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3996B - 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73996B CN101073996B CN2007101040148A CN200710104014A CN101073996B CN 101073996 B CN101073996 B CN 101073996B CN 2007101040148 A CN2007101040148 A CN 2007101040148A CN 200710104014 A CN200710104014 A CN 200710104014A CN 101073996 B CN101073996 B CN 1010739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tuator
- freewheel
- rotation
- freewheels
- adjusting he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 B60N2/163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height-adjus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 mechanism
- B60N2/167—Ratchet mechanis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9—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 B60N2/933—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rotatable
- B60N2/943—Stepwise movement mechanisms, e.g. ratch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车辆座椅。所述装置包括经驱动以正反两个方向(10,12)旋转的驱动件(14)和由该驱动件(14)驱动的被驱动件(20),还包括两个单侧作用的自由飞轮(70,72),设置在驱动件(14)与被驱动件(20)之间,被连接在一起以相反方向运行,并且通过解锁装置(82)可以将其中的一个自由飞轮从啮合状态下释放出来。另外,所述装置还包括复位装置(86),通过该复位装置,在驱动件(14)偏离空档时,可以自动返回至空档,以保证由驱动件(14)驱动的被驱动件(20)的精密节。驱动件(14)的旋转受两个止动器(95,97)的限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座椅高度调节装置的车辆座椅,以及一种车辆座椅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德国专利申请DE 32 03 151 A1已经公开了一种车辆座椅调节装置,这种装置包括一个驱动反向旋转的驱动件与一个由此驱动件驱动、并能够反向旋转绕轴转动的被驱动元。该专利申请公开的装置中,在驱动件与被驱动件之间配置了两个单侧作用的自由飞轮。上述自由飞轮被连接在一起,以相反的方向运行,这样,第一个自由飞轮被锁定的方向对应于第二个自由飞轮自由运行的方向,而第二个自由飞轮被锁定的方向对应于第一个自由飞轮自由运行的方向。所述两个自由飞轮沿其圆周均配有普通的(内)齿圈(锯齿状)。
每一个单侧作用的自由飞轮具有(单独的)制动件或棘爪,可转动地固定安装在上述驱动件上的相应轴承螺栓上,并以弹簧加载的方式抵压于齿圈。为此目的而配置的弹簧为螺旋状弹簧,用作拉簧,其一侧的末端与第一个自由飞轮的棘爪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个自由飞轮的棘爪连接。
针对被驱动件相对于驱动件的旋转,在DE 32 03 151 A1公开的结构中设有解锁装置,在每一情况下将一个自由飞轮从啮合状态中释放出来。这种解锁装置通过中空半圆柱状轴环构成,伸展至可旋转安装式手轮,该手轮用作驱动元的驱动执行装置。倘若外部扭矩作用在手轮上选旋转轴旋转,那么,根据扭矩的方向,在每一个情况下,该扭矩加载于一个棘爪上或作为其构成部分的自由飞轮上,从而使之脱离啮合;并且,如果手轮上的扭矩持续存在且不改变方向,敲击固定在驱动元上的与前述插销不同的插销,这样,受外部扭矩作用的手轮就会驱动此驱动件通过其轴环与相应棘爪的啮合以及其与驱动件上的止动销的连接而旋转。驱动件进而驱动被驱动件,经由另一个仍然处于啮合状态的单侧作用自由飞轮进行旋转,而在被驱动元件上构成这两个自由飞轮的齿圈。
为了使被驱动件绕相反方向转动,可对手轮作用相反方位的扭矩。在两个自由飞轮依然处于啮合状态时的此情况下,从这个位置开始,上述提及的各部件关系发生颠倒,这样,先前从啮合状态释放出来的自由飞轮仍然处在啮合状态,并用于将扭矩传递到被驱动件上;相应地,通过轴环的作用,另一个自由飞轮从啮合状态中被释放出来。
应注意到,不处于啮合状态的自由飞轮也配有前述类型的止动销,从而保证扭矩以另一旋转方向从手轮传递到驱动件上。
DE 32 03 151 A1公开的这一装置在原则上上非常适合于车辆座椅调节机构。但是,这种配置的一个缺点在于,车辆座椅调节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电动机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调节装置,实现精密调节。
