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1378B - 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 - Google Patents

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1378B
CN101121378B CN200710140371XA CN200710140371A CN101121378B CN 101121378 B CN101121378 B CN 101121378B CN 200710140371X A CN200710140371X A CN 200710140371XA CN 200710140371 A CN200710140371 A CN 200710140371A CN 101121378 B CN101121378 B CN 1011213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part
attaching parts
engagement section
cam
top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4037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21378A (zh
Inventor
塚本宏行
杉本一隆
大西正治
高山圭介
田村道生
栗林昭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Yachiyo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Yachiyo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Yachiyo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21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1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21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1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2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 B60J7/04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with rigid plate-like element or elements, e.g. open roofs with harmonica-type folding rigid panels
    • B60J7/043Sunroofs e.g. sliding above the ro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2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 B60J7/024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characterised by the height regulating mechanism of the sliding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以便能够在进行顶板的倾斜动作时抑制前部滑动件在车辆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并能够防止前部滑动件的晃动。本发明是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所述天窗装置具有安装在顶板(4)上的前部滑动件(20)和驱动滑动件(30)、安装在前部滑动件(20)上并能够与驱动滑动件(30)卡合的连接件(40)、具有用于使驱动滑动件(30)止动的止动部件(60),在所述天窗装置中,在进行顶板(4)的倾斜动作时,连接件(40)的第一卡合部(42)和第二卡合部(43)卡合在形成于止动部件(60)的上下表面上的第一凸轮(61)和第二凸轮(62)上,由此能够抑制前部滑动件(20)在车辆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移动。

Description

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天窗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的天窗装置,存在具有顶板、滑动件和导向框的天窗装置,该顶板安装在固定车顶的开口部上,该滑动件安装在顶板上,通过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而使顶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开闭,该导向框引导滑动件的滑动。
在上述的以往天窗装置中,如下那样进行顶板的开闭。如图8(a)所示,在顶板4的侧边缘部下表面上安装有板支撑件50,在该板支撑件50上安装有在导向框5的导轨槽5b内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的前部滑动件120和驱动滑动件130。在该前部滑动件120和驱动滑动件130上分别形成有凸轮槽120a、130a,在板支撑件50上分别形成有与各凸轮槽120a、130a卡合的卡合销50a、50b。
在驱动滑动件130上安装有进行推拉(push-pull)动作的缆索(未图示)的一端,通过缆索的推拉动作,驱动滑动件130进行滑动,并且前部滑动件120与该驱动滑动件130的滑动联动地进行滑动。
然后,当从图8(a)所示的顶板4倾斜向上地配置在车辆后侧的打开状态使驱动滑动件130向车辆前方滑动时,如图8(b)所示,前部滑动件120也与驱动滑动件130联动地向车辆前方滑动,并且前部滑动件120与配置在导轨槽5b的前端部上的定位部件70相抵接而停止。当从该状态使驱动滑动件130向车辆前方滑动时,如图8(c)所示,板支撑件50的各卡合销50a、50b在前部滑动件120和驱动滑动件130的凸轮槽120a、130a内移动,板支撑件50的后部侧下降而倾斜移动,从而顶板4倾斜向下而成为全闭状态。
