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7754A - 至少能执行电话通信和传真功能的多功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至少能执行电话通信和传真功能的多功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7754A
CN101047754A CNA2007100877174A CN200710087717A CN101047754A CN 101047754 A CN101047754 A CN 101047754A CN A2007100877174 A CNA2007100877174 A CN A2007100877174A CN 200710087717 A CN200710087717 A CN 200710087717A CN 101047754 A CN101047754 A CN 1010477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member
function device
carriage
charge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877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47754B (zh
Inventor
村木基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47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77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477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77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38Modular devices, i.e. allowing 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components, removal or replacement of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6Auxiliary receptacles for articles, e.g. erasers, penc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8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8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 H04N1/00302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with a telephonic apparatus, e.g. telephone answering machine or videotex terminal
    • H04N1/00305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with a telephonic apparatus, e.g. telephone answering machine or videotex terminal with a cordless telephone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85Power supply means,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power supply to th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1/00907Details of supply connection, e.g. arrangement of powe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48Type of connection
    • H04N2201/0058Docking-station, cradl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62Stand-alone interfac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Abstract

一种至少能执行电话通信和传真功能的多功能装置,具有本体、无绳受话器、对无绳受话器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器。充电器可固定在本体上并使无绳受话器不妨碍传真功能的执行,也可从本体上拆下。当将充电器安装在本体上时,可将无绳受话器的电池在本体上的固定位置进行充电。当将充电器设置在离开本体的位置上时,可将无绳电话器的电池在该位置进行充电。即,即使将充电器从本体上拆下也可使用充电器及无绳受话器。

Description

至少能执行电话通信和传真功能的多功能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6年3月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6-0619009号的优先权,据此将其内容引用到本申请中予以合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至少具有电话通信功能和传真功能的复合机(多功能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具有电话通信功能和传真功能等的复合机。这样的复合机具有本体(main unit)、受话器、受话器支架。本体具有与电话通信线路进行通信的接口装置、传真装置、利用有线或无线与受话器通信的通信装置。
