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1600A - 假发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假发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91600A CN101291600A CNA2006800391009A CN200680039100A CN101291600A CN 101291600 A CN101291600 A CN 101291600A CN A2006800391009 A CNA2006800391009 A CN A2006800391009A CN 200680039100 A CN200680039100 A CN 200680039100A CN 101291600 A CN101291600 A CN 1012916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tificial skin
- wig
- wafer
- thin
- adhesive link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G—ARTIFICIAL FLOWERS; WIGS; MASKS; FEATHERS
- A41G3/00—Wigs
- A41G3/0075—Methods and machines for making wig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G—ARTIFICIAL FLOWERS; WIGS; MASKS; FEATHERS
- A41G3/00—Wig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G—ARTIFICIAL FLOWERS; WIGS; MASKS; FEATHERS
- A41G3/00—Wigs
- A41G3/0041—Bases for wig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G—ARTIFICIAL FLOWERS; WIGS; MASKS; FEATHERS
- A41G5/00—Hair pieces, inserts, rolls, pads, or the like; Toupé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Synthetic Leather, Interior Materials Or Flexible Sheet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假发(1),其具有假发基底(1a、1b)和植设在该假发基底上的毛发(12),其中,假发基底包括由人工皮肤(10)构成且将其前缘配置在戴假发者的前额部的前部和与所述前部接合并由帽式部件构成的后部,所述帽式部件具有与戴假发者的头部形状类似的形状,前部具有人工皮肤材料(11)和粘接层(30),该粘接层具有如下功能:以不能剥离的方式粘接在该人工皮肤材料的背面上来固定毛发的针脚部,且以能够反复粘接和剥离的方式加压粘接成在头皮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从头部的发际线到后头部的头部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的假发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与戴假发者的前额部发际相对应的假发前缘的伪装效果有所提高的假发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头部的毛发变稀时戴的假发包括合成树脂制的人工皮肤、由网眼状的网状物构成的假发基底、或者将人工皮肤和网状物加以组合而成的假发基底,将该假发基底成形为尽可能沿着戴假发者的头部形状,并植设人毛发或人工毛发来制作。
不过,众所周知,脱发一般是通过前额部的发际线后退来进行的。因此,在戴假发时,必须按照假发前缘与使用者通常或一般的发际线相当的位置正好一致来戴。作为现有假发的问题之一,担心戴的假发前缘与使用者的前额部皮肤之间的分界线容易被第三者看出来,从而有时戴假发的事情就会被周围的人发现。
近年来,考虑了几个使位于前额部发际的皮肤与假发之间的分界线难以看出来以防止假发暴露的方法。首先,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所述的方法:通过在假发基底前缘部上从里侧植设被覆用毛发,并经由前缘部外侧向上方拉出来隐藏前缘部,从而防止暴露。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所述的方法:将带状网状物折成2折而成的毛发植设用网状物沿假发基底的周围形状而固定粘着,将毛发植设在毛发植设用网状物上,通过与戴假发者自身的毛发缠绕来防止假发基底外侧部的暴露。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公开了如下所述的方法:将在极薄人工皮肤上植设有毛发的假发用粘接剂直接粘贴在使用者的前额部的发际线对应位置上,使头部和假发之间的分界线看起来自然而难以看见发际。
专利文献4也公开了如下所述的方法:在发际使用极薄人工皮肤,从而使头部和假发之间的分界线看起来自然而难以看见发际部分。
专利文献5公开了如下所述的方法:将形成了波浪形的金属丝状的轮廓线安装在假发的前额部,在该轮廓线上植设婴儿毛发那样柔软的毛发,从而使发际看起来自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994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公平04-3122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8992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1-10702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昭61-231204号公报
首先,专利文献1中的假发中,通过在前缘部的假发基底表面和假发基底背面的两面上植设被覆用毛发,外缘部变厚,假发基底呈波浪形的状态。其结果,规定的头部形状的模型(pattern)走样,不能带来自然感。
对于专利文献2的假发,有时植设有毛发的毛发植设用网状物部分会发生卷缩。另外,植毛用网状物和假发基底的固定部分变厚,不能给假发基底外缘部带来自然感。
总之,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因为假发基底本身的厚度不变,所以戴假发时,特别是在前额部的发际位置,存在与假发基底相当的厚度。因此,与前额部的皮肤之间产生高度差,假发基底的截面部分易于被看出来。
在专利文献3中,即使想要制作由极薄人工皮肤覆盖整个头部那样的弯曲状假发,因为极薄人工皮肤过于柔软而不能成形头部的弯曲状模型,因此也不能制作与戴假发者的头部形状一致的假发。专利文献3记载的在假发基底整个背面上设置粘接层并直接粘贴到头部上的方法中,粘贴位置会发生偏移或产生褶皱等,有时不能顺利地粘贴,此时也存在不能再重新粘贴的缺点。另外,专利文献3的假发基底的粘接层包括:将植设了毛发的基端部固定于假发基底上的第一粘接层、和位于该第一粘接层之上且用于使假发粘贴到头部上的第二粘接层,此时,粘接层由双层构成,因此具有假发基底变厚的缺点。
在专利文献4的防止发际暴露的方法中,只在分发部设有极薄人工皮肤,未对前额部横向的发际线采取措施以使头部和假发之间的区别不明显。
专利文献5的假发中,在发际的轮廓线的波浪形的突出较大和其顶端部的角度尖锐时,轮廓线从头部浮起的高度比设想的高,在轮廓线上植设毛发时,将毛发卷绕并与轮廓线打结,因此轮廓线变得更容易暴露,假发的发际有可能变得不自然。另外,为了防止轮廓线的暴露,必须植设婴儿毛发那样柔软的毛发,必须另外准备用于植设在该轮廓线上的毛发,从而毛发的准备很花时间,很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事情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第1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假发,通过在假发基底的前额部的发际上设置人工皮肤而使戴假发者的发际线和假发之间的区别不明显,且适合于戴假发者的头部。本发明的第2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假发的制造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第1个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假发基底和植设在假发基底上的毛发,假发基底包括由前缘位于戴假发者的前额部的人工皮肤构成的前部、和与所述前部接合并由帽式部件构成的后部,该帽式部件具有与戴假发者的头部形状类似的形状,前部具有上述人工皮肤和粘接层,该粘接层具有如下功能:以不能剥离的方式进行粘接而将毛发的针脚部固定在该人工皮肤的背面上,并且以能够反复粘接和剥离的方式加压粘接在头皮上。
本发明的假发的所述粘接层的反复粘接和剥离的功能(本发明中称为再剥离功能)是在粘接层的凝胶化反应结束后表现出来的。该粘接层优选由聚氨酯凝胶形成。聚氨酯凝胶由包括主剂和固化剂的双组分混合型的聚氨酯树脂系压敏型粘接剂构成,主剂可以是以聚氨酯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多元醇,固化剂可以以聚异氰酸酯为主要成分。人工皮肤的表面优选通过在人工皮肤中混合消光剂,进而在人工皮肤的表面上形成微细的凹凸部来进行消光处理。该消光剂为无机物粒子,微细的凹凸部可以通过利用细网眼的转印来形成。人工皮肤的前缘优选被形成为波浪形,其厚度例如为0.08mm~0.12mm。
为了达到上述第2个目的,本发明的假发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工序:第1工序,将热塑性弹性体涂覆在模仿头部形状的阳模上并使其干燥来制作要成为前部的人工皮肤,同时制作要成为后部的网状模型,该网状模型通过将网状部件成形为与戴假发者的头部形状类似的形状而与人工皮肤连接;第2工序,将网状模型重叠在人工皮肤的上侧或下侧,对要成为人工皮肤的后缘的部分和与该部分接合的要成为网状模型的前缘的部分进行缝合或粘接,从而形成接合部;第3工序,在要成为前部的人工皮肤和要成为后部的网状模型以及接合部上植设毛发;第4工序,在植设了毛发的要成为前部的人工皮肤的背面形成粘接层;以及第5工序,将位于前部的网状部件和位于后部的人工皮肤分别进行切除。
