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4335A - 由多个气体放电管形成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由多个气体放电管形成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94335A CN101194335A CNA200580049755XA CN200580049755A CN101194335A CN 101194335 A CN101194335 A CN 101194335A CN A200580049755X A CNA200580049755X A CN A200580049755XA CN 200580049755 A CN200580049755 A CN 200580049755A CN 101194335 A CN101194335 A CN 1011943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discharge
- display unit
- back side
- discharge tube
- discharge tub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8—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containing a plurality of independent closed structures for containing the gas, e.g. plasma tube array [PTA] display pan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显示装置(10)按照通过前面支承板(31)和多个背面支承板(321、322、…328)来夹持多个气体放电管(11R、11G、11B…)的方式构成,相对于一个所述前面支承板而设置有多个所述背面支承板,所述显示装置具有:多个显示电极(2),在所述前面支承板的、靠近所述多个气体放电管一侧的相对面上,在与所述多个气体放电管的管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形成;以及多个信号电极(3),在所述多个背面支承板的、靠近所述多个气体放电管一侧的相对面上,在所述多个气体放电管的长度方向上形成。在所述多个背面支承板的、与所述多个气体放电管相反的一侧的面上配置有支承所述多个背面支承板的其他的背面支承板(33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特别涉及并列配置多个细长的气体放电管的、显示任意图像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86141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构成的显示装置:并列设置多个气体放电管,所述多个气体放电管通过从外部电极施加的电压而发生气体放电,并通过配置在内部的荧光体发光。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86141号公报。
该显示装置包括:气体放电管,在内部封入了放电气体并形成有荧光体层;两个支承体,与该气体放电管接触并支承气体放电管;以及多个电极,配置在上述支承体的、与气体放电管相对的面上,从外部向放电管施加电压,在放电管内发生放电,由此来进行显示。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显示装置中,一方面希望信号电极(地址电极)与气体放电管的对位的精度高,另一方面,为了得到该高精度,其制造工序变得复杂,制造成本升高。
在现有的显示装置中,为了简化制造工序,仅是预先以规定的间隔在背面一侧支承体上形成信号电极,并在该背面一侧支承体上按照相邻的气体放电管相互接触的方式来排列气体放电管,从而使信号电极与气体放电管进行对位。但是,由于在气体放电管中存在各个管的尺寸偏差,因此有时由于管宽度的累积误差而会在信号电极与气体放电管之间产生不希望出现的位置偏移。但是,如果使各个气体放电管与各个信号电极准确对位而进行贴合,则贴合的工序数量会变得非常多,从而导致成本升高。
发明者们认识到了以低成本使信号电极与气体放电管进行对位的必要性(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低成本使信号电极与气体放电管进行对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确保信号电极与气体放电管之间的良好的接触。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特征,显示装置按照通过前面支承板和多个背面支承板来夹持多个气体放电管的方式构成,相对于一个所述前面支承板而设置有多个所述背面支承板,所述显示装置具有:多个显示电极,在所述前面支承板的、靠近所述多个气体放电管一侧的相对面上,在与所述多个气体放电管的管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形成;以及多个信号电极,在所述多个背面支承板的、靠近所述多个气体放电管一侧的相对面上,在所述多个气体放电管的长度方向上形成。在所述多个背面支承板的、与所述多个气体放电管相反的一侧的面上配置有支承所述多个背面支承板的其他的背面支承板。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所述多个信号电极与所述多个背面支承板相对应,并按每组为规定的数量而被分成多个组。所述信号电极相互之间的间隔可以与气体放电管的宽度相等,例如为1mm。另外,信号电极相互之间的间隔在同一组内可以实质上相等。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低成本使信号电极与气体放电管进行对位,从而可以确保信号电极与气体放电管之间的良好的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大型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
图2A示出了形成有多个显示电极对的透明的前面一侧支承体;
图2B示出了多个信号电极或者形成有信号电极的背面一侧块支承体;
图3用于说明在构成现有的显示装置的背面一侧支承体上形成的信号电极与气体放电管之间可能产生的位置偏差;
图4是具有多块的气体放电管的显示装置的例子的底面图,所述多块的气体放电管配置在端缘部具有翘曲或扭曲的背面一侧块支承体上;
图5A和5B示出了具有配置在多个背面一侧块支承体上的多块的气体放电管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和底侧面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7A、图7B、以及图7C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和制造程序;
