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5363A - 有机硅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机硅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5363A
CN101215363A CNA2008100704409A CN200810070440A CN101215363A CN 101215363 A CN101215363 A CN 101215363A CN A2008100704409 A CNA2008100704409 A CN A2008100704409A CN 200810070440 A CN200810070440 A CN 200810070440A CN 101215363 A CN101215363 A CN 1012153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copolymers
polydimethylsiloxane
reaction
synthetic method
silic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704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正鸿
何腾云
于海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A20081007044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153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15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53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有机硅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涉及一种新型有机硅低表面能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尤其是涉及一种以大分子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大分子引发剂,在Cu(I)Br为催化剂、N-(n-丙基)-2-吡啶甲胺为催化剂配体共同催化下经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目标聚合物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甲基丙烯酸乙酯的制备方法。提供一种具有微相分离、反应条件温和、反应产物结构明确以及操作简便的有机硅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为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七氟丁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制备时,先制备溴原子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大分子引发剂;再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甲基丙烯酸乙酯新型硅丙两嵌段材料。

Description

有机硅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有机硅低表面能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尤其是涉及一种以大分子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大分子引发剂,在Cu(I)Br为催化剂、N-(n-丙基)-2-吡啶甲胺为催化剂配体共同催化下经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目标聚合物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甲基丙烯酸乙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同时含有聚二甲基硅氧烷嵌段和聚丙烯酸酯类嵌段的共聚物很少有见报道,通过阴离子聚合可合成此类聚合物,在聚合过程中必须注意以聚二甲基硅氧烷嵌段引发丙烯酸酯类单体聚合,反之则不能聚合。丙烯酸类树脂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候性、  耐腐蚀性、耐玷污性、附着力高和保色保光性好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自身结构的限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硬度、抗污染性、耐溶剂性等方面不尽人意。有机硅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热、耐候、抗氧化、耐辐射的性能,而且表面能低,具有憎水、抗污性。因此以有机硅和丙烯酸酯共聚可以制得硅丙材料集丙烯酸树脂和有机硅树脂优点于一体,不仅具有超耐候性,还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耐盐雾、耐温变性、耐玷污性及耐洗刷性能,主要应用于对耐候性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外墙涂料、工程机械涂料以及作业环境更为恶劣的码头设备、海洋设施等的表面防腐及装饰。目前通过阴离子聚合合成该类聚合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的不足之处:1.阴离子聚合对反应体系的纯度要求很高,不仅体系不能含有氧和水,甚至其他杂质也对反应有较大影响,因此对纯化要求很高。2.丙烯酸酯类的阴离子聚合副反应较多,对于反应结束后的分离纯化难度大。3.阴离子聚合通常在低温下进行,对反应设备要求较高。