上述第3工序的毛发植设工序、第4工序的粘接层形成工序以及第5工序的不需要部分切除工序可以自由地变更各自作业工序的顺序。例如,也可以在切除不需要部分后植设毛发或形成粘接层,或也可以在形成粘接层后切除不需要部分或植设毛发。
在本发明中,在极薄人工皮肤的背面形成粘接层的工序优选如下进行:将包含主剂、固化剂以及有机溶剂的溶液进行混合搅拌,在常温下放置规定时间来使反应进行,然后将溶液涂覆在极薄人工皮肤的背面,以高于常温的规定温度进行加热,从而粘接在极薄人工皮肤背面上,在规定时间的加热后冷却至常温,从而形成粘接层。该粘接层被同时赋予了两种功能:对贯通到极薄人工皮肤侧背面而植设的毛发的针脚部进行固定粘接的毛发固定功能、和从头部再剥离的功能。
本发明的假发用粘接剂具有以不能剥离的方式粘接在极薄人工皮肤背面上的粘接层,粘接层的一面在涂覆于极薄人工皮肤背面的粘接剂溶液的凝胶化反应中,通过化学反应粘接在该人工皮肤的背面上,从而具有将贯通到极薄人工皮肤背面而植设的毛发的针脚部进行固定的毛发固定功能,所述粘接层的另一面加压粘接到头部,从而具有从头部再剥离的功能。在此,从头部再剥离的功能是在粘接层的凝胶化反应结束之后表现出来的。
根据本发明的假发以及假发的制造方法,通过连接人工皮肤和帽式部件来组合,从而形成一张假发基底,上述人工皮肤的前缘位于假发基底的前部中相当于戴假发者的前额部发际线的位置上,上述帽式部件在位于该前部后方的后部中成形为类似于戴假发者头部的网状模型。因此,能提供一种假发,该假发的假发基底非常适合于戴假发者的头部,并且能反复粘贴和剥离在前额部的发际具有高伪装效果的极薄人工皮肤。
对在戴假发者的前额部的发际设置的极薄人工皮肤的表面侧进行消光处理,并且将极薄人工皮肤的前缘形成为波浪形,由此能进一步防止假发的暴露。另外,将毛发植设在假发基底上后,在该人工皮肤的整个背面或至少包含有前缘的端部区域的一部分上涂覆用于将极薄人工皮肤部分粘接在头部上的粘接剂,由此可以提供能进一步提高前额部的发际的伪装效果的假发。
上述粘接层的一侧被赋予了将贯通到人工皮肤的背面而植设的毛发的针脚部进行固定粘接的毛发固定功能,同时粘接层的粘贴到头皮一侧的面被赋予了从头皮再剥离的功能。粘接剂是同时具有毛发固定功能和从头皮再剥离的功能的仅一层的结构,因此能使假发的厚度变薄,且质量变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假发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假发的背面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前部的人工皮肤的结构的示意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前部的人工皮肤的其它结构的示意剖面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极薄人工皮肤的前缘的形状处理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与图6所示的波浪形状进行比较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与图6所示的波浪形状进行比较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与图6所示的波浪形状进行比较的示意图。
图10是用于与图6所示的波浪形状进行比较的示意图。
图11是用于与图6所示的波浪形状进行比较的示意图。
图12是用于与图6所示的波浪形状进行比较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设于假发前部的前缘的切口形状的在假发外缘部的规定位置设有不同形状的波浪形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4是在前部、侧部和后头部等后部的前缘设有切口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将网状物在头部形状的石膏模型上展开,使用固定用针具进行定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将网状物重叠在石膏模型上的消光极薄人工皮肤上,使用固定用针具进行固定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将消光极薄人工皮肤和网状物进行一体化处理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将消光极薄人工皮肤和网状物进行一体化处理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将消光极薄人工皮肤和网状物进行一体化处理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将消光极薄人工皮肤和网状物进行一体化处理的图。
图21是表示将与假发前部设有消光极薄人工皮肤的部分对应的网状物切除的示意图。
图22是图21的侧视图,表示将与假发前部设有消光极薄人工皮肤的部分相应的网状物切除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3是用于说明对消光极薄人工皮肤和网状物进行一体化的其它处理的图。
图24是表示将与假发前部设有消光极薄人工皮肤的部分对应的网状物切除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5是图24的侧视图,表示将与假发前部设有消光极薄人工皮肤的部分对应的网状物切除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6为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人工皮肤的其它构成的剖面图。
图27是从侧面观察制作后的假发的示意图。
图28是从背面观察制作后的假发的示意图。
图29是从侧面观察制作后的假发的示意图,该假发是将消光极薄人工皮肤重叠在网状物上以进行一体化而制作的。
符号说明
1假发
1a、1b假发基底
10极薄人工皮肤
11极薄人工皮肤材料
12毛发
12A针脚部
15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
15B凹部
15C凸部
15D凹凸部
16消光剂
20网状物
30粘接层
40剥离片
50固毛用聚氨酯溶液
51、51a、51b、51a′、51b′顶点
52波谷
61石膏模型
62固定用零件
73接合部
74、75、76遮蔽带(masking tape)
D分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A)和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假发1的俯视图,假发1的假发基底1a、1b由与戴假发者的前额部对应的前部、从该前额部向头顶部和后头部延续的后部这二个部分构成,在前部配置有极薄人工皮肤10,在后部配置有网状模型20,它们在接合部73互相结合而形成一体。
图1(A)的假发基底1a除了在与使用者前额部对应的区域上设有极薄人工皮肤10之外,还在与分发部D对应的位置上设有极薄人工皮肤10,以使得适合于在毛发植设时加入头发分缝的发型。另一方面,图1(B)的假发基底1b设想发型为所谓的背头,只在与使用者前额部对应的区域上具备极薄人工皮肤10。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极薄人工皮肤10粘附在戴假发者的前额部,例如沿横向弯曲而形成沿着戴假发者的前额部的形状。另外,网状模型20也沿着戴假发者头部的形状成形为凸状的弯曲模型而形成。人工皮肤10的前缘与戴假发者的前额上部本来应存在的发际线相当的位置对齐而粘附。如后所述,在人工皮肤10的背面的整个面或至少含有前缘的端部区域的一部分上设有粘接层30(参照图2),该粘接层30以不能剥离的方式进行粘接而将毛发的针脚部固定在该人工皮肤10上,并以能在头皮上反复粘接和剥离的方式被加压粘接。后部的网状模型20例如以聚酰胺和聚酯等合成树脂的纤维而形成致密的格子状,或形成较大的网眼以便拉出自身毛发,且构成为表面鼓出成浅盘状的帽式部件。所谓前部和后部是指通过接合部73形成一体,且作为整体来形成为具有与戴假发者的头部形状尽可能类似的模型,该接合部73是将前部的人工皮肤10的后缘和后部的网状模型20前缘重叠成线状并进行粘接或缝合而成的。
图2(A)是表示图1(B)的假发基底1b的背面的图,沿着前部的极薄人工皮肤10的前缘,单层构成的假发用粘接层(以下适当称为粘接层)30以规定宽度涂覆成线状。特别是,如图2(B)所示,也可以沿着极薄人工皮肤10的前缘的轮廓,隔开规定的间隔将多个粘接层30以散点状涂覆。或者,粘接层30也可以涂覆在极薄人工皮肤10的整个背面上。在图1和图2中,假发基底1a、1b上虽在其表面侧植设有很多毛发,但省略了植设后的毛发的图示。
图3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极薄人工皮肤10的结构的剖面图。构成假发基底的前部的极薄人工皮肤10在前缘和头部后方呈现以规定宽度扩展的大致弧状的轮廓,该前缘被配置在与戴假发者前额部本来应存在的发际线相当的位置上,该极薄人工皮肤10由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植设在该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上的毛发12和粘接层30构成。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使用例如聚氨酯树脂这样的软质合成树脂而极薄地形成,例如厚度设定为0.08mm~0.12mm。图1(A)及图1(B)的假发基底1a、1b的详情后述,其前部的前缘形成为波浪形。
