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3469A - 调谐器、数字解调装置、该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数字接收机 - Google Patents

调谐器、数字解调装置、该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数字接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3469A
CN101083469A CNA2007100073074A CN200710007307A CN101083469A CN 101083469 A CN101083469 A CN 101083469A CN A2007100073074 A CNA2007100073074 A CN A2007100073074A CN 200710007307 A CN200710007307 A CN 200710007307A CN 101083469 A CN101083469 A CN 1010834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noise
intensity
unit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073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83469B (zh
Inventor
海木延佳
坂井孝江
夏见昌之
鬼追一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834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34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834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34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8Demodulator circuits; Receiver circuits
    • H04L27/3845Demodulator circuits; Receiver circuits using non - coherent demodulation, i.e. not using a phase synchronous carrier
    • H04L27/3854Demodulator circuits; Receiver circuits using non - coherent demodulation, i.e. not using a phase synchronous carrier using a non - coherent carrier, including systems with baseband correction for phase or frequency offset
    • H04L27/3863Compensation for quadrature error in the received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数字解调装置,包括:由多个电路元件构成的调谐器,用于对信号执行频道选择处理;解调器,用于对从调谐器输出的信号执行解调处理;功率提供单元,用于向各电路元件提供正常功率,并且在第一时间段上向电路元件提供不同于正常功率的测试功率以代替正常功率;测试噪声测量单元,用于测量当功率提供单元在第一时间段上提供测试功率时包含在从调谐器输出的信号中的测试噪声的强度;比较单元,用于将由测试噪声测量单元测得的测试噪声的强度与作为正常功率的更新的基准的噪声基准值相比较;以及功率更新单元,用于根据由比较单元得出的比较结果来更新正常功率的强度。

Description

调谐器、数字解调装置、该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数字接收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谐器、数字解调装置、该装置的控制方法、该装置用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上记录该产品的记录介质及数字接收机。
背景技术
在对通过天线等接收到的信号执行频道选择处理的调谐器中,来自构成调谐器的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包含各种噪声。包含在来自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的噪声包括由在信号被天线等接收时已混合在该信号中的干扰波所引起的的噪声;以及由电路元件的热噪声所引起的噪声。另一方面,向电路元件提供的电功率的变化会引起噪声强度的变化。例如,当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减小时,一般,由干扰波引起的噪声迅速增加。噪声过多的增加引起不能准确地获得包含在接收信号中的信息的不便。因此,当这样的干扰波存在时,必须向电路元件提供比无干扰波存在时更强的电功率才能抑制噪声的强度。
JP-A-2001-292037公开了一种与从便携式移动电话设备发射信号的定时同步地控制对电路元件的电功率提供的技术。当该设备发射信号时,该信号由该设备本身的天线接收。由此,当发射信号时,所发射的信号作为干扰波被混合在接收信号中。根据JP-A-2001-292037的技术,当该设备正在发射信号时,向电路元件提供使由发射信号引起的噪声不会带来不便这样的程度的强度的电功率。相反,当该设备没有发射信号时,向电路元件提供低于当设备正在发射信号时的强度的电功率。从而,能抑制由于干扰波而被混合在来自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的噪声的强度,并且能抑制电路元件的功耗。
然而,由干扰波引起的噪声的强度还取决于干扰波的强度。因此,根据JP-A-2001-292037的控制只有在能估计混合在接收信号中的干扰波的强度是什么程度时才能有效。另一方面,不仅在设备本身发射信号时才发生干扰波混合在接收信号中的情况。例如,由所述设备附近的另一设备发射的信号可能会作为干扰波被混合在接收信号中。即,不可能总是准确地估计所混合的干扰波的强度是什么程度。因此,为了防止由任何干扰波引起的噪声带来不便,必须一直向电路元件提供比当不存在任何干扰波时所需的强度更大的电功率。然而,防止由任何干扰波引起的不便所需的电功率的强度是相当大的。这使得调谐器的功耗增加得太多。
因此,根据接收状况来控制所提供的电功率的强度以便于能在诸如存在干扰波等各种接收状况下接收信号、且使所提供的电功率强度的增加不超过必需的程度是很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谐器、数字解调装置、该装置的控制方法、该装置用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上记录该产品的记录介质及数字接收机,其中所提供的电功率的强度根据接收状况来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调谐器对信号进行频道选择处理。该调谐器包括:多个电路元件;功率提供单元,用于向各电路元件提供正常功率,并在第一时间段上向电路元件提供不同于正常功率的测试功率以代替正常功率;测试噪声测量单元,用于测量当功率提供单元在第一时间段上提供测试功率时包含在从调谐器输出的经过频道选择处理之后的信号中的测试噪声的强度;比较单元,用于将由测试噪声测量单元测得的测试噪声的强度与作为正常功率的更新的基准的噪声基准值相比较;以及功率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更新正常功率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数字解调装置包括:调谐器,它由多个电路元件构成,用于对信号执行频道选择处理;解调器,用于对从调谐器输出的信号执行解调处理;功率提供单元,用于向各电路元件提供正常功率,并且在第一时间段上向电路元件提供不同于正常功率的测试功率以代替正常功率;测试噪声测量单元,用于测量当功率提供单元在第一时间段上提供测试功率时包含在从调谐器输出的信号中的测试噪声的强度;比较单元,用于将由测试噪声测量单元测得的测试噪声的强度与作为正常功率的更新的基准的噪声基准值相比较;以及功率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更新正常功率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数字接收机包括:上述数字解调装置;以及再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来自数字解调装置的接收信号执行再现字符、图像、声音和数据项中的至少一个的处理。
根据本发明,一种向包括由多个电路元件构成的用于执行频道选择处理的调谐器以及用于对从调谐器输出的信号执行解调处理的解调器的数字解调装置提供功率的方法包括:功率提供步骤,用于向各电路元件提供正常功率,并且在第一时间段上向电路元件提供不同于正常功率的测试功率以代替正常功率;测试噪声测量步骤,用于测量当在功率提供步骤中在第一时间段上提供测试功率时包含在从调谐器输出的信号中的测试噪声的强度;比较步骤,用于将在测试噪声测量步骤中测得的测试噪声的强度与作为正常功率的更新的基准的噪声基准值相比较;以及功率更新步骤,用于根据在比较步骤中的比较结果更新正常功率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是用于包括由多个电路元件构成的用于执行频道选择处理的调谐器以及用于对从调谐器输出的信号执行解调处理的解调器的数字解调装置的。所述产品使该数字解调装置执行:功率提供步骤,用于向各电路元件提供正常功率,并且在第一时间段上向电路元件提供不同于正常功率的测试功率以代替正常功率;测试噪声测量步骤,用于测量当在功率提供步骤中在第一时间段上提供测试功率时包含在从调谐器输出的信号中的测试噪声的强度;比较步骤,用于将在测试噪声测量步骤中测得的测试噪声的强度与作为正常功率的更新的基准的噪声基准值相比较;以及功率更新步骤,用于根据比较步骤中的比较结果更新正常功率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在其上记录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和进一步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中显得更全面,在附图中:
图1A是其中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字解调装置的蜂窝电话的概略外视图;
图1B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数字解调装置的概略构造的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应用于由图1的蜂窝电话接收的信号的交织和解交织的表示;
图3A是示出图1B中所示的调谐器的构造的框图;
图3B是示出图3A中所示的功率提供单元的构造的框图;
图4A是用于说明图1B中所示的调谐器中的电路元件中产生的互调畸变的图;
图4B是用于说明图1B中所示的调谐器中的电路元件中产生的交调畸变的图;
图5A示出用于说明当存在振幅相等的两个干扰波时所产生的互调畸变的图;
图5B是用于说明用作指示模拟电路的三阶非线性的指标的IIP3和OIP3的图。
图6A是示出当除干扰噪声以外的其它噪声相对于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几乎不变化时,来自图1B中所示的调谐器中的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与向电路元件提供的电功率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6B是示出电路元件的IIP3与向电路元件提供的电功率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6C是示出当除干扰噪声以外的其它噪声相对于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变化时,来自图1B中所示的调谐器中的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与向电路元件提供的电功率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A是示出图1B中所示的解调器的构造的框图;
图7B是示出图4A中所示的解交织单元的构造的框图;
图7C是示出图4A中所示的解码器的构造的框图;
图8A是当被图7B中所示的时间解交织部分扩散的差错小于用于判断可纠错性的阈值时的时间表;
图8B是当被图7B中所示的时间解交织部分扩散的差错大于用于判断可纠错性的阈值时的时间表;
图8C是示出图7B中所示的时间解交织部分对在两个码元上产生的差错的扩散的时间图;
图9是示出向图1B中所示的调谐器中的电路元件提供的电功率与从该调谐器输出的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之间的关系的时间图;
图10是示出图1B中所示的控制器的构造的框图;
图11A是示出当除干扰波噪声以外的其它噪声相对于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几乎不变化时,由图10的控制器确定的测试功率和临界功率的强度和现有正常功率的强度与来自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关系的图;
图11B是示出当除干扰波噪声以外的其它噪声相对于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变化时,由图10的控制器确定的测试功率和临界功率的强度和现有正常功率的强度与来自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关系的图;
图12是示出直至向电路元件提供的正常功率的强度被更新为止在图1B的数字解调装置中执行的一系列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控制器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14是示出直至向调谐器中的电路元件提供的正常功率的强度被更新为止由图13的控制器执行的一系列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在图14中的流程中调用的噪声改善例程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在图14中的流程中调用的功率减小例程的流程图;
图17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调谐器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17B是示出图17A中所示的功率提供控制单元的构造的框图;
图18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数字解调装置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18B是示出图18A的数字解调装置的变体的框图;
图19是示出图18A中所示的调谐器的构造的框图;
图20是示出图18A中所示的控制器的构造的框图;
图21是示出由图20的控制器执行的一系列步骤的流程图;
图22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调谐器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框图;以及
图22B是示出图22A中所示的设定功率提供控制单元的构造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数字解调装置进行说明。图1A和1B分别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1000和蜂窝电话1000中所包括的数字解调装置1的概略构造。
作为数字接收机的蜂窝电话1000中包括数字解调装置1。由蜂窝电话1000通过其天线接收的信号Sr由数字解调装置1解调。从输出自数字解调装置1的已解调信号中取出关于字符、图像、声音、程序等的数据的信息以再现这些字符、图像、声音、程序等的数据。通过设置在电话1000上的未示出的显示器和未示出的扬声器向蜂窝电话1000的用户提供再现的字符、图像、声音等。注意,可以在除这种蜂窝电话以外的其它数字接收机,例如,数字电视接收机、无线LAN设备或使用无线LAN的个人计算机中采用数字解调装置1。
数字解调装置1中包括:调谐器2、解调器3和控制器4。调谐器2与解调器3电连接。调谐器2还与天线电连接以通过该天线接收信号。调谐器2对接收信号Sr执行频道选择处理;然后将信号Sr转换成中频(IF)信号;然后将IF信号发送至解调器3。解调器3接收从调谐器2发送的IF信号;然后从该IF信号生成已解调信号,例如,所谓的传输流(TS)信号;然后输出该已解调信号。
