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9302A - 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9302A
CN101109302A CNA2007101294820A CN200710129482A CN101109302A CN 101109302 A CN101109302 A CN 101109302A CN A2007101294820 A CNA2007101294820 A CN A2007101294820A CN 200710129482 A CN200710129482 A CN 200710129482A CN 101109302 A CN101109302 A CN 101109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sing device
room
fluid
open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294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09302B (zh
Inventor
佐藤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09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9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093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93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01L2001/344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hydraulic means for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 F01L2001/34483Phaser return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气门正时控制装置(1),包括:转动轴(20);转动扭矩传递件(30);多个叶片(70);流体室(R0),各形成在转动轴(20)与转动扭矩传递件(30)之间;多个第一室(R1)和第二室(R2);流体室(R0)各自被各叶片(70)分隔成各第一室(R1)和各第二室(R2);第一流体通路(26),通过各第一流体通路(26)向各第一室(R1)供给流体或从各第一室(R1)中排出流体;第二流体通路(25),通过各第二流体通路(25)向各第二室(R2)供给流体或从各第二室(R2)中排出流体;通路开闭装置(40),用于开启/封闭第一流体通路或第二流体通路(25);以及室开闭装置(40),用于开启/封闭第一室(R1)和第二室(R2)。

Description

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内燃机进排气门正时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适合于响应内燃机驱动条件来改变进气门或排气门的开闭正时,该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安装于凸轮轴的一端。
例如在JP H09-151711A中披露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是一种适合于内燃机的叶片式控制装置,利用扭矩传递装置诸如正时带或者正时链,该控制装置将发动机扭矩从曲轴传送至凸轮轴。此外,将转子(多个叶片在径向延伸)固定于凸轮轴,并且将正时带轮同轴方式装配于转子,以在其中成圆形布置的方式形成多个液压室,并将各叶片插进各液压室以活塞(滑阀)方式作用。
在此结构中,利用叶片将液压室分隔成第一液压室和第二液压室,通过将用于提前角的液压或用于延迟角的液压施加于液压室的第一液压室或者第二液压室,改变凸轮轴与正时带轮之间的相对相位,从而执行气门正时控制。
具体而言,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包括:转子(17),具有在径向延伸的多个叶片(18);以及,壳件(19),将转子(17)设置在其中。在转子(17)与壳件(19)之间,形成以圆形方式布置的液压室,并且将各叶片(18)布置在各液压室中,用于提前角的流体和用于延迟角的流体在其中流动。
流体通路包括在凸轮轴轴向延伸的主通路(27)、以及从主通路(27)开始在径向延伸的支通路(13),利用各叶片(18)将液压室分隔形成第一液压室(30)和第二液压室(31),流体通路设置在第一液压室(30)和第二液压室(31)之一中,以及,通过流体通路注入流体。因为通过支通路(13)将流体同时且均匀地注入各液压室,改善了气门正时控制操作的响应性和平稳性。
通常,当发动机速度较低时,液压油量较少。所以,施加于液压室的压力较小。
