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94413A - 一种树脂类药材的超微粉碎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树脂类药材的超微粉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94413A
CN1994413A CN 200610200006 CN200610200006A CN1994413A CN 1994413 A CN1994413 A CN 1994413A CN 200610200006 CN200610200006 CN 200610200006 CN 200610200006 A CN200610200006 A CN 200610200006A CN 1994413 A CN1994413 A CN 19944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paration
micronizing
sanguis draxonis
medical material
pulver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20000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淑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airui Chuangxin Pharmaceutical Sci &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airui Chuangxin Pharmaceutical Sci &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airui Chuangxin Pharmaceutical Sci &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airui Chuangxin Pharmaceutical Sci &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1020000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94413A/zh
Publication of CN1994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44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中药材粉碎方法,尤其是一种树脂类中药材的粉碎方法,属中药领域。该方法是将待粉碎中药材,常规粉碎过20~100目筛,加适宜分散介质一并置于超微粉碎设备中,进行超微粉碎,即可得到均匀分散的中药超微粉。该方法解决了中药超微粉存在的制剂困难,可使中药超微粉直接用于制剂。

Description

一种树脂类药材的超微粉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类药材的粉碎方法,尤其是一种加分散介质对树脂类药材进行超微粉碎的方法,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1超微粉碎原理及意义
超微粉碎技术是使物料微细及超细化的机械加工方法,是提供超微粉体的重要手段之一。近20年来,该项技术获得迅速发展,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冶金、陶瓷、纺织及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国内无机物的纳米技术(如磁带用磁粉)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中药行业引入微粉概念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粉碎是中药生产及应用中的基本加工技术,因此超微粉碎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超微粉碎技术已显露出特有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中药材的粉碎过程中,药材受到强烈的正向挤压力和切向剪切力的作用,运用高速、高能量进行粉碎,细胞被挤压、剪切,细胞壁被撕裂、断开,细胞被破碎成碎片或被压破,所得到的粉末粒径一般达300目以上、中心粒径达15~35μm,细胞破壁率达95%以上,“破壁”的药粉其所含化学成分直接暴露出来,与传统的中药药粉(化学成分存在于完整的细胞壁内)相比,产生了“质”的变化,初步的药理实验已证实:细胞级超细微粉能明显提高药效,在中药现代化方面有广泛应用。其原理目前初步认为:细胞破壁后的超微粉末可以全成分保留其中的各种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形成油/水型或水/油型固态乳化物,细胞级超细微粉易被小肠吸着、停留时间长,利于吸收,同时直接暴露的化学成分及乳化态的全成分易于透膜吸收,大大提高了其生物利用度。
