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5205B - 无线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5205B
CN101145205B CN2007101544489A CN200710154448A CN101145205B CN 101145205 B CN101145205 B CN 101145205B CN 2007101544489 A CN2007101544489 A CN 2007101544489A CN 200710154448 A CN200710154448 A CN 200710154448A CN 101145205 B CN101145205 B CN 1011452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word
transponder
write
stor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544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5205A (zh
Inventor
铃木茂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45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5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5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52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08Gen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reading of electronic memory record carriers, independent of its reading method, e.g. power transf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在接收到用于将数据写到应答器(2)中的命令后,读取单元(57a)执行与应向其中写入数据的应答器(2)的无线通信,从而以非接触方式读取存储在应答器(2)中的数据项。比较单元(57b)将读取单元(57a)所读取的数据与将被写到应答器(2)中的数据项进行比较。控制单元(57c)执行与应答器(2)的无线通信,从而在数据项不相同时将数据项写到应答器(2)中,并在数据项相同时跳过数据项的写入。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置成执行与射频标识(RFID)应答器等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可通过无线电从其中读取数据并向其中写入数据的应答器已经得到了很多的关注。每个应答器均存储对其而言特定的ID。应答器可附连到物品上,使得物品能够以非接触方式被识别。应答器通常被称为RFID标签、RF标签、无线标签等。实现与应答器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被称为读写器、询问器等。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3-150914号公开了一种包括天线和应答器供给机构的无线通信设备。应答器供给机构将应答器一个接一个地供应到无线信号可传播到的区域。天线向应答器发射无线信号并从应答器拾取无线信号。这样,无线通信设备可读取存储在每个应答器中的数据。无线通信设备还可将数据写到每个应答器中。
常规应答器可逐字地存储数据。一个字为两字节数据。因此,为了在应答器中存储14字节的数据,必须重复七次写入数据的处理。如果在数据正被写入应答器时出现错误,则无线通信设备需要从数据写入处理的第一步开始再次执行数据写入。也就是,设备必须从检测应答器的步骤再次开始数据写入。
写错误易于发生在将数据写到正在移动的应答器的任何类型的无线通信设备(类似上述公开中所公开的无线设备)中。这是因为设备的天线和应答器之间的距离随时间而改变。一旦发生写错误,无线通信设备就得再次开始数据写入处理。不可避免地,这种类型的无线通信设备具有低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以高处理效率将数据写到应答器中的无线通信设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接收到用于将数据写到应答器中的命令时,读取单元执行与应向其中写入数据的应答器的无线通信,从而以非接触方式读取存储在应答器中的数据项。比较单元将读取单元所读取的数据与将被写到应答器中的数据项进行比较。如果数据项不相同,则控制单元执行与应答器的无线通信,从而将数据项写到应答器中。如果数据项相同,则控制单元跳过数据项的写入。
本发明另外的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根据说明书将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发明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通过下文中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组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包括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与上面给出的总体描述和下面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读写器的配置的框图;
图2是显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应答器的配置的框图;
图3是显示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读写器中设置的RAM的主存储区域的示图;
图4是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读写器中设置的CPU的主要功能的框图;
图5是说明在第一实施例中,读写器的CPU执行的ID重写处理的序列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读写器的RAM中所存储的数据块划分表;
图7是说明在第二实施例中,读写器的CPU执行的ID重写处理的序列的流程图;
图8是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读写器的RAM中所设置的字数设置存储器的示图;并且
图9是显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读写器的CPU所执行的ID重写处理的主要步骤的序列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用于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模式的实施例。在任何实施例中使用的应答器将被称为RFID装置,并且根据任何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将被称为读写器。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显示出读写器1的框图。读写器1包括天线11、应答器供给机构12、电机13和读写器单元14。应答器供给单元12将RFID装置2一个接一个地供应到无线信号可传播到的区域。电机13是驱动应答器供给机构12的驱动器。