另外,受话器有以下两种:用于在本体边上使用的受话器;用于在离开本体的位置使用的受话器。以下,对用于在本体边上使用的受话器称为母机,用于在离开本体的位置使用的受话器称为子机。母机有以下两种:利用有线与本体通信的母机(有线母机);利用无线与本体通信的母机(无绳母机)。有线母机在不使用时放置在与本体设置成一体的受话器支架上。而无绳母机则放置在与本体设置成一体的充电器(charger)上进行充电。另一方面,子机通常是无绳受话器。子机通过放置在离开本体的位置上所设置的充电器(即没有固定在本体上的充电器)上进行充电。
复合机有以下两种:设有母机的复合机;没有设置母机的复合机(即仅具有子机的复合机)。
复合机的用户中,有的用户因为“在同时使用传真和电话时使用方便”等理由而喜欢设有母机的复合机。但也有的用户因为“在使用传真时母机碍事”、“本体的设置空间越小越好”等理由而喜欢没有设置母机的复合机。
本案申请人提供了能满足上述两种用户要求的复合机。该复合机具有由受话器支架和与该受话器支架有绳连接的受话器构成的受话器单元。受话器单元可相对于本体拆装。即,通过将受话器单元与本体连接,受话器单元可用作母机。
用户既可将受话器单元安装在本体上使用该复合机,也可将受话器单元从本体上拆卸后使用该复合机。因此,所有的用户都能心情舒畅地使用该复合机。
在上述受话器单元可拆装的复合机中,若从本体上拆下受话器单元,受话器单元就无法使用。因此,存在受话器单元成为多余部件的问题。而且,用户有可能会遗失从本体上拆下后的受话器单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在本体上拆装、即使在从本体上拆下的状态下也可使用的受话器单元的复合机。
本发明的至少能执行电话通信和传真功能的多功能装置,包括:本体,其具有与电话通信网进行通信的接口装置、与接口装置进行通信的传真装置、与接口装置进行通信并至少与一个外部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无绳受话器,其能与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并具有电池;充电器,当充电器中放置有无绳受话器时对电池进行充电,该充电器能固定在本体上,即使充电器固定在本体上且无绳受话器放置在充电器内的情况下也不会妨碍传真功能的执行,而且充电器也可从本体上拆下。
该复合机中,充电器既可固定在本体上也可从本体上拆下。当将充电器安装在本体上时,可将无绳电话器的电池在本体上的固定位置进行充电。当将充电器设置在离开本体的位置上时,可将无绳电话器的电池在该位置进行充电。即,可将充电器设置在离开本体的位置上,将无绳受话器放置在该充电器上,就可使用无绳受话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复合机1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复合机1的内部构成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表示受话器12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托架9及支架8从本体11上拆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支架8的主视图。
图6是支架8的右侧视图。
图7是支架8的俯视图。
图8是支架8的仰视图。
图9是支架8的后视图。
图10是托架9的左侧视图。
图11是托架9的俯视图。
图12是托架9的主视图。
图13是托架9的后视图。
图14是托架9的仰视图。
图15是托架9的右侧视图。
图16是托架9的L字形固定件125的放大图。
图17是本体11的框图。
图18是受话器12的框图。
图19是装饰板181的说明图。
图20是装饰板181的放大图。
图21是装饰板181的背视图。
图22是从图21的箭头XXII侧看到的装饰板181的图。
图23是从图21的箭头XXIII侧看到的装饰板181的图。
图24是从图21的箭头XXIV侧看到的装饰板181的图
图25是从图21的箭头XXV侧看到的装饰板181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及图4表示本实施例的复合机1的立体图。复合机1具有大致长方体的本体11、可拆装地安装在本体11上的托架9、可拆装地安装在托架9上的支架8、可拆装地安装在支架8上的受话器12(wireless telephone)。图1表示托架9及支架8安装在本体11上的状态,图4表示托架9及支架8从本体11上拆下后的状态。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及图4的箭头X1的方向称为前侧,将箭头X2的方向称为后侧,将箭头Y1的方向称为右侧,将Y2的方向称为左侧。
(有关本体11)
本体11具有电话通信功能(telephone communication)、传真功能(facsimile function)、打印机功能、扫描仪功能及复印功能。图17是表示本体11(main unit)的概略构成的框图。如图所示,本体11具有图像扫描仪3、无线通信装置(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158、天线15、打印机2、操作面板6、插槽7、并行接口85、USB接口86、NCU(Network Control Unit)87及MODEM88。插槽7内插入存储卡。插槽7可读取所插入的存储卡中所储存的数据。并行接口85和USB接口86可通过通信电缆与外部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等)连接。通过将外部设备与并行接口85或USB接口86连接,可将数据从该外部设备输入本体11。NCU87与电话通信网(telephone communication network)156连接。通过NCU87和MODEM88,进行本体11与电话通信网156的通信。受话器12通过天线15和无线通信装置158与本体11进行通信。
