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4629A - 用于cmos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cmos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4629A
CN101174629A CNA2006101177324A CN200610117732A CN101174629A CN 101174629 A CN101174629 A CN 101174629A CN A2006101177324 A CNA2006101177324 A CN A2006101177324A CN 200610117732 A CN200610117732 A CN 200610117732A CN 101174629 A CN101174629 A CN 1011746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p
well
district
esd
diffusion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177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90151C (zh
Inventor
常欣
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hong Grac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 Hong NEC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 Hong NEC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 Hong NEC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61011773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90151C/zh
Publication of CN101174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4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01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0151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CMOS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结构,其可以双向导通,并具有双向回扫特性。本发明所提供的结构是在P型衬底上纵向设置深N阱,在深N阱上沿横向依次平行设置第二N阱、第二P阱、第一N阱、第一P阱、第二N阱,在第二P阱和第一P阱中沿横向分别平行设置P+区和N+区,其中,P+区靠近第二N阱,N+区靠近第一N阱,各P+区和N+区之间以场氧分隔。本发明不仅弥补了传统SCR结构只具有单向的回扫特性的缺点,而且同时满足了集成度的需求。

Description

用于CMOS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控硅结构,特别是一种用于集成电路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结构。
背景技术
静电放电(ESD)对CMOS电路的可靠性构成了很大威胁。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ESD保护电路也在不断地改进。在各种ESD保护电路中,可控硅(SCR)具有负阻或回扫(Snapback)特性及非常好的大电流特性,因此,基于SCR器件的静电保护电路至今仍处于超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中的领先地位。但是SCR器件的大电流特性只在一个方向上比较好,要想在另一个方向上也获得同样的保护特性,只有并联连接两个SCR器件,分别泄放不同极性的静电电流。
图3是一个传统的SCR结构的示意图,其组成为P-N-P-N四层半导体结构,此四层结构依序为P+区、N阱、P阱、N+区。P型衬底上设置相邻的P阱和N阱,P阱和N阱中分别依次平行设置P+区和N+区,各P+区和N+区之间用场氧分隔。其中P+区、N阱区和P阱组成PNP管;而N+区、P阱和N阱区组成NPN管。SCR在ESD冲击发生时也作为一个两端网络。其中阳极(N阱中P+)和N阱短接,阴极(P阱中N+)和P阱短接,阳极与静电源相接。在电路正常工作条件下,由于N阱和P阱之间的PN结反向偏置,SCR结构是不开启的。因此,它不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但是,在ESD放电条件下,SCR结构的工作状态会发生很大改变。第一种ESD放电情况是,输入输出接点端(I/OPAD)电位相对于源极端(VSS)电位是正的。在这种情况下,当ESD放电电压超过N阱和P阱之间的PN结的击穿电压,便有雪崩击穿电流从这个PN结流过。电流流经P阱电阻和N阱电阻时,在两个电阻的两端建立起电位差。这个电位差的建立使得SCR结构中寄生的NPN管和PNP管的基极和发射极结都处于正向偏置状态,进而使SCR结构发生正反馈现象,电流值急剧增加,出现回扫特性,从而有效地泄放ESD放电电流,保护其它的电路。第二种ESD放电情况是,PAD端电位相对于VSS端是负的。此时SCR的特性与二极管的特性相似,所以在此方向上没有回扫特性。
