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2881A - 备胎盖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备胎盖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2881A
CN101152881A CNA200710151318XA CN200710151318A CN101152881A CN 101152881 A CN101152881 A CN 101152881A CN A200710151318X A CNA200710151318X A CN A200710151318XA CN 200710151318 A CN200710151318 A CN 200710151318A CN 101152881 A CN101152881 A CN 1011528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cover
spare wheel
back door
horizontal back
sp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513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0383C (zh
Inventor
永濑豪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52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2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038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0383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43/00Spare wheel stowing, holding, or mounting arrangements
    • B62D43/005Protective coverings for spare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备胎盖支撑结构,包括:横向后门,设置在车辆上;备胎盖,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支撑在横向后门上,备胎盖可操作成盖住保持在横向后门上的备胎;安装件,将第二端可拆卸地安装在横向后门上;以及支撑件,设置在横向后门和备胎盖第二端中的一个上。当备胎盖的第二端通过安装件安装在横向后门上或者备胎盖的第二端从横向后门上拆卸下来时,支撑件将备胎盖相对于横向后门而定位,并限制备胎盖的打开运动。

Description

备胎盖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备胎盖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在诸如多用途四轮驱动车辆的车辆中,存在一些这样的样式,其中应急备胎以暴露状态安装在横向后门(尾门)的外表面上,从而看起来不仅改进车辆的外观,而且有效地利用其乘客室内的空间。此外,在那些样式中有一些这样的车辆,其中以暴露状态安装的备胎被备胎盖(诸如柔软覆盖物或树脂制成的覆盖物)覆盖,从而看起来实现外观上的进一步改进并保护轮胎不被偷。
此外,在设置有备胎盖的车辆中,备胎盖的一端侧通过转动单元(诸如铰链)可转动地支撑在横向后门上,同时备胎盖的另一端侧通过采用包括螺栓和螺母的锁定机构被可拆卸地支撑。因此,可以通过操作锁定机构而取下备胎盖,从而可以便于备胎的连接和拆卸。
例如,在JP-A-11-192900中公开了像这样的现有备胎盖支撑结构。
但是,对于上述的现有备胎盖支撑结构,当松开备胎盖的锁定时,备胎盖的另一端由于备胎盖的重量而下垂。因此,当锁定备胎盖时,变得难以定位锁定机构的螺栓和螺母,并且还造成可使用性降低的担忧。
此外,与竖直地转动备胎盖的上述现有结构不同,在备胎盖沿车辆的横向方向旋转的轮胎盖支撑结构中,而且,当松开备胎盖的锁定时,在从对应的螺母上拆除锁定机构的螺栓的同时,备胎盖由于备胎盖的重量而自然地向外转动。
近年来,在设置有备胎盖的车辆中,有一些这样的车辆,其中牌照安装在备胎盖的外表面上,并且与之结合,用于在黑暗中对牌照进行照明的牌照灯在备胎盖上的安装已经增多。而且,由于备胎盖设置在车辆的后端处,存在一种情况,其中诸如后视监视器和后雾灯的电气设备作为备选项而被有选择地安装。因此,备胎盖的重量根据所选择的备选项而变化,从而备胎盖另一端的下垂量也变得不一致。如从这些事实所理解的,认为备胎盖的重量在将来将增加得越来越多,并且备胎盖另一端的下垂量将根据车辆而变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备胎盖支撑结构,其可以实现在可使用性方面的提高,并防止可能产生的危险。
为了达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备胎盖支撑结构,包括:
