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6437B - 二轮机动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轮机动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6437B
CN101196437B CN2007103007089A CN200710300708A CN101196437B CN 101196437 B CN101196437 B CN 101196437B CN 2007103007089 A CN2007103007089 A CN 2007103007089A CN 200710300708 A CN200710300708 A CN 200710300708A CN 101196437 B CN101196437 B CN 1011964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supporting roller
autobicycle
peak value
engine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3007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96437A (zh
Inventor
深町和之
野口纯男
金子雅彦
浅田善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573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4214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573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4214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573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4214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96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6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96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6437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Abstract

一种二轮机动车的检测装置,是对搭载在二轮机动车上的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动作进行检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二轮机动车的前轮、轴线相互平行地配置的旋转自如的一对支承滚柱,和支承二轮机动车的后轮、轴线相互平行地配置的旋转自如的一对支承滚柱,和旋转速度测定机构,其当防抱死制动系统至少在二轮机动车的两车轮中的一方的车轮上进行动作时,借助于支承该车轮的支承滚柱来测定该车轮的旋转速度,和运算机构,其依据由该旋转速度测定机构所得到的值来求出伴随通过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动作而发生的车轮的旋转速度的变化的峰值,和判定机构,其对通过该运算机构而得到的峰值是否处于规定范围之内进行判定。

Description

二轮机动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号:038046679、申请日:2003年2月28日、发明名称“二轮机动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轮机动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进行二轮机动车的制动力、速度表以及制动系统的检测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是一种对于制动系统、即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动作及前后轮联锁制动系统的动作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众所周知,作为检测二轮机动车的防抱死制动系统(以下称ABS系统)及前后轮联锁制动系统(以下称CBS系统)的动作的装置,公开在特开2001-281108号公报上。
该检测装置,包括有供前轮着座且进行支承的一对前轮支承滚柱(第1前轮支承滚柱及第2前轮支承滚柱)、以及供后轮着座且进行支承的一对后轮支承滚柱(第1后轮支承滚柱及第2后轮支承滚柱),第1前轮支承滚柱与第1后轮支承滚柱,以相互转动同步的形式相连结。另外,各滚柱通过低摩擦材料来形成其表面。而且,在第2前轮支承滚柱及第2后轮支承滚柱上,连结设置有检测各自的滚柱的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检测机构。此外,第1后轮支承滚柱借助于离合器而连结于驱动马达上。
在这种构成的检测装置上,当进行二轮机动车的ABS的检测时,首先,将试验车辆的前轮及后轮分别载放在一对前轮支承滚柱及一对后轮支承滚柱上,通过所述驱动马达,驱使后轮支承滚柱转动。由此,借助于后轮,第1及第2后轮支承滚柱进行同步转动,而且,由于该转动又借助于第1前轮支承滚柱而被传递于前轮及第2前轮支承滚柱,因此,所有滚柱进行同步转动。
接着,当由所述旋转速度检测机构所得到的滚柱的旋转速度达到规定的速度时,第1后轮支承滚柱与驱动马达之间的所述离合器呈OFF状态,操作者对制动器进行全输入制动。而且,通过所述离合器而脱离驱动马达的驱动力的各滚柱,因惯性而继续转动,另一方面,各滚柱的旋转速度因制动输入的减速而渐渐降低。此时,由于各滚柱的表面是由低摩擦材料而形成的,所以,二轮机动车的车轮与各滚柱之间将产生滑移,因此,ABS开始工作以进行激励制动(pumping brake)。其后,因制动器的动作,各滚柱处于停止状态,通过比较其停止时间与预先由实际运行测定而决定的值,来判定ABS的性能的良好与否。另外,即使是在通过上述以往的检测装置来进行二轮机动车的CBS的检测的情况下,也与ABS的检测时同样,对一方的制动器(例如前轮制动器)进行制动输入,而使得另一方的制动器(后轮制动器)连动,通过比较各滚柱的停止时间与预先由实际运行测定而决定的值,来判定CBS的性能的良好与否。
然而,在根据上述以往的检测装置进行ABS检测中,当进行制动输入之后,各支承滚柱的转动若不停止,将得不到判定结果,从而产生检测时间比较长的问题。不仅于此,在连续地进行前轮的ABS检测与后轮的ABS检测的情况下,由于必须使在前轮的检测结束时处于停止状态的各支承轮再次上升到可进行后轮检测的旋转速度,因此,也就随之产生检测效率不高的问题。另外,在CBS检测中,与之同样,由于在判定中使用停止时间及停止距离,所以在进行制动输入之后各滚柱的转动若不停止,将得不到判定结果,从而产生检测时间比较长的问题。而且,CBS的动作确认是通过操作者自身体验来进行的,因此,要求操作者技术熟练,这样也就产生了无法期望得到高检测精度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以往的检测装置中,由于通过各滚柱的停止时间与预先由实际运行测定而决定的值进行比较来进行良好与否的判定,所以,在判定结果为不良的情况时,将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即,无法特定为是ABS或CBS的控制不良所引起的,还是制动器的制动力存在有问题。
此外,即使由低摩擦材料来形成各滚柱的表面,而在不能充分得到操作者进行制动时的各滚柱的惯性所带来的转动的情况时,将会产生不能可靠地使之发生适合实际路上行驶时的状态的车轮与滚柱之间的滑移的问题。
