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2540B - 可折叠的壳体的锁定装置和具有该锁定装置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的壳体的锁定装置和具有该锁定装置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2540B
CN101142540B CN2006800088694A CN200680008869A CN101142540B CN 101142540 B CN101142540 B CN 101142540B CN 2006800088694 A CN2006800088694 A CN 2006800088694A CN 200680008869 A CN200680008869 A CN 200680008869A CN 101142540 B CN101142540 B CN 1011425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cking department
locking device
housing
operating portion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088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2540A (zh
Inventor
熊谷实
立神一树
小林一夫
田中亘
田中开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Client Comput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42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2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2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25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1/00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rectilinearly
    • E05C1/08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rectilinearly with latching action
    • E05C1/12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rectilinearly with latching action with operating handle or equivalent member moving otherwise than rigidly with the latch
    • E05C1/14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rectilinearly with latching action with operating handle or equivalent member moving otherwise than rigidly with the latch the handle or member moving essentially towards or away from the plane of the wing or fram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9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locking or maintaining the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in a fixed position, e.g. latching mechanism at the edge of the display in a laptop or for the screen protective cover of a PD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02Cabinets; Cases; Stands; Disposition of apparatus therein or thereon
    • G11B33/022Cases
    • G11B33/025Portable ca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S292/37Push button ope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911Hooked end
    • Y10T292/0926Spring project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911Hooked end
    • Y10T292/0926Spring projected
    • Y10T292/0928Operating means
    • Y10T292/0934Rigi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911Hooked end
    • Y10T292/0945Operat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911Hooked end
    • Y10T292/094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0951Rigid
    • Y10T292/0956Sliding catc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96Sliding
    • Y10T292/0969Spring project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96Sliding
    • Y10T292/0969Spring projected
    • Y10T292/097Operating means
    • Y10T292/0997Rigi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42Rigid engaging means
    • Y10T292/432Sliding catc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0/00Locks
    • Y10T70/50Special application
    • Y10T70/5093For closures
    • Y10T70/554Cover, lid, cap, encasing shield
    • Y10T70/5544Pivo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在具有可折叠和展开的壳体的电子设备中使用,其特征在于,该锁定装置具有:锁定部,其将上述壳体在折叠状态下锁定;操作部,其使上述锁定部移动,解除上述锁定部对上述壳体的锁定;以及传递机构,其将施加到上述操作部的驱动力变换到与上述操作部的操作方向不同的方向,使上述锁定部沿上述不同的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可折叠的壳体的锁定装置和具有该锁定装置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电子设备,特别是涉及电子设备的可折叠的壳体的锁定/锁定解除装置。此处,“电子设备”是包含例如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以下,称为“PC”)、个人数字助理(PDA)、电子词典、电子文具、游戏机等的概念。本发明例如适合于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以下,称为“PC”)中使用的锁定/锁定解除装置(以下,简称为“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近年PC的普及,笔记本型PC越来越要求提高其可操作性。典型的笔记本型PC的壳体具有:显示单元(上部壳体),其搭载有液晶显示器(LCD)屏幕;以及主体部(下部壳体),显示单元可折叠和展开地安装在其上。显示单元具有典型的卡钩(hook)和操作部,主体部具有卡合孔。在折叠壳体时,使显示单元朝向主体部旋转,卡钩与主体部经由卡合孔卡合,由此,在折叠状态下锁定壳体。当展开壳体时,对操作部进行操作,移动卡钩,解除锁定,然后,使显示单元向离开主体部的方向旋转。最近,使用PC进行电视广播的视听或DVD电影的欣赏变得盛行起来,以高画质在大屏幕的显示器上欣赏视频的使用者也变多,使锁定装置小型化、确保LCD屏幕的空间就变得越发重要。
