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9427B - 发动机起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起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9427B
CN101189427B CN200580049853.3A CN200580049853A CN101189427B CN 101189427 B CN101189427 B CN 101189427B CN 200580049853 A CN200580049853 A CN 200580049853A CN 101189427 B CN101189427 B CN 1011894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peration
rotation
energy storage
storage apparatus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498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9427A (zh
Inventor
杉下悠
中岛和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Zenoah Co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Zenoah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Zenoah Co filed Critical Komatsu Zenoah Co
Publication of CN101189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9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89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94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3/00Other muscle-operated starting apparatus
    • F02N3/02Other muscle-operated starting apparatus having pull-cor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5/00Starting apparatus having mechanical power storage
    • F02N5/02Starting apparatus having mechanical power storage of spring ty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3Machine starters
    • Y10T74/138Radial mes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起动装置,它有第一起动模式和第二起动模式,在第一起动模式时,可通过发动机的起动操作在工作现场起动发动机;而在第二起动模式时,可预先在阻尼/蓄能装置内蓄积所需要的力,然后可以在任选的地方在任选的时间起动发动机。在第一起动模式中,在工作现场,通过转动一个转动驱动段(D)而使蓄积在阻尼/蓄能装置(9、10)内的蓄积力直接传递到一个转动从动段(M),来起动发动机。如果转换到第二起动模式,转动驱动段的转动能量排他地被蓄积在阻尼/蓄能装置(9、10)内,然后,可以在需要时在任选的地方以一触即发的操作使蓄积在阻尼/蓄能装置(9、10)内的力释放出来而使转动从动段(M)转动而起动发动机。相应地,这种发动机起动装置有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14、15),它们与阻尼/蓄能装置(9、10)和转动从动段(M)中的各个配合和从其脱离而分别制止和允许阻尼/蓄能装置(9、10)和转动从动段(M)的反转,还有单个转换操作装置(16),它与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14、15)协作而与阻尼/蓄能装置(9、10)和转动从动段(M)并从它们脱开。

Description

发动机起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发动机的起动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小型发动机的起动装置,它可以利用诸如蓄能弹簧之类的阻尼/蓄能装置按照拉动卷绕绳索的操作来平稳地起动发动机,其中这种发动机起动装置使得在不便于拉动卷绕的绳索的地方无需拉动卷绕的绳索,就能够在任选的时间和场所安全可靠地起动发动机,并可防止发动机被意外起动。
背景技术
内燃发动机的手动起动装置一般是通过拉动一根卷绕的绳索来转动一个绕绳轮盘,并将绕绳轮盘的转动传递到发动机的曲轴来实现发动机的起动。但是,在这种发动机起动装置中,不仅需要用力拉动卷绕的绳索,将卷绕绳索的拉动速度提高到某一程度,而且拉出的绳索很长。因此,在许多情况中,年老体弱的人不能容易地起动发动机。于是,有人提出了各种只用一个小的力拉动卷绕的绳索就可容易地起动内燃发动机的发动机起动装置,例如,日本实用新型申请特开(JP-U)No.1-91075(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申请公报(JP-B)No.52-23025(专利文件2)、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2001-132591(专利文件3)、JP-A-2002-327666(专利文件4)、JP-A-2003-269300(专利文件5)、以及JP-A-2001-65435(专利文件6)。
这些文件中,专利文件1的发动机起动装置设置有:一个卷绕绳索可卷绕于其上的卷绕毂;一个沿绳索卷绕在卷绕毂上的第一方向压紧的第一动力弹簧;一个形成在卷绕毂上的第一棘轮;一个在向发动机起动方向转动时配合于设置在发动机的曲轴上的一个第二棘爪的第二棘轮;一个联接于第二棘轮以蓄积可使棘轮向发动机起动方向转动的弹簧力的第二动力弹簧;一个设置在第二棘轮上的第一棘爪,该第一棘爪配合于第一棘轮并通过第二棘轮把卷绕毂的转动传递到第二动力弹簧,以使这一动力弹簧内蓄积起弹簧力;以及一个停止器构件,其可脱开地配合于第二棘轮,并能制止同轴地安装的第二动力弹簧的弹簧力使第二棘轮产生的转动。
为了用这种起动装置起动发动机,停止器构件是被预先配合于第二棘轮,通过以一个恰当的频度拉动卷绕的绳索来转动卷绕毂而在第二动力弹簧内蓄积足够的力,并且停止器构件和第二棘轮之间的配合在起动发动机时被脱开,从而可由第二动力弹簧的弹簧力使曲轴转动而起动发动机。在第二动力弹簧内蓄积起弹簧力的情况下,只是该动力弹簧被转动,而不施加来自发动机的任何载荷。因此,用小的力拉动卷绕绳索是足够的,即使体弱的人也能容易地进行卷绕绳索的拉动操作,并能在需要时安全可靠地起动发动机。
另一方面,专利文件2到5中的发动机起动装置,把专利文件1中的发动机起动装置的停止器构件取消了,而是构造成这样的:第二动力弹簧的弹簧力直到第二动力弹簧内蓄积的弹簧力超过发动机的压缩冲程中的最大载荷时才释放,并且这个弹簧力是在第二动力弹簧的弹簧力刚刚超过发动机的压缩冲程中的最大载荷那一时刻就被释放而使曲轴转动,从而自动地起动发动机。
在这种情况中,专利文件3和4的不同仅在于这种机构的一部分,并且都是基本上具有上述功能。这种机构的不同点在于:专利文件3中的构造是,一个对应于阻尼/蓄能装置的一部分的动力弹簧蓄能盒是通过一个单向离合器支承于一个支承轴;而专利文件4中的构造是,动力弹簧蓄能盒是可转动地支承于支承轴,以及在动力弹簧蓄能盒的外周部分设置有一个只允许向发动机转动方向转动的单向转动装置。如上所述,由于单向转动装置是设置在动力弹簧蓄能盒的外周部分上,与单向转动装置是设置在转动轴部分内的情况相比,这种结构在设计和工作上更有利。无论如何,在专利文件3和4的发动机起动装置中,构造是做成为其动力弹簧蓄能盒只能按照拉动卷绕的绳索的操作向一个方向转动,借以保持蓄积在动力弹簧内的弹簧力。
另一方面,在上述专利文件5中,与绕绳轮盘形成为一体的动力弹簧蓄能盒是可转动地支承于支承轴,而不用置于其间的单向离合器之类的装置。如果在操作过程中用于把力蓄积在动力弹簧内的拉绳操作中断了,动力弹簧蓄能盒会随绕绳轮盘一起向相反于发动机的驱动方向的方向反转,而放掉动力弹簧的弹簧力。
