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2391A - 一种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2391A
CN101152391A CNA2007101755121A CN200710175512A CN101152391A CN 101152391 A CN101152391 A CN 101152391A CN A2007101755121 A CNA2007101755121 A CN A2007101755121A CN 200710175512 A CN200710175512 A CN 200710175512A CN 101152391 A CN101152391 A CN 1011523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preparation
parts
test
minu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755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永利
刘国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airui Chuangxin Pharmaceutical Sci &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airui Chuangxin Pharmaceutical Sci &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airui Chuangxin Pharmaceutical Sci &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airui Chuangxin Pharmaceutical Sci &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71017551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5239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52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23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制剂,尤其是一种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的新的液体药物制剂,属中药领域。该制剂是按如下方法制得的:取当归、土鳖虫、血竭、硼砂、煅自然铜、制乳香、制没药等药味,常规粉碎后加倍量适宜的液体分散介质,于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混合,粉碎物再经制剂而得。应用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原料的粉碎效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节约药材并方便制剂。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尤其是一种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的新的液体药物制剂,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骨折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的发展,机动车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非动力交通工具,随着交通事故发生率的提高,骨折的发病率也不断提高。现代医学治疗骨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主要以抗感染止痛等治疗,缺乏促进骨折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骨折的历史源远流长,方法多种多样,除手法整复,夹板固定以外,多配合活血消肿,续筋接骨等中药治疗,疗效确切。但是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此类药物大多含有贵稀类药材,因此销售价格均较高,普通患者较难接受,妨碍了此类药物的普及。如接骨七厘方,其中包括乳香(制)、没药(制)、骨碎补(烫)、熟大黄(酒蒸)、当归、土鳖虫、血竭、硼砂、自然铜(醋煅)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接骨止痛之功效,多用于跌打损伤,续筋接骨,血瘀疼痛。可见,探索一种治疗该类疾病的低成本、疗效高的药物非常必要,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药超微粉碎给中药剂型改革和中药现代化带来了一场革命,提高了细胞破壁率、比表面积、有效成分溶出度、生物利用度,能增强药理作用、减少用药量、节省药材和保护药材资源,同时还可改善气味、口感,提高药品质量,相对目前常规粉碎、水煎煮或有机溶剂提取等方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对于树脂类药材、动物药及贵重药材如血竭、水蛭、麝香、牛黄等,由于这些药材中成分不明确,不宜提取,大多经常规粉碎后入丸散应用,而引入超微粉碎技术后,将对传统的制剂工艺带来产生的影响,使原有物料处于一种超微细粉末的“新的状态”,充分发挥超微细粉独特的理化性质,中药的有效成分不但不会丢失或减少,而且还会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中医药的特色将得到更大的发挥。
但是,目前的超微粉碎技术由于受到传统粉碎概念的影响,变化仅仅体现于粉碎设备的改变上,并没有给中药制剂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主要问题表现在:①在药材粉碎过程中,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所需进一步粉碎的能量不断增大,当颗粒粒径达到一定程度后,粉碎效率明显降低;②既便在粉碎完成后,由于粒径的减小仍然容易导致:表面能增加,使颗粒处于不稳定状态;流动性差,易聚集形成假大颗粒;可湿性增加,易吸潮;吸附性增加,易吸附空气中的杂质;③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中药微粉在制剂过程中出现粉体流动性差、分剂量不准确、易吸潮、片剂不易成型等技术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药微粉的实际应用,成为中药超微粉碎技术或中药超微粉与中药制剂相衔接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粉碎方法,同时提供应用这种方法得到的药物制剂,该制剂相比传统工艺下得到的产品稳定性增强,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节约了药材,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其疗效确切,有效成分明确,质量可控。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取当归26~36份、土鳖虫45~60份、血竭26~36份、硼砂18~25份、自然铜(煅)18~25份、制乳香18~25份、制没药18~25份、烫骨碎补26~36份、熟大黄18~25份,常规粉碎过20~100目筛,混匀,备用;取上述药粉,加0.5~5倍量适宜的液体分散介质,于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混合10~60分钟,出料,制成所需剂型。