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甲基丙烯酸乙酯是一种新型的低表面能有机硅嵌段共聚物,其合成至今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微相分离、反应条件温和、反应产物结构明确以及操作简便的有机硅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氟硅两嵌段共聚物为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七氟丁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其结构式为:
Figure S2008100704409D00021
其中x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聚合度,y为聚甲基丙烯酸乙酯(EMA)的聚合度。
本发明所述的氟硅两嵌段共聚物的反应式如下:
其中x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聚合度,y为聚甲基丙烯酸乙酯(EMA)的聚合度。
本发明所述的氟硅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制备溴原子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大分子引发剂:在氮气气氛保护下,以末端含有羟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2-溴异丁酰溴为起始原料在惰性有机溶剂进行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减压蒸馏除去惰性有机溶剂后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至少1次,分液,有机层用干燥剂干燥,再过滤,最后将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二氯甲烷溶剂得到油状黄色的溴原子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大分子引发剂,按摩尔比,聚二甲基硅氧烷∶2-溴异丁酰溴∶三乙胺为1∶(1.5~4.20)∶(2.7~6.6);
2)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甲基丙烯酸乙酯新型硅丙两嵌段材料: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惰性气氛保护下进行,以溴原子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大分子为引发剂,以卤化亚铜为催化剂,以含吡啶环化合物或含吡啶环化合物的衍生物中的一种为催化剂配体,在惰性溶剂甲苯中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按摩尔比,单体(甲基丙烯酸乙酯)∶催化剂∶引发剂∶催化剂配体=(30~100)∶1∶1∶2,然后经过冷冻-抽真空-解冻循环至少3次后,加热,反应结束后,将所合成的聚合物用四氢呋喃或二氯甲烷等惰性溶剂稀释,再将稀释后的溶液通过氧化铝柱除去催化剂,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除去溶剂,到黏度明显变稠的时候将其沉淀到沉淀剂中,反复溶解-沉淀至少3次后再将得到的产物真空干燥,得到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甲基丙烯酸乙酯新型硅丙两嵌段材料,即有机硅两嵌段共聚物。
在步骤1)中,所用的惰性有机溶剂选自四氢呋喃或者二氯甲烷;所用的高纯氮纯度最好为超过99.995%(质量比);反应温度为0~40℃;搅拌时间为12~30h;所用的碳酸氢钠溶液最好为饱和溶液;所用的蒸馏最好采用旋转蒸发仪;所用的过滤最好采用滤纸过滤;干燥剂最好用无水硫酸镁或者无水硫酸钠。
在步骤2)中,所述的惰性气体最好采用高纯氮,其浓度最好为超过99.995%(质量比);所述的催化剂最好为溴化亚铜;所述的催化剂配体最好为N-(n-丙基)-2-吡啶甲胺;所述的冷冻最好用液氮,温度最好在-80℃以下;所述的抽真空最好采用油泵;所述的氧化铝柱最好采用碱性氧化铝柱;所用的蒸馏最好采用旋转蒸发仪;反应温度为40~100℃;反应时间最好控制在3~10h;所述的真空干燥温度最好为40~50℃,真空度最好为0.08~-0.1Mpa;沉淀剂可选用低级醇,优选甲醇或乙醇。
与现有的硅丙材料的化学合成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不仅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收率高,相比较于一般自由基法,具有更温和的反应温度并且反应产物的结构更加清晰,分子量分布更窄。2.相比较于阴离子聚合法,具有更少的副反应和更加温和的反应条件,对反应单体、溶剂等一系列反应物的要求相对低得多。3.本发明中的最终产物具有微相分离结构。4.得到的硅丙材料不破坏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分子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易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列实施例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1)在氮气气氛保护下,将1份单甲醇终止的聚二甲基硅氧烷、1.5份2-溴异丁酰溴与2.7份三乙胺在0℃下进行反应。然后将上述的溶液搅拌反应30h,反应结束后,将其过滤,将滤液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再将其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数次,分液,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除水,再过滤,最后将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二氯甲烷溶剂得到油状黄色的大分子引发剂;
