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0303B - 喷墨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0303B
CN101130303B CN2007101461607A CN200710146160A CN101130303B CN 101130303 B CN101130303 B CN 101130303B CN 2007101461607 A CN2007101461607 A CN 2007101461607A CN 200710146160 A CN200710146160 A CN 200710146160A CN 101130303 B CN101130303 B CN 1011303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pipe
pump
described roller
introductio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461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0303A (zh
Inventor
浅井泰之
松浦正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30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03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03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03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3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by applying vacuum only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泵,该管泵减小由加压辊拖曳管而导致的抵抗泵驱动的负担。具体地,引导构件被置于位于引导件之间的各自的导入部中。即,引导构件相对于圆周中心的径向布置在圆弧状引导件的圆周的延伸部分附近。因此,辊要拖曳的泵管由引导构件撑住,以防止由于拖曳而使管增大其变形。因此,可以防止管以对辊形成阻力的方式被拖曳。结果,可以防止泵电动机等负担增大的载荷。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打印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喷射恢复操作以维持和恢复喷墨用打印头的喷射性能的管泵(tube pump)。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的打印设备或用作计算机用的输出装置,通过将墨喷射到如纸等打印介质上来进行打印的喷墨打印设备被广泛使用。另一方面,对用于该设备的打印介质的材料存在各种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最近的做法是提供除了纸、OHP片等通常的打印介质之外还用布、皮革、无纺布、金属等作为打印介质的打印设备。
喷墨打印设备由于低噪音和低运作成本以及易于减小尺寸和使用色彩而具有优势,因此广泛应用于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喷墨打印设备设置有具有喷口的打印头,通过该喷口喷射墨。喷口具有约几十微米的直径,最近的趋势为随着提高打印图像品质而减小喷口尺寸。在打印过程中,喷墨打印设备通过微小的喷口喷墨,这样喷口中可能发生堵塞,从而导致有缺陷的喷射,例如,喷墨失败。当发生有缺陷的喷射时,产生的图像可能品质降低。
作为有缺陷喷射的对策,通常执行恢复操作以维持和恢复打印头的喷墨性能。作为该恢复操作,已知通过吸引而将墨从打印头吸出的吸引恢复。吸引恢复包括用盖盖住打印头的喷口以及在盖住状态下通过抽吸动作导致盖内部的负压的操作。这使如粘性墨、气泡等异物通过打印头的喷口被吸出,更新喷口内的墨。顺便提及,作为另一类恢复操作,还已知擦拭,在吸引恢复之后,擦拭并清除置于打印头的喷口面上的如墨等异物。
用于吸引恢复的泵包括管泵,该管泵利用其弹性管内的容积变化产生负压。更具体地,通过用辊沿一个方向按压管或使辊沿着管移动而产生的管内的容积变化导致在受压的管的后方产生负压。然后,通过将管与覆盖打印头的喷口面的盖连接,利用管内产生的负压将墨吸出打印头。
作为管泵的现有技术,日本特开2001-063093号公报描述了一种结构,其中,管被夹在布置在转动构件的周边的n(N≥3)个辊和位置与辊相对且在转动构件外周外侧处的(n-1)个或更少个挤压面之间,且使该转动构件转动。在该结构中,通过转动转动构件,辊连续地使管压靠挤压面以产生负压。
此外,日本特开平6-198902(1994)号和日本特开2001-355580号公报描述了类似的结构,其使用多(N)个管,这些管以将泵壳的内周面分为相等部分的方式布置。通过移动以将绕泵驱动轴的圆周分为相等部分的方式布置的(N+1)个加压辊,使管在压力下变形,从而导致抽吸。
在上述两种现有技术中描述的管泵中,存在两个管被导入到辊转动移动的路径上的部分。更具体地,存在两个导入部,在该导入部处,管被导入到泵壳内,辊的按压终止。图18是示出上述的一种典型形式的视图。图18所示的泵具有被分成两个相等部分的泵壳80的内周面,其中,弹性管81、82沿内周面的各自一个布置。使引导三个加压辊83a、83b和83c的转轴的辊支架84沿图中箭头方向转动,从而导致抽吸操作。在图18的实例中,两个导入部80a、80b基于两个管而存在。
具有这样的多个管的管泵用于多个管分别连接到多个分离盖的吸引结构。这消除了对应于盖的数量设置管泵的必要性,因此有助于减小设备尺寸等。
然而,具有管导入部的管泵包括以下问题。