另外,在通常情况下,二轮机动车搭载有计测行驶中的速度的速度表,在这种检测装置上,再现了各滚柱上的二轮机动车的行驶,因此,也就希望对于该速度表能够进行高效率的检测。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可以容易地进行不良问题的特定、而且可以大幅度缩短二轮机动车的各检测所需要的时间并且还可以高精度及高效率地进行二轮机动车的检测的二轮机动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对本发明的二轮机动车的制动力、速度表、以及制动系统进行检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二轮机动车的前轮、轴线相互平行地配置的旋转自如的第1以及第2前轮支承滚柱,和支承二轮机动车的后轮、轴线相互平行地配置的旋转自如的第1以及第2后轮支承滚柱,和连结第1前轮支承滚柱与第1后轮支承滚柱、使之同步旋转的连结机构,和旋转速度测定机构,其连结于第2前轮支承滚柱与第2后轮支承滚柱的各自的旋转轴的一端部,分别对第2前轮支承滚柱与第2后轮支承滚柱的旋转速度进行测定,和一对驱动装置,其借助于离合器而可接合脱离自如地连结于第2前轮支承滚柱与第2后轮支承滚柱的各自的旋转轴的另一端部,在由两离合器实行连接的状态下,分别驱动第2前轮支承滚柱与第2后轮支承滚柱旋转,和转矩测定机构,其设置在各驱动装置与各离合器之间,分别对施加到第2前轮支承滚柱与第2后轮支承滚柱的各自的旋转轴上的转矩进行测定,和制动力检测机构,其在将搭载在二轮机动车上的驱动机构置于空档状态、同时还将制动器置于制动输入状态并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使第2前轮支承滚柱与第2后轮支承滚柱旋转时,依据由所述转矩测定机构所测定的转矩来计算制动力,并判定该制动力良好与否,和速度表检测机构,其在借助于所述离合器来解除由两驱动装置所施行的第2前轮支承滚柱与第2后轮支承滚柱的旋转驱动、并通过搭载在二轮机动车上的驱动机构而使二轮机动车的驱动轮处于驱动状态时,依据由一方的所述旋转速度测定机构所测定的旋转速度,计算出二轮机动车的车速,并判定该二轮机动车上所设有的速度表的良好与否,和制动系统检测机构,其在借助于所述离合器来解除由两驱动装置所施行的第2前轮支承滚柱与第2后轮支承滚柱的旋转驱动并从驱动二轮机动车的驱动轮的状态、驱使搭载在该二轮机动车上的防抱死制动系统及前后轮联锁制动系统进行动作时,依据由两旋转速度测定机构所测定的旋转速度,来判定防抱死制动系统及前后轮联锁制动系统的动作的良好与否。
本发明的装置,是将二轮机动车的前轮支承在第1及第2前轮支承滚柱上,而将二轮机动车的后轮支承在第1及第2后轮支承滚柱上。由此,第1前轮支承滚柱与第2前轮支承滚柱,通过与前轮进行抵接并借助于该前轮而使得相互间的旋转传递自如。同样,第1后轮支承滚柱与第2后轮支承滚柱,通过与后轮进行抵接并借助于该后轮而使得相互间的旋转传递自如。而且,第1前轮支承滚柱与第1后轮支承滚柱,还通过所述连结机构,而使得转动同步。
而且,本发明的装置,通过所述制动力检测机构,可以对前轮制动器与后轮制动器的各制动力进行检测,通过所述制动系统检测机构,可以对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及前后轮联锁制动系统(CBS)的动作进行检测。而且,通过设置所述速度表检测机构,还可以对搭载在二轮机动车上的速度表的良好与否进行检测。
即,检测二轮机动车的制动力时,首先,将搭载在二轮机动车上的驱动机构置于空档状态,将制动器置于全力制动状态。在此,当检测前轮制动器的制动力时,对前轮制动器进行全力制动,当检测后轮制动器的制动力时,对后轮制动器进行全力制动。接着,将两离合器置于ON,并通过两驱动装置来驱动第2前轮支承滚柱与第2后轮支承滚柱的旋转。此时,通过对制动器进行全力制动,而使第2前轮支承滚柱及第2后轮支承滚柱与前轮及后轮之间发生摩擦,通过所述转矩测定机构,对施加到第2前轮支承滚柱与第2后轮支承滚柱上的转矩进行测定。而且,通过所述制动力检测机构,计算出依据由转矩测定机构所测定的转矩的制动力,对制动力的良好与否进行判定。由此,可以容易地检测二轮机动车的制动力。
另外,在检测搭载在二轮机动车上的速度表时,首先,将两离合器置于OFF,使得第2前轮支承滚柱与第2后轮支承滚柱转动自如。接着,通过搭载在二轮机动车上的驱动机构而使二轮机动车的驱动轮处在驱动状态。而且,在所述速度表检测机构中,例如,通过设置在第2后轮支承滚柱上的旋转速度检测机构(一方的旋转速度测定机构)来测定该第2后轮支承滚柱的旋转速度,同时根据该旋转速度计算出二轮机动车的车速,通过将所计算出的车速与二轮机动车上具有的速度表所表示的车速进行比较,来判定该二轮机动车上所设有的速度表的良好与否。由此,可以容易地检测二轮机动车的速度表的良好与否。
另外,在检测二轮机动车的ABS及CBS的动作时,首先,将两离合器置于OFF,使得第2前轮支承滚柱与第2后轮支承滚柱转动自如。接着,通过搭载在二轮机动车上的驱动机构而使二轮机动车的驱动轮处在驱动状态。而且,在二轮机动车的车速达到规定的速度时,对二轮机动车的制动器进行全力制动,使之处于急刹车状态,以驱使ABS及CBS动作。而且,在所述制动系统检测机构中,依据由两旋转速度测定机构所述测定的旋转速度,计算出二轮机动车的车速变化,以判定ABS及CBS的动作的良好与否。由此,可以容易地检测二轮机动车的ABS及CBS的良好与否。
在此,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制动系统检测机构,具有运算机构和判定机构,其中,所述运算机构,在伴随二轮机动车的制动器的操作、第2前轮支承滚柱与第2后轮支承滚柱的旋转速度处于减小过程中时,对依据由两旋转速度测定机构所测定的旋转速度的二轮机动车的车速变化进行计算;所述判定机构,依据由该运算机构而得到的值,并不使第2前轮支承滚柱与第2后轮支承滚柱的旋转停止而来判定防抱死制动系统及前后轮联锁制动系统的动作的良好与否。
即,通过设置所述运算机构,根据伴随二轮机动车的制动器的操作而处于减小过程中的第2前轮支承滚柱与第2后轮支承滚柱的旋转速度,来计算二轮机动车的车速变化。而且,通过设置所述判定机构,根据处于减少过程中的二轮机动车的车速变化,来判定ABS及CBS的动作的良好与否。这样,由于不是像以往的装置那样使用二轮机动车的停止时间就可以进行ABS及CBS的检测,因此,可以缩短检测所需要的时间。
另外,在本发明的对二轮机动车的制动力、速度表、以及制动系统进行检测的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制动力检测工程、速度表检测工程、以及制动系统检测工程,其中,制动力检测工程,将二轮机动车的前轮落座支承在其轴线相互平行地配置的转动自如的一对前轮支承滚柱上,同时将该二轮机动车的后轮落座支承在其轴线相互平行地配置的转动自如的一对后轮支承滚柱上,将搭载在二轮机动车上的驱动机构置于空档状态,将制动器置于制动输入状态,通过由解除自如地连结在一方的前轮支承滚柱与一方的后轮支承滚柱的各自的旋转轴上的驱动装置来驱使两支承滚柱旋转、从而通过施加到两支承滚柱的旋转轴上的转矩来检测制动力;速度表检测工程,解除由两驱动装置所施行的两支承滚柱的转动驱动,并通过搭载在二轮机动车上的驱动机构而使驱动轮处于驱动状态,根据任意一方的支承滚柱的旋转速度来计算二轮机动车的车速,从而进行该二轮机动车上所设有的速度表的检测;制动系统检测工程,接续于速度表检测工程,从通过搭载在二轮机动车上的驱动机构来驱动二轮机动车的驱动轮的状态,驱使搭载在该二轮机动车上的防抱死制动系统及前后轮联锁制动系统进行动作,在各支承滚柱的旋转速度处于减小过程中时,根据一方的前轮支承滚柱与一方的后轮支承滚柱的各自的旋转速度,来计算二轮机动车的车速变化,以此维持各支承滚柱的旋转,进行防抱死制动系统及前后轮联锁制动系统的动作检测。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时,首先,进行所述制动力检测工程,而在进行所述速度表检测工程之后,接续于该速度表检测工程而进行制动系统检测工程。在所述速度表检测工程与制动系统检测工程中,各前轮支承滚柱与各后轮支承滚柱旋转自如,并是在通过搭载在二轮机动车上的驱动机构来驱动二轮机动车的驱动轮的状态下进行的。由此,因为不是使各前轮支承滚柱与各后轮支承滚柱停止转动,而是接续于速度表检测工程进行制动系统检测工程,所以在速度表检测之后,可以迅速地过渡到制动系统检测,从而可以高效率地进行这些检测。
另外,在制动系统检测工程中,因为依据在各支承滚柱的旋转速度处于减小过程中时所采用的一方的前轮支承滚柱与一方的后轮支承滚柱的各自的旋转速度,来进行ABS及CBS的动作检测,所以,例如,可以在进行前轮的ABS及CBS的动作检测之后,维持各支承滚柱的旋转,以进行后轮的ABS及CBS的动作检测。由此,不是像以往那样使各支承滚柱停止转动,就可以从前轮的制动系统的检测过渡到后轮的制动系统的检测,从而可以大幅度缩短检测所需要的时间。
而且,由于在进行ABS及CBS的动作检测之前,可以进行制动力检测工程,因此,在判定结果为不良时,可以容易地特定为是ABS或CBS的控制不良所引起的、还是制动器的制动力存在有问题,从而可以顺利地进行不良处的调整作业。
