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1106A - 片材安装器具 - Google Patents

片材安装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1106A
CN101181106A CNA2007101681096A CN200710168109A CN101181106A CN 101181106 A CN101181106 A CN 101181106A CN A2007101681096 A CNA2007101681096 A CN A2007101681096A CN 200710168109 A CN200710168109 A CN 200710168109A CN 101181106 A CN101181106 A CN 101181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ion
apparatus body
fixed component
holding section
sheet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681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66618C (zh
Inventor
布野靖明
才津奈津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81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1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66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6618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006Attachment of buckle to strap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45Separable-fasten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e.g., projection and cavity to complete interlock]
    • Y10T24/45225Separable-fasten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e.g., projection and cavity to complete interlock] including member having distinct formations and mating member selectively interlocking therewith
    • Y10T24/45471Projection having mo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components thereof or variable configuration
    • Y10T24/45524Projection having mo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components thereof or variable configuration including resiliently biased projection component or surface segment
    • Y10T24/45545Projection having mo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components thereof or variable configuration including resiliently biased projection component or surface segment forming total external surface of projection
    • Y10T24/45581Projection having movable connection between components thereof or variable configuration including resiliently biased projection component or surface segment forming total external surface of projection having inserted end formed by oppositely biased surface seg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45Separable-fasten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e.g., projection and cavity to complete interlock]
