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2847A - 扬声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42847A CN101142847A CNA2006800086256A CN200680008625A CN101142847A CN 101142847 A CN101142847 A CN 101142847A CN A2006800086256 A CNA2006800086256 A CN A2006800086256A CN 200680008625 A CN200680008625 A CN 200680008625A CN 101142847 A CN101142847 A CN 1011428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active carbon
- speaker unit
- casing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4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3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OKTJSMMVPCPJKN-YPZZEJLDSA-N carbon-10 atom Chemical compound [10C] OKTJSMMVPCPJKN-YPZZEJLDSA-N 0.000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VNWKTOKETHGBQD-AKLPVKDBSA-N carbane Chemical compound [15CH4] VNWKTOKETHGBQD-AKLPVKDB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MWRBQBLMFGWIX-UHFFFAOYSA-N C60 fullerene Chemical compound C12=C3C(C4=C56)=C7C8=C5C5=C9C%10=C6C6=C4C1=C1C4=C6C6=C%10C%10=C9C9=C%11C5=C8C5=C8C7=C3C3=C7C2=C1C1=C2C4=C6C4=C%10C6=C9C9=C%11C5=C5C8=C3C3=C7C1=C1C2=C4C6=C2C9=C5C3=C12 XMWRBQBLMFGWI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MCMNRKCIXSYSNV-UHFFFAOYSA-N Zircon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Zr]=O MCMNRKCIXSYSN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3472 fuller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Substances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395 magnesium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CPLXHLVBOLITMK-UHFFFAOYSA-N magnes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Mg]=O CPLXHLVBOLITM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AXZKOIWUVFPNLO-UHFFFAOYSA-N magnesium;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Mg+2] AXZKOIWUVFPNL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5239 tubu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125 Nicotian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2637 Nicotiana tabac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20317 Ros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536 Zeol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41 carbon nanotub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393 carbon nanotub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10 char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504 cigaret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80 den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HNPSIPDUKPIQMN-UHFFFAOYSA-N dioxosilane;oxo(oxoalumanyl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O=[Si]=O.O=[Al]O[Al]=O HNPSIPDUKPIQM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20 electrodynam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08 molecular sie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oxo(oxoalumanyl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O=[Al]O[Al]=O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URGAHOPLAPQHLN-UHFFFAOYSA-N sodium aluminosilicate Chemical compound [Na+].[Al+3].[O-][Si]([O-])=O.[O-][Si]([O-])=O URGAHOPLAPQHL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57 zeol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03—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3—Acoustic transducers and sound field adaptation in vehic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扬声器装置,具备扬声器单元、箱体、多个突起部件和气体吸附部件。箱体在扬声器单元的背面形成空室。突起部件在空室内形成,连接在箱体上。气体吸附部件通过多个突起部件被支承在空间内。由此,不论气体吸附部件的形状如何,都能够容易地增大气体吸附部件与周围的空间的接触面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气体的吸附现象的扬声器装置、以及搭载它的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在小型的扬声器装置中,如果考虑扬声器箱体(キャビネツト)的空室呈现的声劲的影响,则低音再现是较困难的。这是因为,扬声器装置的低音再现界限是由箱体的容积决定。这里,以即使箱体的容积不变大也扩大低音再现界限为目的,有在箱体的内部中配置活性炭块的扬声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3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此外,图14是沿着图13的线K-L观察的剖视图。在图13中,扬声器装置具备箱体101、低音用扬声器102、活性炭103、支承部件104、膜片105、以及通气管106。低音用扬声器102安装在箱体101的开口部上。活性炭103是粒状的活性炭的集合。活性炭103由支承部件104将其形状维持为规定的形状。支承部件104例如由网状的部件构成,在其表面上设有使空气通过的细孔。膜片105设在低音用扬声器102与活性炭103之间,将箱体101内的空室分割为两个。通气管106将由膜片105分割的两个空室连接。
