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8016A - 环境负荷计算方法、环境负荷计算程序以及单位换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环境负荷计算方法、环境负荷计算程序以及单位换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8016A
CN101188016A CNA2007101936076A CN200710193607A CN101188016A CN 101188016 A CN101188016 A CN 101188016A CN A2007101936076 A CNA2007101936076 A CN A2007101936076A CN 200710193607 A CN200710193607 A CN 200710193607A CN 101188016 A CN101188016 A CN 1011880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rrying capacity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table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936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8016B (zh
Inventor
熊泽孝明
山本典明
关谷善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88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8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880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80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生产后的产品的环境负荷值的统计处理中,当具有单位不匹配的品种存在的情况下,不需要修改生产一侧的系统,并且供应商的环境负荷值的登记工时不增大的技术。本发明的解决方法在设计时制作用于算出由供应商登记的环境负荷的补正信息。使用该补正信息算出设计时的环境负荷值。当算出实际生产了经过设计的产品环境负荷值的情况下,使用在设计时制成的补正信息,算出环境负荷值。

Description

环境负荷计算方法、环境负荷计算程序以及单位换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产品的环境负荷的技术。
背景技术
现在例如,RoHS(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有害物质限制),EuP(Energy Using Products,能源利用产品)等,以欧洲为中心强化环境规定。根据这种规定,制造商有必要正确地评价产品的环境负荷。
作为评价产品的环境负荷的方法,例如有评价在产品中含有的化学物质的方法、评价从产品的生产到废弃为止所排出的CO2(二氧化碳)等的量的产品寿命评价(LCA:Life Cycle Assessment)等。这种环境影响评价根据表示构成产品的品种的构成信息、每个品种的环境负荷信息来评价。具体地说,例如,当评价化学物质的情况下,生产商从各品种的购入源企业(供应商)得到在产品的构成信息中记载的全部的品种的化学物质信息。制造商通过统计得到的化学物质信息,算出在该产品中含有的化学物质,算出环境负荷。
为了正确地与法律规定对应,一般化学物质的评价分设计时和生产后的2个阶段实施。
在设计时算出产品的环境负荷的技术记载在特开2003-256504号公报中。在为了在设计时算出产品的环境负荷而使用的品种表中,品种使用品种代码记述。该各品种代码为了使生产采购时间和成本最佳化,将许多供应商的品种号码联系起来。即,1个品种代码有时表示由许多供应商各自提供的品种,和由1个供应商提供的许多品种。因此,在设计时的评价中,进行在能够使用的全部的品种中假定了最差的情况的评价以便不管使用哪个品种都没问题。
生产后的环境负荷的评价对在产品的生产中实际使用的品种进行。在此,如上所述,1个品种代码有时表示许多供应商各自提供的品种,和1个供应商提供的许多的品种。即,即使是相同的品种代码的品种,也有包含在该品种中的化学物质的含有量不同的情况。在设计时的环境负荷的评价中虽然假想了最差的情况进行,但在生产后的环境负荷的评价中,进行与实际生产的每个产品的品种构成对应的正确的化学物质评价。
产品的环境负荷通过在各品种的使用量上乘上该品种的环境负荷,以产品单位累计来统计。在此,构成信息和在产品生产中实际使用的品种的信息(实绩信息)是在本公司中制成的信息。另一方面,品种的环境负荷信息是从供应商那里得到的信息。这样,构成产品的品种的信息、各品种的环境负荷信息的登记源不同。因此有时品种的使用量的单位和环境负荷信息的登记单位不一致。
作为这样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考虑将在品种表和实绩信息中使用的单位事前通知给供应商,以供应商指定的单位登记环境负荷信息的方法。但是即使是相同的品种,记载在品种表和实绩信息中的单位也有因事业部不同而不同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在上述的方法中供应商必须将环境负荷信息对每个进货地变换后登记。因此供应商的登记工时大,存在变成环境负荷信息的收集延迟的原因的问题。
作为其他的解决方法,有与供应商登记的环境负荷信息的登记单位一致地改变产品的使用量的单位的方法。但是记载到品种表中的品种的使用量也可以在品种的采购和生产管理中使用,化学物质信息的登记单位并不限于一定和这些目的一致的值。因此如果改变品种表的单位,则需要改造生产管理系统等的现有的系统,存在系统的开发工时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每个产品个体的品种构成自动并且高精度地计算在实际生产的产品的环境负荷的部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增大供应商的环境负荷信息的登记工时,并且不会对现有的生产管理系统有影响,可以进行环境负荷统计的技术。
本发明就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其特征在于:将为了在第1评价系统中变换不同的单位而使用的变换信息,在第2评价系统中使用而算出环境评价值。
此外,本发明的环境负荷计算方法,算出在由多个品种构成的产品的设计时的环境负荷值的设计产品评价系统、和算出在生产系统中所生产的上述产品的环境负荷值的生产产品评价系统的每一个根据上述每个品种的登记单位的环境负荷值算出上述产品的环境负荷值,其特征在于:使具有针对上述每个品种存储将上述登记单位变换为在上述生产系统中适用的使用量单位的变换信息的存储装置的上述设计产品评价系统执行以下步骤:第1变换步骤,针对构成所设计的产品的上述每个品种,基于上述变换信息,将上述登记单位的环境负荷值变换为上述使用量单位的环境负荷值;第1环境负荷计算步骤,根据上述变换结果,算出上述所设计的产品的环境负荷值;和第1输出步骤,将上述所设计的产品的环境负荷值输出到第1输出装置,使上述生产产品评价系统执行以下步骤:取得上述变换信息的步骤;第2变换步骤,针对构成在上述生产系统中所生产的产品的上述每个品种,基于上述变换信息,将上述登记单位的环境负荷值变换为上述使用量单位的环境负荷值;第2环境负荷计算步骤,根据上述变换结果,算出在上述生产系统中所生产的产品的环境负荷值;和第2输出步骤,将上述算出的环境负荷值输出到第2输出装置。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供应商可以将进货的品种的环境负荷的单位设置成任意。由此,不需要根据进货源以不同的单位登记环境负荷等,可以降低工时。此外,制造商可以直接使用供应商登记的环境负荷单位。因而,因为不需要在设计工序、生产工序等中使用的单位的改变等,所以可以降低系统的开发工时数。
附图说明
图1是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表示系统构成例子的图。
图2是在同一实施方式中表示设计终端的构成例子的图。
图3是在同一实施方式中表示生产管理终端的构成例子的图。
图4是在同一实施方式中表示评价终端的构成例子的图。
图5是在同一实施方式中表示化学物质信息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在同一实施方式中表示品种信息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在同一实施方式中表示品种主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在同一实施方式中表示生产指示信息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在同一实施方式中表示用于说明产品的生产工序的图。
图10是在同一实施方式中表示实绩信息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在同一实施方式中表示实绩构成信息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在同一实施方式中表示实绩产品信息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在同一实施方式中表示补正信息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在同一实施方式中表示补正主信息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5是在同一实施方式中表示评价信息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6是在同一实施方式中说明动作例子的概要的图。
图17是在同一实施方式中表示在设计时算出化学物质的含有量的动作例子的图。
图18是在同一实施方式中表示登记补正信息的动作例子的图。
图19是在同一实施方式中表示登记补正信息的画面例子的图。
图20是在同一实施方式中表示在生产时存储实绩信息的动作例子的图。
图21是在同一实施方式中表示在生产时存储实绩例子的动作例子的图。
图22是在同一实施方式中表示在生产时算出化学物质的含有量的动作例子的图。
图23是在同一实施方式中表示输出所算出的化学物质的含有量的画面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系统构成例子。而且,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算出化学物质的环境负荷的情况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
而且,在以下将为了生产零件等而使用的构件、零件、从构件以及零件等生产的中间品、产品等总称为品种。
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系统含有制造商11的装置;供应商12的装置。制造商11使用从供应商12那里购入的品种来生产产品。制造商11的装置和供应商12的装置例如经由因特网、专用线等任意的通信网络连接。
制造商11具有多个事业所111和化学物质信息管理装置112。各事业所111具有:设计终端121、生产管理终端122、评价终端123、设计信息管理装置124、实绩信息管理装置125、补正信息管理装置126等。各事业所111的设计终端121、生产管理终端122、评价终端123、设计信息管理装置124、实绩信息管理装置125、补正信息管理装置126等的每一个和化学物质信息管理装置112经由LAN(LocalArea Network:局域网)等的任意的通信网络相互连接。此外,各事业所111的设计终端121、生产管理终端122、评价终端123、设计信息管理装置124、实绩信息管理装置125、补正信息管理装置126等的每一个经由LAN等的任意的通信网络相互连接。