    • Y10T24/45225Separable-fasten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e.g., projection and cavity to complete interlock] including member having distinct formations and mating member selectively interlocking therewith
    • Y10T24/4588Means for mounting projection or cavity por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Buckles (AREA)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片材安装器具,具有器具本体(12)和将器具本体(12)安装在片材(1)上的固定构件(14)。器具本体(12)具有第1突起(20)和第2突起(30)。第1突起(20)具有第1轴部(21)和从第1轴部(21)顶端延长的第1卡止凸缘部(22)。第2突起(30)具有第2轴部(31)和形成在第2轴部(31)顶端上的第2卡止凸缘部(32)。固定构件(14)具有可与第1突起(20)卡合的第1卡合部(40)、可与第2突起(30)卡合的第2卡合部(50)。在使第1突起(20)与第1卡合部(40)滑动卡合后,以该第1突起(20)为支点使固定构件(14)向与器具本体(12)接近的方向转动,使第2卡合部(50)与第2突起(30)卡合。

Description

片材安装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板安装器具。例如涉及通过带扣、磁性搭钩、皮带调节器、转环(日文:ナスカン)、绳带止动器、软线止动器等或直接将皮带或绳带等安装在衣服、包、盖罩类等片材产品上用的器具。
背景技术
以往,衣服、包、盖罩类等以织布、合成树脂片等为主料来制造。在这些片材产品中,安装着带扣、磁性搭钩等用于盖部等的开闭,或者安装着皮带或绳带等作为搬运时的握持部分。
例如,为了闭合封住包的开口部的包盖,有时在包盖的顶端安装带扣的插头,在包的表面安装可插入插头并卡止的插座。
为了进行这种安装,采用如下一种结构:在片材的表面侧配置插座本体或插头本体,在片材的背面侧配置固定构件,利用该固定构件将插座本体或插头本体固定在片材上(参照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6622355号说明书的图1及图3)。
专利文献1的图1所揭示的结构是,在固定构件上一体地突设着四个突起,并在插座上形成有与突起卡合的四个卡合孔。
为将插座固定在片材上,在片材的背面配置固定构件,使各突起贯通片材并使其突出在片材的表面,将突出在片材表面侧的四个突起嵌入插座的四个卡合孔中。
专利文献1的图3所示的结构是,在插座上一体地突设着三个突起,并在固定构件上形成与突起卡合的三个卡合孔。各突起具有从插座突出的轴部、从该轴部向规定方向延长的卡止部。各卡合孔具有可插入各突起的插入槽、从该插入槽沿规定方向形成的与各突起相卡合的卡合槽。
为将插座固定在片材上,在片材的表面配置插座,使各突起贯通片材并使其突出在片材的背面,在将突出在片材背面的各突起插入在固定构件的三个插入槽中后,使固定构件滑动,这样,三个突起由三个卡合槽卡止。
上述例子都是将多个突起和多个卡合孔同时嵌入的结构,因此,当插座与固定构件不平行,以倾斜姿势进行嵌入操作时,多个突起和多个卡合孔难以相嵌。
尤其,在后者结构(在将突起插入固定构件的三个卡合槽中后,使固定构件滑动的结构)的场合,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由于片材的表面(背面)粗糙且片材的材质较硬,所以在使固定构件滑动时成为较大的阻力,不容易进行滑动。
发明内容
为解决这种以往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可靠且容易地将器具本体固定在片材上的片材安装器具。
本发明的片材安装器具具有:安装在片材表面上的器具本体、以及配置在所述片材背面并将所述器具本体固定在片材1上的固定构件,该片材安装器具的特征是,所述器具本体具有互相离开地突设在与所述片材相接的面上、贯通所述片材的第1突起及第2突起,所述固定构件具有第1卡合部和第2卡合部,所述第1卡合部可与所述第1突起卡合,且可以所述第1突起为支点使所述器具本体和所述固定构件向互相接近的方向转动,所述第2卡合部在所述器具本体和所述固定构件互相接近时可与所述第2突起卡合,所述第2卡合部具有可插入所述第2突起并与其卡合的插通孔。
采用这种结构,在片材的表面配置器具本体,使器具本体的第1突起及第2突起突出在片材的背面侧。在该状态下,使突出在片材背面侧的第1突起与固定构件的第1卡合部卡合。接着,以器具本体的第1突起为支点使器具本体和固定构件向互相接近的方向转动。例如,使固定构件向与器具本体接近的方向转动,使突出在片材背面侧的第2突起与固定构件的第2卡合部卡合。即,当使固定构件转动时,固定构件与第2突起抵接,再进一步使固定构件转动时,第2突起被插入卡合在插通孔中。由此,防止第2突起从插通孔中脱落。
