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4151A - 控制射频识别标签与网络间通信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射频识别标签与网络间通信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4151A
CN101174151A CNA2007101535422A CN200710153542A CN101174151A CN 101174151 A CN101174151 A CN 101174151A CN A2007101535422 A CNA2007101535422 A CN A2007101535422A CN 200710153542 A CN200710153542 A CN 200710153542A CN 101174151 A CN101174151 A CN 101174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information
rfid tag
management system
radio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535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4151B (zh
Inventor
佐藤一雄
前田智彦
村冈良孝
渕田英彦
斋藤秀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74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41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741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41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控制射频识别标签与网络间通信的系统、装置和方法。该系统控制管理系统与多个无线电通信单元之间的通信,所述管理系统用于使用射频识别标签的ID来管理产品的作业工序,每个无线电通信单元都用于与和作业工序的一个阶段关联地设置的射频识别标签通信。该系统包括:网络状态监视单元,用于监视网络状态;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监视的状态确定网络应采用非网络模式或网络模式中的哪一种;控制单元,用于当采用非网络模式时,控制已读取ID的无线电通信单元将对应于与无线电通信单元对应的阶段的附加信息写入射频识别标签,并且当采用网络模式时,将附加信息发送到管理系统;以及信息收集单元,用于从射频识别标签读取ID和附加信息。

Description

控制射频识别标签与网络间通信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根据网络状态来控制射频识别(RF-ID)标签与网络之间的通信的系统、装置、方法和程序,以及用于制造使用该控制方法的产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制造和分发(distribution)领域中使用各种管理系统。在这些管理系统中,使用一些识别信息对个别产品和构成产品的个别元件加以识别,并使用所述识别信息对其进行管理。例如,管理系统对制造工序及其分发中的进度、安装在产品上的各个元件、针对每个产品要进行的测试内容及其测试结果等进行管理。存在两类管理系统:出于每个个体管理目的的个体管理系统,以及通过综合这些个体管理系统而获得的管理系统。然而,由于它们中的任一个都使用识别信息进行管理,因此在以下描述中有时不对它们加以区分。
图1示出了管理系统常规地如何使用识别信息。在图1中,产品101是通过三个工序A、B和C制造的。在每个工序中有操作者90A、90B和90C。主干系统(key system)103使用产品101的识别信息来管理对产品101的制造进行到了哪个工序。针对每个工序设置了信息收集终端102A至102C,这些信息收集终端102A至102C和主干系统103通过网络相连接。
当产品101处于工序A中(其由附图标记“101A”指示)时,与工序A对应的信息收集终端102A从产品101A读取识别信息(例如,每个产品都不同的序列号),并通过网络将其发送到主干系统103。例如,也可以在完成工序A对产品101A的应用时发送识别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主干系统103将发送日期作为工序A应用于产品101A的完成日期与产品101A的识别信息相关地进行管理。
然后,将产品101运送到工序B。然后,当产品101处于工序B中(其由附图标记“101B”指示)时,类似的是,与工序B对应的信息收集终端102B从产品101B读取识别信息,并通过网络将其发送到主干系统103。
然后,进一步将产品101运送到工序C。然后,当产品101处于工序C中(其由附图标记“101C”指示)时,类似的是,与工序C对应的信息收集终端102C从产品101C读取识别信息,并通过网络将其发送到主干系统103。
应当注意,产品101A至101C指示不同时间的同一产品,信息收集终端102A至102C指示多个不同装置。
这样,通过在每个工序中信息收集终端102A至102C中的一个将产品101的识别信息发送到主干系统103,主干系统103可以管理什么时候个体产品101完成了哪个工序。
在此情况下,对于信息收集终端102A至102C,使用两类条码读取器和RF-ID标签读取器。早先使用前者。
在信息收集终端102A至102C是条码读取器的情况下,要预先将印有指示识别信息的条码的纸附贴到产品101,或者将这样的纸一起安放在其上安放有产品101的货架(pallet)上(该条码有时被称作“进度管理条码”)。信息收集终端102A至102C通过从该纸上读取条码来读取产品101的识别信息。在此情况下,如果满足诸如纸的贴附位置固定等情况的若干条件,则信息收集终端102A至102C也可以自动地读取识别信息。然而,有时人(操作者90A至90C)不得不将信息收集终端102A至102C带到条码的位置以手动地读取识别信息。
在信息收集终端102A至102C是RF-ID标签读取器的情况下,类似地将存储有识别信息RF-ID标签贴附到个体产品101,或者将这样的RF-ID标签一起安放在其上安放有产品101的货架上。在此情况下,由于RF-ID标签存储产品特有的识别信息,因此可以被用作产品101的识别信息。由于这种类型的存储有识别信息以旨在进行个体识别的RF-ID标签相当便宜,因此也可以将其如图1所示地使用。
在此情况下,RF-ID标签读取器优于条码读取器之处在于无需人手动地移动信息收集终端102A至102C。这是因为尽管在条码读取器的情况下,但是为了读取条码,仍存在一些限制,例如,读取器必须位于条码的前面等,而在RF-ID标签读取器的情况下,由于可以从RF-ID标签无线地读取识别信息,所以信息收集终端102A至102C位于其通信范围内就足够了。因此,如果使用RF-ID标签,则信息收集终端102A至102C可以无需任何手动作业而自动地读取识别信息。
即使当使用条码或RF-ID标签中的任何一个时,都类似地通过网络将识别信息输入到信息收集终端102A至102C。
通过对图1进行详述在图2中示出了使用RF-ID标签的现有情况。图2示出了管理系统常规地如何使用从RF-ID标签104读取的识别信息。
在图2中,也如在图1中一样通过三个工序A、B和C来制造产品101。在图2中,通过将RF-ID标签104贴附到产品101或将其安放在与产品101相同的货架上,来使产品101与RF-ID标签104关联。分别将产品101和RF-ID标签104描述为工序A中的附图标记“101A”和“104A”、工序B中的附图标记“101B”和“104B”以及工序C中的附图标记“101C”和“104C”。具体来说,产品101A至101C中的每一个表示在不同时间的一个产品101,RF-ID标签104A至104C中的每一个表示在不同时间的一个RF-ID标签。
与工序A、B和C相关地设置有RF-ID控制单元106A至106C。它们分别与图1中示出的信息收集终端102A至102C相对应。RF-ID控制单元106A至106C分别连接到天线105A至105C,并通过天线105A至105C分别从RF-ID标签104A至104C无线地读取信息。
在图2中,上级系统107、ID管理系统108、作业指令系统109、工序管理系统110和测试系统111对应于图1中的主干系统。这些系统中的每一个都通过网络连接到RF-ID控制单元106A至106C。由于RF-ID控制单元106A至106C(直接地或间接地)分别使用从RF-ID标签104A至104C读取的识别信息,所以这些系统可以称作分别与RF-ID控制单元106A至106C对应的“上级系统”。
这些系统不仅简单地从RF-ID控制单元106A至106C接收识别信息,而且有时还将与接收到的识别信息对应的信息发送到RF-ID控制单元106A至106C。下面描述这样的情况。
一般对产品应用如下的测试:检查是否在安装有电子电路的产品中正确地执行了测试程序。假设在图2中示出的工序C中进行这样的测试。在此情况下,在工序C中对RF-ID控制单元106C的操作如下。
(c1)使用天线105C从RF-ID标签104C读取识别信息(即,RF-ID标签104C特有的RF-ID标签ID)。
(c2)通过网络使用读取的RF-ID标签ID参考ID管理系统108,并获得与RF-ID标签ID对应的序号和测试参数。假设ID管理系统108将RF-ID标签ID与各种信息相关地进行管理。“序号”随每个产品而不同,并在开始制造时被指配给要制造的产品。需要“测试参数”来指定测试程序。
(c3)通过网络将获得的序号和测试程序发送到测试系统111,从测试系统111下载测试程序。
在此情况下,将图2中未示出的RF-ID控制单元106A至106C安装为具有一般配置的计算机终端的一部分。因此,例如,通过操作者90C把终端关联到产品101C,将在(c3)中下载的程序读入到产品101C中,执行该程序并进行测试。例如,在测试之后,如参照图1描述的,RF-ID控制单元106C还报告工序C对产品的应用完成。
然而,上述现有方法存在如下问题:网络状态的恶化和一个系统的系统失灵(down)成为整个制造工序的瓶颈。以下参照图3来描述该问题。可以通过提取与该问题相关的部分并突出针对RF-ID控制单元106B设置的缓冲器112而获得图3。
一般来说,一个工厂具有多条生产线并通过每条生产线同时制造很多产品。因此,如图2所示,当通过网络使用各种系统时,网络负荷量趋于增加。
当由于大量负荷导致通信延迟或者由于某些原因使得无法通信时,为了从故障中恢复,例如,系统管理器检查发生了什么现象、确定其原因、制定出解决方案并执行该解决方案。然而,在直到网络从故障中恢复的期间,不能通过网络使用图2中示出的各种系统(或者使用各种系统要花费很多时间)。因此,即使当完成其自己的工序时,现场的每个操作者90A至90C也无法继续后面的工序。因此,浪费掉时间而没有进行作业。
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如图3所示,每个RF-ID控制单元106A至106C设置有缓冲器112。下面假设如下两点来描述缓冲器112的使用方法。
-在工序B中,在完成产品101B的整个作业(装配、加工等)之后,向工序管理系统110报告工序B的完成。
-例如,通过操作者90B在工序B的开始和完成时按下规定按钮,RF-ID控制单元106B中的缓冲器112存储工序开始日期和工序完成日期。
在这些假设下,RF-ID控制单元106B操作如下。
(b1)使用天线105B,从RF-ID标签104B读取RF-ID标签ID(识别信息)。
(b2)将读取的RF-ID标签ID存储在缓冲器112中。
(b3)将产品101B运送到后续的工序C。
(b4)通过网络将存储在缓冲器112中的RF-ID标签ID用作关键字(key)来参考ID管理系统108,并获得与RF-ID标签ID对应的序号和数量。如在(c2)中所述,ID管理系统108将RF-ID标签ID与各种信息相关地加以管理,数量是这样的信息的一个实施例。在此情况下,“数量”是产品所属的批次的产量。
(b5)从缓冲器112中擦除已经使用的RF-ID标签ID。
(b6)通过将工序B的开始日期和完成日期附于获得的序号和数量而生成一组进度数据,并将生成的进度数据存储在缓冲器112中。
(b7)通过网络将存储在缓冲器112中的进度数据读入工序管理系统110。
(b8)在收到指示完成写操作的确认信号(ACK信号)时,从缓冲器112中擦除已经使用的进度数据。
即使在由于网络故障使得(b4)和(b7)至(b8)在通信中花费很多时间的情况下,如果如上所述地使用缓冲器,则在(b3)中已经将产品101B运送到后续的工序C。因此,可以在没有任何无用等待时间的情况下进行作业。具体来说,缓冲器112的设置可以减弱通信延迟的影响。
