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6176A - 车辆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6176A
CN101096176A CNA2007101273010A CN200710127301A CN101096176A CN 101096176 A CN101096176 A CN 101096176A CN A2007101273010 A CNA2007101273010 A CN A2007101273010A CN 200710127301 A CN200710127301 A CN 200710127301A CN 101096176 A CN101096176 A CN 1010961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shield
door
sidepiece
form product
connecting b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273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6176B (zh
Inventor
木下有司
田浦照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no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no Moto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755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3674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ino Motors Ltd filed Critical Hino Motor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96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6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96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61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使门挡风雨条与侧模制件形成接触以限制灰尘等侵入前柱与侧门之间的间隙内的车辆前部结构。前柱(17)设置在风挡玻璃(13)的侧部与侧门(14)的前部之间,由树脂制成的上模制件装配在风挡玻璃(13)的上部。另外,由树脂制成的侧模制件(28)装配在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并且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的内表面接合在前柱(17)上。此外,沿侧门(14)的前部设置门挡风雨条(31),并且该挡风雨条(31)被构造成与侧模制件(28)形成接触。

Description

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例如卡车、客车、公共汽车等车辆中前柱设置的风挡玻璃侧部与侧门前部之间的前角部分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其中沿风挡玻璃的侧部和侧面玻璃的前部延伸的前角元件设置在风挡玻璃的侧部与侧面玻璃的前部之间,并且当由落座在车辆驾驶员座位上的驾驶员观察时,前角元件的宽度是40mm至58mm(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车辆的前部结构中,前角元件包括前柱、门构架、玻璃构架和玻璃导槽,并且通过将柱内板的两个侧部以及柱外板的两个侧部结合在一起而使前柱形成为筒形。柱内板具有沿落座在卡车驾驶员座位上的驾驶员的视线方向设置的柱内主体、在柱内主体的前部与柱内主体一体形成的第一前凸缘、以及在柱内主体的后部与柱内主体一体形成的第一后凸缘。而且,柱外板具有基本上与门构架前面相向设置的柱外主体、在柱外主体的前部与柱外主体一体形成的第二前凸缘、以及在柱外主体的后部与柱外主体一体形成的第二后凸缘。通过将第一前凸缘的柱外表面与第二前凸缘的柱内表面结合在一起而形成前重叠部分。同时,粘结剂填充在前重叠部分与风挡玻璃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并且通过采用该粘结剂使风挡玻璃的侧部安装在前柱上。而且,模制件装配在玻璃的外周部分内以提高风挡玻璃外周部分的外观。
在以上构造的车辆前部结构中,当由落座在车辆驾驶员座位上的驾驶员观察时,前角元件的宽度是40mm至58mm。因此,例如当车辆驾驶员两眼集中注视在车辆前部斜右外侧的目标以在交叉点向右转动时,靠近他的相对较窄的前角元件由于视差而看上去模糊,并且前角元件之外的目标不会受到前角元件的阻碍,由此驾驶员可以从车辆前部到右侧看到连续的视野。因而,车辆的驾驶员不必向右或向左移动其上体以在视觉上检查前角元件之外的目标,由此驾驶员仅通过只移动他的头在前角元件的方向上正视就可以确定地在视觉上检查车辆外部的目标。
专利文献1