另外,在本发明的二轮机动车的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二轮机动车的前轮、轴线相互平行地配置的旋转自如的一对支承滚柱,和支承二轮机动车的后轮、轴线相互平行地配置的旋转自如的一对支承滚柱,和旋转速度测定机构,其当防抱死制动系统至少在二轮机动车的两车轮中的一方的车轮上进行动作时,借助于支承该车轮的支承滚柱来测定该车轮的旋转速度,和运算机构,其依据由该旋转速度测定机构所得到的值来求出伴随通过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动作而发生的车轮的旋转速度的变化的峰值,和判定机构,其对通过该运算机构而得到的峰值是否处于规定范围之内进行判定。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在检测二轮机动车的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动作时,首先,将前轮与后轮落座在分别对应的一对支承滚柱上。接着,对作为二轮机动车检测对象的ABS所动作的车轮(前轮或后轮)进行制动输入,使得ABS动作。具体而言,例如,操作者在所述支承滚柱上进行驱动二轮机动车的发动机,当达到规定的检测开始速度时,将二轮机动车的挡位置于空挡,并全力进行制动。由此,因为变为急刹车状态,所以车轮与滚柱之间发生打滑现象,ABS开始动作。
由于通过ABS进行动作、反复进行制动器的ON·OFF,因此,与之对应地,车轮的旋转速度发生增减,借助于传递车轮的旋转行为的支承滚柱,由所述旋转速度测定机构测定该车轮的旋转速度。而且,依据由该旋转速度测定机构所得到的测定值,通过所述运算机构来求出伴随车轮的旋转速度的变化(例如减速或加速的增减)的峰值。接着,通过所述判定机构,对通过运算机构而得到的峰值是否处于规定范围之内进行判定。由于该峰值是与制动器的ON·OFF相对应的值,因此该峰值偏离到规定范围之外时,有可能是车轮处于锁定中,或者有可能未被充分地减速。所以,将由所述运算机构所计算出的峰值使用到根据所述判定机构进行的判定中,从而不必采用从制动输入到车轮停止所需要的经过时间,就可以判定ABS的良好与否。
这样,根据本发明,因为不需要采用从开始制动输入到车轮停止所需要的经过时间,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进行ABS的检测。而且,继前轮ABS之后,在检测后轮ABS时,也不必停止车轮与滚柱的旋转,可以提高检测效率。
另外,在本发明的二轮机动车的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检测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制动力输入工程、旋转速度测定工程、运算工程、以及良好与否判定工程,其中,制动力检测工程,驱使支承在一对前轮支承滚柱上的二轮机动车的前轮旋转,同时驱使支承在一对后轮支承滚柱上的二轮机动车的后轮旋转,对防抱死制动系统所动作的一方的车轮的制动器进行全力制动;旋转速度测定工程,借助于支承该车轮的支承滚柱来测定防抱死制动系统在该制动力输入工程中所进行动作的车轮的旋转速度;运算工程,依据由该旋转速度测定工程所测定的值来求出伴随由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动作而引起车轮的旋转速度的变化所产生的峰值;良好与否判定工程,将通过该运算机构而得到的峰值处于规定范围之内时判定为良,将该峰值处于规定范围之外时判定为不良。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通过所述旋转速度测定工程,借助于滚柱,来测定车速的旋转速度,并通过运算工程,依据在所述旋转速度测定工程中所测定的值,来求出伴随该车轮的速度变化的峰值。而且,根据所述判定工程,进行针对于所述峰值的良好与否判定。由运算工程所求得的峰值,如上所述,是与ABS的动作时的制动器的ON·OFF相对应的值。由此,该峰值一旦偏离到规定范围之外,则可以认为是车轮的锁定或者减速不够。因此,在判定工程中,将峰值处于规定范围内时判定为ABS进行良好动作中,而将峰值处于规定范围之外时则判定为ABS动作不良。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运算工程及判定工程,由于可以根据伴随ABS动作时的制动器的ON·OFF的峰值来进行ABS的良好与否的判定,因此不需要采用从开始制动输入到车轮停止所需要的经过时间,就可以进行ABS的检测,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ABS的检测。而且,在继前轮ABS之后检测后轮ABS的情况时,也不必停止车轮与滚柱的旋转,可以提高检测效率。
如果例举本发明的方法的最佳方式的话,在所述运算工程中,至少求出伴随在防抱死制动系统进行动作的初次的制动器OFF时所发生的车轮的旋转速度变化的第1峰值、伴随接着在制动器ON时所发生的车轮的旋转速度的变化的第2峰值、以及伴随接着在制动器OFF时所发生的车轮的旋转速度的变化的第3峰值;在所述良好与否判定工程中,将由该运算工程所求得的各峰值处于每一峰值所设定的规定范围之内时判定为良好,而将任意的峰值处于与该峰值相对应的规定范围之外时判定为不良。
在ABS开始动作的初期,因为车速变化最大,因此,与车轮的旋转速度相对应的加速与减速的变动也比较大。所以,ABS动作初期所求得的所述第1峰值至第3峰值,均能明显地体现出ABS的动作状况。由此,至少通过所述第1峰值至第3峰值来判定ABS的良好与否,可以充分地维持判定精度,进行高效率的ABS的检测。而且,由于在ABS检测开始之后,于相对的初期的阶段,就可以使得检测结束,因此可以进一步缩短检测时间。
另外,在本发明的二轮机动车的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检测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二轮机动车的前轮、轴线相互平行地配置的旋转自如的一对前轮支承滚柱,和支承二轮机动车的后轮、轴线相互平行地配置的旋转自如的一对后轮支承滚柱,和连结一方的前轮支承滚柱与一方的后轮支承滚柱、使之同步旋转的连结机构,和分别连结于另一方的前轮支承滚柱与另一方的后轮支承滚柱并分别对各滚柱的旋转速度进行测定的旋转速度测定机构;设定由所述连结机构而连结的一方的前轮支承滚柱及这一方的后轮支承滚柱的转动惯力、大于由所述旋转速度测定机构连结的另一方的前轮支承滚柱及另一方的后轮支承滚柱的转动惯力。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一方的前轮支承滚柱及一方的后轮支承滚柱的转动惯力设定为大于通过另一方的前轮支承滚柱及另一方的后轮支承滚柱的转动惯力,操作者在对二轮机动车的制动器进性制动输入时,转动惯力大的支承滚柱比转动惯性小的支承滚柱在早期发生与车轮的打滑现象,从而可以可靠地使搭载在二轮机动车上的ABS进行动作。此时,由于转动惯力较大的一方的前轮支承滚柱与一方的后轮支承滚柱、通过所述连结机构而同步地旋转,因此,对于二轮机动车的前后的车轮,可良好地再现实际的路上行驶时的状态。
另外,转动惯力大的一方的前轮支承滚柱及一方的后轮的支承滚柱与车轮之间即使发生打滑现象,转动惯性小的另一方的前轮支承滚柱及另一方的后轮支承滚柱也可以维持与前后的车轮之间的夹持状态。由此,通过连结于另一方的前轮支承滚柱及另一方的后轮支承滚柱的所述旋转速度测定机构,可以高精度地测定前后车轮的转动行为。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一方式,其特征在于,将由所述连结机构连结的一方的前轮支承滚柱及一方的后轮支承滚柱的直径、形成为大于连结于所述旋转速度测定机构的另一方的前轮支承滚柱及另一方的后轮支承滚柱的直径。在前轮一侧,通过将一方的前轮支承滚柱的直径形成为比另一方的前轮支承滚柱的直径大,则可以设定一方的前轮支承滚柱的转动惯力大于另一方的前轮支承滚柱的转动惯力。在后轮一侧,通过将一方的后轮支承滚柱的直径形成为比另一方的后轮支承滚柱的直径大,则可以设定一方的后轮支承滚柱的转动惯力大于另一方的后轮支承滚柱的转动惯力。从而,可使装置构成为不是变得复杂而是变得极其的简易,也可以使得一方的前轮支承滚柱及一方的后轮支承滚柱的转动惯力大于另一方的前轮支承滚柱及另一方的后轮支承滚柱的转动惯力。
另外,在本发明对二轮机动车的前后轮联锁制动系统进行检测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二轮机动车的前轮、轴线相互平行地配置的旋转自如的一对前轮支承滚柱,和支承二轮机动车的后轮、轴线相互平行地配置的旋转自如的一对后轮支承滚柱,和分别连结于一方的前轮支承滚柱与一方的后轮支承滚柱、借助于各滚柱而分别对前轮的旋转速度与后轮的旋转速度进行测定的旋转速度测定机构,和运算机构,其在驱使前轮与后轮旋转、使前轮与后轮相连动并且防抱死制动系统分别对各轮进行动作时,依据由各旋转速度测定机构所得到的值来求出伴随根据前轮的防抱死制动系统而在初次的制动器OFF时所发生的前轮的速度变化的峰值、与伴随根据后轮的防抱死制动系统而在初次的制动器OFF时所发生的后轮的速度变化的峰值之间的差,和判定机构,其对通过该运算机构而得到的两峰值的差是否处于规定范围之内进行判定。