然而,如果诸如通信延迟等的网络故障延长,则顺序地运送产品,并将它们的数据存储在缓冲器112中。在该情况下,不能从缓冲器112中擦除数据,从而缓冲器112溢出。结果,丢失要存储的数据,而没有将其存储在任何位置。
当诸如ID管理系统108等的系统不能响应时,上述(b4)不能结束。因此,无法执行阶段(b5)及之后阶段。具体来说,如果即使当整个网络中没有故障时某些特定系统失灵,则要继续存储(b2)的数据,缓冲器112类似地溢出。
为了避免这样的溢出,当存储在缓冲器112中的数据量超过预定阈值并接近缓冲器112的容量时,在该时间点处,必须强制停止生产线。例如,当针对工序B的RF-ID控制单元106B设置的缓冲器112的使用量增加时,必须停止包括图3中所示的三个工序的整个生产线。在此情况下,有时针对RF-ID控制单元106A或106C设置的缓冲器(图3中未示出)的容量可能还有裕量,并且有时可能在每个工序中已经完成作业。然而,为了避免数据从RF-ID控制单元106B的缓冲器112丢失,必须停止整个生产线。结果,每个工序的操作者90A、90B或90C只能等待,直到恢复了网络或系统的故障。
一般来说,当网络或系统的故障是由于硬件导致的,其恢复通常需要很多时间。如果网络的基础结构相关设备或实现系统的服务器由于硬件导致出现故障,则有时其恢复要花几小时到几天时间。如果硬件是由于自然灾害等导致出现故障的,则其恢复可能需要更多时间。
整个生产线的这样长时间停止是没有效率的。然而,如果为了避免停止,忽略缓冲器112的溢出,则这次丢失与长时间对应的大量数据并且不可能恢复数据,由此也妨碍各种管理系统的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控制使用存储在RF-ID标签中的识别信息的管理系统所连接的网络与RF-ID标签之间的通信,从而即使在网络或其管理系统失灵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丢失数据和防止出现无用等待时间。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管理系统与多个第一无线电通信单元之间通过网络的通信,所述管理系统用于使用RF-ID标签中存储的识别信息来管理与该RF-ID标签对应的产品的作业工序,所述多个第一无线电通信单元各自与作业工序的一个阶段相对应,并通过使用无线电通信从所述RF-ID标签读取信息以及将信息写入到所述RF-ID标签中。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网络状态监视单元,其用于监视网络状态并输出其指示状态的网络状态信息;确定单元,其用于根据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来确定网络应工作在非网络模式或网络模式中的哪个模式下;控制单元,其用于使得从RF-ID标签读取识别信息的第一无线电通信单元,在确定网络工作在非网络模式下时能够将对应于与该第一无线电通信单元对应的阶段的附加信息写入所述RF-ID标签,并在确定网络工作在网络模式下时能够将所述附加信息发送到所述管理系统;以及信息收集单元,其设置有第二无线电通信单元和第一存储单元,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单元用于通过使用无线电通信从所述RF-ID标签读取所述识别信息及其写入的附加信息,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读取的识别信息和附加信息。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一种制造方法,其中,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控制系统应用到用于在管理产品的制造工序的同时通过多个工序制造产品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一种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网络通信单元,其用于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和第一方面的控制系统的确定单元和控制单元。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一种用于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与多个无线电通信单元之间通过网络的通信的方法,所述管理系统用于使用RF-ID标签中存储的识别信息来管理与该RF-ID标签对应的产品的作业工序,所述多个无线电通信单元各自与作业工序的一个阶段相对应,并通过使用无线电通信从所述RF-ID标签读取信息以及将信息写入到所述RF-ID标签中。
所述方法包括:识别信息接收步骤,用于从所述多个无线电通信单元中的一个接收该无线电通信单元从所述RF-ID标签读取的识别信息;确定步骤,用于根据指示网络状态的网络状态信息,确定网络应工作在非网络模式或网络模式中的哪个模式下;写指令发出步骤,用于当在所述确定步骤中确定网络工作在非网络模式下时,发出指令来使在所述识别信息接收步骤中读取所述识别信息的无线电通信单元能够将对应于与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对应的阶段的附加信息写入所述RF-ID标签;以及发送控制步骤,用于当在所述确定步骤中确定网络工作在网络模式下时,进行控制以将所述附加信息发送到所述管理系统。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是一种使得计算机能够执行第四方面的方法的程序。
在上述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中,根据网络状态信息确定网络工作在非网络模式下还是工作在网络模式下。对于网络状态信息,还可以使用网络负荷量或需要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的时间。在网络模式下将与作业工序的关注阶段对应的附加信息发送到管理系统,并在非网络模式下将其写入RF-ID标签。
通过按照如果网络状态信息指示网络状态良好则选择网络模式并且如果网络状态信息指示网络状态很差则选择非网络模式的方式来构建所述确定单元和所述确定步骤,可以由于以下原因而防止丢失数据及出现无用等待时间等现有问题。
当网络状态恶化(例如,当网络负荷量或通过网络需要与管理系统通信的时间增加)时,根据网络状态信息选择非网络模式。然后,将附加信息写入RF-ID标签。
因此,根据本发明,即使当网络状态恶化时,也不会出现由于写入管理系统而导致缓冲器溢出和丢失数据的现有问题。由于根据本发明,即使当网络状态恶化时,也已经将附加信息写入RF-ID标签,所以可以在后面使用该附加信息。因此,可以开始作业工序中后续阶段中的作业,并且在稍后网络状态恢复之后,管理系统可以使用写入RF-ID标签中的附加信息,由此避免操作者无用地等待。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管理系统常规地如何使用识别信息;
图2示出了管理系统常规地如何使用从RF-ID标签读取的识别信息;
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问题;
图4示出在应用于产品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系统的构成;
图5示出RF-ID控制单元之外的关联部件及其内部的功能配置;
图6示出各类pf数据;
图7是示出对进度数据的写处理和对运行模式的切换的流程图;
图8示出持续故障的情况;以及
图9是示出从故障恢复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的术语“RF-ID标签”的形状、尺寸和通信方法(取决于利用电磁感应还是利用电波等、频率/调制方法等),其电源是否是内置的(即,是有源还是无源),其可重写存储器的容量等是任意的。具体来说,以下将术语“RF-ID标签”用作对分配了特有识别信息的存储器的一般性描述,其设有无线电通信功能并且通过使用无线电通信可以从其读取信息以及将信息写入其中。
图4示出在应用于产品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系统的构成。
图4中示出的生产线由A、B和C三个工序组成。在图4所示的系统中,通过将RF-ID标签230贴附于产品101、并将产品101和RF-ID标签230安放在同一货架上等,使得RF-ID标签230与产品101关联。由带词缀的附图标记来指示产品101和RF-ID标签230位于附图中的哪个工序。具体来说,处于工序A中的产品101和RF-ID标签分别由附图标记“101A”和“230A”指示,处于工序B中的产品和RF-ID标签分别由附图标记“101B”和“230B”指示,而处于工序C中的产品和RF-ID标签分别由附图标记“101C”和“230C”指示。
与每个工序相关联地设置有RF-ID控制单元201A至201C。RF-ID控制单元201A至201C分别连接到作为无线电通信单元的天线202A至202C,并连接到各种系统(在图4中仅示出ID管理系统108、工序管理系统110和测试系统111)。RF-ID控制单元201A至201C被安装为图4中未示出的计算机终端的一部分。
图4所示的系统包括LAN监视装置210,用于监视局域网(LAN)的负荷状况。该系统还包括:便携数据收集装置220,该便携数据收集装置设置有作为无线电通信单元的天线221,其具有通过使用无线电通信从RF-ID标签230读取信息的功能,以及通过使用无线电通信将信息写入RF-ID标签230的功能;和存储单元223,用于存储数据并被安装在滑架222上。
尽管图2中所示的RF-ID标签104A至104C是仅存储识别信息(更具体地说是RF-ID标签ID)的只读RF-ID标签,但是该优选实施方式的RF-ID标签230A至230C还包括图4中未示出的可写存储器。由此,天线202A至202C除了通过使用无线电通信从RF-ID标签读取信息的功能之外还设置有通过使用无线电通信将信息写入RF-ID标签的功能。
RF-ID控制单元201A至201C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响应监视单元203、确定控制单元204和存储单元208。存储单元208包括工作区和缓冲区。稍后将描述构成图4中所示的系统的每一个单元的详细操作。
图5示出连接到RF-ID控制单元201外部的关联部件及其内部的功能配置。RF-ID控制单元201A至201C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图5中所示的配置。
图5中所示的主干数据库群100是包括图4中示出的ID管理系统108、工序管理系统110、测试系统111等在内的整个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群。尽管在图5中所示的网络中,主干数据库群100、LAN监视装置210和RF-ID控制单元201都连接到主干网络,但是网络的具体配置是任意的。只要RF-ID控制单元201能够对主干数据库群100的数据库进行操作(进行查询以读取信息,以及添加和更新记录以写信息)就足够了。
图5中位于RF-ID控制单元201外部的天线202、LAN监视装置210、RF-ID标签230和产品101与图4中的相同。
RF-ID控制单元201包括响应监视单元203、确定控制单元204、DB查询/更新控制单元205、RF-ID标签读/写控制单元206、切换控制单元207和存储单元208。
响应监视单元203监视RF-ID控制单元201与主干数据库群100通信需要的时间,并且如果该时间太长则向确定控制单元204输出告警,稍后将详细描述响应监视单元203的操作。通信花费过多时间的情况例如是,主干网络中出现故障的情况、异常集中访问主干数据库群100中的要通信的数据库的情况、以及管理数据库的服务器发生故障的情况,等等。
将LAN监视装置210监视的LAN的负荷状况和来自响应监视单元203的告警输入到确定控制单元204。
确定控制单元204根据输入确定应当工作在网络模式或非网络模式中的哪种模式下,这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在网络模式下使用DB查询/更新控制单元205,在非网络模式中使用RF-ID标签读/写控制单元206,这将在后面进行描述。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网络模式下使用DB查询/更新控制单元205和RF-ID标签读/写控制单元206。切换控制单元207根据确定控制单元204的确定,将控制信号发送到每一个RF-ID标签读/写控制单元206。
RF-ID标签读/写控制单元206使用天线202控制从RF-ID标签230读取信息/将信息写入RF-ID标签230。DB查询/更新控制单元205通过网络控制对主干数据库群100中的数据库的查询和更新。响应监视单元203监视用于查询/更新的通信。
