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7068A - 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7068A
CN101267068A CNA2008100087122A CN200810008712A CN101267068A CN 101267068 A CN101267068 A CN 101267068A CN A2008100087122 A CNA2008100087122 A CN A2008100087122A CN 200810008712 A CN200810008712 A CN 200810008712A CN 101267068 A CN101267068 A CN 1012670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ed
hole
contact portion
connector
clamped nip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87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67068B (zh
Inventor
今井裕次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67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7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67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70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frictional grip in grommet, panel or b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端子接头的接触部分受到损坏。一种连接器具有端子接头(20)和外壳(10),其中每个端子接头(20)均包括保持与配合端子(30)相接触的接触部分(41),外壳(10)形成有压入孔(14,14A),端子接头(20)被压入压入孔内,其中在接触部分(41)通过相应的压入孔(14,14A)之后,端子接头(20)按压地保持在外壳(10)中。在外壳(10)的每个压入孔(14,14A)的内表面当中,对应于接触部分(41)的通过区域的部分成形为:朝向顶点(62,62A)与该通过区域逐渐远离,其中顶点(62,62A)对应于该通过区域的横向居中部分(65)。因此,当接触部分(41)通过压入孔(14,14A)时,能够避免接触部分(41)和压入孔(14,14A)的内表面的相互磨损。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6-100231公开了一种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连接器。这种连接器具有端子接头,每个端子接头都具有保持与配合凹型端子相接触的接触部分;和形成有压入孔的外壳,端子接头被压入压入孔内。每个端子接头的包括接触部分的前部具有长方形的横截面形状,压入孔同样具有长方形的横截面形状,这两个横截面形状的尺寸基本上相似。端子接头从后面被插入外壳的压入孔内,并且在接触部分通过压入孔之后,端子接头的位于接触部分后面的后部按压地保持在压入孔中。
在上述情况中,因为包括接触部分的前部的横截面形状和压入孔的横截面形状基本上相同,并且大小相同,故而当接触部分通过压入孔时,接触部分的电镀表面和压入孔的内表面可能彼此相对磨损,从而损坏接触部分。即使包括接触部分的前部的横截面形状大于压入孔的横截面形状,以在接触部分和压入孔的内表面之间限定出一定间隙,接触部分也可能由于公差、位移等而接触到压入孔的内表面。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损坏端子接头的接触部分。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由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这种连接器包括:
至少一个端子接头,该至少一个端子接头包括与配合端子保持接触的接触部分,和
外壳,该外壳形成有至少一个压入孔,该端子接头至少部分压入该压入孔内,
其中,在该压入孔的内表面中,对应于接触部分的通过区域的部分成形为:朝向顶点与该通过区域远离,其中该顶点对应于该通过区域的横向中间部分。
由于外壳的压入孔的内表面的对应于接触部分的通过区域的部分成形为朝向顶点与通过区域远离,其中该顶点对应于通过区域的横向中间部分,故而当接触部分通过压入孔时,可以避免接触部分和压入孔的内表面的相互磨损。因此,可防止接触部分的损坏。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该接触部分通过该压入孔之后,该端子接头被按压地保持在该外壳中。
