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4308A - 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壳聚糖肝靶向复合给药系统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壳聚糖肝靶向复合给药系统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4308A
CN101254308A CNA2008100526350A CN200810052635A CN101254308A CN 101254308 A CN101254308 A CN 101254308A CN A2008100526350 A CNA2008100526350 A CN A2008100526350A CN 200810052635 A CN200810052635 A CN 200810052635A CN 101254308 A CN101254308 A CN 1012543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tosan
enoxolone
polyethylene glycol
preparation
l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526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4308B (zh
Inventor
袁直
田秦
张闯年
黄微
贺晓婷
刘通
张跃
陈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ka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ka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ka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ka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8100526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543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54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4308A/zh
Priority to US12/338,966 priority patent/US917385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43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43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新型肝靶向药物载体——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肝靶向复合给药系统。制备这种纳米给药系统时,先将肝靶向小分子甘草次酸通过不同位点修饰氨基聚乙二醇,制备成水溶性的大分子肝靶向化合物,按一定比例与含药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溶液混合,搅拌条件加入离子交联剂,经物理缠绕、静电相互作用自发形成纳米粒的同时引入靶向基团。本发明引入靶向基团的方法新颖,成球简单,条件温和,靶向基团的含量高(甘草次酸的质量分数为5~30%)。本发明对肝癌细胞的杀伤能力强,体外细胞实验显示给药系统对肝细胞有很强的结合能力,高的靶向基团含量可提高给药系统的肝靶向能力,实现对肝脏的靶向定位,为肝癌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Description

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壳聚糖肝靶向复合给药系统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及医用领域,具体是涉及甘草次酸-聚乙二醇修饰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肝靶向复合给药系统与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地区,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占全球的45%,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5年存活率仅有5%。治疗癌症可借助器官移植、放疗、化疗等方法。对肝癌来说,移植方法受到肝脏供体的限制并存在免疫排斥问题;放疗会直接损伤胆管,一般不用于肝癌的治疗。因此使用抗肿瘤药物的“化疗”法在肝癌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的“化疗”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大多抗肿瘤药物水溶性差,靶向性低,毒性大,加之肝脏本身对药物有耐受能力,药物剂量小时作用甚微;大剂量用药无疑会严重伤害其它脏器导致器官衰竭。因此发展可控性和肝靶向性的药物传递系统对肝脏肿瘤的治疗十分必要,已成为新一代药物传递系统的重点研究方向。肝靶向给药系统(Hepatic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HTDDS)可将药物高效输送至肝脏并在病变部位高浓度富集,减轻药物对其它脏器的损害,减少用药剂量和给药次数,提高疗效。
具有体内肝靶向功能的给药系统研究尚不成熟,缺乏系统性和规律性,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缓慢。以单克隆抗体为靶向基团,连接药物、放射性核素等进行肝脏疾病的治疗,是目前国际上研究肝靶向材料的主要方法。单克隆抗体作为靶向物质最大的优点是靶向性强,但目前使用的抗体主要是鼠源性,长期安全性成为首要问题。2006年用于乳腺癌治疗的曲妥珠单抗引起患者严重的并发症,出现心脏衰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对肝细胞表面受体的结构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受体介导的肝靶向给药系统成为研究的焦点。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是肝实质细胞的特异性受体,可专一识别带有半乳糖残基的配体,载体半乳糖基化作为肝靶向材料的研究很多,但大多数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清中存在结合抑制剂,可导致ASGP-R对半乳糖基的特异识别作用降低(Stockert R.J.,Morell A.G..Hepatic bindingprotein:the galactose-specific receptor of mammalian hepatocytes,Hepatology,1983,3:750-757)。因此发现并利用具有更强肝靶向性的物质对于实现高效受体介导的肝靶向给药意义重大。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存在于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茎部,无毒、廉价。