因此,在本发明中,在使突出在片材背面侧的器具本体的第1突起与固定构件的第1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只要以第1突起为支点使固定构件向与器具本体接近的方向转动,使固定构件的第2卡合部与突出在片材背面侧的第2突起相卡合,就可将器具本体固定在片材上。即,不必像以往那样将器具本体和固定构件在确保成平行姿势的状态下嵌入,因此能可靠且容易地将器具本体固定在片材上。
另外,在本发明中,最好是:所述第1突起具有第1轴部、以及从该第1轴部的顶端向规定方向延长而形成的第1卡止凸缘部,所述第2突起具有在所述第1卡止凸缘部的延长方向相反侧离开所述第1突起而设置的第2轴部、以及形成在该第2轴部的顶端上并向与所述规定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第2卡止凸缘部,所述第2卡合部具有使所述插通孔的至少一部分向扩张的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突出在片材背面侧的第1突起和固定构件的第1卡合部通过从第1轴部的顶端向规定方向延长形成的第1卡止凸缘部而卡合,突出在片材背面侧的第2突起和固定构件的第2卡合部通过向与所述规定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而形成在第2轴部顶端上的第2卡止凸缘部来卡合,因此,即使倾斜的力作用于固定构件、器具本体,两者倾斜很小。
例如,当倾斜力以相对于规定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为轴线而作用于固定构件、器具本体时,通过从第1轴部的顶端向规定方向延长形成的第1卡止凸缘部与第1卡合部相卡合,固定构件、器具本体的倾斜得到限制。另外,当倾斜力以规定方向为轴线而作用于固定构件、器具本体时,通过向与规定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而形成在第2轴部顶端上的第2卡止凸缘部与第2卡合部相卡合,固定构件、器具本体的倾斜得到限制。因此能可靠地无松动地将器具本体固定在片材上。
并且,第2卡合部由于具有使插通孔的至少一部分向扩张的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因此能容易地将第2卡止凸缘部插通于插通孔,且能可靠地进行卡合。
并且,在本发明中,最好是,所述插通孔在二个弹性变形部之间,可通过所述弹性变形部向互相离开的方向变形而扩张,并具有从至少一个弹性变形部向另一个弹性变形部突出的突片,所述突片相对于所述第2突起的所述第2轴部设在与所述第1卡止凸缘部的延长方向的相反侧面相对的位置上。
采用这种结构,当器具本体受到相对于固定构件向规定方向的一个方向滑动的力时,器具本体的滑动因第1突起与第1卡合部的卡合而受到限制。另外,当器具本体受到相对于固定构件向规定方向的另一方向滑动的力时,第2突起的第2轴部与突片抵接从而限制了器具本体的滑动。因此,器具本体的滑动在规定方向的两方向可受到限制,例如只要将器具本体作成带扣的插座,即使对插座作用了插头的插入方向及拔出方向的力,也可防止插座偏离片材的情况。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第2卡合部最好是,在所述插通孔的周围具有可卡止所述第2卡止凸缘部的卡止部,所述弹性变形部向与所述规定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扩张所述插通孔。
采用这种结构,第2卡止凸缘部能容易地插通在插通孔中,且能可靠地进行卡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从背面看所述实施形态的片材安装器具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所述实施形态的装配中途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所述实施形态的装配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所述实施形态的装配状态的后视图。
图6是沿图5中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5中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固定构件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
(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片材安装器具10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从背面看本实施形态的片材安装器具10时的分解立体图。
如这些图所示,本实施形态的片材安装器具10具有带扣11的插座即器具本体12、将该器具本体12固定在片材1上用的固定构件14。带扣11包括插座(器具本体)12和插头13。这些构件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形而形成。