优选地,该通过区域的横向中间部分基本为该通过区域的横向中部。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这种连接器包括:
端子接头,该端子接头包括与配合端子保持接触的接触部分,和
外壳,该外壳形成有压入孔,该端子接头压入该压入孔内,
在该接触部分通过该压入孔之后,该端子接头被按压地保持在该外壳,
其中,在该压入孔的内表面中,对应于接触部分的通过区域的部分成形为:朝向顶点与该通过区域远离,其中该顶点对应于该通过区域的横向中部。
由于外壳的压入孔的内表面的对应于接触部分的通过区域的部分成形为朝向顶点与通过区域远离,其中该顶点对应于通过区域的横向中部,故而当接触部分通过压入孔时,可以避免接触部分和压入孔的内表面的相互磨损。因此,可防止接触部分的损坏。
优选地,在外壳的压入孔的内表面中,对应于接触部分的通过区域的相对横向两端的脊线基本倾斜伸直地朝向该顶点延伸。
由于外壳的压入孔的内表面的对应于接触部分的通过区域的相对横向两端的脊线基本倾斜伸直地朝向顶点延伸,故而即使接触部分在通过压入孔之时试图朝向顶点移动,该接触部分也可由脊线校正至通过的合适位置。
更优选地,该压入孔的侧边和该脊线基本为直线,并且该顶点为点,并且/或者
该侧边长于该脊线,并且/或者
在每个顶点的相对两侧处的两个脊线之间的角度大于大约120°,并且/或者
该侧边和该脊线之间的角度小于大约120°。
更优选地,一个或多个斜面至少形成在该端子接头中的接触部分的一个或多个相对的横向端边角处。
更优选地,该斜面的斜角小于该外壳的压入孔的内表面的脊线的竖立部分相对于参照线的倾斜角度,其中该竖立部分对应于该接触部分的通过区域的相对横向端,该参照线平行于该接触部分。
最优选地,在端子接头中的接触部分的相对的横向端边角处形成斜面,并且
该斜面的斜角小于该外壳的压入孔的内表面的脊线的竖立部分相对于参照线的倾斜角度,其中该竖立部分对应于该接触部分的通过区域的相对的横向端,该参照线平行于该接触部分。
由于斜面的斜角小于压入孔的脊线的竖立部分相对于参照线的倾斜角度,故在斜面和脊线之间总是限定出一定间隙,除非当接触部分通过压入孔时,接触部分绕轴线大大地倾斜,其中该参照线平行于接触部分。因此,斜面和脊线恒定地保持彼此离开,由此,可以可靠地防止接触部分的损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外壳形成有通孔,该通孔沿该端子接头的压入方向穿透,并且
该压入孔仅沿压入方向形成在该通孔的一部分中。
由于接触部分窄于较宽部分,故可防止当接触部分通过压入孔时,接触部分的相对横向端与压入孔的内表面相磨损,从而受到损坏。
优选地,该端子接头包括较宽部分,该较宽部分在压入方向上处在该接触部分的后面,该较宽部分宽于该接触部分,并且将由该压入孔的内表面所按压和固定。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装配或安装连接器的方法,尤其根据本发明或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这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形成有至少一个压入孔的外壳,和
将至少一个端子接头压入相应的压入孔内,其中,该端子接头包括保持与配合端子相接触的接触部分,同时保持朝向顶点、在该压入孔的内表面的对应于接触部分的通过区域的部分和该通过区域之间的距离,其中该顶点对应于该通过区域的横向中间部分。
附图说明
在阅读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详细说明和附图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应理解的是,即使单独地描述实施例,但是实施例的单个特征可以结合于其他实施例。
图1是表示在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中的、在端子接头安装至外壳内之前的状态下的侧剖视图,
图2是表示端子接头的水平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3是表示接触部分插入压入孔中的状态的放大竖直剖视图,
图4是表示接触部分接触配合端子的状态的放大竖直剖视图,
图5是在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中的端子接头的水平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6是表示接触部分插入压入孔中的状态的放大竖直剖视图,和
图7是接触部分接触配合端子的状态的放大竖直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外壳
14,14A…压入孔
20…端子接头
24,24A…较窄部分或狭窄部分
25…较宽部分或宽阔部分
26…凸出部分
30…配合端子
41…接触部分
61…侧边
62,62A…顶点或顶部
63,63A…脊线
65…接触部分的通过区域的横向中部