因此,为了保证必要的转动力,需要更多的液压室。例如,在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中设置六个室。另一方面,当发动机速度较高时,液压油量较多。所以,各室的转动力相对较大。因此,即使液压室的数量较少时,也能获得用于气门正时控制操作的必要扭矩。然而,当发动机转速较高时,凸轮轴的转速也较高。所以,需要使气门正时控制的操作速度提高,以使其高于低转速下的操作速度。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技术,利用该技术,在内燃机速度较低、且所供应液压油量较少的条件下,保证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驱动扭矩。同时,在内燃机速度较高、且所供应液压油量较多的条件下,提高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响应速度。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气门正时控制装置(1),包括:转动轴(20),用于控制气门;转动扭矩传递件(30),安装于转动轴(20)以在预定范围内可相对转动,并且传递从曲轴带轮传送来的转动扭矩;多个叶片(70),各安装于转动轴(20)和转动扭矩传递件(30)之一;多个流体室(R0),各形成在转动轴(20)与转动扭矩传递件(30)之间;多个第一室(R1)和第二室(R2);各流体室(R0)被各叶片(70)分隔成各第一室(R1)和各第二室(R2);多个第一流体通路(26),通过各第一流体通路(26)向各第一室(R1)供给流体或从各第一室(R1)中排出流体;多个第二流体通路(25),通过各第二流体通路(25)向各第二室(R2)供给流体或从各第二室(R2)中排出流体;通路开闭装置(40),用于使至少一个第一流体通路和至少一个第二流体通路(25)中的至少一个开启/封闭;以及室开闭装置(40),用于使至少一个第一室(R1)和至少一个第二室(R2)中的至少一个开启/封闭。在此结构中,当内燃机的速度较低时,液压油量较少,且液压较低;对所有第一流体通路和第二流体通路进行控制,使其处于开启状态,同时,对所有第一室和第二室进行控制,使其处于封闭状态,以保证必要的驱动扭矩。此外,当内燃机的速度较高时,液压油量较多,且液压较高;对部分第一流体通路和第二流体通路进行控制,使其处于封闭状态,同时,对与封闭的流体通路相对应的第一室及第二室进行控制,使其处于开启状态,从而能够向流体室供给较少量的液压油。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响应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基于转动轴(20)和转动扭矩传递件(30)之一的速度,通路开闭装置(40)使至少一个第一流体通路(26)和至少一个第二流体通路(25)中的至少一个开启/封闭,以及,基于转动轴(20)和转动扭矩传递件(30)之一的速度,室开闭装置(40)使至少一个第一室(R1)和至少一个第二室(R2)中的至少一个开启/封闭。在此结构中,简化了通路开闭装置和室开闭控制装置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在通路开闭装置(40)处于开启状态的同时,室开闭装置(40)改变至封闭状态;以及,在通路开闭装置(40)处于封闭状态的同时,室开闭装置(40)改变至开启状态。在此结构中,可以有效使用液压油的压力,并且平稳操作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通路开闭装置(40)包括阀件(41)和偏置件(42),以及,偏置件(42)向阀件(41)施加偏置力,使得阀件(41)向转动轴(20)的轴心移动,以及,室开闭装置(40)包括阀件(41)和偏置件(42),以及,偏置件(42)向阀件(41)施加偏置力,使得阀件(41)向转动轴(20)的轴心移动。在此结构中,可以借助于离心力操纵转动轴和转动扭矩传递件,并且可以简化通路开闭装置和室开闭装置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当转动轴(20)和转动扭矩传递件(30)之一的速度达到预定速度时,使通路开闭装置(40)从开启状态改变为封闭状态。在此结构中,可以根据内燃机的速度来控制通路开闭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当转动轴(20)和转动扭矩传递件(30)之一的速度达到预定速度时,使室开闭装置(40)从封闭状态改变为开启状态。在此结构中,可以根据内燃机的速度来控制室开闭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室开闭装置(40)使连通孔(43)开启/封闭,借助于该连通孔(43),使至少一个第一室(R1)和至少一个第二室(R2)中的至少一个与空气连通。在此结构中,可以释放在第一室和第二室之一中的液压。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使通路开闭装置(40)的阀件(41)与室开闭装置(40)的阀件(41)形成为一体。在此结构中,可以简化通路开闭装置和室开闭装置的结构。
附图说明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它的目的和优点将更为明了,其中:
图1图示I-I线的剖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实施例;
图2图示图1中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II-II线剖视图;
图3A图示图2中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III-O线剖视图,其中开闭阀处于封闭状态;以及
图3B图示图2中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III-O线剖视图,其中开闭阀处于开启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示于图1至图3B中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1包括:凸轮轴10,由内燃机的气缸盖100可转动方式支撑;以及转子件2,用于气门控制,由一体方式安装于凸轮轴10端部的转子20(例如,转动轴)组成。
气门正时控制装置1进一步包括壳件3,该壳件3包括壳体30(例如,转动扭矩传递件)、前板50、以及后板51,将上述部件安装于转子20,从而在预定范围内可整体方式转动。