1991年,Negishi证实了大鼠肝细胞膜上含有大量的甘草次酸结合位点和少量的甘草酸结合位点(Negishi M.,Irie A.,Nagata N.,et al.Specific binding of glycyrrhetinic acid to the rat livermembrane,Biochim.Biophys.Acta.,1991,1066:77-82),随后国内外一些学者纷纷报道了以甘草酸/甘草次酸修饰的脂质体或血清蛋白可在肝脏富集(Sayoko Osaka,Hideki Tsuji,HiroshiKiwada.Uptake of liposomes surface-modified with glycyrrhizin by primary cultures rathepatocytes,Biol.Pham.Bull.,1994,17:940-943;毛声俊,侯世祥等.甘草酸表面修饰万乃洛韦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肝靶向性研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4,21:570-574;Sheng-junMao,Shi-xiang Hou,Ru He,et al.Uptake of albumin nanoparticle surface modifified withglycyrrhizin by primary cultured rat hepatocytes.World J.Gastroentenol.,2005,11:3075-3079),但脂质体在血液中可快速的被清除,被包载物也容易从体系中渗漏是制约其应用的瓶颈,因此开发新的载体材料,研制新型给药系统意义重大。
在细胞内,蛋白质和脂类的糖基化修饰是它们结构和功能调控的关键;在细胞外,糖类是细胞与细胞进行通讯的语言,癌症和免疫反应等过程都与糖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细胞表面高度表达糖蛋白和糖脂,肿瘤细胞的去接触抑制、浸润和转移都与其表面的糖链结构细微变化有关。将药物或载体分子糖基化将提高药物和肿瘤细胞的亲和能力,有利于药物通过肿瘤细胞膜和细胞质的阻碍到达细胞核。因此,利用糖类来作为载体引导药物分子进攻靶细胞是有利的。壳聚糖是一种聚阳离子电解质,无毒价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研究表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抗肿瘤活性,是抗肿瘤药物的优异载体。
中国专利CN101006983A公开了甘草酸修饰壳聚糖/羧化壳聚糖复合载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甘草酸修饰组可进入到鼠肝实质细胞的细胞核中,相同时间内荧光标记的甘草酸盐修饰的纳米粒在肝实质细胞的荧光强度强于对照组,专利是将甘草酸盐为靶向基团,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制备成载药纳米粒而并未涉及甘草次酸的相关内容(文献报道肝细胞膜上甘草次酸的结合位点多于甘草酸);中国专利CN1743008A制备了甘草次酸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子并表现出明显的肝靶向性,但甘草次酸直接修饰壳聚糖的制备条件较为复杂,取代度低(5%),因此开发新的方法引入靶向基团,提高给药系统中靶向基团的含量意义重大;对甘草次酸的改性研究很多,华东理工大学的洪伟从甘草次酸的羧基修饰聚乙二醇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而并未提及其作为靶向配基的可能(洪伟,何明磊,魏东芝.18-β甘草次酸聚乙二醇轭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32:415)。具有主动靶向的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复合给药系统技术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甘草次酸-聚乙二醇修饰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肝靶向复合给药系统与制备方法。本发明充分利用甘草次酸的高度肝靶向性,通过不同位点对其亲水改性制备成大分子靶向化合物,经物理缠绕,离子交联的方式提高靶向基团在给药系统中的含量,制备成具有主动靶向的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复合给药系统,实现对肝脏的靶向定位,为肝脏疾病的防治、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肝靶向复合给药系统,该复合给药系统是以肝靶向化合物甘草次酸-聚乙二醇与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为载体材料,通过离子交联包埋治疗肝脏疾病药物抗癌药物制成,粒径为100~350nn,甘草次酸基团的含量为5~30%(质量分数),载药率为2~20%。
所述的甘草次酸-聚乙二醇与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复合纳米粒载体材料是以下述化合物为原料制备而成:
肝靶向化合物: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分子量为2000~50000)。
载体材料: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脱乙酰度>70%,分子量3000~200000)。
离子交联剂:三聚磷酸钠、柠檬酸三钠、葡聚糖硫酸酯、海藻酸钠、聚苹果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葡聚糖硫酸酯,海藻酸钠,聚苹果酸钠的分子量为2000~8000。
壳聚糖衍生物包括:乙二醇壳聚糖,氧-羧甲基壳聚糖,氧-羧丙基壳聚糖,异丙醇壳聚糖及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
所述的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与甘草次酸-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0.1~10。
所述的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与离子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8∶1。
所述的肝靶向化合物的结构有以下两种:
(一)甘草次酸的羧基与聚乙二醇相连:GA-PEG
n=45~2000或
(二)甘草次酸的羟基与聚乙二醇相连:mGA-suc-PEG
Figure A20081005263500082
n=45~2000
所述的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的结构为:
Figure A20081005263500091
壳聚糖:R1=H,R2=H
乙二醇壳聚糖:R1=CH2CH2OH,R2=H
氧-羧甲基壳聚糖:R1=CH2COOH,R2=H
异丙醇壳聚糖:R1=CH2CH(OH)CH3,R2=H
氧-羧丙基壳聚糖:R1=CH2CH2COOH,R2=H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R1=H,
Figure A20081005263500092
n=20~1250
本发明提供的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肝靶向复合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甘草次酸-聚乙二醇的制备