中药超微粉碎给中药剂型改革和中药现代化带来了一场革命,提高了细胞破壁率、比表面积、有效成分溶出度、生物利用度,能增强药理作用、减少用药量、节省药材和保护药材资源,同时还可改善气味、口感,提高药品质量,相对目前常规粉碎、水煎煮或有机溶剂提取等方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对于树脂类药材、动物药及贵重药材如血竭、水蛭、麝香、牛黄等,由于这些药材中成分不明确,不宜提取,大多经常规粉碎后入丸散应用,而引入超微粉碎技术后,将对传统的制剂工艺带来产生的影响,使原有物料处于一种超微细粉末的“新的状态”,充分发挥超微细粉独特的理化性质,中药的有效成分不但不会丢失或减少,而且还会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中医药的特色将得到更大的发挥。
2中药超微粉碎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药超微粉碎研究已成热潮,但有一些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问题或难题,至今没有得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或难题包括:(1)在药材粉碎过程中,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所需进一步粉碎的能量不断增大,当颗粒粒径达到一定程度后,粉碎效率明显降低(2)既便在粉碎完成后,由于粒径的减小仍然容易导致:表面能增加,使颗粒处于不稳定状态;流动性差,易聚集形成假大颗粒;可湿性增加,易吸潮;吸附性增加,易吸附空气中的杂质。(3)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中药微粉在制剂过程中出现粉体流动性差、分剂量不准确、易吸潮、片剂不易成型等技术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药微粉的实际应用,成为中药超微粉碎技术或中药超微粉与中药制剂相衔接的瓶颈。
在其他工业领域,也存在以上类似的问题,如磁粉或墨粉的生产,解决方法就是加水粉碎,使生成的细粉迅速分散到水中,减弱其聚集作用,待粉碎完成后,再将水排除、烘干,即得到细致均匀的磁粉或墨粉。但这一方法并不能直接移植至中药领域,因为前者都是矿物质,性质相对稳定,既不溶于水中,受热又不会破坏,也不存在制剂的过程;而中药则不同,所含成分复杂、性质各不相同,如果也加液粉碎,那么粉碎后的固液分离过程(无论是过滤还是加热浓缩)必将对液体中的成分造成破坏。因此,在中药领域,加液(一般指水)超微粉碎的方法,一直被认为是不可行的。
经过广泛查阅文献和专利,专利CN01108510.X亚微米血竭微粉的制备研究中提供了一种以流化床气流粉碎机组,制备亚微米的血竭粉,但气流粉碎设备制造成本高,一次性投资大,能耗高,能量利用率只有2%左右,因而粉体加工成本太大;且血竭为树脂类药材,微粉后放置过程中极易聚结成块,吸湿性强,不易受热,放置稳定性极差,失去了粉碎的意义;专利02129688.X公开了一种龙血竭总黄酮的制备方法,加乙酸乙酯提取,回收乙酸乙酯浓缩至干后应用,与之相比,本专利更简便易行,无有机溶剂残余,节省能源,节省药材,药材全成分保留。其他尚未发现有关于树脂类药材加分散基质采用超微粉碎混合方法制备成中心粒径在20μm以内的微米超微混合物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超微粉碎方法,尤其是应用于树脂类药材的超微粉碎方法。
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将干燥净树脂药材,常规粉碎过20~100目筛,加适宜的分散介质,一并置于超微粉碎设备中,进行超微粉碎,即得。
该粉碎方法所包含的树脂药材可以选自但不限于如下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血竭、龙血竭、乳香、没药。
上述制备方法,具体可以是以下方法中的任意一种:
a.取干燥净树脂药材,常规粉碎过20~100目筛,加0.01~5倍量适宜的固体分散介质,用振动磨超微粉碎10~60分钟,即得。
b.取干燥净树脂药材,常规粉碎过20~100目筛,加0.2~5倍量适宜的液体分散介质,用振动磨超微粉碎10~60分钟,即得。
在上述方案中,所涉及到的分散介质按其状态,可分成固体分散介质、液体分散介质两大类,具体为:
固体分散介质可以选自但不限于如下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固体聚乙二醇、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环糊精、硬脂酸镁、滑石粉、淀粉、羧甲淀粉钠、丙烯酸树脂、羟丙甲、卡泊姆。
液体分散介质可以选自但不限于如下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大豆油、花生油、菜子油、玉米油、芝麻油、红花油、油酸乙酯、椰子油酯类、向日葵油单甘油酯、蜂蜡、聚乙二醇、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磷脂、胆固醇、吐温、司盘、帕洛沙姆。