本发明所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可以正反两个方向旋转的驱动件,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可正反旋转的被驱动件。所述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单侧作用的自由飞轮和第二单侧作用的自由飞轮。所述被驱动件可经由所述第一和第二自由飞轮中任一个由所述驱动件驱动。两个自由飞轮中的第一自由飞轮的锁定方向对应于这两个自由飞轮中的第二自由飞轮的自由运行方向,两个自由飞轮中的第一自由飞轮的自由运行方向对应于这两个自由飞轮中的第二自由飞轮的锁定方向。
所述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有解锁装置,用于使两个自由飞轮中任一个脱离啮合状态。
所述驱动件被指定有空档位置。此空档位置是驱动件的预定旋转位置;在此空档位置下,第一和第二自由飞轮都处在啮合位置。所述驱动件还设有复位件,当所述驱动件偏转时,所述复位件在空档方向上动作。
如前所述,所述驱动件可以绕轴或经驱动(通过旋转或枢轴)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上旋转。第一止动器限制所述驱动件在所述两个旋转方向中的第一旋转方向上的绕轴旋转性;第二止动器限制所述驱动件在所述两个旋转方向中的第二旋转方向上的绕轴旋转性。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是能够手动驱动或者由电动机驱动的部件,例如通过致动件驱动。由所述驱动件驱动的被驱动件在其输出侧提供用于调节座椅高度的调节力或调节扭距。
所述驱动件的第一和第二止动器可以设置在例如壳体或部件上,或固定在能够通过该调节机构做相对调节的一个组件上。在具有座椅高度调节机构的情况下,所述壳体或部件可固定在座椅的刚性组件上,特别是可相对于车辆地板调节高度的座椅表面。或者,所述壳体或部件固定在车身或车辆地板上,相对于该车身或车辆地板可以调节座椅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是实施例中,第一单侧作用的自由飞轮具有第一制动件或棘爪,而第二单侧作用的自由飞轮具有不同于第一制动件或棘爪的第二制动件或棘爪。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棘爪是弹簧加载式的,特别是它们受弹簧加压以便与齿圈比如内齿圈相啮合,这样就可以被锁定在该齿圈内或齿圈方向上相应的锁定位置。在此情况下,所述自由飞轮上针对所述两个棘爪分别配置有单独的齿圈。但是,在一个实施例中,可设有与两个棘爪作用的共用齿圈,所述齿圈的锯齿沿圆周或圆周的一部分以一定间距并最好以恒定齿距分布。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齿圈设计为位于套筒式部件上的内齿圈。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齿圈是所述被驱动件的构成部分。
所述棘爪最好设置为可绕轴旋转,例如通过驱动件上的相应插销实现旋转。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这些插销平行延伸,与驱动件的旋转轴间隔一定距离,优选相对于驱动件的旋转轴的圆周方向,彼此偏移大约120°到180°,尤其是偏移大约180°或180°。所述两个棘爪可受共用的弹簧加压,该弹簧支撑在这两个棘爪上,用作压力弹簧。
所述解锁装置可以设有空心圆柱体构成的轴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环可以固定在壳体或部件上,例如本文其他地方提及的壳体或部件,或可以通过该机构或部件构成。在此情况下,由于扭距作用于驱动件的输入端,根据扭距的方向,所述第一或第二棘爪受到所述驱动件的压力,其轴承销抵在所述轴环的沿圆周方向上的两端中的一端上,从而使对应的自由飞轮脱离啮合状态。
所述复位件经特别设计,即当驱动件绕轴轴选转远离其空档位置时,所述复位件在空档位置方向上对所述驱动件作用或使其偏离,从而当外力(例如通过用户手动或电动机对驱动件或其致动件的驱动引入的扭矩)使得所述驱动件的偏转解除时,所述驱动件自动返回空档位置。这最好以以下方式发生,即在“返回”期间或由于“返回”的作用,通过解锁装置脱离啮合状态的自由飞轮被移回到啮合位置。因此,在驱动件的空档位置下,两个单侧作用的自由飞轮处于啮合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的A-A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的B-B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1的示意图。此装置1即为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或此装置的构成部分。
该装置包括能够被驱动以正反两个方向10和12旋转的驱动件14,并还包括由此驱动件14驱动以正反两个方向16和18旋转的被驱动件20。
驱动件14设计为可旋转或可绕轴线旋转的空心轴22,其上设有法兰24。法兰24具有与空心轴22同心的圆盘26,套装在空心轴22上,并且在其径向外端设有径向向外突出的凸起28。