正时链轮31整体方式形成于壳体30的外周。气门正时控制装置1进一步包括:扭转弹簧60;五个叶片70,各安装于转子20;以及锁定销80,安装于壳体30。扭转弹簧60设置在转子20与前板50之间,以连接在其间。
按照常规方式,利用曲轴链轮(未示出)和正时链120,将来自曲轴110(例如,曲轴带轮)的转动扭矩传送至正时链轮31,以使正时链轮31在用图2中凸轮轴转动方向的箭头表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正时链120将转动扭矩从内燃机曲轴110传送至壳体30的正时链轮31,然而,此配置可以更改。例如,利用取代正时链120的带件,或者利用取代正时链轮31的带轮,也可以将扭矩从曲轴110传送至正时链轮31。
凸轮轴10包括公知的凸轮(未示出),用于开启和封闭排气门(未示出),以及,在凸轮轴10内部,设置延迟角流体通路(液压回路)11和提前角流体通路(液压回路)12。延迟角流体通路和提前角流体通路都形成为在凸轮轴10的轴向延伸。
经由通路71、环形槽14和连接通路15,使延迟角流体通路11与切换阀200的第二连接端口202连接。通路71和环形槽14形成于凸轮轴10,从而在凸轮轴10径向延伸,而连接通路15则形成于气缸盖100。
经由通路72、环形槽13和连接通路16,使提前角流体通路12与切换阀200的第一连接端口201连接。通路72和环形槽13形成于凸轮轴,从而在凸轮轴10的径向延伸,而连接通路16则形成于气缸盖100。
切换阀200具有公知的结构,其中通过对螺线管203进行通电,克服由弹簧施加的偏置力,从而使阀芯204移动。当使螺线管203通电时,连接于油泵205的供给端口206与第一连接端口201连通,而第二连接端口202则与排出端口207连通。油泵205由内燃机驱动。另一方面,当没有使螺线管203通电时,如图1所示,供给端口206与第二连接端口202连通,而第一连接端口201则与排出端口207连通。
在此结构中,当切换阀200通电时,向提前角流体通路12供给液压油(液压),以及,当切换阀200没有通电时,向延迟角流体通路11供给液压油(液压)。按照对单位时间内通电与非通电的比例进行控制的方式,对切换阀200进行占空比控制(duty-controlled)。例如,按50∶50的占空比对切换阀200进行控制,第一连接端口201和第二连接端口202都不与供给端口206和排出端口207连通。
在转子20的中央形成通孔,使其在转子20的轴向延伸,以及,将单个螺栓95插进通孔并上紧,使得转子20能以整体方式固定于凸轮轴10,从而形成转子件2。在转子20中形成五个叶片槽21和一个锁定槽22。
各叶片70安装于各叶片槽21,从而以径向方式移动。在叶片槽21的底部与叶片70下表面之间,设置叶片弹簧73。在此结构中,因为利用叶片弹簧73使叶片70向外偏置,所以,使叶片70通过与壳体30接触而在壳体30的滑动面上滑动。
当凸轮轴10相对壳体30的转动位置、以及转子20相对壳体30的转动位置在预定相位(最大延迟角位置处)处彼此同步时,使锁定销80定位成这样的方式,即,锁定销80的一部分以预定量插进锁定槽22。
转子20进一步包括五个延迟角流体通路23、四个提前角流体通路24、以及一个锁定流体通路28,这些流体通路在转子20的径向延伸。锁定流体通路28也作用为提前角流体通路。
经由形成在轴向的延迟角流体通路25(例如,第二流体通路),各延迟角流体通路23与延迟角流体通路11连通。经由流体通路71和延迟角环形槽14,延迟角流体通路11进一步与延迟角连接通路15连通。流体通路71形成为在凸轮轴10的径向延伸。
提前角流体通路24和作用为提前角流体通路的锁定流体通路28,经由在凸轮轴10轴向延伸的提前角流体通路26(例如,第一流体通路)与提前角流体通路12连通。经由形成在凸轮轴10径向的流体通路72并经由提前角环形槽13,提前角流体通路12与提前角连接通路16连通。
在四个提前角流体通路26a中的每一个中和四个延迟角流体通路25a的每一个中,设置开闭阀40(例如,通路开闭装置和室开闭装置),使其与通路垂直,并且可在凸轮轴10的径向移动。
下面,对于开闭阀40的结构,以设置于延迟角流体通路25a的开闭阀40为例进行说明。设置在提前角流体通路26a和延迟角流体通路25a处的其他开闭阀40,应用相同的结构。
开闭阀40包括阀体41(例如,阀件)和螺旋弹簧42(例如,偏置件)。螺旋弹簧42由弹性件制成,并且设置为向阀体41施加使其偏向转子20轴心的偏置力。阀体41形成为柱形,并且,其纵向中央部分的直径小于其其他部分的直径。具体而言,阀体包括三部分,即内侧部分、中央部分和外侧部分。内侧部分在凸轮轴10的径向上形成在阀体41的内侧,外侧部分在凸轮轴10的径向上形成在阀体41的外侧,而中央部分则形成在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之间。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具有相同的直径,以及,中央部分的直径小于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的直径。
阀体41的内侧部分起到开启/封闭延迟角流体通路25a的作用,而阀体41的外侧部分起到开启/封闭连通孔43的作用,连通孔43设置为用于使延迟角流体通路23与空气相通。
在这种结构中,当延迟角流体通路25a处于开启状态时,连通孔43处于封闭状态,如图3A所示,以及,当延迟角流体通路25a处于封闭状态时,连通孔43处于开启状态,如图3B所示。
如图1所示,壳件3包括壳体30、前板50和后板51。具体而言,利用多个螺栓90将前板50、后板51和壳体30固定在一起成为整体。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六个螺栓90。将作为壳体30、前板50和后板51之整体的壳件3安装于转子20的外周面,以在预定角度内相对转动。
正时链轮31整体方式形成于壳体30外周,并且在壳体30的内周面上形成五个凸出部33。以各凸出部33的内周面与转子20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由转子20以可转动方式支撑壳体30。