2)反应体系必须严格除氧,将1份的大分子为引发剂、1份的溴化亚铜为催化剂、2份的N-(n-丙基)-2-吡啶甲胺为催化剂配体与30份的甲基丙烯酸乙酯为单体在40℃下反应,在加热之前,反应物溶液经过4次冷冻-抽真空-解冻循环后,加热溶液,反应10h后,将所合成的聚合物用四氢呋喃溶剂稀释,再将稀释后的溶液通过氧化铝柱除去催化剂,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除去溶剂,到黏度明显变稠的时候将其沉淀到沉淀剂中,反复溶解-沉淀4次后再将得到的产物放在40℃真空干燥箱(真空度为0.08Mpa)中烘干得到新型硅丙两嵌段共聚物。
实施例2
1)在氩气气氛保护下,将1份单甲醇终止的聚二甲基硅氧烷、1.8份2-溴异丁酰溴与3份三乙胺在5℃下进行反应。然后将上述的溶液搅拌反应20h,反应结束后,将其过滤,将滤液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再将其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两次,分液,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除水,再过滤,最后将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二氯甲烷溶剂得到油状黄色的大分子引发剂;
2)反应体系必须严格除氧,将1份的大分子为引发剂、1份的氯化亚铜为催化剂、2份的1,1,4,7,7-五甲基二乙烯基三胺为催化剂配体与40份的甲基丙烯酸乙酯为单体在50℃下反应,在加热之前,反应物溶液经过4次冷冻-抽真空-解冻循环后,加热溶液,反应5个h后,将所合成的聚合物用二氯甲烷溶剂稀释,再将稀释后的溶液通过氧化铝柱除去催化剂,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除去溶剂,到黏度明显变稠的时候将其沉淀到沉淀剂中,反复溶解-沉淀4次后再将得到的产物放在50℃真空干燥箱(真空度为-0.1MPa)中烘干得到新型硅丙两嵌段共聚物。
实施例3
1)在氮气气氛保护下,将1份单甲醇终止的聚二甲基硅氧烷、2.5份2-溴异丁酰溴与4份三乙胺在15℃下进行反应。然后将上述的溶液搅拌反应18h,反应结束后,将其过滤,将滤液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再将其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两次,分液,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除水,再过滤,最后将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二氯甲烷溶剂得到油状黄色的大分子引发剂;
2)反应体系必须严格除氧,将1份的大分子为引发剂、1份的溴化亚铜为催化剂、2份的1,1,4,7,7-五甲基二乙烯基三胺为催化剂配体与55份的甲基丙烯酸乙酯为单体在70℃下反应,在加热之前,反应物溶液经过4次冷冻-抽真空-解冻循环后,加热溶液,反应3个h后,将所合成的聚合物用四氢呋喃稀释,再将稀释后的溶液通过碱性氧化铝柱除去催化剂,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除去溶剂,到黏度明显变稠的时候将其沉淀到沉淀剂中,反复溶解-沉淀4次后再将得到的产物放在45℃真空干燥箱(真空度为0.09MPa)中烘干得到新型硅丙两嵌段共聚物。
实施例4
1)在氮气气氛保护下,将1份单甲醇终止的聚二甲基硅氧烷、2.8份2-溴异丁酰溴与3.5份三乙胺在20℃下进行反应。然后将上述的溶液搅拌反应15h,反应结束后,将其过滤,将滤液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再将其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两次,分液,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除水,再过滤,最后将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二氯甲烷溶剂得到油状黄色的大分子引发剂;
2)反应体系必须严格除氧,将1份的大分子为引发剂、1份的溴化亚铜为催化剂、2份的1,1,4,7,7-五甲基二乙烯基三胺为催化剂配体与70份的甲基丙烯酸乙酯为单体在70℃下反应,在加热之前,反应物溶液经过4次冷冻-抽真空-解冻循环后,加热溶液,反应4个h后,将所合成的聚合物用四氢呋喃稀释,再将稀释后的溶液通过碱性氧化铝柱除去催化剂,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除去溶剂,到黏度明显变稠的时候将其沉淀到沉淀剂中,反复溶解-沉淀4次后再将得到的产物放在40℃真空干燥箱(真空度为0.09MPa)中烘干得到新型硅丙两嵌段共聚物。
实施例5
1)除了反应时间为17h外,其它同实施例4中的步骤1);
2)反应体系必须严格除氧,将1份的大分子为引发剂、1份的氯化亚铜为催化剂、2份的N-(n-丙基)-2-吡啶甲胺为催化剂配体与70份的甲基丙烯酸乙酯为单体在70℃下反应,在加热之前,反应物溶液经过4次冷冻-抽真空-解冻循环后,加热溶液,反应4个h后,将所合成的聚合物用四氢呋喃稀释,再将稀释后的溶液通过碱性氧化铝柱除去催化剂,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除去溶剂,到黏度明显变稠的时候将其沉淀到沉淀剂中,反复溶解-沉淀4次后再将得到的产物放在40℃真空干燥箱(真空度为0.08MPa)中烘干得到新型硅丙两嵌段共聚物。
实施例6
1)在氮气气氛保护下,将1份单甲醇终止的聚二甲基硅氧烷、3.8份2-溴异丁酰溴与4.5份三乙胺在25℃下进行反应。然后将上述的溶液搅拌反应14h,反应结束后,将其过滤,将滤液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再将其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两次,分液,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除水,再过滤,最后将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二氯甲烷溶剂得到油状黄色的大分子引发剂;
2)除了配体改为1,1,4,7,7-五甲基二乙烯基三胺外,其它同实施例5中的步骤2)。
实施例7
