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8517A - 顶出机构 - Google Patents
顶出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08517A CN101108517A CNA2006101033027A CN200610103302A CN101108517A CN 101108517 A CN101108517 A CN 101108517A CN A2006101033027 A CNA2006101033027 A CN A2006101033027A CN 200610103302 A CN200610103302 A CN 200610103302A CN 101108517 A CN101108517 A CN 1011085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imble
- ejecting mechanism
- distance
- mould
- fulcr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顶出机构,用以将物件从模具上顶出。模具用以形成物件。顶出机构包括固定板、杠杆、多个第一顶针、第二顶针以及第三顶针。杠杆具有支点、第一端及第二端。支点固定地设置在固定板上。这些第一顶针固定地设置在固定板上,并贯穿模具且抵靠物件。第二顶针及第三顶针分别枢接于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三顶针贯穿模具并抵靠物件。其中固定板带动这些第一顶针及第三顶针推挤物件离开模具第一距离后,通过模具下压第二顶针,第一端及第二端以支点为轴心转动,且带动第三顶针进一步推挤该物件离开这些第一顶针第二距离,以使物件脱离模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顶出机构,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将物件从模具上第一次顶出后,再进行第二次顶出,使物件完全脱离模具的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想要将成型的物件从模具上取出时,都使用顶出机构。顶出机构利用将推力施加到固定板的方式,通过固定板带动多个抵顶物件的顶针,使顶针将成型的物件从模具顶离。然而,由于某些物件本身设计上具有复杂的形状(例如凸出部、凹槽及凹槽的侧壁),并且受到开模时的限制。因此当传统的顶出机构顶出物件时,会有部分模具留置在物件中。而留置在物件中的模具以及物件本身的形状,会阻碍机械手臂的动作,使得机械手臂无法完整地施力于物件,容易导致物件变形甚至断裂。因此一般都采用人工的方式来夹取物件。这样一来,物件便无法全程以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
请参照图1A,其为传统的顶出机构的示意图。顶出机构10包括多个顶针15、固定板13以及定位板19。这些顶针15的一端固定地设置在固定板13上,另一端抵靠物件11。定位板19套接这些顶针15,以维持这些顶针15平行于固定板13的法线方向N移动。物件11具有凸出部11a及凹槽11b,而模具12包括斜销18。斜销18的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板13上。斜销18具有成形槽18a,用以形成物件11的凸出部11a。斜销18部分位在凹槽11b内。当固定板13朝模具12移动时,固定板13带动这些顶针15沿A方向移动,使得这些顶针15推挤物件11。
请参照图1B,其为图1A的顶出机构顶出物件后的状态的示意图。当这些顶针15将物件11从模具上顶出距离d时,斜销18沿垂直于固定板13的法线方向N移动,使得斜销18与凸出部11a分离。
以此顶出方式,可以推挤物件11离开模具12距离d。并且将物件11的凸出部11a推离斜销18的成形槽18a。然而,斜销18仍旧部分停留在物件11的凹槽11b内。请参照图1C,其为图1B的物件及斜销在A-A’方向的截面的示意图。凹槽11b的侧壁11c抵靠在斜销18上,此时侧壁11c及斜销18阻碍机械手臂(未显示于图中)伸入物件的凹槽11b内。这样一来,机械手臂无法完整地施力于物件11,使得物件11必须以人工的方式来进行夹取。如此,物件11无法全程以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因而增加了人力成本,并且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顶出机构,使得物件经过第一次顶出之后再经过第二次顶出,使得物件脱离模具,以实现全自动化的生产。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了一种顶出机构,用以将物件从模具内顶出。模具用以形成物件。顶出机构包括固定板、杠杆、多个第一顶针、第二顶针以及第三顶针。杠杆具有支点、第一端及第二端,支点固定地设置在固定板上。这些第一顶针固定地设置在固定板上,并贯穿模具以抵靠物件。第二顶针枢接于杠杆的第一端。第三顶针枢接于杠杆的第二端,并贯穿模具以抵靠物件。固定板带动这些第一顶针及第三顶针推挤物件离开模具第一距离后,通过模具下压第二顶针,杠杆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以支点为轴心转动,并带动第三顶针进一步推挤物件离开这些第一顶针第二距离。使得物件脱离模具。