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4116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4116A
CN101174116A CNA2007101816002A CN200710181600A CN101174116A CN 101174116 A CN101174116 A CN 101174116A CN A2007101816002 A CNA2007101816002 A CN A2007101816002A CN 200710181600 A CN200710181600 A CN 200710181600A CN 101174116 A CN101174116 A CN 101174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frequency
polygon mirror
specified quantity
gyro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816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4116B (zh
Inventor
北尾朋之
冈田雅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M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941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3243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Mit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M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74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4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74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41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x 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CPU(91)包括:光束检测部(911),在扫描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位置(光束传感器(335)的配置位置)检测通过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而分别进行扫描的激光束;基准相位设定部(912),基于光束检测部(911)的检测结果来设定作为规定数量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标准的相位、即基准相位;相位控制部(913),控制多角镜马达(330),以使规定数量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与基准相位一致。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即:针对两个以上的规定数量颜色(例如,品红色(M)、青色(C)、黄色(Y)以及黑色(K)这四种颜色)的每种颜色分别使用多角镜(旋转多面体反射镜/polygon mirror),向感光鼓照射激光束形成潜像,并形成与该潜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然后将所形成的所述规定数量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转印到记录纸上,由此来形成彩色图像。特别涉及彩色复印机、彩色打印机以及具有这些功能中的任何功能的复合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称为静电照相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得到了使用,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针对两个以上的规定数量颜色(例如,品红色(M)、青色(C)、黄色(Y)以及黑色(K)这四种颜色)的每种颜色分别使用多角镜,向感光鼓照射激光束形成潜像,并形成与该潜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然后将所形成的所述规定数量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转印到记录纸上,由此来形成彩色图像。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为了达到减少功耗的目的,在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以上(例如1分钟)从外部没有输入操作等的情况下,设定为备用状态(standby state)、或者节电状态(powersave state)。
在该备用状态等除打印工作中以外的状态下,驱动多角镜的棱镜马达处于不驱动的状态,因此,当从备用状态向运行状态恢复时,有时由于与各颜色对应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发生偏差(=发生相位差)而发生色偏移。因此,为了防止发生色偏移,需要进行多角镜的驱动控制,以使两个以上的规定数量(这里为四种颜色)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一致。
这里,将多角镜中一个镜面的朝向相对于基准朝向(例如,从多角镜的旋转轴的中心相对于感光鼓的轴向而向下的垂线的朝向)的旋转角度称为“旋转相位”。例如,在具有六个镜面的多角镜的情况下,多角镜间的旋转相位之差是-30°~+30°范围内的值。
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一致的打印机如在日本专利公开1997-233281号公报中公开的那样,具有激光束检测器,从而在扫描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位置检测使用与品红色(M)、青色(C)、黄色(Y)以及黑色(K)等每种颜色对应的多角镜进行扫描的激光束,并基于其输出信号来计算出以一个多角镜(例如,与黑色(K)对应的多角镜)为基准时其他所有多角镜(这里是红色(M)、青色(C)以及黄色(Y)等三个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的差(=相位差),然后将与三个多角镜对应的多角镜马达的旋转频率仅改变规定时间。
这里,在上述打印机等传统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基于将一个多角镜(例如,与黑色(K)对应的多角镜)作为基准的其他多角镜(例如,与红色(M)对应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的差(=相位差),改变驱动所述其他多角镜(这里是与红色(M)对应的多角镜)的多角镜马达的旋转频率。因此,当旋转相位的差(=相位差)大时,使旋转相位一致所需的时间(这里称为相位控制时间)会变长。此外,如果为了缩短相位控制时间而增大多角镜马达的旋转频率的变更量的话,多角镜马达的旋转频率就会发生过冲(overshoot)或下冲(undershoot),从而有时会难以使旋转相位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建议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一致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针对两个以上的规定数量颜色的每种颜色,分别经由多角镜,向感光鼓照射激光束形成潜像,并形成与该潜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然后将所形成的所述规定数量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转印到记录纸上,由此来形成彩色图像,其中包括:多角镜驱动部,分别以预先设定的稳态旋转频率旋转驱动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光束检测部,在扫描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位置检测通过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而分别进行扫描的激光束;基准相位设定部,基于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设定基准相位,该基准相位是作为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的标准的相位;以及相位控制部,控制所述多角镜驱动部,以使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与所述基准相位一致。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光束检测部在扫描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位置检测通过规定数量的多角镜而分别进行扫描的激光束。并基于其检测结果来设定作为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的标准的相位、即基准相位。然后,控制多角镜驱动部,以使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与基准相位一致。因此,通过适当地设定基准相位,能够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由于基于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设定基准相位,因而能够容易地设定适当的基准相位。例如,通过将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能够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基准相位设定部基于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位。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基于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将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即,以往需要控制多角镜驱动部,以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改变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但由于将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只需控制多角镜驱动部,以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改变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的大约1/2的相位差即可,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相位控制部控制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以使其通过将各自的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减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来与所述基准相位达到一致。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由于通过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将各自的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减规定频率,因而可抑制旋转频率发生过冲(或下冲),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多角镜驱动部经由PLL来控制旋转频率,所述规定频率被设定在所述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下。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由于通过PLL来控制旋转频率,并且作为通过多角镜驱动部而增减的旋转频率的变化量的规定频率被设定在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下,因而可防止PLL从锁定状态脱离,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落后于所述基准相位时,所述相位控制部将对应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直到所述稳态旋转频率为止。当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超前于所述基准相位时,所述相位控制部将对应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直到稳态旋转频率为止。