另外,本体11包括:具有CPU72、ROM73、RAM74、EEPROM75的控制部71;总线76;ASIC77。控制部71通过总线76向ASIC77输入指令。ASIC77根据输入的指令对各部进行控制。
本体11通过无线通信装置158及天线15与受话器12通信,通过NCU87及MODEM88与电话通信网156通信。由此实现电话通信功能。
本体11利用图像扫描仪3读取图像,将该图像通过NCU87及MODEM88向电话通信网156发送。由此可实现传真发送。另外,本体11利用打印机2打印通过NCU87及MODEM88从电话通信网156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由此可实现传真的接收。
本体11利用打印机2打印由插槽7、并行接口85或USB接口86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由此可实现打印机功能。
本体11利用图像扫描仪3读取图像,将读取到的图像数据向与插槽7、并行接口85或USB接口86连接的装置输出。由此可实现扫描仪功能。
本体11利用图像扫描仪3读取图像,利用打印机2打印读取到的图像。由此可实现复印机功能。
如图1及图4所示,本体11的下部为打印机2。图2表示本体11的前后方向的纵向剖视图。如图所示,打印机2具有供纸托盘20、纸张输送机构27、倾斜板22、纸张输送路径23、喷墨头39、压纸卷筒42、排纸托盘21。供纸托盘20如图1所示那样设置在本体11的前表面下部设有的开口4内。供纸托盘20可在本体11的前后方向插入拔出。供纸托盘20内可收容许多纸张。供纸托盘20内例如可收容A4尺寸、B5尺寸、明信片尺寸等各种形状的纸张。纸张输送机构27具有臂部26、安装在臂部26顶端的滚轮25。纸张输送机构27设置成滚轮25与供纸托盘20内的纸张接触。滚轮25通过旋转将供纸托盘20内的最上部的纸张送往倾斜板22侧。倾斜板22通过与滚轮25输送来的纸张接触而将该纸张向纸张输送路径23侧引导。另外,通过倾斜板22与纸张接触,可防止2张以上的纸张送往纸张输送路径23。纸张输送路径23将送来的纸张引导至喷墨头39和压纸卷筒42之间。当纸张从喷墨头39和压纸卷筒42之间通过时,从喷墨头39向纸张喷出油墨滴。从而在纸张上印刷图像。经过了喷墨头39和压纸卷筒42之间的纸张向排纸托盘21排出。如图1所示,排纸托盘21设置在开口4的上部。
如图1及图4所示,本体11的上部是图像扫描仪3。如图2所示,图像扫描仪3具有盖板30和图像读取部222。盖板30构成本体11的上侧面的大致整个区域。另外,盖板30的右端部及左端部朝下方弯曲。因此,盖板30的右侧面及左侧面在盖板30关闭的状态下构成本体11的右侧面及左侧面的上部。盖板30能以图2所示的铰链58为中心转动。即,可使盖板30开闭。如图2所示,图像读取部222设置在盖板30的下方。图像读取部222就是所谓的平板扫描仪。图像读取部222具有平坦的压板玻璃31、图像传感器32。如图所示,图像传感器32沿本体11的前后方向配置。图像传感器32可在本体11的左右方向往复移动。图像传感器32通过往复移动来读取放置在压板玻璃31上的原稿图像。打开盖板30后,图像读取部222的压板玻璃31就会露出。将原稿放在压板玻璃31上后进行所需的操作,图像传感器32就对压板玻璃31上的原稿进行扫描。由此可读取原稿的图像。
无线通信装置158设置在本体11的内部。天线15安装在本体11的右侧面。无线通信装置158通过天线15与受话器12进行无线通信。而无线通信装置158与NCU87及MODEM88通信。
NCU87及MODEM88设置在本体11的内部。在本体11的左侧面设有插口14。电话通信网156通过电话通信线与插口14连接。一旦电话通信线与插口14连接后,电话通信网156就与NCU87电气连接。如上所述,无线通信装置158及天线15与受话器12进行无线通信,NCU87及MODEM88与电话通信网156进行通信,从而受话器12与电话通信网156进行电话通信。另外,在使用传真功能时,NCU87及MODEM88与电话通信网156进行图像数据的传接。
操作面板6设置在本体11的上侧面前侧。操作面板6具有各种操作按钮35和液晶显示器36。液晶显示器36根据从ASIC77输入的指令显示文字或图像。因此,用户可一边利用液晶显示器36确认本体11的情况一边对操作按钮35进行操作。一旦对操作按钮35进行了操作,指令就输入到控制部71。控制部71根据输入的指令向ASIC77输入指令。ASIC77根据从控制部71输入的指令值对各部进行控制。因此,通过对操作按钮35进行操作,就能使本体11执行所希望的动作。另外,当本体11通过并行接口85或USB接口86与外部设备连接时,也可从外部设备向本体11输入指令使本体11动作。
插槽7设置在本体11的前表面。将存储有数码相机等拍摄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卡插入插槽7,在操作面板6进行所需的操作,插槽7就可读取该图像数据。读取后的图像数据可在液晶显示器36上显示。也可将读取后的图像数据利用打印机2进行打印。
如图4所示,在本体11的左侧面10上形成有开口94。在开口94内部露出有本体11的筐体即框架95。在框架95的背面侧形成有间隙。在框架95上形成有连通上述间隙的一对长孔96及一对长孔97。长孔96沿前后方向延伸。长孔96的后端成为宽度大的插入孔192。宽度狭窄的卡合孔193从插入孔192向前方延伸。一对长孔96上下对称配置。长孔97沿前后方向延伸。长孔97的后端成为宽度大的插入孔194。宽度狭窄的卡合孔195从插入孔194向前方延伸。一对长孔97上下对称配置。在开口94上可拆装地安装有托架9。
如图1所示,电源线102从本体11的左侧面10延伸。电源线102向本体11供电。
(有关托架9)
托架9可安装在本体11的开口94上和从本体11的开口94拆下。支架8可安装在托架9上和从托架9上拆下。图10~图15表示托架9的左侧视图、俯视图、主视图、后视图、仰视图及右侧视图。托架9具有大致平板状的安装板91、与安装板91形成为一体的载置台92。