该数字解调装置是由多个电路元件构成的。在以下说明中,如果不另行说明,则各电路元件可以由各专用于实现独立的功能的一组电路单元构成;或者可以由通用CPU、RAM等以及使CPU工作以执行如将在以下说明的每一功能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
<接收信号>
将对由蜂窝电话1000接收的接收信号进行说明。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例子,将对其中将根据日本数字地面广播的传输系统用于传输信号Sr的的情形进行说明。在此情形中,由调谐器2接收的信号Sr是根据综合业务数字广播地面(ISDB-T)系统的。采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方法作为ISDB-T系统的传输方法。
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数字解调装置的接收信号,可以采用除ISDB-T系统以外的其它系统,诸如,数字音频广播(DAB)系统、数字视频广播-地面(DVB-T)系统、数字视频广播-手提(DVB-H)系统、数字多媒体广播(DMB)系统、或用于无线LAN的IEEE 802.11a/b/g/n系统。另外,本发明可应用于诸如有线电视系统等其中接收根据OFDM方法的信号的不带天线的设备。
OFDM方法是如下的传输方法。这种方法是其中将频率不同的多个载波用于数字传输的多载波方法。OFDM方法中使用的诸载波的波形相互正交。这里,“两个波正交”是指当将各表示波的振幅对时间的函数相乘、然后在对应于一个周期的积分区域中在时间上积分时值为0,即,这些函数的内积为0。
在数据发送时,通过叠加已根据所要发送的各数据值调制、即映射的多个载波来生成已调制信号。更具体地,根据数据值的排列次序向不同的载波分配所要发送的数据中所包含的数据值。根据所分配的数据值调制、即映射载波,然后将已调制的载波相互叠加以生成OFDM信号。在OFDM方法中,这样生成的OFDM信号等效于执行傅里叶逆变换。以下,有效码元长度指OFDM方法中使用的载波的频率间隔的倒数。
为了消除直达波以外的滞后波的影响,在其中叠加了如上所述地调制的载波的已调制信号中插入保护间隔。保护间隔是以将已调制信号的各有效码元长度的区域的一端的一部分复制并插入该有效码元长度的区域的另一端的方式形成的。其中已插入了保护间隔的已调制信号作为OFDM信号被发射。
由有效码元长度和保护间隔的信号构成的信号称为一个码元。OFDM信号被构造成一系列的多个码元。当接收其中叠加了OFDM信号和在时间上滞后地到达接收方的滞后波的信号时,在该接收信号中不同的码元相互交叠。保护间隔用于在接收到叠加了滞后波的OFDM信号时从该接收信号中取出没有不同码元交叠的部分。
在数字地面广播中,对要由OFDM信号传输的数据进行编码以纠正由传输路径中产生的噪声和干扰波引起的差错。里德-索罗蒙(RS)编码和维特比编码被用于编码。在数字地面广播中使用的RS编码中,所要传输的204个字节的数据的后16个字节用作校验比特,并且最多能纠正204字节中的8个字节的差错。
在维特比编码中,编码率k/n被标准化成1/2到7/8,其中n表示所要传输的已编码数据的比特数而k表示编码前的数据的比特数。在接收方执行RS解码和维特比解码以恢复经过RS编码和维特比编码的数据。
根据传输路径的状况,存在着其中在传输信号中差错在时间上或频率上集中的出现突发差错的情况。另一方面,当差错不能在维特比解码后得以纠正以恢复经维特比编码的信号时,一般,存在许多其中出现突发差错的情况。当要以用RS解码的纠错方法来纠正某个长度的信号中产生的差错时,在该长度的信号中能被纠正的差错的数目有限。因此,如果出现如上所述的突发差错,则可能存在不能纠错的情形。
在数字地面广播中,为了即使在传输信号中出现突发差错也能进行纠错,对要由传输信号传输的数据执行各种交织处理。作为交织处理,已知有比特交织处理、字节交织处理、时间交织处理和频率交织处理。如上所述的交织处理是在时间或频率上重新排列对应于传输信号中所包括的信号的数据。特别地,时间交织处理用于在时间上重新排列在时间上连续的多个信号。频率交织处理用于在频率上随机重新排列在频率上连续的多个载波。例如,如下执行时间交织处理和用于恢复经时间交织的数据的时间解交织处理。
图2是示出时间交织和解交织处理的一个例子的表示。图2示出在交织和解交织处理前后的三个信号。如图2中所示,每一信号由在时间上连续的多个码元Sb构成。
如图2中所示,由多个已调制载波构成的OFDM信号S通过时间交织处理以对应于每一码元Sb的长度的数据为单位按预定次序重新排列。当发射对应于经这样重新排列的数据的信号时,根据传输路径的状况在该信号的一部分中出现突发差错Eb。在接收到该信号之后,在接收方执行时间解交织处理。曾经通过时间交织处理重新排列的数据通过时间解交织处理恢复到其原来的次序。由此,在传输路径中跨多个码元出现的突发差错Eb通过时间解交织处理被扩散到各码元的差错Ed。
如图2中所示,通过时间交织处理进行重新排列以使得每一码元移至在时间上晚于其在时间交织处理前的原始位置的位置处。另外,频率不同的载波中所包括的码元的信号分别被包括在重新排列后的信号中的时间上不同的位置中。
如上所述,即使在出现其中差错在时间上集中的突发差错的情况时,也能纠错,因为在时间解交织处理后差错被扩散了。
在字节交织处理中,信号以字节为单位被重新排列以使得数据以RS编码的204个字节为单位扩散。在比特交织处理中,信号以比特为单位被重新排列。在频率交织处理中,码元在OFDM信号中所包括的载波上被重新排列。
在数字地面广播中,除了上述处理以外,还执行能量扩散处理以防止由数据偏移引起的传输信号中的能量偏移。能量扩散处理是通过在伪随机数据和根据传输信号的数据之间以比特为单位实施异或运算以使数据随机来执行的。
<调谐器>
下面将对调谐器2进行说明。图3A是示出调谐器2的构造的框图。
调谐器2中包括:RF放大器单元21、混频器单元22、VCO-PLL单元23、滤波器单元24和IF放大器单元25。输入到调谐器2的信号Sr由RF放大器单元21放大,然后输出至混频器单元22。VCO-PLL单元23根据对应于特定频道的频率来生成混频信号,即进行频带选择处理。由VCO-PLL单元23生成的混频信号被输出至混频器单元22。混频器单元22从输出自RF放大器单元21的信号Sr和输出自VCO-PLL单元23的混频信号生成根据IF频率的IF信号Si。
由混频器单元22生成的IF信号被输出至滤波器单元24。滤波器单元24从输出自混频器单元22的信号Si中去除不必要的信号分量。已去除了不必要的信号分量的信号Si被输出至IF放大器单元25。IF放大器单元25将从滤波器单元24输出的信号Si放大,然后将放大后的信号Si输出至解调器3。
调谐器2中还包括功率提供单元100。功率提供单元100向RF放大器单元21、混频器单元22、滤波器单元24和IF放大器单元25中的每一个提供功率。RF放大器单元21等用从功率提供单元100提供的相应功率工作。功率提供单元100中包括:功率控制部分101、正常功率存储部分102、和测试功率存储部分103。正常功率存储部分102和测试功率存储部分103在其中存储要向RF放大器单元21等提供的功率的强度。其中,正常功率存储部分102中存储要向RF放大器单元等提供的正常功率的强度。功率控制部分101将要向RF放大器单元21等提供的功率的强度控制到存储在正常功率存储部分102和测试功率存储部分103中的一个中的功率强度。如果功率提供单元100没有从控制器4接收到特殊指令,则功率提供单元100向诸如RF放大器单元21等各电路元件提供存储在正常功率存储部分102中的电路元件正常工作所需的正常功率。
当由模拟电路实现RF放大器单元21等时,来自各模拟电路的输出信号包含各种噪声。包含在输出信号中的噪声有一些取决于向模拟电路提供的功率的强度。即,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Si中包含的噪声的强度根据向RF放大器单元21等提供的功率的强度而变化。另一方面,如果当解调器3解调信号Si时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Si中所包含的噪声大于某个程度,则可能无法准确地解调信号Si。因此,必须控制向RF放大器单元21等提供的功率以使其具有足以能准确地解调信号Si那样程度的强度。
因此,存储在正常功率存储部分102中的正常功率的强度已被设置成使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Si中包含的噪声的强度最终落在可以准确地解调信号Si的范围内的功率强度。
下面将对从模拟电路输出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进行说明。
<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
从模拟电路输出的信号中所产生的噪声主要包括两种噪声。一种是由于模拟电路中的热噪声等而产生的器件噪声。器件噪声包括由从包括在模拟电路中的电阻元件、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等产生的热引起的噪声。器件噪声还包括当电荷通过其中包括正-负(PN)结的模拟电路中的能垒时产生的所谓的散粒噪声;和当电荷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氧化物和硅之间的边界处被捕获时所产生的所谓的闪烁噪声。
在输出信号中产生的其它噪声是当蜂窝电话1000接收信号Sr时由于在信号Sr中混入除对应于从发射源发射的原始信号的目标波以外的干扰波而产生的干扰噪声。该干扰噪声如下。来自模拟电路的输出信号中不仅包括与输入信号呈线性的分量,还包括与输入信号呈非线性的畸变分量。当除目标波以外的干扰波混入到输入信号中时,对应于目标波和干扰波两者的非线性畸变分量显现在输出信号上。在非线性分量中,影响输出信号中目标波的线性分量的分量被称为干扰噪声。下面将给出干扰噪声的定量的说明。
当在模拟电路中从输入信号x(t)获得输出信号y(t)时,这些信号之间的关系由下列表达式4给出。在表达式4中,αn(n=0,1,2,...)表示n阶分量的系数,它指示模拟电路的特性。α1指示模拟电路的增益。一般,α1>0且α3<0。
[表达式4]
y(t)=α01x(t)+α2x(t)23x(t)3+...
在表达式4中,除一阶和三阶分量以外的畸变的影响一般很小。为了简便起见,下列表达式5只用一阶和三阶分量来近似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
[表达式5]
y(t)=α1x(t)+α3x(t)3
假设输入信号由两个正弦波表示。一个正弦波的振幅和角速度分别由A1和ω1表示;而另一正弦波的振幅和角速度分别由A2和ω1表示。下列表达式6给出此假设下的输入信号。角速度ω和频率f之间关系由ω=2π×f给出。角速度和频率之间的差别仅仅是2π。因此,在以下说明中,为了简化而将角速度和频率视为相同的因数。
[表达式6]
x(t)=A1cosω1t+A2cosω2t
通过在表达式5中代入表达式6,如下获得输出信号中的各频率分量。通过在表达式5中代入表达式6获得下列表达式7。
[表达式7]
y(t)=α1(A1cosω1t+A2cosω2t)+α3(A1cosω1t+A2cosω2t)3
通过展开表达式7,获得下列表达式8。
[表达式8]
y(t)=α1(A1cosω1t+A2cosω2t)+
α3(A1 3cos3ω1t+3A1 2A2cos2ω1tcosω2t)+
α3(3A1A2 2cosω1tcos2ω2t+A2 3cos3ω2t)
另外,通过展开表达式8,由下列表达式9给出其频率对应于表达式8中的ω1和ω2的分量。
[表达式9]
&omega; 1 &omega; 2 ( &alpha; 1 A 1 + 3 2 &alpha; 3 A 1 A 2 2 ) cos &omega; 1 t + ( &alpha; 1 A 2 + 3 2 &alpha; 3 A 1 2 A 2 ) cos &omega; 2 t
另一方面,由下列表达式10给出其频率对应于2ω1±ω2的分量;并由下列表达式11给出其频率对应于ω1±2ω2的分量。
[表达式10]
2 &omega; 1 &PlusMinus; &omega; 2 ( 3 4 &alpha; 3 A 1 2 A 2 ) cos ( 2 &omega; 1 &PlusMinus; &omega; 2 )
[表达式11]
&omega; 1 &PlusMinus; 2 &omega; 2 ( 3 4 &alpha; 3 A 1 A 2 2 ) cos ( &omega; 1 &PlusMinus; 2 &omega; 2 )
现在假设其振幅由A1和A2表示的正弦波均为干涉波。在此情形中,输出信号的频谱包括由表达式10和表达式1 1给出的分量作为其频率对应于2ω12和ω1-2ω2的分量。这些分量称为互调畸变。如表达式10和11所示,互调畸变的强度分别为3/4|α3|A1 2A2和3/4|α3|A1A2 2。图4A示出包括在输出信号的频谱中的这些互调畸变。当互调畸变的频率接近目标波的频带时,互调畸变起到了干扰目标波的接收的噪声的作用。
接着,假设其振幅由表达式6中的A1表示的正弦波是目标波而其振幅由A2表示的正弦波是干扰波。在此情形中,输出信号的频谱包括由表达式9作为其频率对应于目标波本身的频率所对应的ω1的分量而给出的分量。此分量称为交调畸变。如表达示9所示,交调畸变的强度为3/2|α3|A1A2 2。图4B示出这种交调畸变。当输入信号除了目标波以外还包括干扰波时,由交调畸变引起的噪声总是以目标波本身的频率分量的形式产生。
如上所述,当输入信号除了目标波以外还包括干扰波时,由于构成调谐器的RF放大器单元21等的非线性以及干扰波,在目标波的频带中产生干扰噪声。结果,从调谐器输出的IF信号Si包含干扰噪声。
三阶输入截点IIP3一般用作指示一组电路元件的三阶非线性的指标。下面将对指标IIP3进行说明。图5A和5B是用于说明IIP3的图。
如上所述,当两个干扰波被输入时,产生互调畸变。图5A示出当输入由其振幅同为Ain且其频率分别对应于ω1和ω2的两个正弦波构成的信号时电路元件组的输出信号的频谱,其中ω1≠ω2。在输出信号中,其频率对应于ω1和ω2的分量在放大α1倍后被输出。这些是对输入信号的一阶分量。另外,电路元件组中的非线性三阶分量,即由互调畸变IM3引起的分量被输出。
图5B是示出目标波的振幅与输入信号的强度的关系及由互调畸变引起的噪声的强度与输入信号的强度的关系。目标波的振幅与输入信号的强度成比例。互调畸变IM3与输入信号的强度的立方成比例。三阶输入截点IIP3和三阶输出截点OIP3分别被定义为在与输入信号成1次方比例的目标波的振幅和与输入信号成3次方比例的由互调畸变IM3引起的分量的强度相交的点处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强度。它们被用作指示电路元件组的非线性的指标。输出信号中的目标波的振幅和由互调畸变引起的分量的强度分别为α1Ain和3/4|α3|Ain 3。因此,IIP3是通过下列表达式12得到的。
[表达式12]
IIP 3 = 4 &alpha; 1 3 | &alpha; 3 |
因此,当振幅均为Ain的两个干扰波被输入时,由于互调而产生的畸变的强度由下列使用IIP3的表达式13求得。
[表达式13]
IM3=α1Ain 3/IIP32
另外,当振幅为A1的目标波和振幅为A2的干扰波被输入时,由交调引起的在目标波的频率中产生的畸变的强度由下列使用IIP3的表达式14求得。
[表达式14]
N=2α1A1A2 2/IIP32
如表达式13和14所示,互调畸变与干扰波的振幅的立方成比例;而交调畸变与干扰波的振幅的平方成比例。因此,当干扰波的振幅大到使干扰噪声变成问题的程度时,互调畸变的影响比交调畸变的影响更大。因此,数字解调装置1可以被构造成当互调畸变接近目标波的频带时仅考虑互调畸变的影响,而当互调畸变不那么接近目标波的频带时仅考虑交调畸变的影响。
来自模拟电路的输出信号中包含的噪声包括在模拟电路本身中产生的干扰噪声和器件噪声、以及包含在对模拟电路的输入信号中的噪声。例如,对IF放大器单元25的输入信号包含在RF放大器电路21、混频器单元22和滤波器单元24中产生的噪声,还包括输入到调谐器2的信号中的噪声。因此,来自模拟电路的输出信号包含:(1)在模拟电路中产生的干扰噪声;(2)在模拟电路中产生的器件噪声;(3)在其它模拟电路中产生的噪声;以及(4)在输入到调谐器之前产生的噪声。在其它模拟电路中产生的噪声(3)由在该其它模拟电路中产生的干扰噪声和器件噪声构成。当各模拟电路放大其输入信号时,包含在输入信号中的噪声也被放大,因此噪声(3)和(4)在放大后被输出。
<噪声和所提供的功率之间的关系>
当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Si中包含的噪声大于某程度时,解调器3不能准确地解调信号Si。如果信号Si没有被准确地解调,则不能从输出自解调器3的TS信号准确地获得字符、声音等的数据。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必须控制向调谐器2的各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强度以使得来自调谐器2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不超过某个值。
图6A和6C各为概略地示出来自RF放大器单元21、混频器单元22、滤波器单元24和IF放大器单元25的一个模拟电路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与向该模拟电路提供的功率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6A的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所提供的功率的强度;而纵坐标轴表示噪声的强度。图6B是概略地示出向模拟电路提供的功率的强度和该模拟电路的IIP3之间的关系的图。图6A到6C中的任何一幅图都是概略地示出在纵坐标轴上使用对数标度来获得一个大致的概念的图。
