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9297A - 通过漂移跟踪对通信通道的定期校准 - Google Patents

通过漂移跟踪对通信通道的定期校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9297A
CN101099297A CNA2005800032497A CN200580003249A CN101099297A CN 101099297 A CN101099297 A CN 101099297A CN A2005800032497 A CNA2005800032497 A CN A2005800032497A CN 200580003249 A CN200580003249 A CN 200580003249A CN 101099297 A CN101099297 A CN 101099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calibration mode
parts
drift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032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克雷格·E·哈姆佩尔
弗雷德里克·A·韦尔
理查德·E·佩里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mbus Inc
Original Assignee
Rambu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479573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099297(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mbus Inc filed Critical Rambu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99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92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1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for calibration; for correcting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004Initialisation of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016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correction of synchronization err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079Receiver details
    • H04L7/0087Preprocessing of received signal for synchronisation, e.g. by code conversion, pulse generation or edge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4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 H04L7/041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using special codes as synchronising signal
    • H04L7/043Pseudo-noise [PN] codes variable dur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4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 H04L7/10Arrangements for initial synchron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方法和系统,用于比如在系统的初始化时执行利用了旨在穷举的算法的第一校准序列以建立操作值,而且时常执行第二校准序列以测量参数中的漂移和响应该测量的漂移来更新该操作值。该第二校准序列比该第一校准序列利用通信通道的更少资源。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对操作值的测量和收敛的该第一校准序列利用了长校准模式,比如大于30个字节的代码或者具有2N-1比特长度的伪随机比特序列,其中N等于或大于7,而该第二校准序列利用了短校准模式,比如少于16个字节和例如像长为2字节那样短的固定代码。

Description

通过漂移跟踪对通信通道的定期校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系统中通信通道参数的校准,这些系统包括其中两个(或更多)部件经由互连链路进行通信的均步(mesochronous)系统;而且本发明涉及为了解决与这样的参数有关的条件在通信通道的操作期间的漂移而需要的校准。
背景技术
在均步通信通道中,通常参考时钟将频率和相位信息提供给在链路任一端的两个部件。一个部件上的发送器和另一部件上的接收器各自连接到链路。发送器和接收器在相对于参考时钟具有任意(但是固定)相位关系的不同时钟域中操作。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的相位关系选择为使得由从发送器传递到接收器的信号波前所见到的传播延迟将对用于信号发送率的定时预算不起作用。取而代之的是,信号发送率主要通过发送器的驱动窗和接收器的采样窗来确定。信号发送率也将受到各种第二阶效应影响。这一系统以均步方式来钟控,使部件锁定到相对于参考时钟的具体相位,而且使每个链路的驱动定时点和采样定时点固定到将信号发送率最大化的相位值。
这些固定相位值可以以多种方式来确定。边带链路可以伴随一个或多个数据链路,允许相位信息在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传递。作为备选,初始化过程可以在系统首次被供能时来加以调用,并且通过设置发送器驱动定时点、如下执行校准序列和调整接收器采样定时点直至数据在接收器处成功地采样为止来确定恰当相位值,所述执行校准序列包括将一个或多个校准模式跨越实际链路传递到接收器。一旦每个链路的驱动定时点和采样定时点已经固定,就允许系统开始正常操作。用来在初始化时建立恰当相位值的校准序列被设计为在通信链路上的众多操作条件以及众多环境条件之上提供可靠结果。为了提供可靠结果,校准序列传递包括许多数据的一个或多个校准模式,而且占用很长时间。
校准序列使用具有长代码或许多代码的模式,这些代码设计为来查找用于该校准的参数主体(比如上面讨论的驱动定时点和采样定时点)的传递区域的情况最坏的前边缘和情况最坏的后边缘。边缘值是许多系统参数和封装参数的函数,该系统参数例如包括硅处理变动,该封装参数则比如串扰、终端电阻准确度、系统板阻抗、模块阻抗、迹线长度、连接器位置等等。除这些变量的不确定性之外,为了产生情况最坏的符号间干扰或共振而必需的模式可能很长和难以预测。为了应对哪些模式将生成情况最坏的传递区域的前边缘或后边缘这一不确定性,许多系统对于校准序列使用强力方式,使用具有很长校准模式的序列。例如,一种强力方式是基于使用由长、相当随机的模式构成的伪随机比特序列PRBS来试图确定传递区域。其他系统利用许多初始化模式,这些模式长达数百比特以呈现针对给定配置的情况最坏的模式而且试图覆盖所有可能的条件。
如果校准序列运行不频繁,则长、复杂模式的使用通常是可以的。例如,如果算法仅在初始系统启动期间运行,则校准模式的长度通常并不关键。然而,在正常操作期间,系统条件将改变。环境温度、部件温度、供给电压和参考电压将从它们的初始值漂移。扩频时钟系统也有意地改变时钟频率以满足发射标准。随着条件漂移,发送器和接收器的最佳定时点以及其他参数将改变。
尽管校准序列能够定期地运行以对漂移进行调整,但是序列中所用算法和模式的长度和复杂度妨碍系统的关键任务操作。首先,具有长或许多代码的模式的长校准序列要求存储器、对输入/输出电路和互连的访问以及处理资源以便完成校准序列。在这一重新校准时间期间,系统无法为应用所用。这就产生至少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一般性能会降低。第二,许多应用在没有低于或高于运行它们的流数据的情况下仅能够容许最小的等待时间增加。
希望提供用以补偿条件漂移的技术而且提供对于用以允许这些技术得以利用的系统和部件设计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利用了如下发现:例如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定时、电压或其他通信通道参数的长期漂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用来计算参数操作值的校准模式。换句话说,特定参数的漂移能够在不使用如下模式时加以跟踪,这些模式是基于为了确定用于参数的最佳操作值而要求的长和/或许多代码。更确切地说,更为简单的校准序列能够应用来对特定参数在设备操作期间的漂移进行跟踪。用来跟踪参数漂移的更为简单的校准序列与更为穷举的初始校准序列相比利用更少的通信通道资源(也就是,它占据链路、发送器和接收器的时间更短)。基于源于更为简单校准序列之使用的计算的参数变化被用来调整曾使用更为穷举的初始序列来创建的操作值。这里,操作值是在通信通道的正常操作期间通常使用的参数的值或值的函数。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校准通信通道的参数的操作值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和方法在高效地考虑到了该通道的特性的漂移的同时允许优化该参数的操作值。一种用于校准通信通道的方法,该通信通道包括具有发送器的第一部件、具有接收器的第二部件以及连接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通信链路,该通信通道具有操作值通过校准来确定的参数,包括:建立用于该通信通道的参数的操作值;以及时常执行漂移校准序列以确定用于该通信通道的参数的漂移值,其中漂移校准序列包括与用以建立该操作值的算法不同的算法;以及响应该漂移值来更新该操作值。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操作值是通过执行第一校准序列以设置通信通道的参数的操作值来建立的,以及其中该漂移校准序列与该第一校准序列相比,利用了该通信通道的较少资源。比如在系统的初始化时执行第一校准序列以建立操作值,该第一校准序列利用了设计者设计为穷举的算法,使得能够针对将该系统设计为操作于其中的多数条件而确定适当的操作值。执行第二校准序列以确定参数中的漂移值,而且响应该漂移值来更新该操作值。该第二校准序列在通信通道的正常操作期间时常执行,而且与该第一校准序列相比,利用了该通信通道的较少资源。在一个实施例,用于对操作值进行测量的第一校准序列利用了比如如下数据集的长校准模式,该数据集包括具有多于200个比特的一个或多个代码、大于30个字节的代码和以具有2N-1比特长度的伪随机比特序列为基础的代码,其中N等于或大于7。该第二校准序列利用了短校准模式,比如少于130个比特的固定代码,比如少于或等于16个字节,例如像长为2字节那样短。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第一校准序列利用许多相对短的代码或者相对短的和更长的代码的组合,而该第二校准序列使用一个短代码或者几个短代码,其中该第二序列中所用比特的总数本质上少于该第一序列中所用比特的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校准序列包括多个校准周期。校准周期包括逻辑地使用软件或者物理地使用开关将正常信号源与发送器去连接而且在其位置提供校准模式。校准模式是使用第一部件上的发送器在链路上发送的。在发送校准模式之后,正常信号源重新连接到发送器。校准模式是使用第二部件上的接收器从通信链路接收的。接收的校准模式是通过将它与预期校准模式作比较来分析的。该比较指示了接收的校准模式中的错误数目,该错误数目用来指示在校准序列期间使用的参数值是否允许通信通道的成功操作。通信通道的参数的校准值或者先前建立的参数的漂移是响应对接收的一个或多个校准模式的分析来确定的。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包括一种以如上面讨论的第一和第二校准序列为基础的校准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校准序列包括:
将该参数调整到第一边缘值;
使用该第一部件上的发送器在该通信链路上发送校准模式;
使用该第二部件上的接收器在该通信链路上接收该校准模式;
确定该接收的校准模式是否指示了满足新的边缘值,如果不满足则返回到调整以反复地执行下一校准周期,而如果满足新的边缘值则保存指示该第一边缘值的漂移的数据;以及然后
将该参数调整到第二边缘值;
使用该第一部件上的发送器在该通信链路上发送校准模式;
