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8261A - 紫花牡荆素用于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紫花牡荆素用于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8261A
CN101028261A CNA2007100389804A CN200710038980A CN101028261A CN 101028261 A CN101028261 A CN 101028261A CN A2007100389804 A CNA2007100389804 A CN A2007100389804A CN 200710038980 A CN200710038980 A CN 200710038980A CN 101028261 A CN101028261 A CN 101028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ticin
preparation
application
raw material
premenstrual syndro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389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路平
胡园
韩婷
张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filed Critic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Priority to CNA20071003898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282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028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82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蔓荆子为原料制备的中药提取物紫花牡荆素新的用途。以蔓荆子为原料制备的提取物活性部位紫花牡荆素具有防治经前期综合症及其相关病症作用的临床药效,而经前期综合症及其相关病症已逐渐成为影响人口生活质量的重要致病原因。该提取物药理作用较强,其原料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提取效率高;该提取物性质稳定,安全低毒,质量可控;该种中药提取物的单体化合物具有降低泌乳素和镇痛作用,作用更直接,从而克服了中药给药剂量难以控制的问题,并提高了生物利用度;本发明为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该类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来源。

Description

紫花牡荆素用于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食品、饮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中药提取物的新用途,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以蔓荆子为原料制备的中药提取物紫花牡荆素新的用途。
背景技术
(一)经前期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经前期综合症(premenstrual syndrome,简称:PMS)是指妇女在月经周期的后期(黄体期)表现出一系列生理、情感、认知及习惯方面的不适症状,并在卵泡期缓解,又称经前期紧张综合征(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Disorder.4th ed.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714-718)。经前期综合症是一组与月经有关的,一个物理的周期的模型为特点,慢性的,在月经的循环的第2个阶段即黄体期,由于激素循环混乱而出现明显的感情和物理体征,这种体征又随月经的开始之逐步减弱。在70年代他被命名为经前期紧张症(premenstrual syndrome tension,简称:PMT)(McPherson A,Waller D.Women’s Health.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以及:Korzekwa M,Steiner M.Premenstrual syndromes.Clin Obstet and Gynecol 1997;40(3):564-576.)。虽然经前期综合症相对容易诊断并且大多数妇女可能被成功治愈,但是引发该病的具体因素和病理机制还不明确(Frank R.The hormonal causes of PMT.Arch NeurolPsychiatry 1931;26:1053.)。经前期综合症通常有3个重要的特征:它是周期的;症状出现在排卵期间或在排卵之的在月经的循环的黄体阶段里发生;并且症状一定严重得足以干扰日常生活的一些方面。
经前期综合症有超过150种症状。按照其症状的轻重将PMS分为三类,第一类普通PMS它是指出现一边的PMS相关的轻度身体症状如表格1所给的例如乳房轻度肿痛,头痛和水肿等(Frank R.The hormonal causes of PMT.Arch Neurol Psychiatry 1931;26:1053.以及:Smith S.Diagnosis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Smith S,Schiff I,eds.Modern);第二种是经前期病理性烦躁不安综合症(PMDD--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患有这种病的妇女一般除了有严重的身体的症状外还伴随明显的情绪变化常常出现严重的精神症状。它在1985年被命名为LLPDD(late luteal phase dysphoric disorder)(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Mental Disorders.Third edition.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87.),在1994年才被正式命名为PMDD其诊断标准依据DSM-IV(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nalof mental disorders)(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
                                      表1、PMS常见症状
             身体症状        精神症状             其他症状
  疼痛   水潴留   皮肤   自主反映   情感   认知   植物神经性   饮食   行为
  头痛乳房胀痛腹痛偏头痛肌肉痛   体重增加水肿少尿   痤疮毛发干燥   恶心心悸出汗   焦虑易怒抑郁悲观神经紧张情绪不稳不安感   记忆力减弱健忘偏执狂   疲劳睡眠节律改变性欲改变   食欲增加   自闭能动性减少孤独感
与其密切相关病症如周期性乳房痛、痛经等是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在30~50岁妇女中,约有90%以上的人在经前7~14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易怒、全身乏力、乳房胀痛、头痛、失眠多梦、小腹胀痛、钝性腰背痛及盆腔沉重感、浮肿、胃脘胀痛、恶心呕吐、记忆力下降、工作理家能力下降等感觉,其中,20%~30%因症状严重干扰日常生活需要治疗。目前,关于PMS的发病机制普遍认为是精神社会因素与包括内分泌调节轴、卵巢激素、脑神经递质、前列腺素、维生素B6缺陷等生理因素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Bancroft J.The premenstrual syndromea reappraisal of theconcept and the evidence.Psychol Med Suppl,1993,24:1)具体生理机制尚未明了,但有研究表明与体内雌激素、泌乳素水平的升高有关(Wuttke,W.,Jarry,H.,Christoffel,V.,Spengler,B.,Seidlová-Wuttke,D.2003.Chaste tree(Vitex agnus-castus)-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indications.Phytomedicine 10,348-357,吴万龄,实用内分泌手册,第一版,1991,14)。其相关症状大多与疼痛相关,表现为全身乏力、乳房胀痛、头痛、小腹胀痛、钝性腰背痛、盆腔沉重感及与泌乳素升高相关的浮肿、胃脘胀痛、恶心呕吐、记忆力下降、工作理家能力下降等感觉。
1.症状与诊断
正确诊断PMS需要正确的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研究收集病人的用药的精神病史结合各项身体检查获得。如全血细胞计数(简称:CBC),电解质检查,甲状腺素检查,月经21天孕激素,雌激素水平的检查等(并将以上的结果作图表以便直观分析)。国际上通常使用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获得不同病人的主要病理症状。具体方法是让病人在每天的日历上画出自己相应的症状,记录至少两个以上的月经周期后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结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PMS的某些症状与其它一些疾病的某些症状类似应予以区分。如慢性疲劳综合症,狂躁症,精神抑郁症,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纤维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Muzina K,Gonsalves L.Commonly asked questions about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Cleve Clinic J of Med 1998;65(3):142-149.以及:KorzekwaM,Steiner M.Premenstrual syndromes.Clin Obstet and Gynecol 1997;40(3):564-576.)。
2.病因学研究
至今PMS的发病机制上没有统一定论。目前认为他是有多种机制引起的,没有明确的机理,目前认可的六种主要发病机制为:
2.1性腺类固醇作用机制
据研究表明短暂的雌激素与孕激素的比例失调与PMS相关(Sondheimer S.Etiology ofpremenstrual syndrome.Smith S,Schiff I,eds.Modern management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New York:Norton Medical Books,1993:46-53.)。然而又有研究表明PMS患者与正常人相比性激素水平并没有显著的不同(Rubinow D,Hoban M,Gorver G.Changes in plasmahormones across the menstrual cycle in patienst with menstrually related mood disorder and incontrol subjects.Am J Obstet Gynecol 1988;158(5).)。因此性激素类固醇机制与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递质的调节相关。
研究还发现虽然PMS患者的孕激素水平并没有下降,但其体内孕激素的代谢发生了变化(Rapkin A,Morgan M,Goldman L,et al.Progesterone metabolite allopregnalone in womenwith premenstrual syndrome.Obstet and Gynecol 1997;90:709-714.)。体内孕酮多代谢为两种分别是孕烯醇酮(pregnenolone)和异孕烯醇酮(allopregnanolone)。
他们共同作用于GABA受体。孕烯醇酮能阻碍GABA受体的功能,导致出现紧张焦虑症状异孕烯醇酮会促进GABA受体的功能,从而消除紧张焦虑症状(Berga S.Understandingpremenstrual syndrome.Lancet 1998;351(9101):465-466.)。因此,研究者认为PMS患者的孕酮大多代谢为孕烯醇酮,所以出现焦虑等神经症状。
2.2植物神经信号机制
研究调查PMS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现它们出现明显的食欲增加(Both-Orthman B,Rubinow D,Hoban M.Menstrual cycle phase-related changes in appetite in patients withpremenstrual syndrome and in control subiects.Am J Psychiatry 1988;145:628-631)。这种发现可能与5-HT神经元递质有关。同时PMS患者在黄体期出现明显的睡眠节律的改变,这与昼夜的退黑素分泌相关;研究发现在月经的全过程中PMS患者的退黑素比正常人的低(Mauri M,Reid R,MacLean A.Sleep in the premenstrual phase:a self-report study of PMSpatients and normal controls.Acta Psychiatr Scand 1988;78(82-86).)。但还没有发现其明确的相关机理。
2.3神经内分泌机制
研究发现PMS还与体内的甲状腺素,泌乳素,蜕皮激素,葡萄糖水平有关。但不同研究对这些激素在体内的水平在PMS患者与正常人间的区别究竟如何并没有达成共识(Roy-Byrnne P,D R,Qwirtsman H.TSH and prolactin responses to TRH in patients withpremenstrual syndrome.Am J Psych 1987;144:480-484.以及:Casper R,Patel-Christopher A,Powell A.Thyrotropin and prolactin response to thyrotropin-releasing-hormone in premenstrualsyndrome.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89;68:608-612.)。但是通过在一些出现乳房肿痛的PMS病人中研究,发现用溴隐亭治疗常有较好的效果;这可以说明PMS的相关症状与泌乳素的分泌有密切的关系。它的作用机制是泌乳素受体的敏感度的改变(增加),而不一定是其循环水平的改变(Bjorn A.Bromocriptine and premenstrual symptoms:a survey of doubleblind trials.Obstet and Gyn Survey 1983;38:643-646.)。近年围绕PRL排出量增多为PMS重要病因因素这一问题发生重大争论。血浆PRL浓度有昼夜节律性,以睡眠时水平最高,每个人日与日之间也有显著波动。在排卵期PRL水平达峰值,黄体期PRL平均水平高于卵泡期。有些PMS病人血PRL平均浓度在整个月经周期中均高于健康妇女,尤其在经前期更为显著。应用溴隐亭治疗以抑制PRL分泌,症状获得明显缓解。黄体期PRL水平升高可伴随孕酮排出量下降或FSH/LH水平下降等,在理论上支持PRL水平增高在某些方面与PMS形成有关。可是正常及PMS病人间多数未见PRL水平有明显差异。PRL对渗透压的调节作用在动物比较显著而在人类则影响不大,可能仅作用于乳腺,影响其局部渗透压的平衡使乳房胀大、触痛。此外,高PRL血症妇女很少有PMS症状。应用溴隐亭治疗,仅减轻乳房症状,而对其他症状疗效不显著等,使PRL排出量增多学说还缺乏可靠有力证据。
2.4内源性鸦片样物质作用机制
内源性鸦片样物质,特别是β-内啡肽(与镇痛有关的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之一)能够控制部分性激素的生成和释放(Sondheimer S.Etiology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Smith S,Schiff I,eds.Modern management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New York:Norton MedicalBooks,1993:46-53.)。它可以在通过调节下丘脑影响人的情绪。同时它可能与黄体期的促黄体生成素(简称:LH)的释放有关。因此研究者假设性激素的减少加上与之相伴的β-内啡肽的减少可能使机体出现一种类似麻醉药戒断综合症的症状(头痛、焦虑、消化道不良反应等)。由于这一机制的复杂性至今仍难以验证。
2.55-羟色胺〔组织激素〕参与的作用机制
