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9822A - 通信方法、通信系统、访问控制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通信系统、访问控制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9822A
CN101169822A CNA2007101668477A CN200710166847A CN101169822A CN 101169822 A CN101169822 A CN 101169822A CN A2007101668477 A CNA2007101668477 A CN A2007101668477A CN 200710166847 A CN200710166847 A CN 200710166847A CN 101169822 A CN101169822 A CN 1011698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g
antenna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carried out
vis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668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菅野博靖
松井一树
木原英人
松田正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69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98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4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ear-field transmission
    • H04B5/48Transceiv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1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06K7/1034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the antenna being of the far field type, e.g. HF types or dipo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01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resolving collis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simultaneously or concurrently interrogated record carriers.
    • G06K7/1007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resolving collis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simultaneously or concurrently interrogated record carriers. the collision being resolved in the spatial domain, e.g. temporary shields for blindfolding the interrogator in specific dir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1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1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06K7/1035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using a plurality of antennas, e.g. configurations including means to resolve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plurality of antenn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6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 G06K7/1041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fixed in its position, such as an access control device for reading wireless access cards, or a wireless ATM
    • G06K7/1042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fixed in its position, such as an access control device for reading wireless access cards, or a wireless ATM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rranged for interrogation of record carriers passing by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 G06K7/1043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fixed in its position, such as an access control device for reading wireless access cards, or a wireless ATM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rranged for interrogation of record carriers passing by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positioned close to a conveyor belt or the like on which moving record carriers are passing
    • G06K7/1044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fixed in its position, such as an access control device for reading wireless access cards, or a wireless ATM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rranged for interrogation of record carriers passing by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positioned close to a conveyor belt or the like on which moving record carriers are passing the record carriers being fixed to further objects, e.g. RFIDs fixed to packages, luggage, mail-pieces or work-pieces transported on a conveyor bel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方法、通信系统、访问控制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从而将识别IC标签(1,1,...)的识别信息与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对应起来进行记录,该时间信息表示使用第一天线(3)进行的访问成功的时期、例如从切换天线(3)起到访问成功的时间,该位置信息表示天线(3)相对于IC标签(1,1,...)的移动方向的位置,根据例如切换到相比于第一天线(3)配置在下游侧的第二天线(3)后的时间、以及记录的时间信息、第二天线(3)的位置、所记录的位置信息,选择识别信息,根据所选择的识别信息,使用第二天线(3)访问IC标签(1,1,...)。通过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访问IC标签的情况下,可以防止访问失败的现象,能够提高整体效率。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通信系统、访问控制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使用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多次访问多个IC标签的各个IC标签,并且,本发明还涉及应用了这样的通信方法的通信系统、这种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访问控制装置、以及用于实现这种访问控制装置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尤其,本发明涉及可以高效访问以高速移动的多个IC标签的通信方法、通信系统、访问控制装置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IC标签(RFID标签)进行与物品的物流有关的管理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干扰识别)系统受到关注。RFID系统中,通过对部件、产品、收纳箱等物品上粘贴的IC标签进行信息读取和/或写入,来识别物品,管理识别到的物品。尤其,容易实现小型化以及低价格化的无源型的IC标签适用于大量的物品管理中。