在一个凸出部33处,形成用于容纳锁定销80的缩回槽34、以及用于容纳弹簧81的容纳孔35。容纳在容纳孔35中的弹簧81使锁定销80偏置,从而使锁定销80在凸轮轴10的径向向内移动。
由壳体30、转子20、以及在周向彼此相邻的两个凸出部33限定流体室R0,将流体室R0形成为由各叶片70进行分隔,使流体室R0形成两个室,即提前角流体室R1(例如,第一室)和延迟角流体室R2(例如,第二室)。
在最大延迟角侧,以叶片70(图示为叶片70a)与凸出部33中位于转子20周向的一个表面33a接触的方式,对转子20与壳体30之间的相对转动进行限制;以及,在最大提前角侧,以叶片70(图示为叶片70b)与凸出部33中位于转子20周向的另一表面33b接触的方式,对转子20与壳体30之间的相对转动进行限制。在延迟角侧,因为使锁定销80插进锁定槽22,所以,转子20和壳体30之间的相对转动受到限制。
扭转弹簧60以这样一种方式设置在前板50与转子20之间,使扭转弹簧60的一端与前板50连接,并使扭转弹簧60的另一端与转子20连接,从而在提前角侧(在图2中顺时针方向)向转子20施加偏转力,使得转子20能够相对壳体30、前板50、以及后板51转动。在这种结构中,提高了转子20在提前角方向的动作响应性。
下面,对本实施例中具有上述结构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1的操作进行详细说明。在内燃机停止时,油泵205也停止,所以,切换阀为非通电状态,并且不向流体室R0供给液压油(液压)。此刻,如图2所示,锁定销80插进锁定槽22,以限制转子20和壳体30之间的相对转动。
当内燃机起动并且使油泵205工作时,在切换阀200的通电占空比为较小值的期间内(当每单位时间内通电时段相对非通电时段的比值较小时),通过连接通路15、延迟角流体通路11、以及延迟角流体通路25,只向延迟角流体室R2供给液压油(液压),使得气门正时控制装置1可以保持在锁定状态。
在内燃机的一定驱动条件下,当需要使转子20在提前角方向转动以控制气门正时时,增大向切换阀200供电的占空比,并且使阀芯204的位置改变。
此外,通过连接通路16和提前角流体通路12、26和24,从油泵205向提前角流体室R1供给液压油(液压)。
同时,通过锁定流体通路28(同样起到提前角流体通路的作用),也向锁定槽22供给液压油(液压),并最终将液压油(液压)导向锁定销80的端部80a。
此刻,因为液压在向外的方向施加于锁定销80的端部80a,所以,将锁定销80从锁定槽22向外推。结果,转子20成为可相对壳体30转动。
另一方面,延迟角流体室R2中的液压油(液压)通过连接通路15排出,并从切换阀200的排出端口207放出。结果,使转子20在提前角方向相对壳体30转动。当叶片70b的侧面与凸出部33的侧面33b接触时,转子20在提前角方向相对壳体30的转动受到限制。
在内燃机的一定驱动条件下,当需要使转子20在延迟角方向转动以控制气门正时时,减小向切换阀200供电的占空比,并且使阀芯204的位置改变。通过连接通路15和延迟角流体通路11和23,从油泵205向延迟角流体室R2供给液压油(液压)。
另一方面,通过提前角流体通路24和12以及连接通路16,将液压油(液压)从提前角流体室R1排出,并从切换阀200的排出端口207排出。结果,使转子20在延迟角方向相对壳体30转动。当叶片70a的侧面与凸出部33的侧面33a接触时,转子20在延迟角方向相对壳体30的转动受到限制。
这样,在将液压油(液压)从锁定槽22排出之后,设置于壳体30的锁定销80移动,以插入锁定槽22。结果,限制转子20相对于壳体30的转动。
如图3所示,当内燃机停止或低速转动时,由螺旋弹簧42使阀体41向凸轮轴10的轴心偏置。结果,开闭阀40改变至开启状态。当阀体41处于开启状态时,液压油分别通过提前角流体通路26a和延迟角流体通路25a。
此刻,因为连通孔43处于封闭状态,液压油没有向空气侧流动。当内燃机高于预定速度转动时,因为离心力,克服螺旋弹簧所施加偏置力,使阀体在凸轮轴10径向向外移动,如图3B所示。此刻,提前角流体通路26a和延迟角流体通路25a处于封闭状态,使得液压油既不会流进其中也不会从其中流出。同时,连通孔43改变为开启状态,以及,提前角流体室R1和延迟角流体室R2与空气侧连通。
具体而言,当内燃机在低速转动且液压油量较低时,向五个流体室R0供给液压油,以维持气门正时控制装置1的操作力。
另一方面,当内燃机在高速转动且液压油量较高时,不向设有开闭阀40的四个流体室R0供给液压油,而且,这四个流体室R0与空气连通。因此,这四个流体室R0与气门正时控制装置1的操作无关,并且,由一个流体室R0操纵气门正时控制装置1。结果,当液压油量较高时,以五倍于操纵五个流体室R0情况下的速度,操纵该流体室R0。
在本实施例中,在四个流体室R0中每一个的各提前角流体通路26a和延迟角流体通路25a处设置开闭阀40,然而,也可以改变开闭阀40的数量。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单个的开闭阀40来开启/封闭提前角流体通路26a或延迟角流体通路25a以及连通孔43,然而,也可以用分别设置的阀体,使提前角流体通路26a、延迟角流体通路25a和连通孔43开启/封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流体通路,通过其向第一室供给流体或将流体从第一室中排出;第二流体通路,通过其向第二室供给流体或将流体从第二室中排出;通路开闭装置,用于开启/封闭第一流体通路和第二流体通路之一;以及室开闭装置,用于开启/封闭第一室和第二室之一。在此结构中,当内燃机速度较低时,液压油量较低,且液压较低;对所有第一流体通路和第二流体通路进行控制,以使其处于开启状态,同时,对所有第一室和第二室进行控制,以使其处于封闭状态,从而保证必要的驱动扭矩。
此外,当内燃机速度较高时,液压油量较高,且液压较高;对部分第一流体通路和第二流体通路进行控制,使之处于封闭状态,同时,对与封闭的流体通路相对应的第一室和第二室进行控制,使之处于开启状态,使得可以向流体室供给少量的液压油。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响应速度。