71…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至4描述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示出了待安装在诸如印刷电路板(未示出)的电气装置或电子装置上的电路板连接器,作为实施例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可与配合连接器(未示出)相连接的外壳10和至少部分安装在外壳10中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20。在以下的描述中,待与配合连接器相连接的侧面称为关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的前侧。
外壳10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并且包括如图1所示的(优选为基本管状的)插座11。一个或多个通孔TH(13,14和/或15)形成为基本沿向前和向后方向穿透插座11的后壁12,端子接头20从插入侧IS、优选为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地插入通孔TH。这些通孔TH(13,14和/或15)优选地包括一个或多个凹孔13,一个或多个压入孔14和/或一个或多个导向孔15,其中凹孔13优选为基本与压入孔14的前端相连通,并且/或者导向孔15优选为基本与压入孔14的后端相连通。凹孔13优选地具有大于压入孔14的直径或大小的直径或大小,并且在后壁12的前表面中形成有开口,导向孔15具有汇聚形状或基本锥形的形状,以便从压入孔14的后端朝向后壁12的后表面变宽。
压入孔14基本上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在指定(预定或可预定)的范围上延伸,并且优选地沿着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的整个长度或纵向延伸部分具有基本相同的横截面形状。端子接头20沿压入方向PID、通过导向孔15至少部分地按压或配合或插入该压入孔14内,从而被支承在外壳10中。随后,将详细地描述压入孔14的形状。
每个端子接头20均优选为采用窄长的(优选为基本长方形的)柱状物或部分的形式的汇流排,并且每个均优选地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弯曲,其中该角度优选为基本垂直或者在其中间位置处基本呈L形。大致地说,端子接头20包括作为弯曲基点的弯曲部分21,处在弯曲部分21之前的水平布置(或基本沿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布置)的水平部分或第一部分22,和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从弯曲部分21延伸出来的垂直部分或第二部分23,其中该角度优选为基本垂直的或者基本向下朝向诸如印刷电路板的电气装置或电子装置。垂直部分23的引导端特别通过钎焊、焊接(特别为超声波焊接)、压力配合等与诸如印刷电路板的电气装置或电子装置的导电路径相连接起来。
水平部分或第一部分22优选地基本采用突片的形式,该突片具有长方形或多边形的横截面,并且以从前面沿向前和向后方向FBD的顺序包括:较窄部分或狭窄部分24,较宽部分或宽阔部分25和凸出部分26,如图2所示,其中水平部分或第一部分22朝向凸出部分26逐步变宽。一个或多个,优选为一对突出到横向(左和/或右)的阻止件27形成在凸出部分26处(优选为形成在凸出部分26的基本相对横向端处),并且阻止件27与后壁12的后表面相接触或者可与该后表面相接触,从而优选地防止端子接头20向前露出。
在沿压入方向PID将端子接头20正确地安装至外壳10内时,较宽部分25由压入孔14的(多个)内表面所按压和固定。较宽部分25(优选为较宽部分25的相对横向端)优选为与压入孔14的内表面的相对横向端基本重合到位,并且作为压入部分28,以便由压入孔14的(多个)内表面(优选为内表面的相对横向端)按压和固定。
较窄部分24优选地具有基本方形的横截面形状,并且在通过后壁12的通孔13,14和15(包括压入孔14)之后定位于插座11中,而基本上不触接这些通孔。较窄部分24的引导端在至少部分圆周,优选为在基本整个圆周上被切割,形成锥形表面29,用于将端子接头20引导至通孔13,14和15内。当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相连接时,较窄部分24与至少部分地容纳在配合连接器中的配合端子30相连接起来。
配合端子30优选为凹型端子接头,并且包括基本采用(优选为基本长方形的或多边形的)管的形式的盒状部分31,至少该较窄部分24可至少部分地插入该管内,如图4所示。接纳部分32形成为从盒状部分31的内表面向内突出,并且该接纳部分32的突出端面作为接触表面33,该接触表面33优选为基本平直的,并且在基本相同的高度上沿宽度方向WD连续。可弹性变形的弹性接触件34布置在基本面对盒状部分31中的接纳部分32的位置,并且优选为凸起的或突出的或凸形的,朝向接触表面33突出,从而形成接触部分35。