无源型IC标签内部不具有电源,根据电磁感应方式、微波方式等各种方式进行动作,所谓电磁感应方式是指利用从外部天线输出的长/中波段的电磁波产生的电磁感应的电动势进行动作,所谓微波方式是指利用由微波段的电波产生的电动势进行动作。天线上连接有读写器,根据访问控制装置的控制,在天线以及IC标签之间进行通信,向IC标签读取和/或写入信息,该访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读写器进行的访问。
并且,例如工厂、仓库等用地内,有时对通过传送带、铲车等运送装置运送的移动中的多个物品各自上粘贴的IC标签进行访问。这种情况下,若IC标签的移动速度快,则访问失败的概率增大。相反,若移动速度较慢,则虽然不会有访问失败的现象,但是存在整体效率下降的问题。
于是,在日本特开2006-106897号公报(Japanese Patent ApplicationLaid-Open No.2006-106897)中公开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中沿着移动路径配置多个天线,以不降低整体效率的方式对移动的多个IC标签进行访问。
但是,自不必说,即使像上述那样配置多个天线,IC标签的移动速度越快、且IC标签的个数越多,访问失败的概率就越高。例如尝试访问天线的覆盖区域(通信范围)外的IC标签、IC标签通过了覆盖区域之后尝试访问的情况等状况下,不能进行正常访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防止访问失败、提高整体效率的通信方法、应用了这种通信方法的通信系统、这种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访问控制装置、以及用于实现这种访问控制装置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简单地说,本发明中采用如下构成:例如将从在收集IC标签的识别信息的第一次访问时计测到的天线的切换时刻起到成功访问的时刻的经过时间设为时间信息,并与识别信息对应起来,例如在根据针对IC标签读取或写入信息的第二次访问时,根据时间信息选择识别信息,从而能够在最佳的时期访问到各个IC标签。
并且,本发明中采用如下构成:将第一次访问成功的天线相对于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作为位置信息和识别信息对应起来,在第二次访问时,根据位置信息选择识别信息,从而能够从容易访问到各个IC标签的天线进行访问。
第一方面的通信方法,在该通信方法中使用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对多个IC标签分别访问至少2次,所述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包括执行如下处理的步骤:使用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一次访问;将时间信息作为时间属性附加给各IC标签,其中,该时间信息表示对各IC标签进行的第一次访问成功的时期;根据使用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的时期、以及附加给各IC标签的时间属性,选择应访问的IC标签;以及使用在对所选择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时应使用的天线,进行第二次访问。
第二方面的通信方法,在该通信方法中使用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对多个IC标签分别访问至少2次,所述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包括执行如下处理的步骤: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一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一次访问;将时间信息作为时间属性附加给各IC标签,其中,该时间信息表示对各IC标签进行的第一次访问成功的时期;根据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二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的时期、以及附加给各IC标签的时间属性,选择应访问的IC标签;以及使用所述第二天线对所选择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
第三方面的通信方法,在该通信方法中使用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对多个IC标签分别访问至少2次,所述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包括执行如下处理的步骤:使用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一次访问;将位置信息作为空间属性附加给各IC标签,其中,位置信息表示对各IC标签进行的第一次访问成功的天线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根据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进行第二次访问的天线分别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以及附加给各IC标签的空间属性,选择应访问的IC标签;以及使用在对所选择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时应使用的天线,进行第二次访问。
第四方面的通信方法,在该通信方法中使用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对多个IC标签分别访问至少2次,所述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包括执行如下处理的步骤: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一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一次访问;将位置信息作为空间属性附加给各IC标签,其中,该位置信息表示对各IC标签进行的第一次访问成功的第一天线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根据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进行第二次访问的第二天线分别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以及附加给各IC标签的空间属性,选择应访问的IC标签;以及使用所述第二天线对所选择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
第五方面的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以及使用所述多个天线对IC标签进行访问的访问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访问控制装置对多个IC标签分别访问至少2次,所述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访问控制装置具备:第一访问部,其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一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一次访问;时间信息取得部,其按照各IC标签取得时间信息,该时间信息表示使用所述第一天线进行的第一次访问成功的时期;识别信息记录部,其将所述时间信息取得部所取得的时间信息和识别各IC标签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进行记录;识别信息选择部,其根据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二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的时期以及按照各IC标签进行了记录的时间信息,选择应访问的IC标签的识别信息;以及第二访问部,其根据所述识别信息选择部所选择的识别信息,使用所述第二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
第六方面的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以及使用所述多个天线对IC标签进行访问的访问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访问控制装置使用已识别到所配置的位置的天线对多个IC标签分别访问至少2次,所述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访问控制装置具备:第一访问部,其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一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一次访问;识别信息记录部,其将第一次访问成功的所述第一天线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作为位置信息,将其与识别IC标签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进行记录;识别信息选择部,其根据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进行第二次访问的第二天线分别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以及所述识别信息记录部按照各IC标签进行了记录的位置信息,选择应访问的IC标签的识别信息;以及第二访问部,其根据所述识别信息选择部所选择的识别信息,使用所述第二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
