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9576A - 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使用该调色剂的显影剂、显影剂盒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使用该调色剂的显影剂、显影剂盒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9576A
CN101149576A CNA2007100910878A CN200710091087A CN101149576A CN 101149576 A CN101149576 A CN 101149576A CN A2007100910878 A CNA2007100910878 A CN A2007100910878A CN 200710091087 A CN200710091087 A CN 200710091087A CN 101149576 A CN101149576 A CN 101149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development
static charge
equal
develo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910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9576B (zh
Inventor
古木真
田民权
渡边美穗
松原崇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548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1569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49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9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9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95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使用该调色剂的显影剂、显影剂盒和成像装置,所述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包含粘合剂树脂和红外线吸收剂,其中至少一种红外线吸收剂是由结构式(1)表示的化合物。

Description

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使用该调色剂的显影剂、显影剂盒和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所述调色剂能够用于利用电子照相法或静电法的电子照相装置,例如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机,本发明还涉及使用所述调色剂的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盒以及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将不可见信息埋入纸张以提高安全性及与电子环境相整合的技术已经受到广泛的注意。不可见信息的具体实例包括具有某些具体信息的信息图案(如个人信息)和非信息图案(如检测标记)。信息图案可以包括例如编码图案。例如,编码图案可以包括条形码,而条形码除了包括一维条形码之外,还可以包括二维条形码等。检测标记是指当通过采用光学检测法的复印机形成图像时,用于设定无法光学检测到的透明纸张的纸张供给时机的标记(例如,参见特开昭58-106550号公报、特开昭58-105157号公报、特开昭59-7367号公报和特开平3-99878号公报)。
该不可见信息的形成优选利用含有红外线吸收剂的调色剂(例如,特开平6-210987号公报、特开2000-207512号公报、特开2000-221637号公报、特开2000-227950号公报、特开2001-10266号公报、特开2001-10267号公报、特开2001-294785号公报、特开2002-132103号公报、特开2002-146254号公报、特开2004-213253号公报、特开2004-213259号公报、特开2005-221891号公报、特开2005-221892号公报、特开2005-227370号公报、特开2005-233990号公报和特开2005-249968号公报)。另外,通过使用诸如复印机等能够按需印刷的机器形成红外线吸收图案,还使得可以在单个文件上印刷身份证号码或坐标,等等。
此外,通常使用红外线吸收图案检测器等读取该不可见信息。作为红外线吸收图案检测器的光源,可以直接使用诸如传统已知的红外LED(发光二极管)或红外激光器等红外线光源。作为红外线吸收图案的检测器,例如也可以使用CCD传感器。
发明内容
虽然已有多种颜料分子被提出作为红外线吸收剂,但是,例如当形成不可见图像时,为了利用机器容易地检测到红外线吸收图案,提高所使用的调色剂中包含的红外线吸收剂的浓度会存在因调色剂的可见光吸收也增加而影响印刷图像的问题。
为了在纸上埋入不可见图像而不影响印刷图像,所使用的调色剂中包含的红外线吸收剂需难以为人类视觉所识别,并且应该可以容易地通过红外线吸收图案检测器读取。换言之,使用红外线吸收剂的调色剂需要基本不吸收可见光,并对近红外线具有相对较大的吸收强度。
考虑到上述常见问题,现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目标是提供一种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所述调色剂难以通过人类视觉识别并且很容易通过红外线吸收图案检测器来读取,并提供使用该调色剂的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盒以及成像装置。
如上所述,不可见信息所代表的红外线吸收图像的读取通常使用红外线吸收图案检测器等,但是红外线吸收图案检测器的灵敏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调色剂需要能够强烈吸收具有作为红外线吸收图案检测器的光源所用波长的红外线,并能够形成具有良好可读性的红外线吸收图像。
另外,即使当红外线吸收图像在记录介质上刚刚形成后其可读性良好,也可能会存在随着时间的流逝图像的可读性变差的问题。
考虑到上述常见问题,现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目标是提供能够形成可读性良好的红外线吸收图像、并使所述红外线吸收图像的可读性难以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差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及使用该调色剂的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盒和成像装置。
上述第一个目标通过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得到实现。换言之,本发明为:
<1>一种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所述调色剂包含
粘合剂树脂和至少一种红外线吸收剂,其中
至少一种红外线吸收剂是由以下结构式(1)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1009108700071
结构式(1)
<2>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红外线吸收剂的体均粒径小于或等于0.3μm;
<3>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红外线吸收剂的体均粒径大于或等于0.05μm且小于或等于0.2μm;
<4>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红外线吸收剂的含量大于或等于0.1质量%且小于或等于2质量%;
<5>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红外线吸收剂的含量大于或等于0.2质量%且小于或等于1质量%;
<6>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红外线吸收剂经过了酸糊处理;
<7>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粘合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Tg)为50℃~120℃;
<8>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包含防粘剂;
<9>如<8>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防粘剂的熔点大于或等于50℃;
<10>如<8>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粘合剂树脂,所述防粘剂的含量为3重量份~20重量份;
<11>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调色剂颗粒,所述调色剂包含0.01重量份~5重量份无机颗粒;
<12>如<1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无机颗粒的一次粒径(体均粒径)为1nm~200nm;
<13>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的体均粒径(D50V)大于或等于3μm且小于或等于10μm;
<14>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颗粒的形状系数SF1为110~135;
<15>一种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所述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包含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和载体;
<16>如<15>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其中所述载体的核的体均粒径为10μm~500μm;
<17>一种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盒,所述显影剂盒能够安装在成像装置上并能够从所述成像装置上拆卸,并且至少容纳用于供应至设置在所述成像装置中的显影单元中的显影剂,其中所述显影剂为如<15>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
<18>一种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至少包括静电潜像保持体;用于对所述静电潜像保持体表面充电的充电单元;用于在所述静电潜像保持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用于通过使用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用于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单元;和用于定影所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单元,其中所述显影剂为如<15>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
上述第二个目标可以通过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得到实现。即,本发明为:
<19>一种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所述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包含粘合剂树脂和至少一种红外线吸收剂,其中至少一种红外线吸收剂在波长为750nm~1100nm(包括这两个边界)的范围内表现出最大吸收,所述最大吸收的半峰全宽小于或等于100nm,并且由以下方程(1)表示的体均粒度分布指数GSDv小于或等于1.25:
方程(1):GSDV=(D84V/D16V)1/2
其中D84V是从小直径侧累积的调色剂粒径分布达到84%时的粒径值,D16V是从小直径侧累积的调色剂粒径分布达到16%时的粒径值;
<20>如<19>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最大吸收在800nm~1000nm(包括这两个边界)的波长范围内;
<21>一种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所述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包含如<19>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