还有,上述专利文件6中的发动机起动装置是设置有:一个动力弹簧蓄力机构;一个可将转动力蓄积在动力弹簧蓄力机构内的手拉绕绳轮盘;一个有一个停止器的复位操作杆,用于制止动力弹簧蓄力机构的输出侧的转动,以保持蓄积的转动力达到一个预定的力矩;以及一个传递机构,其可在停止器被脱离那一时刻将蓄积的转动力传递到内燃发动机的曲轴。在这种情况中,可将复位操作杆手动地从一个停止位置转换到一个空档位置,并且其可依靠与上述专利文件3中相同的操作自动地起动发动机。换言之,按照这种发动机起动装置,在复位操作杆被操作而被设定于空档位置时停止器才能处在停止位置处于稳定状态,借以制止动力弹簧蓄力机构的输出侧的转动。在这一状态,通过几次拉动卷绕的绳索,可将一个足够大的用于起动发动机的蓄积力储存在动力弹簧蓄力机构内,并且如果储存了足够大的蓄积力,复位操作杆就被自动地移动到空档位置,而同时起动发动机。所以,即使是体弱的人也能容易地起动发动机。
专利文件1:JP-U-1-91075
专利文件2:JP-B-52-23025
专利文件3:JP-A-2001-132591
专利文件4:JP-A-2002-327666
专利文件5:JP-A-2003-269300
专利文件6:JP-A-2001-65435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上述专利文件1中的发动机起动装置,即使在停止器构件不是配合于第二棘轮时拉动卷绕的绳索,第二棘轮也会随卷绕毂和固定第二动力弹簧的外端部分的盒子一起转动。因此,弹簧力没有被蓄积在第二动力弹簧内,因而发动机无法被驱动。所以,为了用该发动机起动装置起动发动机,需要预先使停止器构件配合于第二棘轮。还有,按照该起动装置,只有进行多次拉绳操作才能蓄积所需要的弹簧力,所以,对于力气正常的操作者来说,这是一种麻烦,操作者可能不习惯于那样的操作。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件2到5的发动机起动装置中,只要拉动卷绕的绳索就可使发动机自动地起动。因此,只要工作场地的工作空间是宽敞和稳定的,就可尽其允许地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例如在要用装有这种发动机起动装置的链锯修剪树木的情况下,工作场所大多需要用一个不稳定的脚手架在高处工作,并且工作场所周围有许多其它的枝叶。因此,在恶劣和窄小的空间里进行工作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而在这样的空间里难以进行大动作的拉绳操作。在很高而又难以放稳脚手架的工作场所,操作者把发动机处于停止状态的机具带到工作场所,操作者用与在一般工作场所相同的方式进行大动作的拉绳操作来起动发动机。但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受到周围枝叶的障碍或妨碍脚手架的固定,拉绳操作不能很好地进行。
还有,上述专利文件2到5中揭示的各发动机起动装置可被装在背负式机具上,例如树丛修剪机之类的机具,操作者背着发动机进行工作。背负式树丛修剪机的构造是,由一个挠性管把发动机和一个长的工作筒连接起来,一根挠性轴穿在挠性管里而连接于穿在工作筒里的传动轴,以及一个固定于工作筒的前端的旋转刀片随传动轴的转动而转动。还有,除挠性管之外,多根钢丝和前导钢丝插入设置在发动机和工作筒的连接端部之间。为了起动上述背负式树丛修剪机的发动机,例如,需要用左手握住长的工作筒,并用右手进行拉绳操作。
由于操作者背着发动机,这时的拉绳操作要通过把卷绕的绳索的操作手柄从近侧向前侧拉来完成。与向近侧拉绳的情况相比,这样的操作不仅很难进行,而且要求极大的拉力。甚至在发动机起动操作过程中也需要把在前端的旋转刀片保持在空气中,同时注意左手握着长的工作筒的近端部分的不稳定状态下的周围情况。
特别是,在上述专利文件3和4的发动机起动装置中,即使拉绳操作半途中断,绳索会自动地返回到原来的状态,就是卷绕在轮盘上,但由于单向转动装置能够阻止动力弹簧蓄能盒的反转,蓄积在动力弹簧内的力仍被保持。这趋向于发生一种情况,就是蓄积的力有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而意外释放,进而发动机被释放的力意外地起动。就此而言,在上述专利文件5的发动机起动装置中,即使拉绳操作半途中断以及卷绕的绳索被放开了,由于蓄积的反作用力,动力弹簧蓄能盒和绕绳轮盘会一起反转,且绳索被自动地回绕,动力弹簧的蓄积力被自动地释放。因此,发动机不会被意外地起动。
另一方面,按照专利文件6揭示的发动机起动装置,在施加停止器的状态,在通过拉动卷绕绳索在阻尼/蓄能装置内蓄积了足以起动发动机的力的状态,一个复位操作杆被自动地移动而使停止器脱开,从而可自动地起动发动机。因此,即便在这种起动装置中也不可能任意地选择发动机的起动时间。还有,为了把复位操作杆移动到空档位置以便起动发动机,需要以相同于常规的方式大动作并快速地拉动卷绕绳索。所以,在上述的高处,在需要强力而快速地拉动卷绕绳索但又由于周围操作空间窄小而难以进行拉绳操作的工作场所,需要在现场通过几次拉绳来起动发动机。在这种拉绳操作为不可能的情况中,就需要进行手工劳作,那将是效率极低的。
在上述专利文件1揭示的发动机起动装置中,根本不知道要进行多少次拉绳操作才能在动力弹簧内达到足以起动发动机的蓄积力。所以,在许多情况中,需要以非常的频率进行拉绳操作。如果拉绳操作的频率很低,不仅脱开停止器也不能起动发动机,而且长期期待的蓄积在动力弹簧内的蓄积力也会被释放。还有,在专利文件2的发动机起动装置中,是以两次拉绳操作来起动发动机。但是,起动不是用弹簧力来完成,或者还有发动机过早起动的危险。另一方面,专利文件3到5不能预告什么时候动力弹簧内蓄积了足以起动发动机的蓄积力。因此,在长期使用中动力弹簧的弹簧力会发生变化,发动机的起动时间会产生偏差,而这种偏差又是不能预告的。因此,在许多情况中,在起动发动机时会有点儿害怕。
就此而言,在上述专利文件6的发动机起动装置中,如果以一次拉绳操作在动力弹簧内蓄积了足以起动发动机的蓄积力,发动机就被自动而安全可靠地起动。因此,过和不及的拉绳操作不会发生。但是,与上述专利文件2到5相同,很难预告起动时间,而且不可能预先进行拉绳操作以备在任选的时间在任选的地方依靠简单的操作来起动发动机。
解决问题的措施
本发明的目的是同时地解决上述常规手动型发动机起动装置的各种问题,而且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起动装置,这种装置只要通过在容易进行发动机起动的工作场所进行拉绳操作就能容易地起动发动机,并且可以依靠拉绳操作预先在阻尼/蓄能装置内蓄积必需且足够的力,然后把未起动的发动机带到难以进行发动机起动操作的工作场所后,在工作现场进行一触即发的发动机起动。
上述目的可以用下述基本构造来有效地达到。换言之,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起动装置,其特点是它包括:仅通过对卷绕绳索的操来转动的转动驱动段;转动从动段,转动驱动段的转动被传递到该转动从动段;以及布置在转动驱动段和转动从动段之间的阻尼/蓄能装置,在驱动转动驱动段的过程中依靠转动驱动段的驱动,阻尼/蓄能装置可蓄积弹簧力同时起阻尼作用,并且依靠蓄积的力来驱动转动从动段,其中,阻尼/蓄能装置有模式转换装置,用于从第一起动模式转换到第二起动模式,在第一起动模式中,转动驱动段的转动通过阻尼/蓄能装置被直接传递到转动从动段,而在第二起动模式中,转动驱动段的转动排他地把力蓄积在阻尼/蓄能装置内,并可在需要的时间释放出蓄积在阻尼/蓄能装置内的蓄积力而使转动从动段转动;以及该模式转换装置具有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它们与阻尼/蓄能装置和转动从动段中的各个配合并与其脱离,而分别制止和允许阻尼/蓄能装置和转动从动段的反转;模式转换装置还具有单个转换操作装置,它与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协作地配合和脱离。
符合需要的是,在依靠操作转换操作装置而转换到第二起动模式时,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以如下方式与阻尼/蓄能装置和转动从动段配合,即:通过时间差机构,在脱离第二配合/脱离构件之后,经过一段所希望的时间后脱开第一配合/脱离构件的配合。
按照再一个优选的方面,阻尼/蓄能装置设有由转动驱动段的驱动来转动的毂筒和动力弹簧,转动驱动段设有单向转动机构,第一配合/脱离构件枢转安装在起动装置的盖箱上,并一体地设有配合/脱离部分和工作部分,该配合/脱离部分向围绕毂筒设置的配合/脱离部分被推动,工作部分与第二配合/脱离构件协作而使配合/脱离部分向配合/脱离方向转动,以及第二配合/脱离装置枢转安装在所述盖箱上,并一体地设有配合/脱离爪部分和工作部分,该配合/脱离爪部分在锁定方向上被推动而构成转动从动段的单向转动机构的一部分,而该工作部分则连接于操作装置而使所述配合/脱离爪部分与所述转动从动段配合并从其脱离。在这一情况中,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中的每一个都形成为L形的构件,它们的中心部分枢转安装在所述盖箱上。