上述方法中所用液体分散介质可以选自但不限于如下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大豆油、花生油、菜子油、玉米油、芝麻油、红花油、油酸乙酯、椰子油酯类、向日葵油单甘油酯、蜂蜡、液体聚乙二醇、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磷脂、胆固醇、吐温、司盘、泊洛沙姆。优选为聚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吐温中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且其比例最发控制在6~9∶1~3∶0~3∶0~3。
经过多次试验后,得到最优的技术方案:取当归31.25份、土鳖虫52.08份、血竭31.25份、硼砂20.83份、煅自然铜20.83份、制乳香20.83份、制没药20.83份、烫骨碎补31.25份、熟大黄20.83份,粉碎成粗粉,过2号筛,粉碎物与405份聚乙二醇-400、45份丙二醇混合均匀,置于振动式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混合60分钟,出料,制成软胶囊,即得。
这里所说的2号筛,是中国药典中规定的药筛的规格,即筛孔平均内径为850±29μm。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制备中药软胶囊剂、液体硬胶囊剂、口服乳剂及相关原料药时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本发明的主要研究过程:
一、超微粉碎工艺的研究
本方为小剂量贵重处方,临床疗效确切,需求量大,但药材贵重,患者负担大,而且由于血竭、乳香、没药等树脂类药材的存在,导致散剂易吸附、板结,吸潮,加上散剂味苦,口服有明显的颗粒感等缺点使得患者服用不便,虽然目前也有粉碎直接填充胶囊或制粒压片以掩味、增加稳定性,但对本按照中医用药传统宜入丸散剂类的方剂,没有实质性进步,为此我们对本方进行了微粉化研究,以期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减量应用,降低成本。
试验目的:考察原工艺与超微粉碎工艺的区别
试验设计:①原工艺考察
②本方超微粉碎后压制片剂
③本方超微粉碎后充填胶囊
试验设备:振动式超微粉机(型号:BFM-6;振幅:5.5mm;总容量:6.3L;厂家:济南贝利粉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摇摆式高度中药粉碎机(型号:DFY-1000;厂家:温岭市大德中药机械有限公司)
试验方法:①原工艺:按照处方比例取处方中的九味药材,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分装,制得1000g散剂。
②超微粉碎工艺:取粗粉后(过2号筛)的处方药材1000g,于振动式超微粉机(型号:BFM-6;振幅:5.5mm;总容量:6.3L)中粉碎40分钟,出料,即得。
③超微粉碎+压片或充填胶囊:取上述药物超微粉各200g,分别加入适量的辅料(硬脂酸镁等)手工压片和充填胶囊。
试验结果:试验结果总结见表1。
表1原工艺与超微粉碎工艺的考察结果表
 待考察工艺   工艺可行性考察
 原工艺超微粉碎+压片超微粉碎+充填胶囊   由原工艺制得的散剂吸附、聚集、吸潮、板结现象严重超微粉碎后的药物微粉表面积大,极易吸附、聚集,流动性差,制粒后由于树脂类药材的存在,受热团聚更严重,且需要加入大量的辅料,但是压片仍然较困难与压片面临同样的问题,难以解决,胶囊内容物易团聚,难以崩解,顺利发挥疗效
试验结论:由于本方所含药材的特殊性(树脂类药物占29%左右,细粉易吸附聚集,制粒烘干等受热易融合、团聚;矿物药、动物药无粘性,制粒需借助粘合剂完成)使得本方经超微粉碎后压片和充填胶囊均难以进行,加水或醇制粒后烘干时,树脂类药物融合、结块,颗粒不均一,流动性差,不便充填胶囊;压片时,在外加压力的作用下树脂类药物出现部分融合,色块加深,药片困难。
二、加液超微粉碎工艺的研究
上述研究表明,本方药材经超微粉碎后表面积增大,具有强大的表面能,稳定性差,不便于制剂。但是初步药效学证实其疗效得到了明显提高,本方超微粉减少1/3药材组与散剂组具有几乎相同的疗效,可见微粉化对本方生物利用度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为了充分利用超微粉碎技术的先进性,同时解决微粉化药物吸附、聚集、挥发、吸湿等问题,发明人提出了液态基质分散技术在中药粉碎工艺中的应用,即微粉化药物与液态基质高度混合,达到高度均质化的液态分散体系,一方面有效地避免了药物微粉的吸附、聚集、板结;另一方面,得到了均匀的液态分散体系,为口服制剂中生物利用度最高的形态之一,大大提高了本方的疗效。我们对不同的液态分散技术进行了考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试验目的:考察不同液态分散技术的差异性
试验设计:①微粉化药物+PEG400→强力搅拌→液态分散体系
②微粉化药物+PEG400→胶体磨研磨→液态分散体系
③药物粗粉+PEG400→超微振动粉碎→液态分散体系
试验设备:振动式超微粉机(型号:BFM-6;振幅:5.5mm;总容量:6.3L;厂家:济南贝利粉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胶体磨(型号:JM-LB50C;厂家:温州市七星乳品设备厂)
试验方法:①搅拌混匀制备液态分散体系:取上面试验项下事先制备好的药物微粉200g,加入400g聚乙二醇40强力搅拌40分钟,即得。
②胶体磨研磨制备液态分散体系:取上面试验项下事先制备好的药物微粉200g,加入400g聚乙二醇400于胶体磨中研磨40分钟,即得。
③加液超微粉碎制备液态分散体系:取粗粉后(过2号筛)的处方药材200g,另加聚乙二醇400 400g,于振动式超微粉机中粉碎40分钟,出料,即得。
试验结果:试验结果总结见表2。
表2不同液态分散技术效果比较表
  项目   强力搅拌   胶体磨研磨   超微振动粉碎
  粉碎粒度(D50)料液状态离心试验   11.91μm液固分界明显几乎完全分层   8.86μm料液细腻,均匀度差料液欠稳定,+++   8.09μm料液细腻,均匀料液稳定,不分层
注:离心试验取5g样品置离心管中,以3000rpm离心5min,观察有无分层现象,及分层得程度(以+的个数表示分层程度)。
试验结论:上述试验表明,简单的搅拌混合甚至胶体磨研磨混合与加液湿法超微分散技术具有完全不同的分散效果,胶体磨等简单搅拌混合无法将具有极大表面积大药物微粉分散均匀,得到的物料极不稳定,室温放置几天即分层、沉降;而加液超微分散技术在高频振动及强大机械力作用下可以克服药物微粉巨大的表面能,将微分药物充分分散,且达到了高度混匀的状态,料液极细腻,稳定性好。
加液超微粉碎技术相对于简单分散技术具有显著优势,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加液超微振荡粉碎,一方面得到了粒度理想的药物微粉,;另一方面高频振动及强大机械力克服了药物微粉巨大的表面能,使得液态基质与药物高度混合、分散,达到了高度均质化状态,是集粉碎、分散、混合于一体的高新技术。
②加液超微粉碎与常规超微粉碎相比,粉碎效果更好,得到的物料粒度更细,比表面积更大,对肠壁的吸附作用增强,在胃肠内的停留时间延长,生物利用度更高。
③具有表面活性介质的加入,改变了物料的表面性质(中和电荷、消除气膜、减小微粉表面能等),起到了增溶、乳化、助悬的作用,使得药物微粉与基质充分混匀,从而高度分散得到高度均质化的液态分散体系。
④得到的液态分散体系是口服制剂中生物利用度最高的制剂形式之一,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且具有极好的稳定性、均匀度及流动性便于制剂。
⑤部分液态基质(如:PEG400)对多肽、蛋白类药物具有物理或(和)化学修饰作用,能明显改善它们的体内药动学性质,减弱或消除免疫反应等,可以将其充分利用。