对图13所示的扬声器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如果对低音用扬声器102施加电信号,则低音用扬声器102侧的空室的压力变化,通过该压力使膜片105振动。这里,在活性炭103侧的空室中,通过膜片105的振动而在该空室内发生压力的变动,但由于对应于空室内的压力而将空室内的空气分子吸附在活性炭103上,所以能够抑制空室内的压力变动。由此,能够得到与增大箱体101的容积同样的效果,所以虽然是小型的箱体,但能够实现宛如构成了较大的腔室那样的低音再现。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昭60-500645号公报
这里,在上述结构的扬声器装置中,在增大活性炭103的吸附效果的目的之下,如图14所示,优选地在活性炭103上设置楔状的空隙。这是因为,由此能够增加空室内的空间与活性炭103的接触面积。但是,对于在活性炭103上设置这样的空隙,有以下那样的问题。
首先,有难以维持活性炭103的整体形状的问题。即,由于活性炭103是粒状体、并且支承部件104是网状的部件,所以有可能因振动等使支承部件104变形而不能有效地形成空隙。例如,在车辆或便携设备中搭载扬声器装置的情况下,有可能通过设备振动而使活性炭103及支承部件104变形,使空隙消失。此外,图13所示那样的扬声器装置在以小型化为目的的情况下是特别有效的,但在此情况下,活性炭103及支承部件104也当然必须小型化。但是,具有将支承部件104成形为图14那样的复杂的形状实际上较困难、在小型的扬声器装置中使用上述以往的技术较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论活性炭等的气体吸附部件的形状如何、都能够使气体吸附部件与空间的接触面积取较大的扬声器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结构。即,第1技术方案是扬声器装置。扬声器装置具备:扬声器单元;箱体,在扬声器单元的背面形成空室;多个突起部件,在上述空室内形成,连接在上述箱体上;以及气体吸附部件,通过上述多个突起部件被支承在上述空间内。
此外,在第2技术方案中,箱体也可以由一体地形成的框架构成。
此外,在第3技术方案中,由多个突起部件形成的空间也可以与空室连接。
此外,在第4技术方案中,突起部件也可以设在箱体的至少1个面上。
此外,在第5技术方案中,气体吸附部件也可以由突起部件压接而固定。
此外,在第6技术方案中,气体吸附部件也可以是活性炭。
此外,在第7技术方案中,活性炭也可以通过将粒状的活性炭固化而构成。
此外,在第8技术方案中,在活性炭上,从与扬声器单元对置的面向远离扬声器单元的方向延伸而形成有孔。
此外,在第9技术方案中,活性炭也可以是纤维状活性炭。
此外,在第10技术方案中,扬声器单元也可以是电动型扬声器、压电型扬声器、静电型扬声器、电磁型扬声器的某一种。
此外,在第11技术方案中,扬声器单元也可以包括:振动板,配置在与腔室之间,以形成空室;致动器,配置在空室中,使振动板振动。
此外,在第12技术方案中,扬声器装置也可以还具备配置在空室内、具有多个音孔的隔板。此时,气体吸附部件由突起部及隔板支承。
此外,第13技术方案是具备扬声器装置、和将扬声器装置保持在其内部中的设备壳体的便携终端装置。扬声器装置具备:产生声音的扬声器单元;箱体,在扬声器单元的背面形成空室;多个突起部件,在空室内形成,连接在箱体上;以及气体吸附部件,通过多个突起部件被支承在空间内。
此外,在第14技术方案中,在箱体上也可以形成有将空室与设备壳体的内部连接的细孔。
此外,第15技术方案是具备显示装置、扬声器装置、和将扬声器装置保持在内部中以将扬声器装置配置在显示装置的周围的设备壳体的音响影像设备。扬声器装置具备:产生声音的扬声器单元;箱体,在扬声器单元的背面形成空室;多个突起部件,在空室内形成,连接在箱体上;以及气体吸附部件,通过多个突起部件被支承在空间内。
此外,在第16技术方案中,在箱体上也可以形成有将空室与设备壳体的内部连接的细孔。
此外,第17技术方案是具备扬声器装置、和保持扬声器装置以将由扬声器装置产生的声音向车室内发射的保持部的车辆。扬声器装置具备:产生声音的扬声器单元;箱体,在扬声器单元的背面形成空室;多个突起部件,在空室内形成,连接在箱体上;以及气体吸附部件,通过多个突起部件被支承在空间内。
此外,在第18技术方案中,保持部也可以是在其内部中具有空间的形状,将扬声器装置保持在该内部中。此时,在箱体上形成有将空室与保持部的内部的空间连接的细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扬声器装置,通过在扬声器背面的空室部中设置突起,在气体吸附部件与箱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声音通过的空间,所以不论活性炭的形状如何都能够增大活性炭与空间的接触面积。由此,更有效地增大了空室的等价容积,能够实现低音域的再现频带的扩大。此外,由于能够减轻声音通过活性炭的内部中带来的音响损失,所以能够改善声压水平的降低。此外,由于突起部在怎样的形状的空室部中都能够容易地形成,所以即使是例如配合搭载设备的空闲空间而以异形状构成的空室部,也能够容易地确保声音的通路。进而,通过由突起部支承气体吸附材料,即使在车辆或便携电话那样的施加振动的环境下也能够稳定地保持气体吸附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图。
图2是表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活性炭的图。
图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图。
图4是表示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扬声器装置的图。
图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图。
图6是表示作为有关第4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装置的一例的便携电话机的图。
图7是用来说明内置在图6所示的便携电话机中的扬声器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有关第4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机的声压频率特性的图。
图9是表示内置在有关第4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机中的扬声器装置的变形例的图。
图10是车用门的概况图。
图11是沿着图10的线G-H观察的车用门的剖视图。
图12是有关第6实施方式的薄型电视机的结构的图。
图13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4是沿着图13的线K-L观察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20、58、73、92扬声器单元
7、24框架
9、31、60、72、91箱体
13、14、27、38、40、62、83、97空室
10、25、35、57、79、94活性炭
11、26、37、59、66、80、95突起部
61、83、96细孔
36、56、82隔板
30致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图。图1(a)是将配置在扬声器装置的上部的扬声器单元的一部分切开来观察内部构造的俯视图。图1(b)是沿着图1(a)所示的线A-B观察的剖视图。在图1中,扬声器装置具备扬声器单元1、箱体9、活性炭10及突起部11。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以电动型的扬声器为例进行说明。
扬声器单元1具备磁轭2、磁铁3、板4、音圈5、振动板6、框架7、以及垫圈8。磁轭2具有底面为圆形而上表面开口的箱状的形状。磁铁3固接在磁轭2的底面的上侧。板4固接在磁铁3的上侧。这里,磁铁3及板4是底面为圆形的圆柱形状。另一方面,框架7具有底面为圆形而上表面开口的箱状的形状。在框架7的底面的中央形成有与磁轭2的底面相同大小的安装孔,磁轭2嵌入固接在该安装孔中。垫圈8固接在框架7的上表面的外周部上。振动板6固接在框架7与垫圈8之间。音圈5固接在振动板6上,以使其配置在形成于磁轭2与板4之间的磁隙中。此外,框架7的底面形成有多个音孔12。扬声器单元1整体上具有圆柱形状的外形形状。
