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6277B - 粘合型光学薄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粘合型光学薄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6277B
CN101206277B CN2007101994917A CN200710199491A CN101206277B CN 101206277 B CN101206277 B CN 101206277B CN 2007101994917 A CN2007101994917 A CN 2007101994917A CN 200710199491 A CN200710199491 A CN 200710199491A CN 101206277 B CN101206277 B CN 1012062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yl
film
optical film
acrylic acid
acry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994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6277A (zh
Inventor
矢野浩平
小笠原晶子
千叶刚
外山雄祐
井上真一
佐竹正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06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6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62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62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44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for electrophoretic applications
    • C09D5/4407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for electrophoretic applications with polymers obtained by polymerisation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D5/4411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rylates or methacrylat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透明基材薄膜的一面上具有盘状液晶化合物已发生取向的盘状液晶层、进而在该盘状液晶层上层叠有粘合剂层的粘合型光学薄膜,该粘合型光学薄膜具有耐久性而且可以抑制在显示画面的周边部分发生显示不均。该粘合型光学薄膜是在透明基材薄膜的一面上具有盘状液晶层的光学薄膜的该盘状液晶层上设置粘合剂层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由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以及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a2作为单体单元含有的重均分子量为100万~30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以及含有交联剂的粘合剂形成。

Description

粘合型光学薄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合型光学薄膜。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该粘合型光学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CRT、PDP等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具有盘状液晶层,可以用作用于改善显示对比度及显示颜色的视角特性的光学补偿薄膜,特别是层叠有偏振片的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可以用作带光学补偿功能的椭圆偏振板。 
背景技术
时钟、移动电话、PDA、笔记本电脑、个人电脑用监视器、DVD播放器、TV等的液晶显示装置正在快速地在市场中扩展。液晶显示装置是利用液晶的开关(switching)来使偏振光状态变化可视化的装置,从其显示原理出发需要使用偏振片。特别是在TV等用途中越来越需要高亮度而且高对比度的显示,对于偏振片而言,也开发并导入了更明亮(高透过率)、更高对比度(高偏振度)的偏振片。 
现在,一般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流方式是使用TN液晶的TFT-LCD。该方式具有应答反应快、可以得到高的对比度等的优点。但是,从倾斜于其法线方向的角度观察使用了TN液晶的面板的显示时,对比度显著降低,另外还发生灰度显示逆转的灰度逆转等,所以TN液晶存在视场角非常狭窄的特性。另一方面,在大型的PC监视器或电视机等用途中,要求高对比度、宽视场角、视场角引起的显示颜色变化少等。因而,在将TN模式的TFT-LCD用于那样的用途的情况下,用于补偿视场角的相位差薄膜是不可缺少的。 
作为该相位差薄膜,一直以来使用拉伸双折射聚合物薄膜。最近,代替由拉伸双折射薄膜构成的光学补偿薄膜,提出了使用在透明支撑体上具 有由液晶性分子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光学补偿薄膜。由于液晶性分子有多种取向方式,所以通过使用液晶性分子来实现以往的拉伸双折射聚合物薄膜不能得到的光学性质成为可能。 
作为如上所述的视场角补偿用的相位差薄膜,例如提出有使用具有负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的盘状液晶的富士胶片(写真フイルム)公司制的广视角补偿膜(wide view film,ワイドビユ一フイルム)(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该相位差薄膜在透明基材薄膜的一面具有光轴被倾斜取向的盘状液晶层。该相位差薄膜主要以改良黑显示的在电压施加状态下的视场角特性为目的。即,在电压施加状态下,液晶单元中的液晶分子显示出具有倾斜于玻璃基板的光轴的正的折射率各向异性。为了补偿该折射率各向异性引起的相位差,相位差薄膜利用光轴从薄膜法线方向倾斜而且具有负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的液晶性分子。 
在所述视场角补偿用的相位差薄膜中,在透明基材薄膜层叠偏振片而用作椭圆偏振板,而另一方面,在盘状液晶层层叠粘合剂层。层叠有该粘合剂层的相位差薄膜或椭圆偏振板等粘合型光学薄膜经由该粘合剂层被贴合在液晶单元等使用 
作为所述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中使用的粘合剂,为了使其粘接性、透明性等出色,通常使用丙烯酸系聚合物作为基质聚合物的丙烯酸系粘合剂。另外,丙烯酸系粘合剂的交联方法大多使用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主要是利用与共聚合于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官能性单体的结合的交联剂。 
在液晶单元上贴合所述光学薄膜的液晶面板可以搭载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被用于以电子计算器为主的时钟或电视机、监视器等。液晶显示装置被置于加热或加湿条件下等各种条件下,所以要求即使在这种环境下,也具有不破坏显示品位的高耐久性。 
但是,在将液晶显示装置置于加热或加湿条件下时,可能会在液晶面板的周边部产生显示不均,从而发生显示不良。该周边部的显示不均在使用上述视野角补偿用的相位差薄膜或椭圆偏振板的情况下明显可见。 
为了改善所述周边部的显示不均,作为在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中使用的粘合剂,提出了使用含有增塑剂或寡聚物成分的粘合剂组合物(参照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但是,这些粘合剂组合物在长时间的加热试验中,存在增塑剂或寡聚物成分等添加剂自身析出从而发生外观不良或粘合剂劣化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平8-950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第2767382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特开平9-87593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10-2799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透明基材薄膜的一面上具有盘状液晶化合物已发生取向的盘状液晶层、进而在该盘状液晶层上层叠有粘合剂层的粘合型光学薄膜,该粘合型光学薄膜具有耐久性而且可以抑制在显示画面的周边部分发生显示不均。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所述粘合型光学薄膜的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利用下述粘合型光学薄膜可以实现上述目的,以至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粘合型光学薄膜,其是在透明基材薄膜的一面上具有盘状液晶层,且在该盘状液晶层上设置有粘合剂层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合剂层由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以及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a2作为单体单元含有的重均分子量为100万~30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以及含有交联剂的粘合剂形成。 
丙烯酸系聚合物中,作为单体单元,以30~90重量%的比例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以10~70重量%的比例含有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a2。 
在所述粘合型光学薄膜中,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a2优选为具有芳香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 