读写器单元14包括通信接口51、ROM 52、RAM 53、显示单元54、电机驱动器55、数字调制解调器电路56和CPU 57。CPU 57控制通信接口51、ROM 52、RAM 53、显示单元54、电机驱动器55和数字调制解调器电路56。
通信接口51控制读写器单元14和诸如个人计算机的主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ROM 52存储诸如程序的固定的数据。RAM 53具有多个存储区域。在这些存储区域中,可变数据被临时存储。显示单元54在有任何错误的情况下显示错误。电机驱动器55驱动电机13。
数字调制解调器电路56连接于天线11。数字调制解调器电路56包括调制单元61、传输放大器62、接收放大器63和解调单元64。
调制单元61采用从CPU 57提供的发送数字数据调制载波信号。传输放大器62放大从调制单元61输出的经调制的信号。放大后的经调制的信号被提供到天线11。
接收放大器63放大天线11已经拾取的经调制的信号。解调单元64从接收放大器63所放大的经调制的信号中解调数字接收数据。由此解调的数据被提供到CPU 57。
图2是显示出具有相同配置的RFID装置中的一个的配置的框图。RFID装置2包括天线21和IC芯片22。IC芯片22包含功率发生单元23、解调单元24、调制单元25、控制单元26和存储器单元27。控制单元26控制IC芯片22的其它组件。
功率发生单元23调整并稳定由天线21拾取的经调制的信号,从而生成功率供给电压。由功率发生单元23生成的功率供给电压被应用于IC芯片22中所设置的组件。解调单元24解调由天线21拾取的经调制的信号。经解调的数据被提供到控制单元26。调制单元25调制从控制单元26提供的数据。经调制的数据被提供到天线21。控制单元26将解调单元24所解调的数据写到存储器单元27中。控制单元26也从存储器单元27读取数据并将该数据提供到调制单元25。
存储器单元27具有ID区域271和用户区域272。在ID区域271中,存储有识别各个RFID装置2的ID。在用户区域272中,可写入任何期望的数据。
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次可写入RFID装置2的数据块是一个字。一个字为两字节数据(即,16比特数据)。如图2所示,RFID装置2的ID为14字节数据(即,7个字)。为了将ID写到RFID装置2中,读写器1必须重复写处理基本上七次。
ID的第一个字表示剩余字的数目。ID的剩余字表示对RFID装置而言特定的代码。在第一实施例中,ID由七个字组成。ID的第一个字因此是固定的两字节数据,或者表示字的数目的“0006”(即“6”)。
共用的ID,“0006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被存储在每个RFID装置2中。当RFID装置2由应答器供给单元12移动到无线信号可从天线11传播到的区域时,其ID被重写到对RFID装置2而言特定的数据中,即,“0006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每个x为任何给定的值)。将详细说明这种ID如何被重写。
如图3所示,读写器单元14的RAM 53具有写ID存储器71、字计数器存储器72、尺寸数据存储器73、读ID存储器74、字写入缓冲器75和字读取缓冲器76。
如图4所示,读写器单元14的CPU 57可充当读取单元57a、比较单元57b和控制单元57c。读取单元57a根据用于RFID装置2的ID写命令工作。ID写命令包含指示数据应该被写到RFID装置2中的ID(下文中称为写ID)。
读取单元57a执行与应向其中写入数据的RFID装置2的无线通信,从而读取存储在该RFID装置2的存储器单元27中的ID。比较单元57b将读取单元57a所读取的ID与写ID进行比较。控制单元57c接收由比较单元57b执行的比较的结果。如果ID不与写ID相同,则控制单元57c执行与应向其中写入数据的RFID装置2的无线通信,从而以非接触方式写入ID。如果ID与写ID相同,则控制单元57c根本不写入ID。
CPU 57的这些功能根据ID写程序而被实现。ID写程序被存储在例如ROM 52中。
在经由通信接口51从主设备接收到ID写命令时,CPU 57激活ID写控制程序。一旦已经激活该程序,CPU 57就执行图5的流程图中所示的序列中的ID重写处理。
首先,在步骤ST1,CPU 57将从主设备接收到的写ID存储在写ID存储器71中。
接着,CPU 57在步骤ST2中获取字数A。字数A指示写ID的尺寸。字数A为“7”,因为在该实施例中ID包含七个字。CPU 57在步骤ST3中将字数A(=7)写到尺寸数据存储器73中。CPU 57还将字计数器存储器72中的计数值n复位成值“0”。
随后,CPU 57在步骤ST4中将ID写到RFID装置2中。首先,CPU 57向数字调制解调器电路56的调制单元61发出ID询问信号。
调制单元61调制并放大提供到天线11的ID询问信号。天线11发射与ID询问信号相对应的无线信号。此时,RFID装置2可接收该无线信号,因为其存在于无线信号可从天线11传播到的区域中。在已经接收到表示ID询问信号的无线信号的RFID装置2中,存储在存储器单元27中的ID被调制,从而生成经调制的信号。经调制的信号从天线21以无线信号的形式被发射。
在读写器1中,天线11拾取从RFID装置2发射的无线信号。解调单元64将无线信号解调回到ID。ID由CPU 57读取。
CPU 57在步骤ST5中确定ID是否已被读取。如果RFID装置2存在于无线信号可从天线11传播到的区域之外,则读写器1不能读取ID。如果RFID装置2存在于该区域中但是被损坏,则读写器1也不能读取ID。在上述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情况中,都会发生写错误。CPU57通知主设备该写错误并终止处理。
如果RFID装置2的ID被读取到读写器1中,则CPU 57在步骤ST6中将ID(下文中称为读ID)存储在读ID存储器74中。现在RFID装置2在读ID存储器74中具有读ID,该ID可在RFID装置2中被重写。
CPU 57在步骤ST7中将字计数器存储器72的计数值增加“1”。CPU 57然后在步骤ST8中确定字计数器存储器72中的计数值n是否已经超过存储在尺寸数据存储器73中的值S。存储在存储器73中的值S是构成写ID的字的数目A。如果计数值n已经超过值S,则CPU 57终止ID重写处理。如果计数值n没有超过值S,则CPU 57转到步骤ST9。
在步骤ST9中,CPU 57获取数据块WID(n),即,存储在写ID存储器71中的写ID的第n个字。CPU 57还获取数据块RID(n),即,存储在读ID存储器74中的读ID的第n个字。应注意,“n”为字计数器存储器72的计数值。CPU 57将数据块WID(n)存储在字写入缓冲器75中。CPU 57将数据块RID(n)存储在字读取缓冲器76中。
在步骤ST10中,CPU 57将存储在字写入缓冲器75中的一个字的数据块WID(n)与存储在字读取缓冲器76中的一个字的数据块RID(n)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的数据块不彼此相同,则CPU 57转到步骤ST11。
