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9683A -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9683A
CN101199683A CNA2006101347109A CN200610134710A CN101199683A CN 101199683 A CN101199683 A CN 101199683A CN A2006101347109 A CNA2006101347109 A CN A2006101347109A CN 200610134710 A CN200610134710 A CN 200610134710A CN 101199683 A CN101199683 A CN 1011996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chinese medicine
cortex
preparation
sk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347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99683B (zh
Inventor
方冰
王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Tak Fe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AOHUA PHARMAC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AOHUA PHARMAC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AOHUA PHARMAC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13471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996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99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9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99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9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对急慢性荨麻疹、急性湿疹属风热证或风热挟湿证等有显著的疗效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下述组份按重量比配制而成:苦参、苍术、防风、荆芥、蒺藜、白鲜皮、蛇床子、苍耳子、蜈蚣、青黛、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黄柏、黄连、蝉蜕、地黄、牡丹皮、西河柳、紫草、地骨皮=125-225∶50-150∶25-125∶125-225∶50-150∶75-175∶50-150∶25-125∶25-125∶25-125∶100-200∶75-175∶25-125∶25-125∶25-125∶50-150∶50-150∶50-150∶50-150∶50-150∶75-175。本发明为纯中药制剂,具有疗效确切,效果好,无西药抗组胺药的副作用,稳定性好等特点;治疗总有效率达86.22%,并且药源丰富,经济价廉,极具广泛开发与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对急慢性荨麻疹、急性湿疹属风热证或风热挟湿证等有显著的疗效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而且患者十分痛苦的顽固性疾病。西药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中药虽有许多汤剂及散剂,但无特效的中成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为从根本上解决皮肤病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传统中医药理论,在多年临床治疗荨麻疹经验基础上,精心筛选中药材,合理组方,通过科学的工艺提取和生产制备而成。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它是由下述组份按重量比配制而成:
苦参、苍术、防风、荆芥、蒺藜、白鲜皮、蛇床子、苍耳子、蜈蚣、青黛、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黄柏、黄连、蝉蜕、地黄、牡丹皮、西河柳、紫草、地骨皮=125-225∶50-150∶25-125∶125-225∶50-150∶75-175∶50-150∶25-125∶25-125∶25-125∶100-200∶75-175∶25-125∶25-125∶25-125∶50-150∶50-150∶50-150∶50-150∶50-150∶75-175。
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它是由下述组份按重量比配制而成:
苦参、苍术、防风、荆芥、蒺藜、白鲜皮、蛇床子、苍耳子、蜈蚣、青黛、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黄柏、黄连、蝉蜕、地黄、牡丹皮、西河柳、紫草、地骨皮=175∶100∶75∶175∶100∶125∶100∶75∶75∶75∶150∶125∶75∶75∶75∶100∶100∶100∶100∶100∶125。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是:
(1)取荆芥、苍术、防风、白鲜皮、牡丹皮、蛇床子六味药材提取挥发油,先将上述药材清洗后投入提取罐,冷浸泡20-60分钟,加热煎煮,沸腾后计时1-5小时,收集挥发油A,至油提尽为止,密闭保存,备用;蒸馏后水溶液B备用;药渣备用;
(2)取步骤(1)中的药渣与除青黛外的14味药材加水煎煮1-3次,每次0.5-3小时,每次煎煮加5-10倍量水,煎煮液沸腾后开始计时1-3小时,得煎煮液C备用;
(3)合并煎煮液C及蒸馏后的水溶液B,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0-1.50,60℃的浸膏,于40-100℃以下烘干,粉碎成中粉,加入青黛,混匀,将上述挥发油A加乙醇1-5倍溶解,喷入浸膏粉中,混匀,放置1-4小时,得D,装胶囊,包装即得。
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将所述的D制成颗粒,装胶囊,包装即得。
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将所述的D制成颗粒,包装即得。
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将所述的D制成颗粒,压片,包装即得。
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将所述的D加入辅料,制成颗粒,压制成分散片,包装即得。