存储单元208参照主干数据库群100等存储通过使用天线202从RF-ID标签230读取而获得的信息。对于存储单元208,可以使用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等的易失性存储器或诸如闪存等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在图5中所示的功能块中,存储单元208通过硬件来实现,但是响应监视单元203、确定控制单元204、DB查询/更新控制单元205、RF-ID标签读/写控制单元206和切换控制单元207中的每一个都可以通过硬件、软件、固件或其结合中的任一种来实现。另选的是,还可以一些功能块由硬件实现,而其他功能块由软件实现。
RF-ID控制单元201的硬件例如包括RAM、只读存储器(ROM)和中央处理单元(CPU),CPU还可以在采用RAM作为工作存储器的同时执行存储在ROM中的程序,以实现响应监视单元203、确定控制单元204、DB查询/更新控制单元205、RF-ID标签读/写控制单元206和切换控制单元207中的每一个。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RAM用作存储单元208。
RF-ID控制单元201还可以安装为包括RAM、ROM、CPU、硬盘、输入/输出装置等的计算机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预先将与构成RF-ID控制单元201的各功能块对应的程序存储在ROM中,并且通过CPU执行程序,也可以实现RF-ID控制单元201。在该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将用于执行不同于RF-ID控制单元201执行的处理的处理的程序存储在ROM中,CPU也可以执行该程序。
接着,参照图6来描述在此优选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各种数据的实施例。要使用的数据不限于图6中所示的数据,也可以使用图6中未示出的数据或仅仅图6中所示的数据的一部分。
图6示出了存储在RF-ID标签230中的信息301、存储在针对ID管理系统108设置的表中的信息302、存储在RF-ID控制单元201的存储单元208的缓冲区中的信息303、存储在针对工序管理系统110设置的两个表中的信息304和305、以及存储在针对测试系统111设置的表中的信息306中每一个的构成。在图6中,这些信息的构成是通过条目列表来表示的。为了便于参考,条目列表301至306在左侧和右侧分别具有条目号和描述。连接条目的线指示相同的数据还用在其他位置的对应关系。
如条目列表301中所示,RF-ID标签230可以存储条目1至40。可以将这些条目分类为三个含义组。
第一组仅由其条目1组成。条目1中的RF-ID标签ID是在制造RF-ID标签230时分配的特有ID。RF-ID标签ID是用于识别个体RF-ID标签的识别信息,并被存储在其不可写区域中。因此,RF-ID标签ID是不可变的。
第二组由条目2至10组成,并指示关于与RF-ID标签230关联的产品101的基本信息。将这些条目写入RF-ID标签230的可写存储区中。在此优选实施方式中,当完成产品101时,收集RF-ID标签230,并将其再次用于后面要制造的另一个产品101。因此,每次再次使用RF-ID标签230时重写第二组中的条目。
也将条目2的进度管理号称为“序号”。向一个产品101分配一个特有号码,作为其进度管理号。具体来说,这是用于识别个体产品101的号码。因此,也可以将进度管理号用作对数据库进行参考/检索的关键字。如上所述,由于再次使用RF-ID标签230,因此同一RF-ID标签ID可以与多个不同的产品相对应。然而,这不适用于进度管理号。
条目3的生产线计划号指示以何顺序号将产品101输入特定生产线。
条目4的合同型号指示市场中完成的产品101的型号。
条目5的类型代码(model code)用于工厂内部,并与条目4的合同型号一一对应。
条目6的机器号是附于产品101的序列号。此号不总是与条目3的号对应。
条目7的全选项代码(full option code)是产品101的基本部件的选项的代码。例如,如果产品101是个人计算机(PC),则对存储器和硬盘的各个容量、CPU的类型等进行编码。
条目8的包装样式代码是包装产品101的箱体(case)的类型或者附于一个产品101的配件之一的代码。
条目9的释放(free)标记用于指示产品101是否出货。
条目10的数量指示产品101所属的批次的产量。
第三组由条目11至40组成,并指示与RF-ID标签230关联的产品101的进度。虽然第三组包括30个条目,但是将它们分类为十个含义集,每个集合包括三个条目。每个集合与一个工序对应,每个工序将一集合数据写入产品101。虽然在图6中,RF-ID标签230可以存储总共十个数据集,但是要记录的集合数根据RF-ID标签230的存储容量是可变的。以下仅描述由条目11至14组成的第一集合。
条目11的负责人ID1是负责与第一集合对应的工序的操作者的ID。对于该ID,例如,与负责操作者负责的工序对应的RF-ID控制单元201可以在业务开始时读取其ID卡,并将其存储在存储单元208的工作区中。负责人ID的输入方法是任意的。
条目12的工序ID1识别与第一集合对应的工序。例如,在图4中,由于针对每个工序设置有RF-ID控制单元201A至201C,所以可以使用RF-ID控制单元201A至201 C的ID。另选的是,在图6中,还可以使用未示出的数据库管理的各个工序的ID。
条目13的经过时间1是由与第一集合对应的工序的开始日期和完成日期组成的数据(短语“开始日期和完成日期”或下文中类似的短语中使用的“日期”暗指“日期和时间”)。后面将描述如何可以获得工序的开始日期和完成日期。
接着,来描述针对ID管理系统108设置的表的构成(条目列表302)。在该表中,一条记录对应于一个产品。
条目1的RF-ID标签ID和条目2的进度管理号与条目列表301中的条目1和2相对应。进度管理号也称为“顺序ID”。
条目3的使用标记指示与记录相对应的产品101是否出货(这与RF-ID标签230中存储的条目9相同)。
条目4的登记日期和条目5的更新日期分别是记录的登记日期和更新日期。
由于如上所述可以重复使用RF-ID标签ID,因此可以将其用于另一产品101。因此,在针对ID管理系统108设置的此表中,每条记录的唯一关键字是条目2的进度管理号。然而,当在产品101的生产工序下关于产品101参考(检索)ID管理系统108时,也可以采用RF-ID标签ID作为关键字。这是因为如果在生产工序中在产品101出货之后再次使用RF-ID标签230,则可以通过将使用标记限于出货前的记录并且从其检索数据,来唯一地指定与产品101对应的记录。
还可以在将与记录对应的产品(更精确地说是其部件和原材料)输入到生产线时(即,在第一工序的开始时间处)登记此表中的每条记录。通过将记录登记在此表中,可以管理其RF-ID标签ID与进度管理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另选的是,可以在登记录时将条目列表301的条目2至10一起写入RF-ID标签230。
接着,来描述在RF-ID控制单元201的存储单元208中存储的信息中存储在缓冲区中的进度数据的构成(条目列表303)。缓冲区是用于存储由要写入工序管理系统110的进度数据组成的队列的区域。
条目1的RF-ID标签ID与条目列表301的条目1对应,并被用作用于生成其进度数据的关键字。条目2的负责人ID、条目3的工序ID和条目4的经过时间中的每一个都与条目列表301中的第三组中的任一集合相对应。
可以省略条目3的工序ID。这是因为一个RF-ID控制单元201对应于一个工序,因此存储在一个RF-ID控制单元中的所有条目3工序ID相同。因此,可以将由条目1、2和4组成的一集合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208的缓冲区中,当将它们发送到工序管理系统110时可以包括工序ID。
接着,来描述针对工序管理系统110设置的两个表中用于指示基本生产指令信息的表的构成(条目列表304)。如条目列表301中的第二组(条目2至10)一样,条目列表304指示关于与RF-ID标签230关联的产品101的基本信息。在用于指示基本生产指令信息的此表中,一条记录对应于一个产品101。
条目1的进度管理号与条目列表301中的条目2相同。尽管条目2的类型ID与条目列表301中的条目5(类型代码)的描述不同,但是两者相同。
条目3的产品类别指示类别,例如,如果产品101是PC,则指示企业用PC和量贩店(mass merchandiser)用PC。
当分割并生产特定批次时,使用条目4的母批次ID。例如,有时改变初始要生产一批100个产品101的计划,并以30个产品和70个产品的两个批次生产。在该情况下,30个产品的母批次是100个产品的批次。假定批次之间的这样的母子关系以及每个批次的ID由图6中未示出的另一个数据库管理。
条目5的类型版本数指示条目2的类型ID的级别(版本)。例如,整个产品101的版本通过对构成产品101的部件的一部分进行升级(version-up)来更新,其升级反映在类型版本数中。
尽管条目6的型号与条目列表301中条目4(合同型号)的描述不同,但是两者相同。
条目8的修理类别和条目9的修理频率是用于管理在产品101的生产工序下造成的修理的类别和次数。F(F代表现场)修理的频率指示出货之后造成的修理的频率。
条目11的登记日期是记录的登记日期。例如可以在将与记录对应的产品(更精确地说是其部件和原材料)输入到生产线时登记此表中的记录。
条目12的输入日期、条目13的输入时间、条目14的完成日期、条目15的出货日期和条目16的安排出货日期分别是将与记录对应的产品101输入到生产线的日期、产品101的输入时间、产品101的生产完成日期、产品101的出货日期以及产品101的安排出货日期。RF-ID控制单元201可以在每个对应的工序中记录这些条目。另选的是,如果RF-ID控制单元201仅安装在生产工序中而没有安装在出货工序中,则可以通过其他手段(例如,与图6中未示出的出货管理系统相关联)来记录出货日期。
尽管条目17的容器ID与条目列表301中条目3(生产线计划号)的描述不同,但是两者相同。
条目18的模式(pattern)进度号是与条目1的进度管理号对应的号码,是为了便于管理而采用的。
条目19的全OP代码与条目列表301中的条目7(全选项代码)相同。
条目20至30是针对每个批次确定的各种信息。条目20的序列号是批号。它是为了针对每个批次进行统计而设置的。针对每个批次唯一地确定条目21的组装指令号。条目22的版本总数和条目30的版本数与条目5的类型版本数几乎相同。条目23的输入数和条目24的数量与和记录对应的产品101所属的批次的产量相关联。如果存在参照条目4描述的分割,则条目24和23分别是母批次的产量和分割出的子批次的产量。条目25的WO_NUM(组装指令)、条目26的WO_LNLE(组装指令)、条目27的Q No.(队列号)、条目28的组装序列号、以及条目29的基本部件类型ID都是关于批次的管理信息。
当将产品101安装在滑架上并使其在生产线中间移动时,使用条目31的最终滑架登记ID、条目32的最终滑架号以及条目33的最终滑架号的版本数来管理滑架与产品101之间的对应关系。
条目34的选项代码指示另外添加到产品101的基本部件(由条目19的全OP代码指示)的特殊配件。
接着,来描述针对工序管理系统110设置的两个表中用于指示生产进度信息的表的构成(条目列表305)。如构成条目列表301的第三组的各个集合一样,条目列表305指示与RF-ID标签230关联的产品101的进度。每当一个产品101进入一个工序时,向该表中添加一条记录。
条目1的进度管理号与条目列表301中的条目2相同。
当向表添加记录时自动向该记录分配条目2的历史ID,该历史ID针对每条记录ID是唯一的。
条目4的工序流程ID与条目列表301中的条目12(工序ID1)等对应。条目3的作业状态是对与工序流程ID对应的工序的描述。工序流程ID与作业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由图6中未示出的另一数据库管理。
条目5的快速类别(express classification)指示必须多快地制造产品101。
保留条目6的顶配置(top configuration)ID和条目7的顶配置版本数,用于将来的使用。
条目8的类型标记指示与记录对应的工序类型(例如,“部件装配工序”、“测试工序”等的类型)。
条目9的操作者与条目列表301中的条目11(负责人ID1)等相对应。
出于管理原因,设置条目10的事件工序流程ID和条目11的历史类别。
条目12的事件日期与条目列表301中的条目31(经过时间1)等相对应。
条目13的设备和条目14的设备槽号涉及在与记录对应的工序中使用的设备。条目15的生产线指示与记录对应的工序所属的生产线。
条目16的终端ID是安装有针对与记录对应的工序设置的RF-ID控制单元201的计算机终端的ID。
事件月度只是条目12的事件日期中的年/月/日数据。
