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9608B -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9608B
CN101219608B CN200710307203.5A CN200710307203A CN101219608B CN 101219608 B CN101219608 B CN 101219608B CN 200710307203 A CN200710307203 A CN 200710307203A CN 101219608 B CN101219608 B CN 1012196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laser beam
recording medium
boost line
thermoreversible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3072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19608A (zh
Inventor
川原真哉
堀田吉彦
石见知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19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96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196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96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single radiation source per colour, e.g. lighting beams or shutter arrangements
    • B41J2/44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single radiation source per colour, e.g. lighting beams or shutter arrangements using la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7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for heating selectively by radiation or ultrasonic waves
    • B41J2/4753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for heating selectively by radiation or ultrasonic waves using thermosensitive substrates, e.g.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0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using chemical colour formers
    • B41M5/305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using chemical colour formers with reversible electron-donor electron-acceptor composi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0/00Radiation imagery chemistry: process, composition, or product thereof
    • Y10S430/146Laser bea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Heat Sensitive Colour Forming Recording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其中:在图像记录中,照射激光束的中心区域的光照射强度受到控制;在图像记录步骤中,准备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第一条辅助线从构成图像的众多图像线条中的每条图像线条的起点延伸预定距离,是在与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第二条辅助线从每条图像线条的终点出发、在扫描方向上延伸预定距离,当包括一条图像线条的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从第一条辅助线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的终点时,该图像线条被扫描并应用照射激光束,并且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被扫描而不应用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方法,该方法能降低对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损害,该介质具有图像的重复记录和擦除属性,并且可防止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恶化,本发明也涉及适用于该图像处理方法的图像处理器。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图像可在热可逆记录介质(thermally reversible recordingmedium)(下文,可被仅称作“记录介质(recording medium)”或者“介质(medium)”)上被记录并且被擦除,这是通过接触方法进行,其中热可逆记录介质通过与加热源(heat source)接触而被加热。对于加热源,在图像记录的情况下,通常使用热敏头;并且,在图像擦除的情况下,通常使用加热辊、陶瓷加热器或者类似物。 
这样的接触型记录方法的优势在于:当热可逆记录介质包括柔性材料时,如膜和纸,可通过使用压印盘(platen),用加热源均匀地挤压热可逆记录介质来均匀地记录和擦除图像;而且,可使用传统热敏打印机的部件,以廉价的成本产生图像记录设备及图像擦除设备。 
然而,当热可逆记录介质组合有RF-ID标签时,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Laid-Open)(JP-A)No.2004-265247和2004-265249中的描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厚度被自然地加厚,从而降低了其柔性(flexibility)。因此,为了均匀地用热源挤压热可逆记录介质,需要高压。进一步,当在可逆记录介质的表面有凸凹不平或不规则时,使用加热源或者类似物难以记录和擦除图像。考虑到RF-ID标签能从远离热可逆记录介质的位置、以非接触方式记录和重写记忆信息的这一事实,出现了对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需求。需求是一个图像或者多个图像可从远离热可逆记录介质的位置重写在此类热可逆记录介质上。 
为了响应这一需求,当在可逆记录介质的表面有凸凹不平或者不规则时,使用非接触激光的记录方法,被提议为:从远离热可逆记录介质的位置,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记录和擦除每一图像的方法。 
对于这样的使用激光的记录方法,记录设备(激光器)被提议为:用高电压激光束照射热可逆记录介质,以控制照射位置。使用激光器用激光束照射热 可逆记录介质,记录介质吸收光,光被转化成为热,通过热效应在记录介质上产生相变,从而可记录和擦除图像。 
激光器被配置为:通过扫描激光束,同时通过用发动机动作改变扫描镜角度从而改变激光束照射方向,用激光束通过照射用于记录的区域来记录每一图像。因此,由于从扫描镜的停止状态直到扫描镜开始被启动的时间期间,或者从扫描镜的启动状态直到扫描镜被停止的时间期间的加速和减速操作,扫描速度被降低。由于这个原因,在记录起始点(起点)、记录终止点(终点)和折返点,其中在折返点扫描镜的旋转方向被改变,扫描镜的扫描速度遭到降低,并且过多的能量被应用于这些部分。因此就有热可逆记录介质被图像的重复记录和擦除破坏的问题。进一步,当使用XY台(XY stage)代替扫描镜扫描激光束时,由于从XY台的停止状态直到XY台开始启动的时间期间,或者从XY台的启动状态直到XY台停止的时间期间的加速和减速操作,扫描速度受到降低。由于这个原因,类似于使用扫描镜的情况,过多的能量被应用于所记录图像的起点和终点,并且存在热可逆记录介质被破坏的情况。 
在这些点,甚至当过量的能量被应用于传统的非可逆热敏记录介质时,这不会成为一个主要问题;然而,在每一图像被重复记录和擦除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过多的能量被应用于相同位置,引起对记录介质的损害,并且由于损害的累积,每一图像不能以高图像密度均匀地被记录,且不能均匀地被擦除。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No.2003-127466描述了,当图像被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以便记录点彼此重叠,或者当图像用重叠线记录时,控制每一图像点的激光照射能量,以降低给予到这些位置的能量;并且也描述了,当记录直线时,通过降低每个确定间隔的能量,降低了局部热破坏,从而阻止了热可逆记录介质变坏。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No.2004-345273描述了一种通过用照射能量乘以下述与角度R有关的表达式降低能量的技术,其中当使用激光记录图像时,激光束角度被改变。 
    |cos 0.5R|k(0.3<k<4) 
凭借使用该技术,当使用激光记录图像时,可能阻止过多的能量被给予线性图像中的重叠位置;也可能阻止记录介质的恶化,或者维持图像对比,而不会过多地降低能量。 
进一步,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No.2006-306063提议了一种记录方法,其中当某些图像被记录时,通过用聚焦激光束照射非接触型重写热标记,光扫描设备被连续驱动而不会振动激光束,并且只有当激光束被振动(虚拟激光束)时,设想的激光束的轨道在基本恒定的速率下运动时,该激光束受到振动,以扫描激光束并且在非接触型重写热标记上记录图像。 
这些传统的记录方法分别提供了一种技术,其中当使用激光记录图像时,过量的热能量不被应用于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重叠位置处。然而,当均匀的图像以高密度记录、且通过使用高能量激光重复擦除时,不仅图像线条的起点、终点和折叠部分,而且直线的中心部分也被过度加热,在热可逆记录介质的表面上观察到变形的位点和气泡,并且材料本身被热分解——每一种经历了颜色显示和颜色擦除特性的循环,这些材料不能发挥它们的充分能力。结果是,在构成图像的整个图像线条和直线上,包括起点、终点、折返部分,不可能均匀地记录具有高图像密度的图像,并且不可能以充足的水平擦除图像,所以,对于甚至当图像被重复记录和擦除时,引起热可逆记录介质较少损坏的图像处理方法,存在有更多的期望,仍然期望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发明简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该方法能使图像以高密度均匀地被记录,并且均匀地被擦除,包括起点、终点、折返部分的全部图像线条(image lines)和构成图像的直线;能防止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损坏,是通过降低可归因于重复的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的损害;并且能缩短记录时间。而且,本发明也提供了图像处理器,其适合用于本图像处理方法中。 
解决上面所述问题的手段如下: 
<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下述的任意一个步骤:将图像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该介质能依赖于温度可逆地改变其透明度和色调中的任意一个,是通过用激光束照射和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进行,和擦除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是通过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进行,其中图像记录步骤中照射的激光束的中心位置的光照射强度I1,和照射激光束的总光能量的80%光能划界面上的光照射强度I2,满足表达式0.40≤I1/I2≤2.00;在图像记录步骤中,准备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第一条辅助线从构成图像的众多图像线条中的每条图像线条的起点延伸预定距离,是在与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条辅助线是在扫描方向上、从每条图像线条的终点延伸预定距离;当包括图像线条的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从第一条辅助线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的终点时,扫描图像线条并用照射激光束,并且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被扫描、而不用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 
<2>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所述的任意一个步骤: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该介质能可逆地改变其依赖于温度的透明度和色调中的任意一个,通过用激光束照射和加热热可逆记录介质进行;并且,通过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擦除已经记录在该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其中在图像记录步骤中,准备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第一条辅助线从构成图像的众多图像线条中的每条图像线条的起点延伸预定距离,在与扫描方向相对的方向上延伸, 第二条辅助线在扫描方向上、从每条图像线条的终点延伸预定距离,当包括图像线条的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从第一条辅助线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的终点时,用照射激光束、扫描该图像线条,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被扫描、而不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并且在起点和终点,在下述状态下记录每条图像线条,所述状态是其中激光束的扫描速度不能达到基本上均匀的动作。 
<3>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所述的任意一个步骤: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通过用激光束照射和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该介质能可逆地依赖于温度改变其透明度和色调中的任意一种;并且,通过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擦除业已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其中发射激光束的激光是CO2激光器;并且在图像记录步骤中,当包括图像线条的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从第一条辅助线的起点连续扫描至第二条辅助线的终点时,扫描图像线条并照射激光束,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被扫描、而不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 
<4>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所述的任意一个步骤: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该介质能可逆地改变其依赖于温度的透明度和色调中的任意一个,通过用激光束照射和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实现;并且,通过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擦除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其中在与图像记录步骤和图像擦除步骤中的至少一个步骤中被照射的激光束的行进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上的横截面中的光强度分布中,照射激光束的中心部位上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者小于其周边部位上的光照射强度;在图像记录步骤中,准备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第一条辅助线从构成一个图像的众多图像线条中的每条图像线条的起点起延伸出预定距离,是在与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第二条辅助线是在扫描方向上、从每条图像线条的终点起延伸出预定距离,当包括一条图像线条的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在从第一条辅助线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的终点时,扫描出该图像线条并进行激光束照射,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被扫描,而没有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 
<5>根据<1>到<4>项中的任意一项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图像记录步骤和图像擦除步骤的任意一个步骤中,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温度及其周边温度中的任意一个温度被检测,以便控制照射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激光束的照射条件。 
<6>根据<1>到<5>项中的任意一项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激光束没有照射的状态下,用于扫描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的时间是0.2ms(毫秒)到5ms(毫秒)。 
<7>根据<1>到<6>项中的任意一项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构成图像的任意一条图像线条是构成文字、符号和图的任意一种的线。 
<8>根据<1>到<7>项中的任意一项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热可逆记录介质在基底上具有至少一个热可逆记录层;并且在第一个具体温度和第二个具体 温度之间,其中第二个具体温度高于第一具体温度,该热可逆记录层可逆地改变其透明度和色调中的任意一个。 
<9>根据<1>到<8>项中的任意一项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热可逆记录介质在基底上具有至少一个可逆的热敏记录层,并且该可逆的热敏记录层包括树脂和有机低分子量材料。 
<10>根据<1>到<8>项中的任意一项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热可逆记录介质在基底上具有至少一个可逆的热敏记录层,并且该可逆的热敏记录层包括无色染料和可逆性显色剂。 
<11>一种图像处理器,其具有至少一个激光束发射单元,和光照射强度控制单元,该光照射强度控制单元被置于激光束发射单元的激光束发射表面上,并且被配置以改变激光束的光照射强度,其中图像处理器被用于根据<1>到<8>项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中。 
<12>根据<11>项所述的任意一项的图像处理器,其中光照射强度控制单元是透镜、滤光器、遮片和反射镜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一个实施方案,包括如下所述的至少任意一个步骤:将图像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该介质能可逆地依赖于温度改变其的透明度和色调中的任意一个,通过用激光束照射和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进行,和擦除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通过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进行,其中图像记录步骤中照射的激光束的中心位置的光照射强度I1,和对于照射激光束的总光能量而言,在80%光能划界面上的光照射强度I2,满足表达式0.40≤I1/I2≤2.00;在图像记录步骤中,准备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第一条辅助线从构成图像的众多图像线条中的每条图像线条的起点起延伸出预定距离,在同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第二条辅助线从每条图像线条的终点起、在扫描方向上延伸出预定距离,当包括一个图像线条的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从第一条辅助线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的终点时,扫描出图像线条、并用照射激光束,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被扫描、而不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 
在图像处理方法中,于图像记录步骤中,用激光束照射热可逆记录介质,该激光束在光强度分布中的中心部位处的光照射强度被降低很小。因此,这与使用具有高斯分布的传统激光束的情形不同,并且可能防止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恶化,该恶化归因于重复的图像形成和图像擦除,并且可形成高对比度的图像,而不会缩小图像的大小。 
进一步,在图像记录步骤中,准备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第一条辅助线从构成一个图像的众多图像线条中的每条图像线条的起点延伸预定距离,是在与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第二条辅助线是在扫描方向上、从每条图像线条的终点延伸预定距离,当包括一个图像线条的第一条和第二条辅助线从第一条辅助线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的终点时,使用照射激光束、扫描 图像线条,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被扫描、而不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结果是,例如,当激光束通过扫描镜扫描时,扫描镜的扫描速度在记录起始点(起点)、记录终止点(终点)和折点不会减速,在折点处扫描镜的旋转方向被改变,并且当图像被重复记录和擦除时,有可能防止过量的能量被施加于这些点,并且有可能降低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损坏。 
因此,在包括起点、终点、折返部分的整个图像线条和构成图像的直线上,可均匀地记录具有高图像密度的图像,并且均匀地擦除图像,并且可能降低由于重复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产生的损害。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二个实施方案,包括如下至少任意一个步骤:将图像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该介质能可逆地改变其依赖于温度的透明度和色调中的任意一种,通过用激光束照射和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和擦除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通过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其中,在图像记录步骤中,准备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第一条辅助线在与扫描方向相反的反向上、从构成图像的众多图像线条中的每条图像线条的起点延伸预定距离,第二条辅助线在扫描方向上、从每条图像线条的终点延伸预先确定的距离,当包括图像线条的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从第一条辅助线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的终点时,用照射激光束、扫描出图像线条,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被扫描、而不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在激光束的扫描速度不会达到基本均匀的运动的情况下,在起点和终点处,每条图像线条被记录。 