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当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落后于基准相位时,将对应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直至稳态旋转频率,因而可抑制旋转频率发生过冲(或下冲),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由于当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超前于基准相位时,将对应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直至稳态旋转频率,因而可抑制旋转频率发生过冲(或下冲),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将所述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的变更图案与所述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相对于所述基准相位的相位差对应起来保存的图案存储部,所述相位控制部分别算出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相对于所述基准相位的相位差,从所述图案存储部中读出与算出的相位差对应的变更图案,并基于读出的变更图案来控制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分别算出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相对于基准相位的相位差,并从图案存储部中读出与算出的相位差对应的变更图案,然后基于读出的变更图案来控制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有效地达到一致。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相位控制部包括:相位差计算部,每当由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检测出激光束时,基于其检测结果,分别求出由所述基准相位设定部设定的基准相位与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频率设定部,基于由所述相位差计算部求出的相位差,分别设定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以及频率控制部,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控制为所述频率设定部设定的旋转频率。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每当由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检测出激光束时,基于其检测结果,分别求出由基准相位设定部设定的基准相位与规定数量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然后基于由相位差计算部求出的相位差,分别设定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并将规定数量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控制为所设定的旋转频率。
因此,由于每当由光束检测部检测出激光束时,根据基于其检测结果而求出的相位差,来控制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因而能够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即,例如通过相位差越大,就越是设定为与稳态旋转频率的频率差大的旋转频率,能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快速接近基准相位。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基准相位设定部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中的一个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位。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将规定数量多角镜中的一个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通过适当地选择基准相位,能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更加有效地达到一致。
例如,如果求出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中间相位,并将最接近所求出的中间相位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则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与基准相位的相位差就会变小,从而能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更加有效地达到一致。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基准相位设定部基于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位。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将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能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更加有效地达到一致。
即,以往需要控制多角镜驱动部,以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改变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但由于将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只需控制多角镜驱动部,以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改变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的大约1/2的相位差即可,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相位差的绝对值越大,所述频率设定部就越是设定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的差大的旋转频率。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由于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与基准相位间的相位差的绝对值越大,就越是设定与稳态旋转频率的差大的旋转频率,因而,每单位时间(例如,1msec)的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与基准相位间的相位差的减少量增大,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将旋转频率与所述相位差对应起来保存的频率存储部,所述频率设定部通过从所述频率存储部中读出与由所述相位差计算部求出的相位差对应的旋转频率来设定旋转频率。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由于通过从频率存储部中读出与由相位差计算部求出的相位差对应的旋转频率来设定旋转频率,因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设定适当的频率。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多角镜驱动部经由PLL来控制旋转频率,所述频率存储部保存了为使所保存的旋转频率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之差取预先设定的规定范围内的值而设定的旋转频率。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由于通过PLL来控制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并且在频率存储部中保存了为使所保存的旋转频率与稳态旋转频率之差取预先设定的规定范围内的值而设定的旋转频率,因而可防止PLL从锁定状态脱离,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针对两个以上的规定数量颜色的每种颜色,分别经由多角镜,向感光鼓照射激光束形成潜像,并形成与该潜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然后将所形成的所述规定数量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转印到记录纸上,由此来形成彩色图像,并且包括:多角镜驱动部,分别以预先设定的稳态旋转频率旋转驱动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以及光束检测部,在扫描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位置检测通过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而分别进行扫描的激光束,所述图像形成方法执行:基准相位设定步骤,基于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设定基准相位,该基准相位是作为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的标准的相位;以及相位控制步骤,控制所述多角镜驱动部,以使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与所述基准相位一致。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方法,由光束检测部在扫描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位置检测通过规定数量的多角镜而分别进行扫描的激光束,并基于其检测结果来设定作为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的标准的相位、即基准相位。然后,控制多角镜驱动部,以使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与基准相位一致。因此,通过适当地设定基准相位,能够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由于基于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设定基准相位,因而能够容易地设定适当的基准相位。例如,通过将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能够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在所述基准相位设定步骤中,基于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位。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方法,由于基于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将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即,以往需要控制多角镜驱动部,以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改变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但由于将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只需控制多角镜驱动部,以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改变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的大约1/2的相位差即可,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在所述相位控制部中,控制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以使其通过将各自的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减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来与所述基准频率达到一致。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方法,由于通过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将各自的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减规定频率,因而可抑制旋转频率发生过冲(或下冲),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在所述相位控制步骤中,当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落后于所述基准频率时,将对应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直到所述稳态旋转频率为止。当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超前于所述基准频率时,所述相位控制部将对应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直到稳态旋转频率为止。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方法,由于当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落后于基准频率时,将对应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直至稳态旋转频率,因而可抑制旋转频率发生过冲(或下冲),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由于当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超前于基准频率时,将对应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直至稳态旋转频率,因而可抑制旋转频率发生过冲(或下冲),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在所述相位控制步骤中执行:相位差计算步骤,每当由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检测出激光束时,基于其检测结果,分别求出在所述基准相位设定步骤中设定的基准相位与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频率设定步骤,基于在所述相位差计算步骤中求出的相位差,分别设定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以及频率控制步骤,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控制为在所述频率设定步骤中设定的旋转频率。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方法,每当由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检测出激光束时,基于其检测结果,分别求出在基准相位设定步骤中设定的基准相位与规定数量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然后基于在相位差计算步骤中求出的相位差,分别设定规定数量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并将规定数量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控制为所设定的旋转频率。