在上述方案中,振动磨的工作温度可以为室温或通冷却水、液氮等低温下操作;而上述所用分散介质中固体分散介质以微粉硅胶、固体聚乙二醇、环糊精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分散效果最好,液体分散介质以聚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吐温中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分散效果最好,对生物利用度的改善最明显,应用最为普遍,因此发明人进行了进一步设计,制定了如下优化的技术方案,但本专利所包含技术方案可选自但不仅限于如下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种:
a.取待粉碎中药材,常规粉碎过20~100目筛,加0.02~2倍量的微粉硅胶、固体聚乙二醇、环糊精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用振动磨超微粉碎20~60分钟,即得。
b.取待粉碎中药材,常规粉碎过20~100目筛,加0.2~2倍量的聚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吐温中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用振动磨超微粉碎20~60分钟,即得。
其中上述聚乙二醇组合物进一步优选的比例为聚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吐温的比例为6~9∶1~3∶0~3∶0~3。
最后,按照所得超微组合物的状态不同,发明人设计剂型选择如下:
加固体分散介质所得超微混合物可用于直接制备丸剂、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
加液体分散介质所得超微混合物可用于直接制备软胶囊剂、硬胶囊剂、口服凝胶剂、固体/半固体的透皮制剂和口服乳剂等固体或半固体制剂,尤其是直接用于灌装中药软胶囊、硬胶囊。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从实用的角度考虑,结合制剂的需要,加适宜分散介质超微粉碎制备半成品,直接制成所需制剂。因而所选分散介质不是水,而是多种药用辅料,该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超微粉碎应用到中药制剂中的适应性问题,突破了常规超微粉碎效率不断降低的技术困挠,打破了先制粉再制剂的思维模式,也摒弃了中药不能加介质超微粉碎的传统观念,这一方法越过了中药超微粉碎与中药制剂相衔接的瓶颈,是将粉碎与制剂完美结合的最佳工艺,必将极大推动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单味药、复方尤其是复方中的应用,是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药剂中应用的新趋势,达到节约药材、简化制剂工艺的双赢效果。具体来说,本专利方法除具有提高粉碎粒度,提高生物利用度,节省药材等优势外,还具有以下优势:
1.充分考虑药材性质药材:植物类药材、矿物类药材,虽韧性强如灵芝孢子,但一般超微粉碎即可达到粉碎效果,而树脂类药材,常规工艺粉碎过程中极易“返粗”或受热变软、蛋白变性等问题,粉碎物中有明显的片状物,为钢棒之间挤压所致;且放置过程中极容易重新聚合。而根据药材性质,加适宜的基质进行超微粉碎,具有以下优点:a.完全避免了粉碎过程中复聚现象,药物粉碎过程中迅速被分散,避免黏连、复聚;b.极大的提高了药材的粒度,其中加固体分散介质所得混合物90%粒子粒径在20μm以内,其中心粒径在12μm以内;加液体分散介质,以湿法粉碎粒度更细,所得混合物90%粒子粒径在10μm以内,其中心粒径在4μm以内较常规超微粉碎粒度大大提高;c.采用加分散介质粉碎法,粉碎时间比原来缩短,粉碎效率比原来大大提高;d.更重要的是,采用此法操作,可避免超微粉碎物在放置过程中的聚合,解决该类成分存储中稳定性差的问题。
2.充分考虑制剂的需要将粉碎与制剂结合起来,从制剂的角度出发,考虑制剂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的提高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分散介质,例如若制备成胶囊剂,常选择加入5~10%的微粉硅胶进行粉碎,所得混合物稳定性好、流动性强,可直接用于充填胶囊;若拟制备软胶囊,可选择加入植物油或PEG400,另加适宜的助悬剂、稳定剂等药剂学常用辅料,一并粉碎,所得流体或半流体直接用于充填软胶囊。
3.没有后续工艺,解决工艺生产中存在问题:由于该工艺为粉碎后直接制成制剂,因此不存在液体、固体难于分离等问题;又因粉碎中加入了分散介质,使超微粉体的流动性大大改善,吸湿性降低,使制剂更容易成型、稳定,避免了超微粉体固有的缺陷。
4.辅料本身的优点对改善超微粉碎的作用
①微粉硅胶的应用
又名白炭黑,其无臭、无味,不溶于水;与绝大多数药物不发生反应,有良好的流动性和附着力;促崩解,作润滑剂,能增加溶出,固体分散,因其质轻、体积大,流动性好,用作分散介质,能显著改善超微粉的流动性,避免分子间团聚,保证制剂的重量差异,其在超微粉碎过程中应用意义重大。
②聚乙二醇400的应用