而且,在上述那样的结构的天窗装置中,存在具有止动结构的部分,该止动结构在使顶板4倾斜向上和倾斜向下(有时将这两个动作称为“倾斜动作”)时起到使前部滑动件120止动的功能。
在以往的天窗装置的止动结构中,如图9(a)的俯视图所示,在使顶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时,安装在驱动滑动件130上的控制部件80的前端部81和安装在前部滑动件120上的锁定元件90的后端部91相卡合,从而前部滑动件120与驱动滑动件130的滑动联动地进行滑动。
然后如图9(b)所示,在进行顶板的倾斜动作时,控制部件80和锁定元件90的卡合被解除,安装在前部滑动件120上的锁定元件90的后端部91与导轨槽5b(导向槽)的侧壁部卡合,从而能够抑制前部滑动件12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移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05264号公报(第0016~0020段,图3、图5)。
在上述的以往止动结构中,如图9(b)所示,从前部滑动件120的锁定元件90的后端部91向车宽方向突出的凸部91a(肩部)与形成在导轨槽5b内侧面的凹部5g(凹口)卡合,卡合在导轨槽5b内的锁定元件90的后端部91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存在当进行顶板的倾斜动作时,前部滑动件120在上下方向上晃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进行了顶板的倾斜动作时抑制前部滑动件在车辆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移动,能够防止前部滑动件的晃动的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一种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该天窗装置具有安装在车辆的固定车顶的开口部上的顶板和安装在顶板上的板支撑件,所述止动结构包括:安装在板支撑件的前部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的前部滑动件;安装在板支撑件的后部并通过驱动源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的驱动滑动件;安装在前部滑动件上并能够与驱动滑动件卡合的连接件;对前部滑动件和驱动滑动件的滑动进行导向的导向框;安装在导向框上并具有驱动滑动件的止动功能的止动部件;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的特征在于,驱动滑动件的凹部与连接件的第一卡合部可脱离地相互卡合,当使顶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时,连接件与驱动滑动件相互卡合,使得前部滑动件与驱动滑动件的滑动联动地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当使顶板倾斜向上和倾斜向下时,连接件与驱动滑动件的卡合被解除,连接件的第一卡合部与形成在止动部件的下表面上的第一凸轮卡合,并且,连接件的第二卡合部与形成在止动部件的上表面上的第二凸轮卡合,由此能够抑制前部滑动件在车辆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移动。
通过该结构,在进行顶板的倾斜动作时,连接件的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分别卡合于形成在止动部件的下表面和上表面上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由此能够抑制与连接件相连接的前部滑动件在车辆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因此能够在进行顶板的倾斜动作时防止前部滑动件的晃动。
在所述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中,能够将止动部件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各凸轮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曲面。
通过该结构,能够使连接件的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在上下方向上的移位沿着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各凸轮面的曲面平缓变化,因此能够降低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各凸轮面滑动时产生的碰撞声音等、倾斜动作时产生的卡合脱离声音。
在所述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中,连接件的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能够构成为,与止动部件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各凸轮面分别进行面接触。
这样,通过使连接件的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与止动部件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各凸轮面分别面接触,能够使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在各凸轮面上稳定地移动,从而能够顺畅地进行顶板的倾斜滑动动作。
在所述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中设有施力装置,该施力装置使连接件的第二卡合部向止动部件的第二凸轮施力,或者使连接件的第一卡合部向止动部件的第一凸轮施力。
这样,通过设置使连接件的卡合部向该卡合部所抵接的止动部件的凸轮上施力的装置,能够进一步抑制与连接件连接的前部滑动件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因此能够在进行顶板的倾斜动作时防止前部滑动件的晃动。