我公司继承和挖掘祖国医学遗产,根据中医理论结合皮肤病的病因病机,以治病求本,标本同治的原则,在临床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对处方反复精心筛选,自拟而成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皮敏消。皮敏消为纯中药制剂,具有疗效确切,效果好,无西药抗组胺药的副作用,稳定性好等特点;并且药源丰富,经济价廉,极具广泛开发与应用价值。皮敏消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凉血止痒,消肿散结的作用,对因风热、湿等所引起的荨麻疹等与变态反应有关的部分皮肤病有显著疗效,对白疕即银屑病也有很好的疗效,治疗总有效率86.22%。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皮敏消可以制成各种剂型,如胶囊、颗粒、片、分散片、软胶囊、丸剂等。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皮敏消,是由苦参、苍术、防风、荆芥、蒺藜、白鲜皮、蛇床子、苍耳子、蜈蚣、青黛、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黄柏、黄连、蝉蜕、地黄、牡丹皮、西河柳、紫草、地骨皮等二十一味药组成。
苦参、苍术、防风、荆芥、蒺藜相配共为君药,有祛风、清热、除湿、止痒之功;白鲜皮、蛇床子、苍耳子、蜈蚣为臣药,共助君药燥湿杀虫,除湿止痒之功;青黛、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黄柏、黄连、地黄、牡丹皮相配为佐药,助君臣之药清热解毒,凉血散结;蝉蜕、西河柳、紫草、地骨皮相配为使药,解表、透疹、凉血止痒。
以上21味中药相配伍组方,共奏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凉血止痒,消肿散结之功。
下面从毒理实验、药理作用及临床病例观察进一步证明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一、皮敏消治疗荨麻疹300例临床实验
下面是皮敏消的临床效果报告: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同仁医院、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治疗病例为例,将皮肤病例经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皮敏消;对照组:特非那丁。
1、试验药物:
治疗组药物:皮敏消。
对照组药物:特非那丁,扬州制药厂,批号:940501,批准文号:(92)卫药准字X-52号,生产日期:1994年5月1日。
2、病例:
治疗组:300例
对照组:121例
3、具体病例性别与年龄:详见表1。
4、病症与病程:
病证: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
病程:最短1天,最长30年,其中1-3个月293例,4-6个月49例,6-12个月28例,13-24个月47例;2年以上4例。
5、用药情况:
(1)治疗组:
用药:皮敏消。
剂型:胶囊,0.4g/粒。
服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4粒。
疗程:急性荨麻疹1周,共1个疗程;慢性荨麻疹2周,共1个疗程。
(2)对照组:
用药:特非那丁。
剂型:片剂,60mg/片。
服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片。
疗程:急性荨麻疹1周,共1个疗程;慢性荨麻疹2周,共1个疗程。
6、治疗前后病症变化,详见表2、表3。
7、小结:
对照组通过服用特非那丁片后,荨麻疹的主要症状风团、瘙痒方面有明显的变化。
治疗组通过服用皮敏消胶囊后,其治疗荨麻疹的效果也与有显著的改善,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二、皮敏消治疗白疕60例临床实验
下面是皮敏消的临床效果报告:由辽宁省中医研究院、沈阳市中医研究所临床治疗病例为例,将皮肤病例经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皮敏消;对照组:复方青黛丸。
1、试验药物:
治疗组药物:皮敏消。
对照组药物:复方青黛丸,陕西省榆林地区中药厂,批准文号:陕卫药准字(1985),第000624号,批号:980701,98年7月1日。
2、病例:
治疗组:60例。
对照组:60例。
3、具体病例性别与年龄:详见表4。
4、病症与病程:
病证:白疕
病程:最短7天,最长3年,其中1-3个月61例,3个月以上59例。
5、用药情况:
(1)治疗组:
用药:皮敏消。
剂型:胶囊,0.4g/粒。
服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4粒。
疗程:共60天。
(2)对照组:
用药:复方青黛丸。
剂型:丸剂,每袋装6g。
服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1袋。
疗程:共60天。
6、治疗前后病症变化,详见表5、表6。
7、小结:
对照组通过服用复方青黛丸后,皮疹、皮色银屑、瘙痒、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方面有明显的变化。
治疗组通过服用皮敏消胶囊后,皮疹、皮色银屑、瘙痒、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方面有显著的改善,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三、皮敏消治疗湿疮60例临床报告
下面是皮敏消的临床效果报告:由辽宁省中医研究院,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治疗病例为例,将皮肤病例经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皮敏消;对照组:黄柏胶囊。
1、试验药物:
治疗组药物:皮敏消。
对照组药物:黄柏胶囊,哈尔滨云康制药厂;批准文号:ZZ-3004-黑卫药准字(1993)第200344号;批号:980902,日期:98年9月14日。
2、病例:
治疗组:60例
对照组:60例
3、具体病例性别与年龄:详见表7。
4、病症与病程:
病症:湿疮。
病程:最短1天,最长30天,其中1-10天80例,11-20天35例,20-30天5例。
5、用药情况:
(1)治疗组:
用药:皮敏消。
剂型:胶囊,0.4g/粒。
服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4粒。
疗程:2周。
(2)对照组:
用药:黄柏胶囊。
剂型:胶囊,每粒相当于原药材1g。
服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4粒,相当于原药材4g。
疗程:2周。
6、治疗前后病症变化,详见表8、表9。
7、小结:
对照组通过服用黄柏胶囊后,皮损红肿、灼热、糜烂、瘙痒、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方面有明显的变化。
治疗组通过服用皮敏消后,在皮损红肿、灼热、糜烂、瘙痒、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方面有显著改善,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四、结论
1、临床研究结果详见表10。
皮敏消胶囊在治疗荨麻疹、湿疹、银屑病方面,总有效率、总显效率、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