在最近的研究中表明,5-羟色胺在PMDD的生理状态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Endicott J,Amsterdam J,Eriksson E.et al.Is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a distinct clinical entity?JWomen’s Health & Gender-Based Medicine 1999;8(5):663-679.)。虽然确切的作用机制还不知道,但5-羟色胺的确参与人体的冲动控制、焦虑、性行为、疼痛、睡眠、食欲等多种活动。在黄体生成期,PMS患者的5-羟色胺的吸收和在血中的浓度都比正常人低(Ashby C,Carr L,Cook C.Alteration of 5-HT uptake by plasma fractions in the premenstrual syndrome.JNeural Transm 1990;79:41-50.)。目前还不知道这种机制是参与非正常的突触后5-羟色胺能反应还是与PMS患者的易感特性有关(Parry B.Biological correlates of premenstrualcomplaints.Gold J,H.,ed.Premenstrual Dysphorias-myths and realities.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Inc.,1994:47-66.)。卵巢类固醇与5-羟色胺样功能的相关性已被证明。雌激素、孕激素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5-羟色胺的合成、循环、释放和吸收。据报道雌激素可以提高大脑对5-羟色胺激动剂的反应(Clark W,Maayani S.Estrogen effects on5-HT1A receptors in hippocampal membranes from variectomized rats:functional and bindingstudies.Brain Res 1990;518:287.)。很明显,在PMDD患者中5-羟色胺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目前人们的研究热点。
2.6其它作用机制
PMS还与体内已知维生素和矿物质相关。比如VitB6,它参与体内5-羟色胺、多巴胺、前列腺素等多种递质的合成(Sondheimer S.Etiology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Smith S,Schiff I,eds.Modem management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New York:Norton MedicalBooks,1993:46-53.)。有研究证明大量的雌激素可以诱发VitB6的缺乏,从而影响多种递质的作用(Wurtman J.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in premenstrual syndrome.Smith S,Schiff I,eds.Modern management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New York:Norton Medical Books,1993:101-108.)。矿物质中Ca也参与PMS病理过程,在月经过程中由Ca调节的激素有明显的变化如一种次生甲状旁腺激素(25.Thys-Jacobs S,Alvir J.Calcium regulaing hormones acrossthe menstrual cycle-evidence of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in women with PMS.J ClinEndocrinol Metab 1995;80:2227-2232.)。Ca除了影响激素外还参与了体内单胺氧化酶的代谢;而这种酶在PMS患者中也有较大变化。此外Mg可以诱导某些神经元的兴奋性下,也可能参与PMS某些症候学特征;但是总体研究表明PMS患者与正常人间并不存在VitB6、VitA、VitE的差异。因此这些维生素与矿物质在PMS中的具体作用还有待进一部研究。
3.治疗原则与治疗用药
3.1治疗目的
目前由于PMS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法也处在研究实验阶段,治疗的药物和方法多样,但其共同的目的是减少病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呈现周期性的不良症候群,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成功的治疗和预防PMS的发展。由于PMS病人可以分成不同级别,对不同级别的病人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绝大部分较轻的患者,应该调整他们的生活方式,并针对他们的个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对较严重的患者特别是PMDD患者应在给于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与对抗其精神症状的药物治疗;对某些特别严重的病人甚至应给于抑制排卵治疗。2000年美国妇产科大学提出了治疗PMS的治疗原则,它们认为应在考虑病人个体差异后制定治疗原则(Davis A,Johnson S.Clinical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premenstrualsyndrome.ACOG Practice Bulletin,2000:1-8.)。
3.2治疗选择和药物作用机制:对于以确诊的PMS、PMDD|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
3.21改变生活方式:由统计表明30%PMS患者在改变了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后期病理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同时以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而逐步停药。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包括:提高对该种疾病的认识后,自我调节减少压力,PMS患者的家人和朋友应对患者所表现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体征给于理解和关怀,从而使病人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心理压力可以影响基因表达,从而改变人的情绪和行为)(PostR.Transduction of psychosocial stress into the neurobiology of recurrent affective disorder.AmJ Psych 1992;149:999-1010)。患者应该在意识和了解该病后,主动纪录自己每日的病理症状,以便根据自己的纪录调整自己的生活。适度的规律的锻炼在此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有氧运动(Korzekwa M,Steiner M.Premenstrual syndromes.Clin Obstet and Gynecol1997;40(3):564-576.)。可以选择听音乐,读书,沉思疗法,瑜伽等方式进行放松。此外适度的节食对PMS患者也是有益的(Wurtman J.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in premenstrualsyndrome.Smith S,Schiff I,eds.Modern management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New York:Norton Medical Books,1993:101-108.)。由于高脂饮食可以减缓体内的水代谢(Jones D.Influence of dietary fat on self-reported menstrual symptoms.Physiol Behav 1987;40:483.),碳水化合物则促进5-HT活性,增加脑内色氨酸的吸收,和脑内5-HT的合成(Wurtman J.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in premenstrual syndrome.Smith S,Schiff I,eds.Modern managementof premenstrual syndrome.New York:Norton Medical Books,1993:101-108.)。所以在黄体生成期采用低脂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结构有利于PMS病人某些症状的减轻和消除。同时由于高盐高糖液增加体内水潴留,使体重增加,咖啡因可使人的紧张易怒情绪增加,因此PMS患者也应该避免其摄入(Reid R.The research-oriented treatment unit.Keye Jr W,ed.ThePremenstrual Syndrome.Philadelphia:W.B.Saunders Company,1988:154-164.)。
3.22应用维生素和矿物质
目前临床上已经证明了以Ca为补充剂每日剂量为1200mg,可以帮助PMS患者缓解疼痛、水潴留、食欲增加等症状(Thys-Jacobs S,Starkey P,Bernstein D,et al.Calcium carbonateand the premenstrual syndrome:effects on premenstrual and menstrual symptoms.Am J ObstetGynecol 1998;179(2):444-452.)。它的代谢大部分经粪便以原型排除,20%有肾脏排除。它的主要副作用是头痛、便秘、腹痛等,同时由于它可以引起奶-碱综合症,不应给于有肾脏损伤的人。VitB6曾广泛用于治疗PMS,但目前对是否该使用还用所争议。它的作用机制是,它作为合成5-HT的辅因子,间接的参与PMS,虽然有研究表明使VitB6与对照组相比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应用后的安全性仍然无法保证(Wyatt K,Dimmock P,Jones P,et al.Efficacy of vitamin B-6 in the treatment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systematic review.BMJ 1999;318(7195):1375-1381.)。因为目前其治疗PMS的给药剂量是每日100mg,但常规的给药剂量只有每日2mg,而研究发现每日50-100mg的给药剂量可以引起一神经元损害为先兆的外周神经障碍和某些神经症状(Schaumberg H,Kaplan J,Windebank A.Sensory neuropathyfrom pyridoxine abuse-a new megavitamin snydrome.N Engl J Med 1983;309:445-448)。此外还有用每日服用200~400mg的Mg,或400IU的VitE也曾报道用抗PMS的作用(Davis A,Johnson S.Clinical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premenstrual syndrome.ACOG Practice Bulletin,2000:1-8.)。
3.23应用利尿剂治疗
利尿剂治疗PMS已有50年的历史,其中以螺内酯这类钾保留剂治疗PMS最为有效。月经来潮练两周每日给予100mg螺内酯,可以用于治疗PMS(Johnson S.Premenstrual syndrometherapy.Clin Obstet Gynecol 1998;41(2):405-421.)。其作用机制是螺内酯能够竞争抑制远端肾小管醛固酮受体,是氯化钠和水的分泌增加,而使钾离子和氢离子在体内潴留;同时和双氢睾丸酮抑制雄激素受体,抑制17-α羟化酶,从而限制孕酮的转化,最终减少血清中睾丸素(Goldfien A.The gonadal hormones and inhibitors.Katzung B,ed.Basic and ClinicalPharmacology.Norwalk:Appleton and Lange,1995:608-636.)。此类药物在1~3小时达最高血药浓度经肝脏代谢,在肾脏和胆汁中排除。其主要的副反应为:以引起意识混乱、咳嗽、腹泻、口干、头痛、高钾血症和性功能障碍。同时必须注意利尿剂可以血管内流量减少,因此使用不当可以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的反跳性的水潴留(Smith S.Treatment for the physical symptoms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Smith S,Schiff I,eds.ModernManagement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New York:Norton Medical Books,1993:112-119.)。
3.24应用前列腺素抑制剂——非甾类抗炎药(NSAID)制剂治疗
目前前列腺素衣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痛经的常用药。痛经也是妇女见常见的一种疾病,她的主要症状是:腹痛、肩痛、头痛、恶心、腹泻、疲劳等(Wise-Budoff P.Zomepiracsodium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syndrome.N Engl J Med 1982;307:714.)。处了阿司匹林外,绝大部分的非甾类抗炎药对治疗PMS都是有效的。不同病人对不同的NSAID的反应是不同的,通常选用的药物和常用剂量为:布洛芬(每日1200~3200mg)、酮洛芬(每日100~400mg)、萘普生(每日250~500mg)、消炎痛(每日50~75mg)、纳布美酮(每日1000~2000mg)、罗啡咯啶(每日12.5~50mg)等。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可以抑制环氧合酶COX-1和COX-2的活性,使前列腺素的生成减少,以减少疼痛和炎症反应(Lacy C,Armstrong L,Goldman M,et al.Drug Information Handbook.Eighth edition.Hudson:APhA,2000.)。此类药物在30~60分钟一一种镇痛药物达到血药浓度高峰,在肾脏排出。其主要的副反应为:头晕、疲劳、恶心,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等不良反应(Wise-BudoffP.Use of prostaglandin inhibi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PMS.Clin Obstet and Gynecol 1987;30:453-464.)。
3.25溴隐亭治疗
虽然溴隐亭一直以来被用于治疗乳腺痛,但日前的研究发现,每日给与1.25mg的药物可以用于治疗PMS(Wise-Budoff P.Use of prostaglandin inhibi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PMS.Clin Obstet and Gynecol 1987;30:453-464.)。溴隐亭是一种麦角生物碱衍生物,又多巴胺机动作用,可以抑制泌乳素的生成(Bjorn A.Bromocriptine and premenstrual symptoms:asurvey of double blind trials.Obstet and Gyn Survey 1983;38:643-646.)。
从而治疗乳腺痛,这可能也是其对PMS有效的原因。它经肝脏代谢在胆汁中消除。主要的副反应为:头晕、恶心、眩晕、鼻塞,同时可以引起高或低血压、昏厥、癫痫症等。由外周血管疾病、冠状动疾病、肾脏肝脏损坏的病人都不能使用此药。
以上的各类方法主要针对轻度PMS或对中重度PMS患者的身体症状进行治疗的,而对于严重PMDD的患者或对以上各种方法无明显效果的病人主要的方法是给与选择性5-HT重吸收抑制剂(简称:SSRIs)、阿普唑仑和激素治疗。
3.26选择性5-HT重吸收抑制剂(SSRIs)
研究表明SSRIs对于治疗与情绪相关的PMDD疗效很好。通常的给药剂量是在月经前7天到月经开始前2天,不同药物分别的给药剂量为氟西汀(每日20~80mg)、舍曲林(每日25~50mg)、帕诺西汀(每日5~20mg)。多数的SSRIs不会促进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重吸收,也不能有效地结合α-肾上腺素、组胺、胆碱能受体(Sarafem final labeling.Indianapolis:Eli Lilly and Company,2000.)。所以SSRIs主要与中枢神经对5-HT的再吸收抑制有关(Facchinetti F.Naproxen sodium in the treatment of premenstrual symptoms.GynecolObstet Invest 1989;28:205-208.)。
其主要的副作用是:头痛、恶心眩晕、疲劳和性功能障碍。
3.27阿普唑仑
阿普唑仑原为一种抗焦虑的苯并二氮卓类药物,但由于大有严重药物成瘾性,为了避免其滥用现象,通常不作为为治疗PMDD的推荐用药,而只作为二级用药。只有在有严重患者精神症状的PMDD患者或对其他种药出现明显的副反应是才使用。在月经周期的第十五天开始,药剂量是每日三次0.25~0.5mg,这中间断时的给药方式可以减少药物的依赖性。它的作用机理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位置,如边缘系统、网状结构区它可以与特异的立体专一的GABA受体结合产生抗焦虑作用。它在体内1~2小时达到血药浓度最高值,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主要的副作用是嗜睡、记忆力损伤、疲劳、食欲改变和性欲减少等。
3.28采用激素抑制排卵过程
