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0375A -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0375A
CN101140375A CNA2007101482942A CN200710148294A CN101140375A CN 101140375 A CN101140375 A CN 101140375A CN A2007101482942 A CNA2007101482942 A CN A2007101482942A CN 200710148294 A CN200710148294 A CN 200710148294A CN 101140375 A CN101140375 A CN 1011403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image
light
shielding part
light shi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82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0375B (zh
Inventor
前田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West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40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03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03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03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 G02F1/13471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all the liquid crystal cells or layers remain transparent, e.g. FLC, ECB, DAP, HAN, TN, STN, SBE-LC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1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液晶装置(1)具有液晶面板(2)和阻挡掩模基板(30)。液晶面板(2)具有多个按照显示第一图像的像素(4L)、遮光层(14a)、显示第二图像的像素(4R)、宽度比遮光层(14a)宽的遮光层(14b)的顺序重复排列的像素列。阻挡掩模基板(30)具有玻璃基板(31)和具有遮光性的阻挡层(32),该阻挡层32形成在玻璃基板(31)上,从液晶面板(2)的法线方向观察,在与遮光层(14b)重叠的区域设有开口部(33)。液晶装置(1)在角度范围VL内显示第一图像,在角度范围VR内显示第二图像。由此,能在确保第一图像以及第二图像的显示亮度的同时,减小正面方向的混合区域的范围或消除混合区域。

Description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不同方向上同时显示两幅图像的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电光装置的一种,已知有能在不同方向上同时显示两幅图像的电光装置。这样的电光装置通过在液晶面板等显示面板上重叠具有遮光性的阻挡层而构成,该阻挡层设有开口部。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可利用上述两幅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
而且,还可构成为可由不同的观察者视觉辨认上述两幅图像。图10是作为这样显示两个画面用的电光装置的液晶装置6的放大俯视图。液晶装置6具有:通过滤色器12r、12g、12b(参照图11)进行红、绿、蓝显示并配置成矩阵状的像素4r、4g、4b;和对这些像素进行划分的遮光部14。遮光部14的宽度在所有位置基本相等。像素4r、4g、4b同时也作为显示第一图像的像素4L以及显示第二图像的像素4R的任一个而发挥功能。进而,液晶装置6具有阻挡层32(参照图11),其从像素4R的右端到像素4L的左端设置有开口部33。图10中的阴影线部分表示阻挡层32的形成区域。开口部33的宽度比遮光部14的宽度稍大。
图11是表示上述构成的液晶装置6的剖面构造、以及视角与在该视角视觉辨认到的显示的关系的图。该图着眼于通过配置于像素4b(像素4R)与像素4r(像素4L)之间的开口部33的光进行描绘。来自像素4r的显示光通过开口部33,在带有标记9r的角度范围内可视觉辨认。同样,来自像素4g、像素4b的显示光,分别在带有标记9g、9b的角度范围内可视觉辨认。结果,在从正面向左分布的角度范围VL内,只能视觉辨认来自像素4r的显示光,在从正面向右分布的角度范围VR内,只能视觉辨认来自像素4b的显示光。换言之,在角度范围VL内,只能视觉辨认基于像素4L的第一图像,在角度范围VR内,只能视觉辨认基于像素4R的第二图像。这样,液晶装置6在角度范围VL、VR内可显示两幅不同的图像。
在夹在角度范围VL、VR之间的正面方向的角度范围VC内,进行混合有第一图像以及第二图像的显示。为了减小这种混合区域的范围,需要使阻挡层32的开口部33的宽度接近遮光部14的宽度。
但是,若减小开口部33的宽度来减小正面方向的混合区域的范围,则与此同时,通过开口部33的显示光的量会减少,其结果,存在角度范围VL、VR内的显示的亮度也降低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专利第28574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问题而进行的,本发明所起到的效果之一是:能在确保第一图像以及第二图像的显示亮度的同时减小正面方向的混合区域或消除该混合区域。
本发明的电光装置,在不同的方向上同时显示第一图像以及第二图像,其特征在于,该电光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具有多个按照显示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像素、第一遮光部、显示所述第二图像的第二像素、宽度比所述第一遮光部宽的第二遮光部的顺序重复排列的像素列;基板,其与所述显示面板平行地配置,并具有透光性;和阻挡层,其形成在所述基板上,从所述显示面板的法线方向观察在与所述第二遮光部重叠的区域设有开口部,并具有遮光性。