植设到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上的毛发12由人毛发或人工毛发构成。如图3所示,毛发12从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的表面侧贯通到背面而植设,又从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的表面侧抽出,由此植设成V字状或U字状。将贯通到该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的背面并在背面侧露出的毛发部称为针脚部12A。通常将这种植设方法称为V植。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涂覆在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上的粘接层30进行说明。该粘接层30由单层构成。由单层构成的假发用粘接层30具有下述新型的结构:其一面侧具有以不能剥离的方式粘接在极薄人工皮肤10的背面上的特征,另一面侧具有以能够再剥离的方式加压粘接在戴假发者头部上的特征。该粘接层30的一面侧具有将贯通到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的背面而植设的毛发的针脚部12A进行固定的毛发固定功能,以不能剥离的方式粘接在人工皮肤材料11上。所述粘接层30也可以形成在人工皮肤材料11的整个背面上,或者也可以在人工皮肤材料11的背面中包含有前缘的端部区域的一部分上形成为线状或散点状。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假发基底的前部由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和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用的单层构成的粘接层30这两层结构而构成。
对粘接层30进一步具体地说明。该粘接层30的一面侧利用涂覆在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背面上的粘接剂溶液的凝胶化反应,通过化学键而粘接在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的背面。因此,在粘接层30粘接到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上时,毛发12的针脚部12A被夹在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和粘接层30之间,同时被固定在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的背面。
另一方面,粘接层30的与头部接触的面可以加压粘接成能从头部反复粘贴和剥离,即能再剥离。该粘接层30的从头部再剥离的功能是在所述粘接剂的凝胶化反应之后表现出来的。因此,凝胶化反应结束后的粘接层30在常温下仅通过施加稍许的力就能短时间粘接到头部上。即,具有能加压粘接的压敏型粘接层(所谓粘着层)的性质。此外,凝胶化反应结束后的粘接层30通过用微量的水或有机溶剂等擦拭其表面,就能向头皮反复粘贴。该能反复粘贴的功能在本发明中称为再剥离功能或仅称为剥离功能。此外,如图3所示,优选在粘接层30的向头皮粘接的面上设有戴假发者能用手容易剥下的氯乙烯片等剥离片40。
接着,对本发明的假发用粘接层30的材料进行说明。
作为粘接层30的形成所使用的假发用粘接剂,大致区分的话,能举出聚氨酯树脂系、丙烯酸树脂系、橡胶系。
如后所述,聚氨酯树脂系的假发用粘接剂的将毛发12的针脚部12A固定在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上的粘接性良好,且具有可以使粘接层30和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之间以不能剥离的方式进行强粘接的性质。另外,粘贴到头部时的再剥离性能良好,且为低皮肤刺激性。因此,聚氨酯树脂系的假发用粘接剂可优选用作形成本发明的粘接层30的假发用粘接剂。
另一方面,丙烯酸树脂系的粘接剂虽粘着性优异,但有时再剥离性能弱,皮肤刺激性也强。橡胶系虽初期的粘着性优异,但有时存在随着时间流逝,再剥离性显著下降的问题。
此外,若上述假发用粘接层30由丙烯酸树脂系和橡胶系的粘接剂形成,由于以下几方面而不适于使用:由于树脂本身的硬度,在粘贴到头皮上时不能追随皮肤的动作、与头部的粘附性下降而易于剥离;将毛发12的针脚部12A固定在假发基底1a、1b上的粘接性弱;粘接层30和假发基底1a、1b之间的粘接性弱,也容易发生剥离。
接着,对采用聚氨酯树脂系的假发用粘接剂来形成粘接层30的情况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作为聚氨酯树脂系的假发用粘接剂,可优选使用由主剂和固化剂构成的双组分混合型的粘接剂。主剂可以是以聚氨酯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多元醇,固化剂可以是以聚异氰酸酯为主要成分。优选将这两个组分混合而发生凝胶化反应,凝胶化反应结束后成为凝胶。该凝胶化能通过加热来促进。由此,在凝胶化的过程中,在固化剂所含有的异氰酸酯的作用下,不仅施加表面张力等物理结合力,而且也施加化学结合力。因此,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和粘接层30之间的粘接力、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和植设在其上的毛发12的针脚部12A之间的固定力显著提高,能得到以往利用粘接剂进行固毛的工序同等程度的固定粘接力。所谓固定粘接力定义为在本发明的粘接层30中,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和植设在其上的毛发12的针脚部12A的粘接力,用于区别于通常的利用热活化型粘接剂产生的粘接力。
此外,双组分混合型聚氨酯树脂系的假发用粘接剂在反应后变成凝胶状结构的粘接层,即成为粘着层,因此显示在前额部的极薄人工皮肤10的戴用时追随头部的动作这样优良的反应,表现出与头皮的粘附性不下降而充分的假发粘着力。
接着,对赋予植设有毛发12的针脚部12a的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的固定粘接力的方法进行说明。该方法可以如下实施:将由双组分混合型聚氨酯树脂系的单体构成的粘接剂混合,将在该两个组分中添加少量消光假发基底1a、1b的材质的有机溶剂而得到的粘接剂涂覆在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上并使其干燥。作为这种有机溶剂,在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的材料为聚氨酯弹性体时,可使用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丁酮(MEK)等。
粘接层30对毛发12的针脚部12A的固定粘接力和对头部的粘着力的大小可通过进行如下调整加以调节:调整双组分混合型聚氨酯树脂系的假发用粘接剂的主剂和固化剂的混合比例、调整涂布粘度以及调整双组分混合后涂覆到植设有毛发12的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上之前的静置时间等。
参照图4和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极薄人工皮肤10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假发基底的前部,极薄人工皮肤10A由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和设置在其背面的单层构成的粘接层30这2层结构构成,单层构成的粘接层30以不能剥离的方式粘接在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背面的前缘规定宽度或包含有前端的端部区域的一部分上,具有毛发12的针脚部12A的固定粘接功能和从头部再剥离的功能。
如图4和图5所示,极薄人工皮肤10A与上述图1和图2所示的极薄人工皮肤10的不同点在于,在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表面上形成有消光用的微细的凹凸部15D,且添加有消光剂16。该微细的凹凸部15D由凹部15B和凸部15C构成。图示的情况下,消光剂16从表面侧添加至规定的区域15A,但在假发基底中的任意区域添加消光剂16均可。其它构成与上述的极薄人工皮肤10相同。
假发基底1a、1b为了轻量化而使厚度变薄时,考虑到消光效果和粘贴到头部上时的对皮肤动作的追随性,优选将消光剂16尽可能浅地添加在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表面侧。作为一例,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厚度为0.08mm~0.12mm左右时,优选将消光剂16从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表面侧添加至0.03~0.035mm左右的深度。若浅于0.03mm,消光效果就不充分,若厚过0.035mm,消光后的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会固化,难以追随头皮的动作,从而不优选。
消光剂16可以使用各种无机物粒子。作为该无机物粒子的材料,可以采用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氢氧化铝、碳酸镁、碳酸钙、沸石、玻璃中的任意一种。特别优选粒径为1~10μm的粉末状二氧化硅。粉末状二氧化硅相对于溶解到适于涂覆的有机溶剂中的热塑性弹性体重量优选为5~25%。若例如使用粉末状二氧化硅作为消光剂16,戴用者的头皮颜色能透过地看见,因此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与头部之间的分界线难以看清,提高戴假发时的自然性。
如后所述,微细的凹凸部15D可通过使用了网状织物等的细网眼的转印来形成。通过该转印,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上形成微细的凹凸。该凹凸呈现与皮肤相仿的样子。