此外,箱体9具有底面为圆形而上表面开口的箱状的形状。扬声器单元1将其外周面固接在箱体9的内周面上,以使其覆盖箱体9的开口部。箱体9的深度比扬声器单元1的高度大,所以在箱体9的内侧,在扬声器单元1的下侧形成有空室13。该空室13经由音孔12与扬声器单元1的内部空间连接。此外,活性炭10配置在空室13内。在图1中,活性炭10被制作为圆柱形状。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活性炭10是由纤维状(包括毡状)的活性炭(纤维状活性炭)通过层叠多片而构成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活性炭10也可以由1片纤维状活性炭构成。突起部11在箱体9的下侧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多个。活性炭10通过受该突起部11压接而被保持。由于通过多个突起部11保持活性炭10,所以在活性炭10的侧面上形成空室14。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突起部11为三角形状,但突起部11的形状只要能够在活性炭10的侧面上形成空室14,是怎样的形状都可以。
对以上那样构成的扬声器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构成磁回路的磁轭2、磁铁3、板4及音圈5作为驱动力产生机构发挥功能,如果对音圈5施加音响信号,则在音圈5上产生驱动力。结果,通过固接在音圈5上的振动板6振动而从振动板6发射声音。另外,作为电动(electro-dynamic)型扬声器的扬声器单元1的动作由于是周知的,所以这里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振动板6的背面产生的声音(声压)通过音孔12被传递到空室13。此时,通过该声音使空室13的压力变动,但由于在空室13的内部中配置有活性炭10,所以通过活性炭10的气体吸附作用能够抑制空室13内的压力变动。因而,能够得到与扩大箱体9的容积同等的效果,所以能够扩大低音的再现界限。
这里,考虑在箱体9的内周面上没有形成突起部11、通过箱体的内周面与活性炭10的外周面在整个面上接触来保持活性炭10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活性炭10仅其上表面与空室13接触。因而,在振动板6的背面发生的声音会从空室13通过活性炭10的上表面传递到活性炭10的下侧部分。此时,由于声音通过活性炭10的内部传递,所以通过活性炭的声音的制动效果,与声音在空气中传递的情况相比声压降低。因而,在箱体9上没有形成突起部11的情况下,再现的声音的声压水平有可能降低。
相对于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箱体9上设置突起部11,在活性炭10的侧面上形成与空室13连接的空室14。此时,活性炭10通过其上表面及侧面与空间(空室13及空室14)接触。因而,在振动板6的背面上产生的声音除了从空室13通过活性炭10的上表面传递到活性炭10的下侧部分以外,还从空室13通过活性炭10的侧面的空室14传递到活性炭10的下侧部分。对于通过空室14传递的声音,与通过活性炭10的内部的情况相比音响损失较少,所以通过设置空室14,能够减少活性炭10的内部的音响损失。通过以上,根据第1实施方式,与在箱体9的内周面上没有形成突起部11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声压水平的降低。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活性炭10使用纤维状活性炭,但活性炭也可以使用粒状(粉状)的活性炭,也可以使用将粒状的活性炭用树脂等的粘合剂固化而做成块状的活性炭。但是,纤维状活性炭与粒状的活性炭等相比,吸附气体的微孔形成在距与外部的接触面较近的位置,所以认为扩大低音的再现界限的效果较大。此外,在使用粒状的活性炭的情况下,需要用来将粒状的活性炭的集合保持为一定的形状的保持部件。即,也可以代替活性炭10而使用粒状的活性炭和将粒状的活性炭保持在其内部中的保持部件。所谓的保持部件,例如是将粒状的活性炭保持在其内部中的袋。由扬声器单元1产生的声音经由袋也传递到袋的内部中,所以袋也可以将活性炭密闭在内部中。另外,在使用粒状的活性炭及保持部件的情况下,有可能因振动而使保持部件变形,但即使保持部件变形,也能够通过增大突起部11的高度来维持空室14。
另外,在使用将粉状的活性炭固化而做成块状的活性炭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也可以在活性炭上形成孔。图2是表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活性炭的图。如图2所示,在块状的活性炭15上形成有多个孔16。各孔16分别朝向大致相同方向形成为管状。该活性炭15优选地在箱体9的内部中以与由扬声器单元1产生的声音的行进方向(参照图2所示的箭头)和孔16的朝向一致的朝向进行配置。换言之,优选地在与活性炭15的形成有孔16的面对置的位置上配置扬声器单元1。此时,孔16从对置于扬声器单元1的面向远离扬声器单元1的方向延伸地形成。如果取图1为例具体地说明,则将活性炭15配置为,使图2所示的活性炭15的上表面朝向扬声器单元1的方向、活性炭15的下表面接触在箱体9的底面上。配置活性炭15的朝向根据与扬声器单元1的位置关系决定,例如,在后述的第2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参照图4)中,优选地将活性炭配置为,使孔的朝向为横向(与振动板34大致平行的方向)。由此,由扬声器单元1产生的声音不会被活性炭15遮挡,而传递到距离扬声器单元1较远的活性炭15的部分。因此,不仅是接近于扬声器单元1的部分的活性炭15,在较远的部分上也能够充分地得到气体吸附效果。因而,与没有形成孔的情况相比,扩大低音的再现界限的效果变大。
此外,在使用上述块状的活性炭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活性炭上形成突起部,将活性炭配置在箱体内,以使该突起部与箱体接触。即,用来支承活性炭的突起部件也可以由活性炭自身构成。由此,也能够在活性炭与箱体之间形成空室,所以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以上,根据第1实施方式,即使不设置空隙等、不将活性炭10的形状形成为复杂的形状,也能够增多活性炭与其周围的空间的接触面积。因而,能够高效地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并且能够抑制声压水平的降低。此外,由于不需要将活性炭形成为复杂的形状,所以即使是小型的扬声器装置制造也变得容易。
(第2实施方式)
图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图。图3(a)是将扬声器装置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切开而使内部构造可以看到的俯视图。图3(b)是沿着图3(a)的线C-D观察的剖视图,图3(c)是沿着图1(a)的线E-F观察的剖视图。在图3中,扬声器装置具备扬声器单元20、框架24、活性炭25及突起部26。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以压电型的扬声器为例进行说明。
扬声器单元20是压电方式的扬声器,具备压电元件21及23、和中间电极22。框架24在内部中具有空室27,在上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孔。中间电极22将其外周固接在框架24上,以使其将该孔堵塞。压电元件21粘贴在中间电极22的一个面上,压电元件23粘接在中间电极22的一个面上。另一方面,活性炭25配置在框架24的内部的空室27中。活性炭25配置在扬声器单元20的正下方空间的外侧。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活性炭25是上表面及下表面的面积比其他面大的板状的形状。突起部26在活性炭25的正上方空间中配置有多个,各突起部26固接在框架24的内侧上表面上。活性炭25通过受该突起部26与框架24的底面压接而被支承。此外,突起部26是细长的长方体形状,配置为,使得在各突起部26之间形成空间28。因而,在活性炭25的上表面与框架24的内侧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空间28。此外,在图3中,配置有活性炭25的部分的框架24的厚度比没有配置的部分的厚度厚。
对以上那样构成的扬声器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压电方式的扬声器单元20中,如果对粘贴在中间电极22的两面上的压电元件21及23施加电压,则通过压电元件21及23伸缩或弯曲使中间电极22振动而产生声音。另外,作为压电型的扬声器的扬声器单元20的动作由于是周知的,所以这里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扬声器单元20的背面产生的声音被发射到框架24的空室27中。此时,通过该声音使空室27的压力变动,但由于在空室27的内部中配置有活性炭25,所以通过活性炭25的气体吸附的作用能够抑制空室27内的压力变动。因而,能够得到与扩大框架的内部空间的容积同样的效果,所以能够扩大低音的再现界限。