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安装板91的表面形成有电线保持部131。如图1所示,电线保持部131是在支架8安装在托架9上时,用于保持后述的电线115的部件。电线保持部131形成在安装板91的后侧。电线保持部131由上板132和下板133构成。上板132和下板133安装成彼此相对。上板132的端面具有凸形状。下板133的端面具有与上板132的端面对应的凹形状。在两者之间形成有V字形的间隙。如图13所示,上板132和下板133安装成从安装板91的表面(外侧表面,即正面)突出。因此,由上板132及下板133和安装板91的表面所围起的空间138沿前后方向形成。如图1所示,通过将电线115插入该空间138内,电线115被支撑为沿前后方向延伸。
如图11、图12、图13及图15所示,在安装板91的背面形成有基座130。在基座130上形成有卡合部件98、99。卡合部件98、99形成在安装板91的前侧。如图12所示,卡合部件99形成为L字形。如图13所示,卡合部件98也形成为L字形。卡合部件98、99可与本体11的长孔96、97卡合。
将托架9向本体11上安装时,将卡合部件98、99插入本体11的插入孔192、194内,将托架9向本体11推压。接着将托架9向前方滑动。于是,卡合部件98、99的基端部198、199被卡合孔193、195引导,同时卡合部件98、99的前端部进入框架95背面侧的间隙内。当将托架9滑动了规定距离后,基座130的前端与开口94的前端抵接,从而托架9被固定。而通过将托架9向后侧滑动,从开口94拔出就可将托架9从本体11上拆下。
载置台92由载置板139和壁部140构成。当将托架9安装在本体11上时,载置板139成为大致水平状态,壁部140大致竖直。
在载置板139的下表面148的左侧形成有2个脚部149。在脚部149的周围形成有加强脚部149的肋150。如图10所示,在将托架9安装在本体11上时,脚部149与本体11的设置面151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隔152。即,脚部149形成为脚部149的下端保持在比本体11的下表面高的位置。即,脚部149形成为脚部149与设置面151不接触。另外,间隔152最好是1mm~3mm左右。
当脚部149与设置面151之间形成有间隔,则托架9就容易制造。例如,若脚部149形成为与设置面151接触的话,就必须以极高的精度制造托架9。这是因为一旦脚部149因制造误差而从本体11向设置面151侧突出的话,就无法将本体11稳定地放置在设置面151上的缘故。但是,本实施例的托架9形成为脚部149与设置面151不接触,因而不需要用太高的精度制造托架9,容易制造。
另外,若脚部149的下端处于比本体11的下表面高的位置,就可抑制托架9的损伤。例如,用户在托架9安装在本体11上的状态下进行将本体11设置在设置面151上的作业时,有时托架9与设置面151会接触。但当脚部149的下端位于比本体11的下表面高的位置时,在设置本体11时托架9就难以与设置面151接触。
另外,当用户将支架8或受话器12放置在托架9上而产生较大的惯性力时,托架9有时会挠曲。托架9挠曲过大时有可能会破损。但是,本实施例的复合机1中,脚部149与设置面151之间形成有合适的间隔。因此,当托架9挠曲时脚部149与设置面151接触。由此可防止托架9进一步的挠曲,可抑制托架9的破损。
载置板139的上侧面成为用于放置支架8的载置面(mounting surface)141。在载置面141的前端形成有一对L字形的固定件(L-shaped anchor)125。图16是L字形固定件125的放大图。如图所示,一对L字形固定件125在载置面141上左右对称地配置。L字形固定件125由从载置面141沿左右方向朝上方延伸的前部200、从载置面141沿前后方向朝上方延伸的横向部201、在前部200及横向部201的上端形成的水平部202构成。L字形固定件125的纵向剖面(前后方向的纵向剖面、左右方向的纵向剖面)为L字形。
如图4、图10及图11所示,在载置面141的后侧形成有一对销126。销126在载置面141上左右对称地配置。销126为圆柱状的突起。销126的顶端逐渐变细。
如图10~图12所示,在载置面141的后端形成有从载置面141向上方延伸的面(壁部140的前表面142)。在前表面142上形成有从前表面142朝前侧突出、并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肋171。一对肋171在前表面142上左右对称地配置。在前表面142上形成有从前表面142朝前侧突出、并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肋172。一对肋172在前表面142上左右对称地配置。
在载置面141的后端的左右方向中央部设有弹性板143。弹性板143是从载置面141朝上方大致垂直地延伸的带板状的部件。又,在位于前表面142的弹性板143后侧的部分形成有凹部13。由此,在弹性板143与前表面142之间形成有间隙。弹性板143可因弹性变形而朝后方翘曲。在弹性板143的上部形成有朝前侧突出的突出部144。另外,在弹性板143上形成有从突出部144进一步朝上方延伸的把手(handle)147。
如图11~图13所示,在壁部140上形成有朝前后方向延伸的槽153。槽153从壁部140的前表面142延伸至后表面146。
(有关支架8)
支架8可安装在托架9上和从托架9上拆下。又,支架8通过保持受话器12来对受话器12进行充电。图5~图9表示支架8的主视图、右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及后视图。如图所示,在支架8的上部形成有用于放置受话器的安装孔100。安装孔100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因此,支架8的上侧成为形成安装孔100的周围的筒状部101,支架8的下侧成为基部103。安装孔100形成为朝后侧稍许倾斜。即,安装孔100的后侧内表面105朝后侧倾斜。支架8的前表面104朝后侧倾斜。如图5及图7所示,在安装孔100内形成有从内表面突出的一对肋117。肋117左右对称地配置。肋117沿上下方向延伸。如图7所示,在安装孔100的底面116形成有一对电极114。