这是一种通过阻止女性排卵,停止月经,使体内.激素不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PMS患者不会因为对体内激素变化敏感,出现PMS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常用的是口服避孕药和促性腺释放激素激动剂。口服避孕药可以用于抑制排卵过程达到避孕效果,它可以调节体内内分泌,在治疗痛经方面的成果是肯定的,但是由于长期服用或复合给药会使人产生情绪变化(Mortola J,Fischer U.Successful treatment of severe premenstrual syndrome bycombined use of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and estrogen/progestin.J ClinEndocrinol Metab 1991;72:252A-252F.以及Bancroft J,Rennie D.The impact of oralcontraceptives on the experience of premenstrual mood,clumsiness,food craving,and othersymptoms.J Psychosom Res 1993;37:195-202.以及46.Backstrom M,Hansson-Malstrom Y,Lindhe B,et al.Oral contraceptives in premenstrual syndrome: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triphasic and monophasic preparations.Contraception 1992;46:253-268.),出现与情绪改变相关的副反应甚至精神症状,因此一般推荐治疗PMS使用小剂量给药或单一药物给药(Muzina K,Gonsalves L.Common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Cleve Clinic J of Med 1998;65(3):142-149.)。促性腺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法如注射壳丙瑞林;植入戈舍瑞林;那法瑞林鼻腔喷雾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黄体素和促卵泡生成素,通过下丘脑-丘体-性腺激素轴减少雌激素水平,造成假孕和停经状态。但长期是用的副反应是造成经前期综合征。针对它副反应较严重的现象,临床目前提出了激素反补充治疗法(简称:HRT-)既在给与促性腺释放激素的同时在月经周期的前21天给与每天6mg雌激素,周期的22~28天给与每日6mg的炔诺酮,临床双盲试验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明显地减少单独使用促性腺释放激素激动剂所带来的副作用(Leather A,Studd J,Watson N,et al.The treatmentof severe premenstrual syndrome with goserelin with and without‘add-back’estrogen therapy:aplacebo-controlled study.Gynecol Endocrinol 1999;13:48-55.)。除了这两种药物的使用外也有采用卵巢切除后给予HRT方法来治疗PMS的方法(Casson P,Hahn P,Van Vugt D,et al.Lasting response to ovariectomy in severe intractable premenstrual syndrome.Am J ObstetGynecol 1990;162:99-105.)。
3.3中药疗法
除了以上讨论的各类方法外,目前人们发现应用中药补充治疗PMS越来越受到各国临床医生、患者和研究人员得关注。目前中药补充疗法所用的药物主要有
3.31穗花牡荆
居记载欧洲应用穗花牡荆治疗PMS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可以缓解子宫痉挛疼痛,调节食欲,也可用于调经(Muzina K,Gonsalves L.Commonly asked questions about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Cleve Clinic J of Med 1998;65(3):142-149.)。据报道穗花牡荆的果实提取物可以结合多巴胺-2受体,减少泌乳素的分泌(The Complete GermanCommision E Monographs-Therapeutic Guide to Herbal Medicines.Austin:AmericanBotanical Council,1998.以及Hardy M.Women’s health series:herbs of special interest towomen.J Am Pharm Assoc 2000;40:234-242.);此外报道了它的一种化学成分亚油酸有雌激素样作用(I Liu,-J;Burdette,-J-E;Sun,-Y;Deng,-S;Schlecht,-S-M;Zheng,-W;Nikolic,-D;Mahady,-G;an-Breemen,-R-B;Fong,-H-H;Pezzuto,-J-M;Bolton,-J-L;Famsworth,-N-R.Solation of linoleic acid as an estrogenic compound from the fruits of Vitex agnus-castusL.(chaste-berry).Phytomedicine.2004 Jan;11(1):18-23);他体内的黄酮成分有选择性的雌激素受体ERss的活性(Jarry,-H;Spengler,-B;Porzel,-A;Schmidt,-J;Wuttke,-W;Christoffel,-V.Evidence for estrogen receptor beta-selective activity of Vitex agnus-castus and isolatedflavones.Planta-Med.2003 Oct;69(10):945-7)。
3.32月见草(夜樱花)
月见草的挥发油成分中含有大量的脂肪油这些脂肪油油时合成前列腺素E1的重要元素,前列腺E1又是一种抗炎前列腺素,因此月见草可以明显地减少与PMS相关的炎症反应(Hardy M.Women’s health series:herbs of special interest to women.J Am Pharm Assoc 2000;40:234-242.以及I Liu,-J;Burdette,-J-E;Sun,-Y;Deng,-S;Schlecht,-S-M;Zheng,-W;Nikolic,-D;Mahady,-G;van-Breemen,-R-B;Fong,-H-H;Pezzuto,-J-M;Bolton,-J-L;Farnsworth,-N-R.Solation of linoleic acid as an estrogenic compound from the fruits of Vitexagnus-castus L.(chaste-berry).Phytomedicine.2004 Jan;11(1):18-23)。
3.33当归提取物
当归提取物中富含大量的VitB12、烟酸、叶酸、阿魏酸等物质。阿魏酸可以抗炎和镇痛,在传统的中药用药法中,当归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而其治疗PMS的购销可能与其镇痛和抗炎机制有关。还应注意由于当归有诱发出血的危险,健康凝血病人不能使用。
中药用于治疗PMS的优点在于其副作用小,适于长期服用和调理,但其作用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明。
综上所述,对于PMS的治疗原则应遵循:先选择用药风险由小到大的原则。现调节病人的生活习惯,改变其生活方式,然后采用对症治疗,多采用镇痛、利尿剂等;若无效则采用SSRIs、阿普唑仑等、最后使用抑制排卵的措施。随着对PMS致病机理的研究深入,结合临床试验和病人本身的特性,将会出现疗效更给确切副作用更小的方法至于PMS。
(二)紫花牡荆素的研究概况
1、概述
紫花牡荆素(Casticin-5,3′-dihydroxy-3,6,7,4′-tetramethoxyflavon)是牡荆属中多中药材中的黄酮类成分,是中药材蔓荆子中中药黄酮成分。《中国药典》将紫花牡荆素作为蔓荆子生药的鉴别成分,因此可以将其作为药材和原料药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成分。
2、植物资源和应用概况
紫花牡荆素主要存在于马鞭草科牡荆属多种植物中如蔓荆(Vitex trifolia L)、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var.simplicifolia Cham)、黄荆(Vitex negundo L)、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Sieb.et Zucc.)Hand.-Mazz.)等。而药典收载的蔓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var simplicifolia Cham.)或蔓荆(V.trifolia L.)的干燥果实,具有疏风散热、清利头目的功效,历代本草典籍均有记载。
2.1化学成分
迄今研究表明蔓荆植物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类(苷元及苷)、环烯醚萜(苷元及苷)、二萜(苷元及苷)、生物碱、甾体等成分。
其中紫花牡荆素作为其主要成分,能够阻断由组胺诱导的雄性豚鼠气管的自发性收缩,通过稳定细胞膜,从而抑制组胺从肥大细胞中的释放,体外实验中发现紫花牡荆素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生,能抑制肿瘤细胞系的生长,还具有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对淋巴细胞瘤有治疗潜力(Gemini,A.,Subagus,W.,Ibnu,G.G.,Lukman,H.,Timmerman,H.,Rob Verpoorte.,2002.Tracheospasmolytic activity of Viteosin-A andVitexcarpin isolated from Vitex trifolia.Planta Med.68,1047-1049)最新研究表明,紫花牡荆素能通过促使癌细胞发生G2/M期阻滞,并最终诱导其凋亡来发挥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抗癌活性(Kobayakawa,J.,Sato-Nishimori,F.,Moriyasu,M.,Matsukawa,Y.,2004.G2-M arrest andantimitotic activity mediated by Casticin,a flavonoid isolated from Viticis fructus(Vitexrotundifolia linne fil.).Cancer Lett.208,59-64.)。迄今为止尚未见紫花牡荆素用于治疗与经前期综合症相关的疼痛和高血清泌乳素等症状的报道。
2.2药理作用
2.21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
钟世同等研究牡荆属4种植物的药理活性,结果表明对2,4-二硝基酚所致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强度三叶蔓荆子>单叶蔓荆子>黄荆子>牡荆子(12g/kg ig),对热板所致小鼠疼痛反应的抑制强度黄荆子>单叶蔓荆子>三叶蔓荆子>牡荆子(8g/kg ig),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强度单叶蔓荆子>黄荆子>三叶蔓荆子>牡荆子(8g/kg ig)(钟世同,1996)。Okuyama E等采用镇痛活性跟踪筛选,显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穗花牡荆甙和3″-methoxyagnuside灌胃给药50mg/kg时显示镇痛效果。蔓荆子乙醇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紫花牡荆素。蔓荆子甲醇提取物300~1000mg/kg,对小鼠腹腔内色素渗出的抑制率分别为13.18%和16%,说明对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单叶蔓荆果实水提取物呈现剂量依赖性的抗过敏反应和降低血浆组胺水平的作用(Heraso,et al.,1996;Shin et al.,2000;You et al.,1998)。
2.22祛痰、平喘
蔓荆子具有祛痰、平喘作用。蔓荆子水煎液及醇浸液灌胃给药,在小鼠酚红排泄法中均能显示明显的祛痰作用(陈奇1991)。蔓荆子水煎液、石油醚提取物均能使离体豚鼠气管标本舒张,并能对抗组胺引起的气管收缩,水提液及醇浸液还可抑制离体豚鼠胃肠平滑肌的自发活动。
2.23抗菌
蔓荆子水煎剂体外实验表明其对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Heraso,et al.,1996;)。三叶蔓荆叶的正己烷提取物显示出较强的抗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p.)活性。
2.24细胞毒作用
三叶蔓荆茎枝、叶的正己烷和二氯甲烷粗提物对显示较强的细胞毒作用(Heraso,et al.,1996;)。从蔓荆植物中分得的黄酮类成分2′,3′,5-三羟基-3,6,7-三甲氧基黄酮、蔓荆子黄素、蒿亭对人骨髓白血病HL-60细胞株增殖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主要机制为诱导凋亡(Ko et al.,2002)。紫花牡荆素抑制EL-4和815.9肿瘤细胞系的生长,还具有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IC50=0.25~0.3μmol/L),对淋巴细胞瘤有治疗潜力(You et al.,1998)。
2.25抗突变
Miyazawa等在对单叶蔓荆进行抗突变活性研究时,从中分得二萜(+)-polyalthic acid,在浓度小于0.32μmol/ml时,对SOS诱导Trp-P-1(0.70μmol/plate)的抑制率达90%,IC50为0.22μmol/plate(王本祥1997)。
2.26改善微循环
家兔眼球结膜和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模型表明,蔓荆叶蒸馏提取物不仅能够改善外周循环,而且对内脏微循环亦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欧长兴等对126种中药进行体外抗凝血酶作用筛选,结果显示蔓荆子具有较强的抗凝血作用。Emi Okugama报道采用小鼠扭体法合尾加压法实验,显示单叶蔓荆子具有血管舒张和镇痛作用,并以血管舒张活性为指标分离得到了木犀草素、金腰酚D、喷杜素及(2S)-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二氢黄酮(Okuyama et al.,1998)。
2.27降压作用
蔓荆子具有降压作用,麻醉猫注射蔓荆子醇浸液1g/kg,能引起血压明显下降,最终导致动物死亡。十二指肠给药120分钟后,猫血压下降幅度超过50%,但蔓荆子水提物对血压无明显影响。蔓荆子降压作用,且维持时间长,对心电图无明显异常。单叶蔓荆水提物能使兔血压降低,但此作用可被阿托品、氯异吲哚胺阻断,被毒扁豆碱增强,不受普萘洛尔的影响,说明其降压作用与兴奋副交感神经系统有关(王本祥,1997)。
2.29抗氧化作用
日本学者Ono等在筛选天然抗氧化剂时发现,结果显示单叶蔓荆的甲醇提取物的活性强于合成抗氧化剂3-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简称:BHA),追踪分离得到松香烷型二萜类成分弥罗松酚(ferruginol)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应用硫氰酸铁法测定其浓度为0.5mmol/L时抗氧化活性比BHA强,达到L-半胱酸的一半,且对稳定的1,1-二苯基-2-间三硝基苯肼(简称:DPPH)有清除作用(Masateru et al.,1999)。
2.210酪氨酸酶抑制作用
日本人福岛信等以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为指标筛选治疗黑斑的药物,结果显示蔓荆子50%甲醇粗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Watanabe et al.,1979)。
2.211催眠
牡荆属植物的催眠效果比较表明,对小鼠阈下催眠剂量戊巴比妥钠的促进睡眠的作用强度是黄荆子>单叶蔓荆子>牡荆子>三叶蔓荆子(8g/kg ig)(钟世同1996)。
2.212驱蚊及雌激素调节
单叶蔓荆的叶常被作为药用部位利用,也有利用此植物的叶子和细枝作为驱虫剂的报道,并从中分离到有驱蚊活性的环烯醚萜(R)-、(S)-rotundial(Watanabe et al.,1979)。
3、临床应用
传统上常以蔓荆子为主治疗以头痛为主的多种疼痛。临床上单独或以蔓荆子为主治疗鼻炎、眶上神经痛、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神经根型颈椎病眩晕及脑鸣症。日本学者报道以蔓荆子复方治疗中耳炎(刘永业1999;王士国2001;李观荣2000;王万袒1997),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上还采用蔓荆子治疗老年性白内障、胃炎、急性乳腺炎及习惯性便秘等(董俊峰2000)。
毒性  蔓荆子所含生物碱于肠道吸收少,故毒性低,其所含多种季胺碱胃肠道给药毒性也小,但注射给药则可有较大毒性。蔓荆子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7g/kg。
(三)常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1、溶剂提取法