此外,由于在活性炭25的上表面与框架24的内侧上表面之间通过突起部26确保有多个空间28,所以从扬声器单元20的背面发射的声音通过空间28从活性炭25的较大的上表面传递到内部中。因而,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减少声音在活性炭25的内部中传递带来的音响损失,提高扬声器装置的再现声压。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突起部26仅支承活性炭25的上面侧,但对于其他面也可以通过突起部支承。图4是表示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扬声器的图。另外,图4是从与图3(b)相同的方向观察的扬声器装置的剖视图,对于与图3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
在图4中,除了框架24的内侧上表面以外,在内侧下表面上也固接有突起部26。因而,活性炭25在上表面及下表面的两侧受突起部26支承。由此,由于在活性炭25的两侧形成有空间28,所以活性炭25与外部空间的接触面积变为约2倍,可期待进一步降低活性炭带来的音响损失的影响。
(第3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图。图5(a)是将扬声器装置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切开而使内部构造可见的俯视图。图5(b)使沿着图5(a)的线K-L观察的剖视图。在图5中,扬声器装置具备致动器30、箱体31、悬浮体32、内框33、振动板34、活性炭35、隔板36、以及突起部37。在第3实施方式中,产生声音的扬声器单元由致动器30及振动板34构成。
箱体31是上表面开口的箱状的形状。内框33是其外周与箱体31的内周一致的环状的形状,其外周面固接在箱体31的内周面上。悬浮体32固接在内框33的上表面上。振动板34固接在悬浮体32的上表面上。振动板34是与箱体31的开口部相同的大小,覆盖该开口部而配置。另一方面,隔板36是与箱体31的开口部相同的大小,固接在内框33的下表面及箱体31的内周面上。在隔板36上形成有多个音孔39、以及比致动器30的外周大的安装孔。此外,致动器30的上表面与振动板34的下表面固接。
此外,在箱体31的底面内侧形成有多个圆柱状的突起部37。活性炭35受下面的突起部37与上面的隔板36夹持。在图5中,活性炭35是具有比致动器30的底面大的孔的长方体形状,配置为,使致动器30位于该孔的位置。如以上所述,活性炭35经由音孔39与隔板36的上方的空室38在其上表面接触,与隔板36的下方的空室40在其侧面及下表面上接触。
对以上那样构成的扬声器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在第3实施方式中,通过致动器30及与其连接的振动板34产生声音。即,如果对致动器30施加了音响信号,则致动器30将对应于音响信号的振动传递给振动板34。在所传递的振动的作用下,振动板34产生声音。
在振动板34的背面产生的声音及从致动器30直接产生的声音被发射到空室38及40中。此时,通过该声音使空室38及40的压力变动,但由于在空室38及40中配置有活性炭35,所以通过活性炭35的气体吸附的作用能够抑制空室38及40内的压力变动。因而,能够得到与扩大箱体31的内部空间的容积同样的效果,所以能够扩大低音的再现界限。
此外,在活性炭35的上表面上确保有空室38,在下表面上确保有空室40,所以在振动板34的背面产生的声音及从致动器30直接产生的声音通过空室38及40被传递给活性炭35。因而,在第3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减少声音在活性炭35的内部中传递而带来的音响损失,提高扬声器装置的再现声压。
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由于扬声器装置的上表面整面是振动板34,所以通过在箱体31的内部中设置隔板36,从上方支承活性炭35。由此,能够防止因活性炭35与振动板34接触而阻碍振动板34的运动而产生失真音。此外,通过在隔板36上形成音孔39,增大了活性炭35与空间的接触面积。
另外,有关第3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能够应用到例如在振动板34的整面上粘贴有招贴画的广告板扬声器、或者发挥是薄型而应用在5.1声道的壁挂型的环绕扬声器等中。
(第4实施方式)
以下,对将有关本发明的扬声器装置搭载在设备中的例子进行说明。首先,在第4实施方式中,对将扬声器装置搭载在便携终端装置中的例子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作为有关第4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装置的一例的便携电话机的图。这里,图6(a)是为了使内部构造容易理解而将便携电话机的一部分切开的正视图,图6(b)是便携电话机的侧视图,图6(c)是便携电话机的后视图。
在图6中,便携电话机具备上部壳体50、下部壳体51、天线52、液晶画面53、铰链部54、安装部55、隔板56、活性炭57、扬声器单元58、突起部59、以及箱体60。图6所示的便携电话机是主体由上部壳体50及下部壳体51构成的折叠式。上部壳体50与下部壳体51通过铰链部54可以铰链部54为中心旋转地连接。铰链部54通过安装部55安装在上部壳体50上。在上部壳体50上,在其上部安装有天线52,在正面的上侧设有液晶画面53。扬声器装置(活性炭57、扬声器单元58、突起部59及箱体60)配置在上部壳体50的内部中、液晶画面53的下侧。以下,对内置在便携电话机中的扬声器装置进行说明。
图7是用来说明内置在图6所示的便携电话机中的扬声器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图。另外,在图7中,以使扬声器装置的内部结构容易观察为目的,表示了细长的长方体形状的突起部59平行地配置的结构,但实际上如图6所示,突起部59以放射状配置。此外,在图7中,省略了上部壳体50的凹陷63。
在图6及图7中,箱体60是内部具有空间的形状,设在液晶画面53与安装部55之间。箱体60由支承部65固接在上部壳体50上。隔板56将箱体60内的空间2分割而形成两个空室。在箱体60中,安装有对应于各空室的两个扬声器单元58。以上,在扬声器单元58的背面侧(在图7中是上侧)形成有空室62。多个突起部59固接在箱体60的下表面上,以使其分别以放射状配置。活性炭57受突起部59和箱体60的上表面夹持。另外,在上部壳体50的背面侧的凹陷63中形成有音孔64。音孔64配置在对置于扬声器单元58的位置上。此外,如图6所示,在箱体60上形成有细孔61。细孔61是直径为Φ0.5mm左右的非常小的贯通孔。
对以上那样构成的便携电话机的动作进行说明。如果从天线52获取了接收信号,则将由未图示的信号处理部处理后的电信号输入到左右的扬声器单元58中,从音孔64再现例如接收呼出用的铃音。此外,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在活性炭57的下表面与箱体60的内侧下表面之间通过突起部59确保有空室62。因而,在第4实施方式中也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减少声音在活性炭57的内部中传递带来的音响损失,提高扬声器装置的再现声压。
这里,通过在上部壳体50的液晶画面53与安装部55之间的空闲空间中配置箱体60,对于箱体60确保了最大限度的容积。箱体60的形状不是一般的长方体形状而是异形状,(参照图6),但通过设在箱体60中的突起部59,能够容易地在与异形状的活性炭57之间确保通气路径(空室62)。此外,由于不需要对活性炭57自身实施用来增加活性炭与空间的接触面积的细微的加工(参照图14),所以即使是搭载在便携电话机中那样的小型的扬声器装置,其制造也变得容易。
此外,细孔61如上所述是非常小的孔,所以声阻抗非常大,在扬声器音的再现时,再现音几乎不会从该细孔61放出。该细孔61是以防止因温度上升等空室62内的空气压力上升而对扬声器单元58的振动板施加膨胀压力、使振动板变形为目的而形成的。例如考虑在便携电话机处于盛夏的大海那样的高温的环境下的情况下,随着便携电话机的温度上升,箱体60内的空室62的空气热膨胀而空室62内的空气压力上升,会使振动板变形,但通过形成细孔61,能够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随着温度上升的空室62的空气压力上升与再现音的频率成分相比是大致直流的变化。因而,在随着温度上升而空室62的空气压力上升变化的情况下,细孔61不会作为声阻抗作用,伴随着膨胀的空气压力被从细孔61排出。另外,活性炭57如果从便携电话机的外部经由细孔61吸附湿气或不需要气体、烟草的烟等,则其性能劣化。因而,细孔61的出口优选地形成在便携电话机主体的内部中,使空室62不与外界气体直接连接。此外,在活性炭57是例如纤维状的情况下,有时纤维状活性炭的细小的碎片会从细孔61排出到便携电话的内部中。由于该纤维状活性炭的细小的碎片是炭,所以如果附着在电路上,则有可能使电路短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优选地在细孔61上设置活性炭的碎片不能通过的细度的防尘网。此外,如果防尘网是具有防湿效果的材料,则能够防止外部的湿气通过细孔61侵入到空室62的内部中,所以能够减轻因活性炭57吸附湿气而使空气的吸附效果降低的情况。