片材1例如是包的表面织物等,在表面2配置有器具本体12,在背面配置有固定构件14。
在片材1的安装有片材安装器具10的位置形成有用于连接器具本体12和固定构件14的孔4。该孔4以与后述的器具本体12的第1突起20和第2突起30以及固定构件14的第1卡合部40和第2卡合部50对应的位置和数量的配置图形来形成。
器具本体12构成为带扣11的插座,可与带扣11的插头13进行连接和解除。插头13具有可安装皮带的皮带安装部13A、从皮带安装部13A突出且可与插座(器具本体12)卡合的二个卡合臂部13B。插座(器具本体12)呈筒状,具有卡合臂部13B插入插座(器具本体12)内用的插头插入口12A。将插头13插入插座(器具本体12)的方向作为插入方向,将相反的方向作为拔出方向。并且,在与片材1平行的面上,将与插入和拔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宽度方向。
在器具本体12的背面(与片材1表面2相接的面)侧,沿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二个第1突起20,并在沿规定方向(插头13的插入、拔出方向)离开这些第1突起20的位置设有一个第2突起30。这些第1突起20和第2突起30从片材1的表面2通过孔4突出到背面3,与固定构件14的第1卡合部40和第2卡合部50卡合。
第1突起20在插入器具本体12的插头13的插头插入口12A侧(图1、图2的右上侧)配置有二个。
第1突起20具有:从器具本体12的背面立起并贯通片材1的截面为矩形状的第1轴部21;以及从该第1轴部21的顶端延长成与第1轴部21的宽度尺寸相同且突出到前侧(插头插入口12A侧)的第1卡止凸缘部22。也就是说,第1突起20呈L字状从器具本体12的背面突出。
第2突起30在与器具本体12的插头插入口12A相反侧(图1、图2的左下侧)的中央位置配置有一个。也就是说,以连接二个第1突起20和第2突起30的形状呈大致三角形的方式进行配置。因此,所谓所述规定方向是与连接二个第1突起20的线段成直角并通过第2突起30的线的线上方向。更进一步来说,在所述第1卡止凸缘部22从第1轴部21突出的方向的相反侧具有第2突起30。
第2突起30具有:从器具本体12的背面立起且贯通片材1的截面为矩形状的第2轴部31;以及形成在该第2轴部31的顶端、含有向第2轴部31外侧面的外方突出的部分的第2卡止凸缘部32。即,在第2突起30中,第2卡止凸缘部32具有从第2轴部31的外侧面向插头插入口方向以及相对于该方向大致正交的两侧方向突出的部分。
固定构件14是通过从器具本体12的背面侧夹住片材1而将器具本体12固定在片材1上的构件,具有与器具本体12的平面形状大致相同的平面形状,且基本上形成为薄板状,以使片材1不产生超过需要的大体积。
在固定构件14上设有:可插入第1突起20、在插入有第1突起20的状态下可向规定方向(插头插入、拔出方向)滑动且能以第1突起20为支点使器具本体12和固定构件14向互相接近的方向转动的第1卡合部40;以及可与第2突起30卡合的第2卡合部50。
第1卡合部40具有:二个第1插通孔41,此第1插通孔41配置在固定构件14的前侧(图1、图2的右上侧),第1卡止凸缘部22可插通其中且可相对于第1轴部21向插头插入、拔出方向滑动;以及第1卡止部42,该第1卡止部42从该第1插通孔41与前侧(在插头拔出方向上的插头插入口侧)连续形成且可与第1卡止凸缘部22卡止。
第1插通孔41形成为,其宽度方向尺寸稍比第1突起20的第1卡止凸缘部22的宽度方向尺寸大,且其长度尺寸(插头插入、拔出方向尺寸)与第1突起20的第1卡止凸缘部22的长度尺寸相比足够大。因此,若使器具本体12和固定构件14接近,就可将第1突起20插入第1插通孔41内直到第1轴部21。另外,在该状态下,若将器具本体12和固定构件14隔开,则可从第1插通孔4中自由地拔出第1突起20。
在第1卡止部42上形成有从固定构件14的表面低一级的阶梯部43。因此,当使第1突起20插入于第1插通孔4内的固定构件14向后侧方向(图1、图2中的左下方)移动时,阶梯部43就进入第1卡止凸缘部22的下方。因此,在该状态下,即使使器具本体12和固定构件14隔开,也不会将第1突起20从第1卡合部40中拔出。由此,可夹住片材1进行第1突起20与第1卡合部40的卡止。由于采用阶梯部43,因而具有卡止凸缘部22的顶端不从固定构件14较大突出的优点。在可以突出的场合,也可不形成阶梯部43。
第2卡合部50具有:一个配置在固定构件14的后侧(图1、图2的左下侧)、且可由第2轴部31插通的第2插通孔51;形成在该第2插通孔51的周围、可卡止第2卡止凸缘部32的第2卡止部52;使第2插通孔51的至少一部分向扩张的方向弹性变形、使第2卡止凸缘部32可插通于第2插通孔51的弹性变形部53;以及变形动作部58,该变形动作部58在第1卡合部40与第1突起20卡合的状态下设在与第2突起30相对的位置,受到第2卡止凸缘部32的推入方向的力而使弹性变形部53弹性变形,并使第2插通孔51扩张。