首先,在图18的实例中,随着加压辊83a朝导入部80b移动,辊83a可能在按压管的同时将管81沿移动方向拖曳。结果,转动加压辊的电动机具有载荷增加的问题。在如用于小型打印机的所使用的电动机尺寸和输出小的情况下,该载荷增加的问题变得明显。
其次,即使对第一问题采取不拖曳管的某对策,也可能出现以下问题。同样地,在图18所示的实例中,当加压辊83a移动到导入部80b并开始减小管上的按压力时,反过来加压辊83a可能被管81的回复力弹回。在该情况下,被弹回的加压辊83a撞击用于保持该辊的轴的辊支架84上的槽的一部分。结果,加压辊83a暂时占据相对于辊支架84不稳定的位置。然后,该不稳定的加压辊构成不好的吸引的原因。另外,在驱动泵时,由上述撞击产生的撞击声增大噪音。为了减小该噪音,可考虑使用缓冲构件。然而,这导致除了部件数量增加外还有由制造困难引起的成本增加的问题。
顺便提及,不仅在如日本特开2001-063093号公报、日本特开平6-198902(1994)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01-355580号公报中公开的使用这样的多个管的泵中遇到上述问题。由上述明显可知,即使对于如日本特开2002-036601号公报中说明的使用一个管的泵,也会发生在管导入部拖曳或被管弹回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打印设备,该设备包括管泵,该管泵能够减小由拖曳管导致的抵抗泵驱动的载荷并能够防止管使辊弹回。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喷墨打印设备,其使用打印头并将墨从打印头喷射到打印介质上来进行打印,所述设备包括:管泵,其用于引起打印头的喷墨口中的墨的压力变化,以移动墨,该管泵包括:N个管,N等于或大于2;N+1个辊;辊支架,其保持辊,并设置成在辊按压管的同时可沿预定方向转动;以及管引导件,其具有内周面并接收被辊按压的管,以维持辊按压管的位置关系,其中,管泵包括导入部,通过导入部从管泵的外部导入一对管,以及在导入部处当每一个辊经过导入部时每一个辊的按压力减小,该管泵在导入部附近设置有支撑一对管、并被设置在一对管之间、且不与辊接触的引导构件,从而抑制在每一个辊经过导入部时管由于辊的移动而被拖曳和变形,以及其中,辊支架可沿与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当辊支架沿预定方向转动时在管中产生负压,当辊支架沿相反的方向转动时,每一个辊沿使辊作用于管的按压力减小以释放管中的负压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提供一种喷墨打印设备,其中,辊支架具有与辊的转轴接合的槽,辊通过辊支架的转动以及辊经由转轴相对于槽的凸轮面的移动而运动,槽具有凸轮面的按压位置和凸轮面的过压位置,该凸轮面的按压位置限定辊按压管且辊的外周面到管引导件的接收面的距离为β的辊的位置,该凸轮面的过压位置限定辊的外周面到管引导件的接收面的距离从按压位置连续减小到α(α<β)的辊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管泵,其包括:N个管,N等于或大于2;N+1个辊;辊支架,其保持辊,并设置成在辊按压管的同时可沿预定方向转动;以及管引导件,其具有内周面并接收被辊按压的管,以维持辊按压管的位置关系,其中,管泵包括导入部,通过导入部从管泵的外部导入一对管,以及在导入部处当每一个辊经过导入部时每一个辊的按压力减小,该管泵在导入部附近设置有支撑一对管、并被设置在一对管之间、且不与辊接触的引导构件,从而抑制在每一个辊经过导入部时管由于辊的移动而被拖曳和变形,以及其中,辊支架可沿与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当辊支架沿预定方向转动时在管中产生负压,当辊支架沿相反的方向转动时,每一个辊沿使辊作用于管的按压力减小以释放管中的负压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提供一种管泵,其中,辊支架具有与辊的转轴接合的槽,辊通过辊支架的转动以及辊经由转轴相对于槽的凸轮面的移动而运动,槽具有凸轮面的按压位置和凸轮面的过压位置,该凸轮面的按压位置限定辊按压管且辊的外周面到管引导件的接收面的距离为3的辊的位置,该凸轮面的过压位置限定辊的外周面到管引导件的接收面的距离从按压位置连续减小到α(α<3)的辊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被辊拖曳的泵管由引导构件撑住(sustain),由此防止管由于拖曳而增大变形,因此防止作为辊运动阻力原因的该管拖曳。结果,可以防止泵电动机等上的载荷的增大。
此外,槽具有凸轮面,该凸轮面从辊处于按压位置的距离为β的点连续增加,到达距离为α的过压位置。以这种方式,凸轮表面可以制为导致过压状态的过压位置(有最大距离)紧接辊按压管的按压位置存在的廓线。这使通过管的弹回力试图移动的辊由连接在按压位置与过压位置之间的凸轮面撑住。也就是说,通过距离增加而形成的凸轮面可防止由弹回力移动的辊的移动。结果,在将辊大致保持在按压位置的同时,逐渐释放辊与管的接合。这样,可防止辊急剧移动或由此产生冲击声。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中,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恢复单元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示出移除包括恢复泵的壳等各种壳体的图1的恢复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恢复单元的管泵的外观图;