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厚度优选为0.08~0.12mm左右。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厚度比0.08mm薄时,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形态稳定性变弱,因此戴假发过程中的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变得与戴假发者的头部形状不吻合。另外,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厚度比0.12mm厚时,戴假发时在头皮和假发基底的分界线的位置产生高度差,由于厚度不同而使假发基底的截面变得醒目,容易看出戴假发,并且戴假发时假发基底不能追随头皮的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由于消光剂16和微细的凹凸部15D产生的漫反射,能发挥复合后的消光效果。并且,粉末状二氧化硅是透明的,戴假发者头部的颜色能透过地看见,因此前额部的极薄人工皮肤10A和头部之间的分界线难以看清,提高戴假发时的自然性。
只添加无机物,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会变硬,或者即使得到所期望的光泽,在添加的无机物的作用下,消光后的假发基底1a、1b的色调会变化很大,难以与戴假发者的头部颜色近似,但通过本发明的结构能够解决这种缺点。
根据上述变形例,通过使用易于追随头皮的动作,且消光效果极高的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能实现具有再剥离性的前额部的消光极薄人工皮肤10A。
接着,对形成在假发前额部的前缘的波浪形状进行说明。
对于设在前部的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为了进一步提高伪装效果,如图1(A)和图1(B)所示,在前部的前缘的至少一部分上加入了波浪形状的切口。
该前缘的波浪形状通过切除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来形成。切除时,进行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前缘的加工。图6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前缘实施的形状加工的示意图。对图中的波浪形状,将长度方向上的凸型部分的顶峰标成顶点51,将两侧波峰间的谷底部分标成波谷52。
在此,图7~图12是用于与图6所示的波浪形状进行比较的示意图。首先,将切口形成波浪形的理由是,若将前部前缘的形状形成为图7、图8那样的三角形和四边形等多边形,将假发戴在头部上时,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前缘的突出部分53会卷缩,有可能使假发暴露。因此,切口的形状适于前端部呈圆形的波浪形。
对于波浪形状的尺寸,图6中的从顶点51到波谷52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方向的长度、即深度A优选为1.0mm~3.0mm。若深度A如图9所示那样大于3.0mm,戴假发时,包含顶点51的突片发生卷缩,有可能暴露。若深度A如图10所示那样小于1.0mm,与将前缘处理成直线状的假发相比,与波浪形前缘之间的差异几乎没有,不能具有充分的伪装效果。
图6的从顶点51a到与其邻接的顶点51b的长度方向的长度B优选设定为7.0mm~30.0mm。若长度方向的波浪形长度B大于30.0mm,如图11所示,与未加入波浪形状的切口而处理成直线状的假发没什么区别,不能具有伪装效果。若长度方向的波浪形长度B小于7.0mm,前缘的形状就如图12所示那样成为锯齿状,成为包含顶点51的山型部分突出的形状,因此,戴假发时有可能发生卷缩。
在此,在人工皮肤的前缘形成的波浪形状也可不完全相同,也可在特定的部分深度和间距不同。例如,图13是将以下两长度B1和B2形成不同的长度的图,长度B1是在前部的从分界线C1到C2的范围内从顶点51a到与其邻接的顶点51b的长度方向的长度,长度B2是该范围之外的从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顶点51a′到顶点51b′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若设在前部的前缘的切口的尺寸在上述范围内,就能在前部的前缘的规定位置形成不同形状的波浪形。
加入波浪形状切口的部分在实施例中形成在前部的发际设有的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15的前缘,但也能在侧部和后头部等前部之外的外缘部上加入切口来使其具有伪装效果。例如,在图14所示的假发基底的网状物20中,在侧部和后头部侧形成波浪形时也能具有同样的伪装效果。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假发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对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作为第1工序,从预先准备的戴假发者的头部形状的阳模(例如石膏模型等)或者预先制作的典型的头部形状的几个样式中选用与使用者的头部形状最类似的阳模,将软质合成树脂构成的粒料状热塑性弹性体溶解于有机溶剂而形成的溶液(以下称为热塑性弹性体溶液)涂覆在该阳模上。然后,通过使阳模干燥、成形,能得到与头部非常近似的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可以使用各种热塑性弹性体,例如优选聚氨酯弹性体。也可根据需要添加防霉剂等。这样就能制造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
接着,对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实施的消光处理进行说明。
作为第2工序,通过以下工序对第1工序成形的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进行消光,从而赋予假发表面以自然的消光光泽。
具体来说,准备在制作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中使用的热塑性弹性体溶液中添加成为消光剂16的无机物粒子而形成的溶液。将该溶液涂覆在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的表面上并使其干燥。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的厚度为0.08~0.12mm左右时,优选使将该溶液涂覆和干燥后时的包含消光剂16的区域15A的深度为0.03~0.035mm左右。为此,对涂覆的热塑性弹性体的粘度进行调整即可。能使用各种无机物粒子,优选是粒径为1~10μm的粉末状二氧化硅,其添加量相对于溶解在涂覆的溶液中的热塑性弹性体的重量优选为5~25%。也可根据需要,与消光剂16一起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和防止黄变用的氧化剂等。
作为第3工序,在通过第2工序在表面上添加了消光剂16的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上覆盖细网眼状的网状物,涂覆极薄人工皮肤材料的溶剂并使其干燥后,取下细网眼状的网状物,从而在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表面上利用细网眼形成微细的凹凸部15D。该工序所使用的细网眼状网状物只要是不溶解于涂覆在上述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上的溶剂的材料就行,可以使用任意的网状物。例如,用聚氨酯树脂形成假发基底1a、1b时,可以使用尼龙。另外,细网眼状的网状物优选以0.03~0.1mm的丝径编织,且大小为30~100目(根/英寸)左右。
通过上述第2和第3工序,对第1工序中成形的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进行消光处理,能形成被赋予了自然的消光光泽的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参照图4)。由此,对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实施了消光处理,该消光处理由添加了无机物粒子的消光剂添加区域15A和微细的凹凸部15D的形成复合而成。
作为第4工序,准备合成树脂制的网状物,在该网状物上形成与戴假发者的头部形状吻合的模型而得到网状模型20。详情后述,对于合成树脂制的扁平网状物20,采用与戴假发者的头部形状吻合的模型通过树脂加工来成形。
另外,当然也可以将网状模型20的成形工序作为第1工序,在第2工序之后进行人工皮肤材料的成形操作。
作为第5工序,使预先吻合戴假发者的头部形状的网状模型20重叠在制作后的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上,在规定位置以规定宽度进行缝合或粘接,从而将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和网状模型20在接合部73连接而形成一体,制作假发基底1a、1b。制作后的假发基底的形状和大小优选具有优良的舒适感,即作为整体来形成为尽可能类似于戴假发者的头部形状。
作为第6工序,在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与合成树脂制的网状模型20上分别通过规定的方法植设成为毛发12的人毛发或者人工毛发。
在第7工序中,在植设了毛发12的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背面上形成粘接层30。粘接层30可以通过涂覆粘接剂并使其干燥而形成,该粘接剂同时具有如下功能:将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背面的毛发12的针脚部12A固定在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上的功能和粘贴到头部上的功能。作为该粘接剂的涂覆方法,可以使用喷雾法和利用毛刷涂覆的方法。