因此,由于每当由光束检测部检测出激光束时,根据基于其检测结果而求出的相位差,来控制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因而能够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即,例如通过相位差越大,就越是设定为与稳态旋转频率的频率差大的旋转频率,能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快速接近基准相位。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在所述基准相位设定步骤中,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中的一个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位。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方法,由于将规定数量的多角镜中的一个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通过适当地选择基准相位,能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更加有效地达到一致。
例如,如果求出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中间相位,并将最接近所求出的中间相位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则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与基准相位的相位差就会变小,从而能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更加有效地达到一致。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在所述基准相位设定步骤中,基于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位。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方法,由于将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能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更加有效地达到一致。
即,以往需要控制多角镜驱动部,以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改变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但由于将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只需控制多角镜驱动部,以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改变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的大约1/2的相位差即可,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在所述频率设定步骤中,所述相位差的绝对值越大,就越是设定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的差大的旋转频率。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方法,由于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与基准相位间的相位差的绝对值越大,就越是设定与稳态旋转频率的差大的旋转频率,因而,每单位时间(例如,1msec)的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与基准相位间的相位差的减少量增大,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打印机的概要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以及中间转印单元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激光照射单元的结构例的结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例的结构图;
图5是示出由基准相位设定部执行的基准相位的设定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
图6是示出存储于图案存储部中的变更图案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
图7是示出存储于图案存储部中的变更图案的与图6不同的另一例子的曲线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主要为CPU)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例的结构图;
图10是示出由基准相位设定部执行的基准相位的设定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
图11是示出保存于频率存储部中的相位差ΔΦ以及旋转频率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12是示出由相位差计算部算出的相位差ΔΦ以及由频率设定部设定的频率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
图13是示出由相位差计算部算出的相位差ΔΦ以及由频率设定部设定的频率的与图12不同的另一例子的曲线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主要为CPU)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下面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
图1是示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这里,对图像形成装置为打印机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针对两个以上规定数量的颜色的每种颜色分别使用多角镜,向感光鼓照射激光束形成潜像,并形成与该潜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然后将所形成的所述规定数量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转印到记录纸上,由此来形成彩色图像的其他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复合机等)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打印机100包括:供纸部1、第一运送路径2、图像形成单元3、中间转印单元4、密度传感器5、定影单元6、第二运送路径7、以及排纸托盘8。此外,打印机100在适当的位置配置了用于控制打印机100的动作的省略了图示的控制部9(参见图4)(或者控制部9A(参见图9))。此外,打印机100与省略图示的个人计算机(PC)等可通信地连接,并在记录纸上形成与从PC接收的原稿图像对应的图像。
供纸部1构成为在其中层叠承载了记录纸、并根据来自后述的控制部9(或者控制部9A)的指示可送出最上位置的记录纸的结构。第一运送路径2向图像形成单元3运送从供纸部1供应的记录纸。图像形成单元3具有品红色(M)、青色(C)、黄色(Y)以及黑色(K)用的图像形成单元3M、3C、3Y、3K,这些图像形成单元3M、3C、3Y、3K在从第一运送路径2传输来的记录纸上重合形成规定数量颜色(在这里,是品红色(M)、青色(C)、黄色(Y)以及黑色(K)这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单元4在将从第一运送路径2供应来的记录纸经由图像形成单元3向定影单元6运送的同时,经由图像形成单元3形成与从省略图示的PC接收到的原稿图像相对应的调色剂图像(或者,修正色偏移用的图案)。密度传感器5检测由图像形成单元3在中间转印单元4上形成的修正色偏移用的图案的密度。定影单元6对由中间转印单元4形成在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定影。第二运送路径7配置在定影单元6的下游侧,向排纸托盘8运送由定影单元6对调色剂图像进行了加热定影后的记录纸。排纸托盘8配置在第二运送路径7的下游侧,层叠承载被加热定影了的记录纸。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3以及中间转印单元4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图像形成单元3的品红色(M)、青色(C)、黄色(Y)以及黑色(K)用的图像形成单元3M、3C、3Y、3K具有彼此大致相同的结构,并在感光鼓31的周围,从感光鼓31的上方沿着旋转方向(箭头方向)依次配置了带电器32、激光照射单元33、显影器34、清洁器35以及消电器36。
感光鼓31向右(箭头方向)旋转,首先,感光鼓31的表面通过带电器32而被均匀带电。接着,通过激光照射单元33而被照射与从省略图示的PC等受理的原稿图像(或者,修正色偏移用的图案)对应的激光,从而在感光鼓3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然后,由显影器34向感光鼓31上的静电潜像供应调色剂,将其显影为调色剂图像。接着,感光鼓31进一步旋转,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31被转印到由中间转印单元4运送过来的记录纸上。具有与感光鼓31接触的刮板等的清洁器35从感光鼓31去除没有被转印的残留调色剂,接着,消电器36去除感光鼓31的表面电荷,由此完成一系列的图像形成过程。
中间转印单元4包括一次转印辊41、无端带42、以及驱动辊43和44。无端带42被配置成其上侧的外周表面与图像形成单元3M、3C、3Y、3K的各个感光鼓31滑动接触,从而通过图像形成单元3而形成修正色偏移用的图案,并被张紧架设在驱动辊43、44上。驱动辊43、44撑挂无端带42,从而将无端带42在图2中向左(箭头方向)旋转驱动。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激光照射单元33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激光照射单元33包括:多角镜马达330、激光二极管331、多角镜332、fθ透镜333、传感器用反射镜334、以及光束传感器335。
从激光二极管33 1射出的激光束被入射到由多角镜马达330旋转驱动的多角镜332上。这里,多角镜332为正六边形,其受省略图示的多角镜马达330的驱动而向顺时针方向匀速旋转。
此外,多角镜马达330(相当于多角镜驱动部的一部分)经由在后面使用图4及图9进行说明的马达驱动装置37(或者,马达驱动装置37A),根据来自控制部9的CPU 91(或者,控制部9A的CPU 91A)的指示而驱动。此外,多角镜332不限于正六边形,只要是正多边形,也可以使用其他形状的多角镜。此外,多角镜332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速度可以按照装置的规格而适当地进行设定。
被多角镜332反射的激光束入射到fθ透镜333上并被变换为匀速度,然后作为光束点经由省略图示的反射镜而在感光鼓31上成像。这样,激光束向感光鼓31的主扫描方向(图3的向左方向)进行扫描。传感器用反射镜334被配置在fθ透镜333的左侧方,用于向光束传感器335反射从激光二极管331出射的激光束。
光束传感器335(相当于光束检测部的一部分)包括光敏二极管、光敏晶体管等光敏传感器等,并被配置在fθ透镜333的右侧方,从而在扫描路径上的传感器用反射镜334的配置位置处(这里,为fθ透镜333的左侧方)检测通过多角镜332而进行扫描的激光束。此外,光束传感器335的检测信号(下面称为BD(Beam Detect,光束检测)信号)被输入到使用图4及图9进行说明的控制部9的CPU 91(或者,控制部9A的CPU91A)中。
<第一实施方式>
图4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控制打印机100的动作的控制部9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91、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92、以及省略图示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此外,马达驱动装置37(相当于多角镜驱动部的一部分)包括基本时钟生成电路371、分频器372、设定寄存器(Configuration Register)373、以及马达驱动器374,并根据来自CPU 91(后述的驱动控制部914)的指示,控制用于旋转驱动图3所示多角镜332的多角镜马达330。
基本时钟生成电路371包括水晶振荡器等,其生成比多角镜马达330的稳态旋转频率大的频率(这里为2MHz)的时钟信号(下面称为“基本时钟信号”),并将其输出给分频器372。