平行延伸到驱动件14的旋转轴的轴承销30完全设置在法兰24上,该轴承销固定有第二弹簧32,其功能将在下文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法兰24内形成有两个横截面呈圆形的开口,所述开口的轴线与驱动件14的旋转轴线平行。图示实施例中,这两个开口为通孔。如图3清楚所示,这两个开口均设置在法兰24的径向靠外区域,并如法兰24圆周方向所示,开口彼此之间偏离180°和大约170°,所述的偏离角度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值。在这些开口的轴向端,轴承销30从法兰24延伸出来,每一个开口在轴向上通过部分空心圆柱壁34和36连接,且在径向上没有任何偏移。上述部分空心圆柱壁轴向凸出,与前述的开口一起用作相应的棘爪38或40的支承点,其功能将在下文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如图3所示,这些部分空心圆柱壁34和36的径向靠内区域均完全设置在空心轴22上(相对于空心轴22的径向方向)。
被驱动件20具有空心圆柱状外壁42,在其径向内侧形成(内)齿圈44。该齿圈44沿外壁42的圆周方向上以小于360°或小于300°的角度分布,在图中所示示例中以大约270°的角度分布,其功能将在下文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空心圆柱状外壁42的一个轴端完全开口,被驱动件的端壁46构成盘状部件,形成在外壁42的另一个轴端上。被驱动件20的此端壁46上设有圆形通孔,空心轴22穿过该通孔并由其支撑,以便安装驱动件14和被驱动件20。这样,驱动件14和被驱动件20就能相对转动。驱动件14插入在被驱动件20内,这通过特定方式实现,即壁34和/或36和/或轴承销30的自由端支撑在端壁46的内侧。
在从被驱动件突出并穿过端壁内的通孔的端部,空心轴22设有旋转夹具48,其外形呈六角形,配有开槽50。
配有开槽50的该六角形外形的相应负轮廓由作为驱动件14的致动部件的致动件或致动装置52内的相应开口或通孔构成;其中,空心轴22与致动件或致动装置52彼此连接,通并过相对的轮廓的啮合而旋转。开槽50有利于插入预定的相对位置。此致动装置52设有叉形部件54,其上装有操作手柄56,以便手动操作,它可配置为脚部操作的致动件或手动操作的致动件。
通过定义叉形的两个凸缘58和60,叉形部件54轴向环绕插入有驱动件14的被驱动件20。前述的形成带有开槽50的空心轴22的六角形外形的负轮廓的致动装置52的开口,用于将驱动件与凸缘58和60中的第二凸缘60旋转连接,而凸缘58和60中的第一凸缘58设有通孔,用于构成致动装置52的另一个支承点。
一个轴或杆件62穿过空心轴22,支撑致动装置52的第二凸缘60,且被驱动件20通过插销固定在其上,并也穿过第一凸缘58内的通孔。
该轴或杆件62安装在壳体64内。但是,应注意,壳体64在此未设计成封闭的壳体,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原则上可以采用封闭的壳体。壳体64用于将装置1以固定的方式安装在周围的固定部件上,比如车身、车辆地板或车座,或者尤其可固定在车座表面的刚性部件上,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壳体64。壳体64有两个联动的叉形凸缘66(其中一个可以从图中清楚看出);其内设有通孔以便安装轴或杆件62,从而使该轴或杆件62穿过这两个通孔。相对于轴或杆件62的轴向,两个凸缘66构成的叉形轮廓轴向围绕致动装置52的叉形部件54的第一凸缘58以及第一弹簧元件68。第一弹簧元件68的功能将在下文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驱动件14与被驱动件20能够绕其轴相对彼此并相对于壳体64而转动。
装置1还设有第一单侧作用自由飞轮70和第二单侧作用自由飞轮72。这两个自由飞轮70和72设置在驱动件14与被驱动件20的之间,并在驱动件14与被驱动件20之间运作。被驱动件20可经由这两个自由飞轮70和72中的第一自由飞轮70或第二自由飞轮72由驱动件14驱动。各种情况下,这两个单侧作用自由飞轮70和72均以相反的方向运行,即这两个自由飞轮70和72中的第一自由飞轮70的锁定方向对应于这两个自由飞轮70和72中的第二自由飞轮72的自由运行方向,而这两个自由飞轮70和72中的第二自由飞轮72的锁定方向对应于这两个自由飞轮70和72中的第一自由飞轮70的自由运行方向。
第一单侧作用自由飞轮70设有第一弹簧加载的且可绕轴向转动的制动件或棘爪38,而第二单侧作用自由飞轮72设有第二弹簧加载的且可轴向转动的制动件或棘爪40。
销型件74由第一棘爪38形成,销型件76由第二棘爪40形成。由于棘爪38和40对应的销型件74与76平行于驱动件14的旋转轴延伸,使得棘爪38与40可安装在驱动件14上并可旋转,即安装在法兰24或圆盘26上。为达到这个目的,销型件74或76由前述的包含一个通孔及相应的邻接部分、部分空心圆柱、轴向突出的壁部34或36组成的相应单元所容置。
棘爪38与40形成有锯齿78与80,与内齿圈44相配合,构成第一单侧作用自由飞轮70和第二个单侧作用自由飞轮72。如前所述,棘爪38与40和两个单侧作用自由飞轮70与72均为弹簧加压式的。为了此目的,前述的由轴承销30所支承的第二弹簧32加压于棘爪38与40上,即以这样的方法保证锯齿78与80抵在内齿圈44上,或压入内齿圈44内,或在内齿圈44的方向上受压。第二弹簧32在此由弹簧板构成,该弹簧板以弯曲的方式安放在前述插销30四周,其一方面施压于第一棘爪38上,另一方面施压于第二棘爪40上,该弹簧板的两个自由端成一定角度。