<22>一种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盒,所述显影剂盒能够安装在成像装置上并能够从所述成像装置上拆卸,并且至少容纳用于供应至设置在所述成像装置中的显影单元中的显影剂,其中所述显影剂为如<2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和
<23>一种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至少包括静电潜像保持体;用于对所述静电潜像保持体表面充电的充电单元;用于在所述静电潜像保持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用于通过使用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用于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单元;和用于定影所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单元,其中所述显影剂为如<2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可以提供一种使用红外线吸收剂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该调色剂很难通过人类视觉识别并且很容易通过红外线吸收图案检测器读取,还提供使用该调色剂的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盒以及成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可以提供能够形成可读性良好的红外线吸收图像、并使所述红外线吸收图像的可读性难以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差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及使用该调色剂的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盒和成像装置。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参考以下描述本发明实施方案的附图来说明,其中: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一个合适的实施方案的基本构造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通过使用实施例1中的调色剂A形成的图像的反射率谱图;
图3是通过使用实施例2中的调色剂B形成的图像的反射率谱图;
图4是通过使用比较例1中的调色剂P形成的图像的反射率谱图;
图5是由上述结构式(3)表示的正丁氧基取代的萘酞菁(H2NPc-OnBu)的吸收谱图;
图6是由上述式(4)表示的正丁氧基取代的氧钒基萘酞菁(VONPc-OnBu)的吸收谱图;
图7是由上述结构式(8)表示的化合物(ST173)的吸收谱图;
图8是由上述结构式(9)表示的化合物(CR44(OH)2)的吸收谱图;和
图9是由上述结构式(10)表示的未被取代的氧钒基萘酞菁(VONPc)的吸收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另外,在本发明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中,将根据第一方面的调色剂特称为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1(调色剂1),将根据第二方面的调色剂特称为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2(调色剂2),将根据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共指的调色剂简称为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调色剂)。
[1]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1
本发明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1(下文有时简称为调色剂1)至少包含粘合剂树脂和红外线吸收剂。另外,所述红外线吸收剂包含以下“由结构式(1)表示的化合物”,除此之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包含如防粘剂等添加剂。本发明的调色剂1可以用在不可见调色剂中。
此处术语“不可见”是指基本上不能通过视觉来识别。
Figure A20071009108700111
结构式(1)
上述“由结构式(1)表示的化合物”很难吸收波长为400nm~700nm的可见光,但能非常强烈地吸收经常用作红外线吸收图案检测单元的波长(850nm)的近红外线。因此,当调色剂1含有包含上述“由结构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红外线吸收剂时,使用所述调色剂1形成的红外线吸收图案基本上不能为人类肉眼所识别,但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红外线吸收图案检测器读出。
下面将描述各组成成分。
<红外线吸收剂>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调色剂1中所使用的红外线吸收剂包含上述“由结构式(1)表示的化合物”。
含有“由结构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红外线吸收剂的体均粒径优选小于或等于0.3μm,更优选大于或等于0.05μm且小于或等于0.2μm,进而更优选大于或等于0.08μm且小于或等于0.15μm。当红外线吸收剂的体均粒径大于0.3μm时,红外线吸收剂的体均粒径大于红外线吸收剂中包含的“由结构式(1)表示的化合物”在近红外区域的最大吸收波长(850nm)长度的四分之一,由此使得由于光散射引起的吸收对比度变差和吸收光谱宽度变宽在有些时候不能忽略。此外,当红外线吸收剂的体均粒径小于0.05μm时,可能会引起二次聚集。
在这里,红外线吸收剂的体均粒径采用激光衍射粒度分布测量仪(商品名:LA-700,堀场制作所制造)测量。测量方法包括准备处于分散溶液状态的以固体计大约2g红外线吸收剂,向其中加入离子交换水至40ml,将所得溶液置入槽中至适当浓度,放置两分钟后,测量槽中溶液达到充分稳定时的溶液浓度。将每个区段(channel)获得的体均粒径从小体均粒径起累积,并将累积至50%时定义为体均粒径。
相对于调色剂1的量,红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优选大于或等于0.1质量%且小于或等于2质量%,更优选大于或等于0.2质量%且小于或等于1质量%,进而更优选大于或等于0.3质量%且小于或等于0.7质量%。另外,无论如何该含量最优选约为0.5质量%。当含量小于0.2质量%时,使用本发明的调色剂1形成的红外线吸收图案可能难以通过机器读取。此外,含量大于或等于1质量%可能会对可见印刷中的颜色产生影响。然而,即使是含量小于0.2质量%,能够使用具有较高灵敏度的红外线吸收图案检测器的情况也是优选的。
制备上述“由结构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方法可以利用与常用的用于红外线吸收剂的方法相似的普通合成方法。
具体说来,例如,制备上述“由结构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方法可以涉及在碱性条件下,使2,3-二氰基-1-苯基萘(由以下结构式(2)表示的二氰基化合物)与三氯化氧钒在合适的溶剂(优选在沸点等于或高于130℃的有机溶剂中)中反应,反应温度为100℃~300℃(更优选为130℃~220℃)。
Figure A20071009108700121
结构式(2)
所使用的三氯化氧钒的量优选为2,3-二氰基-1-苯基萘的量的0.2倍~0.6倍(摩尔比),更优选为0.25倍~0.4倍(摩尔比)。
此处,反应中所使用的溶剂包括沸点等于或高于100℃、优选等于或高于130℃的有机溶剂。其实例包括醇溶剂,如正戊醇、正己醇、环己醇、2-甲基-1-戊醇、1-庚醇、2-庚醇、1-辛醇、2-乙基己醇、苯甲醇、乙二醇、丙二醇、乙氧基乙醇、丙氧基乙醇、丁氧基乙醇、二甲基氨基乙醇和二乙基胺基乙醇,以及高沸点溶剂,如三氯苯、氯萘、环丁砜、硝基苯、喹啉、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N,N-二甲基咪唑烷、N,N-二甲基乙酰胺和脲。
溶剂的量优选为2,3-二氰基-1-苯基萘的量的1倍~100倍(质量比),更优选为5倍~20倍(质量比)。
另外,作为反应完成后的后处理,可以在反应后通过蒸馏除掉溶剂,或者通过将反应溶液注入该化合物的不良溶剂中再滤出所得沉淀来获得目标化合物。
将所得化合物转化为颗粒的方法不受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将该化合物粉碎为颗粒状即可。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诸如锤磨机等的机械粉碎法、诸如喷射磨等的气流碰撞粉碎法和诸如ultimizer、atoliter和湿球磨等的湿式粉碎法,优选使用酸糊处理将化合物转化为颗粒,以获得具有理想体均粒径的红外线吸收剂。
例如,具体说来,此处酸糊处理是指将所得粗化合物溶解在诸如硫酸等的酸中或将所得粗化合物转化为诸如硫酸盐等的酸盐,并将所得物质注入碱性水溶液、水或冰水中进行重结晶的技术。
酸糊处理中所使用的酸优选为浓硫酸。浓硫酸的浓度优选为70%~100%,更优选为95%~100%。优选将浓硫酸的量设定为所得化合物晶体质量的20倍~500倍,更优选为50倍~200倍(各值均以质量计)。
另外,溶解温度优选设定在-20℃~100℃的范围内,更优选设定在0℃~60℃的范围内。
当晶体在酸、水或者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中沉淀出来时,作为溶剂可以以任意量使用。作为混合溶剂,特别优选使用水和醇类溶剂(例如甲醇、乙醇等)的混合溶剂或者水和芳香族溶剂(例如苯、甲苯等)的混合溶剂。
沉淀温度不受特别限制,优选用冰冷却以防止发热。
此外,在本发明的调色剂1中,除了使用含有上述“由结构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红外线吸收剂之外,还可以组合使用其它红外线吸收剂。其它红外线吸收剂包括在波长为800nm~2000nm范围内的近红外区域显示至少一个强光吸收峰的物质。无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这些红外线吸收剂均可使用。可用的具体实例包括已知的红外线吸收剂和包含它们的红外线吸收剂,例如花青化合物、部花青化合物、苯硫酚类金属络合物、巯基酚类金属络合物、芳香族二胺类金属络合物、二铵鎓(diimonium)化合物、铵化合物、镍络合物、酞菁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萘酞菁类化合物(除了上述“由结构式(1)表示的化合物”)等。
[2]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2
本发明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2(下文有时简称为调色剂2)至少包含粘合剂树脂和红外线吸收剂,此外,如果需要,还可以包含诸如防粘剂等添加剂。
此外,本发明的调色剂2可以用于不可见调色剂。此处术语“不可见”是指很难通过视觉来识别。
本发明的调色剂2中包含的红外线吸收剂中至少有一种在波长为750nm~100nm(包括这两个边界)的范围内具有最大吸收。
红外线吸收剂的吸收最大波长小于750nm时,会对可见印刷中的颜色产生影响。另外,常用的红外线检测器(例如Si光电二极管等)对大于1100nm的波长范围的灵敏度不佳。因此,通过使用含有吸收最大波长大于1100nm的红外线吸收剂的调色剂形成图像时,可读性将会变差。
此外,红外线吸收剂的吸收最大波长优选在800nm~1000nm(包括两个边界)的范围内。由于红外线吸收图案检测器等中所用的常见发光二极管的发射波长在约800nm~约1000nm的范围内,因此,如果红外线吸收剂的吸收最大波长小于800nm或大于1000nm,则在使用红外线吸收图案检测器时,红外线吸收图像的可读性可能会变差。此外,红外线吸收剂的吸收最大波长更优选在820nm~950nm(包括两个边界)的范围内,最优选在850nm附近。这是因为使用850nm附近的红外线的红外线吸收图案检测器是最方便获得的。
在波长为750nm~1100nm的范围内,红外线吸收剂的半峰全宽小于或等于100nm。
如上所述,红外线吸收图案检测器中使用的光源通常是单色光源,例如红外LED(发光二极管)或红外激光。这是因为,如果最大吸收的半峰全宽大于100nm,在红外线吸收图案检测器中使用的单色光的波长中,吸收强度相对较低,结果会使可读性变差。
最大吸收的半峰全宽优选为10nm~90nm(包括这两个边界),更优选为30nm~80nm(包括这两个边界)。
另外,在调色剂2中,由以下方程(X)表示的体均粒度分布指数GSDV小于或等于1.25:
方程(X):GSDV=(D84V/D16V)1/2