横向后门,设置在车辆上;
备胎盖,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支撑在横向后门上,备胎盖可操作成盖住保持在横向后门上的备胎;
安装件,将第二端可拆卸地安装在横向后门上;以及
支撑件,设置在横向后门和备胎盖第二端中的一个上,其中
当将备胎盖的第二端通过安装件安装在横向后门上或者将备胎盖的第二端从横向后门上拆卸下来时,支撑件将备胎盖相对于横向后门而定位,并限制备胎盖的打开运动。
适于与支撑件接合的接合部可以设置在横向后门和备胎盖第二端中的另一个上。支撑件可以包括:引导部,该引导部包括用于引导接合部的斜面;以及突出部,沿与备胎盖的打开运动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突出。
接合部可以包括通过折弯横向后门和备胎盖第二端中的另一个的表面而形成的折弯件,并且该折弯件可以具有相对于第一方向的第一角度。突出部可以包括能够与折弯件邻接的倾斜部,并且该倾斜部可以具有相对于第一方向的第二角度。第一角度可以小于第二角度。
安装件可以将备胎盖第二端锁定在横向后门上。当解开安装件的锁定时,突出部可以限制备胎盖的打开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设置有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备胎盖支撑结构的车辆的后部透视图;
图2是备胎盖支撑结构的分解后部透视图;
图3是示出了备胎盖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的后部透视图;
图4是示出了横向后门的内表面的说明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备胎盖支撑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线A-A截取并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所看到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了在关闭运动期间接合部沿倾斜部移动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了在关闭运动期间接合部移动到倾斜部顶点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了在关闭运动期间接合部骑跨在凸起部上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了在关闭运动期间接合部在平面部上方移动的状态的截面图;以及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备胎盖支撑结构的侧面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备胎支撑结构。
如图1至图3所示,横向后门11通过横向后门铰链(未示出)可转动地设置在车辆1的后端面上。横向后门玻璃12安装在横向后门11的上部,而圆形的备胎安装面13在横向后门11上的大体中部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形成在横向后门玻璃12的下面。此外,形成为凸起形状的支架14形成在备胎安装面13的大体中部,从而备胎15安装在支架14上。
车轮16安装在备胎15中,并且多个轮毂螺栓孔16a形成在该车轮16中。另一方面,多个安装螺栓14a以分别对应于轮毂螺栓孔16a的方式设置在凸起支架14的顶表面部位上。即,对于车轮16的朝向车辆后部的外表面,安装螺栓14a和轮毂螺栓孔16a以彼此面对的方式设置,并且安装螺母(未示出)安装在已经穿过轮毂螺栓孔16a的安装螺栓14a上,从而备胎15可以固定在支架14上。
由树脂制成的门侧盖17、18沿横向方向设置在备胎安装面13的两侧上。此外,安装座19沿横向方向形成在门侧盖17内侧的备胎安装面13上,而保持件61(将在后面描述)沿横向方向设置在门侧盖18内侧的备胎安装面13上。
备胎盖支撑体21设置在备胎15的外侧上。备胎盖支撑体21包括:构成框架结构的框架22、23;加固框架22、23的加固件24、25、26;以及安装板27。
框架22、23在竖直方向上平行地设置,并且以在水平方向环绕备胎15的方式设置。此外,框架22、23的沿纵向的大体中部通过加固件24彼此结合,同时框架22、23通过加固件25在它们的一端彼此结合,并通过加固件26在它们的另一端(从车辆后部所看到的左端)结合。而且,框架22、23在它们另一端的远端通过安装板27彼此结合。应当注意到在该实施例中,加固件24、25、26及安装板27被从钢板压制成板状。
此外,一对上下铰链28a、28b在它们的远端分别支撑在位于从车辆后部观看的右手侧的加固件25的上端和下端,并且相应铰链28a、28b的近端分别安装在安装座19上。另一方面,鼓起部26a以沿横向方向可向外鼓起并在面对车辆前部的一侧上可打开的方式,形成在位于从车辆后部观看的左手侧的加固件26上。