在此,对假发用粘接层30的具体形成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将植设有毛发12的假发基底1a或1b反过来并固定在戴假发者的头部形状阳模上。该头部形状阳模例如由热固化性的环氧树脂而形成。接着,将假发用粘接剂单体与有机溶剂进行混合搅拌。作为该假发用粘接剂单体,可以采用以异氰酸酯作为主要成分的物质和以多元醇为主要成分物质这2种。也可根据需要,添加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溶剂。
将该溶液在常温下静置规定时间来促进反应,从而形成假发用粘接剂溶液。在此,静置规定时间是为了某种程度地促进混合搅拌后的上述溶液中的分子之间的交联反应而进行的。接着,将进行了上述规定时间静置的粘接剂溶液用毛刷涂覆在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背面上,以达到所期望的厚度,在常温以上的加热温度下干燥规定时间,干燥后,通过冷却到室温,可以形成粘接层30。为了得到所期望厚度的粘接层30,也可反复进行上述粘接剂溶液的涂覆以及利用加热的干燥。
另外,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与粘接层30的之间的粘接力、和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与植设在其上的毛发12的针脚部12A之间的粘接力是在以常温以上的加热速度干燥规定时间的凝胶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通过上述第7工序,形成本发明的假发用粘接层30,从而可以制作前部的极薄人工皮肤15。此外,假发用粘接层30上也可以设有戴假发之前的保护用的剥离用片40。
作为第8工序,将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和网状物20的不需要的露出部分切除。在该切除时,进行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前缘的波浪形状加工。经由上述工序完成假发1。
在此,将毛发植设在上述假发基底上的第6工序、在人工皮肤的背面形成粘接层30的第7工序、及将人工皮肤和网状模型的不需要的露出部分切除的第8工序没有必要以该顺序进行操作,可知可以先进行任一工序。例如,也可以将第8切除工序在第5接合部形成工序之后进行。或者,也可以最后进行植毛工序或者粘接层形成工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假发1的特征在于,其使用单层构成的粘接层30。因此,通过单层构成的粘接层30能够实现以往的具有双层结构的粘接层的假发中的如下两层的功能:具有毛发针脚部的固定功能的第1粘接层以及具有向头部粘贴的功能的第2粘接层。由此,前部能以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15和单层构成的粘接层30的简单结构而构成
单层构成的粘接层30的厚度为能固定毛发12的针脚部12A的程度即可,例如,若植设的毛发12的粗细为0.08~0.09mm,则粘接层30的厚度为0.05mm左右就足够了,因此能使前部轻量化。
粘贴到头部侧的一侧的粘接层30具有再剥离性,仅用水和有机溶剂洗涤粘接层30就可以使粘接力恢复而能重复使用。因此,能实现低成本的假发1。
实施例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假发的制造方法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作为第1工序,在预先准备的戴假发者的头部形状的石膏模型上涂覆使聚氨酯弹性体溶解于DMF和MEK且添加了防霉剂的溶液,在加热温度60℃下进行了1小时干燥。然后,在该石膏模型上涂覆比上述聚氨酯弹性体溶液的浓度降低了的聚氨酯弹性体的溶液,在加热温度60℃下进行30分钟干燥,制成厚度为0.07mm左右的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
作为第2工序,在使聚氨酯弹性体溶解于DMF和MEK且添加了防霉剂的溶液中进一步添加成为消光剂6的粉状二氧化硅(平均粒径为3.1μm~4.1μm)、紫外线吸收剂和抗氧化剂,制成消光用溶液。二氧化硅重量相对于聚氨酯弹性体重量大约为8%。将该消光用溶液涂覆在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上,在加热温度60℃下干燥2-4小时左右。
作为第3工序,在通过上述第2工序在表面上添加了消光剂16的一侧的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上,覆盖市售的尼龙制长筒袜用网状物作为细网眼状的网状物,涂覆以规定比例将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溶剂MEK和DMF混合而成的溶液,在100℃下干燥4小时。干燥后取下长筒袜用网状物,从而在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的表面上形成了微细的凹凸部21D。长筒袜用的网状物的丝径为0.05mm,网眼为50目(根/英寸)左右。
这样,在由聚氨酯树脂构成的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的表面上形成包含消光剂16的区域15A和凹凸部15D,从而制成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厚度在包含消光剂16的区域15A增加了0.03~0.035mm左右,整个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厚度为0.09~0.11mm左右。
作为第4工序,为了将成形为网状模型20之前的网状部件成形为戴假发者的头部形状,将网状部件展开在头部形状的石膏模型61上,进行树脂加工。图15是表示将网状部件在头部形状的石膏模型61上展开,使用固定用针具62进行固定的状态的侧视图。
树脂加工如下进行:将尼龙制的网状部件在如图15所示的准备好的戴假发者头部形状的石膏模型61上展开并固定后,从该网状部件的上面涂覆热固化性聚氨酯树脂溶液,在加热温度100℃下使其干燥8小时来成形,从而得到网状模型20。
接着,从石膏模型61上剥下网状模型20并进行超声波加工。所谓超声波加工是如下所述的处理:通过超声波和加压将构成网状模型20的丝所交叉的部分进行焊接,从而将交叉的部分加以固定。进行超声波加工时,若成形后的网状模型20的形状走样,则对后述的第5工序产生阻碍。因此,将进行超声波加工后的网状模型20在石膏模型61上与前额部、后头部、左右侧头部的位置对准,加以展开、固定,从其上面涂覆热固化性聚氨酯树脂溶液,在加热温度100℃下干燥4小时来进行成形。
本实施例中采用尼龙制网状物作为网状部件,因此在利用热固化性聚氨酯树脂溶液的树脂加工之后进行了超声波加工及再成形处理工序,但其原因在于,尼龙的吸水性高,因此尺寸稳定性就差,另外,成形为头部形状后的形状容易走样,因此要防止其发生。采用尼龙制之外的网状物时,由于吸水性高,尺寸稳定性良好,因此只进行利用热固化性聚氨酯树脂溶液的树脂加工即可。
另外,成形所采用的网状部件的丝径为220D,网眼为25目(根/英寸)左右。成形所采用的网状部件只要是能形成头部形状的模型的材料即可,丝径和网眼的数值能进行适当变更。
作为第5工序,将所述第1~第3工序制作的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置于下方,将第4工序制作的已成形的网状模型20在其上重叠。图16是表示从所述第1~第3工序制作的放置在石膏模型61上的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上方重叠了所述第4工序制作的网状模型20的状态的侧视图。然后,将重叠后的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和网状模型20以规定宽度在规定位置粘接而形成一体。
在此,对将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和网状模型20进行一体化的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7所示,沿着成为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接合部73的分界线,在其前侧粘贴宽度为3mm的遮蔽带74。接着,如图16和图18所示,在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上重叠网状模型20并对准规定位置。然后,如图19所示,将遮蔽带75、76以沿着接合部73的分界线并夹着接合部73的方式粘贴在网状模型20的上面。图20是图19的A-A′线剖面图。将遮蔽带74沿着前头部侧的分界线预先粘贴的理由在于,防止在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上附着一体化溶剂,从而防止损害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美观。
为了使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和网状模型20一体化,将使聚氨酯弹性体溶解于DMF和MEK并添加防霉剂来制作而成的一体化用溶剂涂覆在接合部73上,在加热温度60℃下干燥30分钟。接着,在聚氨酯弹性体溶解于DMF和MEK并添加了防霉剂的溶液中进一步添加成为消光剂16的粉状二氧化硅(平均粒径为3.1μm~4.1μm)、紫外线吸收剂和抗氧化剂,将由此制成的消光用溶液涂覆于已涂覆一体化溶剂的位置上,在加热温度60℃下干燥2小时。二氧化硅重量相对于聚氨酯弹性体重量约为21%。一体化之后,如图21、图22所示,将位于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不需要的网状部件20a(参照图19)切除。
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和网状模型20之间的接合部73也能通过缝合形成。首先,如图16和图23所示,将网状模型20重叠在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上并对准规定位置。接着,沿如图23所示的接合部73′,通过尼龙丝线进行手缝的预缝,然后从石膏模型61上剥下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和网状模型20。
通过缝纫机沿预缝后的接合部73′,采用尼龙丝线进行主缝。主缝后,拔出最初进行预缝的部分残留的尼龙丝线,将其除去。