其中D84V是从小直径侧累积的调色剂粒径分布达到84%时的粒径值,D16V是从小直径侧累积的调色剂粒径分布达到16%时的粒径值。
当调色剂2的体均粒度分布指数GSDv大于1.25时,可读性将变差。估计原因如下。
如果调色剂2的体均粒度分布指数GSDv大于1.25,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红外线吸收图像后,经过一定时间后图像面积将被拓宽,从而使单位面积红外线吸收图像中包含的红外线吸收剂的量较少。这将降低单位面积红外线吸收图像的红外线吸收强度,导致可读性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差。
调色剂2的体均粒度分布指数GSDv优选小于或等于1.23,更优选小于或等于1.21。
下面将描述调色剂2的各组成成分。
<红外线吸收剂>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调色剂2中使用的红外线吸收剂中至少有一种在波长为750nm~1100nm(包括这两个边界)的范围内具有最大吸收,并且所述最大吸收的半峰全宽小于或等于100nm。
显示上述吸收谱的化合物包括例如由结构式(3)表示的正丁氧基取代的萘酞菁(下文有时简记为“H2NPc-OnBu”)、在下式(4)中M为VO的正丁氧基取代的氧钒基萘酞菁(下文有时简记为“VONPc-OnBu”)、在下式(4)中M为Cu的正丁氧基取代的铜萘酞菁(下文有时简记为“CuNPc-OnBu”)、在下式(4)中M为Ni的正丁氧基取代的镍萘酞菁(下文有时简记为“NiNPc-OnBu”)、由以下结构式(5)表示的苯基取代的氧钒基萘酞菁(下文有时简记为“VONPc-Ph”)、由以下结构式(6)表示的异丁氧基和硝基取代的铜萘酞菁(下文有时简记为“CuNPc-OiBuNO2”)、由以下结构式(7)表示的叔丁基取代的氧钒基萘酞菁(下文有时简记为“VONPc-tBu”)、由以下结构式(8)表示的化合物(下文有时简记为“ST173”)、由以下结构式(9)表示的化合物(下文有时简记为“CR44(OH)2”)等。
在这里,以下结构式(3)和式(4)中的符号“OBu”是指“正丁氧基”,而结构式(6)中的符号“OBu”是指“异丁氧基”。
另外,红外线吸收剂并不局限于这此,也可以使用显示上述光谱的任何化合物。
Figure A20071009108700161
结构式(3)
Figure A20071009108700171
式(4)
Figure A20071009108700172
结构式(5)
Figure A20071009108700181
结构式(6)
Figure A20071009108700182
结构式(7)
Figure A20071009108700191
结构式(8)
结构式(9)
红外线吸收剂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吸收的半峰全宽通过掺杂有0.2重量%红外线吸收剂的聚苯乙烯丙烯酸膜(下文有时简称为“掺杂膜”)的吸收谱来评价。
例如,按照以下操作测量吸收谱。
首先,混合0.5质量份红外线吸收剂和99.5质量份丙烯酸聚合树脂(商品名:BR-83,Mitsubishi Rayon Co.,Ltd.制造),将所得混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例如四氢呋喃)中,从而获得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涂布液。
然后,将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涂布液浸渍涂布到玻璃板上,获得厚度为3μm的掺杂膜。
通过分光光度计(商品名:U-2000,日立制作所制造)获得如上所述得到的掺杂膜的吸收谱。
当这样获得的吸收谱在波长为750nm~1100nm(包括这两个边界)的范围内显示了吸收最大值时,将在波长为750nm~1100nm(包括这两个边界)的范围内指示最大吸收的波长定义为“红外线吸收剂的最大吸收波长”,将取自最大吸收的一半的值的两个点之间的波长差定义为“红外线吸收剂最大吸收的半峰全宽”。
通过上述测量获得的H2NPc-OnBu、VONPc-OnBu、ST173和CR44(OH)2的吸收谱分别如图5~图8所示。
为了比较,将由以下结构式(10)表示的未取代的氧钒基萘酞菁(下文有时简记为“VONPc”)的吸收谱显示在图9中。
Figure A20071009108700201
结构式(10)
通过图5~图8的吸收谱获得的H2NPc-OnBu、VONPc-OnBu、ST173和CR44(OH)2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吸收的半峰全宽”列在表1中。
另外,通过类似方法获得的CuNPc-OnBu、NiNPc-OnBu、VONPc-Ph、CuNPc-OiBuNO2和VONPc-tBu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吸收的半峰全宽”也列在表1中。
为了比较,VONPc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吸收的半峰全宽”也列在表1中。
[表1]
  化合物名称   最大吸收波长(nm)   最大吸收的半峰全宽(nm)
  H2NPc-OnBu   875   52
  VONPc--OnBu   904   61
CuNPc-OnBu 855 55
  NiNPc-OnBu   854   48
  VONPc-Ph   843   45.5
  CuNPc-OiBuNO2   864   45
  VONPc-tBu   756   95
  ST173   861   61
  CR44(OH)2   835   49.5
  VONPc   836   250
相对于调色剂2的量,红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优选大于或等于0.1质量%且小于或等于2质量%,更优选大于或等于0.2质量%且小于或等于1质量%,进而更优选大于或等于0.3质量%且小于或等于0.7质量%。另外,该含量最优选约为0.5质量%。当含量小于0.2质量%时,使用本发明的调色剂2形成的红外线吸收图案可能难以通过机器读取。此外,含量大于或等于1质量%可能会对可见印刷中的颜色产生影响。然而,即使是含量小于0.2质量%,能够使用具有较高灵敏度的红外线吸收图案检测器的情况也是优选的。
红外线吸收剂的体均粒径优选小于或等于0.8μm,更优选小于或等于0.6μm,进而更优选小于或等于0.4μm。这是因为红外线的有效吸收需要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另外,红外线吸收剂的体均粒径优选大于或等于0.05μm。其原因在于,如果红外线吸收剂的体均粒径小于0.05μm,则相对于红外线的波长,粒径过小,从而当调色剂2中红外线吸收剂的量的分布不均匀时,红外线吸收的灵敏度有时会降低。
在这里,红外线吸收剂的体均粒径采用激光衍射粒度分布测量仪(商品名:LA-700,堀场制作所制造)测量。测量方法包括准备处于分散溶液状态的以固体计大约2g红外线吸收剂,向其中加入离子交换水至40ml,将所得溶液置入槽中至适当浓度,放置两分钟后,测量槽中溶液达到充分稳定时的溶液浓度。将每个区段获得的体均粒径从小体均粒径起累积,并将累积至50%时定义为体均粒径。
此外,在本发明的调色剂2中,除了上述红外线吸收剂之外,可以组合使用其它红外线吸收剂。其它红外线吸收剂包括在波长为800nm~2000nm的范围内的近红外区域显示至少一个强光吸收峰的物质。无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这些红外线吸收剂均可使用。可用的具体实例包括已知的红外线吸收剂和包含例如花青化合物、部花青化合物、苯硫酚类金属络合物、巯基酚类金属络合物、芳香族二胺类金属络合物、二铵鎓化合物、铵化合物、镍络合物、酞菁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萘酞菁类化合物等的红外线吸收剂。
<粘合剂树脂>
本发明的调色剂可以使用已知的粘合剂树脂。
粘合剂树脂的主要成分优选聚酯和聚烯烃,并且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苯乙烯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苯乙烯和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聚氯乙烯、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醋酸乙烯酯、硅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聚酰胺树脂、呋喃树脂、环氧树脂、二甲苯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萜烯树酯、氧茚(cumaroneindene)树脂、石油类树脂和聚醚型多元醇树脂等。从耐用性和半透明度等方面来看,优选使用聚酯类树脂或降冰片烯聚烯烃树脂。
粘合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Tg)优选为50℃~120℃,更优选为60℃~110℃。如果玻璃化转变点低于50℃,则存储稳定性或定影后调色剂图像的存储稳定性有时会出现问题。如果玻璃化转变点高于120℃,则有时无法获得低温定影性能。
此处,粘合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Tg)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商品名:DSC-50,岛津制作所制造)在3℃/分钟的升温速率下测量,将玻璃化转变点(Tg)定义为吸热部分中基线和上升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处的温度。
<其它成分>
可以根据其用途适当选择其它成分,将其作为添加剂加入本发明的调色剂中,这些成分不受特别限制。
然而,考虑到添加剂的添加效果,本发明的调色剂1中的添加剂优选不会使调色剂对波长为400nm~700nm的可见光的吸收加强的添加剂。
具体说来,例如可以根据需要向本发明的调色剂中添加防粘剂。
防粘剂不受特别限制,只要是已知的防粘剂即可。具体实例包括酯蜡、聚乙烯、聚丙烯以及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共聚物(它们是最优选使用的);蜡,如聚甘油蜡、微晶蜡、石蜡、巴西棕榈蜡、沙索蜡(Sasol wax)、褐煤酸酯蜡、脱酸巴西棕榈蜡;饱和脂肪酸,如棕榈酸、硬脂酸、褐煤酸;不饱和脂肪酸,如巴西烯酸、桐酸和香草酸(valinaric acid)等;饱和醇,如硬脂醇、芳烷醇、二十二醇、巴西棕榈醇、蜡醇、蜂花醇或具有含更长链的烷基的长链烷基醇;多元醇,如山梨糖醇;脂肪酰胺,如亚油酸酰胺、油酸酰胺和月桂酸酰胺;饱和脂肪酸双酰胺,如亚甲基二硬脂酸酰胺、亚乙基二癸酸酰胺、亚乙基二月桂酸酰胺和六亚甲基二硬脂酸酰胺;不饱和脂肪酸酰胺,如亚乙基二油酸酰胺、六亚甲基二油酸酰胺、N,N’-二油烯基己二酸酰胺和N,N’-二油烯基癸二酸酰胺;芳香族二酰胺,如间二甲苯-二-硬脂酸酰胺和N,N’-二硬脂基间苯二甲酸酰胺;脂肪酸金属盐(通常称作金属皂),如硬脂酸钙、月桂酸钙、硬脂酸锌和硬脂酸镁;通过将诸如苯乙烯或丙烯酸等乙烯基单体接枝到脂肪酸烃类蜡上而生成的蜡;脂肪酸和多元醇的部分酯化质,如山嵛酸单甘油酯;通过向植物油脂加氢获得的具有羟基的甲基酯化合物等。这些防粘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防粘剂的熔点优选大于或等于50℃,更优选大于或等于60℃。当防粘剂的熔点低于50℃时,存储稳定性可能会变差,或者可能会引起调色剂结块。从防污损性的角度来看,防粘剂的熔点优选小于或等于110℃,更优选小于或等于100℃。
此处,防粘剂的熔点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商品名:DSC-50,岛津制作所制造)在3℃/分钟的升温速率下测量,将熔点定义为吸热峰顶点处的温度。
相对于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防粘剂的含量优选在3重量份~20重量份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重量份~18重量份的范围内。相对于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当防粘剂的含量小于3重量份时,添加防粘剂不会产生效果,并且在高温下有时会导致热污损。另一方面,相对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当防粘剂的含量大于20重量份时,对充电性能会产生不利影响。除此之外,由于调色剂的机械强度降低,调色剂很容易因受到显影装置内部的应力而破坏,因此有时会引起浪费载体等问题。
此外,本发明的调色剂2可以包含着色剂。着色剂不受特别限制,任何染料、颜料等均可使用。可用的彩色调色剂的实例包括喹吖啶酮(红色)、酞菁(蓝色等)、恩醌(红色)、双偶氮(红色或黄色)、单偶氮(红色)、酰苯胺类化合物(黄色)、联苯胺(黄色)、苯并咪唑酮(黄色)、卤化酞菁(绿色)等。得到广泛使用的黑色调色剂可以包括黑色染料和颜料,如炭黑、苯胺黑染料、铁酸盐和磁铁矿等。
然而,在将本发明的调色剂2用作不可见调色剂时,优选为不包含着色剂的形式。