设计终端121是设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等使用的终端。生产管理终端122是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等使用的终端。评价终端123是计算所生产的产品的环境负荷的评价部门的工作人员等使用的终端。设计终端121、生产管理终端122、评价终端123例如是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等的任意的信息终端。
设计信息管理装置124、实绩信息管理装置125、补正信息管理装置126、化学物质信息管理装置112等例如是具有CD-R(CompactDisc-Recordable)和DVD-RAM(Digital Versatile Disk-RandomAccess Memory)等的存储媒体以及该存储媒体的驱动装置、HDD(Hard Disk Drive)等的可以写入以及读出的存储装置(图示省略)的装置。设计信息管理装置124、实绩信息管理装置125、补正信息管理装置126、化学物质信息管理装置112等例如也可以是服务器等那样的信息处理装置。
设计信息管理装置124在存储装置中保持品种信息表151、品种主信息表152等。品种信息表151、品种主信息表152存储构成产品的品种等。品种信息表151、品种主信息表152内的信息从生产管理终端122输入。
实绩信息管理装置125在存储装置中存储实绩信息表161、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实绩品种信息表163等。实绩信息表161、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实绩品种信息表163存储构成实际生产的产品的品种等。实绩信息表161、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实绩品种信息表163内的信息从评价终端123输入。
补正信息管理装置126在存储装置中具有补正信息表171、补正主信息表172等。补正信息表171、补正主信息表172存储用于补正构成产品的品种的环境负荷的单位的信息等。
而且,在图1中,只在1个事业所111中表示上述装置,但各事业所111具有同样的装置。
化学物质信息管理装置112具有化学物质信息表181等。化学物质信息表181包含与每个品种的化学物质有关的信息。该信息从以后说明的供应商终端131输入。
各供应商12具有供应商终端131。各供应商12的供应商终端131经由任意的通信网络和化学物质信息管理装置112连接。供应商终端131将与品种的化学物质有关的信息登记在化学物质信息管理装置112上。供应商终端131例如是PC等的任意的信息终端。
而且,在图1的例子中,表示1个制造商11,3个供应商12,但它们的个数可以是任意的。此外,在各制造商11中的各事业所111、化学物质信息管理装置112的个数可以是任意的。进而,在各事业所111中的设计终端121、生产管理终端122、评价终端123、设计信息管理装置124、实绩信息管理装置125的个数,以及在供应商12中的供应商终端131的个数也可以是任意的。
以下,说明各机器的详细。
首先,说明各机器的构成例子。
首先,参照图2说明设计终端121的构成例子。
设计终端121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201、存储器202、2次存储装置203、输入装置204、输出装置205、通信接口206等。CPU201、存储器202、2次存储装置203、输入装置204、输出装置205、通信接口206等用总线207相互连接。
2次存储装置203例如是CD-R和DVD-RAM等的存储媒体以及该存储媒体的驱动装置、HDD等。2次存储装置203存储品种信息表151、品种主信息表152、补正信息表171、补正主信息表172等。
品种信息表151、品种主信息表152和存储在上述的设计信息管理装置124中的表相同。补正信息表171、补正主信息表172和上述的补正信息管理装置126保持的表相同。
而且,有关补正信息表171、补正主信息表172、品种信息表151、品种主信息表152的详细以后说明。
输入装置204例如是键盘、鼠标、麦克风、扫描器等。输出装置205例如是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等。设计终端121经由通信接口206和其他装置连接。
CPU201通过执行输入到存储器202中的程序(图示省略),实现品种信息中制成部251、品种信息登记部252、评价部253、评价结果输出部254、补正信息制成部255、补正信息登记部256等。品种信息制成部251制成品种信息表151、品种主信息表152。品种信息登记表252将品种信息表151、品种主信息表152登记在设计信息管理装置124中。评价部253算出所设计的产品的环境负荷值。评价结果输出部254输出算出的环境负荷值。补正信息制成部255制作补正信息表171、补正主信息表172等。补正信息登记部256将补正信息表171、补正主信息表172登记在补正信息管理装置126上。
以下,参照图3说明生产管理终端122的构成例子。
生产管理终端装置122具有CPU301、存储器302、2次存储装置303、输入装置304、输出装置305、通信接口306等。CPU301、存储器302、2次存储装置303、输入装置304、输出装置305、通信接口306等用总线307相互连接。
2次存储装置303例如是CD-R和DVD-RAM等的存储媒体以及该存储媒体的驱动装置、HDD等。2次存储装置303存储生产指示信息表361、实绩信息表161、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实绩品种信息表163等。
生产指示信息表361存储实际用于生产产品的指示信息。实绩信息表161、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实绩品种信息表163和上述的实绩信息管理装置125保持的表相同。
而且,生产指示信息表361、实绩信息表161、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实绩品种信息表163的详细以后说明。
输入装置304例如是键盘、鼠标、麦克风、扫描器等。输出装置305例如是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等。生产管理终端122经由通信接口306和其他装置连接。
CPU301通过执行输入到存储器302的程序(图示省略),实现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生产指示登记部352、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生产实绩登记部354等。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制成生产指示信息表361。生产指示登记部352存储生产指示信息表361。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制成实绩信息表161、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实绩品种信息表163。生产实绩登记表354在实绩信息管理装置125上登记实绩信息表161、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实绩品种信息表163。
以下,参照图4说明评价终端123的构成例子。
评价终端123具有CPU401、存储器402、2次存储装置403、输入装置404、输出装置405、通信接口406等。CPU401、存储器402、2次存储装置403、输入装置404、输出装置405、通信接口406用总线407相互连接。
2次存储装置403例如是CD-R和DVD-RAM等的存储媒体以及该存储媒体的驱动装置、HDD等。2次存储装置403存储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实绩品种信息表163、评价信息表461等。
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实绩品种信息表163和上述的实绩管理装置125保持的表相同。评价信息表461存储算出了实际生产的产品的环境负荷的结果信息。
而且,有关评价信息表461的详细以后说明。
输入装置404例如是键盘、鼠标、麦克风、扫描器等。输出装置405例如是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等。评价终端123经由通信接口406和其他装置连接。
CPU401通过执行输入到存储器402中的程序(图示省略),实现品种信息取得部451、化学物质信息取得部452、补正部453、计算部454、输出部456等。品种信息取得部451从设计信息管理装置124中读入品种信息表151、品种主信息表152等。化学物质信息取得部452从实绩信息管理装置125中读入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实绩品种信息表163等。补正部453根据读入的表、补正信息表171、补正主信息表172内的信息对构成所生产的产品的品种的环境负荷单位进行补正。计算部454使用由补正部453补正的值,算出产品的环境负荷。输出部456从输出装置408或者通信接口406等输出算出的环境负荷。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上述的各表的一例。
首先,参照图5说明化学物质信息表181的一例。
化学物质信息表181具有供应商代码501、供应商品种号码502、批号码503、物质代码504、含有量505、登记单位506等的字段。各行的字段相互对应。
供应商代码501是供应商12的识别信息。供应商品种号码502是在对应的供应商代码501的供应商12的公司内使用的品种的识别信息。批号码503是对应的供应商品种号码502的品种的批号码。通过供应商代码501、供应商品种号码502、批号码503的组合,可以特定为了产品生产而使用的实际的品种。物质代码504表示用对应的供应商代码501、供应商品种号码502、批号码503特定的品种含有的化学物质。含有量505是对应的化学物质的含有量。登记单位506是对应的含有量505的单位。
具体地说,例如,在图5的例子中表示,在供应商代码501“aaa-1”、供应商品种号码502“aaa-11”、批号码503“a-123”的品种的每1个中包括:物质代码504“Pb(铅)”含有量是505“10mg”,物质代码504“Cd(镉)”含有量505“20mg”,物质代码504“Cr(铬)”含有量505“30mg”。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直接使用在提供品种的供应商内使用的代码(供应商品种号码502)识别用于算出环境负荷的信息。由此,采用供应商的化学物质登记变得容易。
此外,在图5的例子中,物质代码504为了说明的简化用元素记号表示。表示物质代码504的信息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因为多个供应商以同一的基准进行登记,所以最好利用在关联行业中广泛使用的代码。作为物质代码广泛使用的例如有作为美国化学会的一部门的CAS(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规定的代码等。
以下,参照图6说明品种信息表151的一例。
如图6所示,品种信息表151具有主品种代码601、子品种代码602、数目603、单位604等的字段。各行的字段相互对应起来。
主品种代码601、子品种代码602是用于特定品种的制造商11的公司内代码,表示各品种的主从构成。即,子品种代码602是对应的主品种代码601的子品种。数目603是组装到对应的主产品代码601中的,对应的子品种代码602的品种的数目。单位604是对应的数目603的单位。具体地说,例如,在图6的例子中,主品种代码601“g001”表示子代码602“f001”使用数目603、单位604“2个”构成,子代码602“品种d001”使用数目603、单位603“3m”构成。此外,主品种代码601“f001”表示子品种代码602“e001”使用数目603、单位604“1个”构成,子代码品种602“c001”用数目603、单位604“1个”构成。
而且,在此,设针对每1个产品生成1个品种信息表151。因而,在图6的例子中,只表示1个品种信息表151的例子,但当适用本实施方式的系统的产品为多种的情况下,设制作各产品的品种信息表151。
以下,参照图7说明品种主信息表152的一例。