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6-96270(权利要求1,[0007]段、[0008]段、[0011]段-[0013]段)。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的专利文献1所示的车辆前部结构中,上模制件装配在风挡玻璃的上部,侧模制件装配在风挡玻璃的侧部,并且防止灰尘、雨水等进入前柱与门构架之间的间隙中的挡风雨条连接在后重叠部分。由于该挡风雨条深深设置在前柱与门构架之间的间隙中,也就是在前柱与门构架之间靠近驾驶室一侧,因此灰尘、雨水等很容易通过侧模制件与门构架之间的间隙进入前柱与门构架之间的间隙内,由于该间隙前柱与门构架的暴露表面很容易变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中使门挡风雨条与侧模制件形成接触,从而可以防止灰尘等进入前柱与侧门之间的间隙内。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中以预定角设定侧模制件的侧连接部分的外表面,从而可以降低行驶过程中的风隙噪声并在侧门的打开和关闭时防止侧门与侧连接部分干涉。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中通过采用门挡风雨条的主密封部分和辅助密封部分的双重结构密封前柱与侧门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灰尘等进入驾驶室内。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中采用延长件形成侧模制件的上端与顶盖元件的侧表面之间的光滑连接,从而可以改善侧门打开时侧模制件上端的外观。
本发明的第五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中门挡风雨条的密封线从侧模制件延续到作为车体表面的顶盖元件侧表面,从而可以确保密封线并提高其密封性能。
本发明的第六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中使延长件易于在易变形部分弯曲,从而可以便于使顶盖元件仿形于侧表面。
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对车辆前部结构的改进,如图1-3所示,其中前柱17设置在风挡玻璃13的侧部与侧门14的前部之间,由树脂制成的上模制件29装配在风挡玻璃13的上部13c,由树脂制成的侧模制件28装配在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并且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的内表面接合在前柱17上。
其特征构造在于沿侧门14的前部设置门挡风雨条31,并且该门挡风雨条31被构造成与侧模制件28形成接触。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中,门挡风雨条31与侧模制件28形成接触。因此,已经侵入侧模制件28与侧门14之间的间隙内的灰尘等受到门挡风雨条31的阻挡并且不会侵入前柱17与侧门14之间的间隙内。而且,由于门挡风雨条31与树脂制成的侧模制件28形成接触,因此接触面的精度与在接触钢板情况下的精度相比得到提高,其粘附力变得合适并且密封性能得到改善。
同时,优选地是侧模制件28具有封盖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的外表面的侧外部分28a、封盖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的内表面的侧内部分28b、以及封盖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的端面的侧连接部分28c,并且门挡风雨条31被构造成与侧模制件28的侧连接部分28c形成接触。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与技术方案2相关并在图1和2中进一步示出,其中由侧连接部分28c在侧连接部分28c横截面上的轮廓线以及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水平线所成的角θ1被设定为小于由平行于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的外表面的直线与该水平线所成的角θ0
在技术方案3的结构中,由于侧连接部分28c在侧连接部分28c横截面上的轮廓线被设定为预定角,也就是说,侧模制件28的侧部28c的外表面被设定为预定角,因此侧模制件28与侧门14之间的间隙变得更小。
技术方案4的发明与技术方案1相关并在图1和2中进一步示出,其中门挡风雨条31具有与侧模制件28形成接触的主密封部分31b以及与前柱17形成接触的辅助密封部分31c。
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中,由于前柱17与侧门14之间的间隙采用门挡风雨条31的主密封部分31b以及辅助密封部分31c的双重结构得到密封,因此可以可靠防止灰尘等侵入驾驶室。
技术方案5的发明与技术方案2相关并在图5和7中进一步示出,其中顶盖元件32接合在前柱17的上端,在侧模制件28的侧连接部分28c的上端设置沿顶盖元件32的侧表面32a的延长件28g,并且延长件28g被形成为使得侧连接部分28c的上端与顶盖元件的侧表面32a光滑相连。