(1)原理: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化学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的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当溶剂加到中草药原料(需适当粉碎)中时,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了可溶性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出,继续多次加入新溶剂,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中草药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性质有关。溶剂可分为亲水性有机溶剂及亲脂性有机溶剂,被溶解物质也有亲水性及亲脂性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亲水性基团多,其极性大而疏于油;有的亲水性基团少,其极性小而疏于水。各类溶剂的性质,同样也与其分子结构有关。这样,发明人就可以通过对中草药成分结构分析,去估计它们的此类性质和选用的溶剂。总的说来,只要中草药成分的亲水性和亲脂性与溶剂的此项性质相当,就会在其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即所谓“相似相溶”的规律。这是选择适当溶剂自中草药中提取所需要成分的依据之一。
(2)溶剂的选择:运用溶剂提取法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溶剂。溶剂选择适当,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将需要的成分提取出来。选择溶剂要注意以下三点:①溶剂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②溶剂不能与中药的成分起化学变化;③溶剂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等。常见的提取溶剂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水:水是一种强的极性溶剂。中草药中亲水性的成分,如无机盐、糖类、分子不太大的多糖类、鞣质、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盐、生物碱盐及苷类等都能被水溶出。为了增加某些成分的溶解度,也常采用酸水及碱水作为提取溶剂。
②亲水性的有机溶剂: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与水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如乙醇(又称:酒精)、甲醇(又称:木精)、丙酮等,以乙醇最常用。乙醇的溶解性能比较好,对中草药细胞的穿透能力较强。亲水性的成分除蛋白质、粘液质、果胶、淀粉和部分多糖等外,大多能在乙醇中溶解。难溶于水的亲脂性成分,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也较大。还可以根据被提取物质的性质,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提取。用乙醇提取比用水量较少,提取时间短,溶解出的水溶性杂质也少。乙醇为有机溶剂,虽易燃,但毒性小,价格便宜,来源方便,有一定设备即可回收反复使用,而且乙醇的提取液不易发霉变质。由于这些原因,用乙醇提取的方法是历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甲醇的性质和乙醇相似,沸点较低(64℃),但有毒性,使用时应注意。
③亲脂性的有机溶剂: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与水不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二氯乙烷等。这些溶剂的选择性能强,不能或不容易提出亲水性杂质。但这类溶剂挥发性大,多易燃(氯仿除外),一般有毒,价格较贵,设备要求较高,且它们透入植物组织的能力较弱,往往需要长时间反复提取才能提取完全。如果药材中含有较多的水分,用这类溶剂就很难浸出其有效成分,因此,大量提取中草药原料时,直接应用这类溶剂有一定的局限性。
(3)提取方法:用溶剂提取中草药成分,常用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及连续回流提取法等。同时,原料的粉碎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设备条件等因素也都能影响提取效率,必须加以考虑。
①浸渍提取法(简称:浸渍法):浸渍法系将中草药粉末或碎块装入适当的容器中,加入适宜的溶剂(如乙醇、稀醇或水),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成分的方法。本法比较简单易行,但浸出率较差,且如用水为溶剂,其提取液易发霉变质,须注意加入适当的防腐剂。
②渗漉提取法(简称:渗漉法):渗漉法是将中草药粉末装在渗漉器中,不断添加新溶剂,使其渗透过药材,自上而下从渗漉器下部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浸出方法。当溶剂渗进药粉、溶出成分比重加大而向下移动时,上层的溶液或稀浸液便置换其位置,造成良好的浓度差,使扩散能较好地进行,故浸出效果优于浸渍法。但应控制流速,在渗渡过程中随时自药面上补充新溶剂,使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为止。或当渗滴液颜色极浅或渗涌液的体积相当于原药材重的10倍时,便可认为基本上已提取完全。在大量生产中常将收集的稀浸出液作为另一批新原料的溶剂之用。
③煎煮提取法(简称:煎煮法):煎煮法是中国最早使用的传统的浸出方法。所用容器一般为陶器、砂罐或铜制、搪瓷器皿,不宜用铁锅,以免药液变色。直火加热时最好时常搅拌,以免局部药材受热太高,容易焦糊。有蒸汽加热设备的药厂,多采用大反应锅、大铜锅、大木桶,或水泥砌的池子中通入蒸汽加热。还可将数个煎煮器通过管道互相连接,进行连续煎浸。
④加热回流提取法:应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需采用回流加热装置,以免溶剂挥发损失。小量操作时,可在圆底烧瓶上连接回流冷凝器。瓶内装药材约为容量的20%~60%,溶剂浸过药材表面约1~2cm。在水浴中加热回流,一般保持沸腾3~6小时,放冷过滤,再在药渣中加溶剂,作第二、三次加热回流分别约半小时,或至基本提尽有效成分为止。此法提取效率较冷浸法高,大量生产中多采用连续提取法。
⑤连续回流提取法:应用挥发性有机溶剂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不论小型实验或大型生产,均以连续提取法为好,而且需用溶剂量较少,提取成分也较完全。实验室常用脂肪提取器或称索氏提取器。连续提取法,一般需数小时才能提取完全。提取成分受热时间较长,遇热不稳定易变化的成分不宜采用此法。
2、分离和纯化方法
上述提取法所得到的中草药提取液或提取物仍然是混合物,需进一步除去杂质,分离并进行精制。
(1)溶剂分离法:一般是将上述总提取物,选用三、四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由低极性到高极性分步进行提取分离。水浸膏或乙醇浸膏常为胶状物,难以均匀分散在低极性溶剂中,故不能提取完全,可拌入适量惰性填充剂,如硅藻土或纤维粉等,然后低温或自然干燥,粉碎后,再以选用溶剂依次提取,使总提取物中各组成成分,依其在不同极性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得到分离。利用中草药化学成分,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进行分离纯化,是最常用的方法。
(2)溶剂萃取法:
①萃取法:溶剂提取萃取法又简称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萃取时如果各成分在溶剂中分配系数相差越大,则分离效率越高;如果在水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是亲脂性的物质,一般多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或乙醚进行萃取,如果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物质,在亲脂性溶剂中难溶解,就需要改用弱亲脂性的溶剂,例如乙酸乙酯、丁醇等。还可以在氯仿、乙醚中加入适量乙醇或甲醇以增大其亲水性。提取黄酮类成分时,多用乙酸乙脂和水萃取。提取亲水性强的皂苷则多选用正丁醇、异戊醇和水作萃取。不过,一般有机溶剂亲水性越大,与水作萃取的效果就越不好,因为能使较多的亲水性杂质伴随而出,对有效成分进一步精制影响很大。
②逆流连续萃取法:是一种连续的溶剂萃取法。其装置可具有一根、数根或更多的萃取管。管内用小瓷圈或小的不锈钢丝圈填充,以增加溶剂萃取时的接触面。如果一种中草药的水浸液需要用比水轻的苯、乙酸乙酯等进行萃取,则需将水提浓缩液装在萃取管内,而苯、乙酸乙酯贮于高位容器内。萃取是否完全,可取样品用薄层层析、纸层析及显色反应或沉淀反应进行检查。
③逆流分配法:逆流分配法又称逆流分溶法、逆流分布法或反流分布法。逆流分配法与溶剂逆流萃取法原理一致,但加样量一定,并不断在一定容量的溶剂中,经多次移位萃取分配而达到混合物的分离。
④液滴逆流分配法:液滴逆流分配法又称液滴逆流层析法。为近年来在逆流分配法基础上改进的溶剂萃取法。对溶剂系统的选择基本同逆流分配法,但要求能在短时间内分离成,并可生成有效的液滴。由于移动相形成液滴,在细的分配萃取管中与固定相有效地接触、摩擦不断形成新的表面,促进溶质在溶剂中的分配,故其分离效果往往比逆流分配法好。
(3)大孔吸附树脂法:大孔吸附树脂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有机高聚物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近十余年来逐渐被应用于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中药新药的开发研制。
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和筛选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它的吸附性是由于范德华引力或生成氢键的结果。筛选原理是由于其本身多孔性结构所决定。由于吸附和筛选原理,有机化合物根据吸附力的不同及分子量的大小,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经一定的溶剂洗脱而分开。这使得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水溶性化合物的提纯得以大大简化。大孔吸附树脂的骨架由苯乙烯和二乙烯苯缩聚而生成,由于改性剂的加入,大孔吸附树脂的极性发生改变,按照树脂的表面性质,吸附树脂一般分为非极性、中极性和极性三类。
非极性吸附树脂是由偶极矩很小的单体聚合物制得的不带任何功能基的吸附树脂。典型的例子是苯乙烯-二乙烯苯体系的吸附树脂,如D101、XAD-1、DiaionHP-10大孔吸附树脂。
中极性吸附树脂指含酯基的吸附树脂,如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与双甲基丙烯酸酯等交联的一类共聚物。它是在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的基础上,加入丙烯酸甲酯或丙烯腈缩聚而成,如中国国内经常使用的AB-8大孔吸附树脂。
极性吸附树脂是指含酰胺基、腈基、酚羟基等含氮、氧、硫极性功能基的吸附树脂。此外,有时把含氮、氧、硫等配体基团的离子交换树脂称作强极性吸附树脂,强极性吸附树脂与离子交换树脂的界限很难区别。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可以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酰胺或亚砜类缩聚而成,如日本三菱化工的Diaion HP 2MG、美国Rohm-hass公司的XAD-10,XAD-9大孔吸附树脂。
与活性炭和其它吸附剂相比,大孔吸附树脂具有很多的优点,如对某种物质的吸附选择性较高;物理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较好;品种规格较多,可根据需要改变树脂物理或化学结构;吸附树脂一般为球状颗粒,流体阻力较小等等。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等领域,近年来关于大孔吸附树脂在天然产物提取分离中的应用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大孔吸附树脂对中草药化学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皂苷、香豆素及其他一些苷类成分都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对糖的吸附能力很差,对色素的吸附能力较强。
(4)沉淀法:是在中草药提取液中加入某些试剂使产生沉淀,以获得有效成分或除去杂质的方法。如铅盐沉淀法:铅盐沉淀法为分离某些中草药成分的经典方法之一。由于醋酸铅及碱式醋酸铅在水及醇溶液中,能与多种中草药成分生成难溶的铅盐或络盐沉淀,故可利用这种性质使有效成分与杂质分离。然后将铅盐沉淀悬浮于新溶剂中,通以硫化氢气体,使分解并转为不溶性硫化铅而沉淀。
(5)盐析法:盐析法是在中草药的水提液中,加入无机盐至一定浓度,或达到饱和状态,可使某些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沉淀析出,而与水溶性大的杂质分离。常用作盐析的无机盐有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镁、硫酸铵等。
(6)透析法:透析法是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性质,达到分离的方法。反之也可将大分子的杂质留在半透膜内,而将小分子的物质通过半透膜进入膜外溶液中,而加以分离精制。
(7)结晶、重结晶和分步结晶法:鉴定中草药化学成分,研究其化学结构,必须首先将中草药成分制备成单体纯品。在常温下,物质本身性质是液体的化合物,可分别用分馏法或层析法进行分离精制。一般地说,中草药化学成分在常温下多半是固体的物质,都具有结晶体的通性,可以根据溶解度的不同用结晶法来达到分离精制的目的。
3、常用干燥方法
(1)真空干燥:是基于这样一基本原理:水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紧密相关,在真空状态下,水的沸点降低,即在真空下操作也就是在低温下操作,可避免在高温下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等的破坏,同时提高了干燥速度。真空干燥在食品、制药、化工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中国也开发和引进了各种真空干燥设备,其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常用的形式主要有箱式真空干燥器、双锥式真空干燥器、带式真空干燥器等。这些传统的真空干燥装置主要采用热风,蒸汽或电等加热,利用热传导、对流或辐射原理将热量从外部传到物料内部。真空干燥具有干燥温度低,干燥室内相对缺氧,可避免脂肪氧化,色素褐变等一系列优点,适合于热敏感性食品物料的干燥,此外设备成本、干燥费用也相对较低。
(2)喷雾干燥:是流化技术用于液态物料干燥的一种方法。因是瞬间干燥,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故所得产品质量好,保持原来的色香味,且易溶解。利用喷雾干燥来制备微囊的研究正在进行,它是将心料混悬在衣料的溶液中,经离心喷雾器将其喷入热气流中,所得的产品是衣料包心料而成的微囊,这种微囊粉末可采用于直接压片,也可制备胶囊剂、糖浆剂或混悬剂。
(3)冷冻干燥:是将干燥液体物料冷冻成固体,在低温减压条件下利用冰的升华性能,使物料低温脱水而达到干燥的一种方法。由于物料在高度真空及低温条件下干燥,故对某些极不耐热物品的干燥很适合。王大林报道了一种喷雾通气冻干新技术,是利用冷的空气或氮气作为介质,迅速流经冻结物使水升华,喷雾冻干制得的产品微粒小、干燥快、时间短、均匀、流动性好,并具良好的速溶性。近年来,对膏状物料和粘稠物料干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流态化技术、喷射技术、惰性载体技术,则是在此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旋转闪蒸干燥机、热喷射气流干燥机、惰性载体干燥机均适合热敏性物料和膏状物料的干燥。这些新的研究成果用于中药制剂生产,将大大改善中药加工的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4)远红外加热干燥法:是一项新的干燥技术,其干燥原理是将电能转变为远红外辐射,从而被药材的分子吸收,产生共振,引起分子和原子的振动和转动,导致物体变热,经过热扩散、蒸发和化学变化,最终达到干燥的目的。远红外干燥可节省电能20%~50%,效果较好。
(5)微波干燥法:是一项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微波干燥实际上是通过感应加热和介质加热,使被干燥物中的水分和脂肪不同程度地吸收微波能量,并把它转变为热量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微波干燥可杀灭微生物和霉菌,并具有消毒作用。目前中国生产的微波加热成套设备有915mhz和2450mhz两个频率。
4、超临界CO2萃取方法
(1)有关动、植物脂肪油成分的提取方法有:水煮法、水媒分离法、分子蒸馏和减压蒸馏法、金属加合法、萃取结晶法、分盘冷冻压榨法和有机溶剂法等。