作为美国药典推荐用软胶囊辅料,引入到超微粉碎中,进一步高度分散,能大大提高生物利用度,效果更突出,这一点在药理试验中有报道;在药物粉碎过程中直接加入聚乙二醇400,可使其及时、充分地与药物成分相结合,其结合效果是传统“先粉碎后混合”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③环糊精的应用
分散介质中加入适量羟丙环糊精或β-环糊精,可对待粉碎药材如麝香、冰片或药材中挥发油类成分有直接包和作用,且包封率及包和效率高,可有效保护挥发性或升华性强的成分,提高此类成分在制剂中的稳定性。
5、方便制剂,提高制剂稳定性
采用加入适宜分散介质超微粉碎的方法,所得超微混合物根据临床需要可直接制成制剂,且所得混合物高度均匀乳化,粒度小,稳定性好,无分层现象,可用该方法解决留粉药材制备软胶囊易分层、沉淀等长期困扰的难题,同样也能提高如胶囊剂、散剂等其他制剂超微粉体的稳定性,且制备工艺简便易行,是将粉碎与制剂完美结合的最佳工艺,必将在今后的超微制剂生产中被推广。
6、单味药材、中药复方均可
本专利所提出方法,不仅适用于中药材的加工,还可以用于含动物药、树脂药、贵重药留粉的中药复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如七厘散为伤科常用药,其每年销售额的30%以上用于购买中药材,若采用加分散介质超微粉碎,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减量应用,可节省约50%的药材,其直接经济收益非常可观,所以该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发明人从粉碎效果、超微混合物稳定性和药理试验三方面进行说明:
一、粉碎效果
选择血竭(单味、树脂药材)和接骨七厘散(处方组成包括炙乳香、炙没药、当归、土鳖虫、烫骨碎补、硼砂、血竭、煅自然铜及酒制大黄,其中炙乳香、炙没药、血竭均为树脂类药材)为代表,分别进行常规超微粉碎和加1倍量PEG-丙二醇(9∶1)超微粉碎,分别粉碎30分钟,采用WJ9200激光粒度仪分别测定粒度,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看出,常规超微粉碎的血竭最大粒径大于200μm(为复聚的碎片,约占6~8%,可过筛检查),中心粒径在20μm左右;加液体分散介质后,最大粒径小于20μm的粒子,中心粒径在4μm左右;常规超微粉碎的接骨七厘最大粒径约为200μm(为复聚的碎片,约占4~6%,可过筛检查),中心粒径在24μm左右;加液体分散介质后,最大粒径在21μm左右,中心粒径在4μm左右;因此,加分散介质后,极大的提高了药材的粒度,效果显著。
二、制剂稳定性
试验目的比较常规超微粉碎和加介质超微粉碎所得半成品的稳定性
试验药物
①接骨七厘常规超微粉制备软胶囊内容物:取净接骨七厘药材,预粉碎后,超微粉碎,所得微粉加1.5倍量PEG400-丙二醇(9∶1)作基质,作软胶囊内容物,供稳定性试验用;
②接骨七厘加分散介质直接粉碎制备软胶囊内容物:取净接骨七厘药材,预粉碎后,加1.5倍量PEG400-丙二醇(9∶1)作基质,超微粉碎,所得混合物作软胶囊内容物,作稳定性试验用。
试验方法
离心实验分别取5g样品置离心管中,以3000rpm离心20min,观察有无分层现象,研究结果见表2。
耐寒耐热实验分别取适量样品置低温2-5℃,30d;及高温50-53℃,24h,观察样品的色泽、稠度、均匀性有无变化,研究结果见表2。
室温留样观察法分别取样品适量,各装三只具塞试管,采用室温留样观察法测定样品3个月后,外观性状是否稳定,研究结果见表2。
由试验结果可知,以新思路超微粉碎所得混合物,稳定性好,无分层现象,可初步确定以该方法解决留粉药材制备软胶囊易分层、沉淀等长期困扰的难题。
三、药理试验验证
为进一步验证本发明在为了证明本发明药物制剂在提高体外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节约药材、提高药效方面的贡献,发明人选择龙血竭为代表,依据其功能主治,分别从止血、降糖方面,进行了动物对比药效学实验。
一、基本资料
1、受试药物:龙血竭:思药牌,中国云南省思茅制药厂;龙血竭粗粉:思药牌血竭粉碎收集80~100目粉末;龙血竭超微混合物:选择PEG400-丙二醇(9∶1)作基质,经超微粉碎混合得到,平均粒径(4.43±0.22)μm,含药量50%,超微粉组给药相当原生药量的1/2进行试验。空白对照:以生理盐水作空白。
2、试验动物:NIH小鼠,20±2g,雌雄各半,由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二、试验内容:
1.小鼠血浆复钙时间试验
NIH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按表3中所列的药品及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8d。于第8天给药后1h,摘取眼球取血1ml,放入加有柠檬酸钠溶液的离心管内,混匀后1000r/min离心10min。取上层血浆80μl于内径8mm的试管中,加生理盐水80μl,混匀,于37℃水浴中温育2min,遂加入80μL氯化钙溶液(0.25mol/l),混匀,置于37℃水浴中,立即计时,记录自加氯化钙溶液至纤维蛋白凝固所经历的时间。结果见表3。
2.小鼠凝血时间试验