使用该第二部件上的接收器在该通信链路上接收该校准模式;
确定该接收的校准模式是否指示了满足新的边缘值,如果不满足则返回到调整以反复地执行下一校准周期,而如果满足新的边缘值则保存指示该第二边缘值的漂移的数据;以及
响应该第一和第二边缘值的漂移的函数来确定用于该参数的漂移。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校准序列仅测量第一和第二边缘值中的一个值或者与操作值有关的其他值,而且响应该一个测量值的函数来确定用于该参数的漂移。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执行第一校准序列;
该第一校准序列包括反复地:调整第一边缘参数的值;使用该第一部件上的发送器发送长校准模式;使用该第二部件上的接收器接收该长校准模式;以及分析该接收的长校准模式以确定用于该第一边缘参数的值;
该第一校准序列也包括反复地:调整第二边缘参数的值;使用该第一部件上的发送器发送长校准模式;使用该第二部件上的接收器接收该长校准模式;以及分析该接收的长校准模式以确定用于该第二边缘参数的值;以及
作为该第一校准序列的结果,基于该第一边缘参数和第二边缘参数的函数来确定用于该参数的所述操作值;
执行第二校准序列;
该第二校准序列包括反复地:调整第一边缘参数的值;使用该第一部件上的发送器发送短校准模式;使用该第二部件上的接收器接收该短校准模式;以及分析该接收的短校准模式以确定用于该第一边缘值的值;以及
该第二校准序列也包括反复地:调整第二边缘参数的值;使用该第一部件上的发送器发送短校准模式;使用该第二部件上的接收器接收该短校准模式;以及分析该接收的短校准模式以确定用于该第二边缘值的值;以及
作为该第二校准序列的结果,基于该第一边缘参数和第二边缘参数的函数来确定该用于该参数的所述漂移;以及
基于所述漂移更新所述操作值,其中该长校准模式具有至少30个字节的长度,而该短校准模式具有16个字节或更少的长度。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能够在审阅随后的附图、详细描述和权利要求时得以领会。
附图说明
图1是通过通信通道互连的两个部件的简化图;
图2是图示了用于如图1中所示那样的通信通道的定时参数的定时图。
图3图示了其中发送器驱动点和接收器采样点均可调整的本发明实施例。
图4图示了其中仅接收器采样点可调整的本发明实施例。
图5图示了其中仅发送器驱动点可调整的本发明实施例。
图6是图示了使用长和短校准模式对通信通道的发送时钟参数TX的操作值测量和漂移测量的图。
图7是图示了使用长和短校准模式对通信通道的接收时钟参数RX的操作值测量和漂移测量的图。
图8是图示了用于发送器驱动点的对于单向链路上的发送器的校准步骤的流程图。
图9图示了用于校准发送器驱动点的反复步骤的定时。
图10是图示了用于采样点的对于单向链路上的接收器的校准步骤的流程图。
图11图示了用于校准接收器采样点的反复步骤的定时。
图12图示了其中双向链路的部件上的发送器驱动点和接收器采样点可调整的本发明实施例。
图13图示了其中双向链路的部件上的接收器采样点可调整的本发明实施例。
图14图示了其中两个部件均具有可调整的发送器驱动点的本发明实施例。
图15图示了其中双向链路上仅一个部件的发送器驱动点和接收器采样点可调整的本发明实施例。
图16是图示了用于双向链路的发送器驱动点的校准步骤的流程图。
图17是图示了用于双向链路的接收器采样点的校准步骤的流程图。
图18图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双向链路上一个部件的发送器驱动点和接收器采样点可利用多个参数集来调整,而且其中该双向链路连接到对应于该多个参数集的多个其他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提供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发送器和接收器定时参数
图1示出了与称作链路12的互连介质连接的两个部件10、11。一个部件具有发送器电路13,该电路通常响应于内部CLKT信号14上的上升边缘定时事件来在链路12上驱动符号(比特)。这一连串比特形成信号DATAT。另一部件11具有接收器电路15,该电路通常响应于内部CLKR信号16上的上升边缘定时事件对链路12上的符号(比特)进行采样。这一连串比特形成信号DATAR。DATAT和DATAR信号是有关系的;DATAR是DATAT的经衰减、时间延迟后的拷贝。该衰减和时间延迟随着信号波前沿着链路12的互连介质传播而出现。包括发送器13、链路12和接收器15的通信通道能够通过多个参数来表征,这多个参数在通道的正常操作期间具有操作值。代表性的通道参数包括:指定驱动时间和采样时间的定时参数、用于驱动器和比较器的电压电平、比如链路端接电阻的电阻值、驱动器强度、自适应均衡系数、噪声消除系数、比如驱动器开关功率或速度的引起信号过冲和下冲的参数等。这些参数受到漂移飞行时间、发送器输出延迟、接收器失匹配、输入延迟等影响或者对它们有作用。
图2图示了用于均步通道的定时参数,包括迹线20上的发送时钟CLKT信号14、迹线21上的发送器信号DATAT、迹线22上的接收时钟CLKR信号16和迹线23上的接收器信号DATAR。也图示了发送器眼24和接收器眼25。
发送器电路13将不晚于在CLKT的上升边缘30之后的时间tQ,MAX开始驱动一比特(标有“a”),而且将至少在下一上升边缘31之后的时间tV,MIN之前继续驱动它。tQ,MAX和tV,MIN是发送器电路13的主要定时参数。这两个值跨越通信通道的操作条件和处理条件全部范围指定。结果,tQ,MAX将大于tV,MIN,而其差将代表发送器电路13的死时间或死区32。发送器死区32(tDEAD,T)是由发送器电路13所消耗的比特定时窗(也称作比特时间或比特窗)的一部分:
tDEAD,T=tQ,MAX-tV,MIN
跳变31周围的定时窗边缘能够定义如下:
t-1+tQ,MAX,和
t+tV,MIN
其中t-1是比跳变31早一个时钟周期的跳变30,而t是跳变31。
接收器电路15将不早于在CLKR的上升边缘35(或36)之前的时间tS,MIN开始对一比特(标有“a”)进行采样,而且将在不晚于在上升边缘35之后的时间tH,MIN之前继续采样它。tS,MIN和tH,MIN是接收器电路的主要定时参数。这两个值跨越电路的操作条件和处理条件的全部范围指定。tS,MIN与tH,MIN之和将代表接收器的死时间或死区37、38。接收器死区37、38(tDEAD,R)是由接收器电路所消耗的比特定时窗(也称作比特时间或比特窗)的一部分:
tDEAD,R=tS,MIN+tH,MIN
跳变35周围的定时窗边缘能够定义如下:
t-tS,MIN,和
t+tH,MIN
其中t是跳变35。
在此例中,比特定时窗是一个tCYCLE减去tDEAD,T和tDEAD,R的值,每个值在此例中约为一个tCYCLE的1/3。剩余的1/3tCYCLE将考虑其他不确定性。这样的不确定性例如可以包括CLKT和CLKR的上升边缘位置的变动。在一些系统中,这一变动可能指定为tDEAD,T和tDEAD,R定义的一部分。其他不确定性可以包括跨越互连介质的传播延迟的变动。
单向链路备选
图3示出了与称作链路102的互连介质连接的两个部件100(发送部件)和101(接收部件)。该链路假定为仅在一个方向上(单向)承载信号,因而一个部件100具有连接到标有“正常路径”的信号源110的发送器电路103,而一个部件101具有连接到标有“正常路径”的目的地111的接收器电路104。呈现有附加电路用以允许在正常系统操作的周期之间中对驱动点和采样点的定期调整。这些调整补偿了系统操作条件的变化。
发送器部件包括标有“模式”的块105,该块能够由模式存储器、模式生成电路或者这二者构成,而且该块用作为用于根据本发明而使用的第一和第二校准序列的发送校准模式的源。其他实施例中的第一校准序列由主机软件跨越  “正常”数据路径来提供,而第二校准序列由发送器中的“模式”块来提供,而且反之亦然。一般来说,模式源对于第一穷举校准序列和第二漂移校准序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所示实施例中,例如使用逻辑层或物理层交换机来实现的标有“mux”的多路复用器块106使得发送校准模式集能够通过发送器电路来驱动到链路上。发送器驱动点能够通过标有“调整”的块107来调整。边带通信通道113示出为连接于部件101与部件100之间,在部件101对接收的校准模式的分析结果通过该通道供给到部件100的调整块107。
接收器部件101包括标有“模式”的块108,该块由主机软件、模式存储器或者模式生成电路构成,而且该块用作为预期模式源。标有“比较”的块109使得接收的模式集能够与预期模式集作比较,分析其结果,而且引起对发送器或接收器进行调整。接收器采样点能够由标有“调整”的块112来调整。
图4示出了与单向链路102连接的两个部件100、101,在其中图3的部件给予相似的标号。在图4的实施例中,仅能够调整接收器采样点;发送器驱动点在系统操作期间保持固定。因此,在部件100中没有调整块107,图4也无需边带通信通道113。
图5示出了与单向链路102连接的两个部件100、101,在其中图3的部件给予相似的标号。在图5的实施例中,仅能够调整发送器驱动点;接收器采样点在系统操作期间保持固定。因此,在图5的部件101中没有调整块112。
一般来说,定期定时校准能够针对所有三个例子来执行,因为条件漂移所造成的定时变动能够在发送器端或接收器端加以补偿。实践中,将调整电路仅置于链路的一端而不是两端则更为廉价,因此图4或5的系统将具有优势。也应当注意到,图4的系统不需要将信息从接收器部件101中的“比较”块109传回到发送器部件100,因此相对于图5的系统可能具有实现益处。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优选的是先校准接收器、然后使用这一设置来执行发送器校准。突破鸡与蛋这一难题的一种方法是经由边带接口向通道的两侧来加载已知的发送模式。在两侧上具有匹配模式,现在就能够执行接收采样点校准。然后,在接收器偏移设置为可靠值之后,能够执行初始发送驱动点校准。
图6是图示了与使用如上面讨论的短校准序列的发送驱动定时点参数的测量值相比较的使用穷举校准序列的该相同参数的测量值的图。在图6中,引起漂移的条件绘于垂直轴上,而参数的变化绘于水平轴上。在图示的例子中,引起漂移的条件是温度,而被测参数是发送驱动点的相位TX。如图所示,穷举校准序列计算迹线200和201上的边缘值TXA和TXB,使得如迹线202上所示的操作值TX能够根据边缘值来计算。在这一情况下,穷举校准序列利用长校准模式,该模式包括具有长度2N-1的伪随机比特序列,其中N至少是7,而且N在一个实施例中是15。使用长伪随机比特序列来确定操作值TX和边缘值TXA、TXB的穷举中心。在图6中,使用短校准序列来跟踪漂移,其中短序列包括简单的两字节代码或两字节(16比特)代码集,比如AAAA、5555或0F0F(十六进制)。如所能看到的,使用短校准序列来测量的边缘值TXAS和TXBS绘于迹线203和204上。操作值TXS,如果简单地基于针对短校准序列的边缘值TXAS和TXBS,则将在迹线205上。然而,如图6中所示,垂直轴上的条件与沿着水平轴针对短校准模式的边缘值TXAS和TXBS之间的关系和该条件与使用长校准模式来确定的操作值TX之间的关系具有相同斜率。如图6中所示,如果在校准点C1处,在TX建立操作值,则使用短模式确定的TXAS的边缘值具有由点206代表的值。在校准点C2处,边缘值TXAS在水平轴上从点206漂移了一个漂移值ΔTXAS。类似地,操作值TX漂移了一个漂移值ΔTX。达到对于值TX的迹线202的斜率与对于值TXAS的迹线203的斜率相同或者与之相关这一程度,漂移值ΔTXAS就能够直接应用于估计漂移ΔTX并且更新操作值TX而无需执行穷举校准序列。类似的关系在图6的曲线图中存在于TXAB与TX之间以及TXS与TX之间。也就是TX的漂移仅是TXAS自身的、仅是TXBS自身的或者TXAS和TXBS组合的漂移的函数。因此,通过使用短校准模式来测量参数边缘值中一个或两个边缘值的变化,而且将这些变化应用于改变使用长校准模式而计算的操作值,就能够调整对于该参数的操作中心以利用更少的通信通道资源解决漂移。
图7是图示了与使用短校准序列的接收采样定时点参数的测量值相比较的使用穷举校准序列的该相同参数的测量值的图。在图7中,引起漂移的条件绘于垂直轴上,而参数的变化绘于水平轴上。在图示的例子中,引起漂移的条件是温度,而被测参数是发送驱动点的相位RX。如图所示,穷举校准序列计算迹线210和211上的边缘值RXA和RXB,使得如迹线212上所示的操作值RX能够根据边缘值来计算。在这一情况下,穷举校准序列利用长校准模式,该模式包括具有长度2N-1的伪随机比特序列,其中N至少是7,而且N在一个实施例中是15。使用长伪随机比特序列来确定操作值RX和边缘值RXA、RXB的穷举中心。在图7中,使用短校准序列来跟踪漂移,其中短序列包括简单的两字节代码或两字节(16比特)代码集,比如AAAA、5555或0F0F(十六进制)。如所能看到的,使用短校准序列来测量的边缘值RXAS和RXBS绘于迹线213和214上。操作值TXS,如果简单地基于针对短校准序列的边缘值RXAS和RXBS,则将在迹线215上。然而,如图7中所示,垂直轴上的条件与沿着水平轴针对短校准模式的边缘值RXAS、RXBS之间的关系和该条件与使用长校准模式来确定的操作值RX之间的关系具有相同斜率。如图7中所示,如果在校准点C1处在RX建立操作值,则使用短模式确定的RXAS的边缘值具有由点216代表的值。在校准点C2处,边缘值RXAS在水平轴上从点216漂移了一个漂移值ΔRXAS。类似地,操作值RX漂移了一个漂移值ΔRX。达到用于值RX的迹线212的斜率与用于值RXAS的迹线213的斜率相同或者与之相关这一程度,漂移值ΔRXAS就能够直接应用于估计漂移ΔRX并且更新操作值RX而无需执行穷举校准序列。类似的关系在图7的曲线图中存在于RXAB与RX之间以及RXS与RX之间。也就是RX的漂移仅是RXAS自身的、仅是RXBS自身的或者RXAS和RXBS组合的漂移的函数。因此,通过使用短校准模式来测量参数边缘值中一个或两个边缘值的变化,而且将这些变化应用于改变使用长校准模式而计算的操作值,就能够调整对于该参数的操作中心以利用更少的通信通道资源解决漂移。