本发明经实验证明,皮敏消对治疗皮肤病,如治疗湿疹总有效率达96.67%,显效率为7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00%,总显效率为40.00%。皮敏消在治疗荨麻疹、湿疹及银屑病的总有效率达86.22%,总显效率为56.67%,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28%,总显效率为40.57%,本发明经多年临床观察,证明皮敏消对治疗皮肤病效果更加显著。
2、综述
皮敏消胶囊是经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的制剂方,经临床实践有数千例国内外患者,在治疗荨麻疹等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在总结病例其总有效率达到86.22%。
五、皮敏消胶囊的主要药效学试验
对致敏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的收缩反应;对DNCB诱导豚鼠迟发型过敏反应的作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作用;对大鼠足跖肿的抑制作用。
(一)、皮敏消胶囊对致敏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
材料:皮敏消胶囊,卵白蛋白片,上海生化试剂厂,用时以生理盐水配成所需浓度;磷酸组胺,中科院上海生化所;YL-1型张力换能器,长沙红旗仪器厂;台式自动平衡记录仪,上海大华仪表厂。豚鼠,200-500g,♂,由沈阳药学院动物室提供。
方法:将豚鼠56只分成7组,每组8只。每只豚鼠两后肢各肌肉注射5%卵白蛋白溶液0.4ml,同时腹腔注射卵白蛋白溶液1ml致敏。3周后将豚鼠击头处死,取2.0cm长的回肠置于麦氏浴管台氏液中,供氧,恒温37±0.5℃。待肠管张力稳定后,向浴管中加入组胺(终浓度10μmol/L)通过张力换能器及记录仪记录回肠收缩幅度。洗去组胺后四组动物标本给皮敏消胶囊浸膏稀试液。使终浓度达含生药浓度10、20、40、80g/l。两组动物标本给以扑尔敏,终浓度分别为0.03、0.06μg/mL。余下一组给以等量溶媒,为空白对照。药物与标本接触10分钟后,各标本用卵蛋白(终浓度,1mg/ml)攻击,记录收缩幅度。计算收缩幅度相对值与收缩抑制率。
结果:实验结果见表11。
与溶媒对照组比:
皮敏消胶囊与溶媒对照组比P<0.05  扑尔敏与溶媒对照组比P<0.01
*P为置信度
Figure A20061013471000121
Figure A20061013471000122
表11结果表明皮敏消胶囊浸膏不同剂量对离体豚鼠回肠平滑肌收缩呈现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
(二)、皮敏消胶囊对大白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
材料:卵白蛋白片,上海生物制品厂;百日咳疫苗,长春生物制品所;醋酸地塞米松片,安徽省蚌埠第一制药厂;Wistar大鼠,体重150±20g♂,沈阳药学院动物室提供。
方法:取大鼠一只于两后肢各肌肉注射1%卵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0.5ml,同时腹腔注射百日咳疫苗2×1010/只。12天后处死动物,采血,离心分离血清,置冰箱中备用。另取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连续经口给药五日,其中三组给以皮敏消胶囊浸膏,剂量分别为12.5、25、50(生药)g/kg。两组给以醋酸地塞米松,剂量分别为12.5、25mg/kg,余一组只给等容量生理盐水,每日给药一次,给药第四日将各鼠以乙醚浅麻醉,在背中线两侧各剪毛一处,剪毛区直径为1.0cm,中心点距背中线约1.5cm。将备用抗血清稀释10倍,取0.1ml注射于各剪毛部皮内。48小时后各鼠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溶液0.5ml和1%卵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0.5ml,注射30分钟后,断颈处死动物,剪下脊部皮肤,于皮内侧以卡尺侧量各点蓝染斑直径取左右两蓝斑均值为各鼠的数据。
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2结果表明皮敏消浸膏各剂量组不同程度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三)、皮敏消胶囊对DNCB诱导豚鼠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
材料:二硝基氯苯(DNCB,沈阳药学院试制合成研究室提供)以丙酮溶成50%溶液备用;皮敏消胶囊浸膏;醋酸地塞米松片,安徽第一制药厂,批号900816;白毛豚鼠雌雄各半,体重240-260克,由沈阳药学院实验动物室提供。
方法:采用迟发型皮肤过敏试验方法。将豚鼠48只按性别平均分成6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背部剃毛,每鼠于剃毛部滴50%DNCB丙酮溶液2μl,直径约4.0mm,致敏。致敏后第13日于各豚鼠腹壁处剃毛3×3cm2,每鼠在剃毛皮肤上于三个部位分别涂以0.15、0.5、2.0%DNCB丙酮溶液各20μl,进行攻击。于致敏同时各组大鼠开始经口给药,三个组给以皮敏消胶囊浸膏剂量分别为10、20、40g生药/kg,两个组给以地塞米松10、20mg/kg,余一组经口给予同容积生理盐水每日一次,连续给药13日。攻击后48小时观察结果。皮肤反应分级别判断如表13。
将每一豚鼠三处皮肤反应强度的总和作为该动物过敏反应水平的一个数据。各给药组同盐水对照组之间通过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如表14所示。
表14结果表明皮敏消胶囊浸膏可抑制DNCB诱导豚鼠皮肤迟发型过敏反应,并呈量效依赖关系。
(四)、皮敏消胶囊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
材料:卵白蛋白片,上海生化试剂厂;百日咳菌苗,长春生物制品所。醋酸强地松片,安徽淮南第三制药厂,批号900913;皮敏消胶囊浸膏;日立65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Wistar大鼠,体重150士10g♂,沈阳药学院动物室提供。
方法:将大鼠48只分成6组,每组8只。
每只大鼠两后肢各肌肉注射1%卵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0.5ml,同时腹腔注射2×1010百日咳菌苗致敏。致敏后第10天给药,三个组经口给以皮敏消胶囊浸膏,剂量分别为5、20、40g生药/kg。两个组经口给强的松,剂量分别为25、50mg/kg,一个组给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各组连续给药3日,每日一次。末次给药后2小时,腹腔注射5ml(0.5%)卵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攻击,按摩腹部10分钟,放血处死动物。定量吸出腹腔液4ml,离心,取上清液测量已释放的组胺再将沉淀的肥大细胞加定量的生理盐水4ml,煮沸10分钟后,离心,取上清液测定剩余组胺,是各肥大细胞未释放出的组胺。
组胺测定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取0.2ml离心后的上清液加入1%邻苯二醛的甲醇溶液0.2ml,然后以2.5ml稀NaOH稀释使PH为12.5,于0℃反应40分钟后加H2SO4酸化PH3.0,室温放置20分钟,用350nm激发光,在440nm处测定荧光。