所述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中,施力装置能够构成为,具有形成在连接件上并被按压在前部滑动件上的弹性部。
这样,作为施力装置,本发明具有弹性部,由此能够在进行顶板的倾斜动作时以简单的结构防止前部滑动件的晃动。
在本发明的天窗装置的止动结构中,通过在进行顶板的倾斜动作时使连接件卡合于止动部件的上下表面,能够抑制连接件所连接的前部滑动件在车辆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因此能够在进行顶板的倾斜动作时防止前部滑动件的晃动,从而能够提高天窗装置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倾斜滑动机构及导向框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倾斜滑动机构及止动结构的图,(a)是顶板配置在车辆后侧的打开状态的侧视图,(b)是顶板正在向车辆前方滑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倾斜滑动机构及止动结构的图,(a)是在止动部件的凹部中插入连接件的第一卡合部的状态的侧视图,(b)是在止动部件的凹部中卡合了连接件的第一卡合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倾斜滑动机构及止动结构的图,(a)是顶板正在向下倾斜的状态的侧视图,(b)是顶板为全闭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将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件140安装在前部滑动件20上的步骤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倾斜滑动机构及止动结构的图,(a)是顶板正在向车辆前方滑动的状态的侧视图,(b)是在止动部件的凹部中插入连接件的第一卡合部的状态的侧视图,(c)是在止动部件的凹部中卡合了连接件的第一卡合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了以往的天窗装置中的顶板的开闭动作的图,(a)是顶板正在向车辆前方滑动的状态的侧视图,(b)是顶板向上倾斜后的状态的侧视图,(c)是顶板为全闭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了以往的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的图,(a)是使顶板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滑动时的俯视图,(b)是进行顶板的倾斜动作时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天窗装置;
2:固定车顶;
3:开口部;
4:顶板;
5:导向框;
5b:导轨槽;
20:前部滑动件;
30:驱动滑动件;
31:凹部;
40: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件;
42:第一卡合部;
43:第二卡合部;
50:板支撑件;
60:止动(stopper)部件;
61:第一凸轮;
61a:凸轮面(第一凸轮);
61b:凹部;
62:第二凸轮;
62a:凸轮面(第二凸轮);
140: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件;
141:弹性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适当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在车辆(汽车)的车顶上应用本发明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说明了天窗装置的整体结构后,说明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
(天窗装置的结构)
图1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是外滑式天窗装置1,其具有:安装在车辆的固定车顶2的开口部3上的顶板4;安装在顶板4上并通过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而使顶板4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开闭的滑动件(未图示);连接在滑动件上并通过推拉动作来进行顶板4的开闭的缆索C1、C2;和对滑动件的滑动进行导向的导向框5、5。
(顶板的构成)
图1所示的顶板4例如是玻璃制成的板,其构成为,在关闭时,封闭固定车顶2的开口部3,在打开时,通过后述的倾斜滑动机构向上倾斜而向车辆后方滑动,从而重叠在固定车顶2的上方而打开。
此外,分别在顶板4的两侧边缘部通过倾斜滑动机构安装一对缆索C1、C2,该缆索C1、C2同步地进行推拉动作,由此在保持顶板4稳定姿态的同时进行开闭。
(导向框的结构)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倾斜滑动机构及导向框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中,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左右对称的一对导向框5、5安装在开口部3的两侧边缘下部。而且,将各导向框5、5的前端部连接起来的前部框6设置在开口部3的前方边缘下部,将各导向框5、5的后端部连接起来的后部框7设置在开口部3的后方边缘下部。
另外,由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中,各导向框5、5是左右对称的结构,所以在以下的说明中,对配置在车辆行进方向左侧的导向框5进行说明,省略对配置在右侧的导向框5的说明。
导向框5例如通过铝合金的挤压型材来形成,如图2所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从靠近开口部3侧向车辆外侧依次延伸设置有如下部件:用于穿插缆索C1的缆索槽5a;对后述的倾斜滑动机构的滑动件(前部滑动件20和驱动滑动件30)的滑动进行导向的导轨槽5b;和用于排出雨水等的排水槽5c。此外,在排水槽5c的车辆外侧,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有中空闭合截面部5d,以此来提高导向框5的刚性。