采用水煮加热法,因加热时间长、温度高,易使对热不稳定的挥发成分发生变化,如一些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水媒分离法,此分离法的明显优点是消除了有机溶剂法造成的高费用和公害,但是这种技术的缺点是得到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纯度或级别不如有机溶剂分离法高。分子蒸馏和减压蒸馏法为减少热变性,需用尿素加合物等方法来除去大部分饱和脂肪酸,在得到的产品中必须将其除去;虽然可得到较纯的脂肪酸,但需几步才能达到目标,较费时、费力,增加了生产成本。金属加合法分离需要较低的低温处理,最后还要设法去除金属离子,清除不尽还会造成金属离子污染。萃取结晶法得到脂肪酸纯度较高,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能防止脂肪酸的氧化,但时间较长,不太适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分盘冷冻压榨法缺点是,安放盘架和液压机的冷冻室需要数千平方米的面积和庞大的冷却系统,大的设施需要多人操作,劳动强度高,分离速度缓慢,效率低,不能连续操作。有机溶剂法是采用石油醚或乙醚有机溶剂在水浴上加热情况下,进行回流循环提取;由于所采用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或乙醚等均为一种低沸点物质,易燃易爆,同时,有机溶剂的使用一方面会污染环境,另一方面有机溶剂有可能在提取物中有残留,会影响提取物在医药上的进一步应用。
(2)有关动、植物脂肪油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方法:一种流体当处在其临界温度和压力状态时,被称为超临界流体。由于超临界流体的密度接近于液体,具有与液体溶剂相当的萃取能力。又具有与气体相当的低粘度,扩散能力比液体要大100倍,因而具有较高的传质性。采用超临界萃取的时候,利用超临界流体的这些性质,使之与待分离的物质相接触穿透基体,从中萃取出目标物质。然后利用降压和/或升温的办法降低其密度,从而降低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使被萃取物与溶剂分离。因为不同的物质在相同的萃取条件下溶解度是不同的,因而有可能借助这种差异将它们进一步分开。超临界流体萃取常常选用CO2等临界温度低且化学惰性的物质为萃取剂,它特别适用于热敏物质和易氧化物质的分离,因此非常适用于对于动物油脂的提取分离。因此,本发明采取该方法,能够制备高纯度的被提取物的脂肪油。
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是这样提取的:把干燥的被提取物的粗粉放在超临界萃取设备中用CO2进行萃取,减压后即得被提取物的脂肪油,室温条件下呈浅黄色透明油状;提取的被提取物的脂肪油中总脂肪酸的纯度在40以上,优于其他提取方法;总脂肪酸一般包括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以及余量的其他组分等。
超临界CO2萃取被提取物的脂肪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干燥的被提取物粉碎至10~30目后,置于超临界萃取釜中,连续地通入超临界状态下的CO2进行萃取,优选的条件一般是:CO2流量10~55kg/h·kg原料、压力5~50Mpa、温度15~75℃、时间0.5~6h;进一步优选的条件一般是:CO2流量45kg/h·kg原料、压力35Mpa、温度50℃、时间1h;
(2)将萃取了被提取物的脂肪油的CO2减压至1~12MPa,即可获得在室温条件下被提取物的脂肪油,被提取物的脂肪油中总脂肪酸的纯度在40%以上,萃取物的理化性状和脂肪酸纯度都优于其他提取方法。
萃取条件的选择是通过以下办法实现的:首先选定四因素、三水平,根据正交设计方法,按L9(34)交设计表安排实验(正交实验设计安排参考郭祖超主编的《医学统计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从正交实验结果,分析得到萃取工艺条件。
对超临界CO2萃取的被提取物的脂肪油进行脂肪酸甲酯化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超临界CO2萃取被提取物的脂肪油的制备方法不使用有机溶剂等物质,不会污染环境,也不存在有害溶剂残留等问题,而且操作简便、萃取时间短、产品纯度高,使用的CO2廉价而且可重复循环使用,工业生产成本低廉。
经文献检索等,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对以蔓荆子为原料制备的提取物紫花牡荆素新的用途方面的有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了一种中药提取物紫花牡荆素新的用途,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也就是说,本发明意在于明确一种中药提取物紫花牡荆素的新用途;即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蔓荆子为原料制备的中药提取物紫花牡荆素的新用途。经动物实验证明,紫花牡荆素对与经前期综合征密切相关病症如高泌乳素、周期性乳房痛、痛经等,有降低血清泌乳素和镇痛活性作用,可用于制备防治经前期综合征及与其密切相关病症的药物及食品等。
所述的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是指用于诊断、检测、预防、保护、治疗或研究经前期综合征及相关病症的产品;其中,所述的经前期综合征相关病症是包括高泌乳素、周期性乳房痛或痛经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是包括医药、食品或饮料领域产品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药物、试剂、食品、保健食品、添加剂或饮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抗经前期综合征药物、抗经前期综合征试剂、抗经前期综合征食品或抗经前期综合征饮料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最优选抗经前期综合征药物。
(一)技术构思
自主开发创新药物是中国目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中国中医药学具有悠久的历史,用中草药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发现中药的有效成分或发现有效成分的新用途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其进行开发大有作为,将具有重大前景,因此中药的开发利用是发挥中国药物研制的优势之所在。
我国中医药在治疗PMS方面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广阔的前景。自明代《丹溪心法附余》始,及其后《证治要诀》、《医学入门》、《济阴纲目》、《医宗金鉴》、《傅青主女科》等中医典籍所述“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经行头痛”、“经行发热”、“经前泻水”、“经前便血”等症,现代妇科中医典籍多所述月经前后诸症,都属于PMS的范畴。病机以肝失疏泄为主,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为法,用药柴胡疏肝汤、逍遥散、血府逐瘀汤、坤月宁、经前平。根据中医理论,本病为经行情志异常。主要发生原理在于,易怒伤肝,肝气不舒,进而造成肝心阴血不足,神不守舍。而蔓荆子有补肝升阳之用,具有较好镇痛、催眠、抗菌、抗炎、抗过敏、改善微循环、抗氧化等多种作用,可有效地针对PMS产生的乳房肿痛,腹痛,水肿等症状发挥作用。
在化学成分上也与欧洲用于治疗PNS的传统中药穗花牡荆相似。国外已将单叶蔓荆的同属近缘植物穗花牡荆(Vitex agnus-castus L.)的提取物作为保健品用于治疗PMS,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欧美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其最新产品Ze440已在德国上市(希雨2001)。穗花牡荆我国不产,但单叶蔓荆主产我国,且资源丰富,与穗花牡荆有较大的化学相似性,紫花牡荆素等有效成分含量高于穗花牡荆,品质较穗花牡荆更优。
发明人对临床广泛应用的中药以及复方和提取物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前期研究的工作基础,找到了具有防治经前期综合征作用的中药提取物紫花牡荆素,提取比较简单,易于研究开发。该中药从古自今应用历史悠久,安全性可得到保障。以前没有用作防治经前期综合征的记录,发明人目前发现了它的新用途,并对其使用方法、剂量等进行了优化。
发明人研究后发现,紫花牡荆素具有镇痛和降低血清泌乳素的功效,达到防治经前期综合征及其相关病症的目的。
根据发明人以上的见解,选择经现代药理研究具有降低小鼠血清泌乳素作用的中药提取物紫花牡荆素,来治疗经前期综合征,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发明人检索了《新编国家中成药》、《临床常用方剂手册》、《中国常用中成药大全》等书籍,并对经前期综合征的医院用药和市售药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发现由于对其化学成分研究不深入,药理筛选不足,导致活性部位和活性成分不明确以及没有可行的质量标准,限制了以蔓荆子为原料制备提取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经过化学成分研究,证明以蔓荆子为原料制备提取物活性部位主要以黄酮和萜类为主,其中黄酮类成分占45%,萜类成分占20%;采用色谱、波谱等分离、鉴定技术,与标准品比较后,分离得到了黄酮部分主要含紫花牡荆素(vitexcarpin)、木犀草素(Luteolin)、蔓荆子蒿素(Artemetin)等成分,以及萜类部分少量蔓荆呋喃(rotundifuran)、Vitexilactone、紫花牡荆苷Agnuside等成分。而根据文献检索,发明人发现黄酮类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调节免疫、抗肿瘤、舒张血管等多种药理活性外,还发现结构与己烯雌酚相似而具有雌性激素样作用,它与甾类激素一样具有兴奋和抑制双重效应(董艳荣2006);萜类成分的活性报道并不是很多,总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多种显著的药理活性,而在总黄酮中紫花牡荆素占47.7%,发明人从而推测以蔓荆子为原料制备提取物紫花牡荆素具有防治经前期综合征及其相关病症作用的临床药效,应主要是通过活性部位以蔓荆子为原料制备的提取物紫花牡荆素药效来发挥的,研究结果也证明和证实了一种中药提取物紫花牡荆素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
也就是说,本发明通过对包括以蔓荆子为原料制备的中药提取物紫花牡荆素进行系统的活性和应用研究,并筛选和证明该提取物的新用途。
(二)一种中药提取物紫花牡荆素的制备方法
发明人通过对以蔓荆子为原料制备提取物紫花牡荆素等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包括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药理,药剂,中药配伍等实验研究和分析,发现:
本发明以蔓荆子为主要原料制备的提取物紫花牡荆素对经前期综合征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够用于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尤其是抗经前期综合征药物。其提取物可采用的方法制备,经药理实验证明其对经前期综合征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该中药提取物紫花牡荆素的组成为:
紫花牡荆素占47.4~99.9%,其他成分占0.1~52.6%;优选紫花牡荆素占85.0~99.9%,进一步优选紫花牡荆素占98.0~99.9%。
本发明提取物可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1)制备提取液
称取蔓荆子药材干燥粗粉,用等体积60%乙醇浸泡过夜,60%渗漉至近无色及黄酮类检定反应阴性,收集渗漉液,得提取液;本步骤也可采用5~10倍提取溶剂回流提取一到多次,得提取液。
本步骤所用提取溶剂优选30~95%乙醇或甲醇,特别优选70~95%乙醇。回流提取时优选8倍提取溶剂,回流3次,每次2小时。
(2)精制浓缩干燥
将上述提取液进行浓缩如减压回收溶剂等,得浓缩液。
将浓缩液减压浓缩至干,干燥后粉碎,即得本发明提取物的粉末。
(3)分离纯化
浓缩液依次以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分别减压浓缩得相应部位。将二氯甲烷部位经反复硅胶柱色谱,洗脱溶剂选择石油醚∶乙酸乙酯(30∶1~1∶1)及氯仿∶甲醇(20∶1~1∶1),并以Sephadex LH-20纯化,得高纯度的提取物(90%以上)。
本发明所指大孔树脂选自AB-8、D-101、ZTC-1、SP905、,优选ZTC-1和SP-905。
根据需要,还可以增加以下操作步骤:
(4)压片
若将所得提取物粉末或高纯度的提取物(90%以上)与片剂常用辅料混合、压片,即得片剂,也可按常规制成胶囊剂、滴丸剂、丸剂、注射剂、膏剂、合剂等不同剂型。
因此,本发明提取物经动物实验证明具有显著的防治经前期综合征的作用,故可用于制备防治经前期综合征的药物或食品,例如其能够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成任何常用药物剂型。
(三)中药提取物的成分验证方法及其结果
取蔓荆子粉末5g,加石油醚(60~90℃)50ml,水浴上加热回流提取2h,滤过,弃去石油醚液,残渣挥干石油醚,加丙酮80ml回流提取1.5h,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蔓荆子黄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L1,分别点于同一块硅胶G-0.1%CMC-Na薄层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3∶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三氯化铝乙醇液,在自然光下观察,供试品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黄色斑点(Rf=0.5)。
含量测定方法及结果
1、仪器、试剂、材料
Agilent series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  四元泵  DAD检测器
乙腈(色谱纯)  磷酸(AR)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娃哈哈  纯净水
紫花牡荆素对照品  2004年4月自提(纯度98.94%)
实验材料:同前
2、色谱条件
色谱柱:ZORBAX 80A,EXTEND-C18,4.6×250mm
流动相:0min: 乙腈∶0.5%磷酸=45∶55
        10min:乙腈∶0.5%磷酸=53.25∶46.75
      10.1min:乙腈∶0.5%磷酸=100∶0
      20min:  乙腈∶0.5%磷酸=100∶0
      20.1min:乙腈∶0.5%磷酸=45∶55
      30min:  乙腈∶0.5%磷酸=45∶55
流速:1ml/min
柱温:25℃
检测波长:258nm
3、方法与结果
3.1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紫花牡荆素对照品15.20mg,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25ml,摇匀,得对照品原液。将对照品原液以流动相按2.5倍逐次稀释为0.2432mg/ml、0.09728mg/ml、0.038912mg/ml、0.0155648mg/ml、0.0062259mg/ml、0.0024903mg/ml系列浓度对照品溶液,摇匀。将各对照品液分别进样20μl,测定,以紫花牡荆素质量浓度(mg/ml),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方程:Y=170.7+67712X,r=0.9997,线性范围:0.0498μg~4.8640μg(见图1)。
3.2样品液的制备
将各产地蔓荆子药材分别粉碎过40目筛,60℃恒温干燥,准确称取上述样品0.3g,分别以甲醇30.00ml 40℃超声提取2h,微孔滤膜过滤,吸取约10ml,冷藏,备用。
3.3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上述浓度为0.09728mg/ml对照品溶液20μl,重复进样6次,结果见表2-1。
                     表2-1、精密度试验(n=6)
  No.   C(mg/ml)   A   平均   RSD(%)
  123456   0.097280.097280.097280.097280.097280.09728   7074.206798.406803.106775.406824.306934.50 6868.32 1.68
3.4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吸取江西新建产蔓荆子样品粉末100mg,共6份,分别加入定量对照品溶液,同法制备样品液,分别吸取20μl,依上法测定,结果见表2-2。
                          表2-2、加样回收率试验(n=6)
  No   样品量折算含量(μg) 加样量(μg) 测得量(μg) 回收率(%) 均值(%) RSD(%)
  123456   4.324.324.324.324.324.32   4.674.674.674.674.674.67   4.835.184.914.985.135.07   103.33110.89105.14106.72109.88108.61 107.43 2.70
3.5稳定性试验:取江西新建产蔓荆子样品液,每隔1h进样20μl,共6次,测定,结果见表2-3。
                           表2-3、稳定性试验(n=6)
 时间(h)   0   1   2   3   4   5   平均值   RSD(%)
 A   1126.4   1145.5   1138.0   1167.7   1172.4   1144.4   1149.07   1.54
(四)该中药提取物对经前期综合征功能的影响及有关实验
1.供试品紫花牡荆素(自提,纯度为98.63%),以吐温-80配制成0.4mg/ml,1mg/ml,2mg/ml的混悬液
1.1材料
1.1.1动物  ICR小鼠  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1.2药品试剂