第7方面的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以及使用所述多个天线对IC标签进行访问的访问控制装置,所述访问控制装置使用已识别到所配置的位置的天线对多个IC标签分别访问至少2次,所述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访问控制装置具备:第一访问部,其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一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一次访问;时间信息取得部,其按照各IC标签取得时间信息,其中,该时间信息表示使用所述第一天线进行的第一次访问成功的时期;识别信息记录部,其将所述时间信息取得部所取得的时间信息、表示所述第一天线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识别IC标签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进行记录;识别信息选择部,其根据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二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的时期、按照各IC标签进行了记录的时间信息、第二天线分别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以及按照各IC标签进行了记录的位置信息,选择应访问的IC标签的识别信息;以及第二访问部,其根据所述识别信息选择部所选择的识别信息,使用所述第二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
第八方面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通信系统中,所述第一访问部收集各IC标签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访问部根据所述第一访问部收集到的识别信息,针对各IC标签读取或写入信息。
第九方面的访问控制装置,该访问控制装置经由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对多个IC标签分别访问至少2次,所述访问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访问控制装置具备:第一访问部,其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一天线对IC标签进行第一次访问;时间信息取得部,其按照各IC标签取得时间信息,该时间信息表示使用所述第一天线进行的第一次访问成功的时期;识别信息记录部,其将所述时间信息取得部所取得的时间信息和识别各IC标签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进行记录;识别信息选择部,其根据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二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的时期、以及按照各IC标签进行了记录的时间信息,选择应访问的IC标签的识别信息;以及第二访问部,其根据所述识别信息选择部所选择的识别信息,使用所述第二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
第十方面的访问控制装置,该访问控制装置识别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所配置的位置,经由所述天线对多个IC标签分别访问至少2次,所述访问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访问控制装置具备:识别信息记录部,其将第一次访问成功的第一天线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作为位置信息,将其与识别IC标签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进行记录;识别信息选择部,其根据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进行第二次访问的第二天线分别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以及所述识别信息记录部按照各IC标签进行了记录的位置信息,选择应访问的IC标签的识别信息;以及第二访问部,其根据所述识别信息选择部所选择的识别信息,使用所述第二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
第十一方面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对计算机进行控制,使其经由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对多个IC标签访问至少2次,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的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在该存储介质中包含有计算机可读程序码单元,该计算机可读程序码单元包括用于执行以下处理的计算机指令单元:取得时间信息,该时间信息表示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一天线进行的第一次访问成功的时期;将所取得的时间信息和识别IC标签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进行记录;根据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二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的时期、以及按照各IC标签进行了记录的时间信息,选择应访问的IC标签的识别信息;以及根据所选择的识别信息,使用所述第二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
第十二方面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对计算机进行控制,使其识别出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的配置位置、经由所述天线对多个IC标签分别访问至少2次,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的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在该存储介质中包含有计算机可读程序码单元,该计算机可读程序码单元包括用于执行以下处理的计算机指令单元:将对各IC标签进行的第一次访问成功的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一天线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作为位置信息,将其与识别IC标签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进行记录;根据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用于第二次访问的第二天线分别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以及按照各IC标签进行了记录的位置信息,选择应访问的IC标签的识别信息;以及根据所选择的识别信息,使用所述第二天线对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
根据以上所述的本发明,与时间信息对应起来记录识别IC标签的识别信息,该时间信息表示使用了第一天线的访问成功的时期、例如从切换天线起到访问成功为止的经过时间。并且,根据应进行访问的时期(定时)以及附加给IC标签的时间属性,选择识别信息,根据所选择的识别信息,使用与第一天线相同或不相同的天线、即第二天线,访问IC标签。例如,将相比于第一天线配置在下游侧的天线设为第二天线,根据切换到第二天线后的经过时间和所记录的时间信息,选择识别信息,根据所选择的识别信息,使用第二天线访问IC标签。
通过这样的构成,本发明中,由于能够选择可在任意时期进行访问的IC标签,因此,能够以最佳时期访问各个IC标签。因此,可以防止访问失败,提高包括缩短对IC标签的访问时间在内的整体效率。
并且,根据上述的本发明,与位置信息对应起来记录识别各IC标签的识别信息,该位置信息表示访问成功的第一天线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而且,根据与第一天线相同或不相同的天线、即第二天线的位置和按照各IC标签记录的位置信息,选择识别信息,根据所选择的识别信息,使用第二天线访问IC标签。
通过这样的构成,本发明中,能够选择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以相同的位置访问成功的IC标签,因此,在配置在具有访问成功实绩的位置的容易访问的天线、例如第一天线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配置在右侧的情况下,能够从与第一天线相同地配置在右侧的第二天线进行访问。因此,可以防止访问失败的现象,提高包括缩短对IC标签的访问时间在内的整体效率。
此外,根据以上所述的本发明,根据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选择识别信息,从而能够在最佳时期(定时)从最佳的天线访问IC标签。因此,可以防止访问失败的现象,提高包括缩短对IC标签的访问时间在内的整体效率。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以上及其他目的和特征将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构成例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IC标签、天线以及读写器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访问控制装置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4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访问控制装置所具备的标签表的记录内容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访问控制装置的例子的功能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访问控制装置的识别信息收集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访问控制装置的作业执行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图1A和1B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构成例的概念图。图1A是从上方观看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俯视图,图1B是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侧视图。图1A和图1B中,1,1,...表示无源型IC标签(RFID标签)。IC标签1,1,...分别粘贴在各个部件、产品、收纳箱等的物品上,通过传送带等运送装置2被运送向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下面,将该方向称为移动方向。