在图6和图7的例子中使用短校准模式来测量的边缘值的漂移和使用长校准模式的操作值的漂移的函数是线性或近似线性的。在其他例子中,该函数可以更为复杂,而且/或者使用短模式来测量的值可以与所示的不同。然而,只要使用短校准模式来测量的值的漂移与使用长校准模式的操作值的漂移是相关的,无论这是否事出有因,则使用短校准模式来测量的值就能够应用于对参数操作值的调整。
因此,在系统的启动或初始化期间,比如通过使用基于长校准模式的穷举校准例程,就能够建立参数的操作值。然而,漂移所造成的操作值调整能够基于适于确定漂移值的更短校准序列来进行,比如基于短校准模式的那些序列。更短漂移校准序列能够时常加以执行,比如在设置的周期的基础上、当操作条件的外部监视器发信号时、或者在取决于通信通道的使用的其他条件的时间,而无需利用如对于更为穷举的校准例程而需要的那么多的通信通道资源,该更为穷举的校准例程利用得不那么频繁,比如仅用于启动期间。
用于单向链路的发送器的校准步骤
图8示出了用于图5中所示实例系统的校准步骤。
(步骤300)基于长校准模式或更为穷举的例程,在初始化或其他事件时执行第一校准序列以建立用于发送驱动点的操作值。
(步骤301)定期地或者在指示漂移测量到期的事件时,悬置进行之中的发送和接收操作。
(步骤302)在“调整”块中将发送部件的驱动点从“TX”操作值(用于正常操作)改变到“TXAS”或“TXBS”边缘值(用于漂移校准操作)。在这一步骤可能有必要施加稳定延迟以允许新的驱动点变得稳定。
(步骤303)改变发送部件的“mux”块,使得“模式”块输入被启用。
(步骤304)在发送部件的“模式”块中创建模式集,而且使用TXAS或TXBS驱动点将该模式集发送到“链路”上。
(步骤305)在接收部件中接收该模式集。注意接收器的采样点相对于系统的参考时钟是固定的而且未经调整。
(步骤306)接收的模式集在“比较”块中与由接收部件中的“模式”块所产生的预期模式集作比较。两个模式集将要么匹配要么不匹配。作为这一比较的结果(以及可以有其他先前的比较)将进行通过或失败确定。
(步骤307)作为该通过或失败确定的结果,调整发送部件中的“TXAS”或“TXBS”边缘值。发送部件中“TX”操作值的漂移通过调整的TXAS和TXBS值的函数来指示。基于该函数“TX”值也得到调整。这一调整可以仅在包括两个或更多校准模式的发送的校准序列已经执行之后来进行,以便保证某一可重复性级别。“低通”滤波也可以应用于漂移或操作值的测量以防止操作值的抖动。
(步骤308)在发送部件的“调整”块中将发送器的驱动点从“TXAS”或“TXBS”边缘值(用于校准操作)改变到新的“TX”操作值(用于正常操作)。在这一步骤可能有必要施加稳定延迟以允许新的驱动点变得稳定。
(步骤309)改变发送部件的“mux”块使得“正常路径”输入被启用。
(步骤310)恢复正常发送和接收操作。
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校准序列是恰如上面关于步骤301-310讨论的那样的反复,不同之处在于用于第一周期的校准模式是长模式,而用于第二校准序列的校准模式是短模式。例如,具有长度2N-1(N等于7或N等于15)的伪随机比特序列能够用作为用于第一校准序列的长校准模式。在另一例中,长校准模式是旨在作为通信通道条件(比如符号间干扰模式)穷举集的短模式集。另一方面,短校准模式可以是简单的两字节代码或两个字节(16比特)代码集,比如AAAA、5555或0F0F(十六进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穷举校准序列可以使用与更简单的校准序列相同的代码,但是将更短算法应用于计算调整。例如,可以在测量漂移时比在测量穷举操作值时要求更少可重复性的情况下调整这些值,或者在不要求可重复性的情况下调整这些值。
用于发送的反复步骤的定时
图9包括由穷举校准步骤用来确定操作值的定时波形,这些与图8中所示用于确定如图5那样的系统中的漂移的校准序列相似。这些定时波形与图1的那些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驱动点调整为跨接收器的采样窗以便跟踪发送器的有效窗的边缘,而且图示了一个实例校准过程。在漂移校准序列期间,图9的边缘值(tPHASET(TXA)和tPHASER(TXB))由使用短校准序列而确定的相关值所取代。
发送部件中的“调整”块在存储器中保持三个值:TXA、TX和TXB。TX值是用于正常操作的操作值。TXA和TXB是“边缘”值,这些值跟踪发送器比特窗的左和右极端。通常,TX值初始是从使用穷举校准序列而确定的TXA和TXB值的平均导出的,但是其他关系也是可以的。
如上所述,TX值的漂移是通过在使用短模式的校准序列期间确定的TXAS和TXBS值的函数来确定的。所用的TXAS和TXBS的函数依赖于,与该参数如何如通过短模式所测量的那样漂移相比较,它如何如通过穷举校准模式所测量的那样漂移。只要这一关系是相关的,则用于测量漂移的短模式技术就简明直接。在一些系统中,短模式测量中的漂移非常接近于长模式测量中的漂移,使得任一确定的漂移能够直接应用于调整参数的操作值。
出于这里所示的穷举校准序列之目的,发送部件中的“调整”块在存储器中保持三个值:TXA、TX和TXB。为了漂移计算也存储TXAS和TXBS。TX值是用于正常操作的操作值。TXA和TXB是“边缘”值,这些值跟踪发送器比特窗的左和右极端。通常,TX值初始是从TXA和TXB值的平均导出的,但是其他关系也是可以的。TXA和TXB值能够通过校准操作来维持,这些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时常而且定期中断正常操作用于穷举校准序列。然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不需要存储TXA和TXB以跟踪漂移。
在图9中,CLKT的上升边缘位置相对于固定参考(通常是分配给所有部件的参考时钟)具有tPHASET的偏移。
当选择TX值(示出了CLKT定时波形的中间迹线401中的tPHASET(TX))用于操作时,CLKT的上升边缘402引起包含值“a”的DATAT窗403得以对准,使得接收部件处的DATAR信号(未示出,但是在概念上与DATAT信号交迭)与接收器时钟对准、成功地接收而且理想地在接收器眼上居中。
当选择TXA(示出了CLKT定时波形的顶部迹线405中的tPHASET(TXA))时,CLKT的上升边缘被设置到引起DATAT窗406(包含“a”)与接收器设置/保持窗410(阴影)的右边缘重叠的时间。ts设立时间和tH保持时间围绕着CLKR上升边缘,一起限定了设置/保持窗410(不要与图2的接收器眼混淆),其中DATAR的值对于在给定CLKR上升边缘404周围的可靠采样必须是稳定的。由于DATAT窗和作为结果的DATAR窗大于这一设置/保持窗410,所以发送器具有定时余量。然而,在偏移tPHASET(TXA)处具有发送时钟上升边缘的迹线405上所示的情况下,对于设置/保持窗410,所有定时余量都在发送器眼的左侧上,在tQ定时参数之后添加了延迟。对于迹线405中的tV定时参数实质上没有余量,使得该偏移限定了校准窗的左边缘。
用于TXA的该校准过程将比较所接收的模式集与预期模式集,而且确定它们是否匹配。如果它们匹配(通过),则TXA值将递减(tPHASET(TXA)偏移变小,在图9中将发送窗406向左移)或者另外加以调整,因此相对于接收器窗410而言对于tV定时参数有更少的余量。如果它们不匹配(失败),则TXA值将递增(tPHASET(TXA)偏移变大,在图9中将发送窗406向右移)或者另外加以调整,因此对于tV定时参数有更大的余量。
如先前提到的,包括两个或更多校准模式的发送的序列之结果可以在调整TXA值之前加以累积。这将改进校准过程的可重复性。例如,校准模式能够重复“N”次,使通过的次数累积于存储器单元中。如果所有N次通过匹配,则TXA值递减。如果N次通过都不匹配,则TXA值确定为已经达到窗边缘并且递增。在另一备选中,在第N个模式之后,如果少于N/2次(或者一些其他阈值次数)通过则TXA值能够递增,而且如果是N/2或更多次通过则TXA值能够递减。
当TXA更新时,TX值也将更新。在此例中,TX值将通过用以更新TXA的数量的一半来更新,因为TX是TXA和TXB值的平均。如果TX相对于TXA和TXB具有不同关系,则TX更新值将不同。注意在一些实施例中,TX值将比TXA和TXB值需要略高的精确度以防止舍入误差。在备选实施例中,TX值能够在TXA和TXB值的通过/失败结果已经确定之后来更新。在一些情况下,这些结果可能取消而且不产生对最佳TX值的变化。在其他情况下,这些结果可以累积,而且累积的结果用来确定对TX设置的适当调整。根据此实施例,可以不要求TX设置相对于TXA和TXB设置具有更高精确度。
当选择TXB(示出了CLKT定时波形的底部迹线407中的tPHASER(TXB))用于校准时,CLKT的上升边缘设置为引起发送器有效窗408(包含“a”)的左边缘与接收器设置/保持窗410(阴影)重叠的时间。在偏移tPHASER(TXB)处具有发送时钟上升边缘的情况下,所有定时余量都在发送窗408的右侧上,提供了比tV定时参数所要求的更大空间。这意味着对于在窗408的左侧上的tQ定时参数将实质上没有余量,限定了校准窗右边缘。
该校准过程将比较所接收的模式集与预期模式集,而且确定它们是否匹配。如果它们匹配(通过),则TXB值将递增(偏移变大)或者另外加以调整,因此对于tQ定时参数有更少的余量。如果它们不匹配(失败),则TXB值将递减(偏移变小)或者另外加以调整,因此对于tQ定时参数有更大的余量。
如先前提到的,两个或更多校准模式的发送的结果可以在调整TXB值之前加以累积。例如,模式的发送能够重复“N”次,使通过的次数累积于存储器单元中。在第N个序列之后,如果少于N/2次通过则TXB值能够递减,而且如果是N/2或更多次通过则TXB值能够递增。这将改进校准过程的可重复性。
当TXB更新时,TX值也将更新。在此例中,TX值将通过用以更新TXB的数量的一半来更新,因为TX是TXA和TXB值的平均。如果TX相对于TXA和TXB具有不同关系,则TX更新值将不同。注意如果希望防止舍入误差则TX值将比TXA和TXB值需要略高的精确度。
如上面说明的,尽管利用不同的校准模式,可以使用相似的过程来进行对漂移的确定。
用于单向链路的接收器的校准步骤
图10针对像图4的例子那样的系统示出了为执行用于接收器的定时校准更新而需要的步骤。注意仅步骤(块502)、(块507)和(块508)相对于图8中的步骤是不同的。
(步骤500)基于旨在穷举的长校准模式,在初始化或其他事件时执行第一校准序列以建立用于接收采样点的操作值“RX”。
(步骤501)定期地或者在指示漂移测量到期的事件时,悬置进行之中的正常发送和接收操作。
(步骤502)在“调整”块中将接收部件的采样点从“RX”操作值(用于正常操作)改变到“RXAS”或“RXBS”边缘值(用于校准操作)。在这一步骤可能有必要施加稳定延迟以允许新的采样点变得稳定。
(步骤503)改变发送部件的“mux”块,使得“模式”块输入被启用。
(步骤504)在发送部件的“模式”块中创建模式集,而且使用TX驱动点将该模式集发送到“链路”上。该模式集包括一个或多个短代码,例如一个或更多2字节代码。
(步骤505)在接收部件中接收该模式集。
(步骤506)接收的模式集在“比较”块中与由接收部件中的“模式”块所产生的预期模式集作比较。两个模式集将要么匹配要么不匹配。作为这一比较的结果(以及可以有其他先前的比较)将进行通过或失败确定。
(步骤507)作为该通过或失败确定的结果,在接收部件中调整“RXAS”或“RXBS”边缘值。发送部件中“RX”操作值的漂移通过调整的RXAS和RXBS值的函数来指示。“RX”值也可以基于该函数得到调整。这一调整可以仅在这些校准序列中的两个或更多序列已经执行之后来进行,以便保证某一可重复性级别。
(步骤508)在接收部件的“调整”块中将接收器的采样点从“RXAS”或“RXBS”边缘值(用于校准操作)改变到“RX”操作值(用于正常操作)。在这一步骤可能有必要施加稳定延迟以允许新的驱动点变得稳定。
(步骤509)改变发送部件的“mux”块使得“正常路径”输入被启用。
(步骤510)恢复正常发送和接收操作。
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校准序列是恰如上面关于步骤501-510讨论的那样的反复,不同之处在于用于第一周期的校准模式是长模式,而用于第二校准序列的校准模式是短模式。例如,具有长度2N-1(N等于7或N等于15)的伪随机比特序列能够用作为用于第一校准序列的长校准模式。在另一例中,长校准模式是旨在作为通信通道条件(比如符号间干扰模式)穷举集的短模式集。另一方面,短校准模式可以是简单的两字节代码或两个字节(16比特)代码集,比如AAAA、5555或0F0F。
用于接收的反复步骤的定时
图11示出了用以确定操作值的穷举校准步骤,这些与图8中所示用于在如图4那样的系统中确定操作值漂移的校准序列相似。这些定时波形与图1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采样点在比特窗之内调整以便跟踪窗边缘。在漂移校准序列期间,图11的边缘值(tPHASET(RXA)和tPHASER(RXB))由使用短校准序列而确定的相关值所取代。
出于穷举校准序列之目的,接收部件中的“调整”块在存储器中保持三个值:RXA、RX和RXB。RX值是用于正常操作的操作值。RXA和RXB是“边缘”值,这些值跟踪比特窗的左和右极端。RX值从第一穷举校准序列导出,而且基于第一校准序列中确定的RXA和RXB值的平均,但是其他关系也是可以的。RXAS和RXBS值在使用短校准模式的第二校准序列中被确定,而且通过定期中断正常操作的校准操作来维持。RXAS和RXBS值(或者其中仅一个值)的变化被用来确定RX值的漂移。RX值基于该漂移得到更新。