接着,来描述针对测试系统111设置的表的构成(条目列表306)。在此表中,一条记录与一个产品101对应。
条目1的进度管理号也称为序号,并且与条目列表301中的条目2相同。进度管理号也是用于唯一地识别此表中的记录的关键字。
条目2的合同型号和条目3的类型代码分别与条目列表301中的条目4和条目5相对应。
条目4的世代(generation)指示世代,例如,如果产品101是PC,则为“2006年春季模型”。
条目5的类别与条目列表304中条目3的产品类别相同。
条目6的测试模块号识别要应用于与记录对应的产品101的测试程序模块。条目7的版本数是程序模块的版本数。条目8的应用日期是发行该版本数的程序模块的日期。
接着,使用图4中所示的工序B作为实施例来描述系统的操作。
天线202B始终监视在通信范围中是否存在RF-ID标签。当将产品101从工序A运送到工序B时,RF-ID标签230B进入天线202B的通信范围。然后,天线202B从RF-ID标签230B读取RF-ID标签ID(条目列表301中的条目1),并检测RF-ID标签230B的存在。
RF-ID控制单元201B将检测到存在RF-ID标签230B的日期与读取的RF-ID标签ID关联,并将其存储在存储单元208的工作区中,作为向产品101应用工序B的开始日期。
在此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存储单元208包括工作区和缓冲区。缓冲区用于存储由要发送到工序管理系统110的数据组成的队列,工作区用于除此之外的其他用途。
操作者B向产品101应用工序B(对部件进行组装、处理等)。当完成该工序时,操作者B通知RF-ID控制单元201B工序完成。例如,该通知是通过操作者B按下针对图4中未示出的包括RF-ID控制单元201B的计算机终端设置的预定按钮来进行的。根据优选实施方式,RF-ID控制单元201B也可以自动地检测工序完成。作为自动检测方法中的一种,可以检测RF-ID标签230B离开天线202B的通信范围的时间。
在检测到工序完成之后,RF-ID控制单元201B将检测到的日期与从RF-ID标签230B读取的RF-ID标签ID关联,并将其存储在存储单元208的工作区中,作为其工序完成日期。
然后,RF-ID控制单元201B进行进度数据写处理。
具体来说,在此时间点处,RF-ID控制单元201B使用网络判断是否进行进度数据写处理,并根据该判断进行操作。在以下描述中,分别将使用网络的工作模式和不使用网络的工作模式称作“网络模式”和“非网络模式”。
常规地,不进行此优选实施方式中与网络模式对应的工序。因此,当网络、工序管理系统110等发生故障很长时间时,缓冲器112溢出或者为了避免溢出必须停止整条生产线。然而,在此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这样的溢出和整条生产线的停止,设置有非网络模式。
进度数据包括用于识别工序的ID、用于识别操作者的ID、工序开始日期和工序完成日期。例如,写入RF-ID标签230的进度数据是一组负责人ID1、工序ID1和经过时间1(参见条目列表301)。然而,通过进一步向其增加进度管理号,来获得从RF-ID控制单元201发送到工序管理系统110的进度数据。
这里,主要参照图7来描述进度数据写处理及其相关操作模式切换。虽然在以下描述中,将图4中所示的工序B中的RF-ID控制单元201B作为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同样可应用于RF-ID控制单元201A和201C。在以下描述中,对于RF-ID控制单元201B的部件和使用数据分别不时地参照图5和图6。
图7中所示的流程图示出了,当步骤S101和S102中的判断中的至少一个是“NG”时选择非网络模式,而当步骤S101和S102中的判断都是“OK”时选择网络模式。图7中所示的操作典型地示出在图4左侧的称为“控制功能”的气球中。作为实施例使用工序的开始或结束作为触发来执行与图7中所示的流程图对应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101中,RF-ID控制单元201B检查网络的状态。步骤S101中检查的“网络状态”是整个网络的负荷状况。该负荷状况由负荷量来表示。更具体地说,在步骤S101中,RF-ID控制单元201检测LAN监视装置210管理的“危险状态标记”的值。
LAN监视装置210始终监视网络的负荷状况。要监视的网络是工厂内LAN,并与图5中所示的主干网络相对应。LAN监视装置210将负荷状况与预定基准进行比较。如果负荷等于或高于基准,则将危险状态标记的值设定为指示“危险”的值。如果不是,则将其设定为指示“安全”的值。
例如,由于适于作为这样的基准的值根据环境而变化,所以优选的是,系统管理员根据经验在LAN监视装置210中对其进行设定。例如,如果负荷状况由一个关于负荷量的参数指示,则可以将一个阈值作为基准。另选的是,如果负荷状况由多个参数指示,则可以采用多个阈值或参数之间的关系等作为基准。在任一种情况下,优选地将基准设定为“当负荷变得等于或高于基准时,采用通过网络的通信的处理速度可能降低到妨碍工厂运转的程度的可能性变得很高”。是否为妨碍工厂运转的程度还可以通过将其与预定阈值进行比较来判定。
RD-ID控制单元201B根据优选实施方式来检测危险状态标记的值的方法有很多。例如,RF-ID控制单元201B可以通过网络询问LAN监视装置210关于危险状态标记的值。另选的是,LAN监视装置210可以通过网络定期向RF-ID控制单元201A至201C中的每一个通知危险状态标记的值。
如果当这样通过网络检测到危险状态标记的值时RF-ID控制单元201与LAN监视装置210之间的连接失灵,则不能检测到该值。然而,通过将LAN监视装置210和RF-ID控制单元201定位成在网络上彼此尽可能接近,可以相当程度地减少这样的事故发生的频率。
具体地说,例如,如果将RF-ID控制单元201安装为计算机终端的一部分,则也可以为通过线缆直接连接到计算机终端的附近交换集线器设置LAN监视装置功能,也可以将该交换集线器用作LAN监视装置210。
通常网络是分级的,一个工厂内网络经常包括多个网络段。例如,在图5中,主干网络的由粗线分开的上部和下部可以是不同段。在该情况下,LAN监视装置210监视其所属的段的内部(线以下的主干网络)和外部(线以上的主干网络)两者的负荷状况,并基于两个负荷状况来设定危险状态标记的值。
当如上所述地将附近交换集线器用作LAN监视装置210时,只要在网络线缆或安装有RF-ID控制单元201的计算机的网络接口卡(NIC)中不出现硬件故障,那么RF-ID控制单元201与LAN监视装置210之间的通信就几乎变得不可能。因此,如果通过网络检测到危险状态标记的值,则实际操作中就没有问题(如果线缆或NIC故障,则由于稍后描述的步骤S102中的判断变成“NG”,因此也没有问题)。
网络上的LAN监视装置210的位置可以根据优选实施方式而变化。因此,根据位置,RF-ID控制单元201B可以依据“如果不能检测到危险状态标记的值,则认为危险状态标记的值是危险”等规则进行判断。
由此RF-ID控制单元201B对危险状态标记的值进行检测。如果该值指示安全,则步骤S101中的判断变成“OK”,处理前进到步骤S102。如果危险状态标记的值指示危险,则步骤S101中的判断变成“NG”,处理前进到步骤S107。
在步骤S102中,RF-ID控制单元201B检查网络的状态。然而,这里检查的“网络状态”不同于步骤S101中另一类信息检查的网络状态。更具体地说,它是由针对RF-ID控制单元201B中的响应监视单元203设置的响应监视功能获得的信息所指示的网络状态。
响应监视功能对通过网络与管理系统通信所需的响应时间进行监视,并且当其平均值超过预定阈值时输出告警。
某些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监视目标是与ID管理系统108的通信。如后面所述,RF-ID控制单元201B使用从RF-ID标签230B读取的RF-ID标签ID(条目列表301中的条目1)作为关键字通过网络参考ID管理系统108,并获得与RF-ID标签ID对应的进度管理号(条目列表302中的条目2)。在此情况下的响应时间是在发送RF-ID标签ID之后直到接收到进度管理号的时间。
响应监视单元203独立于图7中示出的流程而监视响应时间,并计算附近n次(n≥1)的平均响应时间。然后,响应监视单元203将该平均值与预定阈值进行比较,并且如果平均值等于或大于阈值,则向确定控制单元204输出告警。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作为平均值计算方法,例如算术平均、加权平均等。例如,由于作为阈值的适当的值根据优选实施方式而改变,因此优选地系统管理员对其适当地进行设定。
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监视目标可以是与ID管理系统108的通信和与工序管理系统110的通信。在此情况下,响应监视单元203基于附近n次(n≥1)参考ID管理系统108所需的时间和附近m次(m≥1)更新工序管理系统110所需的时间,来计算平均值。
在步骤S102中,确定控制单元204判断响应监视单元203当前是否发出告警。如果发出告警,则步骤S102中的判断变成“NG”,处理前进到步骤S107。如果未发出告警,则步骤S102中的判断变成“OK”,处理前进到步骤S103。
当步骤S101和S102中的判断都是“OK”时进行步骤S103至S106,并且表示选择了网络模式工作的状态。由于网络负荷没有那么高且在各种管理系统中都可进行通信,因此网络模式与可以毫无问题地使用网络来进行处理的情况对应。
首先,在步骤S103中,确定控制单元204确定选择网络模式作为工作模式。具体来说,对于在网络中没有特别故障的情况,确定控制单元204确定执行正常处理。根据此确定,切换控制单元207将控制信号发送到DB查询/更新控制单元205以对其进行激活。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104。
在步骤S104中,在接收到控制信号时,DB查询/更新控制单元205使用ID管理系统108获得进度数据。为此,DB查询/更新控制单元205通过采用已经读取的RF-ID标签ID(条目列表301中的条目1)作为关键字以经由网络参考ID管理系统108,从而获得进度管理号(条目列表302中的条目2)。
该进度数据包括获得的进度管理号和已经存储在存储单元208中的信息(用于识别工序B的ID、用于识别操作者90B的ID、工序B的开始日期和工序B的完成日期)。因此,通过获得进度管理号并将已经存储在存储单元208中的信息与该进度管理号结合,可以获得整个进度数据。在获得进度数据之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105。
在步骤S105中,将DB查询/更新控制单元205与主干系统联合。更具体地说,将进度数据发送到作为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的主干系统的一部分的工序管理系统110。然而,此“将进度数据发送到工序管理系统110的处理”并不意味着在此阶段立即通过网络来发送数据,而是意味着将进度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208的缓冲区中以待稍后发送。当将进度数据存储在缓冲区中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106,而不等待将进度数据发送到工序管理系统110。
在步骤S106中,将产品101B和RF-ID标签230B移动到后续工序(在此实施例中为工序C),并终止一系列的处理。
在步骤S105中,DB查询/更新控制单元205不时地按照存储的顺序,通过网络将在步骤S105中存储在存储单元208的缓冲区中的进度数据发送到工序管理系统110。在独立于图7中所示的流程的情况下对此进行发送。由于按照缓冲区的存储顺序对进度数据进行发送,因此可以说可以将缓冲区中的进度数据作为队列的组成要素进行管理。
当步骤S101和S102中的判断之一为“NG”进行步骤S106、S107和S108,并且表示选择了非网络模式。非网络模式是与如下情况相对应的工作模式,所述情况为当网络中出现故障时,例如当整个网络处于高负荷状况时、当与管理系统的通信占用过多时间时、等等。
首先,在步骤S107中,确定控制单元204确定选择非网络模式作为工作模式。根据此确定,切换控制单元207将控制信号发送到RF-ID标签读/写控制单元206以对其进行激活。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108。
在步骤S108中,在接收到控制信号时,RF-ID标签读/写控制单元206通过天线202B将进度数据写入RF-ID标签230B的存储器(图4中未示出)。更具体地说,此进度数据与图6中示出的条目列表301中的第三组内的一集合数据(条目11至40)相对应。以条目列表301的什么顺序号写进度数据,取决于在当前工序之前的工序已经写入的进度数据量。