在步骤ST11中,CPU 57将数据块WID(n)写到ID应该被重写的RFID装置2中。
也就是,CPU 57生成提供到调制单元61的数据写命令。数据写命令由目的地ID和写数据组成。目的地ID是存储在读ID存储器74中的读ID。写数据是存储在字写入缓冲器75中的数据块WID(n)。
数据写命令由调制单元61调制,然后被放大。调制并放大后的命令被提供到天线11。天线11发射表示数据写命令的无线信号。此时,存在于无线信号可从天线11传播到的区域中的任何RFID装置2,都可接收该无线信号。然而,目的地ID未被设置在ID区域271中的任何RFID装置2,也不能接收该无线信号。
目的地ID被设置在ID区域271中的RFID装置2,处理包含写命令的数据写命令。也就是,存储在ID区域271中的ID的第n个数据块被重写为写数据。这样,数据可在根据一个数据写命令执行的写处理中,一次以可重写字为单位被重写。
RFID装置2确定数据块WID(n)是否已经以正常方式被重写。如果数据块WID(n)已经以正常方式被重写,则RFID装置2的天线21发射表示正常响应命令的无线信号。如果数据块WID(n)没有以正常方式被重写,则天线21发射表示错误响应命令的无线信号。
读写器1的天线11拾取从RFID装置2发射的无线信号。在读写器1中,解调单元64将无线信号解调为提供到CPU 57的命令。
CPU 57在步骤ST12中确定响应命令的类型。如果响应命令是错误响应命令,则CPU 57确定ID重写处理是有错误的。如果响应命令是正常响应命令,CPU 57返回到步骤ST7。
在步骤ST10中,可能会发现比较的数据块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CPU 57返回到步骤ST7。也就是,CPU 57跳过写入数据块WID(n)的处理。
CPU 57在每次其将字计数器存储器72的计数值增加“1”时执行步骤ST8至ST12。当存储器72中的计数值n超过存储的值S时,CPU57终止ID重写处理。
CPU 57在执行步骤ST4至ST6时充当读取单元57a。CPU 57在执行步骤ST7至ST10时充当比较单元57b。CPU 57在执行步骤ST10和ST11时充当控制单元57c。
假定,如图3所示,提供到RFID装置2的写ID为“0006000100020003000400050006”并且从RFID装置2提供的读ID为“0006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在这种情况下,读写器1将写ID的第一个数据块与读ID的第一个数据块进行比较。也就是,将数据块“0006”(即,写ID的第一个字),与数据块“0006”(即,读ID的第一个字)进行比较。由于比较的数据块相同,所以跳过数据块“0006”的写入。
接着,将第二数据块“0001”(即,写ID的第二个字),与第二数据块“0000”(即,读ID的第二个字)进行比较。由于这些数据块不相同,所以写入数据块“0001”。即,应向其中写入数据的RFID装置2的ID区域271中所存储的ID的第二个字,从“0000”被重写为“0001”。
接着,将第三数据块“0002”(即,写ID的第三个字),与第二数据块“0000”(即,读ID的第三个字)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比较的数据块不相同,所以写入数据块“0002”。
此后,RFID装置2的ID被逐字地以非接触方式重写。更准确地,第四个字“0000”被重写为“0003”,第五个字“0000”被重写为“0004”,第六个字“0000”被重写为“0005”,并且第七个字“0000”被重写为“0006”。
因此,  存储在RFID装置2  中的七个字的ID“0006000000000000000000000000”通过总共重复数据块重写处理六次而被重写为“0006000100020003000400050006”。
迄今,一个字的块写入必须被重复七次,以便重写七个字的ID。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一个字的块写入仅被重复六次以重写七个字的ID。ID重写处理所需的时间可因此得以缩短。
在读写器1正在重写ID时,应答器供给单元12相对于天线11向下不断移动应向其中写入数据的RFID装置2。RFID装置2会不可避免地移动到区域之外。
假定RFID装置2在第六个字(即,数据块“0005”)已经被写到数据应该被重写的RFID装置2中之后,紧接着就移动到该区域之外。然后,第七个字,即数据块“0006”,未被写入。因此,ID重写处理变得有错误。
当ID重写处理变得有错误时,RFID装置2被移动回到无线信号可从天线11传播到的区域。然后,ID重写处理从开头再次被执行。也就是,再次试图检测RFID装置2。
如果RFID装置2被再次检测到,则第一个字到第六个字的写入被跳过,这是因为写ID的第一个字到第六个字与读ID的第一个字到第六个字全都相同。因此,读写器1需要仅写入一个字,即第七个字。也就是,读写器1将RFID装置2的ID重写为“0006000100020003000400050006”。
在第一实施例中,写入与RFID装置2中所存储的数据相同的数据的步骤因此可被跳过。数据写入处理可以以高速度来执行。换言之,数据写入处理可在短时间内执行。结果,即使读写器1是相对于天线11向下移动RFID装置2的类型,写错误的比率也可得以降低。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读写器1跳过对将被写到RFID装置2中的ID的任何这样的数据块进行写入的处理,该数据块与已经存储在RFID装置2中的ID的对应数据块相同。每次在读写器1以非接触方式将数据写到RFID装置2中之前,检测RFID装置2。为了检测RFID装置2,绝对有必要读取RFID装置2的ID。在第一实施例中,该绝对有必要的处理步骤被有效地利用。并没有增加专门用于从RFID装置2读取ID的附加步骤。这极大地有助于缩短ID重写处理所需的时间。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写ID和读ID被逐字地相互比较。当发现写ID的任何字与读ID的对应字不同时,写入该字的数据块。然而,写入数据块的时机不限于此。将参照图6和7描述在不同的时机写入数据块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首先逐字地比较写ID和读ID。在写ID和读ID已经被比较之后,仅写入那些被发现是不同的、应该被写到RFID装置2中的数据块。
在第二实施例中,可通过单个写步骤写到RFID装置2的数据块也是一个字,并且RFID装置2的ID是七个字的数据。
在第二实施例中,RAM 53存储如图6所示的数据块划分表80。字写入缓冲器75和字读取缓冲器76均不是必要的。数据块划分表80可为每个序列表编号n,以相关的方式记录一个字的数据块WID(n)和一个字的数据块RID(n)。为各个数据块在存储区域中存储一致标记F(n)。
在经由通信接口51从主设备接收到ID写命令时,CPU 57激活ID写程序。一旦已经激活该程序,CPU 57就初始化数据块划分表80。在表80被初始化时,数据块WID(n)和数据块RID(n)被清除并且一致标记F(n)被复位到“0”。
在初始化数据块划分表80之后,CPU 57执行如图7的流程图中所示的ID重写处理。
首先,CPU 57在步骤ST21中把从主设备接收到的写ID写到写ID存储器71中。
CPU 57然后在步骤ST22中获取字数A。字数A指示写ID的尺寸。字数A为“7”,这是因为在本实施例中ID由七个字组成。CPU 57在步骤ST23中将字数A(=7)写到尺寸数据存储器73中。CPU 57还将字计数器存储器72中的计数值n复位成值“0”。