在定时图中,CLKR的上升边缘位置相对于固定参考(未示出,通常是分配给所有部件的参考时钟)具有tPHASER的偏移。这一偏移是通过存储的RXA、RX和RXB值来确定的。
当选择RX值(示出了CLKR定时波形的中间迹线601中的tPHASER(RX))用于在接收数据中使用时,CLKR的上升边缘602近似地在包含值“a”的DATAR信号的接收器眼中居中。DATAR信号是在发送器发送的在跨越链路传播之后的DATAT信号,而且能够在概念上被认为与DATAT是相同的宽度,如图11中所示。接收器眼在图2中示出。ts设立时间是必须在DATAR窗603之内的时钟CLKR上升边缘之前的最小时间,而tH保持时间是必须在DATAR窗603之内的时钟CLKR上升边缘之后的最小时间,它们一起限定了设置/保持窗604(不要与图2的接收器眼混淆),其中DATAR的值对于在给定CLKR上升边缘周围的可靠采样必须是稳定的。由于DATAR信号的有效窗604大于这一设置/保持窗604,所以接收器在两个方向上具有定时余量。
当选择RXA值(示出了CLKR定时波形的顶部迹线605中的tPHASER(RXA))时,CLKR的上升边缘比包含值“a”的DATAR窗603的左边缘(最早时间)大约晚了时间tS。在这一情况下,CLKR上升边缘在接收器眼的左边缘上,而且所有定时余量在设置/保持窗604的右侧上,提供了tH定时参数所要求的更多空间。这意味着对于tS定时参数将实质上没有余量,限定了校准窗左边缘。
该校准过程将比较所接收的模式集与预期模式集,而且确定它们是否匹配。如果它们匹配(通过),则RXA值将递减(偏移变小)或者另外加以调整,因此对于tS定时参数有更少的余量。如果它们不匹配(失败),则RXA值将递增(偏移变大)或者另外加以调整,因此对于tS定时参数有更大的余量。
如先前提到的,两个或更多校准模式的发送和接收的结果可以在调整RXA值之前加以累积。例如,这些模式能够重复“N”次,使通过的次数累积于存储器单元中。在第N个序列之后,如果少于N/2次通过则RXA值能够递增,而且如果是N/2或更多次通过则RXA值能够递减。这将改进校准过程的可重复性。
当RXA更新时,RX值也将更新。在此例中,RX值将通过用以更新RXA的数量的一半来更新,因为RX是RXA和RXB值的平均。如果RX相对于RXA和RXB具有不同关系,则RX更新值将不同。注意在一些实施例中,RX值将比RXA和RXB值需要略高的精确度以防止舍入误差。在备选实施例中,RX值能够在RXA和RXB值的通过/失败结果已经确定之后来更新。在一些情况下,这些结果可能取消而且不产生对最佳RX值的变化。在其他情况下,这些结果可以累积,而且累积的结果用来确定对RX设置的适当调整。根据此实施例,可以不要求RX设置相对于RXA和RXB设置具有更高精确度。
当选择RXB值(示出了CLKR定时波形的底部迹线606中的tPHASER(RXB))时,CLKR的上升边缘比包含值“a”的DATAR窗603的右边缘(最晚时间)大约早了时间tH。在这一情况下,CLKR上升边缘在接收器眼的右边缘上,而且所有定时余量在窗604的左侧上,提供了tS定时参数所要求的更多空间。这意味着对于tH定时参数将实质上没有余量,限定了校准窗右边缘。
该校准过程将比较所接收的模式集与预期模式集,而且确定它们是否匹配。如果它们匹配(通过),则RXB值将递增(偏移变大)或者另外加以调整,因此对于tH定时参数有更少的余量。如果它们不匹配(失败),则RXB值将递减(偏移变小)或者另外加以调整,因此对于tH定时参数有更大的余量。
如先前提到的,两个或更多校准模式的发送和接收的结果可以在调整RXB值之前加以累积。例如,该序列能够重复“N”次,使通过的次数累积于存储器单元中。在第N个序列之后,如果少于N/2次通过则RXB值能够递减,而且如果是N/2或更多次通过则RXB值能够递增。这将改进校准过程的可重复性。
当RXB更新时,RX值也将更新。在此例中,RX值将通过用以更新RXB的数量的一半来更新,因为RX是RXA和RXB值的平均。如果RX相对于RXA和RXB具有不同关系,则RX更新值将不同。注意如果希望防止舍入误差则RX值将比RXA和RXB值需要略高的精确度。
如上面说明的,尽管利用不同的校准模式,但是可以使用相似的过程来进行对漂移的确定。
双向链路备选
图12示出了双向链路的例子。在这一情况下,部件A(700)和部件B(701)各自包含连接到链路的发送器和接收器,使得信息可以从A发送到B或从B发送到A。可以对图3中单向例子的单元加以复制(两个拷贝)以给出图11中的双向例子。图11示出了与称作链路702的互连介质连接的两个双向部件700、701。正常路径710充当用于部件700在发送操作期间正常操作的数据信号源。正常路径731充当用于部件700在正常接收操作期间的数据信号目的地。类似地,正常路径730充当用于部件701在发送操作期间正常操作的数据信号源。正常路径711充当用于部件701在正常接收操作期间的数据信号目的地。
第一双向部件包括标有“模式”的块705,该块能够由模式存储器、模式生成电路或者这二者构成,而且该块用作为用于穷举校准序列和用来测量漂移的校准序列这二者的发送校准模式的源。例如使用逻辑层或物理层交换机实现的标有“mux”的多路复用器块706使得发送校准模式集能够通过发送器电路703来驱动到链路上。发送器驱动点能够通过标有“调整”的块707来调整。边带通信通道713示出为连接于部件701与部件700之间,在部件701对接收的校准模式的分析结果通过该通道供给到部件700的调整块707。部件700也具有对校准接收器724的支持,包括标有“模式”的块728,该块能够由模式存储器、模式生成电路或者这二者构成,而且该块用作为用于与接收模式进行比较的预期模式的源。标有“比较”的块729使得接收的模式集能够与预期模式集作比较,而且引起对发送器或接收器进行调整。接收器采样点能够由标有“调整”的块732来调整。
第二双向部件701包括支持发送器723和接收器704的互补单元。对于接收器操作,能够由模式存储器、模式生成电路或者这二者构成的标有“模式”的块708被用作为预期模式源。标有“比较”的块709使得接收的模式集能够与预期模式集作比较,而且引起对发送器或接收器进行调整。接收器采样点能够由标有“调整”的块712来调整。第二双向部件701支持发送操作,具有包括标有“模式”的块725的单元,该块能够由模式存储器或模式生成电路构成,而且该块用作为发送校准模式源。例如使用逻辑层或物理层交换机来实现的标有“mux”的多路复用器块726使得发送校准模式集能够通过发送器电路723来驱动到链路上。发送器驱动点能够通过标有“调整”的块727来调整。边带通信通道733示出为连接于部件700与部件701之间,在部件700对接收的校准模式的分析结果通过该通道供给到部件701的调整块727。
图12使得可以对两个接收采样点和两个发送驱动点进行调整。然而,如果在每个方向上仅有一个可调整的单元,则将实现可调整定时的益处。
图13的例子(使用与图12相同的标号)示出了其中仅接收器采样点可调整的例子。因此,图12的单元707和727未包括在此实施例中。这等效于图4中例子的单元的两个拷贝。
图14的例子(使用与图12相同的标号)示出了其中仅发送器驱动点可调整的例子。因此,图12的单元712和732未包括在此实施例中。这等效于图5中例子的单元的两个拷贝。
图15的例子(使用与图12相同的标号)示出了其中第一双向部件700的接收器采样点和发送器驱动点可调整的例子。因此,单元712、708、709、727、726、725未包括在此实施例中。在接收器与“mux”块751之间添加了存储器块750。“mux”块751用来在正常信号源730与存储器块750之间选择。比较块752也用于对发送和接收校准操作这二者的分析,而且连接到用于发送器的调整块707和用于接收器的调整块732这二者。这一备选是重要的,因为所有调整信息能够保持于一个部件之内,对于校准过程消除了对边带信号的需要。如果部件701对成本特别地敏感,这一点也可能是益处,因为仅其中一个部件必须负担调整电路的成本。
用于双向链路的发送器的校准步骤
用于图12、13、14双向例子的校准步骤将实质上雷同于已经针对图4和图5中的单向例子而讨论过的校准步骤。然而,图15的双向例子中的非对称将引入一些附加的校准步骤,而且将加以进一步讨论。
图16包括对于如图15那样的系统执行定时校准更新而需要的步骤。
(步骤800)基于长校准模式,在初始化或其他事件时执行第一校准序列以建立用于发送驱动点的操作值“TX”,这些长校准模式旨在于穷举性的或者提供可在对于系统的目的条件中使用的结果。
(步骤801)定期地或者在指示漂移测量到期的事件时,悬置进行之中的正常发送和接收操作。
(步骤802)在“调整”块中将发送部件(A)的驱动点从“TX”操作值(用于正常操作)改变到“TXAS”或“TXBS”边缘值(用于校准操作)。在这一步骤可能有必要施加稳定延迟以允许新的驱动点变得稳定。
(步骤803)改变发送部件(A)的“mux”块使得“模式”块输入被启用。
(步骤804)在发送部件(A)的“模式”块中创建模式集,而且使用TXAS或TXBS驱动点将该模式集发送到“链路”上。
(步骤805)在接收部件(B)中接收模式集。注意接收器的采样点相对于系统的参考时钟是固定的而且不可调整。接收的模式集保持于部件B中的“存储器”块中。
(步骤806)启用在部件B中连接到“存储器”块的“mux”块输入。模式集通过部件B重新发送到链路上。
(步骤807)模式集由部件B从链路接收。
(步骤808)接收的模式集在“比较”块中与接收部件(A)中的“模式”块所产生的预期模式集作比较。两个模式集将要么匹配要么不匹配。作为这一比较的结果(以及可以有其他先前的比较)将进行通过或失败确定。
(步骤809)作为该通过或失败确定的结果来调整发送部件(A)中的“TXAS”或“TXBS”边缘值以确定漂移值。也根据确定的漂移值来调整发送部件(A)中的“TX”操作值。这一调整可以仅在这些校准序列中的两个或更多已经执行之后来进行,以便保证某一可重复性级别。
(步骤810)在发送部件(A)的“调整”块中将发送器的驱动点从“TXAS”或“TXBS”边缘值(用于校准操作)改变到“TX”操作值(用于正常操作)。在这一步骤可能有必要施加稳定延迟以允许新的驱动点变得稳定。
(步骤811)改变发送部件(A)的“mux”块使得“正常路径”输入被启用。
(步骤812)恢复正常发送和接收操作。
用于双向链路的接收器的校准步骤
用于图12、13、14双向例子的校准步骤将实质上雷同于已经针对图4和图5的单向例子而讨论过的校准步骤。然而,图15的双向例子中的非对称将引入一些附加的校准步骤,而且将加以进一步讨论。
图17包括对于如图15那样的系统执行接收器定时校准更新而需要的步骤。
(步骤900)基于长校准模式,在初始化或其他事件时执行第一校准序列以建立用于接收采样点的操作值“RX”。
(步骤901)定期地或者在指示漂移测量到期的事件时,悬置进行之中的正常发送和接收操作。
(步骤902)在“调整”块中将接收部件(A)的采样点从“RX”操作值(用于正常操作)改变到“RXAS”或“RXBS”边缘值(用于校准操作)。在这一步骤可能有必要施加稳定延迟以允许新的驱动点变得稳定。
(步骤903)改变发送部件(A)的“mux”块使得“模式”块输入被启用。
(步骤904)在发送部件(A)的“模式”块中创建模式集,而且将该模式集发送到“链路”上。使用了正常发送驱动点
(步骤905)在接收部件(B)中接收模式集。注意部件(B)中接收器的采样点相对于系统的参考时钟是固定的而且不可调整。接收的模式集保持于部件B中的“存储器”块中。
(步骤906)启用在部件B中连接到“存储器”块的“mux”块输入。模式集通过部件B重新发送到链路上。
(步骤907)模式集由使用RXAS或RXBS值来确定接收器采样点的部件A从链路接收。
(步骤908)接收的模式集在“比较”块中与接收部件(A)中的“模式”块所产生的预期模式集作比较。两个模式集将要么匹配要么不匹配。作为这一比较的结果(以及可以有其他先前的比较)将进行通过或失败确定。
(步骤909)作为该通过或失败确定的结果来调整接收部件(A)中的“RXAS”或“RXBS”边缘值以确定漂移值。也基于这一漂移值来调整接收部件(A)中的“RX”操作值。这一调整可以仅在这些校准序列中的两个或更多已经执行之后来进行,以便保证某一可重复性级别。
(步骤910)在接收部件(A)的“调整”块中将接收器的采样点从“RXAS”或“RXBS”边缘值(用于校准操作)改变到“RX”操作值(用于正常操作)。在这一步骤可能有必要施加稳定延迟以允许新的驱动点变得稳定。
(步骤911)改变发送部件(A)的“mux”块使得“正常路径”输入被启用。
(步骤912)恢复正常发送和接收操作。
图18图示了与图15相似的例子,不同之处在于图15的点对点双向链路由将部件1000连接到多个部件1051、1052的多分支链路所取代。该多分支链路配置能够以其他配置来应用。在图18所示的代表性例子中,第一双向部件1000和多个其他双向部件1051、1052以点对多点配置或多点对多点配置与称作链路1002的互连介质连接。正常路径1010充当用于部件1000在发送操作期间正常操作的数据信号源。正常路径1031充当用于部件1000在正常接收操作期间的数据信号目的地。校准操作在此实施例中与正常通信交错而且重新排序,如上面所述用以改进通信介质的利用率和吞吐量。
第一双向部件1000包括标有“模式”的块1005,该块能够由模式存储器或模式生成电路构成,而且该块用作为发送校准模式源。例如使用逻辑层或物理层交换机来实现的标有“mux”的多路复用器块1006使得发送校准模式集能够通过发送器电路1003来驱动到链路上。发送器驱动点能够通过标有“调整”的块1007来调整。在此实施例中,调整块1007包括用于多个参数集的存储器,这些参数集是依赖于该发送正在送达到的链路上的其他部件1051、1052、...之一来应用的。部件1000也具有对校准接收器1024的支持,包括标有“模式”的块1028,该块能够由模式存储器或模式生成电路构成,而且该块用作为用于与接收模式进行比较的预期模式的源。标有“比较”的块1029使得接收的模式集能够与预期模式集作比较,而且引起对发送器或接收器进行调整。接收器采样点能够由标有“调整”的块1032来调整。在此实施例中,调整块1007包括用于多个参数集的存储器,这些参数集是依赖于正在从其接收该通信的链路上的其他部件1051、1052、...之一来应用的。在第一部件1000中,比较块1029用于对发送和接收校准操作这二者的分析,而且连接到用于发送器的调整块1007和用于接收器的调整块1032这二者。在图18的例子中,第一双向部件1000的接收器采样点和发送器驱动点是可调整的。其他部件1051、1052、...在此例中实现为如参照图15描述的那样没有调整资源,而且这里不加以描述。在备选实施例中,链路上的部件1051、1052、...可以具有调整和校准资源,如上面针对其他实施例所描述的。