在本发明的调色剂中,调色剂颗粒和白色无机颗粒的混合物可以用于流动性改善剂等。相对于100重量份调色剂颗粒,向该调色剂颗粒中混入的白色颗粒的比例优选在0.01重量份~5重量份(包括这两个边界)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01重量份~2.0重量份(包括这两个边界)范围内。例如,这类无机细粉包括二氧化硅细粉、氧化铝、二氧化钛、钛酸钡、钛酸镁、钛酸钙、钛酸锶、氧化锌、硅砂、粘土、云母、硅灰石、硅藻土、氧化铬、氧化铈、氧化铁红、三氧化二锑、氧化镁、氧化锆、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钙、碳化硅、氮化硅等;从不损失亮度的角度来看,特别优选折射率比粘合剂树脂的折射率小的二氧化硅细粉。另外,可以将诸如二氧化硅、钛、树脂细粉或氧化铝等已知材料与其一起使用。此外,可以向其中加入作为清洁活化剂的以硬脂酸锌为代表的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或氟类高分子量物质的粉末。
可以对二氧化硅颗粒进行各种表面处理。此类优选使用的经过表面处理的二氧化硅颗粒包括使用例如硅烷偶联剂、钛偶联剂、硅油等进行过表面处理的二氧化硅颗粒。
此外,还可以向本发明的调色剂中加入电荷控制剂。可用的实例包括已知的杯芳烃、苯胺黑类染料、季铵盐、含有氨基的聚合物、含有金属的偶氮染料、水杨酸的络合物、酚化合物、偶氮铬类物质、偶氮锌物质等。
另外,如果需要,还可以向调色剂中加入已知的外用添加剂,具体说来,其实例包括无机颗粒、有机颗粒等。
外用添加剂中使用的无机颗粒包括例如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钛酸钡、钛酸镁、钛酸钙、钛酸锶、氧化锌、硅砂、粘土、云母、硅灰石、硅藻土、氯化铈、氧化铁红、氧化铬、氧化铈、三氧化二锑、氧化镁、氧化锆、碳化硅、氮化硅等。其中,优选二氧化硅颗粒和二氧化钛颗粒,特别优选经疏水性处理的颗粒。
外用添加剂中使用的无机颗粒通常用于改善流动性的目的。无机颗粒的一次粒径(体均粒径)优选在1nm~200nm的范围内,相对于100重量份调色剂颗粒,其添加量优选在0.01重量份~20重量份的范围内。
现在,使用激光衍射粒度分布测量仪(商品名:LA-700,堀场制作所制造)测量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调色剂1相关的无机颗粒的体均粒径。具体说来,测量方法包括,首先,向50ml 5%的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钠的水溶液中加入2g测量样品,通过超声分散设备(1,000Hz)将所得物质分散2分钟,以制备试样,再将所得试样置入槽中,放置2分钟后,测量槽中试样达到充分稳定时的试样浓度。将每个区段获得的体均粒径从小体均粒径起累积,并将累积50%时定义为体均粒径。
在此,可以通过与确定上述红外线吸收剂的体均粒径相似的方法,来确定与第二方面的调色剂2相关的无机颗粒的体均粒径。
有机颗粒通常用于改善清洁性能和转印性能的目的,其具体实例包括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二氟乙烯等。
<生产调色剂1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调色剂1的生产中,可以采用常用的捏合粉碎法、湿式粒化法等。此处,可以使用的湿式粒化法包括悬浮聚合法、乳化聚合法、乳化聚合聚集法、无皂乳化聚合法、非水分散聚合法、原位聚合法、界面聚合法、乳化分散粒化法等。
通过捏合粉碎法生产本发明的调色剂1包括使用亨舍尔混合机、球磨机等充分混合粘合剂树脂和红外线吸收剂以及根据需要的其它添加剂等,使用诸如加热辊、捏合机或挤出机等加热捏合机熔融捏合所得混合物,使树脂相互混合,再向其中分散或溶解红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等,然后在冷却固化后将所得材料粉碎或分级,以便能够获得调色剂1。
向调色剂1中加入红外线吸收剂时,除了将红外线吸收剂分散到调色剂1中以实现上述添加之外,还可以将红外线吸收剂吸附或附着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
<生产调色剂2的方法>
本发明的调色剂2适合通过在酸性或碱性水性介质中形成调色剂颗粒的湿式生产法,例如聚集融合法、悬浮聚合法、溶解悬浮粒化法、溶解悬浮法、溶解乳化聚集融合法等来生产,其中优选聚集融合法。
聚集融合法会抑制聚集系统离子平衡的破坏,从而使得容易控制聚集速度;悬浮聚合法会抑制阻聚作用的产生,从而特别能够容易地控制粒径;溶解悬浮粒化法或溶解乳化聚集融合法使得能够在粒化或乳化期间提供颗粒稳定性。
聚集融合法是包括下述步骤的生产方法:混合例如其中分散有聚酯树脂颗粒的树脂颗粒分散液、其中分散有红外线吸收颗粒的红外线吸收剂颗粒分散液和其中分散有防粘剂颗粒的防粘剂颗粒分散液以形成树脂颗粒、红外线吸收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的聚集颗粒的聚集步骤;通过调整聚集体系中的pH终止聚集增长的终止步骤;和将聚集颗粒加热到等于或高于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点的温度,以使其熔融、合并的熔融合并步骤。另外,如果需要,聚集融合法还可以包括:在聚集步骤之后,加入其它树脂颗粒,使所述颗粒附着在聚集颗粒表面上的壳形成步骤。
具体说来,该方法包括:使用借助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散有树脂颗粒的树脂颗粒分散液,使借助与前述离子表面活性剂极性相反的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散有红外线吸收剂颗粒的红外线吸收剂颗粒分散液等混合,以便形成杂聚集,根据需要,加入其它树脂颗粒的分散液,从而使其它树脂颗粒附着并聚集在聚集颗粒表面,终止聚集增长以形成具有调色剂直径的聚集颗粒,将聚集颗粒加热到等于或高于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点的温度,从而使聚集体熔融合并,然后洗涤、干燥所得物质。
下面将在上述聚集融合法的一个实例中详细说明各个步骤。
(聚集步骤)
在聚集步骤中,首先制备树脂颗粒分散液、红外线吸收剂颗粒分散液和防粘剂颗粒分散液。
树脂颗粒分散液采用已知的相转化法或下述方法来制备:将树脂颗粒加热到等于或高于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的温度,然后通过机械剪切力乳化所述溶液。此时,可以向其中加入离子表面活性剂。
红外线吸收剂颗粒分散液通过使用离子表面活性剂将红外线吸收剂颗粒分散到溶剂中来制备。
防粘剂颗粒分散液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将防粘剂与大分子电解质(例如离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酸、高分子碱等)分散在水中,将防粘剂颗粒加热到等于或高于防粘剂熔点的温度,并使用具有高剪切力的均化器或压力排出型分散机使其粒化。
接下来,混合树脂颗粒分散液、红外线吸收剂颗粒分散液和防粘剂颗粒分散液,然后杂聚集着色剂颗粒和防粘剂颗粒,以形成直径基本等于所需调色剂直径的聚集颗粒(核聚集颗粒)。
(壳形成步骤)
壳形成步骤包括通过使用其中含有树脂颗粒的树脂颗粒分散液将树脂颗粒附着在核聚集颗粒的表面,以形成具有所需厚度的涂层(壳层),获得具有在核聚集颗粒表面上形成了壳层的核/壳结构的聚集颗粒(核/壳聚集颗粒)。
另外,聚集步骤和壳形成步骤还可以在各阶段中各自重复多次。
此处,在聚集步骤和壳形成步骤中使用的树脂颗粒、红外线吸收颗粒和防粘剂颗粒的体均粒径优选小于或等于1μm,更优选在100nm~300nm的范围内,以便达到易于将调色剂直径和粒度分布调整到所需值的目的。
这些树脂颗粒、红外线吸收颗粒和防粘剂颗粒的体均粒径可以通过与确定上述红外吸收剂的体均粒径的方法相似的方法来确定。
(终止步骤)
终止步骤涉及调整聚集系统中的pH,以终止颗粒的聚集增长。
(熔融合并步骤)
熔融合并步骤包括,在溶液中,将通过聚集步骤和根据需要进行的壳形成步骤获得的聚集颗粒加热到等于或高于聚集颗粒中所包含的树脂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然后熔融合并颗粒以获得调色剂。
在这里,如果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树脂,则将所述树脂加热到等于或高于具有最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其它步骤)
完成聚集和融合步骤之后,通过任意清洁步骤、固/液分离步骤和干燥步骤获得所需调色剂。从充电性能方面考虑,清洁步骤优选包括使用离子交换水进行充分的置换清洁。另外,固/液分离步骤不受特别限制,从生产性方面考虑,优选采用吸滤、压滤等方法。此外,干燥步骤的方式不受特别限制,从生产性的方面考虑,优选采用冷冻干燥、快速喷射干燥(flash jet drying)、流化干燥、振动型流化干燥等方式。
(其它处理)
另外,上述聚集融合法有时可以通过共同混合以聚集来进行。具体实例是,在聚集步骤的早期阶段,预先使每种极性的离子分散剂的量平衡移动的方法。更具体说,其实例为包含下述操作的方法:离子中和至少一种金属盐的聚合物,在低于玻璃化转变点的温度下形成第一阶段的母聚集体,稳定该母聚集颗粒,作为第二阶段,加入第二阶段添加用树脂颗粒分散液,该分散液经过了以补偿平衡移动的极性和量的分散剂的处理,根据需要,将溶液在稍低于母聚集颗粒或第二阶段添加用树脂颗粒分散液中所包含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的温度下略微加热,升高温度使其稳定,然后将溶液加热到等于或高于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便在使第二添加用树脂颗粒附着在母聚集颗粒表面的同时进行合并。此外,还可以将该聚集的逐步操作重复多次。
金属盐的聚合物适合是四价铝盐聚合物,或四价铝盐聚合物和三价铝盐聚合物的混合物。具体说来,其实例包括诸如硝酸钙等无机金属盐或诸如聚氯化铝等无机金属盐聚合物。另外,优选以下述方式加入金属盐聚合物:相对于颗粒分散液的总量,所述聚合物的浓度为0.11重量%~0.25重量%。
当将红外线吸收剂加入调色剂2时,除了如上所述将红外线吸收剂加入到调色剂2的内部之外,还可以将红外线吸收剂附着或固定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
<调色剂1的物理性质>
在如上所述生产的本发明的调色剂1中,该调色剂的体均粒径(D50V)优选在3μm~10μm(包括这两个边界)的范围内,更优选在4μm~8μm(包括这两个边界)的范围内。另外,体均粒径(D50V)与数均粒径(D50P)的比例(D50V/D50P)优选在1.0~1.25之间。使用具有这种小而匹配的粒径的调色剂使得可以防止调色剂充电性能的改变,从而减少所形成的图像中的雾状模糊,同时还可以改善调色剂的定影性能。此外,还可以改善所形成的图像中的细线再现性和点再现性。
在这里,在评价调色剂1的体均粒径和数均粒径时,粒径是通过使用ISOTON-II(Beckman Coulter,Inc.制造)作为电解质溶液、利用CoulterMultisizer II型(Beckman Coulter,Inc.制造)作为测量设备来确定的。
测量方法包括,将0.5mg~50mg测量样品加入2ml 5%的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优选为烷基苯磺酸钠,将该所得溶液加入到100ml~150ml上述电解质中,通过使用超声分散装置,对其中悬浮有该测量样品的该电解质溶液进行分散处理约1分钟,然后使用上述Coulter Multisizer II型、通过孔径为100μm的孔确定在2.0μm~60μm范围内的颗粒的粒度分布。测量的颗粒数为50,000。
对于所测量的粒度分布,将关于体积和数量的累积分布各自从小直径侧起在所划分的颗粒范围(区段)中进行绘制。将体积累积为50%处的粒径定义为体均粒径(D50V)。
另一方面,当调色剂颗粒通过使用上述湿式粒化法生产时,调色剂1的颗粒的形状系数SF1优选在110~135的范围内。
在这里,上述调色剂的形状系数SF1通过下述方法获得:将分散在载玻片上的调色剂颗粒或调色剂的光学显微镜图像通过摄像机输入Luzex图像分析仪中,测量50个或50个以上调色剂的最大长度和投影面积,按照以下方程(1)进行计算,并算出它们的平均值。
SF1=(ML2/A)×(π/4)×100...(1)
其中ML表示调色剂颗粒的最大长度,A表示调色剂颗粒的投影面积。
<调色剂2的物理性质>
在使用上述方法生产的本发明的调色剂2中,该调色剂的体均粒径(D50V)优选在3μm~10μm(包括这两个边界)的范围内,更优选在4μm~8μm(包括这两个边界)的范围内。另外,体均粒径(D50V)与数均粒径(D50P)的比例(D50V/D50P)优选为1.0~1.25。使用具有这种小而匹配的粒径的调色剂使得可以防止调色剂充电性能的改变,从而减少所形成的图像中的雾状模糊,同时还可以改善调色剂的定影性能。此外,还可以改善所形成的图像中的细线再现性和点再现性。
在这里,调色剂2的体均粒径(D50V)、数均粒径(D50P)和体均粒度分布(GSDV)的评价方法如下。
向2ml 5%优选以烷基苯磺酸钠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加入0.5mg~50mg测量样品,并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00ml~150ml电解液。使用ISOTON-II(Beckman Coulter,Inc.制造)作为电解液。