由树脂制成的备胎盖31设置在备胎盖支撑体21的外侧上。备胎盖31包括盖主体32和一体形成在盖主体32上的圆形部33。盖主体32具有矩形形状并且以其两个横向端都朝向车辆前部折弯的方式形成。此外,圆形部33形成为直径略小于备胎15的圆形形状。即,备胎盖31保持从其两侧安装的备胎15并以可隐藏车轮16的方式盖住备胎15。此外,凹部32a形成在盖主体32的外表面上,并且牌照34设置在该凹部32a中。
接着,将参照图4至图6描述备胎盖支撑结构。
如图5和图6所示,接合孔41以在大体中部可沿其纵向方向打开的方式形成在备胎盖支撑体21的安装板27上,并且朝向车辆后部折弯的折弯件41a形成在接合孔41的上端处。此外,接合孔41的折弯部41a相对于安装板27的表面方向(竖直方向)形成角度α。此外,螺母42a、42b与安装板27一体地分别设置在安装板27的接合孔41的上方和下方。
另一方面,横向后门11包括:外板51、比外板51向内设置得更远的内板52、连接于内板52的外表面以便加固内板52的加固件53、以及比内板52向内设置得更远的门饰板(door trim)54。
形成为凸起形状的支架62安装在外板51的外表面上,并且保持件61支撑在支架62的顶表面部位上。保持件61形成为刀形,并且在其上表面上具有倾斜部61a、凸起部61b和平面部61c,其中倾斜部由于朝向其远端延伸而适当倾斜,凸起部在位于比倾斜部61a更远的位置朝上突起(沿与备胎盖31和备胎盖支撑体21被操作成打开和关闭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并且平面部形成在比凸起部61b更远的位置。
这里,通过保持件61的凸起部61b的位于凸起部61b近侧上的倾斜表面和相对于保持件61绘出的垂直线而形成约束倾斜角度β,并且在上述后弯角度α与约束倾斜角度β之间满足α≤β的关系。此外,保持件61的平面部61c形成为从凸起部61b的近端开始在长度Y上延伸。
此外,在备胎盖关闭的状态下,保持件61穿过备胎盖支撑体21一侧上的安装板27中的接合孔41,并且接合孔41的作为折弯件41a的折弯部分的上边缘部与保持件61的上表面邻接。此外,由橡胶等制成的阻尼器(damper)63在外板51上分别设置于保持件61的上方和下方。
工作孔52a、53a分别形成在内板52和加固件53中。这些工作孔52a、53a是在将门闩(door latch)等安装于横向后门11内部时使用的孔。支撑板55设置在工作孔52a、53a的内侧,并且该支撑板55通过防水膜56连接于内板52的内表面。即,防水膜56以从内部覆盖工作孔52a、53a的方式附于支撑板。此外,具有闭合横截面结构的支撑体57以面对保持件61的方式设置于工作孔53a内,并且该支撑体57包括横截面为凹槽形状的外支架58和内支架59。
外支架58包括:顶表面部58a、连接于顶表面部58a的侧壁58b、58c、以及沿侧壁58b的远端而形成的凸缘部58d。另一方面,内支架59包括顶表面部59a、连接于顶表面部59a的曲面壁59b、侧壁59c、下壁59d、以及沿下壁59d的远端而形成的凸缘部59e。
通过将外支架58的凸缘部58d与内支架59的顶表面部59a连接在一起以及将外支架58的侧壁58c与内支架59的侧壁59c结合在一起,外支架58和内支架59彼此形成为一体。即,由于外支架58和内支架59以外支架58的开口被内支架59的顶表面部59a覆盖的方式而结合在一起,所以支撑体57可以具有闭合的横截面结构,从而增加了其刚性。
而且,通过外支架58的顶表面部58a与保持件61经由外板51和支架62的连接以及内支架59的曲面壁59b和凸缘部59e与加固件53的连接,以上述方式结合的支撑体57被结合在外板51与加固件53之间。
管子64a、64b以从中穿过的方式支撑在外板51、支撑板55、防水膜56、外支架58的顶表面部58a以及内支架59的顶表面部59a之间。管子64a、64b以分别面对螺母42a、42b的方式设置。螺栓65a、65b分别穿过管子64a、64b的内部,使得螺栓65a、65b的外螺纹部分别适合地螺接于螺母42a、42b的内螺纹部,从而备胎盖支撑体21支撑在横向后门11一侧上。即,螺母42a、42b、管子64a、64b以及螺栓65a、65b构成了锁定机构。这里,当位于管子64a、64b中的螺栓65a、65b分别适合地螺接于螺母42a、42b内时,螺栓65a、65b突出于管子64a、64b远端的长度X与保持件61的平面部61c的长度Y基本上相同。
此外,排放孔71a、71b以朝下开口的方式分别形成在管子64a、64b中。排放孔71a、71b设置在管子64a、64b上的位于外板51与内板52之间的位置,即比防水膜56更靠外。
如图4和图6所示,盖板66a、66b以能够分别接近螺栓65a、65b的方式分别在面对管子64a、64b的位置处安装在门饰板54上。指示板67设置在盖板66a、66b之间,并且该指示板67在其上显示备胎15、备胎盖31以及螺栓65a、65b的图解。
因此,通过以之前所述的方式构造备胎盖支撑结构,与备胎盖支撑体21一体形成的备胎盖31可通过沿横向方向转动备胎盖支撑体21,而相对于安装在横向后门11上的备胎15被打开或关闭。然后,可以在备胎盖打开的状态下,将备胎15安装或拆下。备胎盖31的打开和关闭操作以分别拧松螺栓65a、65b并从螺母42a、42b中拆除的方式来执行,以便打开备胎盖31的锁定,从而使备胎盖进入打开状态,通过将螺栓65a、65b分别拧入到螺母42a、42b中,备胎盖31被锁定并进入关闭状态。
接着,参照图6至图10描述用于从横向后门11上拆除备胎盖31可转动端的拆除操作。