例如,如果网络故障很长时间,则RF-ID控制单元201A在产品101处于工序A的时间点时可能已经将工序A的进度数据写入RF-ID标签230A。具体来说,可能已将工序A的进度数据写入RF-ID标签230B的条目11至13。在此情况下,在工序B中,RF-ID标签读/写控制单元206将工序B的进度数据写入RF-ID标签230B,作为条目14的负责人ID2、条目15的工序ID2和条目16的经过时间2。
相反的是,当向产品101应用工序B时,网络有时故障。在该情况下,由于RF-ID控制单元201A已经通过网络将工序A的进度数据发送到工序管理系统110,所以未将工序A的进度数据写入RF-ID标签230B。因此,在工序B中,RF-ID标签读/写控制单元206将工序B的进度数据写入RF-ID标签230B,作为条目11的负责人ID1、条目12的工序ID1和条目13的经过时间1。
在步骤S108之后,由此将进度数据写入RF-ID标签230B,处理前进到步骤S106。
虽然至此已参照图7描述了工作模式的切换,但随后将参照图8来描述网络持续故障的情况。
图8示出了在产品101依次移动到工序A至C的同时网络持续故障的情况。更具体地说,在此期间,工序管理系统110失灵,即使访问工序管理系统110也没有响应的状态持续。具体来说,图8示出了工序管理系统110没有返回更新完成的ACK的状态持续的情况。
可以通过修改图4的一部分来获得图8,这里忽略对与图4共同点的描述。图8仅示出管理系统的工序管理系统110。
在工序A中,RF-ID控制单元201A根据图7中所示的流程图操作,并且由于网络中出现故障因此确定选择非网络模式。然后,在步骤S108中,RF-ID控制单元201A通过天线202A将进度数据231A写入RF-ID标签230A。然后,在步骤S106中,将产品101A和RF-ID标签230A运送到工序B。
在工序B中,RF-ID控制单元201B根据图7中所示的流程图操作,并且确定选择非网络模式。然后,在步骤S108中,RF-ID控制单元201B将进度数据231B写入RF-ID标签230B。然后,在步骤S106中,将产品101B和RF-ID标签230B运送到工序C。
在工序C中,RF-ID控制单元201C根据图7中所示的流程图操作,并且确定选择非网络模式。然后,在步骤S108中,RF-ID控制单元201C将进度数据231C写入RF-ID标签230C。
然后,由于工序C是图8中所示生产线的最后工序,因此数据收集装置220读取写在RF-ID标签230中的进度数据231A至231C。使用连接到数据收集装置220的天线221来读取数据,并将从RF-ID标签230读取的进度数据231A至231C存储在数据收集装置220的存储单元223。稍后与图9一起来描述此数据收集装置220的详细操作。
数据收集装置220在从RF-ID标签230读取进度数据之后清空RF-ID标签230的可写存储器。在图8中,RF-ID标签230的存储器清空状态由“230D”表示。
在图8中,假定需要多条生产线来完成产品101。因此,在完成由工序A至C组成的生产线之后,将对应的产品101和RF-ID标签230运送到包括工序E的另一条生产线,进一步进行某些工序。在图8中,数据收集装置220在生产线之间(即,在一条生产线末端)从RF-ID标签230读取进度数据231A至231C。
如果RF-ID标签230的存储器容量不大,则可能无法存储多个工序的全部数据。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产品101到达一条生产线末端之前,可以使用数据收集装置220不时地从RF-ID标签230读取进度数据,并且可以清空RF-ID标签230的存储器。
接着,参照图9来描述数据收集装置220的操作。尽管图8示出多个RF-ID控制单元201A至201C,但是在确定它们中的至少一个应当工作在非网络模式下之后,数据收集装置220执行图9中所示的操作。
在步骤S201中,数据收集装置220移动到生产线末端。在此情况下,人可以携带数据收集装置220。如果滑架222设置有自动运行功能,则数据收集装置220还可自动运行直到生产线末端。在图8中,数据收集装置220置于工序C的右侧。
然后,在步骤S202中,数据收集装置220使用天线221从与运送到生产线末端的所有产品101中的每一个对应的RF-ID标签230一并读取进度数据。在图8中,从RF-ID标签230一并读取进度数据231A至231C。将读取的数据存储在数据收集装置220的存储单元223中。在此情况下,要读取的数据是图6中所示的条目列表301中第三组的条目(条目11至40)。为了后面清楚进度数据对应于哪个产品101,首先从条目1的RF-ID标签ID或条目2的进度管理号中的至少任一个读取数据。
在步骤S202中的处理之后,数据收集装置220使用天线221从RF-ID标签230删除读取的数据。图8中所示的RF-ID标签230示出如此删除了进度数据的状态(清空了存储器中的图6中所示条目列表301的所有条目11至40的状态)。该数据删除与图8左侧的气球“标签的存储器清空”对应。
在数据删除之后,终止图9中所示的处理。在网络和管理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之后,工序管理系统110读取存储在存储单元223中的数据(这与图8左侧的气球“与相关系统合作”对应)。由于网络恢复有时需要大约数天,因此优选地存储单元223是不丢失数据的存储装置,例如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硬盘等。由于可能从很多RF-ID标签230读取许多数据,因此存储单元223的容量必须相当大。
例如,如果数据收集装置220由通用计算机实现,则存储单元可以是外部硬盘。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存储单元223从数据收集装置220移除并将其连接到实现工序管理系统110的服务器,工序管理系统110可以容易地读取存储单元223中的进度数据。
然后,工序管理系统110将读取的进度数据写入数据库(其与图6中所示的条目列表305相对应)。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型。下面描述这样的几个实施例。
第一方面的变型涉及数据复制。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网络模式的情况下不将进度数据写入RF-ID标签230。然而,为了更安全地记录进度数据,也可以通过使用RF-ID标签230的存储器即使在网络模式的情况下也将进度数据写入RF-ID标签230,来对数据进行复制。
具体来说,在网络模式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进度数据写入RF-ID标签230和工序管理系统110,并且在非网络模式下,还可以将进度数据只写入RF-ID标签230。
在此情况下,在网络模式的情况下,图5中表示的切换控制单元207将控制信号发送到DB查询/更新控制单元205和RF-ID标签读/写控制单元,来对它们进行激活。通过图7中所示的流程图从步骤S105移动到步骤S108(而不是步骤S106),可以获得在此情况下的操作。
第二方面的变型涉及RF-ID控制单元201与天线202的对应关系。在图4和图8中,工序与RF-ID控制单元和天线202一对一地关联。然而,只要工序与天线202一对一地关联,就也可以使工序与RF-ID控制单元201 N对一地关联。
例如,在图4中,也可以在工序A的作业场所与工序B的作业场所之间设置一个RF-ID控制单元201,而不是两个RF-ID控制单元201A和201B,并且可以将两个天线202A和202B连接到RF-ID控制单元201。
在此情况下,RF-ID控制单元201控制工序A和工序B两者。
例如,图5中所示的响应监视单元203也可以单独地管理工序A和工序B,计算每个平均响应时间并独立地输出告警。另选的是,响应监视单元203可以在不彼此区分工序A和工序B的情况下计算一个平均值,并输出告警。
RF-ID标签读/写控制单元206必须适当地切换应当控制哪个天线,202A还是202B。必须将天线202A和202B以及RF-ID标签读/写控制单元206构造为区分哪个天线检测RF-ID标签230、202A和202B的存在。
而且,存储单元208必须如所要求地分开用于工序A的区域和用于工序B的区域,并与工序ID关联地记录数据。
在此情况下,虽然RF-ID控制单元201的识别信息不能用于工序ID,但是可以使用天线202的识别信息。另选的是,可以将工序ID与天线202的识别信息一对一地关联,并对其加以管理。
通过从在工序与RF-ID控制单元201 N对一地关联的情况下安装有工序和RF-ID控制单元201的计算机的操作的观点来把握本发明,可以获得本发明的第四方面。
第三方面的变型涉及数据收集装置220。一个系统可以包括多个数据收集装置220。另选的是,数据收集装置220可以连接到RF-ID控制单元201。在这样的配置中,数据收集装置220可以经过每个工序,读取存储在RF-ID控制单元201的存储单元208的缓冲器中的数据,将其存储在存储单元223,并从RF-ID控制单元201的存储单元208中擦除读取的数据。在该情况下,工序管理系统110读取存储在存储单元223中的数据。这样,存储单元208溢出的可能性降低,由此在不浪费数据收集装置220的情况下有效地使用数据收集装置220。
如果在此配置下复制数据(参见第一方面),则可能从RF-ID标签230和存储单元208中的每一个中将相同的数据读入数据收集装置220。在此情况下,工序管理系统或数据收集装置220必须检查数据的复制。
可以根据优选实施方式,适当地确定数据收集装置220从RF-ID标签230读取进度数据的位置。例如,如果假定特定产品是通过25个工序生产的,则有一条包括所有25个工序的生产线,RF-ID标签230如图6中示出的条目列表306中所示,例如,可以将系统构造为不仅可以如图9所示在生产线末端读取进度数据,而且数据收集装置220可以在第10个、第20个和第25个工序的各末端的三个位置读取进度数据,并且可以清空RF-ID标签230的存储器。
第四方面的变型涉及切换网络模式和非网络模式的条件。在图7中所示的流程图中,当步骤S101和S102中的判断中的至少一个是“NG”时,确定控制单元204确定选择非网络模式。然而,也可以仅在步骤中的两个判断都是“NG”时确定选择非网络模式,否则应当选择网络模式。另选的是,RF-ID控制单元201可以根据其中删除了步骤S101和S102中的哪一个的流程图来操作(如果在确定删除了步骤S102时步骤S101中的判断是“OK”,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103)。
然而,为了减少存储单元208的缓冲区溢出的可能性,如图7所示,优选地如果步骤S101和S102中的判断中的至少一个是“NG”,则确定选择非网络模式。
如第四方面清楚所见,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根据在某种意义上指示网络状态的信息在网络模式与非网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更具体地说所述信息(其被称作网络状态信息)根据优选实施方式而不同。具体来说,网络状态信息可以是LAN监视装置210监视的负荷状况(负荷量)、LAN检测装置210根据负荷状况设定的危险状态标记、响应监视装置203监视的响应时间、响应监视装置203从响应时间计算的平均值、响应监视装置203输出的告警中的任一个以及它们的任意结合。而且,也可以将另一类信息用于网络状态信息。
例如,如果尽管网络没有发生故障但是实现工序管理系统的服务器故障,则响应时间的值及其平均值增加(即,恶化)。因此,将响应时间及其平均值处理为“指示网络状态的网络信息”显然看起来是特殊的。然而,响应时间是通过网络进行通信所需的时间,并且如果从RF-ID控制单元201来看是随网络或网络相对侧而变化的时间。
为了检测作为实际问题的响应时间恶化的原因,例如,操作者必须进行某些操作(其有时占用很长时间)。在此情况下,确定响应时间恶化是由于网络故障、服务器故障或其二者。换句话说,通过响应监视装置203的监视内容不能确定响应时间恶化的原因。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响应时间及其平均值是关于网络的信息,将它们处理为网络状态信息是适当的。换句话说,响应监视装置203和LAN监视装置210是用于监视网络状态并输出网络状态信息的网络监视单元的两种不同具体实施例。
第五方面的变型涉及处理顺序的置换。例如,在图7中,可以置换步骤S101和S102的顺序。在网络模式的情况下,尽管在步骤S106中,流程移至在步骤S104中获得进度管理号和在步骤S105中将进度数据存储在存储单元208中之后的后续处理,但是也可以在步骤S106之后进行步骤S104和S105。
如上所述,当例如关注工序B时,当将产品101B运送到工序B时天线202B检测RF-ID标签230的存在并读取其RF-ID标签ID。如果此时将读取的RF-ID标签ID存储在存储单元208中,则可以在步骤S103之后立即进行步骤S106,然后可以进行步骤S104和S105。这是因为即使在将产品101和RF-ID标签230运送到后续的工序C时,也可以将RF-ID标签ID用作关键字来进行步骤S104。