另外,在本发明对二轮机动车的前后轮联锁制动系统进行检测的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制动力输入工程、旋转速度测定工程、运算工程、以及良好与否判定工程,其中,制动力检测工程,驱使支承在一对前轮支承滚柱上的二轮机动车的前轮旋转,同时驱使支承在一对后轮支承滚柱上的二轮机动车的后轮旋转,通过对一方的车轮的制动器进行全力制动,而使防抱死制动系统及前后轮联锁制动系统进行动作;旋转速度测定工程,借助于各自的支承滚柱来测定该制动力输入工程中的前轮的旋转速度与后轮的旋转速度;运算工程,依据由该旋转速度测定工程所得到的值来求出伴随前轮的防抱死制动系统进行动作的初次的制动器OFF时所发生的前轮的速度变化的峰值、与伴随后轮的防抱死制动系统进行动作的初次的制动器OFF时所发生的后轮的速度变化的峰值之间的差;良好与否判定工程,将通过该运算工程构而得到的两峰值的差处于规定范围之内时判定为良,处于规定范围之外时判定为不良。
根据本发明,在检测二轮机动车的前后轮联锁制动系统(CBS)时,首先,将前轮与后轮落座支承在分别相对应的一对前轮支承滚柱与一对后轮支承滚柱上,并使其旋转。接着,对作为二轮机动车检测对象的ABS及CBS所动作的车轮(前轮或后轮)进行全力制动输入,使得ABS及CBS动作(制动力输入工程)。具体而言,例如,在对应于前轮的制动器的制动输入、后轮制动器与之连动的情况下,操作者在所述支承滚柱之上进行驱动二轮机动车的发动机,当达到规定的检测开始速度时,将二轮机动车的挡位置于空挡,并全力进行制动。由此,因为变为急刹车状态,所以车轮与滚柱之间发生打滑现象,ABS开始动作。另一方面,由于前轮制动器被全力制动,故CBS进行动作,自动地对后轮制动器进行制动输入。而且,与前轮同样地,后轮ABS开始动作。
由于通过前轮ABS与后轮ABS共同进行动作,在前轮与后轮上反复进行制动器的ON·OFF,因此,与之对应地,车轮的旋转速度发生增减,传递两车轮的转动行为的前轮支承滚柱的旋转速度与后轮支承滚柱的旋转速度、通过各旋转速度测定机构而被测定(旋转速度测定机构)。而且,依据由各旋转速度测定机构所得到的各测定值,通过所述运算机构来求出伴随前轮的旋转速度的增减的峰值、和伴随后轮的旋转速度的增减的峰值。接着,运算机构求出两峰值的差(运算工程)。而且,通过所述判定机构,对通过运算机构而得到的两峰值的差是否处于规定范围之内进行判定(判定工程)。两峰值的差是反映后轮制动器相对于前轮制动器的效力的值,当两峰值的差偏离到规定范围之外时,可以认为是后轮制动器相对于前轮制动器而进行了多余的动作,或者认为后轮制动器的动作相对于前轮制动器不够充分。所以将由所述运算机构所计算出的两峰值的差、使用到根据所述判定机构进行的判定中,从而不必采用从开始制动输入到车轮停止所需要的经过时间,就可以判定CBS的良好与否。
而且,在所述运算工程中,将ABS进行动作的前轮的初次的制动器OFF时的峰值、与ABS进行动作的后的后轮的初次的制动器OFF时的峰值之间的差使用到良好与否判定中。这是因为在ABS开始动作的初期,因车速变化最大,与车轮的旋转速度相对应的加速与减速的变动也就比较大,从而能明显地体现出前轮与后轮的ABS的动作状况。由此,可以充分地维持判定精度,进行高效率的CBS的检测,又因为可以在早期使检测结束,因此可以大幅度缩短检测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装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检测机构模式化的方框图。
图4及图5是表示在判定机构中所使用的峰值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二轮机动车的检测装置1的构成,在图1及图2中,2为基座,3为设置在该基座2上、并在二轮机动车(未图示)的后轮R侧设置的后轮用机台,4为设置在其前轮F侧的前轮用机台。
如图1所示,后轮用机台3,设置有供二轮机动车的后轮R落座及予以支承的一对的后轮支承滚柱5、6。位于后轮R的前侧的第1后轮支承滚柱5,其旋转轴7通过一对轴承8而转动自如地被支承。位于后轮R的后侧位置的第2后轮支承滚柱6,其旋转轴9与第1后轮支承滚柱5的旋转轴7相平行且通过一对轴承10而转动自如地被支承。将第1后轮支承滚柱5的直径形成得比第2后轮支承滚柱6的直径大,由此,设定第1后轮支承滚柱5的转动惯力大于第2后轮支承滚柱6的转动惯力。
第1后轮支承滚柱5与第2后轮支承滚柱6存在有规定的间隔,轴线平行地并排设置,而且,如图2所示,第2后轮支承滚柱6,与后轮R接触的位置以与第1后轮支承滚柱5相同高度的形式,由所述轴承10所支承。
如图1所示,在第1后轮支承滚柱5的旋转轴7的一端部,连结有电磁制动器11,通过该电磁制动器11的动作,可以对加到第1后轮支承滚柱5上的负荷进行调整。
在第2后轮支承滚柱6的旋转轴9的一端部,借助于离合器12设置有皮带轮13。该皮带轮13以皮带14作为连动部件而从动于基座2上所设置的启动动作用马达15的皮带轮16。当离合器12被置于ON时,皮带轮13被连结于旋转轴9,启动动作用马达15可以驱动第2后轮支承滚柱6。
另外,在第2后轮支承滚柱6的旋转轴9的另一端部,借助于离合器17连结有马达18(本发明中的驱动装置)。当离合器17被置于ON时,旋转轴9与马达18的驱动轴19连接,由马达18可以驱动第2后轮支承滚柱6。
而且,在第2后轮支承滚柱6的旋转轴9的一端部,设置有测定旋转轴9的旋转速度的第1旋转编码器20(本发明中的旋转速度测定机构),在旋转轴9的另一端部,设置有位于离合器17与马达18之间、用以测定旋转轴9的转动转矩的第1转矩测量计21(本发明中的转矩测定机构)。将在后面说明,第1转矩测量计21被使用在制动力的检测之时,而第1旋转编码器20是被使用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及前后轮联锁制动系统(CBS)的检测之时。
前轮用机台4,设置有供二轮机动车的前轮F落座及予以支承的一对前轮支承滚柱22、23。位于前轮F的前侧位置的第1前轮支承滚柱22,其旋转轴24通过一对轴承25而转动自如地被支承。位于前轮F的后侧位置的第2前轮支承滚柱23,其旋转轴26与第1后轮支承滚柱22的旋转轴24相平行地且通过一对轴承27而转动自如地被支承。第1前轮支承滚柱22的直径比第2前轮支承滚柱23的直径大,由此,设定第1前轮支承滚柱22的转动惯力大于第2前轮支承滚柱23的转动惯力。
第1前轮支承滚柱22与第2前轮支承滚柱23,存在有规定的间隔,轴线平行地并排设置,而且,如图2所示,第2前轮支承滚柱23,以与前轮F接触的位置与第1前轮支承滚柱22相同高度的方式,被所述轴承27所支承。
另外,第1后轮支承滚柱5与第1前轮支承滚柱22为同一形状,第2后轮支承滚柱6与第2前轮支承滚柱23为同一形状。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与第2后轮支承滚柱6及第2前轮支承滚柱23相比,将第1后轮支承滚柱5及第1前轮支承滚柱22形成为大直径,构成简单且能产生较大的转动惯力,但是例如,虽未图示,也可以通过在第1后轮支承滚柱5及第1前轮支承滚柱22的旋转轴7、26上设置重锤部件,而产生大的转动惯力。
在第2前轮支承滚柱23的旋转轴26的一端部,借助于离合器28连结有马达29(本发明中的驱动装置)。当离合器28被置于ON时,旋转轴26与马达29的驱动轴30被连接起来,由马达18可以驱动第2前轮支承滚柱23。
在第2前轮支承滚柱23的旋转轴26的另一端部,设置有测定旋转轴26的旋转速度的第2旋转编码器31(本发明中的旋转速度测定机构),在旋转轴26的一端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离合器28与马达29之间、用以测定旋转轴26的转动转矩的第2转矩测量计32(本发明中的转矩测定机构)。将在后面说明,第2转矩测量计32,被使用在制动力的检测之时,第2旋转编码器31是被使用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及前后轮联锁制动系统(CBS)的检测之时。
而且,在第1前轮支承滚柱22的旋转轴24的一端部,设置有测定旋转轴24的旋转速度的第3旋转编码器33。将在后面说明,第3旋转编码器33被使用在搭载在二轮机动车上的速度表的检测之时。
前轮用机台4,为了能够对应于车轮距离不同的二轮机动车,而以朝向后轮用机台3进退自如的方式设置。即,前轮用机台4,如图2所示,设置有沿基座2上所设置的滑轨34而被导向的导向部件35、以及螺合于通过马达36而使其旋转的滚珠丝杠37上的螺合部件38。由此,前轮用机台4,通过由马达36使滚珠丝杠37转动,而沿着滑轨34朝向后轮用机台3进退。
另外,第1前轮支承滚柱22与第1后轮支承滚柱5,借助于连结机构39而进行同步地转动。连结机构39,具有连结于第1后轮支承滚柱5的旋转轴7的第1齿轮箱40和连结于第1前轮支承滚柱22的旋转轴24的第2齿轮箱41,并通过将第1齿轮箱40与第2齿轮箱41相互连结的连结轴42,而使得旋转轴7与旋转轴24进行同步转动。另外,第1齿轮箱40及第2齿轮箱41,是将圆锥齿轮进行组合而成的众所周知的结构,另外,连结轴42,为使第2齿轮箱41跟踪上述的前轮用机台4的进退动作,而在第2齿轮箱41一侧采用了进行花健嵌合的花健轴。