在此情况下,如果以第一旋转方向10作用的扭距施加给驱动件的驱动侧,此时锯齿78和80相应地与内齿圈啮合,则第一自由飞轮70在其自由运行方向被加载,而第二自由飞轮72在其锁定方向被加载。
而且,装置1设有解锁装置82,用于在每一情况下将一个自由飞轮70或72从啮合状态释放出来。为了构成此解锁装置82,在壳体64上形成有中空半圆柱状轴环84。该中空半圆柱状轴环84在被驱动件20的空心圆柱状外壁42内的圆周方向上径向延伸,从第一棘爪38延伸到第二棘爪40。
从驱动件14的空档位置开始,在其旋转方向10或12加载有绕其旋转轴的扭矩。结果,根据旋转方向10或12,棘爪38或40其中之一受压抵于轴环84的端壁,使得对应的自由飞轮70或72自动从啮合状况中解脱出来,对应的棘爪38或40从内齿圈44脱离,亦即与第二弹簧32的弹力方向相反。在此情况下,轴环84在齿圈44与相应的棘爪38或40的锯齿78或80之间径向推动。第二弹簧32此时施加复位力,这意味着,相应的棘爪38或40或者相应的自由飞轮70或72通过反向旋转驱动件14而自动回到啮合状态。驱动件14与棘爪38和40以及轴环84的协作是这样的,即旋转驱动件14使之离开空档位置,自由运行方向被加载的单侧作用自由飞轮70或72的棘爪38或40通过轴环84从啮合状态中释放出来。
通过前述以旋转方向10和12中的一个方向轴转驱动件14以离开空档,经由通过解锁装置82或其轴环84未从啮合状态中释放出来的自由飞轮70或72,便可将扭距从驱动件14传递到被驱动件20。
在此情况下,驱动件14的空档位置即为驱动件14的一个旋转位置或相应旋转位置,在该位置,两个自由飞轮70和72均处于啮合位置,且使其锯齿78和80与内齿圈相接触。
驱动件14还设有复位装置86。复位装置86意味着,当驱动件14在任一旋转方向10或12上偏离其空档位置时,朝向驱动件14的空档方向的复位力作用于该驱动件14。在本实施例中,复位装置86包含第一弹簧元件或第一弹簧68。第一弹簧元件68在此配置为扭簧。
弹簧元件68由例如金属线制成,具有多个绕组88,或是多股缠绕的。弹簧元件68的自由端90和92互相交叉,从绕组88区域伸出,并可例如直线延伸或近似直线延伸,如图2中可以清楚看出。
弹簧元件68由穿过绕组88的轴或杆件62支承。相对于轴或杆件62的轴向,轴向延伸的突出件94或96一方面从壳体64向外延伸,即从壳体64的两个凸缘66中的一个向外延伸,另一方面远离旋转联接到驱动件的致动件或致动装置52向外延伸;其中,这些突出件94和96轴向上相互重叠。相对于轴或杆件62的径向,这些突出件94和96在径向上一个临近一个设置。
为了构成驱动件14的复位装置,弹簧元件68的两个自由端90与92围绕突出件94和96接合,优选为以预定的力夹住这两个突出件,这样,从轴或杆件62的圆周方向上看,突出件94和96被夹在弹簧元件68的这两个自由端90和92之间。在没有外荷载的状态下,突出件94和96的相对位置的设置基本上与驱动件14的空档相匹配,或者,该位置即指定为空档位置或对应于空档位置。
在致动件或致动装置52或操作手柄56在外力作用下加载,使其绕旋转方向10和12中的一个方向旋转时,由于与驱动件14旋转联接,驱动件14亦绕轴旋转,两个突出件94和96也相对彼此转动(从轴或杆件62的圆周方向上看)。其中,根据旋转的方向,第一弹簧元件68的两个自由端90与92中的一个自由端被两个突出件94或96中的一个抵住,而第一弹簧元件68的两个自由端90与92中的另一个自由端被两个突出件94或96中的另一个抵住。这样,便有复位力(随旋转角度的增加而增加)作用于致动件或致动装置52上,并进而在驱动件14的空档方向上作用于在驱动件14。在释放了外部荷载时,驱动件14自动移回其空档位置。
设置的第一止动器95用于限制驱动件14在两个旋转方向10和12中的第一方向10上的绕轴旋转性,而第二止动器97用于限制驱动件14在两个旋转10和12方向中的第二方向12上的绕轴旋转性。
止动器95和97均形成在壳体64上。当致动件或致动装置52或操作手柄56从空档位置开始旋转,因此通过在两个旋转10和12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与驱动件14的旋转连接,如上所述,自由飞轮70和72中的一个通过解锁装置82脱离啮合状态;经由自由飞轮70和72中的另一个未脱离啮合的自由飞轮,扭矩从驱动件14传递到被驱动件20,从而使被驱动件20绕轴旋转。在此情况下,两个突出件94和95也相对彼此旋转,结果使得复位装置86和弹簧元件68内的复位力和复位扭矩不断增加。
根据旋转的方向,当到达止动器95和97中一个的止动位置时,则会阻止同一旋转方向10或12上的继续旋转。引起前述旋转的外力或扭矩的释放,导致复位装置86将驱动件14带回到空档位置,因此两个自由飞轮70和72均再次处在啮合位置。在驱动件14转回到空档位置的过程中,原先将扭距传递到被驱动部件20的自由飞轮70或72沿其自由运行方向运行。
在此情况下,特别是在制造过程中,可通过合适地选择止动器95和97的位置,进而适当选择使棘爪38或40的锯齿78或80相对于齿圈44的锯齿沿其圆周方向交替或移动的锯齿的数量。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锯齿彼此间以一定数量的锯齿移动,其数量是预定的,例如小于4。如果锯齿相互之间以一个锯齿来移动,能够保证精密调节。但是,在此实施例中,被驱动件20或止动装置98的外齿圈或被驱动件20上配置的止动装置98的外齿圈状部分的齿距定义了调节步幅。此处定义的调节步幅可以是例如15°,但也可以事先预定不同的调节步幅。因而可以在座椅高度调节机构中实现非常精确的调节,而不依赖于用户电动机的性能。在座椅高度调节机构中,例如,被驱动件20通过绳索或类似物件对座椅高度进行调节。