在激光束的扫描速度不会达到基本均匀的运动的情况下,图像线条被记录在图像线条的起点和终点。结果是,可防止过量的能量被应用于起点和终点,可提高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并且缩短记录时间。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三个实施方案包括如下至少任意一种: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通过用激光束照射和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该介质能可逆地改变其依赖于温度的透明度和色调中的任意一种;和,通过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擦除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其中发射激光束的激光是CO2激光;并且在图像记录步骤中,当包括图像线条的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在从第一条辅助线的起点被连续扫描至第二条辅助线的终点时,扫描图像线条、用照射激光束,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被扫描、而不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方案的图像处理方法中,由于发射激光束的激光是CO2激光。由于CO2激光,其波长为10,600nm,被吸收在聚合物(树脂)中,因此不仅被吸收在记录层和保护层中,而且被吸收在基底中。结果是,整个记录介质被加热,增加了热累积效应,并且可有效地利用激光束的能量。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的第四个实施方案,包括如下至少任意一种: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通过用激光束照射和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该 介质能可逆地改变其依赖于温度的透明度和色调中的任意一种;和,通过加热热可逆记录介质,擦除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其中在与图像记录步骤和图像擦除步骤的任意一个步骤中所照射的激光束的行进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中,在横截面上的光强度分布中,照射激光束的中心部位上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者小于其周边部位上的光照射强度;在图像记录步骤中,准备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第一条辅助线从构成图像的众多图像线条中的每条图像线条的起点延伸出预定长度,是在与扫描方向相对的方向延伸,第二条辅助线在扫描方向上、从每条图像线条的终点延伸预定距离,当包括图像线条的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在从第一条辅助线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的终点时,图像线条被扫描、而且使用照射激光束,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被扫描、而不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 
在图像处理方法中,在图像记录步骤和图像擦除步骤中的至少一个任意步骤中,其光照射强度的中心部分上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者低于其周边部分上的光照射强度的激光束,被照射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由于这个原因,与使用具有传统的高斯分布的激光束的情况不同,可以防止由于重复的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导致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恶化,并且不需要降低图像大小,就可形成高对比度的图像。 
进一步,在图像记录步骤,准备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第一条辅助线是从构成图像的众多图像线条中的每条图像线条的起点延伸预定距离,是在扫描方向的相对方向上延伸,第二条辅助线是在扫描方向上、从每条图像线条的终点延伸预定距离,当包括图像线条的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从第一条辅助线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的终点时,扫描图像线条时有照射激光束,扫描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时没有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结果是,例如,当采用扫描镜扫描激光束时,扫描镜的扫描速度不会在记录起始点(起点)、记录终止点(终点)和折点降低,其中在折点处,扫描镜的旋转方向被改变;并且可防止过多的能量被应用于这些点,并且降低热可逆记录介质由于重复图像记录和擦除而导致的变坏。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方案的图像处理方法中,包括起点、终点和折点(folding points)的整个图像线条,和构成图像的直线部分,图像处理方法可实现以高图像密度记录的均匀的图像,和均匀的图像擦除,并且可降低由于重复的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导致的破坏。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器被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到第四个实施方案中任意一个的图像处理方法中,其具有至少一个激光束发射单元,和激光照射强度控制单元,该激光照射强度控制单元被置于激光束发射单元的激光发射表面上,被配置以改变激光束的光照射强度。 
在图像处理器中,激光束发射单元发射激光束。光照射强度控制单元 改变从激光束发射单元发射的激光束的光照射强度。结果是,当图像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被重复记录且擦除时,可有效地防止由于重复记录和擦除导致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退化。 
附图简述 
图1A为示意性说明图,显示了本发明中使用的照射激光束的光强度分布的一个实例。 
图1B为示意性说明图,显示了通常所用的激光束的光强度分布(高斯分布)。 
图1C为示意性说明图,显示了当激光束的光强度改变时,所获得的光强度的一个实例。 
图1D为示意性说明图,显示了当激光束的光强度改变时,所获得的光强度的另一个实例。 
图1E为示意性说明图,仍然显示了当激光束的光强度改变时,所获得的光强度的另一个实例。 
图2是说明反射镜的扫描速度和时间之间关系的图。 
图3A左视图为示意性说明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的图像记录步骤,记录字符“A”的方法的一个实例。图3A右视图为示意性说明图,显示了如图3A左视图中所示的图像记录后的擦除状态,并且图像擦除被重复进行。 
图3B左视图为示意性说明图,显示了根据传统的图像处理方法中的图像记录步骤,记录字符“A”的方法的一个实例。图3B右视图为示意性说明图,显示了如图3B左视图中所示的图像记录后的擦除状态,并且图像擦除被重复进行。 
图4A为显示本发明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透明度-白色混浊度特性的图。 
图4B为示意性说明图,显示了本发明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透明度和白色混浊度之间变化的机理。 
图5A为显示本发明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显色-消色特性的图。 
图5B为示意性说明图,显示了本发明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显色和消色特性之间变化的机理。 
图6为示意性说明图,显示了RF-ID标签(tag)的一个实例。 
图7A为示意性说明图,显示了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器中使用的光照射强度控制单元的一个实例。 
图7B为示意性说明图,显示了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器中使用的光照射强度控制单元的另一个实例。 
图8为示意性说明图,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处理器的一个实例。 
图9左视图为示意性说明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的 图像记录步骤的记录方法的一个实例。图9右视图为示意性说明图,显示了如图9左视图中所示的图像记录后的擦除状态,并且图像擦除被重复进行。 
图10A为示意性说明图,显示了: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使用的激光束的行进方向的垂直方向截面中,光强度分布中的“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的光照射强度的一个例子。 
图10B为示意性说明图,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使用的激光束的行进方向的垂直方向截面中,光强度分布中的“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的光照射强度的另一个例子。 
图10C为示意性说明图,仍然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使用的激光束的行进方向的垂直方向截面中,光强度分布中的“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的光照射强度的另一个例子。 
图10D为示意性说明图,仍然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使用的激光束的行进方向的垂直方向截面中之光强度分布中的“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的光照射强度的另一个例子。 
图10E为示意性说明图,显示了在与普通使用的激光束的行进方向的垂直方向的截面中,光强度分布(高斯分布)中的“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的光照射强度。 
图11为示意性说明图,显示了:在实施例14中的图像记录步骤中,所使用的激光束的行进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激光束的横截面上的光强度分布。 
图12为示意性说明图,显示了:在实施例14中的图像擦除步骤中,所使用的激光束的行进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激光束的横截面上的光强度分布。 
                        发明详述 
(图像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到第四个实施方案的任何一个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图像记录步骤和图像擦除步骤中的至少一个步骤;并且进一步包括根据需要合适地选择的其它步骤。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所有方面,包括其中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都进行的一个方面,其中只有图像记录进行的一个方面,和其中只有图像擦除进行的一个方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的图像处理方法,在图像记录步骤中照射的激光束的中心区域上的光照射强度I1,和照射激光束的总光能量的80%光能划界面上的光照射强度I2,满足表达式0.40≤I1/I2≤2.00;在图像记录步骤中,准备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第一条辅助线从构成图像的众多图像线条中的每条图像线条的起点延伸预定距离,是在扫描方向的相对方向上延伸,第二条辅助线是在扫描方向上、从每条图像线条的终点延伸预定距离,当包括图像线条的第 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从第一条辅助线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的终点时,扫描图像线条并照射激光束,扫描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而没有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案的图像处理方法,在图像记录步骤中,准备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第一条辅助线从构成图像的众多图像线条中的每条图像线条的起点延伸预定距离,是在与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第二条辅助线在扫描方向上、从每条图像线条的终点延伸预定距离,当包括一个图像线条的第一条和第二条辅助线从第一条辅助线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的终点时,该图像线条被扫描、并照射激光束,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被扫描、而不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并且在起点和终点处,在这样的状态下记录每条图像线条,即其中所述状态是激光束的扫描速度不能达到基本均匀的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方案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发射激光束的激光是CO2激光;并且在图像记录步骤中,当包括图像线条的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从第一条辅助线的起点连续扫描至第二条辅助线的终点时,扫描图像线条,用照射激光束;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被扫描,不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方案的图像处理方法,在图像记录步骤和图像擦除步骤中的至少一个步骤中,与照射激光束的行进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上的横截面上的光强度分布中,照射激光束的中心区域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者小于其周边区域上的光照射强度;在图像记录步骤中,准备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第一条辅助线从构成图像的众多图像线条中的每条图像线条的起点延伸预定距离,是在与扫描方向相对的方向上延伸,第二条辅助线在扫描方向上、从每条图像线条的终点延伸预定距离,当包括图像线条的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从第一条辅助线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的终点时,扫描图像线条、伴随照射激光束,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被扫描而不伴随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 
<图像记录步骤和图像擦除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到第四个实施方案中的任意一项的图像处理方法中的图像记录步骤是这样的一个步骤,其中用激光束照射且加热能可逆地改变其依赖于温度的透明度和色调中的任意一个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从而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的图像擦除步骤,其中通过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擦除记录在该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的图像擦除步骤,其中通过用激光束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擦除记录在该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 
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的图像擦除步骤中,通过加热该热可逆记 录介质,擦除记录在该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并且作为加热源,可使用激光束,或者可使用除激光束之外的其它加热源。在多种加热源中,当用激光束照射热可逆记录介质,以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并且在短时间内擦除记录在该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优选地使用红外线灯、热辊、火印、干燥机或者类似物来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由于需要一些时间用单一激光束扫描该热可逆记录介质,以照射整个给定区域。进一步,当热可逆记录介质附着在聚苯乙烯泡沫箱子上,作为运输容器在物流线上使用,聚苯乙烯泡沫箱子本身被加热,聚苯乙烯泡沫箱子被熔化,从而优选的是,仅仅热可逆记录介质被激光束照射,以对其局部加热。 
通过用激光束照射和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以非接触方式,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记录和擦除图像。 
注意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通常,当热可逆记录介质被重新使用时,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被第一次更新(图像擦除步骤),之后,图像根据图像记录步骤被记录,然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的顺序没有限制,图像可根据图像记录步骤记录,然后所记录的图像可根据图像擦除步骤擦除。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到第四个实施方案中任意一项的图像处理方法中,在图像记录步骤中,准备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第一条辅助线从构成图像的众多图像线条中的每条图像线条的起点延伸预定距离,延伸是在与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第二条辅助线是在扫描方向上、从每条图像线条的终点延伸预定距离,当包括图像线条的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从第一条辅助线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的终点时,图像线条被扫描,有照射激光束,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被扫描,没有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采用该配置,在激光束的照射期间,激光束的扫描速度(例如,扫描镜的扫描速度)未减速,因此可能防止过量的能量被应用于该热可逆记录介质;并且甚至当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被重复进行时,可能降低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恶化;并且可提高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 
构成图像的每条图像线条有效地是构成文字、符号和图之任意一项的线。 
第一条辅助线的距离(长度)和第二条辅助线的距离(长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用途合适地调整。进一步,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可以是圆环的、折叠的,或者可以组合到另一条辅助线或者另一条图像线条上。 
用于扫描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并且不照射激光束的时间优选地在0.2ms到5ms之间,更优选地在0.3ms到2ms。当该时间小于0.2ms时,在激光束的扫描速度基本上缓慢的情况下,用激光束照射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从而过量的能量被施加于所记录图像线条的起点、终点等,从而导致对热可逆记录介质的破坏。当扫描时间超过5ms时,在期望时间长度内图像没有被记录,这是由于延长的记录时间。 
这里,图3A左视图显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的图像记录步骤中,记录字符“A”的方法的一个实例。正如图3A左视图中所示,准备第一条辅助线1a和第二条辅助线1b,第一条辅助线1a是在扫描方向D1的相反方向上、从图像线条1的起点S1延伸预定距离,第二条辅助线1b是在扫描方向D1上、从图像线条1的终点E1延伸预定距离,当包括图像线条1的第一条辅助线1a和第二条辅助线1b从第一条辅助线1a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1b的终点时,图像线条1被扫描而且合并照射激光束,第一条辅助线1a和第二条辅助线1b被扫描而不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结果是,正如图3A右视图所示,扫描镜的扫描速度在起点S1和终点E1没有减速,并且可能防止过量的能量被施加于起点S1和终点E1,并且当图像被重复记录且擦除时,可能降低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劣化。 
接着,如图3A左视图所示,准备第一条辅助线2a和第二条辅助线2b,第一条辅助线2a从图像线条2的起点S2起始、在扫描方向D2的相反方向上延伸预定距离,第二条辅助线2b从图像线条2的终点E2起始、在扫描方向D2上延伸预定距离,当包括图像线条2的第一条辅助线2a和第二条辅助线2b从第一条辅助线2a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2b的终点时,扫描图像线条2且照射激光束,扫描第一条辅助线2a和第二条辅助线2b且不进行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结果是,正如图3A右视图所示,扫描镜的扫描速度在起点S2和终点E2没有减速,并且可能防止过量的能量被施加于起点S2和终点E2,并且当图像被重复记录且擦除时,可能降低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变劣。 
接着,如图3A左视图,准备第一条辅助线3a和第二条辅助线3b,第一条辅助线3a从图像线条3的起点S3开始、在扫描方向D3的相反方向上延伸预定距离,第二条辅助线3b从图像线条3的终点E3开始、在扫描方向D3上延伸预定距离,当包括图像线条3的第一条辅助线3a和第二条辅助线3b从第一条辅助线3a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3b的终点时,则图像线条3被扫描、并且有照射激光束,第一条辅助线3a和第二条辅助线3b被扫描、而没有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结果是,正如图3A右视图所示,扫描镜的扫描速度在起点S3和终点E3没有被减速,并且可能防止过量的能量被应用于起点S3和终点E3,以及当图像被重复记录且擦除时,可能降低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变坏。 
因此,如3A左视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记录字符“A”的方法,扫描镜的扫描速度在每条图像线条1、2和3的起点S1、S2和S3,和终点E1、E2和E3没有减速,并且可能防止过量的能量被应用于这些点,以及当图像被重复记录和擦除时,可能降低热可逆记录介质的磨损。 
与上述记录方法相对照,图3B左视图显示了根据传统图像处理方法中的图像记录步骤,记录字符“A”的方法的一个实例。首先,用激光束照射该热可逆记录介质,在D1方向记录图像线条11。通过在D2方向的折叠部分T1上连续记录,来记录图像线条11。此时,终止激光束的照射,将激光束照射的焦点转移 到图像线条12的起点S2,在D3方向记录图像线条12。特别地,在如图3B左视图所示的字符“A”的记录中,由于通过采用电机驱动而改变反射镜的角度,从而改变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因此,折叠部分T1处的激光束的扫描速度被降低。结果是,过多的能量被应用于折叠部分T1,如图3B右视图所示,从而导致由于重复的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使热可逆记录介质受到破坏。 