基于转动轴和转动扭矩传递装置之一的速度,通路开闭装置开启/封闭第一流体通路和第二流体通路之一,以及,基于转动轴和转动扭矩传递装置之一的速度,室开闭装置开启/封闭第一室和第二室之一。这样,简化了通路开闭装置和室开闭装置的控制。
在通路开闭装置处于开启状态的同时,室开闭装置改变至封闭状态;以及,在通路开闭装置处于封闭状态的同时,室开闭装置改变至开启状态。因此,可以有效使用液压油的压力,并且平滑地操纵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通路开闭装置包括阀件和偏置件,并且偏置件向阀件施加偏置力,使得阀件能向转动轴的轴心移动,以及,室开闭装置包括阀件和偏置件,并且偏置件向阀件施加偏置力,使得阀件能向转动轴的轴心移动。这样,可以利用离心力操纵转动轴和转动扭矩传递装置,并且可以简化通路开闭装置以及室开闭装置的结构。
当转动轴和转动扭矩传递装置之一的速度达到预定速度时,使通路开闭装置从开启状态改变为封闭状态。因此,可以根据内燃机的速度控制通路开闭装置。
当转动轴和转动扭矩传递装置之一的速度达到预定速度时,使室开闭装置从封闭状态改变为开启状态。因此,可以根据内燃机的速度,控制室开闭装置。
室开闭装置开启/封闭连通孔,通过该连通孔使第一室和第二室中的一个与空气相通。因此,可以释放第一室和第二室之一中的液压。
通路开闭装置的阀件和室开闭装置的阀件可以形成为一体。因此,可以简化通路开闭装置和室开闭装置的结构。

Claims (8)

1.一种气门正时控制装置(1),包括:
转动轴(20),用于控制气门;
转动扭矩传递件(30),安装于所述转动轴(20),使之在预定范围内可相对转动,以及,传递由曲轴带轮传送来的转动扭矩;
多个叶片(70),各叶片安装于所述转动轴(20)和所述转动扭矩传递件(30)之一上;
多个流体室(R0),各形成在所述转动轴(20)与所述转动扭矩传递件(30)之间;
多个第一室(R1)和第二室(R2);
所述流体室(R0)各自被各叶片(70)分隔成各第一室(R1)和各第二室(R2);
多个第一流体通路(26),通过各所述第一流体通路(26)向所述各第一室(R1)供给流体或从所述各第一室(R1)中排出所述流体;
多个第二流体通路(25),通过各所述第二流体通路(25)向所述各第二室(R2)供给所述流体或从所述各第二室(R2)中排出所述流体;
通路开闭装置(40),用于使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流体通路(26)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通路(25)中的至少一个开启/封闭;以及
室开闭装置(40),用于使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室(R1)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室(R2)中的至少一个开启/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1),其中:基于所述转动轴(20)和所述转动扭矩传递件(30)之一的速度,所述通路开闭装置(40)使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流体通路(26)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通路(25)中的至少一个开启/封闭,以及,基于所述转动轴(20)和转动扭矩传递件(30)之一的速度,所述室开闭装置(40)使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室(R1)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室(R2)中的至少一个开启/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1),其中:在所述通路开闭装置(40)处于开启状态的同时,所述室开闭装置(40)改变至封闭状态,以及,在所述通路开闭装置(40)处于封闭状态的同时,所述室开闭装置(40)改变至开启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通路开闭装置(40)包括阀件(41)和偏置件(42),以及,所述偏置件(42)向所述阀件(41)施加偏置力,使得所述阀件(41)向所述转动轴(20)的轴心移动,以及,所述室开闭装置(40)包括阀件(41)和偏置件(42),以及,所述偏置件(42)向所述阀件(41)施加偏置力,使得所述阀件(41)向所述转动轴(20)的轴心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1),其中:当所述转动轴(20)和所述转动扭矩传递件(30)之一的速度达到预定速度时,使所述通路开闭装置(40)从开启状态改变为封闭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1),其中:当所述转动轴(20)和所述转动扭矩传递件(30)之一的速度达到预定速度时,使所述室开闭装置(40)从封闭状态改变为开启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室开闭装置(40)使连通孔(43)开启/封闭,借助于所述连通孔(43),使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室(R1)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室(R2)中的至少一个与空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1),其中:使所述通路开闭装置(40)的阀件(41)与所述室开闭装置(40)的阀件(41)形成为一体。