在进入盒状部分31时,较窄部分24沿高度方向与接纳部分32和/或弹性接触件34保持弹性接触(优选为被夹在两者之间)。在这种状态下,基本沿高度方向(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的方向,优选为基本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正交的方向)面对的较窄部分24的上下表面与配合端子30相接触。具体地说,较窄部分24的上表面或侧向表面的横向中间部分(优选为基本横向中部)与接纳部分32的接触表面33面接触,并且作为优选的接触部分或接点部分41,较窄部分24的下表面或基本相对的侧向表面的横向中间部分(优选为基本横向中部)与弹性接触件34的接触部分35点接触。尤其是,(多个)横向中间部分可以布置为相对于横向中部略微地移动,例如移动小于总的宽度的1/3,更优选为移动小于总的宽度的大约1/4。接触部分41优选为处于相同的高度的连续水平表面(或基本包括向前和向后方向FBD的表面),并且诸如镀锡或镀金的电镀层优选地涂敷至该接触部分41,用以增加与配合端子30的接触可靠性。
详细地描述压入孔14的形状。该压入孔14为如图3所示的基本多边形的(尤其为六边形的)开口,并且优选为由一对左右侧边61和上下对脊线63所限定,其中该左右侧边61沿宽度方向WD彼此基本平行面对,该上下对脊线63相对于横向方向WD朝向一对上下顶点62倾斜延伸,该对顶点62优选地设定在压入孔14的横向中心,并且同时以钝角(优选为大约100°至大约160°,更优选为大约100°至大约130°,最优选为大约100°至大约120°)与两个侧边61的上下端相交。换句话说,顶点62距离端子接头14的外壁的相应位置(尤其为端子接头的较窄部分24)的距离为距离D(当相对于端子接头14的假想纵向中心线CL径向测量时的距离),该距离D大于压入孔14的相应脊线63的任何其他位置处的距离(或者相对于该距离增大)。换句话说,当在对应于顶点或顶部62的位置沿圆周方向观察时,压入部分14的内壁和端子接头20之间的间隙或间距增大。侧边61和脊线63优选均为基本直线,并且顶点62为点。侧边61优选比脊线63长,并且/或者在每个顶点62的相对两侧处的两个脊线63之间的角度大于大约120°,并且/或者侧边61和脊线63之间的角度小于大约120°。
当较窄部分24以适当的位置通过压入孔14时,在通过时,在图3所示的至少部分圆周上,优选为在图3所示的基本整个圆周上,在较窄部分24和压入孔14的内表面之间限定出一定间距。在这种情况下,顶点61和脊线63布置在压入孔14的内表面的如下位置,即该位置优选为基本对应于(基本沿高度方向HD面对的)接触部分41所通过的接触部分41的通过区域(优选为基本与图3所示的接触部分41的布置区域相同),顶点62布置在优选为基本对应于接触部分41的通过区域的横向中部65的位置处。脊线63优选为布置在基本对应于接触部分41的通过区域的相对横向端66的位置处,并且从接触部分41逐渐远离,从而在顶点62处相交,同时从侧边61的相应端朝向顶点62延伸。换句话说,顶点62位于离接触部分41最远的位置处,而脊线63随着其从侧边62的相应端朝向顶点62延伸而离接触部分41越来越远,并且在接触部分41和压入孔14的内表面之间限定出基本三角形的间隙。
利用这种构造,即使较窄部分24将在沿高度方向HD移动或偏移的同时插入压入孔14内,接触部分41也不可能碰到压入孔14的内表面,但是较窄部分24的边角(接触部分41的相对横向端边角68)可能碰到脊线63和侧边61的交点或脊线63。在压入孔14的内表面中,对应于与接触部分41基本相对的较窄部分24的表面(较窄部分24的下表面)所通过的区域的部分优选地成形为与内表面的对应于接触部分41的通过区域的上述部分相同,并且具有相似的或相同的功能和作用,这些功能和作用如下所述。
接下来,描述在该实施例中的用于将端子接头20安装至外壳10内的方法、功能和作用。
当端子接头20从插入侧IS,优选地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地插入外壳10的通孔13,14和15内时,较宽部分25在较窄部分24通过通孔13,14和/或15之后被压入该压入孔14内,因此,压入部分28由压入孔14的(多个)内表面(优选为内表面的横向端)沿高度方向HD按压或接合并保持在整个长度上。随后,端子接头20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弯曲,优选为基本垂直或基本呈L形地弯曲,从而被分成水平部分或第一部分22和垂直部分或第二部分23。当然,这个弯曲操作可在将端子接头20安装至外壳10内之前执行。
在这种情况下,在压入孔14的内表面中,对应于接触部分41的通过区域的那个部分由脊线63限定,其中该脊线63朝向顶点62与通过区域逐渐远离,该顶点62基本对应于通过区域的横向中间部分,优选为对应于通过区域的基本横向中部65。因此,即使考虑到公差,位移等,接触部分41和压入孔14的内表面也不可能在接触部分41通过压入孔14时彼此相对磨损。因此,可保持对接触部分41的保护,以特别地防止接触部分41的电镀层被剥落或损坏。