图4是示出在泵管开放的状态下管泵的操作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示出在一个加压辊从图4状态转动到位于两个管引导件的导入部的状态下管泵的操作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6是示出在抽吸操作之后移动到管开放位置的状态下管泵的操作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是示出在一个辊开始按压在管上的状态下管泵的操作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8是示出在通过引导槽的凸轮作用使一个辊向下按压并挤压管的状态下管泵的操作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是示出在一个辊压下管、相对于转动的随后的辊按压同一管、而剩余辊按压另一个管的状态下管泵的操作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在一个辊压下管、相对于转动的随后的辊按压同一管、而剩余辊按压另一个管的与图9相同的状态下管泵的操作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在一个辊与管引导件的形式相关地开始减小其按压力的状态下管泵的操作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2是示出接着图11状态,一个辊到达导入部的状态下管泵的操作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管泵接头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管泵接头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管泵接头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管泵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7是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恢复单元的喷墨打印设备的实例的立体图;以及
图18是说明作为现有技术的管泵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7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设置有恢复单元的喷墨打印设备的实施例的立体图。在图17中,将滑架101可移动地支撑在导轴102和导轨104上方。通过滑架电动机108的经由皮带109传递的驱动力使滑架101往复运动。打印头107安装在滑架101上,可以通过滑架101的往复运动使其进行扫描操作。在输送打印介质时,由进给辊105和夹持辊(未示出)以及由排出辊(exit roller)112和排出辅助辊113保持作为打印介质的打印纸110。通过转动进给辊105和排出辊来输送打印纸110。
在打印操作中,使静止的滑架101加速到一定的移动速度。在扫描移动中,根据向打印设备提供的打印数据驱动打印头107向打印纸110喷墨。在驱动打印头107完成一次扫描之后,使滑架101减速到停止。在连续的扫描之间,转动进给辊105以将打印纸110进给预定量。在完成进给之后,使滑架101再次移动。在移动中,驱动打印头107打印下一行的数据。该一连串操作使得打印所有有关的打印数据。通过经由排出辊112将打印纸110排出到打印设备外而完成打印。
打印头107是能够利用热能进行喷墨的喷墨型,其中设置有电-热转换器以产生热能。具体地,打印头107利用借助于电-热转换器提供的热能而膜沸腾引起的气泡生长和收缩导致的压力变化(状态变化)而喷墨。
在图17中,恢复单元1布置在允许打印头打印的区域外的预定位置,以防止打印头107中的堵塞以及维持/恢复打印头的喷墨性能。为了保护不使用时的打印头107或为了防止墨通过喷口而蒸发,恢复单元1具有用于盖住打印头的喷口面的盖。此外,例如在长期盖住后进行打印时,为了通过在打印前去除在喷口处或喷口附近固化(增稠)的墨而使喷墨稳定,进行吸引恢复以在压力下将墨吸出喷口。通过操作连接到盖住状态下的盖的泵来进行吸引恢复。为了这个目的,设置稍后在实施例中提及的管泵。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恢复单元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是示出移除包括恢复泵的壳等各种壳体的图1的恢复单元的立体图。在图1和图2中,恢复单元1具有沿各自的基座2的引导件2a垂直移动的两个盖3。这使得允许分别盖住打印头的两个喷口面(未示出)。此外,在丝杠(lead screw)21上设置擦拭器4,使擦拭器可以往复运动。这使得允许擦拭器4擦拭打印头的喷口面。此外,滑架锁定机构(未示出)可转动地设置在进给辊105上。这防止滑架(未示出)在盖3盖住喷口面的情况下无意中移动。
盖3和滑架锁定机构按以下方式操作。通过两个复式齿轮(double gear)7、8,两个中间齿轮(idler gear)9、10以及由太阳齿轮11a和行星齿轮11b组成的回转机构(swinger)11传递电动机6的力。在该情况下,仅通过使电动机6沿一个方向旋转经由回转机构11转动主凸轮12来进行操作。此外,使擦拭器4如下往复运动。未示出的进纸电动机的力使安装到进给辊105的轴的输入齿轮13转动。通过复式齿轮14、中间齿轮15、设置在复式齿轮16的轴上的太阳齿轮17a、由行星齿轮17b组成的回转机构17、复式锥齿轮18、锥齿轮19以及与锥齿轮19同相位的丝杠21传递力。在该情况下,通过使进给电动机向前和向后旋转以转动丝杠21来使擦拭器4往复运动。这里,主凸轮12沿其长度方向(轴向)形成有多个凸轮。因此,主凸轮12的转动通过一个凸轮和回转机构17侧面处的凸台(boss)转变成回转机构17的运动,以在预定定时将行星齿轮17b和复式锥齿轮18联接到一起。借助于另一个凸轮和杆20,主凸轮12的转动转变成滑架锁定装置和盖3的垂直往复运动。
两个盖3构造成一体,其中盖管(cap tube)22、23分别连接到两个盖。盖管22通过接头24连接到泵管25,而盖管23通过未示出的接头连接到泵管26。泵管25、26沿形成在泵座27的一部分中的圆弧状引导部27a、27b布置,从而组成管泵。盖管22、23的另一端通过盖支架28与相应的盖3的内部连通。这使得在盖覆盖打印头107的喷口面的状态下允许操作管泵以将墨从喷口吸出。通过吸引,墨、气泡等的粘性部分将被排出打印头。废墨通过泵管25、26的另一端排出到恢复单元1外的预定地点。