接着,CPU 57在步骤ST24中读取RFID装置2的ID。CPU 57在步骤ST25中确定ID是否已经从RFID装置2被成功读取。如果ID已经被读取,则CPU 57在步骤ST26中在读ID存储器74中存储该ID。具有这样读取的ID的RFID装置2变为ID应该被重写的RFID装置。
CPU 57在步骤ST27中将字计数器存储器72的计数值增加“1”。CPU 57然后在步骤ST28中确定字计数器存储器72中的计数值n是否已经超过存储在尺寸数据存储器73中的值S。存储在存储器73中的值S是构成写ID的字的数目A。如果计数值n已经超过值S,则CPU 57终止ID重写处理。如果计数值n没有超过值S,则CPU 57转到步骤ST29。
在步骤ST29中,CPU 57获取数据块WID(n),即,存储在写ID存储器71中的写ID的第n个字。CPU 57还获取数据块RID(n),即,存储在读ID存储器74中的读ID的第n个字。应注意,“n”为字计数器存储器72的计数值。CPU 57将由此获取的数据块WID(n)和数据块RID(n)以相关的方式存储在数据块划分表80中的表编号n的区域中。
在步骤ST30中,CPU 57比较均存储在表编号n的区域中的数据块WID(n)和RID(n)。如果比较的数据块相同,则CPU 57转到步骤ST31。也就是,CPU 57把与数据块划分表80中的表编号n相对应的一致标记F(n)设置为“1”。如果比较的数据块不相同,则CPU 57跳过步骤ST31。因此,数据块划分表80中的表编号n的一致标记F(n)保持为“0”。CPU 57然后转到步骤ST27。
CPU 57在每次其将字计数器存储器72的计数值增加“1”时执行步骤ST28至ST31。当存储器72中的计数值n超过存储的值S时,CPU57将字计数器存储器72中的计数值n复位成“0”。
接着,CPU 58在步骤ST33中将字计数器存储器72中的计数值n增加“1”。在步骤ST34中,CPU 57确定字计数器存储器72中的计数值n是否已经超过存储在尺寸数据存储器73中的值S。如果计数值n没有超过值S,则CPU 57转到步骤ST35。
在步骤ST35中,CPU 57检查数据块划分表80中的表编号n的一致标记F(n)。如果该一致标记F(n)为“0”,则数据块WID(n)和数据块RID(n)不彼此相同。在这种情况下,CPU 57在步骤ST36中写入数据块WID(n)。
也就是,CPU 57生成提供到调制单元61的数据写命令。数据写命令由目的地ID和写数据组成。目的地ID是存储在读ID存储器74中的读ID。写数据是存储在数据块划分表80的表编号n中的数据块WID(n)。
数据写命令由调制单元61调制,然后被放大。调制并放大后的命令被提供到天线11。天线11发射表示数据写命令的无线信号。此时,存在于无线信号可从天线11传播到的区域中的任何RFID装置2可接收该无线信号。然而,数据写命令的目的地ID未被设置在存储器27的ID区域271中的任何RFID装置2不能接收该无线信号。
目的地ID被设置在ID区域271中的RFID装置2,处理包含写命令的数据写命令。也就是,存储在ID区域271中的ID的第n个数据块被重写成写数据。这样,数据可在根据一个数据写命令执行的写处理中,一次以可重写字为单元被重写。
RFID装置2确定数据块WID(n)是否以正常方式被重写。如果数据块WID(n)以正常方式被重写,则RFID装置2的天线21发射表示正常响应命令的无线信号。如果数据块WID(n)没有以正常方式被重写,则天线21发射表示错误响应命令的无线信号。
读写器1的天线11拾取从RFID装置2发射的无线信号。在读写器1中,解调单元64将无线信号解调为提供到CPU 57的命令。
CPU 57在步骤ST37中确定响应命令的类型。如果响应命令是错误响应命令,则CPU 57确定ID重写处理是有错误的。如果响应命令是正常响应命令,则CPU 57返回到步骤ST33。
在步骤ST35中,可能会发现一致标记F(n)是“1”。如果是这样,则数据块WID(n)和数据块RID(n)相同,并且CPU 57转到步骤S33。也就是,CPU 57跳过写入数据块WID(n)的处理。
CPU 57在每次其将字计数器存储器72的计数值增加“1”时执行步骤ST34至ST37。当存储器72中的计数值n超过存储的值S时,CPU57终止ID重写处理。
在第二实施例中,写入与存储在RFID装置2中的数据相同的数据的处理也可被跳过。第二实施例可因此实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优点。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写ID和读ID被逐字地比较。近来已经开发了各种类型的RFID装置。如果每个字是两字节数据,则由两个或更多字组成的数据块可一次写到一些类型的RFID装置中。将参照图8和9描述可一次将多个字写到RFID装置中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在第三实施例中,在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读写器进行的写操作相同的时机写入数据块。
在第三实施例中,在RAM 53中设置图8中所示的字数设置存储器90。字数设置存储器90存储表示可一次写到RFID装置2中的数据块的数目的字数w。字数w的最小值为“2”。最大值为可一次写入的字的最大数目。用户可在字数设置存储器90中设置处于从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中的任何期望的字数。
在经由通信接口51从主设备接收到ID写命令时,CPU 57激活ID写程序。一旦已经激活该程序,CPU 57就执行图9的流程图中所示的序列中的ID重写处理。
首先,CPU 57在步骤ST41中把从主设备接收到的写ID写到写ID存储器71中。
接着,CPU 57在步骤ST42中获取字数A。字数A指示写ID的尺寸。字数A为“7”,这是因为在本实施例中ID由七个字组成。CPU 57在步骤ST43中将字数A(=7)写到尺寸数据存储器73中。CPU 57还将字计数器存储器72中的计数值n复位成值“0”。
随后,CPU 57在步骤ST44中读取RFID装置2的ID。CPU 57在步骤ST45中确定ID是否已经从RFID装置2被成功地读取。如果读写器1已经读取RFID装置2的ID,则CPU 57在步骤ST46中在读ID存储器74中存储该ID。CPU 57然后将具有该ID的RFID装置2识别为ID应该被重写的RFID装置。
CPU 57在步骤ST47中将字计数器存储器72的计数值增加“1”。在步骤ST48中,CPU 57然后使用以下等式(1)和(2)来计算值P和Q(P<Q)。
P=(n-1)w+1    (1)
Q=nw          (2)
其中n为字计数器存储器72的计数值,并且w为字数设置存储器90中设置的字数。
CPU 57在步骤ST49中确定根据等式(1)计算的值P是否已经超过存储在尺寸数据存储器73中的值S。存储在存储器73中的值S是构成写ID的字的数目A。如果计数值P超过值S,则CPU 57终止ID重写处理。如果计数值P没有超过值S,则CPU 57转到步骤ST50。
在步骤ST50中,CPU 57获取存储在写ID存储器71中的写ID的第P个字到第Q个字。也就是,CPU 57获取数据块WID(P)到数据块WID(Q)。从块WID(P)到块WID(Q)的数据块将被称为数据块组WID(R)。CPU 57将数据块组WID(R)存储在字写入缓冲器75中。
在步骤ST51中,CPU 57获取存储在读ID存储器74中的读ID的第P个字到第Q个字。也就是,CPU 57获取数据块RID(P)到数据块RID(Q)。从块RID(P)到块RID(Q)的数据块将被称为数据块组RID(R)。CPU 57将数据块组RID(R)存储在字读取缓冲器76中。