①通过甘草次酸的羧基偶联氨基聚乙二醇制备甘草次酸-聚乙二醇
甘草次酸,氨基聚乙二醇溶解于二氯甲烷中,0℃下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及4-氮,氮-二甲胺基吡啶,搅拌0.5~1小时,升温回流12~48小时,过滤,滤液浓缩后用乙醚沉淀,收集固体,室温真空干燥,得羧基偶联聚乙二醇的肝靶向化合物甘草次酸-聚乙二醇,产品记为:GA-PEG。
②通过甘草次酸的羟基偶联氨基聚乙二醇制备甘草次酸-聚乙二醇
甘草次酸溶于甲醇中,加入对甲苯磺酸,回流24~72小时,浓缩反应液,水沉淀,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用5%碳酸钠洗涤,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旋蒸得到白色固体为甘草次酸甲酯。
称取制备的甘草次酸甲酯和丁二酸酐,溶于无水吡啶中,加入三乙胺,回流14~15小时,冷却,冷水稀释,盐酸调pH值为3~4,过滤,热水洗涤固体,色谱柱分离提纯,得丁二酸化甘草次酸甲酯,产品记为mGA-suc。
mGA-suc,氨基聚乙二醇溶解于二氯甲烷中,0℃下缓慢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及4-氮,氮-二甲胺基吡啶,搅拌0.5~1小时,升温回流12~48小时,过滤,滤液浓缩后用乙醚沉淀,收集固体,室温真空干燥,得羟基偶联聚乙二醇的肝靶向化合物甘草次酸-聚乙二醇,产品记为:mGA-suc-PEG。
2)配制1~10mg/mL的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0.1~10mg/mL的甘草次酸-聚乙二醇混合液,加入抗癌药物得含药共混液。
3)配制0.5~10mg/mL离子交联剂溶液。
4)复合载药纳米粒的制备
在900~1200r/min搅拌条件下,将步骤3)制得的离子交联剂溶液以0.5~1mL/min的速度加到步骤2)中的共混液中,然后将转速调至400~600r/min,室温搅拌0.5~1小时,得乳光明显的纳米粒悬液,离心,冷冻干燥收集复合载药纳米粒子。
步骤1)中的氨基聚乙二醇为双氨基聚乙二醇或氨基甲氧基聚乙二醇,分子量为2000~50000。
步骤2)中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的脱乙酰度为>75%,分子量为3000~200000。
步骤2)中的壳聚糖衍生物为乙二醇壳聚糖,氧-羧甲基壳聚糖,氧-羧丙基壳聚糖,异丙醇壳聚糖及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中的一种;
步骤2)中的药物为水溶性抗癌药物,如盐酸阿霉素,5-氟脲嘧啶,盐酸阿糖胸苷,全反式维甲酸或环磷酰胺。
步骤2)中的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与甘草次酸-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0.1~10。
步骤2)中的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与抗癌药物的质量比为1∶0.1~2
步骤3)中的离子交联剂为三聚磷酸钠、柠檬酸三钠、葡聚糖硫酸酯、海藻酸钠、聚苹果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葡聚糖硫酸酯,海藻酸钠,聚苹果酸钠的分子量为2000~8000。
步骤4)中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与离子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8∶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了兼具主动靶向和被动靶向双重功效的甘草次酸修饰的复合给药系统。本发明导入靶向基团的方法新颖简捷,避免了各种复杂的化学合成步骤、成球条件温和,无需使用有机溶剂,安全可靠。甘草次酸经聚乙二醇修饰后在保持其靶向性的同时显著的提高了水溶性,将小分子靶向物质甘草次酸制备成大分子靶向化合物——甘草次酸-聚乙二醇,聚乙二醇上电负性的氧与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上带正电荷的氨基相互作用,同时大分子本身之间(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和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的物理缠绕而导入靶向基团。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无毒,生物相容性好,本身也具有抗肿瘤的效果,本发明以其为载体制备的载药纳米粒子在获得缓释的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肝靶向的要求,为肝脏疾病的防治提供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本发明所制备的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复合给药系统的靶向基团(甘草次酸基团)的含量高,质量分数为5~30%,复合给药系统对肝癌细胞的杀伤能力强,高的靶向基团含量可提高给药系统的靶向能力,体外细胞实验显示经甘草次酸修饰的纳米粒对肝细胞有很强的结合能力。
附图说明
图1、甘草次酸-聚乙二醇(mGA-suc-PEG)的核磁图。
图2、甘草次酸-聚乙二醇(mGA-suc-PEG)的紫外可见光谱吸收图。
图3、甘草次酸-聚乙二醇(GA-PEG)/壳聚糖复合纳米粒透射电镜图。
图4、甘草次酸-聚乙二醇(GA-PEG)/壳聚糖复合载阿霉素粒径分布图。
图5、复合纳米粒子包封盐酸阿霉素的体外释放曲线图。
图6、复合载药纳米粒与裸药对肝癌细胞杀伤能力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甘草次酸-聚乙二醇的制备
1.1通过甘草次酸的羧基偶联氨基聚乙二醇制备甘草次酸-聚乙二醇
甘草次酸(1.0mmol),氨基聚乙二醇(0.1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中,0℃下缓慢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1.2mmol)及催化量的4-氮,氮-二甲胺基吡啶,继续反应0.5~1小时,升温回流24小时,过滤,滤液浓缩后用乙醚沉淀,收集固体,室温真空干燥,得羧基偶联聚乙二醇的肝靶向化合物甘草次酸-聚乙二醇,产品记为:GA-PEG。
1.2通过甘草次酸的羟基偶联氨基聚乙二醇制备甘草次酸-聚乙二醇
甘草次酸(31.9mmol)溶于200.0mL甲醇中,加入对甲苯磺酸(11.6mmol),回流72小时,浓缩反应液,水沉淀,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用5%碳酸钠洗涤,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旋蒸得到白色固体为甘草次酸甲酯,室温真空干燥。
准确称取制备的甘草次酸甲酯(5.0mmol)和丁二酸酐(20.0mmol),溶于50.0mL无水吡啶中,滴加10.0mL三乙胺,回流14~15小时,冷却,冷水稀释,盐酸调pH值为3~4,过滤,热水洗涤固体,固体经色谱柱分离提纯,得丁二酸化甘草次酸甲酯,记为mGA-suc。