图21表示现有的锁定/锁定解除装置10的锁定状态。锁定装置10具有:操作按钮12,其设置在显示单元11上;卡钩13,其固定在操作按钮12上;压缩弹簧等施力部件14,其设置在显示单元11上;以及卡合孔16,其设置在主体部15上。施力部件14对操作按钮12和卡钩13向A方向施力。因此,卡钩13在被插入卡合孔16之后,卡合到主体部15上。其结果是,显示单元11被锁定到主体部15上。在该状态下,当按压操作按钮12时,操作按钮12与卡钩13一起向B方向移动。因此,卡钩13与主体部15的卡合被解除。其结果是,显示单元11的锁定被解除,可以展开。然后,使用者在按压操作按钮12的状态下,将显示单元11至少打开预定角度。其结果是,卡钩13从卡合孔16离开。一旦卡钩13从卡合孔16脱出,使用者在这种状态下将操作按钮12向上方推压,或者把持显示单元11的上部向上方旋转,从而从主体部15展开显示单元11。
图22表示现有的锁定装置20的其它例。锁定装置20具有:操作按钮22,其设置在显示单元21上;卡钩23,其固定在操作按钮22上;压缩弹簧等施力部件24,其设置在显示单元21上;以及卡合孔26,其设置在主体部25上。施力部件24对操作按钮22和卡钩23向C方向施力。因此,卡钩23在被插入卡合孔26之后卡合到主体部25上。其结果是,显示单元21被锁定到主体部25上。在该状态下,当将操作按钮22与卡钩23一起向D方向滑动时,卡钩23与主体部25的卡合被解除。其结果是,显示单元21的锁定被解除,可以展开。然后,使用者在按压操作按钮22的状态下,将显示单元21至少打开预定角度。其结果是,卡钩23从卡合孔26离开。一旦卡钩23从卡合孔26脱出,使用者或者在这种状态下将操作按钮22向上方推压,或者把持显示单元21的上部向上方旋转,从而从主体部25展开显示单元21。
现有的笔记本型PC的锁定装置10和20未必具有充分的操作性。首先,对于锁定装置10,必须将卡钩13的移动方向或卡合孔16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显示单元11或主体部15的进深方向,因此,存在不能有效利用壳体空间这一问题。其结果是,由于不能满足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和搭载大屏幕的显示单元的需要,所以不优选。另一方面,锁定装置20虽可解决这种问题,但显示单元21展开的方向与操作按钮22移动的D方向垂直。因此,要从折叠状态展开壳体,使用者就必须进行沿横向移动操作按钮22、然后将显示单元向上方向旋转这两阶段的操作,从而操作性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例示性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来壳体空间的有效利用和操作性的提高的锁定装置以及具有该锁定装置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锁定装置在具有可折叠和展开的壳体的电子设备中使用,其特征在于,该锁定装置具有:锁定部,其将上述壳体在折叠状态下锁定;操作部,其使上述锁定部移动,解除上述锁定部对上述壳体的锁定;以及传递机构,其将施加到上述操作部的驱动力变换到与上述操作部的操作方向不同的方向,使上述锁定部沿上述不同的方向移动。由于现有的锁定装置10和20的操作按钮12、22与卡钩13、23的移动方向相同,所以就要牺牲壳体空间的有效利用和开闭动作时的操作性中的某一方。与此相对,根据本发明的锁定装置,由于通过传递机构,使操作部的操作方向与锁定部的移动方向不同,因此,可解决所述的问题。
在某个实施例中,上述操作部的操作方向与上述锁定部的移动方向正交,但本发明也包括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倾斜,或者一方是直线,另一方旋转的情况。
上述操作部也可以设置在与上述壳体的被折叠的第1面正交的第2面上,上述操作部的操作方向是垂直于上述第2面的第1方向,上述锁定部向与上述第1面垂直的第2方向突出,上述锁定部的移动方向是与上述第1和第2方向垂直的第3方向。要展开壳体,就必须进行使操作部向前面移动的动作,以及之后将壳体向上方抬起的动作。但是,在这些动作中,由于手的配置几乎没有改变,因此,使用者感到如同用同一个动作展开壳体。因此,可以连续地进行操作部的操作和壳体的展开,从而操作性提高。与此相对,在现有的锁定装置20中,沿横向移动操作按钮22的动作与将壳体向上方抬起的动作大不相同。因此,对于使用者来说,感到如同用2个动作展开壳体,操作性差。
上述壳体也可以具有:第1壳体,其在折叠和展开时移动;和第2壳体,其与该第1壳体连接,上述操作部和上述锁定部设置在上述第1壳体上。这样,本发明适合于在上述操作部和上述锁定部位于壳体的移动侧的情况下顺畅地进行壳体的锁定解除和展开的结构。上述传递机构也可以具有:突起,其固定在上述锁定部和上述操作部的任一方上;以及引导部,其设置在上述锁定部和上述操作部的另一方上,对上述突起的移动进行引导,上述引导部引导的方向相对于上述锁定部的移动方向倾斜。此外,上述引导部也可以是相对于上述锁定部的移动方向,沿45°方向延伸的引导槽。作为替代,上述传递机构也可以具有:第1斜面,其设置在上述操作部上;和第2斜面,其设置在上述锁定部上,可与上述第1斜面移动地接触。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在上述第1和第2斜面的任一方上设置突起,上述第1和第2斜面通过上述突起接触。此外,上述第1和第2斜面也可以都相对于上述锁定部的移动方向,沿45°方向延伸。
上述锁定装置也可以还具有对上述操作部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或者对上述锁定部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由此,可以防止操作部或锁定部移动时的晃动。
上述锁定装置也可以还具有:第1引导部,其对上述操作部的移动进行引导;和第2引导部,其对上述锁定部的移动进行引导,上述第1引导部包括:第1引导槽,其沿上述操作部的移动方向延伸;和限制部件,其固定在上述壳体上,并插入上述第1引导槽中,上述第2引导部包括:第2引导槽,其沿上述锁定部的移动方向延伸;和上述限制部件,其固定在上述壳体上,并插入上述第2引导槽中。限制部件(例如,杆)被第1和第2引导部共同使用,有助于削减零部件个数和防止晃动。
上述锁定装置也可以还具有:第1卡定部,其与上述锁定部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地延伸,并固定在上述锁定部上;第2卡定部,其与上述锁定部的移动方向垂直地延伸,并固定在上述壳体上;杆,其一端被固定在上述第1卡定部上,另一端贯通上述第2卡定部,并且该杆沿上述锁定部的移动方向延伸;以及压缩弹簧等施力部件,其设置在上述杆的周围,一端与上述第1卡定部抵接,另一端与上述第2卡定部抵接。由于杆兼用作施力部件的保持和锁定部的移动的引导部件,所以有助于壳体空间的有效利用。
上述锁定部可以在用于锁定上述壳体的锁定位置以及解除上述壳体的锁定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上述操作部可以在容许由上述锁定部进行的锁定的非操作位置、以及解除由上述锁定部进行的锁定的操作位置之间移动,上述锁定装置也可以还具有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对上述锁定部向锁定位置施力,并且对上述操作部向非操作位置施力。由于一个施力机构兼带2种施力功能,因此,有助于壳体空间的有效利用。
具有上述锁定装置的电子设备(例如,笔记本型PC)也构成本发明的一方面。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进一步的特征,在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中会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笔记本型PC)的展开后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折叠后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应用在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的第1实施例的锁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卸下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封盖后的平面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俯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一部分和锁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6的锁定装置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8是锁定状态下的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平面图。