由于外壳10的压入孔14的脊线63朝向顶点62倾斜地(优选为基本伸直地)延伸,故而即使接触部分41在通过压入孔14之时试图朝向顶点62移动,接触部分41的(多个)相对横向端边角68也会接触(多个)相应的脊线63,由此使得接触部分41(较窄部分24)由(多个)脊线63校正至通过的基本合适的位置。此外,由于脊线63优选为基本直线,故即使较窄部分24绕轴线略微倾斜,接触部分41和脊线63也不会彼此干涉。
此外,由于接触部分41优选为窄于较宽部分25,故而当接触部分41通过压入孔14时,可防止接触部分41的相对横向端与压入孔14的内表面磨损,从而受到损坏。通过在压入孔14的内表面中包括顶点62,只要较窄部分24的横截面形状的尺寸等于或小于压入孔14的直径,则可避免接触部分41与压入孔14的内表面的接触,除非较窄部分24绕轴线大大地倾斜。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参考图5至7描述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端子接头20的较窄部分24A的形状和压入孔14A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不同。由于其他构造基本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故通过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并且不对这些部分进行重复描述。
如图5和6所示,每个端子接头20的较窄部分24A均在接触部分41的一个或多个边角处,优选为在接触部分41的每个相对的横向边角处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斜面71。一个或多个斜面71沿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形成在较窄部分24A的至少部分长度上,优选为形成在较窄部分24A的基本整个长度上(优选地包括锥形表面29),并且优选地通过对较窄部分24A的两个边角进行倒角而定位得低于接触部分41的水平表面。如图7所示,当较窄部分24A至少部分地进入配合端子30的盒状部分31时,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接触部分41的水平表面与接纳部分32的接触表面33表面接触,而另一方面,斜面71并不接触包括接纳部分32的配合端子30。
外壳10的压入孔14A的内表面包括:至少一对侧向(左和右)侧边61,对应于接触部分41的通过区域的横向中间部分,优选为基本横向中部65的至少一对侧向(上和下)顶点或顶部62A,上对脊线63A和下对脊线63A,当其朝向顶点62A延伸时,其与通过区域逐渐远离。不同于第一实施例,每个脊线63A的接近侧边61的竖立部分(基部)均优选为基本直线部分63B,并且每个脊线63A的接近顶点62A的部分均为向外凸出或向内凹入的曲线部分或弯曲部分63C。每个顶点62A均被布置在由曲线部分63C限定的弧形上的尖端位置处,或者布置得对应于该尖端位置。
在此,如图6所示,直线部分63B相对于平行于接触部分41的参照线L(在所示示例中为水平线)的倾斜角度B优选为大于第一实施例中的脊线63的倾斜角度,并且/或者大于斜面71相对于平行于接触部分41的参照线L的斜角A,其中该直线部分63B优选地朝向顶点62A基本完全为直线。
因此,当接触部分41通过压入孔14A时,在斜面71和脊线63A(直线部分63B)之间总是限定出一定间隙,除非较窄部分24A绕轴线大大地倾斜,并且斜面71和脊线63A不可能彼此磨损。此外,由于接触部分41为水平表面,故接触部分41和脊线63A难以产生磨损,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接触部分41的损坏。尤其是,通过在接触部分41的相对横向端边角处形成斜面71,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接触部分41的相对横向端的损坏。通过形成直线部分63B而定位接触部分41的功能已经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了。
因此,为了防止端子接头的接触部分被损坏,连接器具有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20,每个端子接头20均包括保持与配合端子30相接触的接触部分41;和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压入孔14,14A的外壳10,该端子接头20至少部分地按压或插入或配合至该压入孔内,其中在接触部分41通过相应的压入孔14,14A之后,端子接头20按压地或接合地保持在外壳10中。在外壳10的每个压入孔14,14A的内表面中,对应于接触部分41的通过区域的部分形状设置为:朝向至少一个顶点62,62A,与该通过区域逐渐远离,其中该顶点62,62A基本对应于该通过区域的横向中间部分(优选为基本横向中部65)。因此,当接触部分41通过压入孔14,14A时,可以避免接触部分41和压入孔14,14A的内表面的相互磨损。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文描述和示出的实施例。例如,如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还包括以下实施例。