进一步,在图像线条11的起点S1和终点E1,和图像线条12的起点S2和终点E2,通过电机驱动改变反射镜角度,改变激光束的照射方向,激光束照射到将被记录的部分,从而记录每条图像线条11和12。由于这个原因,由于从扫描镜的终止状态直到扫描镜开始启动的时间期间,或者从扫描镜的启动状态直到扫描镜被终止的时间期间的加速和减速操作,扫描速度被减速。因此,过多的能量被应用于起点S1、S2和终点E1和E2,如图3B所示,从而导致由于重复的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所致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破坏。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的图像处理方法中,在图像记录步骤中,照射激光束的中心区域的光照射强度I1,和照射激光束的总光能量的80%光能划界面上的光照射强度I2,满足表达式0.40≤I1/I2≤2.00。 
在图像记录步骤中,用激光束照射热可逆记录介质,以便在激光束的光强度分布中,照射激光束的中心区域的光照射强度I1,和照射激光束的总光能量的80%光能划界面上的光照射强度I2,满足表达式0.40≤I1/I2≤2.00。 
在此,照射激光束的中心区域是这样确定的区域,即用每一位置的光照射强度和每一位置的坐标的乘积之和,除以每一位置的光照射强度的和,并且可通过下述表达式表示。 
∑(ri×Ii)/∑Ii
在该表达式中,“ri”表示每一位置的坐标,“Ii”表示每一位置的光照射强度,“∑Ii”表示光照射强度的总和。 
总照射能量是指照射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激光束的全部能量。 
传统地,当使用激光形成图案时,在扫描激光束的行进方向(下文可被称作“行进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在横截面上的光强度分布是高斯分布;并且,照射激光束的中心区域的光强度远高于其周围区域的光照射强度。当具有高斯分布的激光束被应用于热可逆记录介质时,可重复地形成且擦除图像,与被照射激光束的中心区域相对应的记录介质的位点会恶化,这是由于中心区域的过度增加的温度,并且重复图像记录和擦除时间的数量也应该受到降低。进一步,当激光照射能量被降低时,以便不会将中心区域的温度增加到热可逆记录介质能恶化的温度,这可能会引起图像大小缩小、对比度降低和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形成图像的问题。 
因而,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对高斯分布形成对照,在与图像记录步骤中的照射激光束的行进方向基本上垂直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的光强度分布 中,光强度分布的中心区域的光照射强度受到控制,以便低于其周围区域的光照射强度。用该配置,图像处理方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方面实现了改进,同时防止了具有重复记录和擦除属性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之恶化,以及维持了图像对比度,但没有缩小图像的尺寸大小。 
此处,当照射激光束的光强度分布是分离开的,以致行进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水平面占有总能量的20%,并且包括最大值,而且当该水平面上的光强度用I2表示,照射激光束的光强度的中心区域上的光强度用I1表示,高斯分布的光强度比率I1/I2为2.30。 
光强度比率I1/I2为优选地设定为0.40或更高,更优选地设定为0.50或更高,仍然更优选地设定为0.60或更高,特别优选地设定为0.70或更高。进一步,光强度比率I1/I2优选地为2.00或更低,更优选地为1.90或更低,仍然更优选地为1.80或更低,特别优选地为1.70或更低。 
在本发明中,比率I1/I2的下限优选地为0.40,更优选地为0.50,仍然更优选地为0.60,特别优选地为0.70。在本发明中,比率I1/I2的上限优选地为2.00,更优选地为1.90,仍然更优选地为1.80,特别优选地为1.70。 
当比率I1/I2高于2.00时,照射激光束的中心区域的光强度增加,过多的能量被应用于热可逆记录介质,当图像被重复记录且擦除时,由于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恶化会发生擦除残余。同时,比率I1/I2低于0.40,应用于被照射激光束的中心区域的照射能量低于应用于其周围区域的能量,当图像被记录时,线的中心区域不能被显色,并且该线可以分为两条线。当照射能量增加,以便线的中心区域显色时,周围区域的光强度过度增加,过量的能量被应用于热可逆记录介质,当图像被重复记录且擦除时,在线的周围区域,由于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恶化,可能发生擦除残余。 
进一步,当比率I1/I2大于1.59时,激光束的中心区域的光照射能量高于周围区域的光照射能量,因此,通过控制照射能量,可改变图像线条的厚度,同时防止由于重复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导致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恶化,不需要改变照射距离。 
图1B到图1E分别显示了,当被照射激光束的光强度被改变时,所获得的光强度分布曲线的一个实例。图1B显示了高斯分布。在其中心区域具有最高光照射强度的那样一种光强度分布中,比率I1/I2变高(在高斯分布中,比率I1/I2 =2.3)。进一步,在光强度分布中,如图1C所示,与如图1B所示的光强度分布相比,在其中心区域具有较低的光照射强度,比率I1/I2低于图1B所示的光强度分布中的比率。在具有如图1D所示的礼帽(top hat)形状的光强度分布中,比率I1/I2 低于如图1C所示的光强度分布中的比率。在光强度分布中,如图1E所示,在照射激光束的中心区域的光照射强度低,其周围区域的光强度分布高的情况下,比率I1/I2低于如1D所示的光强度分布中的比率。因此,比率I1/I2表示激光束的光强 度分布的形状。 
当比率I1/I2为1.59或更低时,出现了礼帽形光强度分布,或者其中心区域的光强度低于周围区域的光强度的光强度分布。 
此处,“照射激光束的总光能的80%光能划界面(80%light energybordering surface of the total light energy of the irradiated laser beam)”是指,例如,如图1A所示标记的表面或者平面,它是指如此标记的表面或平面:当使用高灵敏度热电式照相机、使用高能量束分析仪器测量照射激光束的光强度时,将所获得的光强度进行三维作图,并对光强度分布进行分割,以便80%的总光能夹心在水平面到Z等于零的平面间,并且Z等于零的平面被包括于其间。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到第三个实施方案的图像处理方法中,发射激光束的激光器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合适地选自本技术领域已知的那些激光器。其实例包括CO2激光器、YAG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和激光二极管(LDs)。 
对于激光束的行进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横截面的光强度的测量方法,当激光束例如从激光二极管、YAG激光器或类似激光器发射、并且其波长在近红外范围内时,可使用CCD等采用激光束断面仪(profiler)测量光强度。当激光束从CO2激光器发射时,并且其波长在远红外范围内时,不能使用CCD。因此,可使用光束分裂器和功率测量计的组合装置,可使用利用高敏感热电照相机或类似设备的高能量电子束分析仪,来测量光强度。 
对于改变高斯分布的激光束的光强度分布,以便照射激光束的中心区域的光照射强度I1,和照射激光束的总光能量的80%光能划界面上的光照射强度I2,满足表达式0.40≤I1/I2≤2.00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目的用途,合适地选择。例如,可优选地使用光照射强度控制单元。 
光照射强度控制单元的优选的实例包括透镜、滤光器、遮片、反射镜和光纤耦合设备,然而,对光照射强度控制单元没有限制。在这些中,透镜是优选的,这是由于它们具有更少的能量损失。对于透镜,可优选地使用万花筒、积分仪、光束均化器、非球面光束整形器(强度转化透镜和相位校正透镜的组合)、非球面设备透镜、衍射光学元件或类似元件。尤其是,非球面设备透镜和衍射光学元件是优选的。 
当使用滤光器或者遮片时,可通过物理地切割激光束的中心区域,控制光照射强度。当使用反射镜时,可使用能机械地改变光束形状的可变形反射镜,以及联合使用计算机,控制光照射强度;或者通过使用其反射系数或者表面凹凸度可部分地改变的反射镜。 
在具有近红外光或可见光的振动波长的激光器的情况中,优选地使用这样的激光器,这是由于光照射强度可通过光纤耦合容易地被控制。 
下面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器的说明中,将描述使用光照射强度控制单元来控制光照射强度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中,发射激光束的激光器没有特别的限制,可合适地选自传统的激光器。例如,示例性的激光器有CO2激光器、YAG激光器、光纤激光器、激光二极管(LDs)。 
由于从CO2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的波长为10.6μm,在远红外区域内,热可逆记录介质吸收该激光束,不需要增加用于吸收激光束、且产生热从而记录和擦除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添加剂。进一步,添加剂有时会吸收少量的可见光,甚至当使用其波长在近红外范围内的激光束时也会吸收。因此,不需要添加添加剂的CO2激光器是有优势的,原因在于它能防止图像对比度的降低。 
从YAG激光器、光纤激光器或LD发射的激光束的波长的范围,在可见光范围到近红外范围内(数百微米到1.2μm(微米))。由于现有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不能吸收该波长范围内的激光束,所以必需添加光热转化材料,用于吸收激光束、且将其转化为热。然而,这些激光器分别具有的优势在于,其短波长可记录高精细度图像。 
进一步,由于YAG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是高能量激光器,所以它们的优势在于:当记录图像时可增加记录速度和擦除速度。由于LD的尺寸小,其优势在于能降低设备的大小,以及低生产成本。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案的图像处理方法中,在激光束的扫描速度不能达到基本均匀运动的状态下,在图像线条的起点和终点进行记录。 
对于为了在激光束的扫描速度不能达到基本均匀的动作的情况下,在图像线条的起点和终点记录图像线条,是没有特别限制的;只要激光束的扫描速度不能达到基本均匀的动作。特别地,优选地以均匀动作速率的1/2到2/3的速率,记录图像线条。基于这种设置,可增加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缩短记录时间。如图2所示,由于在图像线条的起点和终点,从扫描反射镜的停止状态到当扫描反射镜开始被启动和扫描速度成为基本上均匀的运动速率(S)的时刻需要一些时间,,这需要更长的时间打印图像线条,其中在起点和终点的扫描速度成为基本上均匀的动作速率的情况下进行。扫描镜开始启动的时刻,或者其停止之前即刻的扫描镜的扫描速率实质上较低,过多的能量被特别地应用于热可逆记录介质的这些部分。甚至当通过用激光束照射热可逆记录介质而开始记录时,在激光束的扫描速率不能获得基本上均匀的动作(例如1/2S的速率)的情况下,过多的能量不能应用于图像线条的起点和终点,因此不能降低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因此,可缩短记录时间。注意:激光束的扫描速度不能达到基本上均匀运动的情况,可能是激光束的扫描速度快于均匀的运动速率的情况。 
而且在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案中,发射激光束的激光器没有特别限制,可从传统的激光器合适地选择。激光器的实例包括CO2激光器、YAG激光器、光纤激光器、激光二极管(LDs)。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方案的图像处理方法中,发射激光束的激 光器是CO2激光器。 
对于发射激光束的激光器,例证性的有CO2激光器、YAG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和激光二极管(LDs),然而,在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方案中,使用了CO2 激光器。波长在700nm到1500nm(YAG激光器,LD等)的激光器需要一种能吸收具有这样的波长的光的材料(光热转化材料),只有含有光热转化材料的层被加热。与此相反,由于波长在10,600nm的CO2激光器被吸收在聚合物(树脂)中,不仅在记录层和保护层中被吸收,而且在其中所使用的基底中被吸收,整个热可逆记录介质被加热。因此,使用CO2激光器的优势在于,热累积效应大,可有效地使用激光束的能量。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方案的图像处理方法中,在与图像记录步骤和图像擦除步骤中的至少一个步骤中所照射的激光束的行进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上,在横截面上的光强度分布中,中心位置上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者小于其周边位置上的光照射强度;在图像记录步骤中,准备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第一条辅助线从构成图像线条的众多图像线条中的每条图像线条的起点起延伸出预定位置,在同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第二条辅助线在扫描方向上、从每条图像线条的终点起、延伸出预定距离,当包括一个图像线条的第一条和第二条图像线条从第一条辅助线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的终点时,扫描出图像线条合并照射激光束;扫描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而不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 
在与图像记录步骤和图像擦除步骤中的至少一个步骤中所照射的激光束的行进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上,在其横截面(下文被称作“激光束行进方向的垂直横截面”)上的光强度分布中,用激光束照射热可逆记录介质,以便中心位置上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者小于其周围位置上的光照射强度。 
传统地,当使用激光形成图案时,激光束行进方向的垂直横截面中的光强度分布是高斯分布,照射激光束的中心区域的光强度远高于其周围区域的光照射强度。当具有高斯分布的激光束被应用于热可逆记录介质时,图像可被重复地形成且擦除,与照射激光束的中心区域相对应的记录介质的位点恶化,这是由于中心区域的过度增加的温度,并且应该会降低重复地图像记录和擦除次数的数量。进一步,当激光照射能量降低,以便不会将中心区域的温度增加到热可逆记录介质恶化的温度时,这却可能引起图像大小缩小、对比度降低和需要更多的时间形成图像这样的问题。 
然后,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在图像记录步骤中照射激光束的行进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的横截面光强度分布中,光强度分布的中心区域中的光照射强度被控制,以便低于其周围区域的光照射强度。基于这样的设计,图像处理方法获得了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的改进,同时防止了热可逆记录介质归因于重复记录和擦除的恶化,以及维持了图像对比度,但不需要降低图像大小。 
[光强度分布中的中心区域和周围区域] 
在沿着与激光束的传递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切出的横截面中,光强度分布的“中心区域”是指,通过对表示光强度分布的曲线进行二次微分所获得的微分曲线的二个最大峰的顶部所夹的区域,为微分曲线的向下突出部分。“周边区域”指对应于除了“中心区域”以外的面积的区域。 
对于“中心区域的光强度”,在用曲线来表达中心区域的光强度的情况下,“中心区域的光强度”是指曲线的峰顶部的强度;当光强度分布曲线具有凸峰形状时,其具有向上突起,中心区域的光强度表示峰顶部的光照射强度,而当光强度分布曲线具有凹峰时,其具有向下突起,中心区域的光强度表示峰底部的光照射强度。另外,当光强度分布具有这样的形状,即其中有凸峰部分和凹峰部分时,中心区域的光强度是指:位于中心部分中、更接近中心的峰顶部分的光照射强度。 
另外,当中心区域的光照射强度用直线来表示时,中心区域的光照射强度是指对应于该直线的最高点的光照射强度,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在中心区域的光强度优选为固定值(中心区域的光强度分布用水平线来表示)。 
同时,对于“周边区域的光强度”,当在周边区域处的光强度用曲线和直线中的任意一种来表示时,“周边区域的光强度”都是指对应于该曲线和直线中任意一种的最高部分的光照射强度。 
在下文,在光束的行进方向的垂直截面的光强度分布中,“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的光强度的例子,显示在图10A~图10E中。注意,图10A~图10E,以图中最高到最低的次序,分别显示了光强度分布的曲线、该光强度分布曲线被一次微分后的微分曲线(x’)和该光强度分布曲线被二次微分后的微分曲线(x”)。 
图10A、10B、10C和10D分别显示了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所用的激光束的光强度分布,中心区域的光照射强度等于或者低于周围区域的光照射强度。 
同时,图10E显示了通常使用的激光束的光强度分布,光强度分布的形状为高斯分布,其中在中心区域的光照射强度极大地高于其周围区域的光照射强度。 
在激光束的行进方向的垂直横截面的光强度分布中,就上述光照射强度分布中的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的光照射强度的关系而言,中心区域的光强度需要等于或者低于周边区域的光强度。短语“等于或者低于周边区域的光照射强度”是指,中心区域的光强度是周边区域的光强度的1.05倍或更低,优选地1.03倍或更低,更优选地1.0倍或更低,中心区域的光照射强度低于周边区域的光强度,即,特别优选地,中心区域的光照射强度小于周围区域的光照射强度的1.0倍。 
当中心区域的光照射强度为周围区域的光照射强度的1.05倍时,可以防止中心区域中由于温度上升导致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恶化。 
同时,中心区域的光照射强度的下限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用 途合适地选择,然而,优选地它是周围区域的光照射强度的0.1倍或更高,更优选地0.3倍或更高。 
当中心区域的光照射强度小于周围区域的光照射强度的0.1倍时,激光束的照射光点处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温度不能充分地上升,中心区域的图像密度可能变得低于周围区域的图像密度,图像不能被充分地擦除。 
作为测量激光束的行进方向的垂直横截面的光强度分布的方法,当激光束从诸如激光二极管、YAG激光器或类似激光光源射出、且其波长在近红外范围内时,可以使用配备有CCD的激光束分析仪(laser beam profiler)来测量光束截面的光强度分布。当激光束从CO2激光器射出且其波长在远红外范围内时,不能使用CCD,因此,可使用组合了光束分离器和功率计的仪器,配备有高灵敏度的焦电式照相机的高能量电子束分析仪器来测量光强度。 
将光束行进方向的垂直横截面的光强度分布从高斯分布改变为中心区域的光强度等于或小于周边区域的光强度的分布的方法不受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合适地进行选择,然而,可优选地使用光强度调整单元。 
光强度调整单元的优选实例包括透镜、滤光器、遮片和反射镜。具体地,优选地使用万花筒(collide scope)、积分仪、光束均化器和非球面光束整型器(强度变换透镜和相位校正透镜的组合)或类似仪器。当使用滤光器或遮片时,通过用物理方法切割激光束的中心,可以调整光照射强度。当使用反射镜时,通过使用例如其光束形状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机械地改变的变形反射镜,或者其反射率或表面凹凸度可被部分地改变的反射镜,可以调整光照射强度。 
通过改变光照射强度控制单元和透镜之间的距离,即焦距,也可以调整光强度。另外,通过使用与纤维连接的激光二极管、YAG激光器和类似物,可以容易地进行光照射强度的调整。 
通过光强度调整单元调整光强度的方法,将连同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说明一起在下面被描述。 
在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方案中,发射激光束的激光器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从本技术领域已知的那些激光器中适当地选择。其实例包括CO2激光器、YAG激光器、光纤激光器、激光二极管(LDs)。 
由于从CO2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的波长为10.6μm,在远红外区域内,热可逆记录介质可吸收该激光束,便可记录和擦除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不必要增加用于吸收激光束且发热的添加剂。进一步,添加剂有时会吸收少量的可见光,甚至当使用其波长在近红外范围内的激光束时也会吸收,因此,不需要添加剂的CO2激光器是有优势的,这在于它能防止图像对比度的降低。 
从YAG激光器、光纤激光器或LD发射的激光束的波长的范围在可见光区至近红外区(数百微米到1.2μm)。由于现有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不能吸收该波长范围内的激光束,所以必需添加光热转化材料,用于吸收激光束且将其转化为 热。然而,这些激光分别具有的优势在于,其短波长可记录高质量图像。 
另外,由于YAG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为高功率激光器,它们是有优势的,原因是可增加图像形成速度和图像擦除速度。由于激光二极管本身的尺寸小,它在减小装置尺寸和降低价格方面是有优势的。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到第四个实施方案中,优选地根据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温度和周围温度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温度,调整照射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激光束的照射条件。 
例如,当该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温度低时,优选地紧缩照射激光束至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条件,相反,当温度高时,优选地放松照射激光束至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条件,依据在于能使图像记录均匀且能使图像擦除均匀。 
例如,当图像被重复记录和擦除时,热累积效应会发挥作用,热可逆记录介质被过度加热,热可逆记录介质特别地在施加了过多能量的图像线条的起点、终点和折返点恶化,由于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恶化,图像记录缺陷和图像擦除缺陷可能发生。尤其是,当图像使用CO2激光器重复记录且擦除时,热累积效应更大,因此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恶化可能继续发生。 
特别地,例如,当该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温度由于热累积被检测为高温时,优选地降低照射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激光束的照射能量,增加扫描速度,降低激光束的脉冲数量,增加激光束的光点直径,或者延长用于扫描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的时间。对于检测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温度的检测单元,例子是红外线照相机和辐射温度计。 
此处,周围温度指使用热可逆记录介质的环境温度,或者当该热可逆记录介质被贴附于塑料箱子时,例如,周围温度指塑料箱子内部的温度。 
图像记录步骤中照射的激光束的输出能量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用途合适地选择,然而,优选地为1W或更高,更优选地为3W或更高,仍然更优选地为5W或更高。激光束的输出能量低于1W,需要一些时间来记录图像,当计划缩短图像记录时间时,由于不充分的输出能量,不能获得高密度图像。激光束的输出能量的上限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用途合适地选择,然而,优选地为200W或更低,更优选地为150W或更低,仍然更优选地为100W或更低。当激光束的输出能量高于200W,可能所用的激光设备的大小会增加。 