图8是表示有关第4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机的声压频率特性的图。另外,在图8所示的声压频率特性中,扬声器单元58为口径14mm的电动型方式,空室62的容积为1cc,突起部59的高度为0.5mm,活性炭57是纤维状活性炭、重量为23mg,向扬声器单元的输入电力为0.2W,音孔64与测量麦克风的距离为0.1m。此外,在图8中,曲线A表示没有配置活性炭的情况的声压频率特性,曲线B表示将活性炭插入到没有突起部的箱体中的情况的声压频率特性,曲线C表示在箱体中设有突起而配置活性炭的情况的声压频率特性。
如图8的曲线A所示,在扬声器的箱体60内没有配置活性炭的情况下,由于箱体60为1cc的较小的容积,所以低音的共振频率较高,在1.3kHz附近产生声压的峰值。此外,如图8的曲线B所示,在没有突起部而将活性炭插入到箱体中的情况下,可知1kHz以下的声压水平上升,能够得到活性炭带来的箱体的等价容积扩大的效果。但是,在1kHz~2kHz的频带中,由于活性炭带来的音响损失较大,所以声压水平大幅地降低,损害了声压特性的平坦性。相对于这些,如图8的曲线C所示,在箱体中设置突起而配置了活性炭的情况下,空室与活性炭的接触面积增加,所以可知相对于曲线B、在1kHz~2kHz的频带中声压水平上升3dB左右,在1kHz以上的频带中实现了平坦的声压频率特性。以上,根据第4实施方式,即使是紧凑的主体也能够实现低音再现性良好的便携电话机。
另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箱体60配置在上部壳体50内、液晶画面53的下侧,但扬声器的配置位置是哪里都可以,例如液晶画面53的上部、背面或下部壳体51内等、配置在哪个位置都没有问题。此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使箱体60内的两个空室62为相同形状,但根据配置条件也可以做成左右非对称的形状。在此情况下,将空室62形成为即使形状为非对称也使容积相等,在两个扬声器装置中低音的再现界限相同,所以是优选的。
此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将细孔61设置在箱体60的壁面上,但可以通过将管状的细管连接在细孔61上,将细孔61的出口配置在便携电话机的上部壳体内的任意的位置上。因而,通过使用上述细管,能够容易地将细孔61的出口配置在不易与外界气体接触的地方。
此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突起部59为方棒状,但如图9所示那样做成圆柱状也能够期待同样的效果。另外,突起部59的形状是圆锥状、方锥状等、哪种形状都可以。此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突起部59仅设在活性炭57的单侧,但也可以将突起部设置在活性炭57的两侧,通过突起部从两侧夹持活性炭57。
(第5实施方式)
接着,作为第5实施方式而说明将扬声器装置搭载在车辆中的例子。图10是车用门的概况图。首先,图11是沿着图10的线G-H观察的车用门的剖视图。在图10及图11中,车辆用门具备窗玻璃71、箱体72、扬声器单元73、内壁74、内面板75、外面板76、音响管77、格栅78、活性炭79、突起部80及81、以及隔板82。
内面板75配置在内壁74与外面板76之间。在内面板75上设有与扬声器单元73相同大小的孔,扬声器单元73安装在内面板75上,以使其嵌入在该孔中。扬声器单元73配置为,使其前面朝向内壁74侧。在内面板75的孔的周围连接有音响管77,以使其覆盖该孔。音响管77通过安装在内壁上的格栅78和扬声器单元73的前表面形成空间。
另一方面,箱体72是一面开口的箱状的形状,连接在内面板75上,以通过开口部将扬声器单元73包围。箱体72配置在内面板75与外面板76之间的空间中。此外,在箱体72上形成有细孔84。第1及第2突起部80及81具有圆锥状的形状,形成在箱体72的内部中。具体而言,第1突起部80形成在箱体72的内周侧面上。此外,第2突起部81形成在内面板75的侧面上。活性炭79配置在箱体72内部的空室83中,受第1突起部80和第2突起部81夹持。隔板82配置在箱体72的内部中,以使其在活性炭79与扬声器单元73之间分隔箱体72的内部空间。在隔板82上形成有未图示的多个孔。
对以上那样构成的搭载在车辆用门上的扬声器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如果对扬声器单元73施加来自未图示的车室内的音响装置(例如CD播放器)的音乐信号,则来自扬声器单元73的前面的声音从格栅78向车室内发出。这里,在活性炭79的一个侧面与箱体72之间通过第1突起部80确保了空间。此外,在活性炭79的另一个侧面与内面板75之间通过第2突起部81确保了空间。因而,在第5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减少声音在活性炭79的内部中传递带来的音响损失,提高扬声器装置的再现声压。
这里,在第5实施方式中,第1及第2突起部80及81成为钉状,以突刺的程度压接在活性炭79上。由此,即使在车辆的行驶时车体振动的情况下,活性炭79也被各突起部80及81稳定地保持。此外,在空室83中设有具有多个音孔的隔板82。由此,即使活性炭79因车辆的振动而不能被各突起部80及81保持,也能够通过隔板82承接落下的活性炭79。即,通过隔板82能够防止活性炭79向门的下部方向完全落下。
此外,细孔84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防止伴随着空室83的温度上升的空气膨胀。在第5实施方式中,细孔84的出口设在内面板75与外面板76之间的空间中。
如以上那样,根据第5实施方式,能够不增大搭载在作为被限定的容积的车室空间内的扬声器装置的箱体容积、而实现能够进行丰富的低音再现的扬声器系统。
另外,在第5实施方式中,扬声器装置(箱体72、扬声器单元73、活性炭79、突起部80及81、隔板82)设在内面板75与外面板76之间的空间中,但也可以设置在内面板75与内壁74之间的空间中。此外,在第5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扬声器装置搭载在车辆用门上的例子,但也可以将扬声器装置设置在前面板及后托盘、车体的顶壁部等、车辆的各种位置上。在这些情况下,箱体的形状需要做成沿着车体的形状的形状,但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即使节省空间也能够以充分的声压再现丰富的低音的车载用的扬声器装置。
(第6实施方式)
接着,作为第6实施方式,说明将扬声器装置搭载在薄型电视机中的例子。图12是有关第6实施方式的薄型电视机的结构的图。这里,图12(a)是薄型电视机的正面外观图,图12(b)是沿着图12(a)的I-J线观察的薄型电视机的截面的一部分的图。在图12中,薄型电视机具备薄型电视机的壳体90、箱体91、扬声器单元92、细孔93、活性炭94及突起部95。
在有关第6实施方式的薄型电视机中,扬声器装置(箱体91、扬声器单元92、细孔93、活性炭94及突起部95)配置在电视机主体的下部。具体而言,箱体91配置的电视机的画面的下侧。扬声器单元92安装在箱体91的开口部中。通过扬声器单元92与箱体91形成空室97。在空室97内,在箱体91上连接有多个突起部95。活性炭94受突起部95支承。在图12(b)中,活性炭94在其上表面、下表面及侧面受突起部95支承。另外,在箱体91上形成有细孔96。另外,在薄型电视机中搭载有左右两个扬声器装置。两个扬声器装置的结构相同。
对以上那样构成的搭载在薄型电视机中的扬声器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通过对左右的扬声器单元92输入来自未图示的信号处理部的音响信号,从扬声器单元92再现声音。这里,在活性炭94的上表面、下表面及侧面与箱体91之间通过突起部95确保了空间。因而,在第6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第1~第5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减少声音在活性炭94的内部中传递带来的音响损失,提高扬声器装置的再现声压。此外,通过在箱体91上形成细孔96,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能够防止伴随着空室97的温度上升的空气膨胀。