(1)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如下情况,即两个接纳部分沿宽度方向基本并排地形成在配合端子中,并且两个接触部分形成在该端子接头中。在这种情况下,两个顶点形成在压入孔的内表面的对应于两个接触部分的位置处,脊线形成为朝向相应的顶点延伸,并且压入孔的对应于两个接触部分的横截面形状具有两个峰顶。
(2)在包括竖立部分的整体上,脊线可以是朝向顶点延伸的向外凸出的曲线。
(3)用于在接触部分的相对横向端边角处形成斜面的方法不局限于第二实施例中的方法,本发明可广泛地应用,包括第一实施例的情况。
(4)在压入孔的内表面的对应于接触部分的通过区域(待与配合端子的接纳部分保持接触的区域)的位置处设置顶点和脊线即为足够的,不必设置一对上下顶点和上下对脊线。
(5)端子接头可以是待按压地保持在形成在印刷电路板中的孔中的压配端子。
(6)端子接头可以为基本伸直的,而不基本上呈L形弯曲。
(7)端子接头可具有恒定的宽度,而不被分成较窄部分和较宽部分。
(8)外壳的每个通孔均可以不具有导向孔和凹孔,并且可以完全是压入孔。
(9)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还适用于如下连接器,即这种连接器中,在压入孔的内表面中,对应于接触部分的通过区域的部分成形为:朝向多个顶点或顶部与通过区域远离。这是例如下面时候的情形,即压入孔的每个侧边上的直线部分63B并不彼此(直接)相交,而是类似于图6,直线部分63B在其之间具有中间部分(类似于曲线部分或弯曲部分63C),该中间部分例如通过略微波动而具有多个顶点。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包括:
至少一个端子接头(20),所述至少一个端子接头(20)包括与配合端子(30)保持接触的接触部分(41),和
外壳(10),所述外壳(10)形成有至少一个压入孔(14;14A),所述端子接头(20)至少部分地待压入所述压入孔内,
其中,在所述压入孔(14;14A)的内表面中,对应于所述接触部分(41)的通过区域(24;24A)的部分如此成形,使得其朝向对应于所述通过区域(24;24A)的横向中间部分(65)的顶点(62;62A)而远离所述通过区域(24;24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接触部分(41)通过所述压入孔(14;14A)之后,所述端子接头(20)被按压地保持在所述外壳(10)中。
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通过区域(24;24A)的横向中间部分(65)基本上为所述通过区域(24;24A)的横向中部。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外壳(10)的压入孔(14;14A)的内表面中,对应于所述接触部分(41)的通过区域(24;24A)的相对横向端的脊线(63;63B)基本倾斜平直地朝向所述顶点(62;62A)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压入孔(14;14A)的侧边(61)和所述脊线(63)基本为直线,并且所述顶点(62)为点,并且/或者
所述侧边(61)比所述脊线(63)长,并且/或者
在每个顶点(62)的相对两侧处的两个脊线(63)之间的角度大于大约120°,并且/或者
所述侧边(61)和所述脊线(63)之间的角度小于大约120°。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至少在所述端子接头(20)中的接触部分(41)的一个或多个相对的横向端边角处形成一个或多个斜面(7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斜面(71)的斜角小于所述外壳(10)的压入孔(14;14A)的内表面的脊线(63;63A)的竖立部分相对于参照线的倾斜角度,其中所述竖立部分对应于所述接触部分(41)的通过区域(24;24A)的相对横向端,所述参照线平行于所述接触部分(41)。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外壳(10)形成有通孔(TH),所述通孔(TH)沿所述端子接头(20)的压入方向(PID)而穿透,并且
所述压入孔(14;14A)沿压入方向(PID)仅形成在所述通孔(TH)的一部分中。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接头(20)包括在所述压入方向(PID)上位于所述接触部分(41)之后的较宽部分(25),所述较宽部分(25)宽于所述接触部分(41),并且由所述压入孔(14;14A)的内表面所按压和固定。
10.一种装配连接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形成有至少一个压入孔(14;14A)的外壳(10),和