还有,虽然不一定要设置在本发明内,但最好还是设置一个扭矩限制机构,在由所述阻尼/蓄能装置蓄积的力超过起动发动机所需要的负荷时,该扭矩限制机构就工作。在这一情况中,这个扭矩限制机构包括信号产生装置,用于在由阻尼/蓄能装置蓄积的力超过起动发动机所需要的负荷时产生信号。
工作和效果
该阻尼/蓄能装置的特点是它包括模式转换装置,用于把起动模式从第一起动模式转换到第二起动模式,在第一模式中,转动驱动段的转动通过阻尼/蓄能装置被直接传递到转动从动段,而在第二模式中,转动驱动段的转动排他地把力蓄积在阻尼/蓄能装置内,并可在需要的时间释放出蓄积在阻尼/蓄能装置内的蓄积力而使转动从动段转动,以及该模式转换装置有: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它们与阻尼/蓄能装置和转动从动段中的各个配合并从其脱离,而分别制止和允许阻尼/蓄能装置和转动从动段的反转;该模式转换装置还设有单个转换操作装置,它与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协作地与阻尼/蓄能装置和转动从动段配合并从它们脱离。
在装有这种型式的小型发动机的各种工作机具中,若发动机的起动场所是宽敞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安全地进行拉绳操作,对于熟练的操作者,最好是以相同于常规的方式通过大动作的拉绳操作利用阻尼/蓄能装置内的蓄积力直接起动发动机。另一方面,对于力气较小且不习惯起动操作的人,他希望能够按照他的愿意在一个选定的时间通过一次简单的操作来安全可靠地起动发动机。而且,即使是熟练的操作者,若是在高处例如在树上工作,也希望能够在一个选定的时间以简单的操作来起动发动机。
按照本发明,在通常情况下,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装置脱开于阻尼/蓄能装置和从动段,并确定第一起动模式,这种模式可通过拉动卷绕的绳索把转动驱动段的转动通过阻尼/蓄能装置直接传递到转动从动段而起动发动机。因此,熟练的操作者可在便于进行拉绳操作的工作场所在现场拉动卷绕的绳索,使转动驱动段的转动通过阻尼/蓄能装置直接传递到转动从动段而起动发动机,进行常规的发动机起动。在高处的危险现场或在不足以进行拉绳操作的窄小现场,可通过操作转换操作装置将起动模式从第一起动模式转换到第二起动模式,在这第二模式中,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装置配合于阻尼/蓄能装置和从动段,而将蓄积的力保持在阻尼/蓄能装置内。
如果起动模式转换到了第二起动模式,就可以在地面上便于进行拉绳操作的地方,在第二起动模式的状态下,通过拉动卷绕的绳索预先把所需要的蓄积力蓄积在阻尼/蓄能装置内,然后保持这种状态。这时,按照本发明的起动装置,可以多次拉动卷绕的绳索来把所需要的蓄积力蓄积在阻尼/蓄能装置内。操作者可带着处于这一蓄积状态的发动机到工作现场去,并通过对单个模式转换操作装置进行一次操作,就可几乎同时地从第二起动模式转换到第一起动模式。转换到第一起动模式的转换操作这时不仅转换了起动模式,而且也几乎同时地脱开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装置与阻尼/蓄能装置和从动段的配合,而能够一举释放出蓄积在阻尼/蓄能装置内的蓄积力并使转动从动段高速转动,借以立刻起动发动机。
所以,按照本发明,在通常情况下,可在第一起动模式的状态下通过一举拉动卷绕的绳索来起动发动机。但是,在难以进行拉绳操作的地方,发动机的起动可以这样来进行:首先从第一起动模式转换到第二起动模式,随后在便于进行拉绳操作的地方预先拉动卷绕的绳索,以在阻尼/蓄能装置内蓄积所需要的蓄积力,然后,在工作现场用模式转换操作装置(例如一推即变的转换装置)从第二起动模式转换到第一起动模式,从而立即起动发动机。在发动机起动之后,转换模式总是处在第一起动模式,亦即处于使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装置脱开于阻尼/蓄能装置和从动段的状态。在这个第一起动模式中,能够达到与这样的机器类型相同的功能,即其中在中断拉绳操作之后蓄积在阻尼/蓄能装置内的弹簧力被自然地放掉而不被保持,这与例如上述专利文件4揭示的发动机起动装置那种类型的机器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拉绳操作中断,以致发动机尚未起动人就离开了,蓄积的力也会从阻尼/蓄能装置自然地放掉而消失。因此,能够防止发动机意外起动。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能够依靠单个模式转换操作装置的一次操作几乎同时地驱动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装置而把发动机的起动模式从第一起动模式转换到第二起动模式或反之亦然。但是,在本发明的使用中,在以第二起动模式使阻尼/蓄能装置内蓄积了足以起动发动机的力的状态,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装置是配合于阻尼/蓄能装置和转动从动段而有意地阻止发动机的起动。在从第二起动模式转换到第一起动模式的情况中,亦即在脱开了与阻尼/蓄能装置和转动从动段配合着的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与阻尼/蓄能装置和转动从动段的配合的情况中,通过时间差机构,在脱离第二配合/脱离构件之后的一个预定的时间之后,第一配合/脱离构件才被脱离。
由于在脱开第一配合/脱离构件的配合和解除第二配合/脱离构件的配合之间设有时间差,如上所述,所以在第一配合/脱离构件配合于阻尼/蓄能装置的状态,只是第二配合/脱离构件与从动段的配合先被脱开,藉此能够防止由阻尼/蓄能装置内的蓄积力引起阻尼/蓄能装置的反转,从而能够避免蓄积力的消散,并能够把从阻尼/蓄能装置传递来的蓄积力的释放力通过从动段同时传递到发动机的曲轴,而一举起动发动机。第一配合/脱离构件与阻尼/蓄能装置的配合是在发动机起动的同时或就在其后被脱开的。结果,几乎全部蓄积在阻蓄置内的蓄积力都可被有效地传递到从动段,并且能够保证安全可靠地起动发动机。
作为另一个优选的方面,阻尼/蓄能装置有可由转动驱动段转动的毂筒和动力弹簧,以及转动从动段有单向转动机构。第一配合/脱离构件枢转安装在起动装置的盖箱上。模式转换操作装置的工作是这样的,即它的工作部分可使配合于毂筒的配合部分转动而对抗第二配合/脱离构件的几乎同时的迫使力,借以使与毂筒的配合脱开。这时,第二配合/脱离构件的工作部分的工作是略微先于第一配合/脱离构件,以及配合于从动段的配合爪部分被转动而对抗迫使力,从而脱开与从动段的配合。在这一情况中,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中的每一个都构造成L形的构件,并且它们的中心部分枢转安装在盖箱上。例如,模式转换操作装置被做成可与从动段那一侧的第二配合/脱离构件的工作部分协作,以及第二配合/脱离构件的工作部分被做成可与第一配合/脱离构件的工作部分协作。第二配合/脱离构件可被构造成例如能够配合/脱离于发动机那一侧的转动构件。如果第二配合/脱离构件被转动了,第一配合/脱离构件就随之一起工作。在这时,通过适当地设计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的布置和结构,可使第一配合/脱离构件略微迟后于第二配合/脱离构件的工作才开始转动。
还有,在上述发动机起动装置的转动部分里还设有一个扭矩限制机构的情况中,可检测由阻尼/蓄能装置蓄积的力是否达到了起动发动机所需要的负荷,借以防止再进行蓄积。因此,如果扭矩限制机构动作,就无需在阻尼/蓄能装置内蓄积更大的力。这可使拉动卷绕的绳索的操作恰到好处,无需多余无用的拉动。为了容易知道扭矩限制机构是否开始动作,信号产生装置可在阻尼/蓄能装置内蓄积了所需要的蓄积力时随扭矩限制机构一起工作,藉此发出一个例如声响或光的通知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链锯的发动机部分的剖视图,这个发动机装有本发明的发动机起动装置;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起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在这一实施例中附加地设置的一个扭矩限制机构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是从毂筒的敞开侧观看的;