弹性变形部53的二个桥状构件隔开间隔配置,它们的间隔形成为第2插通孔51。桥状构件形成为从固定构件14的前侧向后侧延伸,架设到固定构件14的顶端。在第2插通孔51的相反侧,且在第2插通孔51与固定构件14的外廓之间,形成有沿插头的插入、拔出方向较长并贯通固定构件14表面、背面的狭槽54。换言之,弹性变形部53由第2插通孔51和狭槽54形成。若弹性变形部53弹性变形、第2插通孔51的一部分扩张,则狭槽54的宽度方向的间隔变狭。另外,由于狭槽54与插入方向平行形成,故弹性变形部53可向使狭槽54收狭的方向变形,但不向插入方向变形。另外,弹性变形部53的壁厚即形成在各狭槽54与第2插通孔51之间的桥部的壁厚形成为比固定构件14的其它部分薄的薄壁。
第2插通孔51的结构为:从各弹性变形部53的途中二个部位形成朝向相对的弹性变形部53的突片55,将由形成在二个弹性变形部53上的四个突片55和弹性变形部53所围住的部分作为第2插通孔51。
第2插通孔51的宽度方向尺寸比第2突起30的第2轴部31的宽度方向尺寸稍大,且比第2卡止凸缘部32的宽度尺寸狭小,另外,长度尺寸比第2突起30的第2卡止凸缘部32的长度尺寸长。而在第2插通孔51的前后形成有二个空间56、57,它们的大小最好形成为不嵌入第1突起20或第2突起30的大小。由此,在装配时,不会把二个空间56、57错当作第2插通孔51而将第2突起30嵌入其中。狭槽54形成得比第2插通孔51的长度尺寸长,第2插通孔51位于狭槽54的大致中间。
关于四个突片55中位于前侧的二个突片55,也可将其省略。后侧的二个突片55,在第1卡合部40与第1突起20卡合的状态下,相对于第2突起30的第2轴部31,设置在与第1卡止凸缘部22的延长方向相反的侧面(即后面)隔开稍许的间隙即隔开比第1卡止凸缘部22与第1卡止部42的卡合区域小的间隙而相对的位置上。由此,在器具本体12与固定构件14卡合的状态下,即使固定构件14的第1卡合部40欲向脱离方向滑动,由于后侧的突片55与第2轴部31抵接,故不会脱离。另外,突片55也可仅形成在一个弹性变形部53上。
第2卡止部52,是将夹住第2插通孔51的两侧弹性变形部53的中间部分作成第2卡止部52,弹性变形部53形成为其宽度尺寸比第2突起30的第2卡止凸缘部32两侧突出部宽度尺寸还宽的形状。
如图1、图7所示,变形动作部58在各弹性变形部53上形成为倾斜的锥状,使得弹性变形部53的壁厚在片材1侧从第2卡止凸缘部32抵接的位置向第2插通孔51逐渐变薄。
(装配顺序)
在片材1的表面2配置器具本体12,使器具本体12的第1突起20和第2突起30通过片材1的孔4而突出到背面侧。在该状态下,如图3(对于片材1省略图示)所示,使突出到片材1的背面侧的第1突起20与固定构件14的第1卡合部40卡合。
对此,使第1突起20的第1轴部21插通于第1卡合部40的第1插通孔41,并使固定构件14向插头插入方向滑动。这样,阶梯部43进入第1卡止凸缘部22的下方。由此,第1突起20与第1卡合部40卡合。
接着,如图4(对于片材1省略图示)所示,以第1突起20为支点使固定构件14向接近于器具本体12的方向(成为平行的方向)转动,使突出到片材1的背面3侧的第2突起30与固定构件14的第2卡合部50卡合。当然,也可使器具本体12转动。
也就是说,若使固定构件14转动,则第2卡合部50的变形动作部58即锥部就与第2突起30的第2卡止凸缘部32抵接。若再进一步使固定构件14转动,则弹性变形部53通过变形动作部58的锥面与第2卡止凸缘部32的作用而向外侧弹性变形,第2插头孔51被扩张。
这样,第2卡止凸缘部32被插入第2卡合部50中的第2插通孔51内。第2卡止凸缘部32通过第2卡合部50中的第2插通孔51时,第2插通孔51恢复到原来的大小。由此,由于第2卡止凸缘部32具有向第2轴部31外侧面的外方突出的部分,故该部分被卡止在第2卡止部52上,防止其从第2插通孔51中脱出。也就是说,如图5~图7所示,器具本体12通过固定构件14而被固定在片材1的表面2上。
(实施形态的效果)
(1)在使突出到片材1背面3侧的器具本体12的第1突起20与固定构件14的第1卡合部40卡合的状态下,只要以第1突起20为支点使固定构件14向与器具本体12平行的方向转动,使突出到片材1背面3侧的第2突起30与固定构件14的第2卡合部50卡合,就可将器具本体12固定在片材1上。也就是说,不必像以往那样将器具本体12与固定构件14在确保成平行姿势的状态下嵌入,可通过将它们转动成为平行状态来进行固定构件14与器具本体12的装配,因此能可靠且容易地将器具本体12固定在片材1上。
(2)在第2突起30中,第2卡止凸缘部32具有从第2轴部31的外侧面向前侧及与宽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的部分,在固定构件14中,在第2插通孔51的外周缘与固定构件14的外廓之间,与插头插入、拔出方向大致平行地形成有狭槽54,在各狭槽54与第2插通孔51之间形成有弹性变形部53,由于是这种结构,因此只要在第2插通孔51的外周缘夹住第2插通孔51而将二个狭槽54形成为与规定方向大致平行,就可在各狭槽54与第2插通孔51之间容易地制作弹性变形部53。
(3)由于从各弹性变形部53朝向与其相对的弹性变形部53形成有突片55,由该突片55和弹性变形部53所围住的空间被作成第2插通孔51,故可形成能容易扩张第2插通孔51的结构。