自制的mGA-suc(1.0mmol),氨基聚乙二醇(0.1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中,0℃下缓慢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1.2mmol)及催化量的4-氮,氮-二甲胺基吡啶,继续反应0.5~1小时,升温回流24小时,过滤,滤液浓缩后用乙醚沉淀,收集固体,室温真空干燥,得羟基偶联聚乙二醇的肝靶向化合物甘草次酸-聚乙二醇,产品记为:mGA-suc-PEG。400M核磁表征如图1∶0.6~2.0ppm为甘草次酸上的角甲基和亚甲基的峰,2.6~2.8ppm为丁二酸酐上的CH2的峰,3.64ppm为聚乙二醇上CH2的及COOCH3的峰;紫外可见光谱图如图2所示,在252nm左右有强的吸收峰。
所述的氨基聚乙二醇为双氨基聚乙二醇,分子量为3400。
实施例2: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
2.1乙二醇壳聚糖的制备
1.0g壳聚糖(分子量50000,脱乙酰度95%),用20.0mL,50wt%的氢氧化钠溶液于-20℃碱化48小时,解冻后加入30.0mL异丙醇和氯乙醇(2∶3,v/v),60℃过夜,过滤,沉淀用蒸馏水溶解后,盐酸调pH为7,透析48小时,冷冻干燥得到产品。
2.2异丙醇壳聚糖的制备
1.0g壳聚糖(分子量50000,脱乙酰度95%),用10.0mL,50wt%的氢氧化钠溶液于-20℃碱化48小时,解冻后加入30.0mL异丙醇,40℃碱化1小时,然后滴加30.0mL环氧丙烷,50℃条件下搅拌2小时,过滤,收集沉淀,沉淀用蒸馏水溶解后,盐酸调pH为7,透析48小时,冷冻干燥得到产品。
2.3氧-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
10.0g壳聚糖(分子量50000,脱乙酰度95%),20.0g氢氧化钠,20.0mL蒸馏水及80.0mL异丙醇加入到圆底瓶中,室温静置24小时,水浴50℃搅拌1小时,然后逐滴加入20.0mL含15.0g氯乙酸的异丙醇,继续搅拌4小时,加入200mL 70%乙醇终止反应,过滤,用70~90%的乙醇洗涤,用水将固体溶解后,盐酸调pH为7,透析2天,冷冻干燥。
2.4氧-羧丙基壳聚糖的制备
10.0g壳聚糖(分子量50000,脱乙酰度95%),20.0g氢氧化钠,20.0mL蒸馏水及80.0mL异丙醇加入到圆底瓶中,室温静置24小时,水浴50℃搅拌1小时,然后逐滴加入20.0mL含17.0g β-氯丙酸的异丙醇,继续搅拌4小时,加入200mL 70%乙醇终止反应,过滤,用70~90%的乙醇洗涤,用水将固体溶解后,盐酸调pH为7,透析2天,冷冻干燥。
2.5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的制备
1.0g壳聚糖(分子量50000,脱乙酰度95%),用20.0mL 50wt%的氢氧化钠溶液于-20℃碱化48小时,解冻后加入30.0mL异丙醇,40℃碱化1小时,然后滴加缩水甘油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缩水甘油三甲基氯化铵=1∶3),50℃下搅拌2小时,过滤,收集沉淀,沉淀用蒸馏水溶解后,盐酸调pH为7,透析2天,冷冻干燥得到产品。
实施例3: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壳聚糖复合纳米粒的制备
3.1共混液的配制
称取8.75mg壳聚糖(分子量50000,脱乙酰度95%),7.0mg实施例1制备的甘草次酸-聚乙二醇(GA-PEG)溶解于5.0mL 1%的盐酸中,配制成壳聚糖(1.75mg/mL),甘草次酸-聚乙二醇(1.40mg/mL)的共混溶液。
3.2离子交联剂的配制
称取2.0mg三聚磷酸钠,溶解于2.0mL双蒸水中。
3.3复合纳米粒的制备
取2.0mL实施例3.2制备的离子交联剂,室温搅拌下(转速为1000r/min)缓慢加入到5.0mL实施例3.1制备的共混液中,滴加完毕后调整转速为450r/min,继续搅拌0.5小时,得到乳光明显的纳米粒。透射电镜观测粒子形态及大小,见图3,粒径为210nm,规整球形结构。
3.4复合纳米粒中甘草次酸含量测定
将实施例3.3制备的纳米粒于15000r/min离心20min,收集纳米粒子,冷冻干燥。将冻干的纳米粒子称重后用10%的盐酸解离纳米粒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于252nm左右检测其吸收强度,经计算得甘草次酸基团的质量分数为13.2%。
实施例4: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壳聚糖复合载阿霉素的抑癌效果
4.1含药共混液的配制
称取8.75mg壳聚糖(分子量50000,脱乙酰度95%),7.0mg实施例1制备的甘草次酸-聚乙二醇(GA-PEG)溶解于5.0mL 1%的盐酸中,配制成壳聚糖(1.75mg/mL),甘草次酸-聚乙二醇(1.40mg/mL)的溶液,加入3.0mg盐酸阿霉素得含药共混液。
4.2复合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
如实施例3所述步骤制得载药纳米粒子。粒度分析仪测定复合载药纳米粒的粒径分布,见附图4,有效粒径216nm,多分散性0.205。复合纳米粒载阿霉素率(LC)和包封率(EE)的计算公式分别如式(1),式(2)所示:
Figure A20081005263500132
包封率为:80.5%;载药率为:5.0%
4.3复合载药纳米粒子的体外释放性能
精确称取一定量冻干的复合载药纳米粒,置于10.0mL PBS缓冲液中(pH=7.4),37℃恒温振荡,速度为(90±5)次·min-1。定期取样离心,更换介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释放介质中阿霉素含量。复合纳米粒子在初始的2小时内有突释(13%),6天后的累积释放量为28%,释放曲线见附图5。
4.4复合载药纳米粒对肝癌细胞的杀伤
将生长良好的7703肝癌细胞消化,加适量培养液,细胞计数,用生长液调整细胞浓度,以5000细胞/mL/孔接种于96孔细胞板,37℃5%CO2孵箱培养。96孔板细胞生长成片后,用PBS洗涤已生长成片的96孔细胞板,然后按不同浓度药物接种96孔板,37℃5%CO2孵箱培养。72小时后,每孔加入20uLMTT溶液(5mg/mL,即0.5%MTT),继续培养4小时。离心,弃去上清夜,加入100uL二甲亚砜,置摇床上低速振荡10分钟,使结晶物充分溶解,在酶联免疫检测仪OD 570nm处测量各孔的吸光值,所得结果见附图6,较大浓度时(>0.25ug/mL),复合载药纳米粒有较强的抑癌效果,癌细胞存活率小于40%;当药物浓度为4.0ug/mL时,癌细胞存活率仅为14%,略高于裸药结果。实验表明,在相当药量的条件下,载药纳米粒对肝癌细胞有较强的杀伤能力。
实施例5: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壳聚糖复合纳米粒对肝细胞的结合作用
5.1壳聚糖的荧光标记
将10mL含5.5mg异硫氰酸荧光素的无水甲醇溶液加入到5.5mL 1%的壳聚糖(分子量50000,脱乙酰度95%)溶液中,避光条件下室温搅拌24小时,用0.05M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9,离心收集沉淀,再用1%的盐酸将沉淀溶解,透析3天,冷冻干燥,得荧光素标记的壳聚糖。取适量,配制成1.75mg/mL的溶液。
5.2荧光标记的复合纳米粒的制备
操作步骤同实施例3,得荧光标记的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壳聚糖复合纳米粒。
5.3甘草次酸修饰组和未经修饰的纳米粒体外细胞摄取
按粒子浓度为200ug/mL,分别孵育生长良好的肺癌细胞A509、正常肝细胞LO2及肝癌细胞7703,4小时后用无血清1640洗涤2次,于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内,未经甘草次酸修饰的纳米粒在肝细胞和肺细胞的的荧光强度极低且肝细胞和肺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量相当;甘草次酸修饰组肝细胞的荧光强度要远强于肺细胞,且肝癌细胞的摄取量多于正常肝细胞。