如图3所示,所述第1旋转编码器20、第2旋转编码器31、第3旋转编码器33、第1转矩测量计21、及第2转矩测量计32,连接于检测机构43(动作性地包括本发明中的制动力检测机构、速度表检测机构、制动系统检测机构)上,各测定值被输入检测机构43中。检测机构43,具有根据各测定值进行对应于各检测的运算的运算机构44、以及对各检测的良好与否进行判定的判定机构45。此外,在检测机构43上,还连接有对根据判定机构45而得到的判定结果以及测定信息进行显示的显示机构46、在操作者搭乘在二轮机动车上的状态下而进行操作用的操作者用操作机构47。另外,关于根据运算机构44所进行的运算处理以及根据判定机构45所进行的判定处理,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下面,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检测装置1所进行的二轮机动车的检测。通过检测装置1进行检测的二轮机动车涉及有多种,虽未图示,但首先说明ABS分别在前轮制动器与后轮制动器上进行动作、以及使前轮制动器与后轮制动器连动的CBS所进行动作的二轮机动车的检测。这种二轮机动车,是当驾驶者只操作了车把上设置的右制动杆时,前轮制动器开始动作,后轮制动器随之连动地进行动作。另外,当驾驶者只操作了制动踏板时,前轮制动器动作,后轮制动器也随之连动地进行动作。此外,ABS针对于前轮制动器与后轮制动器共同进行动作。
对于这种二轮机动车的检测,是以前轮制动力检测、后轮之动力检测、速度表检测、前轮ABS·CBS检测、以及后轮ABS·CBS检测的顺序来进行。
前轮制动力检测(前轮上的本发明中的制动检测工程)如下进行。在检测开始时,在操作者乘在二轮机动车上的状态下,使二轮机动车的后轮R落座于第1后轮支承滚柱5及第2后轮支承滚柱6上,同时使前轮F落座于第1前轮支承滚柱22及第2前轮支承滚柱23上。此时,使二轮机动车处于发动机停止、挡位在空档的状态。另一方面,检测装置1,在所述离合器12为OFF的状态下,使得皮带轮13与旋转轴9分开、呈使由马达15、皮带轮16、皮带14所产生的负荷不加到旋转轴9及第2后轮支承滚柱6上的状态。另外,使离合器置于ON,使旋转轴9与马达18连接。由此,构成了通过马达18并借助于旋转轴9可驱动第2后轮支承滚柱6的状态。
而且,在操作者乘在二轮机动车上的状态下,只操作右制动杆,对前轮制动器进行全力制动,并维持这一状态,按动操作者用操作机构47(图3所示)的未图示的前制动器制动力检测开始开关。由此,马达18、29开始动作,以规定的时间驱动第2后轮支承滚柱6与第2前轮支承滚柱23的旋转。此时,通过由操作者从二轮机动车的右制动杆对前轮制动器进行全力制动,以阻止前轮F以及根据CBS的动作的后轮R的旋转,使第2前轮支承滚柱23及第2后轮支承滚柱6与前轮F及后轮R之间产生摩擦。由此,马达18、29与第2后轮支承滚柱6的旋转轴9以及第2前轮支承滚柱23的旋转轴26之间发生变形,通过转矩测量计21、32,计测在前轮制动器被全力制动时施加到第2前轮支承滚柱23与第2后轮支承滚柱6上的转矩,并输入到如图3所示的所述检测机构43中。在检测机构43中,通过所述判定机构45,对由转矩测量计21、32所计测的转矩值与规定的转矩值(预先设定的判定值)进行比较,如果测定的转矩的最大值超过规定的转矩值,则在所述显示机构46上显示‘OK’,如果测定的转矩的最大值在规定的转矩值以下,则作为未得到足够的制动力而在所述显示机构46上显示‘NG’。而且,在制动力为‘NG’的情况下,将二轮机动车从检测装置1上卸下来,进行制动器的调整,而在制动力为‘OK’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后轮制动力检测。
后轮制动力检测(后轮上的本发明中的制动检测工程),是在使马达18、29停止以及使第2后轮支承滚柱6与第2前轮支承滚柱23的旋转停止之后进行。而且,检测作业,除了操作者在放开右制动杆的状态而踩踏制动踏板、以对后轮制动器进行全力制动以外,其余作业则与上述的前轮制动力检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后轮制动力检测结束之后,接着进行速度表检测。在速度表检测中,对二轮机动车所搭载的速度表的良好与否进行检测(本发明中的速度表检测工程)。参照图1,将检测装置1置于如下所示的状态,即,所述离合器12为OFF状态,设定皮带轮13与旋转轴9呈分开、使得由马达15、皮带轮16、皮带14所发生的负荷不加到旋转轴9及第2后轮支承滚柱6上的状态。另外,设为将离合器17置于OFF、使旋转轴9与马达18及转矩测量计21分开,使得由马达18及转矩测量计21所发生的负荷不加到旋转轴9及第2后轮支承滚柱6上的状态。同样地设定为使所述离合器28为OFF状态,设为使得由马达29及转矩测量计32所发生的负荷不加到旋转轴26及第2前轮支承滚柱23上的状态。
而且,操作者启动二轮机动车的发动机,接着,一边观察二轮机动车所设置的速度表一边调整加速器。而且,当二轮机动车的速度表显示出规定的速度(例如40km/h)时,按动所述操作者用操作机构47(图3所示)所具有的未图示的速度表检测开关。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所述检测机构43中,将由第3旋转编码器33所得到的第1前轮支承滚柱22的旋转速度、通过运算机构44换算成车速。而且,判定机构45,如果判定按动速度检测开关时刻的二轮机动车的速度表上所表示的值与由运算机构44所计算出的车速之间的差处于预先设定的容许值范围内,则使所述显示机构46上显示‘OK’,如果不在容许值范围之内,则二轮机动车的速度表作为精度不够,而使所述显示机构46上显示‘NG’。
接着,进行前轮ABS·CBS检测(前轮上的本发明中的制动检测工程)。在前轮ABS·CBS检测中,继速度表检测之后,维持根据二轮机动车的发动机进行的驱动,操作者调整加速器,使之一致于规定的检测开始速度(例如60km/h)。此时,操作者不是确认二轮机动车所具有的速度表上的显示,而是借助于所述检测机构43对显示在显示机构46上的车速进行确认,以调整加速器。因为通过维持根据二轮机动车的发动机进行的驱动,则维持了各支承滚柱5、22、6、23的旋转,因此,可以大幅度缩短、到规定的检测开始速度为止的速度上升时间。
而且,当车速达到规定的检测开始速度时,操作者放开二轮机动车的加速器并使挡位处于空档的状态,同时操作右制动杆,对前轮制动器进行全力制动(本发明中的制动力输入工程)。由此,使得二轮机动车处于对前轮F进行急刹车的状态。在检测装置1中,如图2所示,由于第1后轮支承滚柱5及第1前轮支承滚柱22的转动惯力大于第2后轮支承滚柱6及第2前轮支承滚柱23的转动惯力,因此,通过对前轮制动器进行全力制动,前轮F与第1前轮支承滚柱22之间则发生打滑现象,前轮ABS开始动作。另一方面,第2前轮支承滚柱23跟踪于前轮F的转动行为。另外,第1后轮支承滚柱5,通过上述连结机构39而与第1前轮支承滚柱22进行同步转动,相对于后轮而言也是作为路面的状况而再现。另外,通过对二轮机动车的前轮制动器进行制动输入,CBS则进行动作,后轮制动器也动作。而且,二轮机动车的后轮R跟踪于前轮F,ABS进行动作。此时,也与前轮F的情况同样,第2后轮支承滚柱6跟踪于后轮R的转动行为。
在检测机构43中,通过第2旋转编码器31与第1旋转编码器20,总是对第2前轮支承滚柱23与第2后轮支承滚柱6的旋转速度进行测定(本发明中的测定工程),并通过运算机构44进行以下运算的处理(本发明中的运算工程),即,根据所测定的值,通过运算机构44,计算出前轮F侧与后轮R侧的各自的减速度(加速度)。与此时所得到的减速度(加速度)相对应的波形如图4所示。图4中,实线所表示的波形是前轮F侧的波形,即,依据第2前轮支承滚柱23的转数而计算出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点划线所表示的波形是后轮R侧的波形,即,依据第2后轮支承滚柱6的转数而计算出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
如图4所示,在依据第2前轮支承滚柱23的转数而计算出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在对前轮制动器进行全力制动的同时曲线上升(减速),经由第1峰值a后下降(加速)。第1峰值a对应于ABS进行动作、前轮制动器处于初次的OFF状态时刻的第2前轮支承滚柱23的旋转速度的变化,接着的下降曲线是表示将第1前轮支承滚柱22的转动惯力经由前轮F而传递于第2前轮支承滚柱23的曲线。
而且,当离合器再次呈ON状态时,则出现第2峰值b,第2前轮支承滚柱23进行减速。接着,当离合器再次呈OFF状态时,则出现第3峰值c,第2前轮支承滚柱23进行加速。其后,根据ABS的动作,前轮制动器反复进行数次的ON·OFF。