计算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率:
Figure A20061013471000151
结果:如表15所示。
表15结果表明皮敏消胶囊浸膏的中、大剂量[20、40g(生药)/kg]组均能明显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五)、皮敏消胶囊对卡拉胶致大鼠肿胀的抑制作用
材料:皮敏消胶囊;醋酸地塞米松片,蚌埠第一制药厂产品;卡拉胶,辽宁省药物所产品;Wistar大鼠由沈阳药学院实验动物室提供。
方法:取体重160-180,健康大鼠48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用大鼠足跖体积测量器测量大鼠右后足踝关节以下体积。然后三个组分别经口灌胃给以皮敏消胶囊内容物(干浸膏)的混悬液,剂量分别为5.10及20g(生药)/kg,二个组经口给以醋酸地塞米松片的混悬液,剂量分别为5及10mg/kg,余一组经口给等容量生理盐水20ml/kg。给药后30分钟各鼠右后足跖部皮下注射1%卡拉胶溶液0.1ml/只,致炎。致炎后1、2、3、4、5、6小时测定各鼠右后足踝关节以下体积。以致炎前后体积之差为足肿胀程度,并与对照组相比求得肿胀抑制率。实验结果见表16及表17。
据上述结果可以认为皮敏消对卡拉胶致大鼠炎性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一定量效的关系。各组足肿胀程度于致炎后5个时达高峰,而后渐消退。皮敏消大剂量组致炎后1-6小时,中剂组致炎后2-6小时显著抑制炎性肿胀,小剂量组于5-6小时也有明显作用(P<0.05)。地塞米松两剂量组于致炎后1-6小时均对肿胀呈显著抑制作用(P<0.05)。
综上所述,中药皮敏消胶囊对多种变态反应模型(I、II、III)均有明显抗变态反应作用,而且还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组胺,药理实验还证明皮敏消还有抗炎作用。这些可能是其具有治疗多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药理学基础。
六、结论
(一)皮敏消胶囊药效学研究——皮敏消胶囊抗变态反应作用研究详见表18。
急性毒性实验表明,皮敏消对小白鼠日剂量达432g/kg不引起死亡,而预定人临床口服日剂量为46g/日。小白鼠日最大耐受量432g/kg是人用量的470倍,以体重平均剂量计,可认为此药口服的急性毒性甚低,安全性较大。
皮敏消的长期毒性实验结果,也表明了皮敏消毒性小,安全性好的特点。
皮敏消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于室温自然条件下,留样观察48个月,按中药新药稳定性试验要求及本品质量标准的规定,其性状、鉴别、水份、含量、崩解时限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且卫生学检查均符合规定。因此,本发明药物属于稳定的固体制剂。
下面针对本发明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的陈述,但不受本实施例所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皮敏消,它是由下述组份按重量比配制而成:
苦参、苍术、防风、荆芥、蒺藜、白鲜皮、蛇床子、苍耳子、蜈蚣、青黛、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黄柏、黄连、蝉蜕、地黄、牡丹皮、西河柳、紫草、地骨皮=125∶50∶25∶125∶50∶75∶50∶25∶25∶25∶100∶75∶25∶25∶25∶50∶50∶50∶50∶50∶75
其制备方法如下:
(1)取荆芥125g、苍术50g、防风25g、白鲜皮75g、牡丹皮50g、蛇床子50g六味药材提取挥发油,先将上述药材清洗后投入提取罐,冷浸泡20分钟,加热煎煮,沸腾后计时1小时,收集挥发油A,至油提尽为止,密闭保存,备用;蒸馏后水溶液B备用;药渣备用;
(2)取步骤(1)中的药渣与除青黛外的14味药材:苦参125g、蒺藜50g、苍耳子25g、蜈蚣25g、蒲公英100g、紫花地丁75g、黄芩25g、黄柏25g、黄连25g、蝉蜕50g、地黄50g、西河柳50g、紫草50g、地骨皮75g;加水煎煮1次,每次0.5小时,每次煎煮加5倍量水,煎煮液沸腾后开始计时1小时,得煎煮液C备用;
(3)合并煎煮液C及蒸馏后的水溶液B,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0,60℃的浸膏,于40℃以下烘干,粉碎成中粉,加入青黛,混匀,将上述挥发油A加乙醇1倍溶解,喷入浸膏粉中,混匀,放置1小时,得D,装胶囊,包装即得。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皮敏消,它是由下述组份按重量比配制而成:
苦参、苍术、防风、荆芥、蒺藜、白鲜皮、蛇床子、苍耳子、蜈蚣、青黛、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黄柏、黄连、蝉蜕、地黄、牡丹皮、西河柳、紫草、地骨皮=175∶100∶75∶175∶100∶125∶100∶75∶75∶75∶150∶125∶75∶75∶75∶100∶100∶100∶100∶100∶125。
其制备方法如下:
(1)取荆芥175g、苍术100g、防风75g、白鲜皮125g、牡丹皮100g、蛇床子100g六味药材提取挥发油,先将上述药材清洗后投入提取罐,冷浸泡30分钟,加热煎煮,沸腾后计时2小时,收集挥发油A,至油提尽为止,密闭保存,备用;蒸馏后水溶液B备用;药渣备用;
(2)取步骤(1)中的药渣与除青黛外的14味药材:苦参175g、蒺藜100g、苍耳子75g、蜈蚣75g、蒲公英150g、紫花地丁125g、黄芩75g、黄柏75g、黄连75g、蝉蜕100g、地黄100g、西河柳100g、紫草100g、地骨皮125g;加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每次煎煮加6倍量水,煎煮液沸腾后开始计时1.5小时,得煎煮液C备用;
(3)合并煎煮液C及蒸馏后的水溶液B,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60℃的浸膏,于50℃以下烘干,粉碎成中粉,加入青黛,混匀,将上述挥发油A加乙醇2倍溶解,喷入浸膏粉中,混匀,放置2小时,得D,再将D制成颗粒,装胶囊,包装即得。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皮敏消,它是由下述组份按重量比配制而成:
苦参、苍术、防风、荆芥、蒺藜、白鲜皮、蛇床子、苍耳子、蜈蚣、青黛、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黄柏、黄连、蝉蜕、地黄、牡丹皮、西河柳、紫草、地骨皮=200∶125∶100∶200∶125∶150∶125∶100∶100∶100∶175∶150∶100∶100∶100∶125∶125∶125∶125∶125∶150
其制备方法如下:
(1)取荆芥200g、苍术125g、防风100g、白鲜皮150g、牡丹皮125g、蛇床子125g六味药材提取挥发油,先将上述药材清洗后投入提取罐,冷浸泡40分钟,加热煎煮,沸腾后计时4小时,收集挥发油A,至油提尽为止,密闭保存,备用;蒸馏后水溶液B备用;药渣备用;