丙烯酸系聚合物中,作为单体单元,除了所述a1成分以及a2成分之外,进而以10重量%以下的比例含有单体a3。 
在所述粘合型光学薄膜中,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0万~300万,而且分子量为10万以下的比例为15面积%以下。 
在所述粘合型光学薄膜中,粘合剂优选含有硅烷偶合剂。 
在所述粘合型光学薄膜中,粘合剂层借助底涂层而被设置于盘状液晶层上。底涂层优选利用聚乙烯亚胺系材料形成。 
在所述粘合型光学薄膜中,作为所述光学薄膜,可以使用在透明基材薄膜的没有形成盘状液晶层的一面层叠有偏振片的光学薄膜。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粘合型光学薄膜。 
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具有发挥光学补偿层功能的盘状液晶层,而作为形成设置在该盘状液晶层上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的基质聚合物,通过使用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和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a2作为单体成分的重均分子量为100万~30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可以抑制显示画面的周边部分的显示不均。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通过使用所述a2成分作为形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的基质聚合物的单体单元,可以抑制周边部的显示不均,所以除了基质聚合物以外还使用增塑剂等添加剂的粘合剂,其不会因添加剂自身析出而发生外观不良或粘合剂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中,1-透明基材薄膜,2-取向膜,3-盘状液晶层,4-底涂层,5-粘合剂层,6-偏振片,7-透明保护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在透明基材薄膜1的一面具有盘状液晶层3,在盘状液晶层3上设置粘合剂层5。在图1中,例示了在透明基材薄膜1与盘状液晶层3之间设置取向膜2的情况,但也可以代替取向膜2,而对透明基材薄膜1的一面进行摩擦处理。 
另外,在图2中,还例示了在盘状液晶层3上,经由底涂层4,设置粘合剂层5的粘合型光学薄膜。 
图3是在图2的粘合型光学薄膜中,使用在没有形成盘状液晶层3的一侧的透明基材薄膜1的一面层叠偏振片6、接着透明保护薄膜7的构件的情况。在图3中,透明基材薄膜1还兼作偏振片6的透明保护薄膜。此外,图3的方式对于图1的粘合型光学薄膜也同样适用。 
作为透明基材薄膜,可以使用各种透明材料。例如,可以举例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型聚合物;二乙酰纤维素或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聚合物;聚苯乙烯或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等苯乙烯系聚合物;聚碳酸酯系聚合物等。此外,作为形成上述透明基材薄膜的聚合物的例子还可以举例为,例如,如聚乙烯、聚丙烯、具有环状或降冰片烯结构的聚烯烃,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系聚合物;氯乙烯系聚合物;尼龙或芳香族聚酰胺等酰胺系聚合物;酰亚胺系聚合物;砜系聚合物;聚醚砜系聚合物;聚醚-醚酮系聚合物;聚苯硫醚系聚合物;乙烯基醇系聚合物,偏氯乙烯系聚合物;聚乙烯醇缩丁醛系聚合物;芳基酯系聚合物;聚甲醛系聚合物;环氧系聚合物;或者上述聚合物的混合物等。 
另外,可以举出在特开2001-343529号公报(WO01/37007)中记载的聚合物薄膜,例如含有(A)在侧链上具有取代和/或未取代酰亚胺基的热塑性树脂、以及(B)在侧链上具有取代和/或未取代苯基以及腈基的热塑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作为具体的例子,可以举出含有由异丁烯与N-甲基马来酰亚胺构成的交替共聚物、以及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的薄膜。作为薄膜可以使用由树脂组合物的混合挤压制品等构成的薄膜。 
透明基材薄膜的厚度可以适当确定,但是从强度和处理性等操作性、薄层性等观点来看,一般为约1~500μm左右。特别优选为5~200μm。 
此外,透明基材薄膜尽可能优选没有着色的膜。因此,优选采用以Rth=(nx-nz)·d(其中,nx是薄膜平面内的滞相轴方向的折射率,nz是薄膜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是薄膜厚度)表示的薄膜厚度方向的相位差 值为-90nm~+75nm的保护薄膜。通过使用其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为-90nm~+75nm的薄膜,可以大致消除起因于透明基材薄膜的偏振板的着色(光学着色)。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进一步优选为-80nm~+60nm,特别优选为-70nm~+45nm。 
作为透明基材薄膜,从偏振性能或耐久性等观点来看,优选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系聚合物或降冰片烯系聚合物。特别适宜的是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系聚合物。 
盘状液晶层通常是通过具有聚合性不饱和基的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固化从而形成的。盘状液晶层可以用作光学补偿层,可以提高视野角、对比度、明亮度等。盘状液晶层优选盘状液晶化合物已发生倾斜取向。盘状液晶层的厚度通常为0.5~10μm左右。 
盘状液晶化合物是指具有负的折射率各向异性(单向性)的液晶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C.Destrade等的研究报告,Mol.Cryst.71卷,111页(1981年)中记载的苯衍生物或B.Kohne等的研究报告,Angew.Chem.96卷,70页(1984年)中记载的环己烷衍生物及J.M.Lehn等的研究报告,J.Chem.Commun.,1794页(1985年)、J.Zhang等的研究报告,J.Am.Chem.Soc.116卷,2655页(1994年)中记载的氮杂冠(Aza Crown)系或苯乙炔系大环(macrocycle)等,通常为以它们为分子中心的母环,直链的烷基或烷氧基、取代苯甲酸基等作为其直链被取代成放射状的结构,包括显示出液晶性、通常被称为盘状液晶的液晶化合物。其中,只要是分子自身具有负的单向性从而可以赋予一定的取向的液晶化合物即可,不限定于上述记载。另外,在本发明中,盘状液晶化合物是具有在热、光等下发生固化反应的聚合性不饱和基(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丙烯基等)的液晶化合物。其中,盘状液晶层的最终的产物不一定为所述化合物,也包括在聚合性不饱和基的反应下发生聚合或交联进而高分子量化进而失去液晶性的物质。 
另外,盘状液晶化合物是指利用与各种盘状液晶化合物及其他低分子化合物或聚合物之间的反应已经不再显示液晶性的盘状液晶的反应产物等之类的分子自身在光学上具有负的单向性的所有化合物。 
在盘状液晶的取向处理中,摩擦处理透明基材薄膜表面或者使用取向 膜。作为取向膜,可以举出无机物斜向蒸镀膜或者摩擦特定的有机高分子膜得到的取向膜。还包括由偶氮苯衍生物构成的LB膜之类的因光而发生异构化,分子具有方向性,均一地排列的薄膜等。作为有机取向膜,可以举出聚酰亚胺膜或烷基链改性系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形成疏水性表面的有机高分子膜。此外,作为无机物斜向蒸镀膜,可以举出SiO斜向蒸镀膜。 
盘状液晶化合物被倾斜取向,而作为该机构,例如可以使用在透明基材薄膜上形成取向膜,接着涂敷盘状液晶化合物(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成为倾斜取向状态,然后利用紫外线等的光照射或热固定化等的方法。另外,还可以通过在其他取向基材上倾斜取向盘状液晶,然后利用光学上透明的粘接剂或压敏性粘接剂在透明支撑体上转印来形成。 
作为这种盘状液晶层,可以优选使用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盘状液晶层。作为在纤维素系高分子薄膜上形成这样的盘状液晶的倾斜取向层,包括富士胶片公司制的广视角补偿膜。 
形成底涂层的材料优选为形成对粘合剂层和盘状液晶层的任意一种显示出良好的粘附性、内聚力出色的被膜的材料。显示出这样的性质的材料可以使用各种聚合物类、金属氧化物的溶胶、硅溶胶等。其中,特别优选使用聚合物类。 
作为所述聚合物类,可以举出聚氨基甲酸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在分子中含有氨基的聚合物类。聚合物类的使用方式可以为溶剂可溶型、水分散型、水溶解型的任意一种。例如可以举出水溶性聚氨基甲酸酯、水溶性聚酯、水溶性聚酰胺等或水分散性树脂(乙烯-醋酸乙烯系乳液、(甲基)丙烯酸系乳液等)。另外,水分散型可以使用用乳化剂对聚氨基甲酸酯、聚酯、聚酰胺等各种树脂进行乳液化所得的产物,或者在所述树脂中导入水分散性亲水基的阴离子基、阳离子基或非离子基并进行自身乳化的产物等。另外,也可以使用离子高分子配位化合物。 
这种聚合物类在粘合剂层中例如含有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的情况下,优选具有有与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的反应性的官能团。作为所述聚合物类,优选在分子中含有氨基的聚合物类。特别优选使用在末端具有伯氨基的聚合物类,利用与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的反应来牢固地粘附。 
作为在分子中含有氨基的聚合物类,可以举出聚乙烯亚胺系、聚烯丙胺系、聚乙烯胺系、聚乙烯吡啶系、聚乙烯吡咯烷系、二甲基氨基乙基丙烯酸酯等含氨基单体的聚合物等。其中,优选聚乙烯亚胺系。作为聚乙烯亚胺系材料,只要是具有聚乙烯亚胺结构的材料即可,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亚胺、向聚丙烯酸酯加成乙烯亚胺得到的乙烯亚胺加成物及/或聚乙烯亚胺加成物。 