1)在氮气气氛保护下,将1份单甲醇终止的聚二甲基硅氧烷、4.2份2-溴异丁酰溴与3.5份三乙胺在25℃下进行反应。然后将上述的溶液搅拌反应12h,反应结束后,将其过滤,将滤液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再将其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两次,分液,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除水,再过滤,最后将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二氯甲烷溶剂得到油状黄色的大分子引发剂;
2)反应体系必须严格除氧,将1份的大分子为引发剂、1份的氯化亚铜为催化剂、2份的N-(n-丙基)-2-吡啶甲胺为催化剂配体与80份的甲基丙烯酸乙酯为单体在75℃下反应,在加热之前,反应物溶液经过4次冷冻-抽真空-解冻循环后,加热溶液,反应3个h后,将所合成的聚合物用四氢呋喃稀释,再将稀释后的溶液通过碱性氧化铝柱除去催化剂,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除去溶剂,到黏度明显变稠的时候将其沉淀到沉淀剂中,反复溶解-沉淀4次后再将得到的产物放在45℃真空干燥箱(真空度为0.08MPa)中烘干得到新型硅丙两嵌段共聚物。
实施例8
1)除反应温度为30℃外,其余同实施例7中的步骤1);
2)反应体系必须严格除氧,将1份的大分子为引发剂、1份的溴化亚铜为催化剂、2份的1,1,4,7,7-五甲基二乙烯基三胺为催化剂配体与65份的甲基丙烯酸乙酯为单体在75℃下反应,在加热之前,反应物溶液经过4次冷冻-抽真空-解冻循环后,加热溶液,反应8个h后,将所合成的聚合物用四氢呋喃稀释,再将稀释后的溶液通过碱性氧化铝柱除去催化剂,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除去溶剂,到黏度明显变稠的时候将其沉淀到沉淀剂中,反复溶解-沉淀4次后再将得到的产物放在40℃真空干燥箱(真空度为0.09MPa)中烘干得到新型硅丙两嵌段共聚物。
实施例9
1)除反应温度为35℃、三乙胺为6.6份外,其余同实施例7中的步骤1);
2)反应体系必须严格除氧,将1份的大分子为引发剂、1份的溴化亚铜为催化剂、2份的1,1,4,7,7-五甲基二乙烯基三胺为催化剂配体与90份的甲基丙烯酸乙酯为单体在80℃下反应,在加热之前,反应物溶液经过4次冷冻-抽真空-解冻循环后,加热溶液,反应4个h后,将所合成的聚合物用四氢呋喃稀释,再将稀释后的溶液通过碱性氧化铝柱除去催化剂,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除去溶剂,到黏度明显变稠的时候将其沉淀到沉淀剂中,反复溶解-沉淀4次后再将得到的产物放在40℃真空干燥箱(真空度为0.08MPa)中烘干得到新型硅丙两嵌段共聚物。
实施例10
1)除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14h外,其余同实施例7中的步骤1);
2)反应体系必须严格除氧,将1份的大分子为引发剂、1份的溴化亚铜为催化剂、2份的N-(n-丙基)-2-吡啶甲胺为催化剂配体为催化剂配体与50份的甲基丙烯酸乙酯为单体在90℃下反应,在加热之前,反应物溶液经过4次冷冻-抽真空-解冻循环后,加热溶液,反应结束后,将所合成的聚合物用四氢呋喃稀释,再将稀释后的溶液通过碱性氧化铝柱除去催化剂,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除去溶剂,到黏度明显变稠的时候将其沉淀到沉淀剂中,反复溶解-沉淀4次后再将得到的产物放在45℃真空干燥箱(真空度为0.08MPa)中烘干得到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实施例11
1)除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24h外,其余同实施例7中的步骤1);
2)反应体系必须严格除氧,将1份的大分子为引发剂、1份的氯化亚铜为催化剂、2份的N-(n-丙基)-2-吡啶甲胺为催化剂配体为催化剂配体与70份的甲基丙烯酸乙酯为单体在100℃下反应,在加热之前,反应物溶液经过4次冷冻-抽真空-解冻循环后,加热溶液,反应结束后,将所合成的聚合物用四氢呋喃稀释,再将稀释后的溶液通过碱性氧化铝柱除去催化剂,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除去溶剂,到黏度明显变稠的时候将其沉淀到沉淀剂中,反复溶解-沉淀4次后再将得到的产物放在40℃真空干燥箱(真空度为0.09MPa)中烘干得到新型硅丙两嵌段共聚物。
实施例12
1)除反应温度为40℃外,其余同实施例11中的步骤1);
2)除单体为100份、催化剂配体为1,1,4,7,7-五甲基二乙烯基三胺、聚合温度为100℃外,其余同实施例11中的步骤2)。

Claims (10)

1.有机硅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氟硅两嵌段共聚物为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七氟丁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其结构式为:
Figure S2008100704409C00011
其中x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聚合度,y为聚甲基丙烯酸乙酯的聚合度;其反应式如下:
Figure S2008100704409C00012
其中x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聚合度,y为聚甲基丙烯酸乙酯的聚合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硅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制备溴原子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大分子引发剂:在氮气气氛保护下,以末端含有羟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2-溴异丁酰溴为起始原料在惰性有机溶剂进行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减压蒸馏除去惰性有机溶剂后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至少1次,分液,有机层用干燥剂干燥,再过滤,最后将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二氯甲烷溶剂得到油状黄色的溴原子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大分子引发剂,按摩尔比,聚二甲基硅氧烷∶2-溴异丁酰溴∶三乙胺为1∶1.5~4.20∶2.7~6.6;