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传统的顶出机构的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顶出机构顶出物件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C为图1B的物件及斜销在A-A’方向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2A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顶出机构的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顶出机构推挤物件第一距离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C为图2B的顶出机构进一步顶出物件第二距离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D为图2B的物件及斜销在B-B’方向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2E为图2C的物件及斜销在C-C’方向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3A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顶出机构推挤物件第一距离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顶出机构进一步顶出物件第二距离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顶出机构是用以将物件从模具上顶出。模具是用以形成此物件。其中物件具有凸出部及凹槽,而模具具有斜销。此斜销具有成形槽,用以形成物件的凸出部。并且斜销部分地位于物件的凹槽内。本发明的顶出机构用以将物件从模具上顶出第一距离后,再将物件进一步顶出第二距离。使得物件的凸出部与斜销的成形槽分离,并使斜销完全离开凹槽的侧壁。其中,将物件进一步顶出第二距离,是利用杠杆来实现。此杠杆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至杠杆的支点的距离可相同或不相同。以下分别以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分别说明如下。
第一实施例
请同时参照图2A~图2C,图2A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顶出机构的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顶出机构推挤物件第一距离后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C为图2B的顶出机构进一步顶出物件第二距离后的状态的示意图。顶出机构20用以将物件21从模具22上顶出。模具22用以形成物件21。顶出机构20包括固定板23、杠杆24、多个第一顶针25、第二顶针26及第三顶针27。其中杠杆24具有支点24a、第一端24b及第二端24c,且支点24a固定地设置在固定板23上。这些第一顶针25固定地设置在固定板23上,且贯穿模具22并抵靠物件21。第二顶针26枢接于杠杆24的第一端24b,其长度可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其常识确定,一般小于第一及第三顶针。第三顶针27枢接于杠杆24的第二端24c,且贯穿模具22并抵靠物件21。其中,固定板23带动这些第一顶针25及第三顶针27推挤物件21离开模具22第一距离d1后(如图2B所示),通过模具22下压第二顶针26,第一端24b及第二端24c相对于支点24a转动,且带动第三顶针27进一步推挤物件21离开这些第一顶针25第二距离d2(如图2C所示),以使物件21脱离模具22。
如图2A所示,当固定板23受到平行于其法线方向N的推力F时,固定板23带动斜销28、这些第一顶针25及第三顶针27沿A方向推挤物件21。
如图2B所示,当斜销28、这些第一顶针25及第三顶针27推挤物件21离开模具22第一距离d1后,第二顶针26抵靠于模具22。且斜销28沿垂直于固定板23的法线方向N移动。使得物件21的凸出部21a与斜销28的成形槽28a分离。请同时参照图2D,其为图2B的物件及斜销在B-B’方向的截面的示意图。此时,斜销28的一部份位在凹槽21b内,且凹槽21b的侧壁21c抵靠于斜销28。继而,固定板23继续沿A方向推挤,使得模具22将第二顶针26下压第三距离d3。
如图2C所示,当模具下压第二顶针26第三距离d3后,第一端24b以支点24a为轴心相对于第二端24c转动,并带动第三顶针27进一步推挤物件21离开这些第一顶针25第二距离d2。请同时参照图2E,其为图2C的物件及斜销在C-C’方向的截面的示意图。此时,斜销28完全退出物件21的凹槽21b,且斜销28进一步与凹槽21b的侧壁21c完全分离。
本实施例中,支点24a至第一端24b的距离等于支点24a至第二端24c的距离。使得模具22下压第二顶针26的距离,等于第三顶针27进一步推挤物件21的距离。也就是说,第二距离d2等于第三距离d3(如图2B及图2C所示)。实际应用中,支点24a至第一端24b和支点24a至第二端24c的距离可依需要确定,并不以两者相等为限;对应地,当支点24a至第一端24b的距离大于支点24a至第二端24c的距离时,d2小于d3,当支点24a至第一端24b的距离小于支点24a至第二端24c的距离时,d2大于d3。
此外,顶出机构20还包括定位板29,其设置在固定板23上。定位板29上具有容纳第一顶针25、第二顶针26、第三顶针27、斜销28、支点24a、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杠杆的孔(这些孔的长度和位置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进行确定),该定位板29套接这些第一顶针25、第二顶针26及第三顶针27,以维持这些第一顶针25、第二顶针26及第三顶针27沿固定板23的法线方向N移动。这些第一顶针25、第二顶针26及第三顶针27可以是由刚性材料所制成,且平行于固定板23的法线方向N。如此使得顶出机构20顶出物件21的过程中,这些第一顶针25、第二顶针26及第三顶针27不会弯曲变形,并且保持平行于固定板23的法线方向N。如此可确保模具22不会因第一顶针25、第二顶针26及第三顶针27的扭曲变形而造成损坏,并使固定板23可正确施力到物件21上。