CN2007101294820A 2006-07-19 2007-07-19 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93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96639 2006-07-19
JP2006-196639 2006-07-19
JP2006196639A JP4736986B2 (ja) 2006-07-19 2006-07-19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9302A true CN101109302A (zh) 2008-01-23
CN101109302B CN101109302B (zh) 2010-06-09

Family

ID=38830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2948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9302B (zh) 2006-07-19 2007-07-19 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415952B2 (zh)
JP (1) JP4736986B2 (zh)
CN (1) CN101109302B (zh)
DE (1) DE102007030033B4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1577A (zh) * 2012-11-16 2014-05-28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16938B2 (ja) * 2009-02-26 2014-06-1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5574205B2 (ja) * 2009-02-26 2014-08-2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5029671B2 (ja) 2009-10-15 2012-09-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6015610B2 (ja) * 2013-09-23 2016-10-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可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95711B2 (ja) * 1993-04-27 1999-05-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2895710B2 (ja) * 1993-04-27 1999-05-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2895708B2 (ja) * 1993-04-27 1999-05-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EP0781899B1 (en) 1995-11-30 2000-02-09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Valve timing control device
JP3551343B2 (ja) * 1995-11-30 2004-08-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CN1178286A (zh) * 1996-05-14 1998-04-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内燃机发动机的可变的阀定时装置
JPH11107719A (ja) * 1997-10-08 1999-04-20 Mikuni Corp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H11159308A (ja) * 1997-11-27 1999-06-15 Aisin Seiki Co Ltd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2000179315A (ja) * 1998-10-08 2000-06-27 Unisia Jecs Corp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JP4159241B2 (ja) * 2000-11-30 2008-10-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用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JP4001070B2 (ja) * 2003-07-22 2007-10-3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US6792902B2 (en) * 2002-04-22 2004-09-21 Borgwarner Inc. Externally mounted DPCS (differential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with position sensor control to reduce frictional and magnetic hysteresis
US6748912B2 (en) * 2002-06-14 2004-06-15 Borgwarner Inc. Method to vent air from a cam phaser with a center mounted spool valve