在此,尼龙丝线使用了丝径为50dx的线。利用缝纫机进行主缝用的尼龙丝线为了防止接合部的暴露,优选选择与网状模型20颜色一致而不暴露的颜色,并且,优选使用不会产生光泽的线。由于存在利用缝纫机进行缝制后除去预缝中使用的尼龙丝线的工序,因此优选采用带有与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和网状模型20之间易于区分的颜色的线。一体化后,如图24和图25所示,将位于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不需要的网状物部分20a(参照图23)切除。
作为第6工序,将由第1~第5工序制作的假发基底固定在戴假发者的头部形状阳模上,在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和网状模型20上,将1根或数根尼龙制的人工毛发12一起折回,通过V植而植设在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上,将构成网状物的线和毛发12打结而植设在网状模型20上。所谓V植是指如图3表示,将毛发12从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的表面侧贯通到背面来进行植设、再从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1的表面侧抽出,从而以V字状或者U字状进行植设的方法。将毛发植设在网状模型20和接合部73上的方法通过细绳等的打结法进行公知的云雀结、卷结。
作为第7工序,在植设有毛发12的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背面形成粘接层30。具体来说,将植设了毛发的假发基底1a或1b反过来放置在戴假发者的头部形状阳模上。
在图2(A)、图2(B)所示的人工皮肤的前缘的规定宽度α或前缘的一部分β上形成粘接层30时,将用于将植设在未形成粘接层30的部分上的毛发针脚部12A固定于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背面上的固毛用聚氨酯溶液涂覆规定次数,在加热温度60℃下干燥规定时间。之后,在人工皮肤前缘的规定宽度α或前缘的一部分β上形成粘接层30。形成粘接层30的宽度为1.0cm以上即可。此时的极薄人工皮肤10B的截面如图26所示。毛发12的针脚部12A通过聚氨酯溶液50固定在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上,在该聚氨酯溶液50上涂覆有粘接层30。
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背面的整个面上形成有粘接层30时,如图3和图4所示,不涂覆固毛用聚氨酯溶液50地形成粘接层30。不涂覆固毛用聚氨酯溶液50的理由如下:粘接层30具有毛发针脚部12A的固定功能,通过形成粘接层30,植设在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整个背面上的毛发针脚部12A全部被固定。
用于形成粘接层30的粘接剂采用如下两种溶液的混合物:由主剂和固化剂构成的双组分混合型聚氨酯树脂系粘接剂单体和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溶剂DMF。以聚氨酯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多元醇作为主剂,作为固化剂,以聚异氰酸酯为主要成分。将上述双组分混合型聚氨酯树脂系粘接剂的主剂、固化剂与溶剂DMF进行混合搅拌。将该溶液在室温下静置约1-2小时来促进反应。静置后溶液的粘度为2000~300cps左右是合适的。将该粘接剂溶液刷涂在消光假发基底1a、1b的背面,在80℃下干燥10~15小时,干燥后,冷却到室温。这样,形成约0.05~0.2mm的粘接层30。
作为第8工序,切除网状模型20的不需要部分。另外,沿着形成假发轮廓的外缘部72,将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露出部分切除。切除时,进行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的前缘的形状处理。关于形状的尺寸,形成为如下的波浪形状:如图6所示那样从顶点51到与其邻接的波谷52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方向的长度A为2.0mm左右,从顶点51a到与其邻接的另一顶点51b的长度方向的长度B为10.0mm左右。
图27和图28是经由所述工序制作的假发1的示意图。图27是从侧面观察制作后的假发1的示意图,图28是从背面观察制作后的假发1的示意图。D方向是假发的前头部方向,在前部设有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在后部设有网状模型20,在接合部73处将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和网状模型20接合在一起。另外,人工皮肤材料15的前缘形成粘接层30,并进行了波浪形的形状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上重叠网状模型20并形成一体,如图27所示,在接合部73,网状模型20重叠在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上而形成一体,也可以如图29所示,使消光极薄人工皮肤材料15为上、网状模型20为下来形成一体而制作。
对假发基底1a、1b和毛发12的针脚部12A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假发10的粘接层30的固定强度进行了研究。假发基底1a、1b与粘接层30之间的粘接力为180gf/mm2左右。毛发12的针脚部12A与粘接层30之间的固定粘接力为10gf/mm2左右。
另外,通过用人手剥离的方法对假发基底1a、1b与粘接层30之间的粘接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可知:不能容易地从假发基底1a、1b上剥落粘接层30,是以不能剥离的方式进行粘接的。此外,通过毛发12的手拔方法对假发基底1a、1b与毛发12的针脚部12A之间的固定粘接力进行了研究。毛发12的针脚部12A对假发基底1a、1b的粘接弱于假发基底1a、1b和粘接层30之间的粘接力,但即使梳理毛发12,也不会拔落,具有充分的固着粘接力。
粘接层30对头皮的粘接性和再剥离性也良好。通过用水擦拭粘接层30就能再次粘贴,而且,能连续地进行几十次以上的这种戴上摘下,从而能确认粘接层30的再剥离性。因此,本假发不必连续戴,可以每天或根据需要进行适宜的戴上摘下,因此卫生且极利于实用。
接着,使受试者戴上本发明的假发1来进行外观观察,结果没有观察到来自粘接层30周围的光的反射。此外,即使让不戴假发1的其它受试者观察,通过采用消光后的粘接层30,还是不知道戴了假发1,可知外观良好。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只限于实施方式,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适宜的变更等。
例如,作为单层构成的粘接层30,对聚氨酯凝胶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具有假发基底1a、1b与植设在假发基底上的毛发12的针脚部12A之间的固定粘接力和从头皮部的再剥离性就行,能适当地选定其制造中采用的假发用粘接剂。另外,消光剂不限于二氧化硅,也可以是其它消光剂。在上述实施方式说明的具体数值等也能根据需要进行适当变更。
在本实施例中,对前额部分的外缘部的发际之外设有合成树脂制网状物的假发基底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具有能形成头部形状的模型的特性的合成树脂制人工皮肤来代替网状物作为帽式部件使用。
Claims (19)
1.一种假发,其具有假发基底和植设在该假发基底上的毛发,其特征在于,所述假发基底包括由人工皮肤构成且将其前缘配置在戴假发者的前额部的前部、以及与所述前部接合并由帽式部件构成的后部,所述帽式部件具有与戴假发者的头部形状类似的形状;所述前部具有人工皮肤材料和粘接层,该粘接层具有下述功能:以不能剥离的方式粘接在所述人工皮肤材料的背面上来固定毛发的针脚部,且以能够反复粘接和剥离的方式加压粘接在头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的反复粘接和剥离的功能是在所述粘接层的凝胶化反应结束后表现出来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由聚氨酯凝胶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凝胶由包括主剂和固化剂的双组分混合型的聚氨酯树脂系压敏型粘接剂构成,所述主剂是以聚氨酯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多元醇,所述固化剂以聚异氰酸酯为主要成分。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皮肤的表面进行了消光处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的表面是通过在所述人工皮肤中混合消光剂,并在所述人工皮肤的表面上形成微细的凹凸部来构成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剂是无机物粒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细的凹凸部是通过利用细网眼的转印来形成的。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皮肤的前缘被形成为波浪形。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皮肤的厚度为0.08mm~0.12mm。
11.一种假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
第1工序,将热塑性弹性体涂覆在模仿头部形状的阳模上并使其干燥来制作要成为前部的人工皮肤,同时制作要成为后部的网状模型,该网状模型在网状部件上形成与戴假发者的头部形状类似的形状,并与人工皮肤连接;