沿着通过运送装置2运送的IC标签1,1,...的移动路径,配置有多个天线3,3,...。图1A和图1B所示的例中,上下设置有2个天线3,3的天线座相对于移动路径左右交叉地进行了配置。另外,图1A和图1B中双点划线所示的范围是各天线3,3,...的覆盖区域(通信范围)。即,天线3可以访问位于覆盖区域内的IC标签1,1,...。
各天线3,3,...上连接有读写器4,4,...,该读写器4,4,...经由天线3,3,...针对IC标签1,1,...读取和写入信息。读写器4,4,...借助使用了主计算机等计算机的访问控制装置5控制使用天线3,3,...进行的读取和写入。另外,在一个读写器4上,可以连接一根天线3,并且,也可以连接多个天线3,3,...。
并且,访问控制装置5上连接有传感器6,该传感器6用于检测IC标签1,1,...的移动速度、当前位置等的移动状况。通过传感器6进行的检测,访问控制装置5能够识别到IC标签1,1,...的移动状况。
另外,此处示出运送装置2是沿直线运送粘贴有IC标签1,1,...的物品的传送带的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作为运送装置2可以是沿曲线运送物品的传送带,并且,也可以是沿上下运送物品的传送带、升降机等装置,还可以是铲车等装置。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各种装置的构成。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IC标签1、天线3以及读写器4的构成例的框图。无源型IC标签1具有:CPU等控制部10,其控制IC标签整体;ROM、RAM等记录部11,其记录通过控制部10的控制执行的各种程序和数据以及识别出自己的识别信息、从天线3接收的信息等各种信息;通信部12,其在与天线3之间收发各种信息;以及受电部13,其根据从天线3输出的电磁波产生电动势。
读写器4具备控制部40、记录部41、控制天线3的天线控制部42以及与访问控制装置5连接的连接部43,借助天线控制部42经由天线3在其与IC标签1之间收发各种信息。另外,从天线3发送的信息作为长/中波、微波等电磁波输出。IC标签1通过电磁感应方式、微波方式等各种方式产生电动势,其中,该电磁感应方式是利用长/中波段的电磁波引起的电磁感应产生电动势,该微波方式是产生微波段的电波引起的电动势。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访问控制装置5的构成例的框图。基本上作为通用计算机系统的访问控制装置5具备:CPU等控制部50,其控制装置整体;CD-ROM驱动器等辅助存储部51,其从记录了计算机程序500以及数据等各种信息的CD-ROM等记录介质读取各种信息;硬盘等存储部53,其记录通过辅助存储部51读取的各种信息;以及RAM等存储部52,其临时存储信息。并且,将记录于存储部53的计算机程序500存储到存储部52中,通过控制部50的控制执行计算机程序500,从而使计算机作为本发明的访问控制装置5动作。
此外,访问控制装置5具备:第一器件控制部54,其与读写器4,4,...连接,用于控制读写器4,4,...;第二器件控制部55,其与传感器6连接,用于取得传感器6的检测结果;以及时钟电路等计时部56,其计测时间。
作为记录于存储部53的信息,包括表示配置有各天线3,3,...的位置的信息、与IC标签1,1,...的移动速度等移动状况有关的信息等各种信息。访问控制装置5可以根据记录于存储部53的信息,识别出配置有各天线3,3,...的位置。并且,存储部53的记录区域的一部分可以用作标签表53a,该标签表53a中与用于识别IC标签1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记录附加给IC标签1的属性、对IC标签执行的作业(命令)等各种信息。
图4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访问控制装置5所具备的标签表53a的记录内容的例子的说明图。标签表53a中与各IC标签1的识别信息对应地记录有附加给各IC标签1的时间属性以及空间属性、作业等各种信息作为记录(record)。时间属性是指如下的时间信息,其表示如从作为各天线3,3,...进行的访问的基准设定的基准时刻起的经过时间等的、成功访问各IC标签1的时刻。空间属性是表示访问各IC标签1的天线3相对于各IC标签1的移动方向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例如,访问各IC标签的天线3的位置为相对于该IC标签1的移动方向在右侧配置成2段的天线3,3上侧的天线3时,位置信息表示为“右,高”,为配置在左侧的下侧天线3时,位置信息表示为“左,低”。作业是表示读取(READ)、写入(WRITE)等命令以及用于各命令的数据、或它们的组合的信息。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访问控制装置5的例子的功能框图。图5中以功能框图表示通过执行计算机程序500来实现的各种模块等构成要素的功能。访问控制装置5具备应用程序单元510,该应用程序单元510进行工序管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等处理。应用程序单元510发出用于在访问控制装置5与IC标签1,1,...之间收发信息的命令(command)。
此外,访问控制装置5具备:作业执行控制单元520,其根据从应用程序单元510发出的命令,控制作业的执行;作业命令发布单元530,其根据作业执行控制单元520的控制,经由第一器件控制部54,向读写器4发布识别信息收集、读取、写入等作业命令;速度计测单元540,其经由第二器件控制部55,取得IC标签1,1,...的移动速度等传感器6的检测结果;以及位置计算单元550,其根据检测到的移动速度以及各天线3,3,...的位置,计算出各IC标签1,1,...与各天线3,3,...之间的位置关系。作业执行控制单元520还具备标签属性附加单元521、作业选择执行单元522、作业管理单元523等各种模块作为用于控制作业的模块,其中,该标签属性附加单元521对检测到的IC标签1,1,...附加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该作业选择执行单元522选择应执行的作业,该作业管理单元523将作业与IC标签1,1,...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各种装置的处理。本发明的访问控制装置5对IC标签1,1,...进行识别信息收集处理、作业执行处理等各种处理。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访问控制装置5的识别信息收集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通过执行计算机程序500的控制部50的控制,访问控制装置5首先作为收集识别信息的准备处理进行初始化(S101)。具体地说,步骤S101的初始化是指将针对收集到的识别信息设定的集合C设为空集合Φ的处理。
然后,访问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部50的控制,判断是否满足开始条件(S102)。具体地说,步骤S102的处理是指判断是否满足作为触发的预定开始条件的处理,该预定开始条件包括开始运送粘贴有借助传感器6检测的IC标签1,1,...的物品、从进行运送开始操作起经过预定时间、运送来的物品通过预定位置等。具体地说,根据速度计测单元540计测到的移动速度、位置计算单元550计算出的IC标签1,1,...以及各天线3,3,...的位置关系、计时部56所示的时刻等各种信息进行判断。另外,在步骤S102中,当判断为不满足开始条件时(S102:否),等待预定时间之后,再次进行开始条件的判断。即,步骤S102中,相隔预定时间间隔判断作为触发的开始条件。
步骤S102中,当判断为满足开始条件时(S102:是),访问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部50的控制,选择识别信息收集中使用的天线3(S103)。具体地说,在步骤S103中,从沿着通过运送装置2运送的IC标签1,1,...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3,3,...之中,选择用于收集识别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天线3。在开始运送粘贴有IC标签1,1,...的物品的阶段,选择相对于物品(运送装置2)的移动方向配置在最上游侧的天线3。例如图1A和图1B所示,在各天线座上分别上下配置2个天线3,3的情况下,步骤S103中选择上下配置在最上游的天线座上的2个天线3,3。
而且,通过控制部50的控制,访问控制装置5通过使用了所选择的天线3的访问,从IC标签1,1,...收集各个识别信息(S104),将收集到的识别信息记录到存储部53或存储部52(S105)。步骤S104中,所选择的天线3向存在于该天线3的覆盖区域(通信范围)内的所有IC标签1,1,...发送请求发送识别信息的命令,通过接收针对所发送的命令从IC标签1,1,...发送来的识别信息,从而收集识别信息。另外,不限于必须以步骤S104中执行的1次处理收集所有的识别信息。在下一步骤S105中,将步骤S104中执行的1次处理中收集的识别信息作为集合D进行记录。
此外,访问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部50的控制,判断是否在步骤S104中收集到了识别信息(S106)。具体地说,判断步骤S105中记录的集合D是否为空集合Φ,以此进行步骤S106的处理。
步骤S106中,当判断为收集到识别信息时,即判断为集合D不是空集合Φ时(S106:是),访问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部50的控制,将收集到的识别信息追加到集合C(S107)。具体地说,在步骤S107中,求出集合C与集合D之和集合,将求出的和集合设为集合C。