图9(a)是锁定状态下的沿图8的MM线的剖面图,图9(b)是锁定状态下的图9(a)的A1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10(a)是锁定解除状态下的沿图8的MM线的剖面图,图10(b)是锁定解除状态下的图10(a)的A2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笔记本型PC)展开后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电子设备折叠后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13是应用在图11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的第2实施例的锁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卸下图1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封盖后的平面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一部分和锁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图16的锁定装置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18是锁定状态下的图12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平面图。
图19(a)是锁定状态下的沿图18的NN线的剖面图,图19(b)是锁定状态下的图19(a)的A3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19(c)是锁定状态下的锁定装置内部的放大平面图。
图20(a)是锁定解除状态下的沿图8的NN线的剖面图,图20(b)是锁定解除状态下的图20(a)的A4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20(c)是锁定解除状态下的锁定装置内部的放大平面图。
图21是现有的锁定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图22是现有的锁定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具体化为笔记本型PC后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进行说明。此处,图1是表示笔记本型PC 100展开后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笔记本型PC 100折叠后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参照图1,电子设备100例示性地作为笔记本型PC 100而具体化,但并不仅限于此,电子设备100包括PDA、手提个人电脑、掌上电脑、可穿戴式计算机(ウエアラブルコンピユ一タ)、电子词典、电子文具、游戏机、携带式家用电器(例如,携带式电视机、携带式录像机、携带式DVD)等便携式电子设备。此外,笔记本型PC 100的大小是覆盖A4尺寸、B5尺寸、其它亚笔记本(subnotebook)尺寸、小型笔记本尺寸等的大小。
笔记本型PC 100具有PC主体部110、铰链120、显示单元(LCD框架(bezel frame))130以及锁定装置140。主体部110和显示单元130构成笔记本型PC 100的壳体。
主体部110具有例如厚度约20mm至30mm厚度的壳体结构,具有上盖111、未图示的中盖以及下盖118。上盖111、中盖以及下盖118都通过树脂成形而形成。主体部110将电路基板和HDD收纳在内部,从上盖111,具有信息键入用键盘112、定位设备(pointing device)114以及卡合孔116。
上盖111是掌托(palm rest),其是在键盘112的近前侧使用的用于载置手掌或手腕的区域。上盖111的表面是笔记本型PC 100被折叠的面。如后所述,上盖111的背面与卡钩174卡合。
键盘112的种类不限于101、106、109、或人体工学等,键盘排列也不限于QWERTY排列、DVORAK排列、JIS排列、新JIS排列、日语输入企业集团基准排列(NICOLA:NIhongo Nyuryoku COnthotium LAyout)等。
定位设备114对鼠标功能的一部分进行模拟,具有触控板114a、点击按钮114b以及滚动式滚轮(scroll wheel)114c。当使用者在触控板162a上移动食指时,在LCD屏幕132上实现鼠标功能。点击按钮114b具有与鼠标的左右的点击按钮同样的功能。由于在左右的点击按钮114b之间插入具有与鼠标的滚轮同样的功能的滚动式滚轮114c,所以定位设备114的操作性提高。
卡合孔116如后所述,是供卡钩174插入的孔。
铰链部120包含铰链盖和轴。铰链部120将显示单元130绕轴连接到主体部110,以便显示单元130可绕主体部110转动。在铰链盖上搭载有电源按钮,但所述配置只是例示性的。
显示单元130具有前盖131、LCD屏幕132以及后盖133。前盖131和后盖133通过图4所示的多个螺纹孔134固定,在两者之间配置LCD屏幕132。并且,图4是卸下显示单元130的封盖(レアカバ一)后的平面图。图5是图4所示的显示单元130的俯视图。
前盖131具有中空的矩形形状,是通过树脂成形而形成的框架,在中央底部与铰链盖连接。当从正面观察时,后盖133实质上具有矩形形状,两侧面具有立起的截面U字形状。后盖133在中央底部与铰链盖连接。后盖133通过树脂成形而形成。
锁定装置140对被折叠在主体部110上的显示单元130进行锁定和锁定解除。如图3所示,锁定装置140具有顶板150、操作部160、锁定部170、底座180以及施力部件190。并且,图3是锁定装置140的分解立体图。本实施例的锁定装置140例示性地被配置在显示单元130的上部中央。
顶板150对锁定装置140进行密封,并且具有对操作部160的操作按钮162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功能。顶板150具有基部151、一对安装孔152以及引导槽153,该顶板150例如由ABS树脂构成。
基部151是平板状的盖部件,与底座180协同动作来密封锁定装置140。基部151在两端贯通有一对安装孔152,在背面形成引导槽153。底座180的一对杆183插入一对安装孔152中。其结果是,顶板150被固定在底座180上。引导槽153在与图2所示的显示单元130的正面135垂直的方向L上延伸。操作部160的突起部166卡合在引导槽153中。也可以在基部151上设置突起部,在操作部160上设置引导槽。此外,引导槽、突起部的个数和配置不论怎样都可以。例如,在操作部160的引导部164的两侧面设置突起,在从顶板150的两端向下方折弯的一对侧壁155的内侧设置沿L方向延伸的槽等。借助于引导槽153与突起部166的引导作用,可以防止操作部160移动时的晃动。
操作部160具有使锁定部170移动、解除锁定部170对壳体的折叠状态的锁定的功能,该操作部160可以在L方向上移动。操作部160具有操作按钮162、引导部164、突起部166以及一对引导槽168,该操作部160例如由ABS树脂构成。
操作按钮162在锁定解除时,作为受到使用者施加的按压力的释放按钮而发挥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4以及图8所示,该操作按钮162从显示单元130的正面135突出到前方。此外,本实施例的操作按钮162例示性地具有扁平形状。