依据第2后轮支承滚柱6的转数而计算出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是表示对应于CBS进行动作、后轮制动器连动于前轮制动器并通过后轮R侧的ABS所进行的动作而第2后轮支承滚柱6的旋转速度发生变化的波形。而且,在ABS进行动作、后轮制动器处于初次OFF状态的时刻,出现第1峰值d。
在检测机构43的判定机构45中,根据前轮F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采用第1峰值a、第2峰值b、第3峰值c,来判定前轮ABS的动作的良好与否,采用前轮F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的第1峰值a、与后轮R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的第1峰值d,来判定所述前轮CBS的动作的良好与否。
即,关于前轮F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的第1峰值a,设置预先设定的第1合格区A(图4中点划线所围成的区域)。该第1合格区A,将依据第2旋转编码器31(参照图1)的测定值并将由运算机构44所计算出的减速度达到0.5G之时(看作是基于制动器的动作的减速的时候)作为时间基点,通过规定时间内的容许减速度的上限与下限来决定。关于前轮F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的第2峰值b,设置预先设定的第2合格区B。该第2合格区B,将出现第1峰值a之时作为时间基点,并通过规定时间内的容许减速度的上限与下限来决定。同样,关于前轮F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的第3峰值c,设置预先设定的第3合格区C。该第3合格区C,将出现第2峰值b之时作为时间基点,并通过规定时间内的容许减速度的上限与下限来决定。
判定机构45,通过第1峰值a、第2峰值b、及第3峰值c是否分别处于第1合格区A、第2合格区B、第3合格区C内来进行前轮ABS的动作的良好与否的判定(本发明中的良好与否判定工程)。即,当所有的峰值a、b、c分别处于各自的合格区A、B、C内时,借助于所述显示机构46来进行‘ABS OK’的显示,而当任意一个偏离于合格区之外时,借助于所述显示机构46来进行‘ABS NG’的显示。
同时,在运算机构44中,计算出前轮F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的第1峰值a、与后轮R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的第1峰值d之间的差(在本实施例中,后轮侧第1峰值d相对于前轮侧第1峰值a的比例)(本发明中的运算工程),在判定机构45中,根据在此计算出的值是否处于规定范围I(前轮侧第1峰值a的65%~15%)内来进行CBS的动作的良好与否的判定(本发明中的良好与否判定工程)。在此所指定的规定范围I,是在考虑到根据后轮R连动于前轮F的时机以及强度而得到最佳的制动器的连动分配的基础之上所决定的范围。而且,后轮侧第1峰值d,如果处于规定范围I之内,则借助于所述显示机构46来进行‘CBSOK’的显示,如果是偏离于规定范围I之外的情况,则借助于所述显示机构46来进行‘CBS NG’的显示。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前轮F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当中的第1峰值a、第2峰值b、及第3峰值c来判定前轮ABS的动作的良好与否,还采用前轮F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之中的第1峰值a与后轮R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之中第1峰值d来判定CBS的动作的良好与否,因此,在开始前轮ABS·CBS的检测之后的较为初期的阶段就能结束检测,从而可以大幅度缩短检测时间。
另外,在前轮F侧的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虽然在第3峰值c以后也出现有峰值,但根据周知的ABS特性,通常在第3峰值c以后出现的峰值,其加速与减速的变动相对较小。对此,在ABS动作初期的第1峰值a、第2峰值b、及第3峰值c的出现时期中,由于车速变化为最大,所以明显显现出ABS的动作不良。由此,在本实施例中,依据前轮F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变化相对较大的第1峰值a、第2峰值b、及第3峰值c来判定良好与否,从而在维持高的判定精度中又实现了判定时间的缩短。另外,在本发明中,在使用第1峰值a、第2峰值b、及第3峰值c的基础之上,再将其以后出现的峰值使用在ABS的良好判定中也无妨。
接着,进行后轮ABS·CBS检测(后轮上的本发明中的制动系统检测工程)。在后轮ABS·CBS检测中,继前轮ABS·CBS检测之后,维持根据二轮机动车的发动机进行的驱动,操作者调整加速器,使之一致于规定的检测开始速度(例如60km/h)。此时,通过维持根据二轮机动车的发动机进行的驱动,而维持各支承滚柱5、22、6、23的旋转,从而可以大幅度缩短、到规定的检测开始速度为止的速度上升时间。
而且,当车速达到规定的检测开始速度时,操作者放开二轮机动车的加速器,并使挡位处于空档的状态,同时踩踏制动踏板,对后轮制动器进行全力制动(本发明中的制动力输入工程)。由此,使得二轮机动车处于对后轮R进行急刹车的状态。在检测装置1中,如图2所示,由于第1后轮支承滚柱5及第1前轮支承滚柱22的转动惯力大于第2后轮支承滚柱6及第2前轮支承滚柱23的转动惯力,因此,通过对后轮制动器进行全力制动,后轮R与第1后轮支承滚柱5之间则发生打滑现象,后轮ABS开始动作。另一方面,第2后轮支承滚柱6跟踪于后轮R的转动行为。另外,第1前轮支承滚柱22,通过上述连结机构39而与第1后轮支承滚柱5进行同步旋转,相对于前轮F而言也是作为路面的状况而再现。另外,通过对二轮机动车的后轮制动器进行制动输入,CBS则进行动作,前轮制动器也动作。此外,二轮机动车的前轮F也即跟踪于后轮R,ABS进行动作。此时,第2前轮支承滚柱23跟踪于前轮F的转动行为。
在检测机构43中,与前轮ABS·CBS检测同样,通过第1旋转编码器20与第2旋转编码器31,总是对第2后轮支承滚柱6与第2前轮支承滚柱23的旋转速度进行测定(本发明中的旋转速度测定工程),并根据所测定的值,通过运算机构44,进行计算后轮R侧与前轮F侧的各自的减速度(加速度)的处理(本发明中的运算工程)。与此时所得到的减速度(加速度)相对应的波形如图5所示。在图5中,点划线所表示的波形是后轮R侧的波形,即,依据第2后轮支承滚柱6的转数而计算出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实线所表示的波形是前轮F侧的波形,即,依据第2前轮支承滚柱23的转数而计算出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
如图5所示,在依据第2后轮支承滚柱6的转数而计算出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在对后轮制动器进行全力制动的同时曲线上升(减速),经由第1峰值e后而下降(加速)。第1峰值e对应于ABS进行动作、后轮制动器处于初次的OFF状态时刻的第2后轮支承滚柱6的旋转速度的变化,接着的下降曲线是表示将第1后轮支承滚柱5的转动惯力,经由后轮R而传递于第2后轮支承滚柱6的曲线。
而且,当离合器再次呈ON状态,则出现第2峰值k,第2后轮支承滚柱6进行减速。接着,当离合器再次呈OFF状态,则出现第3峰值g,第2后轮支承滚柱6进行加速。其后,根据ABS的动作,后轮制动器反复进行数次的ON·OFF。
依据第2前轮支承滚柱23的转数而计算出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是表示对应于CBS进行动作、前轮制动器连动于后轮制动器并通过前轮F侧的ABS所进行的动作而使第2前轮支承滚柱23的旋转速度发生变化的波形。而且,在ABS进行动作、前轮制动器处于初次OFF状态的时刻,出现第1峰值h。
而且,在检测机构43的判定机构45中,与上述的前轮ABS·CBS检测同样,进行良好与否的判定(本发明中的良好与否判定工程)。即,判定机构45,通过第1峰值e、第2峰值k、及第3峰值g是否分别处于第1合格区E、第2合格区K、第3合格区G内来进行前轮ABS的动作的良好与否的判定。即,当所有的峰值e、k、g分别处于各自的合格区E、K、G内时,借助于所述显示机构46进行‘ABS OK’的显示,而当任意一个偏离于合格区之外时,借助于所述显示机构46进行‘ABS NG’的显示。