如图7所示,品种主信息表152具有品种代码701、供应商代码702、供应商品种号码703等的字段。各行的字段相互对应起来。
品种代码701是用于特定品种的制造商11的公司内代码。供应商代码702是识别提供对应的品种代码701的品种的供应商的代码。供应商品种号码703在对应的供应商代码702的公司内,是特定对应的品种代码701的品种的公司内代码。
在此,虽然品种代码701并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考虑使用图面号码。当作为品种代码701使用图面号码的情况下,通过对画面上的1个品种记录多个供应商,能够选择采购成本和进货提前期最佳的品种。
具体地说,例如,当是图7的情况下,表示作为品种代码701“a001”,可以使用由供应商702“aaa-1”的供应商提供的供应商品种号码703“aaa-11”这一品种,和由供应商代码“aaa-2”的供应商提供的供应商品种号码703“aaa-22”这一品种的2个品种。
而且,品种信息表151和品种主信息表152用品种代码联系起来,在品种主信息表152中登记与已登记在品种信息表151中的全部的品种有关的信息。
此外,品种信息表151、品种主信息表152预先制作,存储在设计信息管理装置124的存储装置中。
以下,参照图8说明生产指示信息表361的一例。
在图8中,生产指示信息表361具有生产指示No.801、品种代码802、产品生产指示数803、批号码804等的字段。生产指示No.801、品种代码802、产品生产指示数803、批号码804等相互对应。生产指示No.801是生产指示的代码。品种代码802是指示生产的产品代码。产品生产指示数803是生产对应的品种代码802的产品的数量。批号码804是在生产了对应的品种代码802的产品的情况下,分配给该产品的批号码。进而,生产指示信息表361具有生产工序811、指示数812、品种代码813、所需要量814、单位815等的字段。生产工序811、指示数812、品种代码813、所需要量814、单位815等的行按照生产工序排列,各行的字段相互对应起来。
生产工序811是用于生产产品的工序。指示数812是在对应的生产工序811中生产的品种的数量。品种代码813是在对应的生产工序811中使用的品种的代码。此外所需要量814以及单位815是用于生产在产品生产指示数803中指定的数量所需要的,对应的品种代码813的品种的数量。
指示数812以及所需要量814是通过在产品生产指示数803上乘上品种信息表151的数目603等来计算。在实绩信息表161中,品种代码813以及单位815是从品种信息表151以及品种主信息表152中转记的信息。这样品种信息表151以及品种主信息表152的信息传送到实际信息表161中。这些动作例子以后说明。
在此,参照图9说明图6以及图7所示的产品“g001”的生产工序。
在图9中,用圆(○)表示工序901~工序903。从图9的右面向左面表示生产进程。用方形“□”表示在各工序中投入的构件、零件、中间件等的品种911~品种917。用菱形(◇)表示在各工序中投入的构件、零件、中间件等的品种的数量921~926。
具体地说,例如,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品种915“e001”表示在工序901“组装1”中,使用数量921 “2个”品种911“a001”、和使用数量922“5个”品种912“b001”进行生产。此外,品种916“f001”表示在工序902“组装2”中、使用数量923“1个”品种915“e001”、和使用数量924“1个”品种913“c001”进行生产。作为产品的品种917“g001”表示在工序903“组装3”中,使用数量925“2个”品种916“f001”、和使用数量926“3m”品种914“d001”进行生产。
而且,图8表示按照图9所示的生产工序生产10个在图6以及图7中所示的品种“g001”时的生产指示信息。例如因为“组装3”是最初工序,所生产的产品是“10个”,所以产品生产指示数812变成“10”。此外,为了生产“1个”品种“g001”,根据图9因为需要品种“f001”2个,品种“d001”“3m”,所以在“组装3”中的“f001”和“d001”的所需要量变成作为为了生产“10个”“g001”所需要的量的“20个”以及“30m”。
以下,参照图10说明实绩信息表161的一例。
在图10中,实绩信息表161具有生产指示No.1001、品种代码1002、产品生产指示数1003、批号码1004等的字段。生产指示No.1001、品种代码1002、产品生产指示数1003、批号码1004等相互对应起来。
生产指示No.1001是生产指示的代码。品种代码1002是指示生产的产品的代码。产品生产指示数1003是生产对应的品种代码1002的产品的数量。批号码1004在生产了对应的品种代码1002的产品的情况下,是分配给该产品的批号码。
实绩信息表161进一步具有:生产工序1011、品种代码1012、供应商代码1013、供应商品种号码1014、批号码1015等的字段。生产工序1011、品种代码1012、供应商代码1013、供应商品种号码1014、批号码1015等的行按照生产工序排列,各行的字段相互对应起来。
生产工序1011是用于生产产品的必须的工序。品种代码1012是在对应的生产工序1011中需要的品种。供应商代码1013是提供对应的品种代码1012的品种的供应商12的代码。供应商品种代码1014是提供在对应的品种代码1012的品种的供应商12的公司内的代码。批号码1015是在对应的品种代码1012的品种中,在所生产的产品中使用的品种的批号码。
而且,在图10中,供应商代码1013、供应商品种号码1014是“-”的品种表示在制造商11中通过在对应的生产工序1011中进行制造或者组装等所生产的零件或者中间件等。
具体地说,例如,图10表示品种代码1002“g001”、批号码1004“g-123”的产品的实绩信息。
例如,在组装工序1011“组装3”中,表示使用了品种代码1012“d001”、供应商代码1013“ddd”、供应商品种号码1014“ddd-1”的品种、品种代码1012“f001”的品种“中间件”。
此外例如,在组装工序1011“组装1”中,表示使用品种代码1012“a001”、供应商代码1013“aaa-1”、供应商品种号码1014“aaa-11”、批号码1015“a-123”的品种、品种代码1012“b001”、供应商代码1013“bbb-1”、供应商品种号码1014“bbb-11”、批号码1015“b-123”的品种。
而且,在品种主信息表152中,与在制造商11的公司内的品种代码对应的供应商品种号码有时有多个。这是因为如上所述,品种主信息表152包含为了生产产品可以适用的品种的候补的全部的信息的缘故。另一方面,在实绩表161中,因为包含与实际在产品生产中使用的品种有关的信息,所以与在制造商11内的公司内的品种代码对应的供应商品种号码大多变成1个。
此外,品种代码1012、供应商代码1013、供应商品种号码1014是从实绩信息表161以及品种主信息表152中转记的信息。通过这样做,除了品种信息表151的信息外,将品种主信息表152的信息登记在实绩信息表161上。
以下,参照图11说明实绩信息表162的一例。
如图11所示,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具有生产指示No.1101、品种代码1102、产品生产指示数1103、批号码1104等的字段。生产指示No.1101、产品代码1102、产品生产指示数1103、批号码1104等相互对应起来。
生产指示No.1101是生产指示的代码。品种代码1102是指示生产的产品的代码。产品生产指示数1103是生产对应的产品代码1102的产品的数量。批号码1104是在生产了对应的产品代码1102的产品的情况下,分配给该产品的批号码。
实际信息表161进一步具有主个体号码111、子个体号码1112、数目1113、单位1114等的字段。个体号码是对产品、中间件、零件、构件等的品种的每一个发行的固有的公司内代码。子个体号码1112是组装到对应的主个体号码1111的个体号码中的品种的个体号码。数目1113、单位1114表示组装到对应的主个体号码1111中的,对应的子个体号码1112的数量。
而且,单位1114是从实绩信息表161中转记的信息。由此,将品种信息表151的信息登记在实际构成信息表162中。
以下,参照图12说明实绩品种信息表163的一个例子。
在图12中,实绩品种信息表163具有生产指示No.1201、品种代码1202、产品生产指示数1203、批号码1204等的字段。生产指示No.1201、品种代码1202、产品生产指示数1203、批号码1204等相互对应起来。
生产指示No.1201是生产指示的代码。品种代码1202是指示生产的产品的代码。产品生产指示数1203是生产对应的品种代码1202的产品的数量。批号码1204是在生产了对应的品种代码1202的产品的情况下,分配给该产品的批号码。
实绩品种信息表163进一步具有个体号码1211、品种代码1212、供应商代码1213、供应商品种号码1214、批号码1215等的字段。各行的字段相互对应起来。
个体号码1211是对产品、中间件、零件等的品种的每一个发行的固有的公司内代码。品种代码1212是对应的个体号码1211的识别信息。供应商代码1213是提供了对应的个体号码1211的品种的供应商的代码。供应商品种号码1214是在提供了对应的个体号码1211的品种的供应商公司内使用的代码。批号码1215是对应的个体号码1211的品种的生产批号码。
而且,在图12中,供应商代码1213、供应商品种号码1214为“-”的表示是对应的个体号码1201的品种在制造商11中通过制造或者组装等得到的品种。
此外,品种代码1212、供应商代码1213、供应商品种号码1214是从实绩信息表161  及品种主信息表152中转记的信息。由此将品种主信息表152的信息登记在实际品种信息表163中。
在此,说明图11以及图12的具体例子。
在图11中,主个体号码1111“e001-1-123”的品种(中间件)表示用数目1113、单位1114“2个”子个体号码1112“a001-1-123”的品种,和用数目1113、单位1114“5个”子个体号码1102“b001-1-123”的品种构成。
此外在图12中,个体号码1211“a001-1-123”的品种表示使用了供应商代码1213“aaa-1”、供应商品种号码1214“aaa-11”、批号码1215“a-123”的品种。
这样,与在制造商11的公司内使用的品种代码对应的供应商品种号码也有在品种主信息表152中为多个的情况,但在实绩品种信息表163中只包含实际使用的品种的信息。
而且,实际信息表161、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实绩品种信息表163对各产品的每一生产批用以后说明的动作例子制成。因而,虽然只表示在图中的1个实际信息表161、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实绩品种信息表163的例子,但在生产多个种产品的情况下,和生产多个同一品种的产品的情况下,制成多个表。
以下,参照图13说明补正信息表171的一个例子。
在图13中,补正信息表171具有品种代码1301、供应商代码1302、供应商品种号码1303、登记单位1304、单位1305、补正系数1306等的字段。各行的字段相互对应起来。
品种代码1301是品种的代码。供应商代码1302是提供对应的品种代码1301的品种的供应商12的代码。供应商品种号码1303在对应的供应商代码1302的供应商12中,是对应的品种代码1301的品种的代码。登记单位1304是登记在对应的品种代码1301的品种的、化学物质信息表181中的环境负荷的单位。单位1305是为了产品生产而使用对应的品种代码1301的品种时的使用量的单位。补正系数1306是为了设置成对应的登记单位1304而与对应的单位1305积算的系数。即,补正系数1306是对与记载在品种信息表151中的品种的使用量有关的单位604和记载在化学物质信息表181中的登记单位506的不一致进行补正的信息。具体地说,例如,对于每“1个”为“500m”的线材,在图6中表示一例的品种信息表151中作为单位登记“m”,在图5中表示一个例子的化学物质信息表181中将化学物质信息的登记单位登记为“个”。这种情况下,在图13中表示一例的补正信息表171的补正系数1306取“1个”和“500m”的比,设置成“0.002”。
此外,单位的不一致在参照品种信息表151和品种主信息表152以及化学物质信息表181时检测。因而,补正信息表171的补正系数1306能够使用可以将各表的各品种联系起来的信息进行特定。即,在图5、图6以及图7所示的例子中,品种信息表151和品种主信息表152使用品种代码联系起来,品种主信息表152和化学物质信息使用供应商代码和供应商品种号码联系起来。通过将补正信息表171的补正系数1306与品种代码1301、供应商代码1302、供应商品种号码1303对应起来,即使在产品生产后的化学物质评价中也能够使用在设计阶段的评价中制成的补正系数1306。