引导部164与操作按钮162形成为一体,具有2个引导功能。首先,第1引导功能与顶板150协同动作,对操作部160沿L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为了发挥这种功能,引导部164在其中央具有沿L方向延伸的突起部166。第2引导功能为如下功能:与锁定部170的一对突起173协同动作,将对操作按钮162向L2方向施加的驱动力变换到W2方向,传递到锁定部170的卡钩174上,使卡钩174向W2方向移动。为了发挥这种功能,引导部164具有与突起部173嵌合的一对引导槽168。各引导槽168相对于W方向的角度θ被设定为同样的45°。若角度θ增加,就容易使操作按钮162移动,但由于卡钩174的移动量变小,所以为了确保同样的移动量,就要使操作按钮162向L2方向的移动量变大。若角度θ减小,则卡钩174的移动量变大,因此,为了确保同样的移动量,可减小操作按钮162向L2方向的移动量,但就难以使操作按钮162移动。通过将角度θ设定为45°,可以维持操作按钮162的移动容易性和移动量,并可适当地维持卡钩174的移动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引导部164上设置引导槽168,在锁定部170上设置突起部173,但也可以在引导部164上设置突起部,在锁定部上设置引导槽。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引导部164将对操作按钮162向L2方向施加的驱动力变换到W方向,传递到锁定部170的卡钩174上,但对于本发明,驱动力的方向和变换的方向并不仅限于所述的实施例。在驱动力施加的方向是L2方向的情况下,在图2中,当驱动力转移到使显示单元130开口的旋转方向(R2方向)时,手的位置几乎没有变化,因此,对使用者来说,就存在犹如可以用一个动作来展开壳体的感觉。这样,作为使用者不必过于改变手的位置就可以转移到显示单元130的开口动作的驱动力的方向,例如可以考虑H2方向或C1方向。即,在图2中,当在使操作按钮162向上方向(H2方向)变位或者绕逆时针方向(C1方向)旋转后使显示单元130向R2方向开口的情况下,也可应用本发明。此外,对于卡钩174的移动方向,由于只要解除卡钩174与上盖111的卡合即可,因此,例如也可以是图3中绕突起部166旋转的结构。
锁定部170具有将壳体在折叠状态下锁定的功能,并可以在W方向上移动。锁定部170具有:基部171;一对侧壁172a和172b;一对突起部173;卡钩174;轴175;以及引导槽176,该锁定部170例如由聚缩醛构成。
基部171是可在W方向上移动的平板部件。一对侧壁172a和172b从基部171的两端向上方延伸,由施力部件190产生的作用力施加在侧壁172b上。其结果是,对卡钩174向W1方向施力。
一对突起部173设置在基部171的表面,嵌合到一对引导槽168中。突起部173如上所述,构成改变施加到操作按钮162上的驱动力的方向的传递机构的一部分。
卡钩174是与上盖111的背面卡合、并具有将壳体在折叠状态下锁定的功能的钩形部件。卡钩174从基部171的背面突出,可以与基部171一起在W方向上移动。卡钩174插入贯通孔185中,其W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在贯通孔185中W1方向的端部是卡钩174与上盖111的背面卡合的锁定位置,在贯通孔185中W2方向的端部是解除卡钩174与上盖111的背面的卡合的锁定解除位置。如图7所示,在基部171上设置有切口177,卡钩174被收纳到切口177中。并且,图7是图6的放大分解立体图,图6是显示单元130的一部分和锁定装置140的分解立体图。
轴175支承作为施力部件的压缩弹簧190,并且具有对锁定部170沿W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功能。由于轴175兼用作施力部件的保持和锁定部170的移动的引导部件,所以有助于壳体空间的有效利用。轴175是一端固定在侧壁172b上并向W2方向延伸的杆。轴175的另一端卡定在图3所示的底座180的保持部181b的卡定槽182中。并且,施力部件不限于压缩弹簧,如果是筒状橡胶等能发挥本发明中的功能的话,也可以是其它部件。
引导槽176具有与底座180的导轨184协同动作来对锁定部170沿W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功能。引导槽176形成在基部171的底面。借助于引导槽176和导轨184的引导作用,可以防止锁定部160沿W方向移动时的晃动。
底座180与顶板150协同动作来收纳锁定装置140的各部,并且具有对锁定部170的移动进行引导和限制的功能。底座180具有:一对保持部181a和181b;一对突起183;导轨184;贯通孔185;以及支承部186。底座180例如由聚碳酸酯与ABS树脂的混合物构成,一体地形成在显示单元130的前盖131的背面。
一对保持部181a和181b分别具有U字形状,其规定锁定装置140的外形,同时,保持顶板150。保持部181a可与侧壁172a抵接,限制其移动。在保持部181b上形成用于支承轴175的卡定槽182。保持部181b的设置有卡定槽182的侧壁的内侧将施力部件190的端部190b卡定。在保持部181a和181b的一角形成一对杆183。一对杆183被插入顶板150的一对安装孔152中。导轨184在W方向上延伸,导轨184与引导槽176嵌合。卡钩174插入贯通孔185中。支承部186支承操作按钮162。
施力部件190兼用作对卡钩174向锁定位置施力的施力部件,和对操作部160向突出位置施力的施力部件。由于一个施力部件190兼带2个施力功能,所以有助于壳体空间的有效利用。施力部件190由压缩弹簧构成,被轴175贯通。施力部件190的一端190a与侧壁172b抵接,另一端190b与保持部181的设置有卡定槽182的侧壁的内侧抵接。首先,施力部件190对锁定部170向W1方向施力,结果,卡钩174被向锁定位置施力。此外,施力部件190对锁定部170施力的方向通过引导部164变换而传递到操作部160,操作部160向L1方向突出。
以下,参照图8至图10对壳体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此处,图8是锁定状态下的笔记本型PC 100的俯视图。图9(a)是锁定状态下的沿图8的MM线的剖面图,图9(b)是锁定状态下的图9(a)的A1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10(a)是锁定解除状态下的沿图8的MM线的剖面图,图10(b)是锁定解除状态下的图10(a)的A2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在图8、图9(a)和图9(b)所示的锁定状态下,在图3中,借助于施力部件190的作用力,突起部173位于引导槽168的里侧端部。其结果是,操作按钮162从壳体向L1方向突出,卡钩174在贯通孔185内位于最靠W1方向侧的位置,如图9(b)所示,卡钩174与上盖111的背面抵接。在锁定状态下,由于卡钩174与上盖111的卡合,不能将显示单元130向上抬起。
接着,使用者将图3所示的操作按钮162向L2方向按压。当操作部160因突起部166和引导槽153的卡合而向L2方向移动时,突起部173朝向引导槽168的近前侧端部移动。其结果是,锁定部170克服施力部件190的作用力向W2方向移动,直到卡钩174在贯通孔185内移动到最靠W2方向侧的位置为止。
在图10(a)和图10(b)所示的锁定解除状态下,在图3中,突起部173位于引导槽168的近前侧端部。操作按钮162退避到最靠L2方向侧的位置,卡钩174在贯通孔185内,位于最靠W2方向侧的位置,如图10(b)所示,与上盖111的背面分离开。在锁定解除状态下,由于卡钩174与上盖111没有卡合,所以可以将显示单元130向上方向(R2方向)抬起。
在将显示单元130展开到某个程度或期望的角度之后,使用者解除对操作按钮162的按压。其结果是,借助于施力部件190的作用力,突起部173从图3的引导槽168的近前侧移动到里侧。因此,操作按钮162向L1方向突出,卡钩174向W1方向移动到锁定位置。然后,使用者使用键盘112和定位设备114,输入必要的信息。
在现有的锁定装置20中,当使操作按钮22横向滑动时,整个手必须横向移动,此外,必须在这样沿横向施力的状态下将显示单元21向上抬起。因此,对使用者来说,感觉要用2个动作来展开壳体,操作性差。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展开壳体,一边例如用右手拇指向L2方向按压操作部140的操作按钮162,一边例如将右手掌抵靠在正面135,将显示单元130向上方向(R2方向)抬起。但是,在这些动作中,除了是否按压拇指之外,手的配置不变。此外,在按压拇指的状态下使整个手向上移动很容易。因此,使用者就感觉犹如用一个动作来展开壳体。可以连续地进行操作部160的操作和壳体的展开,操作性比以往提高。
信息输入后,将显示单元130向图2所示的R1方向折叠。此时,若使用者一边按压操作按钮162一边使显示单元130闭合的话,就成为与上述开口动作相反的动作。但是,即使不接触操作按钮162而闭合显示单元130,卡钩174在与上盖111的表面抵接之后也会受到W2方向的作用力,因此会嵌合到卡合孔116中,然后如图9(b)所示,可以与上盖111的背面抵接。因此,在折叠壳体时,按压操作按钮162是可选的。
根据本实施例的笔记本型PC 100,可以以更小的空间构成锁定装置。此外,由于一边向L2方向按压操作按钮162,一边将显示单元130向上方向(R2方向)抬起,所以操作性提高。