在这种构成中,从第二遮光部观察,若设与第一像素邻接的方向为右、与第二像素邻接的方向为左,则观察者可对基于电光装置的显示按如下方式进行视觉辨认。首先,当从比显示面板的法线方向偏右侧倾斜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像素被阻挡层遮挡而不能视觉辨认,通过开口部可视觉辨认第二像素。相反,当从比显示面板的法线方向偏左侧倾斜的方向观察时,第二像素被阻挡层遮挡而不能视觉辨认,通过开口部可视觉辨认第一像素。即,观察者在从斜右方向观察上述电光装置时,可视觉辨认第二图像,在从斜左方向观察时,可视觉辨认第一图像。
在此,第二遮光部在上述像素列方向的宽度比第一遮光部宽,且阻挡层在与第二遮光部重叠的区域设有开口部。因此,阻挡层的开口部也具有与第二遮光部近似相等的宽度。所以,和第二遮光部的宽度与第一遮光部的宽度均等的情况相比,能从开口部取出更多的光,可提高显示亮度。而且,通过使开口部的宽度比第二遮光部的宽度大且接近第二遮光部的宽度,可减小正面方向的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的混合区域的范围。
在上述电光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像素、所述第一遮光部、所述第二像素、所述第二遮光部在与所述像素列垂直的方向上,分别在同一列配置成条状。
并且,在上述电光装置中,优选还包括:开关元件,其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像素以及所述第二像素;和数据线,其与所述开关元件连接;从所述显示面板的法线方向观察,所述数据线形成在与所述第二遮光部重叠的区域。
根据这种构成,数据线由于被第二遮光部遮蔽而不能视觉辨认。而且,由于在与第一遮光部重叠的区域未形成数据线,因此可减细第一遮光部而不会使数据线露出。由此,可提高数值孔径,进而可提高显示亮度。
在上述电光装置中,优选在与所述像素列垂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遮光部与所述第二遮光部按每个所述像素列交替配置,并且所述第一像素与所述第二像素按每个所述像素列交替配置。
根据这种构成,第一像素、第一遮光部、第二像素、第二遮光部以及阻挡层的开口部分别在斜向排列。由此,与将第一像素、第二像素配置成条状的情况相比,可减小进行同一色调的显示的第一像素、第二像素的像素列方向的配置间距。因此,可提高显示的分辨率。
在上述电光装置中,优选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像素列方向的宽度在所述第二遮光部的所述像素列方向的宽度以下。
根据这种构成,可消除正面方向的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的混合区域。在该情况下,相对于第一遮光部而言,第二遮光部以及阻挡层的开口部的宽度也变宽,因此,对于从正面向左右倾斜的方向,能以高亮度显示第一图像以及第二图像。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特征为在显示部具备上述电光装置。根据这样的构成,可获得能以高亮度在不同方向上显示第一图像以及第二图像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装置的放大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液晶装置的剖面图;
图3(a)是液晶面板的放大俯视图,(b)是阻挡掩模基板的放大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液晶装置的剖面构造、以及视角与在该视角视觉辨认到的显示的关系的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装置的放大俯视图;
图6(a)是液晶面板的放大俯视图,(b)是阻挡掩模基板的放大俯视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装置的放大俯视图;
图8是表示图7的液晶装置的剖面构造、以及视角与在该视角视觉辨认到的显示的关系的图;
图9是汽车导航系统用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现有的构成的液晶装置的放大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液晶装置的剖面构造、以及视角与在该视角视觉辨认到的显示的关系的图。
图中:1、1A、1B-作为电光装置的液晶装置;2、2A、2B-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4、4r、4g、4b-像素;4L-第一像素;4R-第二像素;5-像素列;10-对置基板;11、21、31-玻璃基板;12-滤色器;14-遮光层;14a-作为第一遮光部的遮光层;14b-作为第二遮光部的遮光层;20-元件基板;22-TFT元件;24-像素电极;26-公共电极;28-数据线;30、30A、30B-阻挡掩模基板;32-阻挡层;33-开口部;35-粘接剂;40-液晶;100-作为电子设备的汽车导航系统用的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所示的各图中,为了将各构成要素设为从图上可识别程度的大小而适当地使各构成要素的尺寸与实际尺寸不同。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电光装置的液晶装置1的放大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液晶装置1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液晶装置1包括: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2、通过粘接剂35与液晶面板2贴合的阻挡掩模(barrier mask)基板30。阻挡掩模基板30包括:玻璃基板31、在玻璃基板31的液晶面板2侧表面上形成的具有遮光性的阻挡层32。玻璃基板31配置成与液晶面板2平行。而且,阻挡层32是由黑色的树脂构成的层,并设置有开口部33。
图3(a)和(b)分别是贴合前的液晶面板2以及阻挡掩模基板30的放大俯视图。将二者贴合后构成图1所示的液晶装置1。图1中的阴影线部分表示形成于阻挡掩模基板30上的阻挡层32所在的区域。