将至少一个端子接头(20)至少部分地压入相应的压入孔(14;14A)内,其中,所述端子接头(20)包括保持与配合端子(30)保持接触的接触部分(41),同时保持朝向顶点(62;62A)、在所述压入孔(14;14A)的内表面的对应于接触部分(41)的通过区域(24;24A)的部分和所述通过区域(24;24A)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顶点(62;62A)对应于所述通过区域(24;24A)的横向中间部分(65)。
CN2008100087122A 2007-01-24 2008-01-24 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Active CN1012670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13411A JP4899889B2 (ja) 2007-01-24 2007-01-24 コネクタ
JP2007-013411 2007-01-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7068A true CN101267068A (zh) 2008-09-17
CN101267068B CN101267068B (zh) 2012-02-22

Family

ID=39432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87122A Active CN101267068B (zh) 2007-01-24 2008-01-24 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645172B2 (zh)
EP (1) EP1950841B1 (zh)
JP (1) JP4899889B2 (zh)
KR (1) KR100972379B1 (zh)
CN (1) CN10126706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0173A (zh) * 2017-02-03 2018-08-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连接器
CN108539483A (zh) * 2018-02-01 2018-09-14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充电机充电枪上结构改良的防尘帽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95930A (ja) * 2011-03-01 2012-10-11 Panasonic Corp スピーカ用フレー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およびこの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移動体装置
JP5751874B2 (ja) * 2011-03-22 2015-07-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端子仮係止構造
JP5795907B2 (ja) * 2011-08-29 2015-10-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基板コネクタ用の圧入端子およびその圧入端子の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に対する固定構造
JP5912632B2 (ja) * 2012-02-16 2016-04-27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440345B2 (ja) * 2013-02-27 2018-12-19 日本端子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437382B2 (ja) * 2015-05-14 2018-12-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19217862A1 (de) * 2019-11-20 2021-05-20 Robert Bosch Gmbh Stecker mit einer Führungsplatte
JP2022144858A (ja) * 2021-03-19 2022-10-03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3798B2 (ja) * 1978-10-25 1983-12-0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紙幣真偽判別装置におけるテストデ−タ表示方式
NL8105229A (nl) * 1981-11-18 1983-06-16 Du Pont Nederland Connectormontageblok.