首先,当将备胎盖31的可转动端安装在横向后门11上时,如图7所示,操作备胎盖支撑体21,以将其关闭。此时,由于除了备胎盖支撑体自身重量外,还将备胎盖31、牌照34和电气设备(例如,牌照灯、后视监视器、后雾灯等)的重量施加于备胎盖支撑体21,所以备胎盖支撑体21的可转动端(另一端)侧下垂,造成备胎盖31倾斜的状态。当备胎盖支撑体21在这种状态下转动时,接合孔41的上边缘部与保持件61的倾斜部61a的远端邻接。
当备胎盖支撑体21进一步转动时,接合孔41沿着保持件61的倾斜部上升,如图7中的中断双虚线所示。然后,如图8中所示,当接合孔41的上边缘部到达保持件的倾斜部61a顶点时,备胎盖支撑体21的可转动端侧也上升,从而备胎盖支撑体21被保持在基本水平状态,因此校正了备胎盖31的倾斜。
此外,当备胎盖支撑体21进一步转动时,接合孔41的上边缘部骑跨在保持件61的凸起部61b的上方,以最终到达平面部61c,如图9所示。此时,折弯件41a与凸起部61b的位于保持件61近端侧上的表面邻接,从而限制了备胎盖支撑体21沿打开方向的转动,并且接合孔41的上边缘部被临时保持在保持件61的平面部61c上。此外,当接合孔41的上边缘部移动到保持件61的平面部61c上时,螺母42a、42b和管子64a、64b分别彼此轴向对齐(定位),从而螺母42a、42b和管子64a、64b同轴地设置。
接着,如图10所示,当接合孔41的上边缘部移动直到平面部61c的近端时,安装板27与阻尼器63邻接以便吸收冲击,并且与此相结合,螺母42a、42b和管子64a、64b分别彼此相对。
然后,如图6所示,通过采用打开盖板66a、66b而插入的扳手等,提前装于管子64a、64b中的螺栓65a、65b被分别拧入到螺母42a、42b中,从而锁定备胎盖支撑体21,备胎盖31相对于横向后门11被置于关闭状态。
另一方面,当从横向后门11上拆除备胎盖31的可转动端时,通过采用扳手等拧松螺栓65a、65b,以将其从相应的螺母42a、42b中拆除,如图10所示,从而将备胎盖支撑体21从锁定状态解开。
这里,如已经描述的,由于除了备胎盖支撑体自身重量外,还将备胎盖31、牌照34和电气设备(例如,牌照灯、后视监视器、后雾灯等)的重量施加于备胎盖支撑体21,所以在解开锁定的同时,接合孔41的上边缘在保持件61上滑动,造成备胎盖31自然打开的担心。但是,即使发生备胎盖支撑体21沿打开方向的转动,由于接合孔41的折弯件41a与保持件61的凸起部61b的位于保持件61近端侧上的表面邻接,如图9所示,所以限制了备胎盖支撑体21的打开运动,并且接合孔41的上边缘部被临时保持在保持件61的平面部61c上。
接着,当备胎盖支撑体21转动时,接合孔41的上边缘部骑跨在保持件61的凸起部61b的上方,从而转移到倾斜部61a上,如图8所示。接着,如图7所示,接合孔41沿着保持件61的倾斜部61a下降,之后,移动远离保持件61,从而备胎盖31相对于横向后门11被置于打开状态。
应当注意到,由于当备胎盖支撑体21转动时,备胎盖支撑体21的安装板27侧下垂,因此造成较大的载荷通过接合孔41作用在保持件61上。但是,由于保持件61被具有刚性增加的闭合横截面结构的支撑体57支撑,所以防止了保持件61的变形或失效。此外,由于接合孔41的折弯件41a形成为折弯状,并且也是折弯部分的曲面部在保持件61的上表面上方移动,因此抑制了摩擦的产生,从而能够平滑移动。
由于管子64a、64b也穿过支撑体57并被支撑在支撑体上,所以避免了由于螺栓65a、65b的用力拧紧而造成管子64a、64b的变形或失效。此外,由于排放孔71a、71b分别形成在管子64a、64b中,即使水(诸如雨水或清洗水)在备胎盖保持打开的状态下进入管子64a、64b中,如此进入的水也会被从排放孔71a、71b排放到车辆之外。
通过使后弯角度α与约束倾斜角度β之间满足α≤β的关系,在备胎盖支撑体21的打开运动和关闭运动期间凸起部61b的约束力可通过调节约束倾斜角度β的大小来控制。
由于当螺栓65a、65b适合地螺接于螺母42a、42b内时螺栓65a、65b突出于管子64a、64b远端的长度X与平面部61c的长度Y形成为基本上相同,所以当将螺栓65a、65b分别安装于螺母42a、42b上时,或者当将螺栓65a、65b分别从螺母42a、42b中拆除时,接合孔41的上边缘被置于保持件61的平面部61c上,从而使得接合孔41的折弯件41a接收保持件61的凸起部61b产生的约束力,不会出现备胎盖支撑体21违背工人的意图而自己打开的可能,从而可以有助于一个人作业。
由于备胎15、备胎盖31以及螺栓65a、65b的图解显示在指示板67上,所以工人可以很容易地看出通过打开盖板66a、66b就能够完成备胎的更换。
此外,在以上已经描述的备胎盖支撑结构中,尽管采用保持件61设置在横向后门11一侧上而接合孔41设置在备胎盖支撑体21一侧上的构造,但本发明的构造不限于此。即,如图11所示,可以采用接合孔81设置在横向后门11一侧上而保持件61设置在备胎盖支撑体21一侧上的构造。
如图11所示,保持件61通过支架62支撑在备胎盖支撑体21的安装板27上。此时,以倾斜部61a、凸起部61b和平面部61c构成保持件61的下表面的方式来设置保持件61。另一方面,接合孔81形成在横向后门11的外板51中,并且折弯件81a以朝向车辆前部折弯的方式形成在接合孔81的下端处。
