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60465B - 反射片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反射片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60465B
CN103660465B CN201310631516.1A CN201310631516A CN103660465B CN 103660465 B CN103660465 B CN 103660465B CN 201310631516 A CN201310631516 A CN 201310631516A CN 103660465 B CN103660465 B CN 1036604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layer
weight
mixture
reflector plate
nex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315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60465A (zh
Inventor
钟玉
王慧荣
曹华
董子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g Kang Composite Material Group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ANGDE XIN COMPOSIT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ANGDE XIN COMPOSITE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ANGDE XIN COMPOSIT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315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604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60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0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60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04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射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反射片包括:表层,所述表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底涂层,所述底涂层由聚乙烯亚胺形成;里层,所述里层为混合物层,由二氧化钛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组成或由二氧化钛与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组成;其中,所述底涂层位于所述表层与所述里层之间。通过采用该反射片,可以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使其反射率达到80%‑95%。

Description

反射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薄膜领域,特别涉及反射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电视机,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等高档电子产品越来越成为市场的新宠,其中液晶显示器持续以每年10~20%的速率在发展。平面影像显示器一般由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组成。背光模组主要包括光源,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增亮膜及外框等组件。反射片作为背光模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将光从导光板下表面、光源外漏出的光再次射入导光区域,以提高光的使用效率,使光得到充分的利用并均匀分布。目前面板式照明灯,围绕光源体360度发射光线,而只有约一半的光线会照到所需要的地方,而背后一半的光照能量就损耗了。利用定向照明反射片,就可以把灯源背后95%以上的光线反射到前面,使整个光源的利用率达到90%以上,提高单位面积光线的强度,降低能耗,符合国家低碳环保的大方针。
然而目前在技术上,通常使用高反射的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来制作反射片。要求反射率达到95%及以上,技术要求苛刻,设备复杂,目前这项技术主要被国外几家大公司所垄断,其中Toray公司就占领了LED液晶显示器大概90%的市场分额。由于核心技术掌控在外资企业手中,造成成本偏高的情况。
因此,目前反射片及其制备方法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使反射率达到95%以上的反射片及其制备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射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反射片包括:表层,所述表层为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底涂层,所述底涂层由聚乙烯亚胺形成;里层,所述里层为混合物层,由二氧化钛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组成或由二氧化钛与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组成;其中,所述底涂层位于所述表层与所述里层之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片可以实现高反射率,高均匀性和高稳定性的技术要求。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反射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片,所述表层的厚度为50微米~300微米。由此,可以提高该反射片表层的反射率,利用具有上述表层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片,其反射率可以达到80%~9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片,所述底涂层的厚度为0.01微米~0.03微米;其中所述底涂层中的所述聚乙烯亚胺的固含量为0.4~2.5重量%,所述聚乙烯亚胺的涂布干重为0.007g/m2~0.03g/m2,所述聚乙烯亚胺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100000。由此,能够提高该反射片底涂层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反射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片,所述里层的厚度为20微米~200微米。