2)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甲基丙烯酸乙酯新型硅丙两嵌段材料: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惰性气氛保护下进行,以溴原子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大分子为引发剂,以卤化亚铜为催化剂,以含吡啶环化合物或含吡啶环化合物的衍生物中的一种为催化剂配体,在惰性溶剂甲苯中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按摩尔比,甲基丙烯酸乙酯∶催化剂∶引发剂∶催化剂配体=30~100∶1∶1∶2,然后经过冷冻-抽真空-解冻循环至少3次后,加热,反应结束后,将所合成的聚合物用四氢呋喃或二氯甲烷等惰性溶剂稀释,再将稀释后的溶液通过氧化铝柱除去催化剂,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除去溶剂,到黏度明显变稠的时候将其沉淀到沉淀剂中,反复溶解-沉淀至少3次后再将得到的产物真空干燥,得到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甲基丙烯酸乙酯新型硅丙两嵌段材料,即有机硅两嵌段共聚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硅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用的惰性有机溶剂选自四氢呋喃或者二氯甲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硅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用的高纯氮纯度按质量比为超过99.995%。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硅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反应温度为0~40℃,搅拌时间为12~30h。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硅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用的碳酸氢钠溶液为饱和溶液;所用的蒸馏采用旋转蒸发仪;所用的过滤采用滤纸过滤;干燥剂用无水硫酸镁或者无水硫酸钠。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硅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的惰性气体采用高纯氮,其浓度按质量比为超过99.995%。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硅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的催化剂为溴化亚铜;所述的催化剂配体为N-(n-丙基)-2-吡啶甲胺。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硅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的冷冻用液氮,温度在-80℃以下;所述的抽真空采用油泵;所述的氧化铝柱采用碱性氧化铝柱;所用的蒸馏采用旋转蒸发仪。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硅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反应温度为40~100℃;反应时间控制在3~10h;所述的真空干燥温度为40~50℃,真空度为0.08~-0.1Mpa;沉淀剂选用低级醇。
CNA2008100704409A 2008-01-08 2008-01-08 有机硅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Pending CN1012153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704409A CN101215363A (zh) 2008-01-08 2008-01-08 有机硅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704409A CN101215363A (zh) 2008-01-08 2008-01-08 有机硅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5363A true CN101215363A (zh) 2008-07-09

Family

ID=39621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704409A Pending CN101215363A (zh) 2008-01-08 2008-01-08 有机硅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1536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35481A1 (en) 2009-05-22 2010-11-25 Novartis Ag Actinically-crosslinkable siloxane-containing copolymers
CN102040742A (zh) * 2010-10-23 2011-05-0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一种具有抗蛋白吸附性质的表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5014A (zh) * 2014-03-21 2014-06-18 东华大学 两亲性共聚网络的制备方法