NIH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按表4中所列的药品及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6d。于第6天给药后1h,用内径为0.1mm的毛细管在小鼠眼内眦球后静脉丛取血。从血液吸入毛细管的时刻开始计时,血液注满后放在桌上,每30s小心折断毛细管两端约0.5mm,观察到有血凝丝形成时停止计时。毛细管两端时间读数的平均值即为小鼠的凝血时间。结果见表4。
3.小鼠断尾出血时间试验
NIH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按表5中所列的药品及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6d。于第6天给药后1h,用利剪在距小鼠尾端8mm处断尾,让血液自然流出,每隔20s用滤纸轻触断尾处,至不再出血时为止,所历时间为小鼠的断尾出血时间。结果见表5。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龙血竭粉末和龙血竭超微粉均能显著缩短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浆复钙时间,表明龙血竭有显著的止血促凝的作用。
龙血竭超微粉组缩短小鼠血浆复钙时间、缩短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试验中与龙血竭粗粉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通过减小龙血竭粒径的方法增加龙血竭比表面积,能显著增强龙血竭的止血促凝作用。
4.降糖作用试验-对葡萄糖所致大鼠高血糖的影响
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2ml/只)、龙血竭粗粉(1.0g/kg)组、龙血竭超微粉(0.5g/kg)组和优降糖(0.5mg/kg)组。每天上午灌胃1次,连续7d。末次给药后禁食10h,眼眶静脉窦采血(用0.1mol/LEDTA抗凝),测空腹血糖(0h),各组大鼠再分别给药,1h后腹腔注射葡萄糖溶液(2g/kg),眼眶采血测定给葡萄糖后0.5h、1h及2h的血糖值,血糖含量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
结果表明,葡萄糖耐量试验中的0.5h、1h及2h的血糖浓度,在龙血竭超微粉组、粗粉组及优降糖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降低,其中0.5h和1h的血糖降低非常明显(P<0.01),而给药组间比较,各点血糖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5.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一日内给小鼠灌胃普通粉、超微粉各85g/kg,相当于临床70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100倍以上,连续观察七天,小鼠一般状况良好,无一死亡,说明本品低毒、安全。
6.大鼠长期毒性试验
取Wistar大鼠,连续给药30天,对大鼠的活动、行为、进食、饮水、毛色、粪尿等一般状况未见显著影响,且无一死亡,大鼠的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和重要脏器病理组织指指标均无显著改变,给药结束后经过10天恢复观察,未观察到其它的后遗和继发的毒性作用。提示超微制剂临床应用安全、低毒。
由以上药效学试验结果,除证明其治疗作用外,还进一步说明其只需1/2处方量,即可达到甚至超过原处方的效果,说明该药用物质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是一种新的药用物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列举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超微粉碎制备龙血竭超微混合物
取干燥净龙血竭,用普通粉碎机进行粉碎后过20目筛,加1.5倍量PEG400-丙二醇(9∶1)混合物作基质,用振动磨机超微粉碎30分钟,制得中心粒径小于10μm的超微混合物,即得。
实施例2超微粉碎制备龙血竭超微混合物
取干燥净龙血竭,用普通粉碎机进行粉碎后过40目筛,加0.6倍量辛癸酸甘油酯作基质,用振动磨机超微粉碎30分钟,制得中心粒径小于10μm的超微混合物,即得。
实施例3超微粉碎制备龙血竭超微混合物
取干燥净龙血竭,用普通粉碎机进行粉碎后过60目筛,加3倍量吐温80-油酸乙酯-丙二醇(60∶20∶20)作基质,用振动磨机超微粉碎30分钟,制得中心粒径小于10μm的超微混合物,即得。
实施例4超微粉碎制备龙血竭超微混合物
取干燥净龙血竭,用普通粉碎机进行粉碎后过80目筛,加2倍量大豆油-司盘80-蜂蜡(9∶0.7∶0.3)作基质,用振动磨机超微粉碎30分钟,制得中心粒径小于10μm的超微混合物,即得。
实施例5超微粉碎制备血竭超微混合物
取血竭,加2倍量PEG400-丙二醇-PEG4000-磷脂(9∶1∶0.5∶0.3)混合物作基质,用振动磨机超微粉碎30分钟,制得中心粒径小于10μm的超微混合物,即得。