综上所述,加液超微粉碎技术是集加液分散技术与超微粉碎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是对超微分散技术的改进,粉碎的同时兼有高度分散和药物表面改性,与先超微粉碎再分散的工艺相比,不但分散效果好,而且简化了工艺流程,节约了能源,因此我们选择了加液超微粉碎技术进行重点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2.1加液超微粉碎基质的优选
目前常用于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常用药用辅料有:PVP、PEG、卵磷脂等,由于PVP是固体,难以进行湿法超微粉碎,因此我们选择了水、乙醇、卵磷脂、聚乙二醇400作为分散介质,考察它们对湿法超微粉碎效果的影响,具体研究如下:
试验目的:优选最优的湿法超微粉碎基质
试验设备:振动式超微粉碎机(振幅:5.5mm;型号:BFM-6:总容量:6.3L)
试验方法:取1倍处方量药材粗粉(250g,过24目),共4份,按照1∶1.8的药物与基质的比例加分别加入水、乙醇、卵磷脂、聚乙二醇400,于振荡式超微粉碎机中分别粉碎40分钟,考察不同基质的差异性,以优选合适的湿法超微粉碎介质。
试验结果:具体考察试验结果见表3。
表3不同液态分散介质考察结果表
  不同基质   粒度(D50)   离心试验   粉碎可行性
  水乙醇   16.30μm22.07μm   稠度小,易分层+++++粘度小,润湿性差,无法达   可以粉碎,但效果差勉强可以粉碎
卵磷脂聚乙二醇400 -8.17μm   到高度混匀状态++++长时间放置有分层现象高度均质化,不分层 乳化现象严重,产生大量泡沫,使粉碎难以进行粉碎效果好,料液稠度适中,高度混匀,
注:离心试验取5g样品置离心管中,以3000rpm离心5min,观察有无分层现象,及分层得程度(以+的个数表示分层程度)。
试验结论:上述结果表明,水、乙醇性质相似,与药材润湿性差,粉碎效果不理想,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仍得不到有利的改善;而卵磷脂为高效乳化剂,在超微振动的高度能量作用下,产生大量泡沫,使得粉碎难以进行;而聚乙二醇400稠度适中,本身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剂作用,可润湿药物表面,使得固(药物)-液(基质)高度混合,得到高度均质化的液态分散体系,因此暂选择聚乙二醇400作为本湿法超微粉碎的基质。
同时,聚乙二醇400作为美国药典推荐用软胶囊冲填辅料,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①能够明显改善药物的表面性质(减少表面电荷,消除表面气膜,充分润湿药物表面),与药物高度混合,形成高度均质化的液态分散体系,延长了药物的沉降时间,增加了制剂的稳定性;②对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的物理或(和)化学的修饰作用,能够增加此类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减弱或消除免疫反应,改善药物的体内药动学性质;③作为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充分润湿药物表面,对肠壁的吸附作用增强,明显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参考上述优选试验结果,同时为了充分利用聚乙二醇400对药物的特性,最终决定采用聚乙二醇400作为加液超微粉碎的主要基质。
2.2加液超微粉碎药物与基质比例的优选
在湿法超微粉碎中,“加液量”的多少对粉碎结果影响极大,而且直接关系到制剂的稳定性好坏,为此,我们对基质与药物的最佳比例进行了考察,主要研究如下:
试验目的:优选基质与药物的最佳比例
试验设备:振动式超微粉碎机(振幅:5.5mm;型号:BFM-6:总容量:6.3L)
试验方法:取1倍处方量药材粗粉(250g,过24目),共5份,并按照下面的物料比例加入基质(聚乙二醇400∶丙二醇=9∶1;因聚乙二醇400具强的吸水性,在软胶囊的内容物中通常需要加入10%左右的甘油或丙二醇保持内容物中的水分,避免胶囊皮中水分的“游走”,因此加入了10%丙二醇),于振荡式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0分钟,考察不同基质比例的粉碎效果,为最优基质比例的优选提供依据。
试验结果:具体考察试验结果见表4。
表4最优基质比例优选结果表
  药物∶基质   粒度(D50)   出料状态   离心试验
1∶11∶1.51∶2.01∶3 15.15μm8.24μm8.13μm7.87μm   料液流动性极差,出料困难,出料量小,损失大料液流动性好,出料方便料液流动性好,出料方便料液流动性好,出料方便 极粘稠,分层不明显稍粘稠,不易分层稳定性好,不分层稳定性好
注1:离心试验取5g样品置离心管中,以3000rpm离心5min,观察有无分层现象,及分层得程度(以+的个数表示分层程度)。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试验发现,药物与基质的比例为1∶1.5~1∶2时,粉碎效果均较好,D50在8μm左右,料液流动性好,方便出料和灌装软胶囊,同时稳定性较好,未见有明显分层现象。但是,基质的比例越大,制剂的服用量越大,增加了成本,且不便于制剂,同时考虑到后续成品装量的可控性及物料的流动性,最终确定药物与基质的比例为1∶1.8。
2.3加液超微粉碎时间的优选
虽然加液超微粉碎的粉碎效率高,粉碎效果好,但是过短的粉碎时间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不能保证物料彻底混合,达不到高度混合的程度,并且不同的物料对应的最佳粉碎时间不同,可见粉碎时间是影响加液超微粉碎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对本工艺的粉碎时间进行了仔细考察,以确定最优粉碎时间,既达到理想的粉碎效果,又尽量避免过度消耗,具体研究如下:
试验目的:优选最佳的湿法超微粉碎时间
试验设备:振动式超微粉碎机(振幅:5.5mm;型号:BFM-6:总容量:6.3L)
试验方法:取1倍处方量药材粗粉(250g,过24目),按照1∶1.8的药物与基质的比例加入基质(聚乙二醇400∶丙二醇=9∶1),于振荡式超微粉碎机中粉碎,分别于10、20、30、40、50、60分钟取样,考察不同粉碎时间的粉碎效果。
试验结果:具体考察试验结果见表5。
表5最优粉碎时间优选结果表
  粉碎时间   粒度(D50)   料液状态   稳定性试验
  10min20min   29.21μm25.66μm   料液粗糙,有明显大颗粒仍可见明显大颗粒,颜色浅   稳定性差,++++稳定差,+
  30min40min50min60min   14.86μm8.69μm8.26μm7.98μm   料液细腻,较均匀,颜色变深料液细腻,均匀,颜色深料液细腻,均匀,颜色深料液细腻,均匀,颜色深   稳定性较好,不易分层稳定性好,不分层稳定性好,不分层稳定性好,不分层
注1:离心试验取5g样品置离心管中,以3000rpm离心5min,观察有无分层现象,及分层得程度(以+的个数表示分层程度)。
试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本方药材加液超微粉碎40~60分钟均可达到理想的高度均质化的液态分散体系。
上述试验采用的粉碎设备为BFM-6型小型设备,考虑到大生产设备与小型设备的差异性,特补充了下面的试验,以优选适合大生产的合适的湿法超微粉碎时间。
试验目的:考察大生产设备与小型设备粉碎效果的差异性
试验设备:小型振动式超微粉碎机(BFM-6,总容量为6.3L);大型振动式超微粉碎机(BFM-100,总容量为100L)
试验方法:取1倍处方量药材粗粉(250g,过24目),按照1∶1.8的药物与基质的比例加入基质(聚乙二醇400∶丙二醇=9∶1),于小型振荡式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0分钟;另取20倍处方量药材粗粉(5kg,过24目),按照1∶1.8的药物与基质的比例加入基质(聚乙二醇400∶丙二醇=9∶1),于大型振荡式超微粉碎机中粉碎,分别于40、50、60分钟取样,考察两种设备粉碎效果的差异性。
试验结果:具体试验结果见表6。