US6941913B2 (en) * 2002-09-19 2005-09-13 Borgwarner Inc. Spool valve controlled VCT locking pin release mechanism
JP2005036760A (ja) * 2003-07-18 2005-02-10 Nissan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可変動弁装置
JP2006063835A (ja) * 2004-08-25 2006-03-09 Denso Corp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KR20070100292A (ko) * 2005-01-18 2007-10-10 보그워너 인코포레이티드 신속히 기동하는 캠샤프트 페이서의 작동을 통한 밸브이벤트 단축
JP4224791B2 (ja) * 2005-03-09 2009-02-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US7318401B2 (en) * 2006-03-15 2008-01-15 Borgwarner Inc. Variable chamber volume phas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1577A (zh) * 2012-11-16 2014-05-28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CN103821577B (zh) * 2012-11-16 2017-07-28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36986B2 (ja) 2011-07-27
US7415952B2 (en) 2008-08-26
US20080017145A1 (en) 2008-01-24
DE102007030033B4 (de) 2016-09-29
DE102007030033A1 (de) 2008-01-24
JP2008025393A (ja) 2008-02-07
CN101109302B (zh) 201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28028B1 (en) Valve timing control device
US5797361A (en) Variable valve timing mechanis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1229216B1 (en) Valve timing control device
US5943989A (en) Valve timing control device
US6105543A (en) Valve timing control device
CN101109302B (zh) 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US20100242883A1 (en) Valve timing control apparatus
EP0818610B1 (en) Valve timing control devices
US6334414B1 (en) Valve timing adjusting apparatus
EP1398466B1 (en) Differential pressure control apparatus for camshaft phaser with locking pin
US5803029A (en) Valve performance controll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0781899B1 (en) Valve timing control device
US5941203A (en) Valve timing control device
JP2007023953A (ja)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WO2008042622A1 (en) Variable event duration reduction (vedr) cam phaser
US6338322B1 (en) Valve timing control device
JPH10169416A (ja)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4645561B2 (ja)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3744666B2 (ja)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H11153010A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バルブタイミング機構
JP3740834B2 (ja) 可変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装置付エンジン
JP3812697B2 (ja)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3815586B2 (ja)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4035785B2 (ja)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3821254B2 (ja)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