由上可知,用SCR作为ESD保护器件,当ESD发生时,SCR器件的大电流特性一般只在一个方向上比较好,即会出现回扫特性。如果要想在另一个方向上也获得同样的保护特性,只有在PAD与VSS之间连接两个SCR器件,分别泄放不同的极性的ESD放电电流,如图4所示。但这样设计使得器件电路面积过大,集成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CMOS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结构,其可以双向导通,并具有双向回扫特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用于CMOS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结构在P型衬底上沿纵向设置深N阱,在深N阱上沿横向依次平行设置第二N阱、第二P阱、第一N阱、第一P阱、第二N阱,在第二P阱和第一P阱中沿横向分别平行设置P+区和N+区,其中,P+区靠近第二N阱,N+区靠近第一N阱,各P+区和N+区之间以场氧分隔。
本发明用于CMOS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结构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双向回扫特性的SCR器件结构,此结构不仅弥补了传统SCR结构只具有单向的回扫特性的缺点,而且同时满足了集成度的需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在前述第一N阱与前述第一P阱交界处加入第一N+扩散区,在第一N阱与前述第二P阱交界处加入第二N+扩散区,第一N+扩散区和第二N+扩散区之间、第一N+扩散区和第二N+扩散区与前述N+区之间用场氧分隔。在第一N阱与第一P阱边缘加入第一N+扩散区域以及在第一N阱与前述第二P阱边缘加入第二N+扩散区域,可以使雪崩击穿电压值降低,从而使此SCR结构在两个方向上的触发电压都得到降低,使此结构更容易导通达到泄放电流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本图所示实施例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改进,其中,在第一N阱(NW1)与第一P阱(PW1)边缘设置了第一N+扩散区(N+2),在第一N阱与第二P阱(PW2)边缘设置了第二N+扩散区(N+1);
图3是现有技术中可控硅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用于CMOS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连接与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优选实施例在PS静电放电模式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雪崩击穿发生在第一N阱和第二P阱之间;
图6是图2所示的优选实施例在NS静电放电模式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雪崩击穿发生在第一N阱和第一P阱之间;
图7是图2所示优选实施例的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用于CMOS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结构提供一种新型的具有双向Snapback特性的SCR结构,如图1所示,可以同时满足CMOS静电放电保护的需要和集成度的需求。在P型衬底上沿纵向设置深N阱,在深N阱上沿横向依次平行设置第二N阱、第二P阱、第一N阱、第一P阱、第二N阱,在第二P阱和第一P阱中沿横向分别设置P+区和N+区,其中,P+区靠近第二N阱,N+区靠近第一N阱,各P+区和N+区之间以场氧分隔。结构中利用深N阱(Deep Nwell)把第一P阱和第二P阱与衬底隔离开,这种结构在普通CMOS双阱工艺可以实现。设置深N阱是考虑到,如果没有深N阱则第一P阱会通过P型衬底和第二P阱发生短路,所以要利用深N阱把第一P阱和第二P阱与衬底隔离开。
实际上,本发明所提供的结构是两个SCR单元结构的集合体是一个对称的NPNPN结构。其中,两个SCR单元分别由B1-B2和B2-B3构成,结构中共用了一个由第一P阱、第一N阱和第二P阱组成的PNP三极管。两个SCR单元分别各自对应两个方向上的ESD电压开启,作为电流泄放通路。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一种改进,与图1所示结构相比,图2所示结构在第一N阱第一P阱1交叠处设置了第一N+扩散区、在第一N阱与第二P阱交叠处设置第二N+扩散区。图2所示实施例的布置图如图7所示。
图5是图2所示结构在PS静电放电模式(静电源电位相对于VSS端是正的)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当为静电放电为PS模式时,一个正的ESD脉冲加在I/O接点上,此时I/O接点为阳极,VSS为阴极。第一P阱和第一N阱首先正偏,此时NW电位大致为VESD-0.7V,由于第二P阱接地,则发射极(第一P阱)与基极(第一N阱)结正偏而集电极(第二P阱)与基极(第一N阱)反偏,这便使得共用的B2 PNP管导通。当ESD应力大到足够使第一N阱和第二P阱结发生雪崩击穿,击穿电流流经第二P阱的寄生串联电阻把第二P阱电位拉高,当使第二P阱和N+区结正偏时,这样由发射极(第二P阱中的N+区),基极(第二P阱)和集电极(第一N阱)构成的B3 NPN管被导通,与此同时第二可控硅被触发进入导通阶段,开始泄放电流。图5说明了其泄放电流的方向及其等效电路图。
当静电放电模式为NS模式(静电源电位相对于VSS端是负的)时(如图6所示),一个负的ESD脉冲加在I/O PAD上,此时VSS为阳极,I/O PAD为阴极。那么同理B2 PNP首先导通,当ESD应力大到足够使N阱1和P阱1结发生雪崩击穿,击穿产生的空穴载流子电流流经第一P阱的寄生串联电阻使其电位拉高,当电压达到第一P阱和N+区结正偏时,这样由发射极(第一P阱中的N+区),基极(第一P阱)和集电极(第一N阱)构成的B1 NPN被导通,与此同时第一可控硅被触发进入导通阶段,开始泄放电流。图6说明了其泄放电流的方向及其等效电路图。
由于此SCR的触发电压是由第一N阱与第一P阱或第一N阱与第二P阱的PN结雪崩击穿电压决定的,这个电压值通常在十几伏甚至几十伏特左右。如果当要求得到较低触发电压值时,则可以在此结构中设计第一N+扩散区和第二N+扩散区分别嵌入在第一N阱与第一P阱和第一N阱与第二P阱交叠处,因为N+扩散区的掺杂浓度比较高,所以雪崩击穿电压值降低,从而使此SCR结构在两种不同极性ESD发生模式下的触发电压都得到降低,使此结构更容易导通达到泄放电流的目的。