分频器372通过对来自基本时钟生成电路371的基本时钟信号进行分频,生成设定于设定寄存器373中的频率的时钟信号,并将其输出给马达驱动器374。
设定寄存器373保存从CPU 91(后述的驱动控制部914)设定的频率(以下称为设定频率),并将设定频率输出给分频器372。
马达驱动器374基于来自分频器372的时钟信号,通过PLL(PhaseLocked Loop,锁相环)控制来控制多角镜马达330的转速。具体来说,马达驱动器374控制多角镜马达330,以使其转速与在设定寄存器373中设定的频率相对应的转速(例如2000rps(=每秒2000转))一致。
CPU 91在功能上包括光束检测部911、基准相位设定部912、相位控制部913以及驱动控制部914,RAM 92在功能上包括图案存储部921。这里,CPU 91通过读出并运行预先保存在ROM等中的程序,作为光束检测部911、基准相位设定部912、相位控制部913、驱动控制部914等的功能部而发挥功能,并使RAM 92作为图案存储部921等的功能部而发挥功能。
在保存于RAM 92、ROM中的各种数据之中,可保存到可装卸的记录介质的数据例如也可以是可用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硅磁盘驱动器、盒式介质读取器等驱动器读取的数据,此时,记录介质例如是硬盘、光盘、软盘、CD(Compact Disk)、DVD(Digital VersatileDisk)、半导体存储器等。
光束检测部911(相当于光束检测部的一部分)受理来自光束传感器335的检测信号,在扫描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位置(图3所示的传感器335的配置位置)检测通过多角镜332进行扫描的激光束,生成BD信号。
基准相位设定部912(相当于基准相位设定部)基于光束检测部911的检测结果(=BD信号)来设定基准相位(=执行基准相位设定步骤),该基准相位是作为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基准的相位。这里,基准相位设定部912基于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光束传感器335的检测结果,将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中间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
图5是示出由基准相位设定部912执行的基准相位的设定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从图的上侧起依次为与品红色(M)、青色(C)、黄色(Y)以及黑色(K)的每种颜色对应的BD信号SM、SC、SY、SK、以及基准相位信号S0。这里,与品红色(M)、黄色(Y)以及黑色(K)的每种颜色对应的BD信号SM、SY、SK的相位分别比与青色(C)对应的BD信号SC的相位超前时间TA、时间TB、时间TC。
因此,基准相位设定部912生成基准相位信号S0,该基准相位信号S0具有作为相位最超前的信号的BD信号SK和作为相位最落后的信号的BD信号SC的中间相位(=基准相位)。
再次返回到图4,对CPU91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相位控制部913(相当于相位控制部)控制多角镜马达330,以使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与对应于基准相位信号S0的基准相位一致(=执行相位控制步骤)。此外,相位控制部913控制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马达330,以使其通过将各自的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减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ΔF,来与对应于基准相位信号S0的基准相位达到一致。
另外,当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落后于与基准相位信号S0对应的基准相位时,相位控制部913将对应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ΔFA(这里为10Hz),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ΔFB(这里为10Hz),直到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为止。
此外,规定频率ΔFA、ΔFB(这里为10Hz)被设定在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下。具体来说,规定频率ΔFA、ΔFB被设定在如下的阈值(例如为50Hz=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下,即该阈值小于当由马达驱动器374对多角镜马达330的转速进行PLL控制时从锁定状态脱离的边界的变更频率(例如为300Hz)。
例如,在图5的情况下,由于与青色(C)以及黄色(Y)的每种颜色对应的BD信号SC、SY落后于与基准相位信号S0(参见图5)对应的基准相位,所以,相位控制部913为了使与青色(C)以及黄色(Y)分别对应的BD信号SC、SY提前时间(TC/2)以及时间(TC/2-TB),将对应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这里为10Hz),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这里为10Hz),直到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为止。
此外,当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超前于与基准相位信号S0对应的基准相位时,相位控制部913将对应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ΔFB(这里为10Hz),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ΔFA(这里为10Hz),直到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为止。
例如,在图5的情况下,由于与品红色(M)以及黑色(K)的每种颜色对应的BD信号SM、SK超前于与基准相位信号S0对应的基准相位,所以,相位控制部913为了使与品红色(M)以及黑色(K)分别对应的BD信号SM、SK延迟时间(TA-TC/2)以及时间(TC/2),将对应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分阶段地依次减小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这里为10Hz),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这里为10Hz),直到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为止。
此外,相位控制部913分别计算出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相对于与基准相位信号S0(参见图5)对应的基准相位的相位差,从图案存储部921中读出与所算出的相位差对应的变更图案,并基于所读出的变更图案来控制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
驱动控制部914为了使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与对应于基准相位信号S0(参见图5)的基准相位一致,经由设定寄存器373、分频器372、马达驱动器374而控制多角镜马达330。
图案存储部921(相当于图案存储部)与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相对于与基准相位信号S0(参见图5)对应的基准相位的相位差相对应地,保存作为用于变更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的图案的变更图案。
图6是示出存储于图案存储部921中的变更图案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其中,图6中的(a)是示出存储于图案存储部921中的变更图案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图6中的(b)是示出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变化的曲线图。这里,对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相对于与基准相位信号S0(参见图5)对应的基准相位超前30μsec(=换算成旋转角时为21.6°(=30/1,000,000/(1/2,000)×360))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6中的(a)所示,在时刻T11的定时,相位控制部913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减少10Hz,设定为1.99kHz。然后,在从时刻T11经过了0.5msec(=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一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12的定时,相位控制部913将所述旋转频率进一步减少10Hz,设定为1.98kHz。而且,在从时刻T12经过了0.5msec(=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一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13的定时,相位控制部913将所述旋转频率进一步减少10Hz,设定为1.97kHz。
然后,在从时刻T13经过了1.0msec(=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两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14的定时,相位控制部913将所述旋转频率增加10Hz,设定为1.98kHz。接着,在从时刻T14经过了0.5msec(=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一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15的定时,相位控制部913将所述旋转频率进一步增加10Hz,设定为1.99kHz。而且,在从时刻T15经过了0.5msec(=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一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16的定时,相位控制部913将所述旋转频率进一步增加10Hz,设定为2.0kHz(=稳态旋转频率)。
这样,由于相位控制部913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分阶段地依次减少规定频率(这里为10Hz),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增加规定频率(这里为10Hz),直到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为止,因而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如图6中的(b)所示那样变化,从而与对应于基准相位信号S0(参见图5)的基准相位大致达到一致。
图7是示出存储于图案存储部921中的变更图案的与图6不同的另一例子的曲线图。其中,图7中的(a)是示出图案存储部921中存储的变更图案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图7中的(b)是示出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变化的曲线图。这里,对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相对于与基准相位信号S0(参见图5)对应的基准相位落后30μsec(=换算成旋转角时为21.6°(=30/1,000,000/(1/2,000)×360))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7中的(a)所示,在时刻T21的定时,相位控制部913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增加10Hz,设定为2.01kHz。然后,在从时刻T21经过了0.5msec(=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一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22的定时,相位控制部913将所述旋转频率进一步增加10Hz,设定为2.02kHz。而且,在从时刻T22经过了0.5msec(=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一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23的定时,相位控制部913将所述旋转频率进一步增加10Hz,设定为2.03kHz。
然后,在从时刻T23经过了1.0msec(=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两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24的定时,相位控制部913将所述旋转频率减少10Hz,设定为2.02kHz。接着,在从时刻T24经过了0.5msec(=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一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25的定时,相位控制部913将所述旋转频率进一步减少10Hz,设定为2.01kHz。而且,在从时刻T25经过了0.5msec(=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一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26的定时,相位控制部913将所述旋转频率进一步减少10Hz,设定为2.0kHz(=稳态旋转频率)。