以下,参照图11至图20,对作为笔记本型PC而具体化后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A进行说明。此处,图11是表示笔记本型PC 100A展开后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12是表示笔记本型PC 100A  折叠后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14是卸下显示单元130的封盖后的平面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显示单元130的俯视图。
当参照图11时,笔记本型PC 100A在细部与笔记本型PC 100不同,但基本结构类似。因此,在图11至图20中,对与图1至图10对应的部件赋予同一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说明。笔记本型PC 100A相对于笔记本型PC 100,在代替锁定装置140而具有锁定装置200这一点上不同。
锁定装置200对折叠在主体部110上的显示单元130进行锁定和锁定解除。如图13所示,锁定装置200具有顶板210、操作部220、锁定部230、底座240以及施力部件250。并且,图13是从锁定装置200的上侧观察到的放大分解立体图。本实施例的锁定装置200例示性地配置在显示单元130的上部中央。
顶板210密封锁定装置200,但与顶板150不同,该顶板210不对操作部220的操作按钮221的移动进行引导。顶板210具有:基部211;两对安装孔212和217;倒角部215;以及一对支承部216,该顶板210例如由ABS树脂构成。
基部211是平板状的盖部件,与底座240协同动作来密封锁定装置200。基部211在一对后方角部贯通有一对安装孔212,在前侧具有一对安装孔217,但如图17所示,在背面没有引导槽。此处,图17是从锁定装置200的下侧观察到的放大分解立体图,其放大图16的一部分。图16是显示单元130的一部分和锁定装置200的分解立体图。底座240的一对杆243插入一对安装孔212中。此外,底座240的一对杆247的前端部247b插入一对安装孔212中。其结果是,顶板210固定在底座240上。倒角部215对基部211的上面和正面进行倒角,以使得按压操作按钮221的使用者的手指不会碰到基部211的角部,从而提高操作性。一对支承部216围绕一对安装孔217设置,安装未图示的盖。该盖防止杆247的前端部247b从安装孔217露出。
操作部220具有使锁定部230移动、解除锁定部230对壳体的折叠状态的锁定的功能,其可以在L方向上移动。操作部220具有:操作按钮221;一对突出部222和223;一对引导槽224;以及中央槽226,该操作部220例如由ABS树脂构成。
操作按钮221在锁定解除时,作为受到使用者施加的按压力的释放按钮而发挥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图14以及图18所示,从显示单元130的正面135突出到前方。此外,本实施例的操作按钮221例示性地具有扁平形状。
突出部222从操作部220的左侧部向W1方向突出。突出部222具有斜面222a。斜面222a与后述的斜面223a大致平行,相对于W方向形成为45度。若有必要,斜面222a也可以与斜面223a一起或者代替斜面223a,作为后述的传递机构而发挥功能。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斜面222a并不具有作为传递机构的功能。斜面223a与凸轮突起232的斜面232a一起限制操作部220向W1方向的移动。
突出部223从操作部220的右侧部向W2方向突出。突出部223具有斜面223a以及设置在斜面223a上的突起223b,其具有2个功能。
第1功能是作为传递部件的功能。传递机构是如下的机构:将对操作按钮221向L2方向施加的驱动力变换到W2方向,传递到锁定部230的卡钩236上,使卡钩236向W2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传递机构之一是设置在突出部223的斜面223a上的突起223b,以及锁定部230的凸轮突起233的斜面233b。突出部223通过突起223b与斜面233b接触。这是因为在斜面223a与233b之间的接触中,由于摩擦,两者有可能不能顺畅地相对移动的缘故。不过,本发明并不禁止两者面接触。此外,也可以使斜面233b具有突起,使斜面223a没有突起。
第2功能是防止晃动的功能。突出部223通过与斜面233b抵接,来防止操作按钮221向C1方向的旋转。
一对引导槽224在与图12所示的显示单元130的正面135垂直的方向L上延伸。设置在底座240上的杆274的基部247a插入一对引导槽224中。此外,虽然引导槽、杆的个数和配置怎样都可以,但必须与后述的引导槽235对应地进行设置。借助于一对引导槽224和杆247向L方向的引导作用可以防止操作部220移动时的W方向的晃动。
如图17所示,中央槽226设置在操作部220的中央背侧后方。当从上方观察时,中央槽226形成大致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其具有:一对斜面226a和226c;以及形成在斜面226a上的突起226b。斜面226a与凸轮突起234的斜面234a面对,斜面226c与凸轮突起234的斜面234b面对。斜面226a和226c、以及234a和234b,相对于W方向以45度的角度倾斜。中央槽226通过斜面226a上的突起226b与斜面234a抵接。突起226b和斜面234a具有上述传递机构的功能和防止晃动的功能。突起226b通过与斜面234a抵接,来防止操作按钮221向C2方向的旋转。在本实施例中,在操作按钮221的移动中,突起223b在斜面233b上移动,突起226b在斜面234a上移动。斜面226c和234b限制操作部220向W1方向的移动。
与斜面223a和233b同样,本发明并不禁止斜面226a与234a进行面接触。此外,斜面226a与234a只要任何一方具有突起即可。此外,斜面226c和234b既可以具有传递机构的功能,也可以任何一方具有突起,这与斜面222a和232a相同。斜面223a、226a、233b、234a的倾斜角度是45度,这与引导槽168相同。
此外,本实施例将对操作按钮221向L2方向施加的驱动力变换到W2方向,传递到锁定部230的卡钩236上,但对于本发明,驱动力的方向和变换的方向并不仅限于所述的实施例,这与第1实施例相同。
锁定部230具有将壳体在折叠状态下锁定的功能,可以在W方向上移动。锁定部230具有:基部231;凸轮突起232、233和234;一对引导槽235;卡钩236;以及轴237,该锁定部230例如由聚缩醛构成。
基部231是可在W方向上移动的平板部件。用右侧的侧面231a支承轴237的一部分。其结果是,由施力部件250产生的作用力施加在侧面231a上,对卡钩236向W1方向施力。
凸轮突起232是设置在前方左角的大致直角三棱柱形状的突起,具有斜面232a。凸轮突起232与基部231形成为一体。在本实施例中,斜面232a不与斜面222a抵接,但也可以抵接,这与上述相同。
凸轮突起233是设置在后方右角的大致直角三棱柱形状的突起,其具有侧面233a、斜面233b以及中空部233c。凸轮突起233与基部231形成为一体。侧面233a与侧面231a一起支承轴237的一部分。其结果是,由施力部件250产生的作用力施加在侧面233a上,对卡钩236向W1方向施力。斜面233b如上所述,与斜面223a的突起223b抵接,突起223b在斜面233b上移动。中空部233c是为了使锁定装置200轻量化而形成的。在其它实施例中,基部231的侧面231a与凸轮突起233的侧面233a形成为与侧壁172b同样的侧壁。此外,斜面233b也可以与侧面233a分开而形成为板状部件。
凸轮突起234是设置在中央后方、截面为大致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形状的突起,其具有一对斜面234a和234b以及中空部234c。凸轮突起234与基部231形成为一体。斜面234a如上所述,与斜面226a的突起226b抵接,突起226b在斜面234a上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斜面234b不与斜面226c抵接,但也可以与斜面226c抵接,这与上述相同。中空部234c是为了使锁定装置200轻量化而形成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斜面234a和234b也可以形成为一对板状部件。
一对引导槽235在与图12所示的显示单元130的正面135平行的W方向上延伸。设置在底座240上的杆247的基部247a插入一对引导槽235中。此外,虽然引导槽、杆的个数和配置怎样都可以,但必须与上述的引导槽224对应地进行设置。借助于一对引导槽224和杆247向W方向的引导作用,可以防止操作部220移动时的L方向的晃动。