“P”和“Q”分别是根据等式(1)和(2)计算的值。从第P个字到第Q个字的数据块的数目,等于字数设置存储器90中设置的字数w。
CPU 57在步骤ST52中将存储在字写入缓冲器75中的数据块组WID(R)与存储在字读取缓冲器76中的数据块组RID(R)进行比较。如果这些数据块组不相同,则CPU 57在步骤ST53中将数据块组WID(R)写到ID应该被重写的RFID装置2中。
也就是,CPU 57生成提供到调制单元61的数据写命令。数据写命令由目的地ID和写数据组成。目的地ID是存储在读ID存储器74中的读ID。写数据是存储在字写入缓冲器75中的数据块组WID(R)。
数据写命令由调制单元61调制,然后被放大。调制并放大后的命令被提供到天线11。天线11发射表示数据写命令的无线信号。此时,存在于无线信号可从天线11传播到的区域中的任何RFID装置2可接收该无线信号。然而,数据写命令的目的地ID未被设置在存储器27的ID区域271中的任何RFID装置2,不能接收该无线信号。
目的地ID被设置在ID区域271中的RFID装置2,处理包含写数据的数据写命令。也就是,存储在ID区域271中的ID的第P个数据块到第Q个数据块被重写为写数据。因此,数据可在根据一个数据写命令执行的写处理中,一次以字数w为单位被重写。
RFID装置2确定数据块组WID(R)是否已经以正常方式被重写。如果数据块组WID(R)已经以正常方式被重写,则RFID装置2的天线21发射表示正常响应命令的无线信号。如果数据块组WID(R)没有以正常方式被重写,则天线21发射表示错误响应命令的无线信号。
读写器1的天线11拾取从RFID装置2发射的无线信号。在读写器1中,解调单元64将无线信号解调为提供到CPU 57的命令。
CPU 57在步骤ST54中确定响应命令的类型。如果响应命令是错误响应命令,则CPU 57确定ID重写处理是有错误的。如果响应命令是正常响应命令,则CPU 57返回到步骤ST47。
在步骤ST52中,可能会发现比较的数据块组彼此相同。在这种情况下,CPU 57返回到步骤ST47。也就是,CUP 57跳过写入数据块组WID(R)的处理。
CPU 57在每次其将字计数器存储器72的计数值增加“1”时执行步骤ST48至ST54。当存储器72中的计数值n超过计算的值P时,CPU57终止ID重写处理。
假定提供到RFID装置2的写ID为“0006000100020003000400050006”并且从RFID装置2提供的读ID为“0006000010000000000000000000”。
还假定字数设置存储器90中设置的字数w为“2”。则读写器1将数据块组“00060001”(或写ID的第一和第二个字)与数据块组“00060001”(或读ID的第一和第二个字)进行比较。由于比较的数据块组相同,所以跳过数据块组“00060001”的写入。
接着,将数据块组“00020003”(或写ID的第三和第四个字)与数据块组“00000000”(或读ID的第三和第四个字)进行比较。由于比较的数据块组不相同,所以写入数据块组“00020003”。也就是,存储在RFID装置2的ID区域271中的ID的第三和第四个字,从“00000000”被重写为“00020003”。
此外,将数据块组“00040005”(或写ID的第五和第六个字)与数据块组“00000000”(或读ID的第五和第六个字)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比较的数据块组也不相同。因此写入数据块组“00040005”。
此外,将数据块组或写ID的第七和第八个字,与数据块组或读ID的第七和第八个字进行比较。由于ID为七个字的数据,所以将写ID的第七个字“0006”与读ID的第七个字“0000”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比较的数据块也不相同。因此写入数据块“0006”。
因此,存储在RFID装置2中的七个字的ID,即,“0006000010000000000000000000”可通过执行数据块写处理四次而被重写为写ID“0006000100020003000400050006”。
在第一实施例中,必须执行六次数据块写处理来重写七个字的ID。在第三实施例中,仅执行处理四次就足够了。这进一步缩短了ID重写处理所需的时间。
不用说,如果字数w为“1”,则第三实施例将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工作。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任何实施例的组件可在将本发明转换到实践中时以各种方式进行更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
本发明可应用于对存储在RFID装置2的用户区域272中的数据进行重写,而不是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那样对存储在RFID装置2的ID区域271中的ID进行重写的读写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不断相对于天线11向下移动应向其中写入数据的RFID装置2,同时读写器1重写ID。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可从根本不移动的RFID装置2读取数据和将数据写到根本不移动的RFID装置2中的读写器。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在处于天线11上游或下游的任何位置处的RFID装置2的表面上打印数据的读写器。
此外,如果有必要,上述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方式组合来产生不同的发明。例如,可以不使用任何实施例的一些组件。此外,不同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任何期望的方式进行组合。
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将会很容易发现另外的优点和改型。因此,本发明在其最宽的方面中不限于本文所示出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因此,可以做出各种改型而不会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定义的一般性发明概念的精神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线通信设备(1),其通过无线通信以非接触方式从应答器(2)读取所存储的数据和将数据写到应答器(2)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写数据存储器(71),其存储对应答器进行写入的写数据;
读取单元(57a),其在有对于所述应答器(2)的写数据的写命令时,在执行该写数据的写入处理之前,执行与应向其中写入该写数据的应答器(2)的无线通信,从而以非接触方式读取存储在所述应答器(2)中的写入处理执行前的数据;
比较单元(57b),其在该写数据的写入处理执行前,将所述读取单元(57a)从所述应答器(2)所读取的写入处理执行前的数据与所述写数据存储器(71)中存储的写数据进行比较;和
控制单元(57c),其在该比较单元(57b)中的比较结果为从所述应答器(2)读取的写入处理执行前的数据与所述写数据存储器(71)中存储的写数据不相同时,执行与所述应答器(2)的无线通信,从而执行所述写数据存储器(71)中存储的写数据的写入处理,并在被比较的数据相同时,跳过所述写数据的写入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1),其特征在于,