图8A、图8B、以及图8C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和制造程序;
图9A和图9B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10A和图10B示出了图6的显示装置的制造程序;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图6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制造程序;
图12A和图12B示出了图6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制造程序。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
图1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大型显示装置1 0的部分结构。在图中,显示装置10包括:细长的多个气体放电管11R、11G、11B、12R、12G、12B、…,彼此平行配置;前面一侧支承体31,由透明的前面一侧的支承片或薄的基板构成;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由例如白色、乳白色、或绿色的不透明的背面一侧的支承片或薄的基板构成;多个显示电极对2;以及多个信号电极3。前面一侧支承体31和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例如由可挠性的膜或片材等制造,例如也可以是PET片、玻璃。但是,块支承体321由高反射率的材料制造,优选介电常数低的材料。
气体放电管11R、11G、11B、…例如由如硅硼酸盐玻璃那样的透明的绝缘体制造,在典型的情况下具有管径为2mm以下、长度为300mm以上的尺寸。
在典型的情况下,在细长的玻璃放电管11R、11G、11B、…的内部的放电空间中分别插入配置分别形成了红、绿、蓝(R、G、B)的荧光体层4的支承部件,导入放电气体,并密封两端。在气体放电管11R、11G、11B、…的内表面上形成有由MgO形成的电子发射膜5,并插入有形成了荧光体层4的支承部件。作为代替结构,也可以不使用支承部件,而在气体放电管11R、11G、11B、…的背面一侧的内表面部分上形成各个荧光体层4。
支承部件例如由如硅硼酸盐玻璃那样的透明的绝缘体制造,在该支承部件上形成有荧光体层4。支承部件可以如下进行配置:在玻璃管的外部,在支承部件上涂覆荧光体浆料并烧固,从而在支承部件上形成荧光体层4,然后将支承部件插入到玻璃管内。荧光体浆料可以使用在该领域中公知的各种荧光体浆料。
电子发射膜5通过与具有某个值以上的能量的放电气体相碰撞而产生带电粒子。当在显示电极对2上施加电压时,封入管内的放电气体被激发,通过在该激发稀有气体原子的去激发过程中产生的真空紫外线光,荧光体层4发出可视光。
图2A示出了形成有多个显示电极对2的透明的前面一侧支承体31。图2B示出了形成有多个信号电极3的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和322。电极3形成在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和322的前表面、即内表面上,并沿着气体放电管11R、11G、11B、…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显示电极对2形成在前面一侧支承体31的背面、即内表面上,并配置在与信号电极3交叉的方向上。在显示电极对2与相邻的显示电极对2之间确保有非放电区域。显示电极对2优选具有高的透明度。作为提高透明性的方法,公知有使用网状的金属电极、或将金属电极和奈塞(nesa)膜等透明电极重叠形成,上述方法可以应用在本发明中。
信号电极3和显示电极对2在组装显示装置10时分别与气体放电管11R、11G、11B、…的下侧的外周面部分和上侧的外周面部分紧贴接触,为了提高紧贴性,可以将胶粘剂或粘接剂粘结在显示电极与气体放电管面之间。
当从正面平面地观察该显示装置10时,信号电极3与显示电极对2的交叉部为单位发光区域。将显示电极对2的某一个用作扫描电极,在该扫描电极与信号电极3的交叉部发生选择放电来选择发光区域,利用通过该放电而在该区域的管内表面上形成的壁电荷,通过显示电极对2发生显示放电,使荧光体层发光,从而进行显示。选择放电是在于垂直方向上相对的扫描电极与信号电极3之间的气体放电管11R、11G、11B、…内发生的对向放电。显示放电是在平行配置在平面上的一对显示电极之间的气体放电管11R、11G、11B、…内发生的面放电。
显示电极对2和信号电极3可以通过施加电压而使管内部的放电气体发生放电。在图1中,气体放电管11R、11G、11B、…的电极构造如下:在一个发光部位配置三个电极,通过显示电极对产生显示放电。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显示电极2与信号电极3之间发生显示放电的构造。即,也可以是如下形式的电极构造:使显示电极对2为一个,将该显示电极2用作扫描电极,在与信号电极3之间发生选择放电和显示放电(对向放电)。
图3用于说明在构成现有的显示装置9的背面一侧支承体32上形成的信号电极3与气体放电管11之间可能产生的位置偏差。在以规定的间隔、例如以与气体放电管11的一般的管径相等的间隔形成了多个信号电极3的背面一侧支承体32上配置有多个气体放电管11的情况下,由于在气体放电管11中存在各个管的尺寸偏差,因此有时由于管宽度或管径的累积误差而会在信号电极3与气体放电管11之间产生不希望出现的位置偏差。管宽度的偏差在典型的情况下为管宽度的大约1%,例如当管宽度为1mm时,存在约为±0.005mm、即0.01mm的误差。在图中可以看出:在中央部分,信号电极3与气体放电管11之间存在不希望出现的位置的未对齐。由于该未对齐,选择放电的阈值电压可能会上升,从而无法进行正确的选择放电。由此,无法进行正确的显示。
图5A和图5B分别示出了具有消除了上述未对齐的结构的、具有配置在多个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328上的多个块B1、B2、…Ba的气体放电管(11R、11G、11B、…、14B)、(15R、…)…以及(17R、…、18R、18G、18B)的显示装置102的正视图和底侧面图。优选的是:多个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328彼此分离,在邻接的块支承体的端缘之间形成有小的间隙。根据情况,在邻接的块支承体的端缘之间也可以产生重叠。
在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以及328的每一个上以规定的间距PT配置有对应的块B1、B2、…、或Ba的多个信号电极3。在多个背面一侧支承体321、322、…或328上形成有1块数量的、将3×a个(a为整数)信号电极3作为1块的信号电极群。例如,a为1~5。在图5A和图5B中,a=4。在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以及328中的邻接的支承体上的外侧的信号电极3之间的距离PD也可以不是上述间距PT。