由此可以提高该反射片里层的稳定性和反射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片,所述里层由二氧化钛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组成,所述混合物的熔融指数为8g/10min~30g/10min,其中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含量为65~95重量%,所述二氧化钛的含量为5~35重量%,优选5~25重量%。由此,提高该反射片混合物层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反射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片,所述里层由二氧化钛与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组成,所述混合物的熔点为100摄氏度~120摄氏度,所述混合物的熔融指数为5g/10min~25g/10min,其中低密度聚乙烯的含量为65-95重量%,所述二氧化钛含量为5~35重量%,优选5~25重量%。由此,提高该反射片混合物层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反射率。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反射片的方法。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反射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表层,所述表层为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2)将聚乙烯亚胺水溶液涂布在所述表层的内表面,以便形成底涂层;3)将二氧化钛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低密度聚乙烯混合,以便得到混合物;以及4)通过挤出将所述混合物涂布于所述底涂层上,以便形成里层。由此,可以得到一种具有高反射,高均匀性和高稳定性特点的反射片,且制造成本低。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反射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反射片的方法,所述步骤2)包括:2-1)对所述表层进行电晕处理,以便使得所述表层的表面达因值大于36;2-2)将聚乙烯亚胺水溶液涂布在所述经过电晕处理的表层内表面;以及2-3)将所述经过聚乙烯亚胺水溶液涂布的表层内表面进行干燥,其中所述干燥是在70摄氏度~100摄氏度温度下进行烘干的,以便得到底涂层。由此,可以得到具有高反射率,高均匀性和高稳定性特点的反射片底涂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反射片的方法,所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3-1)将5~35重量份的二氧化钛与11.7~72.78重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11.7~72.78重量份的低密度聚乙烯混合造粒,以便得到母粒;3-2)将所述母粒与另一部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另一部分低密度聚乙烯按重量比1:5至3.5:1的比例混合均匀,以便得到混合物,其中,基于所获得的混合物的总重量,二氧化钛的含量为5~35重量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低密度聚乙烯的含量为65~95重量份;以及3-3)将所述混合物投入挤出机/涂布机料斗,以便形成里层。由此,可以得到具有高反射率,高均匀性和高稳定性特点的反射片里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反射片的方法,其中在步骤3-3)中,所述挤出机/涂布机的温度设定为130摄氏度~240摄氏度,挤出速度为30MPM~200MPM;所述挤出机/涂布机装有3层~10层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孔径为30目~200目。由此,可以得到具有高反射率,高均匀性和高稳定性特点的反射片里层。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反射片包括表层1、底涂层2和里层3;和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反射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射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反射片包括:表层1,所述表层1为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底涂层2,所述底涂层2由聚乙烯亚胺形成;里层3,所述里层3为混合物层,由二氧化钛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组成或由二氧化钛与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组成;其中,所述底涂层2位于所述表层1与所述里层3之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片可以实现高反射,高均匀性和高稳定性的技术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反射片表层1的厚度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可以达到提高反射片稳定性和反射率的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制备不同厚度的反射片表层1,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表层1的厚度可以为50微米~300微米。并且发明人惊奇地发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50微米~300微米厚度的表层1,具有80%~95%的反射率。由此,可以得到具有高反射率表层1的反射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反射片底涂层2的厚度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可以达到提高反射片均匀性、稳定性和反射率的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制备不同厚度的反射片底涂层2,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底涂层2的厚度可以为0.01微米~0.03微米,由此具有该厚度底涂层2的反射片具有高稳定性和反射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反射片底涂层2中的聚乙烯亚胺的固含量、涂布干重和分子量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以提高该反射片底涂层2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反射率,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该反射片底涂层2种的聚乙烯亚胺的固含量可以为0.4~2.5重量%,聚乙烯亚胺的涂布干重可以为0.007g/m2~0.03g/m2,聚乙烯亚胺的重均分子量可以为1000~100000。