如图3(a)所示,液晶面板2具有配置成矩阵状的矩形像素4r、4g、4b(以下统称为“像素4”),这些像素分别进行红、绿、蓝的显示。像素4r、4g、4b在图中的X轴方向上按该顺序重复配置,在Y轴方向上配置为:与同一颜色对应的像素4在一列上排列成条状。在邻接的像素4之间形成有遮光层14。遮光层14中包括后述的遮光层14a、14b。
各像素4有助于第一图像或第二图像的任一图像的显示。也将显示第一图像的像素称为像素4L,将显示第二图像的像素4称为像素4R。像素4L、4R分别对应于本发明中的第一像素、第二像素。在本实施方式中,像素4L、4R在X轴方向上交替重复配置,在Y轴方向上分别配置成沿一列排列为条状。
将像素4的X轴方向上的列称为像素列5。在像素列5中,像素4L、作为第一遮光部的遮光层14a、像素4R、作为第二遮光部的遮光层14b按该顺序重复排列。因此,若仅提取像素4L、4R并关注这些像素,则他们交替重复排列,若仅提取遮光层14a、14b并关注这些遮光层,则他们交替重复排列。在此,遮光层14b比遮光层14a在X轴方向的宽度宽。在本实施方式中,遮光层14a的宽度为10μm,遮光层14b的宽度为25μm。
如图3(b)所示,从液晶面板2的法线方向观察,形成于阻挡掩模基板30上的阻挡层32在与遮光层14b重叠的区域具有开口部33。开口部33的宽度比遮光层14b的宽度稍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33的宽度为23μm。
下面,利用图2,对图3(a)所示的液晶面板2与图3(b)所示的阻挡掩模基板30贴合后的状态(即图1所示的状态)的液晶装置1的构成进行详细描述。
液晶面板2具有:对置配置的元件基板20和对置基板10、密封于二者之间的液晶40。元件基板20和对置基板10是分别以玻璃基板21、玻璃基板11为基体的基板。
其中,元件基板20是所谓的TFT元件基板,包括:按每个像素4形成的作为开关元件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元件22、与TFT元件22连接的栅极线(未图示)、数据线28、以及像素电极24等。在元件基板20所包含的玻璃基板21的液晶40侧的表面上,层叠有第一层~第四层的构成要素。还有,为了防止这些各层间的构成要素短路,在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形成有层间绝缘层41,在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形成有层间绝缘层42,在第三层与第四层之间形成有层间绝缘层43。此外,作为开关元件,也可取代三端子的TFT元件22,而采用两端子的TFD(Thin Film Diode)元件等。
在设置于玻璃基板21的表面的第一层上,形成有TFT元件22的栅电极22g。
在第一层上,隔着由SiO2或SiN等构成的层间绝缘层41,形成有第二层。在第二层上,在与栅电极22g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上,形成有由非晶硅构成的半导体层22a。而且,以一部分重叠的状态在半导体层22a的源极区域形成有源电极22s,在漏极区域形成有漏电极22d。源电极22s与数据线28连接。由半导体层22a、源电极22s、漏电极22d、栅电极22g构成TFT元件22。TFT元件22形成在各像素4中的从液晶面板2的法线方向观察与遮光层14b重叠的位置、或该位置附近。因此,在各像素4中,从液晶面板2的法线方向观察,在遮光层14a的附近未形成TFT元件22。
在第二层上,隔着由SiO2或SiN等构成的层间绝缘层42,形成有第三层。在第三层上,形成有数据线28。数据线28通过设置在层间绝缘层42中的接触孔而与TFT元件22的源电极22s连接。
再有,从液晶面板2的法线方向观察,数据线28形成在与遮光层14b重叠的位置,因此,未形成在与宽度相对窄的遮光层14a重叠的位置。根据这样的构成,可减小遮光层14a的宽度,而从液晶面板2的法线方向观察不会使数据线28露出。由此,可提高液晶面板2的数值孔径,进而可提高显示亮度。
在第三层上,隔着由SiO2或SiN等构成的层间绝缘层43,形成有第四层。在第四层上,按每个像素4形成有由具有透光性的ITO(Indium TinOxide)构成的像素电极24以及公共电极26。像素电极24通过贯通层间绝缘层42、43而形成的接触孔,与TFT元件22的漏电极22d连接。从数据线28经TFT元件22向像素电极24供给图像信号。还有,公共电极26与恒电位线(未图示)连接,始终保持恒定的电位。
像素电极24以及公共电极26是配置为相互的梳齿平行且交错的梳状电极。密封于元件基板20与对置基板10之间的液晶40,被像素电极24与公共电极26之间产生的横向电场驱动,在与玻璃基板21平行的平面内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发生变化。这样的液晶模式被称为IPS(In PlaneSwitching),因为液晶分子始终在相对于玻璃基板21平行的状态下被驱动,故可获得广视角。在第四层的表层上,形成有由聚酰亚胺构成的取向膜(未图示)。
另一方面,在对置基板10所包含的玻璃基板11的液晶40侧表面上,按每个像素4形成有滤色器12r、12g、12b(以下统称为“滤色器12”),在与滤色器12同一层上,形成有由黑色的树脂构成的遮光层14(包括遮光层14a、14b)。在此,遮光层14b的像素列方向的宽度为W1。该宽度W1大于在阻挡掩模基板30中形成的阻挡层32的开口部33的像素列方向的宽度W2。而且,滤色器12是吸收入射的光中的特定波长的光的树脂。通过滤色器12r、12g、12b,可使透过光(即显示光)为规定的颜色(例如分别为红、绿、蓝)。在滤色器12上,形成有由聚酰亚胺构成的取向膜(未图示)。此外,在滤色器12上,也可层叠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构成的覆盖层。
玻璃基板11通过化学腐蚀或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等被加工成厚度约50μm。通过该加工,实际上调节了射出显示光的滤色器12与阻挡层32的开口部33之间的距离,结果,调节了从滤色器12到开口部33的光路的角度。由此,通过液晶装置1能以适当的角度显示第一图像以及第二图像。
在玻璃基板11的与液晶40相反一侧的表面上,通过粘接剂35贴附有上述的阻挡掩模基板30。在阻挡掩模基板30所包含的阻挡层32的表面上,也可另外层叠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构成的覆盖层等。由此,可保护贴合前的阻挡层32。