上面描述的实施例包含对定时参数的校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应用于对其他通信通道参数的校准,这些参数包括用于驱动器和比较器的电压电平、比如链路端接电阻的电阻值、驱动器强度、自适应均衡系数、噪声消除系数、比如驱动器开关功率或速度的引起信号过冲和下冲的参数等。这些参数在漂移飞行时间、对于发送器的输出延迟、接收器失匹配和输入延迟中有所反映。漂移还由于扩频钟控而出现。
用于跟踪漂移的校准序列时常加以执行。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用于跟踪漂移的校准序列是响应于定时器或者在感测到可能引起漂移的条件变化时而启动的,该条件比如是环境温度、部件或印刷电路板温度、电源电压变动、系统状态变化(如在低速度与高速度之间或者在功率操作模式之间的切换)、主机系统或系统管理命令等。用于校准序列的定时在优选系统中是依赖于时间常数来选择的,这些时间常数是针对可能对正在校准的参数具有影响的漂移条件而预期的。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在保留正在校准的通信通道的资源同时支持定期校准以跟踪漂移的通信系统。本发明降低了为校准而需要的硬件和存储器要求、减少了对跨越通信通道的带宽和吞吐量的影响,而且在使用更少的通信通道资源的同时,维持了正在校准的参数的操作值的准确度。跟踪漂移的校准序列能够更经常地运行,因为开销比现有技术的方案更小。本发明的技术也改进了通信通道在改变操作条件中的整体等待时间特征。
尽管通过参照上面详述的优选实施例和例子公开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这些例子旨在于是说明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可以预期,变型和组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容易想到的,这些变型和组合将在本发明的精神之内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用于校准双向通信通道的方法,该通信通道包括具有发送器的第一部件、具有接收器的第二部件以及连接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通信链路,该通信通道具有一个其操作值通过校准来确定的参数;包括:
建立用于该通信通道的参数的操作值;以及
时常执行漂移校准序列以确定用于该通信通道的参数的漂移值,其中漂移校准序列包括与用以建立该操作值的算法不同的算法;以及
响应该漂移值来更新该操作值。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建立包括执行第一校准序列以设置该通信通道的所述参数的所述操作值,以及其中该漂移校准序列和该第一校准序列相比利用了该通信通道的较少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该第一校准序列包括在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之间交换第一校准模式,而该漂移校准序列包括在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之间交换第二校准模式,其中该第二校准模式比该第一校准模式更短。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校准模式包括多于200个比特的序列,而所述第二校准模式包括具有少于130个比特的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校准模式包括多于30个字节的序列,而所述第二校准模式包括少于或等于16个字节的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校准模式包括多于30个字节的序列,而所述第二校准模式包括少于或等于8个字节的序列。
7.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校准模式包括具有长度为2N-1的伪随机比特序列,其中N等于7或更大,而所述第二校准模式包括具有少于或等于4个字节长度的代码。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漂移校准序列包括反复地:
将该参数调整到第一边缘值;
使用该第一部件上的发送器在该通信链路上发送校准模式;
使用该第二部件上的接收器在该通信链路上接收该校准模式;
确定该接收的校准模式是否指示了满足新的边缘值,如果不满足则返回到调整,而如果满足新的边缘值则保存指示该第一边缘值的漂移的数据,而且响应该第一边缘值的漂移的函数来确定该漂移值。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校准序列包括反复地:
将该参数调整到第一边缘值;
使用该第一部件上的发送器在该通信链路上发送校准模式;
使用该第二部件上的接收器在该通信链路上接收该校准模式;
确定该接收的校准模式是否指示了满足新的边缘值,如果不满足则返回到调整,而如果满足新的边缘值则保存指示该第一边缘值的漂移的数据;以及然后
将该参数调整到第二边缘值;
使用该第一部件上的发送器在该通信链路上发送校准模式;
使用该第二部件上的接收器在该通信链路上接收该校准模式;
确定该接收的校准模式是否指示了满足新的边缘值,如果不满足则返回到调整,而如果满足新的边缘值则保存指示该第二边缘值的漂移的数据;以及
响应该第一边缘值和该第二边缘值的漂移的函数来确定该漂移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该参数包括用于该第一部件上的发送器的驱动定时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该参数包括用于该第二部件上的接收器的接收定时点。
12.一种用于校准通信通道的方法,该通信通道包括具有连接到信号源的发送器的第一部件、具有连接到信号目的地的接收器的第二部件以及连接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通信链路,该通信通道使用该第一部件上的发送器从该信号源发送数据以及使用该第二部件上的接收器接收数据,其中该通信通道的参数设置为一个操作值;该方法包括:
执行第一校准序列;
该第一校准序列包括反复地:调整第一边缘参数值;使用该第一部件上的发送器发送长校准模式;使用该第二部件上的接收器接收该长校准模式;以及分析该接收的长校准模式以确定用于该第一边缘参数的值;
该第一校准序列也包括反复地:调整第二边缘参数值;使用该第一部件上的发送器发送长校准模式;使用该第二部件上的接收器接收该长校准模式;以及分析该接收的长校准模式以确定用于该第二边缘参数的值;以及
作为该第一校准序列的结果,基于该第一边缘参数和第二边缘参数的值的函数来确定用于该参数的所述操作值;
执行第二校准序列;
该第二校准序列包括反复地:调整用于漂移校准功能的漂移参考参数的值;使用该第一部件上的发送器发送短校准模式;使用该第二部件上的接收器接收该短校准模式;以及分析该接收的短校准模式以确定用于该漂移参考参数的值;以及
作为该漂移参考参数的值的结果,确定用于该参数的操作值的漂移值;以及
基于所述漂移值更新所述操作值,其中该长校准模式具有至少30个字节的长度,而该短校准模式具有16个字节或更少的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该参数的操作值是该第一和第二边缘值的平均。
14.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该参数的操作值是该第一和第二边缘值的加权平均。
15.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该参数包括用于该第一部件上的发送器的驱动定时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该参数包括用于该第二部件上的接收器的接收定时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该长校准模式包括具有长度为2N-1的伪随机比特序列,其中N等于7或更大。
18.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该短校准模式包括固定代码。
19.一种连接到双向通信通道的装置,该通道包括具有发送器的第一部件、具有接收器的第二部件以及连接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通信链路,该通信通道具有一个其操作值通过校准来确定的参数;包括:
用以建立该参数的操作值的逻辑;以及
用以时常执行漂移校准序列以确定用于该参数的漂移值的逻辑,其中漂移校准序列包括与用以建立该操作值的算法不同的算法;以及
用以响应该漂移值来更新该操作值的逻辑。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以建立该操作值的逻辑包括用以执行第一校准序列以设置该通信通道的参数的操作值的资源,以及其中该漂移校准序列和该第一校准序列相比,利用了该通信通道的较少资源。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装置,其中该第一校准序列包括在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之间交换第一校准模式,而该漂移校准序列包括在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之间交换第二校准模式,其中该第二校准模式比该第一校准模式更短。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校准模式包括多于200个比特,而该第二校准模式包括少于130个比特。
23.根据权利要求21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校准模式包括多于30个字节,而所述第二校准模式包括少于或等于16个字节。
24.根据权利要求21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校准模式包括多于30个字节,而所述第二校准模式包括少于或等于8个字节。
25.根据权利要求21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校准模式包括具有2N-1长度的伪随机比特序列,其中N等于7或更大,而所述第二校准模式包括少于或等于4个字节。
CNA2005800032497A 2004-01-28 2005-01-25 通过漂移跟踪对通信通道的定期校准 Pending CN1010992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766,761 US7400670B2 (en) 2004-01-28 2004-01-28 Periodic calibration for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y drift tracking
US10/766,761 2004-01-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9297A true CN101099297A (zh) 2008-01-02

Family

ID=34795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032497A Pending CN101099297A (zh) 2004-01-28 2005-01-25 通过漂移跟踪对通信通道的定期校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3) US7400670B2 (zh)
EP (1) EP1733480B1 (zh)
CN (1) CN101099297A (zh)
TW (1) TWI379527B (zh)
WO (1) WO2005072299A2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5187B (zh) * 2012-03-21 2017-10-03 戴尔产品有限公司 独立于存储器控制器的存储备份
CN109076036A (zh) * 2016-06-24 2018-12-21 超威半导体公司 使用复制通道的信道训练