这样,由于相位控制部913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分阶段地依次增加规定频率(这里为10Hz),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减少规定频率(这里为10Hz),直到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为止,因而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如图7中的(b)所示那样变化,从而与对应于基准相位信号S0(参见图5)的基准相位大致达到一致。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00(主要为CPU 91)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这里,对打印机100处于作为初始状态的备用状态(=驱动多角镜332的多角镜马达不进行驱动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基准相位设定部912判定是否从个人计算机(PC)等输入了意为开始印刷的指示信息(S101)。然后,当判定为没有输入意为开始印刷的指示信息时(在S101中为“否”),反复进行流程处理。
当判定为输入了意为开始印刷的指示信息时(在S101中为“是”),基准相位设定部912开始进行多角镜马达330的驱动(步骤S103)。然后,基准相位设定部912判定多角镜马达330是否达到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下的匀速旋转(S105)。当判定为没有达到匀速旋转时(在S105中为“否”),反复进行流程处理。当判定为达到了匀速旋转时(在S105中为“是”),由光束检测部911经由光束传感器335而生成BD信号(S107)。
然后,基准相位设定部912基于光束检测部911的检测结果(=BD信号)来设定基准相位,该基准相位是作为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基准的相位(S109)。接着,相位控制部913分别计算出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相对于与基准相位信号S0(参见图5)对应的基准相位的相位差(S111)。
然后,相位控制部913从图案存储部921中读出与在步骤S111中算出的相位差对应的变更图案,并根据变更图案来改变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S113)。接着,相位控制部913判定与变更图案对应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的变更是否完成(S115)。当判定为没有完成变更时(在S115中为“否”),处理返回步骤S113,重复执行步骤S113以后的处理。当判定为完成变更时(在S115中为“是”),结束处理。
如此,由光束检测部911在规定的扫描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位置(图3所示的光束传感器335的配置位置),检测通过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而分别进行扫描的激光束,并基于其检测结果来设定基准相位,该基准相位是作为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基准的相位。然后,为了使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与基准相位一致,驱动控制多角镜马达330,因此,通过适当地设定基准相位,能够有效地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由于基于光束检测部911的检测结果来设定基准相位,因而能够容易地设定适当的基准相位。例如,如图5所示,通过将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能够有效地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参见图5)。
即,以往需要控制多角镜马达330,以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改变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但由于将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只需控制多角镜马达330,以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改变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的大约1/2的相位差即可,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而且,由于通过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马达330将各自的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减规定频率(这里为10Hz),因而可抑制旋转频率发生过冲(或下冲),并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由于通过马达驱动器374的PLL(Phase Locked Loop,锁相环)来控制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并且作为通过多角镜马达330而增减的旋转频率的变化量的规定频率(这里为10Hz)被设定在预先设定的阈值(例如,100Hz)以下,因而可防止PLL从锁定状态脱离,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另外,当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落后于基准相位时,将对应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ΔFA(这里为10Hz),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ΔFB(这里为10Hz),直到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为止,可抑制旋转频率发生过冲(或下冲),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同样地,当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超前于基准相位时,将对应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ΔFB(这里为10Hz),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ΔFA,直到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为止,可抑制旋转频率发生过冲(或下冲),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由于分别计算出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相对于基准相位的相位差,从图案存储部921中读出与所算出的相位差对应的变更图案,并基于所读出的变更图案来控制对应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因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有效地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本发明还可适用于以下的方式。
(A)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基准相位设定部912基于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光束传感器335的检测结果,来将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中间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基准相位设定部912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设定基准相位的方式。
例如,也可以是基准相位设定部912求出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中间相位,并将最接近所求出的中间相位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的方式(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将与黄色(Y)对应的BD信号SY设定为基准相位信号S0)。
(B)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作为由相位控制部913增减的频率的变化量的规定频率ΔFA、ΔFB恒定(这里为10Hz)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作为由相位控制部913增减的频率的变化量的规定频率ΔFA、ΔFB为可变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是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越是接近基准相位,就越是减少规定频率ΔFA、ΔFB的方式。此时,能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更加准确地达到一致。
(C)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当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相对于基准相位落后时,相位控制部913将对应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ΔFA(这里为10Hz),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ΔFB(这里为10Hz)直至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方式,但也可以是当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相对于基准相位落后时,相位控制部913至少在减少频率时分阶段地进行减少的方式。
即,也可以是当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落后于基准相位时,相位控制部913在只增加一次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ΔFA(例如,30Hz)之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ΔFB(这里为10Hz)直至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方式。相反地,也可以是当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超前于基准相位时,相位控制部913在只减少一次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ΔFB(例如,30Hz)之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ΔFA(这里为10Hz)直至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可简化处理。
此外,也可以是相位控制部913只频率增加减少一次的方式。即,也可以是当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落后于基准相位时,相位控制部913在只增加一次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ΔFA(例如,30Hz)之后,再只减少一次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ΔFB(这里为30Hz)的方式。此外,可以是当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超前于基准相位时,相位控制部913在只减少一次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ΔFB(例如,30Hz)之后,再只增加一次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ΔFA(这里为30Hz)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可进一步简化处理。
<第二实施方式>
图9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例的结构图。控制打印机100的动作的控制部9A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91A、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92A、以及省略图示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此外,马达驱动装置37A(相当于多角镜驱动部的一部分)包括基本时钟生成电路371A、分频器372A、设定寄存器373A、以及马达驱动器374A,并根据来自CPU 91A(后述的频率控制部915A)的指示,控制用于旋转驱动图3所示多角镜332的多角镜马达330。
基本时钟生成电路371A包括水晶振荡器等,其生成比多角镜马达330的稳态旋转频率大的频率(这里为2MHz)的时钟信号(下面称为“基本时钟信号”),并将其输出给分频器372A。
分频器372A通过对来自基本时钟生成电路371A的基本时钟信号进行分频,生成设定于设定寄存器373A中的频率的时钟信号,并将其输出给马达驱动器374A。
设定寄存器373A保存从CPU 91A(后述的频率控制部915A)设定的频率(下面称为设定频率),并将设定频率输出给分频器372A。