(4)在第1卡合部40与第1突起20卡合的状态下,由于突片55相对于第2突起30的第2轴部31,设置在与第1卡止凸缘部22的延度方向相反的侧面隔开稍许间隙的相对位置上,因此,当器具本体12受到向插头拔出方向(固定构件14的后侧方向)的力时,依靠第1突起20与第1卡合部40的卡合而限制器具本体12的滑动,并且,当器具本体12受到向插头插入方向(固定构件14的前侧方向)的力时,第2突起30的第2轴部31与突片55抵接而限制器具本体12的滑动,因此可限制两方向的滑动。也就是说,可防止器具本体12偏离片材1。另外,当受到器具本体12与固定构件14离开方向的力时,由于第1、第2卡止部42、52可防止脱落。
(5)由于突出到片材1背面侧的第1突起20与固定构件14的第1卡合部40通过从第1轴部21的顶端向规定方向延长形成的第1卡止凸缘部22而卡合,突出到片材1背面侧的第2突起30与固定构件14的第2卡合部50通过向与所述规定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而形成在第2轴部31顶端上的第2卡止凸缘部32来卡合,因此,即使倾斜的力作用于固定构件14、器具本体12,它们的倾斜也很小。
例如,在倾斜力以与规定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为轴线而作用于固定构件14、器具本体12的场合,通过从第1轴部21的顶端向规定方向延长形成的第1卡止凸缘部22与第1卡合部40的卡合,而限制固定构件14、器具本体12的倾斜。另外,在倾斜力以规定方向为轴线而作用于固定构件14、器具本体12的场合,通过从第2轴部31的顶端向与规定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形成的第2卡止凸缘部32与第2卡合部50的卡合,而限制固定构件14、第2卡合部50的倾斜,故可限制固定构件14、器具本体12的倾斜。因此,能无松动地可靠地将器具本体12固定在片材1上。
(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形态,本发明包可以多种形态进行实施,包含如下所示的变形。
在前述实施形态中,夹着第2插通孔51而在两侧形成有狭槽54,且在该狭槽54与第2插通孔51之间形成有弹性变形部53,但作为弹性变形部53的结构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8所示,在第2卡合部50的内侧形成圆弧状的缺口,以使固定构件14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缘随着从中间部向后端部而互相接近,并将夹着第2插通孔51的两侧桥部分形成得狭小,即使如此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尤其,若采用这种结构,也可不形成狭槽54,可将成形模具简化。
另外,除了利用弹性变形部53将第2插通孔51扩张外,第2突起30也可通过弹性变形而插通、卡合在第2插通孔51中。
在前述实施形态中,是在第2插通孔51的两侧形成弹性变形部53的,但也可只在任一侧形成弹性变形部53。即,只要是第2插通孔51的一部分可扩张的结构,无论两侧还是一侧都可以。因此,对于第2突起30的第2卡止凸缘部32,也不限于从第2轴部31的侧面向宽度方向的两侧突出的结构,也可是仅向一侧突出的结构。
在前述实施形态中,通过在固定构件14的弹性变形部52形成为从与第2卡止凸缘部32抵接的位置向第2插通孔51倾斜的锥状,而构成变形动作部58,但也可在第2突起30的顶端部即第2卡止凸缘部32的顶端面形成可插入第2插通孔51内的锥部,而构成为变形动作部58。
在前述实施形态中,对于器具本体12和固定构件14,在其前侧配置了二个突起20及卡合部40,在其后侧配置了一个突起30及卡合部50,但也可例如在前侧配置二个、在后侧配置二个等,在实施时适当选择其数量和配置等。

Claims (4)

1.一种片材安装器具(10),具有安装在片材(1)表面上的器具本体(12)、以及配置在所述片材(1)背面并将所述器具本体(12)固定在片材(1)上的固定构件(14),其特征在于,
所述器具本体(12)具有互相离开地突设在与所述片材(1)相接的面上、贯通所述片材(1)的第1突起(20)及第2突起(30),
所述固定构件(14)具有第1卡合部(40)和第2卡合部(50),所述第1卡合部(40)可与所述第1突起(20)卡合,且可以所述第1突起(20)为支点使所述器具本体(12)和所述固定构件(14)向互相接近的方向转动,所述第2卡合部(50)在所述器具本体(12)和所述固定构件(14)互相接近时可与所述第2突起(30)卡合,
所述第2卡合部(50)具有可插入所述第2突起(30)并与其卡合的插通孔(5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安装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突起(20)具有第1轴部(21)、以及从该第1轴部(21)的顶端向规定方向延长形成的第1卡止凸缘部(22),
所述第2突起(30)具有在所述第1卡止凸缘部(22)的延长方向的相反侧离开所述第1突起(20)而设置的第2轴部(31)、以及形成在该第2轴部(31)的顶端上并向与所述规定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第2卡止凸缘部(32),