以下,参照图14说明补正主信息表172的一例。
在图14中,补正主信息表172具有单位1401、登记单位1402、补正系数1403等的字段。各行的字段相互对应起来。
登记单位1402是登记在化学物质信息表181上的环境负荷的单位。补正系数1403因为设置成对应的登记单位1402,所以是与对应的单位1401积算的系数。具体地说,例如,在图14的情况下,在单位1401“g”、登记单位1402“kg”时,表示取“g”和“kg”的比设置成补正系数1403“0.001”。此外当登记单位1402和单位1401相同的情况下,补正系数1403设置成“1”。
而且,在补正主信息表172中在变换一般的单位时使用。与此相反,补正信息表171是对每个品种设定补正系数的表。
此外,在此虽然设置成补正主信息表172预先登记在补正信息管理装置126上,但也可以登记、追加、删除等。
以下,参照图15说明评价信息表461的一个例子。
表1501具有生产指示No.1501、品种代码1502、品种名1503、批号码1504等的字段。
生产指示No.1501是生产指示的代码。品种代码1502是指示生产的产品代码。品种名1503是所生产的产品的名称。批号码1504是所生产的产品的生产批。
评价信息表461进一步包含化学物质代码1511、含有量1512、结果1513等。各行的化学物质代码1511、含有量1512、结果1513等相互对应起来。
化学物质代码1511是包含在所生产的产品中的化学物质的代码。含有量1512是对应的化学物质代码1511的化学物质的含有量。结果1513表示对应的含有量1512是否满足预先确定的规定值。
评价信息表461用以后说明的动作例子制成。
以下,说明动作例子。
首先,参照图1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概要。
在图16中,在接收到来自制造商的指示的情况下和品种的进货时等,各供应商12的工作人员等使用供应商终端131的输入装置(图示省略),输入进货的品种的供应商代码、供应商品种号码、批号码、物质代码、含有量、登记单位等。供应商终端131将输入的信息登记在化学物质信息管理装置112的化学物质信息表181中(S1601)。
此外,制造商11的设计部门的设计者使用设计终端121的输入装置204输入所生产的产品的构成信息。设计终端121的品种信息制成部251根据输入的信息制成品种信息表151、品种主信息表152。品种信息登记部252将制成的品种信息表151以及品种主信息表152登记在设计信息管理装置124上(S1602)。
接着,设计者使用设计终端121的输入装置204指示评价对象产品的目录代码。设计终端121的评价部253从设计信息管理装置124中读入被指示的品种代码的产品的品种信息表151以及品种主信息表152。进而,设计终端121的评价部253从化学物质信息管理装置112的存储装置181内的化学物质信息表181中读入与登记在所读入的品种信息表151以及品种主信息表152上的品种的各自有关的化学物质信息。设计终端121的评价部253从补正信息管理装置126读入补正信息表171、补正主信息表172(S1603)。
设计终端121的评价部253使用品种信息表151、品种主信息表152、化学物质信息表181和补正信息表171,判定构成所设定的产品的各品种的化学物质的登记单位和品种的使用量的单位是否一致,以及,各品种的补正信息是否已登记在补正信息表171、补正主信息表172上(S1604)。
S1604的判定结果,当单位不一致,并且,该品种的补正信息未登记在补正信息表171、补正主信息表172的任何一个上的情况下,设计终端121的补正信息制成部255将指示补正系数的登记的信息输出到输出装置205等。设计者使用设计终端121的输入装置204指示补正系数的登记处理。设计终端121的补正信息登记部256在补正信息表171、补正主信息表172上进行已输入的补正系数的追记等,进而,将更新后的补正信息表171、补正主信息表172等登记在补正信息管理装置126上。
S1604的判定结果,当单位一致,或者单位不一致的品种的化学物质信息已登记在补正信息表171、补正主信息表172的至少一方上的情况下,设计终端121的评价部253使用在S1603中读入的各信息,算出包含在评价对象产品中的化学物质的评价值(S1606)。设计终端121判定算出的评价值的评价结果是否是因未满足规定阈值等而不合格(S1607)。
S1607的判定结果,当评价结果是不合格的情况下,评价结果输出部254将表示不合格的信息输出到输出装置205。设计者确认化学物质的评价结果,在评价结果中有问题的情况下根据问题的内容进行处理。具体地说,研究改变考虑适用其他的品种的,改变化学物质的含有量等。设计者使用设计终端121的输入装置204指示品种信息表151、品种主信息表152等的变更等。设计终端121的品种信息制成部251根据该指示改变品种信息表151、品种主信息表152。品种信息登记部252更新实绩信息管理装置125的品种信息表151、品种主信息表152(S1608)。该处理后,再次进行S1601、S1602以后的处理。
S1607的判定结果,当评价结果是合格的情况下,在生产管理部门中可以使用所制成的品种信息表151和品种主信息表152。
在生产部门中,根据生产计划生产产品。此时,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使用生产管理终端122的输入装置304,指示实绩信息表161、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实绩品种信息表163等的制成。生产管理终端122的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生产实绩受理部353按照指示,从品种信息表151以及品种主信息表152等中制成实绩信息表161、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实绩品种信息表163等。生产指示登记部352、生产实绩登记部354将实绩信息表161、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实绩品种信息表163登记在实绩信息管理装置125中(S1609)。
在评价部门中,评价终端123的品种信息取得部451从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实绩品种信息表163内的信息中取得评价对象产品的构成信息。接着,化学物质信息取得部452从化学物质信息表181中取得构成评价对象产品的各品种的化学物质信息。补正部453对构成所设定的产品的各品种的化学物质的登记单位和品种的使用量单位进行比较,根据需要进行补正。算出部454算出评价对象产品的每种化学物质的评价值(S1610)。
评价终端123的输出部456判定算出的评价值的评价结果是否因不小于等于规定阈值等而不合格(S1611)。
S1611的判定的结果,当评价结果是合格的情况下,输出部456将通知是合格的信息输出到输出装置405等(S1612)。
S1611的判定的结果,当评价结果是不合格的情况下,输出部456将通知是不合格的信息输出到输出装置405等(S1613)。在品质保证部门等中,当输出的信息是合格的情况下,让所生产的产品出厂,当输出的信息是不合格的情况下,采取停止所生产的产品的出厂等的措施。
以下,详细说明上述的动作例子。
首先,参照图17说明图16的S1603~S1606的处理的详细。
首先设计部门的操作者等使用设计终端121的输入装置204输入评价对象产品的品种代码。设计终端121的评价部253受理所输入的品种代码(S1701)。
接着,评价部253从设计信息管理装置124中取得所输入的品种代码的产品的品种信息表151和品种主信息表152(S1702)。具体地说,例如,评价部253从设计信息管理装置124中读出在S1701中受理的表示评价对象产品的构成的品种信息表151和品种主信息表152。设计终端121的评价部253将读出的品种信息表151、品种主信息表152存储在2次存储装置203中。
接着,评价部253在构成评价对象产品的品种中选择1个,取得该品种的化学物质信息,和为了生产1个评价对象产品所需要的该品种的数量(S1703)。
因此,评价部253例如首先取得直到最底层的品种的品种代码、为了生产1个评价对象产品所需要的各品种的数量。为了取得用于生产1个评价对象产品所需要的各品种的数量,评价部253例如取得为了生产1个评价对象产品所需要的取得对象的品种的主品种的数量与取得对象的品种的数目的积。在此,主品种是产品自身的品种的主品种的数量是“1”。
具体地说,评价部253例如,首先,参照品种信息表151的各行,选择和在S1701中受理的评价对象产品的品种代码一致的主品种代码601的行,读出所选择的行的子品种代码602、数目603、单位604等。以下,为了说明,将在此读出的子品种代码602、数目603称为第1品种代码、第1品种的数目。接着,评价部253参照其他的行,检索包含和第1品种代码一致的主品种代码601的行,读出相应的行的子品种代码602、数目603、单位604等。以下,为了说明,将在此读出的子品种代码602、数目603称为第2品种代码、第2品种的数目。在此,评价部253算出为了生产1个评价对象产品所需要的第1品种的数量、第2品种的数目的积。而且,在此,因为第1品种就是所生产的产品自身,所以是“为了生产1个评价对象产品所需要的第1品种的数量=1”。该积是为了生产1个评价对象产品所需要的第2品种的数量。进而,评价部253参照其他的行,检索包含和第2品种代码一致的主品种代码601的行,读出相应的行的子品种代码602、数目603、单位604等。以下,为了说明,将在此读出的子品种代码602、数目603称为第3品种代码、第3品种的数目。在此,评价部253算出为了生产1个评价对象产品所需要的第2品种的数量、第3品种的数目的积。该积是为了生产1个评价对象产品所需要的第3品种的数量。评价部253通过在相应的行的子品种代码602变成“-”之前重复该处理,取得直到最下层品种的品种代码、为了生产1个评价对象产品所需要的各品种的数量。
以下,评价部253选择构成评价对象产品的品种中的1个,取得该品种的化学物质信息。而且,在此,构成评价对象产品的品种的选择顺序可以是任意的,但在此从最下层的品种开始顺序选择。因此,评价部253例如参照品种主信息表152,读出包含和最下层品种的品种代码一致的品种代码701的行的供应商代码702、供应商品种号码703等的组合。
接着,评价部253从化学物质信息管理装置112的化学物质信息表181中选择包含和在上述处理中读出的供应商代码702、供应商品种号码703等的各组合一致的供应商代码501、供应商品种号码502的行,读出经过选择的行的批号码503、物质代码504、含有量505、登记单位506等。设计终端121的评价部253将取得的信息和在上述S1702的处理中取得的品种代码、供应商代码、供应商品种号码、单位等一同存储在存储器202等中。
接着,评价部253判定是否需要在上述的S1703的处理中取得化学物质信息的品种的补正信息(S1704)。
因此,评价部253例如参照在上述的S1703的处理中从化学物质信息管理装置112中读出的品种代码、供应商代码、供应商品种号码、单位、批号码、物质代码、含有量、登记单位等的组合,判定包含在该组合中的单位、登记单位是否一致。该判定的结果,当不一致的情况下,在上述的S1703的处理中取得了化学物质信息的品种是和在生产工序中使用的单位、供应商登记的化学物质信息的登记单位不同。即,能够判定为需要补正信息。
S1704的判定结果,当不需要补正信息的情况下,评价部253算出在S1703的处理中选择出的品种的化学物质的含有量(S1705)。因此,例如,评价部253对包含在S1703的处理中选择的品种中的化学物质的每一个,用以下的式子算出含有量。
(式1)含有量=数量×单位含有量
在此,数量是在包含于1个评价对象产品中的S1703的处理中选择出的品种的数量。该数量是在上述的S1703的处理中取得的,为了生产1个评价对象产品所需要的品种的数量。此外,单位含有量是由供应商12登记的化学物质的含有量。具体地说,例如,是在上述S1703的处理中从化学物质信息表181中取得的每个物质代码504的含有量505。
S1704的判定结果,当需要补正信息的情况下,评价部253判定在S1703的处理中选择的品种的补正信息是否已存储在补正主信息表172中(S1706)。因此,评价部253例如参照补正主信息表172的各行的单位1401、登记单位1402,判定是否存储着包含在上述处理中取得的组合中的单位以及登记单位一致的信息。该判定的结果,当存储着相应的数据的情况下,评价部253判定为补正主信息表172的该行的补正系数1403是该单位的补正信息,抽出该补正系数1403。