发明人大量的实验发现,具有上述聚乙烯亚胺底涂层2形成的反射片具有优异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反射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反射片里层3的厚度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可以达到提高反射片稳定性和反射率的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制备不同厚度的反射片里层3,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该反射片里层3的厚度可以为20微米~200微米。发明人惊奇地发现,具有该厚度里层3的反射片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反射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形成该反射片的里层3的混合物并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可以形成均匀稳定的反射片里层3,可以由二氧化钛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组成,也可以由二氧化钛与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组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该反射片的里层3可以由二氧化钛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组成,具有该混合物的里层的熔融指数可以为8g/10min~30g/10min。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混合物中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二氧化钛的含量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例,该混合物中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含量可以为65~95重量%,二氧化钛的含量可以为5~35重量%,优选5~25重量%。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验惊奇地发现,具有上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二氧化钛混合物的里层3的反射片具有优异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反射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例,该反射片的里层3可以由二氧化钛与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组成,具有该混合物的里层的熔点为100摄氏度~120摄氏度,熔融指数为5g/10min~25g/10min。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混合物中低密度聚乙烯和二氧化钛的含量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例,该混合物中低密度聚乙烯的含量可以为65-95重量%,所述二氧化钛含量可以为5~35重量%,优选25重量%。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验惊奇地发现,具有上述低密度聚乙烯和二氧化钛混合物的里层3的反射片具有优异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反射率。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反射片的方法。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反射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表层1,所述表层为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2)将聚乙烯亚胺水溶液涂布在所述表层1的内表面,以便形成底涂层2;3)将二氧化钛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低密度聚乙烯混合,以便得到混合物;以及4)通过挤出将所述混合物涂布于所述底涂层2上,以便形成里层3。由此,可以得到一种具有高反射,高均匀性和高稳定性特点的反射片,且制造成本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反射片的方法,所述步骤2)包括:2-1)对所述表层1进行电晕处理,以便使得所述表层的表面达因值大于36;2-2)将聚乙烯亚胺水溶液涂布在所述经过电晕处理的表层1内表面;以及2-3)将所述经过聚乙烯亚胺水溶液涂布的表层1内表面进行干燥,以便得到底涂层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干燥温度可以是在70摄氏度~100摄氏度温度下进行烘干。由此,可以得到具有高反射率,高均匀性和高稳定性特点的反射片底涂层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反射片的方法,所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3-1)将5-35重量份的二氧化钛与11.7重量份~72.78重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11.7重量份~72.78重量份的低密度聚乙烯混合造粒,以便得到母粒;3-2)将所述母粒与另一部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另一部分低密度聚乙烯按重量比1:5至3.5:1的比例混合均匀,以便得到混合物,其中,基于所获得的混合物的总重量,二氧化钛的含量为5重量份~35重量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低密度聚乙烯的含量为65重量份~95重量份;以及3-3)将所述混合物投入挤出机/涂布机料斗,以便形成里层3。由此,可以得到具有高反射率,高均匀性和高稳定性特点的反射片里层3。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造反射片的方法,其中在步骤3-3)中,所述挤出机/涂布机的温度设定为130摄氏度~240摄氏度,挤出速度为30MPM~200MPM;所述挤出机/涂布机装有3层~10层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孔径为30目~200目。由此,可以得到具有高反射率,高均匀性和高稳定性特点的反射片里层3。
实施例1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反射片
参见图1、图2。预先制备表层1,表层1为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该薄膜的厚度为100微米,该薄膜的宽度为1100毫米。
对表层1内表面进行电晕处理,电晕机强度选定为4.5KVA,电晕后使得表层1的表面达因值大于36。利用涂布机将聚乙烯亚胺的水溶液涂布于上述经过电晕处理的表层1内表面,经过烘箱干燥,得到底涂层2。烘箱的烘干温度设定为90摄氏度,其中底涂层2中将聚乙烯亚胺的固含量调节为0.8%,聚乙烯亚胺的涂布干重为0.03g/m2,并将底涂层2的厚度制成0.01微米。