为了使被驱动件20旋转的角度(在相同旋转方向上)大于在驱动件14从空档位置移动到止动器95和97中的一个所限定的止动位置时被驱动件穿过的角度,驱动件14可相对于同一止动器95或97,在空档和止动位置之间连续来回移动好几次。
也可以限制被驱动件20的最大调节范围。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是以这样的方式实现的,即被驱动件20的调节范围由被驱动件20的内齿圈44的尺寸来定义。因此,棘爪38和40只能在有齿区域内(内齿圈44)啮合,这样,启动后就会在有齿区域(内齿圈44)外出现空行程。
如图中例子所示的结构中,还设有弹簧加压的止动装置98,它位于被驱动件20定义的位置内的止动位置。为此,在被驱动件20的空心圆柱状外壁42的外表面上形成有间隔开的凹部;此外,弹簧加载的球从外部沿径向压着此外表面,从而在预定位置与一个相应的凹部啮合。除了弹簧加载的球外,还可以使用例如弹簧板,其形成圆柱状啮合区域,与凹部啮合。
附图标号清单:
1 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
10 14的第一旋转方向
12 14的第二旋转方向
14 驱动件
16 20的第一旋转方向
18 20的第二旋转方向
20 被驱动件
22 14的空心轴
24 22上的法兰
26 24的圆盘
28 26上的凸起
30 用于26上的32的轴承销
32 第二弹簧
34 24上的突出部分空心圆柱状壁
36 24上的突出部分空心圆柱状壁
38 70的第一棘爪
40 72的第二棘爪
42 20的空心圆柱状外壁
44 42上的齿圈
46 20的端壁
48 22上的旋转夹具
50 48上的开槽
52 致动件或致动装置
54 52的叉形部件
56 52的操作手柄
58 54的第一凸缘
60 54的第二凸缘
62 轴或杆件
64 壳体
66 64的凸缘
68 86的第一弹簧元件
70 第一单侧作用自由飞轮
72 第二单侧作用自由飞轮
74 38的销型部分
76 40的销状部分
78 38的锯齿
80 40的锯齿
82 解锁装置
84 82的中空半圆柱状轴环
86 14的复位装置
88 68的绕组
90 68的自由端
92 68的自由端
94 突出件
95 第一止动器
96 突出件
97 第二止动器
98 弹簧加压止动装置
Claims (11)
1.一种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包括:
经驱动以正反两个方向(10,12)旋转的驱动件(14);
由所述驱动件(14)驱动以正反两个方向(16,18)旋转的被驱动件(20);
两个单侧作用自由飞轮(70,72),其中,被驱动件(20)经由所述两个自由飞轮(70,72)中的第一自由飞轮(70)或第二自由飞轮(72)由驱动件(14)驱动;所述两个自由飞轮(70,72)中的第一自由飞轮(70)的锁定方向对应于所述两个自由飞轮(70,72)中的第二自由飞轮(72)的自由运行方向;所述两个自由飞轮(70,72)中的第一自由飞轮(70)的自由运行方向对应于所述两个自由飞轮(70,72)中第二自由飞轮(72)的锁定方向;
解锁装置(82),将所述两个自由飞轮(70,72)中一个从啮合状态释放出来;
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4)设置有空档位置,所述空档位置是驱动件(14)的一个预定旋转位置,在此空档位置下,第一自由飞轮(70)和第二自由飞轮(72)均处在啮合位置且其锯齿与所述被驱动件(20)的内齿圈(44)相接触;
所述驱动件(14)设置有复位装置(86),所述复位装置(86)在驱动件(14)远离空档位置时在空档位置方向上发生作用;所述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还设有用以限制驱动件(14)在第一旋转方向(10)上的旋转性的第一止动器(95),和用以限制驱动件(14)在与第一旋转方向(10)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12)上的旋转性的第二止动器(9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驱动件(14)从第一止动器(95)定义的止动位置旋转到第二止动器(97)定义的止动位置过程中,或从第二止动器(97)定义的止动位置旋转到第一止动器(95)定义的止动位置过程中,由驱动件(14)所驱动的被驱动件(20)所转过的旋转角度,小于因驱动件(14)的驱动负荷所导致的被驱动件(20)能够转过的最大旋转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壳体(64),驱动件(14)和被驱动件(20)均可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其中,所述第一止动器(95)和第二止动器(97)形成在所述壳体(64)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86)至少具有第一弹簧元件(6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