第2工序,将所述网状模型重叠在所述人工皮肤的上侧或下侧,对要成为所述人工皮肤的后缘的部分、和与该部分接合且要成为所述网状模型的前缘的部分进行缝合或粘接,从而形成接合部;
第3工序,在要成为所述前部的人工皮肤和要成为所述后部的网状模型以及所述接合部上植设毛发;
第4工序,在要成为所述前部的人工皮肤的背面上形成粘接层;以及
第5工序,将位于所述前部的不需要的网状部件和位于后部的不需要的人工皮肤分别切除。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假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工序的毛发植设工序、第4工序的粘接层形成工序以及第5工序的不需要部分切除工序能够自由地变更各自操作工序的顺序。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假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4工序中,将包含主剂、固化剂以及有机溶剂的溶液进行混合搅拌,在常温下放置规定时间来使反应进行,然后将所述溶液涂覆在所述人工皮肤的背面上并加热,从而粘接在所述人工皮肤的背面上,在加热后冷却到常温,从而在所述人工皮肤的背面上形成所述粘接层。
14.如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假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人工皮肤的表面实施消光处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假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处理是通过在所述人工皮肤中混合消光剂,并在所述人工皮肤的表面上形成微细的凹凸部来进行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假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剂是无机物粒子。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假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细的凹凸部是通过利用细网眼的转印来形成的。
18.如权利要求11~17任一项所述的假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皮肤的前缘被形成为波浪形。
19.如权利要求11~18任一项所述的假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皮肤的厚度为0.08mm~0.12m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06851/2005 | 2005-10-21 | ||
JP2005306851 | 2005-10-2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91600A true CN101291600A (zh) | 2008-10-22 |
Family
ID=37962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800391009A Pending CN101291600A (zh) | 2005-10-21 | 2006-10-18 | 假发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90217936A1 (zh) |
EP (1) | EP1949809A1 (zh) |
JP (1) | JPWO2007046431A1 (zh) |
KR (1) | KR20080056021A (zh) |
CN (1) | CN101291600A (zh) |
AU (1) | AU2006305225A1 (zh) |
CA (1) | CA2625120A1 (zh) |
RU (1) | RU2008114373A (zh) |
TW (1) | TW200721995A (zh) |
WO (1) | WO2007046431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22436A (zh) * | 2010-05-10 | 2010-09-08 | 许昌恒源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高效环保发制品用胶皮及其制备工艺 |
CN102811638A (zh) * | 2010-01-19 | 2012-12-05 | 株式会社普罗皮亚 | 通用假发、假发的安装方法及定制假发 |
CN105448173A (zh) * | 2015-03-11 | 2016-03-30 | 闪酷艺术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玻璃钢模型表面植毛方法 |
CN106307761A (zh) * | 2016-08-22 | 2017-01-11 | 义乌市丝黛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 一种假发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00519B2 (en) * | 2006-06-23 | 2009-10-13 | Daniel Phu Dinh | Eyelash extensions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eyelash extensions |
US8158144B2 (en) * | 2006-09-15 | 2012-04-17 | Calvin Garris | Hair care solution protecting natural hair from gluing products |
JP4989184B2 (ja) * | 2006-10-25 | 2012-08-01 | 株式会社アデランス | かつ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0793332B1 (ko) * | 2007-01-12 | 2008-01-11 | (주)하이모 | 가발용 캡 네트의 풀림방지 처리 방법 |
WO2009066606A1 (ja) * | 2007-11-20 | 2009-05-28 | Aderans Holdings Co., Ltd. | かつ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IT1392030B1 (it) * | 2008-12-02 | 2012-02-09 | Sicurmatica Di Massimiliano Delli | Metodo di fabbricazione di un supporto multistrato incollabile sulla cute per la formazione di protesi autoadesive per capelli e impianti protesici multistrato così ottenuti. |
JP5771382B2 (ja) * | 2010-10-28 | 2015-08-26 | 株式会社プロピア | 再製性使い捨てかつら |
GB2508635A (en) * | 2012-12-06 | 2014-06-11 | Hair Technology Ltd | Foundations for hair extensions and their use in methods of applying hair extensions |
JP6296402B2 (ja) * | 2016-04-05 | 2018-03-20 | 隆男 鈴木 | アップバング用かつら |
KR102347236B1 (ko) | 2016-07-28 | 2022-01-04 | 래쉬파이 인코포레이티드 | 인공 속눈썹 연장물 |
CA3208675A1 (en) | 2016-12-20 | 2018-06-28 | Lashify, Inc. | Applicators and cases for artificial lash extensions |
JP1687380S (zh) | 2018-10-19 | 2021-06-07 | ||
USD863679S1 (en) | 2018-10-19 | 2019-10-15 | Lashify, Inc. | False eyelash applicator |
WO2020082056A1 (en) | 2018-10-19 | 2020-04-23 | Lashify, Inc. | Applicators for applying eyelash extensions and methods for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
SG11202106861UA (en) | 2019-01-14 | 2021-07-29 | Lashify Inc | Lash extension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thereof |
CN111557515A (zh) | 2019-10-03 | 2020-08-21 | 莱施菲公司 | 人造睫毛装置、睫毛延长方法及睫毛延长装置 |
WO2024038649A1 (ja) * | 2022-08-15 | 2024-02-22 | 株式会社カネカ | 汎用かつら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99502A (en) * | 1985-12-24 | 1989-01-24 | Aderans Co., Ltd. | Wig |
JP2549556B2 (ja) * | 1989-02-14 | 1996-10-30 | 株式会社アデランス | かつらの製造方法 |
JPH0742005A (ja) * | 1993-08-02 | 1995-02-10 | Kuraray Co Ltd | 白髪用人工毛髪 |
JPH07229009A (ja) * | 1994-02-14 | 1995-08-29 | Art Neichiyaa:Kk | 部分かつら及びこれらを組み合わせたかつら |