JPS63117069A (ja) 1986-11-05 1988-05-21 Kibun Kk カルサミンの精製方法
JPS6466767A (en) 1987-09-08 1989-03-13 Pfu Ltd Data transfer system
JP3044979B2 (ja) 1993-07-15 2000-05-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吊り具及び住宅構成用ユニットの載置方法
JP2803574B2 (ja) * 1994-08-30 1998-09-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プレスイン端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095826A (en) * 1997-02-21 2000-08-01 Berg Technology, Inc. Press fit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EP0924806B1 (en) 1997-12-17 2004-04-07 Fci Connectors with floating terminals and a terminal for such a connector
US6086434A (en) * 1998-02-23 2000-07-1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One piece terminal system
JP2000150022A (ja) * 1998-11-04 2000-05-30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における端子圧入構造
JP3503877B2 (ja) * 1999-02-19 2004-03-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角線材を使用した基板用の端子構造
JP3489670B2 (ja) * 1999-08-05 2004-01-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の保護カバー
JP2002015806A (ja) 2000-06-29 2002-01-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4164932A (ja) * 2002-11-11 2004-06-1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4362814A (ja) * 2003-06-02 2004-12-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及び端子金具
JP4112475B2 (ja) * 2003-10-31 2008-07-02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タインプレート
JP4179170B2 (ja) * 2004-01-16 2008-11-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602005003527T2 (de) 2004-09-29 2008-10-2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Yokkaichi Ein Verbinder und Steckkontakt
JP2006100231A (ja) * 2004-09-29 2006-04-1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基板用コネクタ
KR100768738B1 (ko) * 2005-02-02 2007-10-22 스미토모 덴소 가부시키가이샤 수형 단자 피팅과, 수형 단자 피팅용 플레이트 재료,그리고 수형 단자 피팅의 형성 방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0173A (zh) * 2017-02-03 2018-08-1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连接器
CN108539483A (zh) * 2018-02-01 2018-09-14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充电机充电枪上结构改良的防尘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50841B1 (en) 2012-12-19
US7645172B2 (en) 2010-01-12
KR20080069928A (ko) 2008-07-29
JP2008181729A (ja) 2008-08-07
US20080176454A1 (en) 2008-07-24
JP4899889B2 (ja) 2012-03-21
EP1950841A3 (en) 2009-10-21
CN101267068B (zh) 2012-02-22
EP1950841A2 (en) 2008-07-30
KR100972379B1 (ko) 2010-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7068B (zh) 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CN103166019B (zh) 电连接器组件
JP4858050B2 (ja) コネクタ
JP4802959B2 (ja) コネクタ
CN101527409B (zh) 电连接器
CN101359793B (zh) 具有可弹性变形连接检测装置的连接器
CN101685912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01202397B (zh) 同轴电连接器
US2010006890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ow profile contacts
US9673544B1 (en) Short type metal female terminal and an LED light using the same
JP2015176670A (ja) 端子金具及びコネクタ
US9357656B2 (en) Method for solderless electrical press-fit contacting of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ress-fit pins in circuit boards
CN100536237C (zh) 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02570125A (zh) 电路基板组装体、基板装置、电路基板组装体的组装方法
CN101222095A (zh) 端子接头和连接方法
JP449310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4165161A (ja) プラグ接続デバイス、プラグ接続デバイス用のコンタクトピン及びプラグ接続デバイス用の受容要素
JP2008027713A (ja) 基板間接続コネクタ
CN100553044C (zh) 连接器
CN203434330U (zh) 电连接器
CN204088625U (zh) 电连接器
CN101308966B (zh) 成套电路板连接器和将连接器安装至电路板的方法
JP2006216315A (ja) 端子金具
CN205335526U (zh) 连接器
WO2008015104A1 (en) Electrical contac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