数据以字为单位被写到所述应答器(2)中,每个字由多个字节组成;
所述比较单元(57b)逐字地比较所述数据;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57c)对每个字确定是否应该跳过数据的写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1),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57c)在每次所述比较单元(57b)逐字地比较数据时获取比较的结果,执行与应向其中写入数据的应答器的无线通信,从而在所述比较单元(57b)所比较的数据不相同时,把将被写到所述应答器中的数据写到所述应答器中,并在被比较的数据相同时,跳过数据的写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1),进一步包括配置成存储在所述比较单元(57b)中逐字地执行的所述比较的结果的结果存储单元(80),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57c)根据存储在所述结果存储单元(80)中的所述结果,对每个字确定是否应该跳过数据的写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1),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配置成存储字数的字数设置存储器(90),并且其中,所述比较单元(57b)以所述字数设置存储器(90)中所存储的字数为单位比较数据,并且所述控制单元(57c)根据存储在所述字数设置存储器(90)中的每个字数确定是否应该跳过数据的写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1),其特征在于,
所述写数据存储器(71)存储对应答器进行重写的ID,
所述读取单元(57a)在接收到用于在应向其中写入数据的应答器(2)中重写ID的命令时,在执行该ID的重写处理之前,执行与所述应答器(2)的无线通信,从而以非接触方式读取存储在所述应答器(2)中的重写处理执行前的ID;并且
所述比较单元(57b)在ID的重写处理执行前将所述读取单元(57a)从所述应答器(2)所读取的重写处理执行前的ID与所述写数据存储器(71)中存储的ID进行比较;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57c)在该比较单元(57b)中的比较结果为从所述应答器(2)读取的重写处理执行前的ID与所述写数据存储器(71)中存储的ID不相同时,执行与所述应答器(2)的无线通信,从而执行所述写数据存储器(71)中存储的ID的重写处理,并在被比较的ID相同时,跳过所述ID的重写处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1),其特征在于,
数据以字为单位被写到所述应答器(2)中,每个字由多个字节组成;
所述比较单元(57b)逐字地比较ID;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57c)对每个字确定是否应该跳过ID的重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1),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57c)在每次所述比较单元(57b)逐字地比较ID时获取比较的结果,执行与ID应该被重写的所述应答器的无线通信,从而在所述比较单元(57b)所比较的ID不相同时,重写所述ID,并在被比较的ID相同时,跳过所述ID的重写。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1),进一步包括配置成存储在所述比较单元(57b)中逐字地执行的所述比较的结果的结果存储单元(80),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57c)根据存储在所述结果存储单元(80)中的所述结果,对每个字确定是否应该跳过ID的重写。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1),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配置成存储字数的字数设置存储器(90),并且其中,所述比较单元(57b)以所述字数设置存储器(90)中所存储的字数为单位比较ID,并且所述控制单元(57c)根据存储在所述字数设置存储器(90)中的每个字数确定是否应该跳过ID的重写。
CN2007101544489A 2006-09-12 2007-09-12 无线通信设备 Active CN1011452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47000 2006-09-12
JP2006-247000 2006-09-12
JP2006247000 2006-09-12
JP2007205029 2007-08-07
JP2007-205029 2007-08-07
JP2007205029A JP4235236B2 (ja) 2006-09-12 2007-08-07 無線通信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52902.3A Division CN102298712B (zh) 2006-09-12 2007-09-12 无线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5205A CN101145205A (zh) 2008-03-19
CN101145205B true CN101145205B (zh) 2011-08-03

Family

ID=3878079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52902.3A Active CN102298712B (zh) 2006-09-12 2007-09-12 无线通信设备
CN2007101544489A Active CN101145205B (zh) 2006-09-12 2007-09-12 无线通信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52902.3A Active CN102298712B (zh) 2006-09-12 2007-09-12 无线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7961079B2 (zh)
EP (1) EP1901199A3 (zh)
JP (1) JP4235236B2 (zh)
CN (2) CN1022987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35236B2 (ja) * 2006-09-12 2009-03-1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US8228175B1 (en) * 2008-04-07 2012-07-24 Impinj, Inc. RFID tag chips and tags with alternative behaviors and methods