在图6A中,曲线Cf表示其中不存在干扰噪声的例子,而曲线Cm表示其中只存在干扰噪声的例子。如表达示13和14所示,干扰噪声与IIP3的平方成反比。另外,如图6B所示,IIP3随着所提供的功率的增大而急剧增大。因此,如曲线Cm所示,干扰噪声的强度随着功率的减小而急剧增大。另一方面,除干扰噪声以外的噪声对应于功率变化的变化与干扰噪声对应于功率变化的变化相比非常小。因此,如曲线Cf所示,认为除干扰噪声以外的噪声的强度对于功率的强度基本上是恒定的。
由曲线Cf示出的除干扰噪声以外的噪声包括上述噪声(1)-(4)中的(2)在该模拟电路中产生的器件噪声、(3)在其它模拟电路中产生的噪声、以及(4)在输入到调谐器之前产生的噪声。
曲线C1表示干扰噪声和器件噪声的合计噪声与功率强度的关系。因为曲线Cm和Cf具有上述特性,所以由曲线C1示出的噪声的强度在功率强的区域中基本上是恒定的。在曲线C1的情形中,在功率小于某强度P0的区域中,噪声随着功率减小而急剧增大。符号Nf表示当向电路元件提供了大于使干扰噪声的影响几乎不显现在曲线C1上的临界功率P0的强度的功率时来自该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因为如果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小于P0则会显现干扰噪声的影响,所以必须控制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使其不小于P0。
然而,当干扰波的振幅变化时,表示噪声强度和功率强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也会变化。例如,如果当由于互调畸变而产生干扰噪声时干扰波的振幅Ain变成两倍,则如表达式13所示干扰噪声的强度变成8倍。除了其中蜂窝电话1000直接通过其天线接收由该电话本身发射的信号的情形以外,一般要准确地估计混入要输入到调谐器2的信号Sr的干扰波的振幅是不可能的。
因此,必须在例如干扰波的振幅在某个程度的范围内变化的假设下控制向各模拟电路提供的功率的强度。当表示噪声强度和功率强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由于干扰波的振幅的变化而在曲线C1、C2和C3之间变化时,如果将所提供的功率的强度保持在P0,则干扰噪声的影响可能会显现在输出信号上。为了即使在干扰波这样变化时解调器3也能解调信号Si,必须将向各模拟电路提供的功率设置成具有足够余量的强度。因此,即使干扰噪声在曲线C1到C3中变化,所提供的功率也被保持在使干扰波的影响不显现在输出信号上的值,例如图6A中的P2处。即,保持正常功率的强度以使得即使当干扰波的振幅变化或电路元件的工作状况变化时来自各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也几乎不从Nf改变。
如上所述,必须考虑干扰波的变化来设置向诸如RF放大器电路21等各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另外,各电路元件具有制造上的变化。另外,要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可能会因调谐器2的工作状况而偶然变化,或各电路元件的特性可能会根据诸如气温等工作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因此,一般考虑干扰波的变化、制造上的变化、所提供的功率的变化、工作环境的变化等来设置向RF放大器单元21等提供的功率。更具体地,存储在正常功率存储部分102中的正常功率强度被设置成具有充足余量的值。即,正常功率存储部分102中存储诸如RF放大器单元21等各模拟电路的功率强度的具有充足余量的值,从而即使干扰波变化或工作环境变化,解调器3也能准确地解调信号Si。从而,即使当噪声和所提供的功率之间的关系由于例如干扰波的变化而在曲线C1到C3间变化时,也可向诸如RF放大器单元21等各电路元件提供在可准确地解调信号Si的范围内的足够的功率。
在图6C的其中不能忽略除干扰噪声以外的噪声对应于向各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变化的变化的情形中,正常功率强度被设置成不小于P3的值以使得来自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不大于噪声允许值Np。噪声允许值Np指示使解调器3能准确地解调信号Si的噪声的强度。考虑到干扰波的变化、制造上的变化、所提供的功率的变化、工作环境的变化等,正常功率被设置成充分大于Np的值从而保持解调处理不受影响。
<解调器>
下面将对解调器3进行说明。图7A是示出解调器3的构造的框图。如图7A中所示,如将在下面描述的,解调器3中包括诸如ADC单元31等多个单元。下述各单元可以各为专用于实现其功能的电路;或可以由通用CPU、RAM等以及使CPU工作以实现下述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在后一种情形中,通过将诸如CPU等硬件与计算机程序组合来实现如下所述的FFT单元33等。
解调器3中包括:ADC单元31、AFC码元同步单元32、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单元33、帧同步单元34、检波单元35、波均衡单元37和纠错单元36。解调器3对IF信号执行解调处理和纠错处理。
从调谐器2输出的IF信号被输入至ADC单元31。ADC单元31将输入的模拟信号Si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经转换的数字信号输出至AFC—码元同步单元32。AFC-码元同步单元32对从ADC单元31发送的数字信号执行诸如滤波处理等校正处理。AFC-码元同步单元32确定由如下所述的FFT单元33进行的傅里叶变换的起点,即,码元同步点,以执行码元同步。然后,AFC-码元同步单元32向FFT单元33输出数字信号。与此同时,AFC-码元同步单元32向控制器4发射关于码元同步点的信息。另外,AFC码元同步单元32导出关于指示有效码元长度的模式的信息,并将该信息发送至调谐器控制单元。在本实施例中,指示有效码元长度的模式包括:252微秒的有效码元长度的模式1、504微秒的有效码元长度的模式2、和1008微秒的有效码元长度的模式3。
当码元同步点被确定时,使得能实现受滞后到达的滞后波等的影响最少的最适合的接收的点被设置成同步点。使用参照信号的相关性的方法、通过使用导频信号来校正相移的方法等作为确定同步点的方法。
FFT单元33通过傅里叶变换,即通过时-频变换,来转换从AFC-码元同步单元32发送的数字信号。对于傅里叶变换,一般使用所谓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因为该数字信号是OFDM信号,所以它具有已由傅里叶逆变换转换的波形,即,其波形中叠加了根据数据值调制的多个载波。FFT单元33从这种叠加的波中取出根据数据值调制的载波。然后,FFT单元33重新排列对应于向各载波分配的数据值的数字信号,使得这些信号在时间上按数据的原始次序排列。FFT单元33由此再现对应于OFDM信号生成之前的数据的数字信号。然后,FFT单元33将该数字信号输出至帧同步单元34。
帧同步单元34以帧为单位同步从FFT单元33发送的数字信号。一帧由例如204个码元构成,并且从一帧的信号中获得一批TMCC信息。由帧同步单元34同步的数字信号被输出至波均衡单元37,并且还输出至检波单元35。
基于包含在数字信号中的分散的导频信号等,波均衡单元37对已由帧同步单元34同步的数字信号执行波均衡处理。在通过波均衡校正信号后,波均衡单元37将信号解调,即解映射成对应于数据值的数字信号,然后将已解调,即已解映射的数字信号输出至纠错单元36。另一方面,波均衡单元37由正常噪声测量部分或测试噪声测量部分来测量载波-噪声(CN)比。更具体地,当波均衡单元37对数字信号执行波均衡处理时,波均衡单元37根据包含在数字信号中的分散的导频信号等导出各经均衡的载波的群和指定值之间的差。然后,波均衡单元37从群和指定值之间的差计算接收信号的调制差错比(MER)作为关于CN比的信息。然后,波均衡单元37将算出的MER发送至控制器4。
检波单元35取出包含在数字信号中的TMCC信息。然后,检波单元35将所取出的关于TMCC的信息发送至控制器4。TMCC信息包括诸如64QAM、16QAM或QPSK等载波调制方法、以及例如1/2、2/3、3/4、5/6或7/8之类的卷积编码率等关于传输系统的信息。
纠错单元36对从波均衡单元37发送的数字信号执行纠错处理。纠错处理包括:解交织处理和解码处理。如图7A中所示,纠错单元36中包括:解交织单元41、解码器42和能量逆扩散单元43。
解交织单元41对从波均衡单元37发送的数字信号执行解交织处理。如图7B中所示,解交织单元41中包括:频率解交织部分51、时间解交织部分52、比特解交织部分53和字节解交织部分54。各解交织部分51到54执行对应于上述各种交织处理的频率解交织处理、时间解交织处理、比特解交织处理和字节解交织处理。已执行了各种交织处理的数字信号由上述各种解交织处理恢复成交织前的数字信号。
解码器42对从波均衡单元37发送的数字信号执行解码处理。如图7C中所示,解码器42中包括维特比解码部分61和RS解码部分62。如上所述,各解码部分61和62执行维特比解码处理和RS解码处理。通过解码处理,包含在数字信号中的信号差错被纠正,且已执行了维特比编码和RS编码的数字信号被恢复成编码前的原始数字信号。
能量逆扩散单元43将从波均衡单元37发送的数字信号恢复成能量扩散前的原始的数字信号。
上述各种解交织、解码和能量逆扩散以对应于在发射方执行各种交织、编码和能量扩散的次序的次序执行。在ISDB-T解调的情况中,以频率解交织、时间解交织、比特解交织、维特比解码、字节解交织、能量逆扩散和RS解码的次序执行处理。
已由解码器3执行了上述解调处理的数字信号作为TS信号从解码器3输出。
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是信号Si中产出差错的主要原因。纠错单元36对信号Si执行纠错处理以纠正差错。然而,当从波均衡单元37输出的数字信号中所包含的信号差错大于某个量时,纠错单元36不能充分地纠正差错。当纠错单元36因此而不能充分地纠正差错时,不能通过解调信号Si从解调器3输出的TS信号中取出关于字符、声音等的准确的信息。即,当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Si包含强度很高的噪声时,它增加了包含在信号Si中的差错,这导致解调器3的不准确的解调。
另一方面,纠错处理包括解交织处理。包含在数字信号中的差错通过解交织处理被扩散。例如,在时间解交织的情形中,包含在一个码元中的差错被扩散在时间交织长度的范围内。图8A和8B示出一个码元中所包含的差错通过时间解交织的扩散。在图8A中,曲线91a和92a表示在时间解交织前后包含在信号S中的差错的量。曲线91a示出在时间解交织前显现在信号S的码元Sb中的差错峰值81a。曲线92a示出通过时间解交织被扩散在时间交织长度Li的范围中的差错。
这样通过时间解交织扩散的差错通过解码信号S来纠正。如曲线92a所示,当扩散的差错的量小于作为能被纠正的差错的量的限度的阈值时,包含在信号S中的差错能被充分地纠正。
图8B示出信号S中所包含的差错不能被充分校正的情形。在图8B中,曲线91b和92b分别表示在时间解交织前后包含在信号S中的差错的量。如曲线92b所示,差错峰值81b通过时间解交织被扩散之后的差错量超过阈值。在此情形中,包含在信号S中的差错不能被充分地纠正。
图8C示出跨两个码元出现差错峰值的情形。曲线91c示出在时间解交织前跨信号S中所包含的两个码元出现的差错峰值81c。曲线92c表示时间解交织后差错的量。其中差错峰值81c的前一半所扩散的区域从差错峰值81c的后一半所扩散的区域位移一个码元。曲线92c示出其中各码元中所包含的差错的部分已扩散的区域的叠加。因此,经时间解交织的信号S中所包含的差错包括多个码元中所包含的差错的叠加。
<E常功率的控制>
如上所述,要向调谐器2的各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已被设置成具有充足的余量的以使解调器3能成功地执行解调处理的强度。例如,在图6A的情形中,当表示干扰噪声的强度对所提供的功率的曲线根据干扰波的变化在曲线C1到C3间变化时,正常功率存储部分102中存储不小于P2的强度。然而,根据蜂窝电话1000的接收条件,这么强的干扰波可能不存在。例如,当干扰波的振幅不大于由曲线C2所示的振幅时,向各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强度可近似于比P2小的P1。如果即使在该情形中向各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也被保持在P2或以上,则它将引起不必要的功耗。
控制器4执行以下控制以使得不仅根据干扰波的振幅还根据各电路元件的制造上的变化、所提供的功率的变化、与工作环境相应的电路特性的变化等来向各电路元件提供合适的强度的功率。
因为不可能估计通过天线混入的干扰波的振幅,所以一般干扰噪声的强度是未知的。因此,控制器4测量噪声以评估干扰噪声的强度,并根据测量结果来更新存储在正常功率存储部分102中的功率。要由控制器4执行的噪声测量和功率更新的概要如下。
首先,控制器4计算在作为第二时段的向电路元件提供存储在正常功率存储部分102中的正常功率的时间段A上测得的噪声的强度的时间平均值。从解调器3发送的MER的值用于导出该平均值。接着,控制器4在作为第一时段的时间段B上向电路元件提供比存储在正常功率存储部分102中的正常功率小的测试功率。然后,控制器4计算在时间段B上测得的噪声的强度的平均值。
例如,图9示出分别在提供正常功率的时间段A上和提供测试功率的时间段B上测得的噪声的平均值。当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包含干扰波时,在时间段B上测得的噪声即测试噪声的强度比在时间段A上测得的噪声即正常噪声的强度大了干扰噪声的强度ΔN。从而能导出干扰噪声的强度。另一方面,IIP3和所提供的功率的强度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各电路元件的特性,因此它是已知的。因此,在时间段B中对应于所提供的功率IIP3的强度是已知的。
因为这样导出干扰噪声的强度并且这样已知IIP3的强度,所以由表达式13和14导出干扰波的振幅。结果,导出干扰噪声的强度和所提供的功率的强度之间的关系。控制器4使用干扰噪声的强度和所提供的功率的强度之间的关系来更新存储在正常功率存储部分102中的正常功率。
下面将对控制器4的具体构造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控制器4的构造的框图。控制器4中包括电路特性存储部分201、测量条件确定部分210、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220、测量结果评估部分230、临界功率测试部分240和功率提供控制部分250。
电路特性存储部分201中存储作为指示电路元件的增益的系数的α1(见表达式5)和作为诸如RF放大器单元21等各电路元件的非线性分量的三阶系数的α3,并将它们与要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强度相关联。严格地说,这些系数还取决于电路元件的工作状况和工作环境。因此,电路特性存储部分201中最好还存储指示这些系数与工作状况和工作环境的关系的信息。从而,能实现更适合实际情况的对所提供的功率的控制。
测量条件确定部分210确定干扰噪声的测量的测量条件。首先,测量条件确定部分210确定所要测量的电路元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测量干扰噪声,向RF放大器单元21、混频器单元22、VCO-PLL单元23、滤波器单元24和IF放大器单元25中的每一个提供一个测试功率。然后,测量条件确定部分210确定向各电路元件提供的测试功率的强度以及时间段B。以使解调器3能成功地执行纠错处理为目的来确定测试功率的强度和时间段B。如果当存在干扰波时向电路元件提供小于正常功率的测试功率,则来自该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增大。这增加了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Si中所包含的差错。此时,其中包含差错的信号Si的码元和差错的量根据提供测试功率的时间段B而变化。另外,差错的量还取决于测试功率的强度。
因此,测量条件确定部分210将时间段B确定为在一个码元的时间段内。从而,将差错产生限制于一个码元。由此,将因测试功率的提供而增大的噪声的影响抑制到最小范围。另外,如图8A中所示,包含在一个码元中的差错通过时间解交织被扩散。因此,测量条件确定部分210确定测试功率的强度以使得通过时间解交织扩散后的差错的量不超过使通过纠错处理进行纠错可行的阈值。如果当某码元包含差错时不能全体被纠正,则以使在比该码元晚某时间段的时刻开始提供测试功率为目的来确定时间段B。例如,可以使从该码元经过时间交织长度或以上之后的时刻被设置为起始时间为目的来确定时间段B。
或者,也可将时间段B确定为跨越多个码元。然而,在此情形中,如图8C所示,两个码元中包含的差错所扩散的区域相互重叠。因此,以使在这些区域的重叠部分中的经时间解交织信号中所包含的差错的量不超过使纠错可行的阈值为目的来确定时间段B的起始点和测试功率的大小。
如上所述,以使解调器3能成功地执行纠错处理为目的来确定测试功率的大小和提供测试功率的时间段B。因此,干扰噪声的测量从不干扰解调器3进行的解调处理。