如图5、图6及图8所示,支架8的底面(下表面)118形成为平面状。在底面118形成有朝下侧突出的微小突起119~122。微小突起119~122的高度约为0.5mm(最好为0.3mm~1.0mm)。微小突起119~122形成为支架8放置在平面上时所有的微小突起119~122都与平面接触。即,底面118形成为能将支架8以稳定的状态放置在平面上的形状。
在底面118上形成有一对孔124。一对孔124左右对称地配置在底面118的前侧。孔124是大致长方形的孔。在孔124的角落安装有板197。一对孔124形成为可与托架9的一对L字形固定件125卡合。
在底面118形成有一对孔123。一对孔123左右对称地配置在底面118的后侧。孔123是大致圆形的孔。一对孔123形成为可与托架9的一对销126卡合。
如图6所示,支架8的后表面127形成为大致垂直。如图9所示,在后表面127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长孔128。例如,通过将设置在壁上的销与长孔128卡合,可将支架8安装在壁上。
在后表面127上形成有插座129。后述的电源线113与插座129连接。
在后表面127的上部形成有大致长方形的凹部145。凹部145形成为可与托架9的弹性板143卡合。
如图4所示,支架8上安装有电源线113。电源线113由电线115、与电线115的一端连接的AC适配器196、安装在电线115的另一端上的连接器构成。通过将AC适配器196插入电源插座内,从而将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连接器插入插座129内。通过将AC适配器196插入电源插座内,连接器插入插座129内,就可向支架8的一对电极114供电。
将支架8安装在托架9上时,使支架8朝前侧倾斜,使托架9的一对L字形固定件125插入支架8的一对孔124内。接着,将支架8朝前侧稍许滑动,使孔124与L字形固定件125卡合。即,L字形固定件125的水平部202进入孔124的板197的里侧。由此可禁止支架8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移动。不过,支架8能以卡合部(即前侧下表面)为中心朝接近或离开载置面141的方向转动。当用户将支架8朝载置面141侧转动时,支架8的后表面127与弹性板143的突出部144的顶端接触。于是,弹性板143被支架8推压而朝后侧翘曲(退避姿势)。当用户将支架8进一步朝载置面141侧转动,支架8的底面118与载置面141抵接。于是,弹性板143返回原来的姿势(卡合姿势),弹性板143的突出部144插入支架8的凹部145内。即,弹性板143与支架8的后表面127卡合。由此,禁止支架8的转动和朝后方的移动。即,支架8固定在托架9上。这样,支架8通过与L字形固定件125及弹性板143卡合,能可靠地固定在托架9上。
又,当支架8的底面118与载置面141抵接时,支架8的一对孔123与托架9的一对销126卡合。由此也可禁止支架8沿前后左右方向的移动,能更稳定地将支架8固定在托架9上。
当支架8的底面118与载置面141抵接时,支架8的后表面127与托架9的肋171、172接触。由此也可禁止支架8朝前后方向的移动,能更稳定地将支架8固定在托架9上。
当将支架8朝载置面141侧转动时,将支架8的电源线115穿过托架9的槽153朝后侧拉出。并且,如图1所示,将拉出后的电源线115的一部分固定在电线安装部131上。由此,电源线115配置成从支架8向后方延伸。即,可抑制电源线115向本体11周围散乱。而且可防止大的力作用于电源线115与支架8的连接部。
当将支架8从托架9上卸下时,用户将把手147朝后侧拉动。于是,弹性板143朝后侧翘曲(即成为退避姿势),从而解除弹性板143与支架8的卡合。接着将支架8朝离开载置面141的方向转动,将支架8进一步朝后方移动,则可解除孔124与L字形固定件125的卡合。即,支架8从托架9上卸下。这样,通过操作把手147,可使弹性板143从卡合姿势变化为退避姿势,用户能容易地将支架8从托架9上拆下。
(有关受话器12)
图3表示受话器12的放大图。如图所示,受话器12为细长形状。在受话器12的操作面上配置有各种操作按钮106、液晶显示器107、麦克风108及扬声器109。在受话器12的底面110配置有一对电极111。受话器12的内部具有无线通信装置155、电池166及天线165。
图18是表示受话器12的概略构成的框图。如图所示,无线通信装置155与操作按钮106、液晶显示器(LCD)107、麦克风108、扬声器109、天线165及电池166连接。无线通信装置155具有通话电路161、调制解调器162、无线电路163、控制电路164及内部电压生成电路248。
内部电压生成电路248与电池166连接。电池166向内部电压生成电路248供电。内部电压生成电路248将被供给来的电压变换为规定电压的电力。内部电压生成电路248所生成的电力供给到受话器12的各部。
另外,如图所示,电池166与一对电极111连接。详细后述,受话器12放置在支架8上时,支架8所具有的一对电极114与受话器12的一对电极111接触。由此,从支架8向电池166供电,可对电池166充电。另外,作为电池166可使用锂离子电池等。
利用受话器12的操作按钮106进行规定的操作后,无线通信装置155与本体11的无线通信装置158之间通过天线165和天线15确立无线通信。即,在无线通信装置155与无线通信装置158之间形成无线链接。一旦形成无线链接,本体11的无线通信装置158通过NCU87及MODEM88与电话通信网156连接。此时,从电话通信网156向无线通信装置158输入拨号音。无线通信装置158通过无线链接将拨号音向无线通信装置155发送。又,一旦形成无线链接,受话器12的控制电路164通过调制解调器162使无线电路163与通话电路161连接。因此,发送到无线通信装置155的拨号音输入通话电路161。即,拨号音作为声音从扬声器109输出。
接着,用户对操作按钮106(拨号键)进行操作,输入对方的电话号码后,该号码在液晶显示器107上显示。而且表示该电话号码的信号从无线通信装置155通过无线链接向无线通信装置158发送。于是,本体11将与该电话号码对应的拨号信号向电话通信网156发送。由此向对方进行呼叫。若对方的电话机有了应答,则受话器12可通过本体11与对方的电话机之间进行电话通信。此后,利用操作按钮106进行规定的操作,可切断线路。