图3是示出恢复单元1中的管泵的外观图。在图3中,在泵座27中,可转动地设置有辊支架30,该辊支架30具有与圆弧状引导面27a、27b的中心相同的轴线,该圆弧状引导面27a、27b形成泵座27的一部分。辊支架30是盘状构件,其在圆周位置保持三个辊(加压辊或辊)31a、31b和31c使得能够转动。具体地,各辊的轴310a、310b和310c与形成在辊支架30中的各槽32接合,以进入各槽中。管泵在其与设置有辊支架30的面相反的面上设置有与辊支架30类似的可转动的板构件。更具体地,板构件没有像辊支架30的槽那样的槽,但具有与槽的内部和径向部分形状相同的轮廓。三个辊的轴310a、310b和310c由板构件和辊支架30支撑。此外,在由引导面27a和27b、辊支架30和板构件确定的空间中,以分别沿引导面27a、27b延伸的方式布置有管26、25。两个管通过两个导入部延伸到泵的外部。可以通过辊支架30的转动而使辊轴310a、310b和310c在各自槽中可转动地滑动,来操作辊以按压管等,如稍后提及的那样。顺便提及,设置壳体构件以覆盖辊支架30和设置在辊支架30背面的板构件的表面。
辊支架30以下述方式转动。通过输入齿轮13、复式齿轮14、中间齿轮15、复式齿轮16和中间齿轮40将进给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到固定在辊支架30的一端的泵齿轮41。然后,由该驱动力来转动辊支架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沿一个方向转动辊支架30,辊31a、31b和31c起按压泵管25、26的作用以抽吸墨。
当驱动进给电动机沿箭头A方向(图1)转动输入齿轮13时,管泵(辊支架30)运作。在该情况下,分开驱动的盖3和滑架锁定机构保持静止。此外,在吸引操作期间,主凸轮12停留在切断行星齿轮17b和复式锥齿轮18之间的连接的位置。所以,相同驱动下的擦拭器4不运作。当进给电动机反向转动时,辊31a、31b和31c将泵管25、26从被压状态释放,这样将管泵置于不抽吸墨的状态。
在图3中,当辊支架30沿图中箭头B方向转动时,在盖3覆盖打印头107的状态下,辊31a、31b和31c沿着各自的管转动移动,同时按压管25、26。这在管中产生负压。将负压导入到在打印头107和盖3之间限定的空间内,从而降低其内的压力。因此,墨通过喷口被吸出打印头107。通过辊31a、31b和31c与辊支架30一起转动的运动,吸出的墨移动通过泵管25、26,最后通过泵管25、26的另一端排出到外部。当辊31a、31b和31c与辊支架30一起进一步转动,并且到达位于泵座27的引导件27a和27b之间的泵管的导入部时,辊31a、31b和31c变得不按压泵管25、26。在该辊操作中,当一个辊变得不再按压泵管25、26时,另一个辊开始按压泵管。这使得允许连续抽吸墨。另外,通过增大用于连续吸引的辊支架的转速,可以提高负压。
图4至图12为分别示出图3所示的管泵的操作阶段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所示的状态为泵管25、26开放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当通过进给电动机使辊支架30沿箭头B方向转动时,在维持开放状态的同时通过转动而使辊31a、31b和31c转动。顺便提及,在该情况下,辊支架30的槽与辊轴310a、310b和310c的位置关系变化较小。
通过转动,从图4所示的状态变化到图5所示的状态。更具体地,辊31a到达位于弧状引导件27a和27b之间的导入部30b处的位置,因此被置于与相邻的两个泵管25、26同时接触。
在该状态下,当辊支架30沿箭头B方向进一步转动时,辊支架30的槽与辊轴310a、310b和310c的位置关系改变。特别地,位于导入部的辊轴相对移动到槽32的另一端320(图3)。通过辊支架30沿箭头B方向的转动,位于导入部的辊相对于管依次移动到图7和图8所示的状态。更具体地,如图7所示,辊31a开始按压管26。然后,如图8所示,辊31a被引导槽32内部的凸轮作用推向管26。管26变为在辊31a和引导件27b之间被压(压力下密封)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随着辊支架30沿箭头B方向转动并且辊31a挤压泵管26,管26内的负压增加。
图9和图10是示出此期间的状态的视图。更具体地,从图8所示的状态顺序变化到图9和图10所示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下,辊31a按压管26,同时相对于转动的后续的辊31c也按压管26。此外,剩余的辊31b处于按压另一个管25的状态。
当辊支架30沿箭头B方向进一步转动时,辊31a开始如图11所示与引导件27a的形状相关地减小其按压力,最后如图12所示到达导入部30a(参见图4)。在以该方式从图11所示的状态转变到图12所示的状态的过程中,在采用图18所示的传统管泵结构的情况下,辊31a可能将泵管26拖曳到导入部中,从而增加泵电动机的载荷。
相反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引导构件40被布置在位于引导件27a和27b之间的各自的导入部。具体地,将引导构件40布置成沿相对于圆周中心的径向从弧状引导件27a、27b的内周面的延伸部分的附近40a延伸。因此,辊31a试图拖曳的泵管由引导构件40撑住,以防止管由于拖曳而增大其变形。因此,可以防止以对辊形成阻力的方式拖曳管。结果,可以防止泵电动机等负担增大的载荷。
此外,在如上防止管被拖曳的情况下,处于图11所示状态的后续状态下的辊31a经受由管26的弹性回复力导致的沿箭头D方向作用的力。此时,箭头D方向的力在近似为沿辊支架30的引导槽32的方向(沿允许辊31a移动的方向)的方向上作用。因此,在仅形成如图18所示的传统管泵中的引导槽的情况下,辊31a沿引导槽32被弹回。结果,辊31a撞击辊支架30等的一部分,因此产生冲击声。