基于从解调器3发送的MER的值,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220导出从调谐器2向解调器3输出的信号Si中所包含的噪声的CN比;并计算时间平均值和方差。更具体地,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220计算两种平均值和方差。一种是基于向电路元件提供正常功率的时间段A中测得的对应于正常噪声的MER的CN比的时间平均值及方差。另一种是基于在向电路元件提供测试功率的时间段B中测得的对应于测试噪声的MER(的CN比的时间平均值及方差。时间段A中的平均值和方差或时间段B中的平均值和方差均可以是时间段A或B中的某部分中的平均值和方差。然而,它们最好是在尽可能长的时间段上测得的值的平均值和方差。
测量结果评估部分230根据由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220计算出的CN比的平均值和存储在电路特性存储部分201中的关于电路特性的信息来评估测量结果。然后,测量结果评估部分230确定正常功率的更新值。例如,图11A和11B的曲线C10和C11示出来自所测量的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的变化。在图11A和11B中,横坐标轴表示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强度;而纵坐标轴表示噪声的强度。
在由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220算出的两种平均值中,时间段A中的平均值是当向电路元件提供当前正常功率时测得的CN比的平均值。因为CN比是根据由解调器3测得的MER来计算的,所以CN比指示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Si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即,CN比还包括在要更新正常功率的电路元件的信号流的下游的其它电路元件中产生的噪声。
例如,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变化不仅导致该电路元件中产生的干扰噪声的强度的变化,还导致从该电路元件输出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干扰波本身的振幅变化。因此,在当向电路元件提供测试功率时在解调器3中测得的测试噪声和正常噪声之间的差中,体现出由该电路元件下游各电路元件对该电路元件中产生的干扰波噪声的变化的增幅的影响、以及该电路元件下游各电路元件中产生的干扰波噪声的变化的影响这两种影响。因此,为了指定电路元件中产生的干扰噪声的强度,必须已知该电路元件下游的任何电路元件的增益和IIP3。以下说明是基于根据存储在电路特性存储部分201中的信息来导出各电路元件的增益和IIP3的假设而进行的,并且考虑下游电路元件的影响来指定来自各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包含的噪声的强度。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为了简单起见,通过将在时间段A或B中来自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与噪声允许值等相比较来控制所提供的功率。然而,更具体地,可以通过将由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220计算出的平均值和方差与各种噪声基准值相比较来控制所提供的功率。即,在以下说明中,将在时间段A或B中来自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与各种噪声基准值相比较等效于将正常或测试噪声与噪声允许值等相比较。
在当前正常功率的强度是图11A中所示的Pu时,从时间段A中的平均值导出除干扰噪声以外的噪声的强度Nf。如上所述,Nf包括(2)在模拟电路中产生的器件噪声、(3)在其它模拟电路中产生的噪声以及(4)在输入到调谐器之前产生的噪声。除干扰噪声以外的噪声的强度Nf如上所述是基本上恒定的,且Nf对应于噪声允许值。即,为了使来自该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不大于Nf,如下控制正常功率的强度。
在由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220计算出的两种平均值中,时间段B中的平均值是当向电路元件提供测试功率时测得的CN比的平均值。当向电路元件提供的测试功率的强度是图11A中所示的Pt1时,噪声的强度为Nf,它等于在时间段A中测得的值。即,由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220计算出的时间段B中的平均值基本上与时间段A中的平均值一致。因为当提供测试功率Pt1时来自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是Nf,所以即使当正常功率降低至测试功率Pt1时来自该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中也不显现干扰噪声的影响。因此,测量结果评估部分230将正常功率的更新值确定为Pt1。
另一方面,当在时间段B中向该电路元件提供的测试功率的强度为Pt2时,时间段B中的测试噪声的强度为N1,N1比Nf大了干扰噪声的强度。从这样测得大于Nf的噪声的事实,首先检测到产生了干扰噪声。然后,从Nf和N1之间的差导出干扰噪声的强度。另一方面,表达式13和14给出IIP3和干扰波的振幅与干扰噪声的强度的关系。另外,从与所提供的功率的强度相关地存储在电路特性存储部分201中的α1和α3以及表达式2,导出IIP3与所提供的功率的强度之间的关系。从Nf和N1之间的差、IIP3与所提供的功率的强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表达式12到14,测量结果评估部分230评估输入到调谐器2的信号Sr中所包含的干扰波的振幅。从该评估结果,测量结果评估部分230根据表达式13和14来指定指示所提供的功率的强度和噪声强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C10。然后,测量结果评估部分230指定临界功率P10作为干扰噪声的影响开始显现在曲线C10上的边界。
考虑到电路元件的制造上的变化和工作状况等,测量结果评估部分230将正常功率的更新值设置成比临界功率P10大的值。例如,当估计电路元件的工作状况的变化和干扰波的变化足够小时,更新值可以被确定成接近临界功率P10的值。相反,当估计它们变化很大时,更新值可以被确定成远远高于临界功率P10的值。电路元件的工作状况等的变化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设定值来估计,或者可以通过使用基于在解调器3中测得的诸如MER等实际测得的值的CN比的方差来估计。在大多数情况下,临界功率P10处的噪声的强度Nf充分地低于表示允许解调器3准确地解调信号Si的噪声强度的噪声允许值Np。因此,更新值可以被设置成小于临界功率P10且大于使得产生具有噪声允许值Np的强度的噪声的功率。
如图11B所示,当不能忽略除干扰噪声以外的噪声对应于所提供功率的变化的改变时,与图11A的情形相比,难以指定临界功率。即,如图11A中所示,当除干扰噪声以外的噪声基本上恒定时,作为干扰噪声开始显现的边界的功率是确定的。然而,如图11B所示,当除干扰噪声以外的噪声根据所提供的功率而变化时,作为干扰噪声开始显现的边界的功率是不确定的。
因此,当不能忽略除干扰噪声以外的噪声对应于所提供功率的变化的改变时,测量结果评估部分230通过考虑临界功率是与其中噪声强度等于噪声允许值Np的情形相对应的强度P11的功率来确定更新值。首先,当向电路元件提供的测试功率的强度为Pt3时,在时间段B中来自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为N2。当N2不大于噪声允许值Np时,测量结果评估部分230确定更新值为Pt3。
接着,当向电路元件提供的测试功率的强度为Pt4时,在时间段B中来自该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为N3。当平均值因而大于Np时,测量结果评估部分230如下导出临界功率P11。电路特性存储部分201中最好存储指示除干扰噪声以外的噪声与所提供的功率的强度之间的关系的信息。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强度和干扰噪声的强度之间的关系由表达式12到14给出。因此,从除干扰噪声以外的噪声与所提供的功率的强度之间的关系、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强度与干扰噪声的强度之间的关系、测试功率的强度Pt4、以及噪声强度的平均值N3,导出所提供的功率的强度和噪声强度之间的关系。然后从所提供的功率的强度和噪声的强度之间的关系,导出对应于噪声允许值Np的临界功率的强度P11。测量结果评估部分230将更新值确定为不小于P11且小于当前正常功率Pu的值。
当在时间段B中来自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包含强度大于Nf的噪声时,临界功率测试部分240控制功率提供单元100向该电路元件实际地提供由测量结果评估部分230指定的临界功率。然后,当向该电路元件提供临界功率时,临界功率测试部分240根据在解调器3中测得的MER的大小来判断来自该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是否包含强度远远高于Nf、即噪声允许值的噪声。
功率提供控制部分250控制测试功率存储部分103以在其中存储由测量条件确定部分210所确定的测试功率强度。另外,功率提供控制部分250指示功率提供单元100在由测量条件确定部分210确定的时间段B上提供测试功率来代替正常功率。
另外,基于由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220计算出的平均值,当在时间段B中来自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包含其强度不大于Nf的噪声时,功率提供控制部分250控制正常功率存储部分102在其中存储由测量结果评估部分230确定的更新值。另一方面,基于由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220计算出的平均值,当在时间段B中来自该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包含其强度大于Nf的噪声时,功率提供控制部分250控制正常功率存储部分102只有在临界功率设置部分240已确定当向电路元件提供临界功率时来自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不是远远大于Nf时才在其中存储由测量结果评估部分230确定的更新值。
因此,在电路元件的正常工作中,向电路元件提供小于更新前的正常功率的功率。因此,电路元件的功耗与更新前的功耗相比降低了。另外,因为考虑干扰波的影响来确定正常功率的更新值,所以解调器3能准确地执行解调处理。另外,功率提供控制部分250在针对当向电路元件提供临界功率时来自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是否不是远远大于Nf进行实际测量后更新正常功率。这使得解调器3更确保执行准确的解调处理。
测试功率的测量只是在时间段B中的某个部分时间段中执行一次。因此,仅通过一次测试功率的测量来判断是否存在干扰波以及该干扰波的的振幅是什么,由此能适当地更新正常功率。或者,可以在相互不重叠的多个部分时间段的每一个中执行这种测试功率测量。在此情形中,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220从在各个部分时间段中测得的MER计算各个部分时间段中的CN比的时间的平均值。然后,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220计算所算出的平均值的平均值。测量结果评估部分230根据由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220算出的各个部分时间段中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来确定正常功率的更新值。在此情形中,与仅通过一次测量来确定正常功率的更新值的情形相比,通过准确地捕捉实际接收状况能确定更适当的更新值。
下面将对通过诸如维特比编码等卷积编码进行编码的信号中所包含的数据的纠错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在卷积编码中,对于包含在编码前的信号中的每一数据项,通过根据目标数据项前一个或多个数据项的排列的预定规则来生成已编码数据项。另一方面,在输入信号中,当假设噪声功率是恒定的且小于输入信号时,推定输入功率高的数据项可靠度高而输入功率低的数据项可靠度低。在其中预定数目的数据项这样连续的数据串中,根据该数据项的大小等为每一数据项计算与每一数据项的大小等相对应的权重(可靠度)。当部分已编码数据被错误地转换成不同于其正确的数据串的数据串时,生成不同数据串的可能性根据数据串与其原始数据串不同的程度而变化。在维特比解码中,基于各数据项本身的上述权重和由于差错而没有获得正确的数据排列的可能性,数据串被校正成与产生差错前的正确排列相近的数据串、即,具有最可能的排列的数据串。
在如上所述的维特比解码中,控制器4和纠错单元36执行控制如下。当功率提供控制部分250指示功率提供单元100提供测试功率时,功率提供单元100向电路元件提供测试功率。此时,因为测试功率小于当前正常功率,所以如上所述,来自该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会在暂时增加。来自该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增加引起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Si中所包含的差错增加。这降低了信号Si中对应于差错增加的那部分中所包含的信息的可靠度。在此情形中,因为正常功率带来的可靠度不同于测试功率带来的可靠度,所以用如上所述的信号Si的各数据项的输入功率设定的权重不再能实现正确的数据排列。
因此,控制器4向纠错单元36发送关于提供测试功率的时间段B的信息。基于从控制器4发送的信息,纠错单元36改变包含对应于时间段B的数据的数据串的权重以降低维特比解码时对应于时间段B的位置的可靠度。然后根据改变后的权重执行维特比解码。因此,可基于由于测试功率的提供而降低的可靠度来执行更准确的纠错。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更新正常功率的总流程>
下面将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更新正常功率的控制流程进行说明。图12是示出该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中,功率提供单元100在时间段A上向RF放大器单元21等提供当前正常功率。在步骤S2中,波均衡单元37测量当提供该正常功率时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Si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更具体地,波均衡单元37计算时间段A中的MER,然后将算出的MER发送至控制器4。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220从发送自解调器3的MER来计算时间段A中CN比的时间的平均值。
在步骤S3中,测量条件确定部分210确定要供以测试功率的电路元件、测试功率的强度、以及提供测试功率的时间段B。在步骤S4中,功率提供控制部分250控制功率提供单元100在时间段B上向该电路元件提供测试功率。在步骤S5中,波均衡单元37计算时间段B中的MER,然后将算出的MER发送至控制器4。然后,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220从发送自解调器3的MER计算在时间段B中CN比的时间平均值。
在步骤S6、S7和S10中,测量结果评估部分230从由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220算出的平均值来确定正常功率的更新值。此时,测量结果评估部分230在步骤S6中根据在步骤S5中计算出的时间段B中CN比的平均值来判断来自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是否高于时间段B中的噪声允许值。当噪声强度高于噪声允许值、即步骤S6中为是时,测量结果评估部分230在步骤S10中指定临界功率,然后在步骤S7中确定更新值。当来自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不高于时间段B中的噪声允许值、即步骤S6中为否时,测量结果评估部分230采用该测试功率作为要在步骤S7中确定的更新值。
其后,当来自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高于时间段B中的噪声允许值、即步骤S8中为是时,临界功率测试部分240在步骤S11中指示功率提供单元100实际地向该电路元件提供在步骤S10中指定的临界功率。当从在此时在解调器3中测得的MER导出的CN比高于噪声允许值、即步骤S12中为是时,流程返回步骤S3以再次指定临界功率并确定更新值。另一方面,根据从解调器3中测得的MER导出的CN比,当来自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不高于时间段B中的噪声允许值、即步骤S12中为否时,流程进到步骤S9。