受话器12可放置在支架8上。通过将受话器12的底面110侧插入安装孔100,受话器12的下部112被支架8保持。如上所述,安装孔100形成为朝后侧稍许倾斜。因此,受话器12以稍许朝后方倾斜的立起状态保持在支架8上。具体而言,受话器12的底面110与安装孔100的底面116接触,受话器12的后表面被安装孔100的后侧内面105支撑,受话器12的两个侧面被肋117支撑。因此,受话器12稳定地保持在支架8上。
当受话器12保持在支架8上时,受话器12的一对电极111与支架8的一对电极114接触。由此,向受话器12的电池166供电,对电池166进行充电。
用户将受话器12从支架8向上方拔出就可使用受话器12。因受话器12保持为立起状态,故用户能容易地将受话器12拔出。
(复合机1的使用方法)
用户可在将支架8固定在本体11上的状态下使用复合机1。即,托架9安装在本体11上,支架8安装在该托架9上。将受话器12放置在本体11上固定着的支架8上,对受话器12进行充电。在此情况下,在同时使用本体11和受话器12时使用方便。
当支架8及托架9固定在复合机1上时,支架8及托架9的最上部位于关闭状态的盖板30的侧面最下端30a的下方。因此,不会造成支架8及托架9与盖板30的侧面接触而妨碍盖板30的开闭。另外,在将受话器12放置在本体11上固定着的支架8上时,受话器12与盖板30的侧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盖板30的开闭不会受到受话器12、支架8及托架9的妨碍。又,可防止将受话器12从支架8上取出时误将盖板30打开。
另外,复合机1中,将受话器12从固定在本体11上的支架8中取出时,将受话器12朝上方提起。此时,不用将受话器提升到处于最大限度打开状态的盖板30的上端的上方就可将受话器12取出。即,为了很好地使用本体11需要设置成能使盖板30最大限度地打开。因此,在将本体11设置在多层的架子等上时,需要将本体11设置成在盖板30最大限度打开时,盖板30的上端不与上层的底板接触。复合机1中,不用将受话器提升到盖板30的上端的上方就可将受话器12从支架8取出。因此,即使是在上述那样设置本体11时,也可不使受话器12与上层的板接触地将受话器12从支架8中取出。
另外,支架8也可设置在离开本体的位置。此时,将支架8从托架9上拆下,将支架8设置在离开本体的位置上。只要将电源线115与电源插座连接就可利用支架8对受话器12的电池166进行充电。即,即使将支架8从本体11上拆下也可使用支架8及受话器12。而且,只要从本体11拆下托架9,可进一步减小用于设置本体11所需的空间。
另外,支架8的底面形成为能在平面上稳定地放置的形状。因此,能将支架8以稳定的状态设置。
另外,支架8将受话器12以立起的状态保持。因此,与将受话器12以卧放的状态保持的支架相比可减小支架8的底面。因此,可进一步减小用于设置支架8所需的空间。
在支架8的底面118上形成有用于与托架9卡合的所有的形状,故将支架8设置在平面上时支架8的外观美观。
另外,当将托架9从本体11上拆下后,框架95成为从本体11的左侧面10露出的状态。因此,如图19及图20所示,复合机1最好具有能取代托架9安装在开口94上的装饰板181。
如图21~图25所示,装饰板181是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部部件。装饰板181的表面182为平坦面。装饰板181包括:具有表面182的板部183;立设在板部1 83的背面的卡合部184、185、186、187及肋189。卡合部184、185与背面大致垂直地立设。卡合部186、187向装饰板181的外方突出。肋189用于确保装饰板181的强度。又,在板部183的背面上部(图21中的上方)形成有缺口部188。
为了将装饰板181向本体11上安装,将装饰板181的卡合部186、187插入形成在本体11的开口94(参照图20)内的卡合孔190、191内。将装饰板181朝本体11侧移动,嵌入开口94内,从而装饰板181堵住开口94。于是,卡合部184、185与开口94的上部卡合。因此,装饰板181固定在本体11上。将装饰板181从本体11上拆下时,用手指勾住缺口部188拉装饰板181。由此就可容易地将装饰板181从本体11上拆下。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这些只不过是例示,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书的限定。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技术包含将以上例示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的情况。
本说明书或图纸中所说明的技术要素能单独或通过各种组合来发挥技术的有用性,申请时并不限定于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组合。本说明书或图纸中例示的技术可同时达到多个目的,达到其中的一个目的本身就具有技术的有用性。

Claims (17)

1.一种至少能执行电话通信和传真功能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其具有与电话通信网进行通信的接口装置、与接口装置进行通信的传真装置、与接口装置进行通信并至少与一个外部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
无绳受话器,其能与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并具有电池;
充电器,当充电器中放置有无绳受话器时对电池进行充电,该充电器能固定在本体上和从本体上拆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盖板,该盖板对本体的上侧面进行开闭,并具有在覆盖本体的上侧面时构成本体侧壁的上部的侧部,