图像记录步骤中照射的激光束的扫描速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用途合适地选择,然而,优选地为300mm/s或更高,更优选地为500mm/s或更高,仍然更优选地为700mm/s或更高。当扫描速度低于300mm/s或更低时,需要一些时间来记录图像。激光束的扫描速度的上限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用途合适地选择,然而,优选地为15,000mm/s或更低,更优选地为10,000mm/s或更低,仍然更优选地为8,000mm/s或更低。当激光束的扫描速度高于15,000mm/s,可能难以记录均匀的图像。 
图像记录步骤中照射的激光束的光点直径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用途合适地选择,然而,优选地为0.02mm或更大,更优选地为0.1mm或更大,仍然更优选地为0.15mm/s或更大。激光束的光点直径的上限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用途合适地选择,然而,优选地为3.0mm或更小,更优选地为2.5mm或更小,仍然更优选地为2.0mm或更小。当光点直径小时,构成图像的线的线宽度变窄,对比度降低,从而导致低可见度。当光点直径大时,构成图像的线的线宽度变厚,相邻的线彼此重叠,从而导致不能打印小字符。 
图像擦除步骤中照射的激光束的输出能量没有特别的限制,其中通过用激光束照射和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擦除记录的图像,可根据目的用途合适地选择,然而,优选地为5W或更高,更优选地为7W或更高,仍然更优选地为10W或更高。当激光束的输出能量小于5W时,需要一些时间来擦除记录的图像,并且当计划缩短图像擦除时间,由于不充分的输出能量,发生了图像擦除缺陷。激光束的输出能量的上限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用途合适地选择,然而,优选地为200W或更低,更优选地为150W或更低,仍然更优选地为100W或更低。当激光束的输出能量大于200W时,所用的激光设备的大小可能增加。 
图像擦除步骤中照射的激光束的扫描速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其中通过用激光束照射和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而擦除业已记录的图像,可根据目的用途合适地选择,然而,优选地为100mm/s或更高,更优选地为200mm/s或更高,仍然更优选地为300mm/s或更高。当扫描速度小于100mm/s时,需要一些时间来擦除记录的图像。激光束的扫描速度的上限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用途合适地选择,然而,优选地为20000mm/s或更低,更优选地为15000mm/s或更低,仍然更优选地为10000mm/s或更低。当激光束的扫描速度大于20000mm/s时,可能难以记录均匀的图像。 
对于图像擦除步骤中照射的激光束的光点直径,没有特别的限制——其中在图像擦除步骤中,通过用激光束照射和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擦除记录的图像;可根据目的用途合适地选择,然而,优选地为0.5mm或更大,更优选地为1.0mm或更大,仍然更优选地为2.0mm或更大。激光束的光点直径的上限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用途合适地选择,然而,优选地为14.0mm或更小,更优选地为10.0mm或更小,仍然更优选地为7.0mm或更小。当激光束的光点直径小时,需要一些时间来擦除记录的图像。当光点直径大时,由于不充分的输出能量,可能发生图像擦除缺陷。 
<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的机理> 
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的机理基于如下方面,一个方面是透明度根据温度可逆地改变,一个方面是色调根据温度可逆地改变。 
在透明度可逆改变的方面,包括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中所包含的有机低分子以颗粒形式分散在树脂中,通过热效应,透明度在透明状态和白色混浊状态 之间可逆地改变。 
所述透明度的明显变化来自下面的现象。具体而言:(1)在透明状态中,由于在树脂基底料中分散的有机低分子量有机物质颗粒被紧密附着在所述树脂基底料,颗粒内部没有间隙,所以,一边的入射光透射至另一侧,因此所述介质看起来是透明的。同时,(2)在白色浑浊态时,由于有机低分子量有机物质的颗粒形成它们的微晶体,并在晶体之间的界面或者颗粒和树脂基颗粒之间的界面存在间隙(空隙),从而一边的入射光发生折射并在所述空隙和所述晶体之间的界面或所述空隙和所述树脂之间的界面中发生散射。由于这个原因,所述介质看起来是白色的。 
图4A显示出热可逆记录介质温度-透明度转化曲线的一个例子,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含有可逆热敏记录层(下面可以称为“记录层”),其中低分子量有机物质被分散在树脂中。 
所述记录层,在室温T0或以下的温度下,是白色浑浊不透明态(A)。当所述记录层被加热,其在温度T1下逐渐开始变得透明,当记录层被加热到T2-T3的温度范围时,其变成透明(B)。即使温度从透明态(B)再次返回室温T0或以下,记录层仍然保持透明(D)。这可以如下来考虑。在温度T1附近,树脂开始变软,并随着持续被软化而收缩,使该树脂颗粒和所述低分子量有机物质颗粒之间的界面或所述颗粒内的空隙量减少,从而透明度逐渐增加。在温度T2-T3下,所述低分子量有机物质为半熔融态,或者通过用所述低分子量有机物质填充剩余的空隙,从而记录层变为透明的。当记录层在其上保持晶种的状态下被冷却时,它在相对高的温度下结晶。并且因为此时此刻所述树脂还处于软化状态,所以,所述树脂可能追随与结晶有关的颗粒体积上的变化,维持透明态,而不产生空隙。 
当所述记录层被加热到T4或以上的温度,其变为半透明态(C),这是最大透明度和最大不透明度之间的中间态。接着,当温度降低,记录层的状态回到最初的白色浑浊不透明状(A)而不再回到透明态。这可以按照下述进行考虑。这是因为在所述低分子量有机物质在温度T4或以上温度下完全熔融后,所述有机低分子量物质处于过冷状态,在比T0稍高的温度下结晶。在结晶过程中,所述树脂不能跟随与结晶有关的颗粒之体积变化,从而产生空隙。 
然而,在图4A所示的温度-透明度转化曲线中,当树脂的类型、有机低分子量物质及其类似物改变时,在每一种状态下透明度可以根据树脂的类型而变化。 
进一步,图4B为示意性说明图,显示了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透明度变化的机理,该热可逆记录介质由于加热效应而可逆地在透明状态和白色混浊状态之间变化。 
在图4B中,一种长链低分子量颗粒及围绕长链低分子量颗粒的高分子颗粒被画出来,显示了空隙的产生,以及随着加热和冷却的消色变化。在白色 浑浊态(A)中,在高分子量颗粒和低分子量颗粒之间(或颗粒内部)产生空隙,记录层处于光散射态。然后,当将所述记录层加热至所述高分子量颗粒的软化点(Ts)以上的水平,所述空隙的数量降低,并且透明度增加。当进一步将记录层加热至接近所述低分子量颗粒的熔点(Tm)的水平,该低分子量颗粒的一部分被熔融,其中基于熔融的低分子量颗粒的体积膨胀而使低分子量颗粒填充所述空隙,从而空隙消失,导致记录层处于透明态(B)。当在此记录层被冷却时,所述低分子量颗粒在熔点(Tm)结晶,没有空隙产生,即使在室温下也维持透明态(D)。 
接着,当将所述记录层加热至所述低分子颗粒的熔点以上的水平,其导致熔融低分子量颗粒和周围的高分子量颗粒之间的折射率不同,从而记录层变为半透明的(半透明态)(C)。当所述记录层被冷却到室温,所述低分子量颗粒显示处过冷现象,在高分子量颗粒的软化点以下的温度下结晶。因为此时所述高分子量颗粒处于玻璃态,并且周围的高分子量颗粒不能跟随与低分子量颗粒结晶相关的颗粒体积上的减小,因此,空隙产生,并且所述记录层回到原来的白色浑浊态(A)。 
对于上述原因,甚至当有机低分子量物质在结晶之前加热到图像擦除温度时,有机低分子量物质为熔融状态,因此它变得过度冷却。由于树脂不能跟随与有机低分子量物质的结晶相关的颗粒的体积上的改变,会产生空隙,因此认为记录层变为白色混浊的。 
接着,在色调根据温度可逆地改变的方面,未熔化的有机低分子量物质包括已经在其中溶解的无色染料(leuco dye)和可逆显色剂(下文被称作“显色剂”);未结晶的有机低分子量物质包括无色染料和显色剂,色调通过加热在透明状态和显色状态之间可逆地变化。 
图5A显示了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温度-显色密度转化曲线的一个实例,该热可逆记录介质具有可逆热敏记录层,其中无色染料和显色剂被包含树脂中。图5B显示了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显色-消色机理,其中透明状态和显色状态通过加热效应可逆地变化。 
首先,当最初处于消色状态的记录层被加热时,无色染料和显色剂在熔融温度T1下熔融且混合,记录层显色,变成熔融-显色状态(B)。从熔融-显色状态,记录层被快速冷却,记录层温度下降,降低到能保持显色态的温度。该显色态被稳定化且凝固,成为显色态(C)。是否得到该显色态取决于,从熔融态测量时,温度降低的速率。当记录层被缓慢冷却时,在温度降低过程中发生消色,并且其回到与原始态相同的消色态(A)或回到比由于迅速冷却产生的显色态(C)相对更低密度的状态。同时,记录层从显色态(C)被再次升高温度,在低于显色温度的温度T2下颜色被擦除(从D到E),当记录层从该状态降温时,所述记录层恢复到与初始状态相同的消色态(A)。 
通过熔融记录层的快速冷却而得到的显色态(C),是其中无色染料和 显色剂以分子可以互相接触而反应的方式被混合在一起的状态,其中,可能形成固态。该状态是,其中无色染料和显色剂的熔融混合物(所述显色混合物)结晶以保持显色的状态,并且显色被认为用该结构稳定化。另一方面,消色态是,其中无色染料和显色剂处于彼此相分离状态的一种状态。该状态是,其中无色染料和显色剂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分子聚集成簇而形成域(domain)或者结晶的状态,或者可认为是其中无色染料和显色剂通过分子的附聚或结晶相互发生相分离的一种稳定状态。在许多情况下,更完全的消色状态通过无色染料和显色剂的相分离以及显色剂的结晶来保证。 
注意,在图5A所示的这两种情况下,即通过从熔融状态快速冷却记录层的消色,和通过从显色状态增加记录层的温度的消色,聚集结构在温度T2被改变,导致无色染料和显色剂之间的相变以及显色剂的结晶。 
上述观点认为,在形成无色染料中熔融的显色剂的显色混合物结晶之前,当记录层被加热到图像擦除温度时,防止了无色染料和显色剂之间的相分离;结果是,维持了显色态。 
[热可逆记录介质(Thermally Reversible Recording Medium)] 
用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的热可逆记录介质至少包括基底和可逆热敏记录层,并且如果需要,进一步包括另外的层,例如保护层、中间层、下涂层、背层、光热转换层、粘合剂层、粘附层、着色层、空气间层(空气层(air-spacelayer))、和光反射层。这些层的每一个层可以是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 
-基底(substrate)- 
基底的形状、结构、大小及其类似方面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用途合适地选择。对于形状,例如,例证性的形状为平板状。结构可以是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结构的大小可以根据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大小合适地选择。 
基底材料的实例包括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 
无机材料的实例包括玻璃、石英、硅、氧化硅、氧化铝、SiO2和金属。 
有机材料的实例包括纸;纤维素衍生物,如三乙酸纤维素;合成纸;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膜。 
这些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中的每种材料可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在这些材料中,有机材料是优选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类似材料的膜是优选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特别优选的。 
为了改进涂层的粘结性,优选通过电晕放电处理、氧化反应处理(铬酸等)、蚀刻处理、易粘结处理(easy adhesion treatment)、防静电处理,对基底表面进行修饰。 
进一步,通过添加白色颜料如氧化钛,可将基底表面染成白色。 
基底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用途合适地选择,然而,优 选地为10μm到2000μm,更优选地为50μm到1000μm。 
-可逆性热敏记录层(Reversible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layer)- 
可逆性热敏记录层(下文中称为“记录层”),包含在透明度或色调方面提供温度依赖性可逆变化的至少一种材料,根据需要用途,还含有其它成分。 
在透明度或色调方面提供温度依赖性可逆变化的材料是这样的材料:其能够表现出可逆地产生可观察到的温度依赖性变化的现象,并且能够根据加热温度的差异和加热后冷却速度的差异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可观察到的变化可以被分为:颜色的变化和形状的变化。颜色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例如,透过率、反射率、吸收波长和散射水平变化,实际上,可逆性热敏记录介质依赖于这些变化的组合变化色调状态。 
能可逆地依赖于温度改变其透明度和色调中的任意一项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从本技术领域已知的那些材料中合适地选择,然而,能在第一特定温度和第二特定温度之间可逆地依赖于温度改变其透明度和色调中的任意一项的材料是优选的,这在于其允许容易地控制温度且获得高对比度。 
这些材料的例子包括,在第一特定温度成为透明状态、在第二特定温度成为白色浊态的材料(参照日本特开(JP-A)No.55-154198号公报),在第二特定温度显色、在第一特定温度褪色的材料(参照日本特开(JP-A)Nos.4-224996、4-247985和4-267190号公报等),在第一特定温度成为白色浊态、在第二特定温度成为透明状态的材料(参照日本特开(JP-A)No.3-169590号公报),在第一特定温度呈黑、红和蓝等色、在第二特定温度褪色的材料(参照日本特开(JP-A)Nos.2-188293和2-188294号公报等)。 
含有树脂母材和分散于该树脂母材中的有机低分子量物质例如高级脂肪酸的热可逆记录介质是有利的,这是因为第一特定温度和第二特定温度相对低,可利用低能量进行图像记录或擦除。另外,因为该材料的颜色显现和消除的机理基于依赖于树脂的固化和有机低分子量物质的结晶的物理变化,所以该物质具有强的耐环境性。 
进一步,使用无色染料和可逆性显色剂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下文将描述到,在第二特定温度显色且在第一特定温度消色,在透明状态和显色状态之间可逆地变化,并且由于热可逆记录介质在显色状态时显示出黑色、蓝色或其它颜色,所以可获得高对比度图像。 
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中的有机低分子量物质(被分散在树脂母材中、在第一特定温度成为透明状态且在第二特定温度成为白色浊态的物质)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它受热时从多晶变化为单晶,就可根据目的用途合适地选择。一般,可以使用熔点为大约30℃到200℃的有机材料,熔点为50℃到150℃的有机材料是优选的。 
这样的有机低分子量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用途合适地选 择。其实例包括烷醇、链烷二醇、卤烷醇或卤链烷二醇、烷基胺、链烷烃、链烯烃、链炔烃、卤链烷烃、卤链烯烃、卤链炔烃、环烷烃、环烯烃、环炔烃、饱和或不饱和的一元或二元羧酸和其酯、酰胺或其铵盐,饱和或不饱和卤代脂肪酸和其酯、酰胺或其铵盐,芳基羧酸和其酯、酰胺或铵盐,卤代烯丙基羧酸和其酯、酰胺或铵盐,硫醇,硫代羧酸和其酯、胺或铵盐,硫醇的羧酸酯。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这些化合物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0到60,更优选10到38,最优选10到30。酯中的醇基团,可以是饱和的、不饱和的或者卤代的。 
进一步,有机低分子量材料,在其分子中优选含有选自氧、氮、硫和卤的至少一种,例如-OH、-COOH、-CONH-、-COOR、-NH-、-NH2、-S-、-S-S-、-O-、卤素原子等。 
这些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高级脂肪酸,例如月桂酸、十二烷酸、十四烷酸、十五烷酸、棕榈酸、硬脂酸、二十二烷酸、十九烷酸、褐藻酸和油酸;高级脂肪酸的酯,例如硬脂酸甲酯、硬脂酸十四烷酯、硬脂酸十八烷酯、月桂酸十八烷酯和棕榈酸十四烷酯。其中,对于在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三个实施方案中使用的有机低分子量物质,优选高级脂肪酸,更优选具有16个碳原子或更多个碳原子的高级脂肪酸,例如棕榈酸、硬脂酸、二十二烷酸和二十四烷酸等,仍然更优选具有16个碳原子到24个碳原子的高级脂肪酸。 
为了扩大可使热可逆记录介质透明化的温度范围,可以适当相互组合地使用上述的有机低分子量物质,或者可以组合使用所述有机低分子量物质和熔点不同于所述有机低分子量物质的其它材料。这些组合,公开在日本特开(JP-A)63-39378号、日本特开(JP-A)63-130380号公报和日本特许(JP-B)第2615200号公报等中,但不限于这些。 
树脂基底形成一层,有机低分子量物质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并保持于其中,在获得最大透明度的时刻,对它的透明度赋予影响。因为这个原因,树脂基底优选透明性高、具有机械稳定性和优异的成膜性能的树脂。 
对这样的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相应地选择。其实例包括聚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醋酸乙烯酯-乙烯醇共聚物、氯乙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共聚物、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聚偏1,1-二氯乙烯;1,1-二氯乙烯共聚物,如1,1-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和1,1-二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酯;聚酰胺;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以及,硅树脂。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联合使用。 
在记录层中,有机低分子量物质和树脂(树脂基底料)的比例,按质量比进行表达,优选约2∶1至约1∶16,更优选1∶2至1∶8。 
当有机低分子物质与树脂的比例为2∶1以下,在树脂基底料中形成保 持有机低分子物质的层是困难的。当树脂的该比例在1∶16以上时,有可能存在难以使记录层不透明的情况。 
为了有利于透明图像的记录,除了有机低分子物质与树脂之外,可以向记录层中加入其它成分,如高沸点溶剂和表面活性剂。 
记录层的制作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相应地选择。例如,在基底表面施用分散液,其中有机低分子物质以颗粒状分散在分散液中,所述分散液中溶解了两种成分,即树脂基底料和有机低分子物质,或者施用树脂基底料的溶液(对于溶剂,使用其中选自有机低分子物质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不溶的溶剂)到基底表面,并且基底表面被干燥,从而形成记录层。 
对制作记录层用的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树脂基底料和有机低分子物质的种类适当选择。例如,示例性例子包括四氢呋喃、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酮、氯仿、四氯化碳、乙醇、甲苯和苯。 
在使用溶液形成的记录层中,没有提及使用分散液形成的记录层,有机低分子物质作为细颗粒沉积,以颗粒形式存在。 
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中,有机低分子量物质包括无色染料和可逆性显色剂,可以在第二特定温度显色,在第一特定温度脱色。无色染料本身是无色或浅色的染料前体。对无色染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从本技术领域已知的无色染料中适当地选择。其优选例子包括无色化合物,如三苯基甲烷苯酞隐色化合物、三芳基甲烷2-苯并[c]呋喃酮隐色化合物、荧烷隐色化合物、吩噻嗪隐色化合物、硫代芘(thiofluoran)隐色化合物、呫吨隐色化合物、吲哚邻苯二甲酰基隐色化合物、螺吡喃(spiropyran)隐色化合物、氮杂2-苯并[c]呋喃酮隐色化合物、色烯吡唑隐色化合物、次甲基隐色化合物、若丹明苯胺基内酰胺隐色化合物、若丹明内酰胺隐色化合物、喹唑啉隐色化合物、二氮杂呫吨隐色化合物和双内酯隐色化合物。其中,在优异的着色-脱色性能、色彩、保存稳定性及其类似特性等方面,特别优选荧烷类隐色化合物或苯酞类无色染料。这些染料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联合使用。进一步,通过以多层结构形成能显示不同色调的层,可在多色图像形成或彩色图像形成中使用该层。 
对可逆性显色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其能够通过热可逆地着色和脱色即可,可以根据目的用途适当地选择。可逆显色剂的优选例子包括,在其分子中具有选自下列的一个或多个结构的化合物,所述结构是(1)具有使无色染料显色的颜色显示性能的结构(例如,酚式羟基、羧酸基和磷酸基等),和(2)分子之间的粘合力受到控制的结构(例如,长链烃基被连接的结构)。在连接部位,可通过含有杂原子的二价或更多价的连接基团连接长链羟基。进一步,在长链烃基中,可以含有相似的连接基团和芳香族基团中的至少任意一个。 
对于具有使无色染料显色的颜色显示性的(1)结构,优选酚。 
对于分子之间的粘合力受到控制的(2)结构,优选8个碳原子或以 上的长链烃基基团。碳原子数更优选11或以上,碳原子数的上限优选40或以下,更优选30或以下。 
在可逆性显色剂中,优选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酚化合物,更优选以下述通式(2)表示的酚化合物。 
Figure DEST_PATH_S2007103072035D00281
通式(1) 
Figure DEST_PATH_S2007103072035D00282
通式(2) 
在通式(1)和(2)中,“R1”表示单键脂族烃基团,或具有1个到24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烃基基团;“R2”表示具有取代基、并具有2个碳原子或以上的脂族烃基,其中碳原子数优选5或以上,更优选10或以上;“R3”表示具有1个至35个碳原子的脂肪族烃基,其中碳原子数优选6至35,更优选8至35。这些脂肪族烃基单独存在,或者从其中选择两种或多种进行组合。 
“R1”、“R2”和“R3”中的碳原子数之和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相应地选择,然而,下限优选8或以上,更优选11或以上。该和的上限优选40或以下,更优选35或以下。 
当碳原子数的和是8以下时,着色稳定性和脱色能力可以被降低。 
脂肪族烃基可以是直链或支链,并且可以含有不饱和键,然而,它优选是直链。另外,与烃基结合的取代基的例子包括羟基、卤原子和烷氧基。 
“X”和“Y”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表示含有N原子或O原子的二价基团。其具体例子包括氧原子、酰胺基、脲基、二酰肼基、草酸二酰胺基和酰基脲基。其中,优选酰胺基和脲基。 
进一步,“n”表示0~1的整数。 
对于可逆性显色剂,优选将在分子中具有-NHCO-基和-OCONH-基之一的化合物与作为脱色促进剂的化合物联合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在形成脱色状态的过程中,在脱色促进剂和可逆性显色剂之间诱导出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改进着色-脱色性能。 
无色染料和可逆性显色剂的混合比例不能一概地规定,原因是合适的范围根据所使用的化合物的组合而变化,然而,通常以摩尔比表达,可逆性显色剂与无色染料的混合比例优选地是0.1到20比1摩尔无色染料,更优选0.2摩尔到10摩尔比1摩尔无色染料。 
当可逆性显色剂的混合比例低于0.1或20、或更多时,可能降低显色状态下的显色密度。 
当添加消色促进剂时,相对按质量计100份的可逆性显色剂,其优选的加入量是0.1质量份到300质量份,更优选是3质量份到100质量份。 
注意,无色染料和可逆性显色剂在使用之前可以被包在微胶囊中。 
当有机低分子量物质包括无色染料和可逆性显色剂时,除了这些组分外,热可逆热敏记录层包括粘合剂树脂和交联剂,进一步可根据需要包括其它组分。 
对粘合剂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其能够将记录层结合到基底即可,可以混合至少一种合适地选自传统树脂的树脂,用于应用。 