马达驱动器374A基于来自分频器372A的时钟信号,通过PLL(Phase Locked Loop,锁相环)控制来控制多角镜马达330的转速。具体来说,马达驱动器374A控制多角镜马达330,以使其转速与对应于设定在设定寄存器373A中的频率的转速(例如2000rps(=每秒2000转))一致。
CPU 91A在功能上包括光束检测部911A、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相位差计算部913A、频率设定部914A以及频率控制部915A,RAM 92A在功能上包括频率存储部921A。这里,CPU 91A通过读出并运行预先保存在ROM等中的程序,作为光束检测部911A、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相位差计算部913A、频率设定部914A、频率控制部915A等的功能部而发挥功能,并使RAM 92A作为频率存储部921A等的功能部而发挥功能。
在保存于RAM 92A、ROM中的各种数据之中,可保存到可装卸的记录介质的数据例如也可以是可用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硅磁盘驱动器、盒式介质读取器等驱动器读取的数据,此时,记录介质例如是硬盘、光盘、软盘、CD、DVD、半导体存储器等。
光束检测部911A(相当于光束检测部的一部分)受理来自光束传感器335的检测信号,在扫描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位置(图3所示的传感器335的配置位置)检测通过多角镜332进行扫描的激光束,生成BD信号。
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相当于基准相位设定部)基于光束检测部911A的检测结果(=BD信号)来设定基准相位(=执行基准相位设定步骤),该基准相位是作为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基准的相位。这里,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基于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光束传感器335的检测结果,将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中间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
图10是示出由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执行的基准相位的设定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从图的上侧起依次为与品红色(M)、青色(C)、黄色(Y)以及黑色(K)的每种颜色对应的BD信号SM、SC、SY、SK、以及基准相位信号S0。这里,与品红色(M)、黄色(Y)以及黑色(K)的每种颜色对应的BD信号SM、SY、SK的相位分别比与青色(C)对应的BD信号SC的相位超前时间TA、时间TB、时间TC。
因此,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生成基准相位信号S0,该基准相位信号S0具有作为相位最超前的信号的BD信号SK和作为相位最落后的信号的BD信号SC的中间相位(=基准相位)。
再次返回到图9,对CPU91A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每当光束检测部911A检测出激光束时(=每当生成BD信号时),相位差计算部913A(相位控制部的一部分,相当于相位差计算部)基于其检测结果,分别求出由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设定的基准相位与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执行相位差计算步骤(=相位控制步骤的一部分))。
例如,当生成了图10所示的BD信号时,相位差计算部913A将与品红色(M)、青色(C)、黄色(Y)以及黑色(K)的每种颜色对应的相位差分别求出为时间(TA-TC/2)、时间(-TC/2)、时间(TB-TC/2)、时间(TC/2)。这里,当表示相位差的时间为正时,表示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超前于基准相位,当表示相位差的时间为负时,表示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落后于基准相位。
频率设定部914A(相位控制部的一部分,相当于频率设定部)基于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求出的相位差,分别设定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执行频率设定步骤(=相位控制步骤的一部分))。此外,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求出的相位差的绝对值越大,频率设定部914A就越是设定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差大的旋转频率(参见图11)。而且,频率设定部914A通过从频率存储部921A中读出与相位差计算部913A求出的相位差对应的旋转频率来设定旋转频率。
频率控制部915A(相位控制部的一部分,相当于频率控制部)经由设定寄存器373A、分频器372A以及马达驱动器374A来控制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以使其达到频率设定部9 14A设定的旋转频率(=执行频率控制步骤(=相位控制部分的一部分))。
频率存储部921A(相当于频率存储部)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和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设定的基准相位与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对应起来保存。此外,在频率存储部921A中保存了为使所保存的旋转频率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之差取预先设定的规定范围内(例如,100Hz)的值而设定的旋转频率。
图11是示出保存于频率存储部921A中的相位差ΔΦ以及旋转频率的一个例子的图表。如图所示,在频率存储部921A中,例如在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设定的基准相位与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ΔΦ为-20μsec以下的情况下,保存了2.03kHz,在超过(大于)-20μsec且为-8μsec以下的情况下,保存了2.02kHz,在超过(大于)-8μsec且为-2μsec以下的情况下,保存了2.01kHz。
此外,在频率存储部921A中,例如在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设定的基准相位与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ΔΦ为20μsec以上的情况下,保存了1.97kHz,在8μsec以上且小于20μsec的情况下,保存了1.98kHz,在2μsec以上且小于8μsec的情况下,保存了1.99kHz。
此外,在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设定的基准相位与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ΔΦ超过-2μsec且小于2μsec的情况下,保存了2.0kHz(=稳态旋转频率)。即,在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设定的基准相位与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超过-2μsec且小于2μsec的情况下,多角镜马达330的频率被设定为稳态旋转频率(=2.0kHz)。
图12是示出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算出的相位差ΔΦ以及由频率设定部914A设定的频率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其中,图12中的(a)是示出由频率设定部914A设定的频率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图12中的(b)是示出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算出的相位差ΔΦ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
这里,对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相对于与基准相位信号S0(参见图10)对应的基准相位超前30μsec(=换算成旋转角时为21.6°(=30/1,000,000/(1/2,000)×360))的情况(=相位差ΔΦ为30μsec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相位差计算部913A在每次由光束检测部911A检测出激光束时,计算相位差ΔΦ,但在这里,由于多角镜马达330的稳态旋转频率为2.0kHz,因而每隔0.5msec(1/2000)计算相位差ΔΦ。
如图12中的(a)所示,在时刻T31的定时,相位差计算部913A计算出相位差ΔΦ为30μsec,由频率设定部914A从频率存储部921A中读出与相位差ΔΦ对应的旋转频率(参见图11),并将旋转频率设定为1.97kHz,而且,由频率控制部915A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控制到1.97kHz。然后,在从时刻T31经过了1.0msec(=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两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32的定时,相位差计算部913A计算出相位差ΔΦ为15μsec,由频率设定部914A从频率存储部921A中读出与相位差ΔΦ对应的旋转频率(参见图11),并将旋转频率设定为1.98kHz,而且,由频率控制部915A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1.97kHz控制到1.98kHz。
接着,在从时刻T32经过了1.0msec(=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两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33的定时,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计算出相位差ΔΦ为5μsec,由频率设定部914A从频率存储部921A中读出与相位差ΔΦ对应的旋转频率(参见图11),并将旋转频率设定为1.99kHz,而且,由频率控制部915A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1.98kHz控制到1.99kHz。然后,在从时刻T33经过了1.0msec(=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两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34的定时,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计算出相位差ΔΦ大致为0μsec,由频率设定部914A从频率存储部921A中读出与相位差ΔΦ对应的旋转频率(参见图11),并将旋转频率设定为2.0kHz,而且,由频率控制部915A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1.99kHz控制到2.0kHz。
如此,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算出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设定的基准相位与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ΔΦ,由频率设定部914A读出(参见图11)并设定与相位差ΔΦ对应的旋转频率,由频率控制部915A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控制到由频率设定部914A设定的旋转频率上。通过每当由光束检测器911A检测出激光束时(=每隔0.5msec)重复进行上述动作,基准相位与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ΔΦ如图12中的(b)所示那样变化,从而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相位与对应于基准相位信号S0(参见图10)的基准相位大致达到一致。
图13是示出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算出的相位差ΔΦ以及由频率设定部914A设定的频率的与图12不同的另一例子的曲线图。其中,图13中的(a)是示出由频率设定部914A设定的频率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图13中的(b)是示出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算出的相位差ΔΦ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
这里,对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相对于与基准相位信号S0(参见图10)对应的基准相位落后30μsec(=换算成旋转角时为21.6°(=30/1,000,000/(1/2,000)×360))的情况(=相位差ΔΦ为-30μsec的场合)进行说明。此外,相位差计算部913A在每次由光束检测部911A检测出激光束时,计算相位差ΔΦ,但在这里,由于多角镜马达330的稳态旋转频率为2.0kHz,因而每隔0.5msec(1/2000)计算相位差ΔΦ。