所述第2卡合部(50)具有使所述插通孔(51)的至少一部分向扩张的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5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安装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通孔(51)在二个弹性变形部(53)之间,可通过所述弹性变形部(53)向互相离开的方向进行变形而扩张,并具有从至少一个弹性变形部(53)向另一个弹性变形部(53)突出的突片(55),
所述突片(55)相对于所述第2突起(30)的所述第2轴部(31)设在与所述第1卡止凸缘部(22)的延长方向相反侧面相对的位置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安装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卡合部(50)在所述插通孔(51)的周围具有可卡止所述第2卡止凸缘部(32)的卡止部(52),所述弹性变形部(53)向与所述规定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扩张所述插通孔(51)。
CNB2007101681096A 2006-11-17 2007-11-06 片材安装器具 Active CN10056661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11346 2006-11-17
JP2006311346A JP4909714B2 (ja) 2006-11-17 2006-11-17 シート装着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1106A true CN101181106A (zh) 2008-05-21
CN100566618C CN100566618C (zh) 2009-12-09

Family

ID=39175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681096A Active CN100566618C (zh) 2006-11-17 2007-11-06 片材安装器具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954212B2 (zh)
EP (1) EP1922946B1 (zh)
JP (1) JP4909714B2 (zh)
KR (1) KR100916885B1 (zh)
CN (1) CN100566618C (zh)
DE (1) DE602007012639D1 (zh)
TW (1) TWI34063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8848A1 (zh) * 2009-01-09 2010-07-15 香港多耐福有限公司 扣合件
CN108393675A (zh) * 2018-01-23 2018-08-14 江苏凡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背板的边框固定件压合设备
CN110269551A (zh) * 2018-03-13 2019-09-24 3M创新有限公司 拖把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57659A (ja) * 2008-09-03 2010-03-18 Nifco Inc バックルの取付構造
US10123590B2 (en) 2013-07-10 2018-11-1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System and assembly for securing a buckle housing to a component
KR101940540B1 (ko) * 2017-03-30 2019-01-22 주식회사 우진프라스틱 플랩 고정용 버클
US20180344014A1 (en) * 2017-06-06 2018-12-06 Under Armour, Inc. Article with Reconfigurable Straps
US11259604B2 (en) * 2018-07-23 2022-03-01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nti-pinch buckle assembly
KR102177493B1 (ko) * 2019-11-26 2020-11-11 주식회사 우진프라스틱 버클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66672A (zh) * 1960-07-08 1900-01-01
KR900009212B1 (ko) * 1984-03-07 1990-12-24 이테베-아테코 게엠베하 분리식 버클
MY100855A (en) * 1986-06-26 1991-03-15 Yoshida Kogyo Kk Strap fastener