同时,在运算机构44中,计算出后轮R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的第1峰值e、与前轮F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的第1峰值h之间的差(在本实施例中,前轮侧第1峰值h相对于后轮侧第1峰值e的比例)(本发明中的运算工程),在判定机构45中,根据在此计算出的值是否处于规定范围J(后轮侧第1峰值e的100%~35%)内来进行CBS的动作的良好与否的判定(本发明中的判定工程)。而且,后轮侧第1峰值h如果处于规定范围J之内,则借助于上述显示机构46进行‘CBS OK’的显示,如果是偏离于规定范围J之外的情况,则借助于上述显示机构46进行‘CBS NG’的显示。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是以这种制动方式的二轮机动车作为检测对象的,即,这种制动方式为:ABS分别动作在前轮制动器与后轮制动器上,而且只通过前轮制动器的制动输入CBS进行动作,并连动于后轮,只通过后轮制动器的制动输入CBS进行动作,并连动于前轮。除此之外,也可以以这样的制动方式的二轮机动车作为检测对象,即,这样的制动方式为:ABS分别动作在前轮制动器与后轮制动器上,在只有前轮制动器的制动输入时CBS不进行动作,而只通过后轮制动器的制动输入,CBS才进行动作,并连动于前轮。在检测这种二轮机动车的情况下,在上述的前轮ABS·CBS的检测中,通过省略CBS的判定,可以容易地进行对应。另外,在不具有CBS而检测ABS分别动作在前轮制动器与后轮制动器上的二轮机动车的情况下,通过省略上述的前轮ABS·CBS检测中的CBS判定与后轮ABS·CBS检测中的CBS判定,也可以容易地进行对应。此外,在检测前轮后轮均不具有ABS及CBS的二轮机动车情况下,通过省略上述的前轮ABS·CBS检测与后轮ABS·CBS检测,也可以容易地进行对应。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在前轮ABS·CBS检测及后轮ABS·CBS检测中、通过二轮机动车的发动机来驱使后轮R转动,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例如,操作者将二轮机动车的挡位置于空档状态,通过马达18等来驱使第2后轮支承滚柱6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当通过第2后轮支承滚柱6的驱动,达到规定的检测开始速度(例如60km/h)时,操作者在对制动器进行制动输入之前而将离合器17置于OFF。
另外,参照图1及图2,由于本实施例的检测装置1仅通过马达36驱使滚珠丝杠37旋转、就可以使前轮用机台4移动到适当的位置,因此,即使是在前轮F与后轮R之间的间隔距离根据二轮机动车的机种而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容易地进行对应。
此外,虽然在通常情况下不使用马达15,但是,在根据二轮机动车的机种而没有启动电动机、只有通过急冲及推压使发动机启动的情况下,可以将离合器12置于ON,通过马达15,并借助于第2后轮支承滚柱6及后轮R,来驱使发动机启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检测装置1中,虽未图示,但还设置有使前轮及后轮的行驶状态稳定的辅助滚柱、将所检测的二轮机动车的排气排出于屋外的管路等。
(生产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利用在二轮机动车的制动力、速度表、以及制动系统的检测中,关于制动系统,则是可以高精度且高效率地检测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动作及前后轮联锁制动系统的动作的系统。

Claims (3)

1.一种二轮机动车的检测装置,是对搭载在二轮机动车上的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动作进行检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支承二轮机动车的前轮、轴线相互平行地配置的旋转自如的一对支承滚柱,和
支承二轮机动车的后轮、轴线相互平行地配置的旋转自如的一对支承滚柱,和
旋转速度测定机构,其当防抱死制动系统至少在二轮机动车的两车轮中的一方的车轮上进行动作时,借助于支承该车轮的支承滚柱来测定该车轮的旋转速度,和
运算机构,其依据由该旋转速度测定机构所得到的值来求出伴随通过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动作而发生的车轮的旋转速度的变化的峰值,和
判定机构,其对通过该运算机构而得到的峰值是否处于规定范围之内进行判定。
2.一种二轮机动车的检测方法,是对搭载在二轮机动车上的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动作进行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制动力输入工程、旋转速度测定工程、运算工程、以及良好与否判定工程,其中,
制动力输入工程,驱使支承在一对前轮支承滚柱上的二轮机动车的前轮旋转,同时驱使支承在一对后轮支承滚柱上的二轮机动车的后轮旋转,对防抱死制动系统所动作的一方的车轮的制动器进行全力制动;
旋转速度测定工程,借助于支承该车轮的支承滚柱来测定防抱死制动系统在该制动力输入工程中所进行动作的车轮的旋转速度;
运算工程,依据由该旋转速度测定工程所测定的值来求出伴随由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动作而引起车轮的旋转速度的变化所产生的峰值;
良好与否判定工程,将通过该运算工程而得到的峰值处于规定范围之内时判定为良,将该峰值处于规定范围之外时判定为不良。
3.根据权利要求第2项所述的二轮机动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运算工程中,至少求出伴随在防抱死制动系统进行动作的初次的制动器OFF时所发生的车轮的旋转速度变化的第1峰值、伴随接着在制动器ON时所发生的车轮的旋转速度的变化的第2峰值、以及伴随接着在制动器OFF时所发生的车轮的旋转速度的变化的第3峰值;
在所述良好与否判定工程中,将由该运算工程所求得的各峰值处于每一峰值所设定的规定范围之内时判定为良好,而将由该运算工程所求得的任意一个峰值处于与该峰值相对应的规定范围之外时判定为不良。
CN2007103007089A 2002-03-04 2003-02-28 二轮机动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964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57333 2002-03-04
JP200257330 2002-03-04
JP200257331 2002-03-04
JP2002057333A JP3842149B2 (ja) 2002-03-04 2002-03-04 二輪自動車のブレーキシステム検査装置
JP2002-57331 2002-03-04
JP2002-57333 2002-03-04
JP2002057330A JP3830834B2 (ja) 2002-03-04 2002-03-04 二輪自動車における前後輪連動ブレーキシステムの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JP2002057332A JP3842148B2 (ja) 2002-03-04 2002-03-04 二輪自動車の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JP200257332 2002-03-04
JP2002057331A JP3842147B2 (ja) 2002-03-04 2002-03-04 二輪自動車におけるアンチロックブレーキシステムの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JP2002-57330 2002-03-04
JP2002-57332 2002-03-04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46679A Division CN100401035C (zh) 2002-03-04 2003-02-28 二轮机动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6437A CN101196437A (zh) 2008-06-11
CN101196437B true CN101196437B (zh) 2011-01-26

Family