相反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引导槽32构造的形状使得辊31在经受泵管26的反作用力的同时,在位于引导件27a和27b之间的导入部处与邻近的两个泵管25、26同时接触,如下所述。
现在具体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引导槽32的形状或几何结构。如图7至图9和图12所示,存在第一位置32b(参见图6),在该位置辊31a按压泵管26,即,各辊的外周面到引导件27a、27b的内周面的距离或者到从此延伸的圆周面的距离为β。此外,如图5所示,存在第二位置32c(图6),在该位置辊31a离开并释放泵管26,即,各辊的外周面到引导件27a、27b的内周面的距离或者到从此延伸的圆周面的距离为γ。而且,在距离为β的位置与距离为γ的位置之间存在第三位置32a(图6),在该位置辊31a在泵管上具有比在吸引力产生时的按压力更大的按压力,因此变成过压状态,如图6所示。也就是说,在第三位置,各辊的外周面到引导件27a、27b的内周面的距离或者到从此延伸的圆周面的距离为α。在本实施例中,将槽32的形状确定成使三个位置的关系为α<β<γ。
具体地,槽32的内部(在下文中,称作凸轮面)具有从辊支架的转动中心起的距离,该距离从辊位于距离为β的第一位置32b(例如,图7所示的辊31a的位置)的点连续增加,到达距离为α的第三位置32a(例如,图6所示的辊31a的位置)。槽32的凸轮面从转动中心起的距离从该最大距离连续减小,最后到达距离为γ的第二位置32c(图5所示的辊31a的位置)。以该方式,赋予凸轮面如此形状,使得存在第三位置32a,该第三位置32a对应于接着按压泵管的辊的第一位置32b的过压状态(最大距离)。因此,试图在泵管的弹回力下移动的辊被撑在凸轮面上,该凸轮面连接在槽32的形成第一位置32b的点与槽32的形成第三位置32a的点之间。也就是说,通过增大距离的凸轮面可以防止试图在弹回力下移动的辊移动。结果,在将辊基本保持在第一位置32b的同时,可以将辊从与泵管的接合逐渐释放,由此防止辊的急剧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冲击声。
下面说明通过电动机的反转而使辊支架30沿箭头C方向(图4等)反转的操作。在完成上述抽吸操作之后,当如图8所示辊31a在管按压位置(第一位置32b)静止时,即使沿箭头C方向转动辊支架30,辊31a也不能越过处于过压状态的第三位置32a。结果,在基本上停留在第一位置32b的同时,辊31a反向移动以到达辊与邻近的两个泵管25、26在引导件27a、27b之间的导入部同时接触的位置(图7)。这使辊31a径向移动一定角度。这里,当沿箭头C方向反向转动辊时,辊31a停留在导入部,并通过相对于槽32的相对移动越过第三位置32a,最后移动到第二位置32c。结果,如图5所示,允许辊将泵管25、26置于开放状态。
图13至图15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管泵的连接结构的视图。关于泵管25的保持和定位如下,该泵管25如图13所示在给定为有限空间的管导入部中使用接头60。接头60具有较大直径部60a和较小直径部60b,以装配在泵管25的内径部中。其装配区域插入到被夹在引导件40与相对壁27c之间的空间中,该空间形成在泵空间27的一部分中。在该情况下,如图14所示,通过泵座的端部确定安装于泵管25的接头60的较大直径部60a的位置。如图15所示,通过将泵管25与接头60的较小直径部60b之间的装配部构造成在由形成在基座2的一部分中的突起部2c与壁27c所夹的空间中被夹紧,使泵管25与接头60的较小直径部60b之间的装配部的位置和保持二者兼顾。
第二实施例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管泵的示意性剖视图。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泵座50分成的数目。更具体地,第一实施例构造有两个泵管以及三个辊,而该实施例构造有三个管(25、26和27)以及四个辊(31a、31b、31c和31d)。在该具有不同管数的结构中,通过在三个导入部设置各自的引导构件可以防止管被拖曳。此外,通过将辊支架30的三个槽32形成为如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凸轮面形状,可以防止辊由于管的弹回而急剧移动。
其它实施例
尽管前面的实施例涉及具有多个管的管泵,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形式。即使对于如日本特开2002-036601号公报中公开的一个管泵中有一个管的布置形式,也可以通过在管的导入部设置引导构件来防止管被拖曳。此外,通过用如前面的实施例所述的形状来限定辊支架槽,可以防止由于在完成按压管之后辊运动到导入部时的管的弹回力而导致的急剧不稳定行为发生。
另外,引导构件40自然不限于图4等所示的形式。可以是在辊运动到导入部的过程中可以撑住管并防止管由于其拖曳而增大变形的任何形式。
前面的实施例说明了通过沿主扫描方向移动打印头来进行打印的串行打印方式。然而这不是限定性的。即,也可能应用到通过相对于打印头进给打印介质来进行打印的全行(full-scheme)方式的设备,该打印头的喷口布置在打印介质的整个或一部分区域中。在该情况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管泵可取代吸引型而设置为增压型,即,在打印头的共同的液室中产生墨循环流。同时,本发明自然不仅可应用到使用一个打印头的喷墨打印设备,还可应用到用不同色彩的墨打印的彩色喷墨打印设备。同时,可不考虑打印头的数量或类型而应用,例如使用色彩相同但浓度不同的墨的喷墨打印设备,或作为这些组合的喷墨打印设备。
此外,将本发明类似地应用于打印头和墨容器的各种形式,例如具有可更换的喷墨盒的形式,该喷墨盒的墨喷射器与墨容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打印头固定在设备上的形式。此外,将本发明类似地应用于那些使用利用例如压电元件等机电转换器的打印头的形式。