另外,对于薄型电视机要求进一步的薄型化,另一方面,在不使用活性炭那样的气体吸附部件的情况下为了进行低音再现而需要较大的箱体容积,成为阻碍薄型化的原因。这里,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气体吸附部件能够缩小箱体容积,此外,通过用突起部支承气体吸附部件能够防止声压水平的降低,所以能够实现可进行丰富的低音再现的薄型电视机。另外,在第6实施方式中,箱体91配置在薄型电视机的画面的下侧,但也可以配置在画面的两侧。
如以上那样,根据第6实施方式,即使扬声器装置的搭载设备是薄型电视机那样的音响影像设备的情况下,也能够采用本发明,能够实现能够节省空间而进行低音再现的音响影像设备。特别是,在平面化不断发展的液晶及PDP等的平面电视机中,扬声器箱体占用的容积成为阻碍装置的薄型化、紧凑化的原因,所以本发明是特别有效的。
此外,在上述第1~第6实施方式中,突起部既可以与箱体一体地形成,也可以通过将突起部11粘接在箱体上而形成。不论怎样,与将活性炭加工为复杂的形状相比都能够容易地制作。
此外,在上述第2~第6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活性炭除了使用纤维状活性炭以外,也可以使用粒状的活性炭的集合及保持部件,也可以是将粒状的活性炭的集合固化而做成块状的结构。进而,在第2~第6实施方式中使用块状的活性炭的情况下,也可以以由扬声器单元产生的声音的行进方向与孔的朝向一致的朝向、在活性炭上形成孔。此外,在使用块状的活性炭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活性炭上形成突起部、将活性炭配置在箱体内以使该突起部与箱体接触。此外,代替活性炭,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气体吸附材料,例如沸石、硅石(SiO2)、氧化铝(Al2O3)、氧化锆(ZrO3)、氧化镁(MgO)、四氧化三铁(Fe3O4)、分子筛、富勒烯(Fullerene)、碳纳米管等。
另外,在上述第4~第6实施方式中,扬声器单元是电动型、压电型、静电型、电磁型等、哪种驱动方式都可以。除此以外,扬声器单元也可以是有关第3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以小型并且能够进行高音质的低音再现等为目的进行应用,例如能够应用在例如薄型化特别发展的液晶电视机、PDP(等离子显示器)或音响装置、车载设备、便携终端装置等中。
Claims (18)
1.一种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扬声器单元;
箱体,在扬声器单元的背面形成空室;
多个突起部件,在上述空室内形成,连接在上述箱体上;以及
气体吸附部件,通过上述多个突起部件被支承在上述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箱体与上述扬声器单元的框架一体地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多个突起部件形成的空间与上述空室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件设在上述箱体的至少1个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体吸附部件由上述突起部件压接而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体吸附部件是活性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活性炭是通过将粒状的活性炭固化而构成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活性炭上,从与扬声器单元对置的面向远离扬声器单元的方向延伸而形成有孔。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活性炭是纤维状活性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扬声器单元是电动型扬声器、压电型扬声器、静电型扬声器、电磁型扬声器中的某一种。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扬声器单元包括:
振动板,配置在与上述腔室之间,以形成上述空室;
致动器,配置在上述空室中,使上述振动板振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隔板,该隔板配置在上述空室内,并具有多个音孔;
上述气体吸附部件由上述突起部及上述隔板支承。
13.一种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以及
将上述扬声器装置保持在其内部中的设备壳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箱体上形成有将上述空室与上述设备壳体的内部连接的细孔。
15.一种音响影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
显示装置;
设备壳体,将上述扬声器装置保持在内部中,以将上述扬声器装置配置在上述显示装置的周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音响影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箱体上形成有将上述空室与上述设备壳体的内部连接的细孔。
1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以及
保持部,保持上述扬声器装置,以将由上述扬声器装置产生的声音向车室内发射。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是在其内部中具有空间的形状,将上述扬声器装置保持在该内部中;
在上述箱体上形成有将上述空室与上述保持部的内部的空间连接的细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77260/2005 | 2005-03-17 | ||
JP2005077260 | 2005-03-17 | ||
PCT/JP2006/303954 WO2006098158A1 (ja) | 2005-03-17 | 2006-03-02 | スピーカ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42847A true CN101142847A (zh) | 2008-03-12 |
CN101142847B CN101142847B (zh) | 2012-07-25 |
Family
ID=36991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086256A Active CN101142847B (zh) | 2005-03-17 | 2006-03-02 | 扬声器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743877B2 (zh) |
EP (1) | EP1868409B1 (zh) |
JP (1) | JP4054367B2 (zh) |
CN (1) | CN101142847B (zh) |
WO (1) | WO2006098158A1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95802A (zh) * | 2010-06-11 | 2010-11-24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设备 |
CN102317549A (zh) * | 2009-02-13 | 2012-01-11 | 诺基亚公司 | 封闭吸附性材料 |
CN106664469A (zh) * | 2014-08-04 | 2017-05-10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扬声器系统和使用该扬声器系统的电子设备 |
CN107426646A (zh) * | 2017-09-21 | 2017-12-01 | 苏州夸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吸音材料块 |
WO2020258229A1 (zh) * | 2019-06-28 | 2020-12-30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扬声器箱 |
CN112671961A (zh) * | 2019-10-15 | 2021-04-16 | 尼斯贝尔株式会社 | 扬声器箱系统、扬声器箱系统的吸气剂及其制造方法 |