第六方面的变型涉及要使用的数据条目。图6中所示的数据结构简单示出一个实施例。
例如,根据优选实施方式,进度数据不总是需要用于识别操作者的信息、工序开始日期和工序完成日期。例如,如果仅管理是否进行每个工序就足够了,则要写入RF-ID标签230的进度数据仅为工序ID。相反,进度数据可以包括不同于上述条目的条目。
换句话说,在网络模式下要发送到工序管理系统110的数据和在非网络模式下要写入RF-ID标签230的数据,指示与关注的工序对应的某些信息(其被称为“附加信息”)。进度数据是指示这样的附加信息的数据的一个实施例。如上所述,进度信息本身的数据结构根据优选实施方式而变化。换句话说,第六方面表示指示附加信息的数据的具体结构是任意的。
由于在以上描述中假定再次使用RF-ID标签230,因此使用RF-ID标签ID和进度数据号。然而,如果不再次使用RF-ID标签230,则仅RF-ID标签ID就足够了(具体来说,在此情况下,也将RF-ID标签用作进度管理号)。
第七方面的变型涉及本发明的应用目标。很清楚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产品”类型和“工序”内容是任意的,本发明可应用于不同于工厂中产品的制造工序外的其他情况。本发明可应用于对具有一个或多个阶段的作业工序的管理。
例如,产品可以是诸如机器和电子电路的工业产品、或者食品、衣服等。只要在一些单元中对个体产品进行管理,产品可以是液体或粉末的(例如,可以认为一个瓶子中容纳的液体是一个产品)。另选的是,可以将多个产品制成一套,并将该套作为一个产品管理。每个工序的内容可以是组装、处理、检查、修理、包装、拆卸、分离和运送等的任意一个。
具有一个或多个阶段的作业工序不限于产品的制造工序,其可以是检查、修理、拆卸、分离和运送等。如果其是具有一个或多个彼此分离的阶段的作业工序,则在作业工序的每个阶段中进行的内容可以是任意的。只要将作业目标在一些单元中分离并对其进行管理,则作业目标也可以是任意的。如果作业工序是产品的制造工序,则每个阶段与制造工序中的每个工序对应。

Claims (24)

1.一种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管理系统与多个第一无线电通信单元之间经由网络的通信,所述管理系统用于使用射频识别标签中存储的识别信息来管理与该射频识别标签相对应的产品的作业工序,所述多个第一无线电通信单元用于通过使用无线电通信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中读取信息/将信息写入到所述射频识别标签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网络状态监视单元,其用于监视所述网络的状态,并输出指示该状态的网络状态信息;
确定单元,其用于根据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来确定所述网络应工作在非网络模式或网络模式中的哪个模式下;
控制单元,在确定了所述网络应工作在所述非网络模式下时,该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读取所述识别信息的第一无线电通信单元能够将对应于与该第一无线电通信单元对应的阶段的附加信息写入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并且,在确定了所述网络应工作在所述网络模式下时,该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将所述附加信息发送到所述管理系统;以及
信息收集单元,其设置有第二无线电通信单元和第一存储单元,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单元用于通过使用无线电通信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读取所述识别信息和所写入的附加信息,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读取的识别信息和附加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还包括:
网络通信单元,其用于经由所述网络与所述管理系统进行通信,
其中
如果确定了所述网络应工作在所述网络模式下,则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识别信息与所述附加信息相关联,并将它们存储在第二存储单元中,并使得所述网络通信单元能够经由所述网络将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中的所述识别信息和所述附加信息发送到所述管理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网络状态监视单元监视所述网络通信单元与所述管理系统进行通信所需的时间,并且
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基于所述时间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网络状态监视单元监视所述网络的负荷,并且
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基于所述负荷的量。
5.一种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用于在使用存储于射频识别标签中的识别信息来管理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的产品的制造工序的同时通过多个工序制造产品,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识别信息接收步骤,用于计算机接收由多个第一无线电通信单元之一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读取的识别信息,所述多个第一无线电通信单元各自与所述多个工序中之一相关联地设置;
网络状态监视步骤,用于网络状态监视单元监视网络状态并将指示所述状态的网络状态信息输出到所述计算机;
确定步骤,用于所述计算机根据所述网络状态信息来确定所述网络应工作在非网络模式或网络模式中的哪个模式下;
写指令发出步骤,用于当在所述确定步骤中确定了所述网络应工作在所述非网络模式下时,所述计算机向在所述识别信息接收步骤中读取所述识别信息的第一无线电通信单元发出指令,以使得该第一无线电通信单元能够将对应于与该第一无线电通信单元对应的阶段的附加信息写入所述射频识别标签;以及
写步骤,用于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单元根据所述指令将所述附加信息写入所述射频识别标签;
发送步骤,用于当在所述确定步骤中确定了所述网络应工作在所述网络模式下时,所述计算机经由所述网络将所述附加信息发送到连接到该计算机的用于管理所述制造工序的管理系统;
工序移动步骤,用于当在所述确定步骤中确定了所述网络应工作在所述非网络模式下时在所述确定步骤和所述写指令发出步骤之后将所述产品和所述射频识别标签移动到后续工序,当确定了所述网络应工作在所述网络模式下时在所述确定步骤和所述发送步骤之后将所述产品和所述射频识别标签移动到后续工序;以及
信息收集步骤,用于在进行所述写步骤时在所述写步骤之后,设置有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进行无线电通信的第二无线电通信单元的信息收集单元使用所述第二无线电通信单元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读取所述识别信息和所写入的附加信息,并且将其存储在存储单元中。
6.一种经由网络连接到管理系统并且还连接到无线电通信单元的控制装置,所述管理系统用于使用存储在射频识别标签中的识别信息来管理与该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的产品的作业工序,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与所述作业工序中的一个阶段相关,用于通过使用无线电通信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读取信息/将信息写入所述射频识别标签,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网络通信单元,其用于经由所述网络进行通信;
确定单元,其用于根据表示所述网络的状态的网络状态信息来确定所述网络应工作在非网络模式或网络模式中的哪个模式下;以及
控制单元,在确定了所述网络应工作在所述非网络模式下时,该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无线电通信单元将对应于所述阶段的附加信息写入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并且,在确定了所述网络应工作在所述网络模式下时,该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将所述附加信息发送到所述管理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基于由负荷监视装置监视的网络负荷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还包括:
存储单元,其用于将所述附加信息与所述识别信息相关联,并对它们进行存储,其中
当确定了所述网络应工作在所述网络模式下时,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附加信息与所述识别信息相关联,并将它们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并且使得所述网络通信单元能够通过所述网络将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所述识别信息和所述附加信息发送到所述管理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还包括:
响应监视单元,其用于监视所述网络通信单元与所述管理系统进行通信所需的时间,其中
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基于所述时间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响应监视单元基于附近一次或更多次与所述管理系统通信所需的时间来计算平均响应时间,并将该平均响应时间与一预定阈值进行比较,并且
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基于所述平均响应时间与所述阈值的比较结果。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附加信息包括用于识别阶段的阶段信息、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的产品经过所述阶段的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中的至少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识别信息包括用于识别所述射频识别标签的信息和用于识别所述产品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了所述网络应工作在所述网络模式下时,所述控制单元使得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能够将所述附加信息写入所述射频识别标签。
14.一种用于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与多个无线电通信单元之间经由网络的通信的方法,所述管理系统用于使用射频识别标签中存储的识别信息来管理与该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的产品的作业工序,所述多个无线电通信单元各自与所述作业工序的一个阶段相关地设置,用于通过使用无线电通信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读取信息/将信息写入到所述射频识别标签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识别信息接收步骤,用于从所述多个无线电通信单元中的一个接收该无线电通信单元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读取的识别信息;