接下来,使用超声分散装置,对其中悬浮有该测量样品的该电解质溶液进行分散处理约1分钟,然后使用Coulter Multisizer II型(BeckmanCoulter,Inc.制造)作为测量装置、通过孔径为100μm的孔确定在2.0μm~60μm范围内颗粒的粒度分布。测量的颗粒数为50,000。
对于所测量的粒度分布,将关于体积和数量的累积分布各自从小直径侧起在所划分的颗粒范围(区段)中进行绘制。将体积累积为50%处的粒径定义为体均粒径(D50V),将数量累积为50%处的粒径定义为数均粒径(D50P)。
以同样方式,将体积累积为16%处的粒径定义为体均粒径D16V,将体积累积为84%处的粒径定义为体均粒径D84V,通过(D84V/D16V)1/2计算体均粒度分布(GSDV)。
[3]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
本发明的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至少包含本发明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1或调色剂2,根据需要,还可以包含载体。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下文有时简称为显影剂)。
载体不受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已知的载体。例如,载体可以包括具有树脂涂层的树脂涂布载体,在这种树脂涂布载体中,核表面涂覆有涂布树脂。另外,载体还可以包括树脂分散型载体,所述树脂分散型载体包含其上分散有导电材料的基体树脂。
例如,用于载体的涂布树脂和基体树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氯乙烯、聚乙烯醚、聚乙烯酮、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由有机硅氧烷键构成的直链硅树脂或其改性产物、氟树脂、聚酯、聚碳酸酯、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
所述导电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例如金属(例如金、银、铜等)、二氧化钛、氧化锌、硫化钡、硼酸铝、钛酸钾、氧化锡等。
载体的核包括磁性氧化物(例如铁酸盐、磁铁矿等)、玻璃珠等;为了以磁刷法使用载体,载体的核优选为磁性材料。载体的核的体均粒径优选在10μm~50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30μm~100μm的范围内。
在载体的核的表面上涂覆树脂的方法包括下述方法:通过将涂布树脂和根据需要的各种添加剂溶解在适当溶剂中制备涂层形成溶液,使用该涂层形成溶液进行涂布。所述溶剂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涂布树脂、涂布适合性等进行适当选择。
具体的树脂涂布方法包括(1)将载体的核浸入涂层形成溶液中的浸渍法,(2)将涂层形成溶液喷涂到载体的核表面上的喷涂法,(3)通过流动的空气向处于漂浮状态的载体的载体核表面喷涂涂层形成溶液的流化床法,(4)在捏合涂布机中混合载体的核和涂层形成溶液,然后除去溶剂的捏合涂布机法。
在其中含有载体的显影剂中,调色剂和载体的混合比例(调色剂:载体,重量比)优选在约1∶100~约30∶10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约3∶100~约20∶100的范围内。
[4]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盒和成像装置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盒(下文有时简称为盒)。本发明的盒能够安装在成像装置上并能够从所述成像装置上拆卸,并且至少容纳用于供应至设置在成像装置中的显影单元中的显影剂;所述显影剂是上述本发明的显影剂。
因此,在具有其中盒可以安装和拆卸的构造的成像装置中,利用容纳了含有本发明的调色剂1的显影剂的本发明的盒,使得可以在记录介质表面上形成人类视觉很难识别、但通过红外线吸收图案检测器可以很容易读取的红外线吸收图案。
可选择地,在具有其中盒可以安装和拆卸的构造的成像装置中,利用容纳了含有本发明的调色剂2的显影剂的本发明的盒,使得可以在记录介质表面上形成可读性良好、并且可读性基本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差的红外线吸收图像。
此外,本发明的成像装置至少包括静电潜像保持体、用于在静电潜像保持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用于通过使用显影剂使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用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单元和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定影上述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单元;所述显影剂是上述本发明的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
因此,利用本发明的使用含有本发明的调色剂1的显影剂的成像装置,可以在记录介质表面上形成人类视觉很难识别、但通过红外线吸收图案检测器可以很容易读取的红外线吸收图案。
可选择地,利用本发明的使用含有本发明的调色剂2的显影剂的成像装置,可以在记录介质表面上形成可读性良好、并且可读性基本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差的红外线吸收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成像装置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其如上所述至少包括静电潜像保持体、静电潜像形成单元、显影单元、转印单元和定影单元即可,也可以包括其它单元。
下面将参考附图,具体描述本发明的盒和成像装置。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的基本构造的截面示意图。图1中所示的成像装置10包括静电潜像保持体12、充电单元14、静电潜像形成单元16、显影单元18、转印单元20、清洁单元22、电荷清除单元24、定影单元26和盒28。
另外,显影单元18和盒28中所容纳的显影剂是本发明的显影剂。
虽然图1仅显示了容纳本发明的显影剂的显影单元18和盒28,但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同时提供容纳其它显影剂的显影单元和盒的构造。
图1所示的成像装置是具有下述构造的成像装置,在所述构造中,盒28是可安装/拆卸的,并且盒28通过显影剂供给管30与显影单元18相连。因此,在形成图像时,盒28中容纳的本发明的显影剂通过显影剂供给管30供应给显影单元18,从而可以长期使用本发明的显影剂进行成像。当盒28中容纳的显影剂的量变少时,可以更换该盒。
在静电潜像保持体12的周围附近,沿静电潜像保持体12的旋转方向(箭头A的方向)依次布置下述单元:用于使静电潜像保持体12表面均匀充电的充电单元14、用于在静电潜像保持体12表面上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16、用于为所形成的静电潜像提供本发明的显影剂的显影单元18、与静电潜像保持体12接触且能够随着沿箭头A方向旋转的静电潜像保持体12而沿箭头B方向从动旋转的鼓形转印单元20、与静电潜像保持体12表面接触的清洁装置22以及用于清除静电潜像保持体12表面上的电荷的电荷清除单元24。
可以将通过输送单元(未显示)从与箭头C方向相反侧沿箭头C方向输送的记录介质50插入在静电潜像保持体12和转印单元20之间。容纳有热源(未显示)的定影单元26布置于静电潜像保持体12的箭头C方向侧,压力接触部分32布置于定影单元26中。另外,可以将在静电潜像保持体12和转印单元20之间通过的记录介质50沿箭头C方向插入该压力接触部分32中。
作为静电潜像保持体12,例如可以使用感光体、介电记录体等。
作为感光体,例如可以使用具有单层结构的感光体、具有多层结构的感光体等。作为感光体的材料,可以考虑使用硒、无定形硅等的无机感光体材料和有机感光体材料等。
充电单元14可以使用已知单元,如采用辊、刷、膜、橡胶刀等的导电性或半导电性接触充电装置,或者诸如利用电晕放电的电晕管充电或栅式电晕充电管(scorotron)充电等非接触型充电装置。
除了曝光单元之外,静电潜像形成单元16还可以使用任何传统已知的单元,例如,能够形成可以在记录介质表面上的所需位置形成调色剂图像的信号的单元。
曝光单元可以使用传统已知的曝光单元,如半导体激光器和扫描装置的组合、包含光学系统的激光扫描写入装置或LED头。为了获得创建具有高分辨率的曝光图像的优选方面,优选使用激光扫描写入装置或LED头。
转印单元20可以使用传统已知的单元,具体包括例如通过利用施加有电场的导电或半导电辊、刷、膜、橡胶刀等在静电潜像保持体12和记录介质50之间创建电场,并转印由经充电的调色剂颗粒构成的调色剂图像的单元,以及通过利用电晕放电的电晕管充电器或栅式电晕充电管(scorotron)充电器使记录介质50的背面电晕充电,并转印由经充电的调色剂颗粒构成的调色剂图像的单元。
另外,转印单元20也可以使用二次转印单元。换言之,二次转印单元(未显示)是将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后,再将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体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50上的单元。
清洁单元22包括例如清洁刮刀、清洁刷等。
静电荷移除单元24包括例如钨丝灯、LED等。
定影单元26可以使用例如由例如加热辊和加压辊构成的通过加热加压来定影调色剂图像的热定影装置、使用闪光灯(flush lamp)等通过光照加热调色剂图像以进行定影的光学定影装置或其它单元。
记录介质50不受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包括普通纸或光泽纸的传统已知的介质。另外,记录介质还可以使用在基材内部或顶部具有图像接收层的介质。
下面将描述使用成像装置10形成图像。调色剂图像如下形成:首先随着静电潜像保持体12沿箭头A方向转动,利用充电单元14对静电潜像保持体12的表面进行充电,通过静电潜像形成单元16在经充电的静电潜像保持体12的表面上形成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静电潜像,然后对应于静电潜像的色彩信息,由显影单元18向静电潜像保持体12的表面供应本发明的显影剂。
接下来,随着静电潜像保持体12沿箭头A方向的转动,在静电潜像保持体12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将被移动到静电潜像保持体12与转印单元20的接触部分。此时,记录介质50通过纸张输送辊(未显示)沿箭头C方向插入接触部分,然后,通过施加在静电潜像保持体12和转印单元20之间的电压,在该接触部分将形成在静电潜像保持体12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50的表面上。
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单元20上之后,使用清洁单元22的清洁刮刀除去残存在静电潜像保持体12表面上的调色剂,其上的电荷将由电荷清除单元24除去。
表面上以此方式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50将被输送到定影单元26的压接部分32,并在通过压接部分32时,用定影单元26加热记录介质50,在所述定影单元26中,其表面在压接部分32处已经被其内藏的热源(未显示)所加热。此时,通过定影记录介质50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来形成图像。
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绝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测量方法]
<测量体均粒径的方法(待测粒径大于或等于2μm的情况)>
如上所述,当待测粒径大于或等于2μm时,使用Coulter Multisizer II(Beckmann-Coulter,Inc.制造)测量仪测量颗粒的体均粒径。作为电解质溶液,可以使用ISOTON-II(Beckman Coulter,Inc.制造)。
测量方法包括,将0.5mg~50mg测量样品加入2ml 5%的作为分散剂的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优选为烷基苯磺酸钠,将该溶液加入到100ml~150ml上述电解液中,通过使用超声分散装置,对其中悬浮有该测量样品的电解质溶液进行分散处理约1分钟,然后使用上述Coulter Multisizer II型、通过孔径为100μm的孔确定在2.0μm~60μm范围内的颗粒的粒度分布。测量的颗粒数为50,000。
对于所测量的粒度分布,将关于体积的累积分布各自从小直径起在所划分的颗粒范围(区段)中进行绘制。将体积累积为50%处的粒径定义为体均粒径。
<测量体均粒径的方法(待测粒径小于2μm的情况)>