对聚乙烯亚胺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各种聚乙烯亚胺。对聚乙烯亚胺的重均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100~100万左右。例如,作为聚乙烯亚胺的市售品的例子,可以举出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公司制的エポミンSP系列(SP-003、SP006、SP012、SP018、SP103、SP110、SP200等)、エポミンP-1000等。其中,优选エポミンP-1000。 
向聚丙烯酸酯加成乙烯亚胺得到的乙烯亚胺加成物及/或聚乙烯亚胺加成物的聚丙烯酸酯可以通过按照常规方法乳液聚合构成后述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基质聚合物(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及其共聚合单体得到。作为共聚合单体,可以使用具有用于使乙烯亚胺等反应的羧基等官能团的单体。利用使其反应的乙烯亚胺等的比例来适当地调节具有羧基等官能团的单体的使用比例。另外,作为共聚合单体,优选使用苯乙烯系单体。另外也可以通过使另外合成的聚乙烯亚胺与丙烯酸酯中的羧基等反应,来成为接枝化聚乙烯亚胺的加成物。例如,作为市售品的例子,可以举出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公司制的ポリメントNK-380。 
另外,还可以使用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的乙烯亚胺加成物及/或聚乙烯亚胺加成物等。例如,作为市售品的例子,可以举出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公司制的ポリメントSK-1000。 
另外,在形成底涂层时,除了含有氨基的聚合物类,还可以混合与含有氨基的聚合物类反应的化合物并发生交联,来提高底涂层的强度。作为与含有氨基的聚合物类反应的化合物,可以例示环氧化合物等。 
在设置底涂层的情况下,在所述光学薄膜上形成底涂层之后,形成粘合剂层。例如可以使用涂覆法、浸涂法、喷射涂敷法等涂敷法,涂敷并干燥聚乙烯亚胺水溶液之类的的底涂溶液,从而形成底涂层。作为底涂层的厚度,优选为10~5000nm左右,进而优选为50~500nm的范围。如果底 涂层的厚度变薄,则不具有作为本体的性质,不显示充分的强度,有时不能得到充分的粘附性。另外,如果过厚,则可能会引起光学特性的降低。 
形成本发明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剂,作为基质聚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以及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a2作为单体单元的丙烯酸系聚合物。其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与本发明的(甲基)表示相同的意思。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的烷基的平均碳原子数为1~18左右,优选碳原子数为1~9,烷基可以为直链、分支链的任意一种。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具体例子,可以例示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脂、(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酰酯等。它们可以单独或者组合使用。其中,这些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4~12。 
作为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a2的环结构,可以举出芳香环结构、脂环结构。作为芳香环结构,可以举出苯环、萘环、噻吩环、吡啶环、吡咯环、呋喃环等。作为具有芳香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2-羟丙基酯、苯酚环氧乙烷改性(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萘氧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2-(4-甲氧基-1-萘氧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丙基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苯硫基酯、(甲基)丙烯酸吡啶基酯、(甲基)丙烯酸吡咯基酯、(甲基)丙烯酸苯基酯、(甲基)丙烯酸聚苯乙烯基酯等。另一方面,作为脂环结构,可以举出环(cyclo)环、萜烯环、双环(bicyclo)环、四氢呋喃环、哌啶环、吡咯烷环、吗啉环等。作为具有脂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氧基酯、(甲基)丙烯酸环戊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甲基)丙烯酸二戊烯氧乙基酯、(甲基)丙烯酸三环[5.2.1.02,6]癸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基酯、丙烯酰吗啉等。作为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 a2,从减轻周边部的显示不均的点出发,优选具有芳香族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其原因尚不清楚,芳香环的极化率高可能是原因之一。特别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基酯或(甲基)丙烯酸苯氧基-2-羟丙基酯等具有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由于苯环与醚键连接而极化率变得更高,所以优选。 
在丙烯酸系聚合物中,(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以及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a2的比例优选以30~90重量%的范围使用(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以10~70重量%的范围使用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a2作为单体单元。另外,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a2更优选为15~60重量%,进而优选为20~50重量%。其中,(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通常成为所述a2成分的残余部分。从可以减轻周边部不均的点出发,优选使所述a2成分的比例在10重量%以上,通过使其在70重量%以下,可以提高周边部不均、耐久性。 
另外,除了所述a1成分以及a2成分以外,丙烯酸系聚合物进而可以含有单体a3成分作为单体单元。 
作为a3成分,可以举例为(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己酯、(甲基)丙烯酸-8-羟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羟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羟月桂酯、(4-羟甲基环己基)-丙烯酸甲酯等含羟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羧乙酯、(甲基)丙烯酸羧戊酯、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等含羧基单体;马来酐、衣康酐等含酸酐基单体;丙烯酸的己内酯加成物;烯丙基磺酸、2-(甲基)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甲基)丙烯酰胺丙烷磺酸、磺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含磺酸基单体;2-羟乙基丙烯酰磷酸酯等含磷酸基单体等。 
另外,作为所述a3成分,还可以举出含氮乙烯基单体。例如,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己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基(甲基)丙烯酰胺或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酰胺等(N-取代)酰胺系单体;(甲基)丙烯酸氨乙酯、(甲基)丙烯酸氨丙酯、(甲基) 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氨基烷基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系单体;N-(甲基)丙烯酰氧亚甲基琥珀酰亚胺或N-(甲基)丙烯酰基-6-氧基六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甲基)丙烯酰基-8-氧基八亚甲基琥珀酰亚胺等琥珀酰亚胺系单体等也可以作为改性目的的单体例举出。
进而,作为所述a3成分,还可以使用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N-乙烯基羧酸酰胺类、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N-乙烯基己内酰胺等乙烯基系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硝基系单体;缩水甘油(甲基)丙烯酸酯等含环氧基丙烯酸系单体;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二醇系丙烯酸酯单体;氟(甲基)丙烯酸酯、硅酮(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等。 
为了改良基质聚合物,可以任意使用所述a3成分。所述a3成分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a3成分的比例作为丙烯酸系聚合物中的单体单元,优选为10重量%以下,进而优选为6重量%以下。如果所述a3成分的比例超过10重量%,则可能会损坏作为粘合剂的柔韧性,故不优选。 
作为所述a3成分,从粘接性良好的点出发,可以优选使用含羧基单体,特别优选使用丙烯酸。使用含有羧基的单体的情况下,其比例为0.1~10%左右,更优选为0.5~8重量%,进而优选为1~6重量%。另外,从可以成为与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的交联点的点出发,优选使用含羟基单体。使用含羟基单体的情况下,其比例为0.1~10%左右,更优选为0.5~8重量%,进而优选为1~6重量%。 