此外,在导向框5的车辆外侧的侧部上边缘延伸设有水平的凸缘部5e,在该凸缘部5e上贯通有安装孔5f,该安装孔5f与在车身(未图示)上形成的螺孔连通,从凸缘部5e的上方穿插到安装孔5f中的螺栓与在车身上形成的螺孔旋合,由此能够将导向框5安装在车身上。
(缆索的结构)
图1所示的缆索C1、C2通过后述的倾斜滑动机构分别安装在顶板4的两侧边缘部,并同步地进行推拉动作,从而能够使顶板4开闭。
该缆索C1、C2穿插在设置于开口部3后方的驱动电动机单元M内,并且缆索C1、C2与驱动电动机单元M内的小齿轮(未图示)啮合,从而缆索C1、C2进行推拉驱动。
此外,在缆索C1中,以驱动电动机单元M为界,安装在顶板4的一方的侧缘部(图1的左侧)侧的路径(驱动路径),穿插在对缆索C1导向的导向管P1内,其相反侧的路径(空转路径)穿插在对缆索C1的其余部分进行导向的导向管P2内。同样地,在缆索C2中,安装在顶板4的另一方的侧缘部(图1的右侧)侧的路径(驱动路径)穿插在导向管P3内,其相反侧的路径(空转路径)穿插在导向管P4内。该导向管P1、P2、P3、P4例如由铝管或钢管形成。
(倾斜滑动机构的结构)
图3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倾斜滑动机构及止动结构的图,(a)是顶板配置在车辆后侧的开状态的侧视图,(b)是顶板正在向车辆前方滑动的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倾斜滑动机构及止动结构的图,(a)是在止动部件的凹部中插入连接件的第一卡合部的状态的侧视图,(b)是在止动部件的凹部卡合了连接件的第一卡合部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倾斜滑动机构及止动结构的图,(a)是顶板正在向下倾斜的状态的侧视图,(b)是顶板为全闭状态的侧视图。
在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中,包括顶板4的倾斜机构和滑动机构的倾斜滑动机构分别收装在各导向框5、5上。如图3(a)所示,各倾斜滑动机构具有:安装在顶板4上的板支撑件50;安装在板支撑件50的前部下侧和后部下侧并在导向框5的导轨槽5b内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的前部滑动件20和驱动滑动件30;以及安装在前部滑动件20上并与驱动滑动件30可脱离地相互卡合的连接件40。
另外,由于收装在各导向框5、5中的倾斜滑动机构是相同的结构,所以,在以下的说明中,对配置在车辆行进方向左侧的倾斜滑动机构进行说明,而省略对配置在右侧的倾斜滑动机构的说明。
在前部滑动件20和驱动滑动件30上分别形成有凸轮槽20a、30a,在板支撑件50上形成有分别与各凸轮槽20a、30a卡合的卡合销50a、50b。此外,在前部滑动件20的前端面上形成有连接槽20b,在该连接槽20b中卡合有设置在板支撑件50的前端部上的连接轴50c。此外,板支撑件50通过板支撑架(未图示)安装在顶板4的侧边缘部下表面上。
在驱动滑动件30上安装有进行推拉动作的缆索C1(参照图1)的一端,并构成为通过缆索C1的推拉动作而使驱动滑动件30沿着导轨槽5b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此外,通过板支撑件50和连接件40,与驱动滑动件30连接的前部滑动件20也与驱动滑动件30的滑动联动地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
此外,对通过倾斜滑动机构进行的顶板4的开闭动作进行详细的说明。在图3(a)中,是顶板4向上倾斜而配置在车辆后侧的开状态,顶板4的后部侧重叠在固定车顶2(参照图1)的上方。而且,当通过缆索C1使驱动滑动件30向车辆前方滑动时,通过板支撑件50和连接件40,与驱动滑动件30连接的前部滑动件20及顶板4,与驱动滑动件30联动地向车辆前方滑动,并如图4(a)所示,通过前部滑动件20抵接在配置于导轨槽5b的前端部上的定位部件70而停止。
如图5(a)所示,当驱动滑动件30从该状态向车辆前方滑动时,板支撑件50的卡合销50a、50b在前部滑动件20和驱动滑动件30的凸轮槽20a、30a内移动,从而板支撑件50的后部侧下降而倾斜移动。由此,如图5(b)所示,顶板4向下倾斜而成为全闭状态,从而成为开口部3(参照图1)被封闭的状态。
(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
下面,对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中起到使前部滑动件20止动的功能的止动结构进行说明。
另外,由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中的止动结构,是左右对称的结构,所以在以下的说明中,对配置在车辆行进方向左侧的止动结构进行说明,而省略对配置在右侧的止动结构的说明。
首先,对天窗装置1中的止动结构示意地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中,如图2所示,在前部滑动件20和驱动滑动件30之间配置有连接件40,该连接件40的前端部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前部滑动件20的后端部上,该连接件40的后端部与驱动滑动件30的前端部可脱离地相互卡合。
而且,如图3(a)所示,当顶板4在车辆前后方向滑动时,连接件40与驱动滑动件30卡合,前部滑动件20与驱动滑动件30的滑动联动地进行滑动。
而且,如图5(a)所示,在进行顶板4的倾斜动作时,连接件40与驱动滑动件30的卡合被解除,于是只有驱动滑动件30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
下面详细说明天窗装置1中的止动结构的各结构要素。
如图2和图3(a)所示,连接件40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长的部件,在连接件40的前端部,在车宽方向上贯通有安装孔41。而在前部滑动件20的后端部,在车宽方向上突出设有旋转轴21,通过将该旋转轴21穿插在连接件40的安装孔41中,连接件40能够绕旋转轴21自由转动。
此外,在连接件40的后端部,朝向车辆外侧突出设有第一卡合部42和第二卡合部43。第一卡合部42配置在连接件40的后方下部,第二卡合部43配置在后方上部,并且第二卡合部43配置得比第一卡合部42稍微靠车辆前方侧。
第一卡合部42从侧面看大体为菱形,由水平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向车辆后侧倾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形成。此外,在第一卡合部42的后部上角处形成有切面42a。