(2)取步骤(1)中的药渣与除青黛外的14味药材:苦参200g、蒺藜125g、苍耳子100g、蜈蚣100g、蒲公英175g、紫花地丁150g、黄芩100g、黄柏100g、黄连100g、蝉蜕125g、地黄125g、西河柳125g、紫草125g、地骨皮150g;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每次煎煮加7倍量水,煎煮液沸腾后开始计时2小时,得煎煮液C备用;
(3)合并煎煮液C及蒸馏后的水溶液B,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60℃的浸膏,于80℃以下烘干,粉碎成中粉,加入青黛,混匀,将上述挥发油A加乙醇4倍溶解,喷入浸膏粉中,混匀,放置3小时,得D,再将D制成颗粒,包装即得。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皮敏消,它是由下述组份按重量比配制而成:
苦参、苍术、防风、荆芥、蒺藜、白鲜皮、蛇床子、苍耳子、蜈蚣、青黛、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黄柏、黄连、蝉蜕、地黄、牡丹皮、西河柳、紫草、地骨皮=225∶150∶125∶225∶150∶175∶150∶125∶125∶125∶200∶175∶125∶125∶125∶150∶150∶150∶150∶150∶175
其制备方法如下:
(1)取荆芥225g、苍术150g、防风125g、白鲜皮175g、牡丹皮150g、蛇床子150g六味药材提取挥发油,先将上述药材清洗后投入提取罐,冷浸泡60分钟,加热煎煮,沸腾后计时5小时,收集挥发油A,至油提尽为止,密闭保存,备用;蒸馏后水溶液B备用;药渣备用;
(2)取步骤(1)中的药渣与除青黛外的14味药材:苦参225g、蒺藜150g、苍耳子125g、蜈蚣125g、蒲公英200g、紫花地丁175g、黄芩125g、黄柏125g、黄连125g、蝉蜕150g、地黄150g、西河柳150g、紫草150g、地骨皮175g;加水煎煮3次,每次3小时,每次煎煮加10倍量水,煎煮液沸腾后开始计时3小时,得煎煮液C备用;
(3)合并煎煮液C及蒸馏后的水溶液B,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50,60℃的浸膏,于100℃以下烘干,粉碎成中粉,加入青黛,混匀,将上述挥发油A加乙醇5倍溶解,喷入浸膏粉中,混匀,得D,放置4小时,再将D制成颗粒,压片,包装即得。
实施例5: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还可以将实施例1-4中所述的该药的制备方法中的D加入辅料,制成颗粒,压制成分散片,包装即得。
根据上述各实施例所述,本发明可以制成如胶囊、颗粒、片、分散片、软胶囊、丸剂等各种剂型。
表1  具体病例性别、年龄明细表
  组别   合计(例)   男(人)   女(人)   18-30岁  31-40岁  41-50岁  51-65岁
  治疗组   300   128   172   105  90  53  52
  对照组   121   48   73   59  29  17  16
表2治疗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变化明细表
Figure A20061013471000211
表3对照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变化明细表
Figure A20061013471000212
表2、表3的备注:
*风团指标:+少,风团数在10个以内
++中,风团数在10个以上基本可数
+++多,风团不可数
-风团无
*瘙痒指标:+轻,不用搔抓
++中,搔而痒止
+++重,搔抓痒不止
-不痒
表4  各组性别、年龄明细表
  组别   男   女   18-29   30-41   42-53   54-65
  治疗组   35   25   12   12   23   13
  对照组   34   26   10   22   15   13
表5  治疗组治疗前后病症变化明细表
皮疹   皮色银屑 瘙痒 心烦 口渴   大便秘结 小便黄
  治疗前   泛发周身   皮色深红,银屑厚   瘙痒难忍,频繁抓搔,搔痕显著严重影响睡眠和工作   烦而不止,严重影响睡眠和工作   口渴喜冷饮而多   3日不便,排便困难   色如浓茶
  治疗后   皮疹限于一、二处   皮色较红,银屑较薄   瘙痒较轻,可见抓痕   无   饮水正常   1日不便   色如淡茶
表6  对照组治疗前后病症变化明细表
皮疹   皮色银屑 瘙痒 心烦 口渴   大便秘结 小便黄
  治疗前   泛发周身   皮色深红,银屑厚   瘙痒难忍,频繁抓搔,搔痕显著严重影响睡眠和工作   烦而不止,严重影响睡眠和工作   口渴喜冷饮而多   3日不便,排便困难   色如浓茶
  治疗后   皮疹见于头皮、四肢关节等处   皮色较红,银屑较薄   瘙痒较轻,可见抓痕   偶尔心烦,症状较轻   饮水略多   1日不便   色如正常茶色
表7  各组性别、年龄明细表
  组别   男   女   18~29   30~41   42~53   54~65
  治疗组   30   30   15   19   13   13
  对照组   31   29   17   16   17   10
表8  治疗组治疗前后病症变化明细
  皮损红肿、灼热   糜烂流水   皮肤瘙痒 心烦 口渴   大便秘结 小便黄
  治疗前   皮损部色紫红,触之灼执   皮损部有流浓性渗出液   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睡眠和工作   心烦不止,严重影响睡眠和工作   喜冷饮而多   3日不便,排便困难   色如浓茶
  治疗后   恢复正常皮色,无发热   无   偶有轻度瘙痒   症状较轻   正常饮水量   1日不便   色如淡茶
表9  对照组治疗前后病症变化明细表
  皮损红肿、灼热   糜烂流水   皮肤瘙痒 心烦 口渴   大便秘结 小便黄
  治疗前   皮损部色紫红,触之灼执   皮损部有流浓性渗出液   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睡眠和工作   心烦不止,严重影响睡眠和工作   喜冷饮而多   3日不便,排便困难   色如浓茶
  治疗后   皮损部红色,局部发热   少量渗出液   偶有轻度瘙痒   症状较轻   饮水略多   1日不便   色如淡茶
表10  临床研究结果一览表
Figure A20061013471000241
表11  皮敏消胶囊对致敏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
  分组  标本数(N)   浓度   收缩幅度平均相对值X±SD(%)   抑制率(%)
溶媒对照  8   -   102.20±13.66
皮敏消胶囊皮敏消胶囊皮敏消胶囊  888   10(g/l)20(g/l)40(g/l)   84.20±13.6674.68±26.3261.74±32.63   17.5627.4539.55
扑尔敏扑尔敏  88   0.06(mg/L)0.03(mg/L)   12.46±8.2424.74±21.66   87.7875.73
表12  皮敏消胶囊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作用
  分组   动物数(N)   剂量   蓝染斑直径(X±SDmm)   P
  生理盐水   10   -   26.32±9.45   -
  皮敏消胶囊皮敏消胶囊皮敏消胶囊   101010   12.5(g/kg)25(g/kg)50(g/kg)   24.72±8.3612.33±5.078.24±6.32   >0.05<0.05<0.01
  地塞米松地塞米松   1010   12.5(g/kg)25(g/kg)   10.36±6.776.68±3.55   <0.01<0.01