如图13中的(a)所示,在时刻T41的定时,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计算出相位差ΔΦ为-30μsec,由频率设定部914A从频率存储部921A中读出与相位差ΔΦ对应的旋转频率(参见图11),并将旋转频率设定为2.03kHz,而且,由频率控制部915A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控制到2.03kHz。然后,在从时刻T41经过了1.0msec(=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两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42的定时,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计算出相位差ΔΦ为-15μsec,由频率设定部914A从频率存储部921A中读出与相位差ΔΦ对应的旋转频率(参见图11),并将旋转频率设定为2.02kHz,而且,由频率控制部915A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2.03kHz控制到2.02kHz。
接着,在从时刻T42经过了1.0msec(=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两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43的定时,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计算出相位差ΔΦ为-5μsec,由频率设定部914A从频率存储部921A中读出与相位差ΔΦ对应的旋转频率(参见图11),并将旋转频率设定为2.01kHz,而且,由频率控制部915A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2.02kHz控制到2.01kHz。然后,在从时刻T43经过了1.0msec(=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两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44的定时,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计算出相位差ΔΦ大致为0μsec,由频率设定部914A从频率存储部921A中读出与相位差ΔΦ对应的旋转频率(参见图11),并将旋转频率设定为2.0kHz,而且,由频率控制部915A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2.01kHz控制到2.0kHz。
如此,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算出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设定的基准相位与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ΔΦ,由频率设定部914A读出(参见图11)并设定与相位差ΔΦ对应的旋转频率,由频率控制部915A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控制到由频率设定部914A设定的旋转频率上。通过每当由光束检测器911A检测出激光束时(=每隔0.5msec)重复进行上述动作,基准相位与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ΔΦ如图13中的(b)所示那样变化,从而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相位与对应于基准相位信号S0(参见图10)的基准相位大致达到一致。
图14是示出打印机100(主要为CPU 91A)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这里,对打印机100处于作为初始状态的备用状态(=驱动多角镜332的多角镜马达不进行驱动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判定是否从个人计算机(PC)等输入了意为开始印刷的指示信息(S201)。然后,当判定为没有输入意为开始印刷的指示信息时(在S201中为“否”),反复进行流程处理。
当判定为输入了意为开始印刷的指示信息时(在S201中为“是”),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开始进行多角镜马达330的驱动(步骤S203)。然后,基准相位设定部912判定多角镜马达330是否达到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下的匀速旋转(S205)。当判定为没有达到匀速旋转时(在S205中为“否”),反复进行流程处理。当判定为达到了匀速旋转时(在S205中为“是”),由光束检测部911A经由光束传感器335而生成BD信号(S207)。
然后,基准相位设定部912基于光束检测部911A的检测结果(BD信号)来设定基准相位,该基准相位是作为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基准的相位(S209)。接着,相位差计算部913A分别计算出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相对于与基准相位信号S0(参见图10)对应的基准相位的相位差ΔΦ(S211)。
然后,频率设定部914A从频率存储部921A中读出与在步骤S21 1中算出的相位差ΔΦ对应的旋转频率,频率控制部915A改变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S213)。接着,通过频率设定部914A进行相位差ΔΦ是否在阈值以下(这里,是否为-2μsec<ΔΦ<2μsec)的判定(S215)。当判定为不在阈值以下(这里为ΔΦ≤-2μsec或ΔΦ≥2μsec)时(在S215中为“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207,重复执行步骤S207以后的处理。当判定为在阈值以下(这里为-2μsec<ΔΦ<2μsec)时(在S215中为“是”),结束处理。
如此,由于每当由光束检测部911A经由光束传感器335检测出激光束时,根据基于其检测结果而求出的相位差ΔΦ,来控制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因而能够有效地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即,例如通过相位差ΔΦ越大,就越是设定为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频率差大的旋转频率,能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快速接近基准相位。
此外,由于将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即,以往需要控制多角镜马达330,以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改变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但由于将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只需控制多角镜马达330,以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改变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的大约1/2的相位差即可,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另外,由于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相位与基准相位的相位差的绝对值越大,就越是设定为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差大的旋转频率(参见图11),因而每单位时间(例如,1msec)的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与基准相位的相位差的减少量增大,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由于通过从频率存储部921A中读出与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求出的相位差ΔΦ对应的旋转频率来设定旋转频率,因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设定适当的频率。
此外,由于通过马达驱动器374A的PLL来控制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并且在频率存储部921A中设定了为使与稳态旋转频率之差取预先设定的规定范围内(例如,100Hz)的值而设定的旋转频率,因而可防止PLL从锁定状态脱离,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本发明还可适用于以下的方式。
(D)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基于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光束传感器335的检测结果,来将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中间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基准相位设定部912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设定基准相位的方式。
例如,也可以是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求出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中间相位,并将最接近所求出的中间相位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的方式(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将与黄色(Y)对应的BD信号SY设定为基准相位信号S0)。
(E)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由频率设定部914A从频率存储部921A中读出与相位差计算部913A求出的相位差ΔΦ对应的旋转频率来设定旋转频率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频率设定部914A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设定与相位差ΔΦ对应的旋转频率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是频率设定部914A使用预先设定的规定公式(例如,下述的公式(1))从相位差ΔΦ求出旋转频率来进行设定的方式。
旋转频率=2.0-ΔΦ(μsec)×0.01    (1)
(F)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由频率存储部921A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和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设定的基准相位与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ΔΦ对应起来保存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由频率存储部921A按每种颜色(这里,按品红色(M)、青色(C)、黄色(Y)以及黑色(K)的每种颜色),分别将对应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和相位差ΔΦ对应起来保存的方式。此时,能设定更加适当的频率。

Claims (2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针对两个以上的规定数量颜色的每种颜色,分别经由多角镜,向感光鼓照射激光束形成潜像,并形成与该潜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然后将所形成的所述规定数量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转印到记录纸上,由此来形成彩色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角镜驱动部,分别以预先设定的稳态旋转频率旋转驱动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
光束检测部,在扫描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位置检测通过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而分别进行扫描的激光束;
基准相位设定部,基于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设定基准相位,该基准相位是作为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的标准的相位;以及
相位控制部,控制所述多角镜驱动部,以使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与所述基准相位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相位设定部基于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控制部控制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以使其通过将各自的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减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来与所述基准相位达到一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角镜驱动部经由PLL来控制旋转频率,
所述规定频率被设定在所述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落后于所述基准相位时,所述相位控制部将对应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直到所述稳态旋转频率为止,