如上所述,当待测粒径小于2μm时,通过激光衍射粒度分布测量仪(商品名:LA-700,堀场制作所制造)测量颗粒的体均粒径。
测量方法包括准备处于分散溶液状态的以固体计大约2g样品,向其中加入离子交换水至约40ml,将所得溶液置入槽中至适当浓度,放置两分钟后,测量槽中溶液达到充分稳定时的溶液浓度。
将每个区段获得的体均粒径从小体均粒径起累积,并将累积至50%时定义为体均粒径。
测量诸如外用添加剂等粉末时,将2g测量样品加入到50ml 5%的表面活性剂(优选为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中,通过使用超声分散装置(1,000Hz)将所得物质分散2分钟以制备样品,然后采用与上述分散液的情况类似的方法测量样品。
<熔点和玻璃化转变点的测量方法>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商品名:DSC-50,岛津制作所制造)以3℃/分钟的升温速率确定玻璃化转变点(Tg)和熔点。将玻璃化转变点定义为吸热部分中基线和上升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处的温度,将熔点定义为吸热峰顶点处的温度。
下面描述关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中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1的实施例和比较例。
[实施例1]
<红外线吸收剂A的生产>
混合作为原材料的4.0重量份2,3-二氰基-1-苯基萘(由上述结构式(2)表示的化合物)、0.3重量份三氯化氧钒、1.2重量份1,8-二氮杂双环[5.4.0]-7-十一碳烯和20重量份正氨基醇,然后在加热回流下将所得物质搅拌6小时。冷却后,将所得混合物注入到100mL甲醇中,并滤出沉淀。接下来,将该沉淀放入纯水中,煮沸并洗涤,然后通过柱色谱提纯;由此合成上述“由结构式(1)表示的化合物”。
对所得化合物进行酸糊处理,由此经微粉化处理至理想粒径;由此获得红外线吸收剂A。具体说来,该过程包括将红外线吸收剂A溶解在96%的浓硫酸(重量为红外线吸收剂A重量的120倍)中,以制备溶液a1,将该溶液a1滴入使用搅拌器搅拌的纯水中(25℃,体积为溶液a1体积的20倍),以此获得红外线吸收剂A的细粉。滤出该粉末并用纯水洗涤,干燥除去残存的硫酸。
最终获得的红外线吸收剂A的体均粒径为0.14μm。
<调色剂A的生产>
首先,将2.0mol聚氧丙烯(2)-2,2-二(4-羟苯基)丙烷、1.5mol聚氧乙烯(2)-2,2-二(4-羟苯基)丙烷、2.46mol 1,3-丁二醇、0.12mol Epicoat 1001(Japan Epoxy Resin Co.Ltd.)、3.6mol对苯二甲酸、1.8mol间苯二甲酸、0.1mol苯偏三酸酐和2.3g氧化正丁基锡放在3升的四口玻璃烧瓶中,在该烧瓶上安装有温度计、搅拌棒、流下式冷凝器和氮气供应管。将该烧瓶配置在电热套中,在220℃在搅拌下在氮气流中进行反应。当温度达到软化点114℃时,缩聚反应完成;获得透明的淡黄绿色固体聚酯树脂,该聚酯树脂显示了30mg/KOH的酸值,且软化温度为114℃。
向通过上述方法生产的作为粘合剂树脂的聚酯树脂中加入0.8%的杯芳烃化合物(商品名:E-89,Orient Chemical Industries,Ltd.)和0.5%的红外线吸收剂A,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商品名:PCM-30,Ikegai Corp.)熔融捏合所得物质。然后,使用由喷射磨和DS分级设备(NipponPneumatic MFG.Co.,Ltd.)构成的粉碎和分级装置将该材料精细粉碎;由此获得调色剂母体A。
使用亨舍尔混合机向100重量份调色剂母体A中加入0.35重量份作为外用剂的疏水性二氧化硅(商品名:H-2000,Clariant Corp.制造);由此获得调色剂A。
[实施例2]
<红外线吸收剂B的生产>
除了进行ultimizer处理来代替酸糊处理作为粉碎处理之外,使用与红外线吸收剂A的情况中相同的方法得到红外线吸收剂B。(具体地,使用Ultimizer-HJP-2500,在压力为230MPa下,对10重量%的红外线吸收剂和10重量份的分散剂(商品名:Newlex Paste H,NOF Corporation制造)的水溶液进行20Pass处理(32分钟);由此获得颗粒。)
这样获得的红外线吸收剂B的体均粒径为0.32μm。
<调色剂B的生产>
除了使用红外线吸收剂B代替红外线吸收剂A之外,使用与生产调色剂A相同的方法获得调色剂B。
[比较例1]
<红外线吸收剂P的生产>
除了将作为红外线吸收剂原材料的2,3-二氰基-苯基萘改为2,3-二氰基萘之外,使用与红外线吸收剂A的情况相同的方法获得红外线吸收剂P。
这样获得的红外线吸收剂P的体均粒径为0.13μm。
<调色剂P的生产>
除了使用红外线吸收剂P代替红外线吸收剂A之外,使用与生产调色剂A相同的方法获得调色剂P。
[评价调色剂的方法]
将所获得的调色剂(调色剂A、调色剂B或调色剂P)与平均粒径为40μm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Mn-Mg铁酸盐载体相混合,使调色剂浓度为5.5%,由此制成显影剂。将所得显影剂供应给DocuColor 1250(参考号;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的改造机,(具有拆除了黑色和彩色显影部件,并装入了不可见调色剂用显影剂的构成);以此形成图像。
在成像中,在记录介质上使用等量的调色剂(调色剂A、调色剂B和调色剂P),通过显影生成调色剂未定影图像(1英寸见方,实心),然后将得到的记录介质放在130℃的烘箱中加热10分钟,以制备调色剂定影图像。
为测量调色剂定影图像的反射率,使用自动记录分光光度计(商品名:U-4100,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前日制产业株式会社)制造)、分光反射计(商品名:V-570,日本分光社制造)等测量形成了调色剂定影图像的区域。
实施例1和实施例2以及比较例1中获得的调色剂定影图像的反射率谱分别如图2至图4所示。
从这些结果(图2至图4)可以看出,与比较例相比,即使当形成在850nm的近红外波长处反射率较低(吸光度较高)的图像时,实施例也能够保持较高的可见区域(400nm~700nm,特别是400nm~500nm)的反射率(较低的吸光度)。因此,与比较例相比,实施例使得可以形成人类视觉很难识别且通过红外线吸收图案检测器容易读取的图像。
下面描述关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2的实施例和比较例。
[实施例3]
<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A’的制备>
混合0.5重量份上述红外线吸收剂“VONPc-Ph”(Sigma-Aldrich Inc.制造)、0.5重量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和99重量份离子交换水,并使用均化器(商品名:Ultratalux T50,IKA Co.,Ltd.制造)将所得溶液分散10分钟,随后使用循环超声分散装置(商品名:RUS-600TCVP,日本精机制作所制造)进行分散;结果获得了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A’。
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A’中所得红外线吸收剂的体均粒径为0.13μm,红外线吸收剂的固体成分比例为0.5重量%。
<树脂颗粒分散液A’的制备>
向加热干燥的三口烧瓶中放入65重量份己二酸二甲酯、183重量份对苯二甲酸二甲酯、223重量份双酚A-氧化乙烯加合物、38重量份乙二醇和0.07重量份钛酸四丁氧基酯,然后通过在170℃~220℃加热180分钟使所得物质进行酯交换反应。
接下来,在220℃、压力为0.13kPa~1.33kPa(1托~10托)的条件下继续反应60分钟,由此获得聚酯树脂A’。
然后,混合115重量份聚酯树脂A’、180重量份去离子水、5重量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商品名:Neogen RK,第一工业制药(株)制造),并将所得物质加热到120℃,再使用均化器(商品名:Ultraturrax T50,IKA Co.,Ltd.制造)进行充分分散。使用压力吐出型Gaulin均化器将所得混合物分散处理1小时后,制得树脂颗粒分散液A’(树脂颗粒浓度:40重量%)。体均粒径为0.24μm。
<防粘剂分散液A’的制备>
混合100重量份Fischer-Tropsch Wax FNP92(熔点:92℃,日本精蜡社制造)、3.6重量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商品名:Neogen R,第一工业制药(株)制造)和400重量份离子交换水,将所得混合物加热到100℃,然后用均化器(商品名:Ultraturrax T50,IKA Co.,Ltd.制造)充分分散,随后使用压力吐出型Gaulin均化器进行分散处理,由此获得防粘剂分散液A′。
在这样获得的防粘剂分散液A’中防粘剂的体均粒径为0.23μm,防粘剂分散液A’中的固体成分比例为20重量%。
<调色剂A’的生产>
将295重量份树脂颗粒分散液A′、36重量份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A’、92重量份防粘剂分散液A’和600重量份去离子水放在圆底不锈钢烧瓶中,然后使用Ultraturrax T50混合并分散所得溶液。
接下来,向其中加入0.36重量份聚氯化铝,使用Ultraturrax继续进行分散操作。另外,在搅拌该烧瓶的同时,使用加热油浴以3℃/分钟的升温速率将其从30℃加热到52℃。将该溶液在52℃下保持3小时后,向其中缓缓加入140重量份树脂颗粒分散液A’。
接下来,使用0.5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将体系的pH调整为8.5,然后密封该不锈钢烧瓶。在通过使用磁子连续搅拌的条件下,将该溶液加热到93℃并保持3小时。
反应完成后,将溶液冷却、过滤并使用离子交换水充分洗涤,然后通过Nutsche吸滤分离固体和液体。将该固体再次分散到3L 40℃的离子交换水中,然后以300rpm搅拌并洗涤15分钟。
重复该操作5次,当滤液的pH为7.00时,其导电性为8.8μS/cm,其表面张力为71.0Nm,使用No 5A滤纸,通过Nutsche吸滤利用No 5A滤纸分离固体和液体。然后连续真空干燥12小时。
[实施例4]
<调色剂B’的生产>
除了对调色剂生产条件进行下述更改之外,使用与生产调色剂A’相同的方法获得调色剂B’。
将聚氯化铝由0.36重量份改为0.26重量份,将加热到52℃并在该温度保持3小时改为加热到54℃并在该温度保持3小时。
[实施例5]
<调色剂C’的生产>
除了对调色剂生产条件进行下述更改之外,使用与生产调色剂A’相同的方法获得调色剂C’。
将以3℃/分钟从30℃加热到52℃改为以2℃/分钟从30℃加热到42℃,然后以0.5℃/分钟从42℃加热到52℃。
[实施例6]
<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D’的制备>
除了使用0.5重量份上述红外线吸收剂“VONPc-OnBu”(Sigma-Aldrich Inc.制造)代替红外线吸收剂“VONPc-Ph”之外,使用与制备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A’相同的方法获得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D’。体均粒径为0.12μm,固体成分比例为0.5重量%。
<调色剂D’的生产>
除了使用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D’代替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A’之外,使用与生产调色剂C’相同的方法获得调色剂D’。
[实施例7]
<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E’的制备>
除了使用0.5重量份上述红外线吸收剂“H2NPc-OnBu”(Sigma-Aldrich Inc.制造)代替红外线吸收剂“VONPc-Ph”之外,使用与制备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A’相同的方法获得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E’。体均粒径为0.11μm,固体成分比例为0.5重量%。
<调色剂E’的生产>
除了使用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E’代替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A’之外,使用与生产调色剂C’相同的方法获得调色剂E’。
[实施例8]
<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F’的制备>
除了使用0.5重量份上述红外线吸收剂“ST 173”(Sigma-Aldrich Inc.制造)代替红外线吸收剂“VONPc-Ph”之外,使用与制备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A’相同的方法获得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F’。体均粒径为0.15μm,固体成分比例为0.5重量%。