这里,接合孔81的折弯件81a与外板51之间形成角度α。此外,由保持件61的位于凸起部61b近侧上的倾斜表面以及相对于保持件61绘出的垂直线而形成的约束倾斜角度形成角度β。此外,上述后弯角度α与约束倾斜角度β之间满足α≤β的关系。因此,通过如此的构造也可以提供本发明的功能和优点。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备胎盖支撑结构,即使当安装备胎盖时由于备胎盖支撑体21、备胎盖31、牌照34、电气设备等的重量而造成备胎盖支撑体21的可转动端侧下垂,由于接合孔41的上边缘部可以从保持件61的倾斜部61a沿着平面部61c移动,所以可以使得备胎盖支撑体21一侧上的螺母42a、42b以及横向后门11一侧上的管子64a、64b分别同轴地设置。此外,由于接合孔41的折弯件41a沿打开方向的转移可以被保持件61的凸起部61b限制,并且接合孔41的上边缘部可以被临时保持在平面部61c上,所以可以有助于将螺栓65a、65b拧紧到螺母42a、42b中。因此,提高了工作能力,从而可以有助于备胎盖31的安装。
另一方面,当拆除备胎盖时,即使由于上述重量而发生备胎盖支撑体21沿打开方向转动,由于保持件61的凸起部61b可以限制接合孔41的折弯件41a的移动,所以可以避免由于备胎盖31的自然打开而造成的对周围事物的伤害。
此外,由于后弯角度α与约束倾斜角度β之间的关系满足α≤β,所以通过调节约束倾斜角度β的大小,可以很容易控制在备胎盖支撑体21的打开和关闭运动期间凸起部61b的约束力。
此外,由于当螺栓65a、65b适合地螺接于螺母42a、42b内时螺栓65a、65b突出于管子64a、64b远端的长度X与平面部61c的长度Y形成为基本上相同,所以当将螺栓65a、65b分别安装于螺母42a、42b上时,或者当将螺栓65a、65b分别从螺母42a、42b中拆除时,接合孔41的上边缘被置于保持件61的平面部61c上,从而使得保持件61的凸起部61b的约束力可以作用在接合孔41的折弯件41a上。因此,不会出现备胎盖支撑体21违背工人的意图而自己打开的可能,从而可以有助于一个人作业。
此外,通过将保持件61和管子64a、64b支撑在支撑体57上,其中该支撑体设置于横向后门11的内部并且具有闭合的横截面结构,即使较大的载荷通过接合孔41作用在保持件上,也可以防止保持件61的变形或失效,并且还可以避免由于将螺栓65a、65b用力拧入到管子64a、64b中而造成的管子变形或失效。
而且,盖板66a、66b以能够被打开和关闭的状态设置在面对管子64a、64b(该管子中分别容纳有螺栓65a、65b)的门饰板54上,并且显示备胎15、备胎盖31以及螺栓65a、65b的图解的指示板67设置在盖板66a、66b附近,从而可以很容易地为工人示出如何进行备胎更换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备胎盖支撑结构,可以提高安装和拆下备胎盖的工作能力,并且可以避免由于自然打开或由于备胎盖的重力而打开所造成的对周围事物的伤害。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可转动地支撑在其一端的门。

Claims (4)

1.一种备胎盖支撑结构,包括:
横向后门,设置在车辆上;
备胎盖,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支撑在所述横向后门上,所述备胎盖可操作成盖住保持在所述横向后门上的备胎;
安装件,将所述第二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横向后门上;
以及
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横向后门和所述备胎盖第二端中的一个上,其中
当所述备胎盖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安装件安装在所述横向后门上或者所述备胎盖的第二端从所述横向后门上拆卸下来时,所述支撑件将所述备胎盖相对于所述横向后门而定位,并限制所述备胎盖的打开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胎盖支撑结构,其中
适于与所述支撑件接合的接合部设置在所述横向后门和所述备胎盖第二端中的另一个上;并且
所述支撑件包括:
引导部,包括用于引导所述接合部的斜面;以及
突出部,沿与所述备胎盖的打开运动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备胎盖支撑结构,其中
所述接合部包括通过折弯所述横向后门和所述备胎盖第二端中的另一个的表面而形成的折弯件,并且所述折弯件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角度,
所述突出部包括能够与所述折弯件邻接的倾斜部,并且所述倾斜部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角度,并且
所述第一角度小于所述第二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备胎盖支撑结构,其中
所述安装件将所述备胎盖第二端锁定在所述横向后门上,并且
当解开所述安装件的锁定时,所述突出部限制所述备胎盖的打开运动。
