07-23 2012-02-01 Emc Corp MONITORING MODIFIED OBJECTS BETWEEN COMPUTER SAFEGUARD OPERATIONS
JP4324565B2 (ja) 2005-01-20 2009-09-02 日本ピラー工業株式会社 二重管継手
US7913004B2 (en) * 2005-09-06 2011-03-22 Sandisk Il Ltd Portable selective memory data exchange device
US20070112895A1 (en) * 2005-11-04 2007-05-17 Sun Microsystems, Inc. Block-based incremental backup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69296A (ja) * 1999-08-27 2001-03-16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2002203231A (ja) * 2000-12-28 2002-07-19 Canon Inc 画像データの再生方法、その装置および記憶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190576B2 (en) 2012-05-29
CN101300553A (zh) 2008-11-05
JPWO2007052531A1 (ja) 2009-04-30
WO2007052531A1 (ja) 2007-05-10
US20090119350A1 (en) 2009-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0553B (zh) 文件记录装置及拍摄装置
CN100384244C (zh) 具有节目播放表生成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
US7522197B2 (en) Recording medium for data file management, apparatus for data file management, handling apparatus for image data, and image capturing system
EP0487331B1 (en) Directory management system
EP1306761A1 (en) File managing method
EP1748437A1 (en) Image data management method and management program
US7865061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data to recording medium with a Plurality of clusters
CN101221567A (zh) 文件生成方法和文件检索方法
JP2003338999A (ja) 画像ファイリング装置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並びにコマ画像の取り扱い方法
US20060181967A1 (en) Image retrieving apparatus, an image retrieving method, and a recording medium
US8634692B2 (en) Image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EP1802116A1 (en) Image data management device
EP1708192A1 (en) Copy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containing the copy program
JP2002135711A (ja) 電子カメラ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01237512B (zh) 内容处理设备
JP2007200306A (ja)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プログラム
KR20050088173A (ko) 데이터 관리 구조 재기입 프로그램
JPH09102922A (ja) 記録再生装置
JP3957775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その記録方法
JP4373259B2 (ja) 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
JP4314804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0357948C (zh) 图像管理装置及图像管理方法
JPH11120043A (ja) データ管理方法
JPH0491558A (ja) 画像記憶装置
JPH0897992A (ja) 画像情報管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TELLECTUAL PROPERTY BRIDGE NO. 1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1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12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

Termination date: 2014102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