如从迄今为止作出的说明中显而易见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用引导构件撑住要被辊拖曳到管导入部的泵管,可以防止泵驱动载荷的增大。
同时,可以消除辊冲击声的发生。因此,可以借助于简单结构而不凭借缓冲材料就能防止辊运动时发生冲击声。
虽然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将与最广的解释一致,以覆盖所有的变形、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9)

1.一种喷墨打印设备,其使用打印头并将墨从所述打印头喷射到打印介质上来进行打印,所述设备包括:
管泵,其用于引起所述打印头的喷墨口中的墨的压力变化,以移动墨,所述管泵包括:N个管,N等于或大于2;N+1个辊;辊支架,其保持所述辊,并设置成在所述辊按压所述管的同时可沿预定方向转动;以及管引导件,其具有内周面并接收被所述辊按压的所述管,以维持所述辊按压所述管的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管泵包括导入部,通过所述导入部从所述管泵的外部导入一对所述管,以及在所述导入部处当每一个所述辊经过所述导入部时每一个所述辊的按压力减小,所述管泵在所述导入部附近设置有支撑所述一对所述管、并被设置在所述一对所述管之间、且不与所述辊接触的引导构件,从而抑制在每一个所述辊经过所述导入部时所述管由于所述辊的移动而被拖曳和变形,以及
其中,所述辊支架可沿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当所述辊支架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时在所述管中产生负压,当所述辊支架沿所述相反的方向转动时,每一个所述辊沿使所述辊作用于所述管的按压力减小以释放所述管中的负压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所述盖用于覆盖所述打印头的布置所述喷墨口的面,所述管的一端与所述盖的内部连通,用于通过所述管泵的泵动作来抽吸所述喷墨口中的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辊支架具有与所述辊的转轴接合的槽,所述辊通过所述辊支架的转动以及所述辊经由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槽的凸轮面的移动而运动,所述槽具有所述凸轮面的按压位置和所述凸轮面的过压位置,所述凸轮面的按压位置限定所述辊按压所述管且所述辊的外周面到所述管引导件的接收面的距离为β的所述辊的位置,所述凸轮面的过压位置限定所述辊的外周面到所述管引导件的所述接收面的距离从所述按压位置连续减小到α的所述辊的位置,其中α<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具有所述凸轮面的释放位置,所述凸轮面的释放位置限定所述辊的外周面到所述管引导件的所述接收面的距离从所述过压位置连续增加到γ的所述辊的位置,其中α<β<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泵包括N个所述导入部。
6.一种管泵,其包括:
N个管,N等于或大于2;N+1个辊;辊支架,其保持所述辊,并设置成在所述辊按压所述管的同时可沿预定方向转动;以及管引导件,其具有内周面并接收被所述辊按压的所述管,以维持所述辊按压所述管的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管泵包括导入部,通过所述导入部从所述管泵的外部导入一对所述管,以及在所述导入部处当每一个所述辊经过所述导入部时每一个所述辊的按压力减小,所述管泵在所述导入部附近设置有支撑所述一对所述管、并被设置在所述一对所述管之间、且不与所述辊接触的引导构件,从而抑制在每一个所述辊经过所述导入部时所述管由于所述辊的移动而被拖曳和变形,以及
其中,所述辊支架可沿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当所述辊支架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时在所述管中产生负压,当所述辊支架沿所述相反的方向转动时,每一个所述辊沿使所述辊作用于所述管的按压力减小以释放所述管中的负压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辊支架具有与所述辊的转轴接合的槽,所述辊通过所述辊支架的转动以及所述辊经由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槽的凸轮面的移动而运动,所述槽具有所述凸轮面的按压位置和所述凸轮面的过压位置,所述凸轮面的按压位置限定所述辊按压所述管且所述辊的外周面到所述管引导件的接收面的距离为β的所述辊的位置,所述凸轮面的过压位置限定所述辊的外周面到所述管引导件的所述接收面的距离从所述按压位置连续减小到α的所述辊的位置,其中α<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具有所述凸轮面的释放位置,所述凸轮面的释放位置限定所述辊的外周面到所述管引导件的所述接收面的距离从所述过压位置连续增加到γ的所述辊的位置,其中α<β<γ。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泵包括N个所述导入部。
CN2007101461607A 2006-08-23 2007-08-23 喷墨打印设备 Active CN1011303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27182 2006-08-23
JP2006227182A JP5177978B2 (ja) 2006-08-23 2006-08-23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227182 2006-08-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0303A CN101130303A (zh) 2008-02-27