CNB200710151318XA 2006-09-25 2007-09-24 备胎盖支撑结构 Active CN10054038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59542 2006-09-25
JP2006259542A JP4306709B2 (ja) 2006-09-25 2006-09-25 スペアタイヤカバー支持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2881A true CN101152881A (zh) 2008-04-02
CN100540383C CN100540383C (zh) 2009-09-16

Family

ID=39223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51318XA Active CN100540383C (zh) 2006-09-25 2007-09-24 备胎盖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20736B2 (zh)
JP (1) JP4306709B2 (zh)
CN (1) CN100540383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4577A (zh) * 2015-07-24 2017-02-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备用车轮安装系统
CN107985171A (zh) * 2017-11-29 2018-05-04 上海量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可搭载无人机的车辆、无人机搭载结构及系统
CN109588046A (zh) * 2016-08-03 2019-04-05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将移动性装置存放在车辆的后备箱盖中的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48695B2 (ja) * 2009-10-07 2014-03-19 有冨 正憲 汚濁水処理装置及び運転管理方法
JP6716819B1 (ja) * 2020-02-07 2020-07-01 アピオ株式会社 スペアタイヤホルダー
US11767069B2 (en) 2021-11-24 2023-09-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pare tire cover systems for motor vehicl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26539A (en) * 1949-02-08 1950-10-17 Stanley Works Door catch
US2698118A (en) * 1951-08-20 1954-12-28 Chrysler Corp Wheel carrier
US3061346A (en) * 1959-03-30 1962-10-30 Robert A Jorgensen Door catch
US3326434A (en) * 1965-01-25 1967-06-20 Cheadle Joseph Spare wheel holder for vehicles
DE3323559C1 (de) * 1983-06-30 1984-10-18 Daimler-Benz Ag, 7000 Stuttgart Anordnung eines Reserverades in einem Kraftwagen
US4817834A (en) * 1985-09-20 1989-04-04 Weiler Raywood C Bumper mounted spare wheel carrier
US5333766A (en) * 1993-05-10 1994-08-02 Jerald Fisher Swing lock spare tire carrier
US5746456A (en) * 1993-09-17 1998-05-05 Societe Cooperative De Production Bourgeois Oven door locking device
US5564611A (en) * 1995-03-23 1996-10-15 Weiler; Raywood C. Swing-away wheel carrier
JP3214306B2 (ja) * 1995-08-30 2001-10-02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スペアタイヤキャリア装置
JP3648961B2 (ja) 1998-01-07 2005-05-1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ライセンスプレート取付構造
JP3687395B2 (ja) 1999-02-25 2005-08-24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収納具