对于粘合剂树脂,为了提高反复使用的耐久性,优选使用能够通过热、紫外线、电子束或类似物固化的树脂,特别优选将异氰酸酯类化合物作为交联剂使用的热固性树脂。 
热固性树脂的例子包括具有能与交联剂反应的基团如羟基和/或羧基的树脂;和通过使具有烃基、羧基或类似基团的单体与另一种单体共聚而得到的树脂。 
这样的热固性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用途适当地选择。其实例包括苯氧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乙酸丙酸纤维素树脂、乙酸丁酸纤维素树脂、丙烯酸酯多元醇树脂(acrylpolyol resins)、聚酯多元醇树脂和聚氨基甲酸酯多元醇树脂。这些热固性树脂的每一种可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其中,特别优选丙烯酸酯多元醇树脂、聚酯多元醇树脂和聚氨基甲酸酯多元醇树脂。 
在记录层中,粘合剂树脂与无色染料的混合比例(质量比)优选为0.1到10比1份无色染料。当粘合剂树脂的混合比例小于0.1时,记录层的热强度有时不足,当粘合剂树脂的混合大于10时,则降低了着色密度。 
对交联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相应地选择。其例子包括异氰酸酯类、氨基树脂、酚树脂、胺类和环氧化合物。其中,优选异氰酸酯类,特别优选具有多个异氰酸酯基团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 
交联剂向粘合剂树脂的添加量优选地是,交联剂中的官能团数目与包含在粘合剂树脂中的活性基团的数目的比例是0.01到2。当官能基团的比率低于0.01,有时使得热强度不足,当高于2,则可能负面地影响着色-脱色性能。 
进一步,作为交联促进剂,可使用这种反应类型中通常所用的催化剂。 
交联促进剂的例子包括叔胺类,例如1,4-二氮杂双环[2,2,2]辛烷和金属化合物,如有机锡化合物。 
热固性树脂当热固化时的凝胶分数优选30%或以上,更优选50%或以上,仍然更优选70%或以上。当凝胶分数在30%以下,这导致耐久性差,因为交联状态差。 
对于区分粘合剂树脂为交联状态或非交联状态的方法,可通过将涂敷层浸入具有高溶解度的溶剂中来区分。非交联态的粘合剂树脂被洗脱到溶剂中,不能保留在溶质中。 
对可以被添加在记录层中的其它成分,例子为改进和控制涂敷特性和褪色特性的多种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的实例包括表面活性剂、增塑剂、导电剂、填充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着色稳定剂和褪色促进剂。 
制备记录层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相应地选择。该方法的优选例子包括:方法(1),其中用记录层涂布液涂布在基底的表面,所述涂布液是通过使粘合剂树脂、无色染料和可逆显色剂溶解或分散在溶剂中得到的,溶剂从溶液中蒸发从而在基底上形成片状,在形成片状的同时或此后将涂布的涂布液进行交联反应;方法(2),其中用记录层涂布液涂布基底的表面,所述涂布液是通过在仅使粘合剂树脂溶解在溶剂中、分散无色染料和可逆显色剂在该溶剂中得到的,溶剂从溶液中蒸发从而在基底上形成片状,随后在形成片状的同时或此后将应用的涂布溶液交联;以及一种方法,其中将粘合剂树脂、无色染料和可逆显色剂加热并熔合在一起,以便不使用任何溶剂就可以混合,熔化的混合物形成片状,片状物冷却,然后将冷却的片状遭受交联反应。 
在这些方法中,也可以不使用任何基底而提供片状热可逆记录介质。记录层涂布液,可通过使用分散设备在溶剂中分散多种材料来制备。每种材料可单独分散在溶剂中,然后在其中混合,或者材料可以被加热且溶解,然后快速冷却溶解的溶液,或者缓慢地冷却,从而沉积。 
在制备记录层的方法(1)或(2)中使用的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相应地选择,然而,选择依赖于无色染料和可逆性显色剂的类型而变化,不能明确限定。其例子包括四氢呋喃、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酮、氯仿、四氯化碳、乙醇、甲苯和苯。 
注意,可逆显色剂以分散颗粒的形式在记录层中存在。 
对于记录层涂布液,为了使其表现出作为涂层材料的高性能,各种颜料、消泡剂、分散剂、增滑剂、防腐剂、交联剂、增塑剂和类似添加剂可以被添加。 
对记录层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相应地选择。以连续方式以卷状传输基底或切割成片状形式的基底可以被输送,将记录层涂布液施加在基底的表面,例如,通过传统的涂布方法,如刮涂、绕线棒控涂布法、喷涂、气刀涂布、珠式涂布(bead coating)、帘涂布、照相凹版涂布、接触涂布、逆辊涂布、浸渍涂布和模涂布。 
对记录层涂布溶液的干燥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相应地选择。例如,记录层涂布液可以在室温到140℃干燥10秒钟到10分钟。 
对记录层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相应地选择。例如,其优选1μm到20μm,更优选3μm到15μm。 
当记录层的厚度为1μm以下,由于着色密度降低,图像对比被降低,当厚度在20μm以上,层中的热分布变宽,并且由于温度下降到低于着色温度,出 现了不能着色的部分,并且可能达不到所需的显色密度。 
-保护层(Protective layer)- 
为了保护记录层,优选在该记录层上形成保护层。 
保护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相应地选择。例如,保护层可以形成多层,然而,其优选地被布置在暴露层的最外表面上。 
保护层含有至少粘合剂树脂;根据需要,还含有其它成分,如填料、润滑剂和着色颜料。 
在保护层中使用的粘合剂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相应地选择,然而,优选的示例性例子是UV-固化树脂、热固性树脂、电子束固化树脂。其中,特别优选紫外线(UV)固化树脂和热固性树脂。 
由于UV固化树脂在固化后可以形成非常硬的膜,并且可以防止由物理接触引起的记录介质的变形和阻止由所用激光而来的热;通过使用UV固化树脂,可以得到具有优异的反复耐久性的热可逆记录介质。 
类似于使用UV固化树脂的情形,热固性树脂也可以形成非常硬的膜,尽管它的硬化能力比UV固化树脂低。因此,通过将热固性树脂用于保护层,可获得具有优异的反复耐久性的热可逆记录介质。 
对UV固化性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相应地从本领域已知的种类中适当选择。其例子包括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低聚物、环氧丙烯酸酯类低聚物、聚酯丙烯酸酯类低聚物、聚醚丙烯酸酯类低聚物、乙烯基类低聚物和不饱和聚酯类低聚物;各种单官能或多官能的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酯、乙烯衍生物和烯丙基化合物的单体。其中,特别优选四官能或以上的多官能单体或低聚物。通过混合2种或更多种这些单体或低聚物,可以适当调节树脂层的厚度,涂层的硬度、收缩度、柔性和强度。 
为了使用紫外线照射使上述单体或低聚物固化,优选使用光聚合引发剂和光聚合促进剂。 
光聚合引发剂和光聚合促进剂的添加量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相应地选择,然而,相对于保护层中所使用的树脂成分的总量,优选按质量计0.1%到按质量计20%,更优选按质量计1%到按质量计10%。 
可使用传统的紫外线照射设备,用紫外线对紫外线固化树脂进行照射,使其固化。例如,包括配备有光源、灯具、电源、冷却装置、传送装置的紫外线照射装置是示例性例子。 
光源的例子包括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钾灯、汞氙灯和闪光灯。 
从光源发出的光的波长没有特定限制,可以根据在记录介质中所含有的光聚合引发剂和光聚合促进剂的紫外线吸收波长,进行适当选择。 
对紫外线照射的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相应地选择。可以根据用于交联树脂所需的照射能量,适当确定灯输出功率和传播速度及 其类似项。 
另外,为了确保出色的转移能力,可以加入脱模剂(releasing agent),如含有可聚合基团的硅氧烷、硅氧烷接枝的聚合物、蜡和硬脂酸锌;和润滑剂,如硅氧烷油。 
脱模剂和润滑剂的添加量,优选按质量计0.01%到按质量计50%,更优选按质量计0.1%到按质量计40%。 
甚至当润滑剂和脱模剂以微量加入时,就可发挥其效果,然而,当添加量低于按质量计0.01%,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几乎不能发挥添加所达到的效果,或者当高于按质量计50%,可能引起保护层和保护层下形成的层之间的粘附特性问题。 
进一步,保护层中可包括有机紫外线吸收剂。有机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相对于保护层中树脂组分的总质量,优选地在按质量计0.5%到按质量计10%之间。 
为了提高传输能力,可在保护层中加入无机填料、有机填料和类似添加剂。无机填料的实例包括碳酸钙、高岭土、二氧化硅、氢氧化铝、氧化铝、硅酸铝、氢氧化镁、氧化钛、氧化锌、硫酸钡和滑石。每种无机填料可单独使用,或者将其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进一步,导电性填料可用作针对静电的措施。对于导电性填料,优选使用针形的导电性填料。 
对导电性填料,特别优选示例性是以搀杂锑的氧化锡包覆表面的氧化钛。 
无机填料的粒径优选为0.01μm到10.0μm,更优选为0.05μm到8.0μm。 
无机颜料的添加量,相对于保护层中含有的1份以质量计的粘合剂树脂,优选以质量计0.001份到以质量计2份,更优选以质量计0.005到以质量计1份。 
有机填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用途合适地选择。其例子包括硅树脂、纤维素树脂、环氧树脂、尼龙树脂、酚树脂、聚氨酯树脂、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树脂、甲醛类树脂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 
热固性树脂优选被交联。因此,对于热固性树脂,优选使用具有和固化剂反应的基团如羟基、氨基和羧基的热固性树脂。特别优选具有羟基的聚合物。 
为了增强保护层的强度,以得到充分的涂覆膜强度而言,热固性树脂优选的羟值是10mgKOH/g或以上,更优选是30mgKOH/g或以上,最优选是40mgKOH/g或以上。由于赋予了保护层充分的涂敷层强度,即使在图像被重复擦除和记录之后,热可逆性记录介质的破坏也可以被抑制。对于固化剂,例如,可合 适地使用与记录层中使用的固化剂相同的固化剂。 
对于保护层,可加入传统上已知的表面活性剂、匀染剂、抗静电剂及其类似添加剂。 
进一步,也可使用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下文被称作“紫外线吸收性聚合物”)。 
此处,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是指在其分子中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例如紫外线吸收性基团)的聚合物。 
紫外线吸收结构的例子包括水杨酸酯结构、氰基丙烯酸酯结构、苯并三唑结构和二苯甲酮结构。其中,特别优选苯并三唑结构和二苯甲酮结构,这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光电阻。 
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用途合适地选择。其例子包括2-(2’-羟基-5’-甲基丙烯氧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苯乙烯组成的共聚物,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组成的共聚物,2-(2’-羟基-3’-t-丁基-5’-甲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t-甲基丙烯酸丁酯组成的共聚物,以及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2-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丙酯组成的共聚物。这些聚合物中的每一种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其两种或多种组合物使用。 
对于用于保护层的涂布液的溶剂,涂布液的分散设备,保护层的涂敷方法,和干燥方法,在记录层的制备中所解释的那些已知方法都可使用。当使用紫外线固化树脂时,在应用涂布液和干燥所应用的涂布液后,需要通过紫外线照射固化经过干燥的表面。紫外线照射设备、光源、照射条件和类似条件,如上面描述。 
保护层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相应地选择,然而,优选0.1μm~20μm,更优选0.5μm~10μm,最优选1.5μm~6μm。当保护层的厚度在0.1μm以下时,就不能充分发挥作为热可逆记录介质保护层的功能,热可逆记录介质由于重复的加热历史而很快恶化,这使得介质不能反复地使用。当厚度在20μm以上,使得不能向形成于保护层下的记录层传递足够的热量,图像不可能被充分地热记录或擦除。 
-中间层(Intermediate layer)- 
优选地,中间层被布置在记录层和保护层之间,目的是改进记录层和保护层之间的粘结特性,防止由于形成保护层所引起的记录层转化,和防止保护层中的添加剂向记录层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着色图像的保存稳定性可以得到改进。 
保护层含有至少一种粘合剂树脂;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其它组分,如填料、润滑剂和着色颜料。 
对中间层中的粘合剂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相应地选择,可以使用树脂组分如粘合剂树脂、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 
粘合剂树脂的例子包括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氨酯树脂、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和聚酰胺树脂。 
进一步,中间层中优选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对紫外线吸收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相应地选择。例如,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都可使用。 
注意,有机和无机紫外线吸收剂可包括在记录层中。 
进一步,紫外线吸收聚合物也可在中间层中使用,紫外线吸收聚合物可使用交联剂来固化。对于紫外线吸收聚合物和交联剂,可优选使用与用于保护层的紫外线吸收聚合物和交联剂相同的紫外线吸收聚合物和交联剂。 
中间层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相应地调整,然而,优选0.1μm至20μm、更优选0.5μm至5μm。 
对于中间层的涂布液中使用的溶剂、用于涂布液的分散装置、中间层的涂布法、干燥方法和硬化方法,在记录层的制备中所描述的传统上已知方法是都可以被应用的。 
-下层(Under layer)- 
为了有效地利用所施加的热,且产生高灵敏度的记录介质,或者改善基底和记录层之间的粘结性及防止记录层材料向基底的渗透,可以在记录层和基底之间布置下层(under layer)。 
下层含有至少空心颗粒,根据需要还含有其它成分。 
空心颗粒的例子包括在每一颗粒中具有一个空隙(void)的单空心颗粒,和在每一颗粒中具有多个空隙的多空心颗粒。这些颗粒中的每一种可以单独使用,或将其两种或多种联合使用。 
对空心颗粒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相应地选择。例如,优选的例子是热塑性树脂。 
空心颗粒可以适宜地制造,或者可以是市售产品。 
空心颗粒在下层中的添加量,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适当地选择,然而,优选按质量计10%到按质量计80%。 
对于在下层中使用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与记录层中使用的树脂,或与含有具有紫外线吸收结构的聚合物的层中使用的树脂相同的粘合剂树脂。 
进一步,对于下层,可以添加选自如下无机填料的至少一种:例如,碳酸钙、碳酸镁、氧化钛、氧化硅、氢氧化铝、高岭土和滑石;和各种类型的填料。 
在下层中可以含有其它组分,如润滑剂、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 
下层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适当地调整,然而,优选0.1μm~50μm,更优选2μm~30μm,最优选12μm~24μm。 
-背面层(Back layer)- 
为了防止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静电增加和卷曲,且改进其运输能力,可以在与其上布置了记录层的基底表面相反的表面上布置背面层。 
背面层含有至少粘合剂树脂,根据需要,还含有其它成分如填料、导电性填料、润滑剂和着色颜料。 
用于背面层的粘合剂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适当地选择。其例子包括热固性树脂、紫外线(UV)固化性树脂和电子束固化性树脂。其中,特别优选紫外线(UV)固化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 
对于在背面层中使用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在记录层、保护层和中间层中所用的那些就可优选使用。同样也可使用填料、导电性填料和润滑剂。 
-光热转化层(Photothermal conversion layer)- 
光热转化层是功能在于吸收激光束且产生热的层,并且该层含有至少一种具有吸收激光束和产生热的功能的光热转化材料。 
光热转化层可广泛地分类为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 
无机类材料的例子包括碳黑,金属如Ge、Bi、In、Te、Se和Cr,或其半金属或其合金。以真空蒸发法,或使用树脂或类似材料将颗粒材料结合在层表面上,可以使这些材料中的每一种形成层形式。 
对于有机材料,可根据欲被吸收的光的波长,适当地使用各种染料,然而,当激光二极管作为光源时,可以使用在接近700nm(纳米)至1500nm(纳米)处具有吸收峰的近红外吸收染料。这样的近红外吸收染料的具体例子包括花青染料、奎宁染料、吲哚萘酚的喹啉衍生物、苯二胺基镍络合物、酞箐染料和萘酞箐染料。为了反复记录和擦除图像,优选选择耐热性优异的光热材料。 
这些近红外吸收染料中的每一种可以单独使用,或将其两种或多种联合使用。近红外吸收染料可以混合在记录层中。在这种情况下,记录层也作为光热转换层。 
当形成光热转化层时,光热转化材料可典型地与树脂联合使用。光热转化层中所用的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从本技术领域已知的那些树脂中适当地选择,只要其中能保持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然而,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是优选的。 
-粘结层(Adhesive layer)和粘性层(Tacky layer)- 
在基底的与其上布置了记录层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通过形成粘结层和粘性层,能以热可逆记录标签的形式获得热可逆记录介质。 
用于粘结层和粘性层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用途从通常 使用的材料中适当地选择。 
用于粘结层和粘性层的材料可以是热熔类材料。也可以使用剥离纸、或者无剥离纸类型。通过如上描述布置粘结层或粘性层,可以厚基底的整个或部分表面上粘附上记录层,例如附有磁条的氯乙烯卡片,在其上难以涂敷记录层。借助这样的处理,增强了热可逆记录介质的便利性,例如,一部分磁存储的信息可以被显示。 
以粘结层或粘性层形成其一个表面的此类热可逆记录标记,是适合用作厚的卡片,如IC卡和光卡。 
-着色层(Colored layer)- 
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中,为了改进可见度,可以在基底和记录层之间布置着色层。 
着色层可以如下形成:在目标表面上施用含有着色剂和树脂粘合剂的溶液或分散液,随后干燥所施用的溶液或分散液,或者仅仅将着色的片贴合在目标表面上。 
可布置彩色印刷层,来代替着色层。彩色印刷层中的着色剂的例子包括:在常规的全色印刷中所使用的彩色油墨中含有的各种类型的染料和颜料。 
粘合剂树脂的例子包括多种树脂,如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或电子束固化性树脂。 
彩色印刷层的厚度没有特定限制,可以根据期望的印刷着色密度适当选择,这是由于厚度可以根据所需的印刷着色密度适当地变化。 
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中,非可逆性记录层可以与可逆记录层并用。在这种情况下,每个记录层的着色色调可以彼此相同或彼此不同。 
另外,在热可逆记录介质的记录层同一表面的一部分上,或其整个表面上,或其相对表面的一部分上,通过印刷方法如胶版印刷和凹版印刷或喷墨打印机、热转移打印机(thermal transfer printer)和升华式印字机(sublimation printer)或者类似机器,在其表面上任意地形成具有图样或设计式样的着色层。而且,可以在着色层上的一部分表面或全部表面上,形成主要含有固化性树脂的OP清漆层。 
对于设计的图样,例如文字、花样、图案设计、照片、信息,可以用红外线检出。 
另外,也可以单纯地在构成着色层的任意单一层中添加染料或颜料,对这些层着色。 
另外,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中,为安全目的,也可以形成全息照片。另外,为了给热可逆记录介质赋予设计特性,也可以以浮雕形式形成凹凸或不规则性,从而形成如画像、公司标志和标志符号这样的设计。 
-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形状和应用- 
热可逆记录介质可根据应用相应地被加工为所希望的形状。例如,可 以被加工为卡片状态、标签(tag)状态、标记(label)状态、卷状等。 
被加工为卡片状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用于预付卡、计分卡、信用卡及其类似卡片。 
比卡片形式更小的标签状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用于价格标签等;比卡片形式大的标签状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在生产管理、运输说明书、票据和类似情况中使用。 
标记状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贴到其它物上,可被加工为各种大小,并通过与反复使用的卡车、集装箱(container)、箱、和容器和类似物粘合,在生产管理或物品管理和类似情形中使用。另外,由于比卡片尺寸大的片状热可逆记录介质由于其记录范围宽,可用于一般文件、生产管理用的说明书和类似文件。 
-热可逆记录构件和RF-ID组合的例子- 
在热可逆记录构件中,能可逆地显示信息的可逆的热敏记录层(记录层)和信息存储设备布置在同一卡片或标签中(整合为一个单元),信息存储设备中的存储信息部分可显示在记录层上。因此,热可逆记录构件非常的便利,允许仅通过观看卡片或标签而不需应用特定的装置,就可以对信息进行检查。当信息存储设备的内容被改写时,通过改写热可逆记录区域的显示内容,可重复地使用热可逆记录介质。 
对信息存储单元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用途合适地选择。其优选的例子包括磁记录层、磁条、IC存储器、光学存储器和RF-ID标签。当信息存储单元被用于生产管理、物品管理或类似场合时,RF-ID标签特别适用。 
另外,RF-ID标签包括IC芯片,和与该IC芯片连接的天线。 
热可逆记录构件具有能够可逆显示信息的记录层和信息存储单元。信息存储单元的优选例子是RF-ID标签。 
图6表示RF-ID标签的示意图。RF-ID标签85包括IC芯片81和连接到该IC芯片81的天线82。IC芯片81被分为4部分:存储部分、电源调整部分、发送部分和接收部分,每个部分承担一部分功能,进行信息传送。RF-ID标签85的天线和阅读器/记录器通过电波通信,从而交换数据。具体地,存在两种类型:电磁诱导方法,和电波方法。在电磁诱导方法中,RF-ID标签85的天线82接收电波,通过电磁诱导产生电驱动力,从而产生并联共振。在电波方法中,由辐射电磁场激活IC芯片。在这两种方法中,RF-ID标签85中的IC芯片81由外部的电磁场激活,芯片中的信息被转化成信号,所述信号随后从RF-ID标签85发出。信息被阅读器/记录器的天线获取,由数据处理装置识别,并由软件处理数据。 
RF-ID标签被加工为标记状或卡片状,可以被粘附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RF-ID标签可以被粘附在其上放置了记录层的记录介质的表面上,或者粘附在其上放置了背面层的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然而,优选粘附在放置背面层的表面上。 
为了将RF-ID标签粘附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可使用已知粘合剂,或 者压敏粘合剂。 
另外,可以以层压加工将热可逆记录介质和RF-ID标签整合在一起,形成卡片形式和标签形式。 
在下文,通过在生产管理中组合热可逆记录介质和RF-ID标签制备热可逆记录元件,将描述热可逆记录单元的使用方式的一个例子。 