当步骤S8中的判断导致来自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不高于时间段B中的噪声允许值、即步骤S8中为否时,流程进到步骤S9。在步骤S9中,功率提供控制部分250将正常功率更新成在步骤S7中确定的更新值。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对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第二实施例具有许多与第一实施例共同的特征,因此下面主要仅对不同的特征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控制器4的控制器304的构造。控制器304中包括:电路特性存储部分310、测量条件确定部分320、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330、功率减小部分340、噪声改善部分350、以及功率提供控制部分360。
电路特性存储部分310中存储关于调谐器2中所包括的诸如RF放大器单元21等各电路元件的特性的信息。该信息由例如测量条件确定部分320用于确定测量条件。
测量条件确定部分320确定在测量各电路元件的测试噪声时的测量条件。如同第一实施例,要由测量条件确定部分320确定的测量条件包括所要测量的电路元件、测试功率的强度、以及提供测试功率的时间段。测量条件确定部分320以使得解调器3能成功地执行纠错处理为目的来确定测量条件。测量条件的确定的详情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例如,以使其落在一个码元内为目的来确定提供测试功率的时间段;并以使其落在其中解调器3能成功地执行纠错处理的范围内为目的来确定测试功率的强度。
功率提供控制部分360控制测试功率存储部分103在其中存储由测量条件确定部分210确定的测试功率的强度。另外,功率提供控制部分360根据由测量条件确定部分210确定的测量条件指示功率提供单元100提供测试功率来代替正常功率。
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330基于从解调器3发送的MER的值导出从调谐器2输出至解调器3的信号Si中所包含的噪声的CN比;并计算时间平均值和方差。这样计算出的是对应于当向电路元件提供正常功率时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Si中所包含的正常噪声的强度和当向电路元件提供测试功率时的测试噪声的强度中的每一个的平均值和方差。测量的详情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基于由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330计算出的对应于测试噪声的CN比的平均值,功率减小部分340和噪声改善部分350确定正常功率的更新值,即,功率减小部分340和噪声改善部分350分别用作功率减小更新部分和噪声改善更新部分。功率减小部分340将正常功率的更新值确定为小于当前正常功率的值。噪声改善部分350以使得正常功率的更新引起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Si中所包含的噪声减小为目的来确定正常功率的更新值。
当更新正常功率的强度时,将参照噪声强度稳定范围。噪声强度稳定范围是指其中使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Si中所包含的差错落在这些差错能被纠正的范围内、且向该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不是太高的噪声范围。如果信号Si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太高,则因为噪声而包含在信号Si中的差错超过能被纠正的范围。这种能纠错的范围取决于由纠错单元36进行纠错处理的能力,且该范围已知。另一方面,当信号Si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很低时,信号Si中所包含的差错落在这些差错能被纠正的范围内。因此,当差错落在能被纠正的范围内时,不需要进一步降低噪声。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规定噪声稳定区的噪声强度上限和下限(即,噪声基准值)已被预先设置,从而因为噪声而包含在信号Si中的差错落在能被纠正的范围内。控制器304控制向各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以使得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Si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落在稳定区内。
更具体地,基于对应于由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330计算出的正常噪声的平均值,当正常噪声不小于稳定区的上限时,控制器304控制噪声改善部分350以确定正常功率的更新值。另一方面,当正常噪声不大于稳定区的下限时,控制器304控制功率减小部分340以确定正常功率的更新值。通过将测试噪声的强度与稳定区的上限和下限相比较,功率减小部分340和噪声改善部分350判断测试噪声的强度是否落在稳定区内。此时,功率减小部分340和噪声改善部分350中的每一个都用作比较部分。当测试噪声的强度落在稳定区内时,功率减小部分340和噪声改善部分350采用测试功率的强度作为正常功率的更新值。然后,功率提供控制部分360控制正常功率存储部分102以在其中存储由功率减小部分340或噪声改善部分350确定的更新值。如同第一实施例,可以采用在计算出对应于噪声的时间平均值时计算出的方差;从平均时间和方差获得对变化具有余量的高度可靠的噪声值;以及用这些噪声值代替正常噪声和测试噪声。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更新正常功率的总流程>
下面将对根据第二实施例更新正常功率的控制流程进行说明。图14到16是示出这些控制流程的流程图。图14到16示出控制器304更新要向各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一次时的一系列步骤。
首先,在步骤S101中,功率提供单元100在作为第二时间段的预定时间段上向RF放大器单元21提供当前的正常功率。在步骤S102中,当提供正常功率时,波均衡单元37测量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Si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330从由波均衡单元37测得的MER计算对应于正常噪声的CN比的平均值。
在步骤S103中,基于由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330计算出的平均值,控制器304判断正常噪声是否不小于预定复位值。复位值已被设置成大于噪声稳定区的上限的值。当控制器304判定正常噪声不小于复位值、即步骤S103中为是时,流程随即进到步骤S106,在该步骤中控制器304将正常功率的强度更新成任何电路元件的默认值。然后该流程结束。默认值已被设置成足够高的值以确保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Si中所包含的差错落在能被纠正的范围内。即,以使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Si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的值充分低于稳定区的上限为目的来设置默认值。例如,可以以使噪声的强度的值低于稳定区的下限为目的来设置默认值。
当控制器304在步骤S103中判定正常噪声小于复位值、即步骤S103中为否时,流程随即进到步骤S104,在该步骤中控制器304判断正常噪声是否不小于稳定区的上限。当控制器304判定正常噪声不小于稳定区的上限、即在步骤S104中为是时,流程随即进到步骤S107,在该步骤中控制器304控制噪声改善部分350以执行如图15中所示的噪声改善例程的一系列步骤。
当控制器304在步骤S104中判定正常噪声小于稳定区的上限、即步骤S104中为是时,流程随即进到步骤S105,在该步骤中控制器304判断正常噪声是否不大于稳定区的下限。当控制器304判定正常噪声不大于稳定区的下限、即步骤S105中为是时,流程随即进到步骤S108,在该步骤中控制器304控制功率减小部分340以执行如图16中所示的功率减小例程的一系列步骤。当控制器304判定正常噪声大于稳定区的下限、即步骤S105中为否时,流程随即结束。
下面将描述图15中所示的噪声改善例程。在噪声改善例程中,噪声改善部分350依次为调谐器2的RF放大器单元21、混频器单元22等确定正常功率的更新值以改善在该电路元件中产生的噪声。首先,在步骤S109中,噪声改善部分350判断当前的正常功率是否不小于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上限。
即,为了各电路元件的稳定工作,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必须不能太高。因此,电路特性存储部分310在其中为每一电路元件存储要向该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上限,用于该电路元件的稳定工作。噪声改善部分350将正常功率与存储在电路特性存储部分310中的上限相比较。
当噪声改善部分350判定正常功率不小于要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上限、即步骤S109中为是时,流程随即进到步骤S116,从而噪声改善部分350执行步骤S116中及之后的过程。即,噪声改善部分350在下一电路元件中以改善噪声为目的来确定正常功率的更新值。
当噪声改善部分350判定正常功率小于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上限、即步骤S109中为否时,流程随即进到步骤S110,在该步骤中噪声改善部分350确定用于测量测试噪声的测量条件。此时,噪声改善部分350将测试功率确定成例如高于当前正常功率的值,以减小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Si中所包含的噪声。
为了减小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Si中所包含的噪声需要增加还是减小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是根据诸如是否存在干扰波之类的接收状况因电路元件而异的。一般,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增大使在该电路元件中产生的噪声减小以及抗干扰波的强健性增大。然而,根据电路构造,所提供的功率的减小也可能会引起噪声减少或抗干扰波的强健性增大。
电路特性存储部分310中为每一电路元件存储如关于降低噪声需要增大还和减小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等的信息。基于存储在电路特性存储部分310中的信息,噪声改善部分350将一电路元件的测试功率确定为高于正常功率的值,并将另一电路元件的测试功率确定为低于正常功率的值。
在步骤S111中,根据由噪声改善部分350确定的测量条件,功率提供控制部分360控制功率提供单元100提供测试功率。在步骤S112中,波均衡单元37测量当向电路元件提供测试功率时测试噪声的强度。然后,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330计算对应于该测试噪声的CN比的平均值等。
在步骤S113中,基于由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330计算出的平均值,噪声改善部分350将测试噪声的强度与正常噪声的强度相比较。当噪声改善部分350判定测试噪声的强度不小于正常噪声的强度、即步骤S113中为否时,流程随即进到步骤S116,从而噪声改善部分350执行步骤S116中和之后的过程。
如上所述,在步骤S113中判断测试噪声是否小于正常噪声,即正常功率的更新是否实际地改善了噪声。如果噪声没有改善,则在下一电路元件中确定用于改善噪声的正常功率的更新值。因此,对即使当更新正常功率时噪声也没有改善的电路元件,省略步骤S114和S115。这防止了不必要的控制。
当噪声改善部分350在步骤S113中判定测试噪声的强度不小于正常噪声的强度、即步骤S113中为是时,流程随即进到步骤S114,在该步骤中噪声改善部分350判断测试噪声的强度是否落在稳定区内。即,噪声改善部分350判断测试噪声的强度是否小于稳定区的上限且大于稳定区的下限。当噪声改善部分350判定测试噪声的强度不在稳定区内、即步骤S114中为否时,流程随即返回至步骤S109,从而噪声改善部分350再次执行步骤S109中和之后的过程以测量在提供测试功率时的测试噪声。在此情形中,在确定测量条件的步骤S110中,测试功率的强度被确定为与先前的测试功率相比可使测试噪声更趋向于落在稳定区内的值。
当噪声改善部分350在步骤S114中判定测试噪声的强度落在稳定区内、即步骤S114中为是时,流程随即进到步骤S115,在该步骤中,噪声改善部分350将正常功率的更新值确定为该测试功率的强度,然后功率提供控制部分360控制正常功率存储部分102在其中存储由噪声改善部分350确定的更新值。
噪声改善部分350对每一电路元件重复这一系列步骤以确定正常功率的更新值,在此情形中,步骤S116中为是。当已为应对其任何一个确定更新值的全部电路元件确定了更新值、即步骤S116中为否时,此子例程的流程随即返回到主流程,即图14的步骤S107。然后主流程结束。
下面将对图16中所示的功率减小例程进行说明。在功率减小例程中,功率减小部分340依次为调谐器2的RF放大器单元21、混频器单元22等确定正常功率的更新值,以减小在该电路元件中产生的功率。首先,在步骤S117中,功率减小部分340判断当前正常功率是否不大于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下限。
即,为了各电路元件的稳定工作,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必须不能太低。因此,电路特性存储部分310中为每一电路元件存储要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下限,用于该电路元件的稳定工作。功率减小部分340将正常功率与存储在电路特性存储部分310中的下限相比较。
当功率减小部分340判定正常功率不大于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下限、即步骤S117中为是时,流程随即进到步骤S123,从而功率减小部分340执行步骤S123中和之后的过程。即,功率减小部分340在下一电路元件中确定正常功率的更新值以改善噪声。
当功率减小部分340判定正常功率大于向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下限、即步骤S117中为否时,流程随即进到步骤S118,在该步骤中功率减小部分340确定用于测量测试噪声的测量条件。此时,功率减小部分340将测试功率的强度确定成小于当前正常功率的值。
在步骤S119中,根据由功率减小部分340确定的测量条件,功率提供控制部分360控制功率提供单元100提供测试功率。在步骤S120中,波均衡单元37测量当向电路元件提供测试功率时测试噪声的强度。然后,测量平均值计算部分330计算对应于该测试噪声的CN比的平均值等。
在步骤S121中,功率减小部分340判断测试噪声的强度是否落在稳定区内。即,功率减小部分340判断测试噪声的强度是否小于稳定区的上限且大于稳定区的下限。当功率减小部分340判定测试噪声的强度不在稳定区内、即步骤S121中为否时,流程随即返回到步骤S117,从而功率减小部分340再次执行步骤S117中和之后的过程以测量当提供测试功率时的测试噪声。在此情形中,在确定测量条件的步骤S118中,测试功率的强度被确定为与先前的测试功率相比可使测试噪声更趋向于落在稳定区内的值。
当功率减小部分340在步骤S121中判定测试噪声的强度落在稳定区内、即步骤S121中为是时,流程随即进到步骤S122,在该步骤中功率减小部分340将正常功率的更新值确定为该测试功率的强度,然后,功率提供控制部分360控制正常功率存储部分102在其中存储由功率减小部分340确定的更新值。
功率减小部分340为每一电路元件重复这一系列步骤以确定正常功率的更新值,在此情形中,步骤S123中为是。当已为应对其任何一个确定更新值的全部电路元件确定了更新值、即步骤S123中为否时,此子例程的流程随即返回到主流程、即图14的步骤S108。然后主流程结束。
以上述方式,正常功率被更新以使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Si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落在稳定区内。即,向各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被控制以使信号Si中所包含的差错落在能被纠正的范围内,且所提供的功率的增加不超过必要的程度。如果稳定区的下限太靠近上限,则数字解调装置1的整体的控制可能变得不稳定,因为稳定区太窄且正常功率的更新次数增加。另一方面,如果稳定区的下限太低,则不能获得减小所提供的功率的充分效果。因此,最好将稳定区的下限调节成使得整个数字解调装置1的控制落在稳定的范围内并且能获得减小所提供的功率的充分效果。