该第一卡合部42的下部能够与在驱动滑动件30的前端部形成的凹部31相卡合。另外,驱动滑动件30的凹部31形成为第一卡合部42的下部能够嵌入配合,凹部31内的底面形成为水平,前侧内表面和后侧内表面向车辆后侧倾斜。
第二卡合部43从前表面到下表面以及从上表面到后表面形成为平缓的凸曲面,从前表面到下表面形成的曲面成为接触面43a,该接触面43a与后述的止动部件60的第二凸轮62的凸轮面62a面接触的同时进行滑动。
如图3(b)所示的止动部件60是在导轨槽5b的前部固定在车辆外侧的上端部,并从车辆外侧的内侧面向开口部3侧(参照图2)突出的板状部件。在该止动部件60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一凸轮60的凸轮面61,在上表面形成有第二凸轮62的凸轮面62a。
而且,在连接件40滑动到导轨槽5b的前部时,止动部件60插入到连接件40的第一卡合部42和第二卡合部43之间,并且在各凸轮面61a、62a上分别抵接着第一卡合部42和第二卡合部43。这样,处于第一卡合部42和第二卡合部43分别与第一凸轮61和第二凸轮62卡合的状态。
如图4(a)所示,第一凸轮61的凸轮面61a是第一卡合部42抵接滑动的面,并且凹部61b形成于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长的水平面上。该凹部61b形成在前部滑动件20前进到最前方而停止时连接件40的第一卡合部42的上部能够插入的位置处,从而成为在凹部61b中嵌入第一卡合部42的上部而能够卡合的形状(参照图4(b))。
即,凹部61b内的后侧内表面以与第一卡合部42的后部上角的切面42a相同的角度倾斜。由此,在第一卡合部42与凹部61b进行卡合或脱离时,第一卡合部42的切面42a与凹部61b的后侧内表面进行面接触的同时滑动。
此外,从凸轮面61a的车辆后侧的水平区间向凹部61b的后侧内表面移动的角部是曲面。由此,在第一卡合部42与凹部61b进行卡合脱离时,第一卡合部42沿着曲面平缓地移动。
第二凸轮62的凸轮面62a是第二卡合部43所抵接并滑动的面,如图3(b)所示,是随着从车辆前侧向车辆后侧而曲率慢慢下降的曲面。另外,分别设定曲面的曲率,使得凸轮面62a和第二卡合部43的接触面43a一边面接触一边滑动。
下面,根据顶板4的关闭动作说明顶板4开闭时的止动结构的各部分的动作。
首先,如图3(a)所示,在向上倾斜了的顶板4配置在车辆后侧的打开状态下,连接件40的第一卡合部42卡合在驱动滑动件30的凹部31中。
如图3(b)所示,当通过缆索C1使驱动滑动件30向车辆前方滑动时,通过板支撑件50和连接件40而连接在驱动滑动件30上的前部滑动件20,与驱动滑动件30联动地向车辆前方滑动。
然后,当连接件40滑动到导轨槽5b的前部时,止动部件60插入到连接件40的第一卡合部42和第二卡合部43之间,并且第一卡合部42和第二卡合部43抵接在止动部件60的第一凸轮61和第二凸轮62的各凸轮面61a、62a上,由此,处于第一卡合部42和第二卡合部43分别卡合在第一凸轮61和第二凸轮62上的状态。
此外,如图4(a)所示,当前部滑动件20到达导轨槽5b的前端部时,前部滑动件20抵接于定位部件70而停止。当驱动滑动件30从该状态向车辆前方滑动时,卡合在驱动滑动件30的凹部31内的连接件40的第一卡合部42,沿着凹部31的前侧内表面和后侧内表面被向上方推压。
此外,作为连接件40整体,后部侧由于作用于第一卡合部42上的力而上升地倾斜移动,伴随该连接件40的倾斜移动,第一卡合部42被从凹部31推出,从而驱动滑动件30和连接件40的卡合被解除。
如图4(b)所示,被从凹部31推出的第一卡合部42的上部插入到止动部件60的第一凸轮61的凹部61b中,第一卡合部42卡合在凹部61b中,从而能够抑制连接件4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还能够抑制与连接件40连接的前部滑动件2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移动。
此外,连接件40的第二卡合部43随着连接件40的倾斜移动而沿着止动部件60的第二凸轮62的凸轮面62a上升,由此维持第二卡合部43与第二凸轮62卡合的状态。
这样,第二卡合部43卡合于在止动部件60的上表面形成的第二凸轮62上,第一卡合部42卡合于在止动部件60的下表面形成的第一凸轮62上,由此能够通过夹入在第一卡合部42和二卡合部43之间的止动部件60来抑制连接件40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还能够抑制与连接件40连接的前部滑动件20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
此外,如图5(a)所示,当驱动滑动件30向车辆前方滑动时,如在倾斜滑动机构的结构中所说明的那样,板支撑件50的后部侧下降,从而如图5(b)所示,顶板4向下倾斜而成为全闭状态。
(止动结构的作用效果)
通过上述天窗装置1的止动结构,如图5(a)所示,在进行顶板4的倾斜动作时,连接件40的第一卡合部42和第二卡合部43分别卡合于在止动部件60的下表面和上表面形成的第一凸轮61和第二凸轮62上,由此能够抑制连接件40在车辆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移动,能够抑制与该连接件40连接的前部滑动件20在车辆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在进行了顶板4的倾斜动作时前部滑动件20的晃动,从而能够提高天窗装置1(参照图1)的质量。
此外,止动部件60的第一凸轮61的凹部61b的角部和第二凸轮62的凸轮面62a形成为曲面,从而能够使连接件40的第一卡合部42和第二卡合部43在上下方向上的移位,沿着第一凸轮61和第二凸轮62的各凸轮面61a、62a的曲面平缓地变化,因此能够降低第一卡合部42和第二卡合部43与第一凸轮61和第二凸轮62的各凸轮面61a、62a滑动时所产生的碰撞声音等、在倾斜动作时产生的卡合脱离的声音。