并且,访问控制装置5根据控制部50的控制,通过作业管理单元523将作业与步骤S104中作为集合D收集的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S108),取得表示收集到各识别信息的时刻的时间信息(S109),通过标签属性附加单元521将所取得的时间信息作为时间属性与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S110),通过标签属性附加单元521将表示此次收集中使用的天线3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作为空间属性与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S111)。采用这种方式,将分别对应有作业、时间信息以及位置信息的各个识别信息追记记录到存储部53的标签表53a中(S112)。
步骤S109中检测到的时间信息是基于计时部56所计时的时刻的信息。具体地说,该信息表示将选择了天线3的时刻设为基准时刻时、从基准时刻到天线3成功访问到IC标签1,1,...而收集到识别信息的时刻为止的经过时间。步骤S111中的位置信息是表示成功访问各IC标签1,1,...的天线3相对于物品(运送装置2)的移动方向的位置的“右,高”、“左,低”等信息。步骤S112中,不消除标签表53a中已记录的记录,而是以追加新收集到的识别信息的作业队列(job queue)的方式进行记录。
而且,访问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部50的控制,判断是否收集到了所有IC标签1,1,...的识别信息(S113)。具体地说,判断构成集合C的要素的数量是否与作为IC标签1,1,...的个数预先作为一个参数设定在存储部53中的自然数N相等,以此进行步骤S113中的判断。当集合C的要素数与N相等时,判断为收集到了所有的IC标签1,1,...的识别信息。另一方面,当集合C的要素数小于N时,判断为存在未收集的识别信息。
步骤S113中,当判断为收集到了所有的IC标签1,1,...的识别信息时(S113:是),访问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部50的控制,结束识别信息收集处理,开始作业执行处理。
步骤S106中,当判断为没有收集到所有识别信息时,即判断为集合D是空集合Φ时(S106:否),访问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部50的控制,判断是否满足天线切换条件(S114)。当步骤S106中没有收集到所有识别信息时,判断为IC标签1,1,...有可能移动到所选择的天线3的覆盖区域外,在步骤S114中判断是否达到切换天线3的时期。具体地说,步骤S114中的处理是对开始运送粘贴有IC标签1,1,...的物品起的经过时间、上次切换天线3起的经过时间、通过传感器6检测到的移动距离等成为切换天线3的触发的条件的判断。更具体地说,根据速度计测单元540计测到的移动速度、位置计算单元550计算出的IC标签1,1,...以及各天线3,3,...的位置关系、计时部56所示的时刻等信息,进行判断。
步骤114中,当判断为满足天线切换条件时(S114:是),访问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部50的控制,返回到步骤S103的处理,再次选择天线3(S103),之后重复上述的处理。在步骤S103的该阶段的选择中,选择相比于切换前的天线3配置在下游侧的天线3。
步骤S114中,当判断为不满足天线切换条件时(S114:否),访问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部50的控制,返回到步骤S104的处理,再次收集识别信息(S104),之后重复上述的处理。然后,通过新收集到的识别信息更新集合D。
步骤S113中,当判断为存在未收集到识别信息的IC标签1,1,...时(S113:否),访问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部50的控制,返回到步骤S104的处理,再次收集识别信息(S104),之后重复上述的处理。然后,通过新收集到的识别信息更新集合D。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识别信息收集处理。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访问控制装置5的作业执行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访问控制装置5通过执行计算机程序500的控制部50的控制,首先进行天线3的选择(S201)。具体地说,在步骤S201中,从沿着粘贴在通过运送装置2运送的物品上的IC标签1,1,...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3,3,...之中,选择用于收集识别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天线3。另外,在开始了作业执行处理的阶段,在识别信息收集处理中已进行天线3的选择,因此不进行天线3的切换,继续选择已选择的天线3。
并且,访问控制装置5通过基于控制部50的控制的作业选择执行单元522的处理,根据从切换了天线3的时刻到利用通过该切换所选择的天线3进行访问的当前时刻为止的时间、即切换天线3起的经过时间、以及记录于标签表53a的时间属性(时间信息),从记录于标签表53a的识别信息中选择成为访问对象的IC标签1,1,...的识别信息(S202)。具体地说,步骤S202中选择切换天线3起的经过时间与记录于标签表53a的时间属性所表示的时间之差在预定范围内的识别信息。另外,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以时间属性所表示的时间与经过时间之差为关键(key),进行重排,选择落入到上位预定个数范围的识别信息,而不是决定预定范围来进行选择。
而且,访问控制装置5通过基于控制部50的控制的作业选择执行单元522的处理,根据所选择的天线3相对于粘贴在物品上的IC标签1,1,...的移动方向的位置、以及记录于标签表53a的空间属性(位置信息)所表示的位置,从步骤S202中选择的识别信息中,选择成为访问对象的IC标签1,1,...的识别信息(S203)。具体地说,步骤S203中选择与访问中使用的天线3有关的相对于移动方向的位置一致的IC标签1,1,...的识别信息。例如,访问中使用的天线3相对于IC标签1,1,...的移动方向的位置为“右,高”时,选择空间属性(位置信息)作为“右,高”记录于标签表53a的识别信息。另外,也可以选择作为空间属性表示的位置不完全一致、但位置之间的距离差在预定范围内的识别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距离差进行重排,从而分配执行作业时的优先次序。
步骤S202中的选择处理和S203中的选择处理也可以采用相反顺序。例如,首先选择空间属性一致的识别信息,根据时间信息附加优先次序。采用这种方式,通过步骤S202~S203的处理,选择一个或多个IC标签1,1,...的识别信息。
并且,访问控制装置5通过基于控制部50的控制的作业选择执行单元522以及作业命令发布单元530的处理,作为作业的执行处理,根据所选择的识别信息,使用天线3访问IC标签1(S204)。具体地说,步骤S204中执行如下作业:指定所选择的识别信息,由IC标签1进行访问,与识别信息对应起来记录到标签表53a。另外,在步骤S202~S203中选择了多个识别信息时,按照优先次序执行作业。
而且,访问控制装置5通过基于控制部50的控制的作业管理单元523的处理,从标签表53a删除与执行了作业的识别信息对应的记录(S205)。另外,对于与通过步骤S202~S203的处理即使进行了选择、但访问失败而未能执行作业的识别信息对应的记录不进行删除。
此外,访问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部50的控制,判断否是执行了所有作业(S206)。具体地说,通过扫描标签表53a,检测是否记录有未执行作业的记录,以此进行步骤S206的判断。
步骤S206中,当执行了所有作业时(S206:是),访问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部50的控制,结束作业执行处理。
步骤S206中,当判断为存在未执行的作业时(S206:否),访问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部50的控制,判断是否满足天线切换条件(S207)。具体地说,步骤S207中的处理是对开始运送粘贴有IC标签1,1,...的物品起的经过时间、上次切换天线3起的经过时间、通过传感器6检测到的移动距离等成为切换天线3的触发的条件的判断。更具体地说,根据速度计测单元540计测到的移动速度、位置计算单元550计算出的IC标签1,1,...以及各天线3,3,...的位置关系、计时部56所示的时刻等信息,进行判断。
步骤S207中,当判断为满足天线切换条件时(S207:是),访问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部50的控制,返回到步骤S201的处理,再次选择天线3(S201),之后重复上述的处理。在步骤S201的该阶段的选择中,选择相比于切换前的天线3配置在下游侧的天线3。
步骤S207中,当判断为不满足天线切换条件时(S207:否),访问控制装置5通过控制部50的控制,返回到步骤S202的处理,再次选择识别信息(S202),之后重复上述的处理。然后,根据新选择的识别信息执行作业。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作业执行处理。
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中,在切换天线3,3,...的同时,执行识别信息收集处理以及作业执行处理。另外,将识别信息收集处理中使用的天线设为第一天线,将作业执行处理中使用的天线设为第二天线时,第二天线通常为相比于第一天线配置在相对于IC标签1,1,...的移动方向处于下游侧的天线,但是,根据切换定时的不同,有时第一天线也作为第二天线来进行工作。
接着,进一步详细说明基于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的识别信息的选择。识别信息收集处理中将时间信息Tt作为时间属性附加,该时间信息Tt表示将选择到天线3的时刻设为基准时刻的情况下、从基准时刻到成功访问时的经过时间。可以认为,若假设各IC标签1,1,...以恒定速度移动、并且切换时的天线3与各IC标签1,1,...之间的位置关系处于恒定状态,则通过在切换作业执行处理时的天线3起的经过时间接近时间信息Tt所示的时间的时段进行访问,来提高成功访问的概率。在作业执行处理时根据时间属性选择识别信息的情况下,若将与时间有关的预定范围表示为波动参数β(β>0),将切换作业执行处理时使用的第二天线3起的经过时间设为T,则选择将满足下述式1所示条件的时间信息Tt作为时间属性附加的识别信息。