CN101130303B true CN101130303B (zh) 2010-09-29

Family

ID=39112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61607A Active CN101130303B (zh) 2006-08-23 2007-08-23 喷墨打印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29229B2 (zh)
JP (1) JP5177978B2 (zh)
CN (1) CN1011303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3108B2 (ja) * 2013-08-08 2017-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790411B2 (ja) * 2015-03-31 2020-11-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チューブポンプ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印刷装置
JP6590623B2 (ja) * 2015-10-02 2019-10-16 サーパス工業株式会社 チューブポンプ
CN109414927B (zh) 2016-07-12 2020-12-22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墨泵送
US11331426B2 (en) * 2017-03-22 2022-05-17 Icomes Lab Co., Ltd. Infusion pump
JP2019035348A (ja) * 2017-08-10 2019-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チューブポンプ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7297420B2 (ja) * 2018-10-05 2023-06-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09372730A (zh) * 2018-11-21 2019-02-22 上海汉图科技有限公司 蠕动泵及打印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80582Y (zh) * 2001-06-04 2002-03-06 朱双春 改进型软管泵
CN1105022C (zh) * 1996-07-11 2003-04-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具有泵的喷墨记录装置及用于该装置的泵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597719A (zh) * 1924-12-24 1925-11-27
US4142845A (en) * 1976-02-20 1979-03-06 Lepp William A Dialysis pump system having over-center cam tracks to lock rollers against tubing
US4576556A (en) * 1980-04-02 1986-03-18 Medtronic, Inc. Roller pump
DE3326784C2 (de) * 1983-07-25 1986-06-05 Fresenius AG, 6380 Bad Homburg Peristaltisch arbeitende Rollenpumpe
US4586882A (en) * 1984-12-06 1986-05-06 Baxter Travenol Laboratories, Inc. Tubing occluder pump
IT1219716B (it) * 1988-06-14 1990-05-24 Dideco Spa Pompa peristaltica atta ad operare contemporaneamente su due linee
US5037274A (en) * 1989-12-05 1991-08-06 Infometrix, Incorporated Peristalt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umping and/or metering fluids
US5340290A (en) * 1992-12-21 1994-08-23 Scilog, Inc. Double feed peristaltic pump
JP3217518B2 (ja) * 1993-01-05 2001-10-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FR2713551B1 (fr) * 1993-12-10 1997-10-24 Seiko Epson Corp Appareil d'enregistrement à jet d'encre.
JP3587226B2 (ja) * 1996-07-11 2004-11-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ポンプ
JPH10166612A (ja) * 1996-12-09 1998-06-23 Sony Corp プリンタ装置及びインク供給方法
JP2001063093A (ja) 1999-08-24 2001-03-13 Konica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ATE340933T1 (de) * 2000-02-15 2006-10-15 Seiko Epson Corp Schlauchpumpe für einen tintenstrahldrucker