*P值为给药组生理盐水组相比。
表13  皮肤反应分级
  级别   皮肤反应
  0   无反应
  0.5   稍有皮肤改变或皮疹
  1.0   颜色改变明显
  2.0   有隆起或水肿
  3.0   红肿稍有坏死
  4.0   坏死结痴
表14  皮敏消胶囊对豚鼠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
  分组  动物数(N)   剂量   皮肤反应级(X±SD)   P
  生理盐水皮敏消胶囊皮敏消胶囊皮敏消胶囊  8888   -10(g/kg)20(g/kg)40(g/kg)   2.6±0.822.15±0.461.19±0.530.65±0.31   ->0.05<0.05<0.01
  地塞米松地塞米松  88   10(mg/kg)10(mg/kg)   0.61±0.420.37±0.45   <0.01<0.01
*P值为各给药组同对照组相比
表15  皮敏消胶囊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
  分组  动物数(N)   剂量   释放率(5)   P
  生理盐水  8   -   92.65±6.82   -
  皮敏消胶囊  8   5(g/kg)   87.43±9.10   >0.05
  皮敏消胶囊  8   20(g/kg)   75.68±7.02   <0.05
  皮敏消胶囊  8   40(g/kg)   70.36±12.15   <0.01
  强地松  8   25(mg/kg)   71.87±9.42   <0.01
  强地松  8   50(mg/kg)   65.11±9.37   <0.01
*P值为各给药组与盐水组比
表16  皮敏消对卡拉胶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
Figure A20061013471000261
*P<0.05,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
表17  皮敏消对卡拉胶致大鼠足肿胀的抑制率
表18  皮敏消胶囊抗变态反应作用研究
  序号   试验项目   研究结果
  1   对致敏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   皮敏消胶囊浸膏不同剂量对离体豚鼠回肠平滑肌收缩呈现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
  2   对大白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   皮敏消胶囊浸膏各剂量组不同程度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3   对DNCB诱导豚鼠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   皮敏消胶囊浸膏可抑制DNCB诱导豚鼠皮肤迟发型过敏反应,并呈量效依赖关系
  4   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   皮敏消胶囊浸膏能明显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5   对卡拉胶致大鼠肿胀的抑制作用   皮敏消对卡拉胶致大鼠炎性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一定量效关系

Claims (7)

1.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组份按重量比配制而成:
苦参、苍术、防风、荆芥、蒺藜、白鲜皮、蛇床子、苍耳子、蜈蚣、青黛、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黄柏、黄连、蝉蜕、地黄、牡丹皮、西河柳、紫草、地骨皮=125-225∶50-150∶25-125∶125-225∶50-150∶75-175∶50-150∶25-125∶25-125∶25-125∶100-200∶75-175∶25-125∶25-125∶25-125∶50-150∶50-150∶50-150∶50-150∶50-150∶75-17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组份按重量比配制而成:
苦参、苍术、防风、荆芥、蒺藜、白鲜皮、蛇床子、苍耳子、蜈蚣、青黛、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黄柏、黄连、蝉蜕、地黄、牡丹皮、西河柳、紫草、地骨皮=175∶100∶75∶175∶100∶125∶100∶75∶75∶75∶150∶125∶75∶75∶75∶100∶100∶100∶100∶100∶125。
3.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取荆芥、苍术、防风、白鲜皮、牡丹皮、蛇床子六味药材提取挥发油,先将上述药材清洗后投入提取罐,冷浸泡20-60分钟,加热煎煮,沸腾后计时1-5小时,收集挥发油A,至油提尽为止,密闭保存,备用;蒸馏后水溶液B备用;药渣备用;
(2)取步骤(1)中的药渣与除青黛外的14味药材加水煎煮1-3次,每次0.5-3小时,每次煎煮加5-10倍量水,煎煮液沸腾后开始计时1-3小时,得煎煮液C备用;
(3)合并煎煮液C及蒸馏后的水溶液B,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0-1.50,60℃的浸膏,于40-100℃以下烘干,粉碎成中粉,加入青黛,混匀,将上述挥发油A加乙醇1-5倍溶解,喷入浸膏粉中,混匀,放置1-4小时,得D,装胶囊,包装即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D制成颗粒,装胶囊,包装即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D制成颗粒,包装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D制成颗粒,压片,包装即得。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D加入辅料,制成颗粒,压制成分散片,包装即得。
CN2006101347109A 2006-12-12 2006-12-12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1996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347109A CN101199683B (zh) 2006-12-12 2006-12-12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347109A CN101199683B (zh) 2006-12-12 2006-12-12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9683A true CN101199683A (zh) 2008-06-18
CN101199683B CN101199683B (zh) 2010-09-15

Family