<调色剂F’的生产>
除了使用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F’代替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A’之外,使用与生产调色剂C’相同的方法获得调色剂F’。
[比较例2]
<调色剂P’的生产>
除了对调色剂生产条件进行以下更改之外,使用与生产调色剂A’相同的方法获得调色剂P’。
将聚氯化铝由0.36重量份改为0.30重量份,将以3℃/分钟从30℃加热到52℃改为以5℃/分钟从30℃加热到52℃。
[比较例3]
<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Q’的制备>
除了使用0.5重量份上述红外线吸收剂“VONPc”(山本化成制造)代替红外线吸收剂“VONPc-Ph”之外,使用与制备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A’相同的方法获得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Q’。体均粒径为0.12μm,固体成分比例为0.5重量%。
<调色剂Q’的生产>
除了使用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Q’代替红外线吸收剂分散液A’之外,使用与生产调色剂A’相同的方法获得调色剂Q’。
[外用调色剂的生产]
向50重量份上述生产的调色剂中加入0.21重量份疏水性二氧化硅(TS720,Cabot Corporation制造),使用样品磨混合所得物质,由此生产外用调色剂。
[显影剂的制备]
向平均粒径为50μm且其上涂覆有1重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综研化学社制造)的铁酸盐载体中称量加入上述外用调色剂,使所述调色剂的浓度为5重量%,使用球磨机将所得物质搅拌并混合5分钟;由此制备显影剂。
[评价方法]
将如此获得的显影剂放入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的DocuPrint C2220(下文有时简称为“DPC2220”)中,并形成定影图像。
该图像由100条以0.2mm的间距排布的0.2mm×10mm的细线构成,即,在该图像中,将细线水平排列。
按照下述方法评价这样获得的图像。结果如表2所示。
-调色剂图像刚形成后的可读性评价-
将也发射近红外波长区域中的光的环形LED光源(商品名:LEB-3012CE,京都电气制造)放在成像面正上方10cm处,使用该光源照射上述成像面。在此情形下,通过使用被置于成像面正上方15cm处的CCD照相机(商品名:CCD TL-C2,KEYENCE Corp.制造),可以读出上述成像面,并且以特定对比度(阈值)作为界限进行二值化处理,提取出图像,其中所述CCD照相机包括其中安装了能够滤掉小于或等于800nm的波长成分的滤光器的镜头部分,并对800nm~1000nm的波长区域具有光检测敏感性。使用软件对该图像进行解码处理,并对100个图像确认是否能够读取。如果可读性为85%以上时则图像良好,如果可读性为95%以上时则图像更佳。
-调色剂图像随时间流逝(60天后)的可读性评价-
将图像暴露在100勒克斯的荧光灯正下方50cm处60天,就像图像刚形成时的可读性评价那样进行同样的可读性评价。
[表2]
  红外线吸收剂种类   调色剂   调色剂图像可读性(%)
  体均粒径(μm)   GSDV   图像刚形成后   时间流逝(60天后)
  实施例3   VONPc-Ph   6.0   1.24   100   90
  实施例4   VONPc-Ph   5.7   1.22   100   94
  实施例5   VONPc-Ph   5.6   1.19   100   96
  实施例6   VONPc-OnBu   5.8   1.23   100   88
  实施例7   H2NPc-OnBu   5.7   1.22   100   89
  实施例8   ST173   5.8   1.23   100   88
  比较例2   VONPc-Ph   6.0   1.28   100   81
  比较例3   VONPc   6.1   1.23   95   79
表2中的结果表明,与比较例相比,实施例能够形成可读性良好的红外线吸收剂图像,并且其可读性基本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差。
在本说明书中所提及的所有公报、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在此以参考的方式引入,并达到与将各单独的公报、专利申请或技术标准具体地、个别地指出并以参考的方式引入相同的程度。

Claims (23)

1.一种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所述调色剂包含粘合剂树脂和至少一种红外线吸收剂,其中至少一种红外线吸收剂是由以下结构式(1)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100910870002C1
结构式(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红外线吸收剂的体均粒径小于或等于0.3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红外线吸收剂的体均粒径大于或等于0.05μm且小于或等于0.2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红外线吸收剂的含量大于或等于0.1质量%且小于或等于2质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红外线吸收剂的含量大于或等于0.2质量%且小于或等于1质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红外线吸收剂经过了酸糊处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粘合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Tg)为50℃~12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包含防粘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防粘剂的熔点大于或等于50℃。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粘合剂树脂,所述防粘剂的含量为3重量份~20重量份。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调色剂颗粒,所述调色剂包含0.01重量份~5重量份无机颗粒。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无机颗粒的一次粒径(体均粒径)为1nm~200nm。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的体均粒径(D50V)大于或等于3μm且小于或等于10μm。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颗粒的形状系数SF1为110~135。
15.一种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所述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包含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和载体。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其中所述载体的核的体均粒径为10μm~500μm。
17.一种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盒,所述显影剂盒能够安装在成像装置上并能够从所述成像装置上拆卸,并且至少容纳用于供应至设置在所述成像装置中的显影单元中的显影剂,其中所述显影剂为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
18.一种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至少包括:
静电潜像保持体;
用于对所述静电潜像保持体表面充电的充电单元;
用于在所述静电潜像保持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
用于通过使用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
用于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单元;
和用于定影所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单元,
其中所述显影剂为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
19.一种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所述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包含粘合剂树脂和至少一种红外线吸收剂,其中至少一种红外线吸收剂在波长大于或等于750nm且小于或等于1100nm的范围内表现出最大吸收,所述最大吸收的半峰全宽小于或等于100nm,并且由以下方程(1)表示的体均粒度分布指数GSDV小于或等于1.25:
方程(1):GSDV=(D84V/D16V)1/2
其中D84V是从小直径侧累积的调色剂粒径分布达到84%时的粒径值,D16V是从小直径侧累积的调色剂粒径分布达到16%时的粒径值。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其中
所述最大吸收在大于或等于800nm且小于或等于1000nm的波长范围内。
21.一种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所述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包含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
22.一种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盒,所述显影剂盒能够安装在成像装置上并能够从所述成像装置上拆卸,并且至少容纳用于供应至设置在所述成像装置中的显影单元中的显影剂,其中
所述显影剂为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
23.一种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至少包括:
静电潜像保持体;
用于对所述静电潜像保持体表面充电的充电单元;
用于在所述静电潜像保持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
用于通过使用显影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
用于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单元;和
用于定影所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单元,
其中
所述显影剂为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静电荷显影用显影剂。
CN2007100910878A 2006-09-20 2007-04-09 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使用该调色剂的显影剂、显影剂盒和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95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54827 2006-09-20
JP2006-254825 2006-09-20
JP2006254825 2006-09-20
JP2006254827A JP4978127B2 (ja) 2006-09-20 2006-09-20 静電荷現像用不可視トナー、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静電荷現像用現像剤、静電荷現像用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6254825A JP4715691B2 (ja) 2006-09-20 2006-09-20 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静電荷現像用現像剤、静電荷現像用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4827 2006-09-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9576A true CN101149576A (zh) 2008-03-26