US8427282B2 (en) 2008-07-15 2013-04-23 Zih Corp. Identification system
US8896425B1 (en) * 2011-08-23 2014-11-25 Lawrence J Marti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rialized continuous encoding of RFID tags
JP5962178B2 (ja) * 2012-04-26 2016-08-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処理装置、媒体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62134B2 (ja) 2016-03-18 2020-03-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タグ管理装置、タグ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0583A (zh) * 2003-10-27 2004-10-27 江苏瑞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存储式电子标签安全应用及防伪鉴别方法
CN1684087A (zh) * 2004-04-16 2005-10-1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d发行管理系统、物品信息管理系统及id发行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62787B2 (ja) * 1990-08-10 1999-10-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式
EP0541818B1 (en) * 1991-05-22 1997-12-03 Kyodo Printing Co., Ltd. Non-contact type ic card
JPH06314241A (ja) * 1993-03-04 1994-11-08 Sharp Corp 高速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高速連想記憶装置
EP0803846B1 (en) * 1994-10-19 2003-10-01 Hitachi, Ltd. Transaction-oriented electronic accommodation system
US5934399A (en) * 1995-10-31 1999-08-10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utomatically driven motor vehicle
EP0903686B1 (en) * 1997-09-19 2003-04-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pparatus for issuing wireless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a
JP2001318693A (ja) * 2000-05-08 2001-11-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伝送装置および伝送方法
JP2002284317A (ja) * 2001-03-27 2002-10-03 Toshiba Corp 商品ピッキング装置
JP2003067486A (ja) * 2001-08-23 2003-03-0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患者照合システム装置
JP2003140980A (ja) * 2001-10-31 2003-05-16 Hitachi Ltd 記録装置
JP2003150914A (ja) 2001-11-08 2003-05-23 Canon Finetech Inc 記録装置
US7487538B2 (en) * 2001-11-19 2009-02-03 Steven Siong Cheak Mok Security system
JP4302970B2 (ja) * 2002-12-16 2009-07-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差分更新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装置
US6809979B1 (en) * 2003-03-04 2004-10-26 Fernandez & Associates, Llp Complete refresh scheme for 3T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cells
US7023342B2 (en) * 2003-09-17 2006-04-04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Continuous wave (CW)—fixed multiple frequency triggere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and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same
WO2005029721A1 (ja) * 2003-09-19 2005-03-3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無線タグリーダライタ
JP4253237B2 (ja) 2003-09-25 2009-04-08 株式会社東芝 カード発行方法およびカード発行装置
JP2005157551A (ja) * 2003-11-21 2005-06-16 Canon Inc 電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3824000B2 (ja) * 2004-01-20 2006-09-2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Rfidタグ用の読み書き処理装置
JP3874007B2 (ja) * 2004-01-27 2007-01-3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Rfidタグ用の読み書き処理装置および読み書き処理方法
JP4364705B2 (ja) * 2004-04-02 2009-11-18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物品管理システム、物品管理装置及びサーバ
KR100603203B1 (ko) * 2004-05-25 2006-07-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인식 기능을 가진 화상형성장치와 화상형성장치의사용방법