图4是从一个盖箱的敞开侧观看的俯视图,其表示出发动机的一个第一起动模式时的内部状态,这种模式对应于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中的一个特征部分;
图5是从一个盖箱的敞开侧观看的俯视图,其表示出同一发动机在第二起动模式时的内部状态;
图6是一个外观俯视图,其表示出本发明采用的扭矩限制机构的另一个例子;
图7是沿着图6中的线VII-VII剖切并顺着箭头观看的剖视图;以及
图8是沿着图7中的线VIII-VIII剖切并顺着箭头观看的剖视图。
标号索引
1    发动机起动装置
2     盖箱
2a    圆柱形的轴毂部分2a
3     止动螺钉
4     用于卷绕的动力弹簧
5     动力弹簧盒
5a    圆孔
6     卷绕的绳索
6a    夹固器
7     用于卷绕的轮盘
7a    突起
8     棘轮
8a    (大直径的第一)棘轮
8b    (小直径的第二)棘轮
9     毂筒(日文:香箱)
9a    (动力弹簧)容纳部分
9b    突起部分
9b-1  锁定表面
9b-2  峰滑过部分
9b-3  斜坡表面
9c    棘轮齿10    蓄力弹簧
10a   外钩头部分
10b   内钩头部分
12    传动件
12a   圆柱形轴部分
12b   翼形件部分
13    环形盖子
14    第一配合/脱离构件
14a   配合部分
14b   工作部分
15    第二配合/脱离构件
15a   配合部分
15b      工作部分
16       滑动开关(模式转换操作装置)
16a      工作件
16b      滑动件
16b-1    缝口
17、18   扭力弹簧
19       连接件
80       棘轮
81       (大直径的)第一棘轮
81a      棘轮齿
81b      环槽部分
81c      凹凸表面
81c-1    凹的部分
81c-2    凸的部分
82       (小直径的)第二棘轮
82a      棘轮
82b      大直径的部分
82c      小直径的部分
82d      盲孔
82e      (蓄力弹簧的内钩头部分的)固定孔
83       压缩弹簧
84       刚性球
85       压缩弹簧
100      小型发动机
101      曲轴
102      风扇
103      发动机主体
104      输出轴
105      发动机箱体
106      操作手柄
106a     节流阀操作杆
D    驱动段
M    从动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发动机起动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这一实施例中,是以一个应用于链锯的空气冷却小型内燃发动机的起动装置作为例子。但是,同一型式的发动机起动装置可应用于草坪剪草机、回转锯等等。
图1是装有本发明的发动机起动装置的一个小型发动机的内部结构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安装在这种发动机起动装置的盖箱的内部的各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起动装置内的模式转换装置的脱开状态的内部结构视图。图5是表示起动定时选择装置的配合状态的内部结构视图。
如图1和2所示,这一实施例的小型发动机100装有本发明的发动机起动装置1、一个在起动装置1的转动从动段那一侧的棘轮8、一个能够自动地配合/脱离于棘轮8的曲轴101、一个固定地安装在曲轴101上的风扇102、一个联接于曲轴101的发动机主体103、一个联接于发动机主体的输出轴104、一个内部安装着这些装置的发动机箱体105、以及一个设置在箱体105的上表面的前和后侧之间并以其方式设置在一个左侧表面的垂向的操作手柄106。一个节流阀操作杆106a之类的东西安装于操作手柄106。
发动机起动装置1布置成靠近曲轴101的一端,其轴线大致与发动机100的曲轴101对准,如图2所示。发动机起动装置1是构造成容纳和安装在盖箱2内,如图2所示。一个圆柱形的轴毂部分2a设置在箱体本体2内,向曲轴侧伸出。下述的每个起动装置构件按序装配在圆柱形的轴毂部分2a上,并用止动螺钉3固定。
发动机起动装置1有转动驱动段D和转动从动段M。转动驱动段D设有:一个卷绕动力弹簧4,该弹簧的外钩子端头接触箱体本体2的内表面;一个动力弹簧盒5,其中心部分上有一个可装配在圆柱形的轴毂部分2a上的中心孔5a,动力弹簧盒5内装着卷绕动力弹簧4并与卷绕动力弹簧4的外钩子端头一起以接触状态固定于箱体本体2的内表面;一个一端有一个夹固器6a的卷绕绳索6;以及一个绕绳轮盘7,其用于把卷绕绳索6的另一端固定于绕绳周面而将卷绕绳索6卷绕在其上。另一方面,转动从动段M设有一个棘轮8,其具有不同直径的第一和第二棘轮部分8a和8b同轴地形成一个整体和布置。这一实施例中的阻尼/蓄能装置装在转动驱动段D和转动从动段M之间。
阻尼/蓄能装置有一个由圆的盒体构成的毂筒9和一个蓄力弹簧10构成,后者装在毂筒9内,如图2所示。按照这一实施例,如图3的放大图所示,毂筒9的容纳部分9a的内圆周表面设有间隔均匀的多个突起部分9b。突起部分9b形成本发明的扭矩限制机构的一部分。突起部分9b的形状描述如下。蓄力弹簧10的一个外钩头部分10a在绕绳轮盘7蓄力时的转动方向上沿着毂筒9的容纳部分9a的内圆周表面配合和附连。形成有一个锁定表面9b-1,其可使外钩头部分10a向蓄力弹簧10的蓄力方向转动。还有,从峰滑过部分9b-2到蓄力时的转动方向的后侧形成有一个斜坡表面9b-3,其平缓地向容纳部分9a的内圆周表面倾斜。蓄力弹簧10的内钩头部分10b固定于一个背面部分,靠近转动从动段M的棘轮8的圆柱形中心轴毂部分(未示)。
就突起部分9b来说,如果毂筒9被向蓄力方向转动,蓄力弹簧10内就将蓄积所希望的蓄积力,蓄力弹簧10的外钩头部分10a被脱开与突起部分9b的锁定,以及外钩头部分10a滑过突起部分9b,从而即使毂筒9转得再多,蓄力弹簧10内也不能蓄积更大的力。这时,如果使用者保持继续转动毂筒9,每当蓄力弹簧10的外钩头部分10a滑过突起部分9b时,就会发出滑过的声响,这就告诉使用者蓄积的力已经达到了需要的大小。在本发明中,不仅可在毂筒9和蓄力弹簧10之间构造扭矩限制机构,而且这个扭矩限制机构也可设置在转动从动段M里,对此下文还将予以描述。因此,其结构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
还有,在毂筒9的外圆周表面上,形成有一个作为单向转动机构的外圆周棘轮齿9c,其允许装在内部分里的蓄力弹簧10向蓄力方向转动,如图2所示,但制止其反转。一般是采用棘轮机构作为单向转动机构,并且可附加地采用一个诸如单向离合器的机构,例如轴承形状的离合器,并且其安装位置不必一定是毂筒9的外圆周表面。本发明的一个第一配合/脱离构件14可配合/脱离于外圆周棘轮齿9c。另一方面,在与毂筒9的绕绳轮盘7相对的背面形成有一个棘轮(未示),以及依靠随绕绳轮盘7一起转动的传动件12的转动,毂筒9被驱动而向蓄力弹簧10的蓄力方向转动。传动件12有一个圆柱形的轴部分12a和一对翼片部分12b,这两个翼片从圆柱形的轴部分12a的外圆周表面以180°的相位差延伸于直径方向,如图2所示。翼片部分12b从圆柱形的轴部分12a的中心沿着直径方向加宽,并构造成其在毂筒9的蓄力方向的那个侧面较厚,而在与蓄力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那个侧面较薄。
另一方面,在绕绳轮盘7的毂筒那一侧内表面上设有突起7a,其用于使翼片部分12b定位。在绕绳轮盘7的毂筒那一侧内表面上设有四个突起7a,如图2所示,并且它们是布置成两组成对突起7a,用于容纳传动件12的对称于绕绳轮盘7的转动中心的两个翼片部分12b。一对翼片部分12b被容纳并定位在两组成对突起7a之间。在转动绕绳轮盘7时,由于突起7a接触翼片部分12b,一对翼片部分12b随绕绳轮盘7一起转动。
通过压缩弹簧83,传动件12总是压在毂筒9的背面上,依靠绕绳轮盘7向蓄力方向转动而向同一方向转动的翼片部分12b的厚的部分被配合于形成在毂筒9的背面上的棘轮(未示),并使毂筒9向蓄力方向转动。这时,容纳在毂筒9的内部分里的蓄力弹簧10的内钩头部分10b牢靠地连接于从动段M的棘轮8,以及外钩头部分10a被锁定于形成在毂筒9的内圆周表面上的突起部分9b,如以上所述。然后,蓄力弹簧10使毂筒9向蓄力方向转动,直到蓄积起所需要的蓄积力。毂筒9的从动段那一侧的一个敞开表面被环形盖子13封闭,并可调节装在内部分里的蓄力弹簧10在轴向的运动。
转动从动段M设有棘轮8,该棘轮有大直径的第一棘轮8a和小直径的第二棘轮8b。蓄力弹簧10的内钩头部分10b是牢靠地连接于棘轮8,如前面所述,并且设置在发动机的曲轴上的一个离心离合器爪(未示)锁定于小直径的第二棘轮8b。因此,在发动机被起动之前,这个棘轮是处于静止状态而不是跟随着向毂筒9的蓄力方向转动。