表6两种设备粉碎效果的差异性考察结果表
  项目   粒度(D50)   料液状态及离心试验
  小型设备大型设备   40min40min50min60min   8.37μm12.60μm8.33μm8.08μm   料液细腻,均匀,稳定性好,不分层料液较细腻,稳定性欠佳,+++料液细腻,较均匀,稳定性较好,不分层料液细腻,均匀,稳定性好,不分层
注1:离心试验取5g样品置离心管中,以3000rpm离心5min,观察有无分层现象,及分层得程度(以+的个数表示分层程度)。
试验结论:大型超微粉碎设备的空间较大,可能存在死角,粉碎率较小型设备低,其粉碎50~60分钟左右的效果与小型超微粉碎设备粉碎40分钟的相当。
由上述考察结果知,超微粉碎大生产设备(BFM-100)的效率相对较低,为保证理想的粉碎效果,同时考虑到大生产生产效率、能源消耗、生产成本等因素,确定本方加液超微粉碎的最适宜粉碎时间为60min。
通过上述试验考察,得出本方加液超微粉碎的最佳工艺为:取药物粗粉(过24目筛),并按照1∶1.8的药物与基质的比例加入基质(聚乙二醇400∶丙二醇=9∶1),于振动式超微粉碎机中粉碎60分钟,出料,即得。
为了控制产品质量,发明人还提出了一套质量控制方法,其中包含定性鉴别、含量测定和粒度检查等内容。
首先,定性鉴别包括如下项目:
(1)、取本发明组合物制剂3~9g,加硅藻土5g,研匀,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乙醚5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乳香对照药材0.5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0∶0.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当归对照药材1.0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鉴别】(1)项下的供试品溶液与上述对照药材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血竭对照药材0.1g,加乙醚1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鉴别】(1)项下的供试品溶液1μl与上述对照药材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10∶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本发明组合物制剂3~9g,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再加盐酸2ml,置沸水浴中加热回流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氨蒸气中熏至斑点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本发明组合物制剂3~9g,加硅藻土5g,研匀,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甲醇4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5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弃去乙醚液,水液再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柚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水(1∶12∶2.5∶3)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其次,含量测定包括如下步骤和条件: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000ml中含磷酸1ml)(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40nm;柱温40℃。理论板数按血竭素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血竭素高氯酸盐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3%磷酸甲醇溶液制成每1ml血竭素高氯酸盐25μg的溶液(相当于18.16μg的血竭素),即得。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发明组合物制剂0.5~2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3%磷酸甲醇溶液25ml,密塞,称定重量,水浴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3%磷酸甲醇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4)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组合物制剂每单位量含血竭以血竭素(C17H14O3)计,不得少于3.2mg。
上述单位量是指含相当2.5g原药材的成品药剂量。
最后,粒度检查方法如下:
取本发明组合物制剂0.1~2g,混匀,以水作为分散介质,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湿法测定,D50不得大于25μm。
下面通过主要药效学实验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主要药效学实验
(一)试验材料
1、受试药物
按照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低、优、高三个剂量制备的本发明制剂1-3号,分别对应试验分组中的B、C、D组。
接骨七厘散 齐齐哈尔参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2、试验动物
Wistar大鼠、昆明种小鼠(SPF级),均由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鲁)20030004。
3、试验器材
JA5003A电子天平,上海电子天平仪器厂。
OLYMPUS显微镜,日本产。
LDZ4-O.8型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
Schench-Rsa25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德国产。
热板仪,山东医学科学院。
JI-200型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动态分析仪,天津津科电子器材公司。
血流变仪:日本产。
注射用青霉素,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B030616。
(二)试验内容
试验1:镇痛实验
1.1热板法镇痛试验
挑选雌性小鼠,体重18~22g,在热板仪上(温度55℃)挑选痛阈值(舔后足时间)合格的小鼠(痛阈值为5~30秒),共挑选100只,根据痛阈值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A组)、本发明制剂组(B、C、D组)以及阳性对照组(E组)组。分别灌胃给药相应的受试药及对照药,药后1h、2h再次测定小鼠痛阈值,并计算提高百分率。
Figure A20071017551200151
试验结果见表7。
表7  对热板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
Figure A20071017551200152
)
组别 给药前   痛阈值(秒)
  药后1h     提高(%)     药后2h     提高(%)