JP3389976B2 (ja) * | 1994-12-28 | 2003-03-24 | 株式会社アデランス | かつらベースの製造方法とその製造装置 |
JP3503122B2 (ja) * | 1994-12-28 | 2004-03-02 | 株式会社アデランス | かつらの部分ベースの製造方法とその製造具 |
JPH11117113A (ja) * | 1997-10-09 | 1999-04-27 | Art Nature:Kk | かつら地の艶消し方法、艶消しかつら地、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かつら |
FR2775562B1 (fr) * | 1998-03-06 | 2000-05-26 | Nj Diffusion Sarl | Element souple antiderapant et perruque munie d'un tel element |
JPH11323646A (ja) * | 1998-05-07 | 1999-11-26 | Art Nature:Kk | 分け目自在かつら |
JP3984065B2 (ja) * | 2002-02-08 | 2007-09-26 | 花王株式会社 | カツラ用固定剤 |
JP2003313519A (ja) * | 2002-04-23 | 2003-11-06 | Tesa Ag | 粘着シートストリップ |
JP2004316044A (ja) * | 2003-04-10 | 2004-11-11 | Cloth Kogyo Kk | カップ部のみのブラジャー |
JP4009910B2 (ja) * | 2003-10-06 | 2007-11-21 | 株式会社プロピア | 使い捨てかつら |
JP4560718B2 (ja) * | 2004-10-25 | 2010-10-13 | 株式会社アデランス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 かつら用接着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かつら並びに製造方法 |
JP2006207035A (ja) * | 2005-01-25 | 2006-08-10 | Toshihito Sato | かつら本体が粘着するかつら。 |
-
2006
- 2006-10-18 EP EP06811960A patent/EP1949809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10-18 RU RU2008114373/12A patent/RU2008114373A/ru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6-10-18 JP JP2007541016A patent/JPWO2007046431A1/ja active Pending
- 2006-10-18 KR KR1020087011903A patent/KR20080056021A/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6-10-18 CA CA002625120A patent/CA262512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10-18 US US12/091,061 patent/US2009021793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10-18 AU AU2006305225A patent/AU200630522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10-18 CN CNA2006800391009A patent/CN101291600A/zh active Pending
- 2006-10-18 WO PCT/JP2006/320764 patent/WO200704643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10-19 TW TW095138517A patent/TW200721995A/zh unknown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11638A (zh) * | 2010-01-19 | 2012-12-05 | 株式会社普罗皮亚 | 通用假发、假发的安装方法及定制假发 |
CN101822436A (zh) * | 2010-05-10 | 2010-09-08 | 许昌恒源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高效环保发制品用胶皮及其制备工艺 |
CN101822436B (zh) * | 2010-05-10 | 2013-11-13 | 许昌恒源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发制品用胶皮及其制备工艺 |
CN105448173A (zh) * | 2015-03-11 | 2016-03-30 | 闪酷艺术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玻璃钢模型表面植毛方法 |
CN106307761A (zh) * | 2016-08-22 | 2017-01-11 | 义乌市丝黛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 一种假发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06305225A8 (en) | 2009-10-01 |
US20090217936A1 (en) | 2009-09-03 |
AU2006305225A1 (en) | 2007-04-26 |
EP1949809A1 (en) | 2008-07-30 |
WO2007046431A1 (ja) | 2007-04-26 |
CA2625120A1 (en) | 2007-04-26 |
TW200721995A (en) | 2007-06-16 |
RU2008114373A (ru) | 2009-11-27 |
KR20080056021A (ko) | 2008-06-19 |
JPWO2007046431A1 (ja) | 2009-04-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91600A (zh) | 假发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065030B (zh) | 假发用粘接剂、使用了该粘接剂的假发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 |
CN101094600B (zh) | 假发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070157944A1 (en) | Hair weft product and method of use | |
TWI396510B (zh) | 用於黏著自黏式頭髮延伸的方法及自黏式頭髮延伸系統 | |
CN101528071A (zh) | 假发及其制造方法 | |
US6561197B2 (en) | Hair integ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attachment | |
US8171943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and removing cosmetic hair using biomimetic microstructure adhesive layer | |
US20090241973A1 (en) | Instant wig liners | |
US20110186065A1 (en) | Frontal Hairpiece | |
JP3484565B2 (ja) | 使い捨て用かつら | |
CN204016893U (zh) | 重塑脸型除皱的立体提拉头罩和提拉面膜及提拉颈膜 | |
US3848612A (en) | Wig | |
US3613695A (en) | Hairpiece and laminated base therefor | |
US20220279883A1 (en) | Prosthetic eyelash system | |
CN110558657B (zh) | 一种假发 | |
KR100691619B1 (ko) | 가발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가발 | |
JPH07229009A (ja) | 部分かつら及びこれらを組み合わせたかつら | |
US20200068970A1 (en) | Wig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wig | |
JP2009084772A (ja) | かつら | |
CN110664037B (zh) | 一种假发 | |
US3606894A (en) | Hairpiece,scalp base theref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m | |
EP2255686B1 (de) | Haarersatzteil zur Anbringung auf einer Kahlstelle eines Körperteils | |
JP2761712B2 (ja) | かつら | |
JP2002115115A (ja) | 自毛活用型かつら及び自毛活用型かつら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368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1022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2368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