图2中,用标号14、15和16标示的构件是本发明的最具特征的构件。标号14是本发明的第一配合/脱离构件,其可配合/脱离于形成在毂筒9的外圆周表面上的外棘轮齿9c。标号15是本发明的第二配合/脱离构件,其可配合/脱离于棘轮8的大直径的第一棘轮8a。标号16是一个滑动开关,其对应于模式转换操作装置,用于使第二配合/脱离构件15配合/脱离。
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14和15是形成为L形的,它们的弯曲部分可枢转到并排地靠近盖箱2的底部的上壁表面的位置,如图4和5中所示。第一配合/脱离构件14是由配合部分14a和工作部分14b构成,前者可配合/脱离于形成在毂筒9的外圆周表面上的外圆周棘轮齿9c,而后者可使配合部分14a围绕弯曲部分转动地动作。第一配合/脱离构件14被扭力弹簧17在使配合部分14a配合于毂筒9的外圆周棘轮齿9c的方向推动。另一方面,第二配合/脱离构件15是由配合爪部分15a和工作部分15b构成,前者可配合/脱离于棘轮8的直径大的第一棘轮8a,而后者可使配合部分15a围绕弯曲部分转动地动作。第二配合/脱离构件15被扭力弹簧18在使配合爪部分15a配合于直径大的第一棘轮8a的方向推动。
还有,在这一实施例中,滑动开关16是以可在图4中的横向滑动的方式附连于盖箱2的上表面端部。如图4和5中所示,滑动开关16的结构有一个操作件16a和一个滑动件16b,前者的上部向上侧弯曲而外翻并且上表面形成为多个凹凸表面,而后者是设置成从其下表面向下侧突出并适配和插入在形成在盖箱2上的一个缝口(未示)里。由一个连接件19把滑动件16b连接于第二配合/脱离构件15的工作部分15b的引导端部。连接件19的一端附连于第二配合/脱离构件15的工作部分15b的引导端部而可以相互转动,而连接件19的另一端是可滑动地附连于形成在滑动件16b上的缝口16b-1。
还有,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14和15是这样布置的,使第二配合/脱离构件15的工作部分15b的引导端部从上向下推第一配合/脱离构件14的工作部分14b的引导端部,以及在第二配合/脱离构件15通过连接件19脱离棘轮8的大直径棘轮8a状态,第一配合/脱离构件14的配合部分14a被脱离于毂筒9的外圆周棘轮齿9c,如图4中所示。还有,反过来说,通过把滑动开关16从图4中盖箱2的右侧向图5中所示的左侧滑动,可脱开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14和15与连接件19的约束,以及依靠扭力弹簧17和18的弹性力,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14和15可被向使它们分别配合于外圆周棘轮齿9c和棘轮8的大直径棘轮8a的方向转动。
换言之,在这一实施例中,如果把滑动开关16从图4中盖箱2的左侧滑向右侧,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14和15就被脱开与毂筒9的外圆周棘轮8c和棘轮8的大直径的第一棘轮8a的配合。在这一情况中,如果通过拉动卷绕的绳索6而转动绕绳轮盘7来使毂筒9转动,那么就能在蓄力弹簧10内蓄积足够的弹簧力,并且蓄积的力达到足以起动发动机的程度,该转动力可通过从动段M的棘轮8驱动离心离合器(未示)而传递到发动机的曲轴,进而起动发动机。另一方面,如果拉动卷绕的绳索6的操作半途中断,毂筒9和棘轮8就作反向的转动,直到那时蓄力弹簧10内蓄积的弹簧力自动地释放,这是因为毂筒9和从动段M的棘轮8不配合于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14和15。结果,即使拉动卷绕的绳索6的操作半途中断而放开了手,阻尼/蓄能装置的蓄积力也自然地被释放。因此,不存在发动机被意外起动的危险。这是本发明的第一起动模式。
另一方面,如果把在第一起动模式中位于盖箱2的右侧的滑动开关16向盖箱2的左侧滑动,那么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14和15就暴露于扭力弹簧17和18的弹性力而分别配合于毂筒9的外圆周棘轮齿9c和棘轮8的大直径棘轮8a。在这一状态,可以通过拉动卷绕绳索6而转动绕绳轮盘7来使毂筒9向蓄力方向转动,但反向转动被制止。同时,从动段M的棘轮8完全被阻止转动。因此,如果通过拉动卷绕的绳索6使绕绳轮盘7转动,那么毂筒9就被转动以及仅在蓄力弹簧10内进行力的蓄积。
因此,即使拉动卷绕的绳索6的操作半途中断而放开了手,蓄积的力仍旧被保持在毂筒9和棘轮8之间。因此,例如在一个力气较小的人进行拉绳操作时,或在不能方便地进行拉绳操作的地方,在多次拉动卷绕绳索6而在蓄力弹簧10内蓄积了足以起动发动机的弹簧力之后,就能起动发动机。依靠由上述扭矩限制机构的工作发出的通知信号,可以准确无误地知道这时已蓄积的弹簧力是否足以起动发动机。如果在如上述那样蓄积了足够的弹簧力之后把滑动开关16滑向原来第一起动模式的位置,第二配合/脱离构件15和棘轮8的第一棘轮8a之间的配合首先被脱开而立即起动发动机,然后,第一配合/脱离构件14相对毂筒9的外圆周棘轮齿9c的配合在如上所述的微小时间差之后被脱开。这种状态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起动模式。
如上所述,按照这一实施例,可以通过滑动在盖箱2的表面上的滑动开关16来在第一起动模式和第二起动模式之间进行起动模式转换。在第一起动模式中,依靠拉动转动驱动段D的卷绕的绳索6的操作可使绕绳轮盘7向发动机转动的方向转动,蓄力弹簧10内可蓄积所需要的弹簧力,同时使阻尼/蓄能装置的毂筒9向同一方向转动,蓄积的力被直接地传递到对应于从动段M的棘轮8,并且如果蓄积的力达到起动发动机所必须和足够的力,发动机就被自动地起动。在第二起动模式中,是通过拉动转动驱动段D的卷绕的绳索6而使阻尼/蓄能装置的毂筒9转动,来预先地在蓄力弹簧10内蓄积用于起动发动机所需要的弹簧力,然后可以在任何选择的地方在需要的时间在蓄积的力被保持着的状态使蓄积在蓄力弹簧内的力释放,而在现场瞬间地起动发动机。
还有,下面将参照附图具体地说明这一实施例的发动机依靠第一和第二起动模式来转换起动的方式。
在由一个熟练的人在宽敞的地方进行操作的情况中,在工作场地一次就可起动发动机,首先把滑动开关16滑动到第一起动模式那一侧,如图4中所示。在这一情况中,绕在绕绳轮盘7上的卷绕绳索6被强劲而快速地拉出。在拉绳的过程中,绕绳轮盘7被向发动机的转动方向转动而通过装在绕绳轮盘7上的传动件12使毂筒9向同一方向转动。在装在毂筒9里的蓄力弹簧10中,外钩头部分10a是被锁定于突起部分9b的锁定表面9b-1,而突起部分9b是形成在毂筒9的内圆周表面上的扭矩限制机构的一部分,以及内钩头部分10b是被发动机(未示)那一侧的离心离合器固定于从动段M的棘轮8,处于停止状态。一次转动毂筒9的转动力是被顺序地蓄积在外钩头部分10a和内钩头部分10b之间。
蓄积的力被直接地传递到棘轮8,但要到离心离合器脱开时才能使从动段M的棘轮8转动。如果蓄力弹簧10内蓄积的弹簧力达到超过发动机的最大负荷的程度,蓄积的力就使离心离合器(未示)转动而起动发动机。如果发动机被起动了并达到了正常转速,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离心离合器就脱离棘轮8,而发动机继续转动。在这种情况中,如果拉动卷绕的绳索6的操作中断而放开了手,由于拉动卷绕的绳索6而蓄积了力的卷绕动力弹簧4将使绕绳轮盘7反转而回到初始状态,并自动地把绳索6重新卷绕起来。
换言之,用上述第一起动模式起动发动机被限制于依靠一次拉绳操作而可起动发动机的时候。发动机起动装置当前可广义地分成为两种类型。其中之一是上述专利文件3、4和6中揭示的发动机起动装置,而另一种是上述专利文件5中揭示的发动机起动装置。前者是这种类型的,即蓄积在毂筒和从动段之间的蓄力弹簧内的弹簧力即使拉绳操作半途中断也是被保持着而不会放掉。后者是这种类型的,即如果拉绳操作半途中断了,由于毂筒可以反转,蓄积在毂筒和从动段之间的蓄力弹簧内的弹簧力会被自然地放掉。这两种类型在一点上是没有不同的,即如果在毂筒和从动段之间蓄积了超过发动机的最大负荷的弹簧力,发动机就会被自动地驱动。
还有,要是操作者没有多大力气,或是在树上或岩石上工作,工作场所的周围很窄小,从而必须在不能通过一次拉动卷绕的绳索6的操作来起动发动机的场所进行工作,则首先要检查滑动开关16是否定位在第二起动模式。换言之,要检查是否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14和15分别配合于毂筒9的外圆周棘轮齿9c和从动段的棘轮8。如果完成了第二起动模式的检查,就可在可以进行拉动卷绕的绳索6的操作的地方拉动卷绕的绳索6。于是,将起动发动机所需要的蓄积力施加于棘轮8和毂筒9之间的蓄力弹簧10。根据扭矩限制机构发出的通知信号,可知道这时已蓄积了起动发动机所需要的弹簧力。