A组B组C组D组E组   14.7±9.1115.5±5.914.1±6.815.1±7.114.7±7.2   12.8±6.918.2±11.621.8±14.3Δ22.4±14.4Δ19.6±9.7Δ     -42.270.375.053.1     12.O±5.516.2±7.0Δ19.5±12.1Δ21.7±14.6ΔΔ19.O±11.2Δ     -3562.580.858.3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Δp<0.05,ΔΔp<0.01
结果:从试验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剂能够提高小鼠的痛阈值,药后1h痛阈值与空白组比较,B组有提高的趋势,但统计学未见显著性差异,C、D、E组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后2h与空白组比较,B、C、D、E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1.2醋酸所致镇痛试验
取昆明种小鼠10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空白组(A组)、本发明制剂组(B、C、D组)以及阳性对照组(E组)组,给药同前,分别于给药后1h腹腔注射0.6%醋酸,每10g体重注射0.1ml。记录各鼠首次出现扭体时间(潜伏期)及计数注射醋酸20分钟内扭体次数,并计算抑制率。
Figure A20071017551200161
试验结果见表8。
表8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的影响(
Figure A20071017551200162
)
  组别   潜伏期(min)   20min内扭体次数   抑制率(%)
  A组B组C组D组E组   4.62±1.875.33±1.206.28±2.01Δ6.58±2.05ΔΔ5.79±1.79Δ   44.5±16.237.7±12.932.9±10.2Δ33.6±11.7Δ34.7±14.1Δ   -15.326.124.522.0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Δp<0.05,ΔΔp<O.01
结果:从试验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剂给药1h,能够延长小鼠的疼痛潜伏期,由空白组的4.62分,C组延长至6.28分,D组延长至6.58分;从潜伏期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能够较明显的延长潜伏期和提高疼痛抑制率。
试验2:外伤性骨折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试验
取Wistar大鼠60只,雄性,随机分成空白组(A组)、本发明制剂组(B、C、D组)以及阳性对照组(E组)组。将大鼠乙醚浅麻,剪开前右肢皮肤、肌肉,分离挠骨,在挠骨前圆肌止点远端1/3处用骨科剪剪断挠骨,造成骨折。缝合肌肉、皮肤,并注射青霉素预防感染,连续5天。手术后第2天起,每天灌胃给药,连续30天,并分别于第14天,30天各处死一半大鼠,解剖取骨折部位前肢,解剖取骨折的大鼠前肢,剥离皮肤、肌肉,以手术刀片分离挠骨,以蘸有生理盐水的纱布包裹,放入-70℃低温冰箱保鲜保存备用。
2.1骨折大鼠生物力学测定
测试方法:以Schench-Rsa25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选用三点弯曲试验测定股骨的力学性能。
将大鼠股骨置于三点弯曲器具,股骨前侧向上,最大载荷选20N,跨度为18mm,上压头以20mm/min的速率加载。计算机下冲力及位移自动采控,采样频率30Hz。测力精度为3%,用TSG-3光栅线位移传感器(精确到O.02mm)测定(1)载荷:作用于骨的外力大小,相对反应骨的载荷能力(2)挠度:骨断面在外力作用下骨长轴方向的位移,反应骨的韧性、抗弯能力。试验结果见表3。
挠骨做生物力学试验时发现,大鼠的挠骨本身承受力较轻,而骨折部位,特别是未完全愈合的部位承受能力更差,药后14天无法进行生物力学的测定,故测定药后30天的生物力学,试验结果见表9。
表9药后30天大鼠挠骨生物力学的影响()
    组别     载荷力(N)     挠度(mm)
    A组B组C组D组E组     16.2±5.119.9±4.3Δ21.0±6.0Δ22.1±6.1ΔΔ19.7±5.0Δ     2.58±O.793.25±1.10Δ3.32±O.95Δ4.07±1.69ΔΔ3.54±1.42Δ
与至白对照组比较Δp<0.05,ΔΔp<0.01
结果:从试验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剂组给药30天后,能够明显提高大鼠抗骨折能力,最大载荷力对照组为16.2N,本发明制剂组(C、D组)可提高到20N以上,本发明制剂组(B、C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制剂组(D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从挠度上看,本发明制剂组能够明显提高,明显提高骨骼的韧性,与空白组比较,本发明制剂组(C、D、E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对大鼠骨折后14天、30天骨痂形态学分析
药后14天骨折部位病理结果:空白组部分大鼠骨折处有水肿,有大量的纤维母细胞增生,有部分透明软骨形成;本发明制剂组(B组)骨折处少量纤维增生,有部分透明软骨形成,部分透明软骨被新生骨代替;本发明制剂组(D组)大部分透明软骨被新生骨代替。
药后30天骨折部位病理结果:空白组部分大鼠处新生骨出现,但有较多软骨组织,可见成骨层细胞明显增多,部分新生骨逐渐向外取代纤维软骨组织,此时组织内可见不同成熟程度的骨小梁,骨折愈合较好。本发明制剂组(C、D组)绝大部分软骨被新生骨所取代,骨折部位愈合程度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明显好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试验3: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试验
取体重250g左右,健康大鼠50只,雄性,所有大鼠固定,以50g砝码自20cm高度自由落下撞击大鼠右后肢外侧,连续三次。然后将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A组)、本发明制剂组(B、C、D组)以及阳性对照组(E组)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一次,连续9天,每天观察大鼠右后肢瘀血情况,第10天给药后1h,所有大鼠腹腔注射乌来糖麻醉,取右后肢做病理检查。
结果肉眼观察给药组与空白组比较瘀血减轻较为明显,病理学检查:空白组肌纤维水肿明显,并伴有瘀血;问质纤维增生明显,并有成团的慢性炎细胞浸润,本发明制剂组(C组)和阳性对照组肌纤维水肿明显减轻,瘀血多数吸收;间质纤维增生减轻,并有少量的慢性炎细胞浸润;本发明制剂组(D组)肌纤维无水肿,瘀血全部吸收;间质纤维几无增生,未见慢性炎细胞浸润。
试验4:对大鼠股动脉血流量的影响试验
取健康大鼠50只,体重220~250g,雌雄各半,随机分成空白组(A组)、本发明制剂组(B、C、D组)以及阳性对照组(E组)组,腹腔注射乌来糖麻醉,仰位固定,解剖,剥离一侧股动脉,挂电磁流量计,稳定30分钟测定血流,作为药前正常值,然后十二指肠给药,测定药后不同时间段血流量,试验结果见表10。
表10  对大鼠股动脉血流的影响(
Figure A20071017551200181
)(ml/min)
组别   药前   药后30min   药后60min     药后120min
A组B组C组D组E组   12.5±1.8011.7±1.7612.0±1.9213.1±2.1911.9±2.12   12.0±1.5013.7±2.113.9±1.70Δ14.6±2.28Δ13.9±1.87Δ   11.9±1.6414.0±1.90Δ14.6±1.80ΔΔ15.0±1.67ΔΔ14.2±1.78Δ     11.4±1.512.9±1.3713.1±1.45Δ13.7±2.45Δ12.9±1.81Δ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Δp<0.05,ΔΔp<0.01