在玻璃基板21、31的外侧,分别贴附有透过轴相互垂直地配置的偏振片(未图示),而且,在玻璃基板21的外侧,配置有向Z轴方向照射光的背光灯(未图示)。
图4是表示上述构成的液晶装置1的剖面构造、以及视角与在该视角视觉辨认到的显示的关系的图。该图着眼于通过配置于像素4b(像素4R)与像素4r(像素4L)之间的开口部33的光进行描绘。通过其他开口部33的光的动作也与该图相同。还有,在该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光路,将玻璃基板11描绘得较厚,并省略了元件基板20的构成要素。
来自像素4r的显示光通过开口部33,在玻璃基板31的表面折射之后,在带有标记9r的角度范围内可视觉辨认。同样,来自像素4g、像素4b的显示光,分别在带有标记9g、9b的角度范围内可视觉辨认。角度范围9r、角度范围9g、以及角度范围9b的一部分重叠。
结果,在从正面向左分布的角度范围VL内,来自像素4b的显示光被阻挡层32遮挡而不能视觉辨认,只能视觉辨认来自像素4r的显示光。另一方面,在从正面向右分布的角度范围VR内,来自像素4r的显示光被阻挡层32遮挡而不能视觉辨认,只能视觉辨认来自像素4b的显示光。换言之,在角度范围VL内,只能视觉辨认基于像素4L的第一图像,在角度范围VR内,只能视觉辨认基于像素4R的第二图像。这样,液晶装置1在角度范围VL、VR内可显示两幅不同的图像。角度范围VL、VR分别约为30°。
本实施方式中,在夹在角度范围VL、VR之间的正面方向,不存在同时显示了第一图像以及第二图像的混合区域。这是由于开口部33的像素列方向的宽度W2比遮光层14b的像素列方向的宽度W1小。取代混合区域,在正面方向分布有不进行第一图像以及第二图像中的任一图像的显示的角度范围VN。在该角度范围VN内,观察者会视觉辨认为进行了黑显示。
这样,即使为了消除混合区域而减小开口部33的宽度,遮光层14b以及开口部33的宽度相对于遮光层14a而言也较宽,因此开口部33具有足够的宽度,能使很多显示光通过。因此,在角度范围VL、VR内,能以高亮度显示第一图像以及第二图像。再有,由于遮光层14a不具有遮蔽数据线28的目的,因此可以比图10所示的现有的液晶装置6的遮光层14更细。由此,即使增大遮光层14b的宽度,也能维持或提高数值孔径,能以高亮度显示第一图像以及第二图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1能在消除正面方向的混合区域的同时,在角度范围VL、VR内以高亮度显示不同的图像。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利用图5以及图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装置1A进行说明。液晶装置1A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1的基础上,改变了像素4L、4R、遮光层14a、14b、开口部33的配置。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1相同,因此下面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此外,在图5以及图6中,对于与图1以及图3的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装置1A的放大俯视图。液晶装置1A也与液晶装置1同样,采用通过粘接剂35贴合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2A和阻挡掩模基板30A的构成。图6(a)和(b)分别是贴合前的液晶面板2A以及阻挡掩模基板30A的放大俯视图。图5中的阴影线部分表示形成于阻挡掩模基板30A上的阻挡层32所在的区域。
如图6(a)所示,液晶面板2A具有分别进行红、绿、蓝的显示的矩形的像素4r、4g、4b。像素4r、4g、4b在图中的X轴方向上按该顺序重复配置,在Y轴方向上配置为:与同一颜色对应的像素4在一列上排列成条状。在邻接的像素4之间形成有遮光层14(包括遮光层14a、14b)。
各像素4被分配为显示第一图像的像素4L和显示第二图像的像素4R中的任一像素。在本实施方式中,像素4L、4R在X轴方向上交替重复配置,并且在与X轴垂直的Y轴方向上也交替重复配置。
在沿X轴方向排列的各像素列5的每一个中,像素4L、遮光层14a、像素4R、遮光层14b按该顺序重复排列。在此,遮光层14b比遮光层14a在X轴方向的宽度宽。在本实施方式中,遮光层14a的宽度为10μm,遮光层14b的宽度为25μm。
各像素列5在X轴方向上的构成要素的顺序,在任一像素列5中均与上述顺序相同,但在邻接的像素列5之间配置为上述重复的单位均错开半个间距。即,对于与像素列5垂直的方向(Y轴方向)而言,遮光层14a和遮光层14b配置为按每个像素列5交替排列,并且,像素4L和像素4R配置为按每个像素列5交替排列。
对应于此,如图6(b)所示,阻挡掩模基板30A中形成的阻挡层32的开口部33的位置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1不同。从液晶面板2的法线方向观察,阻挡层32在与遮光层14b重叠的区域具有开口部33。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遮光层14b的配置图案对应,开口部33也按每个像素列5配置在分别错开半个间距的位置上。换言之,与像素列5的沿Y轴方向的宽度大致相等的长度的条状的开口部33成为沿斜向排列的形状。这样的阻挡层32也称作阶梯阻挡(step barrier)。开口部33的宽度比遮光层14b的宽度稍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33的宽度为23μm。
在利用了这样的阶梯阻挡的构成的液晶装置1A中,进行同一色调的显示的像素4L中最靠近的两个像素4L之间的距离,成为不进行两画面显示的通常的液晶装置中的该距离的倍,因此,显示的分辨率成为通常的液晶装置的1/倍。该特征对像素4R而言也同样。另一方面,在如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1那样将像素4L、4R排列成条状的情况下,分辨率是通常的液晶装置的1/2倍,因此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可将分辨率提高到第一实施方式的倍。