实施例6超微粉碎制备血竭超微混合物
取血竭,加3倍量向日葵油单甘油酯-司盘-蜂蜡(10∶1∶0.5)作基质,用振动磨机55℃超微粉碎30分钟,制得中心粒径小于10μm的超微混合物,即得。
实施例7超微粉碎制备血竭超微混合物
取血竭,加5倍量吐温80-油酸乙酯-丙二醇(60∶20∶20)作基质,用振动磨机超微粉碎30分钟,制得中心粒径小于10μm的超微混合物,即得。
实施例8超微粉碎制备血竭超微混合物
取血竭,加2倍量芝麻油-帕洛沙姆-蜂蜡(10∶0.3∶0.5)作基质,用振动磨机超微粉碎30分钟,制得中心粒径小于10μm的超微混合物,即得。
实施例9超微粉碎制备龙血竭超微混合物
取干燥净龙血竭,用普通粉碎机进行粉碎后过20目筛,加0.1倍量微粉硅胶作分散剂,用振动磨机超微粉碎45分钟,制得中心粒径小于10μm的超微混合物,即得。
实施例10超微粉碎制备龙血竭超微混合物
取干燥净龙血竭,加1倍量微粉硅胶-聚乙二醇4000(4∶1)作分散剂,用振动磨机超微粉碎20分钟,制得中心粒径小于10μm的超微混合物,即得。
实施例11超微粉碎制备龙血竭超微混合物
取干燥净龙血竭,加2倍量微晶纤维素-聚乙二醇4000-羧甲淀粉钠(4∶1∶0.2)作分散介质,用振动磨机超微粉碎30分钟,制得中心粒径小于10μm的超微混合物,即得。
实施例12超微粉碎制备血竭超微混合物
取干燥净血竭,用普通粉碎机进行粉碎后过20目筛,加0.1倍量微粉硅胶作分散剂,用振动磨机超微粉碎45分钟,制得中心粒径小于10μm的超微混合物,即得。
实施例13超微粉碎制备血竭超微混合物
取干燥净血竭,加1倍量微粉硅胶-聚乙二醇4000(4∶1)作分散剂,用振动磨机超微粉碎20分钟,制得中心粒径小于10μm的超微混合物,即得。
实施例14超微粉碎制备血竭超微混合物
取干燥净血竭,加2倍量微晶纤维素-聚乙二醇4000-羧甲淀粉钠(4∶1∶0.2)作分散介质,用振动磨机超微粉碎30分钟,制得中心粒径小于10μm的超微混合物,即得。
实施例15超微粉碎制备乳香、没药超微混合物
取干燥净乳香、没药,用普通粉碎机进行粉碎后过20目筛,加1.5倍量PEG400-丙二醇(9∶1)混合物作基质,用振动磨机超微粉碎30分钟,制得中心粒径小于10μm的超微混合物,即得。
实施例16超微粉碎制备乳香、没药超微混合物
取干燥净乳香、没药,用普通粉碎机进行粉碎后过40目筛,加0.6倍量辛癸酸甘油酯作基质,用振动磨机超微粉碎30分钟,制得中心粒径小于l0μm的超微混合物,即得。
实施例17超微粉碎制备乳香、没药超微混合物
取干燥净乳香、没药,用普通粉碎机进行粉碎后过60目筛,加3倍量吐温80-油酸乙酯-丙二醇(60∶20∶20)作基质,用振动磨机超微粉碎30分钟,制得中心粒径小于10μm的超微混合物,即得。
实施例18超微粉碎制备乳香、没药超微混合物
取干燥净乳香、没药,用普通粉碎机进行粉碎后过80目筛,加2倍量大豆油-司盘80-蜂蜡(9∶0.7∶0.3)作基质,用振动磨机超微粉碎30分钟,制得中心粒径小于10μm的超微混合物,即得。
实施例19超微粉碎制备乳香、没药超微混合物
取干燥净乳香、没药,用普通粉碎机进行粉碎后过20目筛,加0.1倍量微粉硅胶作分散剂,用振动磨机超微粉碎45分钟,制得中心粒径小于10μm的超微混合物,即得。
实施例20超微粉碎制备乳香、没药超微混合物
取干燥净乳香、没药,加1倍量微粉硅胶-聚乙二醇4000(4∶1)作分散剂,用振动磨机超微粉碎20分钟,制得中心粒径小于10μm的超微混合物,即得。
附表:
表1不同超微粉碎方法粉碎粒度检查表
项目 血竭 接骨七厘
最大粒径(μm) 中心粒径(μm) 最大粒径(μm) 中心粒径(μm)
常规超微粉碎 210.84 19.38 198.07 23.74
加介质粉碎 16.43 3.96 21.36 4.22
表2稳定性研究结果表
  考察项目  常规超微粉碎 加分散介质粉碎 血竭素均一性检查
  离心实验  有轻微分层现象 无分层现象 合格
耐寒耐热实验  上层色浅、较稀,下层色深,稠 样品稳定 合格
留样观察  外观性状可见有明显分层现象上层稀,下层稠 外观性状稳定,无分层现象 合格
表3血浆复钙时间试验结果(
Figure A20061020000600141
n=12)
组别 给药剂量(g/kg) 血浆复钙时间(s) 缩短率%(较空白) 缩短率%(较粗粉)
空白 - 83.4±10.6
龙血竭粗粉 1.5 53.7±9.78 35.61
龙血竭超微粉 1.5 48.2±8.90 42.21 10.24
表4凝血时间试验结果(
Figure A20061020000600142
n=12)
组别 给药剂量(g/kg) 凝血时间(s) 缩短率%(较空白) 缩短率%(较粗粉)
空白 - 228.4±21.1
龙血竭粗粉 1.5 169.6±23.09 25.74
龙血竭超微粉 1.5 151.3±27.14 35.71 10.79
表5出血时间试验结果(
Figure A20061020000600151
n=12)
组别 给药剂量(g/kg) 出血时间(s) 缩短率%(较空白) 缩短率%(较粗粉)
空白 - 323.6±58.0
龙血竭粗粉 1.5 219.3±46.21 32.23
龙血竭超微粉 1.5 172.3±34.62 46.76 21.43

Claims (10)