再者,这些第一顶针25的长度均相等。如此使得物件21的受力均等,确保顶出过程中物件21不会因受力不均导致变形,甚至是断裂。而第三顶针27的长度大于第二顶针26以及这些第一顶针25的长度,使得第三顶针27可贯穿模具22以抵靠物件21。且当杠杆24的第一端24b以支点24a为轴心相对于第二端24c转动时,第三顶针27可进一步推挤物件21离开这些第一顶针25。
另外,物件21可以是注射成型的塑料件。由于目前塑料成形的方法中,以注射成形及压缩(挤压)成型为最常使用的方式。特别是注射成型,可适用于热塑性塑料材料及热固性塑料材料,且特别适用于形状复杂的成品。因此本发明应用于注射成型的塑料件时,有助于针对形状复杂的塑料件进行顶出,使其利于以全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
如以上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顶出机构,除了推挤物件离开模具第一距离外,进一步推挤物件离开这些第一顶针第二距离。如此不仅使得成形槽离开凸出部,斜销退出凹槽,还让斜销与凹槽的侧壁分离。如此,物件即完全脱离模具。由此可实现通过机械手臂夹取物件,使得物件的制作过程可完全自动化,以降低人力成本,并增进生产效率。
第二实施例
请同时参照图3A及图3B,图3A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顶出机构推挤物件第一距离后的状态的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顶出机构进一步顶出物件第二距离后的状态的示意图。相较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顶出机构30与第一实施例的顶出机构20不同之处在于杠杆34的支点34a至第二端34c的距离大于支点34至第一端34b的距离,其余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3A所示,在顶出机构30顶出物件21的过程中,固定板23受到平行于其法线方向N的推力F,并带动斜销28、这些第一顶针25及第三顶针27沿A方向推挤物件21。当斜销28、这些第一顶针25及第三顶针37沿A方向推挤物件21离开模具22第一距离d31时,第二顶针36抵靠于模具22。且斜销28沿垂直于固定板23的法线方向N移动。使得物件21的凸出部21a与斜销28的成形槽28a分离。此时,斜销28的一部分位于凹槽21b内,且凹槽21b的侧壁21c抵靠于斜销28。继而,固定板23继续沿A方向推挤,使得模具22将第二顶针36下压第三距离d33。
如图3B所示,当模具下压第二顶针36第三距离d33后,第一端34b以支点34a为轴心相对于第二端34c转动,并带动第三顶针37进一步推挤物件21离开这些第一顶针25第二距离d32。如此使得斜销28完全退出物件21的凹槽21b,且斜销28与凹槽21b的侧壁21c完全分离。
本实施例中,由于支点34a至第二端34c的距离大于支点34a至第一端34b的距离,使得第三顶针37进一步推挤物件21的第二距离d32大于模具22下压第二顶针36的第三距离d33。如此可使第三顶针37有效率地进一步推挤物件21离开这些第一顶针25。如此提高了物件21制作的效率。另外,本实施例中是以支点34a至第二端34c的距离大于支点34a至第一端34b的距离进行说明,然而支点34a至第二端34c的距离也可小于支点34a至第一端34b的距离。
如以上实施例所述的顶出机构,是利用模具下压第二顶针,使得第一端及第二端相对于支点转动,而带动第三顶针进一步推挤物件离开这些第一顶针第二距离。如此不仅使得斜销的成形槽离开物件的凸出部,还使得斜销退出物件的凹槽,而让物件完全脱离模具。因此本发明的顶出机构具有下列优点:
自动化设备在夹取物件时,不会受到斜销的阻碍。如此可实现物件制作过程的完全自动化,进而降低人力成本;
通过物件生产的全程自动化,能够增进产能,并提高生产效率;
全自动化生产的方式可降低物件的不良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以及
在不需要增加额外辅助设备(如液压泵)的情况下,即可达到将物件从模具上完全顶出的效果,可节省设备成本。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20、30:顶出机构 11、21: 物件
11a、21a: 凸出部 11b、21b:凹槽
11c、21c: 侧壁 12、22: 模具
13、23: 固定板 15、25: 第一顶针
18、28: 斜销 18a、28a:成形槽
19、29: 定位板 24、34: 杠杆
24a、34a: 支点 24b、34b:第一端
24c、34c: 第二端 26、36: 第二顶针
27、37: 第三顶针 d: 距离
d1、d31: 第一距离 d2、d32: 第二距离
d3、d33: 第三距离 A: 移动方向
N: 法线方向 F: 推力
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作一些更改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顶出机构,用以将物件从模具上顶出,所述模具用以形成所述物件,所述顶出机构包括:
固定板;
多个第一顶针,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一顶针贯穿所述模具并抵靠所述物件;
杠杆,具有支点、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支点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
第二顶针,枢接于所述第一端;以及