哌替啶注射  液沈阳第一制药厂  批号:010524
胃复安注射液  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3A08001
甲磺酸溴隐停片  Novartis Pharm Schweiz AG,Switzerland  批号:T3009
冰醋酸  分析纯  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批号:20000319
吐温-80  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批号:990515
1300大孔树脂  上海医工院
1.1.3大孔树脂:AB-8型(已预处理)  天津南大水处理中心
1.2方法
1.2.1醋酸扭体实验:本实验将小鼠分为5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与药物实验组等量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药物消炎痛,剂量为10mg/kg,这是一种临床具有较好疗效的镇痛药;实验组,给予药物紫花牡荆素,分为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0mg/kg、25mg/kg、50mg/kg。按给药剂量灌胃给药1小时后,腹腔注射0.7%醋酸溶液致痛,同时开始记录注射后20分钟内小鼠扭体次数。实验结果见表3-1。
1.2.2高泌乳实验:本实验将小鼠分为5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与药物实验组等量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药物溴隐亭,剂量为1mg/kg,这是一种临床具有较好疗效的抗高泌乳素药;实验组,给予药物紫花牡荆素,分为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0mg/kg、25mg/kg、50mg/kg。每天皮下注射灭吐灵注射液24mg/kg,每日3次,同时每天早上按给药剂量给药一次,造模4天后眼眶取血,血液离心8000转/min,取血清,用RIA放免测定血清PRL浓度。具体结果见表3-2。
1.3结果
1.3.1醋酸扭体实验结果
              表3-1、紫花牡荆素小鼠镇痛实验(n=10)
组别     剂量(mg/kg)   X±SD     抑制率(%)
空白对照组消炎痛     生理盐水10   36±12.1712±9.40** 66.67
紫花牡荆素     102550   20±18.24*24±18.2415±19.94**     44.4433.3358.33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紫花牡荆素高、中、低剂量组都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并且高剂量强于低剂量,呈现量效关系趋势。
1.3.2高泌乳实验结果
      表3-2、不同洗脱部分小鼠血清泌乳素实验(n=10)
组别   剂量(mg/kg)     X±SD
空白对照组HPRL(模型组)溴隐停组 1     10.83±1.17813.38±1.60712.00±1.844*
            低剂量组紫花牡荆素  中剂量组高剂量组   102550     8.90±2.434**7.07±2.006**8.56±1.811**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紫花牡荆素高、中、低剂量组都具有较强的降低高催乳素动物血清泌乳素水平的作用,并且高剂量降低幅度强于低剂量,呈现量效关系趋势。
(五)该中药提取物的用途
1、概述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妇女在月经周期的后期(黄体期)表现出一系列生理、情感、认知及习惯方面的不适症状,并在卵泡期缓解,又称经前期综合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等。PMS最多见于30~40岁的育龄妇女,20%~30%的妇女经前期有干扰日常生活的中至重度症状;其中2%~10%的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由于文化差异、医疗条件、生活水平等因素,很大程度上存在就医不够充分情况,PMS的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PMS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包括生物学、精神动力学、家庭、社会以及认知等多方面的因素。目前,PMS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支持治疗(如教育和情感治疗、饮食治疗及其它方面)、药物治疗(如性激素、达那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增效剂、抗抑郁剂、抗焦虑剂、前列腺素抑制剂、溴隐亭、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及手术和放射措施等。除以上措施外,国内市场上还有逍遥丸、经前安、经前平等复方中药制剂用于PMS的预防及治疗。总地来看,这些措施多数或仅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或具有较高风险性,临床应用并不理想。近十几年来,在PMS的病因理论和治疗上取得重要的进展,病因研究已深入到激素与应激反应,激素与脑神经系统等的相互作用。目前,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穗花牡荆穗花牡荆(Vitex agnus-castus L.)相关产品在欧美国家被广泛用来治疗PMS及其相关病症,效果显著,备受青睐,其最新产品Ze440已经在欧美上市,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由于穗花牡荆主产于欧洲,中国不产,因此寻找潜在的具有抗PMS活性,与穗花牡荆近缘的药用植物作为替代资源,从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抗PMS新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所指的该中药提取物主要由中药以蔓荆子为原料制备提取物等组成的,能清热、祛风、益气、活血,实验结果显示该中药提取物有较好疗效,上述实验为该中药提取物临床用于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提供了更多的药理学依据。该中药提取物及其组合物是一种安全的治疗经前期综合征及其相关病症的药物,其原料的果实、全草、全草的地上部分或者其他部位等,或其原料的组合物,也可以直接或间接用于制备抗经前期综合征产品。
2、该中药提取物的使用方法与要求
本发明该中药提取物可以单独或与其它活性组分联合使用,包括用于制备用于诊断、检测、预防、保护、治疗或研究相关疾病的产品,包括药物、试剂、食品或饮料等,尤其是药物。
在具体使用方面,本发明所述的该中药提取物能够单独使用,还能够与其他许多化学物质一起使用。无论这些化学物质是否具有生物活性或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包括辅助功能如协同放大作用、拮抗或缓解该中药提取物的副作用等,这些化学物质是包括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食品、天然产物、化学合成药物或人类用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包括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者食品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所述的有活性的化学物质是包括有治疗作用的化学物质,或者是对治疗有辅助作用的化学物质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有治疗作用的化学物质是包括雌激素、双磷酸盐类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对治疗有辅助作用的化学物质包括钙剂、植物雌激素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文使用的“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括任何和所有的生理适用的溶剂、分散介质、胞衣、抗菌剂和抗真菌剂、等渗剂或吸收延迟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医药学上可接受载体的例子包括一种或多种的水、盐水、磷酸缓冲盐水、葡萄糖、甘油或乙醇等等及其组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在许多情况下,在该组合物中最好包括等渗剂,例如,糖、诸如甘露醇、山梨醇、山梨醇的多元醇或氯化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医药学上可接受载体还可以包含少量的辅助物质,例如润湿剂或乳化剂、防腐剂或缓冲液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它们增强了该中药提取物的有效期或效力。
从具体的分类上看,所说的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指医药学领域常规的药物载体,包括赋形剂,如淀粉或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滑剂,如甘油或硬脂酸镁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崩解剂,如微晶纤维素等;填充剂,如淀粉或乳糖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粘接剂,如预胶化淀粉、糊精、纤维素衍生物、藻酸盐、明胶或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渗透压调节剂,如葡萄糖、蔗糖、山梨醇或甘露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稀释剂,如水等;崩解剂,如琼脂、碳酸钙或碳酸氢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吸收促进剂,如季铵化合物等;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醇等;吸附载体,如高岭土或皂粘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滑剂,如滑石粉、硬脂酸钙、硬脂酸镁或聚乙二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另外,还可以在组合物中加入其它辅剂,如香味剂或甜味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例如,将活性组分该中药提取物溶解、混悬或乳化于适宜的水性溶剂中(例如,蒸馏水、生理盐水或格林溶液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或油性溶剂中(例如,植物油例如橄榄油、芝麻油、棉籽油、玉米油或丙二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中,即可制得注射制剂,其中溶剂中可含有分散剂(例如,聚山梨酯80、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60、聚乙二醇、苯甲醇、氯代丁醇或苯酚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渗透压调节剂(例如,氯化钠、甘油、D9-甘露糖、D-山梨醇或葡萄糖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在这种情况下,如有必要,可加入添加剂,例如增溶剂(例如,水杨酸钠或醋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稳定剂(例如,人血清白蛋白等)、止痛剂(例如,苯甲醇等)等。
本发明所述及的该中药提取物还可以以组合物的形式联合使用,特别是与用其它化学物质如药物对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包括人或其他动物进行治疗所用的组合物或者是类似的组合物。所述哺乳动物,包括人、小鼠、大鼠、羊、猴、牛、猪、马、兔、犬、黑猩猩、狒狒、狨、猕猴或恒河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可以将本发明该中药提取物加入适于给与受治疗者的药用组合物中。通常,该药用组合物包含本发明该中药提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该中药提取物的组合物特别是药物组合物可以有各种形式,包括例如液体、半固体和固体等剂量形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说的药物组合物包括治疗有效量的该中药提取物为活性成分,以及一种或多种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该中药提取物的药物组合物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常规生产方法制成各种剂型,例如使活性成分与一种或多种载体混合,然后将其制成所需的剂型。所述的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混悬剂、乳剂、溶液剂、糖浆剂或注射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采取口服或注射(包括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粘膜透析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给药途径进行抗经前期综合征及相关病症的诊断、检测、治疗或科学研究。
药物组合物优选含有重量比为0.5~99%的活性成分该中药提取物,进一步优选含有重量比为1~95%的活性成分该中药提取物,最优选含有重量比为5~90%的活性成分该中药提取物。
该中药提取物的药物组合物一般必须无菌且在生产储存条件下稳定。可以将该组合物配制成溶液、微乳液、分散液、脂质体或其它适合于高药物浓度的有序结构。通过将所需量的该中药提取物与所需上述成分的一种或组合一起加入适当的溶剂中并接着进行除菌过滤制备无菌注射液。一般而言,通过将该中药提取物加入含有基本分散介质和所需的上述其它成分的无菌溶媒中制备分散液。在用于制备无菌注射液的无菌粉剂的情况下,推荐的制备方法是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剂。例如,通过诸如卵磷脂的包衣、在分散液的情况下通过保持所需颗粒大小和通过使用表面活性剂,可以保持溶液的适当流动性。通过在该组合物中包括延迟吸收的药剂(例如单硬脂酸盐或明胶)可以达到注射组合物的延长吸收。
用于患者时,本发明所述的该中药提取物剂量为7~20mg/kg·d,该剂量或用量通常根据患者或使用者的年龄和体重以及身体状况或患者症状的状况来决定。
本发明该中药提取物及其药用组合物可以包括“治疗有效量”或“预防有效量”的本发明该中药提取物。“治疗有效量”是指在必要的剂量和时间下有效达到所需治疗效果的量。该中药提取物的治疗有效量可以根据诸如个体的病况、年龄、性别和体重以及该中药提取物在该个体引起所需反应的能力等因素而变化。治疗有效量亦指该中药提取物的有益治疗效果超过其任何毒性或有害效果的量。“预防有效量”是指在必要剂量和时间下有效达到所需预防效果的量。因为预防剂量用于患病前或疾病早期的受治疗者,预防有效量通常小于治疗有效量。本发明该中药提取物的治疗或预防有效量的典型的非限制性范围是7~15mg/kg,更优选为10~15mg/kg。应注意,剂量值将根据欲减轻的疾病类型和严重性变化,也就是说用于患者时,本发明所述的该中药提取物的剂量或用量,通常根据患者或使用者的年龄和体重以及身体状况或患者症状的状况来决定。另外,应理解,对于任何特定受治疗者,应随着时间根据个体需要和给与或监督给与所述组合物的人的专业判断调整特定剂量制度,并且本文设定的剂量范围仅为例证性的,并不会限制要求保护的组合物的范围或实践。
也就是说,需要根据治疗的对象、给药途径、所治疗疾病和状况等,变化本发明该中药提取物的每次和/或每日的剂量或用量。例如,经静脉给予哺乳动物,尤其是成年人(如体重60kg),所述该中药提取物的单剂量约为7~15mg,优选约15mg,优选每日给药1~3次。可以调整剂量单位,以提拱最佳所需反应(例如治疗或预防应答)。例如,可以单次大剂量给药,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给予几个均分量或根据治疗情况的迫切性按比例降低或增加剂量。配制易于给药和剂量统一的剂量单位形式的非肠道组合物尤其有利。本文使用的剂量单位形式,指适于欲治疗的哺乳动物受治疗者的单元剂量的物理分离单位;每个单位含有预定量的计算用于与所需药用载体一同产生所需治疗效果的活性物该中药提取物。本发明的剂量单位形式的规格,由以下确定并直接取决于以下(a)该中药提取物的独特特征和欲达到的特定治疗或预防效果,和(b)在混合这种用于治疗个体敏感性该中药提取物的技术中的内在限制。
3、该中药提取物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
本发明所述的该中药提取物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其中按照饮料、食品技术领域的要求制备的产品能够诊断、检测、预防、保护、治疗或研究经前期综合征及其并发症;按照医药技术领域的要求制备的产品能够用于患者的治疗或保健,既能够单独直接用于制备治疗或保健的药物,也能够与许多化学物质进行混合或组合,直接或间接用于制备治疗或保健的药物。这里所述的化学物质与本节上文中所述的相同。