显示装置10的各块B1、B2、…、或Ba由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或328和对应的组的气体放电管(11R、…、14B)、(15R、…)、…或(17R、…18B)的组合构成,块B1、B2、…以及Ba均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尺寸形状和形态。
通过使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或328之间分离来吸收块内的多个信号电极3和气体放电管(11R、…、14B)、(15R、…)、…或(17R、…18B)之间的偏差的累积量。
为了组装显示装置10,在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或328上的各块B1、B2、…或Ba的信号电极3上,按照对应的组的玻璃放电管(11R、…14B)、(15R、…)…或(17R、…18B)互相接触的方式来配置每一组并进行粘合,然后在该前面支承体3 1上贴合多个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或328和气体放电管(11R、…、12B)、…以及(17R、…18B)的各个组合,从而组装成一个显示装置10。由此,可以简单地制造显示装置10。
如上所述,消除了多个信号电极3与气体放电管(11R、…、14B)、…或(17R、…18B)之间的未对齐,但是由于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328彼此分离,因此显示装置10的背面一侧的结构强度不够,在结构方面,特别是由气体放电管11R、11G、…18B构成的显示装置10的背面一侧的一体性低。当使显示装置10弯曲而使前面一侧成为凹状时,在前面一侧支承体31上,块边界处会产生特别显眼的折痕。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2的结构。此时,为了简化,使每块的气体放电管的数目为3个(a=1)。此时,使用粘接剂在多个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以及328的背面粘结固定宽的、可挠性的第二背面一侧支承体330。在背面一侧支承体330的前表面上涂覆粘接层338。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以及328固定在第二背面一侧支承体330上,显示装置10的背面一侧的结构强度变高。
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以及328的组和/或背面一侧支承体330具有白色、乳白色、或绿色,其中至少一者由高反射率的材料形成。通过减少显示光向背面的泄露,将射向平面的光较多地反射到显示面一侧,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亮度。作为用于上述目的的支承体用的高反射率的材料,有白色的PET膜、住友3M社制造的反射膜(ESR)。
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以及328和背面一侧支承体330优选具有低的介电常数。其原因在于:当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以及328和背面一侧支承体330的介电常数高时,信号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变大,在显示装置的驱动中无效电流变大。为了减小静电电容,例如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以及328和背面一侧支承体330的材料的介电常数比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介电常数3.2低,例如优选PP(polypropylene,聚丙烯,介电常数为2.2)、PPS(polyphenylene sulfide,聚苯硫醚,介电常数为3.0)、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介电常数为2.9)、PEN(polyethylenenaphthalate,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介电常数为2.9)等膜,也可以是相对介电常数为2.9~3.1的硅橡胶或者硅片。
图4是具有多块的气体放电管的显示装置10的例子的底面图,所述多块的气体放电管10配置在端缘部具有翘曲或扭曲的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328上。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328在端缘部具有翘曲或扭曲,该翘曲或扭曲是从一枚片材用刀具切断或分离为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328时而产生的,和/或在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328上贴合气体放电管11R、11G、11B、…时由于操作而产生的。由于该端缘部分的翘曲或扭曲,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328的端缘部附近的信号电极3有时会从气体放电管的背面部分分离,有时与气体放电管的背面的接触不充分。当信号电极3没有与气体放电管的背面紧贴时,有时气体放电管无法正常地放电。
图7A、图7B、以及图7C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4的结构和制造程序。
如图7A所示,制造了包括如图5A和图5B所示的前面一侧支承体31、气体放电管11R、11G、11B、…、以及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328的显示装置结构体10。此时,代替图6的背面一侧支承体330而使用背面一侧支承体332,该背面一侧支承体332在前面一侧表面的、块的边界的位置处具有等间隔的、向放电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的突起部或肋334。该突起部334可以在长度方向的中途被分割成两个以上。