第三顶针,枢接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三顶针贯穿所述模具并抵靠所述物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机构,其中所述模具包括斜销,所述斜销具有成形槽,用以形成所述物件的凸出部,所述斜销部分位于所述物件的凹槽内,当所述第三顶针进一步推挤所述物件离开所述第一顶针第二距离后,所述斜销退出所述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机构,其中所述支点与所述第二端的距离等于所述支点与所述第一端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机构,其中所述支点与所述第二端的距离大于所述支点与所述第一端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机构,其中所述支点与所述第二端的距离小于所述支点与所述第一端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机构,进一步包括:
定位板,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定位板套接所述第一顶针、所述第二顶针及所述第三顶针,以维持所述第一顶针、所述第二顶针及所述第三顶针沿所述固定板的法线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顶针、所述第二顶针及所述第三顶针的材质为刚性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顶针的长度均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机构,其中所述第三顶针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顶针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机构,其中所述物件为注射成型的塑料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顶针、所述第二顶针及所述第三顶针平行于所述底板的法线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机构,其中所述固定板带动所述第一顶针及所述第三顶针推挤所述物件离开所述模具第一距离后,通过所述模具下压所述第二顶针,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相对于所述支点转动,且带动所述第三顶针进一步推挤所述物件离开所述第一顶针第二距离,以使所述物件脱离所述模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6101033027A CN101108517A (zh) | 2006-07-18 | 2006-07-18 | 顶出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6101033027A CN101108517A (zh) | 2006-07-18 | 2006-07-18 | 顶出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08517A true CN101108517A (zh) | 2008-01-23 |
Family
ID=39040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101033027A Pending CN101108517A (zh) | 2006-07-18 | 2006-07-18 | 顶出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108517A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11183A (zh) * | 2010-04-21 | 2010-08-25 | 上海瑞尔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压铸模具用顶针结构 |
CN103157776A (zh) * | 2011-12-13 | 2013-06-19 | 春兴铸造(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 一种易脱模式压铸模具 |
CN103847043A (zh) * | 2012-11-29 | 2014-06-11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模具的斜销结构 |
CN104094444A (zh) * | 2011-11-29 | 2014-10-08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薄型电池及薄型电池的制造方法 |
CN104290137A (zh) * | 2014-09-26 | 2015-01-21 |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容器冲切落料装置 |
CN105414526A (zh) * | 2015-12-17 | 2016-03-23 | 东莞市长长昶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二次顶出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压铸成型模具 |
CN105856503A (zh) * | 2016-04-11 | 2016-08-17 | 章琴琴 | 一种注塑模具 |
CN108582694A (zh) * | 2017-12-28 | 2018-09-28 | 太仓朗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可斜向顶杆脱模的注塑模具及其工作方法 |
CN110315707A (zh) * | 2018-03-30 | 2019-10-11 |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注射成型机的顶出杆调整方法 |
CN114368100A (zh) * | 2020-10-15 | 2022-04-19 |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顶升压合机构 |