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中,由于侧模制件28的上端与顶盖元件32的侧表面32a通过延长件28g光滑相连,因此可以在侧门打开时改善侧模制件的上端的外观,可以确保门挡风雨条的密封线,并且改善其密封性能。
技术方案6的发明与技术方案5相关并在图1,5和6中进一步示出,其中设置用于使延长件28g具有柔韧性的易变形部分28h。
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中,由于易变形部分28h设置在延长件28g上,因此延长件28g易于弯曲从而很容易对顶盖元件32的侧表面进行仿形。而且,由于门挡风雨条31与侧模制件28形成接触,因此侵入侧模制件28与侧门14之间的间隙内的灰尘等受到门挡风雨条31的阻挡,并且不会侵入前柱17与侧门14之间的间隙内。
在本发明中,沿侧门的前部设置门挡风雨条,并且该门挡风雨条被构造成与侧模制件形成接触。因此,已经侵入侧模制件与门构架之间的间隙内的灰尘等不会侵入前柱与门构架之间的间隙内,而是由门挡风雨条阻挡。因而,前柱和门构架的暴露表面几乎不会变脏。而且,由于门挡风雨条与树脂制成的侧模制件形成接触,因此其粘附力变得合适并且密封性能得到改善。
同时,如果由侧连接部分在侧连接部分横截面上的轮廓线与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水平线所成的角被设定为小于由平行于风挡玻璃侧部的外表面的直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则侧模制件与侧门之间的间隙会变得更小。因而,可以降低行驶过程中的风隙噪声,并且可以防止侧门打开/关闭时侧门与侧连接部分的干涉。
而且,门挡风雨条的主密封部分与侧模制件形成接触并且辅助密封部分与前柱形成接触,前柱与侧门之间的间隙可以通过主密封部分和辅助密封部分得到双重密封。其结果,可以可靠防止灰尘等侵入驾驶室内。
此外,如果顶盖元件接合在前柱的上端并且在侧模制件的上端设置沿顶盖元件侧表面的延长件,则侧模制件的上端可以通过延长件与顶盖元件的侧表面光滑相连。因而,可以改善侧门打开时侧模制件的上端的外观。
此外,如果在延长件上设置易变形部分,则延长件很容易弯曲,使得延长件可以很容易地对顶盖元件的侧表面进行仿形。其结果,可以进一步改善门挡风雨条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图8的A-A剖视图,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结构;
图2是图8的B-B剖视图;
图3是包括上模制件和风挡玻璃的驾驶室前面的上部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基本部件的剖视图,表示侧模制件即将装配在风挡玻璃的侧部之前的状态;
图5是包括前柱、模制件和风挡玻璃的基本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基本部件的透视图,表示外周部分装配模制件的风挡玻璃组装在前柱上的状态;
图7是基本部件的透视图,表示从后面观察模制件的状态;以及
图8是包括侧门、模制件和风挡玻璃的卡车的基本部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基于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如图8所示,驾驶员落座的驾驶员座位设置在卡车10的驾驶室11的右侧,并且驾驶室11前面上的前开口11a由透明的风挡玻璃13封闭。而且,驾驶员通过其上/下车的侧开口11b设置在驾驶室11的驾驶员座位一侧的侧面上,并且该侧开口11b由能够保持打开的侧门14封闭(图1,2和8)。前柱17设置在风挡玻璃13的侧部与侧门14的前部之间,沿玻璃13的侧部和门14的前部延伸。例如通过将柱内板21的两个侧部与柱外板22的两个侧部接合在一起而将前柱17形成为基本上在垂直方向延伸的筒形。这样,前柱17的横截面被形成为闭合截面。在该实施方式中,将描述驾驶员座位一侧的侧门和前柱,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乘客座位一侧的侧门和前柱。而且,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驾驶员座位设置在左侧的车辆例如卡车上。
柱内板21包括沿落座在卡车10的驾驶员座位上的驾驶员视线方向设置的柱内主体21a、在柱内主体21a的前部与柱内主体21a一体形成的前内凸缘21b、以及在柱内主体21a的后部与该柱内主体21a一体形成的后内凸缘21c(图1和2)。前内凸缘21b设置在驾驶室11内与风挡玻璃13的内表面成预定间隙,并且基本上平行于风挡玻璃13的内表面向风挡玻璃13的侧部延伸。也就是说,其设置成在接近侧门14的门构架14c的方向上延伸。而且,后内凸缘21c设置在驾驶室11内与门构架14c的内表面成预定间隙,并基本上平行于门构架14c的内表面向后延伸。
柱外板22包括基本上与门构架14c的前面相向设置的柱外主体22a、在柱外主体22a的前部与该柱外主体22a一体形成的前外凸缘22b、以及在柱外主体22a的后部与该柱外主体22a一体形成的后外凸缘22c。前外凸缘22b设置在驾驶室11内与风挡玻璃13的内表面成预定间隙,基本上平行于风挡玻璃13的内表面延伸,并且处于与风挡玻璃13的侧部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说,其设置成在远离门构架14c的方向上延伸。后外凸缘22c设置在驾驶室11内与门构架14c的内表面成预定间隙,并基本上平行于门构架14c的内表面向后延伸。