预先将5重量份的二氧化钛与11.7重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进行混合造粒,以便得到母粒,然后将该母粒与83.3重量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混合均匀(比例为1:5),以便得到混合物。其中EVA重量百分比为19%,该混合物的熔融指数为15g/10min。将载有底涂层2的表层1通过挤出复合或干涂生产线的导辊被送至复合位置,同时利用挤出机挤出混合物,形成里层3,厚度为50微米。在邻近挤出复合/干涂生产线的复合位置处设有臭氧发生器,将由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喷吹到混合物薄膜上,臭氧的浓度为35体积%,臭氧发生器的功率设置为750W,气体流量设置为3.5SCXFM,从而使混合物薄膜表面产生一些极性基团,然后将载有底涂层2的表层1与混合物薄膜通过挤出复合/干涂生产线复合位置的啮合辊的挤压相结合,从而将里层复合到底涂层上,形成反射片A。其中挤出机温度设定在215摄氏度,并且挤出机装有7层过滤网,过滤网的孔径为40目~200目,其挤出机的挤出速度为80MPM。上述得到的复合膜经过拉伸、冷却、修边处理后,所得到的反射片A卷材幅宽为1080毫米。
实施例2低密度聚乙烯反射片
参见图1、图2。预先制备表层1,表层1为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该薄膜的厚度100微米,该薄膜的宽度1100毫米。
将表层1内表面进行电晕处理,电晕机强度选定为4.5KVA,电晕后使得表层1的表面达因值大于36。通过涂布机把聚乙烯亚胺的水溶液涂布于上述经过电晕处理的表层1内表面,经过烘箱干燥,得到底涂层2。烘箱的烘干温度设在90摄氏度,其中底涂层2中将聚乙烯亚胺的固含量调节为1.2%,低密度聚乙烯的涂布干重为0.03g/m2,并将底涂层2的厚度制成0.01微米。
预先将5重量份的二氧化钛与72.78重量份的低密度聚乙烯进行混合造粒,以便得到母粒,然后将该母粒与22.22重量份的低密度聚乙烯混合均匀(比例为3.5:1),以便得到混合物。其中混合物的熔点为110摄氏度,且混合物的熔融指数为11g/10min。将载有底涂层2的表层1通过挤出复合/干涂生产线的导辊被送至复合位置,同时挤出机挤出混合物,形成里层3,厚度为50微米。在邻近挤出复合生产线的复合位置处设有臭氧发生器,将由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喷吹到混合物薄膜上,臭氧的浓度为35体积%,臭氧发生器的功率设置为750W,气体流量设置为3.5SCXFM,从而使混合物薄膜表面产生一些极性基团,然后将载有底涂层2的表层1与混合物薄膜通过挤出复合/干涂生产线复合位置的啮合辊的挤压相结合,从而将里层复合到底涂层上,形成反射片B。其中挤出机温度设定在235摄氏度,并且挤出机装有7层过滤网,过滤网的孔径为40目~200目,其挤出机的挤出速度为80MPM。上述得到的复合膜经过拉伸、冷却、修边处理后,所得到的反射片B卷材幅宽为1080毫米。
实施例3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反射片
参见图1、图2。预先制备表层1,表层1为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该薄膜的厚度为50微米,该薄膜的宽度为1100毫米。
对表层1内表面进行电晕处理,电晕机强度选定为4.5KVA,电晕后使得表层1的表面达因值大于36。利用涂布机将聚乙烯亚胺的水溶液涂布于上述经过电晕处理的表层1内表面,经过烘箱干燥,得到底涂层2。烘箱的烘干温度设定为70摄氏度,其中底涂层2中将聚乙烯亚胺的固含量调节为0.4%,聚乙烯亚胺的涂布干重为0.007g/m2,并将底涂层2的厚度制成0.03微米。
预先将35重量份的二氧化钛与42.78重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进行混合造粒,以便得到母粒,然后将该母粒与22.22重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混合均匀(比例为3.5:1),以便得到混合物。该混合物的熔融指数为8g/10min。将载有底涂层2的表层1通过挤出复合或干涂生产线的导辊被送至复合位置,同时利用挤出机挤出混合物,形成里层3,厚度为20微米。在邻近挤出复合/干涂生产线的复合位置处设有臭氧发生器,将由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喷吹到混合物薄膜上,臭氧的浓度为35体积%,臭氧发生器的功率设置为750W,气体流量设置为3.5SCXFM,从而使混合物薄膜表面产生一些极性基团,然后将载有底涂层2的表层1与混合物薄膜通过挤出复合/干涂生产线复合位置的啮合辊的挤压相结合,从而将里层复合到底涂层上,形成反射片C。其中挤出机温度设定在130摄氏度,并且挤出机装有3层过滤网,过滤网的孔径为30目~200目,其挤出机的挤出速度为30MPM。上述得到的复合膜经过拉伸、冷却、修边处理后,所得到的反射片C卷材幅宽为1080毫米。
实施例4低密度聚乙烯反射片
参见图1、图2。预先制备表层1,表层1为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该薄膜的厚度300微米,该薄膜的宽度1100毫米。
将表层1内表面进行电晕处理,电晕机强度选定为4.5KVA,电晕后使得表层1的表面达因值大于36。通过涂布机把聚乙烯亚胺的水溶液涂布于上述经过电晕处理的表层1内表面,经过烘箱干燥,得到底涂层2。烘箱的烘干温度设在100摄氏度,其中底涂层2中将聚乙烯亚胺的固含量调节为2.5%,聚乙烯亚胺的涂布干重为0.02g/m2,并将底涂层2的厚度制成0.02微米。
预先将25重量份数的二氧化钛与25重量份的低密度聚乙烯进行混合造粒,以便得到母粒,然后将该母粒与50重量份的低密度聚乙烯(比例为1:1)混合均匀,以便得到混合物。其中混合物的熔点为120摄氏度,且混合物的熔融指数为25g/10min。将载有底涂层2的表层1通过挤出复合/干涂生产线的导辊被送至复合位置,同时挤出机挤出混合物,形成里层3,厚度为200微米。在邻近挤出复合生产线的复合位置处设有臭氧发生器,将由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喷吹到混合物薄膜上,臭氧的浓度为35体积%,臭氧发生器的功率设置为750W,气体流量设置为3.5SCXFM,从而使混合物薄膜表面产生一些极性基团,然后将载有底涂层2的表层1与混合物薄膜通过挤出复合/干涂生产线复合位置的啮合辊的挤压相结合,,从而将里层复合到底涂层上,形成反射片D。其中挤出机温度设定在240摄氏度,并且挤出机装有7层过滤网,过滤网的孔径为40目~200目,其挤出机的挤出速度为200MPM。上述得到的复合膜经过拉伸、冷却、修边处理后,所得到的反射片D卷材幅宽为1080毫米。
对比例1
按照CN102782532A所描述的制备方法,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片屑48.7重量份中添加金红石型氧化钛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母料3重量份、二氧化硅粒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母料0.3重量份、硫酸钡粒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母料16重量份、间苯二甲酸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聚物17重量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重量份、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缩聚物14重量份,在180摄氏度真空干燥3小时后,供给到挤出机A中(A层);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7重量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聚丁二醇的共聚物10重量份、降冰片烯23重量份混合均匀,在180摄氏度真空干燥3小时后,供给到挤出机B中(B层),然后,将上述聚合物通过层合装置合成A层/B层/A层结构的板材,再通过T模成型为片材状,进一步将该片材导入辊组进行拉伸,获得反射片。与实施例1相比,该反射片具有与实施例1制备的反射片相近的反射率,但由于其使用多种原料,且其中涉及贵重材料,因此成本较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5)