JP3658287B2 (ja) * 2000-07-21 2005-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回復ユニット及び該回復ユニットを用い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666778B2 (ja) * 2001-01-19 2011-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743204B2 (en) * 2001-04-13 2004-06-01 Medtronic, Inc. Implantable drug delivery device with peristaltic pump having retracting roller
JP2001355580A (ja) 2001-04-26 2001-12-26 Ricoh Co Ltd チューブポンプ
JP3804062B2 (ja) * 2001-05-24 2006-08-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チューブポン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US20040141863A1 (en) * 2002-10-11 2004-07-2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ube pump, tube for tube pump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22C (zh) * 1996-07-11 2003-04-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具有泵的喷墨记录装置及用于该装置的泵
CN2480582Y (zh) * 2001-06-04 2002-03-06 朱双春 改进型软管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0303A (zh) 2008-02-27
US20080049064A1 (en) 2008-02-28
JP2008049565A (ja) 2008-03-06
US8529229B2 (en) 2013-09-10
JP5177978B2 (ja) 2013-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0303B (zh) 喷墨打印设备
US7533962B2 (en)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US6827436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5047708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H0822486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733255B2 (en) Tube pump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tube pump
JP395814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805361B2 (ja) 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JP416427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該記録装置におけるワイピング方法
JPH119113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3998679B2 (ja) ラインドット記録装置
JP3988104B2 (ja) チューブポン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US8091978B2 (en) Ink collection for printers
JP4780071B2 (ja) チューブポン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4032336B2 (ja) チューブポン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6057477A (ja) チューブポンプ及び該ポンプを用い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67607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5152311B2 (ja) チューブポン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4618272B2 (ja) チューブポン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323336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248956A (ja) 記録装置
JP2004136508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710590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回復機構
JP2012121306A (ja) 液体噴射装置のポンプ制御方法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4232609A (ja) ピストンポ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