86)的弹簧元件(68)为扭簧;所述弹簧元件(68)在驱动件(14)以两个旋转方向(10,12)中的任何一个方向旋转远离空档位置时,产生趋向于驱动件(14)的空档方向的复位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侧作用自由飞轮(70)设有第一弹簧加载棘爪(38),所述第二单侧作用自由飞轮(72)设有第二弹簧加载棘爪(4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驱动件(20)上形成有内齿圈(44),第一弹簧加载棘爪(38)与内齿圈(44)配合构成第一单侧作用自由飞轮(70),第二弹簧加载棘爪(40)与内齿圈(44)配合构成第二单侧作用自由飞轮(7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装置(82)与驱动件(14)配合,使得所述驱动件(14)旋转远离空档位置时自动将两个自由飞轮(70,72)中的一个从啮合状态中释放出来,而所述驱动件(14)转回空档位置时自动将对应的自由飞轮带回啮合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止动器(95)到驱动件(14)的空档位置的距离以及第二止动器(97)到驱动件(14)的空档位置的距离,使得在驱动件(14)旋转过程中处于啮合位置的自由飞轮上的棘爪的每个锯齿在其自由运行方向上沿内齿圈(44)移动多个锯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还设有弹簧加载止动装置(98),位于被驱动件(20)的预定位置内的止动位置。
11.一种带有座椅高度调节装置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06022767.0 | 2006-05-16 | ||
DE102006022767A DE102006022767B4 (de) | 2006-05-16 | 2006-05-16 | Vorrichtung für eine Sitzhöhen-Verstelleinrichtung eines Fahrzeugsitzes sowie Fahrzeugsitz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73996A CN101073996A (zh) | 2007-11-21 |
CN101073996B true CN101073996B (zh) | 2010-09-01 |
Family
ID=38521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040148A Active CN101073996B (zh) | 2006-05-16 | 2007-05-14 | 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车辆座椅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50511B2 (zh) |
EP (1) | EP1857319B1 (zh) |
CN (1) | CN101073996B (zh) |
DE (1) | DE102006022767B4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6022767B4 (de) | 2006-05-16 | 2008-08-28 | Grammer Ag | Vorrichtung für eine Sitzhöhen-Verstelleinrichtung eines Fahrzeugsitzes sowie Fahrzeugsitz |
CN101407186B (zh) * | 2007-10-12 | 2012-03-07 |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自锁装置 |
CN103707781B (zh) * | 2013-12-26 | 2016-02-24 | 苏州清研微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距离图像的驾驶员座椅位置自动调整系统 |
WO2017099676A1 (en) | 2015-12-07 | 2017-06-15 | Assan Hani̇l Otomoti̇v Sanayi̇ Ve Ti̇caret Anoni̇m Şi̇rketi̇ | Seat height adjustment mechanism |
PL3224081T3 (pl) | 2015-12-28 | 2020-01-31 | Assan Hanil Otomotiv Sanayi Ve Ticaret Anonim Sirketi | Mechanizm regulacji wysokości fotelu kierowcy |
CN110395150B (zh) * | 2019-08-30 | 2024-06-21 |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座椅及其高度调节器 |
CN112721752B (zh) * | 2020-07-21 | 2023-03-14 | 恺博(常熟)座椅机械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座椅手动高调装置锁止机构 |