结果:从试验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剂组(B、C、D组)可以增加骨动脉血流量,药后30min、60min、120min,本发明制剂组(C组、D组)和阳性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后60min本发明制剂组(C组、D组)与空白组比较具非常显著性差异性(p<O.01),能增加骨动脉血流量,增加骨折部位血流供应,促进骨折愈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当归      2.6kg    土鳖虫       4.5kg   血竭         2.6kg
硼砂      1.8kg    自然铜(醋煅) 1.8kg   乳香(制)     1.8kg
没药(制)  1.8kg    骨碎补(烫)   2.6kg   熟大黄(酒蒸) 1.8kg
以上九味,粉碎成粗粉,过2号筛,混匀,60Co-γ射线辐射灭菌(4~6kGy),备用;取上述粗粉与基质11kg(聚乙二醇4009.9kg和丙二醇1.1kg,混合均匀)于振动式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混合20分钟,出料,制成软胶囊100000粒,即得。
实施例二:
当归    3.6kg    土鳖虫      6.0kg    血竭        3.6kg
硼砂    2.5kg    自然铜(醋煅)2.5kg    乳香(制)    2.5kg
没药(制)2.5kg    骨碎补(烫)  3.6kg    熟大黄(酒蒸)2.5kg
以上九味,粉碎成粗粉,过2号筛,混匀,60Co-γ射线辐射灭菌(4~6kGy),备用;取上述粗粉与基质106.5kg(聚乙二醇400 53.3kg,吐温80 26.6kg和丙二醇26.6kg,混合均匀)于振动式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混合40分钟,出料,制成液体硬胶囊100000粒,即得。
实施例三:
当归    31.25kg    土鳖虫      52.08kg    血竭        31.25kg
硼砂    20.83kg    自然铜(醋煅)20.83kg    乳香(制)    20.83kg
没药(制)20.83kg    骨碎补(烫)  31.25kg    熟大黄(酒蒸)20.83kg
以上九味,粉碎成粗粉,过2号筛,混匀,60Co-γ射线辐射灭菌(4~6kGy),备用;取上述粗粉与基质45kg(聚乙二醇400 37.35kg,吐温80 3.5kg和丙二醇4.15kg,混合均匀)于振动式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混合60分钟,出料,制成软胶囊100000粒,即得。
实施例四:
对实施例三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查:
定性鉴别:
(1)取8粒胶囊剂的内容物,加硅藻土5g,研匀,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乙醚5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乳香对照药材0.5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0∶0.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当归对照药材1.0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鉴别】(1)项下的供试品溶液与上述对照药材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血竭对照药材0.1g,加乙醚1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鉴别】(1)项下的供试品溶液1μl与上述对照药材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10∶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8粒胶囊剂的内容物,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再加盐酸2ml,置沸水浴中加热回流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氨蒸气中熏至斑点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取8粒胶囊剂的内容物,加硅藻土5g,研匀,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甲醇4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5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弃去乙醚液,水液再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柚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水(1∶12∶2.5∶3)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粒度检查:
取10粒胶囊剂的内容物,混匀,以水作为分散介质,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湿法测定,D50不得大于25μm。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000ml中含磷酸1ml)(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40nm;柱温40℃。理论板数按血竭素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血竭素高氯酸盐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3%磷酸甲醇溶液制成每1ml血竭素高氯酸盐25μg的溶液(相当于18.16μg的血竭素),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20粒胶囊剂的内容物,研匀,取约0.8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3%磷酸甲醇溶液25ml,密塞,称定重量,水浴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3%磷酸甲醇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粒含血竭以血竭素(C17H14O3)计,不得少于0.32mg。每粒胶囊为0.7g,相当于原药材0.25g。

Claims (10)