而且,通过使连接件40的第一卡合部42和第二卡合部43分别与止动部件60的第一凸轮61和第二凸轮62的各凸轮面61a、62a进行面接触,能够使第一卡合部42和第二卡合部43在各凸轮面61a、62a上稳定地移动,从而能够顺畅地进行顶板的倾斜滑动动作。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6和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将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件安装在前部滑动件上的步骤的说明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件的作用说明图,示出了倾斜滑动机构及止动结构的图,(a)是顶板正在向车辆前方滑动的状态的侧视图,(b)是在止动部件的凹部中插入连接件的第一卡合部的状态的侧视图,(c)是在止动部件的凹部中卡合了连接件的第一卡合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所示的连接件140是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件40(参照图2和图3(a))同样的作用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长的部件,并且新附加有在连接件40的前部滑动件20侧延伸的弹性部141。另外,在以下,由于除了所附加的弹性部141的结构和作用外,连接件140与前部滑动件20和驱动滑动件30的连接及联动的关系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件140使连接件40的前部滑动件侧延长,并在该延长部分上形成弹性部141。弹性部141形成有只在一方的侧面开口的中空部142。由于对弹性部141施加的按压力,中空部142周围的大致框体形状143向中空部142侧移位,从而弹性部141产生弹簧效果。
如图6所示,在前部滑动件20的后端部的旋转轴21插入到连接件140的安装孔144中之后,连接件140以长度方向为纵向(双点划线所示的状态)旋转,使得弹性部141的下表面145与前部滑动件的承受面125抵接,从而安装在前部滑动件20上。
弹性部141与承受面125抵接的下表面145为波浪形状,施加在弹性部141上的按压力局部升高,于是提高了弹簧的效果。
下面,根据顶板4的关闭动作来说明顶板4开闭时的弹性部141的动作。
首先,如图7(a)所示,在向上倾斜的顶板4配置在车辆后侧的打开状态下,连接件140的第一卡合部42卡合在驱动滑动件30的凹部31中。
如图7(b)所示,当前部滑动件20到达导轨槽5b的前端部时,前部滑动件20抵接于定位部件70而停止。若驱动滑动件30从该状态向车辆前方滑动,则卡合在驱动滑动件30的凹部31中的连接件140的第一卡合部42,沿着凹部31的前侧内表面和后侧内表面被向上方推压。
此外,作为连接件140整体,后部侧由于作用在第一卡合部42上的力而上升地倾斜移动,随着该连接件140的倾斜移动,第一卡合部42被从凹部31中推出,于是驱动滑动件30与连接件140的卡合被解除。
在连接件140的后部侧上升而倾斜移动时,连接件140以旋转轴21为中心在图中逆时针转动(箭头R方向)。此时,该弹性部141被向前部滑动件20的承受面125侧按压,由此,在前部滑动件20上作用以旋转轴21为中心的顺时针的(箭头R的反方向)反作用力,从而能够抑制前部滑动件20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
此外,当驱动滑动件30向车辆前方滑动时(箭头F方向),如图7(c)所示,被从凹部31推出的第一卡合部42的上部插入到止动部件60的第一凸轮61的凹部61b中,于是第一卡合部42与凹部61b卡合,由此能够抑制连接件14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还能够抑制与连接件140连接的前部滑动件2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移动。
此时,连接件140的第二卡合部43随着连接件140的倾斜移动而沿着止动部件60的第二凸轮62的凸轮面62a上升,由此能够维持第二卡合部43与第二凸轮62卡合的状态。
通过第二卡合部43的上升,连接件140以旋转轴21为中心在图中逆时针转动(箭头R方向)。此时,弹性部件141被向前部滑动件20的承受面125侧按压,由此,在前部滑动件20上作用以旋转轴21为中心的顺时针(箭头R的反方向)的反作用力,从而能够抑制前部滑动件20在上下方向的移动。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形成将前部滑动件20按压在连接件140上的弹性部141,能够在进行顶板的倾斜动作时抑制连接件所连接的前部滑动件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因此能够在进行顶板的倾斜动作时防止前部滑动件的晃动,从而能够提高天窗装置的质量。
(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的设计变更。例如,对图3(b)所示的止动部件60的第一凸轮61和第二凸轮62、以及连接件40的第一卡合部42和第二卡合部43的形状没有限定,只要是在进行顶板4的倾斜滑动动作时连接件40能够相对于驱动滑动件30和止动部件60可靠地卡合脱离的形状即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至图5以及图7所示,根据顶板4的关闭动作对顶板4的倾斜滑动动作进行了说明,在进行顶板4的打开动作时,依次进行上述关闭动作的反动作。
此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导向框5中,形成有缆索槽5a、导轨槽5b、排水槽5c、中空闭合截面部5d以及凸缘部5e。但是只要在导向框5上至少形成有缆索槽5a和导轨槽5b即可,对其他的槽部的有无和形状并无限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以外滑式天窗装置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顶板4以向下倾斜的状态打开地构成的内滑式天窗装置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Claims (6)

1.一种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所述天窗装置具有安装在车辆的固定车顶的开口部上的顶板和安装在所述顶板上的板支撑件,所述止动结构包括:
安装在所述板支撑件的前部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的前部滑动件;
安装在所述板支撑件的后部并通过驱动源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的驱动滑动件;
安装在所述前部滑动件上并能够与所述驱动滑动件卡合的连接件;
对所述前部滑动件和所述驱动滑动件的滑动进行导向的导向框;