实施例6:乳糖酸-聚乙二醇/壳聚糖复合纳米粒的制备
6.1乳糖酸-聚乙二醇的制备
5.0mL乳糖酸水溶液(1.0mmol),1.0mL含二环己基碳二亚胺(1.2mmol)的四甲基乙二胺的混合液,室温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到15.0mL氨基聚乙二醇(0.1mmol)的溶液中,室温搅拌72小时,过滤,滤液透析3天,冷冻干燥。
6.2共混液的配制
称取8.75mg壳聚糖(分子量50000,脱乙酰度95%),7.0mg实施例6中6.1制备的乳糖酸-聚乙二醇溶解于5.0mL 1%的盐酸中,配制成壳聚糖(1.75mg/mL),乳糖酸-聚乙二醇(1.40mg/mL)的共混溶液。
6.3离子交联剂的配制:
称取2.0mg三聚磷酸钠,溶解于2.0mL双蒸水中。
6.4复合纳米粒的制备:
将2.0mL实施例6.3制备的离子交联剂,室温搅拌下(转速为1000r/min)缓慢加入到5.0mL实施例6.2制备的共混液中,滴加完毕后调整转速为450r/min,继续搅拌0.5小时,得到乳光明显的纳米粒。
实施例7: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壳聚糖衍生物复合纳米粒的制备
7.1共混液的配制
称取8.75mg壳聚糖衍生物(实施例2中的一种,分子量50000,脱乙酰度95%),7.0mg实施例1制备的甘草次酸-聚乙二醇(GA-PEG)溶解于5.0mL 1%的盐酸中,配制成壳聚糖衍生物(1.75mg/mL),甘草次酸-聚乙二醇(1.40mg/mL)的共混溶液。
7.2混合离子交联剂的配制
称取2.0mg三聚磷酸钠,1.875mg葡聚糖硫酸酯(分子量为4000)溶解于2.0mL双蒸水中。
7.3复合纳米粒的制备
将2.0mL实施例7.2制备的离子交联剂,室温搅拌下(转速为1000r/min)缓慢加入到5.0mL实施例7.1制备的共混液中,滴加完毕后调整转速为450r/min,继续搅拌0.5小时,得到乳光明显的纳米粒。
实施例8:mGA-suc-PEG/壳聚糖复合载5-氟脲嘧啶的制备
8.1含药共混液的配制
称取8.75mg壳聚糖(分子量50000,脱乙酰度95%),7.0mg实施例1制备的甘草次酸-聚乙二醇(mGA-suc-PEG)溶解于5.0mL 1%的盐酸中,配制成壳聚糖衍生物(1.75mg/mL),甘草次酸-聚乙二醇(1.40mg/mL)的共混溶液,加入3.0mg 5-氟脲嘧啶得含药共混液。
8.2离子交联剂的配制
称取2.0mg三聚磷酸钠,溶解于2.0mL双蒸水中。
8.3复合载药纳米粒的制备
将2.0mL实施例8.2制备的离子交联剂,室温搅拌下(转速为1000r/min)缓慢加入到5.0mL实施例8.1制备的共混液中,滴加完毕后调整转速为450r/min,继续搅拌0.5小时,得到乳光明显的纳米粒。粒度分析仪测定其平均粒径为225nm,多分散性为0.156。
8.4复合纳米粒载5-氟脲嘧啶的载药率和包封率的测定
4℃条件下,15000r/min高速离心分离实施例8.3制备的载药纳米粒20min,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于波长266nm处检测上清夜中5-氟脲嘧啶含量。纳米粒冷冻干燥后称重低温保存备用。如4.2中(1)和(2)式所述的方法计算载5-氟脲嘧啶的载药率和包封率。经计算得载药率(LC)为10.5%,包封率(EE)为85.4%。

Claims (9)

1、一种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肝靶向复合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它是以肝靶向化合物甘草次酸-聚乙二醇与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为载体材料,经离子交联包埋治疗肝脏疾病药物抗癌药物制成,粒径为100~350nm,甘草次酸基团的含量为5~30%,载药率为2~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草次酸-聚乙二醇与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复合纳米粒载体材料是以下述化合物为原料制备而成:
肝靶向化合物: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分子量为2000~50000;
载体材料: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脱乙酰度>70%,分子量3000~200000;
离子交联剂:三聚磷酸钠、柠檬酸三钠、葡聚糖硫酸酯、海藻酸钠或聚苹果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葡聚糖硫酸酯、海藻酸钠与聚苹果酸钠的分子量为2000~8000;
壳聚糖衍生物包括:乙二醇壳聚糖,氧-羧甲基壳聚糖,氧-羧丙基壳聚糖,异丙醇壳聚糖及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
所述的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与甘草次酸-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0.1~10;
所述的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与离子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8∶1;
所述的肝靶向化合物的结构有以下两种:
(一)甘草次酸的羧基与聚乙二醇相连
n=45~2000或
(二)甘草次酸的羟基与聚乙二醇相连
Figure A20081005263500022
n=45~2000
所述的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的结构为:
Figure A20081005263500031
壳聚糖:R1=H,R2=H
乙二醇壳聚糖:R1=CH2CH2OH,R2=H
氧-羧甲基壳聚糖:R1=CH2COOH,R2=H
异丙醇壳聚糖:R1=CH2CH(OH)CH3,R2=H
氧-羧丙基壳聚糖:R1=CH2CH2COOH,R2=H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R1=H,
Figure A20081005263500032
n=20~12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肝靶向复合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癌药物为水溶性抗癌药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肝靶向复合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癌药物是盐酸阿霉素或5-氟脲嘧啶。
5、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肝靶向复合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经过如下步骤:
5.1甘草次酸-聚乙二醇的制备
①通过甘草次酸的羧基偶联氨基聚乙二醇制备甘草次酸-聚乙二醇
甘草次酸,氨基聚乙二醇溶解于二氯甲烷中,0℃下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及4-氮,氮-二甲胺基吡啶,搅拌0.5~1小时,升温回流12~48小时,过滤,滤液浓缩后用乙醚沉淀,收集固体,室温真空干燥,得羧基偶联聚乙二醇的肝靶向化合物甘草次酸-聚乙二醇;