β>Tt-T>-β  ...(1)
另外,上述的例子中示出了将切换了(选择了)天线3的时刻设为基准时刻,将从基准时刻起的经过时间作为时间属性附加,并用于选择的方式,但是基准时刻的采用方式可以任意设定。例如,在能够检测到IC标签1通过了天线3的上游侧50cm的位置的时刻的情况下,可以将该时刻设为基准时刻,将从基准时刻起的经过时间作为时间属性附加,并用于选择。即,本发明中,将进行访问的天线3与IC标签1之间的位置关系处于预定关系的时刻设为基准时刻,使用与从基准时刻起的经过时间等的时间有关的信息,在进行访问的天线3与移动的IC标签1之间的位置关系处于预定范围的时段从天线3进行访问,从而执行作业。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了如下方式:将与IC标签1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的表示空间属性的位置信息设为St,将表示为进行作业执行处理而访问IC标签1的第二天线3的位置的位置信息设为Sa时,上述的作业执行处理中,选择对应有Sa=St的空间属性的IC标签1,1,...。并且,在上述的作业执行处理中,选择位置间的距离处于预定范围内的识别信息的例子是指,若将利用双方的位置信息表示的位置间的距离设为d(Sa,St),将距离的预定范围设为波动参数γ(γ>0),则选择作为空间属性附加了满足下述式(2)所示的条件的位置信息Sa的识别信息。而且,在所选择的识别信息之中,距离d(Sa,St)越小的识别信息,附加的优先次序越高。
d(Sa,St)≤γ...(2)
另外,根据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选择的识别信息针对IC标签1,1,...整体的优先次序中,空间属性的优先次序越高,处于越高位,若空间属性涉及的优先次序相同,则时间属性的优先次序越高,处于越高位。
对于作为空间属性附加的位置信息所表示的位置间的距离,可以作为参数预先设定,但是,此处说明通过一般化的数学方法求出位置信息所表示的位置间的距离的方式。首先,说明空间属性的定义。空间属性表示相对于IC标签1,1,...的移动方向的位置,因此,利用1维或2维dim进行定义。各维被定义为轴刻度数axis(i)。例如,若在左右且上下方向上以3段配置天线3,3,...,则dim=2,axis1可以定义为表示低位置的0、表示中位置的1以及表示高位置的2,axis2可以定义为表示右侧的0以及表示左侧的1。并且,对于维dim,可以采用dim1>dim2(或dim2>dim1)的方式设定优先度。此外,对于作为属性信息使用的各天线3,3,...的位置s,在dim=1的情况下,被定义为0≤s<axis(1)的整数S,在dim=2的情况下,被定义为0≤s(1)<axis(1)、且0≤s(2)<axis(2)的整数时,被定义为s=<s(1),s(2)>。
若将作为空间属性附加的位置信息所表示的位置s1与s2之间的距离设为d(s1,s2),则在dim=1的情况下,距离d(s1,s2)成为下述式(3)。
d(s1,s2)=|s1-s2|  ...(3)
其中|s|表示s的绝对值。
并且,在dim=2的情况下,设s1=<s1(1),s1(2)>、s2=<s2(1),s2(2)>,将优先度设为dim1>dim2时,距离d(s1,s2)成为下述式4。
d(s1,s2)=d(s1(1),s2(1))+2×d(s1(2),s2(2))  ...式4
采用上述方式,能够求出距离d。例如,设dim=2、axis(1)=3(0:低位置,1:中位置,2:高位置)、axis(2)=2(0:右侧,1:左侧)、优先度dim1>dim2的情况下,距离d如下所示。
d(<1,1>,<1,1>)=0
d(<1,1>,<2,1>)=1
d(<0,0>,<2,0>)=2
d(<0,0>,<0,1>)=2
d(<0,0>,<1,1>)=3
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收集了所有的识别信息之后执行作业的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展开成如下方式等各种方式:在最开始收集到识别信息之后,并行执行剩余的识别信息的收集以及基于收集到的识别信息的作业的执行。
并且,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展开成如下方式等各种方式:仅使用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中的任意一种的方式;追加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以外的属性的方式。
以上的所述实施方式只不过示出了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多个方式中的一个例子。例如,只要在第一次访问时对IC标签附加时间属性和/或空间属性,根据这样附加的属性选择下一次访问时要访问的IC标签以及确定优先次序,可以将本发明展开成各种方式。
由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特性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以多种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本实施方式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由于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非由之前的说明书来限定,所以权利要求旨在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或该范围的等同物内的所有变化。

Claims (12)

1.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使用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对多个IC标签分别访问至少2次,所述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包括执行如下处理的步骤:
使用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一次访问;
将时间信息作为时间属性附加给各IC标签,其中,该时间信息表示对各IC标签进行的第一次访问成功的时期;
根据使用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的时期、以及附加给各IC标签的时间属性,选择应访问的IC标签;以及
使用在对所选择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时应使用的天线,进行第二次访问。
2.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使用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对多个IC标签分别访问至少2次,所述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包括执行如下处理的步骤:
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一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一次访问;
将时间信息作为时间属性附加给各IC标签,其中,该时间信息表示对各IC标签进行的第一次访问成功的时期;
根据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二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的时期、以及附加给各IC标签的时间属性,选择应访问的IC标签;以及
使用所述第二天线对所选择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
3.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使用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对多个IC标签分别访问至少2次,所述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包括执行如下处理的步骤:
使用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一次访问;
将位置信息作为空间属性附加给各IC标签,其中,该位置信息表示对各IC标签进行的第一次访问成功的天线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
根据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进行第二次访问的天线分别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以及附加给各IC标签的空间属性,选择应访问的IC标签;以及
使用在对所选择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时应使用的天线,进行第二次访问。
4.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使用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对多个IC标签分别访问至少2次,所述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包括执行如下处理的步骤:
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一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一次访问;
将位置信息作为空间属性附加给各IC标签,其中,该位置信息表示对各IC标签进行的第一次访问成功的第一天线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
根据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进行第二次访问的第二天线分别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以及附加给各IC标签的空间属性,选择应访问的IC标签;以及