Claims (2)

1.一种用于CMOS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结构,其特征是:
在P型衬底上沿纵向设置深N阱,在深N阱上沿横向依次平行设置第二N阱、第二P阱、第一N阱、第一P阱、第二N阱;
在第二P阱和第一P阱中沿横向分别平行设置P+区和N+区,其中,P+区靠近第二N阱,N+区靠近第一N阱,各P+区和N+区之间以场氧分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CMOS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N阱与所述第一P阱交界处设置第一N+扩散区,在第一N阱与所述第二P阱交界处设置第二N+扩散区;第一N+扩散区和第二N+扩散区之间、第一N+扩散区和第二N+扩散区与所述N+区之间用场氧分隔。
CNB2006101177324A 2006-10-30 2006-10-30 用于cmos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结构 Active CN10049015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177324A CN100490151C (zh) 2006-10-30 2006-10-30 用于cmos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177324A CN100490151C (zh) 2006-10-30 2006-10-30 用于cmos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4629A true CN101174629A (zh) 2008-05-07
CN100490151C CN100490151C (zh) 2009-05-20

Family

ID=39422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177324A Active CN100490151C (zh) 2006-10-30 2006-10-30 用于cmos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90151C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7598A (zh) * 2010-03-17 2010-08-18 浙江大学 一种pnpnp型双向可控硅
CN102142440A (zh) * 2010-12-30 2011-08-03 浙江大学 一种可控硅器件
CN102522404A (zh) * 2011-12-30 2012-06-27 无锡新硅微电子有限公司 低触发电压的双向scr esd保护电路
CN102054861B (zh) * 2009-11-05 2012-08-01 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双向晶闸管以及静电保护电路
CN104022111A (zh) * 2014-06-17 2014-09-03 东南大学 一种具有双向防护能力的静电放电保护结构
CN105810679A (zh) * 2014-12-31 2016-07-27 湘潭大学 一种npnpn型双向可控硅静电防护器件及其版图
CN108807371A (zh) * 2018-06-07 2018-11-13 湘潭大学 一种高防护等级双向可控硅静电防护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9742071A (zh) * 2019-01-07 2019-05-10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soi功率开关的esd保护器件
CN109786374A (zh) * 2019-01-07 2019-05-21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soi功率开关的esd保护器件
CN109962099A (zh) * 2019-02-25 2019-07-02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双向可控硅静电放电保护结构及soi结构
CN110047921A (zh) * 2018-01-15 2019-07-23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双向可控硅结构
CN110690213A (zh) * 2019-10-24 2020-01-14 湖南静芯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可控硅静电防护器件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4861B (zh) * 2009-11-05 2012-08-01 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双向晶闸管以及静电保护电路
CN101807598B (zh) * 2010-03-17 2011-12-14 浙江大学 一种pnpnp型双向可控硅
CN101807598A (zh) * 2010-03-17 2010-08-18 浙江大学 一种pnpnp型双向可控硅
CN102142440A (zh) * 2010-12-30 2011-08-03 浙江大学 一种可控硅器件
CN102142440B (zh) * 2010-12-30 2012-08-22 浙江大学 一种可控硅器件
CN102522404A (zh) * 2011-12-30 2012-06-27 无锡新硅微电子有限公司 低触发电压的双向scr esd保护电路
CN102522404B (zh) * 2011-12-30 2013-09-18 无锡新硅微电子有限公司 低触发电压的双向scr esd保护电路
CN104022111B (zh) * 2014-06-17 2017-01-11 东南大学 一种具有双向防护能力的静电放电保护结构