1 .一种加分散介质制备树脂药材超微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干燥净树脂药材,常规粉碎过20~100目筛,加适宜的分散介质,一并置于超微粉碎设备中,进行超微粉碎,即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包含的树脂药材可以选自但不限于如下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血竭、龙血竭、乳香、没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可以是以下方法中的任意一种:
a.取干燥净树脂药材,常规粉碎过20~100目筛,加0.01~5倍量适宜的固体分散介质,用振动磨超微粉碎10~60分钟,即得。
b.取干燥净树脂药材,常规粉碎过20~100目筛,加0.2~5倍量适宜的液体分散介质,用振动磨超微粉碎10~60分钟,即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a中所用固体分散介质可以选自但不限于如下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固体聚乙二醇、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环糊精、硬脂酸镁、滑石粉、淀粉、羧甲淀粉钠、丙烯酸树脂、羟丙甲、卡泊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为:取待粉碎中药材,常规粉碎过20~100目筛,加0.02~2倍量的微粉硅胶、固体聚乙二醇、环糊精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用振动磨超微粉碎20~60分钟,即得。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b中所用液体分散介质可以选自但不限于如下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大豆油、麻油、花生油、菜子油、玉米油、芝麻油、红花油、油酸乙酯、椰子油酯类、向日葵油单甘油酯、蜂蜡、液体聚乙二醇、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磷脂、胆固醇、吐温、司盘、帕洛沙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为:取待粉碎中药材,常规粉碎过20~100目筛,加0.2~2倍量的聚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吐温中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用振动磨超微粉碎20~60分钟,即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吐温的比例为6~9∶1~3∶0~3∶0~3。
9.如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制备方法在制备丸剂、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中的应用。
10.如权利要求3、6、7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在制备软胶囊剂、硬胶囊剂、口服凝胶剂、固体/半固体的透皮制剂和口服乳剂等制剂中的应用,尤其在制备中药软胶囊、硬胶囊囊液中的应用。
CN 200610200006 2006-01-05 2006-01-05 一种树脂类药材的超微粉碎方法 Pending CN19944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200006 CN1994413A (zh) 2006-01-05 2006-01-05 一种树脂类药材的超微粉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200006 CN1994413A (zh) 2006-01-05 2006-01-05 一种树脂类药材的超微粉碎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4413A true CN1994413A (zh) 2007-07-11

Family

ID=38249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200006 Pending CN1994413A (zh) 2006-01-05 2006-01-05 一种树脂类药材的超微粉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9441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3599A (zh) * 2013-08-05 2013-11-20 四川金岁方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细粉的制备方法