所述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制造可以用各种公知的方法制造,例如,可以适当选择例如本体聚合法、溶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等自由基聚合法。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偶氮系、过氧化物系等各种公知的物质。反应温度通常为约50~80℃左右,反应时间为1~8小时。另外,在所述制造法中,优选溶液聚合法,作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溶剂,通常使用醋酸乙酯、甲苯等。溶液浓度通常为约20~80重量%左右。另外,丙烯酸系聚合物可以作为水系的乳液得到。 
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0万~300万。与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0万~200万的情况相比,优选超过200万~300万,进而,优选210万~270万。如果重均分子量不到100万,则不能满足周边部不均、耐久性。另一方面,重均分子量超过300万的情况下,从粘接性降低的点出发,不优选。另外,丙烯酸系聚合物优选分子量为10万以下的低分子量的比例在15面积%以下。通过减小所述低分子量的比例,可以进一步抑制周边部不均。所述低分子量的比例优选为10面积%以下,进而优选为5面积%以下。其中,为了减小低分子量的比例,可以控制聚合聚合物时的浓度。引发剂种类、其量以及聚合温度。单体浓度越高,聚合温度越低,越优选。作为具体的引发剂,使用偶氮二异丁腈或苯甲酰过氧化物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聚合温度50~60℃左右反应8小时左右来实现。如果聚合温度过低,则没有引发聚合反应,如果过高,则低分子成分增加,周边部不均恶化。另外,在聚合的途中即使再投入引发剂,低分子成分也会增加,周边部不均恶化。 
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利用GPC(凝胶渗透色谱)方法的下述条件测定。 
分析装置:东ソ一制,HLC-8120GPC。 
柱:东ソ一制,G7000HXL+GMHXL+GMHXL。 
柱尺寸:各7.8mmΦ×30cm计90cm。 
柱温度:40℃。 
流速:0.8ml/分钟。 
注入量:100μl。 
洗提液:四氢呋喃。 
检测器:示差折射计。 
标准样品:聚苯乙烯。 
分子量为10万以下的比例:从GPC测定结果,利用数据处理装置(东ソ一制,GPC-8020)算出重量分数(面积%)。此时,不含有单体成分。 
形成本发明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剂,除了作为基质聚合物的所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以外,还可以含有交联剂。利用交联剂,可以提高与光学薄膜的粘附性或耐久性,另外还可以提高在高温下的可靠性或保持粘合剂自身的 形状。作为交联剂,可以适当地使用异氰酸酯系、环氧系、过氧化物系、金属螯合物系、噁唑啉系等。这些交联剂可以使用一种或组合两种以上。作为交联剂,优选含有与羟基显示出反应性的官能团的交联剂,特别优选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 
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可以使用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举出亚苄基二异氰酸酯、氯亚苯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二异氰酸二苯基甲烷、加氢的二异氰酸二苯基甲烷等异氰酸酯单体及这些异氰酸酯单体与三羟甲基丙烷等加成得到的加成系异氰酸酯化合物;向三聚异氰酸酯化物、滴定管(ビユレツト)型化合物、进而公知的聚醚型多元醇或聚酯型多元醇、丙烯酸多元醇、聚丁二烯多元醇、聚异戊二烯多元醇等加成反应得到的聚氨酯预聚合物型的异氰酸酯等。 
作为环氧系交联剂,例如可以举出双酚A表氯醇型的环氧树脂。另外,作为环氧系交联剂,例如可以举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甘油二缩水甘油醚、甘油三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二缩水甘油基苯胺、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基二胺、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烷、N,N,N’,N’-四缩水甘油基氨基苯基甲烷、三缩水甘油基异氰酸酯、间-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苯基缩水甘油醚、N,N-二缩水甘油基甲苯胺及N,N-二缩水甘油基苯胺等。 
作为过氧化物系交联剂,可以使用各种过氧化物。作为过氧化物,可以举出二(2-乙基己基)过氧化二碳酸盐、二(4-叔丁基环己基)过氧化二碳酸盐、二仲丁基过氧化二碳酸盐、叔丁基过氧化新癸酸盐、叔己基过氧化特戊酸盐、叔丁基过氧化特戊酸盐、二月桂酰过氧化物、二正辛酰过氧化物、1,1,3,3,-四甲基丁基过氧化异丁酸盐、1,1,3,3,-四甲基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盐、二(4-甲基苯甲酰基)过氧化物、二苯甲酰基过氧化物、叔丁基过氧化异丁酸盐等。其中,优选使用交联反应效率出色的二(4-叔丁基环己基)过氧化二碳酸盐、二月桂酰过氧化物、二苯甲酰基过氧化物。 
交联剂的使用量相对丙烯酸系聚合物100重量份,为10重量份以下, 优选为0.01~5重量份,进而优选为0.02~3重量份。交联剂的使用比例如果超过10重量份,则过度进行交联,粘接性可能会降低,故不优选。 
进而,在本发明的光学用粘合剂中,根据需要且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内,还可以适当使用增粘剂、增塑剂、玻璃纤维、玻璃珠、金属粉以及其它无机粉末等构成的填充剂、颜料、着色剂、填充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硅烷偶合剂等各种添加剂。另外,还可以作为含有微粒显示光漫射性的粘合剂层等。 
作为所述添加剂,优选使用硅烷偶合剂。作为硅烷偶合剂,可以举出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2-(3,4-乙氧基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具有环氧结构的硅烷偶合剂;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N-(1,3-二甲基丁烯基)丙胺等含氨基硅烷偶合剂;2-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含异氰酸酯基的硅烷偶合剂;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含乙酰乙酰基的三甲氧基硅烷等。硅烷偶合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混合使用两种以上,而硅烷偶合剂的配合量相对丙烯酸系聚合物100重量份,为0.01~2重量份,优选为0.02~1重量份。 
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是在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材薄膜上的所述盘状液晶层上,利用所述粘合剂形成粘合剂层而成的光学薄膜。其中,在所述盘状液晶层上具有底涂层的情况下,可以在该底涂层上形成粘合剂层。 
对粘合剂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举出在所述盘状液晶层(或底涂层)上,利用流塑法方式或涂敷方式等适当地铺展方式涂敷并干燥粘合剂溶液的方法,或者转印设置有粘合剂层的脱模片的方法等。作为涂敷法,可以举出逆转涂敷(reverse coating)、凹板印刷涂布等辊涂法,旋涂法、筛涂法、喷(fountain)涂法、浸涂法、喷射涂敷法等。在涂敷粘合剂溶液之后,在干燥工序中,通过挥发溶剂或水,得到规定厚度的粘合剂层。 
可以根据使用目的或粘接力等适当地决定粘合剂层的厚度,通常为1~500μm,优选为1~50μm。进而优选为1~40μm,进而更优选为5~30μm,特别优选为10~25μm。如果比1μm薄,则耐久性变差,如果变 厚,则容易发生发泡等引起的浮起或剥脱,容易发生外观不良。 
另外,粘合剂层的形成可以通过在脱模薄膜上涂敷UV固化性粘合型浆,照射电子射线或UV等放射线,来形成含有所述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粘合剂层。此时,粘合剂含有交联剂,所以可以实现在高温下的可靠性或粘合剂自身的形状的保持。 
此外,粘合剂层的交联可以以所述干燥工序或UV照射工序进行,除此以外,也可以选择在干燥之后,利用通过加温状态或室温放置的老化(aging),来促进交联的交联方式。 
作为脱模片的构成材料,可以举出纸、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合成树脂膜、橡胶片、纸、布、无纺布、网状物、发泡片材或金属箔、及这些材料的层叠体等适当的薄片体等。为了提高与粘合剂层的剥离性,必要时也可以对脱模片的表面实施硅酮处理、长链烷基处理、氟处理等低粘接性的剥离处理。 
此外,在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的光学薄膜或粘合剂层等各层上,也可以利用例如用水杨酸酯系化合物或苯并苯酚(benzophenol)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或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镍络合盐系化合物等紫外线吸收剂进行处理的方式等方式,使之具有紫外线吸收能力等。 
为了赋予防静电干扰性,也可以在粘合型光学薄膜中含有防静电剂。可以在各层中含有防静电剂。另外,还可以形成防静电层。作为防静电剂,可以举出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系;聚苯胺、聚噻吩、聚吡咯、聚喹喔啉等导电聚合物系;氧化锡、氧化锑、氧化铟等金属氧化物系等,特别是从光学特性、外观、防静电干扰效果及防静电干扰效果在热时、加湿时的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导电性聚合物系。其中,特别优选使用聚苯胺、聚噻吩等水溶性导电性聚合物或水分散性导电性聚合物。这是因为,在使用水溶性导电性聚合物或水分散性导电性聚合物作为防静电层的形成材料时,在涂敷工序时可以抑制有机溶剂引起的光学薄膜基材的变质,所以优选。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可以使用在透明基材薄膜1的没有形成盘状液晶层3的一侧的一面层叠偏振片6进而透明保护薄膜7的光学薄膜。 
使用粘接剂,使偏振片6贴合于透明基材薄膜1。此外,在图2、图3中,透明基材薄膜1兼作偏振片6的透明保护薄膜,但也可以在透明基材薄膜1层叠在偏振片的一面或两面具有透明保护薄膜的偏振板。 