1.一种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是按如下方法制得的:取当归26~36份、土鳖虫45~60份、血竭26~36份、硼砂18~25份、煅自然铜18~25份、制乳香18~25份、制没药18~25份、烫骨碎补26~36份、熟大黄18~25份,常规粉碎过20~100目筛,混匀,备用;取上述药粉,加0.5~5倍量适宜的液体分散介质,于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混合20~60分钟,出料,制成所需剂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用液体分散介质可以选自但不限于如下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大豆油、花生油、菜子油、玉米油、芝麻油、红花油、油酸乙酯、椰子油酯类、向日葵油单甘油酯、蜂蜡、液体聚乙二醇、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磷脂、胆固醇、吐温、司盘、泊洛沙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分散介质优选为:聚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吐温中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聚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吐温的比例为6~9∶1~3∶0~3∶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是按如下方法制得的:取当归31.25份、土鳖虫52.08份、血竭31.25份、硼砂20.83份、煅自然铜20.83份、制乳香20.83份、制没药20.83份、烫骨碎补31.25份、熟大黄20.83份,粉碎成粗粉,过2号筛,粉碎物与405份聚乙二醇-400、45份丙二醇混合均匀,置于振动式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混合60分钟,出料,制成软胶囊,即得。
6.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7.权利要求6所述制备方法在制备中药软胶囊剂、液体硬胶囊剂、口服乳剂及相关原料药中的应用。
8.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含有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内容,其特征在于定性鉴别含有以下项目:
a、取本发明药物制剂3~9g,加硅藻土5g,研匀,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乙醚5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乳香对照药材0.5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中国药典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10∶0.3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b、取本发明药物制剂3~9g,加硅藻土5g,研匀,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乙醚5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当归对照药材1.0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中国药典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药材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19∶1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液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c、取本发明药物制剂3~9g,加硅藻土5g,研匀,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乙醚5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血竭对照药材0.1g,加乙醚1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中国药典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μl与对照药材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10∶0.1的三氯甲烷-甲醇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d、本发明药物制剂3~9g,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再加盐酸2ml,置沸水浴中加热回流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中国药典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15∶5∶1的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混合液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氨蒸气中熏至斑点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e、本发明组合物制剂3~9g,加硅藻土5g,研匀,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甲醇4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5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弃去乙醚液,水液再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柚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中国药典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1∶12∶2.5∶3的甲苯-乙酸乙酯-甲酸-水混合液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定量方法包括如下条件和步骤:
a、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体积比为35∶65的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混合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40nm;柱温40℃;理论板数按血竭素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b、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血竭素高氯酸盐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3%磷酸甲醇溶液制成每1ml血竭素高氯酸盐25μg的溶液,即得;
c、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发明药物制剂0.5~2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3%磷酸甲醇溶液25ml,密塞,称定重量,水浴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3%磷酸甲醇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d、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可以含有如下粒度测定方法:取本发明药物制剂0.1~2g,混匀,以水作为分散介质,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湿法测定,D50不得大于25μm。