CN113645537A (zh) * | 2015-05-18 | 2021-11-12 | 苹果公司 | 具有包含吸附材料的后腔的音频扬声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93903A1 (en) * | 2006-02-16 | 2007-08-23 | Bang & Olufsen Icepower A/S | A micro-transducer with improved perceived sound quality |
CN101416528B (zh) | 2006-04-03 | 2012-10-2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扬声器系统 |
JP4561751B2 (ja) * | 2007-01-24 | 2010-10-13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とそれを用いた携帯機器 |
US8630435B2 (en) * | 2008-08-08 | 2014-01-14 | Noki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an adsorbent material,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
JP5526558B2 (ja) * | 2009-02-23 | 2014-06-1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装置、このスピーカ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車両、およびこのスピーカ装置に用いるシート状の圧力調整体の製造方法 |
WO2010134312A1 (ja) * | 2009-05-19 | 2010-11-25 | 株式会社ビジョナリスト | スピーカ装置 |
US8320598B2 (en) * | 2009-06-30 | 2012-11-27 | Noki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
EP2293592A1 (en) * | 2009-09-01 | 2011-03-09 | Nxp B.V. | Acoustic material for a small loudspeaker cabinet |
TWI452913B (zh) * | 2009-12-25 | 2014-09-11 | Beijing Funate Innovation Tech | 發聲裝置 |
US9430998B2 (en) * | 2010-06-01 | 2016-08-30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Radio apparatus comprising an agglomeration of acoustically adsorbing members |
JP2012134718A (ja) * | 2010-12-21 | 2012-07-12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スピーカ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 |
EP2495991A1 (en) * | 2011-03-04 | 2012-09-05 | Knowles Electronics Asia PTE. Ltd. | Packaging of acoustic volume increasing materials for loudspeaker devices |
US8687836B2 (en) | 2012-08-31 | 2014-04-01 | Bose Corporation | Loudspeaker system |
US8794373B1 (en) | 2013-03-15 | 2014-08-05 | Bose Corporation | Three-dimensional air-adsorbing structure |
TW201513678A (zh) * | 2013-09-25 | 2015-04-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揚聲器及顯示器 |
CN105451117B (zh) * | 2014-08-12 | 2019-06-04 | 深圳市易拓迈克科技有限公司 | 塑胶音箱腔体结构与其制作方法及音箱 |
DE202015101134U1 (de) * | 2015-03-06 | 2016-06-08 | LEGIS GbR (vertretungsberechtigter Gesellschafter: Thomas C.O. Schmidt, 10707 Berlin) | Akustikeinheit mit Vlies |
CN204408577U (zh) * | 2015-03-06 | 2015-06-17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音装置中吸音颗粒的防护装置 |
US9723400B2 (en) * | 2015-08-04 | 2017-08-01 | Sound Solutions International Co., Ltd. | Integrated loudspeaker device having an acoustic chamber containing sound adsorber material |
US9691371B1 (en) * | 2015-12-18 | 2017-06-27 | Bose Corporation | Air adsorbing and sound absorbing structure |
US9749735B1 (en) * | 2016-07-06 | 2017-08-29 | Bose Corporation | Waveguide |
CN107888998A (zh) * | 2017-11-13 | 2018-04-06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音箱及显示装置 |
US11665466B2 (en) * | 2020-02-17 | 2023-05-30 | Nexvel Co., Ltd | Fabric sheet-shaped of an air absorbent for a speaker-box system using porous carbon fibers and a speaker-box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
CN117795453A (zh) * | 2021-08-02 | 2024-03-2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包括多孔片的扬声器和包括该扬声器的电子装置 |
CN113903320A (zh) * | 2021-09-29 | 2022-01-07 |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吸音材料及应用该吸音材料的扬声器 |
US20230229205A1 (en) * | 2022-01-14 | 2023-07-20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18801U (zh) * | 1978-01-18 | 1980-02-06 | ||
JPS55155170U (zh) * | 1979-04-24 | 1980-11-08 | ||
JPS56123688U (zh) * | 1980-02-21 | 1981-09-19 | ||
US4450929A (en) * | 1980-05-09 | 1984-05-29 | Marrs Ralph E | Acoustic energy systems |
JPS6035337Y2 (ja) * | 1980-10-20 | 1985-10-21 | 健三 井上 | スピ−カ装置 |
JPS60500645A (ja) * | 1983-03-02 | 1985-05-02 | ケイ・エイチ・テクノロジー・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 定圧装置 |
DE3443900C2 (de) * | 1984-12-01 | 1997-03-06 | Bluecher Hubert | Schutzmaterial,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nd seine Verwendung |