对偏振片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各种偏振片。作为偏振片,可以举例为例如,在聚乙烯醇系薄膜、部分甲缩醛化聚乙烯醇系薄膜、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薄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薄膜上,吸附碘或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质后单向拉伸的材料;聚乙烯醇的脱水处理物或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聚烯系取向薄膜等。其中,优选的是由聚乙烯醇系薄膜和碘等二色性物质组成的偏振片。对这些偏振片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通常为约5至80μm左右。 
将聚乙烯醇系薄膜用碘染色后经单向拉伸而成的偏振片,例如,可以通过将聚乙烯醇浸渍于碘的水溶液进行染色后,拉伸至原长度的3至7倍的方法制作。根据需要,也可以浸渍于可含硼酸或硫酸锌、氯化锌等的碘化钾等的水溶液中。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在染色前将聚乙烯醇系薄膜浸渍于水中水洗。通过水洗聚乙烯醇系薄膜,除了可以洗去聚乙烯醇系薄膜表面上的污物和防止粘连剂之外,还可通过使聚乙烯醇系薄膜溶胀,防止染色斑等不均匀现象。拉伸既可以在用碘染色之后进行,也可以一边染色一边进行拉伸,或者也可以在拉伸之后用碘进行染色。也可以在硼酸或碘化钾等的水溶液中或水浴中进行拉伸。 
作为形成设置在所述偏振片的一面或两面上的透明保护膜的材料,优选在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水分屏蔽性、各向同性等各方面具有良好性质的材料。透明保护薄膜可以使用与透明基材薄膜相同的材料。另外,对于厚度而言,也相同。 
此外,透明基材薄膜与透明保护薄膜可以使用相同的聚合物材料,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聚合物材料等。 
所述偏振片与透明基材薄膜及透明保护薄膜通常经由水系粘接剂粘附。作为水系粘合剂,可以举例为异氰酸酯系粘合剂、聚乙烯醇系粘合剂、明胶系粘合剂、乙烯系胶乳、水系聚氨酯、水系聚酯等。此外,当在贴合偏振片和透明基材薄膜及透明保护薄膜时,可以在透明基材薄膜及透明保 护薄膜中实施活化处理。活化处理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例如可以采用皂化处理、电晕处理、低压UV处理、等离子处理等。活化处理在透明基材薄膜为特别是三乙酰纤维素、降冰片烯系树脂、聚碳酸酯、聚烯烃系树脂等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在上述透明保护薄膜的没有粘附偏振片的表面上,还可以进行硬膜层或防反射处理、防止粘附处理、以漫射或防眩光为目的的处理。 
实施硬膜处理的目的是防止偏振板的表面损坏等,例如可以通过在透明保护膜的表面上附加由丙烯酸系、硅酮系等适当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构成的硬度、滑动特性等良好的固化被膜的方式等形成。实施防反射处理的目的是防止在偏振板表面的外光的反射,可以通过形成以往的防反射薄膜等来完成。此外,实施防止粘附处理的目的是防止与其他构件的相邻层的粘合。 
另外,实施防眩光处理的目的是防止外光在偏振板表面反射而干扰偏振板透射光的辨识性等,例如,可以通过采用喷砂方式和压纹加工方式的粗表面化方式或配合透明微粒的方式等适当的方式,向透明保护膜表面赋予微细凹凸结构来形成。作为在上述表面微细凹凸结构的形成中含有的微粒,例如,可以使用平均粒径为0.5~50μm的由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镉、氧化锑等组成的往往具有导电性的无机系微粒子、由交联或者未交联的聚合物等组成的有机系微粒(包括珠)等透明微粒。当形成表面微细凹凸结构时,微粒的使用量相对于100重量份形成表面微细凹凸结构的透明树脂,通常为大约2~50重量份左右,优选5~25重量份。防眩光层也可以兼当用于将偏振板透射光漫射而扩大视角等的漫射层(视角扩大功能等)。 
还有,上述防反射层、防止粘附层、漫射层或防眩光层等除了可以设置在透明保护膜自身上以外,还可以作为与透明保护薄膜分开配置的另一光学层设置。 
另外,除了层叠所述偏振板的光学薄膜以外,作为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中使用的光学薄膜,可以层叠在液晶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的形成中使用的光学层。可以举例为,例如反射板和半透过板、相位差板(包括1/2或1/4等波阻片)、亮度改善薄膜等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形成中可以 使用的成为光学层的薄膜。这些除了可以单独作为光学薄膜使用外,还可以在实际使用时在上述偏振板上层叠一层或者两层以上使用。 
特别优选的偏振板是在偏振板上再层叠反射板或半透过反射板而成的反射型偏振板或半透过型偏振板;在偏振板上再层叠相位差板而形成的椭圆偏振板或圆偏振板;或者在偏振板上再层叠亮度改善薄膜而形成的偏振板。 
反射型偏振板是在偏振板上设置反射层而成的,可用于形成反射从辨识侧(显示侧)入射的入射光来进行显示的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等,并且可以省略内置的背光灯等光源,从而具有易于使液晶显示装置薄型化等优点。形成反射型偏振板时,可以通过根据需要介入透明保护层等后在偏振板的一面附设由金属等组成的反射层的方式等适当的方式进行。 
作为反射型偏振板的具体例子,可以举例为通过根据需要在经消光处理的透明保护薄膜的一面上,附设由铝等反射性金属组成的箔或蒸镀膜而形成反射层的偏振板等。另外,还可以举例为通过使上述透明保护薄膜含有微粒而形成表面微细凹凸结构,并在其上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反射层的反射型偏振板等。上述的微细凹凸结构的反射层通过漫反射使入射光漫射,由此防止定向性和外观发亮,具有可以抑制明暗不均的优点等。另外,含有微粒的保护薄膜还具有当入射光及其反射光透过它时可以通过漫射进一步抑制明暗不均的优点等。反映透明保护薄膜的表面微细凹凸结构的微细凹凸结构的反射层的形成,例如可以通过用真空蒸镀方式、离子镀方式、溅射方式或镀覆方式等适当的方式在透明保护层的表面上直接附设金属的方法等进行。 
作为代替将反射板直接附设在上述偏振板的透明保护薄膜上的方法,还可以在以该透明薄膜为基准的适当的薄膜上设置反射层形成反射片等后作为反射板使用。还有,由于反射层通常由金属组成,所以从防止由于氧化而造成的反射率的下降、进而长期保持初始反射率的观点或避免另设保护层的观点等来看,优选用透明保护膜或偏振板等覆盖其反射面的使用形式。 
还有,在上述中,半透过型偏振板可以通过作成用反射层反射光的同 时使光透过的半透半反镜等半透过型的反射层而获得。半透过型偏振板通常被设于液晶单元的背面侧,可以形成如下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等,即,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情况下,反射来自于辨识侧(显示侧)的入射光而显示图像,在比较暗的环境中,使用内置于半透过型偏振板的背面的背光灯等内置光源来显示图像。即,半透过型偏振板在如下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形成中十分有用,即,在明亮的环境下可以节约使用背光灯等光源的能量,且即使在比较暗的环境下也可以使用内置光源的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形成中非常有用。 
下面对偏振板上再层叠相位差板而构成的椭圆偏振板或圆偏振板进行说明。在将直线偏振光改变为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或者将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改变为直线偏振光,或者改变直线偏振光的偏振光方向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相位差板等。特别是,作为将直线偏振光改变为圆偏振光或将圆偏振光改变为直线偏振光的相位差板,可使用所谓的1/4波阻片(也称为λ/4板)。1/2波阻片(也称为λ/2板)通常用于改变直线偏振光的偏振光方向的情形。 
椭圆偏振板,可以有效地用于补偿(防止)超扭转向列(STN)型液晶显示装置因液晶层的双折射而产生的着色(蓝色或黄色),从而进行没有上述着色的白黑显示的情形等。另外,控制三维折射率的偏振板还可以补偿(防止)从斜向观察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时产生的着色,因而十分理想。圆偏振板例如可以有效地用于对以彩色显示图像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的色调进行调整的情形等,而且还具有防止反射的功能。 
作为相位差板,可以举出对高分子材料进行单向或双向拉伸处理而形成的双折射性薄膜、液晶聚合物的取向膜、用薄膜支撑液晶聚合物的取向层的构件等。对相位差板的厚度也没有特别限定,一般为20~150μm左右。 
作为所述高分子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甲基乙烯醚、聚羟乙基丙烯酸酯、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聚碳酸酯、聚芳酯、聚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 二醇酯、聚醚砜、聚苯硫醚、聚苯醚、聚烯丙基砜、聚酰胺、聚酰亚胺、聚烯烃、聚氯乙稀、纤维素系聚合物、降冰片烯系树脂、或它们的二元系、三元系各种共聚物、接枝共聚物、混合物等。这些高分子材料可通过拉伸等而成为取向物(拉伸薄膜)。 
作为液晶性聚合物,例如可以举出在聚合物的主链或侧链上导入了赋予液晶取向性的共轭性的直线状原子团(mesogene)的主链型或侧链型各种聚合物等。作为主链型液晶性聚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具有在赋予弯曲性的间隔体上结合了直线状原子团的构造的聚合物,例如向列取向性的聚酯系液晶性聚合物、圆盘状聚合物或胆甾醇型聚合物等。作为侧链型液晶性聚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如下的化合物等,即,将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或聚丙二酸酯为主链骨架,作为侧链隔着由共轭性的原子团构成的间隔体而具有由赋予向列取向性的对位取代环状化合物单元构成的直线状原子团部的化合物等。这些液晶聚合物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处理,即,在例如对于形成在玻璃板上的聚酰亚胺或聚乙烯醇等薄膜的表面进行摩擦处理后的材料、斜向蒸镀了氧化硅的材料等的取向处理面上,铺展液晶性聚合物的溶液后进行热处理。 