CN115910142A (zh) * 2023-03-03 2023-04-04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阻校准电路、电阻校准方法和存储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00670B2 (en) 2004-01-28 2008-07-15 Rambus, Inc. Periodic calibration for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y drift tracking
US7095789B2 (en) 2004-01-28 2006-08-22 Rambus, Inc. Communication channel calibration for drift conditions
US8422568B2 (en) 2004-01-28 2013-04-16 Rambus Inc. Communication channel calibration for drift conditions
US7158536B2 (en) * 2004-01-28 2007-01-02 Rambus Inc. Adaptive-allocation of I/O bandwidth using a configurable interconnect topology
US6961862B2 (en) 2004-03-17 2005-11-01 Rambus, Inc. Drift tracking feedback for communication channels
US7978754B2 (en) * 2004-05-28 2011-07-12 Rambus Inc. Communication channel calibration with nonvolatile parameter store for recovery
US7516029B2 (en) 2004-06-09 2009-04-07 Rambus, Inc. Communication channel calibration using feedback
US7535958B2 (en) * 2004-06-14 2009-05-19 Rambus, Inc. Hybrid wired and wireless chip-to-chip communications
US7489739B2 (en) * 2004-09-17 2009-02-10 Rambu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recovery
US7886085B2 (en) * 2006-04-05 2011-02-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movable memory device, phase synchronizing method, phase synchronizing program, medium recording the same, and host terminal
US7571340B2 (en) * 2006-06-13 2009-08-04 Intel Corporation Eliminating receiver clock drift caused by voltage and temperature change in a high-speed I/O system that uses a forwarded clock
US8341450B2 (en) * 2007-07-23 2012-12-25 Rambus Inc. Continuous timing calibrated memory interface
CN101902239B (zh) * 2010-08-02 2015-04-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
WO2012082274A2 (en) 2010-11-19 2012-06-21 Rambus Inc. Timing-drift calibration
US8707078B2 (en) * 2010-12-30 2014-04-22 Lsi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imming of CDR clock buffer using histogram of clock-like data pattern
US8743715B1 (en) * 2011-01-24 2014-06-03 OnPath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alibrating a network switch
WO2012154507A1 (en) 2011-05-06 2012-11-15 Rambus Inc. Supporting calibration for sub-rate operation in clocked memory systems
US9235537B2 (en) 2011-10-26 2016-01-12 Rambus Inc. Drift detection in timing signal forwarded from memory controller to memory device
US9411750B2 (en) * 2012-07-30 2016-08-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fficient calibration of a low power parallel data communications channel
US8941430B2 (en) * 2012-09-12 2015-01-27 Nvidia Corporation Timing calibration for on-chip interconnect
US9680632B2 (en) * 2015-02-12 2017-06-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mbol time tracking
US9474034B1 (en) 2015-11-30 2016-10-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ower reduction in a parallel data communications interface using clock resynchronization
US10622032B2 (en) 2015-12-08 2020-04-14 Rambus Inc. Low power signaling interface
EP3497907A4 (en) * 2016-08-12 2020-03-04 Cohere Technologies, Inc. LOCALIZED EQUALIZATION FOR 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 CHANNELS
CN106452561B (zh) * 2016-09-27 2019-12-13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一种多站间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系统与方法
CN109088675B (zh) * 2017-06-13 2022-02-08 北京普源精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信号源的通路校准方法及装置
KR20200052562A (ko) 2018-11-07 2020-05-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토리지 장치
KR20200086512A (ko) * 2019-01-09 2020-07-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패턴 기반 복조 방식의 백스캐터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JP2022162595A (ja) * 2021-04-13 2022-10-25 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 画面の表示装置を備えた射出成形機の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射出成形機
CN113296064A (zh) * 2021-04-13 2021-08-24 武汉卓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Frank码的SAR雷达接收通道时延校准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15102A (en) * 1959-10-14 1963-12-24 Evans Prod Co Freight bracing equipment
US3638121A (en) 1960-12-20 1972-01-25 Lockheed Aircraft Corp Nonperiodic energy communication system capable of operating at low signal-to-noise ratios
US3155102A (en) 1962-03-12 1964-11-03 Jr Otto C Niederer Egg cleaning equipment
US3922491A (en) 1972-05-08 1975-11-2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Telecommunication plant in which a wide-band channel if wanted is connected by the side of a telephone connection
US7137048B2 (en) * 2001-02-02 2006-11-14 Rambu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and optimizing a signaling system
GB2081913B (en) 1979-12-14 1983-08-03 Hewlett Packard Ltd Noise margin measurement and error probability prediction
US4648133A (en) 1984-08-07 1987-03-03 The Unites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Synchronization tracking in 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 receiver
US5329489A (en) * 1988-03-31 1994-07-1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RAM having exclusively enabled column buffer blocks
US5111208A (en) 1989-02-23 1992-05-05 Hazeltine Corporation Calibration of plural - channel system
US5122978A (en) 1989-09-07 1992-06-16 Amdahl Corporation Pulse width measurement technique
US5758109A (en) * 1990-03-19 1998-05-26 Thomas A. Gafford Repeater/switch for distributed arbitration digital data buses
US6751696B2 (en) * 1990-04-18 2004-06-15 Rambus Inc. Memory device having a programmable register
US5243626A (en) 1991-08-29 1993-09-07 Apple Computer, Inc. Method for clocks synchronization for receiving pulse position encoded signals
US5265211A (en) * 1992-01-02 1993-11-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rbitration control logic for computer system having dual bus architecture
US5621913A (en) 1992-05-15 1997-04-15 Micron Technology, Inc. System with chip to chip communication
US5485490A (en) 1992-05-28 1996-01-16 Rambus, Inc. Method and circuitry for clock synchronization
FR2692201A1 (fr) * 1992-06-11 1993-12-17 Michelin & Cie Train de pneumatiques à sculptures directionnelles.