CN106699998A (zh) * 2016-12-09 2017-05-24 境洁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氟硅环氧和聚丙烯酸酯四嵌段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35481A1 (en) 2009-05-22 2010-11-25 Novartis Ag Actinically-crosslinkable siloxane-containing copolymers
EP2432821A1 (en) * 2009-05-22 2012-03-28 Novartis AG Actinically-crosslinkable siloxane-containing copolymers
EP2432821A4 (en) * 2009-05-22 2013-01-09 Novartis Ag ACTUALLY NETWORKING SILOXONE-CONTAINING COPOLYMERS
US8642712B2 (en) 2009-05-22 2014-02-04 Novartis Ag Actinically-crosslinkable siloxane-containing copolymers
US9066981B2 (en) 2009-05-22 2015-06-30 Novartis Ag Actinically-crosslinkable siloxane-containing copolymers
CN102040742A (zh) * 2010-10-23 2011-05-0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一种具有抗蛋白吸附性质的表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40742B (zh) * 2010-10-23 2012-08-15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一种具有抗蛋白吸附性质的表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5014A (zh) * 2014-03-21 2014-06-18 东华大学 两亲性共聚网络的制备方法
CN103865014B (zh) * 2014-03-21 2016-01-06 东华大学 两亲性共聚网络的制备方法
CN106699998A (zh) * 2016-12-09 2017-05-24 境洁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氟硅环氧和聚丙烯酸酯四嵌段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5362B (zh) 一种具有低表面能的硅丙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5364B (zh) 一种氟硅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10549B (zh) 一种改性含氟硅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02531A (zh) 一种苯基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CN101215363A (zh) 有机硅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CN101235124B (zh) 一种氟硅两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45127B (zh) 低表面能硅丙苯三嵌段共聚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24445A (zh) 一种梯形苯基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CN102199261B (zh) 聚乙二醇-b-聚苯乙烯-b-聚全氟己基乙基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96525B (zh) 一种以碳-碳双键构建为途径的聚合物合成方法
CN102964543A (zh) 一种两亲含氟丙烯酸酯五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61110A (zh) 一种烯烃功能化的IPr·HCl单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608472A (zh) 一种末端功能化聚合物及利用炔铜进行CuAAC聚合的方法
CN110092849B (zh) 一种阳离子链转移剂及其应用
CN108003186B (zh) 一种多水解基团的含氟硅烷及其合成方法
CN103013532A (zh) 偶氮苯光致变色液晶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3601890B (zh) 一种梳状结构聚硅氧烷亚麻柔软整理剂的合成方法
CN110684045B (zh) 一种乙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的制备方法
CN107827922B (zh) 萜烯基有机硅烷单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82082A (zh) 结构规整聚噻吩及其合成方法
CN106496567B (zh) 一种用于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有机硅三硫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790784A (zh) 一种耐高温自由基型阻聚剂的合成方法
CN100506826C (zh) 三苯乙炔基硅烷的新型合成方法
CN114031773B (zh) 一种超支化聚咪唑啉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349439A (zh) 一种偶氮苯聚二甲基硅氧烷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