相位差板可以是例如各种波阻片或用于补偿由液晶层的双折射造成的着色或视角等的材料等具有对应于使用目的的适宜的相位差的材料,也可以是层叠2种以上的相位差板而控制了相位差等光学特性的材料。 
另外上述椭圆偏振板或反射型椭圆偏振板是通过适当地组合并层叠偏振板或反射型偏振板和相位差板而成的。这类椭圆偏振板等也可以通过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依次分别层叠(反射型)偏振板及相位差板来形成,以构成(反射型)偏振板及相位差板的组合,而如上所述,预先形成为椭圆偏振板等光学薄膜的情况下,由于在质量的稳定性或层叠操作性等方面出色,因此具有可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制造效率的优点。 
将偏振板和亮度改善薄膜贴合在一起而成的偏振板通常被设于液晶单元的背面一侧。亮度改善薄膜是显示如下特性的薄膜,即,当因液晶显示装置等的背光灯或来自背面侧的反射等,有自然光入射时,反射特定偏振光轴的直线偏振光或特定方向的圆偏振光,而使其他光透过。因此将亮 度改善薄膜与偏振板层叠而成的偏振板可使来自背光灯等光源的光入射,而获得特定偏振光状态的透过光,同时,所述特定偏振光状态以外的光不能透过,被予以反射。经由设于其后侧的反射层等再次反转在该亮度改善薄膜面上反射的光,使之再次入射到亮度改善薄膜上,使其一部分或全部作为特定偏振光状态的光透过,从而增加透过亮度改善薄膜的光,同时向偏振片提供难以吸收的偏振光,从而增大能够在液晶显示图像的显示等中利用的光量,并由此可以提高亮度。即,在不使用亮度改善薄膜而用背光灯等从液晶单元的背面侧穿过偏振片而使光入射的情况下,具有与偏振片的偏振光轴不一致的偏振光方向的光基本上被偏振片所吸收,因而无法透过偏振片。即,虽然会因所使用的偏振片的特性而不同,但是大约50%的光会被偏振片吸收掉,因此,液晶图像显示等中能够利用的光量将减少,导致图像变暗。由于亮度改善薄膜反复进行如下操作,即,使具有能够被偏振片吸收的偏振光方向的光不是入射到偏振片上,而是使该类光在亮度改善薄膜上发生反射,进而经由设于其后侧的反射层等完成反转,使光再次入射到亮度改善薄膜上,这样,亮度改善薄膜只使在这两者间反射并反转的光中的、其偏振光方向变为能够通过偏振片的偏振光方向的偏振光透过,同时将其提供给偏振片,因此可以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的显示中有效地使用背光灯等的光,从而可以使画面明亮。 
也可以在亮度改善薄膜和所述反射层等之间设置漫射板。由亮度改善薄膜反射的偏振光状态的光朝向所述反射层等,所设置的漫射板可将通过的光均匀地漫射,同时消除偏振光状态而成为非偏振光状态。即,反复进行如下的作业,即,将自然光状态的光射向反射层等,经过反射层等而反射后,再次通过漫射板而又入射到亮度改善薄膜上。通过在亮度改善薄膜和所述反射层之间设置使偏振光恢复到原来的自然光状态的漫射板,可以在维持显示画面的亮度的同时,减少显示画面的亮度的不均,从而可以提供均匀并且明亮的画面。通过设置该漫射板,可适当增加初次入射光的重复反射次数,并结合漫射板的漫射功能,可以提供均匀明亮的显示画面。 
作为所述亮度改善薄膜,例如可以使用:电介质的多层薄膜或折射率各向异性不同的薄膜多层叠层体之类的显示出使特定偏振光轴的直线偏 振光透过而反射其他光的特性的薄膜、胆甾醇型液晶聚合物的取向膜或在薄膜基材上支撑了该取向液晶层的薄膜之类的显示出将左旋或右旋中的任一种圆偏振光反射而使其他光透过的特性的薄膜等适宜的薄膜。 
因此,通过利用所述的使特定偏振光轴的直线偏振光透过的类型的亮度改善薄膜,使该透过光直接沿着与偏振光轴一致的方向入射到偏振板上,可以在抑制由偏振板造成的吸收损失的同时,使光有效地透过。另一方面,利用胆甾醇型液晶层之类的使圆偏振光透过的类型的亮度改善薄膜,虽然可以直接使光入射到偏振片上,但是,从抑制吸收损失这一点考虑,最好经由相位差板对该圆偏振光进行直线偏振光化,之后再入射到偏振板上。而且,通过使用1/4波阻片作为该相位差板,可以将圆偏振光变换为直线偏振光。 
在可见光区域等较宽波长范围中能起到1/4波阻片作用的相位差板,例如可以利用以下方式获得,即,将相对于波长550nm的浅色光能起到1/4波阻片作用的相位差层和显示其他的相位差特性的相位差层例如能起到1/2波阻片作用的相位差层重叠的方式等。所以,配置于偏振板和亮度改善薄膜之间的相位差板可以由1层或2层以上的相位差层构成。 
还有,就胆甾醇型液晶层而言,也可以组合不同反射波长的材料,构成重叠2层或3层以上的配置构造,由此获得在可见光区域等较宽的波长范围内反射圆偏振光的构件,从而可以基于此而获得较宽波长范围的透过圆偏振光。 
另外,偏振板如同所述偏振光分离型偏振板,可以由层叠了偏振板和2层或3层以上的光学层的构件构成。所以,也可以是组合所述反射型偏振板或半透过型偏振板和相位差板而成的反射型椭圆偏振板或半透过型椭圆偏振板等。 
在偏振板上层叠了所述光学层的光学薄膜可以利用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制造过程中依次独立层叠的方式来形成,但是预先经层叠而成为光学薄膜的偏振板在质量的稳定性或组装操作等方面优良,因此具有可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制造工序的优点。在层叠中可以使用粘合层等适宜的粘接手段。在粘接所述偏振板和其他光学层时,它们的光学轴可以根 据目标相位差特性等而采用适宜的配置角度。 
此外,在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的光学薄膜或粘合剂层等各层上,也可以利用例如用水杨酸酯系化合物或苯并苯酚(benzophenol)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或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镍络合盐系化合物等紫外线吸收剂进行处理的方式等方式,使之具有紫外线吸收能力等。 
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可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等各种图像显示装置的形成等中。液晶显示装置的形成可以按照以往的方式进行。即,一般来说,液晶显示装置可通过适宜地组合液晶单元和粘合型光学部件以及根据需要而加入的照明系统等构成部件并装入驱动电路等而形成,本发明中,除了使用本发明的粘合型光学薄膜这一点以外,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按照以往的方式进行。对于液晶单元而言,也可以使用例如TN型或STN型、π型等任意类型的液晶单元。 
可以形成在液晶单元的单侧或双侧配置了粘合型光学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在照明系统中使用了背光灯或反射片的装置等适宜的液晶显示装置。此时,本发明中的光学薄膜可以设置在液晶单元的单侧或双侧上。当将光学薄膜设置在双侧时,它们既可以是相同的材料,也可以是不同的材料。另外,在形成液晶显示装置时,可以在适宜的位置上配置1层或2层以上例如漫射板、防眩光层、防止反射膜、保护板、棱镜阵列、透镜阵列薄片、光漫射板、背光灯等适宜的部件。 
下面对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偏振板等)也可以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适用。一般来说,有机EL显示装置中在透明基板上依次层叠透明电极、有机发光层和金属电极而形成发光体(有机电致发光体)。这里,有机发光层是各种有机薄膜的层叠体,已知有:例如由三苯基胺衍生物等构成的空穴注入层和由蒽等荧光性的有机固体构成的发光层的层叠体、或此种发光层和由紫苏烯(ペリレン)衍生物等构成的电子注入层的层叠体、或者这些空穴注入层、发光层及电子注入层的层叠体等各种组合。 
有机EL显示装置根据如下的原理进行发光,即,通过在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上加上电压,向有机发光层中注入空穴和电子,由这些空穴和电 子的复合而产生的能量激发荧光物质,被激发的荧光物质回到基态时,就会放射出光。中间的复合机理与一般的二极管相同,由此也可以推测出,电流和发光强度相对于外加电压显示出伴随整流性的较强的非线性。 
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为了取出有机发光层中产生的光,至少一方的电极必须是透明的,通常将由氧化铟锡(ITO)等透明导电体制成的透明电极作为阳极使用。另一方面,为了容易进行电子的注入而提高发光效率,在阴极中使用功函数较小的物质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使用Mg-Ag、Al-Li等金属电极。 
在具有此种构成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有机发光层由厚度为10nm左右的极薄的膜构成。所以,有机发光层也与透明电极一样,使光基本上完全地透过。其结果是,在不发光时从透明基板的表面入射并透过透明电极和有机发光层而在金属电极反射的光会再次向透明基板的表面侧射出,因此,当从外部进行辨识时,有机EL装置的显示面如同镜面。 
在包括如下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体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可以在透明电极的表面侧设置偏振板,同时在这些透明电极和偏振板之间设置相位差板。上述有机电致发光体中,在通过施加电压而进行发光的有机发光层的表面侧设有透明电极,同时在有机发光层的背面侧设有金属电极。 
由于相位差板及偏振板具有使从外部入射并在金属电极反射的光成为偏振光的作用,因此由该偏振光作用具有使得从外部无法辨识出金属电极的镜面的效果。特别是,采用1/4波阻片构成相位差板,并且将偏振板和相位差板的偏振光方向的夹角调整为π/4时,可以完全遮蔽金属电极的镜面。 
即,入射于该有机EL显示装置的外部光因偏振板的存在而只有直线偏振光成分透过。该直线偏振光一般会被相位差板转换成椭圆偏振光,而当相位差板为1/4波阻片并且偏振板和相位差板的偏振光方向的夹角为π/4时,就会成为圆偏振光。 
该圆偏振光透过透明基板、透明电极、有机薄膜,在金属电极上反射,之后再次透过有机薄膜、透明电极、透明基板,由相位差板再次转换成直线偏振光。由于该直线偏振光与偏振板的偏振光方向正交,因此无法透过 偏振板。其结果是,可以将金属电极的镜面完全地遮蔽。 
实施例 
下面,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粘合剂的配制> 
在设置有冷凝器、搅拌叶片、温度计的4口烧瓶中,与醋酸乙酯140重量份一起放入丙烯酸丁酯87重量份、丙烯酸苯氧基乙基酯13重量份及2,2’-偶氮二异丁腈0.1重量份,在充分地进行氮置换之后,在氮气流下边搅拌边在55℃下使其反应8小时,得到重均分子量为170万(分子量10万以下的比例:3面积%)的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溶液。相对该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以固体成分的0.6重量份加入三羟甲基丙烷的亚苄基二异氰酸酯加成物构成的聚异氰酸酯系交联剂(CoronateL,日本聚氨酯公司制)以及加入0.1重量份硅烷偶合剂(信越硅酮(シリコ一ン)株式会社制,KBM403),作成粘合剂溶液。 