卡钩236是与上盖111的背面卡合、具有将壳体在折叠状态下锁定的功能的钩型部件。卡钩236从基部231的背面突出,可以与基部231一起在W方向上移动。卡钩236插入贯通孔245中,其W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在贯通孔245中W1方向的端部是卡钩236与上盖111的背面卡合的锁定位置,在贯通孔245中W2方向的端部是解除卡钩236与上盖111的背面的卡合的锁定解除位置。
轴237支承作为施力部件的压缩弹簧250,并且具有对锁定部230沿W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功能。由于轴237兼用作施力部件的保持以及锁定部230的移动的引导部件,所以有助于壳体空间的有效利用。轴237是一端固定在侧面231a和233a上并向W2方向延伸的杆。轴237的另一端被卡定在图13所示的底座240的保持部241b的卡定槽242中。并且,施力部件并不仅限于压缩弹簧,如果是筒状橡胶等发挥本发明中的功能的话,也可以是其它部件。
底座240与顶板210协同动作来收纳锁定装置200的各部,并且具有对锁定部230的移动进行引导和限制的功能。底座240具有:一对保持部241a和241b;两对突起243和247;贯通孔245;以及支承部246。底座240例如由聚碳酸酯与ABS树脂的混合物构成,一体地形成在显示单元130的前盖131的背面。
一对保持部241a和241b分别具有L字形状,其规定锁定装置200的外形,并保持顶板210。保持部241a与基部231和凸轮突起232的侧面抵接,限制其移动。在保持部241b上形成用于支承轴237的卡定槽242。保持部241b的设置有卡定槽242的侧壁的内侧将施力部件250的端部250b卡定。在保持部241a和241b的一角形成一对杆243。一对杆243被插入顶板210的一对安装孔212中。卡钩236插入贯通孔245中。支承部246支承操作按钮221。各杆247具有基部247a和前端部247b。基部247a和前端部247b具有圆筒形状,前端部247b的直径比基部247a的直径小。基部247a贯通两对引导槽224和235,前端部247b被安装在安装孔217中,由嵌入支承部216中的未图示的盖覆盖。
施力部件250兼用作对卡钩236向锁定位置施力的施力部件,以及对操作部220向突出位置施力的施力部件。由于一个施力部件250兼带2个施力功能,所以有助于壳体空间的有效利用。施力部件250由压缩弹簧构成,被轴237贯通。施力部件250的一端250a与侧面231a和233a抵接,另一端250b与保持部241的设置有卡定槽242的侧壁的内侧抵接。首先,施力部件250对锁定部230向W1方向施力,结果,卡钩236被向锁定位置施力。此外,施力部件250对锁定部230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通过突起223b和226b、以及斜面233b和234a变换,传递到操作部220,操作部220向L1方向突出。
以下,参照图18至图20对壳体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此处,图18是锁定状态下的笔记本型PC 100A的俯视图。图19(a)是锁定状态下的沿图18的NN线的剖面图。图19(b)是锁定状态下的图19(a)的A3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19(c)是锁定状态下的锁定装置内部的放大平面图。图20(a)是锁定解除状态下的沿图8的NN线的剖面图,图20(b)是锁定解除状态下的图20(a)的A4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20(c)是锁定解除状态下的锁定装置内部的放大平面图。
在图18、图19(a)至图19(c)所示的锁定状态下,在图13中,借助于施力部件250的作用力,杆247的基部247a位于引导槽224的L2侧的端部(里端)与引导槽235的W2侧的端部(右端)。其结果是,操作按钮221从壳体向L1方向突出。此外,卡钩236在贯通孔245内,位于最靠W1方向侧的位置,如图19(b)所示,与上盖111的背面抵接。在锁定状态下,由于卡钩236与上盖111的卡合,不能将显示单元130向上抬起。
接着,使用者向L2方向按压图13所示的操作按钮221。当由于基部247a与引导槽224的卡合,操作部220向L2方向移动时,通过传递机构的动作,基部231向W2方向移动。其结果是,锁定部230克服施力部件250的作用力向W2方向移动,直到卡钩236在贯通孔245内移动到最靠W2方向侧的位置为止。
在图20(a)至图20(c)所示的锁定解除状态下,在图13中,基部247a位于引导槽224的L1侧的端部(近前端)与引导槽235的W1侧的端部(左端)。操作按钮221退避到最靠L2方向侧的位置,卡钩236在贯通孔245内,位于最靠W2方向侧的位置,如图20(b)所示,与上盖111的背面分离开。在锁定解除状态下,由于卡钩236与上盖111没有卡合,所以可以将显示单元130向上方向(R2方向)抬起。
在将显示单元130展开到某个程度或期望的角度之后的动作,与第1实施例相同。此外,锁定装置200与现有的锁定装置20比较,可提高操作性这一点也与锁定装置140相同。信息输入后的折叠动作也与第1实施例相同。
根据本实施例的笔记本型PC 100A,可以以更小的空间构成锁定装置。此外,由于一边向L2方向按压操作按钮221,一边将显示单元130向上方向(R2方向)抬起,因此,操作性提高。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例如,在图3中,使卡钩236朝向右方,将轴237和施力部件250配置在侧壁172侧,将引导槽168变更为右斜方向,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使卡钩236和236可以变位,但也可以固定卡钩236和236,在卡合孔116的内部设置与卡钩236和236卡合的卡合部件,此外,也可以将锁定装置设置在主体部110中,使所述的卡合部件可以变位。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带来壳体空间的有效利用和操作性的提高的锁定装置,以及具有该锁定装置的电子设备。

Claims (13)

1.一种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在具有可折叠和展开的壳体的电子设备中使用,其特征在于,
该锁定装置具有:
锁定部,其将所述壳体在折叠状态下锁定;
操作部,其使所述锁定部移动,解除所述锁定部对所述壳体的锁定;以及
传递机构,其将施加到所述操作部的驱动力变换到与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方向不同的方向,使所述锁定部沿所述不同的方向移动,
所述操作部设置在与所述壳体的被折叠的第1面正交的第2面上,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方向是垂直于所述第2面的第1方向,
所述锁定部向与所述第1面垂直的第2方向突出,所述锁定部的移动方向是与所述第1和第2方向垂直的第3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
第1壳体,其在折叠和展开时移动;以及
第2壳体,其与该第1壳体连接,
所述操作部和所述锁定部设置在所述第1壳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机构具有:
突起,其固定在所述锁定部和所述操作部中的任一方上;以及
引导部,其设置在所述锁定部和所述操作部的另一方上,对所述突起的移动进行引导,
所述引导部引导的方向相对于所述锁定部的移动方向倾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包括相对于所述锁定部的移动方向沿45°方向延伸的引导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机构具有:
第1斜面,其设置在所述操作部上;以及
第2斜面,其设置在所述锁定部上,可与所述第1斜面移动地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和第2斜面的任一方上设置突起,所述第1和第2斜面通过所述突起接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和第2斜面都相对于所述锁定部的移动方向沿45°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锁定装置还具有对所述操作部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锁定装置还具有对所述锁定部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装置还具有:
第1引导部,其对所述操作部的移动进行引导;以及
第2引导部,其对所述锁定部的移动进行引导,
所述第1引导部包括:第1引导槽,其沿所述操作部的移动方向延伸;和限制部件,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并插入所述第1引导槽中,