安装在所述导向框上并用于使所述驱动滑动件止动的止动部件,
所述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滑动件的凹部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卡合部可脱离地相互卡合,
当使所述顶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驱动滑动件相互卡合,使得所述前部滑动件由于与所述驱动滑动件的滑动联动地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
当使所述顶板倾斜向上和倾斜向下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驱动滑动件的卡合被解除,所述连接件的所述第一卡合部与形成在所述止动部件的下表面上的第一凸轮卡合,并且,所述连接件的第二卡合部与形成在所述止动部件的上表面上的第二凸轮卡合,由此能够抑制所述前部滑动件在车辆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动部件的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的各凸轮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曲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的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构成为,与所述止动部件的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的各凸轮面分别进行面接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的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构成为,与所述止动部件的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的各凸轮面分别进行面接触。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动结构设有施力装置,所述施力装置使所述连接件的所述第二卡合部向所述止动部件的所述第二凸轮施力,或者使所述连接件的所述第一卡合部向所述止动部件的所述第一凸轮施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装置具有形成在所述连接件上并被按压在所述前部滑动件上的弹性部。
CN200710140371XA 2006-08-11 2007-08-10 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 Active CN1011213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19235 2006-08-11
JP2006219235 2006-08-11
JP2006-219235 2006-08-11
JP2007070218 2007-03-19
JP2007070218A JP4164112B2 (ja) 2006-08-11 2007-03-19 サンルーフ装置におけるストッパ構造
JP2007-070218 2007-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1378A CN101121378A (zh) 2008-02-13
CN101121378B true CN101121378B (zh) 2010-07-28

Family

ID=39049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0371XA Active CN101121378B (zh) 2006-08-11 2007-08-10 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10237B2 (zh)
JP (1) JP4164112B2 (zh)
CN (1) CN1011213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77999B1 (ko) * 2008-03-04 2014-12-31 이날파 루프 시스템즈 그룹 비.브이. 차량용 개방 루프 구조
JP4858570B2 (ja) * 2009-04-27 2012-01-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US8141941B2 (en) 2010-07-23 2012-03-27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lidable window assembly with retractable sunshade
JP5671914B2 (ja) * 2010-09-29 2015-02-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ルーフ装置
EP2455247B1 (de) * 2010-11-19 2013-04-10 Roof Systems Germany GmbH Schiebedachsysteme
JP6191407B2 (ja) * 2013-11-08 2017-09-0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6187171B2 (ja) * 2013-11-08 2017-08-3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
DE102015120408B3 (de) * 2015-11-25 2017-03-09 Webasto SE Deckel eines Fahrzeugdaches mit Einlegeteil in einem Kunststoffformabschnitt
EP3205522B1 (en) 2016-02-09 2018-10-10 Webasto SE Drive mechanism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moving panels for a vehicle