在本发明中,所需物料包括本发明的原料、上述配套使用的化学物质等,均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采用食品级或药用级的物料。
本发明所述的该中药提取物,可以用本领域已知的各种方法给药,尽管在许多治疗用途中推荐的给药途径/给药方式是口服给药。但是,技术人员会理解给药途径/给药方式随所需的结果而变化。在某些具体实施中,该活性化合物可以与保护该化合物免于快速释放的载体一同制备例如空释制剂,包括移植物传递系统、透皮贴传递系统或微囊传递系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此外,还可以使用生物可降解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例如乙烯乙酸乙酯、聚酐、聚羟基乙酸、胶原蛋白、聚正酯或聚乳酸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制备这种制剂的许多方法均已申请专利或一般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参见例如Sustained and Controlled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s,J.R.Robinson编辑,Marcel Dekker,Inc.,纽约,1978)。
本发明所述的该中药提取物,通常通过口服、直肠或肠胃外给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施用于需要这种治疗的患者。
用于口服时,可将其制成常规的固体制剂如片剂、粒剂或胶囊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在实施时,本发明该中药提取物可以与例如惰性稀释剂或可同化的食用载体一同口服。该中药提取物(和共它成分,如果需要)亦可以包于硬或软壳明胶胶囊、压制成片剂或直接加入受治疗者的膳食中。关于口服治疗给药,可以将所述该中药提取物与赋形剂一起加入并以可食片剂、颊含片剂、酊剂、胶囊、悬液、糖浆或糯米纸囊剂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形式使用。
为了以非肠道给药之外给予本发明该中药提取物,可能需要用防止其失活的材料对该中药提取物包衣或与该中药提取物一同给予。亦可以将补充的活性化合物加入该组合物中。在具体实施时,将本发明该中药提取物与一种或多种可以用于治疗疾病的其它治疗药物共配制和/或共给予。这种联合使用,可以优越地利用较低剂量的该给予的治疗药物,因此避免可能的毒性或与各种单一疗法相关的并发症。
制成液体制剂如水剂、油悬浮剂或其它液体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如糖浆或酏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于肠胃外给药时,可将其制成注射用的溶液剂、水剂或油性悬浮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以上所述的使用形式中,优选的形式是颗粒剂、片剂、包衣片剂、胶囊、栓剂或注射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颗粒剂、片剂、包衣片剂或胶囊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别优选颗粒剂、胶囊。
此外,该中药提取物所使用的药材原料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够单独直接用于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也能够与许多化学物质进行混合或组合,以组合物的形式直接或间接用于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这里所述的化学物质与本节上文中所述的相同。
例如,该中药提取物所使用的药材原料的粉末用于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特别是药物的各种剂型,或者是该中药提取物所使用的药材原料的粉末与有关的辅料用于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尤其是药物的各种剂型,或者是该中药提取物所使用的药材原料的粉末与有关的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如药物一起用于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如药物的各种剂型,或者是该中药提取物所使用的药材原料的粉末与有关的辅助药物一起用于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如药物的各种剂型,如优选颗粒剂、片剂、包衣片剂、胶囊、栓剂或注射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别优选胶囊。
所述的方法之一是将该中药提取物所使用的药材原料的粉末灌装为胶囊剂,方法之二是将该中药提取物所使用的药材原料的粉末与有关的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如药物一起灌装为胶囊剂,方法之三是将该中药提取物所使用的药材原料的粉末与有关的辅助药物一起灌装为胶囊剂;方法之四是将该中药提取物所使用的药材原料的粉末与有关的辅料一起按常规方法直接压为片剂或颗粒剂,方法之五是将该中药提取物所使用的药材原料的粉末、有关的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如药物一起与有关的辅料按常规方法直接压为片剂或颗粒剂,方法之六是将该中药提取物所使用的药材原料的粉末、有关的辅助药物一起与有关的辅料按常规方法直接压为片剂或颗粒剂等。
除上述的六种基本方法外,还能够选择该中药提取物所使用的药材原料的其他形式或对该中药提取物所使用的药材原料进行本领域公知的方法处理后,制备各种剂型的含有该中药提取物所使用的药材原料的产品如药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直接使用该中药提取物所使用的药材原料的时候,应先根据所使用的该中药提取物的剂量要求,换算得到所需要使用的该中药提取物所使用的药材原料的用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该中药提取物可用于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优选药物和食品,进一步优选药物。
(六)技术特长
本发明有针对性地研究一种中药提取物,该原料使用安全,互为兼顾,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用,而且使用范围广,因此容易推广应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研究结果可被进一步深入开发为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防治经前期综合征产品尤其是新药。该产品具有疗效确切、有效剂量低、无毒副作用的优点,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经前期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全球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和环境的恶化,预计经前期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病率将不断攀升。因此,本发明还可为后续的新药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进一步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过长期的药理学试验,该种中药提取物的单体化合物具有降低泌乳素和镇痛作用,作用更直接,从而克服了中药给药剂量难以控制的问题,并提高了生物利用度;而且该中药提取物药理作用较强,其原料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
总之,本发明积极适应了现代医疗和科研领域的工作需要和人性化服务的需要,是用于抗经前期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的安全原料。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标准曲线图
横坐标表示:浓度;单位:mg/ml;
纵坐标表示:峰面积;单位:A。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研究了一种新的中药复方及其提取物和用途,提供了一种能够用于制备抗经前期综合征及其并发症产品如药物的原料,便于医疗行业和相关行业如食品、饮料等领域的安全使用,包括疾病治疗、科学研究等。
下面以该中药提取物的几个典型提取方法为例,详细阐述该中药提取物的具体提取方法。
方法一:
(1)将蔓荆子药材洗净,浸泡6~24小时后置入提取溶器内煎煮2~6次,每次煎煮的时间为0.5~3小时。
(2)将数次提取的药液合并,一齐进行浓缩成浸膏。
(3)用氯仿萃取保留氯仿提取物。
(4)浓缩成纯浸膏,该纯浸膏比重1.0~1.5(得率8~16%)
(5)过凝胶柱后得到紫花牡荆素(90.1%)。
(6)包装成10~15g/袋,成品颗粒。
方法二:
(1)将上述药材浸泡6~24小时,置入提取容器中,煎煮2~6次,每次煎煮的时间为0.5~3小时。
(2)过大孔树脂,采用水洗后,以80%乙醇洗脱,洗脱液减压浓缩,干燥,得蔓荆子总黄酮粗品。
(3)粗品过凝胶柱后得到紫花牡荆素(93.7%)
现有的研究表明,其他成分对药效或药物的使用等方面至少没有负面的影响,而且分离这些成分成本较高,因此目前没有进一步纯化的必要。
下面以几个典型的剂型为例,详细阐述该中药提取物各种剂型的具体制备方法。
本发明制备粉针剂一般采用常规的冷冻干燥法,以水作为溶媒,其步骤为:取该中药提取物,加入赋形剂,加水溶解,加入活性炭,过滤除菌,灌装,半轧塞,冷冻干燥,压塞轧盖即可。所用的赋形剂选自甘露醇、水解明胶、葡萄糖、乳糖或右旋糖苷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每瓶含该紫花牡荆素7~15mg。
本发明制备粉针剂也可采用喷雾干燥法,以水作为溶媒,其步骤为:取该中药提取物,加或不加赋形剂(赋形剂同上),加水溶解,加入活性炭,过滤除菌,喷雾干燥,无菌分装,压塞轧盖即可。每瓶含该紫花牡荆素7~15mg。
本发明制备小针剂时,以注射用水作为溶媒配制即可,也可加适量辅料,辅料选自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苯甲酸苄酯或二甲基乙酰胺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每支含该紫花牡荆素7~15mg。
本发明制备葡萄糖输液或氯化钠输液,以注射用水作为溶媒,加入适量葡萄糖或氯化钠配制即可,也可加适量辅料,辅料选自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苯甲酸苄酯或二甲基乙酰胺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每瓶含该中药提取物10~100mg。
本发明制备片剂、胶囊、颗粒剂、口服液等口服制剂,辅料可以是乳糖、淀粉、糊精、硬脂酸盐等,按常规技术制备。
该中药提取物急性毒性试验
一、试验目的
观察紫花牡荆素48小时内大量给小鼠口服后的毒性作用。
二、材料
1、受试药物:该中药提取物由江西新建制定产区提供原药材,提取单体制成胶囊。
2、动物:ICR小鼠,雌性,18~22克,随机分组,60只,分三组,每组20只。自由觅食和饮水,室温(20±5)℃,自然光照,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号:沪SCXK2004-2006。
三、方法
1、实验环境: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级实验室。
环境温度:23℃。
2、给药途径:灌胃。
3、给药剂量和方法:
本实验将小鼠分为三组,每组2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给予与药物实验组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组,给予最大体积(0.8ml/20g)最大浓度(11.5mg/ml)给药剂量;腹腔注射组,给予最大体积(0.4ml/20g)最大浓度(11.5mg/ml)给药剂量。
                  表4、各组小鼠体重变化X±SD
  组别   空白ck   灌胃ig   腹腔注射ip
  1d3d5d7d9d11d13d15d   20.89±1.2120.89±1.3221.02±1.9421.89±1.1121.68±0.5321.85±0.2322.89±0.8922.23±1.2   20.54±0.5623.21±0.5924.03±0.7824.94±1.1225.3±1.2626.41±0.8926.77±0.5727.11±1.15   20.36±0.7723.33±0.8924.43±1.1225.31±1.5925.96±1.2627.53±0.4927.58±1.5527.65±1.66
5、实验观察:给药后立即观察小鼠的反应,并连续15天,每隔一天记录体重,结果见表4。
五、结论
以上实验各组药物,竟几度欲实验给予最大剂量的药物,观察48小时,无小鼠死亡,因此LD50无法确定。最大耐受实验表明,此剂量为药效剂量的230倍,据此认为,紫花牡荆素在有效剂量范围内无毒性。
该中药提取物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
一、试验目的
观察连续反复给予该中药提取物对大鼠所产生的毒性反应,确定无毒反应的剂量。
二、材料
l、受试药物:该中药提取物由江西新建制定产区提供原药材,提取单体制成胶囊,系为药效学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专门制备的受试物,批号030420。
2、动物:SD大鼠,6周龄,雌雄各半,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号:沪SCXK2004-2008。
三、方法
1、分组:根据新药审批办法和《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1999:22)的规定,本试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对照组。取6周龄SD大鼠,雌,实验前先饲养适应一周,取健康正常的动物120只,随机分为四组:
大剂量组,30只,300mg/kg·d(约相当于临床剂量的60倍)
中剂量组,30只,150mg/kg·d(约相当于临床剂量的30倍)
小剂量组,30只,50mg/kg·d(实验有效剂量,约相当于临床剂量的10倍)
蒸馏水组,30只,灌服等容积蒸馏水1ml/100g体重。
2、实验程序:大鼠各给药组每组20只(全雌),连续口服紫花牡荆素3个月后,每组宰杀10只大鼠,停药后30天各组宰杀10只大鼠。实验期间分别观察了体重、食量及粪便等8项一般临床体征,检测了13项血液学指标,16项血液生化指标,并对26项器官或组织进行了病理学观察。
3、检测结果
结果表明:一般临床体征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未见明显改变。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未发现与受试药物相关的毒性反应。病理学检查尸检、器官重量及组织病理学光镜检查,未发现受检脏器,尤其肝、肾、心和脑等脏器与受试药物有关的毒性病理改变。个别动物的肝、肺部及支气管的炎性病变,分布在包括空白对照组在内的各个剂量组内,属动物的自发性病变,与实验药物无关。结果表明,雌性大鼠连续3个月口服紫花牡荆素对所设各剂量均有较好的耐受性。紫花牡荆素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安全剂量>300mg/kg(相当于推荐临床剂量的60倍)。
在本发明中,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以下所述的实例均是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发明,并不是用来限制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以下所述的实例均是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发明,并不是用来限制发明的范围。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该中药提取物胶囊剂的制备
(1)处方
该中药提取物                                        1000.0g
微晶纤维素                                          1000g
羧甲基淀粉钠                                        140g
无水乙醇                                            适量
滑石粉                                              80g
共制成                                              10000胶囊
(2)制备工艺按  以上处方分别取原料药该中药提取物及处方中其它辅料分别过100目筛,置60℃烘干,称取处方量该中药提取物与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等量递加法混合均匀,用适量无水乙醇制软材,30目筛制粒,50~60℃干燥2小时,用30目筛整粒,加入处方量的滑石粉和羧甲基淀粉钠混合均匀。
实施例2、该中药提取物粉针剂的制备
取该中药提取物紫花牡荆素30mg,加入右旋糖苷30g,加5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加注射用水至2000ml,加3.0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0分钟;脱炭过滤;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灌装到无菌的西林瓶中,每瓶2ml,半轧塞;冷冻干燥,再压塞轧盖即可。