使用所述第二天线对所选择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
5.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以及使用所述多个天线对IC标签进行访问的访问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访问控制装置对多个IC标签分别访问至少2次,所述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访问控制装置具备:
第一访问部,其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一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一次访问;
时间信息取得部,其按照各IC标签取得时间信息,其中,该时间信息表示使用所述第一天线进行的第一次访问成功的时期;
识别信息记录部,其将所述时间信息取得部所取得的时间信息和识别各IC标签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进行记录;
识别信息选择部,其根据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二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的时期以及按照各IC标签进行了记录的时间信息,选择应访问的IC标签的识别信息;以及
第二访问部,其根据所述识别信息选择部所选择的识别信息,使用所述第二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
6.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以及使用所述多个天线对IC标签进行访问的访问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访问控制装置使用已识别到所配置的位置的天线对多个IC标签分别访问至少2次,所述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访问控制装置具备:
第一访问部,其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一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一次访问;
识别信息记录部,其将第一次访问成功的所述第一天线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作为位置信息,将其与识别IC标签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进行记录;
识别信息选择部,其根据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进行第二次访问的第二天线分别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以及所述识别信息记录部按照各IC标签进行了记录的位置信息,选择应访问的IC标签的识别信息;以及
第二访问部,其根据所述识别信息选择部所选择的识别信息,使用所述第二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
7.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以及使用所述多个天线对IC标签进行访问的访问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访问控制装置使用已识别到所配置的位置的天线对多个IC标签分别访问至少2次,所述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访问控制装置具备:
第一访问部,其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一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一次访问;
时间信息取得部,其按照各IC标签取得时间信息,其中,该时间信息表示使用所述第一天线进行的第一次访问成功的时期;
识别信息记录部,其将所述时间信息取得部所取得的时间信息、表示所述第一天线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识别IC标签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进行记录;
识别信息选择部,其根据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二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的时期、按照各IC标签进行了记录的时间信息、第二天线分别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以及按照各IC标签进行了记录的位置信息,选择应访问的IC标签的识别信息;以及
第二访问部,其根据所述识别信息选择部所选择的识别信息,使用所述第二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访问部收集各IC标签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访问部根据所述第一访问部收集到的识别信息,针对各IC标签读取或写入信息。
9.一种访问控制装置,该访问控制装置经由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对多个IC标签分别访问至少2次,所述访问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访问控制装置具备:
第一访问部,其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一天线对IC标签进行第一次访问;
时间信息取得部,其按照各IC标签取得时间信息,其中,该时间信息表示使用所述第一天线进行的第一次访问成功的时期;
识别信息记录部,其将所述时间信息取得部所取得的时间信息和识别各IC标签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进行记录;
识别信息选择部,其根据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二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的时期、以及按照各IC标签进行了记录的时间信息,选择应访问的IC标签的识别信息;以及
第二访问部,其根据所述识别信息选择部所选择的识别信息,使用所述第二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
10.一种访问控制装置,该访问控制装置识别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所配置的位置,经由所述天线对多个IC标签分别访问至少2次,所述访问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访问控制装置具备:
识别信息记录部,其将第一次访问成功的第一天线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作为位置信息,将其与识别IC标签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进行记录;
识别信息选择部,其根据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进行第二次访问的第二天线分别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以及所述识别信息记录部按照各IC标签进行了记录的位置信息,选择应访问的IC标签的识别信息;以及
第二访问部,其根据所述识别信息选择部所选择的识别信息,使用所述第二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
1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对计算机进行控制,使其经由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对多个IC标签访问至少2次,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的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在该存储介质中包含有计算机可读程序码单元,
该计算机可读程序码单元包括用于执行以下处理的计算机指令单元:
取得时间信息,该时间信息表示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一天线进行的第一次访问成功的时期;
将所取得的时间信息和识别IC标签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进行记录;
根据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二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的时期、以及按照各IC标签进行记录的时间信息,选择应访问的IC标签的识别信息;以及
根据所选择的识别信息,使用所述第二天线对各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
1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对计算机进行控制,使其识别出沿着IC标签的移动路径配置的多个天线所配置的位置、经由所述天线对多个IC标签分别访问至少2次,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在该存储介质中包含有计算机可读程序码单元,
该计算机可读程序码单元包括用于执行以下处理的计算机指令单元:
将对各IC标签进行的第一次访问成功的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第一天线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作为位置信息,将其与识别IC标签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进行记录;