液晶装置1A的剖面构造、以及视角与在该视角视觉辨认到的显示的关系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1同样,在图4中表示。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1A也能在消除正面方向的混合区域的同时,在角度范围VL、VR内以高亮度显示不同的图像。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利用图7以及图8,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装置1B进行说明。液晶装置1B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1的基础上,改变了阻挡部32的开口部33的宽度。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1相同,因此下面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此外,在图7以及图8中,对于与图1以及图4的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装置1B的放大俯视图。液晶装置1B也与液晶装置1同样,采用通过粘接剂35贴合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2B和阻挡掩模基板30B的构成(参照图8)。图7中的阴影线部分表示形成于阻挡掩模基板30B上的阻挡层32所在的区域。从该图可知,阻挡层32的开口部33的宽度比遮光层14b的宽度稍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33的宽度为25μm,遮光层14b的宽度为23μm,遮光层14a的宽度为10μm。
图8是表示这样的构成的液晶装置1B的剖面构造、以及视角与在该视角视觉辨认到的显示的关系的图。来自像素4r的显示光通过开口部33,在玻璃基板31的表面折射之后,在带有标记9r的角度范围内可视觉辨认。同样,来自像素4g、像素4b的显示光,分别在带有标记9g、9b的角度范围内可视觉辨认。角度范围9r与角度范围9b、角度范围9r与角度范围9g、以及角度范围9b与角度范围9g的一部分重叠。
结果,在从正面向左分布的角度范围VL内,来自像素4b的显示光被阻挡层32遮挡而不能视觉辨认,只能视觉辨认来自像素4r的显示光。另一方面,在从正面向右分布的角度范围VR内,来自像素4r的显示光被阻挡层32遮挡而不能视觉辨认,只能视觉辨认来自像素4b的显示光。换言之,在角度范围VL内,只能视觉辨认基于像素4L的第一图像,在角度范围VR内,只能视觉辨认基于像素4R的第二图像。这样,液晶装置1B在角度范围VL、VR内可显示两幅不同的图像。角度范围VL、VR分别约为30°。
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夹在角度范围VL、VR之间的正面方向的角度范围VC内,来自像素4r以及像素4b的显示光均可视觉辨认。即,角度范围VC成为可显示第一图像以及第二图像的混合区域。这是由于开口部33的像素列方向的宽度比遮光层14b的像素列方向的宽度大。其中,为了减小开口部33的宽度与遮光层14b的宽度之差,角度范围VC被抑制在15°。在图11所示的现有的液晶装置6中,角度范围VC约为30°,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混合区域的视觉辨认的范围窄,对于观察者而言不适感少。这样,通过在正面方向设置混合区域,可进一步提高角度范围VL、VR中的第一图像以及第二图像的显示亮度。尤其是,可防止角度范围VL、VR中靠近正面方向的角度的亮度降低。
(向电子设备的搭载例)
上述的液晶装置1(包括液晶装置1A、1B。以下相同)例如可搭载到如图9所示的作为电子设备的汽车导航系统用的显示装置100上使用。该显示装置100通过组合到显示部110中的液晶装置1,可在不同方向上以高亮度显示两幅图像。例如,在驾驶位侧显示地图的图像,并且在副驾驶位侧显示电影的图像。
此外,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装置1除上述显示装置100之外,也可用在便携式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车载设备、音频设备等各种电子设备中。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形。作为变形例,例如可考虑如下实例。
(变形例1)
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的电光装置应用到液晶装置中的例子,但取代该应用,可应用到根据电信号进行显示的各种电光装置中。例如,可采用如下构成:使用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器、PDP(PlasmaDisplay Panel)、CRT(Cathode-Ray Tube)显示器等作为显示面板,在其上重叠阻挡掩模基板30。
(变形例2)
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在液晶面板2的观察侧配置阻挡掩模基板30的构成,但取代该构成,也可采用在液晶面板2的背面侧、即液晶面板2与背光灯之间配置阻挡掩模基板30的构成。基于这样的构成,也能进行亮度高的双画面显示。
(变形例3)
上述各实施方式是采用IPS作为液晶模式的实施方式,但并不限定于此。可取代IPS,采用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VA(Vertical Alignment)、TN(Twisted Nematic)、STN(Super Twisted Nematic)等各种液晶模式。其中,为了从正面在不同角度的方向上显示两幅图像,优选视角广的IPS、FFS、VA等。

Claims (6)

1.一种电光装置,在不同的方向上同时显示第一图像以及第二图像,该电光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其具有多个按照显示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像素、第一遮光部、显示所述第二图像的第二像素、宽度比所述第一遮光部宽的第二遮光部的顺序重复排列的像素列;
具有透光性的基板,其与所述显示面板平行地配置;和
具有遮光性的阻挡层,其形成在所述基板上,从所述显示面板的法线方向观察,在与所述第二遮光部重叠的区域设有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像素、所述第一遮光部、所述第二像素、所述第二遮光部在与所述像素列垂直的方向上,分别在同一列配置成条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开关元件,其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像素以及所述第二像素;和