背面一侧支承体332的突起部334与背面一侧支承体332为相同材料,例如可以是PET,也可以通过在前面一侧表面上粘贴细长的膜而形成,或者也可以与背面一侧支承体330一体形成。例如可以在由PET膜形成的背面一侧支承体332上涂覆感光性的材料、通过照相平版法(Photolithography)来形成突起部334。也可以在背面一侧支承体332上沿着边界线涂覆丙烯酸(acrylic)系树脂来形成突起部334。突起部334的截面形状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或三角形。然后,如图7B所示,在背面一侧支承体332的前面一侧表面上形成粘接层338。
通过在图7B的背面一侧支承体332的前表面上粘合图7A的显示装置结构体10的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328的背面,形成如图7C所示的显示装置104。在显示装置104上,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328的端缘部被突起部334压向前面一侧而弯曲,由此端缘部附近的信号电极3紧贴气体放电管11R、11G、11B、…13B的背面,气体放电管会正常地放电。
图8A、图8B、以及图8C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6的结构和制造程序。
与图7A同样地制造图8A所示的显示装置结构体10。此时,代替在图7B的背面一侧支承体332上形成突起部334,而使用在块边界一侧的端缘部的背面具有细长的突起部或肋336的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328‘。
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328‘的突起部336与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328‘材料相同,例如可以由PET形成,也可以在端缘部的背面粘贴细长的膜而形成,或者也可以与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328‘一体形成。突起部336的截面形状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或三角形。然后,如图7B所示那样,在背面一侧支承体330的前面一侧表面上形成粘接层338。
通过在图8B的背面一侧支承体330的前表面上粘合图8A的结构体的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328‘的背面,形成如图8C所示的显示装置106。在显示装置106中,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328‘的端缘部被突起部336押向前面一侧而弯曲,由此端缘部附近的信号电极3紧贴气体放电管11R、11G、11B、…13B的背面,气体放电管会正常地放电。
图9A和图9B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8的结构。在图9A中,背面一侧支承体342由硅橡胶层形成。此时,在位于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328的端缘部的、邻接的气体放电管的相互之间的背部凹处形成硅橡胶填充部344。为了形成背面一侧支承体342,首先在背部凹处中填充液体硅橡胶,然后在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328的背面涂覆液体硅橡胶而形成硅橡胶层或者配置硅胶片。此时,也可以如图7C所示的情况那样将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328的端缘部押向前面一侧而使其弯曲。硅橡胶填充部344也可以与背面一侧支承体342一体形成。硅橡胶在被填充或被涂覆之后硬化。通过硅橡胶填充部344,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328的端缘部附近的气体放电管相互之间的结合变强,信号电极3紧贴气体放电管。
在图9B中,可以容易地使显示装置108弯曲,而使前面一侧成为凹状。由于硅橡胶为弹性材料,因此即使在显示装置108的前面一侧为凹状的情况下,也可以很好地保持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328,维持强度,并且可以使其伸展。由此,可以实现具有弯曲显示面的显示装置108。
图10A和图10B示出了图6的显示装置102的制造程序。为了组装显示装置102,如图10A所示,按照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以及328上的信号电极3与对应的组的气体放电管(11R、…11B)…的背面彼此接触的方式配置每个组并进行粘合。然后,如图10B的上图所示,将气体放电管(11R、…12B)、…的组的前表面与前面一侧支承体31粘合在一起,从而组装成显示装置结构体10。然后,如图10B所示,在显示装置结构体10的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以及328的背面上粘合图8A的背面一侧支承体330的粘接层338,从而组装成图6的显示装置102。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图6的显示装置102的另一制造程序。为了组装显示装置102,如图11A所示,按照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以及328上的信号电极3与对应的组的气体放电管(11R、…11B)…的背面彼此接触的方式配置每个组并进行粘合。然后,如图11B的下图所示,在粘合有气体放电管(11R、…11B)…的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以及328的背面上粘合图8A的背面一侧支承体330的粘接层338,从而组装成图11B的下图所示的结构体8。然后,将结构体8的气体放电管(11R、…11B)、…的组的前表面粘合在前面一侧支承体31的背面上,从而组装成图6的显示装置102。
图12A和图12B示出了图6的显示装置102的另一制造程序。为了组装显示装置102,如图12A所示,将气体放电管(11R、…11B)、…的组的前表面顺次粘合在前面一侧支承体31上。然后,如图12B的上图所示,按照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以及328上的信号电极3与对应的组的气体放电管(11R、…11B)…的背面互相接触的方式配置每个组并进行粘合,从而组装成显示装置结构体10。然后,如图12B所示,在显示装置结构体10的背面一侧块支承体321、322、…以及328的背面上粘合图8A的背面一侧支承体330的粘接层338,从而组装成图6的显示装置102。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例举出的典型例子,可以组合该各个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及其变形和变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明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种变形。