US6510592B1 (en) * 2000-10-11 2003-01-28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Clip for attaching pouches and similar devices
US6622355B2 (en) * 2002-01-03 2003-09-2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Mounting structure
US6826806B2 (en) * 2002-05-24 2004-12-07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Breakaway closure device
JP4177166B2 (ja) * 2003-05-12 2008-11-05 Ykk株式会社 シート装着器具およびシート装着用部材
JP2006204638A (ja) * 2005-01-28 2006-08-10 Ykk Corp バックル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8848A1 (zh) * 2009-01-09 2010-07-15 香港多耐福有限公司 扣合件
CN108393675A (zh) * 2018-01-23 2018-08-14 江苏凡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背板的边框固定件压合设备
CN110269551A (zh) * 2018-03-13 2019-09-24 3M创新有限公司 拖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115346A1 (en) 2008-05-22
DE602007012639D1 (de) 2011-04-07
TW200836660A (en) 2008-09-16
JP4909714B2 (ja) 2012-04-04
CN100566618C (zh) 2009-12-09
EP1922946A2 (en) 2008-05-21
KR20080045057A (ko) 2008-05-22
US7954212B2 (en) 2011-06-07
KR100916885B1 (ko) 2009-09-09
TWI340633B (en) 2011-04-21
JP2008125593A (ja) 2008-06-05
EP1922946A3 (en) 2010-01-13
EP1922946B1 (en) 201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6618C (zh) 片材安装器具
US7661631B2 (en) Fixture
JP5909758B2 (ja) コーディングデバイスを有するプラグコネクタ、および、プラグコネクタに対するコーディングデバイスの装着方法
US6405413B2 (en) Attaching clip
EP1235306A3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041797B2 (ja) クリップ
US6386912B1 (en) Cable connector
EP3473870B1 (en) U-base fastener with folded barb
US703711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1440857A1 (en) A device for engaging the push-rod of the power brake to the brake pedal of a motor vehicle
JP2003514700A (ja) 着用可能なペンホルダーデバイス
CN101282666A (zh) 销夹持器类型的固定器
US5820423A (en) Terminal for memory card connector
JPH05114431A (ja) 平形接点舌状片接続用の接点ソケツト
US4531854A (en) Device for holding sheets provided with perforations
US7673798B2 (en) Card reader with symmetrical contact spring
CN101315174A (zh) 灯用连接器
US4797982A (en) Pocket clip for writing instruments
JP2007215353A (ja) 取付具
KR200392084Y1 (ko) 게시물 고정용 압정세트
JP3178198B2 (ja) バルブソケット
JP3554591B2 (ja) 長尺物取付用バンドクリップ
CN109494511A (zh) 连接器
EP0632533B1 (en) A flat connector socket
JP2007165109A (ja) コネクタ取付け用クラ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