充电器安装在本体侧壁的下部,在盖板关闭本体的上侧面时充电器的最高点比盖板侧部的最下端低,
盖板侧部与固定在本体上的充电器中的无绳受话器之间形成有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不用将无绳受话器提起到高于完全打开时的盖板上端的位置就可将其从固定在本体上的充电器中取出和放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充电器固定在本体上时,充电器的底面高于本体底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充电器包括:
托架部件,其可拆装地安装在本体的侧面;
可拆装地安装在托架部件上的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具有用于放置无绳受话器的部分、和能将保持部件稳定地放置在平面上的形状的底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持部件将无绳受话器以立起状态保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托架部件包括:
载置部,用于载置保持部件;
第1支撑部,用于与保持部件的前下部卡合来支撑保持部件,并使保持部件能以其自身的前下部为中心朝相对于载置部接近或分离的方向旋转;
第2支撑部,用于与保持部件卡合并可在卡合姿势和退避姿势之间改变姿势;以及
把手,用于在该把手上施加有外力时使第2支撑部的姿势从卡合姿势变化为退避姿势,第2支撑部在没有与保持部件接触时处于卡合姿势,
当保持部件以前下部为中心朝载置部旋转、第2支撑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保持部件接触时,第2支撑部变化为退避姿势,
当保持部件进一步旋转、其底面与载置部接触后,第2支撑部变化为卡合姿势而与保持部件卡合,从而禁止保持部件以前下部为中心进行旋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保持部件具有在底面前侧形成的孔,
第1支撑部具有在载置部前端形成的、纵向截面形状为L字形的固定件,
当固定件插入上述孔内后,保持部件被托架部件支撑,并且在该保持部件被拖架部件支撑的状态下,该保持部件能以其自身的前下部为中心旋转。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托架部件还具有接触部,用于在保持部件的底面与托架部件的载置部接触时,所述接触部与保持部件的后表面接触从而禁止保持部件朝后方移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托架部件的载置部具有卡合部,在保持部件的底面与托架部件的载置部接触时,所述卡合部与保持部件的底面卡合从而禁止保持部件朝后方移动。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保持部件的底面具有第1形状,
托架部件的载置部具有第2形状,
当所述底面与载置部接触时第1形状与第2形状卡合。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保持部件的底面具有凹形状,
托架部件的载置部具有凸形状,
当底面与载置部接触时,凹形状与凸形状相配合。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2支撑部通过弹性变形改变姿势。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2支撑部形成在载置部的后端,与保持部件的后表面卡合。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把手从第2支撑部向上方延伸。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保持部件具有电源线,
托架部件具有保持部,以将电源线保持成沿规定方向延伸。
1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取代托架部件固定在本体上的盖。
CN2007100877174A 2006-03-07 2007-03-07 至少能执行电话通信和传真功能的多功能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477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61909A JP4254794B2 (ja) 2006-03-07 2006-03-07 多機能装置
JP2006061909 2006-03-07
JP2006-061909 2006-03-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7754A true CN101047754A (zh) 2007-10-03
CN101047754B CN101047754B (zh) 2010-08-25

Family

ID=38478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8771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47754B (zh) 2006-03-07 2007-03-07 至少能执行电话通信和传真功能的多功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09409B2 (zh)
JP (1) JP4254794B2 (zh)
CN (1) CN1010477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50677A (ja) * 2007-08-02 2009-03-12 Inax Corp キャビネット構造