S1707的判定结果,当在补正主信息表172中存储着补正信息的情况下,评价部253算出在S1703的处理中选择的品种的化学物质的含有量(S1708)。因此,例如,评价部253对于包含于在S1703的处理中选择的品种中的化学物质的每一个,用以下的式子算出含有量。
(式2)含有量=数量×单位含有量×补正系数
在此,数量是在包含于1个产品中的S1703的处理中选择的品种的数量。该数量是在上述的S1703的处理中取得的,为了生产1个评价对象产品所需要的品种的数量。此外,单位含有量是由供应商12登记的化学物质的含有量。具体地说,例如,是在上述的S1703的处理中从化学物质信息表181中取得的、每个物质代码504的含有量505。此外,补正系数是在上述S1706的处理中抽出的补正系数1403。
另一方面,S1706的判定结果,当在补正主信息表172中没有存储补正信息的情况下,评价部253判定在S1703的处理中选择的品种的补正信息是否已存储在补正信息表171中(S1708)。因此,评价部253例如参照补正主信息表172的各行,判定是否包含和在上述S1703的处理中取得化学物质信息的品种一致的品种代码1301。该判定的结果,当包含相应的信息的情况下,评价部253判定为补正信息表171的该行的补正信息1306是该单位的补正信息,并抽出该补正信息1306。
S1708的判定结果,当存储在补正信息表171中的情况下,评价部253算出在S1703的处理中选择的品种的化学物质的含有量(S1709)。因此,例如,评价部253对包含在S1703的处理中选择的品种中的化学物质的每一个用以下式子算出含有量。
(式3)含有量=数量×单位含有量×补正系数
在此,数量是在包含于1个产品中的S1703的处理中选择的品种的数量。该数量是在上述的S1703的处理中取得的、用于生产1个评价对象产品所需要的品种的数量。此外,单位含有量是由供应商12登记的化学物质的含有量。具体地说,例如是在上述S1703的处理中从化学物质信息表181中取得的、每个物质代码504的含有量505。此外,补正系数是在上述S1709的处理中抽出的补正系数1306。
S1708的处理结果,当未存储在补正信息表171上的情况下,评价部253将在S1703的处理中选择的品种的品种代码、供应商代码、供应商品种号码、单位、登记单位等存储在存储器202等的规定区域上(S1710)。
在S1705、S1707、S17098、S1710的处理后,评价部253判定是否对构成评价对象产品的品种的全部已进行了上述的处理(S1711)。
S1711的判定结果,当有未进行上述的处理的品种的情况下,评价部253对该品种再次进行上述的S1703以后的处理。
S1711的判定结果,当没有未进行上述的处理的品种的情况下,评价部253参照存储器202等的规定的区域,判定是否有在上述的S1710的处理中存储的品种代码、供应商代码、供应商品种号码、单位、登记单位等(S1712)。
S1712的判定结果,当存储着相应的品种代码、供应商代码、供应商品种号码、单位、登记单位的情况下,补正信息制成部255向输出装置205等输出包含该品种代码、供应商代码、供应商品种号码等的,用于受理不足的补正信息的输入的信息。设计者等使用输入装置204等,输入所输出的品种代码、供应商代码、供应商品种号码等的品种的补正系数。补正信息登记部256在将受理的补正信息存储在自身的补正信息表171等上的同时,还登记在补正信息管理装置126上(S1713)。该补正信息的登记处理的详细以后说明。在该处理后,评价部253对相应的品种代码的品种进行上述S1703以后的处理。
S1712的判定的结果,当没有存储相应的品种代码、供应商代码、供应商品种号码、单位、登记单位等的情况下,评价部253将在S1705、S1707、S1709中计算的每个品种的含有量针对每种化学物质进行统计(S1714)。
接着,评价部253判定对每种化学物质统计的含有量是否满足规定值(S1715)。因此,评价部253例如对预先在每种化学物质中确定的阈值、在每种化学物质中统计的含有量进行比较,判定含有量是否不到阈值。该判定的结果,当含有量不到阈值的情况下,评价部253判定为该化学物质的含有量满足规定值。
而且,该阈值可以对每种化学物质是不同的值,此外,也可以是相同的值。进而,阈值可以对品种评价对象产品是不同的值,此外,也可以是相同的值。
评价结果输出部254将在S1714中取得的每种化学物质的含有量、在S1715中判定的判定结果输出到输出装置205(S1716)。设计者等在判定结果未满足规定值的情况下,考虑适用其他的品种。
在此,参照图18说明上述S1713的处理的详细的动作例子。
上述的S1712的判定结果,当存储着相应的品种代码、供应商代码、供应商品种号码、单位、登记单位等的情况下,补正信息制成部255向输出装置205等输出用于受理不足的补正信息的输入的信息(S1801)。在此,图19表示受理在显示器上显示的补正信息的输入的画面的一个例子。在图19中,画面1901是受理不足的补正信息的输入的画面例子。画面1901具有品种代码1911、供应商代码1912、供应商品种号码1913、单位1914、登记单位1915、补正系数1916等的区域。各行的品种代码1911、供应商代码1912、供应商品种号码1913、单位1914、登记单位1915、补正系数1916等相互联系起来。各行的品种代码1911、供应商代码1912、供应商品种号码1913、单位1914、登记单位1915等是在上述S1710的处理中存储在存储器202等的规定区域上的信息的组合。补正系数1916是工作人员等使用输入装置204等输入用对应的品种代码1911、供应商代码1912、供应商品种号码1913等表示的品种的补正系数的区域。
在工作人员等输入了补正系数后,如果按下键1921等,则向设计终端121输入所显示的输入到品种代码1911、供应商代码1912、供应商品种号码1913、单位1914、登记单位1915、补正系数1916中的值等的组合。
在图18中,如果受理工作人员使用输入装置输入的,不足的补正信息(S1802),则补正信息登记部256将该信息登记在补正信息管理装置126的补正信息表171上(S1803)。具体地说,例如,补正信息登记部256将已输入的品种代码1911、供应商代码1912、供应商品种号码1913、单位1914、登记单位1915、补正系数1916等作为补正信息表171的品种代码1301、供应商代码1302、供应商品种号码1303、登记单位1304、单位1305、补正系数1306等追加登记。
这样,在设计阶段的评价中,因为只要对于1个品种表登记补正信息即可,所以即使对于不能预先登记补正系数那样的单位的组合也能够手动登记补正系数。此外因为能够连续进行补正信息的登记和化学物质评价,所以可以在1次的化学物质信息的检索中进行双方的处理,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以下,参照图20说明在产品生产时,在生产管理部门中制成为了实际的产品生产而使用的指示书的动作例子。
在图20中,生产管理终端122的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受理所生产的产品的生产指示No.、所生产的产品的品种代码、产品生产指示数、此次生产的产品的批号码等(S2001)。这些信息是操作者使用输入装置304等输入的信息。以下,生产管理终端122的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从设计信息管理装置124中取得品种信息表151和品种主信息表152(S2002)。具体地说,例如,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从设计信息管理装置124中取得品种信息表151、品种主信息表152等。
以下,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计算在用于产品的生产的各工序中需要的品种的所需要量(S2003),形成生产指示信息表361(S2004)。
在此,说明S2003、S2004的具体的动作例子。
首先,生产指示受理部351取得构成在S2001中受理的产品的各品种的品种代码、各品种的指示数、所需要量以及单位。为了取得指示数,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获取取得对象的品种的主品种的规定量。在此,主品种作为产品自身的品种的主品种的需要量是产品生产指示数。此外,为了取得所需要量,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获取取得对象的品种的主品种的所需要量、取得对象的品种的数目的积。
具体地说,例如,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首先,参照品种信息表151的各行,选择和在S2001中受理的产品的品种代码一致的主品种代码601的行,读出所选择的行的子品种代码602、数目603、单位604等。以下,为了说明,将在此读出的子品种代码602、数目603称为第1品种代码、第1品种数目。接着,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参照其他的行,检索包含和第1品种代码一致的主品种代码601的行,读出相应的行的子品种代码602、数目603、单位604等。接着,为了说明,将在此读出的子品种代码602、数目603称为第2品种代码、第2品种的数目。在此,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取得第1品种的所需要数。而且,在此,因为第1品种是所生产的产品自身,所以是“第1品种的所需要量=产品生产指示数”。该第1品种的所需要量是第2品种的指示数。此外,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算出第1品种的所需要量和第2品种的数目的积。该积是第2品种的所需要量。以下,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参照其他的行检索包含和第2品种代码一致的主品种代码601的行,读出相应的行的子品种代码602、数目603、单位604等。以下,为了说明,将在此读出的子品种代码602、数目603称为第3品种代码、第3品种的数目。在此,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取得第2品种的所需要量。该第2品种的所需要量是第3品种的指示数。此外,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算出第2品种的所需要量和第3品种的数目的积。该积是第3品种的所需要量。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直到对构成产品的全部的品种,相应的行的子品种代码602变成“-”之前重复这样的处理,由此,取得直至最下层的品种的品种代码、在各工序中的各品种的指示数、为了生产在S2001中受理的产品生产指示数量的产品所需要的各品种的所需要量、单位等。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将从品种信息表151中读出的子品种代码602、数目603、单位604等、该子品种代码602的品种的指示数,以及,所需要量等的组合的每一个存储在存储器302等的规定的区域上。
以下,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取得用于生产产品的工序、在各工序中使用的品种的品种代码数。因此,例如,预先可以将把用于生产各产品的工序、在该工序中使用的品种的品种代码对应起来的表(图示省略)存储在2次存储装置303等中,此外,从输入装置304等中可以输入用于生产产品的工序、在各工序中使用的品种的品种代码等。
以下,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根据在上述的处理中取得的信息,制成生产指示信息表361。具体地说,例如,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将在S2001的处理中受理的所生产的产品的生产指示No.、所生产的产品的品种代码、产品生产指示数、此次生产的产品的批号码等作为生产指示信息表361的生产指示No.801、品种代码802、产品生产指示数803、此次生产的产品的批号码804等存储。进而,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将在上述处理中取得的工序、在该工序中使用的品种的品种代码等作为生产指示信息表361的生产工序811、品种代码813等存储。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将包含于在上述处理中取得的各组合中的子品种代码602、生产指示信息表361的,已存储的品种代码813的每一个进行比较,选择一致的代码。接着,生产指示输入受理部351在一致的品种代码318的行的指示数812、规定量814、单位815等中存储包含在一致的组合中的指示数、所需要量、单位604等。