ID=39515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347109A Active CN101199683B (zh) 2006-12-12 2006-12-12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99683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0230A (zh) * 2010-03-18 2010-07-2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治疗血热阳浮证相关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972334A (zh) * 2010-10-09 2011-02-16 扬州大学 防治婴幼儿湿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46860A (zh) * 2012-09-07 2013-01-02 叶志群 一种治疗风热袭肺型荨麻疹的内服药酒
CN103041161A (zh) * 2012-12-29 2013-04-17 青岛恒波仪器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急性湿疹的内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10870A (zh) * 2013-02-27 2013-05-22 刘璐 一种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CN103341104A (zh) * 2013-07-19 2013-10-09 李光辉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中药
CN103372087A (zh) * 2012-04-26 2013-10-30 陶箭 一种护肤保健的中药组合物
CN103638125A (zh) * 2013-12-17 2014-03-19 王纯治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混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3690843A (zh) * 2013-11-28 2014-04-02 祝迈 治疗荨麻疹的外用中药
CN106421281A (zh) * 2016-10-16 2017-02-22 成都兴倍加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及急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CN106729372A (zh) * 2016-12-08 2017-05-31 江西泰安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牛皮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6261A (zh) * 2014-03-11 2015-09-16 曾正 一种治疗变应性皮肤病的中药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0230B (zh) * 2010-03-18 2013-01-0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780230A (zh) * 2010-03-18 2010-07-2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治疗血热阳浮证相关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972334A (zh) * 2010-10-09 2011-02-16 扬州大学 防治婴幼儿湿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72334B (zh) * 2010-10-09 2012-06-27 扬州大学 防治婴幼儿湿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72087A (zh) * 2012-04-26 2013-10-30 陶箭 一种护肤保健的中药组合物
CN102846860A (zh) * 2012-09-07 2013-01-02 叶志群 一种治疗风热袭肺型荨麻疹的内服药酒
CN103041161A (zh) * 2012-12-29 2013-04-17 青岛恒波仪器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急性湿疹的内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161B (zh) * 2012-12-29 2014-06-18 青岛恒波仪器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急性湿疹的内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10870A (zh) * 2013-02-27 2013-05-22 刘璐 一种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CN103110870B (zh) * 2013-02-27 2014-01-29 刘璐 一种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CN103341104A (zh) * 2013-07-19 2013-10-09 李光辉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中药
CN103341104B (zh) * 2013-07-19 2014-11-26 李光辉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中药
CN103690843A (zh) * 2013-11-28 2014-04-02 祝迈 治疗荨麻疹的外用中药
CN103638125A (zh) * 2013-12-17 2014-03-19 王纯治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混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3638125B (zh) * 2013-12-17 2015-12-02 王纯治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混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6421281A (zh) * 2016-10-16 2017-02-22 成都兴倍加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及急性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CN106729372A (zh) * 2016-12-08 2017-05-31 江西泰安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牛皮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9683B (zh) 201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9683B (zh)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16063B (zh) 一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902906A (zh) 一种治疗风寒感冒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97372A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制剂和其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