在一个生产流水线上,其中含有被输送的原材料的集装箱在被传送,并提供:配备有将可视图像以显示型、被以非接触方式写入被传送的集装箱的写入单元,和将已经写入图像擦除的擦除单元,此外,提供有阅读器/记录器,其被设置为通过发射的电磁波读出粘附在集装箱上的RF-ID中的信息,且以非接触方式重写信息。另外,在生产流水线中,也提供有控制装置,用于在集装箱被运输的同时,使用以非接触方式阅读的单一信息单元,在货物流通系统中自动地分选、称重和管理材料。 
在粘附于集装箱的带RF-ID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中,信息如产品名称和数量等被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和RF-ID上,并且进行检查。在随后工艺中,给出加工指令以加工所输送的原材料,将加工信息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和RF-ID标签中,从而得到加工指令,加工指令被送入加工步骤。随后,对于加工产品,订货信息以订货指令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和RF-ID标签中。在产品运输后,从回收的集装箱读取装运信息,将集装箱和带有RF-ID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再次用作用于运输物质和带有RF-ID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集装箱。 
无需从集装箱或类似设备剥离热可逆记录介质就可以进行信息的记录/擦除,这是因为信息以非接触方式使用激光被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而且,由于在RF-ID标签上、以非接触方式也可以记录信息、,可以对工序进行实时管理,RF-ID标签中存储的信息可以同时显示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 
(图像处理器(Image Processor))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器可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中使用,其具有至少一个激光束发射单元,和一个激光照射强度控制单元,进一步可具有根据需要而适当地选择的其它单元。 
-激光束发射单元(Laser beam emitting unit)- 
激光束从用作激光束发射单元的激光振荡器发射。激光束发射单元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用途适当地选择。例如,例子包括通常所用的激光器,如CO2激光器、YAG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和激光二极管(LD)。 
需要用激光振荡器获得具有高光强度和高定向性的激光束。例如,反射镜位于激光介质的两侧,抽动激光介质以供给能量,增加了受激态原子的数量,从而形成了颠倒的分布且刺激了诱导的发射。然后,选择性地仅扩增光学轴方向上的光束,增加光束的定向性,从而从输出发射镜发射出激光束。 
从激光束发射单元射出的激光束的波长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 用途适当地选择,然而,激光波长优选地选择为可视区至红外区,更优选地为近红外区至红外区,以提高图像对比度。 
在可视区,图像对比度可能降低,原因是,用于吸收激光束且产生热以便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和擦除图像的添加剂会着色。 
由于从CO2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的波长为10.6μm,这在远红外区,热可逆记录介质吸收该激光束,而不需要添加吸收激光束以发热以便可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记录和擦除图像的添加物。进一步,当使用具有近红外区的波长的激光束时,该添加物也可能少量地吸收可视光。因此,不需要添加此类添加物的CO2 激光器是有优势的,这在于它可防止图像对比度的降低。 
来自YAG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和激光二极管的激光束的波长为可视区至近红外区(数百微米到1.2μm)。因为目前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不吸收该波长范围内的任何激光束,所以有必要添加吸收激光并将其变换为热的光热转化材料。然而,使用这些激光各自都有优势,原因是由于其较短的波长,可形成高分辨率的图像。 
另外,由于YAG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为高功率激光器,它们是有优势的,原因是可增加图像形成速度和图像擦除速度。由于激光二极管本身的尺寸小,它在减小装置尺寸和降低价格方面是有优势的。 
-光照射强度调整单元(Light irradiation intensity controlling unit)- 
光照射强度调整单元具有改变激光束的光照射强度的功能。 
光照射强度调整装置的位置方面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光照射强度调整装置安置在从激光束施加单元发射的激光束的光路上。光照射强度调整单元和激光束发射单元之间的距离可根据目的用途适当地调整,然而,光照射强度调整单元优选地位于激光束发射单元和下面将描述的电镜(galvanomirror)之间,更优选地光照射强度调整单元位于下面将描述的光束扩展器和电镜之间。 
光照射强度调整单元优选地具有改变激光束的光强度分布的功能,从高斯分布至如下所述的光强度分布,其中中心区域的光强度低于其周围区域的光强度,并且照射激光束的中心区域的光照射强度I1,和照射光速的总光能量的80%光能划界面上的光照射强度I2,满足表达式0.40≤I1/I2≤2.00。使用这样的光照射强度调整单元,可抑制热可逆记录介质由于图像记录和擦除的反复循环引起的劣化,可提高记录介质的循环耐久性,同时维持图像的对比度。 
光照射强度调整单元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用途相应地加以选择,然而,例如其优选实例包括透镜、滤光器、遮片、发射镜和纤维连接的设备。其中,优选透镜,这是由于其能量损失较低。透镜、collide scope、积分仪、光束均化器和非球面光束整形器(强度变换透镜和相位校正透镜的组合)、非球面设备透镜、衍射光学元件或类似元件可被适当地使用。尤其是,非球面设备透镜和衍射光学元件是优选的。 
当使用过滤器或遮片时,通过物理地切割激光束的中心部分,控制光照射强度。当使用反射镜时,通过使用其光束形状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机械地改变的变形反射镜,或者其反射率或表面凹凸度可部分地改变的反射镜,可以调整光照射强度。 
在其振动波长为近红外或可视光的激光器的情况下,优选使用这种激光器,原因在于可通过纤维连接容易地控制光照射强度。其振动波长为近红外或可视光的激光器的实例包括激光二极管或固体激光器。 
下面将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器的描述中描述使用光照射强度调整单元调整光照射强度的方法。 
下文将描述使用非球面光束成形器作为光照射强度调整单元来控制光照射强度的方法的一个实例。 
当使用强度转换透镜和相位校正透镜的组合时,在来自激光束发射单元的激光束之光路中配置两个非球面透镜,如图7A所示。然后,利用设置在目标位置(距离1)的第一个非球面透镜L1来变换光强度,使得比率I1/I2小于高斯分布中的比率(在图7A中,光强度分布为平顶形状)。然后,为了平行传输光强度改变的激光束,利用第二个非球面透镜L2进行相位校正。结果,可以转换表现为高斯分布的光强度分布。 
如图7B所示,可以将仅仅一个强度变换透镜L设置在从激光束射出装置射出的激光束的光路中。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表现出高斯分布的入射电子束(激光束),光强度分布中的中心区域的光照射强度可以被转变,这样比率I1/I2 变小(图7B中的光强度分布为平顶形状式样),这是这样来完成的:使激光束在图7B中X1所示的强度高(内部)的区域发散,使光束在X2所示的强度低(外部)的区域聚集。 
另外,对于光照射强度调整单元,下面描述了通过使用纤维连接的激光二极管和透镜的组合调整光照射强度的方法的一个例子。 
在使用纤维连接的激光二极管的情况下,由于激光束通过纤维进行传输,同时,其被纤维反复反射,从纤维末端射出的激光束的光强度分布与高斯分布的形状不同,而是相当于介于高斯分布和平顶分布形状之间的中间分布图案的光强度分布。为了使上述光强度分布转化为平顶分布形状,在纤维末端安装多个凸透镜和/或凹透镜的组合,作为聚集光学系统。 
接着,在图8中显示了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重点解释了激光束发射单元。在图8所示的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中,例如,在配备具有40W输出功率的CO2激光器的激光制造器(LP-440,SUNX Ltd.制造)的光路中,放置切割激光束的中心部分的遮片(没有示出)作为光强度调整单元,这样,可以调整与激光束传送方向相垂直方向的截面上的光强度分布,使光强度分布的中心区域的光照射强度变化为周边区域的光照射强度。 
激光束发射单元中的图像记录/图像擦除头部分的规格如下: 
可能的激光输出范围:0.1W~40W;照射距离可变动范围:没有限制;光点直径:0.18mm~10mm;扫描速度范围:最大为12000mm/秒;照射距离:110mm×110mm;以及焦距:185mm。 
图像处理器配备有至少激光束发射单元和光照射强度调整单元,可进一步配备有光学单元、电源调整单元和程序单元。 
光学单元由作为激光束发射单元的激光振荡器110、光束扩展器102、扫描单元105和fθ透镜106构成。 
光束扩展器102是光学元件,其中配置了多个透镜,位于作为激光束发射单元的激光振荡器110和下文将描述的电镜(galvanomirror)之间,用于在半径方向扩展从激光振荡器110发射的激光束,从而建立基本上平行的激光束。 
激光束的扩展率优选地在1.5倍到50倍之间,此刻的电子束直径优选地在3mm到50mm。 
扫描单元105由电流计104和安装在每个电流计104上的电镜104A构成。分别定向连接到电流计104之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二个电镜104A被驱动,它们高速旋转扫描电子束,从而使图像在热可逆记录介质107上记录或擦除。为了能通过高速光扫描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优选使用电镜扫描方法。电镜的大小依赖于光束扩展器扩展的平行激光束的光束直径,其优选地在3mm到60mm的范围里,更优选地在6mm到40mm之间。 
当过度降低平行光束的光束直径时,可能不会充分地降低通过使用fθ透镜聚集的激光束的光点直径。同时,当过度增加平行激光束的光束直径时,需要增加电镜的大小,并且不能以高速率扫描激光束。 
fθ透镜106是这样的透镜,即通过粘附在以恒定速率在热可逆记录介质107上运转的电流计104上的电镜104A,使激光束以等角速率被旋转扫描。 
电源控制单元由下列组成:放电用电源(在CO2激光器的情况下)或激励激光媒质的光源的驱动电源(YAG激光等);电流计的驱动电源;诸如Peltiert元件的冷却用电源;对图像处理装置进行整体控制的控制部件;及其类似部件。 
程序单元是为了图像的记录和擦除,通过触模板输入或键盘输入信息进行激光束强度和激光扫描速度和类似因素条件的输入部件,也用于对将要记录的文字和类似物进行制作和编辑。 
本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器,分别地,允许:高速地,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以非接触方式,可以反复记录或擦除高对比度图像,所述介质例如贴在像波纹状纤维板这样的容器上的标签;并且允许防止由反复的记录或擦除引起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劣化。因此,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特别合适在物流/货物流通系统中使用。在这样的应用中,例如,可以在传送带上传送波纹状纤维板期间,在标签上形成图像或者从标签上擦除图像。由此,该图像处理 方法和图像处理器缩短了运货时间,因为不需要停止生产线。另外,已经贴上标签的波纹状纤维板可以就这样被再次使用,而不需要剥下该标签,图像可在波纹状纤维板上擦除和记录。 
另外,由于图像处理装置具有使激光束的光照射强度变化的光照射强度调整单元,可以有效地抑制由图像的反复记录和擦除引起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劣化。 
实施例 
本发明将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这些实施例。 
(制备实施例1) 
<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制备> 
如下制备热可逆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能使色调依赖于温度可逆地在透明状态和发色状态之间变化。 
-基底- 
厚度为125μm的乳白色聚酯膜(TETRON FILM U2L98W,由TEIJINDUPONT FILMS JAPAN LTD.生产)被用作基底。 
-下层- 
将按质量计30份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体(Nippon A&L Inc.的PA9159)、按质量计12份的聚乙烯醇树脂(Kuraray Co.Ltd的Poval PVA 103)和按质量计20份的中空粒子(Matsumoto Yushi-Seiyaku Co.Ltd的Microsphere R-300)加入到按质量计40份水中,制备下层涂布液。 
接下来,利用金属条将得到的下层涂布液涂布在所述基底表面上,在80℃将应用的涂布液加热2分钟并干燥,形成厚度为20μm的下层。 
-可逆性热敏记录层(记录层)- 
将按质量计5份的用下述结构式(1)表示的可逆性显色剂、按质量计0.5份的用下述结构式(2)表示的消色促进剂、按质量计0.5份的用下述结构式(3)表示的消色促进剂、按质量计10份的50%的丙烯酸聚醇溶液(羟基值:200mgKOH/g)和按质量计80份甲基乙基酮,在球磨机中研磨成粉并分散,直至平均粒径约为1μm。 
(可逆性显色剂) 
Figure DEST_PATH_S2007103072035D00421
结构式1 
(消色促进剂) 
Figure DEST_PATH_S2007103072035D00431
结构式2 
C17H35CONHC18H35                结构式3 
接下来,在其中的可逆性显色剂已经被研磨成粉且分散的分散液中,加入按质量计1份的作为无色染料的2-苯胺基-3-甲基-6二丁基氨基荧烷、按质量计0.2份的用下述结构式(4)表示的酚抗氧化剂(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K.K.的IRGANOX565)、按质量计0.03份的光热转化材料(Nippon Shokubai Co.Ltd.的Excolor IR-14)、和按质量计5份的异氰酸酯(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的Collonate HL),充分搅拌这些材料,制备用于记录层的涂布液。 
Figure DEST_PATH_S2007103072035D00432
结构式(4) 
接下来,利用金属丝条,将得到的用于记录层的涂布液涂布在基底表面,在基底上已经形成下层,将应用的涂布液在100℃加热2分钟,干燥,然后在60℃固化24小时,从而形成厚度约为11μm的记录层。 
-中间层- 
将按质量计3份的50质量%的丙烯酸聚醇树脂溶液(Mitsubishi RayonCo.,Ltd.的LR327)、将按质量计7份的30质量%的氧化锌微粒分散液(SumitomoOsaka Cement Co.Ltd.的ZS303)、按质量计1.5份的异氰酸酯(Nippon PolyurethaneIndustry Co.Ltd.的Collonate HL)和按质量计7份的甲基乙基酮充分搅拌,制备用于中间层的涂布液。 
接下来,利用金属丝条,将上述用于中间层的涂布液涂布基底表面,在基底上已经形成了下层和记录层,将应用的涂布液在90℃加热1分钟,干燥并再次于60℃加热2小时,从而形成厚度约为2μm的中间层。 
-保护层- 
将按质量计3份的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的KAYARAD DPHA)、按质量计3份的尿烷丙烯酸酯寡聚物(Negami ChemicalIndustrial Co.Ltd.的Art Resin UN-3320HA)、按质量计3份的二季戊四醇己内酯的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的KAYARAD DPCA-120)、按质量计1份的二氧化硅(Mizusawa Chemical Industrial Co.Ltd.的P-526)、按质量计0.5份的光聚合 起始剂(Chiba Geigy Japan Co.Ltd.的Irgacure 184)和按质量计11份的异丙基醇在球磨机中搅拌,分散,直至平均粒径变为约3μm,从而制备用于保护层的涂布液。 
接下来,用金属丝条将上述用于保护层的涂布液涂布基底的表面,该基底上已经形成了下层、记录层和中间层,将应用的涂布液在90℃加热1分钟,干燥并用80W/cm的紫外线灯交联,从而形成厚度约4μm的保护层。 
-背面层- 
将按质量计7.5份的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Nippon Kayaku Co.Ltd.的KAYARAD DPHA)、按质量计2.5份的尿烷丙烯酸酯低聚物(Negami ChemicalIndustrial Co.Ltd.的Art Resin UN-3320HA)、按质量计2.5份的针状导电性氧化钛(Ishihara Sangyo Kaisha,Ltd.的FT-3000,长轴=5.15μm,短轴=0.27μm,结构:锑搀杂氧化锡涂敷的氧化钛)、按质量计0.5份的光聚合起始剂(Chiba Geigy Japan Co.Ltd.的Irgacure 184)和按质量计13份的异丙基醇在球磨机中充分搅拌,制备用于背面层的涂布液。 
接下来,利用金属丝条,将上述用于背面层的涂布液涂布基底表面——其上已经形成了记录层、中间层和保护层——的另一个表面,将应用的涂布液在90℃C加热1分钟,干燥并用80W/cm的紫外灯交联,从而形成厚度约4μm的背面层。通过上述处理,制备了制备实施例1中的热可逆记录层。 
(制备实施例2) 
<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制备> 
如下制备热可逆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能使色调依赖于温度在透明状态和混浊状态之间可逆地变化。 
-基底- 
厚度为175μm的透明PET膜(Toray Industries,Inc.的Lumilar 175-T12)被用作基底。 
-可逆性热敏记录层(记录层)- 
将按质量计3份的用下述结构式(5)表示的低分子量有机物质和按质量计7份的二十二烷基山萮酸酯(dococyl behenate)加入到树脂溶液中,所述树脂溶液含有溶解在按质量计210份的甲基乙基酮中的按质量计26份的氯乙烯共聚物(ZEON CORPORATION生产的M110)。将直径2mm的陶瓷珠置于玻璃瓶中,在其中注入制备的溶液。使用涂料摇动器(Asada Tekko Co.,Ltd.生产)将溶液分散48小时,这样得到均匀的分散液。 
Figure DEST_PATH_S2007103072035D00441
结构式5 
接下来,将按质量计0.07份的光热转化材料(Nippon Shokubai Co.Ltd. 的Excolor IR-14)和按质量计4份的异氰酸酯化合物(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Co.Ltd.的Collonate 2298-90T)加入到得到的分散液中,制备热敏记录层的涂布液。 
然后,将得到的热敏记录层的溶液涂布在基底表面上(具有磁记录层的PET膜的粘接层),加热并干燥所应用的涂布液,之后将基底在65℃保存24小时,以便进行交联,从而形成厚度约10μm的热敏记录层。 
-保护层- 
利用金属丝条,用溶液涂布上述热敏记录层,所述溶液由按质量计10份的75%尿烷丙稀酸酯紫外线-可硬化树脂的醋酸丁酯溶液(Dainippon Ink andChemicals,Inc.的Unidick C7-157)和按质量计10份的异丙基醇组成,加热并干燥,然后通过利用80W/cm的高压水银灯照射紫外线以便硬化,形成厚度约3μm的保护层。用上述处理,制备实施例2的热可逆记录介质。 
(制备实施例3) 
<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制备> 
除了在制备实施例3中使用的光热变换材料没有在前述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中使用而外,如制备实施例1中所述的那样的相同方式,制备得到制备实施例3的热可逆记录介质。 
(制备实施例4) 
除了制备实施例2中所用的光热转化材料没有在制备实施例4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制备中使用之外,制备实施例4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制备方式与制备实施例2相同。 
(评价方法) 
<激光束强度分布的测量> 
根据下述方法测量激光束强度分布。 
当使用激光二极管设备作为激光器时,首先光束分析仪(Point GreyResearch Co.制造的Scorpion Scor-20SCM)如下设置,以便在与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记录相同的位置调节照射距离,使用光束分离器削弱激光束,该光束分离器由传输反射镜和滤光器(OPHIR Co.制造的BEAMSTAR-FX-BEAM SPLITTER)组成,这样激光束的输出功率为3×10-6,使用激光束分析仪测量激光束的光强度。接着,绘制所得到的激光束强度的三维图,从而获得激光束的光强度分布。 
当所用CO2激光器设备作为激光器时,使用Zn-Se楔(Spiricon Inc.制造的LBS-100-IR-W)和CaF2滤光器(Spiricon Inc.制造的LBS-100-IR-F)削弱从CO2激光器设备发射出的激光束,使用高功率激光束分析仪(Spiricon Inc.制造的LPK-CO2-16)测量激光束的光强度。 
<反射强度的测量> 
如下测量反射强度。使用扫描仪(Canon Inc.制造的CANOSCAN4400)在Gray Scale(由Kodak AG.制造)上得到灰度图象,所得到的数字灰度值与通过 反射显像密度计(Macbeth Co.制造的RD-914)测量的密度值相关。特别地,用扫描仪得到图像已经被记录然后被擦除的擦除部分之灰度图像,然后将所得到的灰度图像的数字灰度值转化为密度值,该密度值被认为是反射密度值。 
在本发明中,当评价具有热可逆记录层的热可逆记录介质时,该热可逆记录层含有树脂和有机低分子量物质,擦除部分的密度为0.15或更高,应该认识到,可以擦除所记录的图像;并且当评价具有热可逆记录层的热可逆记录介质时,该热可逆记录层含有无色染料和可逆显色剂,擦除部分的密度为0.15或更低,应该认识到,可以擦除所记录的图像。注意到,在具有包括了树脂和有机低分子量物质的热可逆记录层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情况中,在设置了热可逆记录介质下的背面纸张(O.D.值=1.7)后,测量反射密度。 
(实施例1) 
按照如下描述使用制备实施例1的热可逆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处理,并且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重复耐久性。表1显示了评价结果。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保持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周边温度在25℃。 
<图像记录步骤> 
对于激光器,使用140W的与纤维连接的高功率激光二极管设备,该设备配备有聚光光学系统f100(Jena Optics GmbH制造的NBT-S140mk;中心波长:808nm,光学纤维核心直径:600μm,透镜NA:0.22),控制激光二极管设备,以便激光束的输出功率为10W,照射距离为91.0mm,光点直径为大约0.55mm。使用激光二极管设备,根据图9所示的记录方法,在制备实施例1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上以1200mm/s的XY阶段的进给比,记录直线。 
特别地,如图9所示,准备第一条辅助线1a和第二条辅助线1b,第一条辅助线1a是在扫描方向D1的相反方向上、从图像线条1的起点S1延伸出预定距离,第二条辅助线1b在扫描方向D1上、从图像线条1的终点E1起延伸出预定距离,当包括图像线条1的第一条和第二条辅助线从第一条辅助线1a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1b的终点时,用照射激光束扫描出图像线条1,第一条辅助线1a和第二条辅助线1b被扫描而不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第一条辅助线1a的扫描时间和第一条辅助线1b的扫描时间为1ms。 
此时,测量激光束的光强度分布,光强度分布的比率I1/I2为1.75。 
<图像擦除步骤> 
随后,调整激光二极管设备,使激光束的输出功率为15W,照射距离为86mm,光点直径为3.0mm,使用激光二极管设备以1200mm/s的XY阶段的进给比擦除该可逆记录介质上记录的直线图像。 
<反复耐久性评价> 
重复进行图像记录步骤和图像擦除步骤,以图像记录/图像擦除之间每10次间隔,测量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擦除部分的起点、终点和直线部分的反射密度, 确定:记录图像仅仅不能被完全擦除之前的擦除时间的数量。表1显示了评价结果。 
(实施例2) 
除了使用制备实施例2的热可逆记录介质,而不是制备实施例1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图像记录步骤的激光束的输出功率变为8.0W,图像擦除步骤的激光束的输出功率变为12W。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表1显示了评价结果。 