在这一情况中,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14和15是分别地配合于毂筒9的外圆周棘轮齿9c和从动段M的棘轮8。因此,由于毂筒9只能向发动机起动方向转动且棘轮8的转动被强迫制止,毂筒9就不能发生反转,蓄积在毂筒9和棘轮8之间的蓄力弹簧10内的蓄积力不会被自然地放掉。所以,为了蓄积起动发动机所需要的蓄积力,可以通过多次拉绳操作而不是只靠唯一一次拉绳操作来蓄积所需要的蓄积力。
在如上所述地在蓄力弹簧10内蓄积了足以起动发动机的弹簧力之后,操作者可带着处于停止状态的发动机到工作场地去,并把上述滑动开关16滑动到第一起动模式的位置。由于滑动操作,第二配合/脱离构件15被脱离于从动段M那一侧的棘轮8,以及蓄力弹簧10的蓄积力立即被释放出来而使棘轮8高速转动。依靠这一转动就可通过曲轴(未示)起动发动机。第一配合/脱离构件14被转动而对抗扭力弹簧17的迫使力,同时跟随第二配合/脱离构件15在发动机被起动的同时或在略微迟于发动机起动的一个时间的动作,第一配合/脱离构件14被脱离于毂筒9的外圆周棘爪部分9c。如上所述,通过使第一配合/脱离构件14的配合/脱离对第二配合/脱离构件15的配合/脱离有一个延迟,由蓄力弹簧10释放出来的几乎全部的力都被用作棘轮8的转动力。因此,可以做到有效的转动传递。
应该注意到,在如上所述地以第二起动模式在蓄力弹簧10内蓄积了力之后将用于起动发动机的滑动开关16从第二起动模式的位置滑动到第一起动模式的位置。换言之,按照本发明的发动机起动装置,除用于起动发动机的转换功能之外,第二起动模式下的转换操作意味着总是在完成发动机起动之后回到第一起动模式。正因为如此,在特殊地想要按照本发明的第二起动模式起动发动机时,需要先检查起动模式是否已转换到第二模式。但是,在按照第一起动模式起动发动机的情况中,不必进行检查。
在这一情况中,本发明的扭矩限制机构不限于利用在毂筒9和蓄力弹簧10之间的锁定机构,而是可以采用其它的扭矩限制机构。图6-图8表示出一个发动机起动装置的一个棘轮80,其对应于采用另一种扭矩限制机构的第二实施例。在从动段M中的棘轮80里采用了扭矩限制机构,取代了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毂筒9。因此,在这一实施例中,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蓄力弹簧10的内钩头部分10b是以相同于第一实施例的方式牢靠地连接于靠近棘轮80的背面的中心部分的一个位置,而蓄力弹簧10的外钩头部分10a是以相同于常规的方式牢靠地连接于毂筒9的内圆周表面的一部分。所以,在这一实施例中,只有棘轮80的结构和蓄力弹簧10的固定结构是部分地不同的,而其它构件的结构和布置与上述实施例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因此,以下的描述将仅针对内部装有扭矩限制机构的棘轮80的结构和扭矩限制机构。
这一实施例的棘轮80也设有一个大直径的第一棘轮81和一个小直径的第二棘轮82,它们在同一个轴上,呈阶梯状,这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但是,在这一实施例中,第一棘轮81和第二棘轮82不是固定在一起。而是两个独立的零件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装配成一个整体。
大直径的第一棘轮81是一个环形的板状构件,棘轮齿81a形成在其外圆周表面上,如图7和8中所示,圆周方向连续的环槽81b形成在其内圆周表面上,在圆周方向以相同的节距连续的凹凸表面81c以同样的方式形成在其底面上。另一方面,在小直径的第二棘轮82上,大直径的部分82b和小直径的部分82c以阶梯状同轴地形成为一个整体,如图7中所示,以及棘轮齿82a是形成在小直径的部分82c的外圆周表面上。还有,第二棘轮82的大直径部分82b的厚度是确定为可滑动地配合于形成在第一棘轮81的内圆周表面上的环槽81b,以及向中心方向延伸的两个盲孔82d以180°的相位差形成在外圆周表面上。两个压缩弹簧85分别装在两个盲孔82d内,两个小直径的刚性球84分别装在外径向端部分。
如果把第二棘轮82的大直径部分82b的外圆周部分装配于第一棘轮81的环槽81b,刚性球84就被压缩弹簧85向外径向侧顶而压在形成在大直径的第一棘轮81的环槽81b内的凹凸表面81c上。在刚性球84配合在凹凸表面81c的凹的部分81c-1上时,由于压缩弹簧85的弹簧力,第一和第二棘轮81和82可被整体地转动或以所希望的扭矩差相对转动。在这一情况中,在这一实施例中,为了减轻这个装置的重量,把第二棘轮82的转动中心部分减薄以做成为空心的。还有,在图6中,标号82e标示一个固定孔,装在毂筒(未示)里的蓄力弹簧的内端部分配合并固定在这个孔里。但是,蓄力弹簧端部的配合和固定方法以及固定位置不限于该实施例的图中在第二棘轮82上的作法,而是可以采用各种方式。
下面,将简述用第二实施例的发动机起动装置以第二起动模式进行发动机的起动,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可参照图示第一实施例的图2。在这种情况中,即使按照第一起动模式起动发动机,由于扭矩限制机构是以同样的方式起作用,所以这里的描述仅针对用第二起动模式起动发动机。
甚至在这个第二实施例中,也要首先通过操作滑动开关16把起动模式转换到第二起动模式。在检查起动模式已转换到第二起动模式,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14和15已分别配合于毂筒9的外圆周棘轮齿9c和第一棘轮81的棘轮齿81a之后,通过拉动卷绕的绳索6来驱使绕绳轮盘7转动。绕绳轮盘7的转动力通过传动件12传递到毂筒9而使毂筒9向发动机的转动方向转动。依靠毂筒9转动,外钩头部分10a牢靠地连接于毂筒9的内圆周表面,内钩头部分10b牢靠地连接于第二棘轮82,藉此弹簧力就在毂筒9内蓄积起来。如果蓄积的力达到足以起动发动机的程度,施加于小直径的第二棘轮82的用于力蓄积的蓄积力就释放出来。
如果释放的力超过刚性球84依靠压缩弹簧85的弹簧力顶在形成在大直径的第一棘轮81的内圆周表面上的凹凸表面81c的凹的部分81c-1上的力,刚性球84就越过凹凸表面81c的凸的部分81c-2。相应地,在这一状态,刚性球84仅越过凹凸表面81c的凸的部分81c-2但随后拉动卷绕的绳索6。结果,小直径的第二棘轮82只是惰转,蓄力弹簧10内不再蓄积更大的力。还有,在这种惰转的情况下,每当刚性球84越过凹凸表面81c的凸的部分81c-2时,就会发出越过的声响,这可告诉操作者已经蓄积了足以起动发动机的弹簧力。所以,操作者不必过分地拉动卷绕的绳索6。
如果如上所述地在蓄力弹簧10内蓄积了足够的力,就建立起了随时可以起动发动机的状态。因此,如果在达到该状态后操作者在保持发动机停止的同时走到要去的工作场地,并在现场在任一时刻把滑动开关16转换到第一起动模式那一侧,就可立即起动发动机。在这一情况中,为了防止滑动开关16意外地移动到第一起动模式那一侧,可给这个滑动开关设置一个锁定机构(未示),在起动操作之前可把这个锁定机构解开,或者用一个可开闭的盖子来保护滑动开关16,只有打开这个盖子才能操作它。
从上述描述应能理解,按照本发明的发动机起动装置,可以转换和选择第一起动模式和第二起动模式,在第一模式中,仅通过一次拉绳就可起动发动机,这可由熟练的操作者来进行;而在第二模式中,通过预先多次拉绳来使蓄力弹簧内蓄积起动发动机所需要的弹簧力,这可由力气较小的操作者或者在不便于进行拉绳操作的地方或不能进行一次拉绳起动的情况中来进行,然后,可以在工作现场在任一选定的时间以一个简单的操作来起动发动机。而且,在附加地设置扭矩限制机构的情况中,不必进行无用的拉绳操作。

Claims (6)

1.一种发动机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转动驱动段;
转动从动段,所述转动驱动段的转动被传递到该转动从动段;以及
阻尼/蓄能装置,该阻尼/蓄能装置设在所述转动驱动段和所述转动从动段之间,在驱动所述转动驱动段的过程中,该阻尼/蓄能装置依靠所述转动驱动段的驱动蓄积力并同时起阻尼作用,并且依靠蓄积的力通过所述转动从动段起动发动机,
其中,所述阻尼/蓄能装置设有模式转换装置,该模式转换装置用于从第一起动模式转换到第二起动模式,在所述第一起动模式中,所述转动驱动段的转动通过所述阻尼/蓄能装置直接传递到所述转动从动段,而在所述第二起动模式中,所述转动驱动段的转动排他地将力蓄积在所述阻尼/蓄能装置内,并在需要的时间释放出蓄积在所述阻尼/蓄能装置内的蓄积力而使所述转动从动段转动,以及
所述模式转换装置具有:
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它们与所述阻尼/蓄能装置和所述转动从动段中的各个配合和从其脱离,而分别制止和允许所述阻尼/蓄能装置和所述转动从动段的反转;以及