CN101149576B CN101149576B (zh) 2010-05-26

Family

ID=39250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108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9576B (zh) 2006-09-20 2007-04-09 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使用该调色剂的显影剂、显影剂盒和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78127B2 (zh)
CN (1) CN10114957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6460A (zh) * 2011-04-13 2012-10-17 卡西欧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带负电性消色型电子照相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01782728B (zh) * 2009-01-14 2012-12-1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剂、显影剂盒、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8745257A (zh) * 2018-08-14 2018-11-06 河南汇达印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减少产品表面有浮沫的氧化槽
CN109791386A (zh) * 2016-09-30 2019-05-21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组,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77285B2 (ja) * 1990-06-29 2002-04-22 コニカ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JP2000044883A (ja) * 1998-05-25 2000-02-15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熱線遮断有機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24413B2 (ja) * 1999-02-04 2007-1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情報記録媒体
WO2001021709A1 (fr) * 1999-09-21 2001-03-29 Mitsui Chemicals, Inc. Preforme pour moulage en creux constituee d'une composition de resine de polyester, moulage en creux constitue de cette composition, et procede de production associe
JP2001092174A (ja) * 1999-09-21 2001-04-06 Fujitsu Ltd カラートナー並びにこのトナーを使用する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DE10022037A1 (de) * 2000-05-05 2001-11-08 Bayer Ag IR-absorbierende Zusammensetzungen
DE10117786A1 (de) * 2001-04-10 2002-10-17 Bayer Ag Wärmeabsorbierendes Schichtsystem
JP4383007B2 (ja) * 2001-06-22 2009-12-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フタロシアニン化合物、それを含む着色画像形成組成物、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オゾンガス褪色耐性の改良方法
GB0219938D0 (en) * 2002-08-28 2002-10-02 Avecia Ltd Compound
JP2005249968A (ja) * 2004-03-02 2005-09-15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電子写真用現像剤、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4492263B2 (ja) * 2004-09-10 2010-06-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定着用カラー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4432802B2 (ja) * 2005-03-03 2010-03-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定着カラートナー、電子写真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2728B (zh) * 2009-01-14 2012-12-1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剂、显影剂盒、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US8592122B2 (en) 2009-01-14 2013-11-26 Fuji Xerox Co., Ltd. Develop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developer cartridge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CN102736460A (zh) * 2011-04-13 2012-10-17 卡西欧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带负电性消色型电子照相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36460B (zh) * 2011-04-13 2014-05-07 卡西欧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带负电性消色型电子照相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09791386A (zh) * 2016-09-30 2019-05-21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组,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9791386B (zh) * 2016-09-30 2023-03-14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组,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8745257A (zh) * 2018-08-14 2018-11-06 河南汇达印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减少产品表面有浮沫的氧化槽
CN108745257B (zh) * 2018-08-14 2023-07-21 河南汇达印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减少产品表面有浮沫的氧化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076665A (ja) 2008-04-03
JP4978127B2 (ja) 2012-07-18
CN101149576B (zh) 2010-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6139B (zh) 静电荷显影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KR101158713B1 (ko) 2성분계 현상제, 보급용 현상제 및 화상 형성 방법
KR101265486B1 (ko) 토너 및 2성분계 현상제
KR101294739B1 (ko) 블랙 토너 및 풀컬러 화상 형성 방법
KR101295294B1 (ko) 정전하상 현상 토너, 정전하상 현상제, 화상 형성 방법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KR101292631B1 (ko) 전자 사진용 토너, 전자 사진용 불가시 토너, 전자 사진용 현상제, 토너 카트리지,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CN101581891B (zh) 调色剂、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US20060257776A1 (en) Charge control agent and toner for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ment
CN102200743B (zh) 激光定影装置、具有该激光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及使用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
CN102200703A (zh)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潜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及成像装置
CN104238297B (zh) 非磁性单组分调色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以及处理盒
KR20090015149A (ko) 토너
CN103135381B (zh) 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JP4715691B2 (ja) 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静電荷現像用現像剤、静電荷現像用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93348A (zh) 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080070142A1 (en) Toner for electrostatic charge development, and developer for electrostatic charge development using the same, developer cartridge for electrostatic charge developmen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149576B (zh) 静电荷显影用调色剂、使用该调色剂的显影剂、显影剂盒和成像装置
CN103324049A (zh) 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显影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1995780B (zh) 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静电图像显影剂
CN102707592A (zh) 色调剂、其制造方法、盒、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6200318A (zh) 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CN102466996A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载体、显影剂、显影设备、处理盒、成像方法、成像装置
JP4533268B2 (ja)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020142240A1 (en) Toner for optical fixing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using it
CN102749818A (zh) 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