(实施例3) 
[图像记录步骤] 
使用配备了输出功率为40W(SUNX Co.Ltd.制造的LP-440)的CO2激光器的激光遮片,将切割激光束中心部分的遮片插入到激光束的光路上,调整激光遮片,使得激光束的光照射强度的比率I1/I2为1.60。 
接着,调整激光遮片,使得激光束的输出功率为14.0W,照射距离为198mm,光点直径为0.65mm,扫描速度为1,000mm/s。使用激光设备,根据图3A左视图中所示的记录方法,在制备实施例3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记录二十个字符“A”的图像阵列。 
特别地,如图3A左视图所示,准备第一条辅助线1a和第二条辅助线1b,第一条辅助线1a在扫描方向D1的相反方向上、从图像线条1的起点S1起延伸出预定距离,第二条辅助线1b从图像线条1的终点E1起在扫描方向D1上延伸出预定距离,当包括图像线条1的第一条辅助线1a和第二条辅助线1b从第一条辅助线1a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1b的终点时,扫描出图像线条1、并伴随有照射激光束,第一条辅助线1a和第二条辅助线1b被扫描、不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第一条辅助线1a的扫描时间为0.3ms;和,第二条辅助线1b的扫描时间为0.3ms。 
接着,如图3A左视图所示,准备第一条辅助线2a和第二条辅助线2b,第一条辅助线2a从图像线条2的起点S2起、在扫描方向D2的相反方向上延伸出预定距离,第二条辅助线2b从图像线条2的终点E2起、在扫描方向D2上延伸出预定距离,当包括图像线条2的第一条辅助线2a和第二条辅助线2b从第一条辅助线2a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2b的终点时,扫描图像线条2,并伴随照射激光束,第一条辅助线2a和第二条辅助线2b被扫描、不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第一条辅助线2a的扫描时间为0.3ms和第二条辅助线2b的扫描时间为0.3ms。 
接着,如图3A左视图所示,准备第一条辅助线3a和第二条辅助线3b,第一条辅助线3a在扫描方向D3的相反方向上、从图像线条3的起点S3起延伸出预定距离,第二条辅助线3b从图像线条3的终点E3起、在扫描方向D3上延伸出 预定距离,当包括图像线条3的第一条辅助线3a和第二条辅助线3b从第一条辅助线3a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3b的终点时,扫描出图像线条3,用照射激光束;第一条辅助线3a和第二条辅助线3b被扫描,不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第一条辅助线3a的扫描时间是0.3ms(毫秒)和第二条辅助线3b的扫描时间是0.3ms(毫秒)。 
注意到,激光束的扫描速度在图像线条1、2和3的起点和终点不能达到基本均匀运动的状态下(均匀运动速率的1/2),记录了图像。图像记录中所用的时间为0.34秒。 
<图像擦除步骤> 
随后,从激光遮片的光路中,拿走切割激光束中心部分的遮片,调整激光遮片,使得激光束的输出功率为22W,照射距离为155mm,光点直径为大约2mm,扫描速度为3,000mm/s。然后,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记录二十个字符“A”的图像阵列。 
<反复耐久性的评价> 
反复进行图像记录步骤和图像擦除步骤,测量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字符“A”的擦除图像的起点、终点和直线部分的反射密度。表1显示了评价结果。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保持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周边温度在25℃。 
(实施例4) 
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下述情况除外,即在图像线条1、2和3的起点和终点处的记录,是在激光束的扫描速度可是均匀运动速率的情况下进行。第一条辅助线1a到3a的扫描时间为2.0ms和第二条辅助线1b到3b的扫描时间为2.0ms。在图像记录中所用的时间为0.46秒。 
下文,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表1显示了评价结果。 
(实施例5) 
除了使用制备实施例4的热可逆记录介质,而不是制备实施例3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之外,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图像记录步骤的激光束的输出功率变为9.8W,图像擦除步骤的激光束的输出功率变为15.0W。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表1显示了评价结果。 
(实施例6) 
<图像记录步骤> 
对于激光器,使用140W的与纤维连接的高功率激光二极管设备,该设备配备有聚光光学系统f100(LIMO制造的LIMO25-F100-DL808;中心波长:808nm;光学纤维核心直径:100μm;透镜NA:0.11),调整激光二极管设备,以便激光束的输出功率为10W,照射距离为150mm,光点直径为大约0.75mm。使用激光二极管设备,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以1200mm/s的电镜扫描速率, 在制备实施例1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记录二十个字符“A”的图像阵列。 
此时,测量激光束的光强度分布,光强度分布的比率I1/I2为1.65。 
随后,调整激光二极管设备,使得激光束的输出功率为20W,照射距离为195mm,光点直径为大约3mm,扫描速率为1000mm/s。然后,以0.59mm间隔,直线地扫描激光束,擦除记录的图像。 
<反复耐久性的评价> 
接着,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表1显示了评价结果。 
(实施例7) 
使用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除了:在图像记录步骤中,焦距变为160mm,激光束的输出功率变为11W。 
此时,激光束的光强度分布的比率I1/I2为2.00。 
接着,使用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表1显示了评价结果。 
(实施例8) 
使用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除了:在图像记录步骤中,焦距变为158mm,激光束的输出功率变为11W。 
此时,激光束的光强度分布的比率I1/I2为1.85。 
接着,使用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表1显示了评价结果。 
(实施例9) 
使用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除了:在图像记录步骤中,焦距变为145mm,激光束的输出功率变为13W。 
此时,激光束的光强度分布的比率I1/I2为0.55。 
接着,使用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表1显示了评价结果。 
(实施例10) 
使用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除了:在图像记录步骤中,焦距变为144mm,激光束的输出功率变为14W。 
此时,激光束的光强度分布的比率I1/I2为0.40。 
接着,使用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表1显示了评价结果。 
(实施例11) 
除了使用制备实施例2的热可逆记录介质、而不是制备实施例1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之外,使用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图像记录步骤的激光束的输出功率变为8W,图像擦除步骤的激光束的输出功率变为 16W。使用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表1显示了评价结果。 
(实施例12) 
在相同的图像记录条件和图像擦除条件下,除了在图像记录步骤和图像擦除步骤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周边温度保持在30℃之外,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表1显示了评价结果。 
在相同的图像记录条件和图像擦除条件下,除了在图像记录步骤和图像擦除步骤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周边温度保持在30℃之外,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并且在实施例3的图像记录条件和图像擦除条件中,激光束的输出功率降低了10%,从而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表1显示了评价结果。 
(对比实施例1) 
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除了在记录步骤中,根据图3B左视图所示的记录方法记录二十个字符“A”的图像阵列。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表1显示了评价结果。 
在图3B左视图中所示的记录方法中,用激光束照射热可逆记录介质,在D1方向记录图像线条11。记录图像线条11,在D2方向的折叠部分T1连续记录。接着,停止激光束的照射,将激光束照射的焦点转移到图像线条12的起点S2,在D3方向记录图像线条12。 
(对比实施例2) 
使用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除了在记录步骤中,根据图3B左视图所示的记录方法记录二十个字符“A”的图像阵列。使用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式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表1显示了评价结果。 
在图3B左视图中所示的记录方法中,用激光束照射热可逆记录介质,在D1方向记录图像线条11。记录图像线条11,在D2方向的折叠部分T1连续记录。接着,停止激光束的照射,将激光束照射的焦点转移到图像线条12的起点S2,在D3方向记录图像线条12。 
(对比实施例3) 
使用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除了在图像记录步骤中,焦距变为163mm,激光束的输出功率变为11W,在激光束的扫描速度为均匀的运动速率的状态下,进行图像线条1、2和3的起点和终点处的记录。此时,激光束的光强度分布的比率I1/I2为2.05。 
接着,反复进行图像记录步骤和图像擦除步骤。使用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式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表1显示了评价结果。 
(对比实施例4) 
使用与对比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除了在图像记录步骤中,焦距变为143mm,激光束的输出功率变为14W。此时,激光束的光强度分布的比率I1/I2为0.34。 
接着,反复进行图像记录步骤和图像擦除步骤。使用与对比实施例3相同的方式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表1显示了评价结果。 
表1 
Figure 2007103072035A00800511
 
下文将参考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方案的图像处理方法和本发明的图像处理器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4) 
使用制备实施例1的热可逆记录介质,根据下述方法进行图像处理。然后,如下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表2显示了评价结果。注意,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时,保持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周边温度在25℃。 
<图像记录步骤> 
对于激光器,使用140W的与纤维连接的高功率激光二极管设备,该设备配备有聚光光学系统f100(Jena Optics GmbH制造的NBT-S140mk II;中心波长:808nm,光学纤维核心直径:600μm,透镜NA:0.22),调整激光二极管设备,以便激光束的输出功率为12W,照射距离为91.4mm,光点直径为大约0.6mm。使用激光二极管设备,根据图9所示的记录方法,在制备实施例1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上以1200mm/s的XY阶段的进给比记录直线。 
特别地,准备第一条辅助线1a和第二条辅助线1b,第一条辅助线1a在扫描方向D1的相对方向上、从图像线条1的起点S1起延伸出预定距离,第二条辅助线1b从图像线条1的终点E1起、在扫描方向D1上延伸出预定距离,当包括图像线条1的第一条辅助线1a和第二条辅助线1b从第一条辅助线1a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1b的终点时,用照射激光束扫描出图像线条1,第一条辅助线1a和第二条辅助线1b被扫描,不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第一条辅助线1a为1ms,和第二条辅助线1b的扫描时间为1ms。 
此时,使用激光束剖面仪BEAMON(Duma Optronics Ltd.制造),测量激光束的行进方向的基本垂直方向的横截面上的光强度分布。结果是,获得了图11所示的光强度分布曲线。进一步,图10B所示为光强度分布被一次微分后的微分曲线(x’)和该光强度分布被二次微分后的微分曲线(x”)。这些图显示了中心区域的光照射强度是周边区域的光照射强度的1.05倍。 
<图像擦除步骤> 
随后,调整激光二极管设备,使得激光束的输出功率为15W,照射距离为86mm,光点直径为3.0mm,使用激光二极管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以1200mm/s的XY阶段的进给比记录直线图像。 
此时,使用激光束剖面仪BEAMON(Duma Optronics Ltd.制造),测 量激光束的行进方向的基本垂直方向的横截面上的光强度分布。结果是,获得了图12所示的光强度分布曲线。进一步,图10D所示为光强度分布被一次微分后的微分曲线(x’)和该光强度分布被二次微分后的微分曲线(x”)。这些图显示了中心区域的光照射强度是周边区域的光照射强度的0.6倍。 
<反复耐久性的评价> 
图像记录步骤和图像擦除步骤被分别重复进行50次、300次和1000次,如下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起点、终点和直线部分上记录的图像和擦除的图像。对于图像评价方法,当分别用“Ai”、“Ar”和“Ae”表示背景密度、图像密度和擦除密度时,通过计算表达式(Ae-Ai)/(Ar-Ai)=C评价记录的图像和擦除的图像。C值较小,是更优选的反复耐久性。基于下述指标对每一图像分类定级。用扫描仪得到每一图像,然后进行密度试验,从而测量背景密度、图像密度和擦除密度。 
[评价指标] 
A:C<2% 
B:2%≤C<10% 
C:10%≤C<20% 
D:20%≤C 
(实施例15) 
除了使用制备实施例2的热可逆记录介质,而不是制备实施例1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4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然后使用与实施例14相同的方式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除了图像记录步骤中激光束的输出功率变为9.5W,图像擦除步骤中激光束的输出功率变为12W。表2显示了评价结果。 
(实施例16) 
<图像记录步骤> 
使用配备了输出功率为40W的CO2激光器的激光遮片(SUNX Co.Ltd制造的LP-440),将切割激光束中心部分的遮片插入到激光束的光路上,调整激光遮片,使得在激光束的行进方向的基本垂直方向的横截面的光强度分布中,中心区域的光照射强度为周边区域的光照射强度的0.5倍。 
接着,调整激光遮片,使得激光器输出功率为6.5W,照射距离为185mm,光点直径为0.18mm,扫描速度为1,000mm/s。使用激光遮片,根据图3A左视图中所示的记录方法,在制备实施例3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记录二十个字符“A”的图像阵列。 
特别地,如图3A左视图所示,准备第一条辅助线1a和第二条辅助线1b,第一条辅助线1a从扫描方向D1的相反方向上、从图像线条1的起点S1起延伸出预定距离,第二条辅助线1b从扫描方向D1上、从图像线条1的终点E1起延 伸出预定距离,当包括一个图像线条1的第一条辅助线1a和第二条辅助线1b从第一条辅助线1a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1b的终点时,用照射激光束、扫描出图像线条1,第一条辅助线1a和第二条辅助线1b被扫描,不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第一条辅助线1a的扫描时间为0.3ms和第二条辅助线1b的扫描时间为0.3ms。 
接着,如图3A左视图所示,准备第一条辅助线2a和第二条辅助线2b,第一条辅助线2a从扫描方向D2的相对方向上、从图像线条2的起点S2起延伸出预定距离,第二条辅助线2b在扫描方向D2上、从图像线条2的终点E2起延伸出预定距离,当包括一个图像线条2的第一条辅助线2a和第二条辅助线2b从第一条辅助线2a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2b的终点时,用照射激光束扫描出图像线条2,第一条辅助线2a和第二条辅助线2b被扫描,不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第一条辅助线2a的扫描时间为0.3ms和第二条辅助线2b的扫描时间为0.3ms。 
接着,如图3A左视图所示,准备第一条辅助线3a和第二条辅助线3b,第一条辅助线3a是在扫描方向D3的相对方向上、从图像线条3的起点S3起延伸出预定距离,第二条辅助线3b是在扫描方向D3上、从图像线条3的终点E3起延伸出预定距离,当包括一个图像线条3的第一条辅助线3a和第二条辅助线3b从第一条辅助线3a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3b的终点时,用照射激光束、扫描出图像线条3,第一条辅助线3a和第二条辅助线3b被扫描,不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第一条辅助线3a的扫描时间为0.3ms和第二条辅助线3b的扫描时间为0.3ms。 
注意到,在激光束的扫描速度在图像线条1、2和3的起点和终点不能达到基本均匀运动的状态下(在扫描速率为均匀运动速率的1/2下),记录图像。图像记录中所用的时间为0.34秒。 
<图像擦除步骤> 
随后,从激光遮片的光路,拿走切割激光束中心部分的遮片,调整激光遮片,使得激光器输出功率为22W,照射距离为155mm,光点直径为大约2mm,扫描速度为3,000mm/s。然后,擦除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记录的二十个字符“A”的图像阵列。 
<反复耐久性的评价> 
图像记录步骤和图像擦除步骤被分别重复进行50次、300次和1000次,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起点、终点和直线部分上的二十个字符“A”的图像阵列的记录图像以及擦除图像。然后,使用与实施例14相同的方式,测量已经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擦除的图像之起点、终点和直线部分处的反射密度。表2显示了测量结果。注意,在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时,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周边温度保持在25℃。 
(实施例17) 
使用与实施例16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除了:图像线条1、2和3的起点和终点上的二十个字符“A”的图像阵列的记录,是在激光束的扫描速度达到均匀运动的情况下进行。图像记录所用的时间为0.46秒。 
随后,使用与实施例16相同的方式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表2显示了评价结果。 
(实施例18) 
在相同的图像记录条件和图像擦除条件下,使用与实施例16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除了在图像记录步骤和图像擦除步骤中,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周围温度保持在30℃。使用与实施例16相同的方式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表2显示了评价结果。 
(实施例19) 
使用与实施例16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除了在图像记录步骤和图像擦除步骤中,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周围温度保持在30℃,在实施例使用的图像记录条件和图像擦除条件中,激光束的输出功率被降低10%,从而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使用与实施例16相同的方式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表2显示了评价结果。 
(对比实施例5) 
使用与实施例16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除了在图像记录步骤中,根据图3B左视图所示的记录方法记录二十个字符“A”的图像阵列。使用与实施例16相同的方式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表2显示了评价结果。 
在图3B左视图中所示的记录方法中,用激光束照射热可逆记录介质,在D1方向记录图像线条11。记录图像线条11,在D2方向的折叠部分T1连续记录。接着,停止激光束的照射,将激光束照射的焦点转移到图像线条12的起点S2,在D3方向记录图像线条12。 
(对比实施例6) 
使用与实施例16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除了在记录步骤中,根据图3B左视图所示的记录方法,在制备实施例4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记录二十个字符“A”的图像阵列。使用与实施例16相同的方式评价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反复耐久性。表2显示了评价结果。 
在图3B左视图中所示的记录方法中,用激光束照射热可逆记录介质,在D1方向记录图像线条11。记录图像线条11,在D2方向的折叠部分T1连续记录。接着,停止激光束的照射,将激光束照射的焦点转移到图像线条12的起点S2,在D3方向记录图像线条12。 
表2 
Figure 2007103072035A00800561
由于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和图象处理器允许以高速率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重复记录和擦除高对比度图像,是以非接触方式,并且可防止具有重复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属性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恶化,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器可广泛地使用在进出票据(In-Out tickets)、冷冻食物容器的标签、工业产品、各种医疗容器、和用于物流管理用途和生产工艺管理用途的大屏幕和各种显示器,尤其适合在物流/货物流通系统和工厂的工序管理系统中使用。 

Claims (21)

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图像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该热可逆记录介质能依赖于温度可逆地改变其透明度和色调中的任意一个,是通过用激光束照射和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和
擦除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是通过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进行,
其中图像记录步骤中照射的激光束的中心部分的光照射强度I1,和照射激光束的总光能量的80%光能划界面上的光照射强度I2,满足表达式0.40≤I1/I2≤2.00;在图像记录步骤中,准备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第一条辅助线从构成图像的众多图像线条中的每条图像线条的起点延伸预定距离、是在与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第二条辅助线从每条图像线条的终点起、在扫描方向上延伸出预定距离,当包括一个图像线条的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从第一条辅助线的起点连续扫描到第二条辅助线的终点时,扫描出该图像线条并照射激光束,并且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被扫描而不照射激光束,从而记录图像。