US5436908A (en) 1992-06-17 1995-07-25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Common edge output skew detection circuit
US5473439A (en) * 1992-10-23 1995-12-05 At&T Corp. Model-based halftoning of color images
JP3522788B2 (ja) 1992-10-29 2004-04-26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FR2697955B1 (fr) 1992-11-06 1994-12-09 Thomson Csf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conversion analogique numérique à auto-calibration.
US5523760A (en) 1993-04-12 1996-06-0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ltra-wideband receiver
US5715409A (en) * 1993-05-24 1998-02-03 I-Tech Corporation Universal SCSI electrical interface system
JPH06350654A (ja) 1993-06-14 1994-12-22 Toshiba Corp クロック同期制御検証装置
US5485602A (en) * 1993-12-27 1996-01-16 Motorola, Inc. Integrated circuit having a control signal for identifying coinciding active edges of two clock signals
US5554945A (en) 1994-02-15 1996-09-10 Rambus, Inc. Voltage controlled phase shifter with unlimited range
US5541967A (en) 1994-03-09 1996-07-30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Fast symbol synchronization for use in conditioning a receiving modem
US5592120A (en) 1994-09-07 1997-01-07 Analog Devices, Inc. Charge pump system
US5654718A (en) 1994-10-06 1997-08-05 Garmin Corporation GPS receiv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 temperature uncompensated crystal oscillator
US5771356A (en) * 1995-01-04 1998-06-23 Cirrus Logic, Inc.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FIFO buffer data transfer by monitoring bus status and FIFO buffer thresholds
US5778436A (en) * 1995-03-06 1998-07-07 Duke University Predictive caching system and method based on memory access which previously followed a cache miss
US5852640A (en) 1995-06-26 1998-12-22 Kliza; Phillip S. Clock distribution apparatus with current sensed skew cancelling
US5745011A (en) 1996-06-05 1998-04-28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Data recovery phase locked loop
US5859881A (en) 1996-06-07 1999-01-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daptive filte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mpensate for a frequency difference between two clock sources
US5742798A (en) 1996-08-09 1998-04-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pensation of chip to chip clock skew
US6005895A (en) 1996-12-20 1999-12-21 Rambu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ltilevel signaling
US6125157A (en) 1997-02-06 2000-09-26 Rambus, Inc. Delay-locked loop circuitry for clock delay adjustment
US6413070B1 (en) 1997-04-11 2002-07-02 Cuno Incorporated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reinforced three-zone microporous membrane
US6374375B1 (en) 1997-05-09 2002-04-16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Monitoring line conditions in the data transmission mode
US6026125A (en) 1997-05-16 2000-02-15 Multispectral Solutions, Inc. Waveform adaptive ultra-wideband transmitter
AU8684098A (en) 1997-07-31 1999-02-22 Sapphire Communications, Inc. Means and method for a synchronous network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442644B1 (en) 1997-08-11 2002-08-27 Advanced Memory International, Inc. Memory system having synchronous-link DRAM (SLDRAM) devices and controller
ATE232317T1 (de) 1997-10-10 2003-02-15 Rambus Inc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usfallsicheren resynchronisation mit minimaler latenzzeit
CN1251682A (zh) * 1997-11-29 2000-04-26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利用内容表(toc)机制以及利用通过包含最高级toc目录的根目录的基于文件的存取机制来存储以声频为中心的信息的一种方法和装置,和包含这种信息的单一存储媒体
US6334093B1 (en) 1997-12-24 2001-12-25 Edward S. Mor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conomical drift compensation in high resolution difference measurements and exemplary low cost, high resolution differential digital thermometer
US6047346A (en) 1998-02-02 2000-04-04 Rambus Inc. System for adjusting slew rate on an output of a drive circuit by enabling a plurality of pre-drivers and a plurality of output drivers
US6154821A (en) 1998-03-10 2000-11-28 Rambu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lizing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by levelizing a read domain
US6163570A (en) 1998-05-11 2000-12-19 Conexant System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verifying transmit power levels in a signal point limited transmission system
US7035607B2 (en) 1998-05-29 2006-04-25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n adjustable reference signal to RF circuitry
US6181166B1 (en) * 1998-06-19 2001-01-30 Intel Corporation Tristate driv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 interconnects
US6243776B1 (en) * 1998-07-13 2001-06-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lectable differential or single-ended mode bus
JP2000035831A (ja) 1998-07-21 2000-02-02 Nec Corp 可変閾値電圧トランジスタを用いた低スキュークロックツリー回路
US6510503B2 (en) 1998-07-27 2003-01-21 Mosaid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 High bandwidth memory interface
US6282210B1 (en) 1998-08-12 2001-08-28 Staktek Group L.P. Clock driver with instantaneously selectable phase and method for use in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175101B1 (en) 1998-09-24 2001-01-16 Nordson Corporation Thermoplastic material melting unit having high throughput and heating capacity
US6496911B1 (en) 1998-10-02 2002-12-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memory bus tuning and methods therefor
US6173345B1 (en) 1998-11-03 2001-01-09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evelizing transfer delays for a channel of devices such as memory devices in a memory subsystem
JP2000148656A (ja) 1998-11-09 2000-05-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メモリシステム
US20030040854A1 (en) * 1998-12-31 2003-02-27 Rendahl Craig S. Data processing and validation
US6421389B1 (en) 1999-07-16 2002-07-16 Time Domain Corporation Baseband signal converter for a wideband impulse radio receiver
US6463392B1 (en) 1999-08-16 2002-10-08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 sampling time in a logic analyzer
KR100326939B1 (ko) 1999-09-02 2002-03-13 윤덕용 고속 열 사이클이 가능한 메모리의 파이프라인 구조
US6418070B1 (en) 1999-09-02 2002-07-09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mory device tester and method for testing reduced power states
KR100308791B1 (ko) 1999-09-07 2001-11-05 윤종용 반도체 장치의 프로그래머블 임피던스 콘트롤 출력회로 및 프로그래머블 임피던스 콘트롤 방법
US6603818B1 (en) 1999-09-23 2003-08-05 Lockheed Martin Energy Research Corporation Pulse transmission transceiver architecture for low power communications
US6643787B1 (en) * 1999-10-19 2003-11-04 Rambus Inc. Bus system optimization
US6396329B1 (en) 1999-10-19 2002-05-28 Rambu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high speed signals with low latency
US6321282B1 (en) 1999-10-19 2001-11-20 Rambu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opography dependent signaling
US6457089B1 (en) * 1999-10-21 2002-09-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icroprocessor bus structure
US6456221B2 (en) 1999-10-28 2002-09-24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detection in ultra wide-band communications
US6560716B1 (en) 1999-11-10 2003-05-06 Lsi Logic Corporation System for measuring delay of digital signal using clock generator and delay unit wherein a set of digital elements of clock generator identical to a set of digital elements of delay unit
US6662305B1 (en) 1999-11-23 2003-12-09 Intel Corporation Fast re-synchronization of independent domain clocks after powerdown to enable fast system start-up
US6657468B1 (en) 1999-12-20 2003-12-02 Rambu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dge rates of digital signals
US6810087B2 (en) 2000-01-04 2004-10-2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Ultra-wideb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693918B1 (en) 2000-04-28 2004-02-17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Elastic buffers for serdes word alignment and rate matching between time domains
US6606041B1 (en) 2000-05-10 2003-08-12 Micron Technology, Inc. Predictive timing calibration for memory devices
US6889357B1 (en) 2000-05-10 2005-05-03 Micron Technology, Inc. Timing calibration pattern for SLDRAM
US6434081B1 (en) 2000-05-12 2002-08-13 Micron Technology, Inc. Calibration technique for memory devices
US6369652B1 (en) 2000-05-15 2002-04-09 Rambus Inc. Differential amplifiers with current and resistance compensation elements for balanced output
JP2004501554A (ja) 2000-05-22 2004-01-15 アクイド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タイミング不確定性を自動補償するためのタイミング制御手段
US6535043B2 (en) * 2000-05-26 2003-03-18 Lattice Semiconductor Corp Clock signal selection system, method of generating a clock signal and programmable clock manager including same
US6760856B1 (en) 2000-07-17 2004-07-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ogrammable compensated delay for DDR SDRAM interface using programmable delay loop for reference calibration
JP2002040108A (ja) 2000-07-27 2002-02-06 Advantest Corp 半導体デバイス試験装置のタイミング校正方法・半導体デバイス試験装置
DE10037477A1 (de) * 2000-08-01 2002-02-14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Kalibrieren einer Schnittstelle für mehrkanalige synchronisierte Datenübertragung
US6587804B1 (en) 2000-08-14 2003-07-01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improved data path calibration for memory devices
US6469555B1 (en) 2000-08-18 2002-10-22 Rambu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multiple clock signals from a single loop circuit
US6691214B1 (en) 2000-08-29 2004-02-10 Micron Technology, Inc. DDR II write data capture calibration
DE10047342A1 (de) 2000-09-25 2002-05-08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Ausgleich von Kanalqualitätsunterschieden in einem WDM-System
US6448815B1 (en) 2000-10-30 2002-09-10 Api Networks, Inc. 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receiver/transmitter and calibration method thereof
KR100391148B1 (ko) 2000-11-02 2003-07-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로그래머블 임피던스 제어회로 및 방법
US6735709B1 (en) 2000-11-09 2004-05-11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timing calibration using slower data rate pattern