通过将前内凸缘21b的柱外表面与前外凸缘22b的柱内表面接合在一起形成前重叠部分23,通过将后内凸缘21c的柱内表面与后外凸缘22c的柱内表面接合在一起形成后重叠部分24(图1和2)。前重叠部分23沿风挡玻璃13的侧部的内表面设置。因而,前柱17被构造成由风挡玻璃13封盖。而且,通过在风挡玻璃13的外周部分的内表面上的陶瓷涂层形成具有预定宽度的盲膜片13a(图1-3),并且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的内表面通过玻璃用粘结剂26接合在前重叠部分23的柱外表面上。这样,由于风挡玻璃13的粘附表面被制成具有前内凸缘21b和前外凸缘22b的双重结构,因此可以提高玻璃13的粘附表面的刚度,并且由于在从前部观察卡车时玻璃用粘结剂26和前柱17由盲膜片13a遮挡,因此无法通过视觉认出它们。
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上模制件29装配在风挡玻璃13的上部13c上,并且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侧模制件28装配在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上(图1和3-6)。上模制件29的端部(图5中的左端部分)与侧模制件28的上端部分相连并结合成一体。优选地是在上模制件29和侧模制件28上沿纵向具有相同横截面形状的部分通过挤压软合成树脂或橡胶而形成。同时优选地是,在上模制件29和侧模制件28上截面形状改变的部分、也就是上模制件29和侧模制件28之间的连接部分通过软合成树脂或橡胶的注塑而形成。如图4-7所示,侧模制件28具有封盖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的外表面的侧外部分28a、封盖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的内表面的侧内部分28b、以及连接侧外部分28a和侧内部分28b并封盖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的端面的侧连接部分28c。如图1所示,由侧连接部分28c在侧连接部分28c横截面上的轮廓线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水平线所成的角θ1被设定为小于由平行于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的外表面的直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θ0。如果角θ1不小于角θ0,则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是在侧门14打开/关闭时门构架14c与侧连接部分28c干涉,并且增大了行驶过程中的风隙噪声。
在侧连接部分28c的上端,设置沿顶盖元件32的侧表面32a的延长件28g(图5和6)。该延长件28g被形成为使侧连接部分28c的上端与顶盖元件32的侧表面32a光滑相连。优选地是该延长件28g利用与侧连接部分28c相同的材料与侧连接部分28c一体形成。而且,设置易变形部分28h以使延长件28g具有柔韧性。该易变形部分28h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设置在上模制件29的侧部与延长件28g的前部之间的切口部分。而且,通过切割侧内部分28b而在侧模制件28的上端形成排水孔28d(图2和5-7)。遮蔽部分28e从构成排水孔28d侧部的侧连接部分28c的后部向延长件28g的后部突出设置。优选地是该遮蔽部分28e利用与侧连接部分28c和延长件28g相同的材料与侧连接部分28c和延长件28g一体形成。而且,遮蔽部分28e被设置成向侧门14突出。因而,遮蔽部分28e被构造成阻碍从车辆外侧对排水孔28d的视觉识别。
在侧内部分28b,与前柱17形成接触的中空形部分28f沿侧内部分28b的纵向设置(图1,2和4-7)。优选地是该中空形部分28f利用与侧内部分28b相同的材料与侧内部分28b一体形成。而且,中空形部分28f被形成为在模制的时候具有基本上J字形的横截面(图4),并被构造成使得当其与前柱17形成接触时所述横截面弹性变形成基本上平环形状(图1和6),优选被形成为具有相对较小的厚度例如0.5mm至2mm。通过使中空形部分28f与前柱17形成接触,可以封闭侧模制件28与前柱17之间的间隙。
另一方面,如图3,5和6所示,前柱17的上端与顶盖元件32相连,并且在顶盖元件32的前部设置沿风挡玻璃13的上部的上重叠部分36。具体地说,顶盖元件32具有顶盖外板33和顶盖内板34。在顶盖外板33的前部设置顶盖外凸缘33a,而在顶盖内板34的前部设置顶盖内凸缘34a,并且凸缘33a和34a相互接合以构成上重叠部分36。在上重叠部分36的外表面上,通过玻璃用粘合剂26接合风挡玻璃13的上部13c的内表面(图3)。这样,玻璃用粘结剂26和上重叠部分36通过盲膜片13a遮挡,而无法从卡车前部得到视觉识别。同时,装配在风挡玻璃13的上部13c上的上模制件29具有封盖风挡玻璃13的上部13c的外表面的上外部分29a、封盖风挡玻璃13的上部13c的内表面的上内部分29b、使上外部分29a和上内部分29b相互连接并封盖风挡玻璃13的上部13c的端面的上连接部分29c、以及沿上外部分29a与上连接部分29c之间的连接部分设置并具有与顶盖外板33的外表面形成接触的上端的上盖部分29d。通过该上盖部分29d,可以封盖顶盖外板33的阶梯部分33b与风挡玻璃13的上部之间的间隙。而且,前柱17的下端与车颈元件(未示出)相连,并且在车颈元件的上部设置沿风挡玻璃13的下部的下凸缘(未示出)。