②通过甘草次酸的羟基偶联氨基聚乙二醇制备甘草次酸-聚乙二醇
甘草次酸溶于甲醇中,加入对甲苯磺酸,回流24~72小时,浓缩反应液,水沉淀,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用5%碳酸钠洗涤,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旋蒸得到白色固体为甘草次酸甲酯;
准确称取制备的甘草次酸甲酯和丁二酸酐,溶于无水吡啶中,滴加三乙胺,回流14~15小时,冷却,冷水稀释,盐酸调pH值为3~4,过滤,洗涤,色谱柱分离提纯,得到丁二酸化甘草次酸甲酯;
将丁二酸化甘草次酸甲酯,氨基聚乙二醇溶解于二氯甲烷中,0℃下缓慢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及4-氮,氮-二甲胺基吡啶,搅拌0.5~1小时,升温回流12~48小时,过滤,滤液浓缩后用乙醚沉淀,收集固体,室温真空干燥,得羟基偶联聚乙二醇的肝靶向化合物甘草次酸-聚乙二醇;
所述的氨基聚乙二醇为双氨基聚乙二醇,分子量为3400;
5.2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
①乙二醇壳聚糖的制备
壳聚糖,用50wt%的氢氧化钠溶液低温碱化24~72小时,加入异丙醇和氯乙醇,升温过夜,过滤,收集沉淀,蒸馏水溶解后,盐酸调pH为7,透析,冷冻干燥得到产品;
②异丙醇壳聚糖的制备
壳聚糖,用50wt%的氢氧化钠溶液低温碱化24~72小时,加入异丙醇,升温1小时后加入环氧丙烷,升温搅拌,过滤,收集沉淀,蒸馏水溶解后,盐酸调pH为7,透析,冷冻干燥得到产品;
③氧-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
壳聚糖,氢氧化钠,蒸馏水及异丙醇加入到圆底瓶中,室温12~48小时,水浴升温搅拌0.5~2小时,加入氯乙酸和异丙醇,继续搅拌2~10小时,用乙醇终止反应,过滤,用70~90%的乙醇洗涤,用水将固体溶解后,盐酸调pH为7,透析,冷冻干燥;
④氧-羧丙基壳聚糖的制备
壳聚糖,氢氧化钠,蒸馏水及异丙醇加入到圆底瓶中,室温12~48小时,水浴升温搅拌0.5~2小时,加入β-氯丙酸和异丙醇,继续搅拌2~10小时,用乙醇终止反应,过滤,用70~90%的乙醇洗涤,用水将固体溶解后,盐酸调pH为7,透析,冷冻干燥;
⑤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的制备
壳聚糖,用50wt%的氢氧化钠溶液低温碱化24~72小时,加入异丙醇,升温1小时后加入缩水甘油三甲基氯化铵,搅拌,过滤,收集沉淀,沉淀用蒸馏水溶解后,盐酸调pH为7,透析,冷冻干燥得到产品;
所述的壳聚糖分子量为50000,脱乙酰度为95%;
5.3配制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的浓度为1~10mg/mL,甘草次酸-聚乙二醇的浓度为0.1~10mg/mL的共混液,加入抗癌药物得含药共混液;
5.4配制0.5~10mg/mL离子交联剂溶液;
5.5复合纳米粒的制备
在900~1200r/min搅拌条件下,将步骤5.4制得的离子交联剂溶液以0.5~1mL/min的速度滴加到步骤5.3中的共混液中,然后将转速调至400~600r/min,室温搅拌0.5~1h,得乳光明显的纳米粒悬液,离心,冷冻干燥收集载药纳米粒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聚糖或壳聚糖衍生物与抗癌药物的质量比为1∶0.1~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交联剂为三聚磷酸钠或三聚磷酸钠与葡聚糖硫酸酯的混合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三聚磷酸钠和葡聚糖硫酸酯的质量比为1∶0.5~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靶向化合物为乳糖酸-聚乙二醇或半乳糖-聚乙二醇。
CN2008100526350A 2008-04-08 2008-04-08 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壳聚糖肝靶向复合给药系统及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43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526350A CN101254308B (zh) 2008-04-08 2008-04-08 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壳聚糖肝靶向复合给药系统及制备方法
US12/338,966 US9173852B2 (en) 2008-04-08 2008-12-18 Glycyrrhetinic acid-mediated nanoparticles of hepatic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use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526350A CN101254308B (zh) 2008-04-08 2008-04-08 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壳聚糖肝靶向复合给药系统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4308A true CN101254308A (zh) 2008-09-03
CN101254308B CN101254308B (zh) 2010-09-15

Family

ID=39889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5263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4308B (zh) 2008-04-08 2008-04-08 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壳聚糖肝靶向复合给药系统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54308B (zh)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52691A1 (zh) * 2008-06-17 2009-12-23 浙江大学 聚乙二醇修饰壳寡糖脂肪酸嫁接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20017A (zh) * 2010-07-31 2010-12-22 大连理工大学 用于促进甘草次酸经皮渗透的组合物
CN102268103A (zh) * 2011-09-02 2011-12-07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壳聚糖醋酸盐的制备方法
CN102512369A (zh) * 2011-12-19 2012-06-27 武汉大学 甘草次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58546A (zh) * 2010-12-31 2012-07-11 四川大学 聚乙二醇甘草次酸酯、复合载药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836435A (zh) * 2012-09-20 2012-12-26 南开大学 基于海藻酸钠的pH敏感型肝靶向复合纳米给药系统及制备方法