JP2001071951A (ja) * 1999-09-07 2001-03-21 Daihatsu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スペアタイヤの車体搭載構造
US6477798B1 (en) * 2000-01-11 2002-11-12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Spare tire license plate mounting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KR100457586B1 (ko) * 2002-11-28 2004-1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식기세척기의 도어 개폐장치
KR100457580B1 (ko) * 2002-11-28 2004-1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도어 잠금 장치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4577A (zh) * 2015-07-24 2017-02-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备用车轮安装系统
CN109588046A (zh) * 2016-08-03 2019-04-05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将移动性装置存放在车辆的后备箱盖中的设备
CN107985171A (zh) * 2017-11-29 2018-05-04 上海量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可搭载无人机的车辆、无人机搭载结构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73389A1 (en) 2008-03-27
JP4306709B2 (ja) 2009-08-05
JP2008080815A (ja) 2008-04-10
CN100540383C (zh) 2009-09-16
US8020736B2 (en) 2011-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0383C (zh) 备胎盖支撑结构
US6805398B2 (en) Structure of tail gate
EP1129875B1 (en) Vehicle door
US8991896B1 (en) Collapsible hard top for sport utility vehicle
US8336951B2 (en) Mud guard structure having windows
EP1129874A2 (en) Vehicle door and process of assembling the vehicle door
US10787131B2 (en) Roof accessory interface
JP2010511563A (ja) 自動車のグレージングルーフ、対応する組立の方法、および対応する車両
CN102416849A (zh) 车辆用门
JP2006116997A (ja) リヤゲート構造
EP0357541B1 (en) Vehicle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door
JP2004130962A (ja) 車両のサイドドアのラッチ取付け構造
CN110303984A (zh) 车身后部构造
JP4013723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ドアの衝撃吸収構造
KR100728839B1 (ko) 지게차용 모듈라 캐빈
CN211543210U (zh) 车门连接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KR0152506B1 (ko) 지프형 차량의 보조타이어지지대 잠금장치
AU2020310511A1 (en) An automobile accessory
KR20230025571A (ko) 상용차용 경량 프런트 가드 장치
KR100215665B1 (ko) 도어 첵 취부 구조
JP2009202852A (ja) 車両用キャビンのドア開閉装置
BRPI0618825A2 (pt) estrutura de gaiúta para veìculo
KR20010001434U (ko) 차량의 스트라이커 설치구조
KR19990040982A (ko) 자동차 도장공정의 트렁크 리드 열림 고정 장치
KR19980051421A (ko) 자동차의 분활형 본네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ort Area,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