US20090128992A1 (en) * 2007-11-19 2009-05-21 Broadcom Corporation Mos capacitor structure and linearization method for reduced variation of the capacitance
JP5472148B2 (ja) * 2011-02-08 2014-04-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6111748B2 (ja) 2013-03-07 2017-04-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収容容器、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764817B2 (ja) * 2017-03-28 2020-10-07 アイホン株式会社 インターホン親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57642U (zh) 1984-09-17 1986-04-18
JPS6357642U (zh) 1986-09-30 1988-04-18
JPS6387055A (ja) 1986-09-30 1988-04-18 Toshiba Corp コ−ドレス電話機
JPH01126735U (zh) 1988-02-23 1989-08-30
JPH0738658B2 (ja) 1989-02-02 1995-04-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コードレス電話装置
JPH03109453U (zh) 1990-02-22 1991-11-11
JPH043640A (ja) 1990-04-20 1992-01-08 Tokyo Electric Co Ltd コードレス電話機
JPH04196851A (ja) 1990-11-28 1992-07-16 Iwatsu Electric Co Ltd コードレス電話装置
JP2877207B2 (ja) 1996-10-23 1999-03-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着脱可能なハンドセットクレードルを有する衛星通信端末機
JP4387651B2 (ja) * 2002-10-07 2009-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3941760B2 (ja) 2003-08-28 2007-07-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話装置
JP4289245B2 (ja) 2004-07-16 2009-07-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ホルダ
US20070077965A1 (en) * 2005-10-05 2007-04-05 Patrick Fox Portable docking station for cell pho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54794B2 (ja) 2009-04-15
CN101047754B (zh) 2010-08-25
US7809409B2 (en) 2010-10-05
US20070211303A1 (en) 2007-09-13
JP2007243494A (ja) 2007-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5894C (zh) 数字照相机系统
CN2689611Y (zh) 手提式信息终端
CN1114336C (zh) 电子装置和用于布线柔性电路导体的方法
CN101047754A (zh) 至少能执行电话通信和传真功能的多功能装置
CN1636750A (zh) 成像装置
CN1147109C (zh) 携带式信息终端
JP2007301822A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JP2007006329A (ja) コードレス子機付き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CN1881713A (zh) 用于将移动电话连接到外围装置的连接器组件
CN2803705Y (zh) 成像装置
CN2822056Y (zh) 保持器和通信设备
CN1794805A (zh) 打印系统
CN1771472A (zh) 电子设备
AU201020096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RE48279E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416291A (zh) 无线通信终端
CN101262541A (zh) 多功能照片中心
JP388036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4215330A (ja) 充電装置
JP558035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50022A (ja) モバイル機器の中継装置
JP6079926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548718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8969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582411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25

Termination date: 20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