另外,测试功率被实际地提供给各电路元件以测量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Si中所包含的测试噪声;判断测试噪声的强度是否落在稳定区内;然后将正常功率的强度更新成测试功率的强度。即,因为正常功率是根据通过对噪声的实际测量对噪声是否落在稳定区内的判断来更新的,所以能控制所提供的功率以进一步确保噪声的强度落在稳定区内。
另外,基于正常噪声是否不小于稳定区的上限、或正常噪声是否不大于稳定区的下限,来判定是否应执行用于改善噪声的正常功率的更新,或判定是否应执行用于减小所提供的功率的正常功率的更新。因此,当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Si中所包含的差错不在能被纠正的范围内时,确保了使差错落在能被纠正的范围内的正常功率的更新。另外,当从调谐器2输出的信号Si中所包含的差错的量充分地低于能被纠正的范围时,确保了用于减小所提供的功率的正常功率的更新。
[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本发明的特征仅由调谐器实现。图17A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调谐器400的构造的框图。如图17A中所示,和根据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调谐器2一样,调谐器400中包括诸如RF放大器单元21、混频器单元22、VCO-PLL单元23、滤波器单元24和IF放大器单元25等电路元件。调谐器400中还包括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功率提供单元100。
调谐器400中还包括功率提供控制单元410。如图17B中所示,功率提供控制单元410在功能上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解调器3中所包括的控制器4。功率提供控制单元410控制功率提供单元100向各电路元件提供测试功率或正常功率。更具体地,功率提供控制单元410中包括:电路特性存储部分411、测量条件确定部分412以及测量结果评估部分413。和第一实施例一样,电路特性存储部分411中存储关于各电路元件的特性的信息;测量条件确定部分412确定诸如测试功率的强度之类的测量条件;而测量结果评估部分413指定临界功率并确定正常功率的更新值。基于由测量条件确定部分412确定的测量条件,功率提供控制单元410控制功率提供单元100提供测试功率。另外,功率提供控制单元410将存储在功率提供单元100的正常功率存储部分102中的值更新成由测量结果评估部分413确定的更新值。
另一方面,调谐器400被构造成使从IF放大器单元25输出的信号Si还被输入到功率提供控制单元410。与控制器4不同,功率提供控制单元410中包括噪声测量部分414。噪声测量部分414测量从IF放大器单元25发送的信号Si中所包含的目标波的频带的功率。噪声测量部分414判断与提供正常功率的情形相比、当提供测试功率时频带的功率是否急剧增大。因为如上所述,除干扰噪声以外的噪声的变化很小,所以因提供测试功率而在目标波的频带中增大的功率对应于由干扰噪声而增大的功率。因此,噪声测量部分414测量增大的功率以基于功率的强度来检测噪声的强度。测量结果评估部分413根据由噪声测量部分414检测到的噪声的强度来确定正常功率的更新值。
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例中,测量从调谐器输出的频道选择处理后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然后更新正常功率。因此,不需要与解调器3组合就能实现本发明的特征。由简单的构造实现了本发明。另外,因为不需要在与特定解调器3组合的前提下构造调谐器,所以可将调谐器2构造成能根据与各种解调器的组合来选择合适的设置。
在第三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功率减小部分340和噪声改善部分350来代替测量结果评估部分413以使得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功率提供控制可以象图14到16中所示的那样执行。然而,在此情形中,因为不能仅由调谐器来执行正常噪声的测量,所以由调谐器执行仅根据测试噪声0的测量的控制。
[第四实施例]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改变上述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构造或向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添加新的部件。在第四实施例中,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分别由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标号来标示,且任意地省略了对它们的说明。图18A和18B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数字解调装置501和601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如图18A中所示,本实施例的调谐器502向控制器504发送如下所述的功率复位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8B中所示,可以在解调器603中设置控制器604。在此情形中,根据从控制器604发送的控制信号来控制调谐器602。
图19是示出调谐器502的功能结构的框图。调谐器502中除了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调谐器的结构以外还包括干扰检测单元526。干扰检测单元526对从RF放大器单元21输出的信号是否包含干扰波进行分析。例如,干扰检测单元526测量从RF放大器单元21发送的信号的强度,以判断该强度在预定时间段中增大了多少。当干扰检测单元526判定信号强度的增大超过预定阈值时,干扰检测单元526由此判定从RF放大器单元21输出的信号包含干扰波。当调谐器502的接收信号包含强干扰波时,接收信号的强度急剧增大。因此,通过判断接收信号的强度在预定时间段中是否增大到超过阈值,就能检测接收状况由于混入干扰波而迅速变化。
当干扰检测单元526判定从RF放大器单元21输出的信号包含干扰波时,干扰检测单元526向控制器504发送指示包含了干扰波的功率复位信号,在此情形中,功率复位信号用作干扰存在信号。当干扰检测单元526判定从RF放大器单元21输出的信号不包含干扰波时,干扰检测单元526向控制器504发送指示不包含干扰波的功率复位信号,在此情形中,功率复位信号用作干扰不存在信号。干扰检测单元526一直监视从RF放大器单元21发送的信号以判断该信号是否包含干扰波。即,一直向控制器504发送功率复位信号。在一个变形中,干扰检测单元526可以被构造成当干扰检测单元526判定包含干扰波时发送信号,而当干扰波检测单元526判定不包含干扰波时不发送信号。
图20是示出控制器504的功能结构的框图。控制器504中包括功率更新控制单元504a、设定功率提供控制单元504b和中断控制单元521。
功率更新控制单元504a具有与如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控制器4或与如图13中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控制器304相同的结构。设定功率提供控制单元504b中包括:设定值存储部分511、设定功率提供部分512、和默认更新部分513。设定值存储部分511中存储功率的设定值。该设定值指示被控制成以使减小从调谐器502输出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优先级最高的功率。设定功率提供部分512向功率提供单元100发送指令信号,以指示功率提供单元100向预定电路元件提供强度对应于设定值存储部分511中所存储的设定值的功率。基于该指令信号,功率提供单元100向该预定电路元件提供强度对应于该设定值的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预定电路元件,选择向其提供对应于设定值的强度的功率将减小从调谐器502输出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电路元件。通过向该预定电路元件提供强度对应于设定值的功率,例如,用于改变频道后的调谐的功率增大。然而,在一变形中,设定值存储部分511中可分别存储与相应的电路元件相关的多个设定值,且设定功率提供部分512可以具有向与各设定值相关联地存储在设定值存储部分511中的各电路元件提供设定值存储部分511中所存储的设定值的构造。
默认更新部分513将功率提供单元100中保持的正常功率的强度更新成预定默认值。此时的默认值可以与存储在设定值存储部分511中的设定值相同。
基于从干扰检测单元526发送的功率复位信号,中断控制单元521中断正在由功率更新控制单元504a等执行的处理,以插入由设定功率提供控制单元504b进行的处理。以预定时间段为间隔,中断控制单元521进行关于功率复位信号指示调谐器502的接收信号包含干扰波还是接收信号不包含干扰波的检查。在检查预定次数后,中断控制单元521判断功率复位信号是否在任何检查中均指示包含干扰波,在此情形中,中断控制单元521用作检查判断单元。
当中断控制单元521判定功率复位信号在确定次数的检查的任何一次中均指示包含干扰波时,中断控制单元521中断由功率更新控制单元504a等进行的处理以插入由设定功率提供控制单元504b进行的处理。例如,当由诸如CPU、RAM等硬件实现控制器504时,CPU基于使该CPU用作功率更新控制单元504a的计算机程序来工作。当中断控制单元521判定功率复位信号在任何检查中均指示包含干扰波时,中断控制单元521暂停CPU的工作,然后使CPU根据使该CPU用作设定功率提供控制单元504b的计算机程序来工作。当设定功率提供控制单元504b判定功率复位信号指示不包含干扰波时,设定功率提供控制单元504b指示中断控制单元521重新启动其工作。当接收到该指令时,中断控制单元521使CPU重新启动其被暂停的工作。
在一个变形中,作为上述其中只有在功率复位信号在预定次数的检查的任何一次中均指示包含干扰波时才进行中断的构造的替代,中断控制单元521可以具有以下构造。即,中断控制单元521可以被构造成当功率复位信号在至少一次检查中指示包含干扰波时插入由设定功率提供控制单元504b进行的处理。
图21示出由控制器504执行的过程的流程。图21的左侧示出由功率更新控制单元504a等执行的正常处理,而右侧示出由设定功率提供控制单元504b执行的设定功率提供例程的流程。中断控制单元521基于从干扰检测单元526发送的功率复位信号来控制构成控制器504的CPU以停止正常处理并执行设定功率提供例程以使得CPU用作设定功率提供控制单元504b。此时,当由功率更新控制单元504a进行的处理被作为正常处理执行时,由功率更新控制单元504a进行的用于更新功率的处理就停止。
在设定功率提供例程中,首先,在步骤S201中,设定功率提供控制单元504b将由功率提供单元100向各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强度设置成设定值存储部分511中所存储的设定值。在步骤S202中,设定功率提供控制单元504b将由功率提供单元100保持的正常功率的强度更新成预定的默认值。在步骤S203中,设定功率提供控制单元504b判断从干扰检测单元526发送的功率复位信号是否指示包含干扰波。当设定功率提供控制单元504b判定功率复位信号指示包含干扰波、即步骤S203中为是时,重复步骤S203的处理。当设定功率提供控制单元504b判定功率复位信号指示不包含干扰波、即步骤S203中为否时,设定功率提供控制单元504b指示中断控制单元521重新启动由功率更新控制单元504a等进行的正常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当在启动设定功率提供例程的前一刻,即在中断的前一刻正在执行图12的步骤之一时,在中断后流程从图12的步骤S1重新开始。当在中断前正在执行图14到16的步骤之一时,在干扰后流程从图14的步骤S101重新开始。
<第四实施例的效果>
在如上所述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根据接收状况来控制所提供的功率以使得所提供的功率的增加不超过必要的程度。然而,接收状况可能迅速恶化到不能及时执行对所提供的功率的控制的程度。即使在这种情形中,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特征,当检测到干扰波时,将由中断处理迅速将向各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复位。因为设定值指示被控制成使减小从调谐器502输出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优先级最高的功率,所以功耗增加换来噪声能被迅速减小。因此,即使在干扰波被快速输入时,解调器3也能将其IF输出保持在使输出信号能被成功地解调的水平。这使得能防止信号接收的中断。
在中断处理中,正常功率被设置成默认值。在中断处理后,重新根据默认值,从开始执行图12等中所示的功率更新处理。因此,在干扰波消失后,不是功耗的状态回到干扰波被输入之前的低功耗状态,而是重新根据默认功率启动功率减小处理。在干扰波消失后一刻,如果调谐器被设置成干扰波输入前的低功耗状态,则有IF输出变得不可解调之虞,并且这会引起信号接收的中断。然而,通过根据默认功率重新启动功率更新,就能避免以上问题。
从尽可能防止信号接收的中断的观点来看,当检测到干扰波时,向各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最好尽可能迅速地增加,以转移至其中噪声已被减小的状态。因此,为了在功率复位信号指示调谐器的接收信号包含干扰波时迅速转移至中断处理,将中断处理的优先级设置得比正常处理高是有效的。
然而,根据接收状况,从干扰检测单元526发送的功率复位信号可能会在指示包含干扰波的状态和指示不包含干扰波的状态之间频繁地变化。当功率复位信号这样频繁地变化时,中断控制单元521频繁地重复中断处理。这使设定功率提供控制单元504频繁地重复设置向各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并使功率更新控制单元504a频繁地重复设置向各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在此情形中,因为控制器504的工作频率提高,功耗可能会增加。
然而,根据上述第四实施例的特征,中断控制单元521以预定时间段为间隔对功率复位信号是否指示包含干扰波进行多次检查。基于检查的次数,控制器521判断是否应执行中断处理。因此,与根据每次检查判断是否应执行中断处理的情形相比,中断处理的发生频率能被抑制。如上所述,第四实施例能有选择地具有当功率复位信号在任何一次检查中均指示包含干扰波时执行中断处理的特征和当功率复位信号在至少一次检查中指示包括干扰波时执行中断处理的特征这两个特征。最好考虑诸如功率复位信号的波形和功率复位信号的变化周期之类的各个系统的固有条件来决定应选择哪个特征。
[第五实施例]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第四实施例的特征仅由调谐器来实现。第五实施例是通过将第四实施例的特性特征加到第三实施例的特征中而构成的。在第五实施例中,与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的相同的部件分别由与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相同的标号来标示,且任意地省略它们的说明。图22A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调谐器70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如图22A中所示,调谐器700中包括:干扰检测单元701、中断控制单元702和设定功率提供控制单元710。这些单元分别具有与第四实施例的干扰检测单元526、中断控制单元521和设定功率提供控制单元504b相同的功能。更具体地,干扰检测单元701判断从RF放大器单元21输出的信号是否包含干扰波;并向中断控制单元702输出功率复位信号。基于该功率复位信号,中断控制单元702中断由功率提供控制单元410等进行的处理;并插入由设定功率提供控制单元710进行的处理。
如图22B中所示,设定功率提供控制单元710中包括:设定值存储部分711、设定功率提供部分712和默认更新部分513。这些部分分别对应于第四实施例的设定值存储部分511、设定功率提供部分512和默认更新部分513。更具体地,在中断处理中,设定功率提供部分712向功率提供单元100发送信号以指示功率提供单元100向各电路元件提供强度对应于设定值存储部分711中所存储的设定值的功率。默认更新部分713将由功率提供单元100所保持的正常功率的强度设置成预定默认值。另外,在等待直至功率复位信号指示不包含干扰波后,设定功率提供控制单元710指示中断控制单元521结束中断处理以重新启动正常处理。