数据线,其与所述开关元件连接;
从所述显示面板的法线方向观察,所述数据线形成在与所述第二遮光部重叠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像素列垂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遮光部与所述第二遮光部按每个所述像素列交替配置,并且所述第一像素与所述第二像素按每个所述像素列交替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像素列方向的宽度在所述第二遮光部的所述像素列方向的宽度以下。
6.一种电子设备,其具备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
CN2007101482942A 2006-09-06 2007-09-04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03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41119A JP4232807B2 (ja) 2006-09-06 2006-09-06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6-241119 2006-09-06
JP2006241119 2006-09-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0375A true CN101140375A (zh) 2008-03-12
CN101140375B CN101140375B (zh) 2011-04-20

Family

ID=38729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829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0375B (zh) 2006-09-06 2007-09-04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907223B2 (zh)
EP (1) EP1898651B1 (zh)
JP (1) JP4232807B2 (zh)
KR (1) KR101391479B1 (zh)
CN (1) CN101140375B (zh)
TW (1) TWI41183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7796A (zh) * 2010-03-22 2010-12-08 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双视域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CN102314019A (zh) * 2011-09-07 2012-01-1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可视角度的改善方法及液晶显示器
WO2018133424A1 (zh) * 2017-01-20 2018-07-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WO2020103036A1 (en) * 2018-11-21 2020-05-28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 method of real-time image processing based on rendering engine and a display apparatus
CN112198701A (zh) * 2020-10-12 2021-01-08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视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25441B1 (ko) * 2008-03-27 2011-03-28 엡슨 이미징 디바이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기 광학 장치 및 전자기기
JP5301895B2 (ja) 2008-07-01 2013-09-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EP2500770A4 (en) * 2009-12-15 2013-01-23 Sharp Kk DISPLAY ELEMENT AND ELECTRICAL DEVICE THEREFOR
JP5532899B2 (ja) * 2009-12-16 2014-06-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1707607B1 (ko) * 2010-03-04 2017-02-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TW201131205A (en) * 2010-03-12 2011-09-16 Unique Instr Co Ltd Multi-functional liquid crystal parallax barrier device
TWI432841B (zh) * 2010-12-03 2014-04-01 Innolux Corp 顯示面板及其顯示器
KR20120062192A (ko) * 2010-12-06 2012-06-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편광 스위칭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2012194257A (ja) 2011-03-15 2012-10-11 Japan Display West Co Ltd 表示装置および光バリア素子
JP2012222742A (ja) * 2011-04-13 2012-11-12 Sony Corp 撮像素子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745979B2 (ja) 2011-09-16 2015-07-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マルチプルビュー液晶表示装置