在生产现场中,参照这样生产的生产指示信息表361生产产品。
接着,参照图12说明根据与为了实际的产品生产而使用的品种有关的信息等,制成实绩信息表161、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实绩品种信息表163等的动作例子。而且该动作例子相当于上述的图16的S1609。
生产线的各岗位的操作者等对每个生产工序,将生产指示信息表361等输出到生产管理终端122的输出装置305等,从仓库等中搬出为了产品生产需要的品种,进行加工和组装等的处理。此时各岗位的操作者使用生产管理终端122的输入装置304输入在该生产工序中使用的每个品种的供应商代码、供应商品种号码、批号码等。生产管理终端122的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如果受理所输入的信息(S2101),则将该信息存储在实绩信息表161中(S2102)。
具体地说,例如,操作者使用生产管理终端122的输入装置304输入:生产指示No.、输入信息的工序。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参照包含和输入的生产指示No.一致的生产指示No.801的生产指示信息表361,从该生产指示信息表361中读出与和输入的工序一致的生产工序811对应起来的品种代码813。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包含所输入的工序和读出的品种代码,将用于受理该每个品种代码的供应商代码、供应商品种号码、批号码等的画面输出到显示器等的输出装置305。操作者使用输入装置306输入每个品种代码的供应商代码、供应商品种号码、批号码等。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将从在上述处理中参照的生产指示信息表361读出的生产指示No.801、品种代码802、产品生产指示数803、批号码804等作为实绩信息表161的生产指示No.1001、品种代码1002、生产数1003、批号码1004等登记。进而,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将和所输入的工序一致的生产工序811、与该生产工序811对应的产品代码813等作为实绩信息表161的制造工时1011、品种代码1012等登记。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将在上述的处理中输入的,每个品种代码的供应商代码、供应商品种号码、批号码等作为和实绩信息表161的、在前面已登记的品种代码1012的每一个对应的供应商代码1013、供应商品种号码1014、批号码1015等登记。
接着,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对于正在制造的产品的全部的工序和品种,判定是否已进行了供应商代码、供应商品种号码、批号码等的登记。
S2103的判定结果,当对于正在制造的产品的全部的工序以及品种,没有进行供应商代码、供应商品种号码、批号码等的登记的情况下,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再次进行上述的S2101以后的处理。
S2103的判定结果,当对于正在制造的产品的全部的工序以及品种进行了供应商代码、供应商品种号码、批号码等的登记的情况下,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对构成正在制造的产品的全部的品种的每一个付与个体号码(S2104),进而,根据实绩信息表161、品种信息表151等制成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和实绩品种信息表163(S2105)。
具体地说,例如,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首先从在上述处理中制成的实绩信息表161中,读出生产指示No.1001、产品代码1002、产品生产指示数1003、批号码1004等,作为实绩信息表162的生产指示No.1001、品种代码1102、产品生产指示数1103、批号码1104等存储。进而,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将从在上述处理中制成的实绩信息表161中读出的生产指示No.1001、产品代码1002、产品生产指示数1003、批号码1004等作为实绩品种信息表163的生产指示No.1201、品种代码1202、产品生产指示数1203、批号码1204等存储。
接着,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在上述的处理中制成的实绩信息表161的生产工序1011、品种代码1012、供应商代码1013、供应商品种号码1014、批号码1015等的行中,按照降序等选择1个,发行用该行的品种代码表示的品种的个体号码。而且,发行个体号码的技术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组合由构件、零件、中间件、主构件等确定的任意的代码和连号发行。接着,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在实绩品种信息表163的个体号码1201、品种代码1212、供应商代码1213、供应商品种号码1204、批号码1215等中存储所发行的个体号码、所选择的行的品种代码1012、供应商代码1013、供应商品种号码1014、批号码1015等。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对实绩信息表161的全部的行进行该处理。
进而,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从设计信息管理装置124的品种信息表151中选择包含和所生产的产品的品种代码一致的主品种代码601的行,读出所选择的行的主品种代码601、子品种代码602、数目603、单位604等。接着,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从实绩信息表163中选择包含和读出的主品种代码601一致的品种代码1212的行,读出包含在该行中的个体号码1201。进而,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从实绩品种信息表163中选择包含和读出的子品种代码602一致的品种代码1212的行,读出包含在该行中的个体号码1201。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作为实绩构成信息表162的主个体号码1101、子个体号码1102、数目1113、单位1114等,登记读出的主品种代码601的个体号码1201、子品种代码602的个体号码1201、数目603、单位604等。接着,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从设计信息管理装置124的品种信息表151中,选择包含和此前读出的子品种代码602一致的主品种代码601的行,读出经过选择的行的主品种代码601、子品种代码602、数目603、单位604等。接着,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从实绩品种信息表163中选择包含和读出的主品种代码601一致的品种代码1212的行,读出包含在该行中的个体号码1201。此外,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从实绩品种信息表163中选择包含和读出的子品种代码602一致的品种代码1212的行,读出包含在该行中的个体号码1201。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作为实绩构成信息表162的主个体号码1101、子个体号码1102、数目1113、单位1114等,登记读出的主品种代码601的个体号码1201、子品种代码602的个体号码1201、数目603、单位604等。生产实绩输入受理部353在经过选择的行的子代码602变成“-”前重复该处理。
生产实绩登记部354将制成的实绩信息表161、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实际成品种信息表163等登记在实绩信息管理装置125中(S2106)。
这样,在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和实绩品种信息表163中,通过将特定品种的代码设置成和品种信息表151和品种主信息表152相同,在设计评价时制成的补正信息表171即使在生产后的化学物质评价中也能够使用。
以下,参照图22说明算出生产后的产品的环境负荷的动作例子。而且,该动作例子相当于上述的图16的S1610~S1613。
而且,起动以下说明的动作的时刻是任意的。例如,评价终端123通过每一规定时间等的终端设备定时查询监视针对实绩信息管理装置125的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实绩品种信息表163等的更新,当检测到这些更新的情况下,也可以起动以下的动作。此外,操作者等也可以指示动作的起动。此外,评价终端123也可以在预先确定的时间起动。
评价终端123的品种信息取得部451取得存储构成评价对象产品的品种的信息的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和实绩品种信息表163(S2201)。具体地说,例如,品种信息取得部451当检测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实绩品种信息表163等的更新并起动的情况下,从实绩信息管理装置125中读出经过更新的实绩构成信息表162、实绩品种信息表163。此外,例如,品种信息取得部451当按照操作者等的指示起动的情况下,从实际信息管理装置125中读出包含使用评价终端123的输入装置404等输入的制造指示No.等的实际构成信息表162、实际品种信息表163等。
评价终端123的化学物质信息取得部452选择构成产品的品种中的1个,取得该品种的化学物质信息(S2202)。因此,化学物质信息取得部452例如参照实绩信息表163按照降序等选择1行,读出经过选择的行的个体号码1211、品种代码1212、供应商代码1213、供应商品种号码1214、批号码1215等的组合。
接着,化学物质信息取得部452从化学物质信息管理装置112的化学物质信息表181中,选择包含和在上述的处理中读出的供应商代码1213、供应商品种号码1214、批号码1215等的组合一致的供应商代码501、供应商品种号码502、批号码503的行,读出经过选择的行的物质代码504、含有量505、登记单位506。评价终端123的化学物质信息取得部452将取得的信息和在上述处理中选择读出的个体号码1211、品种代码1212、供应商代码1213、供应商品种号码1214、批号码1215等一同存储在存储器402等的规定区域。
接着,评价部253判定是否需要在上述的S2202的处理中取得了化学物质信息的品种的补正信息(S2203)。具体地说,例如化学物质信息取得部452参照在上述S2202的处理中取得的个体号码、品种代码、供应商代码、供应商品种号码、批号码、物质代码、含有量、登记单位等的组合,抽出该组合的登记单位。进而,化学物质信息取得部452从实绩构成信息表162中选择包含和上述组合的个体号码一致的子个体号码1112的行,读出经过选择的行的单位1114。化学物质信息取得部452判定在上述处理中抽出的登记单位和已读出的单位1114是否一致。该判定的结果,当不一致的情况下,在上述S2202的处理中取得了化学物质信息的品种不同于在生产工序中使用的单位和供应商登记的化学物质信息的登记单位。即,能够判定为需要补正信息。