<粘合剂层的形成> 
利用逆转辊涂敷法,在已实施脱模处理的聚酯薄膜(厚度为38μm)构成的隔离片上,涂敷得到的粘合剂溶液,以使干燥后的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5μm,在130℃下加热处理3分钟,使溶剂挥发,得到粘合剂层。 
<光学薄膜> 
使用富士胶片公司制的广视角补偿膜(WV)薄膜。WV薄膜是,在作为透明基材薄膜的纤维素系高分子薄膜上,盘状液晶分子具有倾斜取向的盘状液晶层。 
其中,将WV薄膜分离成盘状液晶分子的倾斜取向层,用王子计测机器公司制的KOBRA-21ADH测定λ=590nm的特性。设面内的最大折射率为nx,设与具有面内的最大折射率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为ny,设厚度方向的折射率为nz。将厚度设为d。透明支撑体为Δnd=(nx-ny)×d=12nm、Rth=(nx-nz)×d=100nm。另一方面,在光轴倾斜的方向以一 50℃~50℃改变入射角而测定倾斜取向层的相位差,结果Δnd=30nm、Rth=150nm、平均倾斜角θ=17°。 
在皂化处理所述WV薄膜的透明基材薄膜侧之后,利用聚乙烯醇系粘接剂贴合皂化处理后的该皂化处理面和聚乙烯醇系偏振片(日东电工(株)制,SEG-5424WL)。另一方面,在偏振片的另一面,利用所述相同的聚乙烯醇系粘接剂,贴合透明保护薄膜(三乙酰纤维素薄膜,厚度为80μm),作成具有偏振板的光学薄膜(带视角扩大薄膜的偏振板)。 
<粘合型光学薄膜的制作> 
利用拉丝锭,在所述带视角扩大薄膜的偏振板的盘状液晶层的表面涂敷底涂剂,形成底涂层(厚100nm)之后。底涂剂使用聚乙烯亚胺系(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ポリメントNK-380)。接着,在底涂层上贴合已形成所述粘合剂层的脱模片,制作粘合型光学薄膜。 
实施例2~12、比较例1~4 
在实施例1中,在配制粘合剂时,将单体成分的种类或配合量变为如表1所示,将得到的丙烯酸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低分子量的比例控制在如表1所示的反应条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制作粘合剂组合物。除了实施例5以外,丙烯酸系聚合物的低分子量的比例通过在50~60℃的聚合温度下聚合8小时而低分子量的比例成为表1。在实施例5中,通过使其在60℃下使其聚合4小时之后,在80℃下聚合,而低分子量的比例被控制成如表1所示。另外,除了使用该粘合剂溶液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制作粘合型光学薄膜。 
对于在上述得到的粘合型光学薄膜,进行以下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周边部不均) 
准备2张将粘合型光学薄膜切成纵420mm×横320mm的尺寸的样品。用层压机在厚为0.07mm的无机玻璃板的两面上贴合该粘合型光学薄膜,使其成为正交尼科尔。接着,在50℃、5atm下进行15分钟的高压处理。接着,在100℃(加热)以及60℃、90%R.H.(加湿)的条件下,分别对该样品进行500小时的处理。将其放置于1万堪的背光灯上,利用下述标准目视评价光漏。 
◎:没有周边部不均,实用上没有问题。 
○:略微可见周边部不均,实用上没有问题。 
△:可见周边部不均,实用上没有问题。 
×:周边部不均明显可见,实用上有问题。 
(耐久性) 
将粘合型光学薄膜(15英寸尺寸)贴附于无碱玻璃(coning1737,厚0.7mm),用50℃、0.5MPa的高压锅处理15分钟。接着,在90℃(加热)及60℃、95%R.H.(加湿的条件下),分别对该样品进行500小时的处理,利用下述标准目视评价。 
○:在粘合型光学薄膜与无碱玻璃之间,没有剥脱或浮起、发泡。 
×:在粘合型光学薄膜与无碱玻璃之间,有剥脱或浮起、发泡。 
[表1] 
[0166] 表1中,BA:丙烯酸正丁酯、PEA:丙烯酸苯氧基乙基酯、 
HPPA:丙烯酸苯氧基-2-羟丙基酯、 
BzA:丙烯酸苄基酯、 
IBXA:丙烯酸异冰片氧基酯、 
CHA:丙烯酸环己酯、 
AA:丙烯酸、 
DMAEA:丙烯酸二甲胺基乙基酯、 
MEA:丙烯酸甲氧基乙基酯、 
HBA:丙烯酸2-羟丁基酯。 

Claims (9)

1.一种粘合型光学薄膜,是在透明基材薄膜的一面上具有盘状液晶层,且在该盘状液晶层上设置有粘合剂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合剂层经由底涂层设置在盘状液晶层上,所述粘合剂层由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以及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a2作为单体单元含有的重均分子量为100万~300万的丙烯酸系聚合物、以及含有交联剂的粘合剂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
丙烯酸系聚合物中,作为单体单元,以30~90重量%的比例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以10~70重量%的比例含有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a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
丙烯酸系聚合物中,作为单体单元,除了所述a1成分以及a2成分之外,进而以10重量%以下的比例含有单体a3,所述单体a3选自含羟基单体、含羧基单体、含酸酐基单体、含磺酸基单体、含磷酸基单体、含氮乙烯基单体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
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a2为具有芳香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
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0万~300万,而且分子量为10万以下的比例为15面积%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
粘合剂含有硅烷偶合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
底涂层由聚乙烯亚胺系材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型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
光学薄膜在透明基材薄膜的没有形成盘状液晶层的一面层叠有偏振片。
9.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粘合型光学薄膜。
CN2007101994917A 2006-12-15 2007-12-13 粘合型光学薄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62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38754 2006-12-15
JP2006338754 2006-12-15
JP2006-338754 2006-12-15
JP2007276416 2007-10-24
JP2007276416A JP4805240B2 (ja) 2006-12-15 2007-10-24 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276416 2007-10-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6277A CN101206277A (zh) 2008-06-25
CN101206277B true CN101206277B (zh) 2010-12-08

Family

ID=39566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949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6277B (zh) 2006-12-15 2007-12-13 粘合型光学薄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805240B2 (zh)
KR (2) KR20080055707A (zh)
CN (1) CN101206277B (zh)
TW (1) TWI5265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9349B (zh) * 2008-08-11 2014-07-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带粘合剂光学膜和使用其的光学层叠体
JP5463023B2 (ja) * 2008-11-26 2014-04-09 チェイル インダストリ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学部材
JP5649280B2 (ja) * 2009-01-28 2015-01-07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再剥離用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シート
IN2012DN02720A (zh) * 2009-09-29 2015-09-11 Lintec Corp
JP4820443B2 (ja) * 2009-11-20 2011-11-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用粘着剤組成物、光学フィルム用粘着剤層、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534854B2 (ja) * 2010-02-19 2014-07-02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用粘着シート
JP5983158B2 (ja) * 2011-08-08 2016-08-31 東レ株式会社 光学用積層フィルム
KR101497182B1 (ko) * 2011-08-09 2015-03-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아크릴계 공중합체,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필름
KR101497183B1 (ko) * 2011-08-09 2015-03-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용 아크릴계 공중합체 수지, 이를 이용한 광학 필름