Claims (5)
1.一种显示装置,按照通过前面支承板和多个背面支承板来夹持多个气体放电管的方式构成,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一个所述前面支承板而设置有多个所述背面支承板,
所述显示装置具有:
多个显示电极,在所述前面支承板的、靠近所述多个气体放电管一侧的相对面上,在与所述多个气体放电管的管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形成;以及
多个信号电极,在所述多个背面支承板的、靠近所述多个气体放电管一侧的相对面上,在所述多个气体放电管的长度方向上形成;
在所述多个背面支承板的、与所述多个气体放电管相反的一侧的面上配置有支承所述多个背面支承板的其他的背面支承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背面支承板的、沿所述多个气体放电管的长度方向的端缘部配置有从该背面支承板突起的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背面支承板的、所述多个气体放电管的长度方向的端缘部的前表面与配置在所述端缘部附近的所述多个气体放电管的外周面部分之间形成有填充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的背面支承板的反射率比所述前面支承板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的背面支承板的介电常数比所述前面支承板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5/008701 WO2006120744A1 (ja) | 2005-05-12 | 2005-05-12 | 複数のガス放電管からなる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94335A true CN101194335A (zh) | 2008-06-04 |
CN101194335B CN101194335B (zh) | 2010-06-09 |
Family
ID=37396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8004975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94335B (zh) | 2005-05-12 | 2005-05-12 | 由多个气体放电管形成的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80374B2 (zh) |
JP (1) | JP4493696B2 (zh) |
CN (1) | CN101194335B (zh) |
WO (1) | WO2006120744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09782A (zh) * | 2008-06-20 | 2009-12-23 | 筱田等离子有限公司 | 等离子体管阵列型显示子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
CN105957787A (zh) * | 2016-06-17 | 2016-09-21 | 深圳市槟城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气体放电管用组件、气体放电管及其集成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64860B2 (ja) * | 2007-03-30 | 2012-10-31 | 篠田プラズマ株式会社 | 放電管アレイ |
JP4931864B2 (ja) * | 2008-06-17 | 2012-05-16 | 篠田プラズマ株式会社 | 発光管アレ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
JP2011040271A (ja) * | 2009-08-11 | 2011-02-24 | Shinoda Plasma Kk | 平面光源 |
JP5128653B2 (ja) * | 2010-12-07 | 2013-01-23 | 篠田プラズマ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チューブアレイ型表示装置 |
JP2013242365A (ja) * | 2012-05-18 | 2013-12-05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フィルム発光型表示装置及びマルチフィルム発光型表示装置 |
JP2014174521A (ja) * | 2013-03-13 | 2014-09-22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表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32578B2 (ja) * | 1991-05-31 | 2004-05-3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放電ラン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表示装置 |
US5984747A (en) | 1996-03-28 | 1999-11-16 | Corning Incorporated | Glass structures for information displays |
JPH11162358A (ja) * | 1997-11-28 | 1999-06-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6509941B2 (en) * | 2001-03-22 | 2003-01-21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Light-producing display having high aperture ratio pixels |
JP3989209B2 (ja) | 2001-09-12 | 2007-10-10 | 篠田プラズマ株式会社 | ガス放電管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
JP2003272562A (ja) * | 2002-03-15 | 2003-09-26 | Fujitsu Ltd | ガス放電管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