实施例3、该中药提取物粉针剂的制备
取该提取物紫花牡荆素60mg,加5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加1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0分钟;脱炭过滤;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成1000瓶。
实施例4、蔓荆子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蔓荆子药材干燥粗粉7.1kg,用等体积60%乙醇浸泡过夜,60%渗漉至近无色及黄酮类检定反应阴性,减压回收溶剂得浓缩液。浓缩液依次以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分别减压浓缩得相应部位。
将二氯甲烷部位经反复硅胶柱色谱,洗脱溶剂选择石油醚∶乙酸乙酯(30∶1~1∶1)及氯仿∶甲醇(20∶1~1∶1),并以Sephadex LH-20纯化,得化合物紫花牡荆素。采用真空干燥的方法进行干燥。
实施例5、临床统计病例
统计方法:采用SAS 8.0统计分析系统进行,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Kruskal-Wallis法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
临床统计病例
选择68例前期综合征患者,全部为门诊病人,年龄25~4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溴隐亭,1粒/次,每日2次,治疗组给予中药提取物紫花牡荆素胶襄,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4%(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4例),对照组为58.82%(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1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通过上述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多角度阐述,发明人需要强调的是,从表面上看,本发明是一种以蔓荆子为原料制备的中药提取物是紫花牡荆素,但是实际上本发明是通过长期的药理学试验,发现该种中药提取物的单体化合物紫花牡荆素具有降低泌乳素和镇痛作用,具有了新的用途,而且目前的技术已经能够通过提取或合成的办法得到紫花牡荆素的单体,从而将其用于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至于本发明一直重点阐述以蔓荆子为原料来制备中药提取物,是为了利于本发明的推广使用而提供了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原料及其制备方法;也就是说,本发明发现具有新用途的紫花牡荆素的来源不仅限于以上的原料来源,当然也能够采用目前本领域公知的提取或合成的办法来得到紫花牡荆素,并用于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特别是药物。

Claims (21)

1.紫花牡荆素在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中的应用。
2.紫花牡荆素的组合物在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是指用于诊断、检测、预防、保护、治疗或研究经前期综合征及相关病症的产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是包括医药、食品或饮料领域产品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是包括药物、试剂、食品、保健食品、添加剂或饮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是抗经前期综合征药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前期综合征相关病症是包括高泌乳素、周期性乳房痛或痛经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提取液:称取蔓荆子药材干燥粗粉,用提取溶剂提取一到多次,得提取液;
(2)精制浓缩干燥:将上述提取液进行浓缩,得浓缩液;将浓缩液减压浓缩至干,干燥后粉碎,即得本发明提取物的粉末;
(3)分离纯化:浓缩液依次以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分别减压浓缩得相应部位;
将二氯甲烷部位经反复硅胶柱色谱,洗脱溶剂选择石油醚∶乙酸乙酯(30∶1~1∶1)及氯仿∶甲醇(20∶1~1∶1),并以Sephadex LH-20纯化,得高纯度的提取物(90%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制备方法中:
步骤“(1)制备提取液”中:所述的提取溶剂是30~95%乙醇或甲醇;
步骤“(2)精制浓缩干燥”中:所述的浓缩方法是减压回收溶剂;
步骤“(3)分离纯化”中:所述的的大孔树脂是选自AB-8、D-101、ZTC-1或SP905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原料在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中的应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原料在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原料是包括果实、全草、全草的地上部分或者其他部位中的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原料的组合物在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中的应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原料在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原料是包括果实、全草、全草的地上部分或者其他部位中的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原料在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中的应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原料在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原料是包括果实、全草、全草的地上部分或者其他部位中的一种。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原料的组合物在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中的应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原料在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原料是包括果实、全草、全草的地上部分或者其他部位中的一种。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原料在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中的应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原料在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原料是包括果实、全草、全草的地上部分或者其他部位中的一种。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原料的组合物在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中的应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原料在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花牡荆素的原料是包括果实、全草、全草的地上部分或者其他部位中的一种。
CNA2007100389804A 2007-04-03 2007-04-03 紫花牡荆素用于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的用途 Pending CN1010282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389804A CN101028261A (zh) 2007-04-03 2007-04-03 紫花牡荆素用于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的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389804A CN101028261A (zh) 2007-04-03 2007-04-03 紫花牡荆素用于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的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8261A true CN101028261A (zh) 2007-09-05

Family

ID=38713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389804A Pending CN101028261A (zh) 2007-04-03 2007-04-03 紫花牡荆素用于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28261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8679A (zh) * 2009-09-25 2011-04-27 清华大学 蔓荆子黄素作为具有抗血管新生作用的药物有效成分
JP2012067069A (ja) * 2010-03-31 2012-04-05 Fancl Corp アディポネクチン産生促進剤
CN102908341A (zh) * 2009-09-25 2013-02-06 清华大学 蔓荆子黄素作为具有抗血管新生作用的药物有效成分
CN102921186A (zh) * 2012-09-18 2013-02-13 长春工业大学 亚临界流体萃取分离中药成份的方法
CN103055048A (zh) * 2012-12-22 2013-04-24 湖南师范大学 一种从蔓荆子中提取总黄酮的方法
CN103735368A (zh) * 2013-12-17 2014-04-23 张月婵 一种含有牡荆素的卫生巾制备方法
CN105796683A (zh) * 2016-04-18 2016-07-27 张瑞武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弊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71414A (zh) * 2019-03-15 2019-05-21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一种治疗失血性休克的药物组合物
CN112107639A (zh) * 2020-11-13 2020-12-22 青州尧王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蔓荆子提取物在制备抗抑郁药物中的应用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8679A (zh) * 2009-09-25 2011-04-27 清华大学 蔓荆子黄素作为具有抗血管新生作用的药物有效成分
CN102908341A (zh) * 2009-09-25 2013-02-06 清华大学 蔓荆子黄素作为具有抗血管新生作用的药物有效成分
JP2012067069A (ja) * 2010-03-31 2012-04-05 Fancl Corp アディポネクチン産生促進剤
CN102921186A (zh) * 2012-09-18 2013-02-13 长春工业大学 亚临界流体萃取分离中药成份的方法
CN103055048A (zh) * 2012-12-22 2013-04-24 湖南师范大学 一种从蔓荆子中提取总黄酮的方法
CN103055048B (zh) * 2012-12-22 2015-03-25 湖南师范大学 一种从蔓荆子中提取总黄酮的方法
CN103735368A (zh) * 2013-12-17 2014-04-23 张月婵 一种含有牡荆素的卫生巾制备方法
CN105796683A (zh) * 2016-04-18 2016-07-27 张瑞武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弊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71414A (zh) * 2019-03-15 2019-05-21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一种治疗失血性休克的药物组合物
CN109771414B (zh) * 2019-03-15 2021-04-20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一种治疗失血性休克的药物组合物
CN112107639A (zh) * 2020-11-13 2020-12-22 青州尧王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蔓荆子提取物在制备抗抑郁药物中的应用
CN112107639B (zh) * 2020-11-13 2021-12-31 青州尧王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蔓荆子提取物在制备抗抑郁药物中的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28261A (zh) 紫花牡荆素用于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的用途
CN1159022C (zh) 银杏叶组合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899341A (zh) 美洲一枝黄花总黄酮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JPH06234648A (ja) ククルビタ種の新規な抽出物、それら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医薬品および化粧品におけるそれらの使用
CN105294623B (zh) 一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CN103191174A (zh) 杜仲化学成分作为血管保护剂的新用途
CN101214253B (zh) 知母皂苷b-ⅱ用于制备抗抑郁产品的用途
CN101647850A (zh) 杜仲化学成分作为植物雌激素的新用途
Torras Claveria et al. Research in natural products: Amaryllidaceae ornamental plants as sources of bioactive compounds
CN1899501A (zh) 一种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733662A (zh) 蒲葵的抗肿瘤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1791336B (zh) 来自荜茇的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590065A (zh) 西伯利亚远志糖A1、西伯利亚远志糖A5和tenuifoliside A在制备治疗抑郁症产品中的应用
CN101214250B (zh) 常春藤皂苷元及其衍生物用于制备抗抑郁产品的用途
CN1861118A (zh) 构树果色素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1032503A (zh) 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有效成分组合物及质量控制方法
CN114409666B (zh) 一种从沙棘中分离的高异黄酮骈木脂素化合物及其制备抗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的用途
CN101057876A (zh) 糙叶败酱苷元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抗结肠癌用途
CN1232267C (zh) 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823922A (zh) 含有冰片的药物组合物
CN103288914B (zh) 中药饿蚂蝗提取物的制备及抗老年性痴呆药物用途
CN1686254A (zh) 苍耳子总苷提取物用于制备抗炎性反应产品的用途
CN1210048C (zh) 一种银杏叶滴丸
CN108164574B (zh) 小花清风藤中的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569205A (zh) 一种中药软胶囊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905