1.一种反射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表层,所述表层为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底涂层,所述底涂层由聚乙烯亚胺形成;
里层,所述里层为混合物层,由二氧化钛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组成或由二氧化钛与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组成;
其中,所述底涂层位于所述表层与所述里层之间,
所述表层的厚度为50微米~300微米,
所述底涂层的厚度为0.01微米~0.03微米;其中所述底涂层中的所述聚乙烯亚胺的固含量为0.4~2.5重量%,所述聚乙烯亚胺的涂布干重为0.007~0.03g/m2,所述聚乙烯亚胺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100000,
所述里层的厚度为20微米~200微米,
所述里层由二氧化钛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组成,其中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含量为65~95重量%,所述二氧化钛的含量为5~35重量%,或者
所述里层由二氧化钛与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组成,所述混合物的熔点为100摄氏度~120摄氏度,其中低密度聚乙烯的含量为65-95重量%,所述二氧化钛含量为5~35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钛的含量为5~25重量%。
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反射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表层,所述表层为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2)将聚乙烯亚胺水溶液涂布在所述表层的内表面,以便形成底涂层;
3)将二氧化钛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低密度聚乙烯混合,以便得到混合物;以及
4)通过挤出将所述混合物涂布于所述底涂层上,以便形成里层,
其中,所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3-1)将5-35重量份数的二氧化钛与11.7-72.78重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11.7-72.78重量份的低密度聚乙烯混合造粒,以便得到母粒;
3-2)将所述母粒与另一部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另一部分低密度聚乙烯按重量比1:5至3.5:1的比例混合均匀,以便得到混合物,
其中,基于所获得的混合物的总重量,二氧化钛的含量为5-35重量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低密度聚乙烯为65-95重量份;以及
3-3)将所述混合物投入挤出机或涂布机料斗,以便形成里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
2-1)对所述表层进行电晕处理,以便使得所述表层的表面达因值大于36;
2-2)将聚乙烯亚胺水溶液涂布在所述经过电晕处理的表层内表面;以及
2-3)将所述经过聚乙烯亚胺水溶液涂布的表层内表面进行干燥,其中所述干燥是在70摄氏度~100摄氏度温度下进行烘干的,以便得到底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步骤3-3)中,
所述挤出机或涂布机的温度设定为130摄氏度~240摄氏度,挤出速度为30MPM~200MPM;
所述挤出机或涂布机装有3层~10层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孔径为30目~200目。
CN201310631516.1A 2013-11-29 2013-11-29 反射片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6604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31516.1A CN103660465B (zh) 2013-11-29 2013-11-29 反射片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31516.1A CN103660465B (zh) 2013-11-29 2013-11-29 反射片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0465A CN103660465A (zh) 2014-03-26
CN103660465B true CN103660465B (zh) 2016-08-17

Family

ID=50299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31516.1A Active CN103660465B (zh) 2013-11-29 2013-11-29 反射片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604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2742A (zh) * 2015-11-13 2016-03-02 重庆鑫翎创福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扩散导光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6277A (zh) * 2006-12-15 2008-06-2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型光学薄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1396892A (zh) * 2008-10-22 2009-04-01 北京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化学处理金属化双向拉伸聚酯(bopet)预涂膜
CN102362217A (zh) * 2009-03-25 2012-02-22 帝人杜邦薄膜日本有限公司 反射板用白色膜