根据作为所述多个天线之中的一部分天线的用于第二次访问的第二天线分别相对于各IC标签的移动方向的位置、以及按照各IC标签进行了记录的位置信息,选择应访问的IC标签的识别信息;以及
根据所选择的识别信息,使用所述第二天线对IC标签进行第二次访问。
CNA2007101668477A 2006-10-23 2007-10-22 通信方法、通信系统、访问控制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Pending CN1011698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87883 2006-10-23
JP2006287883A JP4983199B2 (ja) 2006-10-23 2006-10-23 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アクセス制御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9822A true CN101169822A (zh) 2008-04-30

Family

ID=38984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668477A Pending CN101169822A (zh) 2006-10-23 2007-10-22 通信方法、通信系统、访问控制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94221A1 (zh)
EP (1) EP1921563A3 (zh)
JP (1) JP4983199B2 (zh)
KR (1) KR100930019B1 (zh)
CN (1) CN10116982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6144B (zh) * 2009-03-02 2012-05-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标签流动方向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23057A (ja) * 2008-11-21 2010-06-03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タグリーダ及び認証システム
JP5525035B2 (ja) 2010-03-12 2014-06-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回路システム、電子回路デバイス、および無線通信デバイス
KR20130001003A (ko) * 2011-06-24 2013-01-03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복수의 안테나를 구비한 rfid 태그 기록 및 판독 장치
JP6886419B2 (ja) * 2018-03-19 2021-06-16 富士通フロ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読取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読取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2332A (ja) * 1994-03-23 1995-10-13 Idec Izumi Corp 非接触交信装置
JP2003108941A (ja) * 2001-09-28 2003-04-11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非接触icカードシステム
US7075412B1 (en) * 2002-05-30 2006-07-11 Thingmagic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radio device
JP3953389B2 (ja) * 2002-08-26 2007-08-08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4107182B2 (ja) * 2003-06-26 2008-06-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非接触idタグ識別装置
JP4504053B2 (ja) * 2004-03-15 2010-07-14 株式会社三宅 非接触idタグ書き込み装置
JP2006005858A (ja) * 2004-06-21 2006-01-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ータキャリア通信装置
JP2006106897A (ja) * 2004-09-30 2006-04-20 Fujitsu Ltd リーダライタおよびrfidシステム
JP4174469B2 (ja) 2004-12-15 2008-10-29 エヌイーシーコンピュータテクノ株式会社 移動体のrfid読み書き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6318078A (ja) 2005-05-11 2006-11-24 Nec Tokin Corp 無線タグ検出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タグの検出方法
JP2007049527A (ja) * 2005-08-11 2007-02-22 Nec Tokin Corp 無線icタグリーダ及び移動体読み取りシステム
JP4887760B2 (ja) * 2005-11-30 2012-02-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タグアクセス制御システム、タグアクセス制御方法およびタグアクセス制御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6144B (zh) * 2009-03-02 2012-05-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标签流动方向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21563A3 (en) 2012-11-21
US20080094221A1 (en) 2008-04-24
EP1921563A2 (en) 2008-05-14
JP2008107917A (ja) 2008-05-08
KR20080036532A (ko) 2008-04-28
KR100930019B1 (ko) 2009-12-07
JP4983199B2 (ja) 2012-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49838B (zh)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包裹运输状态监控方法
CN100373406C (zh) 发送存储在射频识别标签中的数据的方法
EP1859391B1 (en) Portable device for caching rf-id tag data and method thereof
KR100945777B1 (ko) Rfid 태그 에뮬레이션을 위한 내장형 시스템 아키텍쳐
US20070194936A1 (en)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scheme and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174306B (zh) 检测射频标识符标签是否从一个区域移出的方法和系统
Chaves et al. A survey on organic smart labels for the Internet-of-Things
CN101169822A (zh) 通信方法、通信系统、访问控制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Brusey et al. Effective RFID-based object tracking for manufacturing
US8484386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using wireless sensor nodes
CN202245048U (zh) 一种智能输送带和智能输送带管理系统
US20080061940A1 (en) Smart antenna system for reading data tags
US2011025683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mart card comprised of multi sensor
JP4747622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105444518A (zh) 冰箱的食品管理系统、方法及冰箱
JP2006338120A (ja) 非接触型リーダライタシステム
JP2008297086A (ja) Id読取装置、id読取方法、id読取プログラム及び検品装置
CN113378592A (zh) 标签读取装置和标签读取系统
CN116767325A (zh) 一种智能多功能拣选终端
JP4972535B2 (ja) 電子タグ読取り制御装置、電子タグ読取り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子タグ読取り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5200187A (ja) 情報管理方法、情報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管理プログラム
JP5195457B2 (ja) アンテナ動作プログラム、アンテナ制御装置及び無線タグ読取ゲート
KR20130065824A (ko) Rfid 태그의 위치 정보를 이용한 재고 관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5303436B2 (ja) 測定値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測定値管理方法
Tan et al. A RFID architecture built in production and manufacturing fiel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