JPH01226296A (ja) * | 1988-03-04 | 1989-09-08 | Sony Corp | スピーカ装置 |
JP3282732B2 (ja) | 1991-11-08 | 2002-05-2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装置 |
JPH06169441A (ja) * | 1992-11-30 | 1994-06-14 | Sony Corp | 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
DE19723338C2 (de) | 1997-06-04 | 2001-01-25 | Benjamin Roloff | Telefon |
US7504033B2 (en) * | 1999-07-05 | 2009-03-17 | Kotobuki Tsushou Co., Ltd. | Water quality purification cartidge |
JP3295402B2 (ja) * | 1999-10-28 | 2002-06-2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携帯型情報通信端末装置 |
DE60141566D1 (de) * | 2000-01-11 | 2010-04-29 | Faurecia Innenraum Sys Gmbh | Akustische kammer die in eine fahrzeugtüre integriert ist |
JP2003070085A (ja) | 2001-06-15 | 2003-03-07 | Misawa Homes Co Ltd | スピーカ内蔵造作品、スピーカ内蔵造作品の取付方法、音響システムおよび通話システム |
GB2378082B (en) | 2001-07-26 | 2005-03-09 | Kh Technology Corp | Improvements in loudspeakers |
GB0211977D0 (en) | 2002-05-24 | 2002-07-03 | Kh Technology Corp | Improvements in loudspeakers |
US20050181841A1 (en) * | 2004-02-12 | 2005-08-18 | Xinyu Dou | Audio system with acoustic shock control |
JPWO2005099300A1 (ja) * | 2004-03-31 | 2007-08-1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装置 |
CN1914948B (zh) | 2004-04-13 | 2011-01-1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扬声器装置 |
JP4767164B2 (ja) * | 2004-04-13 | 2011-09-0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装置 |
-
2006
- 2006-03-02 US US11/884,685 patent/US7743877B2/en active Active
- 2006-03-02 WO PCT/JP2006/303954 patent/WO200609815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3-02 CN CN2006800086256A patent/CN101142847B/zh active Active
- 2006-03-02 JP JP2007508063A patent/JP405436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3-02 EP EP06715063.1A patent/EP1868409B1/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17549A (zh) * | 2009-02-13 | 2012-01-11 | 诺基亚公司 | 封闭吸附性材料 |
CN102317549B (zh) * | 2009-02-13 | 2014-09-10 | 诺基亚公司 | 封闭吸附性材料 |
CN101895802A (zh) * | 2010-06-11 | 2010-11-24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设备 |
CN106664469A (zh) * | 2014-08-04 | 2017-05-10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扬声器系统和使用该扬声器系统的电子设备 |
CN106664469B (zh) * | 2014-08-04 | 2019-05-21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扬声器系统和使用该扬声器系统的电子设备 |
CN113645537A (zh) * | 2015-05-18 | 2021-11-12 | 苹果公司 | 具有包含吸附材料的后腔的音频扬声器 |
CN107426646A (zh) * | 2017-09-21 | 2017-12-01 | 苏州夸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吸音材料块 |
WO2020258229A1 (zh) * | 2019-06-28 | 2020-12-30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扬声器箱 |
CN112671961A (zh) * | 2019-10-15 | 2021-04-16 | 尼斯贝尔株式会社 | 扬声器箱系统、扬声器箱系统的吸气剂及其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90120715A1 (en) | 2009-05-14 |
EP1868409B1 (en) | 2019-07-03 |
US7743877B2 (en) | 2010-06-29 |
JPWO2006098158A1 (ja) | 2008-08-21 |
CN101142847B (zh) | 2012-07-25 |
EP1868409A1 (en) | 2007-12-19 |
JP4054367B2 (ja) | 2008-02-27 |
WO2006098158A1 (ja) | 2006-09-21 |
EP1868409A4 (en) | 2009-04-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42847B (zh) | 扬声器装置 | |
CN101167404B (zh) | 扬声器装置 | |
JP4879971B2 (ja) |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 |
CN1910951B (zh) | 扬声器系统 | |
JP4142718B2 (ja) | スピーカ装置 | |
US7953240B2 (en) | Loudspeaker apparatus | |
JP5594333B2 (ja) | 電子機器及び音響再生方法 | |
US20080170737A1 (en) | Loudspeaker System | |
EP1944999B1 (en) | Speaker, speaker device using the speaker,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vehicle using the speaker | |
JP4822517B2 (ja) | スピーカ装置 | |
CN109040926A (zh) |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 |
JP4643626B2 (ja) | スピーカ装置 | |
JP6464361B2 (ja) |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と、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
CN108650603A (zh) |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 |
CN101213868B (zh) | 扬声器及使用该扬声器的扬声器装置以及使用该扬声器的电子设备及车辆 | |
JP4298460B2 (ja) | パネルスピー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