US6493836B2 (en) 2000-11-30 2002-12-10 Compaq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Group,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and using memory calibrations to reduce memory errors in high speed memory devices
US6484232B2 (en) 2000-11-30 2002-11-19 Compaq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Group, L.P. Adaptive calibration technique for high speed memory devices
US6675117B2 (en) 2000-12-12 2004-01-06 Teradyne, Inc. Calibrating single ended channels for differential performance
US6725304B2 (en) * 2000-12-19 2004-04-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circuit modules
US6510392B2 (en) 2000-12-28 2003-01-21 Honeywell Advanced Circuits, Inc. In-situ test for embedded passives
US6606576B2 (en) 2001-01-19 2003-08-1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eal-time channel calibratio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US7196979B2 (en) * 2001-01-25 2007-03-27 Dphi Acquisitions, Inc. Calibration storage methods for a digital focus and tracking servo system with calibration
US6996165B2 (en) * 2001-01-26 2006-02-07 U.S. Monolithics, L.L.C. Single oscillator transceiver frequency plan
US6873939B1 (en) * 2001-02-02 2005-03-29 Rambu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and calibrating a signaling system
US20020149824A1 (en) 2001-02-27 2002-10-17 Yves Beaulieu Synchronization of an optical pulse stream with an electrical signal
US6763444B2 (en) 2001-05-08 2004-07-13 Micron Technology, Inc. Read/write timing calibration of a memory array using a row or a redundant row
US6504779B2 (en) 2001-05-14 2003-01-0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Resistive cross point memory with on-chip sense amplifier calib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629225B2 (en) 2001-05-31 2003-09-30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calibration of multiple memory modules within a memory channel
US6717992B2 (en) 2001-06-13 2004-04-06 Time Domai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 plurality of time spaced signals
GB2377103A (en) * 2001-06-27 2002-12-31 Nokia Corp Tuning a station
US6842816B1 (en) * 2001-07-31 2005-01-11 Network Elements, Inc. Configurable glueless microprocessor interface
US6907062B2 (en) 2001-08-06 2005-06-14 Broadcom Corporation PRBS generator selection in modem communication
US7099424B1 (en) * 2001-08-28 2006-08-29 Rambus Inc. Clock data recovery with selectable phase control
US7227852B2 (en) 2001-09-21 2007-06-05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wireless reception method,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US6922789B2 (en) 2001-09-21 2005-07-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alibrating a source-synchronous pipelined self-timed bus interface
US6871248B2 (en) * 2001-09-29 2005-03-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sochronous transactions for interconnect busses of a computer system
DE60214506T2 (de) 2001-10-09 2007-05-16 Asml Masktools B.V. Methode zur Kalibrierung und Optimierung einer 2-dimensionalen Modellierung von Mustern
US6920540B2 (en) 2001-10-22 2005-07-19 Rambus Inc. Timing calib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memory device signaling system
US7227891B2 (en) 2001-11-05 2007-06-05 Agere Systems Inc. Transceiver employing training-while-working mode
KR100454126B1 (ko) 2002-01-15 2004-10-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분리된 클록 라인을 구비한 정보 처리 시스템
US6911874B2 (en) 2002-02-04 2005-06-28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Ultra-wideband impulse generation and modulation circuit
US7162731B2 (en) 2002-02-07 2007-01-09 Advent Networks, Inc. Radio frequency characterization of cable plant and corresponding calibration of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mmunicating via the cable plant
US6639957B2 (en) 2002-02-14 2003-10-28 Itron,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ibrating an oscillator circuit using a network based time reference
US6968416B2 (en) * 2002-02-15 2005-11-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for processing transaction requests during a pendency of a delayed read request in a system including a bus, a target device and devices capable of accessing the target device over the bus
US7313127B2 (en) 2002-04-19 2007-12-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ing a radio telemetry system by way of transmitted-reference, delay-hopped ultra-wideband pilot signal
US7099422B2 (en) 2002-04-19 2006-08-2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nchronization of ultra-wideband communications using a transmitted-reference preamble
US7073022B2 (en) * 2002-05-23 2006-07-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rial interface for a data storage array
US7148699B1 (en) * 2002-06-24 2006-12-12 Rambus Inc. Technique for calibrating electronic devices
US7221911B2 (en) 2002-08-16 2007-05-22 Wisair Ltd. Multi-band ultra-wide b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7003605B2 (en) * 2002-09-12 2006-02-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 improved differential form of transitional coding
US7082153B2 (en) 2002-09-23 2006-07-2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Variable spacing 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 for ultra-wideband communication links
DE10245536B4 (de) 2002-09-30 2005-02-0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Kalibrieren von Halbleitereinrichtungen mittels einer gemeinsamen Kalibrierreferenz
US6885959B2 (en) 2002-10-29 2005-04-26 Intel Corporatio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DRAM pullup Ron to pulldown Ron
US7027589B2 (en) * 2002-11-27 2006-04-1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ingle-ended loop test circuitry in a central office DSL modem
US6832177B2 (en) 2002-12-27 2004-12-14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of addressing individual memory devices on a memory module
DE10308027A1 (de) 2003-02-24 2004-09-09 Brinkhus, Hartmut B., Dr. Schnittstellenschaltkreis für Prozeßankopplungen
US7119549B2 (en) * 2003-02-25 2006-10-10 Rambus Inc. Output calibrator with dynamic precision
US7046166B2 (en) 2003-04-29 2006-05-16 Rockwell Scientific Licensing, Llc Modular wireless integrated network sensor (WINS) node with a dual bus architecture
US6996032B2 (en) 2003-07-28 2006-02-07 Credence Systems Corporation BIST circuit for measuring path delay in an IC
US7072355B2 (en) * 2003-08-21 2006-07-04 Rambus, Inc. Periodic interface calibration for high speed communication
US20050071707A1 (en) 2003-09-30 2005-03-31 Hampel Craig E.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bi-modal data strobe
DE10349381B4 (de) * 2003-10-21 2005-08-25 Groz-Beckert Kg Webschaft mit neuartigem Eckverbinder
US6980020B2 (en) * 2003-12-19 2005-12-27 Rambus Inc. Calibration methods and circuits for optimized on-die termination
US7031221B2 (en) 2003-12-30 2006-04-18 Intel Corporation Fixed phase clock and strobe signals in daisy chained chips
US7400670B2 (en) 2004-01-28 2008-07-15 Rambus, Inc. Periodic calibration for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y drift tracking
US7095789B2 (en) 2004-01-28 2006-08-22 Rambus, Inc. Communication channel calibration for drift conditions
US6961862B2 (en) 2004-03-17 2005-11-01 Rambus, Inc. Drift tracking feedback for communication channels
US7529329B2 (en) * 2004-08-10 2009-05-05 Applied Micro Circuits Corporation Circuit for adaptive sampling edge position control and a method therefor
JP4205741B2 (ja) * 2006-08-21 2009-01-07 エルピーダメモリ株式会社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回路を有する半導体装置及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US8130858B1 (en) 2007-05-30 2012-03-06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transmit diversity in OFDM systems
KR100879783B1 (ko) * 2007-06-26 2009-01-22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온 다이 터미네이션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반도체메모리장치
US8605543B2 (en) * 2007-09-21 2013-12-10 Fairfield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the timing function in a nodal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unit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5187B (zh) * 2012-03-21 2017-10-03 戴尔产品有限公司 独立于存储器控制器的存储备份
CN109076036A (zh) * 2016-06-24 2018-12-21 超威半导体公司 使用复制通道的信道训练
CN109076036B (zh) * 2016-06-24 2022-01-28 超威半导体公司 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US11805026B2 (en) 2016-06-24 2023-10-31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Channel training using a replica lane
CN115910142A (zh) * 2023-03-03 2023-04-04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阻校准电路、电阻校准方法和存储器
CN115910142B (zh) * 2023-03-03 2023-05-05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阻校准电路、电阻校准方法和存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56325A1 (en) 2015-09-10
US7400671B2 (en) 2008-07-15
TW200601718A (en) 2006-01-01
US20070230549A1 (en) 2007-10-04
US20140133536A1 (en) 2014-05-15
US20190349097A1 (en) 2019-11-14
EP1733480A2 (en) 2006-12-20
EP1733480A4 (en) 2008-01-16
US20210091862A1 (en) 2021-03-25
US20230388028A1 (en) 2023-11-30
US10320496B2 (en) 2019-06-11
US20090034669A1 (en) 2009-02-05
US10523344B2 (en) 2019-12-31
US11664907B2 (en) 2023-05-30
US10819447B2 (en) 2020-10-27
US9667359B2 (en) 2017-05-30
TWI379527B (en) 2012-12-11
US20220278759A1 (en) 2022-09-01
US20120236917A1 (en) 2012-09-20
US20200195357A1 (en) 2020-06-18
US20170317768A1 (en) 2017-11-02
EP1733480B1 (en) 2012-03-14
US20150063433A1 (en) 2015-03-05
US7400670B2 (en) 2008-07-15
WO2005072299A2 (en) 2005-08-11
US8644419B2 (en) 2014-02-04
US11258522B2 (en) 2022-02-22
US8165187B2 (en) 2012-04-24
US8929424B2 (en) 2015-01-06
WO2005072299A3 (en) 2006-11-02
US9160466B2 (en) 2015-10-13
US20050163202A1 (en) 2005-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9297A (zh) 通过漂移跟踪对通信通道的定期校准
US11552748B2 (en) Communication channel calibration for drift conditions
US10503201B2 (en) Drift tracking feedback for communication channels
US10305674B2 (en) Communication channel calibration for drift condi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