所述第2引导部包括:第2引导槽,其沿所述锁定部的移动方向延伸;和所述限制部件,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并插入所述第2引导槽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锁定装置具有:
第1卡定部,其与所述锁定部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地延伸,并固定在所述锁定部上;
第2卡定部,其与所述锁定部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地延伸,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杆,其一端被固定在所述第1卡定部上,另一端贯通所述第2卡定部,并且该杆沿所述锁定部的移动方向延伸;以及
施力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杆的周围,一端与所述第1卡定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2卡定部抵接。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可以在用于锁定所述壳体的锁定位置以及解除所述壳体的锁定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操作部可以在容许由所述锁定部进行的锁定的非操作位置以及解除由所述锁定部进行的锁定的操作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锁定装置还具有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对所述锁定部向锁定位置施力,并且对所述操作部向非操作位置施力。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电子设备具有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锁定装置。
CN2006800088694A 2005-04-15 2006-03-22 可折叠的壳体的锁定装置和具有该锁定装置的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25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PCT/JP2005/007317 2005-04-15
PCT/JP2005/007317 WO2006112022A1 (ja) 2005-04-15 2005-04-15 折り畳み可能な筐体のロック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PCT/JP2006/305665 WO2006112232A1 (ja) 2005-04-15 2006-03-22 折り畳み可能な筐体のロック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2540A CN101142540A (zh) 2008-03-12
CN101142540B true CN101142540B (zh) 2010-05-19

Family

ID=37114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886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2540B (zh) 2005-04-15 2006-03-22 可折叠的壳体的锁定装置和具有该锁定装置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7665774B2 (zh)
JP (1) JP4583447B2 (zh)
KR (1) KR100929355B1 (zh)
CN (1) CN101142540B (zh)
WO (2) WO20061120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518369A2 (pt) * 2004-12-07 2008-11-18 Sensormatic Electronics Corp dispositivo de seguranÇa tendo um cabo
WO2006112022A1 (ja) * 2005-04-15 2006-10-26 Fujitsu Limited 折り畳み可能な筐体のロック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US8368264B2 (en) * 2007-06-20 2013-02-05 Beijing Montagne Medical Device Co. Ltd Electric cutting tool
TWI381795B (zh) * 2008-10-08 2013-01-0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攜帶式電子裝置的閂鎖結構
JP2010250513A (ja) 2009-04-14 2010-11-04 Fujitsu Ltd 電子機器
JP4724245B2 (ja) * 2009-12-25 2011-07-13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CN101853131A (zh) * 2010-05-27 2010-10-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锁屏的方法及装置
WO2012021525A1 (en) 2010-08-10 2012-02-16 Aniteal Laboratories Reconfigurable touch screen computing device
US11106242B2 (en) 2010-08-10 2021-08-31 Lepton Computing Llc Flexible and rigid touch screen display computing devices
US9243427B2 (en) 2011-01-24 2016-01-26 Carefusion 303, Inc. Self-aligning modular latch
JP6089482B2 (ja) * 2012-07-31 2017-03-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筐体、及び筐体を備えた電子装置
US8926467B2 (en) 2013-03-08 2015-01-06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Group, LLC Transmission with reverse drive assembly
CN103452393B (zh) * 2013-09-04 2015-09-30 深圳市茁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上架设备锁止装置和上架设备
KR102215597B1 (ko) * 2013-12-23 2021-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기기
TWI510167B (zh) * 2014-05-30 2015-11-21 Pegatron Corp 固定裝置及其應用之電腦裝置
US9651995B2 (en) * 2014-12-30 2017-05-16 Tronxyz Technology Co., Lt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WO2017077667A1 (ja) * 2015-11-06 2017-05-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ラッチ機構
DE102019204698A1 (de) * 2018-04-10 2019-10-10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h Verriegelungsmechanismus für ein Ablagefach mit einem Deckel und Ablagefach mit entsprechendem Verriegelungsmechanismus
TWI812201B (zh) * 2021-07-08 2023-08-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57998A (en) * 1917-10-11 1918-03-05 Archibald B Gruber Push-button latch.