TWI476450B (zh) * 2012-04-25 2015-03-11 Au Optronics Corp 立體顯示裝置
JP6091238B2 (ja) 2013-02-13 2017-03-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4190995A (ja) 2013-03-26 2014-10-06 Japan Display Inc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665291B2 (ja) * 2015-11-10 2020-03-13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Koninklijke Philips N.V. 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及びディスプレイ制御方法
CN107342037B (zh) * 2017-09-01 2020-12-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转化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43681B (zh) * 2018-09-20 2021-09-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JP2022156858A (ja) * 2021-03-31 2022-10-1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57429B2 (ja) 1989-10-02 1999-02-17 日本放送協会 3次元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方法
JP3119889B2 (ja) * 1990-06-25 2000-12-25 松下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素子
JP3229824B2 (ja) * 1995-11-15 2001-11-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JP3630906B2 (ja) * 1997-02-18 2005-03-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US6809787B1 (en) * 1998-12-11 2004-10-26 Lg.Philips Lcd Co., Ltd. Multi-domai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030069285A (ko) * 2002-02-19 2003-08-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JP4385563B2 (ja) * 2002-02-27 2009-1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2005077707A (ja) * 2003-08-29 2005-03-24 Sharp Corp 表示装置
JP2005165228A (ja) * 2003-12-05 2005-06-23 Nissan Motor Co Ltd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5274905A (ja) * 2004-03-24 2005-10-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JP2006184860A (ja) 2004-11-30 2006-07-13 Fujitsu Ten Ltd マルチビュー表示装置
JP2006146164A (ja) 2004-10-20 2006-06-08 Fujitsu Ten Ltd 表示装置
GB2422737A (en) * 2005-01-26 2006-08-02 Sharp Kk Multiple-view display and display controller
KR100688357B1 (ko) * 2005-11-30 2007-03-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7796A (zh) * 2010-03-22 2010-12-08 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双视域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CN101907796B (zh) * 2010-03-22 2012-02-22 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双视域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CN102314019A (zh) * 2011-09-07 2012-01-1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可视角度的改善方法及液晶显示器
WO2018133424A1 (zh) * 2017-01-20 2018-07-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8333843A (zh) * 2017-01-20 2018-07-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栅线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US10510307B2 (en) 2017-01-20 2019-12-1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333843B (zh) * 2017-01-20 2020-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栅线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WO2020103036A1 (en) * 2018-11-21 2020-05-28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 method of real-time image processing based on rendering engine and a display apparatus