确定步骤,用于根据指示所述网络的状态的网络状态信息,来确定所述网络应工作在非网络模式或网络模式中的哪个模式下;
写指令发出步骤,用于当在所述确定步骤中确定了所述网络应工作在所述非网络模式下时,发出指令以指示在所述识别信息接收步骤中读取所述识别信息的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将对应于与该无线电通信单元对应的阶段的附加信息写入所述射频识别标签;以及
发送控制步骤,用于当在所述确定步骤中确定了所述网络应工作在所述网络模式下时,将所述附加信息发送到所述管理系统。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发送控制步骤包括:
存储步骤,用于将所述附加信息与所述识别信息相关联,并对它们进行存储;和
发送步骤,用于经由所述网络将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所述识别信息和所述附加信息发送到所述管理系统。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响应监视步骤,用于监视在所述发送步骤中与所述管理系统进行通信所需的时间,其中
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基于所述时间的长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附加信息包括用于识别阶段的阶段信息、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的产品经过所述阶段的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中的至少一个。
18.一种记录有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控制程序用于使计算机能够控制管理系统与多个无线电通信单元之间经由网络的通信,所述管理系统用于使用射频识别标签中存储的识别信息来管理与该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的产品的作业工序,所述多个无线电通信单元各自与所述作业工序的一个阶段相关地设置,用于通过使用无线电通信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读取信息/将信息写入到所述射频识别标签中,所述控制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识别信息接收步骤,用于从所述多个无线电通信单元中的一个接收该无线电通信单元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读取的识别信息;
确定步骤,用于根据指示所述网络的状态的网络状态信息,来确定所述网络应工作在非网络模式或网络模式中的哪个模式下;
写指令发出步骤,用于当在所述确定步骤中确定了所述网络应工作在所述非网络模式下时,发出指令以指示在所述识别信息接收步骤中读取所述识别信息的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将对应于与该无线电通信单元对应的阶段的附加信息写入所述射频识别标签;以及
发送控制步骤,用于当在所述确定步骤中确定了所述网络应工作在所述网络模式下时,将所述附加信息发送到所述管理系统。
19.一种作业管理系统,该作业管理系统包括:
管理单元,其用于管理关于与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的产品的作业工序的信息;
无线电通信单元,其经由网络连接到所述管理系统并与所述作业工序相关,用于通过使用无线电通信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读取信息/将信息写入所述射频识别标签;
网络状态监视单元,其用于监视所述网络的状态,并输出指示该状态的网络状态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其用于根据所述网络状态信息在网络模式与非网络模式之间切换,所述网络模式用于经由所述网络将关于所述作业工序的信息发送到所述管理系统,所述非网络模式用于将关于所述作业工序的信息写入所述射频识别标签。
20.一种用于通过多个工序制造产品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射频识别标签读取关于所述产品的信息;
使用与工序对应的工序监视装置生成关于该工序的进度的进度信息;
基于当所述工序监视装置与连接到该工序监视装置的上级装置之间的通信没有发生故障时是否存在故障的监视结果,将所述进度信息发送到所述上级装置,并且当所述通信发生故障时,将所述进度信息写入所述射频识别标签;以及
将所述产品运送到后续工序。
21.一种经由网络连接到其他装置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
网络通信单元,其用于经由所述网络与所述其他装置通信;
无线电单元,其用于从射频识别标签读取信息/将信息写入射频识别标签;
存储单元,其用于临时存储关于进行的处理状况的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其用于根据所述网络的状态有选择地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切换,所述第一模式用于经由所述网络将所述处理信息发送到其他装置,所述第二模式用于将所述处理信息写入所述射频识别标签。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来自用于监视所述网络的负荷状况的监视单元的监视信息,在所述第一模式与所述第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来自与从所述控制装置发送的信息相对应的所述其他装置的响应时间,在所述第一模式与所述第二模式之间切换。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当将所述网络切换到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控制单元使得所述无线电单元能够从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读取已经写入该射频识别标签的先前信息,并且还
使得所述网络通信单元能够经由所述网络通信单元将所述先前信息发送到所述其他装置。
CN2007101535422A 2006-10-31 2007-09-21 控制射频识别标签与网络间通信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41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95585A JP4954669B2 (ja) 2006-10-31 2006-10-31 Rf−idタグとネットワークの間の通信を制御するシステム、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当該制御方法を利用して製品を製造する製造方法
JP2006-295585 2006-10-31
JP2006295585 2006-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4151A true CN101174151A (zh) 2008-05-07
CN101174151B CN101174151B (zh) 2010-10-06

Family

ID=39047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5354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4151B (zh) 2006-10-31 2007-09-21 控制射频识别标签与网络间通信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00444A1 (zh)
EP (1) EP1918865B1 (zh)
JP (1) JP4954669B2 (zh)
KR (1) KR100939296B1 (zh)
CN (1) CN101174151B (zh)
TW (1) TWI36614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6010A (zh) * 2012-05-15 2013-12-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标签的读写系统和方法
CN108496125A (zh) * 2015-11-17 2018-09-04 Kyb株式会社 质量数据管理系统
CN111275281A (zh) * 2018-12-05 2020-06-12 Juki株式会社 监视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10976B2 (ja) * 2007-05-18 2012-08-29 新明工業株式会社 生産管理システム
JP4681630B2 (ja) * 2008-06-11 2011-05-11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品質管理システム
CN102183903A (zh) * 2011-05-03 2011-09-14 苏州聚元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实现多点控制的墙面电子开关控制器
CN104067188B (zh) * 2012-01-27 2016-09-2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作业实际成绩收集系统以及作业终端
CN102930376B (zh) * 2012-09-29 2016-04-27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城市地下管网标识/定位/显示/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3823450B (zh) * 2014-03-07 2016-09-21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gis的无人机电力线路巡检调度终端及方法
JP6314319B2 (ja) * 2014-11-05 2018-04-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CN104408593A (zh) * 2014-11-14 2015-03-11 华东理工大学 货物实时综合定位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KR101705106B1 (ko) * 2015-01-08 2017-02-14 주식회사 패튼코 모바일 디바이스를 이용한 의류 관리방법 및 어플리케이션, 및 nfc를 이용한 의류 생산 관리방법
JP6715795B2 (ja) * 2017-03-30 2020-07-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製造システムおよび冶具板と誘導装置との接続方法
CN108089557B (zh) * 2017-10-19 2020-05-22 真玫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agv货架仓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JP2020126285A (ja) * 2019-02-01 2020-08-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データ管理システム
JP6843906B2 (ja) 2019-02-25 2021-03-17 株式会社アイオイ・システム 表示機、作業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作業支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1089B2 (ja) * 1988-01-13 1994-06-0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ワーク別製造情報管理方式