另一方面,侧门14包括门主体14a、设置在该门主体14a的上面上并基本上呈倒U字形以形成门窗14b的门构架14c、以及封闭能够保持打开的门窗14b的透明侧玻璃14d(图1,2和8)。侧玻璃14d的前部由玻璃导槽14f环绕,并且玻璃导槽14f与玻璃构架14e相连以保持和引导侧玻璃14d(图1和2)。而且,通过将门内板14g与门外板14h接合在一起形成门构架14c。玻璃构架14e插入连接在门构架14c上,并且,在该门构架14c与风挡玻璃13的右侧部之间,前柱17沿风挡玻璃13的右侧部和侧玻璃14d的前部设置。在侧门14的前部、也就是在门内板14g上,设置与前柱17和侧模制件28形成接触的门挡风雨条31。该门挡风雨条31包括安装在门内板14g的前表面上的挡风雨条主体31a、与该挡风雨条主体31a一体设置并基本上呈与侧模制件28形成接触的波片形的主密封部分31b、以及与挡风雨条主体31a一体设置并与前柱17形成接触的筒形辅助密封部分31c。图1和2中的附图标记37是沿柱内主体21a的柱外表面设置的柱覆盖层,并且图3中的附图标记38是封盖上重叠部分暴露在驾驶室中的表面的顶盖覆盖层。图3中的附图标记39是封盖顶盖内板暴露在驾驶室中的表面的顶盖饰件。
将对以上构造的卡车10的前部结构的动作进行描述。
由于门挡风雨条31的主密封部分31b与侧模制件28的侧连接部分28c形成接触,因此侵入侧模制件28与门构架14c之间的间隙内的灰尘等受到门挡风雨条31的主密封部分31b的阻挡而不会侵入前柱17与门构架14c之间的间隙内。因而,前柱17和门构架14c的暴露表面几乎不会变脏。而且,由于门挡风雨条31与合成树脂制成的侧模制件28的侧连接部分28c形成接触,因此如果至少只有侧连接部分28c的表面光滑,则粘附力就会变得合适,并且可以改善密封性能。而且,由于前柱17与门构架14c之间的间隙不仅由门挡风雨条31的主密封部分31b而且由辅助密封部分31c双重密封,因此可以可靠防止灰尘等侵入驾驶室11内。而且,由于侧连接部分28c在侧连接部分28c横截面上的轮廓线被设定为成预定角,也就是成预定角θ1(图1),因此侧连接部分28c与门构架14c之间的间隙变得更小。其结果,可以降低行驶过程中的风隙噪声,并防止侧门14打开/关闭时门构架14c与门连接部分28c的干涉。
另一方面,由于作为门挡风雨条31的主密封部分31b的密封表面的侧模制件28的侧连接部分28c的上端与顶盖元件32的侧表面32a通过延长件28g光滑连接(图6),因此可以改善侧门14打开时侧模制件28上端的外观,并且由于门挡风雨条的密封线连续,因此还可以改善门挡风雨条31的密封性能。同时,利用侧模制件的延长件28g封盖上模制件29的上连接部分29c与顶盖外板33的阶梯部分33b可以改善外观和密封性能。而且,由于在上模制件29的侧部与延长件28g的前部之间设置切口28h,因此延长件28g易于弯曲。其结果,由于延长件28g可以很容易地对顶盖元件32的侧表面32a仿形,因此进一步改善了门挡风雨条31的密封性能。
如果洗车所用的高压水等被引入风挡玻璃13的侧部与侧门14的前部之间的间隙,则高压水会使门挡风雨条31弹性变形并侵入前柱17与门构架14c之间。然而,由于这种侵入的高压水会受到门挡风雨条31的辅助密封部分31c的阻挡,因此其不会侵入驾驶室11内。即使高压水被引入排水孔28d,高压水也会受到遮蔽部分28e和延长件28g的阻挡而不会侵入排水孔28d内,而是其方向变为在主密封部分31b与辅助密封部分31c之间沿着遮蔽部分28e。因而,高压水不会通过排水孔28d流回到上模制件29与顶盖元件32之间的间隙。而且,即使侧门14打开,排水孔28d也会受到遮蔽部分28e和延长件28g的遮挡。因此可以防止侧门14打开时侧模制件28的外观变差。
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切口作为使延长件具有柔韧性的易变形部分被例举,但易变形部分也可以是设置在上模制件的侧部与延长件的前部之间的薄壁部分。该易变形部分可以设置在延长件的一部分上,而不在延长件的整个长度上,只要其可以使延长件很容易地对顶盖元件的侧表面仿形,并且其还可以设置在延长件的中心,而不在上模制件的侧部与延长件的前部之间。而且,如果易变形部分被形成为薄壁部分,则可以改善侧模制件的外观,并且与切口相比可以提高门挡风雨条的密封性能。

Claims (6)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中前柱(17)设置在风挡玻璃(13)的侧部与侧门(14)的前部之间,由树脂制成的上模制件(29)装配在风挡玻璃(13)的上部(13c),由树脂制成的侧模制件(28)装配在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并且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的内表面接合在前柱(17)上,其中,