CN1985922A (zh) 一种治疗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i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N103405582B (zh) 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肿痛的中药组合物
CN101095900B (zh) 川菊止痛胶囊及制备方法
CN104162058A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48363C (zh) 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32420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4548016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高尿酸血症药物中的用途
CN109528881A (zh) 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721431A (zh) 一种排重金属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973850B (zh)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684B (zh) 一种降血糖的中药复合物
CN100998784B (zh) 一种治疗胃肠疾病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3536879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制备方法
CN104491677A (zh) 一种治疗性功能障碍药物的制备方法
CN103800844B (zh) 一种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79169A (zh) 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中药组合物、中药制剂及应用
CN108704036A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复方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33270B (zh) 脱冰中药
CN107648565A (zh)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31488B (zh) 一种提高免疫力、抗疲劳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17000 No. 118,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ial park, Benx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Patentee after: Shenyang Aohua Pharmac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10141 Liaoning city of Shenyang province Shen Liao Road No. 324

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Aohua Pharmacy Co., 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HENYANG AOHUA PHARMACEUTIC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HENYANG AOHUA PHARMAC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17000 Liaoning city of Benxi province Cladrastis Benx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Road No. 118

Patentee after: Shenyang Aohua pharmaceutical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117000 No. 118,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ial park, Benx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Aohua Pharmacy Co., 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17000 Liaoning city of Benxi province Cladrastis Benx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Road No. 118

Patentee after: Shenyang Aohua Pharmac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17000 Liaoning city of Benxi province Cladrastis Benx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Road No. 118

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Aohua pharmaceutical Limited by Share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12

Address after: 620020 No. 5, Xiang Zhang Road, new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Meishan, Sichuan

Patentee after: Sichuan Tak Fe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117000 No. 118 Huai Huai Road, Benx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nxi, Liaoning

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Aohua Pharmac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