JP4485855B2 (ja) * 2004-06-07 2010-06-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荷物追跡システム、荷物追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023963A (ja) * 2004-07-07 2006-01-26 Fujitsu Ltd 無線icタグリーダライタ、無線icタグ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icタグデータ書込方法
JP4600017B2 (ja) * 2004-12-02 2010-12-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印刷装置、選択表示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6301780A (ja) * 2005-04-18 2006-11-02 Sanden Corp 電子マネー端末
KR100648290B1 (ko) * 2005-07-26 2006-11-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로그램 속도를 향상시킬 수 있는 불 휘발성 메모리 장치및 그것의 프로그램 방법
JP2007156656A (ja) * 2005-12-02 2007-06-21 Hitachi Ltd 無線認証タグ、無線認証タグシステム、及び認証方法
JP4633647B2 (ja) * 2006-02-15 2011-02-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制御方法、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接続確認方法
US7539030B2 (en) * 2006-03-28 2009-05-26 Applied Wireless Identification Group, Inc. Attribute cache memory
JP4235236B2 (ja) * 2006-09-12 2009-03-1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US20090012975A1 (en) * 2007-07-03 2009-01-0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file management method for use i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09120301A (ja) * 2007-11-13 2009-06-04 Toshiba Tec Corp 物品管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0583A (zh) * 2003-10-27 2004-10-27 江苏瑞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存储式电子标签安全应用及防伪鉴别方法
CN1684087A (zh) * 2004-04-16 2005-10-1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d发行管理系统、物品信息管理系统及id发行管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1-107487A 1986.05.26
JP昭63-123182A 1988.05.26
JP特开2005-100170A 2005.04.14
JP特开平5-81485A 1993.04.0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61946A1 (en) 2008-03-13
CN101145205A (zh) 2008-03-19
JP2008097584A (ja) 2008-04-24
JP4235236B2 (ja) 2009-03-11
US20110210832A1 (en) 2011-09-01
CN102298712A (zh) 2011-12-28
EP1901199A3 (en) 2009-07-15
EP1901199A2 (en) 2008-03-19
US7961079B2 (en) 2011-06-14
CN102298712B (zh)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5205B (zh) 无线通信设备
JP5071016B2 (ja) Rfidタグの応答制御方法、rfidシステム、rfidタグ、応答制御情報生成プログラム及び応答制御プログラム
JP3993187B2 (ja) 無線周波数識別機能をもつ移動通信端末機およびその移動通信端末機における無線周波数識別プログラミング方法
US7786846B2 (en) Communication station for inventorizing transponders by means of selectable memory areas of the transponders
CN101675428B (zh) 在应答器的存储阵列中存储/读取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1495972A (zh) 具有单步读取和写入命令的rf标签系统
CN106886727A (zh) 一种超高频电子标签存储器批量写入的方法
CN102103681B (zh) 智能rfid标签标识符
US20100240318A1 (e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of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08028602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fid Label Printing
JP4700367B2 (ja) 非接触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8977824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0362528C (zh) 兼容逻辑加密卡的非接触cpu卡
CN209657346U (zh) 一种可物理防伪的鞋服防伪rfid卡
CN112364967A (zh) 射频识别数据交互方法、射频芯片电路及射频芯片
JP2008262527A (ja) Icチップ搭載媒体の発行システム及び発行方法
JP3884030B2 (ja) 非接触通信媒体及び非接触通信装置
JP4869669B2 (ja) 自動認識システム、自動認識機器の制御装置
KR100771557B1 (ko) Rfid 인터페이스 확장 모듈 및 확장 방법
KR101830376B1 (ko) 무전지 센서 태그 및 그의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JP2606183B2 (ja) 情報記憶媒体およびその発行機
CN104751090B (zh) 一种有源rfid使用的兼容数据格式
CN102646208A (zh) 一种rfid芯片口令保护方法
JPH0713056U (ja) 非接触型icカード
CN104008354A (zh) 一种具有新型读取标签算法的读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