2.如权利要求1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的任意一个步骤中,检测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温度及其周边温度中的至少一个温度,调整照射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激光束的照射条件。
3.如权利要求1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激光束未照射的情况下,用于扫描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的时间为0.2ms到5ms。
4.如权利要求1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构成图像的每条图像线条是构成文字、符号和图的任意一种的线。
5.如权利要求1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热可逆记录介质在基底上具有至少一个热可逆记录层,且在第一个具体温度和第二个具体温度之间,其中第二个具体温度高于第一具体温度,可逆地改变其透明度和色调中的任意一个。
6.如权利要求1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热可逆记录介质在基底上具有至少一个可逆的热敏记录层,并且该热可逆热敏记录层包括树脂和有机低分子量材料。
7.如权利要求1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热可逆记录介质在基底上具有至少一个可逆的热敏记录层,并且该可逆的热敏记录层包括无色染料和可逆性显色剂。
8.如权利要求1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激光束的扫描速度没有达到基本均匀运动的情况下,在起点和终点处,每条图像线条被记录。
9.如权利要求8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图像记录步骤和图像擦除步骤的任意一个步骤中,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温度及其周边温度中的至少一个温度被检测,以便控制要照射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激光束的照射条件。
10.如权利要求8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激光束没有照射的状态下,用于扫描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的时间是0.2毫秒到5毫秒。
11.如权利要求8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构成图像的每条图像线条是构成文字、符号和图的任意一种的线。
12.如权利要求8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热可逆记录介质在基底上具有至少一个热可逆记录层;且在第一个具体温度和第二个具体温度之间,其中第二个具体温度高于第一具体温度,可逆地改变其透明度和色调中的任意一个。
13.如权利要求8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热可逆记录介质在基底上具有至少一个可逆的热敏记录层,并且该热可逆热敏记录层包括树脂和有机低分子量材料。
14.如权利要求8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热可逆记录介质在基底上具有至少一个可逆的热敏记录层,并且该可逆的热敏记录层包括无色染料和可逆性显色剂。
15.如权利要求1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发射激光束的激光器是CO2激光器。
16.如权利要求15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图像记录步骤和图像擦除步骤的任意一个步骤中,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温度及其周边温度中的至少一个温度被检测,以便控制被照射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激光束的照射条件。
17.如权利要求15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激光束没有照射的状态下,用于扫描第一条辅助线和第二条辅助线的时间是0.2毫秒到5毫秒。
18.如权利要求15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构成图像的每条图像线条是构成文字、符号和图的任意一种的线。
19.如权利要求15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热可逆记录介质在基底上具有至少一个热可逆记录层,且在第一个具体温度和第二个具体温度之间,其中第二个具体温度高于第一具体温度,可逆地改变其透明度和色调中的任意一个。
20.如权利要求15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热可逆记录介质在基底上具有至少一个可逆的热敏记录层,并且该热可逆热敏记录层包括树脂和有机低分子量材料。
21.如权利要求15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热可逆记录介质在基底上具有至少一个可逆的热敏记录层,并且该可逆的热敏记录层包括无色染料和可逆性显色剂。
CN200710307203.5A 2006-12-26 2007-12-26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96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49980 2006-12-26
JP2006349980 2006-12-26
JP2006349980 2006-1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9608A CN101219608A (zh) 2008-07-16
CN101219608B true CN101219608B (zh) 2011-05-18

Family

ID=39264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30720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9608B (zh) 2006-12-26 2007-12-26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8133652B2 (zh)
EP (1) EP1939003B1 (zh)
JP (1) JP2008179131A (zh)
CN (1) CN101219608B (zh)
AT (1) ATE484395T1 (zh)
DE (1) DE602007009782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28471B2 (ja) * 2006-12-26 2013-07-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US7564030B2 (en) * 2007-02-13 2009-07-21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rming temporary images
JP5332412B2 (ja) * 2007-09-13 2013-1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US8101334B2 (en) * 2008-02-13 2012-01-2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5651935B2 (ja) 2008-08-28 2015-0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
JP5515546B2 (ja) * 2008-09-17 2014-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熱可逆記録媒体の画像消去方法
JP5471219B2 (ja) * 2008-09-17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熱可逆記録媒体の画像消去方法
JP5316354B2 (ja) * 2008-12-03 2013-10-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装置、レーザ照射装置、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10195035A (ja) * 2009-01-30 2010-09-09 Ricoh Co Ltd 感熱記録媒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処理方法
JP5720155B2 (ja) * 2009-10-19 2015-05-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描画制御方法、レーザ照射装置、描画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れ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5708859B2 (ja) * 2009-10-19 2015-04-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描画制御装置、レーザ照射装置、描画制御方法、描画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れ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5707830B2 (ja) * 2009-10-19 2015-04-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736712B2 (ja) * 2009-10-19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消去方法及び画像消去装置
JP2012035622A (ja) 2010-07-13 2012-02-23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810555B2 (ja) 2011-03-01 2015-1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ーザ描画装置
CN102445856B (zh) * 2011-10-12 2014-12-10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光刻机硅片载物台温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3134574A2 (en) 2012-03-07 2013-09-12 Winvic Sales, Inc. Electronic luminary device with simulated flame
JP6186869B2 (ja) * 2012-05-23 2017-08-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KR102048361B1 (ko) * 2013-02-28 2019-11-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거리 검출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영상처리장치
JP6112089B2 (ja) * 2014-09-17 2017-04-1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加熱方法、及び、立体形成システム
WO2016062359A1 (en) 2014-10-24 2016-04-28 Hewlett-Packard Indigo B.V. Electrophotographic varnish
BR112017013327B1 (pt) * 2014-12-22 2022-05-24 Pirelli Tyre S.P.A.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verificar pneus em uma linha de produção de pneu.
CN107110639B (zh) 2014-12-22 2020-10-09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检查轮胎生产线上的轮胎的装置
JP2016172285A (ja) 2015-03-16 2016-09-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保護囲い、レーザ照射システム
JP6750258B2 (ja) 2015-03-18 2020-09-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保護囲い、レーザ照射システム
JP2016175406A (ja) 2015-03-20 2016-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消去方法及び画像消去装置、並びに、画像消去装置を用いたコンベアラインシステム
JP6711010B2 (ja) 2015-03-20 2020-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処理装置を用いたコンベアラインシステム
US9764563B2 (en) * 2015-04-30 2017-09-19 Maxphotonics Corporation Laser marking machine, laser marking method, laser marking equipment and laser marking system
US9956787B2 (en) 2015-09-08 2018-05-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Laser recor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thod
US10352517B2 (en) 2017-09-07 2019-07-16 Sterno Home Inc. Artificial candle with moveable projection screen position
JP2020090046A (ja) * 2018-12-06 2020-06-11 Dgshape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EP3711966B1 (en) * 2019-03-20 2021-12-15 Alltec Angewandte Laserlicht Technologie GmbH Method for applying a marking on an object and marking apparatus
US10963763B2 (en) * 2019-07-25 2021-03-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Thermal printe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8928A (zh) * 2004-09-15 2006-03-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激光加工方法、激光加工装置、电子仪器
CN1840359A (zh) * 2005-03-31 2006-10-04 琳得科株式会社 用于将信息记录到非接触型可重写热标签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6639B2 (ja) 1990-11-28 1997-04-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先行制御方式
US5668589A (en) * 1992-09-11 1997-09-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Thermal recording device with controller for correcting laser beam intensity
JPH06183039A (ja) * 1992-09-11 1994-07-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熱記録装置
JP3071075B2 (ja) * 1992-10-14 2000-07-31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熱記録方法および装置
JP3161837B2 (ja) * 1992-11-10 2001-04-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感熱記録体の書込装置
DE4323143C1 (de) 1993-07-10 1994-12-01 Schott Glaswerke Verwendung eines Glases als bariumfreies Dentalglas mit guter Röntgenabsorption
JP2596639Y2 (ja) * 1993-12-08 1999-06-21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レーザマーキング装置
US6824768B2 (en) * 1998-12-18 2004-11-30 Schering Corporation Ribavirin-pegylated interferon alfa induction HCV combination therapy
SE516753C2 (sv) * 1999-06-11 2002-02-26 Allgon Ab Metod och anordning för bestämning av stabilitetsmarginal i en repeater
JP3970117B2 (ja) * 2001-07-19 2007-09-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熱可逆記録媒体、ラベル、カード、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ディスク、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画像記録消去方法
JP3990891B2 (ja) 2001-10-24 2007-10-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可逆性感熱記録媒体の記録消去装置
JP2004004152A (ja) 2002-03-29 2004-01-08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一次元集光光学系および光量分布補正照明光学系、ならびに露光ヘッド
TW590907B (en) 2002-06-03 2004-06-11 Ricoh Kk Thermoreversible recording medium, thermoreversible recording label, thermoreversible recording member, image processing unit and method of image processing
JP2004265247A (ja) 2003-03-03 2004-09-24 Ricoh Co Ltd 非接触式ic付き情報シート
JP3998193B2 (ja) 2003-03-03 2007-10-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非接触icタグ付き可逆性感熱画像記録シート
JP2004345273A (ja) 2003-05-23 2004-12-09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画像記録方法
JP2005238272A (ja) * 2004-02-25 2005-09-08 Sunx Ltd レーザマーキング装置
US7456132B2 (en) 2004-07-13 2008-11-25 Ricoh Company, Ltd. Phenol compound, reversible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medium, reversible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label, reversible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member, image-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ing-processing method
JP4845556B2 (ja) * 2005-03-31 2011-12-28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非接触型リライトサーマルラベルの記録方法
US7728860B2 (en) 2005-08-12 2010-06-01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for image processing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7629572B2 (en) * 2005-10-28 2009-12-08 Carl Zeiss Laser Optics Gmbh Optical device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JP5255218B2 (ja) 2006-03-14 2013-08-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
ATE409124T1 (de) 2006-03-15 2008-10-15 Ricoh Kk Umkehrbares wärmeempfindliches aufzeichnungsmedium, umkehrbares wärmeempfindliches aufzeichnungsetikett, umkehrbares wärmeempfindliches element, vorrichtung zur bildverarbeitung und verfahren zur bildverarbeitung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8928A (zh) * 2004-09-15 2006-03-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激光加工方法、激光加工装置、电子仪器
CN1840359A (zh) * 2005-03-31 2006-10-04 琳得科株式会社 用于将信息记录到非接触型可重写热标签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214391A1 (en) 2008-09-04
DE602007009782D1 (de) 2010-11-25
EP1939003A1 (en) 2008-07-02
US8633958B2 (en) 2014-01-21
CN101219608A (zh) 2008-07-16
EP1939003B1 (en) 2010-10-13
ATE484395T1 (de) 2010-10-15
JP2008179131A (ja) 2008-08-07
US8133652B2 (en) 2012-03-13
US20120176463A1 (en) 201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9608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2205733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1219609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01037064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1544141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设备
CN101659158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1037053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JP5332412B2 (ja)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233273B2 (ja)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CN101209626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JP5169200B2 (ja)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10192015A (ja)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