US1287973A (en) * 1918-02-16 1918-12-17 Archibald B Gruber Push-button latch.
US2036154A (en) * 1935-05-02 1936-03-31 Hickson F Littledale Combined latch and lock structure
US2478434A (en) * 1946-06-22 1949-08-09 Gunnar E Swanson Carrying case catch or lock
US2726889A (en) * 1952-07-24 1955-12-13 Melpar Inc Latch
US2905493A (en) * 1955-03-28 1959-09-22 Tocchetto Virgil Dante Twin latch mechanism
US3090643A (en) * 1960-12-20 1963-05-21 Ima Jean Barnes Latch
JPS5518449Y2 (zh) * 1975-01-31 1980-04-28
JPS5973213U (ja) * 1982-11-09 1984-05-18 吉田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プツシユ式コンパクト容器
US4740020A (en) * 1986-10-15 1988-04-26 Cuisinarts, Inc. Multiple-step release lock for a storage container
JPH0553686A (ja) * 1991-08-29 1993-03-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携帯装置
JP3425186B2 (ja) 1993-06-22 2003-07-07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診断装置
JPH0717749A (ja) 1993-06-30 1995-01-20 Chichibu Onoda Cement Corp 高流動性速硬セメント配合物の製造方法
JP2587149Y2 (ja) * 1993-09-06 1998-12-14 アイワ株式会社 蓋のロック装置
KR960032597U (ko) * 1995-03-31 1996-10-24 테이프레코더의 예약녹화기능 개폐장치
US5511833A (en) * 1995-08-04 1996-04-30 Tashco Industries, Inc. Latching mechanism for sliding doors and windows
JP4016456B2 (ja) * 1997-07-28 2007-12-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バー体のロック機構及び該機構を備えた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H11237930A (ja) * 1998-02-20 1999-08-31 Canon Inc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2001298282A (ja) * 2000-04-17 2001-10-26 Seiko Instruments Inc 小型電子機器
JP3383276B2 (ja) * 2000-08-24 2003-03-04 仁寶電腦工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ノートブック型コンピュータにおけるラッチ装置
JP2002261469A (ja) * 2001-02-28 2002-09-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機器
TW551518U (en) * 2001-09-07 2003-09-01 Wistron Corp Electronic equipment having dual-way fastened apparatus
KR100588196B1 (ko) * 2003-10-02 2006-06-08 주식회사 팬택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배터리 팩 결합장치
US7088588B2 (en) * 2004-01-09 2006-08-08 Uniwill Computer Corp. Coupling structure
WO2006112022A1 (ja) * 2005-04-15 2006-10-26 Fujitsu Limited 折り畳み可能な筐体のロック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CN2821662Y (zh) * 2005-07-02 2006-09-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壳体锁固装置
US7154745B1 (en) * 2005-08-01 2006-12-26 Inventec Corporation Lock for LCD panel of electronic device
CN2919338Y (zh) * 2006-04-21 2007-07-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卡扣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全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112022A1 (ja) 2006-10-26
KR20070116003A (ko) 2007-12-06
US20100172074A1 (en) 2010-07-08
US20080078217A1 (en) 2008-04-03
CN101142540A (zh) 2008-03-12
US7665774B2 (en) 2010-02-23
US7889488B2 (en) 2011-02-15
JPWO2006112232A1 (ja) 2008-12-04
KR100929355B1 (ko) 2009-12-03
WO2006112232A1 (ja) 2006-10-26
JP4583447B2 (ja) 2010-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2540B (zh) 可折叠的壳体的锁定装置和具有该锁定装置的电子设备
KR970002362B1 (ko) 커넥터 장치
EP2187599B1 (en) Slidable and tiltabl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6847520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apable of flipping over one of casing bodies relative to the other
CN104956284B (zh) 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可移动的键盘格
JP3665235B2 (ja) コンピューター用拡張ユニットのロック装置
US2010029356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Optical Disc Drive
JP2009105557A (ja) 操作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5181844B2 (ja) キーボード、電子機器、キーボード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及びキーボード部品
US20070171604A1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latch mechanism
WO2015151723A1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ロック機構
EP3437889B1 (en) Operation panel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is
US20060067044A1 (en) Supporting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device
JP2007148992A (ja) 電子機器
JP3772076B2 (ja) 電子機器
JP4413230B2 (ja)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2004118504A (ja) 情報処理機器
JP2006150871A (ja) ボタンスイッチ部材及びボタンスイッチ
JP2024011731A (ja) 電子機器
JP2005182393A (ja) 拡張装置
KR100816861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
JP2021082062A (ja) キーボード装置
JP2006059097A (ja) キーボード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機器
JP2011095981A (ja) カード装着装置
JP2010113493A (ja) 情報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19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Fujitsu Personal Comput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