TW201329585A (zh) * 2011-12-20 2013-07-16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偏光板及具此偏光板之影像顯示裝置
JP2013133440A (ja) * 2011-12-27 2013-07-08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剤、粘着剤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TWI473721B (zh) * 2012-02-23 2015-02-21 Benq Materials Corp Optical film adhesive structure and its making method
CN104662689B (zh) * 2012-02-28 2017-06-27 3M创新有限公司 适于光学耦合层的包含表面改性高折射率纳米粒子的组合物
JP6251548B2 (ja) 2013-11-15 2017-12-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用水分散型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3660465B (zh) * 2013-11-29 2016-08-17 北京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片及其制备方法
JP2016011363A (ja) * 2014-06-27 2016-01-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及び、光学部材
JP6550251B2 (ja) * 2015-03-03 2019-07-24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
JP6438818B2 (ja) * 2015-03-03 2018-12-19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性組成物、粘着剤、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粘着剤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
JP6444793B2 (ja) * 2015-03-03 2018-12-26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剤、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粘着剤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
JP6438817B2 (ja) * 2015-03-27 2018-12-19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性組成物、粘着剤、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粘着剤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
JP6520483B2 (ja) * 2015-06-30 2019-05-29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用粘着剤組成物、光学積層体及び面光源装置
KR101712862B1 (ko) 2015-08-28 2017-03-08 단국대학교 천안캠퍼스 산학협력단 다공성 고분자 미세입자,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바이오 소재
JP6390661B2 (ja) * 2016-04-19 2018-09-19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TWI568582B (zh) * 2016-07-05 2017-02-01 住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板
CN110121668B (zh) * 2017-02-09 2022-03-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半反射镜、半反射镜的制造方法及带图像显示功能的反射镜
CN111394009A (zh) * 2020-04-30 2020-07-10 太仓斯迪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析出保护膜,其制备方法以及触控屏
CN112745706B (zh) * 2020-12-25 2022-04-05 北京生泰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涂料及其制备方法、电致变色膜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26228B1 (ko) * 2001-01-10 2004-04-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아크릴계 점착제를 이용한 편광판 점착제품의 제조방법
JP4007502B2 (ja) * 2002-02-01 2007-11-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007920B2 (ja) * 2002-02-01 2007-11-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521520B2 (ja) * 2003-08-06 2010-08-11 綜研化学株式会社 低極性フィルム用粘着剤
JP2005263894A (ja) * 2004-03-17 2005-09-29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アクリル樹脂組成物、該組成物を含有する粘着剤、及び該粘着剤を積層してなる光学積層体
JP3916638B2 (ja) * 2004-12-02 2007-05-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798752B2 (ja) * 2005-02-23 2011-10-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着剤、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8964A (en) 2008-10-01
KR20080055707A (ko) 2008-06-19
CN101206277A (zh) 2008-06-25
TWI526510B (zh) 2016-03-21
KR20100019401A (ko) 2010-02-18
JP4805240B2 (ja) 2011-11-02
KR101399194B1 (ko) 2014-05-27
JP2008170949A (ja) 2008-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6277B (zh) 粘合型光学薄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1303419B (zh) 粘合型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2096139B (zh) 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1303420B (zh) 粘合型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2108273B (zh) 光学薄膜用粘合剂及其制造方法,及其应用
CN101479632B (zh) 粘合型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603866B (zh) 光学部件用粘合剂组合物
CN100426019C (zh) 相位差粘合剂层、粘合型光学薄膜及它们的制法、应用
CN100587527C (zh) 粘合型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1310202B (zh) 粘合型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1674933B (zh) 光学薄膜用粘合片、其制造方法、粘合型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0378476C (zh) 粘合型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1855578B (zh) 起偏振器的制造方法、起偏振器、偏振片、光学薄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0356208C (zh) 带粘合型光学补偿层的偏振片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0552478C (zh) 光学薄膜用粘合剂、光学薄膜用粘合剂层及其制造方法、粘合型光学薄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US8372492B2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optical film and image display
CN101107547B (zh) 光学部件用粘合剂组合物、光学部件用粘合剂层、粘合型光学部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1398501A (zh) 偏振板、其制造方法、光学薄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0460948C (zh) 剥离力调整方法、粘合剂层及带粘合剂的光学构件
CN100390582C (zh) 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1114066A (zh) 粘合型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粘合型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JP4334925B2 (ja)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用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を用いた光学フィルム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