EP3476632B1 (en) * 2017-10-31 2020-05-27 Inalfa Roof Systems Group B.V. Open roof construction for a vehicl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7285A (en) * 1987-06-25 1989-10-31 Vermeulen-Hollandia Octrooien Ii B.V. Open roof construction for a vehicle
US5845959A (en) * 1996-01-08 1998-12-08 Daikyo-Webasto Co., Ltd. Slide tilt roof apparatus
CN1453159A (zh) * 2002-01-21 2003-11-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天窗系统
CN1468746A (zh) * 2002-05-30 2004-01-21 ���ž�����ʽ���� 车辆天窗装置
CN1735520A (zh) * 2003-05-20 2006-02-15 安托林-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天窗的支撑框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9302166A (nl) * 1993-12-13 1995-07-03 Inalfa Bv Mechanisme voor het verplaatsen van een paneel ten opzichte van een dak van een voertuig.
DE4427442C1 (de) 1994-08-03 1995-12-21 Webasto Karosseriesysteme Vorrichtung für ein Schiebehebedach zum Blockieren eines Deckels gegen eine Längsverschiebung
DE102004034463A1 (de) * 2004-07-16 2006-02-16 Arvinmeritor Gmbh Schiebedach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7285A (en) * 1987-06-25 1989-10-31 Vermeulen-Hollandia Octrooien Ii B.V. Open roof construction for a vehicle
US5845959A (en) * 1996-01-08 1998-12-08 Daikyo-Webasto Co., Ltd. Slide tilt roof apparatus
CN1453159A (zh) * 2002-01-21 2003-11-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天窗系统
CN1468746A (zh) * 2002-05-30 2004-01-21 ���ž�����ʽ���� 车辆天窗装置
CN1735520A (zh) * 2003-05-20 2006-02-15 安托林-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天窗的支撑框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8-40077A 1996.02.1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062912A (ja) 2008-03-21
US7510237B2 (en) 2009-03-31
JP4164112B2 (ja) 2008-10-08
US20080036246A1 (en) 2008-02-14
CN101121378A (zh) 2008-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21378B (zh) 天窗装置中的止动结构
CN101519032B (zh) 遮阳篷顶装置的滑动件
JP5664134B2 (ja) ルーフ装置
US5114208A (en) Sliding mechanism for sunroof
US9290086B2 (en) Sunroof apparatus
JPH02279422A (ja) スライディングルーフ
JP2009090964A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US7344188B2 (en) Sunroof device
CN102431426B (zh) 用于车辆的顶部设备
CN100457490C (zh) 活动顶篷装置
JPS61211128A (ja) 自動車用開き屋根組立体
JP2019535616A (ja) 内側突出縁の付いたスライディング積層グレージングユニット
JP2009113680A (ja)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JP4465000B2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3541404B2 (ja)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のチエツク機構
US7367614B2 (en) Multi-panel sunshade device
JP4578421B2 (ja) 開閉体のスライド構造
CN207156909U (zh) 开闭机构和具有该开闭机构的天窗装置
JP2697875B2 (ja) サンルーフの開閉駆動装置
JP2002154329A (ja) スライディングルーフ装置
KR970005781B1 (ko) 차량용 선루프
EP0183452B1 (en) Opening roof for motor vehicles
JP2006027493A (ja)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JP2922774B2 (ja)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JP2597086Y2 (ja)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のドレンチャンネル連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