CN112677839B (zh) * | 2021-01-06 | 2022-09-06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手柄锁止结构 |
WO2024105184A1 (en) | 2022-11-17 | 2024-05-23 | Norgren Gmbh | Operating unit for setting a desired value for a level control of an adjustable support, level control of an adjustable support, and adjustable support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81854A (en) * | 1996-06-21 | 1999-03-16 | Bertrand Faure Equipements S.A. | Mechanism for controlling a rotary member by means of a pivoting handle, and a seat fitted with such a mechanis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744432A (en) * | 1954-07-27 | 1956-05-08 | Sherman Klove Company | Reversible ratchet wrench |
GB1060922A (en) * | 1965-02-20 | 1967-03-08 | Austin Motor Co Ltd | Adjustable seats |
DE3203151C2 (de) * | 1982-01-30 | 1986-07-17 | Keip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 Co Kg, 5630 Remscheid |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en Verstellmechanismus eines Fahrzeugsitzes |
DE4008438A1 (de) * | 1989-11-04 | 1991-05-08 | Brose Fahrzeugteile | Drehgelenkbeschlag |
DE19744944A1 (de) * | 1997-10-10 | 1999-04-15 |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 Verstellmechanik für eine stufenlose Dreh-Verstellung eines Abtriebs-Wirkteiles |
DE29802055U1 (de) | 1998-02-10 | 1999-06-10 | Schwarzbich, Jörg, 33615 Bielefeld | Sitzversteller |
DE19927033C2 (de) * | 1999-06-04 | 2001-07-12 | Brose Fahrzeugteile | Beidseitig wirkender Antrieb für Verstellvorrichtungen |
DE10052234A1 (de) * | 2000-10-21 | 2002-05-02 | Brose Fahrzeugteile | 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einrichtungen,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rzeugsitze |
DE20220200U1 (de) * | 2002-12-20 | 2004-02-19 |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Coburg | Beidseitig wirkender Antrieb |
DE20220201U1 (de) * | 2002-12-20 | 2004-02-19 |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Coburg | Beidseitig wirkender Antrieb |
DE10338305A1 (de) * | 2003-08-15 | 2005-03-03 |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 Beidseitig wirkender manueller Antrieb |
DE102006022767B4 (de) | 2006-05-16 | 2008-08-28 | Grammer Ag | Vorrichtung für eine Sitzhöhen-Verstelleinrichtung eines Fahrzeugsitzes sowie Fahrzeugsitz |
-
2006
- 2006-05-16 DE DE102006022767A patent/DE102006022767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5-08 EP EP07107727A patent/EP1857319B1/de active Active