JPH058157A (ja) * 1991-07-02 1993-01-19 Fujitsu Ltd 製造工程管理システム
JPH0911088A (ja) * 1995-06-30 1997-01-14 Omron Corp 生産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US5745049A (en) * 1995-07-20 1998-04-28 Yokogawa Electric Corporation Wireless equipment diagnosis system
JPH11175142A (ja) * 1997-12-10 1999-07-02 Hitachi Ltd 製造装置の運転支援システム
JP2000315107A (ja) * 1999-05-06 2000-11-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工程進捗管理装置及び工程進捗管理方法
US6677852B1 (en) * 1999-09-22 2004-01-13 Intermec Ip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or configuring a device, such as an RFID reader
JP2001100830A (ja) * 1999-09-30 2001-04-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生産履歴管理検索方法
JP2001142966A (ja) * 1999-11-17 2001-05-25 Matsushita Electronics Industry Corp 生産管理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DE10043752A1 (de) * 2000-09-05 2002-03-14 Esg Elektroniksystem Und Logis 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Management von Logistikvorgängen und zur Sendungsverfolgung
KR100411978B1 (ko) * 2001-01-22 2003-12-24 (주) 로커스네트웍스 내 고장성 시스템 및 이중화 방법
JP2003023424A (ja) * 2001-07-06 2003-01-24 Allied Tereshisu Kk Icカードを利用したネットワーク機器の通信パラメータ設定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7969306B2 (en) * 2002-01-11 2011-06-28 Sap Aktiengesellschaft Context-aware and real-time item tracking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scenarios
WO2003060752A1 (en) * 2002-01-11 2003-07-24 Sap Aktiengesellschaft Context-aware and real-time item tracking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scenarios
JP2004104540A (ja) * 2002-09-11 2004-04-02 Hitachi Ltd ネットワーク性能障害分析支援システム
JP4042614B2 (ja) * 2003-04-15 2008-02-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動的負荷分散機能を備えた無線基地局装置
JP2005111254A (ja) * 2003-09-19 2005-04-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医療用画像フィルム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医療用画像フィルム
US20050088284A1 (en) * 2003-10-09 2005-04-28 Zai Li-Cheng R. Method and system of using a RFID reader network to provide a large operating area
US7484662B2 (en) * 2004-04-22 2009-02-03 Sensitech Inc. Recording of location event information in RFID tags
KR20060008094A (ko) * 2004-07-23 2006-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알에프아이디를 이용한 반도체 제조공정 관리시스템
US20060082444A1 (en) * 2004-10-19 2006-04-20 Alysis Interactive Corpo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hanced RFID system performance
JP4389215B2 (ja) * 2004-10-29 2009-12-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構成装置監視システム及び構成装置監視方法
KR20060053679A (ko) * 2004-11-17 2006-05-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망관리 시스템에서의 랜 단절시 데이터 복원 장치 및 그방법
KR100603612B1 (ko) * 2004-12-20 2006-07-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멀티프로토콜 기반의 이기종 리더 지원을 위한 전파식별리더 인터페이스 및 이벤트 관리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7667573B2 (en) * 2005-03-01 2010-02-23 I.D. Systems, Inc. Mobile portal for RFID applications
US7439864B2 (en) * 2006-02-21 2008-10-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automatic RFID attenuation and recovery
US7493181B2 (en) * 2006-02-23 2009-02-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Utilizing an RFID tag in manufacturing for enhanced lifecycle management
US7639140B2 (en) * 2007-05-17 2009-12-29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storage locations for RFID data integrity and event compensation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6010A (zh) * 2012-05-15 2013-12-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标签的读写系统和方法
CN103426010B (zh) * 2012-05-15 2016-08-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标签的读写系统和方法
CN108496125A (zh) * 2015-11-17 2018-09-04 Kyb株式会社 质量数据管理系统
CN111275281A (zh) * 2018-12-05 2020-06-12 Juki株式会社 监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4151B (zh) 2010-10-06
KR100939296B1 (ko) 2010-01-28
EP1918865A1 (en) 2008-05-07
JP2008112347A (ja) 2008-05-15
TW200820107A (en) 2008-05-01
TWI366144B (en) 2012-06-11
JP4954669B2 (ja) 2012-06-20
KR20090003089A (ko) 2009-01-09
EP1918865B1 (en) 2012-08-29
US20080100444A1 (en) 2008-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4151B (zh) 控制射频识别标签与网络间通信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3345673B (zh) 一种电力资产全寿命周期监控系统
CN104142664B (zh) 使用大数据的工业产品的预测维护
Fusko et al. Basics of designing maintenance processes in Industry 4.0.
KR100828059B1 (ko) 고장 이력 관리 장치
CN101136131B (zh) 传感器网络系统及传感器网络系统的数据管理方法
CN110059777A (zh)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电力设备运检辅助系统
CN108319243A (zh) 一种pcb设备的自动化管理方法、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EP2659442A1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inventory
KR102419053B1 (ko) 통합 제조 운영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639912A (zh) 基于射频识别的生产监测系统
KR20090001710A (ko) 제조 공정 관리 시스템
CN109670561A (zh) 一种基于rfid的资产管理的轨迹处理方法
CN112016870A (zh) 一种智能仓储系统
CN102540873B (zh) 车间控制系统、等同化数据选择装置以及等同化数据选择方法
US9691053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master data management
CN115208913A (zh) 芯片来料仓储管理方法及系统
EP1873601A1 (en) Processing management system
TWM630091U (zh) 自走車派遣系統
JP2005107936A (ja) 工程管理システム、サーバ、及び工程管理データが記録され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CN113077203A (zh) 一种远程智能仓储系统
TWI787002B (zh) 自走車派遣系統
KR20060074666A (ko) 알에프아이디 와 태그 라디오 주파수 인식기술을 이용한 유료도로 설비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0658778B (zh) 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在线轨道称无人计量系统及方法
KR20050112564A (ko) 무선 주파수 식별 태그를 이용한 포토레지스트 물류 관리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06

Termination date: 201409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