US11263805B2 (en) 2018-11-21 2022-03-01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of real-time image processing based on rendering engine and a display apparatus
CN112198701A (zh) * 2020-10-12 2021-01-08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视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064917A (ja) 2008-03-21
TWI411833B (zh) 2013-10-11
CN101140375B (zh) 2011-04-20
US20080055500A1 (en) 2008-03-06
TW200821676A (en) 2008-05-16
JP4232807B2 (ja) 2009-03-04
EP1898651A2 (en) 2008-03-12
KR20080022513A (ko) 2008-03-11
EP1898651B1 (en) 2014-11-12
EP1898651A3 (en) 2009-10-21
US7907223B2 (en) 2011-03-15
KR101391479B1 (ko) 201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0375B (zh)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4259579B2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
JP3187306B2 (ja) 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CN101187753B (zh) 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190146271A1 (en) Transpar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9904096B2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dual-vis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4946430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010375B2 (ja) 表示装置
JP2013195994A (ja) 製造装置、製造方法、光学素子、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105224B2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JP2008185964A (ja) 表示装置
JP2018529108A (ja) アレイ基板、表示装置及びアレイ基板の製造方法
KR101455312B1 (ko) 패턴드 리타더 방식의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74671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425611B1 (ko) 패턴드 리타더 방식의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323465B1 (ko) 블랙 스트립을 구비한 패턴드 리타더 타입의 영상 표시장치
JP2008064918A (ja) 電気光学装置、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8176167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5062760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090047149A (ko) 영상 디스플레이장치
KR100831017B1 (ko) 전자 영상 기기
KR10187081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09098271A (ja) 表示素子
JP6046795B2 (ja) 液晶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ONY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0071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71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Sony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eiko Epson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PPON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ONY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211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22

Address after: Aichi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West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ony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