沿侧门(14)的前部设置门挡风雨条(31),并且该门挡风雨条(31)被构造成与侧模制件(28)形成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侧模制件(28)具有对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的外表面进行封盖的侧外部分(28a)、对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的内表面进行封盖的侧内部分(28b)、以及对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的端面进行封盖的侧连接部分(28c),并且,门挡风雨条(31)被构造成与侧模制件(28)的侧连接部分(28c)形成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侧连接部分(28c)在侧连接部分(28c)的横截面中的轮廓线以及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水平线形成角(θ1),该角(θ1)被设定为小于由平行于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的外表面的直线以及所述水平线所成的角(θ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门挡风雨条(31)具有与侧模制件(28)形成接触的主密封部分(31b)以及与前柱(17)形成接触的辅助密封部分(31c)。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顶盖元件(32)接合在前柱(17)的上端,在侧模制件(28)的侧连接部分(28c)的上端设置沿着顶盖元件(32)的侧表面(32a)的延长件(28g),并且,延长件(28g)被形成为使得侧连接部分(28c)的上端能够与顶盖元件的侧表面(32a)光滑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用于使延长件(28g)具有柔韧性的易变形部分(28h)。
CN2007101273010A 2006-06-27 2007-06-27 车辆前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961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75967A JP2008006835A (ja) 2006-06-27 2006-06-27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2006175967 2006-06-27
JP2006-175967 2006-06-27
JP2006275525A JP4836741B2 (ja) 2006-10-06 2006-10-06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2006-275525 2006-10-06
JP2006275525 2006-10-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6176A true CN101096176A (zh) 2008-01-02
CN101096176B CN101096176B (zh) 2010-04-14

Family

ID=39010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2730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96176B (zh) 2006-06-27 2007-06-27 车辆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006835A (zh)
CN (1) CN10109617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3261A (zh) * 2012-05-25 2012-09-0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门三角窗装饰件与窗框钣金的搭接结构
CN104512468A (zh) * 2013-10-04 2015-04-1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用于车辆的组件和组装车辆的方法
CN109476346A (zh) * 2016-07-06 2019-03-15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上部构造
CN111344218A (zh) * 2017-11-17 2020-06-26 戈登默里设计有限公司 连接门到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77165B2 (ja) * 2010-05-25 2014-04-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JP5459160B2 (ja) * 2010-09-22 2014-04-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及び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14876A1 (de) * 1982-04-22 1983-11-03 Daimler-Benz Ag, 7000 Stuttgart Wasserfuehrungskanal fuer kraftwagen
GB2170848B (en) * 1984-12-25 1987-10-07 Honda Motor Co Ltd Sealing strip