虽然已结合上述特定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很明显许多变更、修改和变形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旨在例示而非限定。可以进行各种变化而不会背离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32)

1.一种对信号执行频道选择处理的调谐器,所述调谐器包括:
多个电路元件;
功率提供单元,用于向各电路元件提供正常功率,并在第一时间段上向所述电路元件提供不同于所述正常功率的测试功率以代替所述正常功率;
测试噪声测量单元,用于测量当所述功率提供单元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上提供所述测试功率时在从所述调谐器输出的频道选择处理后的信号中所包含的测试噪声的强度;
比较单元,用于将由所述测试噪声测量单元测得的测试噪声的强度与作为正常功率的更新的基准的噪声基准值相比较;以及
功率更新单元,用于根据由所述比较单元得出的比较结果来更新所述正常功率的强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更新单元包括:
功率减小更新部分,用于当所述功率提供单元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上向各电路元件提供小于所述正常功率的所述测试功率且由所述比较单元得出的比较结果指示所述测试噪声的强度不大于所述噪声基准值时,将所述正常功率的强度更新成不小于所述测试功率且小于所述正常功率的强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更新单元包括:
噪声改善更新部分,用于当所述功率提供单元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上向各电路元件提供使从所述调谐器输出的频道选择处理后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与当所述功率提供单元向所述电路元件提供所述正常功率时的噪声相比减小的测试功率、且由所述比较单元得出的比较结果指示所述测试噪声的强度不大于所述噪声基准值时,将所述正常功率的强度更新成介于所述测试功率和所述正常功率之间且不同于更新前的正常功率的强度。
4.一种数字解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多个电路元件构成的调谐器,用于对信号执行频道选择处理;
解调器,用于对从所述调谐器输出的信号执行解调处理;
功率提供单元,用于向各电路元件提供正常功率,并且在第一时间段上向所述电路元件提供不同于所述正常功率的测试功率以代替所述正常功率;
测试噪声测量单元,用于测量当所述功率提供单元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上提供所述测试功率时包含在从所述调谐器输出的信号中的测试噪声的强度;
比较单元,用于将由所述测试噪声测量单元测得的测试噪声的强度与作为所述正常功率的更新的基准的噪声基准值相比较;以及
功率更新单元,用于根据由所述比较单元得出的比较结果来更新所述正常功率的强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更新单元包括:
功率减小更新部分,用于当所述功率提供单元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上向各电路元件提供小于所述正常功率的所述测试功率且由所述比较单元得出的比较结果指示所述测试噪声的强度不大于所述噪声基准值时,将所述正常功率的强度更新成不小于所述测试功率且小于所述正常功率的强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电路元件具有当向所述电路元件输入的信号包含干扰波时向所述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减小使在从所述电路元件输出的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中由所述干扰波引起的干扰噪声增加、以及当从所述电路元件输出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超过噪声允许值时作为所要提供的功率的临界功率根据所述干扰波的振幅而变化的电路特性,且
所述装置还包括:
正常噪声测量单元,用于测量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第二时间段中当所述功率提供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段上向各电路元件提供所述正常功率时从所述调谐器输出的频道选择处理后的信号中所包含的正常噪声的强度;
关系导出单元,用于当由所述比较单元得出的比较结果指示所述测试噪声的强度超过所述噪声允许值时,根据由所述正常噪声测量单元测得的所述正常噪声的强度和由所述测试噪声测量单元测得的所述测试噪声的强度来导出向各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强度与所述干扰噪声的强度之间的关系;以及
临界功率导出单元,用于根据由所述关系导出单元导出的所提供的功率的强度和所述干扰噪声的强度之间的关系来导出所述临界功率的强度,并且
所述功率减小更新部分将所述正常功率的强度更新成不小于由所述临界功率导出单元导出的所述临界功率且小于更新前的所述正常功率的强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系导出单元在当由所述比较单元得出的比较结果指示所述测试噪声超过所述噪声允许值时由所述测试噪声测量单元测得的所述测试噪声的强度与由所述正常噪声测量单元测得的所述正常噪声的强度之间的差等于所述干扰噪声的强度的假定下,导出向各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强度与所述干扰噪声的强度之间的关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电路元件具有在向所述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增加时所述干扰噪声的强度渐近地接近0的电路特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电路元件具有干扰波至少引起互调畸变和交调畸变中的一种的电路特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电路特性存储单元,用于在α1和α3分别表示包含在来自电路元件的输出信号中的与所述电路元件的输入信号成线性的一阶分量和与所述输入信号成非线性的三阶分量且α1大于0而α2小于0的情况下,在其中与向各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强度相关地存储α1和α3的大小,以及
关系导出单元,用于在所述电路元件的三阶输入截点IIP3由以下表达式1给出且A和Ain分别表示包含在所述电路元件的输入信号中的目标波和干扰波的强度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路特性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α1和α3、由以下表达式2给出的互调畸变IM3、由以下表达式3给出的交调畸变N、和由所述测试噪声测量单元测得的测试噪声的强度与由所述正常噪声测量单元测得的所述正常噪声的强度之间的差来导出向各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强度和所述干扰噪声的强度之间的关系:
[表达式1]
IIP 3 = 4 &alpha; 1 3 | &alpha; 3 |
[表达式2]
IM3=α1Ain 3/IIP32
[表达式3]
N=2α1AAin 2/IIP32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系导出单元在所述功率提供单元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上向所述电路元件只提供一次所述测试功率时,根据由所述正常噪声测量单元测得的所述正常噪声的强度和由所述测试噪声测量单元测得的所述测试噪声的强度之间的差来导出向各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强度与从所述电路元件输出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之间的关系。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平均值计算单元,用于当所述功率提供单元在互不重叠的多个时间段中每一个里向各电路元件提供所述测试功率时计算在所述多个时间段中的每一个里由所述测试噪声测量单元测得的各个测试噪声的强度的平均值,以及
所述关系导出单元根据由所述平均值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噪声强度的平均值和由所述正常噪声测量单元测得的噪声强度之间的差来导出向各电路元件提供的功率的强度与从所述电路元件输出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之间的关系。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纠错单元,用于对从所述调谐器输出的信号执行纠错处理;
提供条件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测试噪声的强度和所述第一时间段,从而当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上向各电路元件提供所述测试功率时所述纠错单元能纠正由从所述调谐器输出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引起的从所述调谐器输出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差错;以及
功率提供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功率提供单元在由所述提供条件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一时间段上提供由所述提供条件确定单元确定的强度的测试功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输入所述调谐器的信号由时间上连续的多个码元构成,并且
所述提供条件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测试噪声的强度和所述第一时间段,以使得当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上向各电路元件提供测试功率时,所述纠错单元能纠正包含由从所述调谐器输出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引起的差错的任何码元。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输入所述调谐器的信号由时间上连续的多个码元构成,并且
所述提供条件确定单元将所述第一时间段确定为落在向所述调谐器输入的信号的一个码元的时间段内。
1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再测试噪声测量单元,用于指示所述功率提供单元向各电路元件提供强度对应于由所述临界功率导出单元导出的临界功率的强度的功率,并测量从调谐器输出的频道选择处理后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的强度,以及
所述功率更新单元在由所述再测试噪声测量单元所测得的噪声的强度不大于所述噪声允许值时将所述正常功率的强度更新成不小于由所述临界功率导出单元确定的所述临界功率且小于更新前的所述正常功率的强度。
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常噪声测量单元被设置在所述解调器中。
1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更新单元包括:
噪声改善更新部分,用于当所述功率提供单元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上向各电路元件提供使从调谐器输出的频道选择处理后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与当所述功率提供单元向所述电路元件提供所述正常功率时的噪声相比减小的测试功率、且由所述比较单元得出的比较结果指示所述测试噪声的强度不大于所述噪声基准值时,将所述正常功率的强度更新成介于所述测试功率和所述正常功率之间且不同于更新前的正常功率的强度。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噪声稳定区的上限和下限被设置成噪声基准值,并且
所述装置还包括:
正常噪声测量单元,用于测量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第二时间段中当所述功率提供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段上向各电路元件提供所述正常功率时从所述调谐器输出的频道选择处理后的信号中所包含的正常噪声的强度;
更新选择单元,用于当由所述正常噪声测量单元测得的所述正常噪声的强度不大于所述稳定区的下限时使所述功率减小更新单元更新所述正常功率,而当由所述正常噪声测量单元测得的所述正常噪声的强度不小于所述稳定区的上限时使所述噪声改善更新部分更新所述正常功率。
2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定值存储单元,用于在其中存储功率的设定值;
干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调谐器的接收信号是否包含干扰波;以及
设定值功率提供单元,用于当所述干扰判断部分判定所述接收信号包含干扰波时停止所述功率更新单元更新所述正常功率,并向各电路元件提供其强度对应于存储在所述设定值存储部分中的所述设定值的强度的功率。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向各电路元件提供所述设定值的强度的功率时,存储在所述设定值存储部分中的所述设定值已被调整到使由于所述接收信号中所包含的干扰波而包含在从所述调谐器输出的信号中的噪声减小的强度。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干扰存在/不存在信号输出单元,用于当所述干扰判断单元判定所述接收信号包含干扰波时向所述设定值功率提供单元输出指示包含干扰波的干扰存在信号,而当所述干扰判断单元判定所述接收信号不包含干扰波时向所述设定值功率提供单元输出指示不包含干扰波的干扰不存在信号,并且
所述设定值功率提供单元在所述干扰存在/不存在信号输出单元正在输出所述干扰存在信号的时间段内停止所述功率更新单元更新所述正常功率的强度,并连续地向各电路元件提供其强度对应于存储在所述设定值存储单元中的所述设定值的功率,然后所述设定值功率提供单元在所述干扰存在/不存在信号输出单元开始输出所述干扰不存在信号时指示所述功率提供单元重新开始更新所述正常功率的强度。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默认值存储单元,用于在其中存储所述正常功率的默认值;以及
默认值更新单元,用于当所述干扰判断单元判定所述接收信号包含干扰波时将所述正常功率的强度更新到存储在所述默认值存储单元中的所述默认值。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查判断单元,用于以预定时间段为间隔对由所述干扰判断单元得出的判断结果执行多次检查,并判断是否在所述多次检查中的任何一次中所述干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均指示所述接收信号包含干扰波,并且
所述设定值功率提供单元只有在所述检查判断单元判定在所述多次检查中的任何一次中所述干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均指示所述接收信号包含干扰波时,才停止所述功率更新单元更新所述正常功率并向各电路元件提供其强度对应于存储在所述设定值存储单元中的所述设定值的功率。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查判断单元,用于以预定时间段为间隔对由所述干扰判断单元得出的判断结果执行多次检查,并判断是否在所述多次检查中的至少一次中所述干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指示所述接收信号包含干扰波,并且
所述设定值功率提供单元只有在所述检查判断单元判定在所述多次检查中的至少一次中所述干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指示所述接收信号包含干扰波时,才停止所述功率更新单元更新所述正常功率并向各电路元件提供其强度对应于存储在所述设定值存储单元中的所述设定值的功率。
2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处理器,用作所述功率更新单元;以及