CN101766584B (zh) * 2008-12-30 2013-03-06 华东理工大学 聚乙二醇/水溶性壳聚糖协同修饰的长循环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45823A (zh) * 2014-06-26 2014-09-17 武汉大学 一种甘草次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707148A (zh) * 2015-02-12 2015-06-17 郑增娟 一种用于抗肝癌的聚乙二醇改性甘草次酸和姜黄素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58940A (zh) * 2015-03-31 2015-07-08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以壳聚糖为母体的纳米基因复合物以及制备方法
CN104844730A (zh) * 2015-04-20 2015-08-19 山东大学 低分子肝素-甘草次酸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CN105640922A (zh) * 2016-01-25 2016-06-08 扬州大学 带正电荷具有肝靶向作用的新型三氧化二砷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5748441A (zh) * 2016-03-26 2016-07-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包含喜树碱的层层自组装纳米靶向载体的制备方法
CN106399228A (zh) * 2016-09-26 2017-02-15 南开大学 一种用于三维肝细胞球培养的细胞交联剂材料
CN107312057A (zh) * 2017-06-13 2017-11-03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含有癌细胞靶向分子的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200941A (zh) * 2019-06-24 2019-09-06 苏州大学 作用于小肠的辐射防护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10680A (zh) * 2020-03-31 2020-07-14 江苏崇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甘草次酸衍生物llb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072611A (zh) * 2021-04-06 2021-07-06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一种甘草次酸修饰的多吡啶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80256A (zh) * 2022-03-14 2022-05-13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环境医学与作业医学研究所 甘草次酸诱导肝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及其应用
CN116199799A (zh) * 2022-12-08 2023-06-02 安徽工业大学 光交联gsh/ros响应靶向的壳聚糖基药物载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4054482A1 (en) * 2022-09-06 2024-03-14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Composition for photochemical tissue bonding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52691A1 (zh) * 2008-06-17 2009-12-23 浙江大学 聚乙二醇修饰壳寡糖脂肪酸嫁接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US8466127B2 (en) 2008-06-17 2013-06-18 Zhejiang University Pegylated and fatty acid grafted chitosan oligosaccharide, synthesis method and application for drug delivery system
CN101766584B (zh) * 2008-12-30 2013-03-06 华东理工大学 聚乙二醇/水溶性壳聚糖协同修饰的长循环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20017A (zh) * 2010-07-31 2010-12-22 大连理工大学 用于促进甘草次酸经皮渗透的组合物
CN102558546A (zh) * 2010-12-31 2012-07-11 四川大学 聚乙二醇甘草次酸酯、复合载药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558546B (zh) * 2010-12-31 2014-05-14 四川大学 聚乙二醇甘草次酸酯、复合载药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268103A (zh) * 2011-09-02 2011-12-07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壳聚糖醋酸盐的制备方法
CN102268103B (zh) * 2011-09-02 2013-06-05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壳聚糖醋酸盐的制备方法
CN102512369A (zh) * 2011-12-19 2012-06-27 武汉大学 甘草次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36435A (zh) * 2012-09-20 2012-12-26 南开大学 基于海藻酸钠的pH敏感型肝靶向复合纳米给药系统及制备方法
CN104045823A (zh) * 2014-06-26 2014-09-17 武汉大学 一种甘草次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707148A (zh) * 2015-02-12 2015-06-17 郑增娟 一种用于抗肝癌的聚乙二醇改性甘草次酸和姜黄素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58940A (zh) * 2015-03-31 2015-07-08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以壳聚糖为母体的纳米基因复合物以及制备方法
CN104844730A (zh) * 2015-04-20 2015-08-19 山东大学 低分子肝素-甘草次酸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CN105640922A (zh) * 2016-01-25 2016-06-08 扬州大学 带正电荷具有肝靶向作用的新型三氧化二砷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5748441B (zh) * 2016-03-26 2018-08-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包含喜树碱的层层自组装纳米靶向载体的制备方法