JP2003331730A (ja) * | 2002-05-14 | 2003-11-21 | Fujitsu Ltd | 表示装置 |
JP4181859B2 (ja) * | 2002-11-25 | 2008-11-19 | 篠田プラズマ株式会社 | 発光管アレイ型表示装置 |
EP1566824B1 (en) * | 2002-11-28 | 2009-08-05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Image display |
JP4181862B2 (ja) * | 2002-11-28 | 2008-11-19 | 篠田プラズマ株式会社 | 発光管アレイ型表示装置 |
-
2005
- 2005-05-12 WO PCT/JP2005/008701 patent/WO200612074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05-12 CN CN200580049755XA patent/CN10119433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5-12 JP JP2007526731A patent/JP449369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11-09 US US11/979,927 patent/US788037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09782A (zh) * | 2008-06-20 | 2009-12-23 | 筱田等离子有限公司 | 等离子体管阵列型显示子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
CN101609782B (zh) * | 2008-06-20 | 2013-07-10 | 筱田等离子有限公司 | 等离子体管阵列型显示子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
CN105957787A (zh) * | 2016-06-17 | 2016-09-21 | 深圳市槟城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气体放电管用组件、气体放电管及其集成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80061691A1 (en) | 2008-03-13 |
US7880374B2 (en) | 2011-02-01 |
JP4493696B2 (ja) | 2010-06-30 |
WO2006120744A1 (ja) | 2006-11-16 |
JPWO2006120744A1 (ja) | 2008-12-18 |
CN101194335B (zh) | 2010-06-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94335B (zh) | 由多个气体放电管形成的显示装置 | |
US6677704B2 (en) | AC-type gas discharge display with elliptical discharge tube | |
US6339292B1 (en) | Color PDP with ARC discharge electrod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CN1758103A (zh) | 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 |
US20060017392A1 (en) | Flat fluorescent lamp improving discharge efficiency | |
CN1145138C (zh) | 等离子显示装置 | |
KR20060087188A (ko) |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 |
US7259518B2 (en) | Flat fluorescent lamp with improved discharge efficiency | |
CN101164133B (zh) | 由多个气体放电管形成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
KR20060054845A (ko) | 평판형광램프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 |
KR100852296B1 (ko) | 복수의 가스 방전관으로 이루어지는 표시 장치 | |
CN102129946A (zh) | 气体放电管和带有气体放电管阵列的显示装置 | |
US20060063463A1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lat lamp | |
KR100927722B1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 |
KR101170949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용 외부전극형광램프 | |
KR20070076593A (ko) | 평판 형광 램프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 |
WO2007069326A1 (ja) | カラー表示装置 | |
KR100607249B1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제조방법 | |
JP4102527B2 (ja) | 平面形希ガス蛍光ランプ | |
KR100626025B1 (ko) | 고효율 피디피 패널의 구조 및 제조공정 | |
JP2007128775A (ja)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
KR100437788B1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
CN100590783C (zh) | 平面灯源及其制作方法 | |
JPH11185630A (ja)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
US20100134386A1 (en) | Plasma display pane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140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