单个转换操作装置,所述转换操作装置被构造成机械协作地共同操作所述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以使所述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可以与所述阻尼/蓄能装置和所述转动从动段分别配合并从所述阻尼/蓄能装置和所述转动从动段脱离,其中
所述第一配合/脱离构件枢转安装在所述起动装置的盖箱上,并一体地设有配合部分和工作部分,所述配合部分向围绕所述阻尼/蓄能装置设置的配合/脱离部分被推动,所述工作部分与所述第二配合/脱离构件协作而使所述配合部分向配合/脱离方向转动,并且
所述第二配合/脱离装置枢转安装在所述盖箱上,并一体地设有配合爪部分和工作部分,所述配合爪部分在所述转动从动段的锁定方向被推动,所述工作部分连接于所述操作装置而使所述配合爪部分与所述转动从动段配合并从所述转动从动段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依靠操作所述转换操作装置转换到所述第二起动模式时,所述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以如下方式与所述阻尼/蓄能装置和所述转动从动段配合并从它们脱离,即:通过时间差机构,在脱开所述第二配合/脱离构件的配合之后,经过一段所希望的时间后脱开所述第一配合/脱离构件的配合。
3.如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蓄能装置设有由所述转动驱动段的驱动来转动的毂筒和装在该毂筒内的动力弹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配合/脱离构件中的每一个都形成为L形的构件,它们的中心部分枢转安装在所述盖箱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扭矩限制机构,该扭矩限制机构在由所述阻尼/蓄能装置蓄积的力超过起动发动机所需要的负荷时工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信号产生装置,用于在由所述阻尼/蓄能装置蓄积的力超过起动发动机所需要的负荷时依靠所述扭矩限制机构的工作来产生信号。
CN200580049853.3A 2005-12-20 2005-12-20 发动机起动装置 Active CN1011894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5/023375 WO2007072550A1 (ja) 2005-12-20 2005-12-20 エンジン始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9427A CN101189427A (zh) 2008-05-28
CN101189427B true CN101189427B (zh) 2011-08-17

Family

ID=38188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49853.3A Active CN101189427B (zh) 2005-12-20 2005-12-20 发动机起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658175B2 (zh)
EP (1) EP1965073B1 (zh)
CN (1) CN101189427B (zh)
ES (1) ES2593034T3 (zh)
WO (1) WO20070725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6193B2 (ja) * 2005-02-08 2009-12-02 ハスクバーナ・ゼノア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始動装置とエンジンとの間の動力伝達機構
US7886709B2 (en) * 2009-05-29 2011-02-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pring start for a vehicle engine
JP5428093B2 (ja) * 2009-08-29 2014-02-26 スターテング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エンジンの始動装置
US20120138882A1 (en) * 2010-12-02 2012-06-07 Mack Thomas Moore In-line strainer with tension control mechanisms for use on high tensile wire
DE202011000610U1 (de) 2011-03-17 2012-06-18 Makita Corporation Startvorrichtung für mindestens eine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insbesondere Seilzugstartvorrichtung
TWI413729B (zh) * 2011-08-26 2013-11-01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Engine flameout restart signal generation mechanism
CN103075287B (zh) * 2013-02-07 2015-06-10 白文广 风冷柴油机安全起动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1880A (zh) * 2002-02-15 2003-12-17 昭和机器工业株式会社 蓄力式起动器装置
CN1512058A (zh) * 2002-12-27 2004-07-14 昭和机器工业株式会社 蓄力式起动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10443A (en) * 1959-03-19 1961-11-28 Garland E Lyvers Engine starting device
US3861374A (en) * 1971-05-05 1975-01-21 Mccullock Corp Lightweight chain saw with engine restarting syste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tarting a war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S5223025B2 (zh) 1972-05-23 1977-06-21
US4104927A (en) * 1976-11-29 1978-08-08 Jensen Jorn Benned Engine starter
US4480605A (en) * 1983-05-09 1984-11-06 Brunswick Corporation Recoil starter
US4582030A (en) * 1984-03-02 1986-04-15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Mounting recoil starter
JPS6491075A (en) 1987-10-02 1989-04-10 Hitachi Ltd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measuring apparatus
JP2579650B2 (ja) 1987-11-27 1997-02-05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体内用レーザ光照射装置
JPH0191075U (zh) 1987-12-08 1989-06-15
JPH01191075A (ja) 1988-01-27 1989-08-01 Nec Corp 半導体エージング装置
JPH0724614Y2 (ja) * 1988-03-16 1995-06-05 株式会社共立 内燃機関用始動装置
US5083534A (en) * 1989-04-05 1992-01-28 Mitsubish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Spiral spring type starter apparatus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5223025A (ja) 1992-02-10 1993-08-31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タンク内圧力制御装置