US6131342A (en) * 1997-08-06 2000-10-1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utomotive door weather strip arrangement
JP3702732B2 (ja) * 1999-12-03 2005-10-05 橋本フォーミング工業株式会社 ウインドウモールディング
JP2002127838A (ja) * 2000-10-24 2002-05-09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自動車用モール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05096696A (ja) * 2003-09-26 2005-04-14 Toyota Motor Corp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ガラス支持構造
JP4721683B2 (ja) * 2004-09-30 2011-07-13 日野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構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3261A (zh) * 2012-05-25 2012-09-0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门三角窗装饰件与窗框钣金的搭接结构
CN102653261B (zh) * 2012-05-25 2015-11-1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门三角窗装饰件与窗框钣金的搭接结构
CN104512468A (zh) * 2013-10-04 2015-04-1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用于车辆的组件和组装车辆的方法
CN109476346A (zh) * 2016-07-06 2019-03-15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上部构造
CN109476346B (zh) * 2016-07-06 2021-04-23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上部构造
CN111344218A (zh) * 2017-11-17 2020-06-26 戈登默里设计有限公司 连接门到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006835A (ja) 2008-01-17
CN101096176B (zh) 2010-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6176B (zh) 车辆前部结构
US8978306B2 (en) Vehicle seal system
CN106256658B (zh) 汽车立柱结构
JP4921258B2 (ja) 自動車用ルーフサイド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US7434870B2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JP3829664B2 (ja) 自動車のルーフサイド部構造
CN101096175A (zh) 车辆前部结构
WO2007018253A1 (ja) 車両用ドアの窓開口構造
JP4836741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7008614B2 (ja) 車両のシール構造
GB2515525A (en) Vehicle window assembly
CN111196137B (zh) 汽车车门用密封件及其制造方法
JP4706549B2 (ja) スライドドア車両のオープニングトリム構造
US6931790B2 (en) Sealing structure including a water receiver for an automobile
JP2010083421A (ja) 自動車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JP4973575B2 (ja) フレームレス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EP3053769B1 (en) Weatherstrip
JP7498631B2 (ja) 自動車ドア用シール材
EP4163137A1 (en) Seal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7132055B2 (ja) 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JP5746094B2 (ja) 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付きドア構造
JP2000043581A (ja) ヒドンサッシ型ウェザストリップ
JP3664982B2 (ja) バックドアのモール取付け構造
KR100873556B1 (ko) 백도어 시일 구조
JP2008285067A (ja) 自動車用ディビジョンバ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