CNA2007101755121A 2007-09-30 2007-09-30 一种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11523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755121A CN101152391A (zh) 2007-09-30 2007-09-30 一种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755121A CN101152391A (zh) 2007-09-30 2007-09-30 一种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2391A true CN101152391A (zh) 2008-04-02

Family

ID=39254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755121A Pending CN101152391A (zh) 2007-09-30 2007-09-30 一种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52391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7834A (zh) * 2011-09-27 2012-06-20 山东阿如拉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八味沉香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6822511A (zh) * 2017-03-31 2017-06-13 湖北师范大学 一种强力接骨散
CN107158178A (zh) * 2017-06-27 2017-09-15 洛阳君山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感冒软胶囊的制备工艺
CN107307231A (zh) * 2017-07-20 2017-11-03 通化师范学院 一种预防金鳟打印病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及其用途
CN107319197A (zh) * 2017-07-20 2017-11-07 通化师范学院 一种预防金鳟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pn)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及其用途
CN107361244A (zh) * 2017-07-20 2017-11-21 通化师范学院 一种预防金鳟细菌性鳃炎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及其用途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7834A (zh) * 2011-09-27 2012-06-20 山东阿如拉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八味沉香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2507834B (zh) * 2011-09-27 2014-08-27 山东阿如拉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八味沉香制剂的检测方法
CN106822511A (zh) * 2017-03-31 2017-06-13 湖北师范大学 一种强力接骨散
CN107158178A (zh) * 2017-06-27 2017-09-15 洛阳君山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感冒软胶囊的制备工艺
CN107307231A (zh) * 2017-07-20 2017-11-03 通化师范学院 一种预防金鳟打印病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及其用途
CN107319197A (zh) * 2017-07-20 2017-11-07 通化师范学院 一种预防金鳟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pn)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及其用途
CN107361244A (zh) * 2017-07-20 2017-11-21 通化师范学院 一种预防金鳟细菌性鳃炎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及其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1377A (zh) 冬虫夏草冻干纳米粉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52391A (zh) 一种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0581558C (zh) 活血止痛胶囊的制备工艺
CN102614281B (zh) 一种提高缺氧耐受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994332A (zh) 一种中药材的粉碎方法
CN102100825B (zh) 治疗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85743B (zh) 一种肉苁蓉泡腾片及其制备工艺
CN102526349B (zh) 一种凝胶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185713A (zh) 一种用于治疗跌仆损伤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2579625A (zh) 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滴丸的制备方法
CN102058747B (zh) 一种超微粉碎法制备展筋活血散的工艺
CN107033001A (zh) 一种绿原酸化合物及含有该化合物的复方石淋通片
CN1329062C (zh) 一种治疗骨折及软组织损伤药物的制备方法
CN102998412A (zh) 一种伤科接骨外用制剂的检测方法
CN106727892A (zh) 一种复方红豆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205983C (zh) 活血止痛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994413A (zh) 一种树脂类药材的超微粉碎方法
CN103565752B (zh) 一种祛风生发的斑秃微丸
CN1994330B (zh) 一种动物类中药材的粉碎方法
CN101279000B (zh) 治疗乳腺疾病的中药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493299A (zh) 木通皂苷d在制备防治骨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11297971B (zh) 一种用于治疗乳腺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406785B (zh) 骨愈灵片剂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7213212A (zh) 一种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40754A (zh) 一种香附四物汤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