S2203的判定结果,当补正信息不需要的情况下,计算部454算出在上述S2202的处理中取得了化学物质信息的品种的化学物质的含有量(S2204)。因此,例如,计算部454对于包含于在上述的S2202的处理中取得了化学物质信息的品种中的化学物质的每一个,用以下的式子算出含有量。
(式1)含有量=数量×单位含有量
该式子因为和在上述S1705的处理中使用的式子一样,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
S2203的判定结果,当需要补正信息的情况下,化学物质信息取得部452判定在S2202的处理中取得了化学物质信息的品种的补正信息是否存储在补正主信息表172中(S2205)。因此,化学物质信息取得部452例如参照补正主信息表172的各行,判定在上述处理中抽出的登记单位、读出的单位1114一致的组合是否已作为单位1401、登记单位1402存储。该判定的结果,当存储着的情况下,化学物质信息取得部452判定为补正主信息表172的该行的补正系数1403是该单位的补正信息,读出该补正系数1403。
S2205的判定结果,当存储在补正主信息表172中的情况下,化学物质信息取得部452算出在S2202的处理中取得了化学物质信息的品种的化学物质的含有量(S2206)。因此,例如,化学物质信息取得部452对于包含于在S2202的处理中取得了化学物质信息的品种中的化学物质的每一个,用以下式子算出含有量。
(式2)含有量=数量×单位含有量×补正系数
该式子因为和在上述S1709的处理中使用的式子一样,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
另一方面,在S1707的判定结果中,当未存储在补正主信息表172中的情况下,补正部453判定为在S2202的处理中取得了化学物质信息表的品种的补正信息存储在补正信息表171中。计算部454算出该品种的化学物质的含有量(S2207)。因此,例如,计算部454例如从补正主信息表172中选择包含在S2202的处理中取得了化学物质信息的品种的品种代码1301、供应商代码1302、供应商品种号码1303的行,读出经过选择的行的补正信息1306。接着,计算部454对于包含于在S2202的处理中取得了化学物质信息的品种中的品种的化学物质的各自用以下的式子算出含有量。
(式3)含有量=数量×单位含有量×补正系数
该式子因为和在上述的S1709的处理中使用的式子相同,故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S2204、S2206、S2207的处理后,计算部454判定对构成产品的品种的全部是否已进行了上述的处理(S2208)。
S2208的判定的结果,当有未进行上述的处理的品种的情况下,评价部253对该品种再次进行上述的S2202以后的处理。
S2208的判定结果,当没有未进行上述的处理的品种的情况下,输出部456对每种化学物质统计在S2204、S2206、S2207中计算的每个品种的含有量(S2209)。具体地说,例如计算部454对每种化学物质加算在上述的S2204、S2206、S2207中的处理中算出的全部的值。
接着,计算部454判定对每种化学物质统计的含有量是否满足规定值(S2210)。该处理因为和上述的S1715一样,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进而,计算部454将从评价对象产品的实绩品种信息表163中读出的生产指示No.1201、品种代码1202、品种名1203、批号码1204等作为评价信息表461的生产指示No.1501、品种代码1502、品种名1503、批号码1504等存储。进而,计算部454在评价信息表461的化学物质1511、含有量1512、结果1513中存储在上述的S2209中统计的化学物质名的每一个、该各化学物质的含有量的统计值、表示对每种化学物质统计的含有量是否满足规定值的判定结果。
输出部456将评价信息表461内的信息输出到输出装置405(S2211)。图23表示输出到显示器等的输出装置405时的例子。在图23中,画面2301是输出图15表示一个例子的评价信息表461时的例子。画面2301表示个体号码2311“g001-1-123”、品种代码2312“g001”、批号码2313“g123”的产品的化学物质含有量是化学物质代码2314“Pb(铅)”含有量2316“200mg”,化学物质代码2314“Cd(镉)”含有量2316“300mg”。此外,这些含有量的判定结果表示结果2323“合格”。
在此,以往,在生产后的环境负荷值的统计处理中,当有具有单位不匹配的品种的情况下,修改生产一侧的系统的工时有可能增大,或者,供应商的环境负荷值的登记工时有可能增大。
如果采用本实施方式,则可以使用和在设计时制成的补正信息相同的信息进行生产后的评价。即,因为补正信息的登记只在产品的设计时进行,所以对一个产品只进行一次即可。由此,可以降低修改生产一侧的系统的工时。此外,因为使用和设计时的补正信息同样的信息进行补正,所以可以将算出评价值的条件设置成在设计时和生产时相同。
此外,供应商可以任意登记环境负荷信息的单位。因而,不会增大供应商的环境负荷信息的登记工时。
此外,在生产工序中,不需要改变为了产品生产而使用的品种的单位。因而,不需要改变现有的生产管理系统,就可以用少量的开发工时构筑系统。
以上,参照图面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构成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还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内容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记载了适用于产品含有化学物质的评价的例子,但适用的范围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适用到LCA的评价中。
此外,例如可以许多装置分散地具有上述的功能以及表的各自,此外,也可以1个装置具有。
此外,例如,在各事业所中,进一步具有将实现上述功能的程序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1个或者多个信息处理装置,设计终端、生产管理终端、评价终端等也可以和该信息处理装置连接。这种情况下,该信息处理装置将用于输入上述信息的信息输出到设计终端、生产管理终端、评价终端等,最好按照从各终端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即,具有上述功能的主体可以是任意的。

Claims (4)

1.一种环境负荷计算方法,算出在由多个品种构成的产品的设计时的环境负荷值的设计产品评价系统、和算出在生产系统中所生产的上述产品的环境负荷值的生产产品评价系统的每一个根据上述每个品种的登记单位的环境负荷值算出上述产品的环境负荷值,其特征在于:
使具有针对上述每个品种存储将上述登记单位变换为在上述生产系统中适用的使用量单位的变换信息的存储装置的上述设计产品评价系统执行以下步骤:
第1变换步骤,针对构成所设计的产品的上述每个品种,基于上述变换信息,将上述登记单位的环境负荷值变换为上述使用量单位的环境负荷值;
第1环境负荷计算步骤,根据上述变换结果,算出上述所设计的产品的环境负荷值;和
第1输出步骤,将上述所设计的产品的环境负荷值输出到第1输出装置,
使上述生产产品评价系统执行以下步骤:
取得上述变换信息的步骤;
第2变换步骤,针对构成在上述生产系统中所生产的产品的上述每个品种,基于上述变换信息,将上述登记单位的环境负荷值变换为上述使用量单位的环境负荷值;
第2环境负荷计算步骤,根据上述变换结果,算出在上述生产系统中所生产的产品的环境负荷值;和
第2输出步骤,将上述算出的环境负荷值输出到第2输出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负荷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设计产品评价系统还执行以下步骤:
变换信息请求步骤,在构成上述所设计的产品的品种的使用量单位与该品种的登记单位不一致,并且在上述存储装置中不包含该品种的变换信息的情况下,向上述第1输出装置输出请求该品种的变换信息的输入的信息;和
登记步骤,当输入了上述请求的变换信息的情况下,将该变换信息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
3.一种环境负荷计算程序,是算出在由多个品种构成的产品的设计时的环境负荷值的第1计算机、和算出在生产系统中所生产的上述产品的环境负荷值的第2计算机的每一个根据上述每个品种的登记单位的环境负荷值算出上述产品的环境负荷值的计算机可以读取的环境负荷计算程序,其特征在于:
使具有针对上述每个品种存储将上述登记单位变换为在上述生产系统中适用的使用量单位的变换信息的存储装置的上述第1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
第1变换步骤,针对构成所设计的产品的上述每个品种,基于上述变换信息,将上述登记单位的环境负荷值变换为上述使用量单位的环境负荷值;
第1环境负荷计算步骤,根据上述变换结果,算出上述所设计的产品的环境负荷值;和
第1输出步骤,将上述所设计的产品的环境负荷值输出到第1输出装置,
使上述第2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
取得上述变换信息的步骤;
第2变换步骤,针对构成在上述生产系统中所生产的产品的上述每个品种,基于上述变换信息,将上述登记单位的环境负荷值变换为上述使用量单位的环境负荷值;
第2环境负荷计算步骤,根据上述变换结果,算出在上述生产系统中所生产的产品的环境负荷值;和
第2输出步骤,将上述算出的环境负荷值输出到第2输出装置。
4.一种变换方法,是以使用量单位处理品种的第1系统、和以上述使用量单位处理上述品种的第2系统的每一个根据上述品种的、与上述使用量单位不同的登记单位的环境负荷值,算出该品种的环境负荷值的单位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具有存储将上述登记单位变换为上述使用量单位的变换信息的存储装置的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
基于上述变换信息,将上述登记单位的环境负荷值变换为上述使用量单位的环境负荷值的步骤;和
输出步骤,输出上述变换后的结果。
CN2007101936076A 2006-11-24 2007-11-23 环境负荷计算方法、环境负荷计算程序以及单位换算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80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17562A JP4917413B2 (ja) 2006-11-24 2006-11-24 環境負荷算出方法及び環境負荷算出システム
JP2006317562 2006-11-24
JP2006-317562 2006-11-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8016A true CN101188016A (zh) 2008-05-28
CN101188016B CN101188016B (zh) 2012-10-17

Family

ID=39480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360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8016B (zh) 2006-11-24 2007-11-23 环境负荷计算方法、环境负荷计算程序以及单位换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40361B2 (zh)
JP (1) JP4917413B2 (zh)
CN (1) CN10118801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7645A (zh) * 2013-05-24 2013-08-21 北京工业大学 水泥厂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环境负荷评价与监控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71576B2 (ja) * 2009-06-25 2013-12-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含有化学物質量積上げ装置