JPH07174061A (ja) * 1993-05-07 1995-07-11 Nitsukari:Kk 畜力式リコイルスタータ
US6325036B1 (en) * 1998-10-30 2001-12-04 Briggs & Stratton Corporation Starting and stopping devic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6615787B2 (en) * 1998-10-30 2003-09-09 Briggs & Stratton Corporation Engine starting and stopping device
US6230678B1 (en) * 1998-10-30 2001-05-15 Briggs & Stratton Corporation Starting and stopping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4017792B2 (ja) 1999-08-25 2007-12-05 株式会社共立 蓄力式スタータ装置
US6508220B1 (en) * 1999-08-25 2003-01-21 Kioritz Corporation Starter
JP3274671B2 (ja) 1999-08-25 2002-04-15 株式会社共立 スタータ装置
JP2002327666A (ja) * 2001-03-01 2002-11-15 Starting Ind Co Ltd スタータ装置
ATE357590T1 (de) * 2001-04-27 2007-04-15 Maruyama Mfg Co Startvorrichtungen für brennkraftmaschinen
JP4109838B2 (ja) * 2001-05-25 2008-07-02 スターテング工業株式会社 リコイルスタータ装置
JP4069971B2 (ja) 2002-03-12 2008-04-02 ハスクバーナ・ゼノア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リコイルスタータ
JP2004068639A (ja) * 2002-08-02 2004-03-04 Showa Kiki Kogyo Kk ロック式蓄力スタータ装置
JP3680052B2 (ja) * 2002-09-26 2005-08-10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エンジンのリコイルスタータ
JP4346922B2 (ja) * 2002-10-21 2009-10-21 スターテング工業株式会社 リコイルスタータ
JP3878564B2 (ja) * 2003-02-28 2007-02-07 スターテング工業株式会社 蓄力式リコイルスタータ
JP2005337224A (ja) * 2004-04-28 2005-12-08 Komatsu Zenoah Co エンジン始動装置
JP4271621B2 (ja) * 2004-06-11 2009-06-03 ハスクバーナ・ゼノア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始動装置
US7252065B1 (en) * 2006-05-11 2007-08-07 Husqvarna Outdoor Products Inc. Energy storing star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1880A (zh) * 2002-02-15 2003-12-17 昭和机器工业株式会社 蓄力式起动器装置
CN1512058A (zh) * 2002-12-27 2004-07-14 昭和机器工业株式会社 蓄力式起动器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116388A 2004.04.15
JP特开2004-263615A 2004.09.24
JP特开2004-68639A 2004.03.04
JP特开2005-337224A 2005.12.0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593034T3 (es) 2016-12-05
US7658175B2 (en) 2010-02-09
EP1965073A4 (en) 2012-04-25
EP1965073B1 (en) 2016-07-06
WO2007072550A1 (ja) 2007-06-28
EP1965073A1 (en) 2008-09-03
US20080283017A1 (en) 2008-11-20
CN101189427A (zh) 2008-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9427B (zh) 发动机起动装置
US7201130B2 (en) Recoil starter
EP1413747B1 (en) Recoil starter
JP2005299675A (ja) 内燃エンジン用始動停止装置
KR100981903B1 (ko) 리코일 스타터
JP4523469B2 (ja) リコイルスタータ
EP1647706B1 (en) Recoil starter
JP4995563B2 (ja) 刈払い機用ロータリカッタ
WO2011112488A1 (en) Gas powered self contained portable winch
AU2003243477A2 (en) Recoil starter with damper/buffering spring
WO2004033896A1 (en) Recoil starter with damper/buffering spring
JP2005328847A (ja) 動力工具用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WO2006085473A1 (ja) エンジン始動装置とエンジンとの間の動力伝達機構
US20040168668A1 (en) Recoil starter of force accumulation type
JP2011043081A (ja) 電動工具を用いて作業機のエンジンを始動するためのアタッチメント
JP4271621B2 (ja) エンジン始動装置
US3763842A (en) Lightweight chain saw with engine restarting syste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tarting a war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5981530B (zh) 割草机及其离合器
EP2846034A1 (en) Starter unit for a mobile device with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5337224A (ja) エンジン始動装置
CN212479445U (zh) 手拉辅助启动器的启动轮
KR200423850Y1 (ko) 소형엔진 시동장치
WO2019187052A1 (ja) リコイルスタータ
JP2004084641A (ja) リコイルスタータ
JP2005090294A (ja) リコイルスタ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CHI HARNOUNITED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KABUSHIKI KAISHA SANORE

Effective date: 200807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704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Komatsu Zenoa KK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abushiki Kaisha Sanore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