当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超前于所述基准相位时,所述相位控制部将对应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直到所述稳态旋转频率为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图案存储部,该图案存储部将所述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的变更图案与所述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相对于所述基准相位的相位差对应起来保存,
所述相位控制部分别算出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相对于所述基准相位的相位差,从所述图案存储部中读出与算出的相位差对应的变更图案,并基于读出的变更图案来控制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控制部包括:
相位差计算部,每当由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检测出激光束时,基于其检测结果,分别求出由所述基准相位设定部设定的基准相位与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
频率设定部,基于由所述相位差计算部求出的相位差,分别设定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以及
频率控制部,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控制为所述频率设定部设定的旋转频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相位设定部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中的一个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相位设定部基于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的绝对值越大,所述频率设定部就越是设定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的差大的旋转频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频率存储部,该频率存储部将旋转频率与所述相位差对应起来保存,
所述频率设定部通过从所述频率存储部中读出与由所述相位差计算部求出的相位差对应的旋转频率来设定旋转频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角镜驱动部经由PLL来控制旋转频率,
所述频率存储部保存了为使所保存的旋转频率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之差取预先设定的规定范围内的值而设定的旋转频率。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针对两个以上的规定数量颜色的每种颜色,分别经由多角镜,向感光鼓照射激光束形成潜像,并形成与该潜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然后将所形成的所述规定数量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转印到记录纸上,由此来形成彩色图像,并且包括:多角镜驱动部,分别以预先设定的稳态旋转频率旋转驱动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以及光束检测部,在扫描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位置检测通过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而分别进行扫描的激光束,
所述图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执行:
基准相位设定步骤,基于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设定基准相位,该基准相位是作为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的标准的相位;以及
相位控制步骤,控制所述多角镜驱动部,以使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与所述基准相位一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准相位设定步骤中,基于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位。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相位控制步骤中,对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将各自的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减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来与所述基准相位达到一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相位控制步骤中,
当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落后于所述基准相位时,将对应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直到所述稳态旋转频率为止,
当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超前于所述基准相位时,将对应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直到所述稳态旋转频率为止。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相位控制步骤中执行:
相位差计算步骤,每当由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检测出激光束时,基于其检测结果,分别求出在所述基准相位设定步骤中设定的基准相位与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
频率设定步骤,基于在所述相位差计算步骤中求出的相位差,分别设定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以及
频率控制步骤,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控制为在所述频率设定步骤中设定的旋转频率。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准相位设定步骤中,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中的一个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位。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准相位设定步骤中,基于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位。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频率设定步骤中,所述相位差的绝对值越大,就越是设定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的差大的旋转频率。
CN2007101816002A 2006-10-30 2007-10-29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41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94113A JP4932431B2 (ja) 2006-10-30 2006-10-30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94120A JP4920369B2 (ja) 2006-10-30 2006-10-30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94120 2006-10-30
JP2006-294120 2006-10-30
JP2006-294113 2006-10-30
JP2006294113 2006-10-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4116A true CN101174116A (zh) 2008-05-07
CN101174116B CN101174116B (zh) 2010-06-02

Family

ID=39422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160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4116B (zh) 2006-10-30 2007-10-29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20369B2 (zh)
CN (1) CN10117411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1785A (zh) * 2015-08-11 2018-04-1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29669A (ja) * 2011-07-28 2013-02-07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33281A (ja) * 1996-02-23 1997-09-05 Ricoh Co Ltd 光ビーム走査装置
JP4417697B2 (ja) * 2003-11-14 2010-0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1785A (zh) * 2015-08-11 2018-04-1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921785B (zh) * 2015-08-11 2019-08-1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10517A (ja) 2008-05-15
CN101174116B (zh) 2010-06-02
JP4920369B2 (ja) 2012-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3645B (zh) 光学扫描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208132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03017420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035725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29345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CN10117411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187672B2 (ja) 光ビーム走査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58064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2010018945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7033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02694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49906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capability of image superposition
JP368960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622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1638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6285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324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6285388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image-forming mode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pparatus
US877348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plurality of optical scanning devices
JP20003387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620561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836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628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10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836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のレーザダイオード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2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