-
2006
- 2006-07-18 CN CNA2006101033027A patent/CN10110851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11183A (zh) * | 2010-04-21 | 2010-08-25 | 上海瑞尔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压铸模具用顶针结构 |
CN104094444B (zh) * | 2011-11-29 | 2017-09-22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薄型电池及薄型电池的制造方法 |
CN104094444A (zh) * | 2011-11-29 | 2014-10-08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薄型电池及薄型电池的制造方法 |
CN103157776A (zh) * | 2011-12-13 | 2013-06-19 | 春兴铸造(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 一种易脱模式压铸模具 |
CN103847043A (zh) * | 2012-11-29 | 2014-06-11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模具的斜销结构 |
CN104290137A (zh) * | 2014-09-26 | 2015-01-21 |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容器冲切落料装置 |
CN104290137B (zh) * | 2014-09-26 | 2016-03-23 |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容器冲切落料装置 |
CN105414526A (zh) * | 2015-12-17 | 2016-03-23 | 东莞市长长昶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二次顶出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压铸成型模具 |
CN105856503A (zh) * | 2016-04-11 | 2016-08-17 | 章琴琴 | 一种注塑模具 |
CN105856503B (zh) * | 2016-04-11 | 2018-01-19 | 佛山市顺德区湘雅塑料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注塑模具 |
CN108582694A (zh) * | 2017-12-28 | 2018-09-28 | 太仓朗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可斜向顶杆脱模的注塑模具及其工作方法 |
CN110315707A (zh) * | 2018-03-30 | 2019-10-11 |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注射成型机的顶出杆调整方法 |
CN114368100A (zh) * | 2020-10-15 | 2022-04-19 |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顶升压合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08517A (zh) | 顶出机构 | |
CN201268069Y (zh) |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收缩内抽芯机构 | |
CN201792457U (zh) | 一种快速脱模的塑料模具 | |
CN202336981U (zh) | 注塑模具拉杆二次脱模机构 | |
CN1689783A (zh) | 模塑方法 | |
CN103331882A (zh) | 注塑模具直顶斜顶组合式脱倒扣机构 | |
CN201807723U (zh) | 一种压铸模具的定模顶出机构 | |
CN201900698U (zh) | 解决成型倒钩的脱模机构 | |
CN201023289Y (zh) | 具有先复位机构的模具 | |
CN102019397A (zh) | 一种拉钩式二级推出模具机构 | |
CN207889072U (zh) | 一种汽车深筋薄壁件先抽芯模具 | |
US20130341830A1 (en) | In-mold decorating method and in-mold system | |
CN204936085U (zh) | 一种用于隧道抽芯机构的浮动销自锁装置 | |
CN201712092U (zh) | 二次顶出强脱机构 | |
CN102285034A (zh) | 二次顶出强脱机构 | |
CN203092973U (zh) | 顶出机构 | |
CN209775444U (zh) | 一种模具生产用二次脱模机构 | |
CN202318796U (zh) | 一种叠式型腔的模具机构 | |
CN201989269U (zh) | 司筒顶出脱模结构 | |
CN202021774U (zh) | 弹片斜顶组件 | |
CN221022137U (zh) | 一种一体式注塑模具 | |
KR200445760Y1 (ko) | 사출금형의 언더컷 취출장치 | |
CN201268074Y (zh) |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双顶杆斜顶结构 | |
CN218196378U (zh) | 一种大长径比的橡胶塞脱模治具 | |
CN215359696U (zh) | 软胶保护套无损伤高效拔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