- 2007-05-14 CN CN2007101040148A patent/CN101073996B/zh active Active
- 2007-05-14 US US11/803,311 patent/US795051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81854A (en) * | 1996-06-21 | 1999-03-16 | Bertrand Faure Equipements S.A. | Mechanism for controlling a rotary member by means of a pivoting handle, and a seat fitted with such a mechanis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70267906A1 (en) | 2007-11-22 |
US7950511B2 (en) | 2011-05-31 |
EP1857319B1 (de) | 2012-09-26 |
DE102006022767A1 (de) | 2007-11-22 |
DE102006022767B4 (de) | 2008-08-28 |
EP1857319A3 (de) | 2009-03-11 |
CN101073996A (zh) | 2007-11-21 |
EP1857319A2 (de) | 2007-1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73996B (zh) | 车辆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车辆座椅 | |
KR102363665B1 (ko) | 차량용 디스크 브레이크 액추에이터 | |
EP1969256B1 (en) |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WO2012053469A1 (ja) | 電動式直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電動式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 |
US7124871B2 (en) | Disengaging systems | |
US8277349B2 (en) | Actuation system | |
US20110107859A1 (en) | Suspension actuator | |
CN110332254B (zh) | 单向轴承总成及其应用 | |
US10001182B2 (en) | Actuator of electric parking brake system | |
CN107202083B (zh) | 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的加载构件释放件 | |
CN101512175B (zh) | 自补偿调节的摩擦离合器 | |
US20230375058A1 (en) | Brake locking apparatus | |
GB2443833A (en) | Nested coil springs having cam means | |
WO1999025987A1 (de) | Elektromechanische radbremsvorrichtung | |
US6974015B2 (en) | One-way bidirectional clutch | |
CN1972834B (zh) | 用于手制动器释放固定机构的机械释放机构 | |
CN101270783B (zh) | 用于操作摩擦离合器的碟形弹簧杠杆组件及摩擦离合器 | |
US20100236355A1 (en) | Variable eccentricity assembly | |
JP7476303B2 (ja) | 最終的な駆動歯車に対して負荷を共有する平行なツイン歯車対を有する変速機を備える電気駆動モジュール | |
US4189961A (en) | Speed reduction means | |
JPH02501548A (ja) | 偏心研削機 | |
JP2008286386A (ja) | 電動式直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電動式ブレーキ装置 | |
US4226129A (en) | Worm drive mechanism | |
US10161490B2 (en) | Control equipment | |
US11920697B2 (en) | Failsafe modul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No.2, grammer alley, ussensoren, Germany Patentee after: Grammer AG Address before: 6 rue Bourne, amberge,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Grammer 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