CN105561328A (zh) * 2016-01-21 2016-05-11 南京呈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环糊精的万寿菊微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101782A (zh) * 2019-06-17 2019-08-09 贵州联盛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血竭超微粉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3599A (zh) * 2013-08-05 2013-11-20 四川金岁方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细粉的制备方法
CN103393599B (zh) * 2013-08-05 2014-09-10 四川金岁方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细粉的制备方法
CN105561328A (zh) * 2016-01-21 2016-05-11 南京呈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环糊精的万寿菊微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101782A (zh) * 2019-06-17 2019-08-09 贵州联盛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血竭超微粉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1377B (zh) 冬虫夏草冻干纳米粉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57208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其所含虫类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32188B (zh) 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备粉针剂的方法及制备的产品
CN1994332A (zh) 一种中药材的粉碎方法
CN102793733A (zh) 人参蜂王浆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939438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其所含虫类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TWI549700B (zh) 一種三七破壁製劑
CN1994413A (zh) 一种树脂类药材的超微粉碎方法
CN101342195A (zh) 一种中药微粉物的制备方法
CN103027981B (zh) 用于治疗冠心病的葛兰心宁软胶囊的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994330B (zh) 一种动物类中药材的粉碎方法
CN101185713A (zh) 一种用于治疗跌仆损伤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919339B (zh) 含有蛋白的葫芦素纳米制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278965A (zh) 地锦草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0781A (zh) 一种用于治疗白脉病的藏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329062C (zh) 一种治疗骨折及软组织损伤药物的制备方法
WO2017166352A1 (zh) 一种用小分子微切变技术萃取中药材的方法
CN102258552B (zh) 一种白芷饮片的制备方法
CN101502608A (zh) 一种重楼总皂苷元口服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564442A (zh) 一种桂枝茯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9737B (zh) 治疗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27892A (zh) 一种复方红豆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30029B (zh) 一种六味地黄纳米微囊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1185658A (zh) 一种液态中药制剂的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800400B (zh) 一种灵芝、鹿仙草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剂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