CN105748441A (zh) * 2016-03-26 2016-07-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包含喜树碱的层层自组装纳米靶向载体的制备方法
CN106399228B (zh) * 2016-09-26 2019-08-30 南开大学 一种用于三维肝细胞球培养的细胞交联剂材料
CN106399228A (zh) * 2016-09-26 2017-02-15 南开大学 一种用于三维肝细胞球培养的细胞交联剂材料
CN107312057A (zh) * 2017-06-13 2017-11-03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含有癌细胞靶向分子的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200941A (zh) * 2019-06-24 2019-09-06 苏州大学 作用于小肠的辐射防护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10680A (zh) * 2020-03-31 2020-07-14 江苏崇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甘草次酸衍生物llb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072611A (zh) * 2021-04-06 2021-07-06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一种甘草次酸修饰的多吡啶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072611B (zh) * 2021-04-06 2024-02-06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一种甘草次酸修饰的多吡啶钌配合物抗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14480256A (zh) * 2022-03-14 2022-05-13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环境医学与作业医学研究所 甘草次酸诱导肝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及其应用
WO2024054482A1 (en) * 2022-09-06 2024-03-14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Composition for photochemical tissue bonding
CN116199799A (zh) * 2022-12-08 2023-06-02 安徽工业大学 光交联gsh/ros响应靶向的壳聚糖基药物载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4308B (zh) 201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4308B (zh) 甘草次酸-聚乙二醇/壳聚糖肝靶向复合给药系统及制备方法
CN103705939B (zh) 两亲性熊果酸-多糖偶联物的制备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EP2749292B1 (en) Tumor chemotherapeutic drug formula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4434806B (zh) 一种具有高载药量及主动靶向效应的脂质混合plga纳米粒
KR102237234B1 (ko) 간 표적성을 갖는 유전자/약물을 공동으로 운반하는 통합식 나노 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2125547B (zh) 一种含藤黄酸类药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42573B (zh) 一种壳聚糖基肝靶向纳米粒子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5940A (zh) 一种天然活性药物-多糖靶向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抗肿瘤的应用
WO2009152691A1 (zh) 聚乙二醇修饰壳寡糖脂肪酸嫁接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98493A (zh) 一种可逆转肿瘤耐药的肿瘤主动靶向纳米递药系统
Yang et al. NIR-activated self-sensitized polymeric micelles for enhanced cancer chemo-photothermal therapy
CN112961188B (zh) 一种四价铂前药苄达酸铂、其制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973570B (zh) 唾液酸衍生物修饰的依鲁替尼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49266B (zh) 纳米肝靶向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给药系统及制备方法
CN113144216A (zh) 一种ICG-MSNs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384658A (zh) 一种双靶修饰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Liang et al. An Acid-Sensitive Nanofiber Conjugate Based on a Short Aromatic Peptide for Targeted Delivery of Doxorubicin in Liver Cancer
CN104208704A (zh) 一种pH敏感的碳纳米管靶向递药体系的制备方法
CN108888774A (zh) 一种雷公藤红素-树状大分子缀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840844A (zh) 生物素与葡萄糖共同修饰的乳腺癌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和应用
CN113461754B (zh) 一种碱基修饰的阿霉素前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899018A (zh) 一种cd44靶向硫酸软骨素‑阿霉素缀合物及其plga混合胶束
CN104045823A (zh) 一种甘草次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65482B (zh) 一种甘草次酸和/或叶酸配基修饰的斑蝥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和制备方法
CN114652699A (zh) 一种尺寸转变型纳米递药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15

Termination date: 2016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