ID=2866762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30070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96437B (zh) 2002-03-04 2003-02-28 二轮机动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007103007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2723C (zh) 2002-03-04 2003-02-28 二轮机动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3007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2723C (zh) 2002-03-04 2003-02-28 二轮机动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830834B2 (zh)
CN (2) CN1011964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95081B2 (ja) * 2005-12-28 2010-06-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二輪自動車のブレーキシステム検査装置及びブレーキシステム検査方法
JP2010230436A (ja) * 2009-03-26 2010-10-14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検査装置
CN102384852A (zh) * 2011-10-28 2012-03-21 五邑大学 立式摩托车防抱死系统性能检测装置
CN104697695B (zh) * 2014-12-12 2017-02-22 湖北航特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联动刹车系统装配检测台
CN113624513B (zh) * 2021-08-06 2022-04-15 天津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所 用于无人驾驶两轮摩托车性能检测的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7825A (en) * 1984-11-06 1987-10-0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for the front wheel of a motorcycle
US5495753A (en) * 1991-04-02 1996-03-05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testing anti-lock brake system
CN1131105A (zh) * 1994-12-29 1996-09-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防抱死制动控制装置
DE19722174A1 (de) * 1996-05-27 1997-12-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ntiblockierbremssteuersystem für Kraftfahrzeuge und zugehöriges Bremskraftsteuerverfahre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7825A (en) * 1984-11-06 1987-10-0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for the front wheel of a motorcycle
US5495753A (en) * 1991-04-02 1996-03-05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testing anti-lock brake system
CN1131105A (zh) * 1994-12-29 1996-09-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防抱死制动控制装置
DE19722174A1 (de) * 1996-05-27 1997-12-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ntiblockierbremssteuersystem für Kraftfahrzeuge und zugehöriges Bremskraftsteuerverfahr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82723C (zh) 2010-01-20
CN101196437A (zh) 2008-06-11
CN101196436A (zh) 2008-06-11
JP2003254870A (ja) 2003-09-10
JP3830834B2 (ja) 2006-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4871B (zh) 二轮机动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5716879B (zh) 一种带离合器的车辆abs检验台
CN101044385B (zh) 二轮机动车的制动系统检测装置以及制动系统检测方法
JP4495081B2 (ja) 二輪自動車のブレーキシステム検査装置及びブレーキシステム検査方法
JP2017524937A (ja) 車両の構成要素の複合体をテスト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試験台
EP1259790B1 (en) Roller dynamometer and vehicle testing method
JP7062689B2 (ja) 自動車のダイナモメータ試験に使用され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4932252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esting an anti-skid braking system (ABS) of a motor vehicle
CN102183373A (zh) 多功能汽车检测仪及汽车abs、asr性能测试方法
CN101196437B (zh) 二轮机动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US10337936B2 (en) Dynamometer having a chassis to chassis load measurement device
CN102072820B (zh) 增力式低滑磨汽车abs/asr综合试验系统
JP2777944B2 (ja) 自動車の各種制御機能の検査方法
CN117129233A (zh) 一种两轮车防抱死性能的测试系统与测试方法
JP3842148B2 (ja) 二輪自動車の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JP3333598B2 (ja) シャシダイナモメータの検証装置
JP3842147B2 (ja) 二輪自動車におけるアンチロックブレーキシステムの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JPH07243946A (ja) 車両の制動性能測定装置
CN214426978U (zh) 一种用于abs制动检测的路面附着系数模拟装置
JP2901810B2 (ja) 自動車の試験装置
JP3842149B2 (ja) 二輪自動車のブレーキシステム検査装置
JP2006038617A (ja) 二輪自動車のブレーキシステム検査装置及びブレーキシステム検査方法
JP3047191B2 (ja) 四輪駆動車用シャシダイナモメータ
CN101701876A (zh) 机动车性能检测平台
JP3106284B2 (ja) アンチロックブレーキの検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26

Termination date: 20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