中断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干扰判断单元判定所述接收信号包含干扰波时中断由所述处理器进行的处理并插入由所述设定功率提供单元进行的处理。
27.一种数字接收机,包括:
数字解调装置;以及
再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从所述数字解调装置接收的信号执行用于再现字符、图像、声音和数据项中的至少一个的处理,
所述数字解调装置包括:
由多个电路元件构成的调谐器,用于执行频道选择处理;
解调器,用于对从所述调谐器输出的信号执行解调处理;
功率提供单元,用于向各电路元件提供正常功率,并且在第一时间段上向所述电路元件提供不同于所述正常功率的测试功率以代替所述正常功率;
测试噪声测量单元,用于测量当所述功率提供单元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上提供所述测试功率时包含在从所述调谐器输出的信号中的测试噪声的强度;
比较单元,用于将由所述测试噪声测量单元测得的所述测试噪声的强度与作为所述正常功率的更新的基准的噪声基准值相比较;以及
功率更新单元,用于根据由所述比较单元得出的比较结果更新所述正常功率的强度。
28.一种向数字解调装置提供功率的方法,所述数解调装置包括由多个电路元件构成的用于执行频道选择处理的调谐器、以及对从所述调谐器输出的信号执行解调处理的解调器,
所述方法包括:
功率提供步骤,用于向各电路元件提供正常功率,并且在第一时间段上向所述电路元件提供不同于所述正常功率的测试功率以代替所述正常功率;
测试噪声测量步骤,用于测量当在所述功率提供步骤中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上提供所述测试功率时包含在从所述调谐器输出的信号中的测试噪声的强度;
比较步骤,用于将在所述测试噪声测量步骤中测得的所述测试噪声的强度与作为所述正常功率的更新的基准的噪声基准值相比较;以及
功率更新步骤,用于根据在所述比较步骤中的比较结果来更新所述正常功率的强度。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干扰判断步骤,用于判断所述调谐器的接收信号是否包含干扰波;以及
设定值功率提供步骤,用于当在所述干扰判断步骤中判定所述接收信号包含干扰波时停止所述功率更新步骤的处理,并向各电路元件提供其强度已预先设定的功率。
30.一种数字解调装置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数字解调装置包括由多个电路元件构成的用于执行频道选择处理的调谐器、以及用于对从所述调谐器输出的信号执行解调处理的解调器,
所述产品使所述数字解调装置执行:
功率提供步骤,用于向各电路元件提供正常功率,并且在第一时间段上向所述电路元件提供不同于所述正常功率的测试功率以代替所述正常功率;
测试噪声测量步骤,用于测量当在所述功率提供步骤中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上提供所述测试功率时包含在从所述调谐器输出的信号中的测试噪声的强度;
比较步骤,用于将在所述测试噪声测量步骤中测得的所述测试噪声的强度与作为所述正常功率的更新的基准的噪声基准值相比较;以及
功率更新步骤,用于根据所述比较步骤中的比较结果更新所述正常功率的强度。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使所述数字解调装置进一步执行:
干扰判断步骤,用于判断所述调谐器的接收信号是否包含干扰波,以及
设定值功率提供步骤,用于当在所述干扰判断步骤中判定所述接收信号包含干扰波时停止所述功率更新步骤的处理并向各电路元件提供其强度已预先设定的功率。
32.一种其上记录数字解调装置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所述数字解调装置包括:由多个电路元件构成的用于执行频道选择处理的调谐器以及用于对从所述调谐器输出的信号执行解调处理的解调器,
所述产品使所述数字解调装置执行:
功率提供步骤,用于向各电路元件提供正常功率,并且在第一时间段上向所述电路元件提供不同于所述正常功率的测试功率以代替所述正常功率;
测试噪声测量步骤,用于测量当在所述功率提供步骤中在所述第一时间段上提供所述测试功率时包含在从所述调谐器输出的信号中的测试噪声的强度;
比较步骤,用于将在所述测试噪声测量步骤中测得的所述测试噪声的强度与作为所述正常功率的更新的基准的噪声基准值相比较;以及
功率更新步骤,用于根据所述比较步骤中的比较结果来更新所述正常功率的强度。
CN2007100073074A 2006-05-29 2007-01-19 调谐器、数字解调装置、该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数字接收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834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48729 2006-05-29
JP2006-148729 2006-05-29
JP2006148729 2006-05-29
JP2006-246344 2006-09-12
JP2006246344A JP4198727B2 (ja) 2006-05-29 2006-09-12 チューナ、デジタル復調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デジタル復調装置用プログラム、デジタル復調装置用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及びデジタル受信装置
JP2006246344 2006-09-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3469A true CN101083469A (zh) 2007-12-05
CN101083469B CN101083469B (zh) 2010-12-15

Family

ID=38750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730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83469B (zh) 2006-05-29 2007-01-19 调谐器、数字解调装置、该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数字接收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81672B2 (zh)
JP (1) JP4198727B2 (zh)
CN (1) CN1010834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7633B1 (ja) * 2005-11-21 2007-05-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復調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デジタル復調装置用プログラム、デジタル復調装置用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及びデジタル受信装置
JP4245602B2 (ja) * 2005-11-25 2009-03-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復調装置、デジタル受信装置、デジタル復調装置の制御方法、デジタル復調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8676115B2 (en) * 2007-03-29 2014-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esting using modulation error ratio
US20100007355A1 (en) * 2008-07-10 2010-01-14 Litepoin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testing radio frequency (rf) receiver to provide power correction data
JP4814926B2 (ja) * 2008-10-08 2011-11-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受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8824344B2 (en) * 2009-09-09 2014-09-02 Nec Corporation Time 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eception interference preventing method thereof
US9118403B2 (en) * 2011-11-14 2015-08-25 Aci Communications, Inc. Thermally compensated CATV gain control apparatus and firmware
US9768884B2 (en) * 2012-10-17 2017-09-19 Acacia Communications, Inc. Multi-range frequency-domain compensation of chromatic dispersion
US9781375B2 (en) 2013-06-13 2017-10-03 Sony Corporation Television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television receiving method
US11974234B2 (en) * 2022-01-07 2024-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reporting for network power modif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4600B2 (ja) 1996-07-26 1999-11-29 静岡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選択呼出受信機
JPH11298343A (ja) 1998-04-15 1999-10-29 Sony Corp 携帯通信装置
JP3809302B2 (ja) 1999-06-29 2006-08-16 株式会社東芝 フィルタ装置および無線受信装置
KR100585832B1 (ko) * 1999-09-30 2006-06-01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부호분할 다중접속 시스템의 채널 확장 장치 및 방법
WO2001052430A1 (en) * 2000-01-10 2001-07-1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detection and cancellation in a tramsmission system
JP2001292037A (ja) 2000-04-04 2001-10-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歪み特性制御方式
JP2004363743A (ja) 2003-06-03 2004-12-24 Fujitsu Ltd 無線通信装置
CN1275414C (zh) * 2003-08-12 2006-09-1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分复用光信噪比监测方法及其装置
US7418032B2 (en) * 2005-03-15 2008-08-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lter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links based on measured noi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881672B2 (en) 2011-02-01
JP2008011485A (ja) 2008-01-17
JP4198727B2 (ja) 2008-12-17
CN101083469B (zh) 2010-12-15
US20070275680A1 (en) 2007-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3469B (zh) 调谐器、数字解调装置、该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数字接收机
US7971128B2 (en) Soft decision correction method, receiver using the same, and program therefor
EP2059031B1 (en) Demodulation device, demodulation device control method, demodulation device control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with recorded demodulation device control program
JP4245602B2 (ja) デジタル復調装置、デジタル受信装置、デジタル復調装置の制御方法、デジタル復調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4709738B2 (ja) 受信装置
JP4452731B2 (ja) デジタル復調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及び、デジタル受信装置。
CN1972258B (zh) 数字解调装置、该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数字接收器
KR101228778B1 (ko) 수신장치
JP4213741B2 (ja) デジタル復調装置、デジタル受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デジタル復調装置用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WO2011083714A1 (ja) 受信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移動速度の推定方法
JP2009088807A (ja) デジタル復調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及び、デジタル受信装置
US8279986B2 (en) Digital receiver, controlling method of the apparatus,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thereon the product
CN1972259B (zh) 数字解调装置、该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数字接收器
JP4167647B2 (ja) 地上デジタル放送用フィールド測定装置
JP4459878B2 (ja) ガードインターバルを含む信号を復調するチューナ、デジタル復調装置、チューナ制御方法、デジタル復調装置制御方法、チューナ制御用プログラム、デジタル復調装置制御用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れら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101188703A (zh) 接收状态的判定方法以及利用了该方法的接收装置
JP4559351B2 (ja) デジタル受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デジタル受信装置用プログラム、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及びデジタル処理装置
JP2009081721A (ja) デジタル復調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0034729A (ja) デジタル復調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及び、デジタル受信装置
JP2020005021A (ja) 信号監視装置、送信装置、信号監視方法、および信号監視用プログラム
JP2009212807A (ja) アンテナ制御方法およびアンテナ制御装置
JP2008153913A (ja) デジタル復調装置、デジタル受信装置、デジタル復調装置の制御方法、デジタル復調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15

Termination date: 2015011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