JP2013200777A (ja) * 2012-03-26 2013-10-03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含有化学物質収集情報の評価システムとこのシステムに用いる含有化学物質の計算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4486A (en) * 1997-10-29 1999-07-20 Tecom, Inc.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control an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JP2000137747A (ja) * 1998-10-30 2000-05-16 Toshiba Corp 化学物質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同化学物質の管理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JP2001259606A (ja) * 2000-03-17 2001-09-25 Hitachi Ltd 化学物質総合管理システム
JP4056686B2 (ja) 2000-09-21 2008-03-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環境経営情報システム及び環境経営情報提供方法
JP2002099674A (ja) * 2000-09-21 2002-04-05 Ricoh Co Ltd 環境負荷情報システム及び環境負荷情報提供方法
JP2002109151A (ja) 2000-09-28 2002-04-12 Ricoh Co Ltd 環境負荷評価方法、環境負荷評価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JP2002215974A (ja) * 2000-11-20 2002-08-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材料管理装置及び材料管理方法
JP2002189511A (ja) * 2000-12-20 2002-07-05 Fuji Electric Co Ltd 生産工程評価システム
EP1355247A1 (en) * 2001-01-25 2003-10-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nvironment load amount calculating system, environment load amount calculating method, environment load amount display unit, environment load amount display method,program, and medium
JP2002279048A (ja) * 2001-03-15 2002-09-27 Hitachi Ltd 環境パフォーマンス向上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環境パフォーマンス向上支援方法
JP2002297697A (ja) * 2001-03-28 2002-10-11 Toshiba Corp 製品の環境負荷評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3141211A (ja) * 2001-11-06 2003-05-16 Sony Corp 環境負荷情報装置
JP2003203138A (ja) 2001-12-28 2003-07-18 Toshiba Corp 環境影響評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3931689B2 (ja) 2002-03-06 2007-06-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製品含有化学物質管理システム
KR100555820B1 (ko) * 2002-06-28 2006-03-03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시바 재활용 가능성 평가 프로그램을 저장한 저장 매체 및 재활용 가능성 평가 방법
JP2005031768A (ja) * 2003-07-07 2005-02-03 Toshiba Corp 製品構成情報管理支援システムと方法、およびそ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JP2005071338A (ja) 2003-08-01 2005-03-17 Hitachi Ltd 製品の含有化学物質情報の管理集計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2005202550A (ja) * 2004-01-14 2005-07-28 Sekisui House Ltd 建築物の環境負荷評価システム及び環境負荷評価方法
JP4265974B2 (ja) 2004-01-20 2009-05-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処理装置
JP2006252011A (ja) * 2005-03-09 2006-09-21 Ricoh Co Ltd 環境負荷評価装置、境負荷評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2006293858A (ja) * 2005-04-13 2006-10-26 Nec Corp 環境負荷評価装置、環境負荷評価方法及び環境負荷評価プログラム
JP2007172290A (ja) 2005-12-22 2007-07-05 Hitachi Ltd 製品個体化学物質管理システム
JP4861020B2 (ja) 2006-02-09 2012-01-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環境負荷評価システムの動作方法、環境負荷評価システム及び環境負荷評価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7645A (zh) * 2013-05-24 2013-08-21 北京工业大学 水泥厂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环境负荷评价与监控方法
CN103257645B (zh) * 2013-05-24 2016-01-20 北京工业大学 水泥厂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环境负荷评价与监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208473A1 (en) 2008-08-28
CN101188016B (zh) 2012-10-17
JP2008130039A (ja) 2008-06-05
US7840361B2 (en) 2010-11-23
JP4917413B2 (ja) 2012-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everelli et al. Domestic value chains as stepping stones to global value chain integration
CN109906467B (zh) 信息管理系统
CN105868373B (zh) 电力业务信息系统关键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188016B (zh) 环境负荷计算方法、环境负荷计算程序以及单位换算方法
CN112001669A (zh) 一种工程材料管控方法、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
KR101550587B1 (ko) 재생용 폐지의 품질 관리 서버 및 그 방법
Bal-Domańska et al. A multivariate approach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itial smart specialisations of Polish voivodeships
KR102455294B1 (ko) 빅데이터 분석 기반의 시공 하자 관리 시스템, 방법 및 컴퓨터로 독출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CN116739642B (zh) 一种工程造价分析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lumbugu et al. Assessing construction material manufacturers’ warehouse processes from a customer satisfaction perspective
CN117057835A (zh) 一种电网工程造价辅助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6227896A (zh) 一种碳化硅生产工单管理方法及系统
Banyard et al. ASSET MANAGEMENT-INVESTMENT PLANNING FOR UTILITIES.
JP2006195916A (ja) 原単位作成方法,原単位作成装置,プロセス評価方法
CN111427900B (zh) 一种标签库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230325788A1 (en) A method directed to interaction in a digital maintenance log system
Kort The North American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ystem in BEA’s economic accounts
KR20080112429A (ko) 부품수명관리 및 예측시스템
EP2085920A1 (en) Method and program for calculating environmental load, and unit conversion method
CN114595839A (zh) 一种智能电能表故障原因分析方法和系统
Yousefi et al. Solving a multi-objectiv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aggregate production planning in a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under uncertain conditions
JP2003016179A (ja) リサイクル管理装置およびリサイクル管理プログラム
KR20100037579A (ko) 상품 및/또는 서비스와 관련된 정보를 수집, 저장, 분배를 위한 방법과 시스템
RU2512113C2 (ru) Отслеживание потока фона веществ в окружающей среде
Zare et al. Capacitated Multi-Period Multi-Product Disassembly Scheduling with Parts Commonality and Partial Dis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7

Termination date: 201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