CN104022111A (zh) * 2014-06-17 2014-09-03 东南大学 一种具有双向防护能力的静电放电保护结构
CN105810679A (zh) * 2014-12-31 2016-07-27 湘潭大学 一种npnpn型双向可控硅静电防护器件及其版图
CN110047921A (zh) * 2018-01-15 2019-07-23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双向可控硅结构
CN108807371A (zh) * 2018-06-07 2018-11-13 湘潭大学 一种高防护等级双向可控硅静电防护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9742071A (zh) * 2019-01-07 2019-05-10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soi功率开关的esd保护器件
CN109786374A (zh) * 2019-01-07 2019-05-21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soi功率开关的esd保护器件
CN109962099A (zh) * 2019-02-25 2019-07-02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双向可控硅静电放电保护结构及soi结构
CN110690213A (zh) * 2019-10-24 2020-01-14 湖南静芯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可控硅静电防护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90151C (zh) 2009-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0151C (zh) 用于cmos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结构
US8039899B2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device
TW201902066A (zh) 高電容雙向瞬態電壓抑制器
CN102623449B (zh) Esd保护装置
CN108807372B (zh) 一种低压触发高维持电压可控硅整流器静电释放器件
US5675469A (en)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and ESD protection circuit
CN103490399B (zh) 保护电路
CN103427408A (zh) 用于高电压应用的静电放电保护
KR20010102184A (ko) 양방향 디바이스 및 다이오드와 보호된 회로 장치
CN101938119A (zh) 带有改良型箝位电压的瞬态电压抑制器(tvs)
US7466527B1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
JP2003517215A (ja) 改良型esdダイオード構造
CN111668209B (zh) 一种低漏电的用于低压esd防护的可控硅整流器
CN110491875B (zh) 一种双向可控硅静电保护器件
CN102832233A (zh) Scr型ldmos esd器件
CN102054837A (zh) 双向晶闸管以及静电保护电路
US9633992B1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device
CN102054860A (zh) 双向晶闸管以及静电保护电路
CN102054861B (zh) 双向晶闸管以及静电保护电路
CN102693980B (zh) 一种低触发电压的可控硅静电放电保护结构
CN101593973B (zh) 静电放电保护电路
CN101159263A (zh) 箝位电路的静电放电保护
CN110828453B (zh) 一种内嵌p+注入区分段型非对称可控硅静电释放器件
CN112599522A (zh) 一种快速开启均匀导通双向静电浪涌保护ic
CN109148438B (zh) 高压静电保护器件及等效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GHAI HUAHONG GRAC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UAHONG NEC 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Effective date: 201401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1206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TO: 201203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110

Address after: 201203 Shanghai city Zuchongzhi road Pudong New Area Zhangjiang hi tech Park No. 1399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ahong Grac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201206,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Sichuan Road, No. 1188 Bridge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uahong NEC Electronic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