CN203876328U (zh) * 2013-11-29 2014-10-15 北京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29479A (ja) * 2001-02-06 2002-08-14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表示素子用プラスチック基板
CN100385307C (zh) * 2004-04-08 2008-04-30 长兴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膜及其用途
JP4914221B2 (ja) * 2004-11-16 2012-04-11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反射フィルム及び反射板
JP4450292B2 (ja) * 2007-10-29 2010-04-14 尾池工業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用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6277A (zh) * 2006-12-15 2008-06-2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型光学薄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1396892A (zh) * 2008-10-22 2009-04-01 北京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化学处理金属化双向拉伸聚酯(bopet)预涂膜
CN102362217A (zh) * 2009-03-25 2012-02-22 帝人杜邦薄膜日本有限公司 反射板用白色膜
CN203876328U (zh) * 2013-11-29 2014-10-15 北京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0465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9468B (zh) 白色膜以及使用该白色膜的面光源
CN106908863B (zh) 一种光学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08882B (zh) 一种非涂布型漫反射性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WO2006054505A1 (ja) 反射フィルム及び反射板
CN106681056A (zh) 一种含有量子点扩散板的背光组件
CN107097494B (zh) 一种混光效果更好的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17729B (zh) 聚酯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58411A (zh) 一种双向拉伸制备量子点复合膜的方法
EP2751176B1 (en) Optical fil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2485946A (zh) 一种用于薄型直下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96732A (zh) 一种高透光率高雾度聚酯扩散母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20246A1 (zh) 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Tang et al. Enhancement of angular color uniformity of remote-phosphor-converted light-emitting diodes by electrospun-nanofiber diffusing films
CN103226213B (zh) 含聚合物微球的聚酯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08879B (zh) 一种高挺度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60465B (zh) 反射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03876328U (zh) 反射片
CN103777261A (zh) 一种反射膜
CN103044777B (zh) 单层双向拉伸光反射聚丙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24975B (zh) 一种高光反射pc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5405917B2 (ja) Led照明の反射フィルムとして用いられる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
CN103048711B (zh) 复合双向拉伸光反射聚丙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7685519A (zh) 一种多层微孔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S5815761B2 (ja) ヒカリカクサンブザイ オヨビソノ セイゾウホウホウ
CN102206379B (zh) 一种微发泡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2200 26 Zhenxi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Kang Kang composite material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26 Zhenxi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KANGDE XIN COMPOSITE MATERIAL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634 Jiangsu Zhangjiag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ew material industry park, the north side of the morning Port Road, the west side of Hong Hua Road.

Patentee after: Kang Kang composite material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26 Zhenxi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Kang Kang composite material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1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22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2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40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0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